TW201543108A - 包括仿樣表面形貌之孔口擴寬輔具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括仿樣表面形貌之孔口擴寬輔具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108A
TW201543108A TW104111285A TW104111285A TW201543108A TW 201543108 A TW201543108 A TW 201543108A TW 104111285 A TW104111285 A TW 104111285A TW 104111285 A TW104111285 A TW 104111285A TW 201543108 A TW201543108 A TW 2015431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ory
thickness
partition
contact lens
ey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onald D Blum
John Clamp
Original Assignee
Beautiey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autieyes Llc filed Critical Beautieyes Llc
Publication of TW201543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10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 A61F9/00718Restoration of lid fun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08Introducing ophthalmic products into the ocular cavity or retaining products therein
    • A61F9/0017Introducing ophthalmic products into the ocular cavity or retaining products therein implantable in, or in contact with, the eye, e.g. ocular inse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Surgery (AREA)
  • Prosthes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輔具,其能夠佩戴在一佩戴者之眼睛上,該輔具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該輔具具有用於擴寬該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之一孔口擴寬分區。該孔口擴寬分區可包括一表面特徵,該表面特徵具有一外坡、一內坡及位於該外坡與該內坡之間的一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可使用一或多個仿樣曲線函數設計該表面特徵的至少一部分。亦提供用於設計及製造具有至少部分使用一或多個仿樣曲線函數設計之一表面特徵的輔具之方法。

Description

包括仿樣表面形貌之孔口擴寬輔具及其製造方法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以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之優先權,所有該等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之全文特此以引用之方式併入:2014年4月9日申請之標題為「Design and Method for Widening Palpebral Fissure」之第61/977,114號;2014年9月23日申請之標題為「Novel Design of Eye Aperture Widening Prosthesis Having Combined Elements」之第62/053,837號;2014年10月31日申請之標題為「Aperture Widening Prosthesis Comprising a Spline Surface Topography」之第62/073,403號;及2015年3月13日申請之標題為「Aperture Widening Prosthesis Including Spline Surface Topography」之第62/133,109號。
發明領域
本申請案係關於供眼睛使用之輔具,且特定言之,係關於增強或更改佩戴者之眼睛的外觀之輔具之領域。
發明背景
戴在人眼睛之角膜上(不使角膜成穹狀)且在角膜緣及眼球結膜之上延伸因此覆蓋鞏膜的一部分的現今之角鞏膜隱形眼鏡(軟隱形眼鏡或混合隱形眼鏡)並不用於矯正上瞼下垂及/或佩戴者之瞼裂的擴寬。此係歸因於其幾何設計。而且,僅戴在角膜上且不延伸超過角膜緣的角膜隱形眼鏡(剛性或軟性)歸因於幾何設計及總直徑而不用於矯正上瞼下垂及/或擴寬佩戴者之瞼裂。鞏膜隱形眼鏡為硬性/剛性的,且已在過去設計成貼合地戴在佩戴者之眼睛的鞏膜上,「使角膜成穹狀」且具有極厚邊緣設計,以便抬起患有上瞼下垂之佩戴者之眼睛的上瞼。雖然在過去已存在將抬起佩戴者之眼睛的上瞼之鞏膜隱形眼鏡,但此等硬性/剛性鞏膜隱形眼鏡非常不舒適,會造成很紅的眼睛且刺激眼瞼緣,從而向佩戴者表現出嚴重侷限性。出於此等原因,糾正上瞼下垂的鞏膜隱形眼鏡之商業成功係重大失敗。因此,用以擴寬個體眼睛之天然瞼裂的非手術及舒適手段係所關注的。
發明概要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於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及凹面。該輔具具有位於凸面上之 孔口擴寬分區。該輔具將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擴寬至少1mm。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及凹面。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該輔具為將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擴寬至少1mm之角鞏膜隱形眼鏡。
一些實施例包括具有凸面及凹面之輔具。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該輔具為將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擴寬至少1mm之鞏膜環。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及凹面。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孔口擴寬分區包括至少一個表面特徵。該輔具將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擴寬至少1mm。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凹面及周邊邊緣。該輔具亦具有位於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孔口擴寬分區包括外坡及內坡,其中在外坡與內坡之間的厚度改變最大。外坡及內坡不同。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凹面及周邊邊緣。該輔具亦具有位於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孔口擴寬分區包括外坡及內坡,其中在外坡與內坡之間的厚度改變最大。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及凹面。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 孔口擴寬分區具有至少一個表面特徵。孔口擴寬分區亦具有最低垂直尺寸。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凹面、周邊邊緣及幾何中心。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孔口擴寬分區具有至少一個表面特徵。至少一個表面特徵的至少一部分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5.25mm處或之外。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3.0mm之總直徑。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3.5mm之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4.0mm之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4.5mm之總直徑。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5.0mm或更大之總直徑。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5.5mm之總直徑。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6.0mm之總直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旋轉對稱鏡片。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能夠旋轉。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不能夠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壓低佩戴者之下眼瞼至少1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抬升佩戴者之上眼瞼至少1mm。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色彩強調色。在一些實施例中,色彩強調色圍繞在佩戴輔具時戴在眼睛之角膜緣附近或處之輔具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色彩強調色為角膜緣環、圓環或圓鏡片。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漸進老花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複曲面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單視隱形眼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包含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大表面摩擦由表面處理、塗佈、不同材料、表面凹痕、表面不規則、化學處理、蝕刻或其組合提供。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亦包括外坡及內坡,其中在外坡與內坡之間的厚度改變最大。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及內坡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大於內坡。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具有在3°與45°之間的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具有在5°與25°之間的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包含在1°與15°之間的角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及最大厚度改變。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在100微米至500微米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在75微米至400微米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位於距輔具之外邊緣1.0mm與2.5m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輔具佩戴在眼睛該時,最大厚度改變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處或外部。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至少5.5mm處(亦即,普通人角膜之直徑的至少一半,普通人角膜之直徑為11-12mm)。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位於距輔具之幾何 中心至少6.0mm處。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至少6.5mm處。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為厚度的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為厚度的減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的最外部分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3mm至8.5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的最外部分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5mm至7.75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的最內部分位於輔具之周邊邊緣與距輔具之周邊邊緣6mm處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大於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之最大垂直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0.5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1.0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1.5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2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為孔口擴寬分區的最上部分與孔口擴寬分區的最下部分之間的垂直距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包括至少一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複數個表面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角鞏膜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鞏膜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最低垂直尺寸。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亦具有周邊邊緣、幾何中心及至少一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表面特徵或至少一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5.25mm處或外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邊緣具有刀口形狀、圓形形狀、粗鈍形或半圓形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邊緣具有在25微米與100微米之間的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混合設計。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均質設計。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包含環、多個環、部分環、多個部分環、島狀物、多個島狀物、帶、若干個帶、部分帶、分段區域或多個分段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可由佩戴者持續佩戴。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可由佩戴者非持續地佩戴。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可每天、每週或每月由佩戴者佩戴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拋棄式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可再用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含屈光力。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不包含屈光力。
一些實施例包括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外坡、內坡、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及遞增厚度直徑。輔具亦具有周邊邊緣、幾何中心及總直徑。量測自周邊邊緣上之第一點經由輔具及孔口擴寬分區之幾 何中心至相反周邊邊緣上之第二點的總直徑。總直徑為14.5mm或更大。外坡在5度與25度之範圍內。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75微米或更大。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位於距周邊邊緣1mm與3mm之間。遞增厚度直徑為10.5mm或更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自由旋轉。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不能自由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直徑比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孔口之垂直量測大1mm。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單視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漸進老花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複曲面隱形眼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水凝膠。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聚矽氧水凝膠。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均質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混合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起始於周邊邊緣處或鄰近於周邊邊緣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起始於周邊邊緣內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100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125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150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200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225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 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250微米或更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以下各者中的一者:每天佩戴、拋棄式、持續佩戴、每週佩戴或每月佩戴。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並不穩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為圓環。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為構成環之一系列部分區段。
一些實施例提供藉由提供用於擴寬佩戴者之天然瞼裂至少1mm的協定或指令及提供包含位於其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至少一個輔具來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協定或指令包括用以判定佩戴者之天然瞼裂的垂直尺寸及用以向佩戴者提供具有比天然瞼裂之最大垂直尺寸大至少1mm的最低垂直尺寸之輔具的說明。
一些實施例係針對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包括凸面、凹面、包含位於輔具之凸面或凹面上的表面特徵之孔口擴寬分區,表面特徵具有外坡、內坡及位於外坡與內坡之間的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其中孔口擴寬分區經組配以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大於或等於10.5mm之最低垂直尺寸。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及內坡中的至少一者之表面形貌由仿樣曲線函數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仿樣曲線函數為貝塞爾(Bezier)曲線函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位於距鏡 片之幾何中心至少5.5mm處。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輔具佩戴在眼睛上時,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處或外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起始於距輔具之周邊邊緣至少0.01mm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起始於距輔具之周邊邊緣至少0.01mm處。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位於距輔具之周邊邊緣0.25mm至0.75mm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角鞏膜鏡片。在一些實施例中,角鞏膜鏡片之周邊邊緣不與商業上可獲得之用於特定品牌及類型之角鞏膜隱形眼鏡者不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大於或等於12.0mm之最低垂直尺寸。
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在第一接合點處與凸面或凹面相交,且內坡在第二接合點處與凸面或凹面相交,且其中第一接合點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接合點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特徵之整個表面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位於其上的表面特徵之整個表面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一些實施例係針對設計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之方法,該方法包括選擇具有凸面及凹面之基本輔具輪廓;選擇位於基本輔具輪廓之凸面或凹面上的表面特徵之圓弧,圓弧具有不同於基本輔具輪廓之標準化凸 面或基本輔具輪廓之標準化凹面的高度、位於圓弧之最大高度處的峰部,及經定位的外側邊緣及內側邊緣;選擇峰部相對於基本輔具輪廓之周邊邊緣的位置;選擇位於基本輔具輪廓上在距基本輔具輪廓之周邊邊緣距離A處的第一控制點;選擇位於圓弧之外側邊緣上的第二控制點;選擇位於圓弧之內側邊緣上的第三控制點;選擇位於基本輔具輪廓上在距基本輔具輪廓之光學分區之邊緣距離B處的第四控制點;及使用控制點及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具有基本輔具輪廓上之表面特徵的輔具。
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特徵在第一控制點處起始,且在第四控制點處結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選擇在第一控制點處與基本輔具輪廓之表面相切及在朝向圓弧之峰部距第一控制點距離C處定位的第五控制點;選擇在第二控制點處與圓弧之外側邊緣相切及在朝向基本輔具輪廓之周邊邊緣距第二控制點距離D處定位的第六控制點;選擇在第三控制點處與圓弧之內側邊緣相切及在朝向基本輔具輪廓之周邊邊緣距第三控制點距離E處定位的第七控制點;選擇在第四控制點處與基本輔具輪廓之表面相切及在朝向圓弧之峰部距第四控制點距離F處定位的第八控制點;及使用控制點及仿樣曲線函數設計表面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具有恆定半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之內側邊緣位於基本輔具輪廓之標準化凸面或標準化凹面與圓弧之峰部之間的高度處。在一些實施例 中,圓弧之外側邊緣位於基本輔具輪廓之標準化凹面的標準化凸面與圓弧之峰部之間的高度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A在0.01mm至2.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B在0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C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D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E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F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仿樣曲線函數為貝塞爾曲線函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控制點位於基本輔具輪廓之單一橫截平面上,該單一橫截平面關注基本輔具輪廓之幾何中心及基本輔具輪廓之周邊邊緣。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之凸面或凹面在第一控制點處具有一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之凸面或凹面在第一控制點處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之凸面或凹面在圓弧之外側邊緣處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之凸面或凹面在第四控制點處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之凸面或凹面在圓弧之內側邊緣處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個表面特徵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包括在第一及第四控制點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位於其上的表面特徵之整個表面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點位於距基本輔具輪廓之周邊邊緣至少0.01mm處。
一些實施例係針對製造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之方法,該方法包括選擇具有凸面及凹面之基本輔具輪廓;選擇位於基本輔具輪廓之凸面或凹面上的表面特徵之圓弧,圓弧具有不同於基本輔具輪廓之標準化凸面或基本輔具輪廓之標準化凹面的高度、位於圓弧之最大高度處的峰部,及經定位的外側邊緣及內側邊緣;選擇峰部相對於基本輔具輪廓之周邊邊緣的位置;選擇位於基本輔具輪廓上在距基本輔具輪廓之周邊邊緣距離A處的第一控制點;選擇位於圓弧之外側邊緣上的第二控制點;選擇位於圓弧之內側邊緣上的第三控制點;選擇位於基本輔具輪廓上在距基本輔具輪廓之光學分區的邊緣距離B處之第四控制點;及使用控制點及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具有基本輔具輪廓上之表面特徵的輔具;及使用設計形成輔具。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輔具包含模製。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輔具包含車床切削。
一些實施例係針對製造用於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之模具之方法,該方法包括選擇具有凸面及凹面之基模輪廓;選擇位於基模輪廓之凸面或凹面上之表面特徵的圓弧,圓弧包括不同於基模輪廓之標準化凸面或基模輪廓之標準化凹面的高度、位於圓弧之最大高度處的峰部,及外側邊緣及內側邊緣;選擇峰部相對於基模輪廓之周邊邊緣的位置;選擇位於基模輪廓上在距基模輪廓 之周邊邊緣距離A處的第一控制點;選擇位於圓弧之外側邊緣上的第二控制點;選擇位於圓弧之內側邊緣上的第三控制點;選擇位於基模輪廓上在距基模輪廓之光學分區的邊緣距離B處之第四控制點;使用控制點及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具有表面特徵之模具;及形成模具。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模具包含射出模製。
一些實施例係針對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輔具包括凸面、凹面、包含位於輔具之凸面或凹面上的表面特徵之孔口擴寬分區,表面特徵包括位於不同於輔具之凸面或輔具之凹面的高度處之圓弧,圓弧包含半徑、外側邊緣及內側邊緣。表面特徵亦包括位於圓弧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處之峰部、自圓弧之外側邊緣朝向輔具之周邊區延伸的外坡及自圓弧之內側邊緣朝向輔具之中心區延伸的內坡。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及內坡中的至少一者之表面形貌由仿樣曲線函數定義。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大於或等於10.5mm之最低垂直尺寸。
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在第一接合點處與周邊區相交,且其中第一接合點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在第二接合點處與中心區相交,且其中第二接合點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之半徑在0mm至5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徑或圓弧在0.5mm至3mm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大於或等 於25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大於或等於2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為安置於輔具之光學分區周圍的圓周圓弧。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周圓弧為連續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周圓弧為非連續的。
應瞭解上文關於輔具及/或孔口擴寬分區所敍述的各種實施例可以任何組合進行組合,除了特徵相互排斥的情況之外。
1200、1300、2710、2720、2730、2740、2750、6300、6350、6400、6500、6600、6650、7000、7200、7300、7400、7499、7900、8000‧‧‧輔具
1202、1302‧‧‧最大差量厚度
1400、1600、1620、1640、1660、1730、1740、1750、4900、5000、6230、6700‧‧‧鞏膜環
1402、1452、4712、4922、5016、5120、5216、6114、6214、7004、7204、7304、7804、7904、8004‧‧‧幾何中心
1404、1732、1742、1752‧‧‧中心張開孔口
1406、1456、4912、5008、5112、5208、6106、6206‧‧‧最大遞增厚度
1408、1458、2522、2542、2546、2712、2714、2722、2724、2726、2728、2732、2734、2742、2744、2752、2754、2756、2758、2810、3110、3210、3310、3410、3506、3806、4002、4102、 4218、4318、4406、4506‧‧‧遞增厚度區
1450、1500、1520、1540、1560、1700、1710、1720、2800、2900、3000、3100、3200、3300、3400、3500、3600、3700、38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4500、4600、4700、5100、5200、6130、6800、6900、7800、7900‧‧‧隱形眼鏡
1454、1702、1712、1722‧‧‧光學區
1502、1522、1542、1562、5302、6802、6902、7006、7206、7306、7406、7806、7906、8006‧‧‧光學分區
1504、1524、1544、1564、1604、1624、1644、1664‧‧‧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
1506、1526、1546、1606、1626、1646‧‧‧遞減厚度區
1602、1622、1642、1662、4920、5014、5300‧‧‧張開中心孔口
1704、1714、1724、1734、1744、1754、2910、3010、3606、3706‧‧‧增大表面摩擦區
2500‧‧‧幾何中心所位於之處
2502、3902、7242、7244、7252、7254、7372、7374、7362、7364‧‧‧線
2520、2540、2560‧‧‧鏡片
2700、3510、3610、3710、3810、4006、4106、4206、4306‧‧‧瞳孔分區
2802、2902、3002、3102、3202、3302、3402、7008、7208、7230、7308、7330、7408、7608、7614、7622、8008‧‧‧凸面
2804、2904、3004、3104、3204、3304、3404、7009、7209、7309、7409、7612、7624、8009‧‧‧凹面
2806、2906、3006、3106、3206、3306、3406、3502、3602、3702、 3802、4004、4104、4204、4304、4402、4502、4602、4702、4902、5002、5102、5202、6102、6202、6710、6810、7002、7202、7302、7402、7802、7902‧‧‧周邊邊緣
2812、3112、3212、3312、3412‧‧‧第一厚度
2814、3114、3214、3314、3414‧‧‧第二厚度
2816、3116、3216、3316、3416‧‧‧第三厚度
2818、3118、3218、3318、3418‧‧‧第四厚度
2912‧‧‧第一表面摩擦
2914‧‧‧第二表面摩擦
2916‧‧‧第三表面摩擦
2918‧‧‧第四表面摩擦
3012‧‧‧第一厚度及表面摩擦
3014‧‧‧第二厚度及表面摩擦
3016‧‧‧第三厚度及表面摩擦
3018‧‧‧第四厚度及表面摩擦
3120、3220、3320‧‧‧小截斷
3222‧‧‧稜鏡壓載
3422‧‧‧小截斷/稜鏡壓載
3504、3604、3704、3804‧‧‧周邊區
3508、3608、3708、3808‧‧‧內部區
3904‧‧‧第一表面
3906‧‧‧第二表面
3908‧‧‧第三表面
3910‧‧‧第四表面
4202、4302‧‧‧部分環
4404、4504‧‧‧軟裙
4008、4108、4208、4308、6122、6222‧‧‧下瞼
4010、4110、4210、4310‧‧‧區域
4012、4112、4212、4312、6120、6220‧‧‧上瞼
4014、4114、4214、4314‧‧‧眼睛
4408、4508‧‧‧氣體可滲透剛性分區
4416、4516、4708‧‧‧接合處
4604‧‧‧遞增厚度之區域(孔口擴寬分區)
4606‧‧‧近距離分區
4608‧‧‧中間分區
4704‧‧‧剛性外裙
4802‧‧‧尺度
4804‧‧‧標記
4904、5104‧‧‧第一區
4906、5004、5106、5204、6132、6232、7010、7210、7310、7410、7808、7908、8010‧‧‧孔口擴寬分區
4908、5108、6306、6356、6420、6510、6610、6660‧‧‧外邊緣
4910、5006、5110、5206、6104、6204、7014、7214、7314、7414、7644、7822、7922、8014‧‧‧外坡
4914、5010、5114、5210、6108、6208、7020、7220、7820、7320、7420、7646、7920、8020‧‧‧內坡
4916、5012、5116、5212、6110、6210‧‧‧內邊緣
4918、5118、5214‧‧‧第二區
5304‧‧‧遞增厚度帶
6100、6200‧‧‧視覺表示
6112‧‧‧屈光力分區
6124、6224‧‧‧角膜
6126、6226‧‧‧角膜緣
6128、6228‧‧‧鞏膜
6302、6304、6352、6354、6358、6360、6402、6404、6406、6408、6410、6412、6502、6504、6506、6508、6602、6604、6606、6608、6652、6654、6656‧‧‧點
6702‧‧‧張開孔口
6704、6706、6804、6806、6908、6909、6910‧‧‧手指部件
6708、6808‧‧‧槽
7012、7212、7312、7412、7816、7916、8012‧‧‧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
7016‧‧‧外坡接合點
7018、7024、7318、7324、7411、7447、7449、7451、7153、7455、7818、7918‧‧‧距離
7022、7222‧‧‧內坡接合點
7030‧‧‧總直徑
7810、7910‧‧‧孔口擴寬分區外徑
7812、7912‧‧‧總外徑
7814、7914‧‧‧孔口擴寬分區直徑
7817、7917‧‧‧厚度
7821、7921‧‧‧內坡角
7823、7923‧‧‧外坡角
8100‧‧‧電腦系統
8102‧‧‧顯示介面
8104‧‧‧處理器裝置
8106‧‧‧通信基礎結構
8108‧‧‧主記憶體
8110‧‧‧次要記憶體
8112‧‧‧磁碟機
8114‧‧‧抽取式儲存磁碟機
8118‧‧‧抽取式儲存單元
8120‧‧‧介面
8122‧‧‧抽取式儲存單元
8124‧‧‧通信介面
8126‧‧‧通信路徑
8130‧‧‧顯示單元
圖1展示具有右眼上具有先天性上瞼下垂之個體。
圖2說明展示歸因於上瞼下垂眼瞼之功能性堵塞的視場。
圖3至圖7說明飽受上瞼下垂折磨之不同個體。
圖8至圖11說明不受上瞼下垂折磨的具有寬眼睛之不同個體。
圖12A至圖12B展示疊置於個體之眼睛上的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孔口擴寬分區的輔具。
