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1221A - 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 - Google Patents

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1221A
TW201531221A TW103104132A TW103104132A TW201531221A TW 201531221 A TW201531221 A TW 201531221A TW 103104132 A TW103104132 A TW 103104132A TW 103104132 A TW103104132 A TW 103104132A TW 201531221 A TW201531221 A TW 2015312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nserving
water
building
vertical gre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4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0181B (zh
Inventor
Guang-Hui Peng
Xin-Hua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Taipei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Taipei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Taipei Technology
Priority to TW103104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018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1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1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0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0181B/zh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種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包括:至少一涵養容器,其內置入一涵養材料用以保存水份及/或養料;一導水管路,可將灌溉水導入涵養容器並保存於涵養材料之中;一可旋轉支架,設置於涵養容器之一側可轉動至一培植位置和一維護位置;至少一栽培盒,用以容納栽培土和植物,栽培盒被裝置於可旋轉支架,透過轉動可旋轉支架就能將植物轉動至一培植位置和一維護位置;以及至少一毛細元件,毛細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涵養容器和栽培盒,藉由毛細現象將涵養容器中的水份及/或養料輸送至栽培盒之中;藉此提供一種易於維護與管理並且具有自我灌溉功能的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

Description

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
本發明是有關垂直綠化的設備,特別是一種易於維護與管理並且具有自我灌溉功能的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
日照是造成室內和建築物溫度升高的主要因素,陽光中的熱能主要來自於能產生熱的紅外線,而在陽光的能量分布中,可見光占40~45%,紅外線占53~59%其,紫外線的占有比例極低。因此、能夠有效阻隔紅外線就能有效降低室內和建築物的溫度。植物是自然環境中最好的紅外線阻隔物,根據研究發現植物的葉子對紅外線的反射能力高達80~90%,植物由葉子吸收的熱量可透過水分的蒸散而降低,這種作用通常可令葉子的溫度低於氣溫3至4℃,這也是樹蔭之下通常較周圍環境涼爽的原因之一。為了配合節能減碳的需求,現代化的建築已開始朝向綠化建築物外部的方向發展。
目前對於建築物綠化的位置,大致上可區分為屋頂綠化和外牆綠化(又稱為垂直綠化)。綠化的方式主要是在建築物的屋頂、外牆或是陽臺透過置放盆栽或是種植植物的手段實現。在公寓陽臺置放盆栽是都市中極為常見的一種綠化方式,一般而言大部分公寓的陽臺都裝設有防盜鐵窗,盆栽就直接置放在鐵窗的平台位置,由於鐵窗的設計以防盜功能為主少有美感元素的融入,在鐵窗隨意置放盆栽的綠化方式只能阻擋少部份的 日照範圍,隔熱的效果有限而且在視覺外觀上也顯得較為雜亂,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建築物外觀的美感。
