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4164A - 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 - Google Patents

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4164A
TW201534164A TW103143183A TW103143183A TW201534164A TW 201534164 A TW201534164 A TW 201534164A TW 103143183 A TW103143183 A TW 103143183A TW 103143183 A TW103143183 A TW 103143183A TW 201534164 A TW201534164 A TW 2015341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achines
subset
cell
data se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3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h-Hao Lin
Ruo-Heng Liu
Goong-June Nam
Srikant Jayaraman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34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416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02Airborne stations
    • H04B7/18506Communications with or from aircraft, i.e. aeronautical mobil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連接管理實體裝置判定在一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裝置將數據機子集分配至一eNB集合中之每一eNB。該分配允許每一eNB與該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eNB在一不同載波上操作。該裝置可為一eNB。該eNB判定在該eNB之涵蓋範圍內之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eNB在該一個載波上操作。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不同飛行器相關聯。該eNB發送指示該數據機集合之資訊且回應於該所發送之資訊而接收一第二數據機集合之一分配。

Description

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 對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題為「MULTI-CARRIER 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BANDWIDTH AGGREGATION OVER LTE BEARERS」且在2013年12月1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914,742號的權利,該申請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通信系統,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
無線通信系統經廣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種電信服務,諸如電話、視訊、資料、訊息傳遞及廣播。典型無線通信系統可使用能夠藉由共用可用系統資源(例如,頻寬、傳輸功率)而支援與多個使用者之通信的多重存取技術。此種多重存取技術之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系統、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系統及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TD-SCDMA)系統。
已在各種電信標準中採用此等多重存取技術,以提供使不同無線器件能夠進行市級、國家級、區域級及甚至全球級通信的共同協定。新興之電信標準的實例為長期演進(LTE)。LTE為對由第三代合 作夥伴計劃(3GPP)公佈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行動標準的一組增強。LTE經設計以藉由以下操作而更好地支援行動寬頻網際網路存取:改良頻譜效率;降低成本;改良服務;利用新頻譜;及在下行鏈路(DL)上使用OFDMA、在上行鏈路(UL)上使用SC-FDMA及使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技術而與其他開放標準更好地整合。然而,隨著對於行動寬頻存取之需求繼續增加,需要對LTE技術之進一步改良。較佳地,此等改良應可適用於其他多重存取技術及使用此等技術的電信標準。
在本發明之態樣中,提供一種方法、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及一種裝置。該裝置可為一連接管理實體。該裝置判定在一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裝置將該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小區集合中之每一小區。該分配允許每一小區與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小區在該複數個載波中之一不同載波上操作。
在本發明之態樣中,提供一種方法、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及一種裝置。該裝置可為一小區。該小區可為一基地台或一基地台內之一小區。該基地台可為一演進型節點B(eNB)。該小區判定在該小區之涵蓋範圍內的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小區在該一個載波上操作。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不同飛行器相關聯。該小區發送指示該數據機集合之資訊。該小區回應於所發送資訊而接收一第二數據機集合之一分配。該分配允許該小區與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
100‧‧‧長期演進(LTE)網路架構/演進型封包系統(EPS)
102‧‧‧使用者設備(UE)
104‧‧‧演進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陸地無線電存取網 路(E-UTRAN)
106‧‧‧演進型節點B(eNB)
108‧‧‧演進型節點B(eNB)
110‧‧‧演進型封包核心(EPC)
112‧‧‧行動性管理實體(MME)
114‧‧‧行動性管理實體(MME)
116‧‧‧伺服閘道器
118‧‧‧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器
120‧‧‧本籍用戶伺服器(HSS)
122‧‧‧業者網際網路協定(IP)服務
124‧‧‧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MBMS)閘道器
126‧‧‧廣播多播服務中心(BM-SC)
128‧‧‧多播協調實體(MCE)
200‧‧‧存取網路
202‧‧‧蜂巢式區/小區
204‧‧‧巨型演進型節點B(eNB)
206‧‧‧使用者設備(UE)
208‧‧‧較低功率級演進型節點B(eNB)
210‧‧‧蜂巢式區
300‧‧‧圖
302‧‧‧小區特定RS
304‧‧‧使用者設備(UE)特定RS
400‧‧‧圖
410a‧‧‧資源區塊
410b‧‧‧資源區塊
420a‧‧‧資源區塊
420b‧‧‧資源區塊
430‧‧‧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
500‧‧‧圖
506‧‧‧實體層
508‧‧‧L2層
510‧‧‧媒體存取控制(MAC)子層
512‧‧‧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子層
514‧‧‧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子層
516‧‧‧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
610‧‧‧演進型節點B(eNB)
616‧‧‧傳輸(TX)處理器
618‧‧‧接收器/傳輸器
620‧‧‧天線
650‧‧‧使用者設備(UE)
652‧‧‧天線
654‧‧‧接收器/傳輸器
656‧‧‧接收(RX)處理器
658‧‧‧頻道估計器
659‧‧‧控制器/處理器
660‧‧‧記憶體
662‧‧‧資料儲集器
667‧‧‧資料源
668‧‧‧傳輸(TX)處理器
670‧‧‧接收(RX)處理器
674‧‧‧頻道估計器
675‧‧‧控制器/處理器
676‧‧‧記憶體
800‧‧‧圖
802‧‧‧網路(NW)IP聚合單元
804‧‧‧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器(P-GW)
806‧‧‧伺服閘道器(S-GW)
808‧‧‧演進型節點B(eNB)
810‧‧‧演進型節點B(eNB)
812‧‧‧演進型節點B(eNB)
814‧‧‧演進型節點B(eNB)
816‧‧‧演進型節點B(eNB)
818‧‧‧飛行器
820‧‧‧IP聚合單元
900‧‧‧說明系統構架內之連接管理實體的圖
902‧‧‧多載波連接管理(MC-CM)實體
904‧‧‧演進型節點B(eNB)
906‧‧‧數據機
1000‧‧‧說明連接管理實體之操作的圖
1002‧‧‧多載波連接管理(MC-CM)實體
1004‧‧‧演進型節點B(eNB)
1006‧‧‧第一演進型節點B(eNB)
1008‧‧‧第二演進型節點B(eNB)
1010‧‧‧第三演進型節點B(eNB)
1012‧‧‧第四演進型節點B(eNB)
1014‧‧‧第五演進型節點B(eNB)
1100‧‧‧說明連接管理實體及相關聯演進型節點B(eNB)之操作的圖
1102‧‧‧連接管理實體
1104‧‧‧演進型節點B(eNB)
1200‧‧‧說明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的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
1300‧‧‧說明第一例示性分配方法之圖
1400‧‧‧說明第二例示性分配方法之圖
1500‧‧‧連接管理實體之第一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
1600‧‧‧小區之第二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
1700‧‧‧說明例示性裝置中之不同模組/構件/組件之間的資料流的概念性資料流圖
1702‧‧‧裝置
1702'‧‧‧裝置
1704‧‧‧接收模組
1706‧‧‧數據機涵蓋範圍模組
1708‧‧‧數據機分配模組
1710‧‧‧通信模組
1750‧‧‧小區
1800‧‧‧說明使用處理系統之裝置之硬體實施的實例的圖
1804‧‧‧處理器
1806‧‧‧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
1810‧‧‧收發器
1814‧‧‧處理系統
1820‧‧‧天線
1824‧‧‧匯流排
1900‧‧‧說明例示性裝置中之不同模組/構件/組件之間的資料流的概念性資料流圖
1902‧‧‧裝置
1902'‧‧‧裝置
1904‧‧‧接收模組
1906‧‧‧數據機控制模組
1908‧‧‧傳輸/通信模組
1950‧‧‧飛行器
1960‧‧‧多載波連接管理(MC-CM)實體
2000‧‧‧說明使用處理系統之裝置之硬體實施的實例的圖
2004‧‧‧處理器
2006‧‧‧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
2010‧‧‧收發器
2014‧‧‧處理系統
2020‧‧‧天線
2024‧‧‧匯流排
圖1為說明網路架構之實例的圖。
圖2為說明存取網路之實例的圖。
圖3為說明LTE中之DL訊框結構之實例的圖。
圖4為說明LTE中之UL訊框結構之實例的圖。
圖5為說明用於使用者平面及控制平面之無線電協定架構之實例的圖。
圖6為說明存取網路中之演進型節點B及使用者設備之實例的圖。
圖7A為說明連續載波聚合類型之圖。
圖7B為說明非連續載波聚合類型之圖。
圖8為說明用於陸空行動系統之系統構架的圖。
圖9為說明圖8之系統構架內之連接管理實體的圖。
圖10為說明連接管理實體之操作的圖。
圖11為說明連接管理實體及相關聯eNB之操作的圖。
圖12為說明用於LTE承載上之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的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
圖13為說明第一例示性分配方法的圖。
圖14為說明第二例示性分配方法的圖。
圖15為連接管理實體之第一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
圖16為小區之第二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
圖17為說明例示性裝置中之不同模組/構件/組件之間的資料流的概念性資料流圖。
圖18為說明用於使用處理系統之裝置之硬體實施的實例的圖。
圖19為說明例示性裝置中之不同模組/構件/組件之間的資料流的概念性資料流圖。
圖20為說明用於使用處理系統之裝置之硬體實施的實例的圖。
