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5395A - 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 - Google Patents

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5395A
TW201505395A TW103111101A TW103111101A TW201505395A TW 201505395 A TW201505395 A TW 201505395A TW 103111101 A TW103111101 A TW 103111101A TW 103111101 A TW103111101 A TW 103111101A TW 201505395 A TW201505395 A TW 2015053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ing device
count
output
count number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6601B (zh
Inventor
Shmuel Ur
Mordehai Margalit
Benjamin Maytal
Vlad Grigore Dabija
Noam Meir
Original Assignee
Empire Technology Dev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pire Technology Dev Llc filed Critical Empire Technology Dev Llc
Publication of TW201505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5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6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66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03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G06F11/0706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the processing taking place on a specific hardware platform or in a specific software environment
    • G06F11/0709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the processing taking place on a specific hardware platform or in a specific software environment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tandalone computer nodes, e.g. clusters, client-serve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0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03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G06F11/0751Error or fault detection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 G06F11/0754Error or fault detection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by exceeding limits
    • G06F11/076Error or fault detection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by exceeding limits by exceeding a count or rate limit, e.g. word- or bit count lim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66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 G06F11/3495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f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rror detection, to error correction, and to monitoring
    • G06F2201/81Threshol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rror detection, to error correction, and to monitoring
    • G06F2201/88Monitoring involving c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技術大體上係描述為用於有效監測一計算裝置之效能之系統、裝置及方法。一計算裝置可接收一指定之計數速率。該計算裝置可依該指定計數速率來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該計算裝置可識別一程序之一第一輸出,諸如由在資料上執行之計算結果,且可在識別該第一輸出時識別一第一計數數字。該計算裝置可識別該程序之一第二輸出,諸如來自該等計算之額外結果,且可在識別該第二輸出時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該計算裝置可接著基於該第一計數數字及該第二計數數字來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諸如當在該第一計數數字與該第二計數數字之間之一差異超過一臨限值時。

Description

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此申請案係2013年5月6日申請之國際申請案第PCT/US13/39641號之一371,該案之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計算裝置之實例,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監測計算裝置之效能之實例。
除非本文另有指示,否則在此節中描述之材料並非在本申請案中之技術方案之先前技術,且並不為在此節之內容承認為先前技術。
在一雲端計算環境中,計算資源可提供為透過一網路對消費者之一服務。消費者可使用由該網路提供之各種軟體及基礎結構。在此一雲端計算環境中之一網路提供者可接受一服務等級協議(SLA)。SLA可界定為一消費者所期望之一服務等級。消費者可根據SLA來組態設計以利用由該網路提供之服務之系統。
