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3618A - 用於暢通通道評估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暢通通道評估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3618A
TW201513618A TW103123019A TW103123019A TW201513618A TW 201513618 A TW201513618 A TW 201513618A TW 103123019 A TW103123019 A TW 103123019A TW 103123019 A TW103123019 A TW 103123019A TW 201513618 A TW201513618 A TW 2015136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andwidth
backoff procedure
backoff
transmission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3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9140B (zh
Inventor
Simone Merlin
Bin Tian
Sameer Vermani
Eugene Jong-Hyon Baik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13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3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1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揭示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各系統和方法。在一個態樣中,一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暢通通道評估(CCA)臨限值;基於所決定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執行第一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傳送第一無線訊息。

Description

用於暢通通道評估的方法和裝置
本申請案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通訊,且特定而言係關於用於通道相關式暢通通道評估評價規程之系統、方法和設備。
在許多電信系統中,通訊網路被用於在若干個空間上分開之互動設備之間交換訊息。網路可根據地理範圍來分類,該地理範圍可以例如係城域、局域或者個域。此類網路會分別被命名為廣域網路(WAN)、都會區網路(MAN)、區域網路(LAN)或個人區域網路(PAN)。網路亦根據用於互連各種網路節點和設備之交換/路由技術(例如,電路交換-封包交換)、傳輸採用之實體媒體之類型(例如,有線-無線)和所使用之通訊協定集(例如,網際網路協定套集、SONET(同步光學聯網)、乙太網路等)而有所不同。
當網路元素係移動之並因此具有動態連通性需求時,或者在網路架構以自組織(ad hoc)拓撲而非固定拓撲形成之情況下,無線網路往往係較佳的。無線網路採用使用無線 電、微波、紅外、光等頻帶中之電磁波之處於非制導傳播模式之無形實體媒體。在與固定之有線網路相比較時,無線網路有利地促成使用者行動性和快速之現場部署。
無線網路中之設備可在彼此之間傳送/接收資訊。該資訊可包括封包,其在一些態樣中可被稱為資料單元。封包可包括有助於經由網路路由封包、識別封包中之資料、處理封包等之管理負擔資訊(例如,標頭資訊、封包性質等),以及可在封包之有效載荷中攜帶之資料(例如,使用者資料、多媒體內容等)。
所附請求項之範圍內之系統、方法和設備之各種實現各自具有若干態樣,並非僅靠其中任何單一態樣來得到本文中所描述之合意屬性。本文中描述一些突出特徵,但其並不限定所附請求項之範圍。在考慮此論述後,並且尤其係在閱讀題為「詳細描述」之章節之後,將理解各種實現之特徵係如何允許對媒體存取參數進行調諧的。
所揭示之一個態樣係一種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發射功率位準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以及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以該發射功率位準傳送無線訊息。在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包括以下步驟:基於該發射功率來決定第一能量臨限值,以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來決定傳輸通道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決定在該傳輸通道上是否偵測到封包,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於是否偵測到Wi-Fi封包來決定該傳輸通道是否可用。
該方法之一些態樣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決定用於 該無線訊息之傳輸頻寬,以及基於該傳輸頻寬來決定該發射功率。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基於該傳輸頻寬,並且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第二傳輸頻寬之可用性,其中在該無線媒體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以及在該無線媒體不可用之情況下執行第二退避規程。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包括以下 步驟:並行地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傳輸頻寬,回應於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一子退避規程達到第一完成臨限值,決定與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對應之第一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期間是否可用,並且其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在該時間段期間可用之情況下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進一 步包括以下步驟:回應於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二子退避規程達到第二完成臨限值,決定與該第二子退避規程對應之第二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期間是否可用,並且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在該時間段期間可用之情況下在該第二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無線訊息。在一些態樣中,該時間段係PIFS時間段。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 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退避規程,回應於該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用第一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並且其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以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一傳輸頻寬且用低於該第一功率位準之一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 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一子退避,並且在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完成之後,基於寬於該第一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子退避規程,其中回應於該第二子退避規程之完成,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基 於相對於第一能量偵測臨限值對該第一傳輸頻寬上之能量之量測。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 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一子退避規程,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基於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子退避規程,以及回應於該第二子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 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並且基於第一功率位準來執行第一子退避規程,以及隨後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基於高於該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之第二傳輸功率位準來決定寬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用低於該第二功率位準且高於該第一功率位準之第三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並且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和該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等態樣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三功率位準小於或 等於該第一傳輸頻寬(dB)+(10*log10(x1/x2)Db),其中:x1=該第一傳輸頻寬,且x2=該第二傳輸頻寬。
所揭示之另一態樣係一種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 道評估之裝置。該裝置包括:處理器,其配置成基於發射功率位準執行第一退避規程;及發射器,其配置成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以該發射功率位準傳送無線訊息。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 由以下操作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基於該發射功率來決定第一能量臨限值;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來決定傳輸通道是否可用。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 由以下操作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決定在該傳輸通道上是否偵測到封包;及至少部分地基於是否偵測到Wi-Fi封包來決定該傳輸通道是否可用。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 決定用於該無線訊息之傳輸頻寬;及基於該傳輸頻寬來決定該發射功率。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基於該傳 輸頻寬。在該等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第二傳輸頻寬之可用性,其中在該無線媒體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以及在該無線媒體不可用之情況下執行第二退避規程。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 由以下操作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並行地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傳輸頻寬,回應於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一子退避規程達到第一完成臨限值,決定與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對應之第一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期間是否可用,並且其中該發射器進一步配置成在第一傳輸頻寬在該時間段期間可用之情況下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 由以下操作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回應於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二子退避規程達到第二完成臨限值,以及決定與該第二子退避規程對應之第二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期間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該發射器配置成在第二傳輸頻寬在該時間段期間可用之情況下在該第二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無線訊息。在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時間段係PIFS時間段。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由以下操作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 退避規程,以及回應於該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該發射器配置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用第一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並且該發射器配置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以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一傳輸頻寬且用低於該第一功率位準之一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 由以下操作執行第一退避規程: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一子退避;及在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完成之後,基於寬於該第一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子退避規程。在該等態樣中,該發射器配置成回應於該第二子退避規程之完成,以該第二傳輸頻寬傳送該無線訊息。在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配置成使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基於相對於該第一能量偵測臨限值對該第一傳輸頻寬上之能量之量測。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 由以下操作執行第一退避規程: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一子退避規程,並且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該發射器配置成在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傳送該無線訊息。在該等態樣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該處理器配置成基於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子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二子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該發射器配置成在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由以下操作執行第一退避規程: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並且基於第一功率位準來執行第一子退避規程;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基於高於該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之第二傳輸功率位準來決定寬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該發射器配置成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用低於該第二功率位準且高於該第一功率位準之第三功率位準傳送該無線訊息。在該等態樣中,該發射器配置成在該第二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和該第一傳輸功率位準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決定該第三功率位準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傳輸頻寬(dB)+(10*log10(x1/x2)Db),其中:x1=該第一傳輸頻寬,x2=該第二傳輸頻寬。
所揭示之另一態樣係一種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裝置。該裝置包括:用於基於發射功率位準來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手段;以及用於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而以該發射功率位準來傳送無線訊息之手段。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手段進一步配置成:基於該發射功率來決定第一能量臨限值;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來決定傳輸通道是否可用。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手段進一步配置成:決定在該傳輸通道上是否偵測到封包 ;及至少部分地基於是否偵測到Wi-Fi封包來決定該傳輸通道是否可用。
該裝置之一些態樣進一步包括用於決定用於該無線 訊息之傳輸頻寬之手段;及用於基於該傳輸頻寬來決定該發射功率之手段。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 之手段配置成使該第一退避規程基於該傳輸頻寬。在該等態樣中,該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而決定第二傳輸頻寬之可用性之手段,其中在該無線媒體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以及用於在該無線媒體不可用之情況下執行第二退避規程之手段。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 之手段進一步配置成:並行地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傳輸頻寬,回應於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一子退避規程達到第一完成臨限值,決定與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對應之第一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期間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用於傳送該無線訊息之手段配置成在第一傳輸頻寬在該時間段期間可用之情況下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 之手段進一步配置成:回應於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二子退避規程達到第二完成臨限值,決定與該第二子退避規程對應之第二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期間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用於傳送該無線訊息之手段配置成在第二傳輸頻寬在 該時間段期間可用之情況下在該第二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無線訊息。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時間段係PIFS時間段。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 手段進一步配置成: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退避規程;回應於該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用於傳送該無線訊息之手段配置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用第一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在該等態樣中,用於傳送該無線訊息之手段配置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以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一傳輸頻寬且以低於該第一功率位準之一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 手段配置成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一子退避;並且在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完成之後,基於寬於該第一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子退避規程。在該等態樣中,用於傳送該無線訊息之裝置配置成回應於該第二子退避規程之完成,以該第二傳輸頻寬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 規程之手段配置成使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基於相對於該第一能量偵測臨限值對該第一傳輸頻寬上之能量之量測。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 手段進一步配置成: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一子退避規程,以及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用於傳送該無線訊息之手段 進一步配置成在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傳送該無線訊息。在該等態樣中,用於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手段進一步配置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基於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子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二子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用於傳送該無線訊息之手段配置成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 手段進一步配置成: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並且基於第一功率位準來執行第一子退避規程;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基於高於該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之第二傳輸功率位準來決定寬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用於傳送該無線訊息之手段配置成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用低於該第二功率位準且高於該第一功率位準之第三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並且其中用於傳送該無線訊息之手段配置成在該第二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和該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等態樣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傳送之手段配置成 決定該第三功率位準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傳輸頻寬(dB)+(10*log10(x1/x2)Db),其中:x1=該第一傳輸頻寬,x2=該第二傳輸頻寬。
