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7025A -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 Google Patents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7025A
TW201537025A TW104118746A TW104118746A TW201537025A TW 201537025 A TW201537025 A TW 201537025A TW 104118746 A TW104118746 A TW 104118746A TW 104118746 A TW104118746 A TW 104118746A TW 201537025 A TW201537025 A TW 2015370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il
cable
power generation
wheel set
automatic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8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Chung Hsu
Original Assignee
Yi-Chung Hs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ung Hsu filed Critical Yi-Chung Hsu
Priority to TW104118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3702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7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7025A/zh
Priority to TW105113577A priority patent/TW20164331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發電方法及其系統,其係藉由風力與水力之帶動以進行發電。以方法來說,其步驟包含:於力場域的任意處設置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固定柱,並於固定柱上端裝設輪組,輪組的設置位置可與固定柱垂直或平行;將纜繩套設在固定柱的輪組上,並將纜繩的頭尾兩端連結起來成為封閉迴路,再將至少一個以上的自動轉向帆連結在纜繩上,自動轉向帆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自動將其帆面轉動到合適角度,以充分利用風力或水力以及帆面二側壓力差的柏努利效應以帶動纜繩,使自動轉向帆沿著纜繩方向驅動纜繩進行滑動;以及於纜繩處設置發電機構,發電機構透過纜繩之滑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Description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電方法及其系統;特別係關於一種利用風力/水力以進行發電的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習知的發電型態約略可以區分為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火力發電以及核能發電等。
其中,風力發電是人類利用自然風能將氣流的動能轉為機械能,並連接和帶動發電機運轉用來發電的一種發電設備。小型風力發電機通常廣泛的運用在多風的海島和偏僻的鄉村使用,它所獲得的電力成本比小型內燃機的發電成本低得多。
至於水力發電則是利用天然的水資源並且利用水位的高低差來對一發電機作工以產生電能。但是,這種利用水位的高低差的水力發電型態卻需要在山川河谷中構築大型的蓄水庫,才能夠產生具經濟規模的發電量。並且,大型水庫的建造除了有成本昂貴的問題外,還會對自然景觀以及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
近年來,為了達到節能減碳與能源自主的目標,再生能源的運用已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而風力發電、水力發電亦是其中之一。
以風力資源的含量進行比較,海上風力資源較豐富,反之陸域風力資源較少,且使用限制條件較多,因此許多擁有海岸線的工業化國家已大力投入離岸風能的開發,除了在離岸建造大型風力發電機之外,也持續針對大型風力發電機進行改良 研究。
