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1366A - 無線電子裝置及其無線傳輸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電子裝置及其無線傳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1366A
TW201521366A TW102143704A TW102143704A TW201521366A TW 201521366 A TW201521366 A TW 201521366A TW 102143704 A TW102143704 A TW 102143704A TW 102143704 A TW102143704 A TW 102143704A TW 201521366 A TW201521366 A TW 2015213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processing unit
radiation fie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3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4786B (zh
Inventor
Yung-Fa Ho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to TW102143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4786B/zh
Priority to US14/253,066 priority patent/US915386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21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1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4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47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05Array of radiating elements provided with a feedback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 weights, e.g. adaptive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電子裝置包括一可調式天線裝置以及一處理單元。可調式天線裝置用以指向性地與一電子裝置進行資料傳輸。處理單元用以當一既定條件滿足時,預估自第一電子裝置接收到資料的一資料回傳時間,並在資料回傳時間後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在相應於第一電子裝置之一特定方向上形成一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Description

無線電子裝置及其無線傳輸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無線電子裝置之無線傳輸方法;特別係關於一種是可用於指向性接收資料的無線傳輸方法。
近年來,可攜式裝置變得越來越高階且功能也越來越多樣化。舉例來說,類似如筆記型電腦、手機或平板電腦等手持式裝置可以具備電信通訊能力、收發電子郵件、維持社群網路、通訊錄管理、媒體播放、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功能與應用。由於這些裝置的多樣功能,也使得這些裝置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使用者在電子裝置上進行從單純的電話通訊到在網路上進行各種社群活動及商業交易等活動。
目前有多種可攜式裝置配備通訊模組,用以藉由無線或者有線的方式與網路進行通訊。在下一代無線通訊系統領域中,最新的研究與發展乃目標在提供較現有系統更高的資料傳輸率。為了能使無線裝置及系統能以高出許多之資料傳輸率通訊,需要更好的機制來執行無線通訊,以創造更好的網路環境。
本發明所提供之無線電子裝置以及無線傳輸方法 可指向性地接收資料。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電子裝置包括一可調式天線裝置以及一處理單元。可調式天線裝置用以指向性地與一第一電子裝置進行資料傳輸。處理單元用以當一既定條件滿足時,預估自第一電子裝置接收到資料的一資料回傳時間,並在資料回傳時間後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在相應於第一電子裝置之一特定方向上形成一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其中處理單元係根據第一電子裝置所執行之需要網路連結的至少一應用程式,決定既定條件是否滿足。詳細而言,在一實施例中,當應用程式為一互動式應用程式時,處理單元決定既定條件滿足。另外,當既定條件滿足時,處理單元係用以根據自第一電子裝置所接收到之一無線參數組決定資料回傳時間。
在一實施例中,無線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儲存裝置用以儲存一射頻傳輸時間表,其中射頻傳輸時間表用以儲存複數組既定無線參數所相應之複數傳輸時間。處理單元係用以將無線參數組與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既定無線參數進行比對,以獲得傳輸時間中之一者,並根據所獲得之傳輸時間中之一者,決定資料回傳時間。另外,處理單元更用以根據所接收到的無線參數,動態維護射頻傳輸時間表。
當既定條件不滿足時,處理單元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全向性地形成一全向型輻射場,以經由全向型輻射場接收資料。當處理單元經由特定輻射場以及全向型輻射場中之一者接收到一第一資料時,處理單元更用以判斷第一資料是否來自第一電子裝置,其中當第一資料來自第一電子裝置時,處理單 元更用以將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當第一資料不是來自第一電子裝置時,處理單元更用以判斷第一資料是否為一般的管理封包。當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處理單元致能一作業系統進行排程,當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處理單元更用以在下一個資料回傳時間,致使無線通訊模組,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形成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調式天線裝置更用以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進行資料傳輸。當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處理單元致能一作業系統進行排程,當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處理單元更用以判斷第一資料是否為自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當第一資料是自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處理單元更用以將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當第一資料不是自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處理單元更用以在下一個資料回傳時間,致使無線通訊模組,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形成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無線傳輸方法,適用於具有一可調式天線裝置之一無線電子裝置,其中可調式天線裝置用以指向性地與一第一電子裝置進行資料傳輸。