圖13A至圖13B展示疊置於個體之眼睛上的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孔口擴寬分區的輔具。
圖14A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孔口擴寬分區的隱形眼鏡。圖14B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孔口擴寬分區的鞏膜環。
圖15A至圖15D展示具有不同孔口擴寬分區之隱形眼鏡的各種實施例,該等不同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
圖16A至圖16D展示具有不同孔口擴寬分區之鞏膜環的各種實施例,該等不同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
圖17A至圖17F展示具有不同孔口擴寬分區之隱形眼鏡的各種實施例,該等不同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增大表面摩擦。
圖18至圖19展示具有及不具有輔具之個體的眼睛之間的比較,該輔具具有孔口擴寬分區。圖18展示個體之天然眼睛,且圖19展示佩戴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相同個體。
圖20至圖21展示具有及不具有輔具之個體的眼睛之間的比較,該輔具具有孔口擴寬分區。圖20展示個體之天然眼睛。
圖22A至圖22B展示具有及不具有輔具之個體的左眼之間的比較,該輔具具有孔口擴寬分區。圖22A展示個體之天然左眼,且圖22B展示左眼中佩戴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個體。
圖23展示個體之右眼與左眼之間的比較。個體在其右眼上佩戴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且不在其左眼上佩戴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
圖24A至圖24B展示具有及不具有輔具之個體的眼睛之間的比較,該輔具具有孔口擴寬分區。圖24A展示個 體之天然眼睛,且圖24B展示佩戴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相同個體。
圖25A至圖25C展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輔具的表面輪廓。
圖26為說明跨越根據各種實施例之輔具的厚度之曲線圖。
圖27A至圖27E展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輔具的表面輪廓。
圖28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透視圖。
圖29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透視圖。
圖30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透視圖。
圖31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透視圖。
圖32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透視圖。
圖33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透視圖。
圖34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透視圖。
圖35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俯瞰圖。
圖36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俯瞰圖。
圖37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俯瞰圖。
圖38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俯瞰圖。
圖39A至圖39E說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隱形眼鏡3900的表面輪廓。圖39A展示隱形眼鏡之俯瞰圖。圖39B展示隱形眼鏡之側視圖。圖39C展示沿其中心軸線之隱形眼鏡的橫截面圖。圖39D展示隱形眼鏡之凸面。圖39E展示隱形眼鏡之凹面。
圖40展示疊置於眼睛上之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
圖41展示疊置於眼睛上之根據一個實施例的輔具。
圖42展示疊置於眼睛上之根據一個實施例的輔具。
圖43展示疊置於眼睛上之根據一個實施例的輔具。
圖44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混合隱形眼鏡。
圖45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混合隱形眼鏡。
圖46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混合隱形眼鏡。
圖47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反向混合隱形眼鏡。
圖48展示用於配戴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之尺度的實例。
圖49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鞏膜環,該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
圖50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鞏膜環,該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
圖51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隱形眼鏡,該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
圖52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隱形眼鏡,該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
圖53A至圖53C展示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鞏膜環 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該等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之複數個帶。圖53D及圖53E展示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隱形眼鏡的各種例示性實施例,該等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之複數個帶。
圖54至圖56展示具有及不具有輔具之個體的眼睛之比較,該輔具具有孔口擴寬分區。圖54展示個體之天然眼睛,且圖55展示佩戴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相同個體。圖56為圖54及圖55之並排比較。
圖57為說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外坡、內坡及厚度之曲線圖。
圖58為說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外坡、內坡及厚度之曲線圖。
圖59為說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外坡、內坡及厚度之曲線圖。
圖60為說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輔具的外坡、內坡及厚度之曲線圖。
圖61說明與眼睛之結構相比較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角鞏膜隱形眼鏡輔具的尺寸及眼睛適合程度。
圖62說明與眼睛之結構相比較根據一個實施例之鞏膜環輔具的尺寸及眼睛適合程度。
圖63A說明如何量測具有呈圓形形狀之外邊緣的輔具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垂直尺寸。圖63B及圖63C說明如何量測具有呈三角形形狀之外邊緣的輔具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垂直尺寸。
圖64A至圖64C說明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各種定向,該輔具具有一具有橢圓形形狀之外邊緣。圖64A說明具有最低垂直尺寸之定向。圖64B及圖64C說明不具有最低垂直尺寸之定向。
圖65A及圖65B說明如何量測具有呈兩個部分環之形狀的外邊緣之輔具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最低垂直尺寸。
圖66A至圖66D說明如何量測具有複數個隔離區域之輔具上的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
圖67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手指狀部件之鞏膜環的俯瞰圖。
圖68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手指狀部件之隱形眼鏡的俯瞰圖。
圖69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具有手指狀部件的輔具之側視圖。
圖70展示根據實施例之輔具的俯瞰圖。
圖71A展示根據實施例之輔具的橫截面圖。圖71B展示圖71A中所示的輔具的一部分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72A展示根據實施例之具有三曲線設計之輔具的橫截面圖。圖72B展示圖72A中所示的輔具的一部分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73A展示根據實施例之具有仿樣曲線設計之輔具的橫截面圖。圖73B展示圖73A中所示的輔具的一部分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74展示說明根據實施例之控制點的位置之輔具的一部分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75展示說明根據實施例之設計輔具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76A展示根據實施例之模具的橫截面圖。圖76B展示圖76A中所示的模具的一部分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77展示說明根據實施例之設計模具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78展示根據實施例之具有使用三曲線方法設計之孔口擴寬分區的隱形眼鏡,其展示隱形眼鏡之尺寸。
圖79展示根據實施例之具有使用仿樣曲線方法設計之孔口擴寬分區的隱形眼鏡,其展示隱形眼鏡之尺寸。
圖80展示根據實施例之具有位於輔具之凹面上的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
圖81展示可實施實施例之例示性電腦系統之示意性方塊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說明書揭示併入有本發明之特徵之一或多個實施例。所揭示實施例僅僅例示本發明。本發明之範疇並非限於所揭示之該(等)實施例。可描述多個發明。本發明藉由此處附加之專利申請範圍界定。
所描述實施例及本說明書中對「一個實施例」、 「實施例」、「實例實施例」等等之參考指示所描述實施例可能包括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但每一實施例可能未必包括該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此等短語未必指代相同實施例。此外,當結合一實施例描述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描述時,應瞭解,無論是否作明確描述,結合其他實施例實施此特徵、結構或特性為屬於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
對於一個成人,已知人眼之孔口的總直徑自童年時期至40歲之成年人時期減小1.5mm或更多,且對於一個成人,總直徑自童年時期至60歲或更老之老年時期減小甚至更多。此直徑減小可經由被稱作瞼成形術之程序以手術方式解決。在美國當前每年執行大約200,000至300,000瞼成形術手術,其成本大約為每一上瞼手術$2,500及每一下瞼手術$3,500。除了歸因於年老之孔口大小的減小之外,一些個體患有亦被稱作上瞼下垂之眼瞼下垂,其被定義為處於第一眼位的眼睛內之異常低的上眼瞼緣。孔口大小之減小可影響個體之視覺。在孔口大小之減小可影響一些個體之視覺時,一些個體可出於美化目的或結合是否需要改良其視覺而需要較大眼睛孔口。
戴在人眼睛之角膜上(不使角膜成穹狀)且在角膜緣及眼球結膜之上延伸因此覆蓋鞏膜的一部分的傳統角鞏膜隱形眼鏡(軟隱形眼鏡或混合隱形眼鏡)並不用於矯正上瞼下垂及/或佩戴者之瞼裂的擴寬。此係歸因於其幾何設計。而且,僅戴在角膜上且不延伸超過角膜緣之角膜隱形 眼鏡(剛性或軟性)歸因於幾何設計及總直徑而不用於矯正上瞼下垂及/或擴寬佩戴者之瞼裂。鞏膜隱形眼鏡為硬性/剛性的,且已在過去設計成貼合地戴在佩戴者之眼睛的鞏膜上,「使角膜成穹狀」且具有極厚邊緣設計,以便抬起患有上瞼下垂之佩戴者之眼睛的上瞼。雖然在過去已存在將抬起佩戴者之眼睛的上瞼之鞏膜隱形眼鏡,但此等硬性/剛性鞏膜隱形眼鏡非常不舒適,會造成很紅的眼睛且刺激眼瞼緣,從而對佩戴者造成嚴重侷限性。出於此等原因,糾正上瞼下垂的鞏膜隱形眼鏡在商業上仍係重大失敗。
而且,在遙遠的過去已嘗試使用玻璃圓頂擴寬眼睛,該玻璃圓頂覆蓋眼睛之角膜及曝露的鞏膜,具有類似卡鉤之部件以使癱瘓的上瞼抬高,且已嘗試使用縫合至上瞼中的磁體,該等磁體與亦含有磁性材料之輔具一起使用以便試圖抬升上瞼。但是不存在角鞏膜隱形眼鏡;諸如僅藉由實例,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橫截面之瞼裂之軟性隱形眼鏡或混合隱形眼鏡。且更特定言之,不存在擴寬瞼裂及提供矯正處方(亦即,屈光力)之隱形眼鏡(包括平的隱形眼鏡(無屈光力))。因此,存在對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孔口)之角鞏膜隱形眼鏡的迫切需要,以致使佩戴者看起來更機靈及/或增進佩戴者之外觀。此隱形眼鏡應允許正常及自然眨眼,且允許在不使鏡片偏離中心、不刺激上瞼或下瞼及在自然地眨眼時不使佩戴者受傷的情況下進行此正常自然眨眼。如本文中所論述,輔具之各種尺寸可充當「平衡系統」,其向眼睛之角膜提供適當滋養,對於佩戴者而言舒 適,且進行視覺矯正。
已開發出增色軟性隱形眼鏡,且其已獲得顯著商業成功。此等增色軟性隱形眼鏡可增強佩戴者之眼睛的顏色。某些軟性隱形眼鏡包括色環以使當佩戴時,佩戴者之眼睛看起來較大。雖然具有色環或帶之有色軟性隱形眼鏡已用以增加佩戴者之眼睛較大的感覺,但尚未提供既增加佩戴者之眼睛較大的感覺又實體地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之軟性隱形眼鏡。
因此,需要用以擴寬個體眼睛之天然瞼裂的非手術舒適手段。亦需要用以既展開天然眼睛之孔口又能夠實現無不適之個體眨眼的非手術手段。而且,在一些情況下,需要恢復在上瞼下垂的狀況下歸因於某種程度的上瞼之功能之癱瘓或丟失而丟失的視場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此外,需要能夠增強個體眼睛之美化外觀的非手術手段(例如,維持年輕外觀或更機靈的外觀)。美化增強可藉由實體地擴寬個體眼睛之天然瞼裂(亦即,抬起上瞼及/或壓低下瞼)及/或提供個體之眼睛較大的感覺。
此外,只要有可能,軟性隱形眼鏡製造商便尋求在其開發及引入新鏡片設計時利用其自身邊緣設計。此等製造商已花費大筆資源在研究、開發及市場測試各種邊緣設計中。隨時間之流逝,其特定邊緣設計成果達到頂點,其各自很努力地維護其個體軟性隱形眼鏡產品。因此,較佳地,眼睛中佩戴之能夠展開眼睛之孔口(垂直放大)且允許正常天然眨眼的任何輔具能夠經設計以密切地維持特定邊 緣輪廓,隨時間之流逝,軟性隱形眼鏡製造商中之每一者完善該特定邊緣輪廓(亦即,不干擾製造商之特定邊緣設計)。
本文中描述之本申請案的實施例或其元件可實現此等或其他目標中之一或多者。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及凹面。輔具具有位於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輔具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至少1mm。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及凹面。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該輔具為將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擴寬至少1mm之角鞏膜隱形眼鏡。
一些實施例包括具有凸面及凹面之輔具。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該輔具為將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擴寬至少1mm之鞏膜環。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及凹面。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孔口擴寬分區包括至少一個表面特徵。該輔具將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擴寬至少1mm。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凹面及周邊邊緣。該輔具亦具有位於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孔口擴寬分區包括外坡及內坡,其中在外坡與內坡之間的厚度改變最大。外坡及內坡 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大於內坡。在其他實施例中,內坡大於外坡。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凹面及周邊邊緣。該輔具亦具有位於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孔口擴寬分區包括外坡及內坡,其中在外坡與內坡之間的厚度改變最大。外坡及內坡相同。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及凹面。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孔口擴寬分區具有至少一個表面特徵。孔口擴寬分區亦具有最低垂直尺寸。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具有凸面、凹面、周邊邊緣及幾何中心。孔口擴寬分區位於凸面上。孔口擴寬分區具有至少一個表面特徵。至少一個表面特徵的至少一部分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5.25mm處或之外。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3.0mm之總直徑。在其他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3.5mm之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4.0mm之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4.5mm之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5mm之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5.5mm之總直徑。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輔具具有至少16.0mm或更大之總直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旋轉對稱鏡片。在一些 實施例中,輔具能夠旋轉。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不能夠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壓低佩戴者之下眼瞼至少1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抬升佩戴者之上眼瞼至少1mm。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色彩強調色。在一些實施例中,色彩強調色圍繞在佩戴輔具時戴在眼睛之角膜緣附近或處或延伸超過眼睛之角膜緣(意謂有色部分之直徑大於角膜緣至角膜緣量測之直徑)之輔具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色彩強調色為角膜緣環、圓環或圓鏡片。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漸進老花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複曲面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單視隱形眼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包含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大表面摩擦由表面處理、塗佈、不同材料、表面凹痕、表面不規則、化學處理、蝕刻或其組合提供。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亦包括外坡及內坡,其中在外坡與內坡之間的厚度改變最大。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及內坡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大於內坡。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具有在3°與45°之間的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具有在5°與25°之間的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包含在1°與15°之間的角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遞增厚度及 最大厚度改變。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在100微米至500微米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在75微米至400微米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位於距輔具之外邊緣1.0mm與2.5m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輔具佩戴在眼睛該時,最大厚度改變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處或外部。藉由外部其意謂當量測時自最大增加的厚度之一點經由輔具之幾何中心至最大增加的厚度之相反點之最大厚度改變直徑大於當量測時自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上之一點經由角膜之中心至角膜緣上之相反點的最大厚度改變直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至少5.5mm處(亦即,普通人角膜之直徑的至少一半,普通人角膜之直徑為11-12mm)。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至少6.0mm處。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至少6.5mm處。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為厚度的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為厚度的減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的最外部分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3mm至8.5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的最外部分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5mm至7.75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的最內部分位於輔具之周邊邊緣與距輔具之周邊邊緣6mm處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最低垂直尺寸。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大於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之最大垂直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0.5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1.0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1.5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2.0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2.5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3.0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等於或大於13.5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為孔口擴寬分區的最上部分與孔口擴寬分區的最下部分之間的垂直距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包括至少一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複數個表面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角鞏膜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鞏膜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亦具有周邊邊緣、幾何中心及至少一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表面特徵或至少一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5.25mm處或外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邊緣具有刀口形狀、圓形形狀、粗鈍形或半圓形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 周邊邊緣具有在25微米與100微米之間的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混合設計。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均質設計。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包含環、多個環、部分環、多個部分環、島狀物、多個島狀物、帶、若干個帶、部分帶、分段區域或多個分段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部分區域與輔具之環對準。在其他實施例中,此等部分區域不與輔具之環對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可由佩戴者持續佩戴。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可由佩戴者非持續地佩戴。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可每天、每週或每月由佩戴者佩戴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拋棄式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可再用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含屈光力。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不包含屈光力。
一些實施例包括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外坡、內坡、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及遞增厚度直徑。輔具亦具有周邊邊緣、幾何中心及總直徑。量測自周邊邊緣上之第一點經由輔具及孔口擴寬分區之幾何中心至相反周邊邊緣上之第二點的總直徑。總直徑為14.5mm或更大。外坡在5度與25度之範圍內。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75微米或更大。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位於距周邊邊緣1mm與3mm之間。遞增厚度直徑為10.5mm或更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自由旋轉。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不能自由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直徑比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孔口之垂直量測大1mm。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直徑比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孔口之垂直量測大至少1mm。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角鞏膜鏡片。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鞏膜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屈光力。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不具有屈光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單視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漸進老花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複曲面隱形眼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水凝膠。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聚矽氧水凝膠。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均質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混合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起始於周邊邊緣處或鄰近於周邊邊緣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起始於周邊邊緣內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100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125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150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200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 的厚度差量之點為225微米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點為250微米或更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以下各者中的一者:每天佩戴、拋棄式、持續佩戴、每週佩戴或每月佩戴。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並不穩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為圓環。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為構成環之一系列部分區段。
一些實施例提供藉由提供用於擴寬佩戴者之天然瞼裂至少1mm的協定或指令及提供包含位於其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至少一個輔具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協定或指令包括用以判定佩戴者之天然瞼裂的垂直尺寸及向佩戴者提供具有比天然瞼裂之最大垂直尺寸大至少1mm的最低垂直尺寸之輔具的說明(可藉由僅作為實例的實際量測、攝影、視覺估計或藉由以下各者中的一者進行此判定:配戴試驗輔具、已知直徑之隱形眼鏡或已知直徑之輔具)。
已發展出呈角鞏膜隱形眼鏡及鞏膜環之形式的本專利申請案之輔具,其增強/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從而增強佩戴者之眼睛(雙眼)的美化外觀,且亦可用以緩解患有下垂眼瞼及/或上瞼下垂之病患。藉由增強佩戴者之眼睛的外觀,其意謂其使眼睛看起來張開得更大及/或較大且更機靈。新穎輔具通過上推(抬升)上眼瞼及/或亦下推(壓低)下眼瞼因此放大佩戴者之瞼裂或孔口來增強佩戴者之美化外觀。已展示輔具使佩戴者之眼睛的孔口自其正常/天然眼 睛孔口垂直尺寸張開高達額外50%。鑒於低於40歲的個體眼睛之平均孔口將具有一具有大約10.5mm之垂直尺寸(在上瞼緣與下瞼緣之間)的天然孔口且在40歲以後的距相同點之平均尺寸大約為9mm或孔口大小大約減小15%,可以看見本文中描述之輔具可恢復佩戴者之眼睛的年輕外觀。
作為實例,輔具包含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邊緣厚度之擴增、內部遞增厚度分區、遞減厚度分區或位於角膜緣處或之外因此亦在凸面上呈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的形式之瞳孔或光學分區之外的增大表面摩擦區(任一者):僅藉由實例,環、(環)帶、(帶)、部分環(小環)、圓頂(多個圓頂)、島狀物(多個島狀物)、分段區(多個區)、接近或圍繞鏡片之邊緣及/或在孔口擴寬分區內或覆蓋孔口擴寬分區之凸面粗糙度/摩擦、截斷(多個截斷)、隱形眼鏡之總厚度、較大直徑及較陡基礎曲線。效應為展開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且因此最小化眼瞼下垂對視覺效能之影響及/或增強病患/佩戴者之美化外觀。當呈角鞏膜隱形眼鏡之形式時,輔具可為軟性隱形眼鏡或混合隱形眼鏡之輔具。當輔具與隱形眼鏡相反呈鞏膜環形式時,鞏膜環包含不具有屈光力之中心張開孔口。鞏膜環可由在以下各者中之一者中找到的材料製成:硬質隱形眼鏡、透氣隱形眼鏡、軟性隱形眼鏡、混合隱形眼鏡。輔具(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或遞減厚度區(分區、區域)或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可為以下各者中之一者:旋轉對稱、旋轉不對稱、類似橢圓拱形的特徵及隔離島狀物。類似橢圓拱形(多個拱 形)的特徵(多個特徵)可類似上瞼之瞼緣的曲線及/或下瞼之瞼緣的曲線。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或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可為連續或非連續的。遞增厚度區、遞減厚度區或增大表面摩擦可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製成。可如以下各者中之一者佩戴輔具:持續佩戴、每天佩戴、每週持續佩戴或每月持續佩戴。輔具可為拋棄式或可再用的。輔具可由佩戴者移除及再插入。
根據一些實施例,設計用於增加佩戴者之天然垂直瞼裂至少0.5mm的輔具,其中輔具設計包含仿樣表面形貌及孔口擴寬分區。仿樣表面形貌可為貝塞爾曲線之仿樣表面形貌。輔具可為軟性隱形眼鏡、角鞏膜隱形眼鏡、混合隱形眼鏡及鞏膜環中之一者。藉由利用仿樣表面形貌,有可能設計包含最大增加差量厚度之孔口擴寬分區的輔具,該最大增加差量厚度的範圍為50微米至1000微米(較佳地在100微米至400微米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外邊緣位於0.01mm至2.0mm之範圍內,以便於很大程度上維持製造商的特定邊緣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外邊緣位於距輔具之邊緣0.25mm至2.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大於或等於10.5mm之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10.5mm至14.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11.0mm至1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還可包括角膜緣環、色環、虹膜特徵、虹膜增強及色彩增強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括具有10.5mm或更大之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的孔口擴寬分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11.0mm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11.5mm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12.0mm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12.5mm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13.0mm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13.5mm或更大。
眼睛之孔口(瞼裂):為當眼瞼張開時位於眼睛的上瞼與下瞼之間的區域。
孔口擴寬分區:(亦可被稱作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遞減厚度區/分區/區域或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中之一或多者)。為提供表面形貌或抬高(抬升)上瞼及/或壓低(降低)下瞼因此擴寬眼睛之孔口的表面摩擦的區、分區、區域。
孔口擴寬分區直徑:為自經量測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峰部遞增厚度(亦即,最大厚度差量)上之點經由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幾何中心至遞增厚度的相反類似峰部之距離/長度之尺寸。此情形也可以被稱作遞增厚度直徑。或者,當孔口擴寬分區為扁平的時,隨後自孔口擴寬分區之中點經由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幾何中心至當量測時位於孔口擴寬分區上的相反中點量測該孔口擴寬分區。
遞增厚度之區域:位於鞏膜環或隱形眼鏡之遞增 厚度的區或分區內之區域。(僅藉由實例)遞增厚度之區或分區應為複數個區或分區,遞增厚度之區域將被稱作遞增厚度之區域。應注意可藉助於使表面的厚度增加或藉由移除遞增厚度之區域周圍的厚度(因此藉由遞減厚度分區)形成遞增厚度之區域。