所揭示之另一態樣係一種包括指令之電腦可讀取儲 存媒體,該等指令在被執行時使處理器執行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發射功率位準來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以及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以該發射功率位準傳送無線訊息。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包括以下步驟:基於該發射功率來決定第一能量臨限值,以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來決定傳輸通道是否可用。在該方法之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決定在該傳輸通道上是否偵測到封包,以及至少部分地基於是否偵測到Wi-Fi封包來決定該傳輸通道是否可用。
該方法之一些態樣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決定用於 該無線訊息之傳輸頻寬,以及基於該傳輸頻寬來決定該發射功率。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基於該傳輸頻寬,並且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第二傳輸頻寬之可用性,其中在該無線媒體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以及在該無線媒體不可用之情況下執行第二退避規程。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包括以下 步驟:並行地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傳輸頻寬,回應於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一子退避規程達到第一完成臨限值,決定與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對應之第一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期間是否可用,並且其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在該時間段期間可用之情況下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方法之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 規程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回應於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二子退避規程達到第二完成臨限值,決定與該第二子退避規程對應之第二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期間是否可用,並且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在該時間段期間可用之情況下在該第二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無線訊息。在一些態樣中,該時間段係PIFS時間段。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 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退避規程,回應於該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用第一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並且其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以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一傳輸頻寬且以低於該第一功率位準之一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 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一子退避,並且在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完成之後,基於寬於該第一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子退避規程,其中回應於該第二子退避規程之完成,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一子退避規程基 於相對於該第一能量偵測臨限值對該第一傳輸頻寬上之能量之量測。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一子退避規程, 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基於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子退避規程,以及回應於該第二子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 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並且基於第一功率位準來執行第一子退避規程,以及隨後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基於高於該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之第二傳輸功率位準來決定寬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並且以低於該第二功率位準且高於該第一功率位準之第三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並且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和該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來傳送該無線訊息。
在該等態樣中之一些態樣中,該第三功率位準小於 或等於該第一傳輸頻寬(dB)+(10*log10(x1/x2)Db),其中:x1=該第一傳輸頻寬,且x2=該第二傳輸頻寬。
所揭示之另一態樣係一種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 道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暢通通道評估(CCA)臨限值,基於所決定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執行第一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 之完成,在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第一無線訊息。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基於該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來偵測是否有封包正在該無線網路上被傳送,以及基於是否偵測到封包來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閒置。
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基於該第 一傳輸頻寬來決定第一能量臨限值。在該等態樣中,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決定以該第一傳輸頻寬接收到之無線網路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以及基於該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來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閒置。
在一些態樣中,該第一退避規程包括以下步驟:至 少部分地並行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對應傳輸頻寬。在該等態樣之一些態樣中,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完成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一子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在對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
在該方法之一些態樣中,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 驟包括以下步驟: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基於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二退避規 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
所揭示之另一態樣係一種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 道評估之裝置。該裝置包括:處理器,其配置成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暢通通道評估(CCA)臨限值,以及基於所決定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執行第一退避規程;及發射器,其配置成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第一無線訊息。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基 於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在該等態樣中,該處理器配置成藉由以下操作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基於該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來偵測是否有封包正在該無線網路上被傳送,以及在未偵測到封包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基 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第一能量臨限值,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由以下操作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決定以該第一傳輸頻寬接收到之無線網路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以及在該能量位準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配置成藉由以下 操作來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至少部分地並行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對應傳輸頻寬。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 完成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一子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在對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處理器配置成藉由以下操作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該第一傳輸頻寬被決定為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基於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退避規程,回應於該第二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以及在該第二傳輸頻寬被決定為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
所揭示之另一態樣係一種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 道評估之裝置。該裝置包括:用於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暢通通道評估(CCA)臨限值之手段,用於基於所決定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執行第一退避規程之手段,以及用於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而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第一無線訊息之手段。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該設備包括用於基於第一 傳輸頻寬來決定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之手段。在該等態樣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手段配置成基於該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來偵測是否有封包正在該無線網路上被傳送,以及在未偵測到封包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亦包括用於基於該第一傳輸頻寬 來決定第一能量臨限值之手段。在該等態樣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手段配置成:決定以該第一傳輸頻寬接收到之無線網路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及在該能量位準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在該裝置之一些態樣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 之手段配置成至少部分地並行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對應傳輸頻寬。
所揭示之另一態樣係一種包括指令之電腦可讀取儲 存媒體,該等指令在被執行時使處理器執行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暢通通道評估(CCA)臨限值,基於所決定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執行第一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第一無線訊息。
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基於第一 傳輸頻寬來決定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在該等態樣中,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基於該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來偵測是否有封包正在該無線網路上被傳送;及在未偵測到封包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在該電腦可讀取媒體之一些態樣中,該方法進一步 包括以下步驟:基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第一能量臨限值。在該等態樣中,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決定以該第一傳輸頻寬接收到之無線網路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及在該能量位準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 值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至少部分地並行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對應傳輸頻寬。
100‧‧‧無線通訊系統
102‧‧‧基本服務區域
104‧‧‧存取點
106‧‧‧站
106a‧‧‧蜂巢式電話
106b‧‧‧電視機
106c‧‧‧膝上型電腦
106d‧‧‧感測器
106e‧‧‧感測器
106f‧‧‧感測器
108‧‧‧下行鏈路
110‧‧‧上行鏈路
202‧‧‧無線設備
204‧‧‧處理器
206‧‧‧記憶體
208‧‧‧外殼
210‧‧‧發射器
212‧‧‧接收器
214‧‧‧收發機
216‧‧‧天線
218‧‧‧信號偵測器
220‧‧‧數位信號處理器
222‧‧‧使用者介面
226‧‧‧匯流排系統
228‧‧‧選擇性暢通通道評估模組
305‧‧‧類型1頻譜
310‧‧‧類型2頻譜
400‧‧‧程序
402‧‧‧程序
410‧‧‧方塊
415‧‧‧方塊
420‧‧‧方塊
425‧‧‧方塊
430‧‧‧方塊
435‧‧‧方塊
500‧‧‧程序
502‧‧‧方塊
505‧‧‧方塊
510‧‧‧方塊
515‧‧‧方塊
520‧‧‧方塊
525‧‧‧方塊
530‧‧‧表
600‧‧‧程序
605‧‧‧方塊
610‧‧‧方塊
615‧‧‧方塊
620‧‧‧方塊
625‧‧‧方塊
630‧‧‧方塊
635‧‧‧方塊
640‧‧‧方塊
645‧‧‧方塊
650‧‧‧方塊
655‧‧‧方塊
660‧‧‧方塊
665‧‧‧方塊
670‧‧‧方塊
672‧‧‧方塊
675‧‧‧方塊
678‧‧‧方塊
680‧‧‧方塊
682‧‧‧方塊
800‧‧‧程序
810‧‧‧方塊
815‧‧‧方塊
850‧‧‧無線通訊裝置
860‧‧‧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865‧‧‧發射電路
900‧‧‧程序
905‧‧‧方塊
910‧‧‧方塊
915‧‧‧方塊
920‧‧‧方塊
925‧‧‧方塊
930‧‧‧方塊
935‧‧‧方塊
940‧‧‧方塊
945‧‧‧方塊
950‧‧‧無線通訊裝置
955‧‧‧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960‧‧‧通道可用性電路
970‧‧‧可變功率傳輸電路
1005a‧‧‧退避規程
1005b‧‧‧退避規程
1005c‧‧‧退避規程
1005d‧‧‧退避規程
1010a‧‧‧方塊
1010b‧‧‧方塊
1010c‧‧‧方塊
1010d‧‧‧方塊
1015a‧‧‧方塊
1015b‧‧‧方塊
1015c‧‧‧方塊
1015d‧‧‧方塊
1050‧‧‧無線通訊裝置
1055‧‧‧並行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1060‧‧‧通道可用性電路
1070‧‧‧可變頻寬傳輸電路
1100‧‧‧程序
1105‧‧‧方塊
1110‧‧‧方塊
1115‧‧‧方塊
1120‧‧‧方塊
1125‧‧‧方塊
1130‧‧‧方塊
1150‧‧‧無線通訊裝置
1155‧‧‧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1160‧‧‧通道可用性電路
1165‧‧‧傳輸功率和頻寬決定電路
1170‧‧‧可變頻寬傳輸電路
1200‧‧‧程序
1205‧‧‧方塊
1210‧‧‧方塊
1215‧‧‧方塊
1220‧‧‧方塊
1225‧‧‧方塊
1250‧‧‧無線通訊裝置
1255‧‧‧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1260‧‧‧通道可用性電路
1265‧‧‧傳輸功率決定電路
1270‧‧‧可變功率傳輸電路
1300‧‧‧程序
1305‧‧‧方塊
1310‧‧‧方塊
1315‧‧‧方塊
1320‧‧‧方塊
1325‧‧‧方塊
1330‧‧‧方塊
1335‧‧‧方塊
1340‧‧‧方塊
1345‧‧‧方塊
1346‧‧‧方塊
1347‧‧‧方塊
1348‧‧‧方塊
1350‧‧‧無線通訊裝置
1355‧‧‧退避選擇電路
1360‧‧‧臨限值相關退避電路
1365‧‧‧通道可用性決定電路
1370‧‧‧寬選擇性傳輸電路
1400‧‧‧程序
1405‧‧‧方塊
1410‧‧‧方塊
1415‧‧‧方塊
1420‧‧‧方塊
1425‧‧‧方塊
1450‧‧‧無線通訊裝置
