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4806A - 用於門、百葉窗及其相似物的鉸鏈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門、百葉窗及其相似物的鉸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4806A
TW201534806A TW103108888A TW103108888A TW201534806A TW 201534806 A TW201534806 A TW 201534806A TW 103108888 A TW103108888 A TW 103108888A TW 103108888 A TW103108888 A TW 103108888A TW 201534806 A TW201534806 A TW 2015348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axis
pivot
shell
tubu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8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3233B (zh
Inventor
Luciano Bacchetti
Original Assignee
In & Tec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 & Tec Srl filed Critical In & Tec Srl
Priority to TW103108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323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4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4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3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3233B/zh

Link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鉸鏈裝置,該鉸鏈裝置包含:一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其包括界定一縱軸(X)的一工作腔室(20);一第二管狀半殼體(13),其可繞該軸線(X)旋轉;一樞軸(50),其與該第二管狀半殼體成單一體地旋轉,該樞軸包括具有螺旋形狀的一單一通過致動構件(72);一柱塞構件(30),其可沿該軸線(X)滑動;以及一管狀襯套(80),其具有一對導引凸輪狹槽(81)。提供插入該通過致動構件(72)中之一銷(73)來允許該樞軸(50)與該襯套(80)之相互嚙合。該第一管狀半殼體(12)包括一端部(16),其易於可旋轉地支撐該樞軸(50),該第二管狀半殼體(13)與該襯套(80)彼此同軸耦接,該襯套(80)與該第一管狀半殼體(12)相互耦接成單一體。

Description

用於門、百葉窗及其相似物的鉸鏈裝置
本發明一般而言可適用於門、百葉窗或相似關閉元件之關閉及/或控制鉸鏈的技術領域,且特定而言係關於一種鉸鏈裝置,該鉸鏈裝置用於在關閉及/或打開錨固至諸如牆壁或框架等之固定式支撐結構的關閉元件,諸如門、百葉窗或其相似物期間進行可旋轉移動及/或控制。
如已知的,鉸鏈大致包括可移動構件,該可移動構件通常固定至門、百葉窗或其相似物,樞軸連接至固定構件上,該固定構件通常固定至其支撐框架或固定至牆壁及/或地板。
根據文件US7305797、EP1997994以及US2004/206007,鉸鏈為已知的,其中關閉機構確保門返回關閉位置之動作不受阻尼作用。根據文件EP0407150,已知一種關門器,其包括用於阻尼關閉機構之動作的液壓阻尼機構。
所有此等已知裝置或多或少為巨大的,且因此該等裝置具有不良的美學吸引力。此外,該等裝置不允許調整門之關閉速度及/或閂鎖動作,或在任何情況下,該等裝置皆不允許簡單且快速的調整。
另外,此等已知裝置具有較大數目的建構部件,既難以製造 又相對昂貴,且需要頻繁維護。
其他鉸鏈係根據文件GB19477、US1423784、GB401858、W003/067011、US2009/241289、EP0255781、W02008/50989、EP2241708、CN101705775、GB1516622、US20110041285、W0200713776、W0200636044、US20040250377以及W02006025663而知。
此等已知鉸鏈就大小及/或可靠性及/或效能而言皆可被改良。
本發明之一目標為藉由提供一種鉸鏈裝置來至少部分地克服以上所提及之缺點,該鉸鏈裝置具有高功能性、簡單構造以及低成本。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鉸鏈裝置,該鉸鏈裝置允許簡單且快速地調整與其耦接的關閉元件之打開角度及/或關閉角度。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具有較小塊狀之鉸鏈裝置,該鉸鏈裝置允許自動地關閉甚至極重的門。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鉸鏈裝置,該鉸鏈裝置確保與其耦接之門在打開及/或關閉期間的受控移動。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鉸鏈裝置,該鉸鏈裝置具有最小數目的組成部件。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鉸鏈裝置,該鉸鏈裝置能夠隨時間而維持對準確關閉位置之定時。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極其安全的鉸鏈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極其容易安裝的鉸鏈裝置。
此等目標以及將在下文中更清晰呈現的其他目標係藉由具有本文所揭露及/或所主張及/或所展示之該等特徵中一或多者的鉸鏈裝置來達成。
本發明之有利實施例係根據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來界定。
在閱讀根據本發明之鉸鏈裝置的一些較佳地、非排他性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之後,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點將顯而易見,該等實施例係藉助於附加圖式以非限制性實例方式來描述,在圖式中:圖1為鉸鏈裝置1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圖2a圖2b分別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關閉位置;圖3a圖3b分別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部分打開位置,連接板15大體上垂直於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且其中止動螺釘90處於靜止位置;圖3c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之一些細節的軸向截面分解圖;圖4a圖4b分別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部分打開位置,連接板15大體上垂直於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且其中止動螺釘90處於工作位置以阻擋狹長元件60之滑動;圖4c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之一些細節的軸向截面放大圖;圖5a圖5b以及圖5c分別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的軸測圖、軸向截面圖以及側視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完全打開位置, 連接板15與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大體上共面;圖6a、圖6b以及圖6c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軸測圖,其展示銷73分別在圖3a及圖3b之關閉位置、圖4a及圖4b之部分打開位置以及圖5a、圖5b以及圖5c之完全打開位置中相對於襯套80及樞軸50的位置;圖7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部分分解、中斷軸測圖,其展示第二可移動管狀半殼體13與襯套80之間的耦接;圖8a圖8c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之一些細節的放大截面圖,而圖8b圖8d分別為調節構件130之第一實施例分別處於工作位置及靜止位置之放大圖;圖8e為圖1之鉸鏈裝置1的第一實施例之一些細節的截面放大及中斷視圖,其展示通道100之支座108圖8f為圖8a及圖8b之調節構件130的軸測圖;圖9a圖15c為襯套80之一些實施例的側視圖,其中對每一實施例而言,後兩個軸測圖展示銷73、柱塞構件30以及彈性抵消機構40於第二管狀半殼體13之關閉位置及完全打開位置中的位置;圖16圖17為樞軸50之一些實施例的軸測圖,其中致動通過元件72由具有恆定傾斜度或螺旋節距的單一螺旋部分71'71"組成,該螺旋部分71'71"分別繞軸線X包繞180°及90°;圖18a圖18c為襯套80之另一實施例的其他側視圖,其展示銷73、柱塞構件30以及彈性抵消機構40於第二管狀半殼體13之關閉位置及完全打開位置中的位置的兩個軸測圖;圖19a圖19d為襯套80之另一實施例的其他側視圖,其展示銷73、 