貝塞爾曲線:為經常使用於電腦圖形及相關領域中之參數曲線。貝塞爾曲線至更高維度之泛化被稱作貝塞爾表面。在向量圖形中,貝塞爾曲線用以模型化可無限地按比例調整之光滑曲線。通常在影像操作程式中涉及之「路徑」為關聯貝塞爾曲線之組合。路徑不受光柵化影像之限制束縛,且直觀地進行修改。
眼瞼下垂:其亦被稱作上瞼下垂,被定義為處於第一眼位之眼睛的異常低的上眼瞼緣。正常成年人上瞼位於上角膜緣下方1.5mm處,且僅鼻至瞳孔最高。眼瞼下垂可被分類為先天性的(如下文所示)或後天性的。此差異係基於年齡。更全面的分類係基於病源學,且包括肌原性、腱膜、神經性、機械、創傷性及假性上瞼下垂。先天性上瞼下垂之最常見病因係肌原性,其歸因於提肌之不當發展。
瞼成形術為提供眼瞼抬起之手術程序的名稱。在美國當前每年執行大約200,000至300,000瞼成形術手術,其成本大約為每一上瞼手術$2,500及每一下瞼手術$3,500。瞼成形術為針對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執行之上面部美化手術程序中之一者。此外,在現今之國際社會中,亦應注意大眼睛感覺上比小眼睛更有吸引力。
鞏膜環或隱形眼鏡之對中:如本文所使用,其意謂恰當地中心調整鞏膜環或隱形眼鏡以使得佩戴者之角膜緣及/或瞳孔主要定中心於鞏膜環之張開孔口內或在隱形眼鏡的狀況下,佩戴者之瞳孔主要定中心於光學分區內。
中心張開孔口:意謂包括輔具之幾何中心之不含材料的孔或開口。
增色區:提供至少不同於輔具之其餘部分的顏色之區、分區、區域。輔具可包括增色區。在輔具為角鞏膜隱形眼鏡或鞏膜環時,增色區可位於隱形眼鏡或環之外凸面或凹面上,或埋於內凸面與外相反凹面之間。增色區可位於角鞏膜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上或內,以在佩戴輔具時覆蓋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區域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增色區可位於角鞏膜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上或內以便在佩戴輔具時覆蓋佩戴者之眼睛的所有角膜緣區域,且在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區域之上在佩戴者之角膜的一部分之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增色區可位於角鞏膜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上或內,以在佩戴輔具時在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區域之上及在佩戴者之眼睛的鞏膜的一部分之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增色區可位於角鞏膜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上或內以便在佩戴輔具時在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區域之上、在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的一部分之上及在佩戴者之眼睛的鞏膜的一部分之上延伸。增色區可在輔具上或內旋轉對稱。 增色區可在輔具上或內非旋轉對稱。僅藉由實例,增色區可為環、斷環、分區、一系列分區、均勻顏色、多種彩色、 特定顏色之多色調、強調色。增色區可導致佩戴者之虹膜感覺上看起來較大。增色區可改變佩戴者之眼睛之顏色。增色區可使佩戴者之眼睛看起來較大。增色區可僅稍微更改佩戴者之眼睛的顏色。增色區可極大地更改佩戴者之眼睛的顏色。
在位於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表面上時,增色區可為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個增色區可提供增大表面摩擦。在一些實施例中,增色區的一部分可提供增大表面摩擦。僅藉由實例,增色區可為角膜緣環、色環、色彩增強虹膜區域(例如,著色虹膜環)或強調色。增色區可用來既提供顏色又作為眼睛孔口擴寬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佩戴輔具時,增色區可覆蓋佩戴者之眼睛的所有角膜緣,且亦覆蓋佩戴者之眼睛的所有角膜。增色區可與孔口擴寬分區全部或部分重疊。
隱形眼鏡:為經設計以戴在角膜上且通常佩戴以矯正視覺缺陷之薄鏡片。隱形眼鏡通常屬於三個大類別:#1)角膜隱形眼鏡、#2)角鞏膜隱形眼鏡及#3)鞏膜隱形眼鏡。三個大類別可接著進一步分解成子類別(僅藉由實例):A)每天佩戴(意謂僅在白天用來佩戴且在睡眠時取下來)、B)持續佩戴(意謂白天及夜晚晝夜不停地佩戴有限的天數及C)可每天或持續佩戴但當其變髒或失去某些光學或舒適品質時丟棄之拋棄式隱形眼鏡。(注意到本文揭示之輔具為類別#2之輔具(角鞏膜隱形眼鏡)係重要的,因此當使用術語隱形眼鏡時,其意謂角鞏膜隱形眼鏡)。
角膜隱形眼鏡:角膜鏡片由角膜排他性地支援,且不延伸超過角膜緣(角膜與鞏膜之間的接合處)。角膜隱形眼鏡之實例將為具有不大於佩戴者之角膜的直徑且在大多數狀況下小於佩戴者之角膜的直徑之直徑之硬質剛性隱形眼鏡。角膜隱形眼鏡亦可為軟性隱形眼鏡。角鞏膜鏡片可由水凝膠材料製成,水凝膠材料諸如(但不限於)聚矽氧水凝膠材料。
角鞏膜鏡片:角鞏膜鏡片為用以矯正視覺缺陷之類型的隱形眼鏡。該名稱係指眼睛中之鏡片的區域及停置點。角鞏膜鏡片由角膜及在鞏膜上方的眼球結膜兩者支援,且延伸超過角膜緣。角鞏膜隱形眼鏡之實例將為:軟性隱形眼鏡及混合隱形眼鏡。此等鏡片之直徑超過佩戴者之角膜的直徑,且延伸超過佩戴者之角膜緣區域。其直徑範圍通常(但未必總是)係自12.5mm至15mm。在角鞏膜鏡片下方的眼淚貯液器與使角膜成穹狀之完全鞏膜隱形眼鏡相比較極有限。最經常使用角鞏膜鏡片。
差量遞增厚度、遞增厚度差量、遞增厚度之差量及最大厚度改變:為在位於遞增厚度區內的點與在相同點處量測之隱形眼鏡或鞏膜環的正常厚度之間的厚度差。最大差量為厚度差或最大差量厚度最大之點或(以另一方式陳述)發現最大厚度改變之點。
差量遞減厚度、遞減厚度差量、遞減厚度之差量及最大厚度改變:為在位於遞減厚度區內的點與隱形眼鏡或鞏膜環內部之靠近(位置貼近)區域(在朝向輔具之中心的 側上)的厚度之間的厚度差。最大差量為厚度差或最大差量厚度最大的點或(以另一方式陳述)發現最大厚度改變之點。
邊緣:如本文所使用之隱形眼鏡或鞏膜環的邊緣為隱形眼鏡之外部周邊圓周,或在鞏膜環的狀況下為最接近鞏膜環之張開孔口的外部周邊邊緣抑或內部周邊邊緣。鞏膜環之內邊緣(鄰近於張開中心孔口)具有與鞏膜環之外邊緣的輪廓類似之輪廓。
一階連續性:為曲線或表面之光滑度的量測。一階連續性意謂兩個曲線/表面區段之第一參數導數在其邊界處成比例。換言之,一階連續性意謂在第一曲線/表面與第二曲線/表面之間的相交點處,第一曲線/表面及第二曲線/表面之第一導數為連續的。
透氣隱形眼鏡:為包含可透過氧氣之剛性材料的隱形眼鏡;此材料用於具有等於或低於佩戴者之角膜之直徑的直徑之透氣角膜隱形眼鏡中,或用於混合隱形眼鏡之中心剛性氣體可滲透區中,在親水性軟裙之中心的材料藉以為氣體可滲透材料。
幾何中心:如本文所使用,幾何中心意謂鞏膜環或隱形眼鏡之絕對中心。在給定中心張開孔口的情況下,在隱形眼鏡的狀況下,其為真實的;在鞏膜環的狀況下,其為假想的。
混合隱形眼鏡或混合鞏膜環:如本文所使用,混合隱形眼鏡為由接合在一起之兩個或兩個以上材料組成的 隱形眼鏡或鞏膜環。此情形的實例將類似於現今之商業上可獲得的混合隱形眼鏡之情形,該混合隱形眼鏡包含中心氣體可滲透材料及親水性隱形眼鏡外部軟裙。本文中論述的三個額外實施例為:#1)混合隱形眼鏡之外邊緣為剛性且中心為軟性的本文中教示之實施例或#2)在鞏膜環的狀況下,擱置在鞏膜之上的環具有更剛性(較少軟性或較多剛性)材料,然而在附著至鞏膜環的情況下具有更軟更具可撓性的材料,該材料形成提供擴寬效應之遞增厚度分區的部分或全部。此更軟更具可撓性的材料可呈延伸遠離更剛性鞏膜環之手指狀部件形式。#3)在具有部件或表面處理之軟性隱形眼鏡的狀況下,其不具有相同材料,此情形提供增大表面摩擦,以便抬升上瞼及/或降低下瞼。
遞增厚度:為在標準化凸面或標準化凹面之基本鞏膜環或隱形眼鏡上取一點時的增加差或差量厚度,其計算自彼點至在本文中教示之鞏膜環或隱形眼鏡上的相同點之差。以另一方式陳述;在數學標準化鞏膜環或隱形眼鏡之凸曲率之後,為增加超過及超出鞏膜環或隱形眼鏡之標準化凸面或標準化凹面的額外厚度。注意到對於隱形眼鏡而言,在標準化凸面之計算中並不考慮及因此排除光學分區之凸面係重要的,因為光學分區可具有歸因於隱形眼鏡之特定屈光力的不同凸曲率。最大遞增厚度為峰部厚度差量或最大厚度改變。注意到遞增厚度可藉由圍繞或鄰近於遞減厚度區而形成係重要的。
遞增厚度直徑:遞增厚度直徑為沿垂直軸線自最 大差量厚度或最大厚度改變之點以直線行進穿過輔具之幾何中心至最大差量厚度或最大厚度改變的位於最大差量厚度之先前點之相反側上的點之距離。
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亦被稱作「孔口擴寬分區」)為出於本專利申請案之目的而創造的片語。遞增厚度分區為增加超過及超出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標準化凸面或標準化凹面的分區、區、區域之額外厚度。遞增厚度分區亦可由遞增厚度之複數個分區或區製成,且可進一步分解成一或多個遞增厚度區域。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的狀況下,遞增厚度分區或區並未向佩戴者提供有用的視覺矯正。遞增厚度分區亦被稱作孔口擴寬分區。遞增厚度區或分區之目的在於提供與抬起(抬升)上瞼(多個上瞼)及/或降低(壓低)下瞼相抵的力,以便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瞼裂(孔口)。
遞增厚度分區寬度:為遞增厚度分區起始及結束之鞏膜環或隱形眼鏡的凸面上之寬度量測。此情形為通常自最接近輔具之外邊緣的部分至最接近輔具之幾何中心的部分量測之遞增厚度分區之寬度。
內坡:「內」坡為在最大厚度差量之點與孔口擴寬分區在最接近輔具的幾何中心處結束之處之間的孔口擴寬分區之斜坡。
接合處:如本文所使用,接合處意謂習知混合隱形眼鏡之位置,其中氣體可滲透中心區之外部周邊邊緣接觸外部軟裙之內部周邊邊緣,或在混合鞏膜環或反向混合鏡片的狀況下,為兩個不同材料接觸之位置。
角膜緣:眼睛之角膜的邊緣區,其與鞏膜鄰接。角膜之平均直徑約為11mm至12mm,且正常認為平均約為11.5mm。
最低垂直尺寸:為量測及/或量化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結構特徵之一種方式。最低垂直尺寸為用以量化本文所述之一些(但不一定所有)實施例的參數。「垂直尺寸」為接近輔具之頂部的孔口擴寬分區的最高部分與接近輔具之底部的孔口擴寬分區的最低部分之間的垂直距離。換言之,「垂直尺寸」定義將上眼瞼向上推之輔具的最上部分與將下眼瞼向下推之輔具的最下部分之間的垂直距離。在孔口擴寬分區在輔具之邊緣處開始的情況下,孔口擴寬分區之「垂直尺寸」對應於輔具之垂直大小(總直徑)。若最高及最低部分不處於相同垂直軸線上,則「垂直尺寸」為最高及最低點至垂直軸線上之投影之間的距離。若孔口擴寬分區不旋轉對稱,則垂直距離可隨著輔具的旋轉而改變。「最低垂直尺寸」為對應於具有最小垂直尺寸之輔具的旋轉位置之垂直尺寸。在多數情況下,來自眼瞼之壓力將傾向於使輔具旋轉至此旋轉位置中。
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用以量測及/或量化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結構特徵之一種方式。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用以量化本文所述之一些(但不一定所有)實施例之參數。「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接近輔具之頂部的位於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處之孔口擴寬分區的最高部分與接近輔具之底部的位於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處 之孔口擴寬分區的最低部分之間的垂直距離。換言之,「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定義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的最上部分與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的最下部分之間的垂直距離。若最高及最低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不處於相同垂直軸線上,則「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最高及最低點至垂直軸線上之投影之間的距離。若孔口擴寬分區不旋轉對稱,則垂直峰部至峰部距離可隨著輔具的旋轉而改變。「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為對應於輔具之旋轉位置的垂直尺寸,該垂直尺寸具有自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一點至增加的最大厚度差量之另一點之最小垂直尺寸。在多數情況下,來自眼瞼之壓力將傾向於使輔具旋轉至此旋轉位置中。
漸進老花隱形眼鏡: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屈光力區組成之隱形眼鏡。此隱形眼鏡用以矯正老花眼以及在最低限度上,矯正佩戴者之遠距視覺。一些漸進老花隱形眼鏡將矯正佩戴者之遠距、中間及近距視覺。
天然瞼裂(天然孔口):在眼瞼之邊緣之間的空間,其亦被稱作瞼裂。天然瞼裂為在不佩戴隱形眼鏡時、在放鬆一或兩個眼睛時及在個體無表情且斜視、微笑或皺眉等時的瞼裂之空間或區域。
標準化前凸面:意謂在無任何遞增厚度增加至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正常前凸面之厚度的情況下的前凸面。正常前凸面可為具有非球面凸曲率或球面凸曲率之前凸面。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標準化前表面為具有球面曲率 之前表面。以另一方式陳述,標準化前凸曲率等於凸曲率減增加的遞增厚度。在標準化隱形眼鏡之凸面時,標準化表面不考慮光學分區之凸面,因為光學分區可具有受隱形眼鏡之屈光力影響的不同曲率。
標準化回凹面:意謂在無任何遞增厚度增加至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正常回凹面之厚度的情況下的回凹面。正常回凹面可為具有非球面凸曲率或球面凸曲率之回凹面。標準化回凹面可為非球面表面之回凹面。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標準化回凹面為具有球面曲率之回凹面。以另一方式陳述,標準化回凹曲率等於凹曲率減增加的遞增厚度。
光學分區:為包含屈光力之隱形眼鏡的中心分區。光學分區具有固定大小且在隱形眼鏡內的固定位置中。在本文中包含之本發明中,術語光學分區及光學區的含義相同。通常,軟性隱形眼鏡之光學分區的直徑範圍在7mm至9mm之間。光學分區直徑通常大於瞳孔分區直徑,以防止在瞳孔在夜間放大時的眩光及光散射。鞏膜環不具有光學分區,而是具有張開孔口。
總外徑:自輔具之外邊緣跨越輔具穿過幾何中心至相反外邊緣量測之直徑。
外坡:「外」坡為在最大厚度差量之點與孔口擴寬分區在最接近輔具的外邊緣處結束之處之間的孔口擴寬分區之斜坡。
總厚度:為在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凹面上的點處 量測時,至在彼此相同的點處之外部凸面上之點的厚度。
峰部厚度差量(最大厚度差量):為最大遞增厚度(增加)或最大遞減厚度(減小)。以另一方式陳述,為最大厚度改變。
輔具:為由佩戴者佩戴之裝置,其向佩戴者提供益處。在本文揭示之本發明的狀況下,益處可為美化益處或視覺益處。
上瞼下垂:上眼瞼之下垂起因於:僅作為實例,動眼神經之癱瘓。上瞼下垂係指上眼瞼之異常下垂,其可能影響一個或兩個眼睛。其在本質上可為持續性的或間歇性的。上瞼下垂可為先天性的(若自出生起便存在),或其可為後天性的(在其在後來的生活中發展起來時)。上瞼下垂通常作為孤立病症出現,但也可以與各種其他病狀相關聯。上瞼下垂可使兒童及成年人群體兩者痛苦。兒童之上瞼下垂之發病率據報導為0.18%,但在較年長的成年人中更頻繁地出現,此可能係歸因於衰老因素,且可影響多達1%的人口或更多。男性及女性兩者對上瞼下垂同樣敏感。
上瞼下垂之最常見特徵為感染的眼睛之上眼瞼的下垂。取決於下垂之嚴重性,其被分類成:極小(1-2mm)、中等(3-4mm)及嚴重(>4mm)。具有上瞼下垂之個體可能抱怨流淚的增加及視覺的模糊。具有顯著上瞼下垂之病患可需要用手指抬起眼瞼或抬升其眉毛以正常直視,且此可導致緊張性頭痛及眼疲勞。
在抬升眼瞼之肌肉(提肌及苗勒氏肌)不夠強大 以致不能恰當地抬升眼瞼時,出現上瞼下垂。其可影響一隻眼睛或兩隻眼睛,且在老年人中更常見,因為眼瞼中的肌肉可能開始惡化。上瞼下垂通常歸因於眼瞼肌肉無法恰當地起作用而產生。此可歸因於眼瞼肌肉之局部損壞或供應眼瞼肌肉之神經的損壞而出現。其亦可作為正常衰老過程而出現。具有類似重症肌無力、糖尿病、中風、霍納氏綜合征及腦腫瘤之疾病的個體出現上瞼下垂之風險增加。實際上,重症肌無力(其為神經肌肉病症)為所出現之上瞼下垂的常見病因之一。其亦報告隱形眼鏡之長期佩戴者可發展出上瞼下垂,且使用肉毒桿菌以用於外形之美化處理的使用者亦可能如此。若仍未處理,則尤其是在兒童中,上瞼下垂可導致被稱作「弱視」之併發症,其中兒童無法用他或她眼睛中之一者恰當地看東西。此病症可在恰當地處理的情況下復原。在兒童中歸因於視覺缺陷及實體外形損傷,可能存在情緒干擾。
在輕度上瞼下垂的狀況下需要病症之常規監視,其中不存在視覺減損。然而,顯著先天性上瞼下垂可准許手術干預,其包括眼睛專家及整形外科醫生之專門知識。通常執行包括矯正眼瞼肌肉及類似提肌割除、苗勒氏肌割除或額肌懸吊術之程序的手術形態。類似使用Crunch眼鏡或特殊鞏膜隱形眼鏡之非手術形態當今亦為風行的。圖1展示左眼上具有先天性上瞼下垂的個體。
圖2說明展示歸因於上瞼下垂眼瞼之功能性堵塞的視場。上瞼下垂可影響佩戴者之眼睛的視場,因此限制 功能性視覺之區域。若上瞼下垂在上瞼且上瞼藉以覆蓋瞳孔的一部分,則具有上瞼下垂之個體將失去在他或她的上方視場的一部分中之觀看能力。圖3至圖7展示罹患上瞼下垂之四個個體。上瞼下垂可使所有年齡的人痛苦,其中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具有最高發病率。
瞳孔分區:如本文所使用,為在由佩戴者佩戴時隱形眼鏡之分區,佩戴者之瞳孔將藉以光通信(或以另一方式陳述,佩戴者之眼睛的瞳孔將經由其接收光)。瞳孔分區在夜晚或暗淡照明處在瞳孔擴張時具有較大區域,且在較高位準之環境光中具有較小區域。本文中描述之輔具的瞳孔分區的範圍通常介於直徑約6mm至直徑約8mm(或距隱形眼鏡之幾何中心3mm至4mm之半徑),以便在瞳孔歸因於低位準之環境光而擴張時覆蓋瞳孔。瞳孔分區通常小於隱形眼鏡光學分區或光學分區。瞳孔分區位於鞏膜環中心張開孔口內。
背馱式:術語「背馱式」或背馱為:較小剛性隱形眼鏡在較大軟性隱形眼鏡之表面上的狀況。此等技術給予剛性鏡片之視覺矯正益處及軟性鏡片之舒適益處。該術語亦可適用於同時佩戴之兩個或兩個以上軟性隱形眼鏡。
區:術語區、分區、區域在本發明中皆具有相同含義。
遞減厚度:為厚度之減小。
遞減厚度直徑:遞增厚度直徑為沿垂直軸線自最大差量厚度之點以直線行進穿過輔具之幾何中心至最大差 量厚度的位於最大差量厚度之先前點之相反側上的點之距離。
遞減厚度區:(亦被稱作「孔口擴寬分區」)為減小輔具之標準化厚度從而形成以下各者的區:僅藉由實例輔具之凸面上的表面形貌之類似「谷」的區域、區、分區或類似區域、區、分區之「部分」谷,單側的厚度增加且另一側的厚度保持相同或厚度進一步減小。遞減厚度區通常(但未必總是)導致遞增厚度區。
遞減厚度分區寬度:為遞減厚度分區起始及結束之鞏膜環或隱形眼鏡之凸面上的寬度量測。其通常(但未必總是)自其開始之處(最接近輔具之外邊緣)至其結束之處(在該側上更接近輔具之幾何中心)量測。
反向混合隱形眼鏡:此為混合輔具,外裙藉以由剛性材料製成,且中心分區由軟性鏡片材料製成。
剛性中心:剛性中心意謂隱形眼鏡之區域;習知透氣或混合透氣由剛性材料製成。
環: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環可為連續環或不連續環。因此,遞增厚度之環可為連續環或不連續斷環。環亦可被稱作連續地或不連續地環繞輔具之帶(多個帶)、分區(多個分區)、島狀物(多個島狀物)、區(多個區)及區段(多個區段)中之一者。
鞏膜:在角膜緣處連綴角膜且在眼睛之某些區中由眼球結膜覆蓋的眼睛之發白覆蓋。
鞏膜環眼睛強化體(鞏膜環):戴在佩戴者之眼睛 的鞏膜之上的輔具裝置具有位於其凸面外表面上之表面形貌(孔口擴寬分區),該表面形貌提供佩戴者之瞼裂的擴寬且包含張開中心孔口,以便不干擾佩戴者之視線。鞏膜環可包含一個材料(均質)或在混合鞏膜環的狀況下之多個材料。混合鞏膜環可包含手指狀部件,該等手指狀部件抬起上瞼及/或降低下瞼。鞏膜環不包含屈光力。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鞏膜環不覆蓋角膜之部分。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鞏膜環將覆蓋角膜緣及角膜之極有限周邊區。
鞏膜隱形眼鏡:鞏膜鏡片為專門設計的大直徑「剛性」隱形眼鏡,其使角膜成穹狀(意謂其不擱置在角膜上)。其直徑範圍可自14mm至20mm以上。其被稱作「鞏膜」鏡片,因為其完全覆蓋角膜且使角膜成穹狀(覆蓋眼睛的有色部分之組織之透明圓頂),且延伸至鞏膜上(形成眼睛之外壁的眼睛之白色部分)。鞏膜鏡片由鞏膜排他性地支援,且完全使角膜及角膜緣成穹狀。鞏膜鏡片極緊地戴在佩戴者之眼睛的鞏膜上。
二階連續性:為曲線或表面之光滑度的量測。二階連續性意謂兩個曲線/表面區段之第一及第二參數導數兩者在其邊界處成比例。換言之,一階及二階連續性意謂在第一曲線/表面與第二曲線/表面之間的相交點處,用於第一曲線/表面及第二曲線/表面之第一及第二導數為連續的。
聚矽氧水凝膠:為用於軟性隱形眼鏡之材料。在1998中,聚矽氧水凝膠變為可用的。聚矽氧水凝膠具有聚 矽氧之極高透氧性及習知水凝膠之舒適及臨床效能兩者。因為聚矽氧允許比水更高之透氧性,所以聚矽氧水凝膠之透氧性不與鏡片之含水量相關聯。現在已發展具有非常大的透氧性之鏡片,其經審批通過以用於隔夜佩戴(延長佩戴)。經審批通過以用於每天佩戴之鏡片亦可用於聚矽氧水凝膠材料。
聚矽氧水凝膠之缺點為其稍微硬,且鏡片表面可為疏水性的及較不「可濕潤」。此等因素可影響鏡片之舒適度。多用途解決方案之新製造技術及改變已最小化此等效應。被稱作電漿塗層之表面改質製程更改鏡片表面之疏水性。另一技術合併內部再潤濕試劑以使鏡片表面為親水性的。第三製程使用更長主鏈聚合物鏈,其導致較少及增加潤濕而無表面更改或添加試劑。
單視隱形眼鏡:隱形眼鏡包含單一屈光力。屈光力可用以矯正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遠視、近視及散光。
滑行阻力:在眼瞼(多個眼瞼)眨眼且移動跨越隱形眼鏡或鞏膜環時,在眼瞼(多個眼瞼)與隱形眼鏡之間所賦予的阻力。
斜度:為外表面之曲率或表面形貌。更特定言之,在本發明中之斜度經表徵為孔口擴寬分區、區或區域之傾斜或下傾的程度。斜度藉由外坡及內坡表徵。
軟裙:軟裙為發現位於混合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上之軟性親水性材料的外圓形分區。
軟性隱形眼鏡:雖然剛性鏡片已出現大約120年, 但軟性鏡片係最近剛剛發展的。由Otto Wichterle進行的軟性鏡片中之突破引起在1960年代在一些國家中的第一軟性水凝膠鏡片之發起及美國FDA在1971年對「軟性鏡片」白天材料(普爾梅肯)之批准。軟性隱形眼鏡立即很舒適,而剛性隱形眼鏡需要適應週期,之後才獲得完全舒適感。對軟性鏡片聚合物之最大的改良為增加透氧性、鏡片可濕性及總舒適度。
仿樣:以間隔定義之函數,其用以近似給定函數,且由以子間隔定義且在其端點處以合適的光滑度接合之若干段簡單函數組成。
穩定分區:使輔具穩定之區、分區、區域;諸如僅藉由實例,同軸穩定分區、截斷、稜鏡壓載、截變、加重。穩定分區將在眼瞼之上的眼睛眨眼時實質上減小或阻止輔具之旋轉。穩定分區通常觸摸眼瞼緣以防止鏡片旋轉。穩定分區或特徵可造成軟性隱形眼鏡至佩戴者之角膜的透氧度之減小。
表面特徵:位於不同於輔具之其餘部分的輔具之表面上之特徵。僅藉由實例,此特徵可為增加/減小厚度、增大表面摩擦、由不同材料製成的區、凹痕、凸塊、表面不規則、表面形貌之任何改變及其任何組合。表面特徵可包括孔口擴寬分區。表面特徵可位於孔口擴寬分區內。表面特徵可包括或可為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表面特徵可位於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內。表面特徵可具有旋轉對稱設計。表面特徵可具有環形設計。表面特徵可具有斷環設計。表 面特徵可具有非旋轉對稱設計。表面特徵可由例如(但不限於)模製、衝壓、雷射蝕刻、化學蝕刻、雷射處理、化學處理、沈積、氣體曝露、列印、更改曝露外表面、不同材料之添加、相同材料之添加、修改曝露凸面材料而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特徵可包括相對於輔具之標準化前凸面抬起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特徵可具有1埃或更多之抬起高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特徵可具有不相對於輔具之標準化前凸面抬起的表面(亦即,可相對於標準化前凸面為扁平的)。換言之,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可呈現輔具之凸面的正常曲率。表面特徵可包含不規則表面。
表面摩擦或增大表面摩擦:意謂在由輔具之佩戴者的眼瞼接觸時提供增大表面摩擦之輔具之凸面的表面區域、分區、區。輔具之凸面上的此區域可位於孔口擴寬分區上。此區域或分區可設置於遞增厚度之分區或區的表面上或代替遞增厚度之分區或區。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可為扁平的或凸起的。
厚度區或分區:將遞增厚度添加至基本隱形眼鏡之厚度的隱形眼鏡之區或分區。此區或分區為將厚度添加至凸面外表面之區域。其亦可被稱作遞增厚度分區。
厚度差:為輔具之區、分區、區域,第一點藉以比鄰近於第一點之第二點更薄。在大多數狀況下(並非所有狀況),此厚度差為漸次性的,且不為導致不連續之階梯函數。可在遞增厚度之區或遞減厚度區中發現輔具上之厚度差。
厚度斜度:沿著具有傾斜或下傾之表面形貌的橫軸每行進一毫米之經量測厚度。厚度斜度可使用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且亦藉由總厚度計算。厚度斜度可位於外厚度斜度區或內厚度斜度區處,該兩個區與孔口擴寬分區相關聯。
複曲面隱形眼鏡:為由複曲面區或分區組成之隱形眼鏡,該複曲面區或分區矯正佩戴者之散光誤差。此類型之複曲面鏡片可為柱面矯正屈光力或球柱面屈光力。複曲面鏡片可僅藉由實例截斷、稜鏡加重及其凸面之表面形貌設計來穩定。
垂直尺寸:為投影至垂直軸線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最高點與最低點之間的距離。若孔口擴寬分區在本質上不對稱,則垂直尺寸可隨著鏡片旋轉而變化,亦即垂直尺寸為鏡片之旋轉位置的函數。
圖8至圖11為可自戴有本文中教示之輔具(例如,隱形眼鏡)的病患群體排除之眼睛之實例。應注意圖8至圖11中之個體的上瞼不在瞳孔之上邊緣之2mm範圍內,或下瞼不在瞳孔之下邊緣之2mm範圍內。
如上文所論述,經設計以抬起上瞼之鞏膜硬質/剛性隱形眼鏡已成為市場中之重大失敗,此係歸因於在佩戴者正常眨動他或她的眼瞼時與此鏡片相關聯之顯著不適。此外,在佩戴此鞏膜隱形眼鏡時眼睛之外貌並不合佩戴者之意。出於所有切實可行的目的,經設計以用於矯正上瞼下垂之此等鞏膜隱形眼鏡自1980年代起便已基本上停止商 用。僅戴在角膜上之剛性角膜隱形眼鏡不能夠抬起佩戴者之眼瞼,因為眼瞼將推動隱形眼鏡使之偏離中心。
習知角鞏膜隱形眼鏡(當今世界上最風行的彼等隱形眼鏡)(在本文中教示之角鞏膜隱形眼鏡之前)歸因於其幾何設計尚未能夠抬起眼瞼或張開複數個角鞏膜隱形眼鏡佩戴者之瞼裂。角鞏膜隱形眼鏡提供複數個不同光學矯正。片語「複數個不同光學矯正或處方」之使用意謂平的(無屈光力)之角鞏膜隱形眼鏡之佩戴者的屈光力或處方,且亦意謂由隱形眼鏡提供之大多數皆已知之光學處方或屈光力。
因此,存在對呈角鞏膜隱形眼鏡(軟性隱形眼鏡及/或混合隱形眼鏡)形式的輔具之未滿足的需要,該輔具能夠經設計以主要提供任何及所有已知的屈光力,包括平的、高舒適度、良好定中心及將抬起上瞼(在上瞼下垂的狀況下)及/或降低佩戴者之下瞼因此擴寬佩戴者之瞼裂(或在佩戴兩個此等隱形眼鏡時的瞼裂/孔口;右眼一個且左眼一個)的極好的補充作用。
此外,存在擴寬隱形眼鏡之「非佩戴者」的眼睛之瞼裂(孔口)之輔具的迫切需要。此輔具在本文中描述為呈鞏膜環之形式的另一實施例。鞏膜環不意欲為隱形眼鏡。鞏膜環不包含光學分區或任何屈光力。鞏膜環之中心區為中心張開孔口之區。然而,如本文中教示之鞏膜環包含擴寬佩戴者之瞼裂或眼睛孔口之孔口擴寬分區。
應指出在本文中使用術語「隱形眼鏡」時,除非提到為鞏膜隱形眼鏡、透氣角膜隱形眼鏡或硬質角膜隱形 眼鏡中之一者,否則皆意謂為角鞏膜隱形眼鏡。本文揭示之隱形眼鏡為角鞏膜隱形眼鏡。因此在閱讀本發明時,術語「隱形眼鏡」應始終被解釋為角鞏膜隱形眼鏡,除了段落內要注意的之外。術語鞏膜環應理解為具有如本文中含有之定義中所定義的含義。鞏膜環可由軟性鏡片材料製成,該等軟性鏡片材料僅藉由實例:水凝膠、聚矽氧水凝膠或透氣材料或非透氣/標準硬質鏡片材料。此等軟性、透氣或非透氣材料在此項技術中已為吾人所熟知。
本文揭示之實施例教示呈角鞏膜隱形眼鏡形式且呈鞏膜環之形式的輔具。角鞏膜隱形眼鏡具有位於距隱形眼鏡之幾何中心3.0mm處的點之外的區內任何地方的遞增厚度之最低25或更多微米之區或分區,角鞏膜隱形眼鏡經由其光學分區藉以提供適當屈光力以最大程度地矯正佩戴者之未校正的屈光誤差,且遞增厚度藉以為與用於提供相同屈光力矯正及相同類型之相同製造商的習知隱形眼鏡相比較在相同點處量測之厚度差量,且遞增厚度之區藉以引起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僅藉由實例,角鞏膜隱形眼鏡可為軟性隱形眼鏡一混合隱形眼鏡。角鞏膜隱形眼鏡可為單視、漸進老花、複曲面及散光隱形眼鏡中之任何一或多者的光學設計。軟性隱形眼鏡可為連續佩戴、每天佩戴、計劃替代或拋棄式的。角鞏膜隱形眼鏡可具有自隱形眼鏡之光學分區恰當地移除之有色、著色虹膜環、角膜緣環或圓形帶,以進一步增強佩戴者之瞼裂的擴寬。此有色、著色環或帶的一部分可大約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附 近或之上,且可延伸超出佩戴者之角膜緣。意謂有色部分至有色部分之外徑可大於角膜緣至角膜緣量測之直徑。
鞏膜環為通常但未必總是具有在正常張開眼睛時位於上及下瞼之下的其外部周邊邊緣且具有位於佩戴者之瞳孔直徑外部的其內部周邊邊緣(在黑暗中自然地擴張時)以便不干擾佩戴者之視線的環。鞏膜環之內邊緣(鄰近於張開中心孔口)具有與鞏膜環之外部周邊邊緣類似的輪廓。此有助於防止在他或她眨眼時佩戴者之不適。鞏膜環具有允許佩戴者之視線不受抑制之張開中心孔口。鞏膜環可由各種隱形眼鏡材料中的任一者組成:硬質、透氣、軟性、混合。鞏膜環可包含遞增厚度、遞減厚度之孔口擴寬分區或區及/或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增大表面摩擦分區可在輔具之凸面上為扁平的或凸起的。僅藉由實例,遞增厚度之區或分區可由一個材料(其為環之基底材料)或多個材料製成,以使得將更具可撓性更軟材料附著至主鞏膜環之更剛性、較少可撓性軟性材料。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在說道混合鞏膜環時,更具可撓性材料(較少剛性)提供上瞼抬起及下瞼降低。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混合鞏膜環可包含抬起上瞼及/或降低下瞼之手指狀部件。鞏膜環不包含屈光力。動作機制為上瞼及下瞼在閉上或閉合時提供克服摺疊或彎曲手指狀部件所需的法線力之力,但當重新張開眼瞼時,摺疊或彎曲手指狀部件所需的力變得低於由手指狀部件之結構施加之力,且因此手指狀部件回彈至位置中,因 此現在克服及抬升或抬起上瞼及/或壓低或降低下瞼。在混合鞏膜環之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手指狀部件彎曲或摺疊至接納槽中,該接納槽預先形成(設計)於鞏膜環之外表面中。該一或多個槽之位置設置於相對於每一手指狀部件之恰當位置中。此允許手指狀部件(多個部件)在其眨眼時摺疊為幾乎扁平的,以使得眼瞼可易於在手指狀部件(多個部件)之上閉合或張開。亦應指出雖然本發明展示及教示與鞏膜環輔具相關聯之手指狀部件,但其亦可與隱形眼鏡輔具相關聯。
遞增分區可在鞏膜環及隱形眼鏡由一個材料製成時由均質材料組成或在鞏膜環或隱形眼鏡由兩個材料製成時由混合分區組成。在輔具之一些實施例中,可存在或可不存在遞增厚度分區或區或遞減厚度分區或區,而是變更分區或區之表面以提供額外眼瞼摩擦。增大表面摩擦之此區或分區可在眼瞼眨眼或強迫閉合期間易於克服,但在張開眼瞼之後,增加摩擦之此區抬升上瞼及/或壓低下瞼,因此張開眼睛之孔口。增大表面摩擦分區、區、區域可在輔具之凸面上為扁平的或凸起的。增大表面摩擦分區、區、區域可為孔口擴寬分區、區、區域。
僅藉由實例,在本文中教示之輔具的一些實施例中發現之遞增厚度或增大表面摩擦之分區可成形為環(多個)、小環、部分環、帶、多個帶、部分帶、圓頂、一系列圓頂、任何幾何形狀之隔離區或島狀物、分段區域、或多個分段區域。遞增厚度之分區位於隱形眼鏡之凸面外表面
上。遞增厚度之分區可表達為自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標準化外部凸面曲率抬升的厚度之區域。在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大多數(但非所有)較佳實施例中,遞增厚度之分區(孔口擴寬分區)在其外坡接觸凸面或其內坡接觸凸面之點處以連續方式(意謂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凸面曲率為連續表面)連接至外部凸面曲率之分區。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凸面具有此處賦予之不連續性或不連續性,其接著鄰近於或位於遞增厚度之一或多個區附近,且因此不為連續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說到混合鞏膜環時,藉由不連續表面形成遞增厚度分區,其中一個材料附著至另一材料。在說到均質鞏膜環時,環係由一個材料製成,且在大多數狀況下,利用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以提供上瞼之抬起及/或下瞼之降低。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輔具意謂為以下兩者中之一者:角鞏膜隱形眼鏡或鞏膜環。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隱形眼鏡」意謂為可為以下各者中之一者的角鞏膜隱形眼鏡:剛性、軟性、透氣或混合。
包含遞增厚度之分區的遞增厚度之分區/區/區域(孔口擴寬分區)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位於凸面上鄰近於瞳孔分區之外邊緣及在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瞳孔分區之外。瞳孔分區的大小與隱形眼鏡光學分區相同或更小,且位於鞏膜環之中心張開孔口內。在佩戴為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輔具時,遞增厚度分區之最大厚度差量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處(與該角膜緣對準)或之外(在該角膜 緣外部)。此情形意謂遞增厚度分區(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厚度差量或最大厚度改變等於或直徑大於角膜緣至角膜緣直徑(在角膜直徑外部)經由佩戴或意欲佩戴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眼睛之角膜的幾何中心的量測。如本文中所教示,隱形眼鏡或鞏膜環為包含遞增厚度分區之隱形眼鏡或鞏膜環,遞增厚度分區藉以具有遞增厚度、斜度及寬度,且遞增厚度直徑藉以在大於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之1mm至10mm的範圍內。遞增厚度之分區位於凸面上,且充當上瞼之抬升者及/或下瞼之壓低者。有效美化效應為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孔口或瞼裂(孔口)。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在凸面設計上提供遞減厚度區以便提供亦將引起眼睛孔口擴寬效應之表面形貌。在此狀況下,遞減厚度區形成凸面中之谷以便致使上瞼抬升/抬起及下瞼降低/壓低。谷之周圍表面形貌變為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等。
在最佳實施例中,輔具的總區域可在添加/設計遞增厚度區時保持更薄,與設計至輔具中之遞減厚度區相反。此係因為遞減厚度區實際上為遞減厚度區中之厚度的減法效應。因此為了達到(藉由遞減區)輔具之凸面中之所需的谷深度以便提供孔口擴寬效應,位於內部(更接近鏡片之中心)的區域必須比遞減區更厚。因此,具有遞減厚度區之輔具的總表面積將比包含遞增厚度區之輔具的總表面積更厚。在大多數狀況下,具有更薄總表面積之輔具比更厚總表面積更佳。現在上文已陳述,在輔具之一些實施例中, 利用遞減厚度區提供眼睛孔口擴寬效應。
遞增厚度區及/或遞減厚度區可為以下各者中之一者:旋轉對稱、旋轉不對稱、類似橢圓拱形的特徵(多個特徵)、島狀物或類似島狀物的區域。類似橢圓拱形(多個拱形)的特徵(多個特徵)可類似上瞼之瞼緣的曲線及/或下瞼之瞼緣的曲線。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分區可形成位於光學分區(在隱形眼鏡的狀況下)或張開孔口(在鞏膜環的狀況下)之任一側(右或左)上之稍微垂直島狀物。
輔具之遞增厚度區可具有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的最大差量厚度差(增加的厚度),其中較佳範圍為100微米至500微米,其中更佳範圍為100微米至400微米,其中更佳範圍為75至400微米。最大差量厚度可為25微米、50微米、100微米、150微米、200微米、250微米、300微米、350微米、400微米、450微米、500微米、550微米、600微米、650微米、700微米、750微米、800微米或1000微米。最大差量厚度差可位於距輔具之外部周邊邊緣0.5mm至3mm處。遞增厚度區可定位成開始/起始於輔具之外邊緣處或附近,至距外邊緣6mm處。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區可在外邊緣處或距輔具之外邊緣0.1mm至3mm。最大遞增厚度之差量在大多數狀況下在輔具之邊緣內部的0.2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遞增厚度之差量在輔具之邊緣內部的0.2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遞增厚度在輔具之邊緣內部的0.25mm至0.75mm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遞增厚度在輔具之 邊緣內部的1.0mm至2.5mm之範圍內。遞增厚度直徑(自最大增加的厚度之點經由輔具之幾何中心至最大增加的厚度之相反點量測)可為:10.5mm或更大、11.0mm或更大、11.5mm或更大、12.0mm或更大、12.5mm或更大、13mm或更大、13.5mm或更大或14.0mm或更大。
輔具之遞減厚度區可具有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的最大差量厚度差(減小厚度),其中較佳範圍為100微米至500,其中更佳範圍為100微米至400微米,其中更佳範圍為75微米至400微米。最大差量厚度可為25微米、50微米、100微米、150微米、200微米、250微米、300微米、350微米、400微米、450微米、500微米、550微米、600微米、650微米、700微米、750微米、800微米或1000微米。遞減厚度區可位於外邊緣處至距外邊緣6mm。在一些實施例中,遞減厚度區可為距輔具之外邊緣0.1mm至3mm。最大遞增厚度之差量在大多數狀況下在輔具之邊緣內部的0.2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遞增厚度之差量在輔具之邊緣內部的0.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遞增厚度在輔具之邊緣內部的0.25mm至0.75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遞增厚度在輔具之邊緣內部的1.0mm至2.5mm之範圍內。