1455‧‧‧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1460‧‧‧通道可用性電路
1465‧‧‧傳輸功率決定電路
1470‧‧‧可變功率傳輸電路
1500‧‧‧程序
1505‧‧‧方塊
1510‧‧‧方塊
1515‧‧‧方塊
1550‧‧‧無線通訊裝置
1555‧‧‧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選擇電路
1560‧‧‧退避電路
1565‧‧‧傳輸電路
圖1圖示其中可採用本案之各態樣之無線通訊系統之實例。
圖2圖示可在圖1之無線通訊系統內採用之無線設備之實例。
圖3圖示將各通道劃分成具有不同CCA臨限值之兩個或兩個以上類型之實例。
圖4A係圖示在802.11ah無線網路之一個實現中如何執行暢通通道評估之流程圖。
圖4B係圖示在802.11ah無線網路之一個實現中如何執行暢通通道評估之流程圖。
圖5係圖示主通道之暢通通道評估之一個實現之流程圖。
圖6A係圖示副通道之暢通通道評估之一個實現之流程圖。
圖6B係圖6A之流程圖之繼續,其圖示副通道之暢通通道評估之一個實現。
圖7A圖示具有相等傳輸功率之兩個無線設備之間之暢通通道評估退讓。
圖7B圖示利用不同傳輸功率之兩個無線設備之間之暢通通道評估退讓。
圖7C圖示利用不同傳輸頻寬之兩個無線設備之間之暢通通道評估退讓。
圖8A係用於無線網路上之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之程序之流程圖。
圖8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系統內採用之無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9A係用於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之一個實現之流程圖。在一個態樣中,程序900可由圖2之無線設備202來執行。
圖9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系統內採用之無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10A係暢通通道評估之一個實現之流程圖。
圖10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系統內採用之無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11A圖示用於無線媒體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之一個示例性實現。
圖11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系統內採用之無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12A圖示用於無線媒體上之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之一個示例性實現。
圖12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系統內採用之無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13A圖示用於無線媒體上之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之一個示例性實現。
圖13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系統內採用之無線裝 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14A圖示用於無線媒體上之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 通道評估之方法之一個示例性實現。
圖14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系統內採用之無線裝 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15A圖示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 之一個示例性實現。
圖15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系統內採用之無線裝 置之功能方塊圖。
以下參照附圖更全面地描述本新穎系統、裝置和方法之各種態樣。然而,本教義揭示內容可用許多不同之形式實施並且不應解釋為被限定於本案通篇所提供之任何特定結構或功能。確切而言,提供該等態樣係為了使本案將係透徹和完整的,並且其將向本領域技藝人士完全傳達本案之範圍。基於本文中之教導,本領域技藝人士應領會到,本案之範圍意欲覆蓋本文中揭示之該等新穎之系統、裝置和方法之任何態樣中,不論其係獨立實現的還是與本發明之任何其他態樣組合實現的。例如,可以使用本文所闡述之任何數目之態樣來實現裝置或實踐方法。另外,本發明之範圍意欲覆蓋使用作為本文所闡述之本發明各種態樣之補充或者與之不同之其他結構、功能性或者結構及功能性來實踐之裝置或方法。應當理解,本文揭示之任何態樣可以由請求項之一或多個要 素來實施。
儘管本文描述了特定態樣中,但該等態樣之眾多變 體和置換落在本案之範圍之內。儘管提到了較佳態樣之一些益處和優點,但本案之範圍並非意欲被限定於特定益處、用途或目標。確切而言,本案之各態樣意欲寬泛地適用於不同之無線技術、系統組態、網路和傳輸協定,其中一些藉由實例在附圖和以下對較佳態樣之描述中圖示。該詳細描述和附圖僅僅圖示本案而非限定本案,本案之範圍由所附請求項及其等效技術方案來定義。
無線網路技術可包括各種類型之無線區域網路( WLAN)。WLAN可被用於採用廣泛使用之聯網協定來將近旁設備互連在一起。本文描述之各個態樣可應用於任何通訊標準,諸如WiFi,或者更一般地IEEE 802.11無線協定族中之任何成員。例如,本文描述之各個態樣可被用作使用亞1GHz頻帶之IEEE 802.11ah協定之一部分。
在一些態樣中,亞千兆赫頻帶中之無線信號可根據802.11ah協定使用正交分頻多工(OFDM)、直接序列展頻(DSSS)通訊、OFDM和DSSS通訊之組合或其他方案來傳送。802.11ah協定之實現可被用於感測器、計量和智慧電網。有利地,實現802.11ah協定之某些設備之諸態樣可以比實現其他無線協定之設備消耗更少之功率,及/或可被用於跨相對較長之射程(例如,約1公里或更長)來傳送無線信號。
在一些實現中,WLAN包括作為存取該無線網路之組件之各種設備。例如,可以有兩種類型之設備:存取點( 「AP」)和客戶端(亦稱為站,或「STA」)。一般而言,AP用作WLAN之中樞或基地台,而STA用作WLAN之使用者。例如,STA可以係膝上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電話等。在一實例中,STA經由遵循WiFi(例如,IEEE 802.11協定(諸如802.11ah))之無線鏈路連接到AP以獲得至網際網路或到其他廣域網路之一般連通性。在一些實現中,STA亦可被用作AP。
存取點(「AP」)亦可包括、被實現為、或被稱為B節點、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進化型B節點、基地台控制器(「BSC」)、基地收發機站(「BTS」)、基地台(「BS」)、收發機功能(「TF」)、無線電路由器、無線電收發機或其他某個術語。
站(「STA」)亦可包括、被實現為、或被稱為存取終端(「AT」)、用戶站、用戶單元、行動站、遠端站、遠端終端機、使用者終端、使用者代理、使用者設備、使用者裝備或其他某個術語。在一些實現中,存取終端可包括蜂巢式電話、無線電話、對話啟動協定(「SIP」)話機、無線區域迴路(「WLL」)站、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連接能力之掌上型設備,或連接至無線數據機之其他某種合適之處理設備。相應地,本文教導之一或多個態樣可被納入到電話(例如,蜂巢式電話或智慧型電話)、電腦(例如,膝上型設備)、可攜式通訊設備、手持機、可攜式計算設備(例如,個人資料助理)、娛樂設備(例如,音樂或視訊設備,或衛星無線電)、遊戲裝置或系統、全球定位系 統設備,或被配置為經由無線媒體通訊之任何其他合適之設備中。
如以上所論述的,本文描述之某些設備可實現例如 802.11ah標準。此類設備(無論是用作STA還是AP還是其他設備)可被用於智慧計量或者用在智慧電網中。此類設備可提供感測器應用或者用在家庭自動化中。該等設備可取代或者附加地用在健康護理環境中,例如用於個人健康護理。該等設備亦可被用於監督以使得能夠實現射程延伸之網際網路連通性(例如,以供與熱點聯用),或者實現機器對機器通訊。
無線節點(諸如站和AP)可在載波偵測多工存取(CSMA)類型網路(諸如遵循802.11ah標準之網路)中互動。CSMA係概率性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載波偵測」描述了試圖在媒體上進行傳送之節點可在嘗試發送其自己之傳輸之前使用來自其接收器之回饋來偵測載波此一事實。「多工存取」描述了多個節點可在共用媒體上發送和接收此一事實。相應地,在CSMA類型網路中,傳送節點偵測媒體並且若該媒體繁忙(亦即,另一節點正在該媒體上傳送),則傳送節點將把其傳輸退讓到稍晚之時間。然而,若偵測到媒體係空的,則傳送節點可在該媒體上傳送其資料。
暢通通道評估(CCA)被用於在節點試圖在媒體上傳送之前決定該媒體之狀態。CCA規程在節點之接收器開啟並且該節點當前沒在傳送資料單元(諸如封包)時被執行。節點可例如藉由偵測封包之PHY前序信號來偵測該封包開始 之方式來偵測媒體是否暢通。該方法可偵測相對較弱之信號。相應地,對於該方法而言存在低偵測臨限值。一種替換方法係偵測空中之某些能量,此可被稱為能量偵測(ED)。該方法比偵測封包開始相對而言更加困難,並且可能僅偵測到相對較強之信號。因此,對於該方法而言存在較高偵測臨限值。一般而言,對媒體上另一傳輸之偵測係該傳輸之收到功率之函數,其中收到功率係發射功率減去路徑損耗。
儘管CSMA對於未被繁重使用之媒體係特別有效的 ,但在媒體因有許多設備同時嘗試存取其而變得擁擠之場合可能發生效能降級。在多個傳送節點一起嘗試使用媒體時,可能發生各同時傳輸之間之衝突並且所傳送之資料可能丟失或被損壞。由於對於無線資料通訊而言,當在媒體上傳送時一般不可能偵測該媒體,因此衝突偵測係不可能的。此外,由一個節點進行之傳輸一般僅被在此傳送節點之射程內之使用該媒體之其他節點接收到。此被稱為隱藏節點問題,藉以例如希望向接收節點傳送並在接收節點之射程內之第一節點不在當前正向該接收節點傳送之第二節點之射程內,且因此第一節點不可能知曉第二節點正向該接收節點傳送並因此佔用該媒體。在此種情形中,第一節點可偵測到媒體為空並開始傳送,此隨後可能導致接收節點處之衝突和資料丟失。相應地,衝突避免方案被用來藉由嘗試在衝突域內之所有傳送節點間在某種程度上均等地劃分對媒體之存取來改良CSMA之效能。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媒體(在該情形中為無線電頻譜)之本質,故而衝突避免不同於衝突偵測。
在利用衝突避免(CA)之CSMA網路中,希望進行 傳送之節點首先偵測媒體並且若媒體繁忙則其退讓(亦即,不傳送)長達一段時間。退讓時段後跟有隨機化之退避時段,亦即,希望進行傳送之節點將不嘗試存取媒體之附加時間段。退避時段被用於解決同時嘗試存取媒體之不同節點之間之爭用。退避時段亦可被稱為爭用訊窗。退避要求每個嘗試存取媒體之節點選取預定義範圍內之隨機數。隨後,在再次嘗試存取該媒體之前,每個節點等待該隨機數個時槽。該節點隨後將決定在其等待時段期間是否有另一節點已存取該媒體。
時槽時間按使得節點將總係能夠決定是否有另一節 點已在前一時槽之開始處存取該媒體之方式來定義。具體而言,802.11標準使用指數退避演算法。使用802.11辦法,每當節點選擇時槽並偵測到有另一節點已傳送時,該節點將指數地增加以上論述之隨機範圍之最大數。另一方面,若希望進行傳送之節點偵測到媒體為空長達指定時間(在802.11標準中稱為分散式訊框間空間(DIFS)),則該節點被允許在該媒體上傳送。
在傳送發生之後,接收節點可對收到資料執行循環 冗餘檢查(CRC)並向傳送節點發回確收。傳送節點收到確收將向傳送節點指示沒有發生衝突。類似地,在傳送節點處沒有收到確收將指示已發生衝突並且傳送節點應當重發資料。
圖1圖示可以在其中採用本案之各態樣之無線通訊 系統100之實例。無線通訊系統100可按照無線標準(例如802.11ah標準)來操作。無線通訊系統100可包括與STA 106通訊之AP 104。
可以將各種程序和方法用於無線通訊系統100中在 AP 104與STA 106之間之傳輸。例如,可以根據OFDM/OFDMA技術在AP 104與STA 106之間發送和接收信號。若係此種情形,則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被稱為OFDM/OFDMA系統。或者,可以根據CDMA技術在AP 104與STA 106之間發送和接收信號。若係此種情形,則無線通訊系統100可被稱為CDMA系統。
促成從AP 104至一或多個STA 106之傳輸之通訊鏈 路可以被稱為下行鏈路(DL)108,而促成從一或多個STA 106至AP 104之傳輸之通訊鏈路可以被稱為上行鏈路(UL)110。或者,下行鏈路108可以被稱為前向鏈路或前向通道,而上行鏈路110可以被稱為反向鏈路或反向通道。
AP 104可充當基地台並提供基本服務區域(BSA) 102中之無線通訊覆蓋。AP 104連同與AP 104相關聯之使用AP 104來通訊之STA 106一起可被稱為基本服務集(BSS)。應注意,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不具有中央AP 104,而是可用作STA 106之間之同級間網路。相應地,本文描述之AP 104之功能可替換地由一或多個STA 106來執行。
STA 106在類型上不受限制,並且可包括各種不同之 STA。例如,如圖1中圖示的,STA 106可包括蜂巢式電話106a、電視機106b、膝上型電腦106c以及數個感測器106d-f(例如 ,天氣感測器或能夠使用無線協定進行通訊之其他感測器),此處僅列舉了少數實例。
圖2圖示可在無線通訊系統100內可採用之無線設備 202中使用之各種組件。無線設備202係可被配置成實現本文描述之各種方法之設備之實例。例如,無線設備202可包括AP 104或者諸STA 106中之一個STA。
無線設備202可包括控制無線設備202之操作之處理 器204。處理器204亦可被稱為中央處理單元(CPU)。可包括唯讀記憶體(ROM)和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兩者之記憶體206向處理器204提供指令和資料。記憶體206之一部分亦可包括非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NVRAM)。處理器204通常基於記憶體206內儲存之程式指令來執行邏輯和算數運算。記憶體206中之指令可以係可執行的以實現本文描述之方法。
處理器204可包括用一或多個處理器實現之處理系 統或者係其組件。此一或多個處理器可以用通用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可程式設計邏輯設備(PLD)、控制器、狀態機、閘控邏輯、個別硬體組件、專用硬體有限狀態機,或能夠對資訊執行演算或其他操縱之任何其他合適實體之任何組合來實現。
處理系統亦可包括用於儲存軟體之機器可讀取媒體 。軟體應當被寬泛地解釋成意指任何類型之指令,無論其被稱作軟體、韌體、仲介軟體、微代碼、硬體描述語言或是其他。指令可包括代碼(例如,呈原始程式碼格式、二進位碼 格式、可執行代碼格式,或任何其他合適之代碼格式)。該等指令在由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使處理系統執行本文描述之各種功能。
無線設備202亦可包括發射器210和接收器212,以允 許在無線設備202與遠端位置之間進行資料之傳送和接收。此外,發射器210和接收器212可配置成允許對無線設備202與遠端位置(包括例如AP)之間之設置及/或配置封包或訊框進行傳送和接收。發射器210和接收器212可被組合成收發機214。 天線216可被附連至外殼208且電耦合至收發機214。或者或另外,無線設備202可包括形成為外殼208之一部分之天線216或者可以係內部天線。無線設備202亦可包括(未圖示)多個發射器、多個接收器、多個收發機及/或多個天線。
無線設備202亦可包括可用於力圖偵測和量化由收 發機214收到之信號之位準之信號偵測器218。信號偵測器218可偵測諸如總能量、每次載波每符號能量、功率譜密度之類之信號以及其他信號。無線設備202亦可包括供處理信號時使用之數位信號處理器(DSP)220。DSP 220可被配置成產生資料單元以供傳輸。在一些態樣中,資料單元可包括實體層資料單元(PPDU)。在一些態樣中,PPDU被稱為封包或訊框。
在一些態樣中,無線設備202可進一步包括使用者介 面222。使用者介面222可包括按鍵板、話筒、揚聲器及/或顯示器。使用者介面222可包括向無線設備202之使用者傳達資訊及/或從該使用者接收輸入之任何元件或組件。
無線設備202可進一步包括選擇性暢通通道評估( CCA)模組228。該選擇性CCA模組可包括基於一或多個參數來為無線設備202執行暢通通道評估之任何元件或組件。該等參數可包括傳輸功率、傳輸頻寬、封包偵測臨限值及/或能量偵測臨限值。
無線設備202之各種元件可被容納在外殼208內。此 外,無線設備202之各種組件可由匯流排系統226耦合在一起。匯流排系統226可包括例如資料匯流排,以及除了資料匯流排之外亦有電源匯流排、控制信號匯流排和狀態信號匯流排。本領域技藝人士將領會,無線設備202之各組件可使用某種其他機制耦合在一起,或者可使用某種其他機制來彼此接受或提供輸入。
儘管圖2中圖示數個分開之組件,但本領域技藝人士 將認識到,該等組件中之一或多個組件可被組合或者共同地實現。例如,處理器204可被用於不僅實現以上關於處理器204描述之功能性,而且亦實現以上關於信號偵測器218及/或DSP 220描述之功能性。另外,圖2中圖示之每個元件可使用複數個分開之元件來實現。
在某些無線通訊(諸如IEEE 802.11ah協定中指定之 彼等無線通訊)中,可以使用亞千兆赫頻帶。該頻帶在同一傳輸功率下可比其他較高頻帶具有更長射程。例如,該等頻帶可具有如IEEE 802.11n中使用之2.4GHz或5GHz頻帶之約兩倍射程。該較長射程可使得設備能夠從更大距離進行通訊。然而,在繁忙區域中,該較長射程亦可能意味著任何個別 設備將偵聽到來自大量其他設備之傳輸。此可導致設備不得不退讓於彼等其他傳輸而無法存取媒體之問題。例如,設備可在傳送之前檢查該媒體,並且在該設備具有顯著較長之射程之情況下發現該媒體繁忙之可能性要大得多。對該問題之一種可能之解決方案係提高該設備使用之CCA臨限值。此可使設備對遠端設備較不敏感,且由此不那般頻繁地退讓於其他設備。然而,提高CCA臨限值之一個問題在於:低頻寬設備和低功率設備可能受不到對其傳輸之全面保護,因為其傳輸可能不具有足以超出提升後之CCA臨限值之能量位準。例如,一些感測器可使用低功率發射器以便使功率使用最小化。該等感測器可以係IEEE 802.11 ah之重要用例。該等感測器可使用1MHz或2MHz頻寬,並且不具有功率放大器(PA)。 當在使用提升後之CCA臨限值時,該等設備可能受不到對其傳輸之全面保護。
為了允許該等低功率及/或低頻寬傳輸而同時仍然獲得提高之CCA臨限值之益處,頻譜可被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類型之通道,其中不同CCA臨限值與此兩個或兩個以上類型之通道中之每一者相關聯。例如,圖3係用於將IEEE 802.11ah頻譜分成兩個類型之通道之一個示例性方法之圖示,其中不同CCA臨限值與此兩個類型之通道相關聯。在圖3中,用於IEEE 802.11ah之26MHz頻譜已被劃分成兩個類型:類型1頻譜305和類型2頻譜310。
類型2頻譜310中之通道可具有比類型1頻譜305中之通道高之CCA臨限值。例如,類型2頻譜310中之通道可具有 通道高1dB、4dB、10dB、12dB、15DB或某一其他量之CCA臨限值。使用較高CCA臨限值可增加希望使用頻譜之該部分之設備能夠使用該等頻率之頻率,因為此可減小此種設備將決定該頻譜已在使用中之時間比例。
類似地,可以提供具有較低CCA臨限值之其他通道 。該等通道可使低功率及/或低頻寬設備受益,該等設備可以在較低CCA臨限值通道中受到對其傳輸之更全面保護,因為該等通道上之較低CCA臨限值可能意味著,與較高CCA臨限值通道中退讓相比,更廣區域中之更多設備將退讓於該等低功率設備之傳輸。在一些態樣中,較高頻寬之設備可配置成偏好高CCA臨限值通道。例如,較高頻寬之設備可預設選擇將較高CCA通道用於傳輸。較低頻寬設備可預設利用較低CCA臨限值通道。
圖3中之通道劃分僅僅係頻譜劃分方式之一實例。該 劃分亦可以在頻譜之其他部分中進行,並且可以按其他方式來進行。例如,可以使用兩個以上通道。圖3中圖示之劃分對於頻譜之某些部分可能係有益的,因為其可以允許包含在頻譜之該部分內之單個16MHz通道使用較高CCA臨限值。此可能係有益的,因為其可以允許較高頻寬之設備(諸如蜂巢式電話)更頻繁地使用16MHz通道,因為類型2頻譜310通道中之較高CCA臨限值可以允許此等設備更頻繁地存取該通道,而發現該通道在使用中之次數較少。儘管圖3中之通道劃分規定個別通道(諸如單個16MHz通道)不會包含類型1和類型2部分兩者,但可以使用其中單個通道可包含較高CCA臨限值 通道之部分以及較低CCA臨限值通道之部分之其他劃分。例如,CCA臨限值可被設置成2MHz通道之前1MHz係具有較高CCA臨限值之類型2通道,而2MHz通道之後2MHz係具有較低CCA臨限值之類型1通道。
在一些態樣中,用於較高CCA臨限值通道(諸如類 型2通道)之CCA臨限值位準可從類型1通道之CCA臨限值位準推導出。例如,類型2通道之CCA臨限值位準可以係類型1通道之CCA臨限值位準加上某一保護因數。在一些態樣中,該保護因數可以分貝來表達。該保護因數可以係例如1dB、4dB、10dB、12dB、15dB或某一其他dB位準。在一些態樣中,該保護因數可以在1dB與15dB之間。該保護因數可應用於通道之該等CCA臨限值之每一CCA臨限值。
例如,通道可具有三個不同之CCA臨限值。通道可 具有用於能量偵測之較高CCA臨限值,用於保護區間(GI)偵測之較低CCA臨限值位準,以及信號偵測之更低之CCA臨限值位準。在一些態樣中,類型1通道之該等CCA臨限值位準之每一者CCA臨限值位準在類型2通道中可被增大一保護因數。在一些態樣中,每個位準之保護因數對於該等CCA臨限值之每一者CCA臨限值可以係相同的或者可以係不同的。在一些態樣中,所使用之保護因數對於不同頻寬通道而言可以不同。例如,8MHz通道可以使用與16MHz通道不同之CCA臨限值和不同之保護因數。
在一些態樣中,圖3可以表示在一些地區中(諸如在 美國)針對IEEE 801.11ah網路之可能通道化。該通道化可能 係有益的,因為不存在跨騎不同CCA位準區域之通道。該通道化之另一益處可能係存在為高資料率設備提供之16MHz類型2通道。此兩個類型1通道區域在頻率上分開亦可能係有益的,此可以幫助感測器避免干擾。在一些態樣中,可以使用其他通道化。例如,在其他地區中可以使用其他通道化。
圖4A係圖示如何在802.11ah無線網路之一個實現中 執行暢通通道評估之流程圖。在一些態樣中,程序400可由無線設備202來執行。例如,處理器204和接收器212中之一或多者可以執行程序400之功能。
程序400以在主通道上收到傳入信號開始。在一些態 樣中,主通道可以係具有20Mhz頻寬之通道。方塊410決定是否達到用於主通道之暢通通道評估敏感性臨限值。若達到該臨限值,則在方塊425中將主通道之通道狀態設置為繁忙。若沒有達到該臨限值,則在方塊420中將CCA指示設置為閒置。
圖4B係圖示在802.11ah無線網路之一個實現中如何 執行暢通通道評估之流程圖。在一些態樣中,程序402可由無線設備202來執行。例如,處理器204和接收器212中之一或多者可以執行程序402之功能。
程序402以在20Mhz非主通道上收到傳入信號開始 。程序402中引述之非主通道當然可以與程序400中引述之主通道不同。判定方塊415評價是否達到用於非主通道之暢通通道評估(CCA)敏感性臨限值。若達到該臨限值,則在方塊430中將用於副通道之CCA指示設置為繁忙。若沒有達到用於非主通道之臨限值,則在方塊435將CCA指示設置為閒置。在 一些實現中,程序400和程序402可被一起使用。例如,一些實現可以首先決定傳入信號正使用20Mhz主通道還是20MHz非主通道。該等實現隨後可將程序400用於20Mhz主通道接收以及將程序402用於20Mhz非主通道接收。
圖5係圖示主通道之暢通通道評估之一個示例性實 現之流程圖。在一個態樣中,所圖示之主通道可以係20Mhz通道。在一些態樣中,無線設備202可以執行程序500。例如,在一些態樣中,程序500可以由處理器204及/或接收器212中之一或多者來執行。在一些態樣中,以下程序500可藉由程序400之方塊410來執行。