無線傳輸方法包括:判斷一既定條件是否滿足;當一既定條件滿足時,預估自第一電子裝置接收到資料的一資料回傳時間;以及在資料回傳時間後,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在相應於第一電子裝置之一特定方向上,形成一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當 既定條件不滿足時,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全向性地形成一全向型輻射場,以經由全向型輻射場接收資料。判斷既定條件是否滿足的步驟更包括根據第一電子裝置所執行之需要網路連結的至少一應用程式,決定既定條件是否滿足。在一實施例中,判斷既定條件是否滿足的步驟更包括當應用程式為一互動式應用程式時,決定既定條件滿足。
預估資料回傳時間的步驟更包括當既定條件滿足時根據自第一電子裝置所接收到之一無線參數組決定資料回傳時間,其中預估資料回傳時間的步驟更包括將無線參數組與一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複數既定無線參數進行比對,以獲得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複數傳輸時間中之一者,並根據所獲得之傳輸時間中之一者,決定資料回傳時間,其中射頻傳輸時間表係用以儲存複數組既定無線參數所相應之複數傳輸時間。在另一實施例中,無線傳輸方法更包括根據所接收到的無線參數,動態維護射頻傳輸時間表。
無線傳輸方法更包括當上經由特定輻射場以及全向型輻射場中之一者接收到一第一資料時,判斷第一資料是否來自第一電子裝置;當第一資料來自第一電子裝置時,將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當第一資料不是來自第一電子裝置時,判斷第一資料是否為一般的管理封包;當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致能一作業系統進行排程;以及當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在下一個資料回傳時間,致使無線通訊模組,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形成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調式天線裝置更用以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進行資料傳輸,並且無線傳輸方法更包括:當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致能一作業系統進行排程;當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判斷第一資料是否為自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當第一資料是自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將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以及當第一資料不是自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在下一個資料回傳時間,致使無線通訊模組,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形成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1000‧‧‧無線電子系統
100‧‧‧無線電子裝置
102‧‧‧儲存裝置
103‧‧‧暫存器
104‧‧‧可調式天線裝置
106‧‧‧無線通訊模組
108‧‧‧處理單元
1042‧‧‧射頻傳送端
1044‧‧‧射頻接收端
200-20N‧‧‧電子裝置
C200-C20N‧‧‧無線通道
S206-S214、S300-S326‧‧‧步驟
第1圖係本發明之無線電子系統之一種實施例之方塊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無線傳輸方法之一種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3A-3B圖係本發明之無線傳輸方法之另一種實施例之流程圖。
以下將詳細討論本發明各種實施例之裝置及使用方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所提供之許多可行的發明概念可實施在各種特定範圍中。這些特定實施例僅用於舉例說明本發明之裝置及使用方法,但非用於限定本發明之範圍。
第1圖係本發明之無線電子系統之一種實施例之方塊圖。無線電子系統1000包括一無線電子裝置100以及至少一電子裝置200-20N。
無線電子裝置100用以經由至少一無線通道C200-C20N,與至少一電子裝置200-20N進行資料傳輸。無線通道C200-C20N之介質係為空氣或者其它可傳輸無線電波之介質。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發明中,電子裝置200-20N可位於不同之位置。因此,無線電子裝置100可根據電子裝置200-20N之位置,指向性地傳輸資料至電子裝置200-20N,以及接收電子裝置200-20N之資料。值得注意的是,無線電子裝置100可指向性地傳送以及接收資料,亦可全向性地傳送以及接收資料,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無線電子裝置100係藉由封包與電子裝置200-20N進行資料傳輸,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值得注意的是,無線電子裝置100可藉由自電子裝置200-20N所接收之封包,分別判斷相應於電子裝置200-20N之目前的無線參數。舉例而言,無線電子裝置100可經由自無線通道C200所連接之電子裝置200所傳送的封包,判斷相應於無線通道C200之目前的無線參數。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無線參數可包括錯誤封包率(PER)、訊號強度(RSSI)及/或傳輸功率(TX POWER)等等,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詳細而言,無線電子裝置100包括一儲存裝置102、一暫存器103、一可調式天線裝置104、一無線通訊模組106以及一處理單元108。
儲存裝置102用以儲存複數天線模型表、一連線紀錄表、一維護資料庫以及一射頻傳輸時間表。每一天線模型表用以儲存複數天線模型以及複數組既定無線參數之對應關係。舉例而言,處理單元108可根據目前所接收到之封包的複數無線參數,找出與該等無線參數相差在一既定值內之上述天 線模型中之一組既定無線參數,並將該組既定無線參數所相應之天線模型提供給無線通訊模組106,以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104。連線紀錄表係用以紀錄與無線電子裝置100所連線之電子裝置200-20N的連線位址。維護資料庫係用以紀錄與無線電子裝置100所連線之電子裝置的無線參數組。射頻傳輸時間表用以儲存複數組既定無線參數所相應之複數傳輸時間。
