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6332A - 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 Google Patents

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6332A
TW201506332A TW102128871A TW102128871A TW201506332A TW 201506332 A TW201506332 A TW 201506332A TW 102128871 A TW102128871 A TW 102128871A TW 102128871 A TW102128871 A TW 102128871A TW 201506332 A TW201506332 A TW 2015063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nturi
wall
natural ventilation
tube
ventil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8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5832B (zh
Inventor
Shiuh-Guang Lio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Priority to TW102128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583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6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6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5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5832B/zh

Link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種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其包含第一管體、喉部、第二管體以及抽吸連接管體。第一管體的第一開口之開口面積大於第二開口之開口面積。喉部與第一管體之第二開口連接並連通。第二管體與喉部連接並連通,其中第二管體具有相對應之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以及相對應之第三管壁及第四管壁,第一管壁與第二管壁相互平行並分別與喉部水平連接。第三管壁及第四管壁分別與喉部以一角度A連接,且角度A介於7.4度-15度間。抽吸連接管體與喉部連接並連通,當與室內空間連接時,可有效針對室內進行抽風。

Description

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自然通風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傳統常見之簡易通風裝置,多於室內空間之壁面直接設置貫通的開口,並於開口上設置一通風扇,利用通風扇之抽風動作,以產生流通之空氣,使容置空間之內、外形成空氣對流。然而,前述之通風裝置,係透過外加的風扇機構來達到通風效果,但通常通風扇需通電使用,較不符合節能減碳的環保概念,且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噪音,影響環境品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其係為文氏管式的方形通風管體,用以將室內空間與室外連通,並透過裝置本身的結構設計,提高室內抽風量,以提升室內通風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其包含第一管體、喉部、第二管體以及抽吸連接管體。第一管 體的一端為一第一開口,另一端為一第二開口,其中第一開口之開口面積大於第二開口之開口面積。喉部與第一管體之第二開口連接並連通。第二管體與喉部連接並連通,其中第二管體具有相對應之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以及相對應之第三管壁及第四管壁,第一管壁與第二管壁相互平行並分別與喉部水平連接。第三管壁及第四管壁分別與喉部以一角度A連接,且角度A介於7.4度-15度間,其中角度A可為7.41度。抽吸連接管體與喉部連接並連通。藉此,當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透過抽吸連接管體與室內空間連接時,可有效針對室內進行抽風。
依據前述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第一管體之至少一管壁可包含至少一導風孔,且導風孔可為長形通孔。 藉此,更可提升室內抽風量。再者,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可更包含風力發電裝置,設置於第二管體中,其中風力發電裝置與第二管體之一開口的距離為0mm-150mm。藉由風力發電裝置的配置,除了可提升通風效果外,更可在通風的同時達到發電的效果。
再者,依據前述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其中喉部之中心至第二管體之一開口的距離為L1,喉部之中心至風力發電裝置的距離為L2,其滿足下列條件:0.86L2/L11.00。為因應各種尺寸,當不同尺寸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滿足前述條件,即可提升通風效果。
100‧‧‧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110‧‧‧第一管體
111‧‧‧第一管壁
112‧‧‧第二管壁
113‧‧‧第三管壁
114‧‧‧第四管壁
120‧‧‧第二管體
121‧‧‧第一管壁
122‧‧‧第二管壁
123‧‧‧第三管壁
124‧‧‧第四管壁
130‧‧‧喉部
140‧‧‧抽吸連接管體
150‧‧‧風力發電裝置
160‧‧‧導風孔
200‧‧‧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221‧‧‧第一管壁
222‧‧‧第二管壁
d1‧‧‧間距
d2‧‧‧間距
A‧‧‧角度
D‧‧‧距離
L1‧‧‧距離
L2‧‧‧距離
θ1‧‧‧角度
θ2‧‧‧角度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實施例1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例1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側視圖;第3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例1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俯視圖;第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實施例2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俯視圖;第5A圖為比較例1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側視圖;第5B圖為比較例2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側視圖;第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實施例3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剖視圖;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實施例4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剖視圖;第8圖繪示第6圖實施例3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透視圖;以及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實施例5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的側視圖。
請參照第1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實施例1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立體示意圖。由第1圖可知,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包含第一管體110、喉 部130、第二管體120以及抽吸連接管體140,其中第一管體110與第二管體120由喉部130連接並連通,且喉部130更與抽吸連接管體140連接且連通。第一管體110、喉部130以及第二管體120的連接組合可構成文氏管式的結構,配合抽吸連接管體140的結構與室內連通,即可有效針對室內進行抽風。