在一個實例中,大體上描述用於監測一計算裝置之效能之一方法。該方法可包含接收該計算裝置之一指定計數速率。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在該計算裝置處)依該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來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該方法可包含識別在該計算裝置處之一程序之一第一輸出。該方法可包含當該第一輸出在該計算裝置處被識別時識別一第一計數數 字。該方法可包含識別在該計算裝置處之該程序之一第二輸出。該方法可包含當該第二輸出在該計算裝置處被識別時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該方法可包含判定是否在該計算裝置處基於該第一計數數字及該第二計數數字應產生一警示。
在一個實例中,大體上描述一計算裝置。該計算裝置可包含具有指令之一記憶體。該計算裝置可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與該記憶體通信之一處理器。該處理器可經組態以接收一指定計數速率。該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依該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來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該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識別在該計算裝置處之一程序之一第一輸出。該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當該第一輸出在該計算裝置處被識別時識別一第一計數數字。該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識別在該計算裝置處之一程序之一第二輸出。該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當該第二輸出在該計算裝置處被識別時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該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計數數字及該第二計數數字來判定是否應在該計算裝置處產生一警示。
在一個實例中,大體上描述有效監測一或多個計算裝置之效能之一系統。該系統可包含一控制裝置、一網路及一第一計算裝置及一第二計算裝置。該第一計算裝置可經組態以在該網路上與該控制裝置通信。該第二計算裝置可經組態以在該網路上與該控制裝置及該第一計算裝置通信。該控制裝置可有效地將一指定計數速率發送至該第一計算裝置及該第二計算裝置。該第一計算裝置可包含具有第一指令之一第一記憶體及經組態以用該第一記憶體通信之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可經組態以接收該指定計數速率。該第一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依該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來產生一第一序列計數數字。該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識別一程序之一第一輸出。該第一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當該第一輸出在該第一計算裝置處被識別時識別一第一計數 數字。該第一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識別在該第一計算裝置處之一程序之一第二輸出。該第一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當該第二輸出在該第一計算裝置處被識別時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該第一處理器可進一步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計數數字及該第二計數數字來判定是否應在該第一計算裝置處產生一警示。該第二計算裝置可包含具有第二指令之一第二記憶體及經組態以用該第二記憶體通信之一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可經組態以接收該指定計數速率且依該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來產生一第二序列計數數字。
上述之發明內容僅係繪示性的,且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除上文描述之繪示性態樣、實施例及特徵項外,藉由參考圖式及下列實施方式來使進一步態樣、實施例及特徵項變得明顯。
100‧‧‧系統
102‧‧‧控制裝置
104‧‧‧計算裝置
106‧‧‧計算裝置
108‧‧‧記憶體
109‧‧‧記憶體
110‧‧‧處理器
111‧‧‧處理器
112‧‧‧迴圈大小
113‧‧‧迴圈大小
114‧‧‧請求
115‧‧‧請求
118‧‧‧內部時鐘
119‧‧‧內部時鐘
122‧‧‧警示
123‧‧‧警示
124‧‧‧另一裝置
132‧‧‧警示
142‧‧‧指定計數速率
144‧‧‧程式
145‧‧‧程式
146‧‧‧網路
156‧‧‧封包
1561‧‧‧第一封包
1562‧‧‧第二封包
1563‧‧‧第三封包
158‧‧‧計數數字
1581‧‧‧第一計數數字
1582‧‧‧第二計數數字
1583‧‧‧第三計數數字
159‧‧‧計數數字
1591‧‧‧第一計數數字
1592‧‧‧第二計數數字
1593‧‧‧第三計數數字
160‧‧‧分析器
162‧‧‧差值
180‧‧‧輸出
1801‧‧‧第一輸出
1802‧‧‧第二輸出
1803‧‧‧第三輸出
181‧‧‧輸出
S2‧‧‧方塊
S4‧‧‧方塊
S6‧‧‧方塊
S8‧‧‧方塊
S10‧‧‧方塊
S12‧‧‧方塊
S14‧‧‧方塊
300‧‧‧電腦程式產品
302‧‧‧信號承載媒體
304‧‧‧指令
306‧‧‧電腦可讀媒體
308‧‧‧可記錄媒體
310‧‧‧通信媒體
400‧‧‧計算裝置
402‧‧‧基本組態
404‧‧‧處理器
406‧‧‧系統記憶體
408‧‧‧記憶體匯流排
410‧‧‧等級一快取
412‧‧‧等級二快取
414‧‧‧處理器核心
416‧‧‧暫存器
418‧‧‧記憶體控制器
420‧‧‧作業系統
422‧‧‧應用
424‧‧‧程式資料
426‧‧‧計算裝置效能監視器演算法
428‧‧‧計算裝置效能監視器資料
430‧‧‧匯流排/介面控制器
432‧‧‧資料儲存裝置
434‧‧‧儲存介面匯流排
436‧‧‧可抽換式儲存裝置
438‧‧‧不可抽換式儲存裝置
440‧‧‧介面匯流排
442‧‧‧輸出裝置
444‧‧‧周邊介面
446‧‧‧通信裝置
448‧‧‧圖形處理單元
450‧‧‧音訊處理單元
452‧‧‧A/V埠
454‧‧‧串列介面控制器
456‧‧‧並列介面控制器
458‧‧‧I/O埠
460‧‧‧網路控制器
462‧‧‧其他計算裝置
圖1繪示可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些實例系統;圖2繪示可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些實例系統;圖3繪示可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些實例系統;圖4繪示可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些實例系統;及圖5描繪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實例程序之一流程圖;圖6繪示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電腦程式產品;及圖7係繪示經配置以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實例計算裝置之一方塊圖;根據本文描述之至少一些實施例配置所有實例。