暫存器103用以儲存暫時性地資料。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暫存器103用以儲存可調式天線裝置104之掃描結果,其中掃描結果可包括分別相應於每一電子裝置200-20N之複數連線位址(STA MAC Address)以及複數無線參數組,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可調式天線裝置104用以指向性地傳送以及接收資料。詳細而言,無線通訊模組106用以根據至少一組天線模型,控制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傳送以及接收資料的方向,其中每一組天線模型相應於一無線通道。舉例而言,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可為具有複數天線之天線陣列,無線通訊模組106可根據至少一組天線模型,分別控制天線陣列中之天線的方向,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中,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可為複數個指向天線或者反射型指向天線(reconfigurable antenna),其中無線通訊模組106可根據至少一組天線模型,控制複數個指向天線或者反射型指向天線的方向。舉例而言,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可根據水平方向及或垂直方向所構成之特定方向上,形成扇形或者圓形之輻射場,以在該特定方向上傳送以及接收資料。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可調式天線裝置104 包括一射頻傳送端1042以及一射頻接收端1044。射頻傳送端1042用以指向性地傳送資料。射頻接收端1044用以指向性地接收資料。
無線通訊模組106用以根據至少一天線模型,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其中天線模型係用以決定可調式天線裝置104之資料傳輸之方向,並且每一無線通道C200-C20N之資料傳輸由天線模型中之一者所控制。另外,無線通訊模組106用以對資料進行編碼以經由可調式天線裝置104以及無線通道C200-C20N傳送至電子裝置200-20N,並對經由無線通道C200-C20N所接收之電子裝置200-20N的封包進行解碼以傳送至處理單元108。
處理單元108可包含一單一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者是關連於平行運算環境(parallel processing environment)之複數平行處理單元。另外,處理單元180可包含一記憶體。記憶體可包含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ROM)及/或動態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用以儲存可供處理單元108執行之程式模組。值得注意的是,記憶體亦可設置於儲存裝置102及/或暫存器103之中,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8包括一作業系統以及用以管理無線參數之模組,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處理單元108用以當無線電子裝置100啟動時,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104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分別對複數方向進行掃描,以獲得一掃描結果。值得注意的是,掃描結果可包括在掃描過程中,所接收 到相應於電子裝置之連線位址以及無線參數組。換言之,處理單元108藉由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對不同方向進行掃描,並判別可與無線電子裝置100進行連線的電子裝置,以及可與無線電子裝置100進行連線之電子裝置的方向。另外,處理單元108亦可根據所接收到相應於電子裝置之無線參數組,在天線模型表中找出最適當的天線模型,並根據最適當的天線模型,與所偵測到的電子裝置連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8更可執行一應用程式類別偵測機制,其用以偵測所連接之電子裝置所執行的應用程式。舉例而言,處理單元108可根據自所連接之電子裝置接收到的封包,判斷相應於該封包之應用程式的類別,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處理單元108亦可對所連接之電子裝置發出請求,並根據所連接電子裝置響應於該請求所回傳的資料,判斷所連接之電子裝置目前執行的應用程式。
另外,處理單元108可當連接到電子裝置並且一既定條件滿足時,預估自所連接之電子裝置接收到資料的一資料回傳時間。接著,處理單元108在資料回傳時間後,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104,根據相應於所連接之電子裝置的天線模型,在相應於所連接之電子裝置之一特定方向上形成一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8係在資料回傳時間後,形成特定輻射場一既定時間。當可調式天線裝置104未在該既定時間內接收到封包時,處理單元108致使作業系統進行排程,並在下一個資料回傳時間後,週期性地形成特定輻射場並維持該既定時間。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8係根據所連接之電子裝置所執行之需要網路連結的至少一應用程式,決定既定條件是否滿足,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詳細而言,應用程式為一互動式應用程式時,處理單元108決定既定條件滿足。舉例而言,當應用程式為即時通訊軟體、搜尋軟體等具有頻繁封包往來之軟體時,該等軟體即為互動式應用程式。當應用程式為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影像播放軟體等不具有頻繁封包往來之軟體時,應用程式則排除在互動式應用程式外。另外,處理單元108係根據自所連接之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無線參數組決定資料回傳時間,其中資料回傳時間係為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複數傳輸時間中之一者,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處理單元108係用以將無線參數組與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既定無線參數進行比對,以找出與所接收之無線參數組誤差範圍小於一限制內的既定無線參數。接著,處理單元108可藉由所獲得的既定無線參數,找出所相應之傳輸時間,並根據所獲得之傳輸時間,決定資料回傳時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當既定條件不滿足時,處理單元108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104,根據一全向天線模型,全向性地形成一全向型輻射場,以經由全向型輻射場接收資料。
當處理單元108經由特定輻射場或者全向型輻射場接收到一第一資料時,處理單元108更用以判斷第一資料是否來自相應於所預估資料回傳時間的一第一電子裝置(電子裝置200-20N中之一者)。當第一資料來自第一電子裝置時,處理單元108更用以將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當第一資料 不是來自第一電子裝置時,處理單元108更用以判斷第一資料是否為一般的管理封包。