垂直綠化的另一種方法是在外牆種植攀牆植物(例如爬牆虎),這種綠化方式仍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包括:植物的根部會鑽入牆中或是建築物的結構,對於某些建築物的結構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損壞,而且無法更換其他種類的植物;在都市中的一些建築工地也可以看到外牆綠化的情形,基本上就是在外牆設置支架,然後在支架置放種有綠色植物的盆栽,置放在支架較高位置的盆栽不易維護與管理,對於受損或是植物已死亡的盆栽也不易進行更換,而這種採取整面垂直綠化的方式由於會影響空氣的流通,而不適合應用於一般住宅的陽臺或外窗。
為了解決已知垂直綠化不易對植物進行維護管理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易於維護與管理的垂直綠化的載具構造。本發明更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具有自我灌溉功能的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
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包括:至少一涵養容器,其內置入一涵養材料用以保存水份及/或養料;一導水管路,可將灌溉水導入涵養容器並保存於涵養材料之中,以及將多餘的水份導出涵養容器;一可旋轉支架,設置於涵養容器之一側可轉動至一培植位置和一維護位置;至少一栽培盒,用以容納栽培土和植物,栽培盒被裝置於可旋轉支架,透過轉動可旋轉支架就能將植物轉動至一培植位置和一維護位置,在培植位置的植物係朝向建築物的外側,在維護位置的植物係被旋轉至面向建築物的一側;以及至少一毛細元件,毛細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涵養容器和栽培盒,藉由 毛細現象將涵養容器中的水份及/或養料輸送至栽培盒之中;藉此提供一種易於維護與管理並且具有自我灌溉功能的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包含數個在建築物外側沿著垂直方向排列的涵養容器,設置於涵養容器的導水管路、可旋轉支架、栽培盒和毛細元件,可以實現較大面積的垂直綠化。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包含一雨水收集容器,導水管路連接於雨水收集容器,用以將雨水輸送至涵養容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包含一承載框架用以承載前述的涵養容器和導水管路,承載框架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建築物的外側,提供一種可以改變位置的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包括兩個相鄰設置的承載框架,兩個承載框架分別位於靠近建築物之內側與外側的相對位置,兩個承載框架可以沿著相鄰且互相平行的軌道移動,進而隨意的替換位置。
由以上的發明內容可以瞭解,本發明提出的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可以利用可旋轉支架將栽培盒中的植物旋轉至面向建築物的一側,方便使用者進行植物的維護與管理,適合裝置於建築物的陽臺或是窗口的位置;透過雨水收集容器和導水管路,可以利用雨水進行自我灌溉,有助於植物的照顧與維護。可移動式的承載框架可以輕鬆的改變垂直綠化的位置,以及自由的替換兩個或以上之造型框架的位置,具有可更換外觀的優點,在必要時也可開啟以便通風透氣。
有關本發明的其他功效及實施例的詳細內容,將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10‧‧‧涵養容器
10a‧‧‧涵養容器
20‧‧‧導水管路
20a‧‧‧導水管路
21‧‧‧滴漏孔
22‧‧‧雨水收集容器
221‧‧‧排水口
23‧‧‧濾網
30‧‧‧可旋轉支架
31‧‧‧轉軸
32‧‧‧轉軸座
33‧‧‧把手
40‧‧‧栽培盒
41‧‧‧樞接部
50‧‧‧毛細元件
60‧‧‧承載框架
60a‧‧‧承載框架
61‧‧‧軌道座
62‧‧‧軌道
B‧‧‧建築物
G‧‧‧涵養材料
第1圖,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立體構造圖。
第2圖,為第1圖之實施例在A-A位置的構造斷面圖。
第3圖,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顯示數個在建築物外側沿著垂直方向排列的涵養容器,設置於涵養容器的導水管路、可旋轉支架、栽培盒及毛細管。
第4圖,為第3圖之實施例構造的正視圖。
第5圖,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構造圖。
第6圖,為第5圖之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構造,顯示具有兩個承載框架的構造。