在下列實施方式中,參考形成該等實施方式之一部分之附圖。在圖中,類似符號通常等同於類似組件,除非文中另有指示。在實施方式、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描述之繪示性實施例並不意在限制。可 在不脫離本文呈現之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之情況下,利用其他實施例且做出其他改變。如本文大體上描述及在圖式中繪示,易於理解本發明之態樣可以許多各種不同之組態配置、替換、組合、分離及設計,所有組態係本文明確預期的。
此揭示內容係大體上描畫為(尤其)與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相關之方法、設備、系統、裝置及電腦程式產品。
具體而言,技術大體上被描述為有效監測一計算裝置之效能之系統、裝置及方法。一計算裝置可接收一指定計數速率。計算裝置可依指定計數速率來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計算裝置可識別一程序之一第一輸出,諸如由在資料上執行之計算結果,且可在識別第一輸出時識別一第一計數數字。計算裝置可識別程序之一第二輸出,諸如自計算之額外結果,且可在識別第二輸出時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計算裝置可接著基於第一計數數字及第二計數數字來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諸如當在第一計數數字與第二計數數字之間之一差異超過一臨限值時。
圖1繪示可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些實施系統,根據本文描述之至少一些實施例配置該等系統。如下文更詳細地討論,在一些實例中,一系統100可包含一控制裝置102,及經組態以在一網路146上與彼此通信之一或多個計算裝置104及/或106。計算裝置104可包含一處理器110、一記憶體108及一內部時鐘118。時鐘118可係(例如)在相對高之值與相對低之值之間交替之一振盪脈衝信號。一或多個程式144可儲存於記憶體108內。計算裝置106可包含一處理器111、一記憶體109及一內部時鐘119。一或多個程式145可儲存於記憶體109內。
如下文詳細討論,控制裝置102可發送一指定計數速率142至第一計算裝置104及第二計算裝置106。指定計數速率142可由控制裝置 102基於內部時鐘118、119選定,且可小於內部時鐘118、119一或多個之數量級。指定計數速率142可識別待以一特定速率執行之一程序。特定速率可具有類似於在系統100中之裝置間之資料通信速率之一值,或可係根據待被監測之一或多個程序而調整之一速率。在一個實例中,如在下文詳細描述,程序之各反覆可增加一計數或計數數字。程序繼而可包含重複計數至一特定數字,使得至特定數字之計數之各反覆增加計數或計數數字。
控制裝置102可係經組態以發送指定計數速率142之任何裝置。指定計數速率142可係(例如)一數字及為一處理器計數至該數字之一時間間隔。舉例而言,指定計數速率142可包含以2毫秒之一時間間隔計數至數字1,120。可在任何時間改變指定計數速率142。基於程式144中之指令之處理器110可經組態以接收指定計數速率142。基於指定計數速率142及內部時鐘118,程式144可計算一迴圈大小112。迴圈大小112可反映指定計數速率142與內部時鐘118之一經計算之計數速率之一比率。
可由計算裝置104使用迴圈大小112來界定一迴圈。計數至迴圈大小112之內部時鐘118之各反覆可將一計數數字158加一。計數至迴圈大小112之多次反覆可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158。在一實例中,迴圈大小可係500。對於計數至500之內部時鐘118之各反覆,計數數字158可加一。可因此使用迴圈大小112使得計算裝置104依指定計數速率142計數。計數數字158保持追蹤計算裝置104計數至迴圈大小112之一次數。在另一實例中,內部時鐘118可具有一頻率48MHz。控制裝置102可發送指定計數速率142以每1秒計數1024個數字。基於在程式144中之指令,處理器110可計算一迴圈大小112 46,875。計算裝置104可接著依指定計數速率每1秒1024個數字增加計數數字158。
類似地,基於程式145中之指令,處理器111可經組態以接收指定 計數速率142。基於指定計數速率142及內部時鐘119,程式145可計算一迴圈大小113。迴圈大小113可反映指定計數速率142與內部時鐘119之一計數速率之一比率。
迴圈大小113可由計算裝置106使用來界定一迴圈。計數至迴圈大小113之內部時鐘119之各反覆可將一計數數字159加一。計數至迴圈大小113之多次反覆可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159。可因此使用迴圈大小113使得計算裝置104依指定計數速率142計數。計算裝置104可依指定計數速率142開始計數以回應於一起始信號。可由處理器110、處理器111、控制裝置102或由另一信號產生器裝置產生起始信號。使用起始信號之裝置皆可同時接收起始信號或在不同時間接收起始信號。計數數字159保持追蹤計算裝置106計數至迴圈大小113之一次數。在一實例中,處理器110及處理器111現可依指定計數速率142計數,容許計算裝置104與計算裝置106之間之成比例比較。在內部時鐘以不同頻率操作之實例中,計數數字158、159可以相同速率增加。在一實例中,儘管計算裝置104、106可具有不同之內部時鐘118、119,但計數數字158、159兩者皆可以每0.1微秒增加。
計算裝置104可接著接收一請求114來處理一或多個指令。請求114可由計算裝置106、控制裝置102或另一裝置124發出。依照請求114,可由處理器110處理一或多個指令以產生一輸出180。在識別輸出180之後,計算裝置104可識別計數數字158。
類似地,計算裝置106可接著接收一請求115來處理一或多個指令。請求115可由計算裝置104、控制裝置102或另一裝置124發出。依照請求115,可由處理器111處理處理一或多個指令以產生一輸出181。在識別輸出181之後,計算裝置106可識別計數數字159。
處理器110可識別輸出180及計數數字158。可由分析器160分析計數數字158。分析器160可與(例如)計算裝置104、106、控制裝置102 及/或另一裝置相關。另外,可存在在系統100內執行個體化之分析器160之超過一個執行個體。如下文詳細描述,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計數數字158、159。分析器160可基於比較而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122。警示122可係(藉由實例之方式)一電子郵件、一文字訊息、一螢幕上指示器或發送至系統100之一使用者或系統管理員之任何其他方式之警示。
類似地,處理器111可識別輸出181及計數數字159。可由分析器160分析輸出181。如下文詳細描述,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計數數字。分析器160可基於比較而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123。
圖2繪示可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些實施系統,根據本文描述之至少一些實施例配置該等系統。為清晰起見,與圖1之組件相同標記之在圖2中之該等組件將不再描述。
在一個實例中,處理請求114可由計算裝置106、控制裝置102或另一裝置124發出。依照請求114,可由處理器110處理一或多個指令以產生兩個或更多個輸出180(1801、1802、1803等等)。當識別輸出180時,亦可識別對應計數數字158(1581、1582、1583等等)。在一個實例中,計算裝置104可將一第一計數數字1581作為一標籤添加至一第一程序輸出1801,將一第二計數數字1582作為一標籤添加至一第二程序輸出1802,及將一第三計數數字1583作為一標籤添加至一第三程序輸出1803等等。