程序500在開始方塊502處開始,並且隨後移至判定 方塊505。判定方塊505決定傳入信號之信號強度是否大於臨限值。在一些態樣中,該臨限值可以係-62dBm。程序500之其他態樣可以使用不同之信號強度臨限值。若信號至少與該臨限值一樣大,則在方塊510中,用於主通道之暢通通道評估(CCA)指示被設置為繁忙。若信號強度小於臨限值,則判定方塊515決定是否滿足表530之條件。若滿足該等條件,則將用於主通道之CCA指示設置為繁忙。若不滿足表530中列出之該等條件,則在方塊525中將CCA指示設置為閒置。注意,圖5中揭示之表提供了用於802.11ac之一個實現之以分貝計之臨限值。802.11ah之實現、或其他實現一起可以利用與所揭示之彼等臨限值不同之臨限值,而不背離本文所揭示之系統、裝置和方法之精神。
圖6A係圖示副通道之暢通通道評估之一個實現之 流程圖。程序600利用與不同主通道或副通道對應之不同敏感性臨限值來決定通道是閒置還是繁忙。儘管圖6A-6B圖示特定臨限值之使用,但該等臨限值僅僅係示例性的,並且各種實現可與圖6A-6B中圖示之特定臨限值不同。
例如,20Mhz副通道可利用-62dBM之敏感性臨限 值或某一其他臨限值。40Mhz副通道可利用-59dBm之敏感性臨限值,而80Mhz副通道可利用-56dBm之敏感性臨限值。在決定副通道中之一或多個副通道是否繁忙時,將頻率範圍內之能量與對應於該頻率範圍之相應能量臨限值作比較。在一些態樣中,程序600可由無線設備202來執行。例如,接收器212及/或處理器204中之一或多者可以執行程序600。
方塊605接收傳入信號。方塊605進一步決定傳入信 號是否達到用於主通道之CCA臨限值。若該信號高於CCA臨限值,則方塊610將主通道之狀態設置為繁忙。否則,方塊615、620和625之每一方塊決定傳入信號之頻率。在判定方塊615中,若信號處於副20MHz範圍中,則將信號與第一臨限值(例如,如方塊615中圖示之-62dBm)作比較。
若信號處於副20Mhz通道內且大於第一臨限值,則 方塊630將2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繁忙。否則,程序600移至圖6B中圖示之頁面外引用「A」。在圖6B中,引用「A」進入判定方塊635。圖6B中之方塊635決定該信號是否係高輸送量(HT)高輸送量混合格式(HT MF),或係高輸送量綠燈區格式(HT GF),或係超高輸送量(VHT)信號。若是並且該信號大於或等於第二臨限值(諸如-72dBm),則在方塊670 中將2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繁忙。否則,在方塊672中將2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閒置。在一些態樣中,可以不執行方塊672,例如,在CCA指示在程序600開始之前被初始化為閒置之情況下。
返回圖6A,方塊620決定傳入信號是否在40Mhz副 通道內,並且該信號是否大於第三臨限值(在所圖示之實例中為-59dBm)。若是,則在方塊640中將4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繁忙。否則,程序600經由頁面外引用「B」移至圖6B中之方塊650和655。方塊650決定傳入信號是否在40Mhz副通道內,並且是否係大於或等於第四臨限值(諸如-72dBm)之非高輸送量,或高輸送量混合格式(HT MF),或高輸送量綠燈區格式(HT GF),或超高輸送量信號。若是,則在方塊675中將4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繁忙。判定方塊655決定傳入信號是否在20Mhz副通道內,並且是否係大於第五臨限值(諸如在所圖示之實施例中為-72dBm)之非高輸送量,或高輸送量混合格式,或高輸送量綠燈區格式,或超高輸送量信號。若是,則在方塊675中將4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繁忙。 若方塊650或655中所決定之條件沒有任何一個得到滿足,則在一些態樣中在方塊678中將4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閒置。出於先前論述之原因,在一些態樣中,不執行方塊678。
返回圖6A,若方塊625決定傳入信號在80Mhz副通 道內,並且該信號大於或等於第六臨限值(在所圖示之實例中為-56dBm),則在方塊645中將8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繁忙。否則,經由頁面外引用「C」在圖6B之方塊660和665 中檢查兩個條件。
方塊660決定傳入信號是否包括高於第七臨限值(在 所圖示之態樣中為-69Mhz)之80Mhz非高輸送量或超高輸送量信號。若是,則在方塊680中將8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繁忙。方塊665決定傳入信號中是否存在高輸送量、高輸送量混合格式,或高輸送量綠燈區格式,或超高輸送量格式之20或40Mhz信號,並且該信號是否高於第八臨限值(在所圖示之實例中為-72dBm)。若是,則在方塊680中將8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繁忙。若方塊660或665中所評價之條件沒有任何一者為真,則在程序600之一些態樣中,在方塊682中將80Mhz副通道指示設置為閒置。出於先前論述之原因,在一些態樣中,不執行方塊682。
程序600可被一些實現用來決定20Mhz主通道、20 Mhz副通道、40Mhz副通道及/或80Mhz副通道中之一或多者是閒置還是繁忙。該等實現可以使一或多個訊息在該等通道上之傳輸以該等指示為條件。例如,在一些態樣中,若主通道為閒置,則一實現可以決定一或多個副通道是否為閒置。 訊息之傳輸隨後可基於該等決定。例如,可以在可用之最高副通道頻寬上傳送訊息。該等實現之一些細節在下文進一步論述。
注意,圖6揭示用於802.11ac之一個實現之示例性臨 限值。802.11ah之實現或其他非802.11實現可以利用與所揭示之彼等臨限值不同之臨限值,而不背離本文所揭示之系統、裝置和方法之精神。
圖7A圖示具有相等傳輸功率之兩個無線設備之間 的暢通通道評估退讓。暢通通道評估(CCA)之一個目之係防止一設備在另一設備正在傳送之時發起傳輸。此保護其他設備免受已經在進行中之傳輸與所發起之傳輸之間的潛在衝突。此亦保護了傳送設備本身,因為無線媒體上之任何傳輸可能以該設備本身為目的地。
許多無線標準定義了遵循該標準之設備應當應用之 CCA臨限值。該等標準在傳輸功率對於利用特定通道之所有設備而言均相同此一假設下操作。例如,該等標準假設唯20MHz網路只由使用相同發射功率之設備利用,並且因此假設公平地解決了該等設備之間之爭用。此種公平爭用方案在圖7A中圖示。如圖7A中所示,設備1和設備2兩者正以20dBM之示例性功率位準進行傳送。每個設備正利用-82dBm之示例性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因此,取決於第二設備所發射之功率是否高於第一設備處之CCA位準,每個設備可能退讓或可能不退讓。
圖7B圖示利用兩個不同傳輸功率之兩個無線設備之 間的暢通通道評估退讓。設備1正以0dBm之示例性傳輸功率傳送,而設備2正以20dBm之示例性傳輸功率傳送。由於設備1之信號強度在設備2處被接收到時低於設備2所利用之CCA臨限值,因此設備2在設備1正在傳送時不退讓。設備2之傳輸因其係以較高傳輸功率來傳送的故而高於設備1所利用之-82dBm之示例性CCA臨限值。因此,設備1不退讓於設備2。由於設備1退讓於設備2比設備2退讓於設備1更輕易,因此圖7B中 圖示之暢通通道評估規程可能被認為對設備1不公平。
圖7C圖示利用不同傳輸頻寬之兩個無線設備之間的 暢通通道評估退讓。如圖所示,設備1正跨80Mhz頻寬以20dBm之示例性發射功率傳送。設備2正以20dBm之示例性發射功率但跨較小之20Mhz頻寬傳送。由於設備2之示例性20dBm發射功率係「集中」在20Mhz頻寬內的,而設備1之20dBm發射功率則係跨80Mhz頻寬「分散」的,因此設備1所進行之傳輸可能低於設備2之-82dBm之CCA臨限值。然而,如上所述,由於設備2之20dBm發射功率係「集中」的,因此設備2進行之傳輸可以高於設備1之-82dBm之CCA臨限值之位準被設備1接收。因此,在一些態樣中,設備1退讓於設備2傳輸比設備2退讓於設備1傳輸可能更為輕易。因此,圖7C中圖示之CCA退讓規程可被認為係不公平的。
圖8A係用於無線網路上之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 道評估之程序之流程圖。在一些態樣中,程序800可由圖2中圖示之設備202來執行。圖8描述了可能導致具有不相等發射功率之設備之間更公平之退讓規程之程序。例如,圖8和程序800描述了基於發射功率位準之退避規程之使用。在一些態樣中,具有較強發射功率之設備可以比具有較低發射功率位準之設備退讓更長時間段。
在方塊810中,基於第一無線訊息之傳輸功率來執行 第一退避規程。在一些態樣中,利用所揭示之方法和系統之無線通訊標準可定義用於規劃傳輸頻寬之一或多個參考傳輸功率以及對應之參考能量偵測臨限值。無線通訊標準可進一 步定義與用於規劃傳輸頻寬之一或多個參考傳輸功率對應之封包偵測頻寬及/或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無線標準可進一步定義偏離於參考傳輸功率之變動如何對應於相應之能量偵測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上之變化。例如,若給定傳輸頻寬之參考傳輸功率P對應於能量偵測臨限值X,則無線傳輸標準可進一步定義使用了比參考傳輸功率P低X dBm之傳輸功率便允許使用比參考傳輸功率P之參考能量偵測臨限值最多高Y dBm之對應能量偵測臨限值。在方塊810之一些態樣中,第一退避規程亦可基於第一無線訊息之傳輸頻寬。
在一些態樣中,利用比參考功率低之傳輸功率之設 備可以在決定傳輸通道之可用性時利用較高之能量偵測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例如比參考能量臨限值高)。 由相對較低發射功率設備使用較高之能量偵測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臨限值可以在該等設備在包括正以較高傳輸功率操作之設備之無線媒體上操作時促成退讓或暢通通道評估判定中之公平性。
如先前參照圖7A-C論述的,暢通通道評估之一些方 法可導致以不同傳輸功率操作之兩個設備之間不公平之媒體分配,因為以較低傳輸功率操作之設備會退讓於以較高傳輸功率操作之設備。藉由基於傳輸功率來調整敏感性/偵測臨限值,所揭示之方法允許相對較低功率設備以與其傳輸注入到無線網路上之干擾位準成比例之位準進行退讓,從而導致無線媒體在諸設備之間更公平之分配。
在方塊815中,回應於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傳送無 線訊息。無線訊息至少基於發射功率位準來傳送。在一些態樣中,無線訊息以發射功率位準來傳送。
程序800之一些態樣可回應於事件來執行。例如,在 一些態樣中,作出無線訊息準備好在無線網路上傳輸之決定。在一些態樣中,無線訊息可由應用程式緩衝在執行程序800之設備內之網路或傳輸層處。在該等態樣中,可回應於決定訊息(諸如方塊810中敘述之第一無線訊息)準備好供傳輸來執行程序800。
在程序800之一些其他態樣中,可決定要發生不同之 事件。例如,程序800之一些態樣可在無線訊息準備好被傳送之前先佔地執行第一退避規程(如以上參考方塊810論述之)。例如,可在第一訊息之傳輸之後但在第二訊息被緩衝或準備好被傳送之前執行程序800。在該等態樣中,若訊息係在第一退避規程開始之後及/或在第一退避規程期間被緩衝的,則該訊息仍可在退避規程完成時被傳送。一些實現可使該退避規程與為準備供傳輸之無線訊息所需之其他處理並行化。
圖8B係可在圖2之無線通訊設備202內採用之功能方 塊圖。本領域技藝人士將領會,無線通訊裝置可具有比圖8B所示之簡化之無線通訊裝置850更多之元件。所示無線通訊裝置850僅包括對於描述在請求項之範圍內之實現之一些突出特徵而言有用之彼等組件。無線通訊裝置850可包括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860以及發射電路865。
在一些實現中,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860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810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 。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86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860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基於發射功率來執行退避規程之手段可包括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860。
在一些實現中,發射電路865可被配置成執行以上參 考方塊81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個功能。發射電路86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發射電路865可包括發射器210或處理器204。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基於發射功率來傳送之手段可包括發射電路865。
圖9A係用於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之一個實現之流 程圖。在一個態樣中,程序900可由圖2之無線設備202來執行。在一些態樣中,程序900可由圖8A之方塊810來執行。在其他態樣中,程序900可作為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該程序未必基於發射功率。
在方塊905中,對暢通通道評估退避計數器進行初始 化。在方塊910中,至少基於第一能量臨限值來作出關於無線媒體是否可用之決定。例如,方塊910可決定該媒體上在特定頻寬內之能量是否高於能量臨限值。若能量高於能量臨限值,則該媒體可被決定為繁忙或不可用。若媒體上之能量低於能量臨限值,則該媒體可被認為可用。
在一些態樣中,決定媒體是否可用之步驟可進一步 包括對媒體上之一或多個Wi-Fi封包之偵測。在該等態樣中, 若在媒體上偵測到一或多個Wi-Fi封包,則該媒體可被決定為不可用。在一些態樣中,媒體可表示無線媒體之特定頻寬。例如,方塊910可僅決定無線媒體之特定頻率頻寬是否可用。在該等態樣中,方塊910可決定1Mhz、2Mhz、4Mhz、8Mhz、16Mz、20Mhz、40Mhz、80Mhz頻帶中之一或多個頻帶是否可供用於傳輸。
在一些態樣中,方塊910可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媒體是否可用。第一傳輸頻寬可與方塊910所利用之一或多個可用性偵測參數相關聯。例如,如上論述的,可用性偵測參數可包括能量偵測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頻寬及/或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在一些態樣中,方塊910可在決定媒體是否可用時採用圖6之程序600中所揭示之決定中之一或多個決定。
判定方塊915至少基於方塊910中作出之決定來決定媒體是否可用。若媒體可用,則方塊920調整退避計數器。調整退避計數器可包括「遞減」退避計數器,或者朝退避程序終止值調整退避計數器。若媒體不可用,則程序900返回到方塊910,其仲媒體之可用性被再次決定。
在方塊925中,程序900等待一時間段。在一些態樣中,不執行方塊925。方塊930決定退避計數器是否已達到臨限值。若退避計數器尚未達到該臨限值,則程序900返回到方塊910。若退避計數器已達到臨限值,則方塊935至少基於第二能量臨限值來決定媒體是否可用。
在一些態樣中,方塊935可量測該媒體上在特定頻寬內之存在之能量之量。無線通訊標準可建立第二能量臨限值 與該特定頻寬之間之對應性。為決定媒體是否可用,方塊935可將該特定頻寬內之能量與第二能量臨限值作比較。若存在之能量高於第二能量臨限值,則媒體可被決定為不可用,而若存在之能量低於第二能量臨限值,則媒體可被決定為可用。如上論述的,決定媒體是否可用可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決定在媒體上是否偵測到一或多個Wi-Fi封包。在一些態樣中,如上論述的,偵測係在特定頻率範圍內操作的。若在偵測頻率範圍內偵測到一或多個Wi-Fi封包,則媒體可被決定為不可用。在一些態樣中,方塊935可基於第二傳輸頻寬來決定媒體是否可用。第二傳輸頻寬可與方塊935所利用之一或多個第二可用性偵測參數相關聯。例如,如上論述的,第二可用性偵測參數可包括第二能量偵測臨限值及/或第二封包偵測頻寬及/或第二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方塊935可在作出決定時利用關於圖6之程序600所揭示之該等決定/條件中之一或多者。
若決定媒體可用,則在方塊945中以對應於第二能量臨限值之頻寬來傳送訊息。
否則,程序900返回到方塊905,其中退避計數器被重新初始化。此與在至少基於第二能量臨限值決定媒體不可用之情況下可在對應於第一能量臨限值之傳輸頻寬上進行傳送之其他方法形成對比。例如,在一些其他方法中,可基於對應於主通道之能量臨限值來執行退避規程。當退避規程完成時,設備可檢查以查看是否有一或多個副通道可供用於傳輸。檢查該等副通道之可用性可基於與用來執行退避規程之能量臨限值不同之一或多個能量臨限值。若該等副通道不可 用,則利用該等其他方法之設備可在主通道上進行傳送。然而,在所揭示之程序900之方法中,執行附加退避規程。相對於其他方法而言,此可導致減少數目之衝突和相關聯之重傳。
圖9B係可在圖2之無線通訊設備202內採用之功能方 塊圖。本領域技藝人士將領會,無線通訊裝置可具有比圖9B所示之簡化之無線通訊裝置950更多之組件。所示無線通訊裝置950僅包括對於描述在請求項之範圍內之實現之一些突出特徵而言有用之彼等組件。無線通訊裝置950可包括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955、通道可用性電路960以及可變功率傳輸電路970。
在一些實現中,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955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910-91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95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955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通道是否可用之裝置可包括通道可用性電路960。
在一些實現中,通道可用性電路960可配置成執行以 上參考方塊905-940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個功能。通道可用性電路96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通道可用性電路960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通道是否可用之手段可包括通道可用性電路960。
在一些實現中,可變功率傳輸電路970可被配置成執 行以上參考方塊94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個。可變功率傳輸電路97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個。例如,可變功率傳輸電路970可包括發射器210。在一些實現中,用於以特定頻寬及/或功率位準傳送訊息之手段可包括可變功率傳送電路970。
圖10A係暢通通道評估之一個實現之流程圖。在一 個態樣中,程序1000由圖2中圖示之設備202來執行。在一些態樣中,程序1000可由圖8A之方塊810來執行。在其他態樣中,程序1000可作為不同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例如,程序1000可作為不基於傳輸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
流程圖1000圖示至少部分地在時間上並行執行四個 退避規程。退避規程1005a-d之每一退避規程至少部分地被同時執行。在一些態樣中,每個退避規程可在分開之執行緒中被執行,或執行在不同處理器上,從而導致真正之並行執行。在一些其他態樣中,該等退避規程中之兩個或兩個以上退避規程可在單個執行緒內被執行。該單個執行緒可藉由使用多個退避計數器以及藉由應用至少兩組退避參數(例如,對應於至少兩個退避規程之多個能量臨限值)來追蹤該至少兩個退避規程。
在所圖示之程序1000之實例中,完成退避規程1005d 消耗最多之流逝時間,接著分別係退避規程1005c、1005b和1005a。在一些態樣中,退避規程1005a-d之每一退避規程基於 不同之傳輸頻寬。例如,退避規程1005a-d之每一退避規程可利用不同之能量臨限值來決定媒體是否可用。退避規程1005a-d之每一退避規程亦可利用無線媒體上之不同頻率範圍來偵測能量。退避規程1005a-d之每一退避規程可進一步利用不同頻率範圍來執行封包偵測。在一些態樣中,退避規程1005a-d之每一退避規程被用來執行不同傳輸頻寬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例如,退避規程1005a-d可分別對應於20Mhz、40Mhz、60Mhz和80Mhz傳輸頻寬。在一些其他態樣中,退避規程1005a-d可分別對應於1Mhz、2Mhz、4Mhz和16Mhz傳輸頻寬。
在退避規程1005a完成之後,判定方塊1010a決定第 一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內是否可用。例如,判定方塊1010a可對第一傳輸頻寬內之能量進行多個量測。若對第一傳輸頻寬內之能量之量測高於對應於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一能量臨限值,則可決定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在一些態樣中,判定方塊1010a亦可在第一傳輸頻寬內執行封包偵測,以決定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如上論述的,若在第一傳輸頻寬內偵測到封包,則方塊1010a可決定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
在所圖示之態樣中,決定在其期間第一傳輸頻寬是 否可用之時間段係點協調功能訊框間空間(PIFS)時間。在其他態樣中,該時間段可比PIFS時間更長。若第一傳輸頻寬可用,則在方塊1015a中以第一傳輸頻寬執行傳輸。在判定方塊1010a中,若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則程序1000等待退避規程1005b完成。在退避規程1005b完成之後,判定方塊1010b決 定第二傳輸頻寬在長達PIFS時間內是否可用。
判定方塊1010b可按照與以上參考方塊1010a描述之 方式類似之方式作出決定。然而,由於方塊1010b正在偵測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因此其可利用與第二傳輸頻寬相關聯之能量偵測臨限值。在一些態樣中,該關聯性可由利用所揭示之方法和系統之無線通訊標準來提供。在其他態樣中,該關聯性可由另一無線設備(諸如存取點)來提供。方塊1010b亦可在決定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時在第二傳輸頻寬內執行封包偵測。若在第二傳輸頻寬內偵測到一或多個封包,則方塊1010b可決定第二傳輸頻寬不可用。
若第二傳輸頻寬可用,則在方塊1015b中跨第二傳輸 頻寬執行傳輸。若第二傳輸頻寬不可用,則程序1000等待退避規程1005c完成。一旦完成退避規程1005c,判定方塊1010c就決定第三傳輸頻寬在一時間段內是否可用。同樣,所圖示之態樣利用PIFS時間段,但其他時間段亦係構想了的。
判定方塊1010c可按照與以上參考方塊1010a和 1010b描述之方式類似之方式作出決定,區別僅在於(如上描述的)方塊1010c可利用對應於第三傳輸頻寬之第三能量臨限值並且可在決定第三傳輸頻寬是否可用時在第三傳輸頻寬內執行封包偵測。
若決定第三傳輸頻寬可用,則在方塊1015c中以第三 傳輸頻寬執行傳輸。若第三傳輸頻寬不可用,則程序1000等待退避規程1005d完成。
在1005d之退避完成時,判定方塊1010d決定第四傳 輸頻寬在一時間段內是否可用。如以上參考方塊1010a-c論述的,判定方塊1010d可利用第四能量臨限值,並且可在決定第四傳輸頻寬是否可用時在第四傳輸頻寬內執行封包偵測。若第四傳輸頻寬可用,則以第四頻寬執行傳輸。