孔口擴寬分區在起因於遞增厚度時包含由最大改變厚度(最大厚度差量)之點劃分的兩個斜度。此等兩個傾斜被稱作外坡及內坡。在最接近孔口擴寬分區(遞增厚度區或遞減厚度區)之輔具的外邊緣之側上的「外」坡有助於達 成孔口擴寬效應。僅藉由實例,「外」坡可為每毫米50微米或更大、每毫米100微米或更大、每毫米150微米或更大、每毫米200微米或更大、每毫米250微米或更大、每毫米300微米或更大、每毫米350微米或更大。僅藉由實例,「內」坡可為每毫米50微米或更小、每毫米100微米或更小、每毫米150微米或更小、每毫米200微米或更小、每毫米250微米或更小、每毫米300微米或更小、每毫米350微米或更小。若「外」坡具有低於每毫米50微米之厚度的改變,則最小化擴寬效應。若外坡具有大於每毫米300微米之厚度的改變,則輔具變得不舒適且可能偏離中心。在最接近輔具之外邊緣處的側上之孔口擴寬分區之外坡的範圍在最低3度至最大45度內,且較佳地在5度至25度之範圍內。在最接近輔具之幾何中心的側上之孔口擴寬分區之「內」坡的範圍可在最低1度至最大15度之範圍內。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外坡大於內坡。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約等於內坡。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大於外坡。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可包含在其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遞增厚度區或遞增遞減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藉以產生凸面上之凸塊,其提供孔口擴寬效應。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可包含在其凹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遞增厚度區或遞增遞減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藉以產生凸面上之凸塊,其提供孔口擴寬效應。此凸塊(起因於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具有曲率形狀、斜度角、每毫米之厚度改變及最大厚度改變(最大差量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外坡 可在輔具之外部周邊邊緣處或鄰近於該外部周邊邊緣起始,且持續至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厚度差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外坡在外部周邊邊緣處或鄰近於該外部周邊邊緣起始時,外坡將在外邊緣之2度的斜度內。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達成在距外部周邊邊緣0.25mm至3mm之範圍內的最大厚度差量之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達成在距外邊緣1mm至3mm之範圍內的最大厚度差量之位置。孔口擴寬分區可包含在自外邊緣行進跨越孔口擴寬分區朝向輔具之幾何中心量測時的1mm至6mm之寬度。
本文中描述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大小、形狀及組配可針對個體或個體群體定製,具有特定天然瞼裂垂直尺寸、眼睛孔口特性及/或眼瞼特性/解剖。舉例而言,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在與亞洲人眼睛相比較時,白種人眼睛具有較大天然瞼裂(亦即,具有較大垂直尺寸之天然瞼裂)。因此,經展示成實際上擴寬白種人眼睛之天然瞼裂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大小、形狀及組配可能實際上對亞洲人眼睛不起作用。
僅出於示例性目的,對於亞洲人眼睛,可需要較小總直徑輔具及/或具有較小遞增厚度直徑(或最低垂直尺寸)之輔具以提供合乎需要的擴寬效應。此情形之原因可為若最大厚度差量、增大表面摩擦等的位置相對於上瞼之瞼板在上瞼下方很遠處(或相對於下瞼之瞼板在下瞼下方很遠處),則可最小化輔具之眼瞼抬起(或降低)效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必須具有比佩戴 者之眼睛之天然瞼裂的垂直量測之垂直尺寸大至少1mm或更大的直徑(或最低垂直尺寸),以提供對於觀察佩戴者之眼睛的觀察者而言可辨之眼瞼擴寬效應。
此外,對於佩戴者而言可能難以插入具有大總直徑(例如總直徑大於14.8mm)之隱形眼鏡。雖然可將較大孔口擴寬分區放置在大隱形眼鏡上,但定製孔口擴寬分區之大小、形狀及組配以戴在相對較小的隱形眼鏡(例如,總直徑至多14.8mm)上。
可針對具有不同總直徑之鏡片定製孔口擴寬分區之大小、形狀及組配。此情形可藉由調整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來實現:(但不限於)孔口擴寬分區之位置(亦即,最接近輔具之周邊邊緣的分區之起始及最接近輔具之幾何中心的分區之結束)、外坡寬度、內坡寬度、最大差量/遞減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的摩擦係數。在具有使用仿樣曲線方法設計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實施例(例如,如下文關於圖73A至圖75所論述)中,控制點之選擇及位置可指示孔口擴寬分區之位置(亦即,最接近輔具之周邊邊緣的分區之起始及最接近輔具之幾何中心的分區之結束)、外坡寬度、內坡寬度、最大差量/遞減厚度等。
舉例而言,與15.5mm軟性鏡片之約為1.5mm的孔口擴寬外坡分區寬度相比較,14.5mm鏡片之孔口擴寬分區外坡的寬度可為1mm或更小。與15.5mm鏡片之外坡角相比較,此情形將增加14.5mm鏡片之外坡角。作為另一實例,在與15.5mm鏡片之孔口擴寬分區外坡相比較時,14.5 mm鏡片之孔口擴寬分區外坡之起始可起始於更接近鏡片之周邊邊緣處。因此,藉由調整孔口擴寬分區之外坡寬度及位置中之一或多者,14.5mm總直徑鏡片及15.5mm總直徑鏡片兩者可具有例如將具有相同擴寬效應之12.5mm孔口擴寬分區直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可為例如11.5mm、12.0mm、12.5mm或更大。取決於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之垂直尺寸,具有13.0mm或更大(諸如僅藉由實例:13.5mm、13.8mm、14.0mm、14.5mm、14.8mm、15.0mm、15.5mm或16.0mm)之總直徑的輔具對於佩戴者而言可為較佳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定製孔口擴寬分區之孔口擴寬分區直徑、最低垂直尺寸、厚度及斜度以防止佩戴者之眼睛內的非所要光反射。舉例而言,具有大最大厚度差量及小孔口擴寬分區直徑或最低垂直尺寸(例如,10mm或更小)之孔口擴寬分區可產生在佩戴者之瞳孔附近的非所要光反射。對於佩戴BE V2.4之一些病患亦觀測到非所要光反射,BE V2.4具有11.10mm之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如下文表3中所示。在不受特定理論束縛的情況下,此情形可係歸因於用以形成此孔口擴寬之材料的量(例如,用以形成外坡、內坡及厚度差量之鏡片材料)。大材料量可類似於稜鏡起用作,因此導致非所要光反射或可在佩戴者之眼睛的瞳孔內重新定向之折射光,此情形可能刺激佩戴者。因此,增加靠近於輔具之光學/瞳孔分區的孔口擴寬之遞增厚度可誇 大及/或增加非所要光反射。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獨自可能並不產生非所要光反射,此係歸因於遞增厚度之缺乏。較小遞增厚度及/或較大孔口擴寬分區直徑(或最低垂直尺寸)可減小此非所要光反射。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遞增厚度(亦即,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可位於距輔具之幾何至少5.5mm或更多處(因此在眼睛之夜晚擴張瞳孔直徑之外)。亦在某些實施例中,距輔具之幾何中心至少5.5mm的距離使得將減小光透射之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增加至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成為可能。在此狀況下,將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與遞增厚度之區域組合(亦即,全部或部分重疊)可藉由更改遞增厚度分區之表面特性而防止不合需要之光反射,籍此更改在輔具之表面處的光之透射及/或反射。
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於孔口擴寬分區之遞增增加的厚度之分區周圍的色彩強調環或帶亦可減小刺激或惱人的光反射,該等光反射可能在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大差量厚度太靠近於輔具之幾何中心(例如,距輔具之幾何中心小於5.5mm)時在某些狀況下出現。歸因於光以照在視網膜之周邊部分上的角度至眼睛之瞳孔中之稜鏡折射而出現此情形。且在一些實施例中,色彩強調環連同亦促成孔口擴寬分區之區中的光透射減小之增大表面摩擦分區之組合亦可進一步輔助減小及/或排除刺激或惱人的反射。在一些實施例中,色環或帶可位於輔具之凸面上,且可經設計以提供增大表 面摩擦。
因此,可針對具有類似眼睛解剖之特定個體或一組個體定製孔口擴寬分區之厚度、斜度、直徑、表面摩擦及/或最低垂直尺寸,以避免非所要光反射。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包括遞增厚度之峰部的孔口擴寬分區之外坡直徑在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時在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及角膜之外對準時達成有效孔口擴寬。藉由此舉,其意謂孔口擴寬分區之外坡(包括峰部遞增厚度區之外坡)在佩戴及對準於佩戴者之眼睛上時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及角膜緣之外部。
表1提供具有瞼裂(其具有各種垂直尺寸)之個體的一些例示性孔口擴寬分區直徑。
*在每一實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大於普通人角膜+角膜緣之直徑。
雖然已論述例示性尺寸,但應理解本文所提供之尺寸僅藉由實例。然而,較佳地,孔口擴寬分區直徑之長度為1mm或比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之垂直尺寸長度更長。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亦大於軟性隱形眼鏡之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加角膜緣之直徑。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凸塊沿 著與輔具之幾何中心交叉的假想垂直軸線位於幾何中心上方及下方。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凸塊位於幾何中心之任一側上以便由與輔具之幾何中心交叉的假想水平軸線相交。又在其他實施例中,多個隔離凸塊可經定位以便由穿過輔具之幾何中心的假想軸線相交,僅藉由實例以下各者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相對於輔具之幾何中心40度、45度、90度、135度、150度、180度、210度及330度。
輔具之峰部差量遞增厚度(最大厚度改變)區(分區、區域)或峰部差量遞減厚度(最大厚度改變)區(分區、區域)的位置可位於相對於上瞼緣0.1mm或更上方(上面)處及/或相對於佩戴者之下瞼緣0.1mm或更下方(下面),但更佳地位於上瞼緣之0.5mm或更上方(上面)及/或佩戴者之下瞼緣的0.5mm或更下方(下面)處。注意到包含於此段落中之上方測量為「在不佩戴輔具的情況下」之眼瞼係重要的,且自佩戴者之眼睛向前直視且放鬆而不是儘量清楚地看見或在亮光中(此為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孔口)之時間起。因此,在佩戴輔具時,上瞼抬升最低0.1mm或更多及/或下瞼壓低(降低)最低0.1mm或更多。但在更佳實例中,在佩戴輔具時,上瞼抬升最低0.5mm或更多及/或下瞼壓低(降低)最低0.5mm或更多。輔具之孔口擴寬可藉由色彩強調色強調。色彩強調色可為位於輔具上之有色角膜緣環或有色圓環(其可被稱作有色圓鏡片)。因此,佩戴者之眼睛孔口由具有諸如有色角膜緣環之此色彩強調色的輔具擴寬得愈多,觀察佩戴者之眼睛的某人可觀測到色彩更多的角膜緣環。此情形 提供極補充的效應,其使有色角膜緣環、色環或色彩強調在佩戴者之眼睛的其美化增強方面更顯著。在佩戴經色彩強調之輔具時,色彩強調色的一部分將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處(在該角膜緣上方及鄰近於該角膜緣)或之外。此情形意謂經色彩強調之輔具的一部分在佩戴時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區域之上或之外。因此,色彩強調部分的一部分之直徑等於或大於佩戴者之角膜的外徑之直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僅藉由實例,使用具有隱形眼鏡漸進老花設計之輔具及/或矯正散光及因此需要具有複曲面組件及穩定分區(特徵或部件)之屈光力的輔具。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僅藉由實例,在為鞏膜環之輔具或為單視隱形眼鏡之輔具僅具有球面屈光力時,輔具在正常眨眼時自由旋轉,且因此缺乏穩定分區(特徵、部件)。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單視球面屈光力隱形眼鏡使用穩定分區(特徵或部件)。在使用穩定分區(特徵或部件)時,該穩定分區可經建置至孔口擴寬分區之設計上或至該設計中(因此其專門經設計成相同的分區)或其可與孔口擴寬分區分離。
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可位於輔具之凸面上,且可增加佩戴者之眼睛的孔口。增大表面摩擦分區/區/區域可被稱作孔口擴寬分區/區/區域。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可為扁平的、不規則的、凸起的或整合於輔具之凸面上。增大表面摩擦區之寬度可具有包括輔具之外邊緣至距外邊緣6mm之點的寬度。增大表面摩擦可經表達為具有表面摩擦或制動摩擦中之一者的1%增加(與輔具之凸面的 其他區之增加相比較)的輔具之凸面上之區。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增大表面摩擦區位於距輔具之外邊緣0.1mm及6mm內。鑒於在某些實施例中,增大表面摩擦區可為扁平的,且因此近似孔口擴寬分區之凸面上的分區/區/區域或包含增大表面摩擦區之輔具的其部分,該區不具有厚度斜度。在其他實施例中,存在厚度斜度。
增大表面摩擦區可藉由任何已知手段製造於輔具之孔口擴寬分區之凸面或其部分上,該等已知手段包括,僅藉由實例;模製、熱成型、表面處理、塗佈、蝕刻、沈積、氣體蝕刻、氣體處理、雷射蝕刻、雷射處理、化學蝕刻及化學處理。位於距輔具之外邊緣0mm至6mm之範圍內的輔具之任何凸面區/分區/區域(與位於距外邊緣超出6mm的凸面之區域相比較,包含制動摩擦或表面摩擦中之一者中的1%或更大)將被視為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可包含1%或更大制動摩擦或表面摩擦(與鄰近於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之凸面的一部分相比較)。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可包含25%或更大制動摩擦或表面摩擦(與鄰近於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之凸面的一部分相比較)。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可包含33%或更大制動摩擦或表面摩擦(與鄰近於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之凸面的一部分相比較)。僅藉由實例,此增大表面摩擦凸面區/分區/區域可為:經塗佈表面、凹痕表面、佈滿裂紋表面、表面凸塊、表面環、表面線、非光滑表面、不規則表面或其組 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的制動摩擦或表面摩擦為均勻的(亦即,增大表面摩擦之整個區域具有相同制動摩擦或表面摩擦)。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的制動摩擦或表面摩擦為可變的。
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分區/區域的表面摩擦與鄰近於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分區/區域的凸面之部分之間的百分數差(例如,摩擦制動係數之間的百分數差)可取決於用以製造輔具之材料的摩擦係數(例如摩擦制動係數)。舉例而言,用具有等於1.0之摩擦係數的材料製得之輔具的百分數差可大於用具有等於1.5之摩擦係數的材料製得之輔具的百分數差。此外,百分數差可取決於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分區/區域的大小及組配。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具有相對薄增大表面摩擦分區寬度之增大表面摩擦的區/分區/區域(例如,具有寬度x之環)與具有相對厚的增大表面摩擦分區寬度之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分區/區域相比較可具有摩擦係數之較大百分數差(例如,具有寬度3x之環)。
此外,百分數差可取決於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分區/區域是否與遞增厚度之區域全部或部分重疊。作為非限制性實例,與遞增厚度之區域全部或部分重疊之增大表面摩擦的區/分區/區域可在小於單獨之增大表面摩擦(扁平或凸起)之區/分區/區域的百分數差的情況下達成相同擴寬效應。此情形可歸因於由遞增厚度賦予之擴寬效應,該等擴寬效應與由增大表面摩擦賦予之擴寬效應分離。因此,百分數差亦可取決於遞增厚度之區域的最大厚度差量。
增加的表面區/分區/區域之凹痕、凸塊、環及線具有垂直深度。垂直深度由凹痕、凸塊、環或線之峰部及低谷之間的距離定義。此等特徵之垂直深度在500埃至50微米之範圍內,且較佳地在1微米至10微米之範圍內。
雖然此等特徵具有導致粗糙化及/或經圖案化區域之深度,但其並不單獨產生遞增厚度之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特徵可產生相對於輔具之標準化凸面扁平的粗糙化及/或圖案化區域。換言之,雖然此等特徵具有垂直深度,但其不可延伸超出輔具之標準化凸面。在此等實施例中,位於每一特徵之間的低谷凹進於輔具之標準化凸面下方。在一些實施例中,特徵可產生相對於輔具之標準化凸面凸起的粗糙化及/或圖案化區域。在此等實施例中,每一特徵可延伸於標準化凸面上方,且位於特徵之間的低谷可位於與輔具之標準化凸面相同的深度處。在一些實施例中,特徵可延伸於標準化凸面上方,且位於特徵之間的低谷可位於凹進於標準化凸面下方之深度處。
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可包括增大表面摩擦之凸起及扁平區域的組合。由材料之塗佈或沈積產生的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可被視為凸起區域,因為經塗佈或沈積之材料可延伸於輔具之標準化凸面上方(歸因於經塗佈/沈積材料之厚度)。
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可為位於輔具之凸面上的單獨特徵。或者,增大表面摩擦區域可與遞增厚度之區域完全或部分組合(亦即重疊)。舉例而言,增大表面摩 擦區/分區/區域可位於孔口擴寬分區或其部分之外坡上。但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自身不具有遞增厚度。
增大表面摩擦區/分區/區域亦可藉由不拋光輔具之凸面上的孔口擴寬分區的全部或部分而產生。此情形將產生由孔口擴寬分區定義之區/分區/區域,該區/分區/區域具有相對於經拋光之其餘凸面的增大表面摩擦。
輔具之凸面上的區之表面摩擦可由下式表達:
其中Cd為摩擦制動係數,ρ為流體(例如,眼淚)之質量密度,A為參考區域,v為物件相對於流體之速度,n為具有區域dA之表面的法線方向t為具有區域dA之表面的切線方向,Tw為作用於表面dA上之剪應力,i為垂直於表面dA之方向上的單位向量。
圖12A至圖12B及圖13A至圖13B說明能夠擴寬個體之眼睛的瞼裂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兩種方式。圖12A及圖13A展示不佩戴如本文所描述之輔具的個體,且圖13A及圖13B展示具有輔具(該輔具具有疊置至她的眼睛上之孔口擴寬分區)之相同個體。
圖12B展示輔具1200之實施例,最大差量厚度1202藉以屬於眼睛之天然孔口之外。以另一方式陳述,在 佩戴時在眼睛放鬆且向前直視時輔具1200之孔口擴寬分區(多個分區)的最大差量厚度1202位於上瞼緣上方及下瞼緣下方。遞增厚度直徑(其為自最大增加的厚度之點經由輔具之幾何中心至最大增加的厚度之相反點量測之直徑)大於上瞼緣與下瞼緣之間的距離。
遞增厚度直徑以及遞減厚度直徑為沿著軸線自最大差量厚度之點以直線行進穿過輔具之幾何中心至位於最大差量厚度之先前點的相反側上之最大差量厚度之點的距離。本文揭示之實施例教示在調配輔具以配戴輔具時,最大差量厚度(亦被稱作峰部厚度差量)位於相對於上瞼緣上方最低0.1mm處及/或相對於下瞼緣下方0.1mm處。
輔具之遞增厚度直徑及遞減厚度直徑可取決於輔具之總直徑(最外直徑)而具有任何直徑,然而,在大多數狀況下,遞增及遞減厚度直徑在10.5mm至15mm之範圍內。
輔具1200上之最大差量厚度1202的位置位於上瞼緣之下及相對於上瞼緣上方,且位於下瞼緣之下及相對於下瞼緣下方,因此擴寬眼睛之瞼裂(孔口)。在此實施例中為了清楚起見,最大差量厚度之位置不屬於眼睛之天然孔口內,因為該位置屬於眼睛之天然孔口之外或具有比天然孔口之垂直量測大的距離量測(意謂遞增厚度直徑大於天然眼睛孔口之垂直量測)。在此實施例的狀況下,抬起上眼瞼,此係歸因於孔口擴寬分區為遞增厚度分區、遞減厚度分區或增大表面摩擦區中之一或多者。且向下推動下瞼, 此亦係歸因於孔口擴寬分區為遞增厚度分區、遞減厚度分區或增大表面摩擦區中之一或多者。在具有遞增厚度分區(區、區域)之實施例的狀況下動作之方法藉由任一增加的厚度向外及向上推上瞼且向下及向外壓下瞼而產生。在具有遞減厚度分區(區、區域)之實施例的狀況下動作之方法是藉由以下方式產生:使上瞼緣及下瞼緣被遞減厚度分區邊界開始在最接近眼睛之瞳孔的側上增加顯著厚度的斜坡接觸、或被接觸及保持於遞減厚度分區之谷內。在具有增大表面摩擦(區、區域)之實施例的狀況下動作之方法藉由任一增加的厚度向外及向上推上瞼且向下及向外壓下瞼而產生。
圖13B展示位於上瞼緣及下瞼緣處之輔具1300上的最大差量厚度1302之位置。應注意圖13B中之點線的直徑(遞增厚度直徑或遞減厚度直徑)與圖12B中所描述之實施例的相同點線相比較如何係較小的。圖12B具有與圖13B相比較較大的遞增厚度直徑或遞減厚度直徑。此實施例之動作的方法利用跨越遞增厚度分區之寬度的外坡以實現擴寬效應。藉由具有陡斜坡(橫越遞增厚度分區寬度或遞減厚度分區寬度)且該陡斜坡的厚度自其在面朝輔具1300之外邊緣的側上之起始上升(增長)至恰位於眼睛之天然孔口內部的最大差量厚度1302,該斜坡係充當致使上瞼向上移動及下瞼向下移動因此張開眼睛之孔口的滑動板或稜鏡形楔狀物。藉由此實施例,對於遞增厚度直徑或遞減厚度直徑而言有可能具有屬於眼睛之正常/天然孔口內的最大差量厚度。
圖14A至圖17B說明存在於輔具之凸面上的孔口擴寬分區/遞增厚度區之各種實施例。
圖14A說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鞏膜環1400。鞏膜環1400具有中心張開孔口1404,該中心張開孔口具有位於中心之幾何中心1402。鞏膜環1400包括位於張開孔口1404之相對側上的兩個遞增厚度區1408。每一遞增厚度區1408具有最大遞增厚度(峰部差量厚度)1406。遞增厚度區1408可能夠在佩戴時增加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
圖14B說明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隱形眼鏡1450。隱形眼鏡1450具有光學區1454,該光學區具有位於中心之幾何中心1452。隱形眼鏡1450包括位於光學區1454之相對側上的兩個遞增厚度區1458,該兩個遞增厚度區皆呈凸起島狀物之形狀。每一遞增厚度區1458具有最大遞增厚度(峰部差量厚度)1456。遞增厚度區1458可能夠在佩戴時增加使用者之眼睛的瞼裂。
圖15A說明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隱形眼鏡1500。隱形眼鏡1500包括由環狀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04圍繞之光學分區1502。隱形眼鏡1500亦包括在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04周圍且朝向隱形眼鏡1500之邊緣延伸的遞減厚度區1506。
圖15B說明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隱形眼鏡1520。隱形眼鏡1520包括由橢圓狀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24圍繞之光學分區1522。隱形眼鏡1520亦包括在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24周圍且朝向隱形眼鏡1520之邊緣延伸的遞減 厚度區1526。
圖15C說明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隱形眼鏡1540。隱形眼鏡1540包括光學分區1542,該光學分區具有圍繞其定位之兩個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44,一個在上方且一個在下方。每一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44具有部分環形狀。隱形眼鏡1540亦包括位於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24之外部且朝向隱形眼鏡1540之邊緣延伸的遞減厚度區1546。
圖15D說明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隱形眼鏡1560。隱形眼鏡1560包括具有複數個帶形狀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64之光學分區1562。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64以類似輪輻方式位於光學分區1562周圍。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564可延伸至隱形眼鏡1560之邊緣(如圖所示)或可延伸至邊緣(未圖示)內部的點。
圖16A說明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鞏膜環1600。鞏膜環1600包括由環狀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04圍繞之張開中心孔口1602。鞏膜環1600亦包括在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04周圍且朝向鞏膜環1600之邊緣延伸的遞減厚度區1606。
圖16B說明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鞏膜環1620。鞏膜環1620包括由橢圓狀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24圍繞之張開中心孔口1622。鞏膜環1620亦包括在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24周圍且朝向鞏膜環1620之邊緣延伸的遞減厚度區1626。
圖16C說明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鞏膜環1640。鞏膜環1640包括張開中心孔口1642,該張開中心孔口具有位於其周圍的兩個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44,一個在上方且一個在下方。每一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44具有部分環形狀。鞏膜環1640亦包括位於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24之外且朝向鞏膜環1640之邊緣延伸的遞減厚度區1646。
圖16D說明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鞏膜環1660。鞏膜環1660包括具有複數個帶形狀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64之張開中心孔口1662。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64以類似輪輻方式位於張開中心孔口1662周圍。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區1664可延伸至鞏膜環1660之邊緣(如圖所示)或可延伸至邊緣(未圖示)內部之點。
圖17A至圖17C說明具有增大表面摩擦區之隱形眼鏡的各種實施例。圖17A展示具有光學區1702及在光學區1702周圍之環狀增大表面摩擦區1704的隱形眼鏡1700。圖17B展示具有光學區1712及在光學區1712周圍之橢圓狀增大表面摩擦區1714之隱形眼鏡1710。圖17C展示具有光學區1722及位於光學區1722周圍的兩個增大表面摩擦區1724(一個在上方且一個在下方)之隱形眼鏡1720。每一增大表面摩擦區1724具有部分環形狀。
圖17D至圖17F說明具有增大表面摩擦區之鞏膜環的各種實施例。圖17D展示具有中心張開孔口1732及在中心張開孔口1732周圍之環狀增大表面摩擦區1734的鞏膜環 1730。圖17E展示具有中心張開孔口1742及在中心張開孔口1742周圍之橢圓狀增大表面摩擦區1744的鞏膜環1740。圖17F展示具有中心張開孔口1752及位於中心張開孔口1752周圍的兩個增大表面摩擦區1754(一個在上方且一個在下方)之鞏膜環1750。每一增大表面摩擦區1754具有部分環形狀。
輔具允許修改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以使輔具之眼瞼抬起效應或眼瞼(孔口)擴寬效應達最佳:
1)總直徑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較大直徑最有效。僅藉由實例14.5mm、14.8mm、15.0mm、15.5mm、16.0mm、16.5mm(在鞏膜環的狀況下,外徑可為以上尺寸或該外徑可為16.0mm或更大)
2)總厚度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較大總厚度最有效。
3)邊緣厚度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極端周邊邊緣厚度與通常由特定品牌鏡片之隱形眼鏡製造商提供、具有特定類型且具有特定屈光力之隱形眼鏡相比保持不變。因此,在大多數狀況但非所有狀況下,該外邊緣近似習知角鞏膜隱形眼鏡之外邊緣。
在一些實施例中,極端周邊邊緣厚度的厚度增加。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極端周邊邊緣厚度與通常由特定品牌鏡片之隱形眼鏡製造商提供、具有特定類型且具有特定屈光力之隱形眼鏡相比保持不變。因此,在大多數狀況但非所有狀況下,該外邊緣近似習知角鞏膜隱形眼鏡之外邊緣。
4)最大增加的厚度或最大厚度差量之位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距隱形眼鏡之外邊緣0.5mm至距外邊緣3mm之內的區域(自外邊緣朝向輔具之中心)的厚度增加。在其他實施例中,距隱形眼鏡之外邊緣0.5mm至距外邊緣7mm之內的區域(自外邊緣朝向輔具之中心)的厚度增加。在此等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寬度」可取決於隱形眼鏡之總直徑在2.5mm至6.5mm之範圍內。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寬度可在1mm至7mm之範圍內,其同樣取決於隱形眼鏡之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自輔具之外邊緣延伸以在輔具之外邊緣之內部2.5mm至5mm的範圍內。距外邊緣之精確距離取決於輔具之類型且亦取決於輔具之總直徑。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在距輔具之極端周邊邊緣0.5mm至2.5mm之範圍內的區域提供最大差量厚度(但較佳地在距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極端周邊邊緣0.5mm至2.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差量厚度可在距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極端周邊邊緣0.25mm至0.75之範圍內。
5)遞增厚度之區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之一或多個區位於鄰近於隱形眼鏡之幾何中心3.0mm處或之外。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之一或多個區通常位於鄰近於隱形眼鏡或鞏膜環張開孔口之瞳孔分區處或之外。
此一或多個區可包含在隱形眼鏡之凸面上之一或多個區域,僅藉由實例:環(多個環)、帶(多個帶)或部分環(小環)、圓頂(多個圓頂)、島狀物(多個島狀物)、分段區域、分段區域或任何幾何形狀。區可為旋轉對稱區或旋轉不對稱區。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在遞增厚度之一或多個區中,一或多個區之表面幾何形狀由增加凸面曲率組成。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在遞增厚度之一或多個區中,表面幾何形狀包含具有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總凸面的連續表面。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隱形眼鏡實施例中,在遞增厚度之一或多個區中,曲率改變不提供對佩戴者之任何視覺矯正。在所有鞏膜環實施例中,在遞增厚度之一或多個區中,曲率改變不提供對佩戴者之任何視覺矯正。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遞增厚度的範圍可自0.1微米至1,000微米。在輔具之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遞增厚度區可具有最大增加的厚度之點。最大增加的厚度可以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最大厚度差量在100微米至500微米之範圍內。在一些 實施例中,最大厚度改變在75微米至400微米之範圍內。
6)增大表面摩擦
利用增大表面摩擦之實施例可為形成孔口擴寬分區或作為遞增厚度分區的一部分之輔具之凸面上的表面摩擦之實施例。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在隱形眼鏡或鞏膜環與一或多個眼瞼之間的滑行阻力之接觸區域增加。此情形藉由增加眼瞼(多個眼瞼)與隱形眼鏡之凸面之間的摩擦實現,但以此受限制方式進行,以使得實現此情形而不刺激眼瞼(多個眼瞼)。與孔口擴寬分區之外的輔具之其餘部分之表面摩擦相比較,孔口擴寬分區內之增加制動摩擦的1%或更多之差異可為有意義的。
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不同於具有遞增厚度之區域。首先,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的擴寬效應係由表面摩擦(例如,摩擦制動係數)之增加引起,而非由厚度之增加或減小引起。其次,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可不將大量重量增加至輔具之區域。遞增厚度區域增加重量係因為大量材料可用以形成內坡、外坡及最大厚度差量。對比而言,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為扁平的抑或僅稍微凸起(例如,凸起凹痕或經塗佈或沈積材料),此舉可導致較少增加的重量。
第三,眼瞼與遞增厚度之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不同於眼瞼與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舉例而言,因為上眼瞼張開,所以眼瞼將經過遞增厚度之區域(包括最大厚度差量),籍此傾向於將遞增厚度之區域(及輔 具)朝上拉。但一旦上眼瞼越過最大差量厚度(例如,在其完全張開時),上眼瞼將開始向下推動增加厚度之區域(及輔具)。在位於輔具上之穩定分區的狀況下,眼瞼與遞增厚度之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可用以藉由致使旋轉至特定旋轉位置中來穩定眼睛內之輔具。藉由上眼瞼在眼瞼張開時在遞增厚度之區域上向下推來保持該位置。下眼瞼可出現相同相互作用,預期下眼瞼將傾向於朝上推動遞增厚度之區域,而非朝下推動遞增厚度之區域。
對比而言,一旦眼瞼張開,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並不具有與眼瞼之相同相互作用。雖然眼瞼可向下/向上推動增大表面摩擦之區域,但該眼瞼將不傾向於導致旋轉。遞增厚度(亦即,斜坡)之缺乏導致旋轉之缺乏,因為缺乏迫使朝下/朝上及朝向所要旋轉位置之眼瞼的傾斜表面。
7)凸面形狀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與通常由特定品牌鏡片之隱形眼鏡製造商提供、具有特定類型且具有特定屈光力之隱形眼鏡相比較變更在隱形眼鏡之邊緣附近及/或周圍的凸面形狀。
8)斜度差
在一些實施例中,最陡斜坡為遞增厚度區之外坡,且較不陡斜坡在最接近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幾何中心的遞增厚度區之內坡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最陡斜坡為遞增厚度區之內坡,且較不陡斜坡在最接近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外邊緣的遞增 厚度區之外坡上。
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遞增厚度區之外坡等於遞增厚度區之內坡。
9)鏡片材料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鏡片材料為聚矽氧水凝膠或水凝膠材料中之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鏡片材料為氣體可滲透材料或剛性材料中之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材料經增加/接合、插入、附著至隱形眼鏡或鞏膜環,因此更改隱形眼鏡凸面外表面材料之區(多個)或區域(多個區域)。
在一些其他鞏膜環實施例中,鞏膜環由非透氣材料製成。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鞏膜環材料為剛性非氣體可滲透材料。
10)輔具之邊緣形狀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極端周邊邊緣形狀不與可獲得(例如,商業上可獲得自隱形眼鏡製造商)之用於特定品牌、具有特定隱形眼鏡類型、具有特定隱形眼鏡屈光力者不同。作為非限制性實例,角鞏膜隱形眼鏡輔具之周邊邊緣形狀可具有由Vistakon®(其為強生視覺護理之分公司,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市)製造之Acuvue®隱形眼鏡的周邊邊緣形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變更邊緣形狀以在與可獲得 (例如,商業上可獲得自隱形眼鏡製造商)之用於特定品牌且具有特定隱形眼鏡類型、具有特定隱形眼鏡屈光力者相比較時具有在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周邊邊緣內部的凸面上之較陡斜坡。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可獲得(例如,商業上可獲得自隱形眼鏡製造商)之用於特定品牌、具有特定隱形眼鏡類型且具有特定隱形眼鏡屈光力者相比較,邊緣形狀變更為在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周邊邊緣內部較不陡的斜坡。
邊緣厚度較佳在25微米與100微米之間。對於拋棄式類型隱形眼鏡,邊緣厚度較佳在25微米與50微米之間。對於非拋棄式類型隱形眼鏡,邊緣厚度較佳在30微米與60微米之間。邊緣可具有刀口形狀、圓形形狀、半圓形形狀或粗鈍形。
11)邊緣處理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截斷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邊緣的一部分。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截斷兩個部分(一個位於鄰近於上瞼處,且一個位於鄰近於下瞼處)。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邊緣與稜鏡壓載相關聯。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加重鏡片之邊緣。