以水力發電來說,今日各界已開始探索將蘊藏於海洋的能量轉換為電能的可能。舉例而言,海洋的表層與底層之間的溫度差、潮汐的變化、海面波浪的起伏以及洋流的流動均蘊含了大量的能源。由於這些能源均來自於海洋,並且在將這些能源轉換為電能的過程中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傷害,因此利用海洋來發電的技術已成為各界研究的焦點。
然而,目前在技術上,將風力、洋流的能量轉換為電能的轉換效率偏低;且習知發電之葉片材質是硬的,具有厚度且重量較重,不但開發成本高,其葉片之掉落可能衍生的安全問題也是一大隱憂。是以,如何提高轉換效率與安全性已成為一個迫切的需求。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具有高發電效率且安全性高的風力/水力發電方法及系統,即是本領域相關人員所極力企求的。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利用風力或水力的發電方法。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發電方法,其步驟包含:於力場域的任意處設置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固定柱,並於固定柱上端裝設輪組,輪組的設置位置可與固定柱垂直或平行;將纜繩套設在固定柱的輪組上,並將纜繩的頭尾兩端連結起來成為封閉迴路,再將至少一個以上的自動轉向帆連結在纜繩上,自動轉向帆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自動將其帆面轉動到合適角度,以充分利用風力或水力以及帆面二側壓力差的柏努利效應以帶動纜繩,使自動轉向帆沿著纜繩方向驅動纜繩進行滑動;以 及於纜繩處設置發電機構,發電機構透過纜繩之滑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利用風力或水力的發電系統。
為了達成上述另一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發電系統,其透過風力/水力以進行發電,發電系統包含:動能擷取機構及發電機構,其中動能擷取機構包含:固定柱,其數量係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固定柱上端裝設有輪組,輪組的設置位置可與固定柱垂直或平行;纜繩,纜繩係頭尾相接地套設在固定柱的輪組上,並連結起來成為封閉迴路;以及至少一自動轉向帆,其連結纜繩,自動轉向帆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自動將帆面轉動到合適角度以充分利用風力或水力以及帆面二側壓力差的柏努利效應帶動纜繩,使其沿著纜繩方向驅動纜繩進行滑動;以及發電機構,其係裝設至纜繩上,發電機構透過纜繩之滑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1‧‧‧發電方法
101‧‧‧步驟
103‧‧‧步驟
105‧‧‧步驟
2‧‧‧發電系統
20‧‧‧動能擷取機構
22‧‧‧發電機構
201‧‧‧固定柱
202‧‧‧輪組
203‧‧‧纜繩
204‧‧‧自動轉向帆
3‧‧‧發電系統
30‧‧‧動能擷取機構
32‧‧‧發電機構
301‧‧‧固定柱
302‧‧‧輪組
303‧‧‧纜繩
304‧‧‧自動轉向帆
3011、3012‧‧‧雙臂
2041‧‧‧帆
2042‧‧‧轉向架
2042a‧‧‧橫桿
2042b‧‧‧豎桿
2042c‧‧‧T型接管
2042d‧‧‧扭力彈簧
2042e‧‧‧連接線
2042f‧‧‧煞住線
2042g‧‧‧圓環
220‧‧‧連接裝置
222‧‧‧變速裝置
2201‧‧‧小輪
224‧‧‧發電機
60、70‧‧‧動能擷取機構
62、72‧‧‧發電機構
601、701‧‧‧固定柱
602、702‧‧‧輪組
603、703‧‧‧纜繩
604、704‧‧‧自動轉向帆
605、705‧‧‧握繩器
6041、7041‧‧‧帆
6042、7042‧‧‧轉向架
6042a、7042a‧‧‧橫桿
6042b、7042b‧‧‧豎桿
6042c、7042c‧‧‧T型接管
6042d、7042d‧‧‧扭力彈簧
6042e、7042e‧‧‧連接線
6042f、7042f‧‧‧煞住線
6042g、7042g‧‧‧圓環
620、720‧‧‧連接裝置
622、722‧‧‧變速裝置
6201、7201‧‧‧小輪
624、724‧‧‧發電機
第1圖為流程圖,係說明本發明係如何透過風力或水力以進行發電的方法;第2A圖、2B圖分別為發電系統之輪組,其設置位置與固定柱平行與垂直的示意圖;第3A圖、3B圖係為固定柱僅有一個且其上之輪組設置位置分別與固定柱平行與垂直的示意圖;第4圖係為自動轉向帆的詳細結構圖;第5圖係為發電機構的示意圖;第6圖係為本發明發電系統的一實施例;以及第7圖係為本發明發電系統的另一實施例。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內容,其係關於一種發電方法及其系統。然而,本發明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實施本發明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均已省略而未繪示;且為求簡易瞭解起見,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並非依照實際比例繪示出。
