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2932A -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2932A
TW201512932A TW103120510A TW103120510A TW201512932A TW 201512932 A TW201512932 A TW 201512932A TW 103120510 A TW103120510 A TW 103120510A TW 103120510 A TW103120510 A TW 103120510A TW 201512932 A TW201512932 A TW 2015129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ortion
substrate
touch panel
wires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6519B (zh
Inventor
Xhen-Xin Chang
Lian-Ying Li
Man-Yi Lin
Jui-Hsing Li
Pu-Hsin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ystems Xiamen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12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2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6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65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此觸控面板包括基板、觸控陣列以及多條引線。基板具有可視區域及周邊區域。觸控陣列位於基板上可視區域內。多條引線位基板上周邊區域內,且各引線包括導線部以及延伸導線。第一端子部以及第二端子部位於導線部的兩端。所述引線的第二端子部電性連接觸控陣列。延伸導線與導線部相交。沿基板的第一軸向方向佈設於第二端子部的上方,並電性連接第二端子部,且該些引線的該些延伸導線係沿第一軸向方向呈一直線排列。其中,兩相鄰延伸導線之間的距離小於1.4毫米。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觸控技術,且特別是一種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隨著觸控面板的技術發展,觸控面板已廣泛地運用於各類電子裝置中,例如手機、手提電腦以及掌上型電腦等。觸控面板(touch panel)一般會與顯示面板(display panel)相整合為觸控顯示螢幕,以作為電子裝置的輸入輸出介面,達到觸控顯示功能。據此,使用者可透過手指或觸控物件(如觸控筆)觸碰觸控顯示螢幕來控制電子裝置,以對應操控電子裝置。
現行觸控面板的觸控感應電路,一般是製作於導電薄膜或是單片導電玻璃(One ITO Glass)上。具體地說,觸控感應電路的多個感測電極的觸控陣列通常佈設於導電薄膜或是單片導電玻璃的可視區域,而周邊引線則是佈設於導電薄膜或是單片導電玻璃的周邊區域。習知導電薄膜係利用異向性導電膠(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透過熱壓合方式與可撓式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相黏合。藉此,透過設於導電薄膜上連接觸控陣列的周邊引線電路來與軟性印刷電路板上相對應的引線電路相連,以將感測信號傳至後端偵測判斷電路。
然而,導電薄膜通常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 Film)的材料,所能承受的溫度較低,故而在導電薄膜與可撓式軟性印刷電路板的貼合過程中,容易因壓合產生應力而使導電薄膜引起變形,導致水波紋問題。具體地說,在導電薄膜之周邊區域 上佈設間距過大的銀線線路,導電薄膜會於貼合過程中因引線區域與非引線區域的貼合膠固化收縮率不同形成應力,而在高溫下牽拉上下層的導電薄膜引起其表面不平整。據此,當外部投射的可見光通過導電薄膜時,會因導電薄膜表面不平整而產生不同的干涉現象,進而會在可視區域與周邊區域之間形成一串凹凸不平的水波紋,造成視覺上的差異。再者,隨著可視區域的擴大,使引線線路與可視區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水波紋的現象就會越明顯,降低了觸控面板的良率。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可透過於觸控面板上非可視區內佈設多條延伸導線,來使每條引線間的間距縮短,以均勻地撐起導電薄膜,避免發生因導電薄膜表面不平整,產生不同干涉現象,而於可視區域與周邊區域之間形成水波紋,影響顯示品質。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此觸控面板包括基板、觸控陣列以及多條引線。基板具有可視區域及周邊區域。觸控陣列位於基板上可視區域內。多條引線位於基板上周邊區域內,各該引線包括導線部以及延伸導線。所述導線部設有第一端子部以及第二端子部,且第一端子部以及第二端子部位於該導線部的兩端。各該第一端子部分別後端偵測電路,而第二端子部電性連接觸控陣列。所述延伸導線與該導線部相交,且任兩條相鄰的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小於1.4毫米。
在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延伸導線沿基板的一第一軸向方向佈設於第二端子部的上方,並電性連接第二端子部,且該些引線的該些延伸導線係沿第一軸向方向呈一直線排列。
在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係介於0.2毫米至1.4毫米之間時,各該延伸導線的長度與兩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的比值介於1.8~29之間。