儘管圖10之流程圖未圖示,但在判定方塊1010d中在 第四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程序1000之一些實現可返回到執行退避規程1005a-d之每一退避規程。程序1000之一些其他實現可為單個頻寬(例如,最可能導致可用性決定之頻寬)執行退避規程。
藉由利用至少部分並行執行之多個退避規程,程序 1000可識別最合適之傳輸通道,而不會引入在串列執行多個退避規程時將導致之不必要之延遲。另外,使用專門為每個潛在傳輸通道定製之退避規程(經由使用對應於每個潛在傳輸通道之能量偵測臨限值)可減小通道被選擇用於傳輸時發生衝突之概率。
以上參考圖10A揭示之傳輸頻寬之每一傳輸頻寬可 以各自係不同之傳輸頻寬。在一些態樣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傳輸頻寬之每一傳輸頻寬可與無線網路上之副通道相關聯。在一些態樣中,第四傳輸頻寬與無線網路上之主通道相關聯。
在一些態樣中,第四傳輸頻寬係比第三、第二或第 一傳輸頻寬低之頻寬。在一些態樣中,第二傳輸頻寬寬於第三傳輸頻寬,且第三傳輸頻寬寬於第四傳輸頻寬。
在一些態樣中,第一傳輸頻寬之實體頻寬與第四傳 輸頻寬之實體頻寬交疊。例如,在一些實現中第一傳輸頻寬可以係16Mhz,而在彼等實現中第四傳輸頻寬係2Mhz。在一些態樣中,第一傳輸頻寬之16Mhz頻寬包括2Mhz第四傳輸頻寬之實體頻率範圍。在一些態樣中,第二和第三傳輸頻寬可按類似方式與第四傳輸頻寬交疊。
圖10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設備202內採用之無 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本領域技藝人士將領會,無線通訊裝置可具有比圖10B所示之簡化之無線通訊裝置1050更多之組件。所示無線通訊裝置1050僅包括對於描述在請求項之範圍內之實現之一些突出特徵而言有用之彼等組件。無線通訊裝置1050可包括並行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055、通道可用性電路1060以及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070。
在一些實現中,並行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055可配置 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1005a-d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並行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05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並行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055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執行退避規程之手段可包括並行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055。
在一些實現中,通道可用性電路1060可配置成執行 以上參考方塊1010a-d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個功能。通道可用性電路106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通道可用性電路1060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傳 輸頻寬是否可用之手段可包括通道可用性電路1060。
在一些實現中,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070可配置成執 行以上參考方塊1015a-d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個功能。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07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070可包括發射器210。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在特定頻寬上進行傳送之裝置可包括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070。
圖11A圖示用於無線媒體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 之一個示例性實現。在一個態樣中,程序1100可由圖2中圖示之無線設備202來執行。在一些態樣中,程序1100可由圖8A之方塊810來執行。在其他態樣中,程序1100可作為不同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例如,程序1100可作為不基於傳輸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
在方塊1105中,至少基於對應於第一傳輸頻寬之第 一能量臨限值來執行退避規程。例如,無線通訊標準可將第一傳輸頻寬與第一能量偵測臨限值相關聯。該標準可指定偵測到高於第一能量偵測臨限值之能量指示了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在一個態樣中,偵測到之能量可以係僅包括在第一傳輸頻寬內之能量。在一些態樣中,退避可進一步基於第一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例如,當在第一傳輸頻寬內偵測到封包時,可以不允許退避朝完成狀態前進。在一些態樣中,退避至少基於第一傳輸頻寬。如上解釋的,可將一組退避參數與傳輸頻寬相關聯。該等退避參數可包括能量偵測臨限值、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頻寬(通常等效於傳輸頻 寬)。
在方塊1110中,至少基於第一和第二傳輸頻寬來執 行第二退避規程。在一些態樣中,至少基於第一和第二能量臨限值來執行第二退避規程。在一些態樣中,可以至少僅基於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第二退避規程。例如,第二退避規程可僅量測第二傳輸頻寬內之能量,並且將其與對應於第二傳輸頻寬之能量臨限值作比較。在第二傳輸頻寬內之能量高於第二能量臨限值之情況下,退避規程可以不朝完成狀態行進。當在第二傳輸頻寬內偵測到封包時,第二退避亦不可朝完成狀態行進。在一些態樣中,第二能量臨限值可以低於第一能量臨限值,由此在一些態樣中致使第一能量臨限值冗餘。
在一些其他態樣中,方塊1110之第二退避規程可以 相對於第一能量臨限值來決定第一傳輸頻寬內之能量之量,並且相對於第二能量臨限值來決定第二傳輸頻寬內之能量之量。方塊1110之退避隨後可基於每個頻帶內偵測到之能量之量是否超過其各自相應能量臨限值。在一些態樣中,第二退避可進一步基於在第一傳輸頻寬內是否偵測到封包以及在第二傳輸頻寬內是否偵測到封包。
在一些態樣中,第二退避規程可追蹤利用多個對應 能量臨限值之多個退避計數器。第二退避規程可以至少基於該多個退避計數器來完成。例如,第一退避計數器達到完成臨限值可以觸發第二退避規程之完成。
在第二退避規程完成之後,判定方塊1115決定第二 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一些態樣中,判定方塊1115可決定第 二傳輸頻寬在PIFS時間段上之可用性,以決定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一些態樣中,如先前參考其他頻寬可用性決定所論述的,方塊1115之決定可以至少基於第二傳輸頻寬內之第二能量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若第二傳輸頻寬可用,則在方塊1120中以第二傳輸頻寬執行傳輸。在判定方塊1150中若第二傳輸頻寬不可用,則判定方塊1125決定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一些態樣中,判定方塊1125可決定第一傳輸頻寬在PIFS時間段上之可用性。在一些態樣中,如先前參考其他頻寬可用性決定所論述的,方塊1125之決定可以至少基於第一傳輸頻寬內之第一能量臨限值和封包偵測。若第一傳輸頻寬可用,則在方塊1130中以第一傳輸頻寬執行傳輸。在一些態樣中,第一傳輸頻寬低於第二傳輸頻寬。否則,程序1100繼續處理。在一些態樣中,程序1100可返回到方塊1105或1110之一。
藉由基於對應於一或多個副傳輸頻寬之能量臨限值 來執行退避規程之至少一部分,程序1100在方塊1105和1110之組合退避規程完成時可提高副通道可供用於傳輸之概率。
以上參考圖11A之論述所揭示之傳輸頻寬之每一傳 輸頻寬可以各自係不同之傳輸頻寬。在一些態樣中,第二傳輸頻寬與無線網路上之副通道相關聯,而第一傳輸頻寬與無線網路上之主通道相關聯。在一些態樣中,第一傳輸頻寬係比第二傳輸頻寬低之頻寬。在一些態樣中,第二傳輸頻寬之實體頻寬與第一傳輸頻寬之實體頻寬交疊。例如,在一些實現中第二傳輸頻寬可以係16Mhz,而在彼等實現中第一傳輸 頻寬係2Mhz。在一些態樣中,第二傳輸頻寬之16Mhz頻寬包括2Mhz第一傳輸頻寬之實體頻率範圍。
圖11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設備202內採用之無 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本領域技藝人士將領會,無線通訊裝置可具有比圖11B所示之簡化之無線通訊裝置1150更多之組件。所示無線通訊裝置1150僅包括對於描述在請求項之範圍內之實現之一些突出特徵而言有用之彼等組件。無線通訊裝置1150可包括基於傳輸功率和頻寬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155、通道可用性電路1160、傳輸功率和頻寬決定電路1165以及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170。
在一些實現中,傳輸功率和頻寬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1155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1105和1110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傳輸功率和頻寬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15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 例如,傳輸功率和頻寬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155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執行退避規程之手段可包括傳輸功率和頻寬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155。
在一些實現中,通道可用性電路1160可配置成執行 以上參考方塊1115及/或112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通道可用性電路116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通道可用性電路1160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特定通道是否可用之裝置可包括通道可用性電路1160。
在一些實現中,傳輸頻寬決定電路1165可配置成執 行以上參考方塊1115及/或112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傳輸頻寬決定電路116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傳輸頻寬決定電路1165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傳輸頻寬之手段可包括傳輸頻寬決定電路1165。
在一些實現中,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170可配置成執 行以上參考方塊1120及/或1130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17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170可包括發射器210。在一些實現中,用於以傳輸頻寬來進行傳送之手段可包括可變頻寬傳輸電路1170。
圖12A圖示用於無線媒體上之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 通道評估之方法之一個示例性實現。在一個態樣中,程序1200可由圖2中圖示之無線設備202來執行。在一些態樣中,程序1200可由圖8A之方塊810來執行。在其他態樣中,程序1200可作為不同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例如,程序1200可作為不基於傳輸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
在方塊1205中,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執行退避規程 。在一些態樣中,該退避規程可基於第一能量臨限值。如上論述的,能量臨限值可對應於基於通訊標準之傳輸頻寬。例如,該通訊標準可指示特定能量臨限值被用來決定特定傳輸頻寬是否可用。該特定能量臨限值則可被稱為對應於該特定傳輸頻寬。在一些態樣中,方塊1205之退避規程可以至少基 於對第一傳輸頻寬內之能量之量測。在一些態樣中,可以將該對第一傳輸頻寬內之能量之量測與第一能量臨限值作比較,以決定退避規程是否應當前進。在一些態樣中,退避可進一步基於第一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例如,在一些態樣中,當在第一傳輸頻寬內偵測到封包時,方塊1205之退避可以不被允許前進。
方塊1210決定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該決定可以 至少基於以上論述之第一能量臨限值及/或第一傳輸頻寬上之封包偵測。在一些態樣中,第一傳輸頻寬之可用性可以基於對第一傳輸頻寬內之能量之量測。在一些態樣中,可以將該對第一傳輸頻寬內之能量之量測與第一能量臨限值作比較。 在一些態樣中,若該量測高於臨限值,則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在一些態樣中,若對能量之量測低於第一能量臨限值,則第一傳輸頻寬可用。在一些態樣中,第一傳輸頻寬之可用性可以基於第一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例如,若在第一傳輸頻寬內偵測到封包,則方塊1210可決定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
在方塊1215中,若第一傳輸頻寬可用,則以第一傳 輸頻寬、用第一功率位準來執行傳輸。若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則以第二傳輸頻寬、但用低於第一功率位準之第二功率位準來執行傳輸。
由於方塊1220在低於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二傳輸頻寬 上進行傳送,因而假使方塊1220係用等量之功率位準來傳送,則注入第二傳輸頻寬之每頻寬能量將會高於在方塊1205中 所執行之退避之設計考量中可假定之每頻寬能量。在一些態樣中,圖12A之第一傳輸頻寬係無線網路上之副通道。在一些態樣中,圖12A之第二傳輸頻寬係無線網路上之主通道。在其他態樣中,第二傳輸頻寬可以係不同於第一傳輸頻寬之副通道。
藉由使用低於第一功率位準之一功率位準,方塊 1220在第二傳輸頻寬內以一密度向無線媒體注入潛在干擾,該密度小於或等於當使用第一功率位準時能量將被注入較寬之第一傳輸頻寬之密度。因此,所注入之每頻帶能量與方塊1205中執行之退避係相關的。
圖12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設備202內採用之無 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本領域技藝人士將領會,無線通訊裝置可具有比圖12B所示之簡化之無線通訊裝置1250更多之組件。所示無線通訊裝置1250僅包括對於描述在請求項之範圍內之實現之一些突出特徵而言有用之彼等組件。無線通訊裝置1250可包括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255、通道可用性電路1260、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265以及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270。
在一些實現中,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 1255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120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25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255可包括選擇性CCA模組228及/或處理器204。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執行退避規程之 手段可包括選擇性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255。
在一些實現中,通道可用性電路1260可配置成執行 以上參考方塊1210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個功能。通道可用性電路126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通道可用性電路1260可包括選擇性CCA模組228及/或處理器204。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通道是否可用之裝置可包括通道可用性電路1260。
在一些實現中,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265可配置成執 行以上參考方塊1220及/或122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26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265可包括選擇性CCA模組228及/或處理器204。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傳輸功率之手段可包括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265。
在一些實現中,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270可配置成執 行以上參考方塊1220及/或122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27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270可包括發射器204。在一些實現中,用於以發射功率來進行傳送之手段可包括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270。
圖13A圖示用於無線媒體上之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 通道評估之方法之一個示例性實現。在一個態樣中,程序1300可由圖2中圖示之無線設備202來執行。在一些態樣中,程序1200可由圖8A之方塊810來執行。在其他態樣中,程序1300可作為不同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例如,程 序1300可作為不基於傳輸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
在方塊1305中,至少基於對應於第一傳輸頻寬之第 一能量臨限值來執行退避規程。在一些態樣中,方塊1305之退避規程進一步基於第一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例如,當在第一傳輸頻寬內偵測到一或多個封包時,退避規程可以不前進。由於退避規程基於與第一傳輸頻寬相關聯之參數(諸如能量臨限值、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頻寬)來執行,因此可以認為方塊1305之退避規程至少基於第一傳輸頻寬。
在完成方塊1305中之第一退避規程之後,判定方塊 1310決定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該決定可以至少基於第一能量臨限值。第一能量臨限值可對應於第一傳輸頻寬。例如,第一傳輸頻寬可以係無線網路上之副通道。第一能量臨限值可與第一傳輸頻寬之暢通通道評估相關聯。
在一些態樣中,方塊1310中可用性之決定可以進一 步基於對應於主通道之能量臨限值。例如,方塊1310可以決定主通道之可用性作為決定副通道之可用性之一部分,因為副通道可依賴於主通道來提供其傳輸頻寬之至少一部分。
如以上參考方塊1305之退避規程所論述的,方塊 1310中之決定亦可基於第一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封包偵測可基於與能量偵測臨限值分開之封包偵測臨限值。若第一傳輸頻寬可用,則在方塊1315中以第一傳輸頻寬傳送訊息。
若在第一退避規程完成時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則 在方塊1320中,至少基於對應於第二傳輸頻寬之第二能量臨限值來執行第二退避規程。在一些態樣中,第二退避規程可進一步基於第二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例如,當在第一傳輸頻寬內偵測到一或多個封包時,第二退避規程可以不前進。由於第二退避規程係基於與第二傳輸頻寬相關聯之參數(諸如能量臨限值、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頻寬)來執行的,因此可以認為方塊1320之第二退避規程至少基於第二傳輸頻寬。在完成方塊1320中之第二退避規程之後,若第二傳輸頻寬可用,則在方塊1330中以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傳輸。
否則,在方塊1335中至少基於對應於第三傳輸頻寬 之第三能量臨限值來執行第三退避規程。類似於先前論述之各退避規程,第三退避規程可基於第三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由於第三退避規程係基於與第三傳輸頻寬相關聯之參數(諸如能量臨限值、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頻寬)來執行的,因此可以認為方塊1335之第三退避規程至少基於第三傳輸頻寬。在方塊1335中完成第三退避規程之後,若第三傳輸頻寬可用,則在方塊1345中以第三傳輸頻寬來執行傳輸。在方塊1340中若第三傳輸頻寬不可用,則在方塊1346中至少基於對應於第四傳輸頻寬之第四能量臨限值來執行第四退避規程。第四退避規程可進一步基於第四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由於第四退避規程係基於與第四傳輸頻寬相關聯之參數(諸如能量臨限值、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頻寬)來執行的,因此可以認為方塊1346之第四退避規程 至少基於第四傳輸頻寬。在方塊1346中完成第四退避規程之後,在方塊1347中若第四傳輸頻寬可用,則在方塊1348中以第四傳輸頻寬來執行傳輸。否則,處理如下繼續。例如,在一個態樣中,程序1300可返回到方塊1305。