下文結合附加圖式所陳述之【實施方式】意欲作為各種組態之 描述,且不意欲表示可供實踐本文中所描述之概念的僅有組態。該【實施方式】包括用於提供對各種概念之詳盡理解之目的之特定細節。然而,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顯而易見,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此等概念。在一些情況下,以方塊圖形式來展示熟知之結構及組件,以便避免混淆此等概念。
現將參考各種裝置及方法來呈現電信系統的若干個態樣。此等裝置及方法將按照各種區塊、模組、組件、電路、步驟、程序、演算法等(統稱作「元件」)而描述於以下【實施方式】中且說明於隨附圖中。可使用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此等元件。將此等元件實施為硬體抑或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之設計約束。
藉由實例,可藉由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之「處理系統」來實施元件,或元件之任何部分,或元件之任何組合。處理器之實例包括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狀態機、閘控邏輯、離散硬體電路,及經組態以執行貫穿本發明所描述之各種功能性的其他合適硬體。處理系統中之一或多個處理器可執行軟體。軟體應被廣泛地解釋為意謂指令、指令集、程式碼(code)、程式碼區段、程式碼(program code)、程式、子程式、軟體模組、應用程式、軟體應用程式、套裝軟體、常式、次常式、物件、可執行碼、執行緒、程序、函式等等,而無論是被稱為軟體、韌體、中間軟體、微碼、硬體描述語言抑或其他者。
因此,在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功能可實施於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中。若實施於軟體中,則功能可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或編碼成電腦可讀媒體上之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 可用媒體。藉由實例且非限制,此等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ROM(EEPROM)、緊密光碟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形式攜載或儲存所要程式碼且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其他媒體。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碟及光碟包括CD、雷射光碟、光碟、數位影音光碟(DVD)及軟性磁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以光學方式藉由雷射再生資料。以上各物之組合亦應包括於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
圖1為說明LTE網路架構100之圖。LTE網路架構100可被稱為演進型封包系統(EPS)100。EPS 100可包括一或多個使用者設備(UE)102、演進型UMTS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104、演進型封包核心(EPC)110及業者網際網路協定(IP)服務122。EPS可與其他存取網路互連,但為簡單起見,未展示彼等實體/介面。如圖所示,EPS提供封包交換服務,然而,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理解,貫穿本發明所呈現之各種概念可擴展至提供電路交換服務之網路。
E-UTRAN包括eNB 106及其他eNB 108,且可包括多播協調實體(MCE)128。eNB 106向UE 102提供使用者平面協定終止及控制平面協定終止。eNB 106可經由回程(例如,X2介面)連接至其他eNB 108。MCE 128分配用於演進型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MBMS)(eMBMS)之時間/頻率無線電資源,且判定用於eMBMS之無線電組態(例如,調變及寫碼方案(MCS))。MCE 128可為單獨實體或可為eNB 106之一部分。eNB 106亦可被稱為基地台、節點B、存取點、基地收發器台、無線電基地台、無線電收發器、收發器功能、基本服務集(BSS)、擴展服務集(ESS)或某一其他合適術語。eNB 106為UE 102提供至EPC 110之存取點。UE 102之實例包括蜂巢式電話、智慧型手機、會話起始協定(SIP)電話、膝上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衛星無線電、全球定 位系統、多媒體器件、視訊器件、數位音訊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攝影機、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或任何其他類似功能器件。UE 102亦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稱為行動台、用戶站、行動單元、用戶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行動器件、無線器件、無線通信器件、遠端器件、行動用戶站、存取終端機、行動終端機、無線終端機、遠端終端機、手機、使用者代理、行動用戶端、用戶端或某一其他合適術語。
eNB 106連接至EPC 110。EPC 110可包括行動性管理實體(MME)112、本籍用戶伺服器(HSS)120、其他MME 114、伺服閘道器116、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MBMS)閘道器124、廣播多播服務中心(BM-SC)126及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器118。MME 112為處理UE 102與EPC 110之間的發信號的控制節點。一般而言,MME 112提供承載及連接管理。所有使用者IP封包經由伺服閘道器116傳送,該伺服閘道器自身連接至PDN閘道器118。PDN閘道器118提供UE IP位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閘道器118及BM-SC 126連接至IP服務122。IP服務122可包括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網路、IP多媒體子系統(IMS)、PS串流服務(PSS)及/或其他IP服務。BM-SC 126可提供用於MBMS使用者服務布建及遞送的功能。BM-SC 126可充當用於內容提供者MBMS傳輸的入口點,可用於授權及起始PLMN內之MBMS承載服務,且可用於排程及遞送MBMS傳輸。MBMS閘道器124可用於將MBMS訊務分散至屬於廣播特定服務之多播廣播單頻網路(MBSFN)區域的eNB(例如,106、108),且可負責會話管理(開始/停止)及收集eMBMS相關計費資訊。
圖2為說明LTE網路架構中之存取網路200之實例的圖。在此實例中,存取網路200經劃分成數個蜂巢式區(小區)202。一或多個較低功率級eNB 208可具有與小區202中之一或多者重疊之蜂巢式區210。較 低功率級eNB 208可為超微型小區(例如,本籍eNB(HeNB))、微型小區、小型小區或遠端無線電頭端(RRH)。巨型eNB 204各自經指派至各別小區202,且經組態以為小區202中之所有UE 206提供至EPC 110之存取點。在存取網路200之此實例中不存在集中式控制器,但可在替代組態中使用集中式控制器。eNB 204負責所有無線電相關功能,包括無線電承載控制、允入控制、行動性控制、排程、安全性及與伺服閘道器116之連接性。eNB可支援一個或多個(例如,三個)小區(亦被稱為扇區)。術語「小區」可指伺服特定涵蓋區域之eNB及/或eNB子系統之最小涵蓋區域。此外,術語「eNB」、「基地台」及「小區」在本文中可互換地使用。
取決於經部署之特定電信標準,由存取網路200使用之調變及多重存取方案可變化。在LTE應用中,在DL上使用OFDM且在UL上使用SC-FDMA以支援分頻雙工(FDD)及分時雙工(TDD)兩者。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根據以下詳細描述將容易理解,本文中所呈現的各種概念極適合於LTE應用。然而,此等概念可容易擴展至使用其他調變及多重存取技術的其他電信標準。藉由實例,此等概念可擴展至演進資料最佳化(EV-DO)或超行動寬頻(UMB)。EV-DO及UMB為由第3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公佈為CDMA2000標準系列之一部分的空中介面標準,且使用CDMA來提供對行動台之寬頻網際網路存取。此等概念亦可擴展至使用寬頻CDMA(W-CDMA)及CDMA之其他變體(諸如,TD-SCDMA)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使用TDMA之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及使用OFDMA之演進型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及快閃OFDM。UTRA、E-UTRA、UMTS、LTE及GSM描述於來自3GPP組織之文獻中。CDMA2000及UMB描述於來自3GPP2組織之文獻中。所使用之實際無線通信標準及多重存取技術將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系統上之 總體設計約束。
eNB 204可具有支援MIMO技術之多個天線。使用MIMO技術使得eNB 204能夠採用空間域支援空間多工、波束成形及傳輸分集。空間多工可用以在相同頻率上同時傳輸不同資料串流。該等資料流可經傳輸至單一UE 206以增加資料速率或傳輸至多個UE 206以增加總系統容量。此係藉由空間預寫碼每一資料串流(亦即,應用振幅及相位之按比例調整)及接著經由多個傳輸天線在DL上傳輸每一經空間預寫碼之串流而達成。經空間預寫碼之資料串流藉由不同空間簽名到達UE 206,此使得UE 206中之每一者能夠恢復指定用於彼UE 206的一或多個資料串流。在UL上,每一UE 206傳輸經空間預寫碼之資料串流,此使得eNB 204能夠識別每一經空間預寫碼之資料串流的來源。
當頻道條件良好時,一般使用空間多工。當頻道條件較為不利時,可使用波束成形以將傳輸能量集合中在一或多個方向上。此情形可藉由空間預寫碼資料以經由多個天線傳輸而達成。為達成小區之邊緣處的良好涵蓋,單一串流波束成形傳輸可與傳輸分集組合使用。
在以下詳細描述中,將參考在DL上支援OFDM之MIMO系統描述存取網路之各種態樣。OFDM為在OFDM符號內在數個副載波上調變資料的展頻技術。該等副載波以精確頻率間隔開。間距提供使得接收器能夠自副載波恢復資料的「正交性」。在時域中,可將保護間隔(例如,循環首碼)添加至每一OFDM符號以對抗OFDM符號間干擾。UL可能以DFT擴展OFDM信號的形式使用SC-FDMA以補償高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
圖3為說明LTE中之DL訊框結構之實例的圖300。訊框(10ms)可劃分成10個大小相等的子訊框。每一子訊框可包括兩個連續時槽。資源網格可用於表示兩個時槽,每一時槽包括一資源區塊。資源網格經劃分成多個資源元素。在LTE中,資源區塊可含有頻域中之12個連續 副載波,且對於每一OFDM符號中之正常循環首碼,可含有時域中之7個連續OFDM符號,或84個資源元素。對於擴展之循環首碼,資源區塊可含有時域中之6個連續OFDM符號,或72個資源元素。一些資源元素(經指示為R 302、304)包括DL參考信號(DL-RS)。DL-RS包括小區特定RS(CRS)(有時亦被稱為共同RS)302及UE特定RS(UE-RS)304。UE-RS 304可僅在資源區塊上傳輸,對應實體DL共用頻道(PDSCH)映射於該等資源區塊上。藉由每一資源元素攜載之位元的數目取決於調變方案。因此,UE接收的資源區塊愈多且調變方案愈高級,則用於UE之資料速率愈高。
圖4為說明LTE中之UL訊框結構之實例的圖400。用於UL之可用資源區塊可被分割成資料區段及控制區段。控制區段可形成於系統頻寬之兩個邊緣處,且可具有可組態大小。控制區段中之資源區塊可經指派至UE以用於控制資訊之傳輸。資料區段可包括不包括在控制區段中之所有資源區塊。UL訊框結構導致包括相連副載波之資料區段,此可允許將資料區段中之所有相連副載波指派至單一UE。
UE可經指派有控制區段中之資源區塊410a、410b以將控制資訊傳輸至eNB。UE亦可經指派有資料區段中之資源區塊420a、420b以將資料傳輸至eNB。UE可在實體UL控制頻道(PUCCH)中在控制區段中之經指派資源區塊上傳輸控制資訊。UE可在實體UL共用頻道(PUSCH)中在資料區段中之經指派資源區塊上僅傳輸資料或傳輸資料及控制資訊兩者。UL傳輸可跨越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且可跳過頻率。
資源區塊集合可用於執行初始系統存取且達成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430中的UL同步。PRACH 430攜載隨機序列且不能攜載任何UL資料/發信號。每一隨機存取前置項佔用對應於六個連續資源區塊的頻寬。起始頻率由網路指定。亦即,隨機存取前置項之傳輸受限於某些時間及頻率資源。對於PRACH,不存在跳頻。PRACH嘗試係 攜載於單一子訊框(1ms)中或攜載於少數連續子訊框之序列中,且UE每訊框(10ms)可僅進行單一PRACH嘗試。
圖5為說明用於LTE中之使用者平面及控制平面之無線電協定架構的實例的圖500。用於UE及eNB之無線電協定架構經展示為具有三層:層1、層2及層3。層1(L1層)為最低層,且實施各種實體層信號處理功能。L1層在本文中將被稱為實體層506。層2(L2層)508在實體層506上方且負責實體層506上UE與eNB之間的鏈路。