在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係介於0.2毫米至0.4毫米之間時,各該延伸導線的長度與兩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的比值介於9~29之間。
在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觸控陣列包括多條相互平行排列之感測電極軸,該些引線的該第二端子部分別電性連接該些感測電極軸。
在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各該引線的延伸導線與第二端子部係一體成形。
在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各該延伸導線與該可視區之間的距離小於0.4毫米。
在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各該引線中之該第一端子部、該導線部、該第二端子部與該延伸導線係佈設於同一層金屬層。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此製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提供一基板,且基板具有可視區域與周邊區域。其次,形成觸控陣列於基板上的觸控區域內。其後,形成多條引線於周邊區域內,且些引線電性連接觸控陣列。所述引線包括導線部以及延伸導線。所述導線部設有第一端子部以及第二端子部,且第一端子部以及第二端子部位於導線部的兩端。第二端子部電性連接該觸控陣列,而延伸導線與導線部相交。其中兩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小於1.4毫米。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控面板與其製造方法,可藉由增加周邊區域內每條引線連接可視區域內觸控陣列一端的導線長度,縮短該些引線鄰近可視區域一端之間的間距,以均勻地撐起導電薄膜。據此,可有效地使導電薄膜不會因周邊區域內佈設引線區域與非引線區域的黏合膠固化在高溫下的收縮拉力不同,而引起其表面不平整產生變形,進而可避免於可視區與周邊區域之間產生水波紋現象,影響顯示品質。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係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觸控面板
11‧‧‧基板
13‧‧‧可視區域
131‧‧‧感測電極軸
15‧‧‧周邊區域
17、35‧‧‧引線
171、351‧‧‧第一端子部
173、353‧‧‧導線部
175、355‧‧‧第二端子部
177‧‧‧延伸導線
23‧‧‧遮蔽層
25‧‧‧保護蓋板
27‧‧‧黏合層
L、L’‧‧‧延伸導線的長度
W、W’‧‧‧間距
d1、d2‧‧‧距離
DE1‧‧‧第一軸向
DE2‧‧‧第二軸向
S100~S130‧‧‧步驟
圖1 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細部電路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 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 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請參照圖1與圖2,圖1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細部電路示意圖。於此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為電容式觸控面板,且為單層電容式觸控面板的結構。觸控面板10包括基板11。
所述基板11用以作為觸控面板10的基底,且可以為透明絕緣材料。所述基板11的材料可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環烯烴聚合物(Cycloolefin polymer,COP)、三醋酸纖維素(Tricellulose Acetate,TCA)、聚醚碸(Ployethersulfone,PES)、聚烯烴(polyolefin,P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其混合物,但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
基板11上具有可視區域13與周邊區域15。可視區域13內佈設有觸控陣列(未繪示),而周邊區域15內佈設多條引線17。所述多條引線17分別耦接觸控陣列,且該些引線17彼此相互絕緣。
進一步地說,觸控陣列係形成於基板11上的可視區域13內,且觸控陣列包括多條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相互平行排列的感測電極軸131。每條感測電極軸131彼此相互絕緣,且該些感測電極軸131的形狀為條狀。每一條感測電極軸131更進一步包括多個電性連接之感測電極(未繪示)。感測電極可依據實際電路設計需求為多邊形狀的區塊,例如方形、長方形、菱形、三角形、六邊形或八邊形等,本實施例並不限制。
於另一實施方式中,觸控陣列亦可以是分別形成於两个基板上,例如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詳細地說,觸控陣列中沿第一基板的第一軸向方向佈設的該些感測電極軸可以是形成於第一基板的表面上,而觸控陣列中沿第二基板的第二軸向方向佈設的該些感測電極軸則可形成於第二基板的表面上。而後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透過一黏合層相黏合。
上述觸控陣列中的該些感測電極軸亦可以是形成於一基板的同一面上,例如該基板11的上表面或基板11的下表面。詳細地說,可先於基板11上可視區域13內形成一觸控陣列,且觸控陣列包括多條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例如X軸)相互平行排列之第一感測電極軸以及多條沿基板11的第二軸向DE2(例如Y軸)相互平行排列之第二感測電極軸,且該些第一感測電極軸與該些相互交錯,其中且每條感測電極軸彼此相互絕緣。要說明的是,上述觸控陣列中的該些觸控陣列的實際製作方式,可依據觸控面板10的結構設計需求,或是感測電極軸的佈設方式來決定,本實施例並不限制。