當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處理單元108致能作業系統繼續進行排程,以處理所接收到的管理封包。當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處理單元108更用以在下一個資料回傳時間,致使無線通訊模組,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形成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處理單元108致能作業系統進行排程,以處理所接收到的管理封包。當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處理單元108更用以判斷第一資料是否為自所連接之其他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當第一資料是自所連接之其他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處理單元108更用以將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當第一資料不是自所連接之其他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處理單元108更用以在下一個資料回傳時間,致使無線通訊模組,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形成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另外,處理單元108亦可包括一自我學習模組,用以當環境改變時,執行一自學流程以根據所接收到的無線參數組動態地維護與更新天線模型表以及射頻傳輸時間表。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射頻傳輸時間表可具有預設之複數組既定無線參數所相應之複數傳輸時間。另外,處理單 元108可在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不具有適當的相應於所接收之無線參數組的傳輸時間時,動態的維護射頻傳輸時間表。舉例而言,處理單元108可根據儲存於儲存裝置102中之一函式,藉由電波的物理定律以及所接收到的無線參數組,推算出相應於該無線參數組之電子裝置與無線電子裝置100的距離。接著,處理單元108可根據無線電子裝置100的距離推算相應之傳輸時間,並將傳輸時間以及所相應之該無線參數組儲存於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值得注意的是,當所連接之電子裝置執行了複數個需要網路的應用程式時,只要複數應用程式中之一者不為互動式應用程式,既定條件則不被滿足。
第2圖係本發明之無線傳輸方法之一種實施例之流程圖。無線傳輸方法適用於第1圖所示之無線電子裝置100。流程開始於步驟S206。
在步驟S206中,處理單元108判斷一既定條件是否滿足。當既定條件滿足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208;否則,流程進行至步驟S214。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8係根據所連接之電子裝置所執行之需要網路連結的至少一應用程式,決定既定條件是否滿足,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詳細而言,應用程式為一互動式應用程式時,處理單元108決定既定條件滿足。舉例而言,當應用程式為即時通訊軟體、搜尋軟體等具有頻繁封包往來之軟體時,該等軟體即為互動式應用程式。當應用程式為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影像播放軟體等不具有頻繁封包往來之軟體時,應用程式則排除在互動式應用程式外。
接著,在步驟S208中,處理單元108根據自所連接之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無線參數組決定資料回傳時間,其中資料回傳時間係為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複數傳輸時間中之一者,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處理單元108係用以將無線參數組與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既定無線參數進行比對,以找出與所接收之無線參數組誤差範圍小於一限制內的既定無線參數。接著,處理單元108可藉由所獲得的既定無線參數,找出所相應之傳輸時間,並根據所獲得之傳輸時間,決定資料回傳時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接著,在步驟S212中,處理單元108在資料回傳時間後,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104,根據相應於所連接之電子裝置的天線模型,在相應於所連接之電子裝置之一特定方向上形成一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8係在資料回傳時間後,形成特定輻射場一既定時間。當可調式天線裝置104未在該既定時間內接收到封包時,處理單元108致使作業系統進行排程,並在下一個資料回傳時間後,週期性地形成特定輻射場並維持該既定時間。流程結束於步驟S212。
在步驟S214中,處理單元108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104,根據一全向天線模型,全向性地形成一全向型輻射場,以經由全向型輻射場接收資料。流程結束於步驟S214。
第3A-3B圖係本發明之無線傳輸方法之一種實施例之流程圖。無線傳輸方法適用於第1圖所示之無線電子裝置100。流程開始於步驟S300。值得注意的是,步驟S306、S308、 S314相似於步驟S206、S208以及S214,故關於步驟S306、S308、S314請參考步驟S206、S208以及S214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在步驟S300中,無線電子裝置100啟動,並且處理器108啟動自我學習模組以及應用程式類別偵測機制。自我學習模組用以當環境改變時,執行一自學流程以根據所接收到的無線參數組動態地維護與更新天線模型表以及射頻傳輸時間表。應用程式類別偵測機制係用以偵測所連接之電子裝置所執行的應用程式。舉例而言,處理單元108可根據自所連接之電子裝置接收到的封包,判斷相應於該封包之應用程式的類別,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處理單元108亦可對所連接之電子裝置發出請求,並根據所連接電子裝置響應於該請求所回傳的資料,判斷所連接之電子裝置目前執行的應用程式。
接著,在步驟S302中,處理單元108用以自電子裝置獲得相應之無線參數組。舉例而言,處理單元108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104致能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分別對複數方向進行掃描,以獲得一掃描結果。值得注意的是,掃描結果可包括在掃描過程中,所接收到相應於電子裝置之連線位址以及無線參數組。換言之,處理單元108藉由可調式天線裝置104對不同方向進行掃描,並判別可與無線電子裝置100進行連線的電子裝置,以及可與無線電子裝置100進行連線之電子裝置的方向。
在步驟S304中,處理單元108根據所接收到相應於電子裝置之無線參數組,在天線模型表中找出最適當的天線模型,並根據最適當的天線模型,與所偵測到的電子裝置連接。
接著,在步驟S310中,處理單元108判斷是否超過 資料回傳時間。當超過資料回傳時間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12;否則,處理單元108繼續判斷是否超過資料回傳時間。
在步驟S312中,處理單元108致使可調式天線裝置104,根據相應於所連接之電子裝置的天線模型,在相應於所連接之電子裝置之一特定方向上形成一特定輻射場,以經由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08係在資料回傳時間後,形成特定輻射場一既定時間。當可調式天線裝置104未在該既定時間內接收到封包時,處理單元108致使作業系統進行排程,並在下一個資料回傳時間後,週期性地形成特定輻射場並維持該既定時間。