12)基礎曲線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增加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基礎曲線使其比通常戴在佩戴者之角膜或眼睛上的隱形眼鏡更陡(理解成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鞏膜 環未戴在佩戴者之角膜上)。若鞏膜環戴在角膜上,則該鞏膜環僅戴在瞳孔分區之外的周邊角膜上。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減小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基礎曲線使其比通常戴在佩戴者之角膜或眼睛上的隱形眼鏡較不陡(理解成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鞏膜環未戴在佩戴者之角膜上)。若鞏膜環戴在角膜上,則該鞏膜環僅戴在瞳孔分區之外的周邊角膜上。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基礎曲線與通常戴在佩戴者之角膜或眼睛上的隱形眼鏡相同(理解成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鞏膜環未戴在佩戴者之角膜上)。
13)凸面紋理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凸面紋理可具有如下之區、多個區、區域、多個區域:僅藉由實例凹痕、非光滑表面、凸塊、不規則、比孔口擴寬分區之外的輔具之區域較不光滑及壓痕。此表面紋理通常覆蓋孔口擴寬分區或為孔口擴寬分區的一部分。又,此表面紋理可導致與不具有表面紋理之凸面的部分相比較增大的表面摩擦。
14)屈光力
應指出本文揭示之隱形眼鏡涵蓋所有處方鏡片屈光力,包括平的鏡片(無屈光力)。
本文揭示之輔具之實施例(隱形眼鏡及鞏膜環)涵蓋對配戴設定的需要,專業人員將用以戴在病患上進行 測試以確保對於彼病患而言可能最佳的眼瞼抬起結果。配戴設定可提供對病患測試之超過14種變數中之一或多者以定製及理解在規定隱形眼鏡時更改單一最佳變數或更改變數之組合。然而,已判定在最佳配戴設定的情況下,2至6個試驗隱形眼鏡應足以用來配戴所有潛在佩戴者中之大多數。
應指出所揭示的鞏膜環包含張開中心孔口及「無」屈光力。圖18至圖23展示具有及不具有一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各種個體之眼睛。
圖18展示65歲的男性之天然眼睛,亦即他不佩戴具有遞增厚度區之輔具。對比而言,圖19展示他佩戴具有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藉由比較圖18及圖19可以看出,他眼睛之瞼裂在佩戴如本文所描述之具有遞增厚度區的輔具時擴寬了。圖19中所佩戴之輔具具有100微米之基礎厚度,且遞增厚度區具有300微米之總厚度,其中峰部厚度差量或增加的最大厚度為200微米。
圖20至圖21展示45歲女性的瞼裂之擴寬。圖20展示她的天然眼睛,且圖21展示她在她的眼睛上佩戴具有遞增厚度區之輔具。如可看出,在圖21中當與圖20相比較時上瞼已抬起。圖21中所佩戴之輔具具有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該遞增厚度區具有600微米之最大增加的厚度或最大厚度差量。
圖22A至圖22B展示66歲男性的眼睛。圖22A展示他的具有上瞼之上瞼下垂之天然右眼,且圖22B展示他在相 同眼睛上佩戴具有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在圖22B中可以看出具有遞增厚度區之輔具抬起他的右上方眼瞼。因此,非常顯著地張開/放大孔口。
圖23展示40歲女性的右眼及左眼。她在她的右眼(圖23之左側)中佩戴具有遞增厚度區之輔具。她不在她的左眼(圖23之右側)中佩戴輔具。她的右眼中之輔具在與她的左眼相比較時實質上已擴寬她的右眼之孔口/瞼裂。佩戴在她的右眼上之輔具具有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該遞增厚度區具有位於輔具之外部周邊邊緣內部約1.5mm處的200微米之最大增加厚度/最大厚度差量。
圖24A展示男性的天然眼睛,亦即他不佩戴具有遞增厚度區之輔具。對比而言,圖24B展示他佩戴具有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藉由比較圖24A及圖24B可以看出他的眼睛之瞼裂在佩戴如本文所描述之具有遞增厚度區的輔具時擴寬了。
圖25A至圖25C展示用於三個不同輔具之各種表面輪廓。鏡片2520、2540及2560皆具有位於2500處之幾何中心及由線2502指示之瞳孔分區。每一鏡片2520、2540及2560分別具有遞增厚度區2522、2542及2546。注意圖25A中之遞增厚度區2522的外坡小於遞增厚度區之內坡。注意圖25B中之遞增厚度區2542的外坡大於遞增厚度區之內坡。注意圖25C中之遞增厚度區2546的外坡大於遞增厚度區之內坡。
遞增厚度分區寬度:遞增厚度分區或區之寬度為 自其在朝向輔具之外邊緣的側上之起始(遞增厚度起始之處)至在朝向輔具之中心的側上之分區或區之結束(遞增厚度結束之處)量測的距離。此分區或區之寬度的範圍通常在1mm至7mm之間,但在某些狀況下在2.5mm與6.5mm之間,且在大多數狀況下,在2.5mm與5mm之間。
增大表面摩擦分區寬度:增大表面摩擦分區或區之寬度為自其在朝向輔具之外邊緣的側上之起始(增大表面摩擦起始之處)至在朝向輔具之中心的側上之分區或區之結束(增大表面摩擦結束之處)量測的距離。此分區或區之寬度的範圍通常在1mm至7mm之間,但在某些狀況下在2.5mm與6.5mm之間,且在大多數狀況下,在2.5mm與5mm之間。
輔具之遞增厚度輪廓可為範圍在0.1微米至1,000微米之遞增厚度之間的遞增厚度分區。遞增厚度分區可在輔具之外邊緣處或鄰近於該外邊緣開始。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分區可在距輔具之外邊緣0.01mm或更多處開始。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分區可在距輔具之外邊緣0.25mm或更多處開始。最大差量遞增厚度/最大增加的厚度的範圍在25微米與1,000微米之間,較佳地在100微米至800微米之間,其中較佳差量為100微米至500微米,且更佳的範圍為75微米至400微米。在某些實施例中,距隱形眼鏡之外邊緣0.5mm至距外邊緣3mm之內的區域(自外邊緣朝向輔具之中心)的厚度增加。在其他實施例中,距隱形眼鏡之外邊緣0.5mm至距外邊緣7mm之內的區域(自外邊緣朝向輔 具之中心)的厚度增加。在此等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寬度」可取決於隱形眼鏡之總直徑在2.5mm至6.5mm之範圍內。在其他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寬度可在1mm至7mm之範圍內,同樣取決於隱形眼鏡之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自輔具之外邊緣延伸至在輔具之外邊緣之內的2.5mm至5mm之範圍內。距外邊緣之精確距離取決於輔具之類型且亦取決於輔具之總直徑。
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距輔具之極端周邊邊緣0.25mm至2.5mm之內的區域提供最大差量厚度,但較佳地在距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極端周邊邊緣0.25mm至2.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差量厚度可在距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極端周邊邊緣0.25mm 0.75之範圍內。
圖26為本文中描述之輔具的一些實施例之自邊緣至中心之外凸面的厚度輪廓的說明。該說明展示凸面輪廓(斜坡)以及遞增厚度區或分區之不同可能實例。
圖27A至圖27E說明五個不同輔具2710、2720、2730、2740及2750之各種遞增厚度區。每一輔具2710、2720、2730、2740及2750具有由遞增厚度之區域圍繞的瞳孔分區2700。圖27A展示具有遞增厚度區2712及2714之輔具2710。圖27B展示具有遞增厚度區2722、2724、2726及2728之輔具2720。圖27C展示具有遞增厚度區2732及2734之輔具2720。圖27D展示具有遞增厚度區2742及2744之輔具2740。圖27E展示具有遞增厚度區2752、2754、2756及2758之輔具2750。
圖28至圖34為具有各種類型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各種隱形眼鏡之透視圖。雖然圖28至圖34皆說明隱形眼鏡,但應瞭解參考圖28至圖34所描述之相同特徵可併入至鞏膜環上。圖28展示具有凸面2802、凹面2804及周邊邊緣2806之隱形眼鏡2800。遞增厚度區2810位於凸面2802上。遞增厚度區2810可為增加厚度之連續環或增加厚度之複數個不連續部分環。遞增厚度區2810位於周邊邊緣2806內,且具有不同於隱形眼鏡2800之其餘部分的厚度。鏡片之厚度輪廓係由第一厚度2812、第二厚度2814、第三厚度2816及第四厚度2818說明。第一厚度2812、第三厚度2816及第四厚度2818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位於遞增厚度區2810中之第二厚度2814具有大於標準厚度之厚度。
圖29展示具有凸面2902、凹面2904及周邊邊緣2906之隱形眼鏡2900。增大表面摩擦區2910位於凸面2902上。增大表面摩擦區2910可為具有增大表面摩擦之連續環或具有增大表面摩擦之複數個不連續部分環。增大表面摩擦區2910位於周邊邊緣2906之內,且具有不同於隱形眼鏡2900之其餘部分的表面摩擦。凸面2902之表面摩擦輪廓由第一表面摩擦2912、第二表面摩擦2914、第三表面摩擦2916及第四表面摩擦2918說明。第一表面摩擦2912、第三表面摩擦2916及第四表面摩擦2918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表面摩擦。位於增大表面摩擦區2910中之第二表面摩擦2914具有大於標準表面摩擦之表面摩擦。
圖30展示具有凸面3002、凹面3004及周邊邊緣 3006之隱形眼鏡3000。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區3010位於凸面3002上。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區3010可為具有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之連續環或具有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之複數個不連續部分環或區域。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區3010位於周邊邊緣3006之內,且具有不同於隱形眼鏡3000之其餘部分的厚度及表面摩擦。凸面3002之厚度及表面摩擦輪廓由第一厚度及表面摩擦3012、第二厚度及表面摩擦3014、第三厚度及表面摩擦3016及第四厚度及表面摩擦3018說明。第一厚度及表面摩擦3012、第三厚度及表面摩擦3016及第四厚度及表面摩擦3018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及標準表面摩擦。位於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區3010中之第二厚度及表面摩擦3014具有大於標準厚度及表面摩擦之厚度及表面摩擦。
圖31展示具有凸面3102、凹面3104及周邊邊緣3106之隱形眼鏡3100。遞增厚度區3110位於凸面3102上。遞增厚度區3110可為增加厚度之連續環或增加厚度之複數個不連續部分環或區域。遞增厚度區3110位於周邊邊緣3106之內,且具有不同於隱形眼鏡3100之其餘部分的厚度。鏡片之厚度輪廓由第一厚度3112、第二厚度3114、第三厚度3116及第四厚度3118說明。第一厚度3112、第三厚度3116及第四厚度3118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位於遞增厚度區3110中之第二厚度3114具有大於標準厚度之厚度。隱形眼鏡3100亦具有在周邊邊緣3106上之小截斷3120。
圖32展示具有凸面3202、凹面3204及周邊邊緣 3206之隱形眼鏡3200。遞增厚度區3210位於凸面3202上。遞增厚度區3210可為增加厚度之連續環或增加厚度之複數個不連續部分環或區域。遞增厚度區3210位於周邊邊緣3206之內,且具有不同於隱形眼鏡3200之其餘部分的厚度。鏡片之厚度輪廓由第一厚度3212、第二厚度3214、第三厚度3216及第四厚度3218說明。第一厚度3212、第三厚度3216及第四厚度3218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位於遞增厚度區3210中之第二厚度3214具有大於標準厚度之厚度。隱形眼鏡3200亦具有位於周邊邊緣3206上之小截斷3220及稜鏡壓載3222。小截斷3220在周邊邊緣3206上位於與稜鏡壓載3222相反處。
圖33展示具有凸面3302、凹面3304及周邊邊緣3306之隱形眼鏡3300。遞增厚度區3310位於凸面3302上。遞增厚度區3310可為增加厚度之連續環或增加厚度之複數個不連續部分環或區域。遞增厚度區3310位於周邊邊緣3306之內,且具有不同於隱形眼鏡3300之其餘部分的厚度。鏡片之厚度輪廓由第一厚度3312、第二厚度3314、第三厚度3316及第四厚度3318說明。第一厚度3312、第三厚度3316及第四厚度3318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位於遞增厚度區3310中之第二厚度3314具有大於標準厚度之厚度。隱形眼鏡3300亦具有在周邊邊緣3306上之小截斷3320及小截斷/稜鏡壓載3322。小截斷3320在周邊邊緣3306上位於與小截斷/稜鏡壓載3322相反處。
圖34展示具有凸面3402、凹面3404及周邊邊緣 3406之隱形眼鏡3400。遞增厚度區3410位於凸面3402上。遞增厚度區3410可為增加厚度之連續環或增加厚度之複數個不連續部分環或區域。遞增厚度區3410位於周邊邊緣3406之內,且具有不同於隱形眼鏡3400之其餘部分的厚度。鏡片之厚度輪廓由第一厚度3412、第二厚度3414、第三厚度3416及第四厚度3418說明。第一厚度3412、第三厚度3416及第四厚度3418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位於遞增厚度區3410中之第二厚度3414具有大於標準厚度之厚度。隱形眼鏡3400亦具有位於周邊邊緣3406上之小截斷/稜鏡壓載3422。
圖35至圖38展示具有各種類型之孔口擴寬分區的複數個隱形眼鏡之俯瞰圖。雖然圖35至圖38皆說明隱形眼鏡,但應瞭解參考圖35至圖38所描述之相同特徵可併入至鞏膜環上。圖35展示具有周邊邊緣3502及瞳孔分區3510之隱形眼鏡3500。瞳孔分區3510可具有屈光力或可缺乏屈光力,且具有標準厚度及凸面曲線作為具有指定屈光力或缺乏其之習知隱形眼鏡的厚度及凸面曲線。遞增厚度區3506位於周邊邊緣3502與瞳孔分區3510之間。應指出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3506可在輔具之外邊緣處或鄰近於該外邊緣開始。雖然針對遞增厚度區3506展示單一環,但應瞭解可存在多個環或部分環。周邊區3504在遞增厚度區3506周圍且位於周邊邊緣3502與遞增厚度區3506之間。周邊區3504具有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及曲率的厚度及曲率。內部區3508位於瞳孔分區3510與遞增厚度區3506 之間。內部區3508具有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厚度及曲率的厚度及曲率。
圖36展示具有周邊邊緣3602及瞳孔分區3610之隱形眼鏡3600。瞳孔分區3610可具有屈光力或可缺乏屈光力,且具有標準表面摩擦、厚度及凸面曲率作為具有指定屈光力或缺乏其之習知隱形眼鏡的表面摩擦、厚度及凸面曲率。增大表面摩擦區3606位於周邊邊緣3602與瞳孔分區3610之間。增大表面摩擦區3606包括增加表面摩擦之紋理化表面。紋理化表面可藉由(但不限於)不同材料、凹痕、凸塊、表面不規則、表面形貌之任何改變或其任何組合產生。雖然針對增大表面摩擦區(孔口擴寬分區)3606展示單一環,但應瞭解可存在多個環。周邊區3604在增大表面摩擦區3606周圍且位於周邊邊緣3602與增大表面摩擦區3606之間。周邊區3604具有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表面摩擦的表面摩擦。內部區3608位於瞳孔分區3610與增大表面摩擦區3606之間。內部區3608具有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表面摩擦、厚度及曲率的表面摩擦、厚度及曲率。
圖37展示具有周邊邊緣3702及瞳孔分區3710之隱形眼鏡3700。瞳孔分區3710可具有屈光力或可缺乏屈光力,且具有標準表面摩擦、厚度及凸面曲率作為具有指定屈光力或缺乏其之習知隱形眼鏡的表面摩擦、厚度及凸面曲率。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區3706位於周邊邊緣3702與瞳孔分區3710之間。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區(孔口擴寬分區)3706包括增加表面摩擦之增加厚度及紋理化表面。 紋理化表面可藉由(但不限於)不同材料、表面處理、凹痕、凸塊、表面不規則、表面形貌之任何改變或其任何組合產生。雖然針對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區3706展示了單一環,但應瞭解可存在多個環。周邊區3704在遞增厚度及增大表面摩擦區3706周圍且位於周邊邊緣3702與遞增厚度及增加表面區3706之間。周邊區3704具有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及表面摩擦的厚度及表面摩擦。內部區3708位於瞳孔分區3710與增大表面摩擦區3706之間。內部區3708具有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厚度、表面摩擦及曲率的厚度、表面摩擦及曲率。
圖38展示具有周邊邊緣3802及瞳孔分區3810之隱形眼鏡3800。瞳孔分區3810可具有屈光力或可缺乏屈光力,且具有標準厚度及凸面曲率作為具有指定屈光力或缺乏其之習知隱形眼鏡的厚度及凸面曲率。瞳孔分區3810亦可包括散光屈光力。兩個遞增厚度區3806位於瞳孔分區3810上方及下方。應注意兩個遞增厚度區3806(孔口擴寬分區)中之每一者將具有外坡、內坡及最大厚度差量/最大增加厚度之點。每一遞增厚度區3806具有半球形形狀。隱形眼鏡3800亦包括位於瞳孔分區3810之任一側上的兩個內部區3808。每一內部區3808具有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及曲率的厚度及曲率。周邊區3804在鏡片之邊緣周圍,該周邊區亦具有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標準厚度及曲率的厚度及曲率。然而,應注意兩個遞增厚度區中之每一者可在隱形眼鏡之外邊緣處或鄰近於該外邊緣開始。應瞭解遞增厚 度區3806亦可包括增加表面摩擦之紋理化表面。此外,遞增厚度區3806可用具有紋理化表面且具有習知厚度及曲率之增大表面摩擦區替換。
圖39A至圖39E說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隱形眼鏡3900的表面輪廓。隱形眼鏡3900具有0.0+/-1.00D之屈光力。如圖39A中所見,隱形眼鏡3900包括第一表面3904、第二表面3906、第三表面3908及第四表面3910。第一表面3904具有範圍在6.50mm與9.5mm之間的曲率半徑。第二表面3906例示呈凸塊(孔口擴寬分區)之形式的遞增厚度區。第二表面3906之曲率半徑的範圍在4.50mm與7.50mm之間。第二表面3906可具有在2.0mm與4.0mm之間的寬度。第三表面3908具有範圍在6.50mm與9.50mm之間的曲率半徑。第四表面3910位於隱形眼鏡3900之最外邊緣上,且具有範圍自2.0mm至8.0mm之曲率半徑。隱形眼鏡3900之總直徑可以在11.0mm至16.5mm之範圍內。圖39B展示隱形眼鏡3900之側視圖。圖39C展示沿著圖39A中之線3902的隱形眼鏡3900之橫截面。圖39D展示隱形眼鏡3900之凸面,且圖39E展示隱形眼鏡3900之凹面。
圖40展示具有疊置於眼睛4014上之球面屈光力的隱形眼鏡4000。眼睛4014具有上瞼4012及下瞼4008。隱形眼鏡4000包括遞增厚度之區域(孔口擴寬分區)4002、瞳孔分區4006及周邊邊緣4004。圖40中可以看出隱形眼鏡4000具有戴在上瞼4012下方之區域4010。遞增厚度區4002的一部分包括於區域4010中。
圖41展示具有疊置於眼睛4114上之散光屈光力之隱形眼鏡4100。眼睛4114具有上瞼4112及下瞼4108。隱形眼鏡4100包括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4102、瞳孔分區4106及周邊邊緣4104。圖41中可以看出隱形眼鏡4100具有戴在上瞼4112下方之區域4110。遞增厚度區4102的一部分包括於區域4110中。隱形眼鏡4100亦具有位於底部上之加重/穩定分區4116。
圖42展示具有疊置於眼睛4214上之球面屈光力的隱形眼鏡4200。眼睛4214具有上瞼4212及下瞼4208。隱形眼鏡4200包括具有複數個部分環4202、瞳孔分區4206及周邊邊緣4204之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4218。圖42中可以看出隱形眼鏡4200具有戴在上瞼4212下方之區域4210。位於遞增厚度區4218中之複數個部分環4202包括於區域4210中。
圖43展示具有疊置於眼睛4314上之球面屈光力的隱形眼鏡4300。眼睛4314具有上瞼4312及下瞼4308。隱形眼鏡4300包括具有複數個部分環4302、瞳孔分區4306及周邊邊緣4304之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4318。圖43中可以看出隱形眼鏡4300具有戴在上瞼4312下方之區域4310。位於遞增厚度區4318中之複數個部分環4302包括於區域4310中。隱形眼鏡4300亦具有位於底部上之加重/穩定分區4316。
圖44展示混合漸進老花隱形眼鏡4400之實施例。隱形眼鏡4400包括在軟裙4404周圍之周邊邊緣4402。軟裙 4404包括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4406。接合處4416位於遞增厚度區4406之邊緣處。接合處4416將遞增厚度區4406連接至氣體可滲透剛性分區4408。氣體可滲透剛性分區4408具有連續屈光度4412且包括非球面距離分區4410及非球面附近分區4414。雖然圖44之實施例展示位於周邊邊緣4402附近之遞增厚度區4406,但該遞增厚度區可位於鄰近於氣體可滲透剛性分區4408處的任何地方或該氣體可滲透剛性分區周邊的任何地方。藉此,其意謂遞增厚度區4406可位於鄰近於混合隱形眼鏡4400之幾何中心3.0mm處或之外。
圖45展示疊置於眼睛上之混合隱形眼鏡4500的實施例。隱形眼鏡4500包括在軟裙4504周圍之周邊邊緣4502。軟裙4504包括遞增厚度區4506(孔口擴寬分區),且具有位於其周邊邊緣上之接合處4516。接合處4516將軟裙4504連接至氣體可滲透剛性分區4508。氣體可滲透剛性分區4508可包括球面屈光力或散光屈光力。
圖46展示軟性漸進老花隱形眼鏡4600之實施例。隱形眼鏡4600包括周邊邊緣4602、遞增厚度之區域(孔口擴寬分區)4604、近距離分區4606(經說明為環繞隱形眼鏡之幾何中心的環)、中間分區4608(經說明為環繞隱形眼鏡之幾何中心的環)及距離分區4610(經說明為由中間分區4608圍繞之較大中心暗區域)。
圖47展示反向混合隱形眼鏡4700之實施例。隱形眼鏡4700包括周邊邊緣4702及幾何中心4712。剛性外裙 4704圍繞軟性中心4710,且包括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4706。接合處4708位於剛性外裙4704與軟性中心4710之間。
用於配戴輔具之病患選擇程序:
輔具在佩戴於具有在瞳孔之上邊緣之2mm至3mm或更小內的上瞼緣及/或在瞳孔之下邊緣之2mm至3mm或更小內的下瞼緣之眼睛上時提供佩戴者之眼睛之瞼裂的顯著美化增強/擴寬。建立對輔具之病患選擇的另一方式為選擇其中在眼瞼張開時處於靜止位置的上瞼或下瞼覆蓋眼睛之上及/或下角膜緣區域的任何眼睛。
本文揭示之實施例亦教示將已知直徑之圖像投影至潛在佩戴者之皮膚及面部眼睛區上的工具。該工具允許拍攝投影於潛在佩戴者之眼睛及鄰接面部區上之圖像的相片。藉由這樣做,有可能快速理解提供最佳眼瞼擴寬效應所需要之適當直徑隱形眼鏡或鞏膜環。在一些實施例中,紅外光用以將光投影至佩戴者之眼睛上,以便最小化佩戴者之瞳孔的任何收縮。在其他實施例中,投影低位準之可見光。在再其他實施例中,使用紅外攝影機。
該程序進一步涵蓋輔具之配戴設定,在隱形眼鏡輔具的狀況下,一組環或一系列點或線藉以經塗漆或附著至隱形眼鏡;每一點、線或環(僅藉由實例)比最外鄰接點、線或環的直徑小1mm。此情形接著允許眼睛保養專業人員以肉眼快速判定在佩戴者之眼睛上試驗輔具時,哪一隱形眼鏡提供最大孔口擴寬。專業人員接著亦可簡單地指示存 在於各種試驗鏡片之張開孔口中的線或環之數目,因此允許選擇在佩戴者之眼睛的孔口內存在最大數目個線或環之鏡片。
第一配戴方法實施例中,配戴本文中教示之輔具時遵循以下技術:#1)在病患/既定佩戴者放鬆且不笑時拍攝既定佩戴者的一或多個眼睛之相片;#2)顯示或打印相片;#3)量測一或多個天然瞼裂,如所顯示或打印的相片中所示;#4)選擇提供良好定中心且具有在比進行佩戴之既定佩戴者的剛量測之瞼裂寬1mm至10mm之範圍內的總外徑之試驗輔具,然而,在大多數狀況下,該總外徑將寬2mm至4mm;#5)選擇在檢視佩戴者之眼睛的外觀之後規定及/或傳遞給病患之輔具(此情形可藉由眼睛保養專業人員及/或藉由來自進行佩戴之病患的回饋而單獨進行);#6)重複用於配戴既定佩戴者或病患之第二眼睛的適當步驟。
第二配戴方法實施例中,配戴本文中教示之輔具時遵循以下技術:#1)在病患/既定佩戴者放鬆且不笑時量測病患/既定佩戴者之一或多個眼睛的天然瞼裂;#2)選擇提供良好定中心且具有在比進行佩戴之既定 佩戴者的剛量測之瞼裂寬1mm至10mm之範圍內的總外徑之試驗輔具,然而,在大多數狀況下,該總外徑將寬2mm至4mm;#3)選擇在檢視佩戴者之眼睛的外觀之後規定及/或傳遞給病患之輔具(此情形可藉由眼睛保養專業人員及/或藉由來自進行佩戴之病患的回饋而單獨進行);#4)重複用於配戴既定佩戴者或病患之第二眼睛的適當步驟。
第三配戴方法實施例中,配戴本文中教示之輔具時遵循以下技術:#1)在病患/意欲之佩戴者放鬆且不笑時拍攝意欲之佩戴者的一或多個眼睛之相片;#2)顯示或打印相片;#3)量測一或多個天然瞼裂,如所顯示或打印的相片中所示;#4)佩戴出自庫存之輔具或訂購提供良好定中心且具有在比進行佩戴之既定佩戴者的剛量測之瞼裂寬1mm至10mm之範圍內的總外徑之輔具,然而,在大多數狀況下,該總外徑將寬2mm至4mm。
第四配戴方法實施例中,配戴本文中教示之輔具時遵循以下技術:#1)在病患/既定佩戴者放鬆且不笑時量測病患/既定佩戴者之一或多個眼睛的天然瞼裂;#2)佩戴出自庫存之輔具或訂購提供良好定中心且具 有在比進行佩戴之既定佩戴者的剛量測之瞼裂寬1mm至10mm之範圍內的總外徑之輔具,然而,在大多數狀況下,該總外徑將寬2mm至4mm。
第五配戴方法實施例中,配戴本文中教示之輔具時遵循以下技術:#1)佩戴出自庫存之輔具或訂購提供良好定中心且具有在比進行佩戴之既定佩戴者的剛量測之瞼裂寬1mm至10mm之範圍內的總外徑之輔具,然而,在大多數狀況下,該總外徑將寬2mm至4mm。
圖48展示用於配戴如本文所描述之輔具的方法之實例。如圖48所見,將圖像4800投影至個體的眼睛上。圖像4800包括具有複數個標記4804之尺度4802。標記4804用以量測個體的瞼裂,且用以判定將抬升上瞼或壓低下瞼藉此擴寬個體的瞼裂之輔具之直徑。
應理解可考慮任何及所有已知隱形眼鏡處理、顏色、定製顏色設計(包括顏色設計,諸如僅藉由實例,角膜緣環、色環或色彩強調,其被賦予輔具上以增加外角膜緣之大小的外觀,因此使佩戴者之眼睛看起來較大)、塗層、材料、特定波長(長度)之光的濾波、隱形眼鏡設計、形狀、包括平的、靜態或動態聚焦隱形眼鏡之屈光力、散光、球面及老花眼矯正所需要之任何已知屈光力,以適用於本文中描述之輔具(隱形眼鏡或鞏膜環)。僅藉由實例在輔具呈隱形眼鏡之形式時,隱形眼鏡可為;具有僅球面屈光力之單一視覺、具有球柱面屈光力之單一視覺、具有僅球面屈光 力之漸進老花、具有球柱面屈光力之漸進老花。呈鞏膜環之形式的輔具將不具有屈光力,且將不考慮單一視覺或漸進老花。
應理解,如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涵蓋軟性隱形眼鏡或混合隱形眼鏡或鞏膜環藉由隱形眼鏡之以下特徵「中之一或多者」藉以增加佩戴者之瞼裂的大小之任何手段(僅藉由實例):「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增加總厚度、增加邊緣厚度、增加總直徑、增加厚度之局部區域、增加凸面摩擦、增加凸面摩擦之局部區域、凸面上之凸起厚度的增加部分區域、遞減厚度分區、凸面處理(材料及/或紋理)、鏡片之上邊緣的截斷、鏡片之下邊緣的截斷、鏡片之上邊緣及下邊緣的截斷、鏡片之邊緣的增加厚度、(部分或全部)帶(多個)或環(多個環)、圓頂(多個圓頂)、在瞳孔分區之外的隱形眼鏡之凸面上的增加厚度之區段(多個區段)及增加的基礎曲線擬合。此清單不意欲為限制性的。
應理解雖然已參考具有一具有增加及/或遞減厚度之孔口擴寬分區的輔具之凸面描述本文中之一些實施例,但本文中描述之孔口擴寬分區可被放置在輔具之凹面上。若輔具係由充分可撓性材料製成,則位於輔具之凹面上的增加及/或遞減厚度(亦即,厚度差量)將表現得與其位於凸面上之情況相同或類似。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輔具具有在瞳孔分區之上的增加厚度區。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輔具具有在瞳孔分 區之下的增加厚度區。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輔具具有在瞳孔分區之上及之下的增加厚度區。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輔具提供截斷及/或加重以使輔具穩定。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鏡片邊緣為習知輔具厚度及邊緣。
在一些(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鏡片邊緣與傳統隱形眼鏡相比較具有更厚總厚度及邊緣。
注意到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隱形眼鏡輔具之增加厚度(無論在瞳孔分區內或在瞳孔分區之外)不更改將光聚焦於隱形眼鏡之佩戴者的視網膜上之隱形眼鏡的部分之所要處方或屈光力係重要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軟性或混合隱形眼鏡中之一者為球面屈光力,然而,在瞳孔分區周邊之區域就厚度而言經組配類似具有180(+/-20度)之軸線的凹非球面複曲面鏡片之區域,意謂在瞳孔分區上方及下方之厚度比正常情況更厚。
在其他實施例中,軟性或混合隱形眼鏡中之一者為球面屈光力,然而,在瞳孔分區周邊之區域就厚度而言經組配類似軟性或混合隱形眼鏡中之一者的區域,除此周邊區域與相同屈光力、直徑及基礎曲線之習知/傳統軟性或混合球面屈光力隱形眼鏡之厚度相比較具有增加的厚度之外。
在一些實施例中,軟性或混合隱形眼鏡中之一者包含散光屈光力,且在瞳孔分區周邊之區域就厚度而言經組配類似具有180(+/-20度)之軸線的凹非球面複曲面鏡片之區域,意謂在瞳孔分區「上方及下方」之厚度比典型散光矯正軟性或混合隱形眼鏡之正常情況更厚。
一些實施例涵蓋不具有屈光力軸線以使得在軟性隱形眼鏡或混合隱形眼鏡之瞳孔分區上方及下方的區域比具有此球面或散光屈光力之軟性或混合隱形眼鏡將預期的情況更厚之球面鏡片。
一些實施例涵蓋具有光軸以使得在軟性隱形眼鏡或混合隱形眼鏡之瞳孔分區上方及下方的區域比具有此球面或散光屈光力之軟性或混合隱形眼鏡將預期的情況更厚之散光鏡片。
一些實施例涵蓋位於旋轉對稱之輔具的凸面上之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或遞減厚度區(分區、區域)。
一些實施例涵蓋位於旋轉不對稱之輔具的凸面上之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或遞減厚度區(分區、區域)。
一些實施例涵蓋位於非旋轉對稱之輔具的凸面上之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或遞減厚度區(分區、區域)。
一些實施例涵蓋位於近似上瞼緣之曲線及/或下瞼緣之曲線的輔具之凸面上之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或遞減厚度區(分區、區域)。
輔具之遞增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可具有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的最大差量厚度差(增加的厚度), 其中較佳範圍為100微米至500微米,其中更佳範圍為75微米至400微米。
輔具之遞減厚度區(孔口擴寬分區)可具有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的最大差量厚度差(減小厚度),其中較佳範圍為100微米至500微米,其中更佳範圍為100微米至400微米,其中更佳範圍為75微米至400微米。
輔具之遞增厚度的凸面區(孔口擴寬分區)可位於距隱形眼鏡之幾何中心3mm至8.5mm之範圍內,且更佳地在距隱形眼鏡之幾何中心5mm至7.75mm內。
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之區(孔口擴寬分區)在大多數狀況下在輔具之邊緣內部。然而在某些(並非大多數)狀況下,該區可在輔具之外邊緣處開始。
最大遞增厚度之差量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在輔具之邊緣內部0.25mm至3.0mm內。
最大遞減厚度之差量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在輔具之邊緣內部0.25mm至3.0mm內。
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孔口擴寬分區)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在輔具之外邊緣內部0.1mm至6.0mm內。
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孔口擴寬分區)在某些狀況下可在輔具之外邊緣處開始,且繼續進行至輔具之外邊緣內部6mm。
遞減厚度區(分區、區域)(孔口擴寬分區)在大多數(但非所有)狀況下在輔具之邊緣內部0.1mm至6.0mm內。 然而,在某些(非大多數)狀況下,該區可在輔具之外邊緣處開始。
遞增厚度區(分區、區域)(孔口擴寬分區)或遞減厚度區(分區、區域)(孔口擴寬分區)之寬度可為0.5mm至6mm。
遞增厚度直徑及遞減厚度直徑可屬於7mm至15mm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遞增厚度及或遞減厚度之多個環或分區;一個環藉以位於另一環內(或更接近鏡片之幾何中心)。
在一些實施例中,遞增厚度之區或分區(孔口擴寬分區)具有斜度及最大厚度之差量,在最大遞增厚度之差量外部(更接近輔具之外邊緣)的外坡藉以比在內部(最接近輔具之中心)的內坡更陡。
在一些實施例中,遞減厚度之區或分區具有外坡及最大遞減厚度之差量,在最大遞減厚度之差量的側上(更接近輔具之中心)之內坡藉以最陡。
在一些實施例中,遞減厚度之區或分區具有外坡及最大遞減厚度之差量,在最大遞減厚度之差量之側上(更接近輔具之中心)的內坡藉以等於外坡。
在一些實施例中,呈隱形眼鏡或鞏膜環之形式的輔具可包含手指狀部件,該等手指狀部件在眼瞼閉合或眨眼時朝向鞏膜環之中心摺疊,且在眼瞼張開時張開(展開)以遠離鞏膜環之中心。手指狀部件可位於在眼睛之瞳孔上 方及下方的鞏膜環之區上。手指狀部件可在眼瞼張開且不眨眼或閉合時抬升上瞼且壓低或降低下瞼。
在本發明中提供或使用術語隱形眼鏡時,其意謂為以下兩者中之一者:角鞏膜隱形眼鏡或混合隱形眼鏡。
在使用術語遞增厚度區時,其意謂為孔口擴寬分區。
在使用術語遞減厚度區時,其意謂為孔口擴寬分區。
在使用術語增大表面摩擦區時,其意謂為孔口擴寬分區。
在輔具之一些實施例中,可存在或可不存在遞增厚度分區(區、區域)或遞減厚度分區(區、區域),而是變更分區或區之表面以提供與輔具之其他區域相比較增加的眼瞼摩擦。在眼瞼眨眼或強迫閉合期間可易於克服增大表面摩擦之此區或分區,但當張開眼瞼時,增加摩擦之此區抬升上瞼及/或壓低下瞼,因此張開眼睛之孔口。
可使本文揭示之輔具穩定(藉由使用穩定分區)以防止在(僅藉由實例)漸進老花或複曲面單視鏡片或複曲面漸進老花的狀況下之旋轉。
本文揭示之輔具可在(僅藉由實例)單視球面透鏡的狀況下缺乏穩定(不穩定/自由旋轉)。
本文揭示之輔具可在呈鞏膜環之形式時當眼睛之天然/正常眨眼時始終自由旋轉。且在大多數(但非所有實施例)中,在呈包含單獨球面屈光力且缺乏穩定分區、特徵 或部件之單視隱形眼鏡之形式時亦如此。
在本文揭示之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在呈鞏膜環之形式時當眼睛之天然/正常眨眼時始終不能自由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及穩定分區在設計上可為同一個。在其他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與穩定分區、特徵或部件分離。
圖49至圖53說明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例示性實施例。圖49展示具有與其周邊邊緣4902間隔開之孔口擴寬分區4906的鞏膜環4900。第一區4904位於周邊邊緣4902與孔口擴寬分區4906之間。第一區4904具有等於習知鞏膜環之厚度及曲率的厚度及曲率。孔口擴寬分區4906具有外邊緣4908及內邊緣4916。孔口擴寬分區4906具有由外坡4910及內坡4914定義之遞增厚度,其中最大遞增厚度4912位於外坡4910與內坡4914之間。第二區4918位於鄰近於內邊緣4916處且朝向張開中心孔口4920延伸。類似於第一區4904,第二區4918具有等於習知鞏膜環之厚度及曲率的厚度及曲率。鞏膜環4900之幾何中心4922位於張開中心孔口4920之中心。圖49亦展示鞏膜環4900之垂直尺寸(VD)。自外邊緣4908之最上點至外邊緣4908之最下點量測垂直尺寸(VD)。
圖50展示具有在其周邊邊緣5002處起始之孔口擴寬分區5004的鞏膜環5000。孔口擴寬分區5004具有由外坡5006及內坡5010定義之遞增厚度,其中最大遞增厚度5008位於外坡5006與內坡5010之間。孔口擴寬分區5004包 括鄰近於張開中心孔口5014之內邊緣5012。鞏膜環5000之幾何中心5016位於張開中心孔口5014之中心。圖50亦展示鞏膜環5000之垂直尺寸(VD)。自周邊邊緣5002的最上部分至周邊邊緣5002的最下部分量測垂直尺寸(VD)。
圖51展示具有與其周邊邊緣5102間隔開之孔口擴寬分區5106的隱形眼鏡5100。第一區5104位於周邊邊緣5102與孔口擴寬分區5106之間。第一區5104具有等於習知隱形眼鏡之厚度及曲率的厚度及曲率。孔口擴寬分區5106具有外邊緣5108及內邊緣5116。孔口擴寬分區5106具有由外坡5110及內坡5114定義之遞增厚度,其中最大遞增厚度5112位於外坡5110與內坡5114之間。第二區5118位於鄰近於內邊緣5116處,且朝向隱形眼鏡5100之幾何中心5120延伸。第二區5118可具有屈光力或可缺乏屈光力,且具有等於具有特定屈光力或缺乏其之習知隱形眼鏡的厚度及曲率之厚度及曲率。圖51亦展示隱形眼鏡5100之垂直尺寸(VD)。自外邊緣5108的最上部分至外邊緣5108的最下部分量測垂直尺寸(VD)。
圖52展示具有在其周邊邊緣5202處起始之孔口擴寬分區5204的隱形眼鏡5200。孔口擴寬分區5204具有由外坡5206及內坡5210定義之遞增厚度,其中最大遞增厚度5208位於外坡5206與內坡5210之間。第二區5214位於鄰近於孔口擴寬分區5204之內邊緣5212處,且朝向隱形眼鏡5200之幾何中心5216延伸。第二區5214可具有屈光力或可缺乏屈光力,且具有等於具有特定屈光力或缺乏其之習知 隱形眼鏡的厚度及曲率之厚度及曲率。圖52亦展示隱形眼鏡5200之垂直尺寸(VD)。自周邊邊緣5202的最上部分至周邊邊緣5202的最下部分量測垂直尺寸(VD)。
圖53A至圖53E展示具有遞增厚度之複數個帶5304的孔口擴寬分區之各種例示性實施例。遞增厚度之帶以類似輪輻方式配置於張開中心孔口5300或光學分區5302周圍。雖然圖53A至圖53E中展示了複數個不同型樣,但應瞭解,任何數目或定向之遞增厚度之帶5304可存在於孔口擴寬分區中。
圖54至圖56說明本文中描述之孔口擴寬分區的瞼裂擴寬效應。圖54展示個體之天然瞼裂。如圖54中所見,個體左側天然瞼裂之最大直徑(圖54之右側)約為6mm。圖55展示佩戴如本文所描述之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的相同個體。自圖55可以看出已擴寬他的左眼之瞼裂。他的左眼之瞼裂之最大直徑現在約為9.5mm,增加約3.5mm。圖56並排展示圖54及55中之左眼以進行比較。