柱塞構件30以及彈性抵消機構40於第二管狀半殼體13之關閉位置、部分打開位置以及完全打開位置中的位置的三個軸測圖;圖20為鉸鏈裝置1之第三實施例的分解軸測圖,其中液壓管路100部分地位於端帽27內;圖21a圖21b以及圖21c為圖20之鉸鏈裝置1分別處於關閉位置、止動螺釘90處於工作位置之部分打開位置以及完全打開位置的軸向截面圖;圖22為鉸鏈裝置1之第四實施例的分解圖;圖23a及圖23b分別為圖22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半殼體13處於關閉位置;圖24a圖24b分別為圖22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部分打開位置,連接板15大體上垂直於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圖25a圖25b分別為圖22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完全打開位置,連接板15與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大體上共面;圖26為鉸鏈裝置1之第五實施例的分解圖;圖27a圖27b分別為圖26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半殼體13處於關閉位置;圖28a圖28b分別為圖26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部分打開位置,連接板15大體上垂直於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圖29a圖29b分別為圖26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 面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完全打開位置,連接板15與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大體上共面;圖30為鉸鏈裝置1之第六實施例的分解圖;圖31a圖31b分別為圖30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半殼體13處於關閉位置;圖32a圖32b分別為圖30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部分打開位置,連接板15大體上垂直於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且其中止動螺釘90處於靜止位置;圖33a圖33b分別為圖30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及軸向截面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部分打開位置,連接板15大體上垂直於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且其中止動螺釘90處於工作位置以阻擋狹長元件60之滑動;圖34a圖34b以及圖34c分別為圖30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的軸測圖、軸向截面圖以及側視圖,其中第二管狀半殼體13處於完全打開位置,連接板15與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連接板14大體上共面;圖35為鉸鏈裝置1之第七實施例的軸測圖;圖36為鉸鏈裝置1之第七實施例的部分分解軸測圖;圖37為圖35之實施例的俯視圖,其中鉸鏈裝置1具有處於關閉位置的第二管狀半殼體13圖38a圖38b為圖36之鉸鏈裝置1的軸測圖,其分別展示連接板1415之相對位置,及銷73、柱塞構件30以及彈性抵消機構40於圖37中所示位置中的位置; 圖39為圖35之實施例的俯視圖,其中鉸鏈裝置1具有處於部分打開位置的第二管狀半殼體13圖40a圖40b為圖36之鉸鏈裝置1的軸測圖,其分別展示連接板1415之相對位置,及銷73、柱塞構件30以及彈性抵消機構40於圖39中所示位置中的位置;圖41為圖35之實施例的俯視圖,其中鉸鏈裝置1具有處於完全打開位置的第二管狀半殼體13圖42a圖42b為圖36之鉸鏈裝置1的軸測圖,其分別展示連接板1415之相對位置,及銷73、柱塞構件30以及彈性抵消機構40於圖41中所示位置中的位置;圖43a圖43b為圖20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之一些細節的放大截面圖;圖44a圖44b以及圖44c為端帽27之側視圖、沿平面XLIV-XLIV的截面圖以及以上視圖的軸測截面圖。
圖45a圖45b為襯套80之另一實施例的軸測圖;圖46a圖46b為襯套80之另一實施例的軸測圖;圖47a圖47e為鉸鏈裝置1之軸測圖,該鉸鏈裝置包括圖46a及圖46b之襯套80的實施例,其中銷73處於沿凸輪狹槽81的若干位置;圖48a圖48b為鉸鏈裝置1之一些細節的放大截面圖,該鉸鏈裝置包括分別處於工作位置及靜止位置的調節構件130的第二實施例;圖49為圖48a及圖48b之調節構件130的第二實施例的軸測圖;圖50為沿圖49中平面L-L截取的軸測截面圖。
參考以上圖式,大體上以1指示的根據本發明之鉸鏈裝置尤其適用於可旋轉地移動及/或控制諸如門、百葉窗、閘或其相似物之關閉元件D,該關閉元件可錨固至諸如牆壁及/或門或窗框及/或支撐柱及/或地板之固定式支撐結構S
視構形而定,根據本發明之鉸鏈裝置1僅允許自動關閉耦接至該鉸鏈裝置的關閉元件D,如圖30至圖34c中所示,或僅在該關閉元件打開及/或關閉期間對其進行控制,如例如圖22至圖25b中所示,或允許進行兩個動作,如圖1至圖5c中所示。
一般而言,鉸鏈裝置1可包括錨定至固定式支撐結構S的固定元件10及可錨定至關閉元件D的可移動元件11
在一較佳地非排他性實施例中,固定元件10可定位於可移動元件11下方。
在一較佳地非排他性實施例中,固定元件10及可移動元件11可包括彼此耦接的各別第一管狀半殼體12及第二管狀半殼體13,用以在例如圖3a至圖5c中所示的打開位置與例如圖2a及圖2b中所示的關閉位置之間繞縱軸X旋轉。
適合地,固定元件10及可移動元件11可包括分別連接至第一管狀半殼體12及第二管狀半殼體13的各別第一連接板14及第二連接板15,以用於錨定至固定式支撐結構S及關閉元件D
較佳地,鉸鏈裝置1可組配為「anuba」型鉸鏈。
有利地,除連接板1415之外,鉸鏈裝置1之所有其他組 件可包括於第一管狀半殼體12及第二管狀半殼體13內。
詳言之,第一管狀半殼體12可加以固定且包括界定軸線X的工作腔室20,及在該工作腔室中滑動的柱塞構件30。適當地,工作腔室20可藉由插入管狀半殼體12中的關閉帽27來關閉。
如稍後較佳的解釋,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可進一步包括:通常為油的工作流體,該工作流體作用於活塞30上來液壓地抵消該活塞之動作;及/或例如螺旋壓縮彈簧41的彈性抵消機構40,該彈性抵消機構作用於同一柱塞構件30上。
適合地,可提供在工作腔室20外部且與該工作腔室同軸的樞軸50,該樞軸可有利地充當致動器,其可包括端部51及管狀主體52。有利地,樞軸50可藉由第一固定管狀半殼體12之端部16來支撐。
樞軸50之端部51將允許該樞軸與第二可移動管狀半殼體13之間的同軸耦接,以便該第二可移動管狀半殼體及樞軸50於第二可移動管狀半殼體13之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之間統一旋轉。
為此,在一較佳地非排他性實施例中,樞軸50之端部51可包括具有預定形狀的外表面53,該外表面較佳地以可移除方式與第二可移動管狀半殼體13之相反成型表面17耦接。
在一較佳地非排他性實施例中,例如圖7中所示,成型表面53可包括易於嚙合相反成型表面17之相應凹部的複數個軸向突起。
較佳地,樞軸50之成型表面53及第二管狀半殼體13之相反成型表面17可經組配以便允許其相互角位置之選擇性變化。
以此方式,將可能根據需要以一方式改變連接板1415之 相互角位置,該方式使得該等連接板可在關閉元件D之關閉位置中彼此垂直,例如如圖38中所示。
適合地,柱塞構件30及樞軸50可經由狹長圓柱元件60來操作地彼此連接,以便該樞軸繞軸線X之旋轉相應於該柱塞構件沿相同軸線X之滑動,且反之亦然。