在使用者平面中,L2層508包括媒體存取控制(MAC)子層510、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子層512及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子層514,上述子層在網路側之eNB處終止。儘管圖中未示,但UE可具有在L2層508上方之若干個上層,該等上層包括在網路側之PDN閘道器118處終止的網路層(例如,IP層)及在連接之另一端(例如,遠端UE、伺服器等)處終止的應用層。
PDCP子層514提供不同無線電承載與邏輯頻道之間的多工。PDCP子層514亦提供對上層資料封包之標頭壓縮以減少無線電傳輸附加項,藉由對資料封包編密而提供安全性且提供對eNB之間的UE的交遞支援。RLC子層512提供對上層資料封包之分段及重組、丟失資料封包之重新傳輸,且提供對資料封包之重新排序以補償歸因於混合自動重送請求(HARQ)之無序接收。MAC子層510提供邏輯頻道與輸送頻道之間的多工。MAC子層510亦負責在一個小區中UE間分配各種無線電資源(例如,資源區塊)。MAC子層510亦負責HARQ操作。
在控制平面中,用於UE及eNB之無線電協定架構在實體層506及L2層508方面實質上相同,惟控制平面不存在標頭壓縮功能除外。控制平面亦包括層3(L3層)中之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516。RRC子層516負責獲得無線電資源(例如,無線電承載)且負責在eNB與UE之間使用RRC發信號而組態下層。
圖6為在存取網路中與UE 650通信之eNB 610的方塊圖。在DL中,來自核心網路之上層封包經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675。控制器/處理器675實施L2層之功能性。在DL中,控制器/處理器675提供標頭壓縮、編密、封包分段與重新排序、邏輯頻道與輸送頻道之間的多工,及基於各種優先權量度的至UE 650之無線電資源分配。控制器/處理器675亦負責HARQ操作、丟失封包之重新傳輸及至UE 650之發信號。
傳輸(TX)處理器616實施L1層(亦即,實體層)之各種信號處理功能。該等信號處理功能包括促進UE 650處之前向錯誤校正(FEC)之寫碼及交錯以及基於各種調變方案(例如,二進位相移鍵控(BPSK)、正交相移鍵控(QPSK)、M相移鍵控(M-PSK)、M正交調幅(M-QAM))至信號分佈圖之映射。經寫碼及調變之符號接著被分裂成平行串流。每一串流接著經映射至OFDM副載波、與時域及/或頻域中之參考信號(例如,導頻)多工,且接著使用快速傅立葉反變換(IFFT)組合在一起以產生攜載時域OFDM符號串流的實體頻道。OFDM串流經空間預寫碼以產生多個空間串流。來自頻道估計器674之頻道估計可用以判定寫碼及調變方案,以及用於空間處理。頻道估計可源自由UE 650傳輸之參考信號及/或頻道條件回饋。每一空間串流接著可經由單獨傳輸器618TX提供至不同天線620。每一傳輸器618TX可藉由各別空間串流調變RF載波以用於傳輸。
在UE 650處,每一接收器654RX經由其各別天線652接收信號。每一接收器654RX恢復調變至RF載波上之資訊,且將資訊提供至接收(RX)處理器656。RX處理器656實施L1層之各種信號處理功能。RX處理器656可對資訊執行空間處理以恢復指定用於UE 650的任何空間串流。若多個空間串流經指定用於UE 650,則該等空間串流可由RX處理器656組合成單一OFDM符號串流。RX處理器656接著使用快速傅 立葉變換(FFT)將OFDM符號串流自時域轉換至頻域。頻域信號針對OFDM信號之每一副載波包含一單獨OFDM符號串流。每一副載波上之符號及參考信號藉由判定由eNB 610傳輸之最可能的信號群集點而恢復及解調變。此等軟決策可基於由頻道估計器658計算之頻道估計。軟決策接著經解碼及解交錯以恢復最初由eNB 610在實體頻道上傳輸之資料及控制信號。資料及控制信號接著經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659。
控制器/處理器659實施L2層。控制器/處理器可與儲存程式碼及資料之記憶體660相關聯。記憶體660可被稱為電腦可讀媒體。在UL中,控制器/處理器659提供輸送頻道與邏輯頻道之間的解多工、封包重組、解密、標頭解壓縮、控制信號處理以恢復來自核心網路之上層封包。上層封包接著經提供至表示L2層上方之所有協定層的資料儲集器662。各種控制信號亦可經提供至資料儲集器662以用於L3處理。控制器/處理器659亦負責使用應答(ACK)及/或否定應答(NACK)協定進行錯誤偵測以支援HARQ操作。
在UL中,資料源667用於將上層封包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659。資料源667表示L2層上方之所有協定層。類似於結合eNB 610進行之DL傳輸所描述的功能性,控制器/處理器659藉由提供標頭壓縮、編密、封包分段與重新排序以及基於eNB 610進行之無線電資源分配的邏輯頻道與輸送頻道之間的多工來實施用於使用者平面及控制平面的L2層。控制器/處理器659亦負責HARQ操作、丟失封包之重新傳輸及至eNB 610之發信號。
由頻道估計器658自eNB 610所傳輸之參考信號或回饋導出之頻道估計可由TX處理器668用於選擇適當寫碼及調變方案,且用於促進空間處理。由TX處理器668產生之空間串流可經由單獨傳輸器654TX提供至不同天線652。每一傳輸器654TX可藉由各別空間串流調變RF 載波以用於傳輸。
UL傳輸在eNB 610處以類似於結合UE 650處之接收器功能所描述之彼方式的方式進行處理。每一接收器618RX經由其各別天線620接收信號。每一接收器618RX恢復調變至RF載波上之資訊,且將該資訊提供至RX處理器670。RX處理器670可實施L1層。
控制器/處理器675實施L2層。控制器/處理器675可與儲存程式碼及資料之記憶體676相關聯。記憶體676可被稱為電腦可讀媒體。在UL中,控制器/處理器675提供輸送頻道與邏輯頻道之間的解多工、封包重組、解密、標頭解壓縮、控制信號處理以恢復來自UE 650之上層封包。來自控制器/處理器675之上層封包可經提供至核心網路。控制器/處理器675亦負責使用ACK及/或NACK協定進行錯誤偵測以支援HARQ操作。
載波聚合
UE可在每一方向上使用用於傳輸之總計100MHz(5個分量載波)之載波聚合中分配的高達20MHz之頻寬的頻譜。一般而言,上行鏈路傳輸的訊務比下行鏈路上傳輸的訊務少,因此上行鏈路頻譜分配可小於下行鏈路分配。舉例而言,若將20MHz指派至上行鏈路,則可為下行鏈路指派100Mhz。此等不對稱FDD指派節省頻譜,且良好地適合於寬頻用戶之典型不對稱頻寬利用。
載波聚合類型
已提出兩種類型之載波聚合(CA)方法:連續CA及非連續CA。圖7A及圖7B中說明兩種類型之CA方法。非連續CA在多個可用分量載波沿頻帶分離時發生(圖7B)。另一方面,連續CA在多個可用分量載波彼此鄰近時發生(圖7A)。非連續CA及連續CA兩者聚合多個LTE/分量載波以伺服單一UE。
多個RF接收單元及多個FFT可部署有非連續CA,此係因為載波 沿頻帶分離。因為非連續CA支援跨越大頻率範圍在多個分離載波上之資料傳輸,所以傳播路徑損耗、都卜勒(Doppler)頻移及其他無線電頻道特性在不同頻帶處可能大不相同。
因此,為支援非連續CA方法下之寬頻資料傳輸,方法可用於適應性地調整寫碼、調變及用於不同分量載波之傳輸功率。舉例而言,在eNB在每一分量載波上具有固定傳輸功率的情況下,每一分量載波之有效涵蓋範圍或可支援調變及寫碼可能不同。
圖8為說明用於陸空行動系統之系統構架的圖800。在DL上,PDN閘道器(P-GW)804與伺服閘道器(S-GW)806通信,該S-GW與複數個eNB 808、810、812、814、816通信。eNB共置在一起。eNB 808至816中之每一者在不同載波頻率上操作。在一個組態中,每一eNB在20MHz頻譜上操作,且eNB 808至816一起經由多個載波在100MHz頻譜上操作。eNB 808至816中之每一者與飛行器(航空卡(air card))818上之對應行動資料數據機(MDM)通信。數據機將所接收之DL通信提供至飛行器上之IP聚合單元820。IP聚合單元820聚合DL通信且將經聚合之DL通信提供至本端飛行器收發器單元以傳輸至飛行器上之各種UE。在UL上,飛行器上之本端飛行器收發器單元接收來自飛行器上之各種UE的UL通信,且將UL通信分散至各種數據機。數據機中之每一者與對應eNB通信,該eNB將所接收之UL通信提供至S-GW 806。S-GW 806將UL通信提供至P-GW 804,該P-GW將UL通信提供至網路(NW)IP聚合單元802。NW IP聚合單元802聚合UL通信。
圖9為說明圖8之系統構架內之連接管理實體的圖900。多載波連接管理(MC-CM)實體902可針對載波中之每一者協調數據機906與eNB 904之間的通信。具體而言,MC-CM 902可將數據機分配至每一eNB以允許eNB 904與數據機906通信。MC-CM 902可由於PDCCH載入約束而執行協調。因此,雖然數據機集合可在特定eNB之涵蓋範圍內, 但MC-CM 902可僅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特定eNB,以便平衡eNB 904上之負載。舉例而言,對於在載波#m上操作之eNB,MC-CM 902可僅分配n個航空卡之數據機集合的子集MDM#m。當許多飛行器在eNB之涵蓋區域內時,MC-CM 902可使一些數據機解除與eNB通信。當較少飛行器在eNB 904之涵蓋區域內時,MC-CM 902可添加一些數據機以與eNB通信。因而,特定飛行器上之UE可取決於飛行器在eNB 904之涵蓋區域內的擁擠程度而在20MHz頻寬與100MHz頻寬之間進行操作。MC-CM 902基於eNB 904之涵蓋區域內之飛行器的數目而有效地控制可用於每一飛行器上的UE之頻寬。
圖10為說明連接管理實體之操作的圖1000。MC-CM 1002管理載波上之RRC/S1連接。MC-CM 1002將經選擇以在載波上工作之數據機之清單轉發至在載波上操作之多個eNB 1004中的eNB。該eNB判定頻率(次頻帶)、時間(子訊框)及空間(波束)之資源分配。如圖10中所展示,MC-CM 1002將11個飛行器件/飛行器中之飛行器件子集分配至每一eNB。在圖10中,在載波#1上操作之第一eNB 1006與飛行器件1、2、3、4、6、7、8及10上用於載波#1之數據機通信;在載波#2上操作之第二eNB 1008與飛行器件1、2、3、5、6、7、9及10上用於載波#2之數據機通信;在載波#3上操作之第三eNB 1010與飛行器件1、2、4、5、6、7、9及11上用於載波#3之數據機通信;在載波#4上操作之第四eNB 1012與飛行器件1、3、4、5、6、8、9及11上用於載波#4之數據機通信;且在載波#5上操作之第五eNB 1014與飛行器件2、3、4、5、7、8、10及11上用於載波#5之數據機通信。
MC-CM 1002判定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MC-CM 1002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基地台集合1004中之每一基地台。該分配允許每一基地台與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 基地台在複數個載波中之不同載波上操作。舉例而言,參看圖10,MC-CM 1002判定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數據機集合包括具有列出之UE ID 0101、0102、0103、......、1105之數據機。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舉例而言,具有UE_ID 0101之數據機與飛行器件1及載波#1相關聯。MC-CM 1002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基地台集合1004中之每一基地台。舉例而言,MC-CM 1002將與UE_ID 0101、0201、0301、0401、0601、0701、0801及1001相關聯之數據機子集分配至在載波#1上操作之第一eNB 1006。該分配允許每一基地台與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
當MC-CM 1002判定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已改變時,MC-CM 1002可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重新分配至每一基地台。舉例而言,若飛行器件12進入eNB 1004之涵蓋區域,則MC-CM 1002可將數據機重新分配至eNB 1004中之每一者,以使得一些eNB 1004與飛行器件12上之數據機通信。
MC-CM 1002可接收指示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第一數據機子集的資訊。MC-CM 1002可自為特定區域提供服務之基地台1004接收資訊。第一數據機子集可包括處於RRC連接狀態下及/或試圖連接至基地台1004的數據機。MC-CM 1002可基於所接收之資訊推斷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存在第二數據機子集。舉例而言,MC-CM 1002可接收指示與UE ID 0101相關聯之數據機之存在的資訊,且推斷與UE ID 0102、0103、0104及0105相關聯之數據機的存在。MC-CM 1002可分配第一數據機子集及第二數據機子集中之數據機。此外,MC-CM 1002可判定將交遞至基地台集合中之一或多個目標基地台的第三數據機子集。舉例而言,第三數據機子集可包括飛行器件12上之具有UE ID 1201、1202、1203、1204及1205的數據機。MC-CM 1002 可自一或多個目標基地台接收指示第三數據機子集的資訊。MC-CM 1002可分配第一數據機子集、第二數據機子集及第三數據機子集中之數據機。
因此,MC-CM 1002可在交遞的情況下更新排程,在交遞期間,飛行器可仍在舊小區內(亦即,不在當前小區之涵蓋範圍內),但提前通知目標eNB。目標eNB可通知MC-CM 1002該交遞,以使得將觸發重新分配以為新飛行器作準備。此外,MC-CM 1002可知曉數據機與飛行器之間的關聯,以使得當一個數據機進入/試圖交遞至小區時,MC-CM 1002知曉飛行器上之其他數據機亦將移至小區。舉例而言,若具有UE ID 1202之數據機進入/試圖交遞至小區,則MC-CM 1002可判定飛行器上與UE ID 1201、1203、1204及1205相關聯之數據機亦將移至小區。