請參閱「第1圖」,其中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構造,包括:至少一涵養容器10,涵養容器10是一種中空的盒狀結構,涵養容器10的內部置入一涵養材料G(見「第2圖」)用以保存水份及/或養料,涵養材料G的一種實施方式是選用培植土和涵養土包其中的一種;一導水管路20,可將灌溉水導入涵養容器10並保存於涵養材料G之中,以及將多餘的水份導出涵養容器10,灌溉水的水源可以選擇建築物的供水設備(例如水塔或是自來水龍頭),導水管路20的一種實施方式是穿過前述的涵養容器10,導水管路20在涵養容器10之內部的一段具有數個穿透導水管路20的滴漏孔21,灌溉水被導水管路20輸送至涵養容器10的內部之後(見「第2圖」),就會由滴漏孔21均勻的滲漏至涵養材料G,並且被保存於其中; 一可旋轉支架30,設置於涵養容器10之一側,可旋轉支架30可轉動至一培植位置和一維護位置;至少一栽培盒40,用以容納栽培土和植物,栽培盒40被裝置於可旋轉支架30,透過轉動可旋轉支架30就能將植物轉動至培植位置和維護位置,在培植位置的植物係朝向建築物的外側,在維護位置的植物係被旋轉至面向建築物的一側;以及至少一毛細元件50,毛細元件50的兩端分別連接涵養容器10和栽培盒40,藉由毛細現象將涵養容器10中的水份及/或養料輸送至栽培盒40之中,用於供應植物所需的水份和養料。
可旋轉支架30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包含一轉軸31和一轉軸座32,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是將轉軸座32固定設置在涵養容器10的一側,轉軸31以可轉動的關係穿過轉軸座32,在轉軸31的至少一端具有一把手33,栽培盒40的底部具有一樞接部41,利用樞接部41固定於轉軸31,透過拉動把手33的方式轉動轉軸31,就可以同時帶動栽培盒40轉動至培植位置和維護位置,在培植位置的植物係朝向建築物的外側(見「第5圖」),在維護位置的植物係被旋轉至面向建築物的一側(見「第6圖」),方便使用者進行植物的維護與管理,因此,本發明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特別適合裝置於建築物的陽臺或是窗口的位置,利用可旋轉支架30將栽培盒40中的植物旋轉至面向建築物的一側,就能方便地進行植物的維護與管理。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包含數個在建築物外側沿著垂直方向排列的涵養容器10和10a(見「第3圖」),這些涵養容器10和10a層疊在建築物的外側,而穿過每個涵養容器10和10a的導水管路20和20a以首尾串連 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就可以將灌溉水輸送至這些涵養容器10和10a,透過設置於這些涵養容器10和10a的導水管路20、可旋轉支架30、栽培盒40和毛細元件50可以提供較大的垂直綠化的面積。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雨水收集容器22用以收集和儲存雨水(見「第4圖」)。雨水收集容器22是一種開口朝上的容器,雨水收集容器22被置於室外可以在雨天收集落下的兩水,雨水收集容器22的開口可以加裝一濾網23,以避免雜物落入雨水收集容器22之中或造成堵塞,雨水收集容器22的設置高度要高於涵養容器10,導水管路20的一端連接於兩水收集容器22的排水口221,令雨水收集容器22中收集的兩水可藉由重力經由導水管路20流至涵養容器10。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包含一承載框架60,如「第5圖」所示,承載框架60用以承載前述的涵養容器10和導水管路20,承載框架60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建築物的外側,提供一種可以改變位置的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實現承載框架60可移動的一種實施方式是在承載框架60的底部設有一軌道座61,在建築物的外側裝設有固定的軌道62,承載框架60就可以利用軌道座61在軌道62上移動。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採用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製造涵養容器10和承載框架60,由於FRP材料優越的耐候性、堅固以及成型容易的特性,很適合用於製作本發明的涵養容器10和承載框架60。
「第7圖」係為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例,其中包括兩個相鄰設置的承載框架60和60a,及分別裝置於兩個承載框架60和60a的涵養容器10和導水管路20,兩個承載框架60和60a分別位於靠近建築物B之內側與外側 的相對位置,兩個承載框架60和60a可以沿著相鄰且互相平行的軌道移動,利用這種可移動式的承載框架60和60a可以輕鬆的改變垂直綠化的位置,以及自由的替換兩個或以上之承載框架60和60a的位置,具有可更換外觀的優點,在必要時也可開啟以便通風透氣進。
雖然本發明已透過上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請求項所界定者為準。
10‧‧‧涵養容器
10a‧‧‧涵養容器
20‧‧‧導水管路
20a‧‧‧導水管路
22‧‧‧雨水收集容器
221‧‧‧排水口
23‧‧‧濾網
31‧‧‧轉軸
32‧‧‧轉軸座
33‧‧‧把手
40‧‧‧栽培盒
50‧‧‧毛細元件