為此,狹長元件60可包括第一圓柱端部61及第二端部62,該第一圓柱端部插入工作腔室20中且與柱塞構件30相互連接,且該第二端部處於工作腔室20外部且於樞軸50之管狀主體52內滑動。
狹長圓柱元件60與柱塞構件30之間的連接可易於將此等元件製成單一體,以便該等元件可界定可沿軸線X移動的滑件。
有利地,樞軸50之管狀部分52可具有內徑Di',該內徑與狹長圓柱元件60之直徑D'''大體上一致。
因此,狹長圓柱元件60可與柱塞構件30成單一體地沿軸線X滑動。換言之,狹長圓柱元件60及樞軸50可以一伸縮方式耦接在一起。
此外,如稍後較佳的解釋,視襯套80之導引凸輪狹槽81的構形而定,狹長圓柱元件60與其柱塞構件30可或可不旋轉地鎖定於工作腔室20中,從而防止在其沿該工作腔室滑動期間繞軸線X之旋轉。
因此,柱塞構件30可在接近樞軸50的末端衝程位置(相應於第二可移動管狀半導體13之打開及關閉位置中之一者)與遠離樞軸50的末端衝程位置(相應於第二可移動管狀半殼體13之打開及關閉位置中之另一者)之間沿軸線X滑動。
為允許介於柱塞構件30與樞軸50之間的相互移動,該樞軸 之管狀主體52可包括彼此相等且成角度地間隔180°的至少一對凹槽70'70",各凹槽包含包繞軸線X的至少一個螺旋部分71'71"。凹槽70'70"可彼此連通來界定單一通過致動構件72
在圖16及圖17中,展示通過致動構件72之一實施例。
適合地,至少一個螺旋部分71'71"可具有任何傾斜度,且可分別為右旋或左旋。較佳地,至少一個螺旋部分71'71"可繞軸線X包繞至少90°,且甚至更佳包繞至少180°
有利地,至少一個螺旋部分71'71"可具有螺旋節距P,該螺旋節距為20mm至100mm,且較佳地為30mm至80mm。
在一較佳地非排他性實施例中,凹槽70'70"中每一者可藉由單一螺旋部分71'71"來形成,該等螺旋部分可具有恆定傾斜度或螺旋節距。
適宜地,致動構件72可在兩個末端處封閉以便界定封閉路徑,該封閉路徑具有用於經由其滑動之銷73的兩個末端阻擋點74'74",該封閉路徑由凹槽70'70"界定。
不考慮致動構件72之位置或構形,該致動構件繞軸線X的旋轉允許樞軸50及柱塞構件30之相互移動。
為導引此旋轉,可提供在樞軸50之管狀主體52外部且與該樞軸同軸的管狀導引襯套80。導引襯套80可包括成角度地間隔180°的一對凸輪狹槽81
為允許樞軸50、狹長元件60以及導引襯套80之間的相互連接,狹長元件60之第二端部62可包括銷73,該銷插入穿過通過致動構 件72及凸輪狹槽81以便於該通過致動構件及該等凸輪狹槽內移動。
因此,銷73之長度可諸如允許此功能。銷73亦可界定大體上垂直於軸線X的軸線Y
因此,在旋轉通過致動構件72之後,銷73係藉由該通過致動構件來移動且藉由凸輪狹槽81來導引。
如上文已描述,第一管狀半殼體12之端部16能夠支撐樞軸50。與該樞軸同軸耦接的襯套80又可與第一管狀半殼體12耦接成單一體,較佳地於相同端部16處耦接成單一體,以便允許將第一管狀半殼體12與第二管狀半殼體13耦接。
有利地,樞軸50之管狀部分52可具有外徑De',該外徑小於襯套80之內徑Di"或可能大體上與該內徑一致。
此外,第一管狀半殼體12之端部16可進一步包括具有外徑De的大體上環形附件18,該外徑De大於樞軸50之管狀部分52的外徑De'或與該外徑大體上一致,並因此小於襯套80之內徑Di"或與該內徑大體上一致。
大體上環形附件18可進一步具有內徑Di,該內徑與樞軸50之管狀部分52的內徑Di'大體上一致,並因此與狹長圓柱元件60之直徑D'''大體上一致。
更特定而言,大體上環形附件18可進一步包括:界定工作腔室20之上壁的下表面21,面向樞軸50之管狀部分52的下部部分54的上表面19',面向狹長元件60之側壁63的內側表面19",以及面向襯套80之內側壁83的圓柱外側表面19''',用以將該襯套與第一管狀半殼體12耦接 成單一體。為此,例如,壁19'''可攻螺紋,而內壁83之相應耦接部分85可為相反螺紋。
較佳地,當相同的第二管狀半殼體13耦接至第一管狀半殼體12時,第二半殼體13可具有面向襯套80之外側壁82的管狀內側壁13'
由於以上特徵之一或多者,鉸鏈裝置1具有高效能同時製造極其簡單且有成本效益。
事實上,襯套80具有以下雙重功能:導引銷73且作為支柱支撐耦接至關閉元件D的第二可移動管狀半殼體13
以此方式,在不最低限度地加載鉸鏈裝置1之移動部件且尤其是樞軸50的情況下,該第二可移動管狀半殼體之重量的垂直分量係加載於固定式支撐結構S上,同時其水平分量分佈於襯套80之整個長度範圍內。
此提供相對於先前技術裝置而言的更高效能。
此外,第一管狀半殼體12及/或第二管狀半殼體13可由例如聚乙烯、ABS或聚丙烯之聚合物材料製成,或由諸如鋁的具有相對較低機械強度之金屬材料製成,因為該等管狀半殼體之功能主要為進行支撐且具有相對低的磨損。
此允許最小化成本及製造時間。
另外,此允許最小化或消除發生於具有金屬結構之鉸鏈或液壓關門器中的熱傳遞,因為該金屬結構將外部溫度之變化傳遞至工作流體,從而又改變同一工作流體之黏性,且因此改變安裝之後設定的操作參數。
另一方面,在使用期間受較大應力的樞軸50及/或襯套80 可由例如硬化鋼的具有相對較高機械強度之金屬材料製成。
此外,鉸鏈裝置之組裝異常簡單,因而簡化其製造。
如以上所提及,襯套80及第二管狀半殼體13可進一步以可移除方式彼此耦接,例如藉由沿軸線X將該第二管狀半殼體滑動至該襯套上,且隨後於外部成型表面53與相反成型表面17之間相互嚙合來耦接。
此大大地簡化關閉元件D之維護操作,因為該關閉元件可藉由將其簡單地提起自操作位置移除,而無需拆卸鉸鏈裝置1
在此狀況下,第二管狀半殼體將僅僅由於重力而仍處於襯套80上的操作位置。
圖9a至圖15c及圖18a至圖19c展示襯套80之一些實施例(僅僅以非限制性方式例示本發明),該等實施例就導引凸輪狹槽81之構形而言彼此不同。
詳言之,圖9a展示具有導引凸輪狹槽81的襯套80,該等導引凸輪狹槽具有平行於軸線X延伸的第一部分84'及垂直於軸線X延伸的後續第二部分84"
兩個部分84'84"可具有一定長度,該長度足以導引與第二管狀半殼體13成單一體的樞軸50繞軸線X旋轉90°。可能地,亦可提供止動部分145來將銷73阻擋在所要位置,該位置在所示的示範性實施例中為第二部分84"之末端處。
此構形在包括彈性機構40且尤其壓縮彈簧41的鉸鏈裝置1之實施例中尤其有利。
由於導引凸輪狹槽81之特定構形,彈簧41可以其最高預加 載力來預加載,以便在相同大小的情況下,本發明之鉸鏈裝置具有大於先前技術裝置的力,或在相同力的情況下,本發明之鉸鏈裝置具有較小的尺寸。
事實上,當銷73沿平行於軸線X延伸的第一部分84'滑動時,繞相同軸線X旋轉的樞軸50將彈簧41壓縮90°。當銷73沿垂直於軸線X延伸的第二部分84"滑動時,樞軸50繼續繞相同軸線X旋轉但不壓縮彈簧41
此允許利用以上所提及之優點以彈簧41之最高預加載力來對其預加載。不證自明的是,在此狀況下,彈簧41僅在銷73沿第一部分84'滑動時移動。
在此狀況下,襯套80可例如與圖16中所示之樞軸操作地耦接,其中通過致動構件72由繞軸線X包繞180°的單一螺旋部分71'71"組成,該等部分具有恆定傾斜度或螺旋節距。
圖10a展示具有導引凸輪狹槽81的襯套80,該等導引凸輪狹槽具有平行於軸線X延伸的第一部分84'及垂直於軸線X延伸的後續第二部分84",且其不同於圖9a中所示之襯套80之處在於存在沿導引凸輪狹槽81之第二部分84"的三個止動部分145
圖11a展示具有導引凸輪狹槽81的襯套80,該等導引凸輪狹槽具有平行於軸線X延伸的第一部分84'及垂直於軸線X延伸的後續第二部分84",且其不同於圖9a及圖10a中所示之襯套80之處在於相同第二部分84"之定位及銷73經由導引凸輪狹槽81之滑動方向。
事實上,在此狀況下,彈簧41易於將銷73上推,不同於圖 9a至圖10c中所示實施例中發生的彈簧41將銷73下拉的情況。因此,導引凸輪狹槽81經組配來在其路徑上向下導引銷73以便加載彈簧41
圖12a、圖13a以及圖14a展示具有導引凸輪狹槽81的襯套80,該等導引凸輪狹槽具有以預定角度傾斜或以預定節距螺旋成型的單一部分84。以此方式,在第二半殼體13之關閉位置與完全打開位置之間不存在用於銷73中間止動點。
此構形在如下狀況為極其有利的:部分84具有與通過致動構件72之螺旋部分71'71"中之一者相對的角度或節距。事實上,在此狀況下,在銷73經由導引凸輪狹槽81滑動之後,該銷施加於該等導引凸輪狹槽上的反作用力之垂直分量增加至由通過致動構件72賦予的垂直分量。
此允許獲得一種鉸鏈裝置,其在相同大小的情況下具有大於先前技術裝置的力,或在相同力的情況下獲得較小大小的鉸鏈裝置。
圖15a展示具有導引凸輪狹槽81的襯套80,該等導引凸輪狹槽具有大體上平行於軸線X的單一部分84'
圖18a展示具有導引凸輪狹槽81的襯套80,該等導引凸輪狹槽具有第一部分84及垂直於軸線X延伸的後續第二部分84'。第一部分84可以預定角度傾斜或以預定節距成螺旋。該角度可小於30°,較佳地小於25°且甚至更佳接近20°,且該第一部分可具有與通過致動構件72之螺旋部分71'71"的角度或節距相對的角度或節距。
此允許結合上述優點,例如就圖9a至圖12a之襯套80而言。事實上,具有小角度的第一部分84允許以最高預加載力來預加載彈簧41,而第二部分84'允許在關閉或打開之後使此力最大化。實際上,可獲得潛在 地不具有阻擋點的關閉元件D,相應於可能的致動部分145之彼等阻擋點除外,該關閉元件具有高度關閉力或打開力及雙重速度,即起初的慢速及隨後的快速,或反之亦然。此外,藉由作用於止動螺釘90,實際上可能獲得介於180°之間的任何打開或關閉角度。