圖11為說明連接管理實體1102及相關聯eNB 1104之操作的圖1100。eNB 1104可基於干擾影響將接收(Rx)波束、UL次頻帶、子訊框等指派至飛行器件/MDM。eNB 1104可將UL及DL一起視為在資源分配中用於適當HARQ ACK/NAK操作。如前文所論述,eNB 1104可接收所分配之MDM之清單。eNB 1104可釋放至不在清單上之MDM(未經分配)的連接。eNB 1104可在釋放訊息中組態/設定延長等待時間,以防止處於閒置狀態下之MDM嘗試重新連接至eNB 1104。eNB 1104可改變用於清單上之現有已連接MDM(當前經分配)的UL上的次頻帶及子訊框分配,以根據需要避免已連接飛行器件間的干擾。eNB 1104可經由傳呼喚醒清單上之閒置MDM。
具體而言,基地台(諸如,eNB 1104)判定在基地台之涵蓋範圍內的數據機集合。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基地台在一個載波上操作。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不同飛行器相關聯。基地台發送指示數據機集合之資訊。基地台回應於所發送之資訊 而接收第二數據機集合之分配。該分配允許基地台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舉例而言,參看圖11,eNB 1104判定與UE_ID 0105、0205、0305、0405、0505、0605、0705、0805、0905、1005及1105中之一或多者相關聯之數據機集合在eNB 1104之涵蓋範圍內。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載波#5相關聯。eNB 1104在載波#5上操作。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不同飛行器(飛行器件1至11)相關聯。eNB 1104將指示數據機集合之資訊發送至MC-CM 1102。舉例而言,eNB 1104可發送指示數據機0105、0305、0405、0905及1105之集合的資訊。若小區中之基地台之涵蓋範圍內的所有數據機並非皆處於RRC連接狀態下,則eNB 1104可能不知曉所有數據機。eNB 1104可僅報告連接至/試圖連接至eNB 1104之數據機之清單。MC-CM 1102可知曉數據機與飛行器之間的關聯,以使得MC-CM 1102可推斷飛行器之其他數據機之存在。此外,MC-CM 1102可自報告其他數據機之其他eNB接收資訊,且基於MC-CM 1102接收之所有資訊推斷數據機之存在。eNB 1104接著回應於所發送之資訊而接收第二數據機集合之分配。第二數據機集合包括與UE_ID 0205、0305、0405、0505、0705、0805、1005及1105相關聯之數據機。eNB 1104產生新連接清單且將第二數據機集合添加至連接清單。該分配允許eNB 1104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因而,允許eNB 1104與飛行器件2、3、4、5、7、8、10及11上用於載波#5之數據機通信。
基地台(諸如,eNB 1104)與處於RRC連接狀態下之初始數據機集合通信。基地台比較初始數據機集合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基地台基於該比較來判定初始數據機集合或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至少一者中的數據機的RRC狀態。舉例而言,假設與UE_ID 0305相關聯之數據機先前與eNB 1104通信(亦即,處於RRC連接狀態下)。因而,與UE_ID 0305相關聯之數據機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因為與 UE_ID 0305相關聯之數據機亦經分配至eNB 1104(該數據機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及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兩者中),所以eNB 1104可維持與數據機之RRC連接狀態。另外舉例而言,假設與UE_ID 0105相關聯之數據機先前與eNB 1104通信。因而,與UE_ID 0105相關聯之數據機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因為與UE_ID 0105相關聯之數據機未分配至eNB 1104(該數據機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所以eNB 1104可釋放與數據機之RRC連接以自RRC連接狀態進入RRC閒置狀態。eNB 1104亦可組態數據機中之計時器以防止數據機在特定時間週期內嘗試自RRC閒置狀態移至RRC連接狀態(防止數據機執行RACH程序)。另外舉例而言,假設與UE_ID 0205相關聯之數據機先前不與eNB 1104通信(亦即,處於RRC閒置狀態下)。因而,與UE_ID 0205相關聯之數據機不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因為與UE_ID 0205相關聯之數據機經分配至eNB 1104(該數據機包括在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所以eNB 1104可傳呼數據機以自RRC閒置狀態進入RRC連接狀態(藉由執行RACH程序)。
為避免DL資料在S-GW處停滯,MC-CM 1102可通知NW IP聚合器暫時中止經由PDN連接在未指派至飛行器之載波上之DL傳輸。MC-CM 1102可通知NW IP聚合器在飛行器開始經由載波連接時根據需要重新繼續DL傳輸。若飛行器上之MDM嘗試附接至載波上之網路,則MC-CM 1102可為MDM分配資源以完成附接程序,即使MC-CM 1102決定在用於跨越五個載波之公平資源共用的附接之後將MDM置於閒置狀態下亦如此。MC-CM 1102為邏輯實體。MC-CM 1102可常駐於MME上或可為超控(over)五個eNB之獨立設備。
雖然上文已參考MC-CM 1102與基地台協調以將飛行器內之數據機分配至不同基地台,但MC-CM 1102可與小區協調以將飛行器內之 數據機分配至不同小區。每一小區可為基地台或可為基地台之複數個小區中之一者。舉例而言,基地台可包括複數個小區,每一小區與不同載波頻率相關聯。MC-CM 1102可與小區協調以將飛行器內之數據機分配至小區中之每一者。
圖12為說明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的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1200。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可在LTE承載上進行。流程圖以步驟1202開始。在步驟1204處,在載波k上操作之小區(例如,eNB或eNB內之小區)判定是否有任何UE(MDM)嘗試經由載波k連接/交遞至小區。若步驟1204處為否,則在步驟1206處,小區判定是否有任何飛行器已離開小區。若步驟1206處為否,則流程返回至步驟1202。若步驟1206處為是,則在步驟1208處,小區產生新連接清單。在步驟1210處,小區釋放不在新連接清單中之已連接UE,且通知NW IP聚合器暫時中止至經釋放UE之DL傳輸。在步驟1212處,小區傳呼新連接清單中之閒置UE,且通知NW IP聚合器重新繼續至彼等UE之DL傳輸。隨後,流程返回至步驟1202。
若在步驟1204處,UE已嘗試經由載波k連接/交遞至小區,則在步驟1214處,小區判定連接/交遞嘗試是否為至小區之初始附接。若步驟1214處為否,則在步驟1216處,小區為UE分配資源以完成初始附接。在步驟1216之後或若步驟1214處為是,則在步驟1218處,小區判定是否針對攜載UE之飛行器產生新連接清單。若步驟1218處為否,則在步驟1220處,小區產生新連接清單。在步驟1222處,小區釋放不在新連接清單中之已連接UE,且通知NW IP聚合器暫時中止至經釋放UE之DL傳輸。在步驟1224處,小區傳呼新連接清單中之閒置UE,且通知NW IP聚合器重新繼續至彼等UE之DL傳輸。在步驟1224之後,或若在1218處小區判定已針對攜載UE之飛行器產生新連接清單,則在步驟1226處,小區判定是否自UE接收到交遞請求。若步驟 1226處為是,則在步驟1238處,小區通知NW IP聚合器暫時中止至UE之DL傳輸。若步驟1226處為否,則在步驟1228處,小區判定UE是否在載波k之連接清單中。若步驟1228處為否,則在步驟1234處,小區釋放UE之載波k上的RRC連接。隨後,在步驟1236處,小區通知NW IP聚合器暫時中止至UE之DL傳輸。然而,若步驟1228處為是,則在步驟1230處,小區保持UE在載波k上處於RRC連接狀態下。隨後,在步驟1232處,若暫時中止DL傳輸,則小區通知NW IP聚合器重新繼續至UE之DL傳輸。在步驟1238、1236及1232之後,流程返回至步驟1202。
圖13為說明第一例示性分配方法之圖1300。假設存在n個載波,其中每載波具有s個次頻帶,且eNB可為每一次頻帶提供b個波束,則n*s*b個單獨資源可經分配至在eNB之涵蓋範圍內的飛行器件/飛行器。如圖13中所展示,存在五個載波,每載波兩個次頻帶,且每一次頻帶四個波束,從而提供40個資源用於分配至在eNB之涵蓋範圍內之飛行器件/飛行器。如圖13中所展示,MC-CM可藉由針對N-r個飛行器件/飛行器為每一飛行器件/飛行器提供k個資源且針對r個飛行器件/飛行器為每一飛行器件/飛行器提供k+1個資源而大致均勻地分配資源,其中40=N*k+r。在圖13中,N=11,k=3且r=7。具體而言,在分配演算法中,在(1)中,MC-CM依優先權次序列出飛行器件。r個最高優先權的飛行器件各自經分配(k+1)個資源/單元。剩餘(N-r)個飛行器件各自經分配k個資源/單元。在(2)中,MC-CM依序x次將飛行器件編號填入上表之欄(x=kk+1)。在(3)中,若飛行器件具有少於x個的工作MDM,則MC-CM將備用資源重新分散至其他飛行器件(若可能)。在(4)中,MC-CM讀取用於連接至載波m之飛行器件的第m列。在(5)中,MC-CM在當前分配之後更新優先權。
圖14為說明第二例示性分配方法之圖1400。在圖14中,資源被 分裂成多個子訊框間條(interlace)。假設每無線電訊框具有兩個UL子訊框(使用TDD),一個子訊框可充當間條0,且另一子訊框可充當間條1。因此,用於分配至飛行器件/飛行器之資源的數目等於n*s*b*i,其中i為間條之數目。如圖14中所展示,存在五個載波(每載波兩個次頻帶,每一次頻帶四個波束)及兩個間條,從而提供80個資源用於分配至在eNB之涵蓋範圍內之飛行器件/飛行器。資源可以與關於圖13所論述之相同方式分裂。
圖15為連接管理實體之第一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1500。如圖15中所展示,在步驟1502處,連接管理實體判定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的數據機集合。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舉例而言,在步驟1502處,MC-CM可判定與UE ID XYZW(其中XY(載波)等於1、2、......、5且ZW(飛行器)等於1、2、......、11)相關聯的數據機集合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在步驟1504處,連接管理實體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小區集合中之每一小區。該分配允許每一小區與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小區在複數個載波中之不同載波上操作。舉例而言,參看圖10,在步驟1504處,MC-CM可將具有UE ID 0101、0201、0301、0401、0601、0701、0801及1001之MDM分配至在第一載波上操作之第一小區;將具有UE ID 0102、0202、0302、0502、0602、0702、0902、1002之MDM分配至在第二載波上操作之第二小區;將具有UE ID 0103、0203、0403、0503、0603、0703、0903及1103之MDM分配至在第三載波上操作之第三小區;將具有UE ID 0104、0304、0404、0504、0604、0804、0904及1104之MDM分配至在第四載波上操作之第四小區;且將具有UE ID 0205、0305、0405、0505、0705、0805、1005及1105之MDM分配至在第五載波上操作之第五小區。在步驟1506處,連接管理實體判定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已 改變。舉例而言,MC-CM可判定飛行器件/飛行器11不再處於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及/或飛行器件/飛行器12現在處於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在步驟1508處,在判定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已改變時,連接管理實體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重新分配至每一小區。舉例而言,MC-CM可重新分配數據機集合之子集以排除飛行器件/飛行器11之MDM及/或以包括飛行器件/飛行器12之MDM。