第1圖為一流程圖,係說明本發明係如何透過風力或水力以進行發電的方法1,其步驟包含:。
步驟101:於力場域的任意處設置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固定柱,並於固定柱上端裝設輪組,輪組的設置位置可與固定柱垂直或平行。
需說明的是,此處所指的力場域包括水力場域及/或風力場域,例如置放於風之場域以擷取風的能量;亦或置放於水之場域以擷取洋流動能。
而其設置處包括但不限定為陽台、庭園、圍牆上、屋頂上、大樓間、山谷間,甚至於以風箏、氣球放到空中。
簡單的說,只要常有風力或水力的地方,皆係本發明可設置實施之地點。
至於固定柱的設置地點亦並未特別限制,只要固定柱可以牢固地進行設置即可。
且,固定柱的數量也未特別限制,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固定柱,本發明都能進行實施。
但需注意的是,固定柱的上端裝設有輪組,輪組與固定柱的結合方式則是垂直或平行皆可。
步驟103:將纜繩套設在固定柱的輪組上,並將纜 繩的頭尾兩端連結起來成為封閉迴路,再將至少一個以上的自動轉向帆連結在纜繩上,自動轉向帆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自動將其帆面轉動到合適角度,以充分利用風力或水力以及帆面二側壓力差的柏努利效應以帶動纜繩,使自動轉向帆沿著纜繩方向驅動纜繩進行滑動。
也就是說,當步驟101之固定柱、輪組皆設置好後,接著就是要將纜繩套設在固定柱的輪組上,並將纜繩的頭尾兩端連結起來形成封閉迴路。
封閉迴路完成後,接著,再將至少一個以上的自動轉向帆連結在纜繩上,自動轉向帆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自動將其帆面轉動到合適角度,以充分利用風力或水力以及帆面二側壓力差的柏努利效應以帶動纜繩,使自動轉向帆沿著纜繩方向驅動纜繩進行滑動。
步驟105:於纜繩處設置發電機構,發電機構透過纜繩之轉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需說明的是,除了可在纜繩處設置發電機構外,亦可於輪組處設置發電機構。而纜繩本身如同纜車一樣在輪組間繞,這樣帆可以週而復始前進,此時在纜繩或輪組上接上發電機構,發電機構帶動其之發電機就可產生電力。
另外,針對上述中所提及之自動轉向帆以及發電機構,以下內容將進行更詳細地說明:
先就自動轉向帆的部份做一說明,其係用來擷取風力或水力之關鍵裝置,其透過握繩器與纜繩連結,當自動轉向帆受到風力或水力之帶動時,其將沿著纜繩方向驅動纜繩以進行滑動。
自動轉向帆包含帆與轉向架。帆的形狀係呈帆型,其近似三角形,受力彎曲成翼形,其可因風力或水力改變帆面角度,且帆係用布所做的,故用其作為擷取力的元件,縱使將本發 明設置於高處,當擷取力的帆於高空中掉落,也不會對底下的生物造成安全上的危害。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轉向帆的帆面上可設置有薄膜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可透過貼附或電鍍的方式以設置於帆面上,其可作為除風力之外的額外電力來源。
轉向架,其包含橫桿、豎管、T型接管、扭力彈簧、煞住線、圓環、連接線。
橫桿與豎桿透過T型接管以將彼此連接,T型接管的一端連接有扭力彈簧,扭力彈簧之另端則固定在豎桿上端,用以使橫桿可繞著豎桿旋轉,橫桿與豎桿並綁設有連接線,藉以使橫桿與豎桿可與帆連結,帆與橫桿連接處尚設有一連接到T型接管上的煞住線,由於T型接管之一端有一圓環套著,故帆彎曲帶動煞住線時,將使T型接管卡在該圓環,進而使橫桿不再轉動。
而針對發電機構,更詳細地說,發電機構包含連接裝置與變速裝置,連接裝置尚包含小輪,小輪係裝設至纜繩或輪組上,透過纜繩或輪組的轉動,藉以透過小輪以帶動連接裝置旋轉;而變速裝置之一端連結連接裝置,另端則連結發電機,變速裝置用以將連接裝置的旋轉速度轉換與發電機的工作轉速相匹配,以進行發電。
如第2A圖、第2B圖所示,係為發電系統2的示意圖,其透過風力/水力以進行發電,發電系統2包含動能擷取機構20以及發電機構22。
動能擷取機構20包含固定柱201、輪組202、纜繩203以及自動轉向帆204。
其中,固定柱201的數量可為一個或一個以上,而本圖中所繪示的固定柱201,其數量係為兩個。
如圖所示,固定柱201上端裝設有輪組202,輪組202的設置位置可與固定柱201垂直或平行。
其中,第2A圖係繪示輪組202的設置位置係與固定柱201平行;第2B圖係繪示輪組202的設置位置係與固定柱201垂直。
纜繩203,纜繩203係頭尾相接地套設在固定柱201的輪組202上,並連結起來成為封閉迴路。