要瞭解的是,在不脫離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圖1至圖8d及圖18至圖42b中所示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中每一者可包括圖9a至圖15c及圖18a至圖19c中所示之襯套80中的任一者,以及具有右旋或左旋的至少一個螺旋部分71'71"的樞軸50
不管凸輪狹槽81之形狀,該致動構件可在兩個末端處封閉以便界定封閉路徑,該封閉路徑具有用於經由其滑動之銷73的兩個末端阻擋點87'87"
圖45a至圖46b展示襯套80之其他實施例,其中凸輪狹槽81可包括第一部分84'及第二部分84"
第一部分84'可大體上平行於軸線X延伸,如圖45a及圖45b中所示,或可相對於相同軸線X、以相對於樞軸50之凹槽70'70"的傾斜度而言的相對傾斜度稍微傾斜,如圖46a及圖46b中所示。
另一方面,第二部分84"可大體上垂直於軸線X延伸。
適合地,第一部分84'及第二部分84"各自可具有一定長度,該長度足以導引可移動管狀半殼體13繞軸線X旋轉90°
圖47a至圖47e展示包括根據圖45a及圖45b之襯套80的鉸鏈裝置1
圖47a展示關閉元件D完全關閉的位置。銷73相應於第一 末端阻擋點87'
圖47b展示關閉元件D相對於關閉門位置成90°的位置。銷73相應於中間阻擋點87'''
相應於中間阻擋點時,可提供第一減震部分287',該第一減震部分在與第一部分84'內之銷73的滑動方向一致的方向上大體上平行於軸線X延伸,從而允許彈簧41之另一最小壓縮,例如壓縮1-2mm,該最小壓縮可相應於可移動管狀半殼體13之另一輕微旋轉。在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一減震部分287'導引銷73,以便將關閉元件D相對於關閉門位置自90°(圖47b中展示之位置)旋轉至120°(如圖47c中所示)。
圖47d展示關閉元件D處於相對於關閉門位置180°的位置。銷73相應於第二阻擋點87"
相應於第二阻擋點時,可提供第二減震部分287"來導引銷73,以便將關閉元件D相對於關閉門位置自180°(圖47d中展示之位置)旋轉至190°(如圖47e中所示)。
有利地,阻擋點87'87"87'''可包括凸輪狹槽81之各區帶,銷73在其經由相同凸輪狹槽81滑動期間鄰接抵靠於該等區帶,從而在打開及/或關閉期間阻擋關閉元件D
應指出,阻擋點87'87"87'''不同於止動部分145且亦具有不同功能。
減震部分287'287"允許藉由將銷73鄰接抵靠於阻擋點87'87"來吸收施加關閉元件D之震動。
事實上,此鄰接嚴密地轉移至關閉元件D,由此造成該關閉 元件不鉸接之危險。因此,減震部分287'287"允許彈簧41之進一步壓縮,從而吸收銷73抵靠阻擋點87'87"之鄰接的震動,因而避免以上危險。
此構形在鋁框架的情況下尤其有利,以便避免關閉元件D及固定式支撐結構S之往復扭轉。
適合地,減震部分287'287"可具有一定長度,該長度足以允許可移動元件11繞軸線X的另一最小旋轉15°
以上構形之其他優點在於,即使關閉元件D旋轉超過阻擋點87"87'''所決定之打開位置,彈簧41仍將同一關閉元件D返回至預定打開位置。因此,減震部分287'287"之動作並不影響關閉元件D之預定打開位置,因此即使在若干減震動作之狀況下,仍可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該預定打開位置。
要瞭解的是,在不脫離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凸輪狹槽81之減震部分及阻擋點可為任何數目。
為允許使用者調整第二管狀半殼體13之打開角度及/或關閉角度,可提供至少一個止動螺釘90,其具有第一末端91及第二末端92,該第一末端易於與狹長元件60之第二端部62選擇性相互作用,且該第二末端由使用者自外側操作來沿軸線X調整同一狹長元件60之衝程。
較佳地,至少一個止動螺釘90可在相應於樞軸50之端部51處插入該樞軸內,以便於與狹長元件60之第二端部62間隔開的靜止位置與接觸該第二端部的工作位置之間沿軸線X滑動。
以此方式,可能以任何方式調整鉸鏈裝置1
例如,圖4b及圖33b展示鉸鏈裝置1之實施例,其中止動 螺釘90處於工作位置來防止銷73經由襯套80之導引凸輪狹槽81的第二部分84"滑動。由於此構形,在此等實施例中銷73在第二半殼體13之關閉位置與完全打開位置之間滑動而無需任何中間阻擋點,此等實施例中之該完全打開位置展示連接板1415之間大致為90°的角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圖30至圖34c中所示之實施例,可提供一對止動螺釘9090',該等止動螺釘相應於鉸鏈裝置1之各別上端2及下端3置放。
頂部止動螺釘90可具有上述特徵。
下部止動螺釘90'可具有第一末端91'及第二末端92',該第一末端易於與柱塞構件30選擇性相互作用,且該第二末端由使用者自外側操作。
如以上所提及,鉸鏈裝置1之一些實施例可包括工作流體,諸如圖1至圖8d及圖20至圖29b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
此等實施例可包括彈性機構40,諸如圖1至圖8d、圖20至圖21c以及圖26至圖29c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或該實施例不包括該彈性機構,諸如圖22至圖25c中所示之實施例。
在包括彈性機構40之實施例中,將確保自動關閉或打開關閉元件D,諸如圖1至圖8d、圖20至圖21c以及圖26至圖29c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或簡單地允許柱塞構件30自遠端或近端位置中之一者朝向遠端或近端位置之另一者返回,而無需確保自動關閉或打開關閉元件D
在第一種狀況下,彈性機構40可包括具有相對較高力的推力彈簧41,在第二種狀況下,該等彈性機構可包括具有相對較低力的重置 彈簧。
在第一種狀況下,鉸鏈裝置1充當液壓鉸鏈或具有自動關閉的關門器,而在第二種狀況下,相同鉸鏈裝置1充當液壓阻尼鉸鏈。
要瞭解的是,在阻尼鉸鏈裝置1中使用彈簧41是完全可選的。例如,在圖22至圖25b中所示之鉸鏈裝置1的實施例中,不使用彈簧。
此允許使用工作腔室20之全部長度,因而使塊體性最小化。
有利地,在包括工作流體之實施例中,工作腔室20可包括例如一或多個O型環之一或多個密封元件22來防止該工作流體滲漏。
柱塞構件30可將工作腔室20分開成至少一個第一可變容積隔室23及至少一個第二可變容積隔室24,該等隔室彼此流體連通且較佳地相鄰。適合地,當彈性抵消機構存在時,其可插入於第一隔室23中。
為允許工作流體於第一隔室23與第二隔室24之間傳遞,柱塞構件30可包含通過開口31及閥門機構,該閥門機構可包括止回閥32
有利地,止回閥32可包括圓盤33,其以最小餘隙插入適合外殼34中,以便沿軸線X軸向地移動。
視安裝止回閥32之方向而定,該止回閥在打開或關閉關閉元件D之後打開,以便允許工作流體在打開或關閉關閉元件D之一者的期間介於第一隔室23與第二隔室24之間傳遞,且以便防止工作流體在打開或關閉相同關閉元件D之另一者的期間回流。
為在打開或關閉關閉元件D之另一者的期間控制該工作流體介於第一隔室23與第二隔室24之間回流,可提供適合的液壓管路100
適合地,柱塞構件30可包括緊密插入工作腔室20中且面向 該工作腔室之內側壁25的圓柱主體或可分別由該圓柱主體組成。液壓管路100可至少部分地位於第一管狀半殼體12內,且可較佳地包括在工作腔室20外部的通道107,該通道界定大體上平行於軸線X的軸線X'
有利地,液壓管路100可包括第一隔室23中之至少一個第一開口101及第二隔室24中之至少一個其他開口102。視安裝閥門32之方向而定,開口101102可分別充當管路100之入口及出口,或分別充當該管路之出口及入口。
第一管狀半殼體12可具有至少一個第一調整螺釘103,其具有第一末端104及第二末端105,該第一末端與液壓管路100之開口102相互作用,且該第二末端可由使用者自外側操作來調整工作流體穿過同一開口102的流動截面。
在圖1至圖8d及圖20至圖29c中所示之實施例中,閥門32在打開關閉元件之後打開,且在關閉該關閉元件之後關閉,因而迫使工作流體經由液壓管路100回流。在此等條件下,開口101充當液壓管路100之入口而開口102充當該液壓管路之出口。
適合地,在柱塞構件30之整個衝程期間,出口102可自該該柱塞構件流體解耦。螺釘103可具有第一末端104,該第一末端可與開口102相互作用來調整關閉元件之關閉速度。
在一些較佳地但非排他性實施例中,例如圖1至圖8d及圖22至圖25c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中,液壓管路100可包括第二隔室24中之另一開口106,該開口在以上所提及之實例中可充當管路100之第二隔室24中的第二出口。
因此,柱塞構件30可與開口102106成空間關係,諸如以保持在柱塞構件30之整個衝程自開口102流體地去耦,如以上所提及;且諸如以保持在該柱塞構件之衝程的第一部分與開口106流體地連通,且諸如以保持在柱塞構件30之衝程的第二部分自同一開口106流體地去耦。
以此方式,在以上實施例中,當第二管狀半殼體13靠近第一管狀半殼體12時,或在當關閉元件D接近關閉位置時的任何事件中,關閉元件D朝向關閉位置閂扣。
在相反地安裝閥門32的情況下,亦即,該閥門在關閉關閉元件之後打開及在打開該關閉元件之後關閉的情況下,如上述組配之管路100允許在打開期間具有兩種阻力,第一阻力用於打開關閉元件D之第一角形部分,且第二阻力用於打開該關閉元件之第二角形部分。