連接管理實體可接收指示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第一數據機子集的資訊,且基於所接收之資訊推斷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存在第二數據機子集。舉例而言,連接管理實體可接收指示與UE ID XYZW(飛行器件XY及載波ZW)相關聯之數據機之存在的資訊,且推斷所有數據機存在於飛行器件/飛行器XY上。在步驟1502處,連接管理實體可判定數據機集合包括偵測存在於特定區域內之第一數據機子集及推斷存在於特定區域內之第二數據機子集兩者。連接管理實體可判定第三數據機子集,該第三數據機子集將經交遞至小區集合中之一或多個目標小區。連接管理實體可自一或多個目標小區接收指示第三數據機子集之資訊。連接管理實體接著可判定數據機集合進一步包括第三數據機子集,以使得分配包括即將處於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的數據機。在步驟1504處,數據機集合之子集中之每一數據機可經分配至小區之次頻帶或波束中的至少一者(參見圖13)。替代地或另外,在步驟1504處,數據機集合之子集中的每一數據機可經分配至少一個資源內之複數個間條中之一間條(參見圖14)。
圖16為小區之第二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1600。如圖16中所展示,在步驟1602處,該小區與處於RRC連接狀態下之初始數據機集合通信。在步驟1604處,該小區判定在小區之涵蓋範圍內的數據機集合。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小區在一個載波上操作。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不同飛行器相關聯。在步驟 1606處,該小區發送指示數據機集合之資訊(例如,發送至連接管理實體,該實體可為獨立實體或MME之部分)。在步驟1608處,該小區回應於所發送之資訊而接收(例如,自連接管理實體)第二數據機集合之分配。該分配允許小區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在步驟1608處,該小區亦可接收指示次頻帶、波束或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以與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相關聯地使用。在步驟1610處,該小區比較初始數據機集合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在步驟1612處,該小區基於該比較來判定初始數據機集合或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至少一者中的數據機的RRC狀態。在步驟1612處,該小區可維持與數據機之RRC連接狀態,該數據機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及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兩者中。在步驟1612處,該小區可在一數據機包括在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時傳呼該數據機以自RRC閒置狀態進入RRC連接狀態。在步驟1612處,該小區可在一數據機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時釋放與該數據機之RRC連接以自RRC連接狀態進入RRC閒置狀態。另外,該小區可組態數據機中之計時器以防止數據機在特定時間週期內嘗試自RRC閒置狀態移至RRC連接狀態。在步驟1614處,該小區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數據機通信。若在步驟1608處,該小區接收指示次頻帶、波束或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以與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相關聯地使用,則在步驟1614處,該小區可基於指示次頻帶、波束或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而與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通信。
圖17為說明例示性裝置1702中之不同模組/構件/組件之間的資料流的概念性資料流圖1700。該裝置可為連接管理實體(例如,MC-CM 902、1002、1102)。該裝置可包括經組態以判定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的數據機涵蓋範圍模組1706。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 數據機與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裝置進一步包括數據機分配模組1708,該數據機分配模組經組態以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小區集合中之每一小區(包括小區1750)。該分配允許每一小區與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小區在複數個載波中之不同載波上操作。
數據機涵蓋範圍模組1706可經組態以判定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的數據機集合已改變。數據機分配模組1708可經組態以在判定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已改變後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重新分配至每一小區。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接收模組1704,該接收模組經組態以接收指示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第一數據機子集的資訊。數據機涵蓋範圍模組1706可經組態以基於所接收之資訊推斷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存在第二數據機子集。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可包括第一數據機子集及第二數據機子集。數據機涵蓋範圍模組1706可經組態以判定第三數據機子集,該第三數據機子集將經交遞至小區集合中之一或多個小區。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可進一步包括第三數據機子集。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通信模組1710,該通信模組經組態以將指示用於小區之經分配數據機之資訊發送至小區(包括小區1750)。數據機分配模組1708可經組態以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中之每一數據機分配至小區之次頻帶或波束中的至少一者。數據機分配模組1708可經組態以為數據機集合之子集中之每一數據機分配至少一個資源內之複數個間條中之一間條。
該裝置可包括額外模組,該等模組執行圖15之前述流程圖中之演算法的步驟中之每一者。因而,圖15之前述流程圖中之每一步驟可由模組執行,且該裝置可包括彼等模組中之一或多者。模組可為一或多個硬體組件,該等硬體組件經特定組態以執行所闡述之程序/演算法、由經組態以執行所闡述之程序/演算法的處理器實施、儲存於電 腦可讀媒體內以供處理器實施,或其某一組合。
圖18為說明使用處理系統1814之裝置1702'之硬體實施的實例的圖1800。處理系統1814可用一般由匯流排1824表示之匯流排架構實施。取決於處理系統1814之特定應用及總體設計約束,匯流排1824可包括任何數目個互連匯流排及橋接器。匯流排1824將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該等電路包括由處理器1804、模組1704、1706、1708及1710表示之一或多個處理器及/或硬體模組,以及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1806。匯流排1824亦可連結各種其他電路,諸如時序源、周邊裝置、電壓調節器及功率管理電路,該等電路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的且因此將不再進一步進行描述。
處理系統1814可耦接至收發器1810。收發器1810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1820。收發器1810提供用於經由傳輸媒體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構件。收發器1810自一或多個天線1820接收信號、自所接收之信號擷取資訊且將經擷取之資訊提供至處理系統1814。另外,收發器1810自處理系統1814接收資訊且基於所接收之資訊產生待應用於一或多個天線1820的信號。處理系統1814包括耦接至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1806的處理器1804。處理器1804負責一般處理,包括執行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1806上的軟體。當由處理器1804執行時,軟體使處理系統1814執行前文針對任何特定裝置所描述的各種功能。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1806亦可用於儲存由處理器1804在執行軟體時操縱之資料。處理系統進一步包括模組1704、1706、1708及1710中之至少一者。模組可為在處理器1804中執行、常駐於/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1806中的軟體模組、耦接至處理器1804之一或多個硬體模組,或其某一組合。
在一個組態中,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1702/1702'可為連接管理實體,且可包括用於判定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的構 件。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可與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小區集合中之每一小區的構件。該分配可允許每一小區與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小區可在複數個載波中之不同載波上操作。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判定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已改變的構件,及用於在判定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已改變時將數據機集合之子集重新分配至每一小區的構件。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用於接收指示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第一數據機子集的資訊的構件,及用於基於所接收之資訊推斷在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存在第二數據機子集的構件。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可包括第一數據機子集及第二數據機子集。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判定第三數據機子集的構件,該第三數據機子集將交遞至小區集合中之一或多個小區。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可進一步包括第三數據機子集。前述構件可為裝置1702的前述模組中之一或多者及/或經組態以執行依據前述構件所陳述之功能的裝置1702'之處理系統1814。
圖19為說明例示性裝置1902中之不同模組/構件/組件之間的資料流的概念性資料流圖1900。該裝置可為小區(例如,eNB或eNB內之小區)。該小區包括數據機控制模組1906,該數據機控制模組在接收模組1904的幫助下經組態以判定在小區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小區在一個載波上操作。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不同飛行器相關聯。該小區進一步包括傳輸/通信模組1908,該傳輸/通信模組經組態以將指示數據機集合之資訊發送至MC-CM 1960。接收模組1904經組態以回應於所發送之資訊而自MC-CM 1960接收第二數據機集合之分配。第二數據機集合包括飛行器1950上之數據機。該分配允許小區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
傳輸/通信模組1908可經進一步組態以與處於RRC連接狀態下之初始數據機集合通信。數據機控制模組1906可經組態以比較初始數據機集合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且基於該比較,判定初始數據機集合或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至少一者中的數據機的RRC狀態。數據機控制模組1906可經組態以維持與數據機之RRC連接狀態,該數據機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及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兩者中。數據機控制模組1906可經組態以在一數據機包括在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時傳呼該數據機以自RRC閒置狀態進入RRC連接狀態。數據機控制模組1906可經組態以在一數據機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時釋放與該數據機之RRC連接以自RRC連接狀態進入RRC閒置狀態。數據機控制模組1906可經組態以組態數據機中之計時器以防止數據機在特定時間週期內嘗試自RRC閒置狀態移至RRC連接狀態。接收模組1904可經組態以自MC-CM 1960接收指示次頻帶、波束或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以與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相關聯地使用。傳輸/通信模組1908可經組態以基於指示次頻帶、波束或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而與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通信。