具有增加之計數數字158(包含1581、1582、1583等等)之輸出180(包含1801、1802、1803等等)可接著發送至分析器160。如先前提及,分析器160可與控制裝置102、計算裝置104、106或另一裝置有關。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計數數字1581、1582、1583等等。在一個實例中,分析器160可比較增加至一最近輸出180之裝置計數數字與添加至 一先前程序輸出之裝置計數數字。
分析器160可使用一或多種技術來比較計數數字。舉例而言,第三計數數字1583(可增加至第三輸出1803)可與第一計數數字1581(可增加至第一輸出1801)比較。在另一實例中,分析器160可比較序列程序輸出之計數數字。舉例而言,分析器160可比較第二計數數字1582(增加至第二輸出1802)與第一計數數字1581(增加至第一輸出1801)。
在另一實例中,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計數數字158(包含1581、1582、1583等等)與自計算裝置106接收之計數數字159。在實例中,計算裝置104與計算裝置106兩者皆依指定計數速率142計數。計算裝置104可自計算裝置106接收輸出。計算裝置104之計數數字可增加至計算裝置106之輸出。根據自計算裝置106之輸出之接收,第一計算裝置104可比較計算裝置104之計數數字與自第二計算裝置106接收之計數數字。
在另一實例中,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根據自計算裝置106之輸出之接收而識別之自計算裝置104之計數數字158之值。在實例中,計算裝置104與計算裝置106兩者皆依指定計數速率142計數。計算裝置104可自計算裝置106接收輸出。根據自計算裝置106之輸出之接收,計算裝置104可比較根據一第一輸出之接收而識別之一第一計算裝置計數數字1581與根據一第二輸出之接收而識別之一第二計算裝置計數數字1582
不考慮計數數字158、159是否附屬於一或多個輸出180,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計數數字158、159。在比較計數數字後,分析器160可接著經組態以計算在經比較之計數數字之間之一差值162。在一實例中,分析器160可接收一第一計數數字1581=13,及第二計數數字1582=64。分析器160可計算一差值51(64-13=51)。
差值162可與在由分析器160比較之各自計數數字之識別之間之 一時間間隔成比例。在一個實例中,一差值162 2000可對應於一時間間隔5微秒,而一差值4000可對應於一時間間隔10微秒。
分析器160可計算基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162之間之改變之統計數。藉由實例之方式,分析器160可計算在一時間段內之平均差值162,及自平均差值162之標準差。此統計數分析可對於各差值162或對於差值162之一樣品連續或定期執行。
藉由實例之方式,請求114可係處理可產生處於各自計數數字158「45」、「100」、「160」及「500」之輸出180「W」、「X」、「Y」及「Z」之指令之一請求。在實例中,分析器160可比較第二計數數字(「100」)與第一計數數字(「45」)以產生一差值162「55」(即,100-45=55)。分析器160可接著比較第三計數數字「160」與第二計數數字「100」以產生一差值162「60」(即,160-100=60)。分析器160可接著比較第四計數數字「500」與第三計數數字「160」以產生一差值162「340」(即,500-160=340)。在實例中,「340」之一差值162可能違反一臨限且分析器160可能產生警示122。
圖3繪示可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些實施系統,根據本文描述之至少一些實施例配置該等系統。為清晰起見,與圖3之組件相同標記之在圖1及圖2中之該等組件將不再描述。
在一個實例中,計算裝置106可透過一通信通道134而連接至計算裝置104。處理器111可經組態以執行一通信程序,諸如透過通信通道134將一或多個封包156發送至計算裝置104。封包156可係此一通信程序之一輸出。自通信程序之輸出封包可由處理器110識別。如下文詳細討論,輸出封包156可用來監測通信程序之一效能。
在一個實例中,如下文詳細描述,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計數數字158、159。分析器160可接著經組態以基於比較而產生一警示132。警示132可(藉由實例之方式)係一電子郵件、一文字訊息、一螢 幕上指示器或發送至系統100之一使用者或系統管理員之警示之任何其他方式。
圖4繪示可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些實施系統,根據本文描述之至少一些實施例配置該等系統。為清晰起見,與圖4之組件相同標記之在圖1、圖2及圖3中之該等組件將不再描述。
在一個實例中,處理器111可發送一或多個封包156穿過通信通道134至計算裝置104。處理器111可將一第一計數數字1591作為一標籤添加至一第一封包1561,將一第二計數數字1592作為一標籤添加至一第二封包1562,及將一第三計數數字1593作為一標籤添加至一第三封包1563等等。處理器111可識別封包156及計數數字158。在另一實例中,計算裝置104之處理器110可基於第一封包1561之接收而識別一第一計數數字1581,基於第二封包1562之接收而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1582,基於第三封包1563之接收而識別一第三計數數字1583等等。
具有計數數字158、159(包含1581、1582、1583、1591、1592、1593等等)之封包156(包含1561、1562、1563等等)可接著發送至分析器160。如先前提及,分析器160可與控制裝置102、計算裝置104、106或另一裝置相關。分析器160可接著經組態以比較計數數字158、159(包含1581、1582、1583、1591、1592、1593等等)。在另一實例中,分析器160可比較用接收之最近封包識別之計數數字與用一先前接收之封包識別之計數數字。
分析器160可使用一或多個技術來比較計數數字。舉例而言,第三計數數字1593(其可增加至第三封包1563)可與第一計數數字1591(增加至第一封包1561)比較。在另一實例中,分析器160可比較序列封包之計數數字。舉例而言,分析器160可比較第二計數數字1592(增加至第二封包1562)與第一計數數字1591(增加至第一封包1561)。
在另一實例中,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計數數字158(包含 1581、1582、1583等等)與自計算裝置106接收之計數數字159。舉例而言,計算裝置104可自計算裝置106接收封包。自計算裝置106之計數數字159(包含1591、1592、1593等等)可增加至由計算裝置106發送至計算裝置104之一或多個封包156。基於一或多個封包156之接收,計算裝置104可比較在計算裝置104中之當前計數數字158(包含1581、1582、1583等等)與接收之計數數字159(包含1591、1592、1593等等)。
在又一實例中,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在接收來自於計算裝置106之封包時所識別之自計算裝置104之計數數字158之值。舉例而言,計算裝置104可接收來自計算裝置106之封包。在接收來自於計算裝置106之輸出封包時,計算裝置104可比較在接收一第一封包時所識別之一第一計算裝置計數數字(例如1581)與在接收一第二封包時所識別之一第二計算裝置計數數字(例如1582)。