在此狀況下,在打開關閉元件D之後,工作流體經由通道107自第二隔室24流動穿過第一隔室23,該工作流體經由開口102106進入且經由開口101離開。在關閉關閉元件D之後,工作流體經由閥門32自第一隔室23流動至第二隔室24。當柱塞構件30在其衝程之第一部分期間與開口106流體耦接時,獲得打開期間的第一阻力,而當柱塞構件30在其衝程之第二部分期間自同一開口106流體地去耦時,獲得打開期間的第二阻力。
在一些較佳地但非排他性實施例中,例如圖1至圖5d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中,通道107可包括大體上圓柱支座108,調節構件130可插入該圓柱支座中,該調節構件130包含操作端131及耦接至該操作端的桿132。桿132可界定縱軸X",其與通道107之軸線X'相互平行或一致。
尤其如圖8e中展示,支座108可具有相應於開口102的第一圓柱部分109',及相應於開口106的第二圓柱部分109"
為允許調節構件130與支座108之間的相互耦接,調節構件130之桿132可包括第一螺紋部分133'及第二螺紋部分133",同時支座108可相應於第一圓柱部分109'而攻相反螺紋。或者,替代第一螺紋部分133',調節構件130可包括插入穿過第一相反成型圓柱部分109'之Seeger型環。
然而,第二圓柱部分109"可有利地為光滑的,亦即該第二圓柱部分不含相反螺紋。因此,支座108之第一圓柱部分109'可具有最大直徑Dp1,其大於第二圓柱部分109"之最大直徑Dp2
132可具有面向開口101106二者的外表面134,該外表面在例如圖8a至圖8f中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中基本上可具有大體上圓柱區域135'及與其相對的平坦區域135"
更特定而言,外表面134可包括第三圓柱部分136'與第四圓柱部分136",及與其相對的第一平坦部分137'與第二平坦部分137",該第一平坦部分與該第二平坦部分分別面向支座108之第一圓柱部分109'與第二圓柱部分109"
適合地,第四圓柱部分136"之最大直徑Dp4大於第三圓柱部分136'之最大直徑Dp3,且可與支座108之第二圓柱部分109"的最大直徑Dp2大體上一致。因此,第三圓柱部分136'之最大直徑Dp3小於第一圓柱部分109'之最大直徑Dp1
132之形狀可使得大體上圓柱區域135'延伸超過調節構件130之對稱平面。因此,第一平坦部分137'及第二平坦部分137"可具有各別 最大寬度h'、h",其小於第三圓柱部分136'及第四圓柱部分136"之各別最大直徑Dp3Dp4
有利地,可插入第三圓柱部分136'與第四圓柱部分136"之間的第一螺紋部分133'又可包括相應於第三圓柱部分136'及第四圓柱部分136"的第一圓柱區帶138',及相應於第一平坦部分137'及第二平坦部分137"的第一平面區帶138"
另一方面,可插入桿132之操作端131與第三圓柱部分136'之間的第二螺紋部分133"又可包括相應於第三圓柱部分136'的第二圓柱區帶139',及相應於第一平坦部分137'的第二平面區帶139"
由於以上特徵之一或多者,當鉸鏈裝置1之有限塊體性不允許使用「經典」徑向螺釘時,該狀況下,調節構件130容易允許調整開口106之流動截面。例如,調節構件130允許調整力從而藉以關閉元件D朝向關閉位置來閂扣,以及允許避免閂扣動作,以及允許調整或避免打開期間的阻力中之一者。
藉由作用於操作端131,例如藉由使用螺絲起子,使用者可促進桿132於工作位置(例如8b及圖8d中所示)與靜止位置(例如圖8a及圖8c中所示)之間繞軸線X"的旋轉。
如此等圖中所示,在工作位置,第三圓柱部分136'及第四圓柱部分136"分別面向第一開口101及第二開口106,以便桿132之外表面134選擇性地阻礙開口106,而無論桿132處於靜止位置或工作位置,另一開口101將與通道107及開口102保持流體連通。
另一方面,在靜止位置,第一平坦部分137'及第二平坦部分 137"分別保持面向開口101106,以便工作流體經由通道107於第一容積可變隔室23與第二容積可變隔室24之間自由傳遞。
因此明顯的是,無論調節構件130處於靜止位置或工作位置,開口101總是與開口102流體連通,而取決於調節構件130處於靜止位置或工作位置,開口106分別保持與同一開口102流體連通或不與該開口流體連通。
因此,當調整構件130處於靜止位置時,開口101與開口102106均保持流體連通,以便允許例如以上所提及之閂扣動作或打開期間的雙重阻力,而當該調整構件處於工作位置時,開口101僅僅與開口102保持流體連通,以便排除例如以上所提及之閂扣動作或打開期間的雙重阻力。
在圖48a至圖50中所示之替代實施例中,調節構件130可包括軸向盲孔240,而尤其如圖50中展示,第三圓柱部分136'及第四圓柱部分136"可包括各別第一通過孔250'及第二通過孔250",該等孔與軸向盲孔240相互流體連通。
此實施例之操作類似於圖8a至圖8f中所示之上述實施例的操作。
如圖48a及圖48b中所示,當桿132處於靜止位置時,如圖48b中所示,第二通過孔250"與開口106保持流體連通,及當桿132處於工作位置時,如圖48a中所示,第二通過孔250"保持自開口106流體去耦,以便選擇性阻礙該開口。
適合地,無論桿132處於靜止位置或工作位置,第一通過孔 250'可易於經由通道107與開口101及開口102相互流體連通。事實上,當該桿處於工作位置時,工作流體相應於圓柱部分136'流動且通過該通過孔250'
在一些較佳地但非排他性實施例中,例如圖1至圖8及圖22至圖29b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中,通道107可通過連接板14
有利地,在此等實施例中,調節構件130可插入於通道107之一末端(例如底端)處,以便選擇性阻礙開口106,同時調整螺釘103可插入於相同通道107之另一末端,例如上端處,以便選擇性阻礙開口102
更特定而言,調節構件130及調整螺釘103可插入通道107中,以便該調整螺釘之軸線X'與調節構件130之第四軸線X"及調整螺釘103之第五軸線X'''一致。要瞭解的是,軸線X'X"以及X'''大體上平行於軸線X
以此方式,調節構件130之操作端131及調整螺釘103之操作端105可由使用者在相對於中間平面π M的相對側邊處接近,例如圖3a中所示,該中間平面通過連接板14且大體上垂直於軸線X'X"以及X''',且因此垂直於軸線X
由於此構形,因此可能以最小塊狀及圓形形狀(典型的「Anuba」型鉸鏈)來獲得關閉元件D之關閉速度及/或打開速度的調整(藉由作用於調整螺釘103)及閂扣動作之力及/或打開期間的阻力(藉由作用於調整構件130)。
在一些較佳地但非排他性實施例中,例如圖20至圖21c及圖43a至圖44c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中,工作腔室20之關閉帽27可包括通 過導管100'及圍繞同一帽27之大體上圓柱側壁28的大體上環形周邊凹槽29。一旦帽27插入於工作腔室20中,該帽之大體上圓柱側壁28及因此周邊凹槽29皆保持面向同一工作腔室20之內側壁25
適宜地,可具有相向側壁29'29"及底壁29'''的周邊凹槽29可於頂部處打開,以便工作腔室20之底壁29'''及內側壁25保持直接面向彼此。
通過導管100'可包括一對第一支管140'140"及第二支管141,該等第一支管具有經由周邊凹槽29與通道107流體連通的各別開口100及通過第二半殼體12的開口101,且該第二支管具有與第一隔室23流體連通的開口100'''
中央歧管100''''可位於第一支管140'140"與第二支管141之間沿X軸的大體上中央位置,該中央歧管100''''因此可與通道107及第一隔室23流體連通。
有利地,帽27可包括調整螺釘103,其較佳地處於沿軸線X的軸向位置。螺釘103可具有末端104及操作端105,該末端與中央歧管100''''相互作用,且該操作端欲由使用者自外側操作來調整工作流體穿過該操作端之流動截面。
在圖20至圖21c及圖43a至圖44c中所示之實施例中,其中閥門機構32經組配來允許工作流體在打開關閉元件D期間於第一隔室23與第二隔室24之間傳遞,且經組配來防止工作流體在關閉同一關閉元件D期間回流,單一螺釘103易於調整關閉元件D之關閉速度。
由於以上特徵之一或多者,可能甚至在具有最小尺寸或完全 圓形形狀的鉸鏈裝置1中獲得簡單且快速調整,其中不可能軸向或徑向插入螺釘。
此外,周邊環形通道29允許簡化鉸鏈裝置1之安裝,同時改良該鉸鏈裝置之可靠性。
如以上所提及,鉸鏈裝置1之一些實施例可包括彈性抵消機構40,諸如圖1至圖8d、圖20至圖21c以及圖26至圖34c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
此等實施例可包括工作流體,諸如圖1至圖8d、圖20至圖21c以及圖26至圖29c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或不包括工作流體,諸如圖30至圖34c中所示之彼實施例。
在不包括工作流體的情況下,鉸鏈裝置1充當純粹的機械打開/關閉鉸鏈。
在一些較佳地但非排他性實施例中,例如在圖1至圖8d、圖20至圖21c以及圖30至圖34c中所示之彼等實施例中,彈簧41及柱塞構件30可彼此耦接以便該彈簧41處於最大伸長率位置,其相應於該柱塞構件之末端衝程遠端位置。在此狀況下,彈簧41可插入於樞軸50之圓柱部分52與柱塞構件30之間。
為最小化移動部件之間的摩擦力,可提供諸如環形軸承110之至少一個防摩擦構件,其插入樞軸50與第一管狀半殼體12之末端部分16之間以用於其支撐。