該裝置可包括額外模組,該等模組執行圖16之前述流程圖中之演算法的步驟中之每一者。因而,圖16之前述流程圖中之每一步驟可由模組執行,且該裝置可包括彼等模組中之一或多者。模組可為一或多個硬體組件,該等硬體組件經特定組態以執行所闡述之程序/演算法、由經組態以執行所闡述之程序/演算法的處理器實施、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內以供處理器實施,或其某一組合。
圖20為說明使用處理系統2014之裝置1902'之硬體實施的實例的圖2000。處理系統2014可用一般由匯流排2024表示之匯流排架構實施。取決於處理系統2014之特定應用及總體設計約束,匯流排2024可 包括任何數目個互連匯流排及橋接器。匯流排2024將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該等電路包括由處理器2004、模組1904、1906及1908表示之一或多個處理器及/或硬體模組,以及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2006。匯流排2024亦可連結各種其他電路,諸如時序源、周邊裝置、電壓調節器及功率管理電路,該等電路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的且因此將不再進一步進行描述。
處理系統2014可耦接至收發器2010。收發器2010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2020。收發器2010提供用於經由傳輸媒體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構件。收發器2010自一或多個天線2020接收信號、自所接收之信號擷取資訊且將經擷取之資訊提供至處理系統2014。另外,收發器2010自處理系統2014接收資訊且基於所接收之資訊產生待應用於一或多個天線2020的信號。處理系統2014包括耦接至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2006的處理器2004。處理器2004負責一般處理,包括執行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2006上的軟體。當由處理器2004執行時,軟體使處理系統2014執行前文針對任何特定裝置所描述的各種功能。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2006亦可用於儲存由處理器2004在執行軟體時操縱之資料。處理系統進一步包括模組1904、1906及1908中之至少一者。模組可為在處理器2004中執行、常駐於/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記憶體2006中的軟體模組、耦接至處理器2004之一或多個硬體模組,或其某一組合。處理系統2014可為eNB 610之組件,且可包括記憶體676,及/或TX處理器616、RX處理器670及控制器/處理器675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個組態中,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1902/1902'為小區,且包括用於判定在小區之涵蓋範圍內之數據機集合的構件。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小區在一個載波上操作。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不同飛行器相關聯。該小區進一步包括用於發送指示數據機集合之資訊的構件。該小區進一步包括用於回應於所發送 之資訊而接收第二數據機集合之分配的構件。該分配允許小區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該小區可進一步包括用於與處於RRC連接狀態下之初始數據機集合通信的構件、用於比較初始數據機集合與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的構件,及用於基於該比較來判定初始數據機集合或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至少一者中的數據機之RRC狀態的構件。該小區可進一步包括用於維持與數據機之RRC連接狀態的構件,該數據機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及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兩者中。該小區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在一數據機包括在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時傳呼該數據機以自RRC閒置狀態進入RRC連接狀態的構件。該小區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在一數據機包括在初始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時釋放與該數據機之RRC連接以自RRC連接狀態進入RRC閒置狀態的構件。該小區可進一步包括用於組態數據機中之計時器以防止數據機在特定時間週期內嘗試自RRC閒置狀態移至RRC連接狀態的構件。該小區可進一步包括用於接收指示次頻帶、波束或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以與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相關聯地使用的構件。該小區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基於指示次頻帶、波束或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而與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通信的構件。前述構件可為裝置1902的前述模組中之一或多者,及/或經組態以執行依據前述構件所陳述之功能的裝置1902'之處理系統2014。如前文所述,處理系統2014可包括TX處理器616、RX處理器670及控制器/處理器675。因而,在一個組態中,前述構件可為經組態以執行依據前述構件所陳述之功能的TX處理器616、RX處理器670及控制器/處理器675。
應理解,所揭示程序/流程圖中之步驟的特定次序或階層為例示性方法之說明。基於設計偏好,應理解,程序/流程圖中之步驟的特定次序或階層可經重新配置。此外,可組合或省略一些步驟。隨附之 方法請求項按樣本次序來呈現各種步驟之元素且並不意謂限於所呈現之特定次序或階層。
提供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踐本文中描述之各種態樣。對此等態樣之各種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為顯而易見的,且可將本文中定義之一般原理應用於其他態樣。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示之態樣,而應符合與語言申請專利範圍一致的完整範疇,其中以單數形式引用一元件並不意欲意謂「一個且僅一個」,除非特定地如此指定,否則意謂「一或多個」。詞語「例示性」在本文中用於意謂「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之任何態樣不必理解為比其他態樣更佳或更有優勢。除非另外特定闡述,否則術語「一些」指一或多個。諸如「A、B或C中之至少一者」、「A、B及C中之至少一者」及「A、B、C或其任何組合」之組合包括A、B及/或C之任何組合,且可包括A之倍數、B之倍數或C之倍數。具體而言,諸如「A、B或C中之至少一者」、「A、B及C中之至少一者」及「A、B、C或其任何組合」之組合可為僅A、僅B、僅C、A及B、A及C、B及C,或A及B及C,其中任何此等組合可含有A、B或C中之一或多個成員。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或將知曉之貫穿本發明描述之各種態樣的元素的所有結構及功能等效物以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且意欲由申請專利範圍涵蓋。此外,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內容皆不意欲專用於社會公眾,不管此揭示內容是否明確地陳述於申請專利範圍中。請求項元素皆不理解為構件加功能,除非該元素使用片語「用於......之構件」明確陳述。
1200‧‧‧說明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的例示性方法流程圖

Claims (44)

  1. 一種用於一連接管理實體之方法,其包含:判定在一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的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及將該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一小區集合中之每一小區,該分配允許每一小區與該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小區在該複數個載波中之一不同載波上操作。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判定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該數據機集合已改變;及當判定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該數據機集合已改變時,將該數據機集合之該等子集重新分配至每一小區。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接收指示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一第一數據機子集的資訊;及基於該所接收之資訊推斷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存在一第二數據機子集,其中該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包括該第一數據機子集及該第二數據機子集。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判定一第三數據機子集,該第三數據機子集將經交遞至該小區集合中之一或多個小區,其中該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進一步包括該第三數據機子集。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數據機集合之該等子集中的每一數據機經分配至該小區之一次頻帶或一波束中的至少一者。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數據機集合之該等子集中的每一數據 機經分配至少一個資源內之複數個間條中之一間條。
  7. 一種用於一小區之無線通信的方法,其包含:判定在該小區之涵蓋範圍內之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小區在該一個載波上操作,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不同飛行器相關聯;發送指示該數據機集合之資訊;及回應於該所發送之資訊而接收一第二數據機集合之一分配,該分配允許該小區與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與處於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狀態下之一初始數據機集合通信;比較該初始數據機集合與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及基於該比較,判定該初始數據機集合或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至少一者中的一數據機的一RRC狀態。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維持與一數據機之該RRC連接狀態,該數據機包括在該初始數據機集合及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兩者中。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一數據機包括在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該初始數據機集合中時傳呼該數據機以自一RRC閒置狀態進入該RRC連接狀態。