於此實施例中,多條引線17係分別電性連接於後端偵測電路(未繪示)與觸控陣列之間,其中後端偵測電路可例如為偵測晶片。更具體地說,每一條引線17包括導線部173以及延伸導線177。導線部173設有第一端子部171與第二端子部175。第一端子部171與第二端子部175分別位於導線部173的兩端,且第一端子部 171可透過導線部173電性連接第二端子部。所述引線17的第一端子部171用以電性連接後端偵測電路(未繪示),例如偵測晶片的引腳。引線17的第二端子部175則電性連接觸控陣列中的該些感測電極軸131,而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與導線部173相交。據此,該些引線17可將觸控陣列中該些感測電極軸131輸出的感測信號傳送至後端偵測電路(未繪示),進行感測信號的判斷。
所述引線17的第一端子部171的形狀為矩形狀,但於實務上引線17的實際形狀與大小可依據後端偵測電路所提供的連接接墊(pad),例如偵測晶片的接腳,的實際形狀與大小來設置,故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任兩相鄰引線17的第一端子部171之間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間隔一距離d1,且所述距離d1係由後端偵測電路的連接接墊之間的間距來定義的。導線部173由第一端子部171沿第二軸向DE2往可視區域13方向延伸。導線部173的長度可依據周邊區域15距離可視區域13之間的距離以及引線17的排列分佈密度設計來定義。該些引線17的第二端子部175對應連接該些感測電極軸131。此外,第二端子部175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小於感測電極軸131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
更詳細地說,於本實施例中,引線17的第一端子部171、導線部173以及第二端子部175是一體成形。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佈設於導線部173上。在本實施例中,延伸導線177可設於第二端子部175上,且延伸導線177與第二端子部175重疊。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電性連接第二端子部175以及觸控陣列中對應連接第二端子部175的感測電極軸131。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亦可同時與觸控陣列中對應連接第二端子部175的感測電極軸131重疊。
在本實施例中,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可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例如X軸向)方向分佈排列。所述延伸導線177沿基板 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呈一直線排列。所述引線17的數量可以是依據觸控陣列中的感測電極軸131的數量來定義,本實施例並不限制。
接著,如圖2所示,每條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為一條狀導線,且每條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具相同的高度。每一條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係大於對應的第二端子部175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的長度L大於或等於觸控陣列中該些感測電極軸131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二軸向DE2方向的長度則是小於或等於第二端子部175沿基板11的第二軸向DE2方向的長度。
任兩相鄰的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是小於位於這兩條延伸導線177下方的兩個第二端子部175之間的間距。於實務上,任兩相鄰的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小於1.4毫米(mm),較佳係介於0.2毫米至1.4毫米之間。每一條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於本實施例是大於兩相鄰的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
於一實施方式中,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介於0.2毫米至1.4毫米之間時,各延伸導線177沿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係介於1.8倍的間距W至29倍的間距W之間。換言之,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介於0.2毫米至1.4毫米之間時,各延伸導線177沿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與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的比值是介於1.8~29之間。
而於另一實施方式中,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介於0.2毫米至0.4毫米之間時,各延伸導線177沿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係介於9倍的間距W至29倍的間距W之間。換言之,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介於0.2毫米至 0.4毫米之間時,各延伸導線177沿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與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的比值係介於9~29之間。