不考慮計數數字158、159是否附屬於一或多個封包156,分析器160可經組態以比較計數數字158、159。在比較計數數字後,分析器160可接著經組態以計算在經比較之計數數字之間之一差值162。差值162可與在由分析器160比較之各自計數數字之識別之間之一時間間隔成比例。
分析器可計算基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162之間之改變之統計數。藉由實例之方式,分析器160可計算在一時間段內之平均差值162,及自平均差值162之標準差。此統計數分析可對於各差值162或對於差值162之一樣品連續或定期執行。
如先前提及,分析器160可產生一警示132。警示132可(藉由實例之方式)係一電子郵件、一文字訊息、一螢幕上指示器或發送至系統100之一使用者或系統管理員之警示之任何其他方式。此一警示可係回應於基於差值162計算之統計數。警示132亦可回應於超過一臨限值之差值。舉例而言,若差值162之平均數或一標準差違反一臨限值, 則產生警示132。在一實例中,分析器160可偵測十個差值107、113、99、104、103、121、94、105、101及98。此等值具有一均數104.5及一標準差7.80669。一臨限標準差可係10.00000。若後續差值162使標準差上升超過10.00000,則可產生警示132。
一臨限值可係(例如)差值162不應超過之一數字及/或差值162不應低於之一數字。在一實例中,與系統100相關之任何計算裝置可不斷地計算一平均差值162及標準差。當平均差值不由超過某一預定義容限(例如,10%)改變時,當前經計算之差值162可接著用作臨限值。
差值162可與一特定任務相關或可與一特定任務無關。一任務可係(例如)一執行緒程序、通信轉換、封包傳輸、記憶體寫入或讀取等等。在一實例中,超過一臨限值之與一特定任務相關之一差值162可指示在任務執行時間中之一改變。在另一實例中,超過一臨限值(與一特定任務無關)之一差值162可指示計算裝置之內部時鐘已變慢。在一實例中,超過一相對高之臨限值之一差值162可指示與差值162相關之一或多個計算裝置並不依指定計數速率142計數。
分析器160可判定基於與裝置相關之差值162,一特定裝置處於落入於一SLA(服務等級協議)所要求之一服務等級以下的危險中。分析器160可接著產生可指定之可能出故障之裝置、提供與裝置之效能相關之統計數,及/或建議一系列補救措施之警示132。
其他可能之優點中,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系統可容許使用者偵測在一網路上通信之計算裝置之效能劣化。效能劣化可包含硬體裝置損壞或劣化、軟體損壞或效能劣化(例如,廢料收集故障、緩衝器溢位等等)、歸因於程序負載之操作活動劣化、及/或歸因於未授權活動之程序劣化。在一雲端計算環境中,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系統之一使用者能夠精確指出具有效能問題之一特定裝置。另外,一使用者能夠基於自改變差值計算之統計數而識別一效能劣化之原因。可不需要使 每個裝置與一集中式時鐘同步而監測計算裝置。
服務提供者可實施根據本揭示內容之一系統以具有對效能之一較佳感知且以利用如所需之資源。資料中心可實施揭示之系統以較佳地控制軟體及避免損壞。應用提供者可使用描述之系統來確保一服務等級。一使用者可實施系統以確保其等接收其等請求之效能。
圖5描繪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實例程序之一流程圖,根據本文描述之至少一些實施例配置該等程序。在圖5中之程序可使用(例如)上文討論之系統100來實施且可用於監測一計算裝置之效能。如由一或多個方塊S2、S4、S6、S8、S10、S12及/或S14繪示,一實例程序可包含一或多個操作、措施或功能。儘管繪示為離散方塊,但取決於所需實施方案,各種方塊可分為額外方塊、整合為較少方塊或被消除。
處理可開始於方塊S2,「在計算裝置處接收一指定計數速率」。在方塊S2處,一計算裝置可接收一指定計數速率。
處理可自方塊S2繼續至方塊S4,「依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以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在方塊S4處,計算裝置之一處理器可依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以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在一實例中,依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以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可包含對於計算裝置計算一迴圈大小,其中迴圈大小係基於指定計數速率及計算裝置之一時鐘速率。依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以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可進一步包含每次計算裝置在等於該迴圈大小之一大小之一迴圈完成而計數來增加計數數字。
處理可自方塊S4繼續至方塊S6,「在計算裝置處識別一程序之一第一輸出」。在一實例中,第一輸出可係來自處理在計算裝置處之一或多個指令之一輸出。在另一實例中,第一輸出可係透過一通信通道接收之一或多個封包,其中通信通道係在計算裝置與另一計算裝置之間。
處理可自方塊S6繼續至方塊S8,「當在計算裝置處識別第一輸出時,識別一第一計數數字」。在方塊S8處,當在計算裝置處識別第一輸出時,可識別一第一計數數字。
處理可自方塊S8繼續至方塊S10,「在計算裝置處識別程序之一第二輸出」。在一實例中,第二輸出可係來自處理在計算裝置處之一或多個指令之一輸出。在另一實例中,第二輸出可係透過一通信通道接收之一或多個封包,其中通信通道係在計算裝置與另一計算裝置之間。
處理可自方塊S10繼續至方塊S12,「當在計算裝置處識別第二輸出時,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在方塊S12處,當在計算裝置處識別第二輸出時,可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
處理可自方塊S12繼續至方塊S14,「判定基於在計算裝置處之第一計數數字及第二計數數字是否應產生一警示」。在方塊S14處,可做出一判定基於在計算裝置處之第一計數數字及第二計數數字是否應產生一警示。判定可包含藉由比較各自第一計數數字與各自第二計數數字來計算至少一個差值,其中第二計數數字可自另一計算裝置接收。判定可包含計算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改變。判定可包含基於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改變而計算一或多個統計數。在一些實例中,判定可基於統計數或差值之至少一者是否超過一臨限值。
圖6繪示用於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電腦程式產品300,根據本文描述之至少一些實施例配置該等產品。程式產品300可包含信號承載媒體302。信號承載媒體302可包含當由(例如)一處理器執行時可提供上文相對於圖1至圖5描述之功能性之一或多個指令304。因此,舉例而言,參考系統100,計算裝置104或計算裝置106可進行在圖6中展示之一或多個方塊以回應於藉由媒體302傳輸至系統100之指令304。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信號承載媒體302可涵蓋一電腦可讀媒體306,諸如但不限於一硬碟機、一光碟(CD)、一數位光碟(DVD)、一數位磁帶、記憶體等等。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信號承載媒體302可涵蓋一可記錄媒體308,諸如但不限於記憶體、讀/寫(R/W)CD、R/W DVD等等。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信號承載媒體302可涵蓋一通信媒體310,諸如但不限於一數位及/或一類比通信媒體(例如,一光纖電纜、一波導、一有線通信鏈路、一無線通信鏈路等等)。因此,舉例而言,程式產品300可藉由一RF信號承載媒體302傳輸至系統100之一或多個模組,其中信號承載媒體302藉由一無線通信媒體310傳輸(例如,符合IEEE 802.11標準之一無線通信媒體)。