在步驟S316中,處理單元108判斷是否經由特定輻射場或者全向型輻射場接收到資料。當處理單元108經由特定輻射場或者全向型輻射場接收到資料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18,否則,流程進行至步驟S328。
在步驟S318中,處理單元108判斷由特定輻射場或者全向型輻射場所接收到的一第一資料是否來自相應於所預估資料回傳時間的一第一電子裝置。當第一資料屬於第一電子裝置,流程進行至S324,否則,流程進行至步驟S320。
在步驟S320中,處理單元108更用以判斷第一資料是否為一般的管理封包。當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26;否則,流程進行至步驟S322。
在步驟S322中,處理單元108更用以判斷第一資料是否為自所連接之其他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當第一資料是自所連接之其他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 應用程式之資料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24;否則,流程回到步驟S310,以週期性地形成特定輻射場,並藉以接收資料。
在步驟S324中,處理單元108將所接收之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流程結束於步驟S324。
在步驟S326中,作業系統繼續進行排程。流程結束於步驟S326。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所提供之無線電子裝置100以及無線傳輸方法可指向性地接收資料。
本發明之方法,或特定型態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式碼的型態存在。程式碼可儲存於實體媒體,如軟碟、光碟片、硬碟、或是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取(如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亦或不限於外在形式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當程式碼被機器,如電腦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之裝置。程式碼也可透過一些傳送媒體,如電線或電纜、光纖、或是任何傳輸型態進行傳送,其中,當程式碼被機器,如電腦接收、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之裝置。當在一般用途處理單元實作時,程式碼結合處理單元提供一操作類似於應用特定邏輯電路之獨特裝置。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 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1000‧‧‧無線電子系統
100‧‧‧無線電子裝置
102‧‧‧儲存裝置
103‧‧‧暫存器
104‧‧‧可調式天線裝置
106‧‧‧無線通訊模組
108‧‧‧處理單元
1042‧‧‧射頻傳送端
1044‧‧‧射頻接收端
200~20N‧‧‧電子裝置
C200~C20N‧‧‧無線通道

Claims (22)

  1. 一種無線電子裝置,包括:一可調式天線裝置,用以指向性地與一第一電子裝置進行資料傳輸;以及一處理單元,用以當一既定條件滿足時,預估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接收到資料的一資料回傳時間,並在上述資料回傳時間後,致使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在相應於上述第一電子裝置之一特定方向上形成一特定輻射場,以經由上述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電子裝置,其中上述處理單元係根據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所執行之需要網路連結的至少一應用程式,決定上述既定條件是否滿足。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無線電子裝置,其中當上述應用程式為一互動式應用程式時,上述處理單元決定上述既定條件滿足。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電子裝置,其中當上述既定條件滿足時,上述處理單元係用以根據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所接收到之一無線參數組決定上述資料回傳時間。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無線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儲存裝置用以儲存一射頻傳輸時間表,其中上述射頻傳輸時間表用以儲存上述複數組既定無線參數所相應之複數傳輸時間,並且上述處理單元係用以將上述無線參數組與上述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上述既定無線參數進行比對, 以獲得上述傳輸時間中之一者,並根據所獲得之上述傳輸時間中之一者,決定上述資料回傳時間。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無線電子裝置,其中上述處理單元更用以根據所接收到的無線參數,動態維護上述上述射頻傳輸時間表。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電子裝置,其中當上述既定條件不滿足時,上述處理單元致使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全向性地形成一全向型輻射場,以經由上述全向型輻射場接收資料。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無線電子裝置,其中當上述處理單元經由上述特定輻射場以及上述全向型輻射場中之一者接收到一第一資料時,上述處理單元更用以判斷上述第一資料是否來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其中當上述第一資料來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時,上述處理單元更用以將上述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無線電子裝置,其中當上述第一資料不是來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時,上述處理單元更用以判斷上述第一資料是否為一般的管理封包。