所述延伸導線177沿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亦可以是依據相鄰之第一端子部171之間的間距(例如距離d1)來設置,其中第一端子部171是用以連接後端偵測電路的連接接墊。每條引線17與可視區域13之間的距離為d2。所述距離d2可依據所需可視區域13的面積大小與引線17的佈設面積需求來調整。於本實施例中,所述距離d2較佳係介於0.2毫米與0.4毫米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習知因相鄰引線17靠近可視區域的一端之間的間距過大,而使得設有觸控陣列及多條引線17的基板11於壓合過程中因引線區域與非引線區域的黏合膠固化收縮率不同,引起基板11表面不平整。當外部投射的可見光通過基板11時,會因導電薄膜表面不平整而產生不同的干涉現象,進而會在可視區域13與周邊區域15之間形成一串凹凸不平的水波紋,造成視覺上的差異。故由可視區域的擴增而縮短引線17與可視區域13之間的距離d2,例如距離d2小於0.4毫米時,可視區域與周邊區域之間的水波紋的現象即會越來越明顯,影響顯示品質。
據此,本實施例藉由增設延伸導線177以均勻地支撐設有觸控陣列及多條引線的基板11,有效避免基板11於壓合過程中因引線區域與非引線區域的黏合膠固化收縮不同而引起透明導電膜表面不平整。當外部投射的可見光通過基板11時,會因導電薄膜表面不平整而產生不同的干涉現象,進而形成水波紋。從而,即便可視區域13的面積擴增,使引線17鄰近於可視區域13一端與可視區域之間的距離小於0.4毫米,也不會有水波紋現象產生。據此,本發明可解決透明基板11於壓合中因膠合固化收縮不同而造成表面不平整,導致因光線干涉不同產生水波紋的問題,且在可視區域13的面積擴增下,仍得以維持可視區域13的顯示品質。
附帶一提的是,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揭示的延伸導線177 為單一條條狀導線。然而,在實務上,每一條延伸導線177可包括多條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呈一直線排列之線段。該些延伸導線177可佈設於相對應的該第二端子部175的上方,且該些延伸導線177的至少其中一部份與第二端子部175重疊。該與第二端子部175重疊之延伸導線177並與第二端子部175電性連接該些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係介於0.2毫米至1.4毫米之間。
特別說明的是,只要使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總長度大於第二端子部175沿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並縮短相鄰引線17鄰近於可視區域13一端之間的間距即可達到透過延伸導線175均勻地撐起佈設有引線17的基板11的目的。此外,延伸導線177的形狀亦可依據實際設計需求為矩形狀或其他幾何形狀,只要使延伸導線177的寬度(即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大於或等於觸控陣列中該些感測電極軸131的寬度(即感測電極軸131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即可。
如前述,引線17的第一端子部171、導線部173及第二端子部175與延伸導線177在製程上是分開形成於基板11上。舉例來說,每條引線17的第一端子部171、導線部173以及第二端子部175可以是以同一道工序先形成於基板11上周邊區域15內,其中所述工序可以是印刷製程工序。而後,於每條引線17的第二端子部175的上方以另一道印刷製程工序形成延伸導線177。
接著,請參照圖3並同時參照圖1,圖3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與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結構基板相同,不同之處在於,觸控面板還包括保護蓋板25、遮光層23及將基板11與保護蓋板25相黏合的黏合層27。其中,黏合層27以是由固態光學膠,例如液態光學膠來實現。
保護蓋板25用以保護佈設於基板11上的觸控陣列與多條引 線的結構,以防止觸控面板損壞。保護蓋板25的上表面可供觸碰以及顯示畫面。保護蓋板25可以是由透明玻璃、透明強化玻璃或透明塑膠基板來實現。
而後,於周邊區域15對應的保護蓋板25上佈設一層遮蔽層23,覆蓋周邊區域15該些引線17。具體地說,遮蔽層23可直接透過塗佈油墨或光阻方式形成一黑色矩陣(Black Matrix)於保護蓋板25的下表面,以遮蔽該些引線17,避免該些引線17被顯現出來。於其他實施方式中,遮蔽層23可以佈設在保護蓋板25的上表面。例如,可以是設置於一透明基材上,再將該透明基材貼合於保護蓋板25的下表面。遮蔽層23的材料包括油墨或光阻等,本實施例並不限制。
要說明的是,圖1至圖3分別僅為一種觸控面板10的結構示意圖,且僅是用以說明本發明的觸控面板的結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上述延伸導線177亦可與第二端子部175同時形成於基板11上。也就是說,多條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與第二端子部175可以佈設於同一層金屬層。
請參照圖4並同時參照圖2,圖4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之引線35與圖2繪示之觸控面板上的引線17之間的差異在於引線35的結構。所述引線35電性連接於後端偵測電路(未繪示)與觸控陣列(未繪示)之間,其中後端偵測電路可以是由一偵測晶片來實現。每一條引線35包括第一端子部351、導線部353以及第二端子部355。第一端子部351與第二端子部355分別位於導線部353的兩端,且第一端子部351是透過導線部353電性連接第二端子部355。引線35的第一端子部351連接後端偵測電路的連接接墊(例如偵測晶片的接腳),而引線35的第二端子部355電性連接觸控陣列(未繪示)。