圖7係繪示經配置以實施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一實例計算裝置400之一方塊圖,根據本文描述之至少一些實施例配置該裝置。在一非常基本之組態402中,計算裝置400通常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器404及一系統記憶體406。一記憶體匯流排408可用於在處理器404與系統記憶體406之間通信。
取決於所需組態,處理器404可具有包含但不限於一微處理器(μP)、一微控制器(μC)、一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或以上任何組合之任何類型。處理器404可包含一或多個之快取,諸如一第一級快取410及一第二級快取412、一處理器核心414及暫存器416。一實例處理器核心414可包含一算術邏輯單元(ALU)、一浮點單元(FPU)、一數位信號處理核心(DSP核心)或以上之任何組合。一實例記憶體控制器418亦可與處理器404一起使用,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記憶體控制器418可係處理器404之一內部零件。
取決於所需組態,系統記憶體406可具有包含但不限於揮發性記憶體(諸如RAM)、非揮發性記憶體(諸如ROM、快閃記憶體等等)或以上之任何組合之任何類型。系統記憶體406可包含一作業系統420、一 或多個應用422及程式資料424。
應用422可包含經配置以執行如上文包含先前相對於圖1至圖6描述之功能而描述之功能之一計算裝置效能監視器演算法426。程式資料424可包含有助於實施如本文描述之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之計算裝置效能監視器資料428。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422可經配置以與程式資料424一起在作業系統420上操作,使得可提供一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此描述之基本組態402藉由在內部虛線內之該等組件在圖7中繪示。
計算裝置400可具有額外特徵項或功能性、及額外介面來促進在基本組態402與任何所需之裝置及介面之間之通信。舉例而言,一匯流排/介面控制器430可用於促進經由一儲存介面匯流排434在基本組態402與一或多個資料儲存裝置432之間之通信。資料儲存裝置432可係可抽換式儲存裝置436、不可抽換式儲存裝置438、或以上之一組合。可抽換式儲存及不可抽換式儲存裝置包含磁碟裝置(諸如軟碟機及硬碟機(HDD))、光碟機(諸如光碟(CD)驅動機或數位光碟(DVD)驅動機)、固態驅動機(SSD)、及磁碟機,僅列舉一些。實例電腦儲存媒體可包含實施於用於儲存資訊之任何方法或技術中之揮發性及非揮發性、可抽換式及不可抽換式之媒體,諸如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
系統記憶體406、可抽換式儲存裝置436及不可抽換式儲存裝置438係電腦儲存媒體之實例。電腦儲存媒體包含但不限於RAM、ROM、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CD-ROM、數位揮發性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磁盒、磁帶、磁碟儲存或其他磁儲存裝置、或可用於儲存所需資訊且可由計算裝置400存取之任何其他媒體。任何此電腦儲存媒體可係計算裝置400之部分。
計算裝置400亦可包含用於促進自各種介面裝置(諸如輸出裝置 442、周邊介面444及通信裝置446)經由匯流排/介面控制器430至基本組態402之通信之一介面匯流排440。實例輸出裝置442包含一圖形處理單元448及一音訊處理單元450,其等經組態以經由一或多個A/V埠452與各種外部裝置(諸如一顯示器)或通信。實例周邊介面444包含一串列介面控制器454或一並列介面控制器456,其等可經組態以經由一或多個I/O埠458與外部裝置通信,諸如輸入裝置(例如,鍵盤、滑鼠、筆、聲音輸入裝置、觸覺輸入裝置等等)或其他周邊裝置(例如,印表機、掃描機等等)。一實例通信裝置446包含一網路控制器460,其可經配置以促進經由一或多個通信埠464在一網路通信鏈路上與一或多個其他計算裝置462之通信。
網路通信鏈路可係一通信媒體之一個實例。通信媒體可通常藉由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在一經調變之資料信號中之其他資料(諸如,一載波或其他傳輸機制)實施,且可包含任何資訊傳遞媒體。一「經調變之資料信號」可係具有其一或多個特性以編碼信號中之資訊之方式來設定或改變之一信號。藉由實例之方式,且非為限制性,通信媒體可包含有線媒體(諸如一有線網路或直接有線連接)及無線媒體(諸如聲、射頻(RF)、微波、紅外線(IR)及其他無線媒體)。如上文使用之術語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儲存媒體與通信媒體兩者。
計算裝置400可實施為一小型化可攜式(或移動)電子裝置之一部分,諸如一行動電話、一個人資料助理(PDA)、一個人媒體播放裝置、一無線網站觀看裝置、一個人耳機裝置、一應用專用裝置或包含上述功能之任一者之一混合裝置。計算裝置400亦可實施為包含膝上型電腦與非膝上型電腦組態之一個人電腦。
本發明並不限制在此申請案中描述之特定實施例之術語,其等意欲作為各種態樣之繪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白,可在不脫離本發 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做出各種修改及變化。此等修改及變化意欲落入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在本發明範疇內之功能上等效的方法及裝置,除了在本文中所涵蓋者以外,乃係習於此技者由上述說明中可以明瞭的。此等修改及變化意欲落入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本發明僅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術語以及此等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物之整個範疇所限制。應理解本發明並不限制特定方法、試劑、化合物成分或生物系統,其等可當然可變化。亦應理解本文使用之術語僅為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且並非意欲限制。