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無線電子裝置,其中當上述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上述處理單元致能一作業系統進行排程,當上述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上述處理單元更用以在下一個上述資料回傳時間,致使上述無線通訊模組,致能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形成上述特定輻射場,以經由上述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無線電子裝置,其中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用以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進行資料傳輸,其中當上述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上述處理單元致能一作業系統進行排程,當上述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上述處理單元更用以判斷上述第一資料是否為自上述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當上述第一資料是自上述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上述處理單元更用以將上述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當上述第一資料不是自上述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上述處理單元更用以在下一個上述資料回傳時間,致使上述無線通訊模組,致能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形成上述特定輻射場,以經由上述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12. 一種無線傳輸方法,適用於具有一可調式天線裝置之一無線電子裝置,其中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用以指向性地與一第一電子裝置進行資料傳輸,上述無線傳輸方法包括:判斷一既定條件是否滿足;當一既定條件滿足時,預估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接收到資料的一資料回傳時間;以及在上述資料回傳時間後,致使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在相應於上述第一電子裝置之一特定方向上,形成一特定輻射場,以經由上述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無線傳輸方法,其中判斷上 述既定條件是否滿足的步驟更包括根據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所執行之需要網路連結的至少一應用程式,決定上述既定條件是否滿足。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無線傳輸方法,其中判斷上述既定條件是否滿足的步驟更包括當上述應用程式為一互動式應用程式時,決定上述既定條件滿足。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無線傳輸方法,其中預估上述資料回傳時間的步驟更包括當上述既定條件滿足時根據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所接收到之一無線參數組決定上述資料回傳時間。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無線傳輸方法,其中預估上述資料回傳時間的步驟更包括將上述無線參數組與一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複數既定無線參數進行比對,以獲得上述射頻傳輸時間表中之複數傳輸時間中之一者,並根據所獲得之上述傳輸時間中之一者,決定上述資料回傳時間,其中上述射頻傳輸時間表係用以儲存上述複數組既定無線參數所相應之複數傳輸時間。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無線傳輸方法,更包括根據所接收到的無線參數,動態維護上述上述射頻傳輸時間表。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無線傳輸方法,更包括當上述既定條件不滿足時,致使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全向性地形成一全向型輻射場,以經由上述全向型輻射場接收資料。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無線傳輸方法,更包括:當上經由上述特定輻射場以及上述全向型輻射場中之一者接收到一第一資料時,判斷上述第一資料是否來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以及當上述第一資料來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時,將上述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無線傳輸方法,更包括當上述第一資料不是來自上述第一電子裝置時,判斷上述第一資料是否為一般的管理封包。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無線傳輸方法,更包括:當上述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致能一作業系統進行排程;以及當上述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在下一個上述資料回傳時間,致使上述無線通訊模組,致能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形成上述特定輻射場,以經由上述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無線傳輸方法,其中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更用以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進行資料傳輸,並且上述無線傳輸方法更包括:當上述第一資料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致能一作業系統進行排程;當上述第一資料不是一般的管理封包時,判斷上述第一資料是否為自上述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 當上述第一資料是自上述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將上述第一資料送入網路協定層處理:以及當上述第一資料不是自上述第二電子裝置所接收到的另一應用程式之資料時,在下一個上述資料回傳時間,致使上述無線通訊模組,致能上述可調式天線裝置形成上述特定輻射場,以經由上述特定輻射場接收資料。
TW102143704A 2013-11-29 2013-11-29 無線電子裝置及其無線傳輸方法 TWI514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3704A TWI514786B (zh) 2013-11-29 2013-11-29 無線電子裝置及其無線傳輸方法
US14/253,066 US9153868B2 (en) 2013-11-29 2014-04-15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3704A TWI514786B (zh) 2013-11-29 2013-11-29 無線電子裝置及其無線傳輸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1366A true TW201521366A (zh) 2015-06-01
TWI514786B TWI514786B (zh) 2015-12-21

Family

ID=53266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3704A TWI514786B (zh) 2013-11-29 2013-11-29 無線電子裝置及其無線傳輸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153868B2 (zh)