事實上,在以上所提及之實施例中,銷73將被向下拉動,因而亦將向下推動樞軸50,因此在軸承110上繞軸線X旋轉。適合地,該 銷歸因於彈簧41對軸承110之作用而負載應力。
在其他較佳地但非排他性實施例中,諸如圖26至圖29c中所示之一個實施例中,彈簧41及柱塞構件30可彼此耦接以便該彈簧處於最大伸長率位置,其相應於柱塞構件30之末端衝程近端位置。在此狀況下,彈簧41可插入工作腔室20之底壁26與柱塞構件30之間。
在此狀況下,為最小化移動部件之間的摩擦力,可提供例如另一環形軸承111之至少一個防摩擦構件,其插入樞軸50與易於保持樞軸50的襯套120之上壁121之間,從而襯套120在襯套80外部與該襯套同軸耦接成單一體。
事實上,在以上構形的情況下,銷73被向上推動,藉以又向上推動樞軸50,因此於軸承111上繞軸線X旋轉。保持襯套120可例如擰入襯套80之下部部分中,以便將樞軸50保持於操作位置。
在任何狀況下,鉸鏈裝置1可經組配來最小化移動部件之間的摩擦力。
為達此目的,可提供例如另一環形軸承112之至少一個防摩擦構件,其以一方式插入襯套80與第二管狀半殼體13之間,該方式使得該第二管狀半殼體於軸承112上繞軸線X旋轉。
因此,襯套80可適合地具有接近上部部分87的中央開口86,以便插入樞軸50之端部51。更特定而言,襯套80及樞軸50可相互組配以便一旦將樞軸50插入襯套80中,則該樞軸之端部51通過該襯套之中央開口86
為此,襯套80可具有一定高度h,該高度大體上等於軸承 110、樞軸50之管狀主體52以及該樞軸上與環形附件18之外側壁19'''的耦接的耦接部分85的高度總和。
因此,軸承112靜置於上部部分87上,以便關閉元件在樞軸50繞軸線X旋轉期間根本不加載樞軸50。事實上,關閉元件D之重量加載於軸承112上。
此外,樞軸50在襯套80內之位置防止同一樞軸50歸因於推動該樞軸向上的力而不對準及/或滑出,例如使用者關閉關閉元件D的力之狀況。事實上,在此狀況下,樞軸50壓靠襯套80之上部部分87,諸如圖32b及圖33b中清晰可見,因而使該樞軸保持於其初始位置。
此外,襯套80及第二管狀半殼體13可較佳地彼此成空間關係,以使得一旦第二管狀半殼體13與該襯套80耦接,則該襯套與第一管狀半殼體12保持間隔例如十分之幾毫米的距離d
自以上描述,明顯的是,本發明實現預期目標。
本發明可易於進行許多變化及變體。在不超過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本發明範疇的情況下,所有細項可由其他技術上等效的元件替換,且材料可根據需要而不同。

Claims (20)

  1. 一種鉸鏈裝置,其在關閉及/或打開諸如一門、一百葉窗或其相似物之一關閉元件(D)期間用於可旋轉地移動及/或控制,該關閉元件錨固至諸如一牆壁或一框架之一固定式支撐結構(S),該裝置包括:- 一固定元件(10),其錨固至該固定式支撐結構(S);- 一可移動元件(11),其錨固至該關閉元件(D),該可移動元件(11)與該固定元件(10)相互耦接,以介於一打開位置與一關閉位置之間繞一第一縱軸(X)旋轉;- 至少一個滑件(30、60),其可在一第一末端衝程位置與一第二末端衝程位置之間沿一第二軸線(X)移動,該第一末端衝程位置相應於該等打開及關閉位置中之一者,且該第二末端衝程位置相應於該等打開及關閉位置中之另一者;其中該固定元件(10)及可移動元件(11)中之一者包含至少一個工作腔室(20),其界定該第二縱軸(X)以用於可滑動地容納該至少一個滑件(30、60),該固定元件(10)及可移動元件(11)中之另一者包含界定該第一軸線(X)的一樞軸(50),該樞軸(50)與該至少一個滑件(30、60)相互耦接,以便該可移動元件(11)繞該第一軸線(X)之該旋轉相應於該至少一個滑件(30、60)沿該第二軸線(X)之至少部分滑動,且反之亦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工作腔室(20)包括一工作流體,其作用於該至少一個滑件(30、60)上來液壓地抵消其動作,該至少一個滑件(30、60)包括一柱塞構件(30),其易於將該工作腔室 (20)分開成至少一個第一可變容積隔室及至少一個第二可變容積隔室(23、24),該等隔室連通流體且較佳地彼此相鄰,該柱塞構件(30)包含一通過開口(31)及閥門機構(32),該通過開口與該第一隔室及該第二可變容積隔室(23、24)流體連通,且該閥門機構與該開口(31)相互作用,以便允許該工作流體在打開或關閉該關閉元件(D)中之一者的期間於該第一隔室(23)與該第二隔室(24)之間傳遞,且以便防止該工作流體在打開或關閉該相同關閉元件(D)中之另一者的期間回流;一液壓管路(100)經提供來允許該工作流體在打開或關閉該關閉元件(D)中之另一者的期間於該第一隔室(23)與該第二隔室(24)之間傳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裝置,其中該液壓管路(100)包括在該工作腔室(20)外部的至少一個通道(107),該通道界定大體上平行於該第一軸線及/或該第二軸線(X)的一第三軸線(X'),該通道(107)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開口(101),其處於該第一隔室(23)及該第二隔室(24)中之一者中;進一步提供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其用於調節該工作流體介於該第一隔室(23)與該第二隔室(24)之間的該流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開口(101)處於該第一隔室(23)中,該通道(107)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開口(106),其處於該第二隔室(24)中;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包括界定一第四縱軸(X")的一桿(132),該桿具有面向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101、106)的一外表面(134)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開口(106)接近該第一開口(101),該通道(107)包括該第二隔室(24)中遠離該第一開口 (101)之一第三開口(102),該柱塞構件(30)與該管路(100)之第二開口及第三開口(106、102)成一空間關係,諸如以保持在該柱塞構件(30)之整個衝程自該第三開口(102)流體地與去耦,且諸如以保持在該衝程之一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開口(106)流體地耦接,且保持在該衝程之一第二部分自該第二開口流體地去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插入該至少一個通道(107)中,以便該第三軸線及該第四軸線(X'、X")大體上彼此平行或一致,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之該外表面(134)包括至少面向該第一開口(101)的一個第一部分(234')及至少面向該第二開口(106)的一個第二部分(234"),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操作端(131),其將由一使用者自該外側操作來促進該桿(132)於一工作位置與一靜止位置之間繞該第四軸線(X")的該旋轉,在該工作位置中,該同一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之該外表面(134)的該至少一個第二部分(234")選擇性地阻礙該第二開口(106),且在該靜止位置中,該第二開口與該通道(107)相互流體連通,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之該外表面(134)的該至少一個第一部分(234')經組配及/或尺寸設定,以便無論該桿(132)處於該靜止位置或該工作位置,該第一開口(101)及該第三開口(102)無論如何均經由該通道(107)來相互流體連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裝置,其中該通道(107)包括一大體上圓柱支座(108),其用於包括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101、106)的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該支座(108)具有該第一開口(102)處的一第 