至少一自動轉向帆204,每一自動轉向帆204皆連結至纜繩203,自動轉向帆204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自動將其帆面轉動到合適角度,以充分利用風力或水力以及帆面二側壓力差的柏努利效應以帶動纜繩203,使自動轉向帆204沿著纜繩203方向驅動纜繩203進行滑動。
發電機構22,其可裝設至輪組202或纜繩203上,發電機構22透過輪組202或纜繩203之滑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如第3A圖、第3B圖所示,係為發電系統3的示意圖,有別於發電系統2,發電系統3之其固定柱301係為一個。
發電系統3其透過風力/水力以進行發電,發電系統3包含動能擷取機構30以及發電機構32。
動能擷取機構30包含固定柱301、輪組302、纜繩303以及自動轉向帆304。
其中,固定柱301上尚延伸有雙臂3011與3012。
固定柱301上端以及雙臂3011、3012的上端皆裝設有輪組302,輪組302的設置位置可與固定柱301及雙臂3011、3012垂直或平行。
其中,第3A圖係繪示輪組302的設置位置係與固定柱301及雙臂3011、3012平行;第3B圖係繪示輪組302的設置位置係與固定柱301及雙臂3011、3012垂直。
纜繩303,纜繩303係頭尾相接地套設在固定柱301與雙臂3011、3012的輪組302上,並連結起來成為封閉迴路。
至少一自動轉向帆304,每一自動轉向帆304皆連結至纜繩303,自動轉向帆304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自動將其帆面轉動到合適角度,以充分利用風力或水力以及帆面二側壓力差的柏努利效應以帶動纜繩303,使自動轉向帆304沿著纜繩303方向驅動纜繩303進行滑動。
發電機構32,其可裝設至輪組302或纜繩303上,發電機構32透過輪組302或纜繩303之滑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如第4圖所示,係為自動轉向帆204、304的詳細結構圖。
以自動轉向帆204為例,自動轉向帆204包含帆2041與轉向架2042;帆2041之形狀係呈帆的形狀,其近似三角形,受力彎曲成翼形;轉向架2042的橫桿2042a與豎桿2042b係透過T型接管2042c以將彼此連接,T型接管2042c的一端連接有扭力彈簧2042d,扭力彈簧2042d之另端則固定在豎桿2042b上端,用以使橫桿2042a可繞著豎桿2042b旋轉,橫桿2042a與豎桿2042b並綁設有連接線2042e,藉以使橫桿2042a與豎桿2042b可與帆2041連結,帆2041與橫桿2042a連接處尚設有連接到T型接管2042c上的煞住線2042f,由於T型接管2042c之一端有圓環2042g套著,故帆2041彎曲帶動煞住線2042f時,將使T型接管2042c卡在圓環2042g,進而使橫桿2042a不再轉動。
透過此種設計,將有利自動轉向帆204之帆2041產生白努利效應。
第5圖則係為發電機構22、32的示意圖。
以發電機構22為例,發電機構22包含連接裝置220與變速裝置222,連接裝置220尚包含小輪2201,小輪2201係裝設至纜繩203或輪組202上,透過纜繩203的滑動或輪組202的 轉動,藉以透過小輪2201以帶動連接裝置220旋轉;而變速裝置222之一端連結連接裝置220,另端則連結發電機224,變速裝置222用以將連接裝置220的旋轉速度轉換與發電機224的工作轉速相匹配,以進行發電。
如第6圖所示,係為本發明發電系統2的一實施例,其透過風力/水力以進行發電,發電系統2包含動能擷取機構60以及發電機構62。
在本實施例中,動能擷取機構60包含兩個固定柱601、兩個輪組602、纜繩603以及複數個自動轉向帆604,且固定柱601上裝設有輪組602,輪組602的設置位置係與固定柱601平行。
纜繩603則係頭尾相接地套設在固定柱601的輪組602上,並連結起來成為封閉迴路。
複數個自動轉向帆604再分別連結至纜繩603,自動轉向帆604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自動將其帆面轉動到合適角度,以充分利用風力或水力以及帆面二側壓力差的柏努利效應以帶動纜繩603,使自動轉向帆604沿著纜繩603方向驅動纜繩603進行滑動。
在本實施例中,發電機構62係裝設至纜繩603上,發電機構62透過纜繩603之滑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其中,自動轉向帆604係透過握繩器605與纜繩603連結,自動轉向帆604包含帆6041與轉向架6042;帆6041之形狀係呈帆的形狀,其近似三角形,受力彎曲成翼形;轉向架6042的橫桿6042a與豎桿6042b係透過T型接管6042c以將彼此連接,T型接管6042c的一端連接有扭力彈簧6042d,扭力彈簧6042d之另端則固定在豎桿6042b上端,用以使橫桿6042a可繞著豎桿6042b旋轉,橫桿6042a與豎桿6042b並綁設有連接線6042e,藉以使橫桿6042a與豎桿6042b可與帆6041連結,帆6041與橫桿 6042a連接處尚設有連接到T型接管6042c上的煞住線6042f,由於T型接管6042c之一端有圓環6042g套著,故帆6041彎曲帶動煞住線6042f時,將使T型接管6042c卡在圓環6042g,進而使橫桿6042a不再轉動。