配合參照第2圖及第3圖,其中第2圖繪示依照第 1圖實施例1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側視圖,第3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例1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俯視圖。詳細來說,第一管體110具有相對應的第一管壁111及第二管壁112,以及相對應的第三管壁113及第四管壁114。第一管壁111與第二管壁112相對應平行設置。 第三管壁113與第四管壁114間則設有一夾角,使第三管壁113與第四管壁114分別連接於喉部130一端的間距d1小於另一端的間距d2,其中d1為200mm,d2為500mm;也就是說,第一管體110透過第三管壁113及第四管壁114的配置,呈現由內朝外漸擴的管型。換句話說,第一管體110之一端為第一開口(d2處),另一端為第二開口(d1處),其中第一開口之開口面積大於第二開口之開口面積。藉此,有助於捕捉較多的風量,並進而提升喉部130的風速及降低該處的壓力,此舉將有效吸引室內氣流經過抽吸連接管體140進入本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以達提升抽風量的目的。
第二管體120透過喉部130與第一管體110連通。 第二管體120具有相對應的第一管壁121及第二管壁122,以及相對應的第三管壁123以及第四管壁124。由第2圖可知,第一管壁121與第二管壁122相對平行設置,且第一管壁121與第二管壁122水平連接於喉部130。因此,當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設置室外、屋頂時,可避免雨水由沿第二管體120的管壁流入。
第二管體120之第三管壁123及第四管壁124分別 與喉部130以一角度A連接,且角度A介於7.4度-15度間,其中第3圖實施例1中所揭示之角度A為7.41度。藉此,透過第三管壁123及第四管壁124設置於適當的角度,更有助於降低喉部130位置的壓力,以有效的吸引室內氣流進入本裝置。
再參照第4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實 施例2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俯視圖。由第4圖可知,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中,第二管體120之第三管壁123及第四管壁124相對應平行設置,也就是說,第三管壁123及第四管壁124分別以0度(角度A)與喉部130連接。
下列表一為本發明實施例1、實施例2以及比較例 之室內抽風量的體積流率。
其中,實施例1為第1圖所揭示之文氏管式自然通 風裝置100,其第二管體120之第一管壁121與第二管壁122水平連接至喉部130,且其第二管體之第三管壁123及第四管壁124分別以7.41度(角度A)與喉部130連接。實施例2為第4圖所揭示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其第二管體120之第一管壁121與第二管壁122水平連接至喉部130,且其第二管體之第三管壁123及第四管壁124分別以0度(角度A)與喉部130連接。另外,配合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其係為比較例1及比較例2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200的側視圖。第5A圖中,比較例1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200之第二管體220的第一管壁221及第二管壁222非相對應平行設置,且分別以θ1為5度以及水平(即θ2為0度)的角度與喉部130連接。第5B圖中,比較例2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200之第二管體220的第一管壁221及第二管壁222亦非相對應平行設置,而是分別以θ1為5度以及θ2為5度的角度與喉部130連接。
配合上述表一可知,當第二管體120的第一管壁 121及第二管壁122相對應平行且與喉部130水平連接,除了可避免下雨時雨水自第二管體120流入室內,更有助於提升室內抽風量。再者,由實施例1及實施例2的比較可知,當第二管體120之第三管壁123及第四管壁124分別 以角度A且角度A不為零與喉部130連接,其達到的室內抽風量大於第三管壁123及第四管壁124分別以角度A為零的方式連接於喉部130的結構。
繼續參照第6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 實施例3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剖視圖。實施例3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之第一管體110、第二管體120、喉部130以及抽吸連接管體140之結構及配設連接關係與第1圖實施例1相同,在此不加贅述。第6圖中,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更可包含風力發電裝置150,設置於第二管體120中。由於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透過第一管體110、第二管體120、喉部130以及抽吸連接管體140的配置已可達到空氣對流的功效,而風力發電裝置150可受原本排出的空氣驅動而轉動,達到額外發電儲能的目的。風力發電裝置150設置於第二管體120中的位置與第二管體120之開口的距離為D,其中D為0mm-150mm。 詳述之,實施例3中D為150mm。藉此,除有助於提升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室內抽風量,使其達到良好的室內通風效果外,更可同時產生電能,達到風力發電的環保效應。
再參照第7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實施例4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剖視圖。實施例4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之第一管體110、第二管體120、喉部130以及抽吸連接管體140之結構及配設連接關係與第1圖實施例1相同,在此不加贅述。第7圖中,文 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更可包含風力發電裝置150,設置於第二管體120中,且與第二管體120之開口的距離為D,而D為0mm;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風力發電裝置150設置於第二管體120之開口處。藉此,除可提升抽風性能外,尚能產生不錯的發電儲能效果。
綜上所述,風力發電裝置150的設置位置介於0mm-150mm,皆可提升抽風性能,並產生不錯的發電儲能效果。
下列表二為本發明實施例3及實施例4之室內抽風量的體積流率及風力發電裝置的輸出扭力。
由上述表二可知,相較於實施例1及實施例2沒有設置風力發電裝置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實施例3及實施例4包含有風力發電裝置150,確實可提升室內抽風量,改善室內通風效果,且同時可產生一定的發電量。
另外,下列表三為當第3圖實施方式中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第二管體120之第三管壁123及第四 管壁124設置的角度A分別為0度、7.5度、15度及22.5度時,配合設置於第二管體120開口處的風力發電裝置150可達成的室內抽風量。
由上述表三可知,第二管體120之第三管壁123 及第四管壁124的角度A約介於7.5度至15度間,配合風力發電裝置150的設置可達到較佳的室內抽風量。
另外,再配合參照第8圖,係繪示第6圖實施例 3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透視圖。由第8圖可知,喉部130之中心至第二管體120之開口的距離為L1,喉部130之中心至風力發電裝置150的距離為L2,其滿足下列條件:0.86L2/L11.00。藉此,因應不同大小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只要風力發電裝置150設置的位置與喉部130及第二管體120開口的距離符合上述比例,即可達到較佳的抽風效果,而不限於上述距離數值,且有利於應用於各式環境及有利配合不同需求。
再參照第9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實施例5的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側視圖。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中第一管體110之至少一管壁可包含至少一導風孔160。藉此,有助於提升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通風效果,進一步提高室內通風量。詳細來說, 由第8圖可知,實施例5中,第一管體110之第三管壁113與第四管壁114上各設有三個導風孔160,導風孔160為長形通孔,有助於提升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100的通風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110‧‧‧第一管體
111‧‧‧第一管壁
112‧‧‧第二管壁
113‧‧‧第三管壁
114‧‧‧第四管壁
120‧‧‧第二管體
121‧‧‧第一管壁
124‧‧‧第四管壁
130‧‧‧喉部
140‧‧‧抽吸連接管體