在一些態樣中,圖12A之第一、第二和第三傳輸頻 寬係無線網路上之副通道,而第四傳輸頻寬係主通道。在一些其他態樣中,第四傳輸頻寬亦係副通道。在一些態樣中,第一傳輸頻寬寬於第二傳輸頻寬,第二傳輸頻寬寬於第三傳輸頻寬,其寬於第一傳輸頻寬。在一些態樣中,參考圖13A所論述之該等頻寬中之兩個或兩個以上頻寬可以交疊。例如,若第四傳輸頻寬為主通道,則在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亦可利用與主通道相關聯之頻寬。
當與在副通道上傳送之前未必執行專用於該副通道 之退避規程之其他方法相比較時,程序1300可導致減小之衝突概率。藉由串列執行對應於每個潛在傳輸頻寬之退避規程後才在該傳輸頻寬上進行傳送,程序1300被設計成提高在副通道上發起傳輸之前該副通道為閒置之概率。
圖13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設備202內採用之無 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本領域技藝人士將領會,無線通訊裝置可具有比圖13B所示之簡化之無線通訊裝置1350更多之組件。所示無線通訊裝置1350僅包括對於描述在請求項之範圍內之實現之一些突出特徵而言有用之彼等組件。無線通訊裝置1350可包括基於發射功率之退避選擇電路1355、臨限值相關退避電路1360、通道可用性決定電路1365以及頻寬選擇性 傳輸電路1370。
在一些實現中,基於發射功率之退避選擇電路1355 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1305、1320、1335和1346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退避選擇電路135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基於發射功率之退避選擇電路1355可包括選擇性CCA模組228及/或處理器204。在一些實現中,用於選擇退避規程之手段可包括基於發射功率之退避選擇電路1355。
設備1350可進一步配置成包括臨限值相關退避電路 1360。在一些實現中,臨限值相關退避電路1360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1305、1320、1335和1346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臨限值相關退避電路136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臨限值相關退避電路1360可包括選擇性CCA模組228及/或處理器204。 在一些實現中,用於退避之手段可而包括臨限值相關退避電路1360。
設備1350可進一步配置成包括通道可用性電路1365 。通道可用性電路1365可配置成執行以上論述之方塊1310、1325、1340及/或1347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通道可用性電路136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通道可用性電路1365可包括處理器204。 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通道可用性之手段可包括傳送通道可用性電路1365。
設備1350可進一步配置成包括頻寬選擇性傳輸電路 1370。頻寬選擇性傳輸電路1370可配置成執行以上論述之方塊1315、1330、1345及/或1348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頻寬選擇性傳輸電路137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頻寬選擇性傳輸電路1370可包括發射器210。在一些實現中,用於以特定頻寬進行傳送之手段可包括頻寬選擇性傳輸電路1370。
圖14A圖示用於無線媒體上之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 通道評估之方法之一個示例性實現。在一個態樣中,程序1400可由圖2中圖示之無線設備202來執行。在一些態樣中,程序1400可由圖8A之方塊810來執行。在其他態樣中,程序1400可作為不同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例如,程序1400可作為不基於傳輸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程序之一部分來執行。
在方塊1405中,至少基於對應於第一傳輸頻寬之第 一能量臨限值來執行第一退避規程。第一退避規程進一步基於第一傳輸功率位準。第一退避規程可決定第一傳輸頻寬內之能量之量,並且作出該量與第一能量臨限值之相對比較。 若該能量之量高於能量臨限值,則第一退避規程可決定第一傳輸頻寬當前不可用。此可阻止退避規程前進,直到執行了決定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另一量測。例如,可以藉由不遞減或者不以其他方式調整退避計數器直到第一傳輸頻寬被決定為可用來阻止退避規程前進。在一些態樣中,第一退避規程可進一步基於第一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例如,當在第一傳輸頻寬內偵測到封包時,可阻止退避規程朝完成點前進。 由於退避規程係基於與第一傳輸頻寬相關聯之參數(諸如能量臨限值、封包偵測臨限值及/或封包偵測頻寬)來執行的,因此可以認為方塊1405之退避規程至少基於第一傳輸頻寬。
在完成第一退避規程之後,執行關於第二傳輸頻寬 是否可用之決定。第二傳輸頻寬高於第一傳輸頻寬。第二退避規程進一步基於對應於第二傳輸頻寬之第二能量臨限值。 第二能量臨限值可進一步基於高於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之第二傳輸功率位準。關於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之決定可包括量測該無線媒體上在第二傳輸頻寬記憶體在之能量之量。可將該能量之量相對於第二能量臨限值進行比較。無線標準可將第二能量臨限值與第二傳輸頻寬相關聯。若該能量之量超過第二能量臨限值,則方塊1410可以決定第二傳輸頻寬不可用。或者,若該能量之量低於第二能量臨限值,則方塊1410可以決定第二傳輸頻寬可用。在一些態樣中,第二退避規程可進一步基於第二傳輸頻寬內之封包偵測。例如,當在第二傳輸頻寬內偵測到封包時,可阻止第二退避規程朝完成點前進。
在方塊1415中,若第二傳輸頻寬可用,則方塊1425 以第二傳輸頻寬、用第三功率位準來執行傳輸。第三功率位準低於第二功率位準且高於第一功率位準。由於在方塊1405中執行之退避規程係基於對應於第一傳輸頻寬和功率位準之參數,因此第二頻寬上之傳輸係以比原本藉由方塊1410之決定會被「證明合理」之功率位準低之功率位準來執行的。例如,在一些態樣中,方塊1405之退避規程可以比假使基於對 應於第二功率位準之能量臨限值來執行1405之退避規程本將會出現之情形要短。
在方塊1415中,若第二傳輸頻寬不可用,則方塊1420 在第一傳輸頻寬上以第一傳輸功率位準來執行傳輸。注意,在一些態樣中,第二傳輸頻寬寬於第一傳輸頻寬。在一些態樣中,第一傳輸頻寬可以係無線網路上之主通道,而第二傳輸頻寬係無線網路上之副通道。在一些態樣中,第二傳輸頻寬包括第一傳輸頻寬。例如,在16Mhz副通道上傳送可以利用第一傳輸頻寬之頻率範圍。
圖14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設備202內採用之無 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本領域技藝人士將領會,無線通訊裝置可具有比圖14B所示之簡化之無線通訊裝置1450更多之組件。所示無線通訊裝置1450僅包括對於描述在請求項之範圍內之實現之一些突出特徵而言有用之彼等組件。無線通訊裝置1450可包括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455、通道可用性電路1460、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465以及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470。
在一些實現中,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 評估電路1455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140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145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估電路之手段可包括基於發射功率之暢通通道評 估電路1455。
設備1450可進一步配置成包括通道可用性電路1460。通道可用性電路1460可配置成執行以上論述之方塊1410及/或1415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通道可用性電路146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通道可用性電路1460可包括處理器204。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通道可用性之手段可包括傳送通道可用性電路1460。
設備1450可進一步配置成包括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465。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465可配置成執行以上論述之方塊1420及/或1425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46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465可包括處理器204。在一些實現中,用於決定傳輸功率之手段可包括傳輸功率決定電路1465。
設備1450可進一步配置成包括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470。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470可配置成執行以上論述之方塊1420及/或1425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47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470可包括發射器210。在一些實現中,用於以功率位準來進行傳送之手段可包括可變功率傳輸電路1470。
在一些實現中,可變功率傳送電路1470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1420及/或142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可 變功率傳送電路147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傳送電路可包括發射器210。在一些實現中,用於以特定發射功率來傳送訊息之手段可包括可變功率傳送電路1470。
圖15A圖示用於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 之一個示例性實現。在一個態樣中,程序1500可由圖2中圖示之無線設備202來執行。例如,在一些態樣中,方塊1505-1510可由處理器204來執行,而方塊1515由發射器210來執行。
如上論述的,在一些態樣中,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可基於傳輸頻寬。例如,在較寬傳輸頻寬上之傳輸向網路注入之能量比在較窄傳輸頻寬上之傳輸向網路注入之能量多。因此,在一些態樣中,在較寬傳輸頻寬上之傳輸可利用比在較窄頻寬上之傳輸之前之退避規程所利用之CCA臨限值低之CCA臨限值之退避規程。藉由基於要注入到無線網路上之能量之量(亦即,基於傳輸頻寬)來(經由為該傳輸頻寬所特有之CCA臨限值)調諧退避規程之敏感性,暢通通道評估策略就可更公平地向利用不同傳輸參數之設備分配無線媒體。
在方塊1505中,基於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第一傳輸頻寬可以係用於第一訊息之預期傳輸頻寬。所決定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可與第一傳輸頻寬相關聯,並且該決定可以基於該關聯性。例如,執行程序1500之設備可經由與存取點之通訊來接收第一傳輸頻寬與所決定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之間的關聯性。在一些態樣中,無線網路上之設備可從另一無線設備(諸如存取點)接收傳輸頻率 及/或傳輸功率到特定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之一或多個映射。在一些態樣中,無線網路上之設備(諸如,執行程序1500之設備)可以對傳輸頻率/功率到CCA臨限值之映射進行硬編碼。該等映射可以基於例如由工業標準(諸如802.11標準)提供之規範。
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可被用來偵測無線媒體上之一或多個狀況。可以將無線媒體上之能量位準與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作比較。若能量位準高於CCA臨限值,則可以決定存在一狀況。若能量位準低於CCA臨限值,則可以決定不存在該狀況。
一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係封包偵測臨限值。封包偵測臨限值可被一些退避規程用來決定是否有封包正在無線媒體上進行傳送。例如,若無線媒體之信號位準超過封包偵測臨限值,則信號可被解碼以識別或偵測封包或至少識別或偵測封包前序信號。一些退避規程可以基於在無線媒體上是否偵測到封包來決定該媒體是否閒置。
另一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可以係能量偵測臨限值。可以將能量偵測臨限值與無線媒體之能量位準作比較,以決定該無線媒體是否閒置。在一些態樣中,能量偵測臨限值可被用來決定該無線媒體上是否正發生非802.11無線傳輸。一些退避規程可以基於無線媒體之能量位準是否高於能量偵測臨限值來決定該無線媒體是否閒置。在一些態樣中,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係封包中期偵測臨限值。封包中期偵測臨限值可被用來決定是否有封包正在網路上被傳送。在一些實現中, 無線媒體相對於封包中期偵測臨限值而言之能量位準可被用來決定該無線媒體是否閒置。
在方塊1510中,基於所決定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 來執行退避規程。例如,退避規程可利用所決定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決定無線媒體是否閒置。如上論述的,若無線媒體之能量位準低於臨限值,則該無線媒體可被決定為閒置。在一些態樣中,可以將無線媒體之能量位準與一組臨限值作比較。在一些態樣中,無線媒體是否閒置可以基於無線媒體相對於該組臨限值而言之能量位準。
若無線媒體被決定為閒置,則退避演算法可以前進 。在一些態樣中,此可包括朝終止條件遞減退避計數器。若媒體被決定為不閒置,則退避規程可以不前進,而係可以「循環」,並且在附加閒置決定被執行之前繼續等待一時間段。圖9A提供了利用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之退避規程之一個實例。例如,參考圖9A論述之第一能量臨限值和第二能量臨限值兩者可被認為係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程序900在一些態樣可被認為係退避規程(除了方塊945)。
在一些態樣中,可回應於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來執 行第二退避規程。例如,在第一退避規程完成之後,第一傳輸頻寬可被決定為仍不可用。一些實現隨後可以基於第二傳輸頻率來發起第二退避規程。例如,一實現可以首先嘗試在寬之傳輸頻寬上傳送。在完成與該寬之傳輸頻寬相關聯之退避規程之後,若該寬之傳輸頻寬不可用,則可以選擇較窄之傳輸頻寬。隨後可以執行與該較窄之傳輸頻寬相關聯之退避 規程。在完成該第二退避規程之後,在該較窄之頻寬在其對應之退避規程已完成之後被決定為可用之情況下,訊息可以在該較窄之頻寬上被傳送。
在一些態樣中,可以至少部分地並行執行第一和第 二子退避規程。該等子退避規程之每一子退避規程可以基於不同傳輸頻寬。例如,如圖10A中所示,方塊1005a基於對應於第一傳輸頻寬之第一能量臨限值來執行退避,而方塊1005b基於對應於第二傳輸頻寬之第二能量臨限值來執行退避規程。在一些態樣中,當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一子退避規程完成時,在對應於第一子退避規程(或對應於第一子退避規程所使用之CCA臨限值)之傳輸頻寬上傳送訊息。
在方塊1515中,回應於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傳送 第一無線訊息。在一些態樣中,當與第一退避規程相關聯之退避計數器達到終止臨限值時,可以認為第一退避規程完成。在一些態樣中,終止臨限值可以係零。例如,在圖9A之實例中,當取判定方塊940之「是」分支時,退避規程完成。
圖15B係可以在圖2之無線通訊設備202內採用之無 線裝置之功能方塊圖。本領域技藝人士將領會,無線通訊裝置可具有比圖15B所示之簡化之無線通訊裝置1550更多之元件。所示無線通訊裝置1550僅包括對於描述在請求項之範圍內之實現之一些突出特徵而言有用之彼等元件。無線通訊裝置1550可包括基於傳輸頻率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選擇電路1555、退避電路1560以及傳輸電路1565。
在一些實現中,基於傳輸頻率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 值選擇電路1555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考方塊150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基於傳輸頻率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選擇電路155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基於傳輸頻率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選擇電路1555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基於發射頻率來決定CCA臨限值之手段可包括基於傳輸頻率之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選擇電路1555。
在一些實現中,退避電路1560可配置成執行以上參 考方塊1510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個功能。退避電路1560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退避電路1560可包括處理器204或選擇性CCA電路228。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執行退避規程之手段可包括退避電路1560。
在一些實現中,發射電路1565可被配置成執行以上 參考方塊1515論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個功能。發射電路1565可包括可程式設計晶片、處理器、記憶體和網路介面中之一或多者。例如,發射電路1565可包括發射器210。在一些實現中,用於傳送之裝置可包括發射電路1565。
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決定」涵蓋各種各樣之動 作。例如,「決定」可包括演算、計算、處理、推導、研究、檢視(例如,在表、資料庫或其他資料結構中檢視)、探知及諸如此類。而且,「決定」可包括接收(例如,接收資訊)、存取(例如,存取記憶體中之資料)及諸如此類。而且,「決定」亦可包括解析、選擇、選取、確立及類似動作 。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之「通道寬度」可涵蓋或者在某些態樣亦可稱為頻寬。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引述一列項目中之「至少一者 」之短語係指該等項目之任何組合,包括單個成員。作為實例,「a、b或c中之至少一者」意欲涵蓋:a、b、c、a和b、a和c、b和c,以及a、b和c。
上文描述之方法之各種操作可由能夠執行該等操作 之任何合適之手段來執行,諸如各種硬體及/或軟體組件、電路及/或模組。一般而言,在附圖中所圖示之任何操作可由能夠執行該等操作之相對應之功能性手段來執行。
結合本案所描述之各種圖示性邏輯區塊、模組以及 電路可用設計成執行本文所描述功能之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信號(FPGA)或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裝置(PLD)、個別閘或電晶體邏輯、個別之硬體組件或其任何組合來實現或執行。通用處理器可以係微處理器,但在替換方案中,處理器可以係任何市售之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以被實現為計算設備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協同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此類配置。
在一或多個態樣中,所描述之功能可在硬體、軟體 、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中實現。若在軟體中實現,則各功能可以作為一或多數指令或代碼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或藉其進行傳送。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和通訊媒體兩 者,包括促成電腦程式從一地向另一地轉移之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以係能被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作為實例而非限定,此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磁碟儲存或其他磁存放裝置,或能被用來攜帶或儲存指令或資料結構形式之期望程式碼且能被電腦存取之任何其他媒體。任何連接亦被正當地稱為電腦可讀取媒體。例如,若軟體係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以及微波之類之無線技術從web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送而來,則該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以及微波之類之無線技術就被包括在媒體之定義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磁碟(disk)和光碟(disc)包括壓縮光碟(CD)、鐳射光碟、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和藍光光碟,其中磁碟(disk)往往以磁之方式再現資料,而光碟(disc)用鐳射以光學方式再現資料。因此,在一些態樣中,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包括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例如,有形媒體)。另外,在一些態樣中,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包括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例如,信號)。上述之組合亦應被包括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之範圍內。