  11.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一數據機包括在該初始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時釋放與該數據機之一RRC連接以自該RRC連接狀態進入一RRC閒置狀態。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組態該數據機中之一計時器以防止該數據機在一特定時間週期內嘗試自該RRC閒置狀態移至該RRC連接狀態。
  13.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接收指示一次頻帶、一波束或一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以與該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相關聯地使用。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指示該次頻帶、該波束或該資源間條中之該至少一者的該資訊與該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通信。
  15. 一種連接管理實體裝置,其包含:用於判定在一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一數據機集合的構件,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及用於將該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一小區集合中之每一小區的構件,該分配允許每一小區與該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小區在該複數個載波中之一不同載波上操作。
  1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判定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該數據機集合已改變的構件;及用於在判定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該數據機集合已改變時將該數據機集合之該等子集重新分配至每一小區的構件。
  17.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接收指示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一第一數據機子集的資訊的構件;及用於基於該所接收之資訊推斷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存在一第二數據機子集的構件,其中該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包括該第一數據機子集及該第二數據機子集。
  18.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判定一第三數據機子集 之構件,該第三數據機子集將經交遞至該小區集合中之一或多個小區,其中該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進一步包括該第三數據機子集。
  19.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數據機集合之該等子集中的每一數據機經分配至該小區之一次頻帶或一波束中的至少一者。
  20.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數據機集合之該等子集中的每一數據機經分配至少一個資源內之複數個間條中之一間條。
  21.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為一小區,其包含:用於判定在該小區之涵蓋範圍內之一數據機集合的構件,該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小區在該一個載波上操作,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不同飛行器相關聯;用於發送指示該數據機集合之資訊的構件;及用於回應於該所發送之資訊而接收一第二數據機集合之一分配的構件,該分配允許該小區與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
  22.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與處於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狀態下之一初始數據機集合通信的構件;用於比較該初始數據機集合與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的構件;及用於基於該比較判定該初始數據機集合或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至少一者中的一數據機的一RRC狀態的構件。
  23. 如請求項22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維持與一數據機之該RRC連接狀態的構件,該數據機包括在該初始數據機集合及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兩者中。
  24. 如請求項22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在一數據機包括在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該初始數據機集合中時傳呼該數據機以自一RRC閒置狀態進入該RRC連接狀態的構件。
  25. 如請求項22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在一數據機包括在該初始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時釋放與該數據機之一RRC連接以自該RRC連接狀態進入一RRC閒置狀態的構件。
  26. 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組態該數據機中之一計時器以防止該數據機在一特定時間週期內嘗試自該RRC閒置狀態移至該RRC連接狀態的構件。
  27. 如請求項22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接收指示一次頻帶、一波束或一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以與該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相關聯地使用的構件。
  28. 如請求項27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基於指示該次頻帶、該波束或該資源間條中之該至少一者的該資訊與該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通信的構件。
  29. 一種連接管理實體裝置,其包含:一記憶體;及至少一個處理器,其耦接至該記憶體且經組態以進行以下操作:判定在一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的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及將該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一小區集合中之每一小區,該分配允許每一小區與該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小區在該複數個載波中之一不同載波上操作。
  30. 如請求項29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進行以下操作:判定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該數據機集合已改變;及在判定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該數據機集合已改變後,將該數據機集合之該等子集重新分配至每一小區。
  31. 如請求項29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進行以下操作:接收指示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之一第一數據機子集的資訊;及基於該所接收之資訊推斷在該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存在一第二數據機子集,其中該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包括該第一數據機子集及該第二數據機子集。
  32. 如請求項31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判定一第三數據機子集,該第三數據機子集將經交遞至該小區集合中之一或多個小區,其中該經判定之數據機集合進一步包括該第三數據機子集。
  33. 如請求項29之裝置,其中該數據機集合之該等子集中的每一數據機經分配至該小區之一次頻帶或一波束中的至少一者。
  34. 如請求項29之裝置,其中該數據機集合之該等子集中的每一數據機經分配至少一個資源內之複數個間條中之一間條。
  35.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為一小區,其包含:一記憶體;及至少一個處理器,其耦接至該記憶體且經組態以進行以下操作:判定在該小區之涵蓋範圍內之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 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小區在該一個載波上操作,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不同飛行器相關聯;發送指示該數據機集合之資訊;及回應於該所發送之資訊而接收一第二數據機集合之一分配,該分配允許該小區與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
  36. 如請求項35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進行以下操作:與在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狀態下之一初始數據機集合通信;比較該初始數據機集合與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及基於該比較,判定該初始數據機集合或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至少一者中的一數據機的一RRC狀態。
  37. 如請求項36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維持與一數據機之該RRC連接狀態,該數據機包括在該初始數據機集合及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兩者中。
  38. 如請求項36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在一數據機包括在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該初始數據機集合中時傳呼該數據機以自一RRC閒置狀態進入該RRC連接狀態。
  39. 如請求項36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在一數據機包括在該初始數據機集合中但不包括在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中時釋放與該數據機之一RRC連接以自該RRC連接狀態進入一RRC閒置狀態。
  40. 如請求項39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組態該數據機中之一計時器以防止該數據機在一特定時間週期內嘗試自該RRC閒置狀態移至該RRC連接狀態。
  41. 如請求項35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接收指示一次頻帶、一波束或一資源間條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以與該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相關聯地使用。
  42. 如請求項41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指示該次頻帶、該波束或該資源間條中之該至少一者的該資訊與該第二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通信。
  43. 一種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媒體上且包含程式碼之電腦程式產品,該程式碼在執行於至少一個處理器上時執行以下步驟:判定在一特定區域之涵蓋範圍內的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特定飛行器及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及將該數據機集合之子集分配至一小區集合中之每一小區,該分配允許每一小區與該經分配之數據機子集通信,每一小區在該複數個載波中之一不同載波上操作。