一圓柱部分(109'),其具有一第一最大直徑(Dp1),及該第二開口(106)處的一第二圓柱部分(109"),其具有一第二最大直徑(Dp2),該至少一個調節構件(130)之該外表面(134)的該至少一個第一部分及該至少一個第二部分(234'、234")包括一各別第三圓柱部分及第四圓柱部分(136'、136"),其各自具有分別位於該支座(108)之該第一圓柱部分及該第二圓柱部分(109'、109")中的一各別最大直徑(Dp3、Dp4),該第四圓柱部分(136")具有一最大直徑(Dp4),其大體上與該支座(108)之該第二圓柱部分(109'、109")的該最大直徑(Dp2)一致,該第三圓柱部分(136')具有一最大直徑(Dp3),其小於該支座(108)之該第一圓柱部分(109')的該最大直徑(Dp1),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螺紋部分(133'),其插入該第三圓柱部分與該第四圓柱部分(136'、136")之間,該第一圓柱部分(109')攻相反螺紋,該第二圓柱部分(109")為光滑的,該至少一個第一螺紋部分(133')包括一圓柱區帶(138'),其相應於該第三圓柱部分及該第四圓柱部分(136'、136"),及一平坦區帶(138"),其相應於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之該外表面(134)的第一平坦部分及第二平坦部分(137'、137")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之該外表面(134)的該至少一個第一部分及該至少一個第二部分(234'、234")具有一各別第一平坦部分及第二平坦部分(137'、137"),其分別與該第三圓柱部分及該第四圓柱部分(136'、136")相對,以便當該桿(132)處於該靜止位置時,該第一平坦部分及該第二平坦部分(137'、137")保持分別面向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101、106),且當該桿(132)處於該 工作位置時,該第三圓柱部分及該第四圓柱部分(136'、136")保持分別面向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101、106),以便選擇性地阻礙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該第一平坦部分及該第二平坦部分(137'、137")具有各別最大寬度(h'、h"),其小於該第三圓柱部分及該第四圓柱部分(136'、136")之各別最大直徑(Dp3、Dp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調節構件(130)包括一軸向盲孔(240),該至少一個調節構件(130)之該第三圓柱部分及該第四圓柱部分(136'、136")包括一各別第一通過孔及第二通過孔(250'、250"),該等通過孔與該軸向盲孔(240)相互流體連通,以便當該桿(132)處於該靜止位置時,該第二通過孔(250")與該第二開口(106)保持流體耦接,且當該桿(132)處於該工作位置時,該第二通過孔(250")與該第二開口(106)保持流體去耦,以便選擇性地阻礙該第二開口,無論該桿(132)處於該靜止位置或該工作位置,該第一通過孔(250')無論如何易於經由該通道(107)來與該第一開口(101)及該第三開口(102)相互流體連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工作腔室(20)進一步包括位於該第二隔室(24)中的彈性抵消機構(40),其作用於該至少一個滑件(30、60)以用於使其自該第一末端衝程位置及該第二末端衝程位置中之一者朝向該第一末端衝程位置及該第二末端衝程位置中之另一者回行,該彈性抵消機構(40)可於一最大伸長率位置與一最小伸長率位置之間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固定元件(10)包含一第一 下部管狀半殼體(12),該第一下部管狀半殼體包括該工作腔室(20),該可移動元件(11)包含一第二上部管狀半殼體(13),該第二上部管狀半殼體與該第一管狀下部半殼體(12)相互疊置,以便於在一打開位置與一關閉位置之間繞該第一縱軸(X)旋轉,該樞軸(50)在該工作腔室(20)外部且與該第二上部管狀半殼體(13)同軸耦接,以便於在該打開位置與該關閉位置之間與該第二上部管狀半殼體成單一體地旋轉,該樞軸(50)包括一管狀主體(52),該柱塞構件(30)操作地連接至該樞軸(50)且插入該工作腔室(20)中,從而於接近該樞軸(50)的一末端衝程位置與遠離該樞軸的一末端衝程位置之間沿該第一軸線(X)滑動,接近該樞軸的該末端衝程位置相應於該至少一個滑件(30、60)之該第一衝程位置及該第二衝程位置中之一者,且遠離該樞軸的該末端衝程位置相應於該至少一個滑件(30、60)之該第一衝程位置及該第二衝程位置中之另一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滑件(30、60)包括沿該軸線(X)伸長的一圓柱元件(60),其具有一第一端部(61),其插入該工作腔室(20)中並與該柱塞構件(30)相互連接,及一第二端部(62),其處於該工作腔室(20)外部並於該樞軸(50)之該管狀主體(52)內滑動;提供一管狀襯套(80),其具有成角度地間隔180°的一對導引凸輪狹槽(81),該管狀襯套(80)同軸地位於該樞軸(50)之該管狀主體(52)外部,該樞軸(50)至少包括彼此相等並成角度地間隔180°的一對凹槽(70'、70"),該等凹槽至少各自包含包繞該軸線(X)的一個螺旋部分(71'、71"),該等凹槽(70'、70")彼此連通以便界定一通過致動構件(72)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裝置,其中該狹長元件(60)之該第二端部(62)包括一銷(73),其插入該通過致動構件(72)及該等導引凸輪狹槽(81)中來經由其滑動,以便往復地嚙合該樞軸(50),該狹長圓柱元件(60)以及該襯套(80),該第一下部管狀半殼體(12)包括一上端部(16),其用於可旋轉地支撐該樞軸(50),該襯套(80)及該第一下部管狀半殼體(12)彼此耦接成單一體,以便允許該等導引凸輪狹槽(81)導引藉由該通過致動構件(72)致動的該銷(73)之該移動,該第二上部管狀半殼體(13)及該襯套(80)彼此同軸耦接,以便該襯套(80)界定第二上部管狀半殼體(13)之旋轉軸線,該襯套(80)及該第二管狀半殼體(13)藉由沿該軸線(X)相互滑動來以一可移除方式相互耦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裝置,其中該樞軸(50)之該管狀部分(52)具有:一內徑(Di'),其大體上與該狹長圓柱元件(60)之直徑(D''')一致,及一外徑(De'),其小於該襯套(80)之內徑(Di")或大體上與其一致,當該同一第二管狀半殼體(13)耦接至該第一管狀半殼體(12)時,該第二半殼體(13)具有面向該襯套(80)之外側壁(82)的一內側壁(13'),該第一管狀半殼體(12)之該端部(16)包括一大體上環形附件(18),其具有外徑(De),該外徑大於該樞軸(50)之該管狀部分(52)的該外徑(De')或與其大體上一致,及一內徑(Di),該內徑與該樞軸(50)之該管狀部分(52)的該內徑(Di')大體上一致,該大體上環形附件(18)包含界定該工作腔室(20)之上壁的一下表面(21),面向該樞軸(50)之該管狀部分(52)的該下部部分(54)以用於對其支撐的一上表面(19'),面向該狹長圓柱元件(60)之側壁(63)的一內側表面(19")以及面向該襯套(80) 之內側壁(83)的一外側表面(19''')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止動螺釘(90),其接近該裝置之頂端或底端(2、3)中之一者,該至少一個止動螺釘(90)包括一第一末端(91)及一第二末端(92),該第一末端易於選擇性地與該狹長圓柱元件(60)之該第二端部(62)相互作用,且該第二末端將由一使用者自該外側操作來沿該軸線(X)調整該狹長圓柱元件之該衝程,該至少一個止動螺釘(90)可於該端部(51)處插入該樞軸(50)內,以便於遠離該狹長圓柱元件(60)之該第二端部(62)的一靜止位置與接觸該第二端部之一工作位置之間沿該軸線(X)滑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裝置,其中該彈性抵消機構(40)包括一彈簧(41),其可於該最大伸長率位置與該最小伸長率位置之間沿該軸線(X)移動,該彈簧(41)及該柱塞構件(30)相互耦接,以便該彈簧(41)處於相應於該柱塞構件(30)之該末端衝程遠端位置的該最大伸長率位置處,該彈簧(41)插入該樞軸(50)之該圓柱部分(52)與該柱塞構件(30)之間;進一步提供至少一個第一防摩擦構件(110),其插入該樞軸(50)與該第一管狀半殼體(12)之該端部(16)之間,以便該樞軸(50)於該至少一個第一防摩擦構件(110)上旋轉。