圖57至圖60展示例示如本文所描述之輔具的實施例之表面輪廓之各種曲線圖。圖57至圖60量化各種孔口擴寬分區之內坡及外坡。圖57及圖58展示具有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約5.7mm處的最大厚度改變之輔具。圖59展示具有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約5.3mm處的最大厚度改變之輔具。圖60展示具有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約5.55mm處的最大厚度改變之輔具。
圖61說明與人眼之解剖結構相比較隱形眼鏡 6130之尺寸。人眼具有上瞼6120、下瞼6122、角膜6124及鞏膜6128。角膜緣6126位於角膜6124及鞏膜6128之界面處。換言之,角膜緣6126位於鄰近於角膜6124之外部周邊邊緣及鄰近於鞏膜6128處。角膜之平均直徑為11.71 +/- 0.42mm。與女性的11.64 +/- 0.47mm相比較,男性之平均角膜直徑為11.77 +/- 0.37mm。
具有孔口擴寬分區6132之隱形眼鏡6130經展示為佩戴在眼睛上且在角膜6124之兩側上延伸跨越角膜6124及角膜緣6126至鞏膜6128。隱形眼鏡6130之視覺表示6100經展示在眼睛的左側(此並非實際鏡片,而是展示隱形眼鏡6130之各種尺寸的表示)。如由視覺表示6100所示,隱形眼鏡6130具有位於鄰近於周邊邊緣6102處之孔口擴寬分區6132。孔口擴寬分區6132由外坡6104、最大遞增厚度6106、內坡6108及內邊緣6110界定。具有位於其中之幾何中心6114的屈光力分區6112位於內邊緣6110內部。自圖61可以看出最大遞增厚度6106位於眼睛之兩側上的角膜緣6126之外。
圖62說明與人眼之解剖結構相比較鞏膜環6230之尺寸。人眼具有上瞼6220、下瞼6222、角膜6224及鞏膜6228。角膜緣6226位於角膜6224與鞏膜6228之界面處。具有孔口擴寬分區6232之鞏膜環6230經展示為佩戴在眼睛上且在角膜6224之兩側上延伸跨越角膜6224及角膜緣6226至鞏膜6228。鞏膜環6230之視覺表示6200經展示在眼睛之左側(此並非實際鏡片,而是展示鞏膜環6230之各種尺寸的表 示)。如由視覺表示6200所示,鞏膜環6230具有位於鄰近於周邊邊緣6202處之孔口擴寬分區6232。孔口擴寬分區6232由外坡6204、最大遞增厚度6206、內坡6208及內邊緣6210界定。具有位於其中之幾何中心6214的張開中心孔口6212位於內邊緣6210之內。自圖62可以看出最大遞增厚度6206位於眼睛之兩側上的角膜緣6226之外。
圖63A至圖66D說明如何量測各種形狀之垂直尺寸及/或最低垂直尺寸之實例。雖然此等圖為孔口擴寬分區之例示性形狀的簡化版本,但應瞭解,任何形狀將具有垂直尺寸及最低垂直尺寸。出於此等說明之目的,將假設用以量測垂直尺寸及/或最低垂直尺寸之點將位於孔口擴寬分區的最上部分及孔口擴寬分區的最下部分上。
圖63A展示具有一具有呈圓形形狀之外邊緣6306的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6300。外邊緣6306之最上點經展示在點6302處,且外邊緣6306之最下點經展示在點6304處。自最上點6302至最下點6304量測且投影至垂直軸線上之垂直尺寸(VD)經展示在圖63A之左側上。因為外邊緣6306呈圓形形狀,所以垂直尺寸(VD)等於最低垂直尺寸(MVD)。對於圓而言,對於輔具之任何旋轉定向,此情形為真的。
圖63B展示具有一具有呈等邊三角形之形狀的外邊緣6356之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6350。外邊緣6356之最上點經展示在點6352處,且外邊緣6356之最下點經展示在點6354處。自最上點6352至最下點6354量測且投影至垂直 軸線上之垂直尺寸(VD)經展示在圖63B的左側上。在圖63B中,此情形為等邊三角形之高度,該高度亦為最低垂直尺寸(MVD)。因為外邊緣6356呈等邊三角形之形狀,所以垂直尺寸將基於鏡片之定向而改變。舉例而言,如圖63C中所示,若三角形轉到其側上,則最上點將為點6358,且最下點將為點6360。自點6358至點6360量測且投影至垂直軸線上之垂直尺寸(VD)經展示在圖63C之左側上。三角形之此旋轉定向產生較大垂直尺寸。此較大垂直尺寸導致所有等邊三角形具有小於其側之長度的高度之事實。
圖64A至圖64C說明如何量測位於具有呈橢圓形形狀之外邊緣6420上的輔具6400之孔口擴寬分區之垂直尺寸(VD)及最低垂直尺寸(MVD)。圖64A展示在第一旋轉定向上之輔具6400,其中橢圓形經定位以使得其短軸在垂直方向上經定向。圖64A中之定向展示等於橢圓形之最低垂直尺寸(MVD)的垂直尺寸。自最上點6402至最下點6404量測最低垂直尺寸(MVD),且將其投影至垂直軸線上。圖64B及圖C展示橢圓形之其他定向,其中其垂直尺寸(VD)不為其最低垂直尺寸。舉例而言,在圖64B中,橢圓形之長軸在垂直方向上經定向。此情形導致自點6410至點6412量測之垂直尺寸(VD),該垂直尺寸大於圖64A中所示的橢圓形之最低垂直尺寸(MVD)。類似地,圖64C中之橢圓形的定向展示自點6406至點6408量測之垂直尺寸(VD),該垂直尺寸大於圖64A中所示的最低垂直尺寸(MVD)。
圖65A至圖65B展示如何量測由具有外邊緣6510 之兩個部分環定義的輔具6500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垂直尺寸(VD)及最低垂直尺寸(MVD)之另一實例。圖65A展示輔具之定向,其中垂直尺寸(VD)等於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低垂直尺寸(MVD)。自最上點6502至最下點6504量測最低垂直尺寸(MVD)。圖65B展示輔具6500之定向,其中垂直尺寸(VD)不為最低垂直尺寸(MVD)。自最上點6506至最下點6508量測圖65B中之垂直尺寸(VD),且該垂直尺寸大於圖65A中所示的最低垂直尺寸。
圖66A至圖66B說明如何量測由具有經配置成正方形形狀之外邊緣6610的複數個隔離區域定義之輔具6600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垂直尺寸及最低垂直尺寸。圖66A展示輔具6600之第一定向,其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垂直尺寸(VD)等於最低垂直尺寸(MVD)。外邊緣6610具有位於距輔具6600之中心最遠處的點6602、6604、6606及6608。在圖66A中,自最上點6602至最下點6606量測最低垂直尺寸(MVD),且將該最低垂直尺寸投影至位於圖66A之左側上的垂直軸線上。圖66B展示輔具6600之第二定向,其說明不為最低垂直尺寸(MVD)之垂直尺寸(VD)。自最上點6604至最下點6606量測圖66B中之垂直尺寸(VD),且將該垂直尺寸投影至圖66B之左側上所示的垂直軸線上。可以看出圖66B中之垂直尺寸(VD)大於圖66A中所示的最低垂直尺寸(MVD)。
圖66C至圖66D說明如何量測由具有經配置成三角形形狀之外邊緣6660的複數個隔離區域定義之輔具6650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垂直尺寸及最低垂直尺寸。圖66C展示 輔具6650之第一定向,其中垂直尺寸(VD)為最上點6652與最下點6654之間的距離。圖66D展示第二定向,其中垂直尺寸等於最低垂直尺寸(MVD)。如圖66D中所示,自最上點6654至最下點6656量測之最低垂直尺寸(MVD)投影至圖66D之左側的垂直軸線上。
圖67展示具有周邊邊緣6710及張開孔口6702之鞏膜環6700。具有上部手指部件6704之遞增厚度區位於張開孔口6702上方,且具有下部手指部件6706之遞增厚度區位於張開孔口6702下方。鞏膜環6700亦可具有經設計以在手指部件6704及6706被佩戴者之眼瞼向下摺疊時接納該等手指部件之槽6708。槽6708位於鄰近於手指部件6704及6706之內部處。應注意槽6808為可選的。
圖68展示具有周邊邊緣6810及光學分區6802之隱形眼鏡6800。具有上部手指部件6804之遞增厚度區位於光學分區6802上方,且具有下部手指部件6806之遞增厚度區位於光學分區6802下方。隱形眼鏡6800亦可具有經設計以在手指部件6804及6806被佩戴者之眼瞼向下摺疊時接納該等手指部件之槽6808。槽6808位於鄰近於手指部件6804及6806之內部處。應注意槽6808為可選的。
圖69展示具有光學分區6902、上部手指部件6910及下部手指部件6908之隱形眼鏡6900的側視圖。在圖69中,上眼瞼6906經展示與上部手指部件6910接觸。上部手指部件6910在佩戴隱形眼鏡6900時抬起(抬升)上眼瞼6906。圖69亦展示與下部手指部件6908接觸之下眼瞼6904。下部手指 部件6909在佩戴隱形眼鏡6900時壓低(降低)下眼瞼6904。雖然圖69中展示了隱形眼鏡,但應瞭解具有手指部件之鞏膜環(參見上文關於圖67之描述)亦將能夠以如描述於圖69中之相同方式抬起(抬升)及/或壓低(降低)上及下眼瞼。
孔口擴寬分區之各種形狀的最低垂直峰部至峰部尺寸可以如上文所論述之相同方式針對最低垂直尺寸進行量測。但輔具上之相關點將為最大厚度差量,而非孔口擴寬分區之最上及最下點。
表2概述四個不同例示性輔具作用於不同個體的眼睛之效應。
鏡片I之規範如下:
8.4基礎曲線/15.0mm總直徑/150微米最大厚度差量凸塊距鏡片之外邊緣1.0mm至1.50mm/在鏡片之外邊緣處起始之孔口擴寬分區/在約125微米至175微米之範圍內的一般基礎厚度(不包括凸塊和外邊緣)/等於-0.50D之屈光力
鏡片J之規範如下:
8.4基礎曲線/15.0mm總直徑/300微米最大厚度差量凸 塊距鏡片之外邊緣1.5mm至2.0mm/在鏡片之外邊緣處起始之孔口擴寬分區/在約125微米至175微米之範圍內的一般基礎厚度(不包括凸塊和外邊緣)/等於-0.50D之屈光力
鏡片K之規範如下:
8.4基礎曲線/15.5mm總直徑/150微米最大厚度差量凸塊距鏡片之外邊緣1.0mm至1.5mm/在鏡片之外邊緣處起始之孔口擴寬分區/在約125微米至175微米之範圍內的一般基礎厚度(不包括凸塊和外邊緣)/等於-0.50D之屈光力
鏡片L之規範如下:
8.4基礎曲線/15.5mm總直徑/300微米最大厚度差量凸塊距鏡片之外邊緣1.5mm至2.0mm/在鏡片之外邊緣處起始之孔口擴寬分區/在約125微米至175微米之範圍內的一般基礎厚度(不包括凸塊和外邊緣)/等於-0.50D之屈光力
表2說明針對不同個體起最佳作用的特定鏡片,且大多數個體的瞼裂可藉由佩戴如本文所描述之包含孔口擴寬分區的輔具來擴寬。應瞭解,表1僅為可佩戴之各種鏡片的實例,且不意謂限制本文中描述之輔具的尺寸及/或擴寬能力。
一些實施例包括能夠由佩戴者佩戴之輔具,該輔具包含位於其凸面外表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輔具具有X mm之總直徑,且佩戴者之眼睛包含Y mm之垂直孔口量測,X mm藉以比Y mm至少長1mm。孔口擴寬分區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壓低(降低)佩戴 者之下瞼。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抬起(抬升)佩戴者之上瞼。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抬起(抬升)上瞼至少1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壓低(降低)下瞼至少1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抬升上瞼小於1mm及/或壓低下瞼小於1mm,但擴寬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至少1mm。
輔具包含為以下各者中之一者的材料:水凝膠、聚矽氧水凝膠、矽、透氣、親水性、剛性及可撓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角鞏膜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軟性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混合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鞏膜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位於輔具之邊緣內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起始於輔具之外邊緣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旋轉對稱。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旋轉不對稱。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在25微米與1,000微米之範圍內的最大遞增厚度差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在100微米與400微米之範圍內的最大遞增厚度差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3mm與8.5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位於距輔具之幾何中心5mm與7.75mm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位於距輔具之外 部周邊邊緣0.1mm至6.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位於自輔具之外部周邊邊緣起至距輔具之外部周邊邊緣6.0mm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位於距輔具之外部周邊邊緣0.25mm至3.0mm之範圍內的最大差量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位於距輔具之外部周邊邊緣0.5mm至3.0mm之範圍內的最大差量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位於距輔具之外部周邊邊緣0.25mm至0.75mm之範圍內的最大差量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包含在鏡片之凸面上的凸塊。
在一些實施例中,鞏膜環包含張開中心孔口。在一些實施例中,鞏膜環包含均質設計。在一些實施例中,鞏膜環包含混合設計。
在一些實施例中,鞏膜環包含可撓性手指狀部件。在一些實施例中,手指狀部件在眼睛眨眼時在朝向鞏膜環之幾何中心的方向上摺疊。在一些實施例中,手指狀部件在眼瞼張開時在遠離鞏膜環之幾何中心的方向上展開。
輔具可佩戴的時間可為以下各者中之一者:持續、每天、每週及每月。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拋棄式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可再用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含屈光力。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缺乏屈光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斜度及最大遞增厚度之差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遞增厚度之差量之外部上的斜度(最接近輔具之外邊緣)比內部上之斜度(最接近輔具之中心)更陡。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含增大表面摩擦之分區或區。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缺乏遞增厚度或遞減厚度之分區,而是具有位於其外凸面上之增大表面摩擦的分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寬度在0.5mm至6mm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之外邊緣近似習知角鞏膜隱形眼鏡之邊緣。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峰部差量厚度,該峰部差量厚度對應於在不佩戴輔具時位於佩戴者之上瞼緣上方0.1mm或更大處的點。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峰部差量厚度,該峰部差量厚度對應於在不佩戴輔具時位於佩戴者之下瞼緣下方0.1mm或更多處的點。在一些實施例中,峰部差量厚度對應於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孔口內之點。在一些實施例中,峰部差量厚度對應於位於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孔口之外的點(意謂經由輔具之幾何中心量測之峰部差量厚度至峰部差量厚度的距離大於上瞼緣與下瞼緣之間的垂直量測(垂直眼睛孔口))。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屬於7mm至15mm之範圍內的直徑(不為孔口擴寬分區之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為角鞏膜隱形眼鏡。在一 些實施例中,角鞏膜隱形眼鏡為球面單視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角鞏膜隱形眼鏡為漸進老花隱形眼鏡。在一些實施例中,角鞏膜隱形眼鏡具有複曲面屈光力。在一些實施例中,角鞏膜隱形眼鏡為單視球柱面隱形眼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含旋轉對稱孔口擴寬分區,且不穩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含旋轉對稱孔口擴寬分區,且輔具缺乏穩定分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缺乏穩定分區,且因此自由旋轉。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穩定,且因此不自由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孔口擴寬分區及單獨孔口穩定分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具有孔口擴寬分區,且輔具在自然眨眼期間自由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含在佩戴在佩戴者之眼睛上時添加至較大眼睛之美化外觀的有色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有色區域為以下各者中之一者:角膜緣環、色環或強調色。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沿著與輔具之幾何中心交叉之假想垂直軸線位於幾何中心上方及下方。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包含沿著與輔具之幾何中心交叉的假想垂直軸線位於幾何中心之右側或左側的孔口擴寬分區。
一些實施例包括用於具有總直徑X mm之佩戴者之眼睛及具有Y mm之垂直孔口量測的佩戴者之眼睛的輔 具,其中X mm比Y mm長至少1mm。輔具具有一具有在3度至45度之範圍內的外坡之孔口擴寬分區。
一些實施例包括用於具有總直徑X mm之佩戴者之眼睛及具有Y mm之垂直孔口量測的佩戴者之眼睛的輔具,其中X mm比Y mm長至少1mm。輔具具有一具有在1度至15度之範圍內的內坡之孔口擴寬分區。
一些實施例包括具有位於其幾何中心上方及下方的孔口擴寬分區之輔具。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厚度斜度。厚度斜度超過每一毫米增加的50微米厚度。
一些實施例包括具有在其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輔具。孔口擴寬分區形成凸面上之凸塊。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大於每毫米增加的50微米厚度之外坡厚度。
一些實施例包括具有在其凸面上之孔口擴寬分區的輔具。孔口擴寬分區形成凸面上之凸塊。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小於每毫米增加的50微米厚度之內坡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外坡厚度大於每毫米增加的100微米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外坡厚度大於每毫米增加的150微米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外坡厚度大於每毫米增加的200微米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外坡厚度大於每毫米增加的300微米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內坡厚度小於每毫米增加的100微米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內坡厚度小於每毫米增加的150微米厚度。在一些實施 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內坡厚度小於每毫米增加的200微米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之內坡厚度小於每毫米增加的300微米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在輔具之凸面上的凸塊。在一些實施例中,凸塊垂直地位於輔具之幾何中心的上方及下方。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可包括表面特徵,該表面特徵包含外坡、內坡及位於外坡與內坡之間的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表面特徵可位於輔具之凸面或凹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可包括位於輔具之凸面上的表面特徵及位於輔具之凹面上的表面特徵。在此等實施例中,位於凸面及凹面上之表面特徵可全部或部分重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三曲線方法設計表面特徵或其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方法設計表面特徵或其部分。換言之,表面特徵或其部分可由一或多個仿樣曲線函數定義。在一些實施例中,仿樣曲線函數可為貝塞爾曲線函數。
在使用三曲線方法設計表面特徵(參見例如圖72A至圖72B)之實施例中,表面特徵可不具有部分在外坡及內坡與輔具之凸面或凹面相接的點處之一階及/或二階連續性。換言之,外坡及內坡與輔具之凸面或凹面相接的點可不為極光滑的。在三曲線實施例中,外坡之光滑度可藉由使外坡與輔具之周邊邊緣相交而增加。因為周邊邊緣(例如,製造商的周邊邊緣)通常自身傾斜,所以此情形可幫助增加外坡與輔具之凹面或凸面之間的表面及接合點之總光 滑度。但是,使外坡與輔具之周邊邊緣相交可更改輔具之邊緣設計(例如製造商的邊緣設計)。雖然此情形在某些情況下可為合適的,但製造商通常出於如上文所述之原因而想要保留其周邊邊緣之形狀及設計。
在使用仿樣曲線方法設計表面特徵(參見例如圖73A至圖73B)之實施例中,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表面特徵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外坡。在此等實施例中,外坡可具有一階連續性,包括在其與輔具之凸面或凹面相接的點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可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包括在其與輔具之凸面或凹面相接的點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內坡。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可具有一階連續性,包括在其與輔具之凸面或凹面相接的點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可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包括在其與輔具之凸面或凹面相接的點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整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特徵之整個表面可具有至少一階連續性(及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表面特徵所位於的整個表面(亦即,凸面或凹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個凹面或凸面可具有至少一階連續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二階連續性),包括在兩個鄰接曲線/表面區段之間的任何接合點處。
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表面特徵或其部分可提供表面特徵之高光滑度,其又可增加佩戴者之舒適度。特 定言之,因為佩戴者之眼瞼可主要與表面特徵之外坡相互作用以向上推動(亦即,抬起)上眼瞼及向下推動(亦即,壓低)下眼瞼,所以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外坡可增加佩戴者之舒適度。此外,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表面特徵可幫助保持特定輔具之製造商的邊緣,同時亦保持輔具之凸面或凹面的光滑度。特定言之,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表面特徵之外坡可促進不干擾製造商的邊緣之光滑凸面或凹面。
圖70及圖71A至圖71B展示根據實施例之具有位於凸面7008上之孔口擴寬分區7010的輔具7000。孔口擴寬分區7010包括具有外坡7014、內坡7020及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012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70及圖71A至圖71B中所示,孔口擴寬分區7010可包括在輔具7000之幾何中心7004周圍呈連續環之形狀的表面特徵。
輔具7000可由矽水凝膠組成(但可具有任何已知軟性隱形眼鏡材料)。用以製造輔具7000之材料的光滑度(亦即,表面摩擦)可影響孔口擴寬分區7010之大小及形狀。舉例而言,若選擇較不光滑的材料,則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高度與使用更光滑材料製成的輔具相比較可減小。可減小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因為咸信較不光滑的材料(亦即,具有較高表面摩擦之材料)將具有與佩戴者之眼瞼的更強相互作用。
輔具7000之基礎厚度(亦即,在輔具7000之凸面7008與凹面7009之間的厚度)可在75微米與125微米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7000之基礎厚度可約為75 微米(習知模製或車床切削軟性隱形眼鏡之一般厚度)。如本文所使用,基礎厚度並不考慮孔口擴寬分區7010之任何增加的遞增厚度。換言之,其為在無孔口擴寬分區7010存在下的輔具7000之厚度。輔具7000之基礎曲線可為向使用者提供適當中心調整及擬合的任何已知基礎曲線。輔具7000之基礎曲線可為(但不限於)8.2、8.4、8.6及8.8。輔具7000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前光學直徑,諸如(但不限於)8.5mm,該光學直徑為軟性隱形眼鏡之標準光學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前光學直徑可為7.0或7.5mm。輔具7000之光學分區7006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屈光力,包括無屈光力(亦即,平的)。
輔具7000可具有任何合適的總直徑7030,諸如本文中論述的總直徑。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7000之總直徑7030可為14.5mm或更大。
外坡7014可在外坡接合點7016處與凸面7008相接。外坡接合點7016可位於距輔具7000之周邊邊緣7002距離7018處。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018可在0.01mm至2.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018可為0.25mm或更大。內坡7020可在內坡接合點7022處與凸面7008相接。內坡接合點7022可位於距輔具7000之光學分區7006(或在鞏膜環的狀況下,中心張開孔口)距離7024處。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024可在0mm至3.0mm之範圍內。
外坡7014之寬度可為(但不限於)1.0mm至2.0mm。孔口擴寬分區7010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孔口擴寬分區直 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可為10.5mm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可為11.5mm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可為12.5mm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可為13.5mm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可為13.65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可為12.5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可為12.0mm。
外坡7014之斜度可為(但不限於)大於6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014之斜度可約為13.15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014之斜度可約為12度。內坡7020之斜度可為(但不限於)小於6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7020之斜度可為3.25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7020之斜度可約為4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7020之斜度可低於或等於11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014之斜度及/或內坡7020之斜度可為恆定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014之斜度及/或內坡7020之斜度可為非恆定的。作為一實例,對於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之外坡7014,外坡7014之斜度可在接近輔具之凸面或凹面以增加接合點7016之光滑度時減小(參見例如,圖73B中之外坡7314的斜度)。此情形可在使用仿樣表面函數設計之內坡7020的接合點7022處為類似的。
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012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合適的增加的厚度,例如300微米或2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012可大於或等於15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012可位於 定義孔口擴寬分區7010的最上(亦即,最厚)部分之圓弧上。圓弧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包括(但不限於)球面形狀、橢圓形形狀或卵形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可為具有在0mm至5.0mm之範圍內的半徑之球面圓弧。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可為具有2.0mm之半徑的球面圓弧。
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012可位於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合適的位置處。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012可位於距周邊邊緣7002 0.25mm至0.75mm之範圍中。外坡7014之斜度及/或內坡7020之斜度可基於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012之厚度及位置優化。舉例而言,外坡7014可隨著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012之位置移動靠近周邊邊緣7002而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外坡7014促進外坡7014之最佳化而不干擾製造商的邊緣設計。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014之斜度在5度至45度或更大之範圍內。
輔具7000之任何部分可使用一或多個仿樣曲線函數設計。舉例而言,孔口擴寬分區7010或其部分可使用如下文參看圖74及圖75所論述之一或多個仿樣曲線函數設計。
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輔具7000之輔具可使用以下方法戴在個體上。可將包括孔口擴寬分區直徑之輔具提供給個體,該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佩戴者之眼睛處於其正常/天然孔口大小(意謂病患不斜視或不過度張開)時與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之垂直尺寸相比較,垂直尺寸為至少1mm 或更大。可使用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者量測佩戴者之眼睛的瞼裂之垂直尺寸:拍攝個體的眼睛之相片及量測相片中之個體的瞼裂之垂直尺寸,實體地量測個體的瞼裂之垂直尺寸,視覺估計個體的瞼裂之垂直尺寸,將具有指示一或多個垂直尺寸之標記的試驗輔具戴在個體的眼睛上,及將具有已知直徑之試驗輔具戴在個體的眼睛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以300微米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開始來判定個體之最佳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012。在配戴期間,可配戴具有不同基本曲線之輔具以判定哪一基礎曲線提供個體的眼睛中之輔具之最佳中心調整及當眨眼時的適當移動,但在個體眨眼(通常8.4基礎曲線為良好起點)時保持良好中心調整(例如再定中心)。
對於每一試驗的基礎曲線,可允許個體(佩戴者)體驗輔具2至3分鐘,隨後觀測佩戴者之中心調整、移動及/或舒適程度。若初始基礎曲線或任何後續基礎曲線不在眨眼時提供最優中心調整及適當移動,則可變更基礎曲線直至判定最優基礎曲線為止。一旦向個體提供適當基礎曲線,便可詢問個體的舒適度。若個體抱怨當眨眼時不舒適,則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可減小50微米步長,直至獲得一定的舒適度且維持適當瞼裂擴寬為止。若病患並未抱怨有不適,則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可增加50微米步長,直至維持適當瞼裂擴寬及/或直至佩戴者抱怨不舒適為止。
圖72A至圖72B展示具有凸面7208、凹面7209及孔口擴寬分區7210之輔具7200,該孔口擴寬分區具有位於 凸面7208上之表面特徵且使用根據實施例之三曲線方法設計。孔口擴寬分區7210包括具有外坡7214、內坡7220及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212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7210可包括在輔具7200之幾何中心7204(及光學分區7206)周圍呈連續圓周環之形狀的表面特徵。但是,孔口擴寬分區7210之表面特徵可具有如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大小、形狀及/或組配。
孔口擴寬分區7210的最上(亦即,最厚)部分可由具有不同於輔具7200之標準化凸面7230的高度之圓弧7211定義。雖然圓弧7211在圖72A至圖72B中經展示為虛線,但虛線係僅出於說明的目的,且不表示圓弧7211之任何結構及/或表面特性。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212可位於圓弧7211之峰部處在圓弧7211之外側邊緣7213與內側邊緣7215之間。外側邊緣7213可位於標準化凸面7230與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212之間的高度處。內側邊緣7215可位於標準化凸面7230與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212之間的高度處。
如圖72A至圖72B中所示,外坡7214自外側邊緣7213朝向輔具7200之周邊邊緣7202延伸。且內坡7220自內側邊緣7215朝向光學分區7206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214可在外坡函數點處與凸面7208相接。但是,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72A至圖72B中所示,外坡7014可在周邊邊緣7202處與凸面7208相接。在此等實施例中,周邊邊緣7202之形狀可受外坡7214影響,此情形在某些狀況下可能並非所要的,如上文所論述。內坡7220在內坡接合點7222處與 凸面7208相接。內坡接合點7222可位於距光學分區7206 0mm至3.0mm之範圍內的距離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7211可具有恆定半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7211之半徑可在0mm至5.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7211之半徑可在0.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7211之半徑可在1.0mm至2.0mm之範圍內。雖然圖72A至圖72B展示圓弧7211之橫截面圖,但圓弧7211為三維形狀,諸如(但不限於)球面形狀、橢圓形形狀、卵形形狀、具有球面、橢圓形、圓錐形或卵形外表面之連續圓周環形狀,或具有球面、橢圓形圓錐形或卵形外表面之非連續圓周環形狀。
如圖72B中所示,孔口擴寬分區7210之三曲線設計導致在內坡接合點7222處不連續。角度7240說明此不連續。角度7240為在內坡接合點7222處與輔具7200之標準化凸面7230相切的線7242與在內坡接合點7222處與內坡7220相切的線7244之間的角度。因此,角度7240係由在內坡接合點7222處之內坡7220的斜度指定。在使用三曲線方法設計內坡之實施例中,角度7240大於0度,因此導致在內坡接合點7222處不連續。
類似於角度7240,周邊邊緣7202之角度7250可由外坡7214之斜度指定。角度7250為在周邊邊緣7202處與輔具7200之標準化凸面7230相切的線7252與在周邊邊緣7202處與外坡7214相切的線7254之間的角度。在使用三曲線方法設計外坡7214之實施例中,角度7250大於0度。因此,角 度7250係由外坡7214之斜度指定。對比而言,製造商的邊緣可不受此外坡影響,因為其邊緣已在位於輔具之邊緣處或附近之無孔口擴寬分區及/或表面特徵存在的情況下設計。