於此實施中,引線35的第一端子部351、導線部353以及第 二端子部355係同一道加工工序完成,其中所述加工工序可例如印刷製程工序。更詳細地說,上述圖2之第二端子175部與延伸導線177是一體成形並佈設於同一層金屬層,亦即圖4之第二端子部355即是圖1中延伸導線177。
另外,第二端子部355的形狀如圖4所示為長條狀的線段。第二端子部355沿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大於或等於觸控陣列中的感測電極軸的寬度。而相鄰第二端子部355之間的間距W’較佳係介於0.2毫米~1.4毫米之間。每條引線17的第二端子部355與可視區域(未繪示於圖4)之間的距離較佳係介於0.2毫米與0.4毫米之間。每條引線17的第二端子部355與可視區域(未繪示於圖4)之間的距離可依據所需的可視區域的面積大小與引線17的佈設面積需求來調整。
於圖4之實施方式中,每條引線35的第一端子部351、導線部353以及第二端子部355是以同一道工序,例如光刻或印刷工序形成於基板11上,減少引線的加工工序,進而降低製作複雜度。
接著,本發明另提供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請參照圖5並同時參照圖1,圖5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流程示意圖。所述觸控面板可例如為電容式觸控面板,但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
首先,於步驟S100,提供一基板11。所述基板具有可視區域13與周邊區域15。所述基板11可以為透明絕緣材料,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環烯烴聚合物、三醋酸纖維素、聚醚碸、聚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其混合物等。
其次,於步驟S110中,於基板11上形成觸控陣列於可視區域13。詳細地說,於基板11上利用濺鍍或者塗布方式形成一層透明導電膜,並依據所需的感測電極圖形,透過曝光、顯影、蝕刻等光刻製作工序蝕刻形成觸控陣列,其中觸控陣列包括多條相互平行排列之感測電極軸131且每條感測電極軸131彼此相互絕 緣。上述透明導電膜的材料可例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或鋁鋅氧化物、奈米銀等奈米金屬或耐米碳管等。
其後,於步驟S120中,於基板11上的周邊區域15內形成多條引線17。所述引線17用以電性連接觸控陣列中該些感測電極軸131與後端偵測電路(未繪示),以將觸控陣列中感測電極軸131輸出的感測信號傳送至後端偵測電路,其中後端偵測電路可例如為偵測晶片。所述引線17可以是以印刷製作方式形成於基板11上,或者通過鐳射或蝕刻的方式形成於基板11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引線17包括導線部173以及延伸導線177。導線部173設有第一端子部171以及第二端子部175,且第一端子部171與第二端子部175位於導線部173兩端。引線17的延伸導線177與導線部173相交。引線17的第二端子部175連接感測電極軸131,且第二端子部175沿基板11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小於對應的感測電極軸131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亦即感測電極軸131的寬度)。延伸導線177佈設於第二端子部175上方,且延伸導線177與第二端子部175重疊。延伸導線177電性連接第二端子部175。延伸導線177並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呈一直線排列。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大於感測電極軸131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相鄰的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較佳介於0.4毫米~1.4毫米。延伸導線177與可視區域13之間沿第二軸向DE2的距離為d2,而距離d2較佳介於0.2毫米~0.4毫米。
於本實施例中,引線17的第一端子部171、導線部173、第二端子部175可以以同一道加工工序(例如印刷製作方式)先形成於基板11上周邊區域13內。而後,在於第二端子部175上方以另一道加工工序(例如印刷製作方式)形成延伸導線177,以覆蓋第二端子部175。換言之,第一端子部171、導線部173及第二端子部175與延伸導線177是形成於不同的金屬層。
於一實務上,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介於0.2毫米至1.4毫米之間時,各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介於1.8倍間距W~29倍間距W。換言之,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介於0.2毫米至1.4毫米之間時,各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與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的比值是介於1.8~29之間。而於另一實務上,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介於0.2毫米至0.4毫米之間時,各延伸導線177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的長度L係介於9倍間距W至29倍間距W之間。換言之,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介於0.2毫米至0.4毫米之間時,各延伸導線177的長度L與兩相鄰之延伸導線177之間的間距W與比值介於9~29之間。