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包括用於達成所描述之方法之一 或多個步驟或動作。該等方法步驟及/或動作可以相互互換而不會脫離請求項之範圍。換言之,除非指定了步驟或動作之特定次序,否則具體步驟及/或動作之次序及/或使用可以改動而不會脫離請求項之範圍。
所描述之功能可在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 中實現。若在軟體中實現,則各功能可以作為一或多數指令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儲存媒體可以係能被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作為實例而非限定,此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磁碟儲存或其他磁存放裝置,或能被用來攜帶或儲存指令或資料結構形式之期望程式碼且能被電腦存取之任何其他媒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磁碟(disk)和光碟(disc)包括壓縮光碟(CD)、鐳射光碟、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和藍光®光碟,其中磁碟(disk)常常磁性地再現資料,而光碟(disc)用鐳射來光學地再現資料。
因此,某些態樣可包括用於執行本文中提供之操作 之電腦程式產品。例如,此種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其上儲存(及/或編碼)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取媒體,該等指令能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操作。對於某些態樣,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包裝材料。
軟體或指令亦可以在傳輸媒體上傳送。例如,若軟 體係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以及微波等無線技術從web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送而來的,則該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以及微波等無線技術就被包括在傳輸媒體之定義中。
此外,應當領會,用於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和 技術之模組及/或其他合適手段能由使用者終端及/或基地台 在適用之場合下載及/或以其他方式獲得。例如,此類設備能被耦合至伺服器以促成用於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之手段之轉移。或者,本文述及之各種方法能經由儲存手段(例如,RAM、ROM、諸如壓縮光碟(CD)或軟碟等實體儲存媒體等)來提供,以使得一旦將該儲存裝置耦合至或提供給使用者終端及/或基地台,該設備就能獲得各種方法。此外,能利用適於向設備提供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和技術之任何其他合適之技術。
應該理解的是,請求項並不被限定於以上所圖示之 精確配置和組件。可在以上所描述之方法和設備之佈局、操作和細節上作出各種改動、更換和變形而不會脫離請求項之範圍。
儘管上述內容針對本案之各態樣,然而可設計出本 案之其他和進一步之態樣而不會脫離其基本範圍,且其範圍係由所附請求項來決定的。
202‧‧‧無線設備
204‧‧‧處理器
206‧‧‧記憶體
208‧‧‧外殼
210‧‧‧發射器
212‧‧‧接收器
214‧‧‧收發機
216‧‧‧天線
218‧‧‧信號偵測器
220‧‧‧數位信號處理器
222‧‧‧使用者介面
226‧‧‧匯流排系統
228‧‧‧選擇性暢通通道評估模組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基於一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暢通通道評估(CCA)臨限值;基於所決定之該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執行一第一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一第一無線訊息。
  2. 如請求項1述及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基於一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其中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基於該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來偵測是否有一封包正在該無線網路上被傳送,以及基於是否偵測到一封包來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閒置。
  3. 如請求項1述及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基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第一能量臨限值,其中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決定以該第一傳輸頻寬接收到之一無線網路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以及基於該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來決定該第 一傳輸頻寬是否閒置。
  4. 如請求項1述及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退避規程包括以下步驟:至少部分並行地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對應傳輸頻寬。
  5. 如請求項4述及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完成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第一子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在對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一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
  6. 如請求項1述及之方法,其中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一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該第一無線訊息係以該第一傳輸頻寬來傳送的;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基於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一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一第二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二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其中在該第二傳輸頻寬可用之情況下,該第一無線訊息係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的。
  7.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裝置,該裝置包括: 一處理器,其配置成:基於一第一傳輸頻寬來決一定暢通通道評估(CCA)臨限值,以及基於所決定之該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執行一第一退避規程;及一發射器,其配置成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一第一無線訊息。
  8. 如請求項7述及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基於一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其中該處理器配置成藉由以下操作來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基於該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來偵測是否有一封包正在該無線網路上被傳送,以及在未偵測到封包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9. 如請求項7述及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基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第一能量臨限值,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藉由以下操作來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決定以該第一傳輸頻寬接收到之無線網路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以及在該能量位準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10. 如請求項7述及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配置成藉由以下操作來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至少部分並行地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一不同之對應傳輸頻寬。
  11. 如請求項10述及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配置成:完成該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中之一第一子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完成,在對應於該第一子退避規程之一傳輸頻寬上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
  12. 如請求項7述及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配置成藉由以下操作來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在該第一傳輸頻寬被決定為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一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不可用之情況下,基於低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之一第二傳輸頻寬來執行一第二退避規程;回應於該第二退避規程之完成,決定該第二傳輸頻寬是否可用;及在該第二傳輸頻寬被決定為可用之情況下,以該第二傳輸頻寬來傳送該第一無線訊息。
  13.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裝置,該裝置包括: 用於基於一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暢通通道評估(CCA)臨限值之手段;用於基於所決定之該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執行一第一退避規程之手段;及用於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一第一無線訊息之手段。
  14. 如請求項13述及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用於基於一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之手段,其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該手段配置成:基於該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來偵測是否有一封包正在該無線網路上被傳送;及在未偵測到封包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15. 如請求項13述及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用於基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第一能量臨限值之手段,其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手段配置成:決定以該第一傳輸頻寬接收到之一無線網路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及在該能量位準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16. 如請求項13述及之裝置,其中用於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 之手段配置成至少部分並行地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一不同之對應傳輸頻寬。
  17. 一種包括指令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當該等指令被執行時使一處理器執行用於一無線網路上之暢通通道評估之一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基於一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暢通通道評估(CCA)臨限值;基於所決定之該暢通通道評估臨限值來執行一第一退避規程;及回應於該第一退避規程之完成,在該第一傳輸頻寬上傳送一第一無線訊息。
  18. 如請求項17述及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基於一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其中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基於該封包偵測能量臨限值來偵測是否有一封包正在該無線網路上被傳送,以及在未偵測到一封包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19. 如請求項17述及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基於該第一傳輸頻寬來決定一第一能量臨限值,其中執行該第一退避規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決定以該第一傳輸頻寬接收到之一無線網路能量位準是否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以及在該能量位準低於該第一能量臨限值之情況下,決定該第一傳輸頻寬係閒置的。
  20. 如請求項17述及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至少部分並行地執行至少兩個子退避規程,每個子退避規程基於不同之對應傳輸頻寬。
TW103123019A 2013-07-05 2014-07-03 用於暢通通道評估的方法和裝置 TWI589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43315P 2013-07-05 2013-07-05
US14/321,331 US9537688B2 (en) 2013-07-05 2014-07-01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3618A true TW201513618A (zh) 2015-04-01
TWI589140B TWI589140B (zh) 2017-06-21

Family

ID=52132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3019A TWI589140B (zh) 2013-07-05 2014-07-03 用於暢通通道評估的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37688B2 (zh)
EP (1) EP3017647A1 (zh)
JP (1) JP6215463B2 (zh)
KR (1) KR101819626B1 (zh)
CN (1) CN105379399A (zh)
CA (1) CA2913117C (zh)
TW (1) TWI589140B (zh)
WO (1) WO20150030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8230B2 (en) 2013-05-03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based channel reuse
JP6159216B2 (ja) * 2013-10-09 2017-07-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周波数変換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763262B2 (en) 2013-11-01 2017-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ferral based on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WO2015174725A1 (ko) 2014-05-13 2015-11-19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클리어 채널 할당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KR101890631B1 (ko) * 2014-07-10 2018-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광대역 채널 접속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6028032A1 (ko) 2014-08-18 2016-02-25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데이터 동시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EP3222075B1 (en) * 2014-11-20 2018-11-28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Spectrum usage reconfigur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7006038B (zh) 2014-12-02 2021-01-26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用于空闲信道分配的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WO2016106655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16122363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first node and a method therein
US9912438B2 (en) 2015-02-11 2018-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accessing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JP6748063B2 (ja) * 2015-02-26 2020-08-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142996B2 (en) * 2015-07-03 2018-11-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Sensitivity tu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7014684A1 (en) 2015-07-22 2017-0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entity for transmitt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123352B2 (en) * 2015-09-14 2018-11-06 Nokia Technologies Oy Fairn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adaptive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thresholds
US10412201B2 (en) 2015-11-12 2019-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ear to send-to-self transmissions in an LTE-controlled Wi-Fi system
JP2019009482A (ja) * 2015-11-13 2019-0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0805953B2 (en) * 2016-02-04 2020-10-13 Ofinno, Llc Channel access procedur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6954265B2 (ja) * 2016-03-08 2021-10-2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064218B2 (en) 2016-07-19 2018-08-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hannel hopping aware channel access and re-transmission