相對於使用本文中實質上任何複數及/或單數術語,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將複數翻譯為單數及/或將單數翻譯為複數,此適於背景內容及/或申請案。為清晰起見,可在本文中清晰地提出各種單數/複數。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大體上,在本文(尤其係在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中(例如,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之主體))使用之術語意欲作為「開放性」術語(例如,術語「包含」應解釋為「包含但不限於」,術語「具有」應解釋為「至少具有」等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進一步理解若意欲一引導申請專利範圍之敘述之一指定數字,此一意圖將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明確敘述,且若未出現此敘述,則不呈現此意圖。舉例而言,為幫助理解,下列附屬申請專利範圍可含有使用引導短語「至少一個」及「一或多個」來引導申請專利範圍之敘述。然而,使用此等短語不應解釋為意味藉由不定冠詞「一」引導之一申請專利範圍之敘述將含有此等引導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敘述之任何特定申請專利範圍限制於僅含有一個此敘述之實施例,甚至在相同申請專利範圍包含引導短語「一或多個」或「至少一個」及不定冠詞「一」時(例如,「一」應解釋為意謂「至少一個」或「一或多個」);相同申請專利範圍適用於使用用於引導申請專利範圍之敘述之定冠詞。另外,即使明確敘述一引導申請專利範圍之敘述之一指定數字,熟習此項技術者 亦將認識,此敘述應解釋為意謂至少敘述之數字(例如,在無其他修改的情況下,「兩個敘述」之裸敘述意謂至少兩個敘述或兩個或兩個以上敘述)。此外,在使用類似於「A、B及C等等之至少一者」之一慣用語之該等實例中,此一構句大體上意欲感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該慣用語(例如,「具有A、B及C之至少一者之一系統」將包含但不限於該系統具有單個A、單個B、單個C、A與B一起、A與C一起、B與C一起及/或A、B與C一起等等)。在使用類似於「A、B及C等等之至少一者」之一慣用語之該等實例中,此一構句大體上意欲感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該慣用語(例如,「具有A、B及C之至少一者之一系統」將包含但不限於該系統具有單個A、單個B、單個C、A與B一起、A與C一起、B與C一起及/或A、B與C一起等等)。此項技術者將進一步理解,事實上,代表兩個或兩個以上替代術語之任何分隔單詞及/或短語(不論在說明、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中)應理解為考量包含術語之一者、術語之任一者或兩個術語之可能性。舉例而言,短語「A或B」將理解為包含「A」或「B」或「A及B」之可能性。
另外,依照Markush群組描述揭示內容之特徵項或態樣之同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亦從而依照Markush群組之任何個別部件或子群組之部件描述揭示內容。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為任何及所有目的(諸如依照提供一書面描述),本文揭示之所有範圍亦涵蓋任何及所有可能之子範圍及以上子範圍之組合。任何列出之範圍可易於認識為充分描述且使相同範圍分裂為至少相等之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等等。作為一非限制性實例,本文討論之各範圍可易於細分為一較下之三分之一、中間三分之一及較上三分之一等等。為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為「多達」、「至少」、「大於」、「至少」及類似物包含叙述之數字且係指可隨後分裂為如上文討論之子範圍之範圍。最後,熟習 此項技術者應理解,一範圍包含個個別部件。因此,舉例而言,具有1至3個單元之一群組係指具有1、2或3個單元之群組。類似地,具有1至5個單元之一群組係指具有1、2、3、4或5個單元之群組等等。
雖然本文已揭示各種態樣及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當明白淒然態樣及實施例。本文揭示之各種態樣及實施例係為繪示之目的,且不意欲限制,其中由下列申請專利範圍指示真實範疇及精神。
100‧‧‧系統
102‧‧‧控制裝置
104‧‧‧計算裝置
106‧‧‧計算裝置
108‧‧‧記憶體
109‧‧‧記憶體
110‧‧‧處理器
111‧‧‧處理器
112‧‧‧迴圈大小
113‧‧‧迴圈大小
114‧‧‧請求
115‧‧‧請求
118‧‧‧內部時鐘
119‧‧‧內部時鐘
122‧‧‧警示
123‧‧‧警示
124‧‧‧另一裝置
142‧‧‧指定計數速率
144‧‧‧程式
145‧‧‧程式
146‧‧‧網路
158‧‧‧計數數字
159‧‧‧計數數字
160‧‧‧分析器
180‧‧‧輸出
181‧‧‧輸出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監測一計算裝置之效能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接收來自在該計算裝置處之一控制裝置之一指定計數速率;在該計算裝置處依該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以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識別在該計算裝置處之一程序之一第一輸出;在該計算裝置處識別該第一輸出時識別一第一計數數字;識別在該計算裝置處之該程序之一第二輸出;在該計算裝置處識別該第二輸出時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及基於在該計算裝置處之該第一計數數字及該第二計數數字來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該計算裝置處依該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以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包括:對於該計算裝置計算一迴圈大小,其中該迴圈大小係基於該指定計數速率及該計算裝置之一時鐘速率;及每次該計算裝置計數通過等於該迴圈大小之一大小之一迴圈,增加該計數數字。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輸出及該第二輸出係來自在該計算裝置處處理一或多個指令之輸出。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輸出及該第二輸出係透過一通信通道接收之封包,其中該通信通道係在該計算裝置與另一計算裝置之間。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進一步包括:藉由比較各自第一計數數字與各自第二計數數字來計算至少一個差值; 計算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改變;基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該等改變來計算一或多個統計數;及基於該等統計數或差值之至少一者是否超過一臨限值來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自另一計算裝置接收該第二計數數字。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自另一計算裝置接收該第二計數數字;及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進一步包括:藉由比較各自第一計數數字與各自第二計數數字來計算至少一個差值;計算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改變;基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該等改變而計算一或多個統計數;及基於該等統計數或差值之至少一者是否超過一臨限值來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