另外,引線17的第一端子部171、導線部173、第二端子部175以及延伸導線177亦可以是以同一層金屬層來實現。換言之,第一端子部171、導線部173、第二端子部175以及延伸導線177可以是一體成形,例如同時藉由印刷製作方式形成於基板11上。
上述每一條延伸導線177亦可以是由多條條狀線段沿基板11的第一軸向DE1方向以一直線方式排列。該些條延伸導線177的至少其中一與第二端子部175重疊,並電性連接第二端子部175,但本實施例並不限制。要說明得是,圖5僅為用以說明觸控面板的一種製作方法,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控面板與其製造方法,此觸控面板與其製造方法可透過增加觸控面板中具觸控陣列的基板上周邊引線鄰近可視區域一端的導線長度,以縮短該些周邊引線於鄰近可視區域一端之間的間距。據此,以均勻地撐起基板,使基板的表面於壓合過程中不會因連接引線區域與非引線區域的收縮不同產生變形,有效避免於可視區邊緣發生水波紋現象,提高顯示品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
10‧‧‧觸控面板
11‧‧‧基板
13‧‧‧可視區域
131‧‧‧感測電極軸
15‧‧‧周邊區域
17‧‧‧引線
L‧‧‧延伸導線的長度
W‧‧‧間距
d1、d2‧‧‧距離
DE1‧‧‧第一軸向
DE2‧‧‧第二軸向

Claims (15)

  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可視區域及一周邊區域;一觸控陣列,位於該基板上該可視區域內;以及多條引線,位於該基板上該周邊區域內,各該引線包括一導線部以及一延伸導線,該導線部設有一第一端子部以及一第二端子部,且該第一端子部以及該第二端子部位於該導線部的兩端,該第二端子部電性連接該觸控陣列,該延伸導線與該導線部相交;其中任兩相鄰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小於1.4毫米。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延伸導線沿該基板的一第一軸向方向佈設於該第二端子部上,並電性連接該第二端子部,且該些引線的該延伸導線係沿該第一軸向方向呈一直線排列。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觸控陣列包括多條相互平行排列之感測電極軸,該些引線的該第二端子部分別電性連接該些感測電極軸。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介於0.2毫米至1.4毫米之間時,各該延伸導線的長度與兩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的比值係介於1.8~29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當兩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介於0.2毫米至0.4毫米之間時,各該延伸導線的長度與兩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間距的比值係介於9~29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延伸導線與該第二端子部重疊。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引線中的該延伸導線與該第二端子部係一體成形。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延伸導線與該可視區之間的距離小於0.4毫米。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引線中之該第一端子部、該導線部、該第二端子部與該延伸導線係佈設於同一層金屬層。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保護蓋板,位於該基板上方;一遮蔽層,位於該保護蓋板的一表面上;以及一黏合層,該基板透過該黏合層與該保護蓋板相黏合。
  11. 一種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且該基板具有一可視區域與一周邊區域;形成一觸控陣列於該基板上的該可視區域內;形成多條引線於該周邊區域內,且該些引線電性連接該觸控陣列;其中各該引線包括一導線部以及一延伸導線,該導線部設有一第一端子部以及一第二端子部,且該第一端子部以及該第二端子部位於該導線部的兩端,該第二端子部電性連接該觸控陣列,該延伸導線與該導線部相交其中兩任相鄰之延伸導線之間的距離小於1.4毫米。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各該延伸導線沿該基板的一第一軸向方向形成於該第二端子部上,並電性連接該第二端子部,且該些引線的該些延伸導線係沿該第一軸向呈一直線排列。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些引線是透過印刷製作方式形成於該基板的該周邊區域內。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些引線的步驟包括:形成該第一端子部、該導線部以及該第二端子部於該基板上的該周邊區域內;以及形成該延伸導線係於該第二端子部之上,且該延伸導線與 該第二端子部重疊。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各該第一端子部、各該導線部、各該延伸導線以及各該第二端子部是同時形成於該基板的該周邊區域內。
TW103120510A 2013-09-29 2014-06-13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596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6076.9A CN104516567B (zh) 2013-09-29 2013-09-29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2932A true TW201512932A (zh) 2015-04-01