Claims (8)

  1. 一種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設置於建築物的外側,包括:至少一涵養容器,該涵養容器是一種中空的盒狀結構,在該涵養容器的內部具有一涵養材料用以保存水份及/或養料;一導水管路,該導水管路可將灌溉水導入該涵養容器並保存於該涵養材料之中,以及將多餘的水份導出該涵養容器;一可旋轉支架,設置於該涵養容器之一側可轉動至一培植位置和一維護位置;至少一栽培盒,用以容納栽培土和植物,該栽培盒被裝置於該可旋轉支架,透過轉動該可旋轉支架能將植物轉動至該培植位置和該維護位置,在該培植位置的植物係朝向建築物的外側,在該維護位置的植物係被旋轉至面向建築物的一側;以及至少一毛細元件,該毛細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涵養容器和該栽培盒,藉由毛細現象將該涵養容器中的水份及/或養料輸送至該栽培盒之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其中該導水管路穿過該涵養容器,該導水管路在該涵養容器之內部的一段具有數個穿透該導水管路的滴漏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其中該可旋轉支架包含一轉軸和一轉軸座,該轉軸座固定設置在該涵養容器的一側,該轉軸以可轉動的關係穿過該轉軸座,該轉軸的至少一端具有一把手,該栽培盒的底部具有一樞接部,該樞接部固定於該轉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其中包含數個在建築物外側沿著垂直方向排列的該涵養容器,設置於該些涵養容器的該導水管路、該可旋轉支架、該栽培盒和該毛細元件,穿過每個該涵養容器的該導水管路以首尾串連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其中包括一雨水收集容器用以收集和儲存雨水,該雨水收集容器是一種開口朝上的容器,該雨水收集容器被置於室外可以在雨天收集落下的兩水,該雨水收集容器的設置高度高於該涵養容器,該導水管路的一端連接於該兩水收集容器的一排水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其中包含一承載框架,該承載框架承載該涵養容器和該導水管路,該承載框架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建築物的外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其中該承載框架的底部設有一軌道座,在建築物的外側裝設有固定的一軌道,該承載框架可以利用該軌道座在該軌道上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垂直綠化的植生架構,其中包括兩個相鄰設置的該承載框架,兩個該承載框架分別位於靠近建築物之內側與外側的相對位置,兩個該承載框架可以沿著相鄰且互相平行的該軌道移動。
TW103104132A 2014-02-07 2014-02-07 Vertical greening of the plant architecture TWI510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4132A TWI510181B (zh) 2014-02-07 2014-02-07 Vertical greening of the plant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4132A TWI510181B (zh) 2014-02-07 2014-02-07 Vertical greening of the plant archite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1221A true TW201531221A (zh) 2015-08-16
TWI510181B TWI510181B (zh) 2015-12-01

Family

ID=54342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4132A TWI510181B (zh) 2014-02-07 2014-02-07 Vertical greening of the plant archite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1018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480A (zh) * 2020-10-13 2021-01-08 福建中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绿化墙及构筑方法
CN112868427A (zh) * 2021-01-27 2021-06-01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51493U (zh) * 2011-04-27 2011-11-30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设有种植盆的旋转式窗帘
TWM463979U (zh) * 2013-06-20 2013-11-01 Bin-Zhan Yu 植物自動給水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480A (zh) * 2020-10-13 2021-01-08 福建中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绿化墙及构筑方法
CN112868427A (zh) * 2021-01-27 2021-06-01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装置
CN112868427B (zh) * 2021-01-27 2022-03-01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0181B (zh) 201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3463B (zh) 成本效益化粮食生产所需的环境可控型结构化温室的改进
CN103174310B (zh) 幕墙农场
CN105104158A (zh) 智能水培蔬菜种植柜
CN201957502U (zh) 屋顶种植箱
JP2013531493A (ja) 無動力潅水及び養液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利用した無動力ポット栽培システム
CN101919345A (zh) 数字化太空大棚
CN201919384U (zh) 立体植物栽培装置
CN202925958U (zh) 幕墙农场
CN108029390A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智能垂直绿化生态遮阳装置
KR101429350B1 (ko) 다단재배상을 이용한 유기농 인삼 연속재배시스템
TWI510181B (zh) Vertical greening of the plant architecture
El-Gayar et al. Greenhous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Egypt
KR20080043075A (ko) 조립식 미니텃밭
CN206575901U (zh) 一种果树幼苗栽培装置
CN102668917A (zh) 速生根花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495974U (zh) 植物遮阳帘
CN101691831B (zh) 绿色植物外遮阳装置
CN203896885U (zh) 热带水果北方地区规模化生产用大棚
KR20140064617A (ko) 차양장치를 구비한 수경재배 시스템
CN107646431B (zh) 一种可控散热保温斜拱型育苗大棚
CN114027058A (zh) 一种建筑绿化植物种植器及建筑绿化植物种植系统
CN208563688U (zh) 生态植物外墙
CN206314273U (zh) 一种建筑物绿化模块
CN201630082U (zh) 北纬43°以北地区冬季茄子日光温室
CN206729658U (zh) 一种冬季家庭花卉保温花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