其中,發電機構62包含連接裝置620與變速裝置622,連接裝置620尚包含小輪6201,小輪6201係裝設至纜繩603上,透過纜繩603的滑動,藉以透過小輪6201以帶動連接裝置620旋轉;而變速裝置622之一端連結連接裝置620,另端則連結發電機624,變速裝置622用以將連接裝置620的旋轉速度轉換與發電機624的工作轉速相匹配,以進行發電。
如第7圖所示,係為本發明發電系統2的另一實施例,其透過風力/水力以進行發電,發電系統2包含動能擷取機構70以及發電機構72。
在本實施例中,動能擷取機構70包含兩個固定柱701、兩個輪組702、纜繩703以及複數個自動轉向帆704,且固定柱701上裝設有輪組702,輪組702的設置位置係與固定柱701垂直。
纜繩703則係頭尾相接地套設在固定柱701的輪組702上,並連結起來成為封閉迴路。
複數個自動轉向帆704再分別連結至纜繩703,自動轉向帆704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將使其沿著纜繩703方向驅動纜繩703進行滑動。
有別於前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發電機構72係裝設至輪組702上,發電機構72透過輪組702之滑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其中,自動轉向帆704係透過握繩器705與纜繩703連結,自動轉向帆704包含帆7041與轉向架7042;帆7041之形狀係呈帆的形狀,其近似三角形,受力彎曲成翼形;轉向架7042 的橫桿7042a與豎桿7042b係透過T型接管7042c以將彼此連接,T型接管7042c的一端連接有扭力彈簧7042d,扭力彈簧7042d之另端則固定在豎桿7042b上端,用以使橫桿7042a可繞著豎桿7042b旋轉,橫桿7042a與豎桿7042b並綁設有連接線7042e,藉以使橫桿7042a與豎桿7042b可與帆7041連結,帆7041與橫桿7042a連接處尚設有連接到T型接管7042c上的煞住線7042f,由於T型接管7042c之一端有圓環7042g套著,故帆7041彎曲帶動煞住線7042f時,將使T型接管7042c卡在圓環7042g,進而使橫桿7042a不再轉動。
其中,發電機構72包含連接裝置720與變速裝置722,連接裝置720尚包含小輪7201,小輪7201係裝設至輪組702上,透過輪組702的滑動,藉以透過小輪6201以帶動連接裝置720旋轉;而變速裝置722之一端連結連接裝置720,另端則連結發電機724,變速裝置722用以將連接裝置720的旋轉速度轉換與發電機724的工作轉速相匹配,以進行發電。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自動轉向帆704的帆7041上設置有薄膜太陽能電池(圖未繪示),薄膜太陽能電池可透過貼附或電鍍的方式以設置於帆7041上。換句話說,帆7041本身即整合有薄膜太陽能電池,正因為帆7041具有薄膜太陽能電池,故其可作為除風力之外的額外電力來源。
本發明將風力場(水力場)與發電的電機分離,用纜繩將許多帆固定起來,帆與纜繩間有一轉動機構限制帆轉動的範圍在與纜繩運動方向垂直的後方180度,
縱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除可設置在陽台、庭園、圍牆上、屋頂上、大樓間、山谷間,甚至於以風箏、氣球放到空中外,並可與運輸工具(如流籠)、大樓逃生工具(如緩降設施)等共構,既有造景作用,又可發電。
2、本發明可以依據實際地形設置長纜繩以及大量的帆,以取得大量的能量,在沿著纜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設置發電的電機備,電機設備可以放在容易維護的地方,且不限於一個。
3、本發明中擷取風力場(水力場)的設備,亦即本發明所述之動能擷取機構,其所用材料非常輕,且擷取風力或水力的帆係柔軟的且成本低廉,種種優點都使本發明易於裝設,且對環境與生物無害。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下述之專利範圍內。
2‧‧‧發電系統
20‧‧‧動能擷取機構
22‧‧‧發電機構
201‧‧‧固定柱
202‧‧‧輪組
203‧‧‧纜繩
204‧‧‧自動轉向帆

Claims (10)