TWI596519B TWI596519B (zh) 2017-08-21

Family

ID=525768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510A TWI596519B (zh) 2013-09-29 2014-06-13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103210450U TWM491879U (zh) 2013-09-29 2014-06-13 觸控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0450U TWM491879U (zh) 2013-09-29 2014-06-13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16567B (zh)
TW (2) TWI596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9017B (zh) * 2019-09-27 2022-08-3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屏、触控显示屏及智能终端
CN113672124B (zh) * 2020-11-06 2023-04-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20858A (ko) * 2006-09-01 200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칩 필름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패널어셈블리
KR101706232B1 (ko) * 2010-06-29 2017-02-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JP5646433B2 (ja) * 2011-10-31 2014-12-2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2351846U (zh) * 2011-11-16 2012-07-25 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 一种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3425303B (zh) * 2012-05-16 2016-10-0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应用的触控显示设备
CN103187118B (zh) * 2013-02-06 2015-02-18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导电膜的制造方法及其触摸屏
CN203178975U (zh) * 2013-04-02 2013-09-04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3294276A (zh) * 2013-06-08 2013-09-1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203673449U (zh) * 2013-09-29 2014-06-25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6567A (zh) 2015-04-15
TWI596519B (zh) 2017-08-21
TWM491879U (zh) 2014-12-11
CN104516567B (zh) 2018-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1392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WI477851B (zh) 觸控顯示面板與觸控液晶顯示面板
EP3101516B1 (en) In 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410584B1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JP5033078B2 (ja) 表示装置
TWI497373B (zh) 柔性觸控面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9224544B2 (en) Trace structure for the touch panel and electrical testing method
JP517859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20110298750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US9830028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with self-capacitive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507663C (zh) 单一单元液晶显示器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596519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203673449U (zh) 触控面板
TWI773123B (zh) 觸控感應模組、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83743B (zh) 觸控裝置
TWI788857B (zh) 觸控面板
EP2746902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