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裝置,其中該襯套(80)具有一中央開口(86),其接近該上部部分(87),該襯套(80)及該樞軸(50)相互組配以便該樞軸(50)之該端部(51)通過該襯套(80)之該中央開口(86),該樞軸(50)位於該襯套(80)內以便保持插入於該至少一個第一防摩擦構件(110)與該同一襯套(80)之該上部部分(87)之間,該至少一個第二防 摩擦構件(112)係佈置於該襯套(80)外部並介於該襯套(80)之該上部部分(87)與該第二管狀半殼體(13)之間,以便該關閉元件(D)之重量並不施加於該樞軸(50)上,該襯套(80)與該第二管狀半殼體(13)彼此成一空間關係,以使得當該第二管狀半殼體(13)與該襯套(80)耦接時,該第二管狀半殼體保持與該第一管狀半殼體(12)間隔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密封元件(22),以便防止該工作流體自該工作腔室(20)滲漏,該柱塞構件(30)緊密插入該工作腔室(20)中,該第一下部管狀半殼體(12)進一步包括一固定板(14),其用於錨固至該固定式支撐結構(S),該固定支撐結構包括該至少一個通道(107),該液壓管路包括該第一開口、該第二開口以及該等第三開口(101、102、106),該至少一個通道(107)穿過該固定板(14),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插入於該至少一個通道(107)之一個末端處,以用於選擇性地阻擋該第一開口及/或該第二開口(101、106),該至少一個通道(107)進一步包括一第二調節構件(103),其插入於該至少一個通道之另一末端處,以便選擇性地阻礙該第三開口(102),該第二調節構件(103)界定一第五軸線(X'''),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及該第二調節構件(103)插入該至少一個通道(107)中,以便該第三軸線、第四軸線以及第五軸線(X'、X"、X''')相互大體上平行或一致,該至少一個第一調節構件(130)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操作端(131),其可由一使用者自該外側操作,該至少一個第二調節構件(103)包括至少一個第二操作端(105),其可由一使用者自該外側操作,該至少一個第一操作端及該至少一個第二操作端(131、105)可由一使用者在相對於一中間平面(π M)的相對側邊 上接近,該中間平面通過該固定板(14)且大體上垂直於該第三軸線、第四軸線以及第五軸線(X'、X"、X''')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等凹槽(70',70")之該等螺旋部分(71'、71")分別為右旋、左旋的,該等凸輪狹槽(81)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部分(84'),其大體上平行於該軸線(X)延伸,或以與該樞軸(50)之該等凹槽(70'、70")之傾斜度相對的一傾斜度相關於該軸線(X)稍微傾斜,該等凸輪狹槽(81)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部分(84"),其大體上垂直於該軸線延伸,其中當該銷(73)沿該等凸輪狹槽(81)之該至少一個第一部分(84')滑動時,該彈性抵消機構(40)介於該最大伸長率位置與該最小伸長率位置之間移動,且其中當該銷(73)沿該等凸輪狹槽(81)之該至少一個第二部分(84")滑動時,該彈性抵消機構(40)保持於該最小伸長率位置,該等凸輪狹槽(81)之該至少一個第一部分及該至少一個第二部分(84'、84")相互連續。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通過致動構件(72)在兩個末端處封閉以便界定一第一封閉路徑,該第一封閉路徑具有用於經由其滑動之該銷(73)的兩個末端阻擋點(74'、74"),該第一封閉路徑由該等凹槽(70'、70")界定,該等凸輪狹槽(81)之該至少一個第一部分及該至少一個第二部分(84'、84")在兩個末端處進一步封閉以便界定一第二封閉路徑,該第二封閉路徑具有用於經由其滑動之該銷(73)的至少一個第一阻擋點(87')及至少一個第二阻擋點(87"、87'''),該至少一個第一阻擋點相應於該第一部分(84')且該至少一個第二阻擋點相應於該第二部分(84'),該至少一個第一阻擋點(87')及/或該至少一個第二阻擋點(87"、87''')包括該 等凸輪狹槽(81)之一區帶,該銷(73)在其於該等相同凸輪狹槽(81)內滑動期間鄰接抵靠該區帶,從而在打開及/或關閉期間阻擋該關閉元件(D),該銷(73)在該等凸輪狹槽(81)之該至少一個第一部分(84')自該第一阻擋點(87')的該滑動相應於該彈性抵消機構(40)自該最大伸長率位置至該最小伸長率位置的該移動,該襯套(80)之該等凸輪狹槽(81)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減震部分(287',287"),其相應於該等凸輪狹槽(81)之該至少一個第二部分(84'')的該至少一個第二阻擋點(87"、87'''),該至少一個減震部分(287',287")在與該銷(73)於該等凸輪狹槽(81)之該至少一個第一部分(84')內之該滑動方向一致的一方向上大體上平行於該軸線(X)自該第一阻擋點(87')開始延伸,以一方式允許該彈性抵消機構(40)之另一最小壓縮,該方式藉由將該銷(73)鄰接抵靠於該至少一個第二末端阻擋點(87"、87''')來吸收施加至該關閉元件(D)的震動,該至少一個減震部分(287'、287")可具有一長度,該長度足以允許該可移動元件(11)繞該軸線(X)的5°至15°之另一最小旋轉,該可移動元件(11)之該最小旋轉相應於該彈性抵消機構(40)之該另一最小壓縮。
TW103108888A 2014-03-13 2014-03-13 用於門、百葉窗及其相似物的鉸鏈裝置 TWI633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8888A TWI633233B (zh) 2014-03-13 2014-03-13 用於門、百葉窗及其相似物的鉸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8888A TWI633233B (zh) 2014-03-13 2014-03-13 用於門、百葉窗及其相似物的鉸鏈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4806A true TW201534806A (zh) 2015-09-16
TWI633233B TWI633233B (zh) 2018-08-21

Family

ID=54695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8888A TWI633233B (zh) 2014-03-13 2014-03-13 用於門、百葉窗及其相似物的鉸鏈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323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4672A (zh) * 2018-07-23 2020-01-21 赵芬 能调节铰链叶片全程定位力度的结构
CN112896779A (zh) * 2019-12-04 2021-06-04 精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存箱
CN113662300A (zh) * 2017-06-30 2021-11-19 帕图加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展示硬币、徽章或条的颈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900B (zh) * 2019-12-04 2020-10-11 精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1904B1 (ko) * 2006-08-08 2007-09-28 주식회사 아이원이노텍 건자재용 도어의 자동복귀 힌지장치
WO2012137042A1 (en) * 2011-04-05 2012-10-11 In & Tec S.R.L. Hinge device for doors, shutters or the lik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2300A (zh) * 2017-06-30 2021-11-19 帕图加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展示硬币、徽章或条的颈饰
CN110714672A (zh) * 2018-07-23 2020-01-21 赵芬 能调节铰链叶片全程定位力度的结构
CN110714672B (zh) * 2018-07-23 2023-08-11 赵芬 能调节铰链叶片全程定位力度的结构
CN112896779A (zh) * 2019-12-04 2021-06-04 精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存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3233B (zh) 201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22195B2 (ja) ドア、シャッタ、などのためのヒンジ装置
US9605462B2 (en) Hinge device for doors, shutters and the like
CA2831729C (en) Hinge device for doors, shutters or the like
TWI633233B (zh) 用於門、百葉窗及其相似物的鉸鏈裝置
US9487988B2 (en) Hinge device for doors, shutters or the li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