輔具7200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合適的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7200之總直徑可在15.5mm至14.5mm之範圍內。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輔具7200之總直徑可為14.5mm。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212可具有如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合適的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212可在0.25mm至0.35mm之範圍內。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212可為0.30mm。外坡7214之斜度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合適的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214之斜度可在5度至15度之範圍內。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外坡7214之斜度可為10度。內坡7220之斜度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合適的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7220之斜度可在3度至7度之範圍內。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內坡7220之斜度可為5度。孔口擴寬分區7210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合適的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7210可具有在12.0mm至14.0mm之範圍內的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7210可具有12.70mm之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輔具7200之前光學直徑可為8.5mm。
圖78展示具有使用根據實施例之三曲線方法設計的孔口擴寬分區7808之隱形眼鏡7800,其展示隱形眼鏡 7800之尺寸。隱形眼鏡7800包括周邊邊緣7802、幾何中心7804及光學分區7806。孔口擴寬分區7808具有自孔口擴寬分區7808之外邊緣(亦即,其中孔口擴寬分區7808之外坡7822與隱形眼鏡7800之凸面相接)跨越隱形眼鏡7800且經由幾何中心7804至孔口擴寬分區7808之相反外邊緣量測之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810。在如例如圖78中所示的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810可等於隱形眼鏡7800之總外徑7812。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810可小於總外徑7812。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810可為0.02mm或低於總外徑7812。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810可比總外徑7812小0.02mm至2.0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810可比總外徑7812小0.02mm至4.0mm。總外徑7812可具有本文中論述的任何總外徑,包括(但不限於)14.0mm、14.5mm、14.8mm及15.0mm。
如圖78中所示,孔口擴寬分區7808可包括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816、外坡7822及內坡7820。可自隱形眼鏡7800之標準化凸面至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816量測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816之厚度7817。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816可具有本文中論述的任何合適的厚度。隱形眼鏡7800亦可包括自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第一點跨越隱形眼鏡7800及經由幾何中心7804至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第二(相反)點量測之孔口擴寬分區直徑7814。孔口擴寬分區直徑7814可具有本文中論述的任何直徑。此外,內坡7820及外坡7822可具有本文中論述的任何合適的角度。內坡7820自隱形眼 鏡7800之凸面上的位置延伸至孔口擴寬分區7808之圓弧的邊緣(參見例如圖72A至圖72B中之內坡7220)。類似地,外坡7822自隱形眼鏡7800之凸面上的位置(其可在周邊邊緣7802處或內部)延伸至孔口擴寬分區7808之圓弧之邊緣(參見例如圖72A至圖72B中之外坡7214)。
圖78亦展示內坡角7821及外坡角7823。在三曲線設計中,內坡角7821及外坡角7823可為恆定的。換言之,內坡7820之斜度及外坡7822之斜度可分別跨越內坡7820及外坡7822之寬度為恆定的。在一些三曲線實施例中,內坡角7821及外坡角7823可為非恆定的。圖78亦展示在周邊邊緣7802與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816之間的距離7818。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818可在0.2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818可在0.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818可在0.25mm至0.75mm之範圍內。應瞭解若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816之厚度7817保持恆定且距離7818減小,則外坡角7823將增加。
如圖78中所示,內坡角7821可為在隱形眼鏡7800及內坡7820之凸面的接合點處與隱形眼鏡7800之凸面相切的線以及與內坡7820之表面相切的線之間的角度。且外坡角7823可為在周邊邊緣7802處與隱形眼鏡7800之標準化凸面相切的線與在周邊邊緣7802處與外坡7822相切的線之間的角度。
使用三曲線方法設計之孔口擴寬分區(例如,孔口擴寬分區7808)可藉由選擇合適的圓弧7211、合適的基本 輔具輪廓(例如,標準化凸面)及選擇輔具之各種尺寸的合適值來設計。
圖73A至圖73B展示具有凸面7308、凹面7309及孔口擴寬分區7310之輔具7300,該孔口擴寬分區具有位於凸面7308上之表面特徵且使用根據實施例之仿樣曲線方法設計。孔口擴寬分區7310包括具有外坡7314、內坡7320及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312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7310可包括在輔具7300之幾何中心7304(及光學分區7306)周圍呈連續圓周環之形狀的表面特徵。但是,孔口擴寬分區7310之表面特徵可具有如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大小、形狀及/或組配。
孔口擴寬分區7310的最上(亦即,最厚)部分可由具有不同於輔具7300之標準化凸面7330的高度之圓弧7311定義。雖然圓弧7311在圖73A至圖73B中經展示為虛線,但虛線係僅出於說明的目的,且不表示圓弧7311之任何結構及/或表面特性。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312可位於圓弧7311之峰部處在圓弧7311之外側邊緣7313與內側邊緣7315之間。外側邊緣7313可位於標準化凸面7330與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312之間的高度處。內側邊緣7315可位於標準化凸面7330與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312之間的高度處。
如圖73A至圖73B中所示,外坡7314自外側邊緣7313朝向輔具7300之周邊邊緣7302延伸。且內坡7320自內側邊緣7315朝向光學分區7306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314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在此等實施例中,外坡 7314可具有一階連續性,特定地在其與凸面7308相接及/或其與外側邊緣7313相接之接合點7316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314可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特定地在其與凸面7308相接及/或其與外側邊緣7313相接之接合點7316處。接合點7316可位於距周邊邊緣7302距離7318處。距離7318可在0.01mm至2.0mm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內坡7320。在此等實施例中,內坡7320可具有一階連續性,特定地在其與凸面7308相接及/或其與內側邊緣7315相接之接合點7322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314可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特定地在其與凸面7308相接及/或其與內側邊緣7315相接之接合點7322處。接合點7322可位於距光學分區7306距離7324處。距離7324可在0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整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特徵之整個表面可具有一階連續性,包括外坡7314、內坡7320、圓弧7311及斜坡7314/7320、圓弧7311與凸面7308之間的所有相交點。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特徵之整個表面可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包括外坡7314、內坡7320、圓弧7311及斜坡7314/7320、圓弧7311與凸面7308之間的所有相交點。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個凸面7308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個凸面7308可具有一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個凸面7308可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7311可具有恆定半徑。在 一些實施例中,圓弧7311之半徑可在0mm至5.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7311之半徑可在0.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圓弧7311之半徑可在1.0mm至2.0mm之範圍內。雖然圖73A至圖73B展示圓弧7311之橫截面圖,但圓弧7311為三維形狀,諸如(但不限於)球面形狀、橢圓形形狀、卵形形狀、具有球面、橢圓形、圓錐形或卵形外表面之連續圓周環形狀,或具有球面、橢圓形、圓錐形或卵形外表面之非連續圓周環形狀。
如圖73B中所示,在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內坡7320時,在接合點7322處之角度7340(其中仿樣曲線與凸面7308相接)為零或實質上等於零。換言之,仿樣曲線與凸面7308在7322處相切。內坡7320之斜度可隨著其接近凸面7308而減小,從而產生具有至少一階連續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二階連續性)之光滑接合點7322。內坡7320在形成預定仿樣內角7370之位置處連綴至圓弧7311之內側邊緣7315。仿樣內角7370為在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312處與輔具7300之標準化凸面7330相切之線7372與同圓弧7311之內側邊緣7315相切的線7374之間的角度。仿樣內角7370可在5度至25度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仿樣內角7370在10度至20度之間的範圍內。仿樣內角7370可用以描述內坡7320之斜度。又,角度7370可用以操縱內坡7320之仿樣函數。
又,如圖73B中所示,在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外坡7314時,在接合點7316處(其中仿樣曲線與凸面7308之邊緣幾何結構相接)之角度7350為零或實質上等於零。換言 之,仿樣曲線與凸面7308之周邊邊緣7302的部分在接合點7316處相切。因為角度7350為零或實質上等於零,所以表面特徵(且特定言之,外坡7314)不影響周邊邊緣7302之邊緣設計,因此允許利用製造商的自身邊緣設計。如圖73B中所示,外坡7314之斜度可隨著其接近凸面7308而減小,從而產生具有至少一階連續性(及在一些實施例中,二階連續性)之光滑接合點7316。外坡7314在形成預定仿樣外角7360之位置處連綴至圓弧7311之外側邊緣7313。仿樣外角7360為在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312處與輔具之標準化凸面7230相切的線7362與同圓弧7311之外側邊緣7313相切的線7364之間的角度。仿樣外角7360可在5度至45度或更大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仿樣外角7360可在10度至20度之範圍內。仿樣外角7360可用以描述外坡7314之斜度。又,角度7360可用以操縱外坡7314之仿樣函數。在一些實施例中,角度7360及7370可為相同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角度7360及7370可不同。
使用仿樣曲線允許仿樣外角7360及仿樣內角7370與其他幾何元素獨立。舉例而言,在利用包括在軸線上至鏡片之光軸的圓弧之三曲線設計(參見例如圖72A至圖72B及圖78)時,內坡及外坡與凸面相接之對應角度取決於厚度之增加。對於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之內坡或外坡而言,此情形可能並非真的。仿樣曲線亦允許自相切起點至相切端點之眾多路徑。此外,仿樣曲線可藉由選擇各種控制點(例如,控制點7440、7442、7444、7446、7448、7450、 7452及/或7454)來操控,此情形允許變更仿樣中心角度(亦即,外坡7314或內坡7320之中心部分的斜度)。此情形可經變更以容納輔具之凸面或凹面上的不同大小之表面特徵。舉例而言,外坡7314之中心部分(或任何部分)的斜度可增加以便適配較小直徑輔具上之表面特徵,而不必改變圓弧之大小/形狀及/或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位置。作為其他實例,外坡7314之中心部分(或任何部分)的斜度可增加以便定位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使其接近於(例如在0.75mm至0.25mm之間的範圍內)輔具之周邊邊緣,而不干擾製造商的邊緣。在一些實施例中,仿樣曲線可用可在數學上定義之其他形式的曲線(諸如,沿切線方向連接之一系列子弧、使用多頂式等式及其他演算法定義之曲線及由一系列點定義之曲線)替換。
輔具7300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合適的總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具7300之總直徑可在15.5mm至14.5mm之範圍內。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輔具7300之總直徑可為14.5mm。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312可具有如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合適的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312可在0.20mm至0.40mm之範圍內。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312可為0.30mm。外坡7314之斜度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合適的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314之斜度可在5度至45度或更大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外坡7314之斜度可在5度至25度之範圍內,例如14度。內坡7320之斜度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 合適的角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7320之斜度可在5度至25度之範圍內,例如10度。
孔口擴寬分區7310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任何合適的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7310可具有在11.0mm至14.0mm之範圍內的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7310可具有12.70mm之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輔具7300之前光學直徑可為8.5mm。
圖79展示具有使用根據實施例之三曲線方法設計的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隱形眼鏡7900,其展示輔具7900之尺寸。輔具7900包括周邊邊緣7902、幾何中心7904及光學分區7906。孔口擴寬分區7908具有自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外邊緣(亦即,其中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外坡7922與隱形眼鏡7900之凸面相接)跨越隱形眼鏡7900且經由幾何中心7904至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相反外邊緣量測之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910。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910可小於隱形眼鏡7900之總外徑7912。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910可為0.02mm或低於總外徑7912。在此等實施例中,可維持製造商的周邊邊緣,因為外坡7922之斜度將不影響製造商的邊緣之形狀及曲率。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910可比總外徑7912小0.02mm至2.0mm。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外徑7910可比總外徑7912小0.02mm至4.0mm。總外徑7912可具有本文中論述的任何總外徑,包括(但不限於)14.0mm、14.5mm、14.8mm及15.0mm。
如圖79中所示,孔口擴寬分區7908可包括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916、外坡7922及內坡7920。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916之厚度7917可自隱形眼鏡7900之標準化凸面至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916量測。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916可具有本文中論述的任何合適的厚度。隱形眼鏡7900亦可包括自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第一點跨越隱形眼鏡7900及經由幾何中心7904至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第二(相反)點量測的孔口擴寬分區直徑7914。孔口擴寬分區直徑7914可具有本文中論述的任何直徑。此外,內坡7920及外坡7922可具有本文中論述的任何合適的角度。內坡7920自隱形眼鏡7900之凸面上的位置延伸至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圓弧的邊緣(參見例如圖73A至圖73B中之內坡7320)。類似地,外坡7922自隱形眼鏡7900之凸面上的位置(在周邊邊緣7902之內)延伸至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圓弧的邊緣(參見例如圖73A至圖73B中之外坡7314)。
圖79展示內坡角7921及外坡角7923。在包括使用仿樣曲線設計之外坡及/或內坡的實施例中,內坡角7921及外坡角7923為非恆定的,此係歸因於用以設計內坡7920及/或外坡7922之仿樣曲線函數。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坡7920之斜度及/或外坡7922之斜度可在0°處開始(亦即,與凸面隱形眼鏡7900相切),增加直至到達拐點為止,且接著開始減小直至分別與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圓弧的內或外邊緣相交(參見例如圖74中之外坡7414)。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之內坡7920及外坡7922的角度可基於在與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 內邊緣或外邊緣或圓弧相交處的斜坡之角度來量測。
如圖79中所示,內坡角7921可為在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916處與隱形眼鏡7900之標準化凸面相切的線與同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圓弧的內側邊緣相切之線之間的角度。類似地,外坡角7923可為在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916處與隱形眼鏡7900之標準化凸面相切的線與同孔口擴寬分區7908之圓弧的外側邊緣相切之線之間的角度。
圖79亦展示在周邊邊緣7902與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916之間的距離7918。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918可在0.2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918可在0.5mm至3.0m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918可在0.25mm至0.75mm之範圍內。應瞭解若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916之厚度7917保持恆定且距離7918減小,則外坡角7923可增加。或者或另外,外坡7922之中心部分的斜度可增加。
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及一或多個控制點設計孔口擴寬分區之表面特徵。控制點可用以控制表面特徵之位置、表面特徵之內坡的特性、表面特徵之外坡的特性等。
圖74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位於輔具7400之凸面7408的孔口擴寬分區7410。孔口擴寬分區7410可放置在基本輔具輪廓7430(亦即,標準化凸面)上。類似於孔口擴寬分區7310,孔口擴寬分區7410包括具有外坡7414、內坡7420及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之表面特徵。圖74亦說明結合仿樣曲線函數使用以設計表面特徵之控制點的位置。
孔口擴寬分區7410的最上(亦即,最厚)部分可由圓弧7411定義。圓弧7411可與圓弧7311相同或類似。雖然圓弧7411經展示為圖74中之虛線,但虛線係僅出於說明的目的,且不表示圓弧7411之任何結構及/或表面特性。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可位於圓弧7411之峰部處。如圖74中所示,外坡7414自圓弧7411朝向輔具7400之周邊邊緣7402延伸。且內坡7420自圓弧7411朝向輔具7400之光學分區7406延伸。
圖74展示八個控制點之位置,該等控制點中之每一者可結合一或多個仿樣曲線函數使用以設計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有八個控制點可用以設計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八個控制點之子集可用以設計表面特徵。如圖74中所示,控制點中之每一者可位於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單一橫截面平面上。圖74中所說明的單一平面可與基本輔具輪廓7430及周邊邊緣7402之幾何中心相交。
第一控制點7440位於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凸面7408上距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周邊邊緣7402距離7441處。第一控制點7440可位於外坡7414與凸面7408之間的接合點處。第一控制點7440之位置(亦即,距離7441)可基於數個參數選擇,該等參數包括(但不限於)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外坡7414的起點之所要位置、外坡7414之所要形狀/斜度(例如,陡度)、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總直徑及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距離7441可在0.01mm至2.0mm 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7441可為0.25mm或更大。
第二控制點7442位於圓弧7411之外側邊緣上。因為第二控制點7442位於圓弧之外側邊緣上,所以其位置由圓弧7411相對於基本輔具輪廓7430及周邊邊緣7402之位置指定。第三控制點7444位於圓弧7411之內側邊緣上。類似於第二控制點7442,第三控制點7444之位置由圓弧7411相對於基本輔具輪廓7430及周邊邊緣7402之位置指定。
第四控制點7446位於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凸面7408上距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光學分區7406的邊緣一距離7447處。第四控制點7446可位於內坡7420與凸面7408之間的接合點處。第四控制點7446之位置(亦即,距離7447)可基於數個參數選擇,該等參數包括(但不限於)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內坡7420的起點之所要位置、內坡7420之所要斜度/形狀(例如,陡度)、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總直徑及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距離7447可在0mm至3.0mm之範圍內。
第五控制點7448在第一控制點7440處與基本輔具輪廓7430的凸面7408相切且在朝向圓弧7411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亦即,峰部)距第一控制點7448距離7449處經定位。第五控制點7448之位置(亦即,距離7449)可基於數個參數選擇,該等參數包括(但不限於)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外坡7414的起點之所要位置、外坡7414之所要斜度/形狀(例如,陡度)、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總直徑及孔口擴寬分區 7410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距離7449可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
第六控制點7450在第二控制點7442處與圓弧7411之外側邊緣相切且在朝向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周邊邊緣7402距第二控制點7442距離7451處經定位。第六控制點7450之位置(亦即,距離7451)可基於數個參數選擇,該等參數包括(但不限於)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外坡7414的起點之所要位置、外坡7414之所要斜度/形狀(例如,陡度)、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總直徑及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距離7451可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
第七控制點7452在第三控制點7444處與圓弧7411之內側邊緣相切且在朝向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光學分區7406距7444距離7453處經定位。第七控制點7452之位置(亦即,距離7453)可基於數個參數選擇,該等參數包括(但不限於)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內坡7420的起點之所要位置、內坡7420之所要斜度/形狀(例如,陡度)、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總直徑及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距離7453可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
第八控制點7454在第四控制點7446處與基本輔具輪廓7430的凸面7408相切且在朝向圓弧7411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亦即,峰部)距第四控制點7446距離7455處經定位。第八控制點7454之位置(亦即,距離7455)可基於數個參數選擇,該等參數包括(但不限於)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內坡7420的起點之所要位置、內坡7420之所要斜度/形狀 (例如,陡度)、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總直徑及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距離7455可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
可使用介面(例如,顯示介面8102)將控制點7440、7442、7444、7446、7448、7450、7452及7454之位置輸入至電腦(例如,電腦系統8100)上之軟體程式中。軟體程式可為(但不限於)Ultravision CLPL所開發之Ultravision鏡片設計應用。所得輔具7400可在第一控制點7440、第二控制點7442、第三控制點7444及第四控制點7446中之一或多者處具有一階及/或二階連續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所得輔具7499可在第一控制點7440、第二控制點7442、第三控制點7444及第四控制點7446中之一或多者處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雖然圖74展示位於輔具7400之凸面7408上的孔口擴寬分區7410,但孔口擴寬分區7410可位於輔具7400之凹面7409上。在此等實施例中,控制點之位置將以如上文所述之相同方式判定,但是位置將係相對於凹面7409而非凸面7408。
圖75展示說明用於設計根據實施例之輔具的方法之流程圖。首先,在7502中,選擇具有凸面7408及凹面7409之基本輔具輪廓7430。基本輔具輪廓7430可為(但不限於)用於商業上可獲得的隱形眼鏡之標準隱形眼鏡輪廓。舉例而言,Acuvue®隱形眼鏡係由Vistakon®(其為強生視覺護理之分公司,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市)製造。基本輔 具輪廓7430可為每天或延長佩戴之隱形眼鏡,可具有任何屈光力(包括平的),且可為複曲面隱形眼鏡。基本輔具輪廓7340可選自含有一或多個基本輔具輪廓之資料庫。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本輔具輪廓可由設計輔具之使用者(例如)藉由輸入輪廓之某些態樣產生,輪廓之某些態樣諸如基礎曲線、邊緣設計、總直徑、前光學直徑及後(凹面)頂點屈光力。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自隱形眼鏡製造商(例如,Vistakon®)接收基本輔具輪廓。
一旦在7502中選擇基本輔具輪廓,便可在7504中選擇圓弧7411。且在7506中,可選擇圓弧7411相對於基本輔具輪廓7430之位置。在選擇圓弧7411之位置時,亦選擇圓弧7411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7412(亦即,峰部)的位置。圓弧7411之大小及形狀以及位置可部分指示對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總孔口擴寬影響,因為其定義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最厚部分。圓弧7411可具有如本文中所論述的任何大小及形狀。又,雖然圖74展示圓弧7411之橫截面圖,但應瞭解可選擇三維弧7411。舉例而言,可選擇具有球面形狀、橢圓形形狀、卵形形狀、具有球面、橢圓形、圓錐形或卵形外表面之連續圓周環形狀或具有球面、橢圓形、圓錐形或卵形外表面之非連續圓周環形狀的三維圓弧7411。此清單不意謂為限制性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選擇二維圓弧(亦即,圓弧之橫截面),且可使用軟體將二維圓弧外推成三維圓弧(例如,可將圖74中之圓弧7411的橫截面圖外推成在光學分區7406周圍之連續環圓弧)。
在7508中,可選擇第一控制點7440之位置。在7510中,可選擇第二控制點7442之位置,該位置可能已經由圓弧7411之位置、大小及形狀判定。在7512中,可選擇第三控制點7444之位置,該位置可能已經由圓弧7411之位置、大小及形狀判定。在7514中,可選擇第四控制點7446之位置。在7516中,可選擇第五控制點7448之位置。在7518中,可選擇第六控制點7450之位置。在7520中,可選擇第七控制點7452之位置。在7522中,可選擇第八控制點7454之位置。應瞭解不必按圖75中所示的次序執行選擇控制點之次序。實際上,第二控制點7442及第三控制點7444之位置可實際上在選擇圓弧7411之位置、大小及形狀時經選擇。
在7524中,一旦選擇控制點之全部或一部分,便可使用控制點作為參考點應用仿樣曲線函數來設計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設計二維表面特徵(亦即,表面特徵之橫截面),且可使用軟體將二維表面特徵外推成三維表面特徵(例如,可將圖74中之孔口擴寬分區7410的表面特徵之橫截面圖外推成光學分區7406周圍之連續環)。
應瞭解需要利用並非所有八個控制點來設計表面特徵。舉例而言,可僅使用控制點7440及7442來設計外坡7414之仿樣曲線。且可僅使用控制點7444及7446設計內坡7420之仿樣曲線。作為另一實例,對於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之僅具有外坡7414的表面特徵,可使用僅控制點7440、7442、7448、7450。軟體可用以基於控制點之選定 位置設計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仿樣曲線。軟體可為(但不限於)Ultravision CLPL開發之Ultravision鏡片設計應用。
一旦已設計孔口擴寬分區之表面特徵,便可使用設計以製造輔具。在一些實施例中,製造可包括車床切削。在此等實施例中,在7524中產生之設計可由用以車床切削輔具之包括適當軟體之車床切削機器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製造可包括模製。在此等實施例中,7524中產生之設計可用以產生用於模製具有該設計之輔具的模具。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一或多個控制點及仿樣曲線函數設計用於模製輔具之模具。圖76A至圖76B展示用以製造根據實施例之包括孔口擴寬分區的輔具之模具7600。模具7600可包括上模具7610及下模具7620。
如圖76A中所示,上模具7610包括凹面7612、凸面7614及凸面邊緣7616。凸面7614可包括模製輔具之凹面(例如,輔具7400之7409)所必需的曲率/設計。凸面邊緣7616可包括模製可包括製造商的邊緣設計之輔具(例如,周邊邊緣7402)之周邊邊緣所必需的曲率/設計。
類似於上模具7610,下模具7620包括凸面7622、凹面7624及凹面邊緣7626。凹面7624表面可包括模製具有位於其上之孔口擴寬分區(例如,孔口擴寬分區7410)的輔具之凸面(例如,輔具7400之凸面7408)所必需的曲率/設計。凹面邊緣7626可包括模製可包括製造商的邊緣設計之輔具之周邊邊緣(例如,周邊邊緣7402)所必需的曲率/設計。為了形成孔口擴寬分區7410,凹面7624包括對應於孔口擴寬 分區7410之所要形狀、大小及組配的空腔7640(或複數個空腔7640,取決於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組配)。
空腔7640包括具有外坡7644、內坡7646及最大厚度改變7642之表面特徵。空腔7640的最下(亦即,最深)部分可由圓弧7641定義。圓弧7641可與圓弧7411相同或類似。最大厚度改變7642可位於圓弧7641之峰部處在圓弧7641之外側邊緣7643與內側邊緣7645之間。
如圖76A至圖76B中所示,外坡7644自外側邊緣7643朝向凹面邊緣7626延伸。且內坡7646自內側邊緣7645朝向下模具7620之中心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外坡7644。在此等實施例中,外坡7644可具有至少一階連續性(及在一些實施例中,二階連續性),特定地在其與下模具7620之凹面7624相接及/或其與外側邊緣7643相接之接合點處。接合點之位置可與上文關於圖73A至圖73B所論述的接合點7316之位置相同或類似(例如,距凹面邊緣7626 0.01mm至2.0mm)。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內坡7646。在此等實施例中,內坡7646可具有至少一階連續性(及在一些實施例中,二階連續性),特定地在其與下模具7620之凹面7624相接及/或其與內側邊緣7645相接之接合點處。接合點的位置可與上文關於圖73A至圖73B所論述的接合點7322之位置相同或類似(例如,距用以模製光學分區之下模具7620的一部分0mm至3.0mm)。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整個空腔7640。在一些實施例中,空腔7640之整個表面可具有至 少一階連續性(及在一些實施例中,二階連續性),包括外坡7644、內坡7646、圓弧7641及在斜坡7644/7646、圓弧7641與凹面7624之間的所有相交點。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整個凹面7624。
圖76B展示八個模製控制點(7650、7652、7654、7656、7658、7660、7662及7664)之位置,該等模製控制點中之每一者可結合一或多個仿樣曲線函數使用以設計空腔764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有八個模製控制點可用以設計空腔7640。在一些實施例中,八個模製控制點之子集可用以設計空腔7640。
八個模製控制點相對於基模輪廓7630之位置可以如上文關於輔具7400之八個控制點(7440、7442、7444、7446、7448、7450、7452及7454)所論述相同的方式進行選擇。又,可以上文關於圓弧7411所論述之相同方式選擇圓弧7641相對於基模輪廓7630之位置。