Claims (7)

  1. 一種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包含:一第一管體,其一端為一第一開口,另一端為一第二開口,其中該第一開口之開口面積大於該第二開口之開口面積;一喉部,與該第一管體之該第二開口連接並連通;一第二管體,與該喉部連接並連通,其中該第二管體具有相對應之一第一管壁及一第二管壁,以及相對應之一第三管壁及一第四管壁,該第一管壁與該第二管壁相互平行並分別與該喉部水平連接。該第三管壁及該第四管壁分別與該喉部以一角度A連接,且該角度A介於7.4度-15度間;以及一抽吸連接管體,與該喉部連接並連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其中該第一管體之至少一管壁包含至少一導風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其中該導風孔為長形通孔。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更包含:一風力發電裝置,設置於該第二管體中。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其中該風力發電裝置與該第二管體之一開口的距離為0mm-150mm。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其中該角度A為7.41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其中該喉部之中心至該第二管體之一開口的距離為L1,該喉部之中心至該風力發電裝置的距離為L2,其滿足下列條件:0.86L2/L11.00。
TW102128871A 2013-08-12 2013-08-12 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TWI495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8871A TWI495832B (zh) 2013-08-12 2013-08-12 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8871A TWI495832B (zh) 2013-08-12 2013-08-12 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6332A true TW201506332A (zh) 2015-02-16
TWI495832B TWI495832B (zh) 2015-08-11

Family

ID=53019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8871A TWI495832B (zh) 2013-08-12 2013-08-12 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9583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6312A (zh) * 2018-04-20 2018-08-10 李新贵 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
TWI661120B (zh) * 2016-10-04 2019-06-01 吳廷清 負壓式波浪發電裝置
CN110779140A (zh) * 2019-10-29 2020-02-11 山东高速齐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新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2193A (en) * 1994-08-24 1996-12-10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anding tobacco
US20110139284A1 (en) * 2009-12-15 2011-06-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luted-fluid dispensing device with pressure-compensating passive valve
TW201250112A (en) * 2011-06-13 2012-12-16 Yee-Chang Feng Wind-tunnel air turbine generator
CN202626221U (zh) * 2012-04-05 2012-12-26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改进的文氏管喉口降尘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1120B (zh) * 2016-10-04 2019-06-01 吳廷清 負壓式波浪發電裝置
CN108386312A (zh) * 2018-04-20 2018-08-10 李新贵 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
CN110779140A (zh) * 2019-10-29 2020-02-11 山东高速齐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新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5832B (zh) 2015-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7016U (zh) 气流交换装置及其室内盒
CN204176745U (zh) 双贯流风机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空调器室内机
TWI495832B (zh) 文氏管式自然通風裝置
CN104566636B (zh) 风管机及具有该风管机的空调器
CN107238189A (zh) 一种出风结构、壁挂机以及空调器
JP2012531981A (ja) ハンドドライヤー
CN101614415A (zh) 节能环保高效边吸式油烟机
CN203785039U (zh) 一种具有加长风机外罩的吸油烟机
CN203010043U (zh) 一种消音管道
JP201207293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392624B (zh) 一种高效换气降温棚舍
CN206469421U (zh) 一种自吸式室外排风口
CN202478430U (zh) 带有散热翅片的制冷净化一体机通风管道
JPWO2010109662A1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TWM548252U (zh) 通風器之通風結構
CN205714884U (zh) 一种家用换气扇
CN205260377U (zh) 贯流风机
CN204783768U (zh) 一种换气扇
CN204254777U (zh) 一种高效低噪音空调室外机用导圈板组件
CN102722069B (zh) 投影机冷却系统和方法、投影机
TWM467035U (zh) 建物的通風設備
CN208191103U (zh) 一种设备保密柜的通风风道结构
CN207936421U (zh) 一种分离进出风的地板嵌入式对流器格栅
JP5269155B2 (ja) 風向ガイド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07879718U (zh) 一种风机的降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