TW (1) TWI5147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092B (zh) * 2015-06-23 2017-02-2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與控制天線陣列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55096B1 (en) * 2000-12-01 2012-04-10 Ipr Licensing Inc. Antenna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7047046B2 (en) * 2003-06-19 2006-05-16 Ipr Licensing, Inc. Antenna steering for an access point based upon probe signals
US7366464B2 (en) * 2004-06-04 2008-04-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ccess point operating with a smart antenna in a WLA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20070141997A1 (en) * 2005-12-15 2007-06-21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antenna integration techniques in mobile devices
US7778599B2 (en) * 2006-05-01 2010-08-17 Intel Corporation Aggregated channel feedback
US7978134B2 (en) * 2007-08-13 2011-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transmit and receive beamforming protocol with heterogeneous antenna configuration
CN102594527B (zh) * 2011-01-10 2018-01-02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基站和用于用户设备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092B (zh) * 2015-06-23 2017-02-2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與控制天線陣列的方法
US10651986B2 (en) 2015-06-23 2020-05-12 Wistron Neweb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arr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55626A1 (en) 2015-06-04
US9153868B2 (en) 2015-10-06
TWI514786B (zh) 2015-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Mobility based energy efficient and multi-sink algorithms for consumer home networks
KR102015070B1 (ko) 네트워크 발견 및 동기화를 위한 시스템
KR101795993B1 (ko) 블루투스 저 에너지 스캔을 통한 모션 검출
CN104025669A (zh) 在设备之间共享的机会主义资源
US105064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mina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sink in network of gateways
CN104135339A (zh) 一种蓝牙低功耗通信的方法、蓝牙设备和系统
CN105850212A (zh) 用于在wlan中为交叠的基本服务集启用协同波束赋形的系统和方法
CN102665297B (zh) 无线云传感网通讯系统和装置与方法
Ahmad et al. Mobility aware energy efficient congestion control in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03491071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CN104469673A (zh)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US10285079B2 (en) Network paramet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Huang et al. Distributed-neuron-network based machine learning on smart-gateway network towards real-time indoor data analytics
GB2514034A (en) Configuring compute nodes in parallel computer using 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Haque et al.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zigbee communication: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with XBee S2C module
Dong et al. Bulk data dissemin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odeling and analysis
CN111050387A (zh) 基于能效估计的基站休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TWI514786B (zh) 無線電子裝置及其無線傳輸方法
Gautam et al. Energy‐efficient localisation of sensor nodes in WSNs using single beacon node
Shafiul Azam Howlader et al. Delay‐insensitive identification of neighbors using unslotted and slotted protocols
Dunko et al. A reference guide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WI491192B (zh) 無線電子裝置及其無線傳輸方法
Tas et al. Low cost indoor lo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infrared leds and Wii Remote Controller
US8223664B2 (en) Adaptive uplink protocol
Jiang et al. Dynamic access approach to multiple channels in pervasive wireless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for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