CN107770879B (zh) * 2016-08-23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152985A1 (zh) * 2017-02-27 2018-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8228659A1 (en) * 2017-06-12 2018-1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361835B2 (en) * 2017-06-19 2019-07-2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for coexistence of Wi-Fi HaLow network and 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LR-WPAN)
CN110248368B (zh) * 2018-03-08 2023-09-1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02986A1 (zh) * 2018-11-20 2020-05-28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716757B2 (en) * 2020-07-24 202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US20220052805A1 (en) * 2020-08-11 2022-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operating channel bandwidths with adjusted thresholds
US11792845B2 (en) * 2020-08-19 2023-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ccess with conditional variable energy detection thresholds in shared frequency bands
US20220110158A1 (en) * 2020-10-05 2022-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tegory 4 (cat4) listen-before-transmit (lbt) operatio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632799B2 (en) 2020-12-15 2023-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n-primary channel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6801B1 (en) 2004-09-08 2008-10-14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 Deferred access method for uplink packet channel
US8184655B2 (en) 2005-04-21 2012-05-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LAN for signaling deferral management messages
GB2443112B (en) 2005-06-08 2010-01-06 Avaya Technology Corp Avoiding hidd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070060155A1 (en) 2005-08-31 2007-03-15 Emanuel Kahana System and method to dynamically adapt a CCA threshold
US7801546B2 (en) 2005-09-26 2010-09-21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ing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in a high density network
US8306003B2 (en) 2005-11-09 2012-11-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hroughput performance in the presence of in-band interference in a CSMA based network
JP4253321B2 (ja) 2005-11-09 2009-04-0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A2650555A1 (en) 2006-04-24 2007-11-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ignaling procedure for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usage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7720440B2 (en) 2006-05-18 2010-05-18 Intel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of a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threshold
US7684758B2 (en) 2006-11-27 2010-03-23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reducing interferen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KR101400835B1 (ko) 2008-01-22 2014-05-29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의 단말 및 그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498578B2 (en) 2008-05-16 2013-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2084677B (zh) 2008-07-15 2014-04-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通信终端、控制方法及通信方法
US8391401B2 (en) 2008-09-23 2013-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ly detectable pilot structure
US8625570B2 (en) 2008-12-31 2014-01-07 Stmicroelectronics, Inc. Robust unicast/broadcast/multicas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JP5287332B2 (ja) * 2009-02-20 2013-09-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208937B2 (en) 2009-06-12 2012-06-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20110030516A1 (en) 2009-08-10 2011-02-10 Hodges Jr William R Wrench coupling device
US8498275B2 (en) 2009-10-30 2013-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stic backoff with dynamic adaptation
US8767640B2 (en) 2009-11-09 2014-07-01 Adeptence,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ional centralized contention based peri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08442B1 (en) 2009-11-24 2018-05-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 frame in a multi-user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34772B1 (en) 2010-02-10 2019-12-1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355389B2 (en) 2010-03-12 2013-01-15 Nokia Corporation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s during a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US20130136013A1 (en) 2010-03-29 2013-05-30 Nokia Corporation Handshaking Protocol Using Bursts in OFDMA Frame Structure
US8634317B1 (en) * 2010-05-25 2014-01-2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packets
US8582551B2 (en) * 2010-05-26 2013-11-12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ver non-contiguous channels
JP5783579B2 (ja) 2010-06-11 2015-09-24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通信デバイスに実装される方法および通信デバイス
US20120099450A1 (en) 2010-09-27 2012-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reus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780803B2 (en) 2010-10-04 2014-07-1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based channel access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 over wideband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
CN103155638B (zh) 2010-10-13 2016-06-15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调度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I20115043A0 (fi) 2011-01-17 2011-01-17 Nokia Corp Lähetysresurssien varaaminen
JP5269925B2 (ja) 2011-01-31 2013-08-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20207074A1 (en) 2011-02-10 2012-08-16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multiple group-addressed fram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767570B2 (en) 2011-02-14 2014-07-01 Nokia Corporation Indicating status of radio resources in wireless network
JP5719192B2 (ja) 2011-02-17 2015-05-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局、干渉回避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2801506B (zh) * 2011-05-23 2017-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US8797881B2 (en) 2011-06-13 2014-08-05 Cisco Technology, Inc.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multiple channels
WO2012177878A1 (en) 2011-06-24 2012-12-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wideband and multiple bandwidth transmission protocols
US8666319B2 (en) 2011-07-15 2014-03-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itigating effects of identified interference with adaptive CCA threshold
KR101947108B1 (ko) 2011-07-15 2019-02-13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정상 속도 물리적 계층과 낮은 속도 물리적 계층의 공존
KR101569298B1 (ko) 2011-07-19 2015-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EP2752066B1 (en) 2011-08-29 2016-09-1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existence of a normal-rate physical layer and a low-rate physical lay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942123B2 (en) 2011-09-02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ferral mechanism for improved medium reuse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transmit power imbalances
US8842692B2 (en) 2011-09-06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multiple devices to share a data transmission period
CN103002592B (zh) 2011-09-16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逆向授予中传输机会控制权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043927A2 (en) 2011-09-20 2013-03-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nten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762962B1 (ko) 2011-12-06 2017-07-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데이터 블록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송기
US8886203B2 (en) 2011-12-2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hannel reuse in multi-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474746B (zh) * 2012-05-28 2015-02-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無線裝置及其干擾判斷方法
EP2859770A1 (en) 2012-06-08 2015-04-1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dio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frame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62399B1 (en) 2012-06-18 2016-11-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improved scanning in wireless network
US9060352B2 (en) 2012-08-14 2015-06-16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for WLAN deployments with IEEE 802.11ac access points
US9125214B2 (en) 2012-09-04 2015-09-01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enabling of wider channel transmissions with radio monitoring
US9504032B2 (en) 2012-09-13 2016-11-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WTRU)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ferring small packets
EP2915382B1 (en) 2012-11-02 2017-05-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ower control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GB2509145B (en) 2012-12-21 2015-06-03 Broadcom Corp Assigning resources between an intermediate node and a station
US9419752B2 (en) 2013-03-15 2016-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peration of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4178502A1 (ko) * 2013-05-02 2014-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채널 센싱 방법 및 장치
US9408230B2 (en) 2013-05-03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based channel reuse
US9544904B2 (en) * 2013-05-03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use of a wireless medium for high efficiency wifi
US9729299B2 (en) 2013-05-03 2017-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 in dense wireless environments
CN105075358B (zh) * 2013-05-06 2019-01-15 英特尔公司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提供灵活的空闲信道评估检测阈值的技术
US20140334387A1 (en) 2013-05-08 2014-11-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tecting shar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US20150055587A1 (en) 2013-08-23 2015-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838940B2 (en) 2013-09-18 2017-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transmission deferral based on BSSID information
US9763262B2 (en) 2013-11-01 2017-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ferral based on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9140B (zh) 2017-06-21
CN105379399A (zh) 2016-03-02
US9537688B2 (en) 2017-01-03
JP2016529774A (ja) 2016-09-23
KR101819626B1 (ko) 2018-01-17
CA2913117A1 (en) 2015-01-08
US20150009907A1 (en) 2015-01-08
JP6215463B2 (ja) 2017-10-18
WO2015003053A1 (en) 2015-01-08
CA2913117C (en) 2018-08-21
EP3017647A1 (en) 2016-05-11
KR20160030967A (ko) 2016-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140B (zh) 用於暢通通道評估的方法和裝置
JP6427647B2 (ja) クリアチャネル査定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RU2666313C2 (ru) Отсрочка на основе информации bssid
US954490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use of a wireless medium for high efficiency wifi
KR101674605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서 상이한 사용 경우들을 밸런싱하기 위한 채널-의존형 cca 임계치들에 대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50063189A1 (en) Adaptive rts/cts in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5026468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peer-to-peer traffic and/or access point traff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