  1. 一種發電方法,其步驟包含:於一力場域的任意處設置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固定柱,並於該固定柱上端裝設一輪組,該輪組的設置位置可與該固定柱垂直或平行;將一纜繩套設在該固定柱的輪組上,並將該纜繩的頭尾兩端連結起來成為一封閉迴路,再將至少一個以上的自動轉向帆連結在該纜繩上,該自動轉向帆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自動將其帆面轉動到合適角度,以充分利用風力或水力以及帆面二側壓力差的柏努利效應以帶動該纜繩,使該自動轉向帆沿著該纜繩方向驅動該纜繩進行滑動;以及於該纜繩處設置一發電機構,該發電機構透過該纜繩之滑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電方法,亦可於該輪組處設置該發電機構,該發電機構透過該輪組之轉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所述之發電方法,其中該自動轉向帆係透過一握繩器與該纜繩連結,該自動轉向帆包含一帆與一轉向架;該帆之形狀係呈帆的形狀,其近似三角形,受力彎曲成翼形;該轉向架的一橫桿與一豎桿係透過一T型接管以將彼此連接,該T型接管的一端連接有一扭力彈簧,該扭力彈簧之另端則固定在該豎桿上端,用以使該橫桿可繞著該豎桿旋轉,該橫桿與該豎桿並綁設有連接線,藉以使該橫桿與該豎桿可與該帆連結,該帆與該橫桿連接處尚設有一 連接到該T型接管上的煞住線,由於該T型接管之一端有一圓環套著,故該帆彎曲帶動該煞住線時,將使該T型接管卡在該圓環,進而使該橫桿不再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所述之發電方法,其中該發電機構包含一連接裝置與一變速裝置,該連接裝置尚包含一小輪,該小輪係裝設至該纜繩或該輪組上,透過該纜繩或該輪組的轉動,藉以透過該小輪以帶動該連接裝置旋轉;而該變速裝置之一端連結該連接裝置,另端則連結一發電機,該變速裝置用以將該連接裝置的旋轉速度轉換與該發電機的工作轉速相匹配,以進行發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電方法,其中該自動轉向帆的帆面上可設置有一薄膜太陽能電池。
  6. 一種發電系統,其透過風力/水力以進行發電,該發電系統包含:一動能擷取機構,其包含:一固定柱,其數量係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該固定柱上端裝設有一輪組,該輪組的設置位置可與該固定柱垂直或平行;一纜繩,該纜繩係頭尾相接地套設在該固定柱的輪組上,並連結起來成為一封閉迴路;以及至少一自動轉向帆,其連結該纜繩,該自動轉向帆透過風力或水力之帶動,將使其沿著該纜繩方向驅動該纜繩進行滑動;以及一發電機構,其係裝設至該纜繩上,該發電機構透過該 纜繩之滑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發電系統,其中該發電機構亦可裝設至該輪組上,該發電機構透過該輪組之轉動以帶動其旋轉並發電。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第7項所述之發電系統,其中該自動轉向帆係透過一握繩器與該纜繩連結,該自動轉向帆包含一帆與一轉向架;該帆之形狀係呈帆的形狀,其近似三角形,受力彎曲成翼形;該轉向架的一橫桿與一豎桿係透過一T型接管以將彼此連接,該T型接管的一端連接有一扭力彈簧,該扭力彈簧之另端則固定在該豎桿上端,用以使該橫桿可繞著該豎桿旋轉,該橫桿與該豎桿並綁設有連接線,藉以使該橫桿與該豎桿可與該帆連結,該帆與該橫桿連接處尚設有一連接到該T型接管上的煞住線,由於該T型接管之一端有一圓環套著,故該帆彎曲帶動該煞住線時,將使該T型接管卡在該圓環,進而使該橫桿不再轉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第7項所述之發電系統,其中該發電機構包含一連接裝置與一變速裝置,該連接裝置尚包含一小輪,該小輪係裝設至該纜繩或該輪組上,透過該纜繩的滑動或該輪組的轉動,藉以透過該小輪以帶動該連接裝置旋轉;而該變速裝置之一端連結該連接裝置,另端則連結一發電機,該變速裝置用以將該連接裝置的旋轉速度轉換與該發電機的工作轉速相匹配,以進行發電。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發電系統,其中該自動轉向帆的一帆面上可設置有一薄膜太陽能電池。
TW104118746A 2015-06-10 2015-06-10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TW201537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8746A TW201537025A (zh) 2015-06-10 2015-06-10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TW105113577A TW201643316A (zh) 2015-06-10 2016-04-29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8746A TW201537025A (zh) 2015-06-10 2015-06-10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7025A true TW201537025A (zh) 2015-10-01