  44. 一種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媒體上且包含程式碼之電腦程式產品,該程式碼在執行於至少一個處理器上時執行以下步驟:判定在該小區之涵蓋範圍內之一數據機集合,該數據機集合與複數個載波中之一個載波相關聯,該小區在該一個載波上操作,該數據機集合中之每一數據機與一不同飛行器相關聯;發送指示該數據機集合之資訊;及回應於該所發送之資訊而接收一第二數據機集合之一分配,該分配允許該小區與該經分配之第二數據機集合通信。
TW103143183A 2013-12-11 2014-12-10 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 TW2015341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914742P 2013-12-11 2013-12-11
US14/479,270 US20150163848A1 (en) 2013-12-11 2014-09-06 Multi-carrier 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bandwidth aggreg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4164A true TW201534164A (zh) 2015-09-01

Family

ID=53272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3183A TW201534164A (zh) 2013-12-11 2014-12-10 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63848A1 (zh)
EP (1) EP3080942A1 (zh)
JP (1) JP2017505567A (zh)
KR (1) KR20160097341A (zh)
CN (1) CN105850069A (zh)
AU (1) AU2014361879A1 (zh)
CA (1) CA2929607A1 (zh)
CL (1) CL2016001438A1 (zh)
IL (1) IL245783A0 (zh)
MX (1) MX2016007437A (zh)
PH (1) PH12016500984A1 (zh)
RU (1) RU2016122880A (zh)
TW (1) TW201534164A (zh)
WO (1) WO2015088703A1 (zh)
ZA (1) ZA2016033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9178B2 (en) 2014-12-02 2019-02-26 Cisco Technology, Inc. Channel aggregation using Wi-Fi
US9832808B2 (en) 2014-12-02 2017-11-2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to provide dual connectivity using LTE master eNodeB and Wi-Fi based secondary eNodeB
US9961004B2 (en) 2015-02-18 2018-05-01 Viasat, Inc. Popularity-aware bitrate adaptation of linear programming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KR102188747B1 (ko) * 2015-10-12 2020-12-08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을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848317B2 (en) * 2015-11-25 2017-12-19 Viasat, Inc. Multicast handove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EP3182667B1 (en) * 2015-12-18 2019-12-04 Airbus Operations GmbH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control based on acoustics
EP3427457B1 (fr) * 2016-03-11 2020-09-09 Orange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multiservice avec modulation fc-ofdm et récepteur correspondant
US10270519B2 (en) * 2016-08-04 2019-04-23 Gogo Llc Air-to-ground co-channel interference avoidance system
US10200250B2 (en) * 2016-11-27 2019-02-05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Distribution of a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subscription in a satellite spot-beam network
JP7054860B2 (ja) * 2017-10-04 2022-04-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20085808A1 (ko) 2018-10-25 2020-04-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캐리어 환경에서 무선 링크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652538B2 (en) 2021-03-31 2023-05-16 AT&T Technical Services Company, Inc. Reducing uplink interference induced by aerial user equi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2804A (en) * 1990-08-02 1993-05-18 Gte Airfone,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multiple base stations and multiple mobile units
US8081968B2 (en) * 2000-10-11 2011-12-20 Gogo Llc System for creating an air-to-ground IP tunnel in an airborne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to differentiate individual passengers
US5848359A (en) * 1995-09-08 1998-12-08 Motorola, Inc. Hierarchical set of frequency reuse patterns allowing cellular air and land communication
US6018659A (en) * 1996-10-17 2000-01-25 The Boeing Company Airborn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499324B1 (en) * 1999-09-13 2013-07-30 Rockwell Collins, Inc. Mobile platform adverti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60116123A1 (en) * 2004-11-29 2006-06-0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ptimize paging in a flexible multi-carrier system
US8345803B2 (en) * 2008-10-02 2013-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ed finger assignment for improved multicarrier throughput
US10193678B2 (en) * 2009-10-08 2019-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ting schem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signaling thereof
CN102045650B (zh) * 2010-12-10 2013-01-09 中南民族大学 终端群聚超高移动性宽带通信系统及其快速越区切换方法
US9380592B2 (en) * 2010-12-13 2016-06-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chanism for providing channel feedback in multi-cell communication
US9936470B2 (en) * 2013-02-07 2018-04-0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301306B2 (en) * 2013-05-28 2016-03-2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lf-organizing OFDMA system for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29607A1 (en) 2015-06-18
CN105850069A (zh) 2016-08-10
JP2017505567A (ja) 2017-02-16
EP3080942A1 (en) 2016-10-19
PH12016500984A1 (en) 2016-06-20
RU2016122880A (ru) 2018-01-23
WO2015088703A1 (en) 2015-06-18
ZA201603335B (en) 2019-04-24
US20150163848A1 (en) 2015-06-11
KR20160097341A (ko) 2016-08-17
IL245783A0 (en) 2016-07-31
MX2016007437A (es) 2016-10-03
AU2014361879A1 (en) 2016-05-19
CL2016001438A1 (es) 2017-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47641A1 (en) Design of coreset configurations
US11611461B2 (en) On PDCCH DMRS mapping and coreset resource allocation
JP6916177B2 (ja) アクセス手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810398B1 (en) Cyclic prefix in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with high transmit power
TWI658743B (zh) 在存在d2d傳輸的情況下的lte-tdd配置的動態訊號傳遞
KR102041400B1 (ko) 레거시 반송파 타입들과 새로운 반송파 타입들 간의 공존
TW201534164A (zh) 用於頻寬聚合之多載波連接管理
US9264249B2 (en) Extending cyclic prefix leng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mixed carrier
KR102008596B1 (ko) Lte 에 있어서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들 및 근접도 검출
CN106664172B (zh) 用于d2d信道测量的srs信令模式
JP5884003B1 (ja) 混合マクロ−フェムト基地局ダウンリンク用のハイブリッド干渉アライメント
TW202021300A (zh) 無線通訊方法與無線通訊裝置
JP6257606B2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設計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ダウンリンクリソース区分
JP6617152B2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選好に基づくユーザ機器(ue)における無線アクセス技術(rat)選択
JP6297063B2 (ja) マルチセルマルチユーザアップリンクのための適時的干渉整合
US20130235783A1 (en)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capacity enhancements
AU2016243226A1 (en) Uplink scheduling with power control command in an FDD half-duplex network
JP201422292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CN107925541B (zh) 车辆对车辆的lte-direct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