圖77展示說明用於設計根據實施例之下模具7620的方法之流程圖。首先,在7702中,選擇具有凸面7608及凹面7409之基模輪廓7630。基模輪廓7630可為(但不限於)用於商業上可獲得的隱形眼鏡之標準隱形眼鏡模具輪廓。舉例而言,Acuvue®隱形眼鏡係由Vistakon®(其為強生視覺護理之分公司,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市)製造。基模輪廓7630可用於模製每天或延長佩戴之隱形眼鏡,可用於模製具有任何屈光力(包括平的)之隱形眼鏡,且可用於模製複曲面隱形眼鏡。基模輪廓7340可選自含有一或多個基模 輪廓之資料庫。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模輪廓可由設計下模具之使用者(例如)藉由輸入輪廓之某些態樣產生,輪廓之某些態樣諸如所要輔具之基礎曲線、邊緣設計、總直徑及前光學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自隱形眼鏡製造商(例如,Vistakon®)接收基模輪廓。
一旦中7702選擇基模輪廓,便可在7704中選擇圓弧7641。且在7706中,可選擇圓弧7641相對於基模輪廓7630之位置。在選擇圓弧7641之位置時,亦選擇圓弧7641之最大厚度改變7642的位置(亦即,峰部)。圓弧7641之大小及,以及位置可部分指示對孔口擴寬分區(例如,孔口擴寬分區7410)之總孔口擴寬影響,因為其將模製孔口擴寬分區之最厚部分。圓弧7641可具有如上文關於圓弧7411所論述之任何大小及形狀。又,雖然圖76B展示圓弧7641之橫截面圖,但應瞭解可選擇三維圓弧,如上文關於圓弧7411所論述。
在7708中,可選擇第一模製控制點7650之位置。在7710中,可選擇第二模製控制點7652之位置,該位置可能已經由圓弧7641之位置、大小及形狀判定。在7712中,可選擇第三模製控制點7654之位置,該位置可能已經由圓弧7641之位置、大小及形狀判定。在7714中,可選擇第四模製控制點7656之位置。在7716中,可選擇第五模製控制點7658之位置。在7718中,可選擇第六模製控制點7660之位置。在7720中,可選擇第七模製控制點7662之位置。在7722中,可選擇第八模製控制點7664之位置。應瞭解不必按圖77中所示的次序執行選擇模製控制點之次序。實際上, 第二模製控制點7652及第三模製控制點7654之位置可實際上在選擇圓弧7641之位置、大小及形狀時經選擇。
在7724中,一旦選擇模製控制點的全部或一部分,便可使用模製控制點作為參考點應用仿樣曲線函數來設計空腔7640。類似於圖74中之表面特徵,圖76A至圖76B展示空腔7640之橫截面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設計二維空腔(亦即,空腔之橫截面),且可使用軟體將二維空腔外推成三維空腔(例如,圖76A至圖76B中之空腔7604之橫截面圖可外推成呈環形狀之連續空腔)。
應瞭解需要利用並非所有八個模製控制點來設計空腔7640。舉例而言,可僅使用模製控制點7650及7652來設計外坡7644之仿樣曲線。且可僅使用模製控制點7654及7656設計內坡7646之仿樣曲線。作為另一實例,對於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之僅具有外坡7644的空腔,可使用僅模製控制點7650、7652、7658、7660。軟體可用以基於模製控制點之選定位置設計空腔7640之仿樣曲線。軟體可為(但不限於)Ultravision CLPL開發之Ultravision鏡片設計應用。
上模具7610可為用以模製輔具之凹面(例如,凹面7409)的標準模具。上模具7610可基於商業上可獲得隱形眼鏡之標準模具輪廓。舉例而言,Acuvue®隱形眼鏡係由Vistakon®(其為強生視覺護理之分公司,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市)製造。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模具7610之設計可由設計上模具之使用者(例如)藉由輸入模具之某些態樣產生,模具之某些態樣諸如所要輔具之基礎曲線、邊緣設計 及總直徑。應瞭解可以與模具7600相同的方式設計具有位於其凹面上之表面特徵的輔具之模具。在此實施例中,空腔可設計於上模具7610之凸面7614上而非下模具7620之凹面7624上。
一旦已設計空腔7640及上模具7610及下模具7620之表面,便可使用該設計製造模具7600。在一些實施例中,製造可包括車床切削。在此等實施例中,在7724中產生之設計及上模具7610之設計可藉由用以車床切削上模具7610及下模具7620之包括適當軟體之車床切削機器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製造可包括模製(例如,射出模製)。在此等實施例中,在7724中產生之設計及上模具7610之設計可用以產生用於模製輔具之模具。在一些實施例中,模具7600可為用以製成拋棄式模具(例如,使用一次的塑膠模具)之馬特模板模具(例如,金屬模具)。在一些實施例中,模具7600可為拋棄式模具。
表3展示具有不同孔口擴寬分區之各種隱形眼鏡的擴寬效應之比較。表3展示用於各種隱形眼鏡之總直徑及孔口擴寬分區(AWZ)外徑。AWZ外徑為自AWZ之外邊緣跨越隱形眼鏡經由幾何中心至相反AWZ外邊緣量測之直徑。在一或多個旋轉位置中,AWZ外徑可為AWZ之最低垂直尺寸。
表3中之每一隱形眼鏡包括具有外坡及內坡以及位於外坡與內坡之間的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之AWZ。表3展示最大增加的差量厚度(「最大差量T」),即每一隱形眼鏡之外坡的斜度及內坡的斜度。表3亦展示每一隱形眼鏡之 孔口擴寬分區直徑(「差量T直徑」)。在表3中,開始於「1」(例如,BE V1.1及BE V1.2)之隱形眼鏡版本具有使用三曲線方法設計之AWZ。且開始於「2」(例如,BE V2.1及BE V2.2)之隱形眼鏡版本具有使用仿樣曲線方法設計之AWZ。分別參看圖78及圖79說明及描述三曲線鏡片設計及仿樣曲線鏡片設計之表3中的尺寸。
表3中所示的隱形眼鏡被戴在六個不同病患(TH01、SP02、NB03、AM04、OR05及AS06)上至少一次。在每一狀況下,單一隱形眼鏡戴在病患之眼睛中之一者上,而另一眼睛保持其天然狀態(亦即,並無隱形眼鏡戴在另一眼睛上)。OR05因與試驗不相關的原因而離開試驗。因此,關於經測試鏡片之擴寬能力將不論述OR05。在將各別隱形眼鏡配戴在病患之眼睛上之前及在將鏡片配戴在眼睛上之後量測每一病患之配戴鏡片之眼睛的瞼裂之垂直尺寸。
使用以下方法量測在他的/她的眼睛中不具有隱形眼鏡及在配戴具有AWZ之每一隱形眼鏡之後的每一病患之瞼裂的垂直尺寸。病患經定位成下巴抬高,其中其前額 與生物顯微鏡之前額擱置處相抵。攝影機經定位在距病患12吋處,且記錄每一病患之瞼裂的視頻。再俘獲及分析來自視頻之影像以判定每一病患之瞼裂的垂直尺寸。使用Inkscape 0.48(可於圖像上繪出標註尺寸之線的開源向量圖形繪圖程式)量測每一病患之瞼裂的垂直尺寸。使用Inkscape 0.48進行之測量藉由將尺子併入至圖像中藉由將尺子放置在每一病患放置其頭部之頭枕的前額擱置處上進行校準。
在配戴前後每一病患之眼睛的垂直尺寸之間的百分數差在表3中經記錄為VPA之增加百分比(「%Inc VPA」)。此外,在佩戴每一各別隱形眼鏡時,詢問每一病患以1至5之尺度評定鏡片之舒適度(5為極舒適,且1為極不舒適)。每一隱形眼鏡之舒適度記分亦記錄於表3中。標記有「PVP」之鏡片的版本係用嵌入有PVP(聚乙烯吡咯啶酮)之隱形眼鏡材料製成,其可改良隱形眼鏡之表面潤濕性及舒適度。但是在其他方面不存在與未標記有「PVP」之對應版本的不同之處。
表3展示可使用除BE V 2.3之外的隱形眼鏡設計中之每一者獲得孔口擴寬。BE V 2.3的中心將不在眼睛上且因此很不舒適以致於其僅在病患SP02上測試。表3中之結果的分析展示具有使用仿樣曲線方法設計之AWZ的鏡片在擴寬病患之眼睛的瞼裂時更有效。
下方的表4展示配戴在每一病患上之每一隱形眼鏡版本的VPA之平均增加百分比。應注意,一些值實際上 不為「平均值」,因為僅存在表3中之一些鏡片的VPA之增加百分比的單一資料點。雖然每一鏡片版本能夠擴寬病患之眼睛的瞼裂,但在比較類似鏡片時,可以看出具有使用仿樣曲線方法設計之AWZ的隱形眼鏡比使用三曲線方法設計之鏡片更有效。
如上文表3中所示,BE 1.3及BE 2.1具有基本上相同的AWZ設計,但是BE V1.3包括三曲線設計,且BE 2.1包括仿樣曲線設計。雖然BE V1.3具有比BE V2.1小的內坡及外坡,但此差異導致鏡片之不同設計方法。實際上,BE V1.3之AWZ與BE V2.1之AWZ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歸因於三曲線設計與仿樣曲線設計之間的差異之內坡及外坡之表面形貌的差異。
表4展示BE V2.1產生比BE V1.3之情況下大2.7%的VPA之平均增加百分比。雖然此百分比並非大數目,但其為顯著的,因為使用經測試鏡片獲得之最大平均增加百分比為10.6%,且2.7為10.6的25.5%。因此,在此等測試之情況下,BE V2.1的效能比BE V1.3好約25%。
表4亦展示經測試之每一隱形眼鏡的平均舒適度。平均舒適度在不同版本之隱形眼鏡之間有偏差,其中BE V1.1為最舒適的,且BE V2.4為最不舒適的。值得重視地,BE V2.1之舒適度比BE V1.3之舒適度稍高。
表5展示配戴在每一病患上之每一鏡片設計的VPA之平均增加百分比。「N/A」之名稱意謂特定鏡片設計不配戴在特定病患上。BE V2.3皆具有「N/A」名稱,因為其非常不舒適且不能在病患之眼睛上進行中心調整,如上文所論述。
如表5中所示,對於配戴有兩個鏡片的每一病患而言,BE V2.1之VPA的平均增加百分比高於BE V1.3之VPA的平均增加百分比。換言之,在配戴有兩個鏡片的每一病患中,所示的BE V2.1與其三曲線配對物相比較改良了擴寬能力。再次,雖然百分比之改變很小,但相對改變較大。舉例而言,對於病患AM04,BE V2.1展示比BE V1.3高2.1%之VPA的平均增加百分比。此為VPA之平均增加百分比的22.3%相對增加。
表5說明在不改變AWZ之特性(例如,最大差量厚 度之位置及量)的情況下,可藉由使用仿樣曲線方法而非三曲線方法設計AWZ來改良AWZ之擴寬能力。此情形並不意謂使用三曲線方法設計之AWZ決不為較佳的。實際上,例如製造考量(例如,可用的設備及技術)可導致三曲線設計更佳,而不管其是否展示擴寬佩戴者之瞼裂的較低能力。
表6展示用於各種病患之使用仿樣曲線方法設計的各種其他鏡片之孔口擴寬效應。在他的/她的眼睛中沒有隱形眼鏡及在配戴具有AWZ之每一鏡片之後的每一病患之瞼裂的垂直尺寸使用以下程序量測。病患經定位成下巴抬高,其中其前額與生物顯微鏡之前額擱置處相抵。攝影機經定位在距病患12吋處,且記錄每一病患之瞼裂的視頻。再俘獲及分析來自視頻之影像以判定每一病患之瞼裂的垂直尺寸。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及PixelStick量測垂直尺寸。PixelStick為用於量測電腦螢幕上所顯示的影像上之距離及角度的軟體工具。將直徑量測為19mm的圓形標籤放置在每一病患之眼睛之間以充當對PixelStick軟體之參考量測。
在上文表3中展示BE V2.1之尺寸。BE V2.8具有14.5mm之總外徑、14.4mm之孔口擴寬分區外徑、12.7mm之孔口擴寬分區直徑、350微米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14度之外坡及9度之內坡。BE V2.9具有14.5mm之總外徑、14.4mm之孔口擴寬分區外徑、13.0mm之孔口擴寬分區直徑、300微米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14度之外坡及9度之內坡。且BE V2.10具有14.5mm之總外徑、14.4mm之孔口 擴寬分區外徑、13.5mm之孔口擴寬分區直徑、300微米之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14度之外坡及9度之內坡。
如表6中所示,各種隱形眼鏡設計可對不同病患具有不同眼瞼擴寬效應。但是,表6展示使用仿樣曲線函數設計之孔口擴寬分區的效果。對於大部分病患,其瞼裂之垂直尺寸在佩戴鏡片設計中之一或多者時顯著地增加(亦即,超過10%)。病患7CJ具有先天性眼瞼異常,其影響了隱形眼鏡擴寬他的眼睛之瞼裂之能力。病患2RB及6VP患有上瞼下垂,但是各種鏡片設計展示增加其瞼裂之寬度的能力。若自結果移除病患7CJ、2RB及6VP,則可以看出對於具有未患有眼瞼異常或上瞼下垂之年輕眼睛的病患而言,BE V2.10係最佳的。此情形指示對於至少一些個體或個體群體而言,較大孔口擴寬分區(例如,具有大孔口擴寬分區直徑(諸如13.5mm或更大)之孔口擴寬分區)可在擴寬瞼裂時更有效。此外,每一病患陳述BE V2.10在與BE V2.1、BE V2.8及BE V2.9相比較時一樣舒適(若不是更舒適的話)。此情形係出人意料的,因為通常在將具有較大表面特徵之物件放置在病患之眼睛上時,他/她通常將抱怨不舒服。
圖80展示根據實施例之具有凸面8008、凹面8009及具有位於凹面8009上的表面特徵之孔口擴寬分區8010之輔具8000。可使用三曲線方法或仿樣曲線方法設計孔口擴寬分區8010。類似於孔口擴寬分區7210及7310,孔口擴寬分區8010包括具有外坡8014、內坡8020及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8012之表面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口擴寬分區8010可包括在輔具8000之幾何中心8004(及光學分區8006)周圍呈連續圓周環之形狀的表面特徵。但是,孔口擴寬分區8010之表面特徵可具有如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大小、形狀及/或組配。孔口擴寬分區8010之表面特徵的大小、形狀、位置等可使用本文中關於位於輔具/隱形眼鏡之凸面上的表面特徵所論述的大小、形狀及尺寸來設計。應瞭解在輔具8000為鞏膜環之實施例中,將用張開中心孔口替換光學分區8006。
可使用硬體、軟體模塊、韌體、其上儲存有指令之有形電腦可讀媒體或其組合實施且可在一或多個電腦系統或其他處理系統中實施設計及製造本文中論述的輔具及模具之態樣或其任何部分或功能。
圖81說明其中實施例或其部分可實施為電腦可讀程式碼之例示性電腦系統8100。舉例而言,可在電腦系統8000中使用硬體、軟體、韌體、其上儲存有指令之有形電腦可讀媒體或其組合實施且可在一或多個電腦系統或其他處理系統中實施輔具及/或模具之設計。
若使用可程式化邏輯,則此邏輯可執行於商業上 可獲得之處理平台或專用裝置上。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理解所揭示標的物之實施例可用各種電腦系統組配實踐,該等電腦系統組配包括多核心多處理器系統、微型電腦及大型電腦、連接或集群有分佈式功能之電腦以及可嵌入至幾乎任何裝置中之普遍或微型電腦。
舉例而言,至少一個處理器裝置及記憶體可用以實施上述實施例。處理器裝置可為單一處理器、複數個處理器或其組合。處理器裝置可具有一或多個處理器「核心」。
在此實例電腦系統8100方面描述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在閱讀此描述之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如何使用其他電腦系統及/或電腦架構實施本發明。儘管操作可被描述為順序程序,但一些操作可實際上平行地、並行地及/或在分佈式環境中(且其中本端或遠端儲存程式碼以用於由單或多處理器機器存取)執行。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重新配置操作之次序而不背離所揭示標的物之精神。
處理器裝置8104可為專用或通用處理器裝置。如熟習相關技術者將瞭解,處理器裝置8104也可以為多核心/多處理器系統中之單一處理器,此系統單獨地操作,或在叢集或伺服器群中操作之計算裝置叢集中操作。處理器裝置8104連接至通信基礎結構8106,例如匯流排、訊息佇列、網路或多核心訊息傳遞方案。
電腦系統8100亦包括主記憶體8108,例如隨機存 取記憶體(RAM),且亦可包括副記憶體8110。副記憶體8110可包括例如磁碟機8112或抽取式儲存磁碟機8114。抽取式儲存磁碟機8114可包括軟碟驅動機、磁帶驅動機、光碟驅動機、快閃記憶體或其類似者。抽取式儲存磁碟機8114以熟知方式自抽取式儲存單元8118進行讀取及/或寫入至該抽取式儲存單元。抽取式儲存單元8118可包括由抽取式儲存磁碟機8114讀取及寫入之軟碟、磁帶、光碟等。如熟習相關技術者將瞭解,抽取式儲存單元8118包括其中儲存有電腦軟體及/或資料之電腦可用儲存媒體。
電腦系統8100(視情況)包括顯示介面8102(其可包括輸入及輸出裝置,諸如鍵盤、滑鼠等),該顯示介面自通信基礎結構8106(或自未圖示之圖框緩衝器)轉遞圖形、本文及其他資料以用於在顯示單元8130顯示。
在替代實施方案中,副記憶體8110可包括用於允許電腦程式或其他指令加載至電腦系統8100的其他類似構件。此構件可包括例如抽取式儲存單元8122及介面8120。此構件之實例可包括程式盒及盒式介面(諸如視頻遊戲裝置中所發現之程式盒及盒式介面)、抽取式記憶體晶片(諸如EPROM或PROM)及相關聯之插口,以及允許軟體及資料自抽取式儲存單元8122傳送至電腦系統8100之其他抽取式儲存單元8122及介面8120。
電腦系統8100亦可包括通信介面8124。通信介面8124允許在電腦系統8100與外部裝置之間傳送軟體及資料。通信介面8124可包括數據機、網路介面(諸如乙太網卡)、通 信埠、PCMCIA槽及卡或其類似者。經由通信介面8124傳送之軟體及資料可呈信號的形式,該等信號可為能夠由通信介面8124接收之電子、電磁、光學或其他信號。可經由通信路徑8126將此等信號提供給通信介面8124。通信路徑8126攜載信號,且可使用電線或電纜、光纖、電話線、蜂巢式電話鏈路、RF鏈路或其他通信頻道實施。
在此文件中,術語「電腦程式媒體」及「電腦可用媒體」通常用以指諸如抽取式儲存單元8118、抽取式儲存單元8122及安裝於磁碟機8112中之硬碟的媒體。電腦程式媒體及電腦可用媒體亦可指諸如主記憶體8108及副記憶體8110之記憶體,該等記憶體可為記憶體半導體(例如DRAM等)。
將電腦程式(亦被稱作電腦控制邏輯)儲存於主記憶體8108及/或副記憶體8110中。也可以經由通信介面8124接收電腦程式。此等電腦程式當經執行時使得電腦系統8100能夠實施如本文中所論述之實施例。特定言之,電腦程式當經執行時使得處理器裝置8104能夠實施此處論述之實施例的程序。因此,此等電腦程式表示電腦系統8100之控制器。在使用軟體實施實施例的情況下,軟體可儲存於電腦程式產品中,且使用抽取式儲存磁碟機8114、介面8120及磁碟機8112或通信介面8124被加載至電腦系統8100。
本發明之實施例亦可針對包含軟體之電腦程式產品,該軟體儲存於任何電腦可用媒體上。此軟體當在一或多個資料處理裝置中執行時致使資料處理裝置如本文所 描述進行操作。本發明之實施例可使用任何電腦可用或可讀媒體。電腦可用媒體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主儲存裝置(例如,任何類型之隨機存取記憶體)、副儲存裝置(例如,硬碟機、軟碟機、CD ROMS、ZIP磁碟、磁帶、磁性儲存裝置及光學儲存裝置、MEMS、奈米技術儲存裝置等)。
應瞭解,【實施方式】章節而非【發明內容】及【中文發明摘要】章節(若存在的話)意欲用以解釋申請專利範圍。【發明內容】及【中文發明摘要】章節(若存在的話)可闡述如由本發明人所涵蓋之本發明的一或多個但非所有例示性實施例,且因此,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發明或所附申請專利範圍。
雖然本文中已參考例示性實施例針對例示性領域及應用描述本發明,但應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此。其他實施例及其修改係可能的,且在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內。舉例而言,且在不限制此段落之一般性的情況下,實施例不限於圖中所說明及/或本文中描述之硬體、方法及/或實體。此外,實施例(不論本文中是否明確描述)具有對超出本文中描述之實例的領域及應用之顯著實用性。
本文中已藉助於功能性建置區塊描述實施例,該等功能性建置區塊說明指定功能及其關係之實施。出於描述之方便起見,本文中已任意定義此等功能性建置區塊之邊界。只要恰當地執行指定功能及關係(或其等效物),便可定義替代邊界。又,替代實施例可使用不同於本文中描述之排序的排序執行功能區塊、步驟、操作、方法等。
本文中對「一個實施例」、「一實施例」、「一實例實施例」或類似片語之參考指示所描述的實施例可包括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但每一實施例可能未必包括該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此等片語未必指代相同實施例。此外,當結合一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熟習相關技術者將瞭解無論本文中是否明確提到或描述,皆將此特徵、結構或特性併入至其他實施例中。
本發明之廣度及範疇不應由上述例示性實施例中任一者限制,而應僅根據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進行界定。
6100‧‧‧視覺表示
6102‧‧‧周邊邊緣
6104‧‧‧外坡
6106‧‧‧最大遞增厚度
6108‧‧‧內坡
6110‧‧‧內邊緣
6112‧‧‧屈光力分區
6114‧‧‧幾何中心
6120‧‧‧上瞼
6122‧‧‧下瞼
6124‧‧‧角膜
6126‧‧‧角膜緣
6128‧‧‧鞏膜
6130‧‧‧隱形眼鏡
6132‧‧‧孔口擴寬分區

Claims (57)

  1. 一種能夠佩戴在一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包含:一凸面;一凹面;一孔口擴寬分區,其包含位於該輔具之該凸面或凹面上的一表面特徵,該表面特徵包含一外坡、一內坡及位於該外坡與該內坡之間的一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其中該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大於或等於10.5mm之一最小垂直尺寸;其中該孔口擴寬分區經組配以擴寬一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且其中該外坡及該內坡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形貌係由一仿樣曲線函數定義。
  2.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仿樣曲線函數為一貝塞爾(Bezier)曲線函數。
  3.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位於距鏡片之一幾何中心至少5.5mm處。
  4.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在該輔具佩戴於該眼睛上時,該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位於該佩戴者之眼睛的角膜緣處或外部。
  5.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孔口擴寬分區起始於距該輔具之一周邊邊緣至少0.01mm處。
  6.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外坡起始於距該輔具之一周邊邊緣至少0.01mm處。
  7.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大於或等於12.0mm之一最小垂直尺寸。
  8.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輔具為一角鞏膜鏡片。
  9. 如請求項8之輔具,其中該角鞏膜鏡片之一周邊邊緣不與商業上可獲得之用於一特定品牌及類型之角鞏膜隱形眼鏡者不同。
  10.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外坡在一第一接合點處與該凸面或凹面相交,且該內坡在一第二接合點處與該凸面或凹面相交,且其中該第一接合點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11. 如請求項10之輔具,其中該第二接合點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12. 如請求項10之輔具,其中該表面特徵之整個表面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13.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具有該表面特徵位於其上的整個表面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14. 如請求項1之輔具,其中該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位於距該輔具之一周邊邊緣0.25mm至0.75mm之一範圍內。
  15. 一種設計能夠佩戴在一佩戴者之眼睛上的一輔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選擇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之一基本輔具輪廓;選擇位於該基本輔具輪廓之該凸面或該凹面上的 一表面特徵之一圓弧,該圓弧包含:不同於該基本輔具輪廓之一標準化凸面或該基本輔具輪廓之一標準化凹面的一高度,位於該圓弧之一最大高度處的一峰部,以及一外側邊緣及一內側邊緣;選擇該峰部相對於該基本輔具輪廓之一周邊邊緣的位置;選擇位於該基本輔具輪廓上在距該基本輔具輪廓之一周邊邊緣一距離A處的一第一控制點;選擇位於該圓弧之該外側邊緣上的一第二控制點;選擇位於該圓弧之該內側邊緣上的一第三控制點;選擇位於該基本輔具輪廓上在距該基本輔具輪廓之一光學分區之一邊緣一距離B處的一第四控制點;以及使用該等控制點及一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具有該基本輔具輪廓上之該表面特徵的該輔具。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表面特徵在該第一控制點處起始,且在該第四控制點處結束。
  1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選擇在該第一控制點處與該基本輔具輪廓之該表面相切且在朝向該圓弧之該峰部距該第一控制點一距離C處定位的一第五控制點;選擇在該第二控制點處與該圓弧之該外側邊緣相切且在朝向該基本輔具輪廓之該周邊邊緣距該第二控 制點一距離D處定位的一第六控制點;選擇在該第三控制點處與該圓弧之該內側邊緣相切且在朝向該基本輔具輪廓之該周邊邊緣距該第三控制點一距離E處定位的一第七控制點;選擇在該第四控制點處與該基本輔具輪廓之該表面相切且在朝向該圓弧之該峰部距該第四控制點一距離F處定位的一第八控制點;以及使用該等控制點及一仿樣曲線函數設計該表面特徵。
  18.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圓弧具有一恆定半徑。
  19.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圓弧之該內側邊緣位於該基本輔具輪廓之該標準化凸面或標準化凹面與該圓弧之該峰部之間的一高度處。
  20.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圓弧之該外側邊緣位於該基本輔具輪廓之標準化凹面的該標準化凸面與該圓弧之該峰部之間的一高度處。
  21.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A在0.01mm至2.0mm之範圍內。
  22.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B在0mm至3.0mm之範圍內。
  23.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C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
  24.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D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
  25.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E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
  26.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F在0mm至2.0mm之範圍內。
  2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仿樣曲線函數為一貝塞爾曲 線函數。
  28.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控制點位於該基本輔具輪廓之一單一橫截平面上,該單一橫截平面關注該基本輔具輪廓之一幾何中心及該基本輔具輪廓之該周邊邊緣。
  29.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輔具之該凸面或凹面在該第一控制點處具有一階連續性。
  30.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輔具之該凸面或凹面在該第一控制點處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31.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輔具之該凸面或凹面在該圓弧之該外側邊緣處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32.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輔具之該凸面或凹面在該第四控制點處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33.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輔具之該凸面或凹面在該圓弧之該內側邊緣處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34.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整個表面特徵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包括在該等第一及第四控制點處者。
  35.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具有該表面特徵位於其上的整個表面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3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輔具為一角鞏膜鏡片。
  3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輔具為一鞏膜環。
  38.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輔具經組配以擴寬該佩戴者之眼睛的天然瞼裂。
  39.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控制點位於距該基本輔 具輪廓之該周邊邊緣至少0.01mm處。
  40. 一種製造能夠佩戴在一佩戴者之眼睛上的一輔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設計如請求項13之輔具;以及使用該設計形成該輔具。
  41. 如請求項40之方法,其中形成該輔具包含模製。
  42. 如請求項40之方法,其中形成該輔具包含車床切削。
  43. 一種製造能夠佩戴在一佩戴者之眼睛上的一輔具之一模具之方法,該方法包含:選擇具有一凸面及一凹面之一基模輪廓;選擇位於該基模輪廓之該凸面或該凹面上的一表面特徵之一圓弧,該圓弧包含:不同於該基模輪廓之一標準化凸面或該基模輪廓之標準化凹面的一高度,位於該圓弧之一最大高度處的一峰部,以及一外側邊緣及一內側邊緣;選擇該峰部相對於該基模輪廓之一周邊邊緣的位置;選擇位於該基模輪廓上在距該基模輪廓之一周邊邊緣一距離A處的一第一控制點;選擇位於該圓弧之該外側邊緣上的一第二控制點;選擇位於該圓弧之該內側邊緣上的一第三控制點;選擇位於該基模輪廓上在距該基模輪廓之一光學分區之一邊緣一距離B處的一第四控制點; 使用該等控制點及一仿樣曲線函數設計具有該表面特徵之該模具;以及形成該模具。
  44. 如請求項43之方法,其中形成該模具包含射出模製。
  45. 一種能夠佩戴在一佩戴者之眼睛上的輔具,該輔具包含:一凸面;一凹面;一孔口擴寬分區,其包含位於該輔具之該凸面或凹面上的一表面特徵,該表面特徵包含:位於不同於該輔具之該凸面或該輔具之該凹面的一高度處之一圓弧,該圓弧包含一半徑、一外側邊緣及一內側邊緣,以及位於該圓弧之一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處的一峰部,自該圓弧之該外側邊緣朝向該輔具之一周邊區延伸的一外坡;以及自該圓弧之該內側邊緣朝向該輔具之一中心區延伸的一內坡;其中該外坡及該內坡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形貌係由一仿樣曲線函數定義;且其中孔口擴寬分區具有大於或等於10.5mm之一最小垂直尺寸。
  46.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外坡在一第一接合點處與該 周邊區相交,且其中該第一接合點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47.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內坡在一第二接合點處與該中心區相交,且其中該第二接合點具有一階及二階連續性。
  48.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半徑在0mm至5mm之範圍內。
  49.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半徑在0.5mm至3mm之範圍內。
  50.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大於或等於25微米。
  51.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大於或等於200微米。
  52.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在25微米至1000微米之範圍內。
  53.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仿樣曲線函數為一貝塞爾曲線函數。
  54.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最大增加的厚度差量位於距該輔具之一幾何中心至少5.5mm處。
  55. 如請求項45之輔具,其中該圓弧為安置於該輔具之一光學分區周圍的一圓周圓弧。
  56. 如請求項55之輔具,其中該圓周圓弧為連續的。
  57. 如請求項55之輔具,其中該圓周圓弧為非連續的。
TW104111285A 2014-04-09 2015-04-08 包括仿樣表面形貌之孔口擴寬輔具及其製造方法 TW2015431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77114P 2014-04-09 2014-04-09
US201462053837P 2014-09-23 2014-09-23
US201462073403P 2014-10-31 2014-10-31
US201562133109P 2015-03-13 2015-03-13
US14/680,854 US20150290034A1 (en) 2014-04-09 2015-04-07 Aperture widening prosthesis including spline surface topography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108A true TW201543108A (zh) 2015-11-16

Family

ID=54264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285A TW201543108A (zh) 2014-04-09 2015-04-08 包括仿樣表面形貌之孔口擴寬輔具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90034A1 (zh)
TW (1) TW2015431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5633A (zh) * 2020-05-12 2021-11-16 亮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形眼镜的定位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5947B2 (en) 2012-09-07 2018-06-12 BeautiEyes, LLC Prosthesis and method for widening the palpebral fissure of an individual's eye
US10488677B2 (en) 2016-03-03 2019-11-26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Electronics embedded in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es
US20170261766A1 (en) * 2016-03-14 2017-09-14 Vance M. Thompson Contact lens with flexible center and rigid periphery
US10423010B2 (en) 2016-09-23 2019-09-24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Multi-component contact lens having posterior and anterior fea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9499B2 (en) * 2009-12-17 2013-05-14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5633A (zh) * 2020-05-12 2021-11-16 亮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形眼镜的定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90034A1 (en)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8654B2 (en) Myopia controlling ophthalmic lenses
JP2015535944A (ja) 眼の開口を拡張する人工装具および方法
JP2015535944A5 (zh)
JP7432692B2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上方部分にレンチキュラを備える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US20180284481A1 (en) Prosthesis and method for widening the palpebral fissure of an individual's eye
TW201543108A (zh) 包括仿樣表面形貌之孔口擴寬輔具及其製造方法
WO2010123824A1 (en) Scleral contact len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9132005B2 (en) Eye aperture enhancing prosthesis and method
AU2013200761A1 (en) Contact lens stabilisation
TW201131237A (en)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KR20190142729A (ko) 최적화된 강성 프로파일을 이용한 개선된 편안함 및 개선된 안정화를 갖는 회전 안정화된 콘택트 렌즈
RU2806085C2 (ru) Контактная линза со стабилизацией угла поворота, повышенным комфортом и улучшенной стабилизацией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оптимизированных профилей жесткости
WO2015157437A1 (en) Aperture widening prosthesis including spline surface topography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15826265A (zh) 一种用于延缓近视进展的离焦型镜片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