Family

ID=548508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8746A TW201537025A (zh) 2015-06-10 2015-06-10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TW105113577A TW201643316A (zh) 2015-06-10 2016-04-29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577A TW201643316A (zh) 2015-06-10 2016-04-29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2015370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7712A (zh) * 2017-06-09 2017-10-10 刘恩均 环柔索帆翼流体能转换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7712A (zh) * 2017-06-09 2017-10-10 刘恩均 环柔索帆翼流体能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3316A (zh) 2016-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8792B2 (en) Energy transformation device
US8197179B2 (en) Stationary co-axial multi-rotor wind turbine supported by continuous central driveshaft
CN102602751B (zh) 控缆机、筝、筝驱工作机构、筝发电机、风驱车船暨方法
CN103328815A (zh) 用于从流体的流动水流中产生电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3821662B (zh) 移动式光伏波浪发电船
JP2009174403A (ja) エネルギー変換複合システム
CN105569928A (zh) 单点系泊式深海浮式风机
JP5421474B1 (ja) 風力発電装置
CN104514680A (zh) 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
CN203499903U (zh) 一种风能潮流能联合发电装置
Hollaway Sustainable energy production: Key material requirements
CN202673573U (zh) 利用弹性元件减小阻力的风车发电装置
WO2018215890A1 (en) Flag-shaped energy device
CN203230525U (zh) 海洋能发电装置及其框架
TW201537025A (zh) 發電方法及其系統
CN102338020A (zh) 陀螺定向的海浪采能装置
CN109340050A (zh) 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置
JP6103411B1 (ja) ブレード平板、それを用いた発電機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キット、送風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キット
CN105099339A (zh) 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综合发电系统
WO2017002539A1 (ja) ブレード平板、それを用いた発電機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キット、送風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キット
CN101776034A (zh) 无坝水、风共用辊筒式发电装置
CN201621011U (zh) 悬浮于空气中的风力发电机
CN106640489B (zh) 一种采用柔性连接离合涡轮构成的发电系统
CN100578011C (zh) 曳式浮筏波浪发电装置
KR101756108B1 (ko) 날개가 접히는 물레방아 구조체를 이용한 수중발전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