  8. 一種計算裝置,其包括:一記憶體,其具有指令;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與該記憶體通信,該處理器經組態以:接收來自一控制裝置之一指定計數速率;依該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以產生一序列計數數字;識別在該計算裝置處之一程序之一第一輸出;在該計算裝置處識別該第一輸出時識別一第一計數數字;識別在該計算裝置處之該程序之一第二輸出;在該計算裝置處識別該第二輸出時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 且基於在該計算裝置處之該第一計數數字及該第二計數數字來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
  9. 如請求項8之計算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對於該計算裝置計算一迴圈大小,其中該迴圈大小係基於該指定計數速率及該計算裝置之一時鐘速率;及每次該計算裝置計數通過等於該迴圈大小之一大小之一迴圈,增加該計數數字。
  10. 如請求項8之計算裝置,其中該第一輸出及該第二輸出係來自在一計算裝置處處理一或多個指令之輸出。
  11. 如請求項8之計算裝置,其中該第一輸出及該第二輸出係透過一通信通道接收之封包,其中該通信通道係在該計算裝置與另一計算裝置之間。
  12. 如請求項8之計算裝置,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比較各自第一計數數字與各自第二計數數字來計算至少一個差值;計算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改變;基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該等改變來計算一或多個統計數;及基於該等統計數或差值之至少一者是否超過一臨限值來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
  13. 如請求項8之計算裝置,其中自另一計算裝置接收該第二計數數字。
  14. 如請求項8之計算裝置,其中:自另一計算裝置接收該第二計數數字;及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 藉由比較各自第一計數數字與各自第二計數數字來計算至少一個差值;計算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改變;基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該等改變來計算一或多個統計數;及基於該等統計數或差值之至少一者是否超過一臨限值來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
  15. 一種有效地監測一或多個計算裝置之效能之系統,該系統包括:一控制裝置;一網路;一第一計算裝置,其經組態以與該控制裝置在該網路上通信;一第二計算裝置,其經組態以與該控制裝置及該第一計算裝置在該網路上通信;該控制裝置有效地將一指定計數速率發送至該第一計算裝置及該第二計算裝置;該第一計算裝置包括:一第一記憶體,其具有第一指令;一第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與該第一記憶體通信,該第一處理器經組態以:接收該指定計數速率;依該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以產生一第一序列計數數字;識別一程序之一第一輸出;在該第一計算裝置處識別該第一輸出時識別一第一計數數字; 識別在該第一計算裝置處之該程序之一第二輸出;在該第一計算裝置處識別該第二輸出時識別一第二計數數字;及基於在該第一計算裝置處之該第一計數數字及該第二計數數字來判定是否應產生一警示;該第二計算裝置包括:一第二記憶體,其具有第二指令;一第二處理器,其經組態以與該第二記憶體通信,該第二處理器經組態以:接收該指定計數速率;及依該指定計數速率計數以產生一第二序列計數數字。
  16. 如請求項15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計算裝置之該第一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比較在該第一序列之計數數字中之各自第一計數數字與在該第一序列之計數數字中之至少一第二計數數字來計算至少一個差值;計算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改變;基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該等改變來計算一或多個統計數;及基於該等統計數或差值之至少一者是否超過一臨限值來判定是否應產生該警示。
  17. 如請求項15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計算裝置之該第一處理器經組態以:藉由比較在該第一序列之計數數字中之至少一第一計數數字與在該第二序列之計數數字中之至少一第二計數數字來計算至少一個差值; 基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該等改變來計算一或多個統計數;及基於該等統計數或差值之至少一者是否超過一臨限值來判定是否應產生該警示。
  18. 如請求項15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計算裝置之該第一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比較在該第二序列之計數數字中之至少一第一計數數字與在該第二序列之計數數字中之至少一第二計數數字來計算至少一個差值;基於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差值之間之該等改變來計算一或多個統計數;及基於該等統計數或差值之至少一者是否超過一臨限值來判定是否應產生該警示。
  19. 如請求項15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輸出及該第二輸出係透過一通信通道接收之封包,其中該通信通道係在該第一計算裝置與另一計算裝置之間。
  20. 如請求項15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計算裝置之該第一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對於該第一計算裝置計算一迴圈大小,其中該迴圈大小係基於該指定計數速率及該第一計算裝置之一時鐘速率;及每次該第一計算裝置計數通過等於該迴圈大小之一大小之一迴圈,增加一計數數字以產生該第一序列之計數數字。
  21. 如請求項15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器具有一第一頻率之一第一時鐘速率;及該第二處理器具有不同於該第一頻率之一第二頻率之一第二時鐘速率。
TW103111101A 2013-05-06 2014-03-25 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 TWI556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3/039641 WO2014182275A1 (en) 2013-05-06 2013-05-06 Computing device performance moni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5395A true TW201505395A (zh) 2015-02-01
TWI556601B TWI556601B (zh) 2016-11-01

Family

ID=51842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101A TWI556601B (zh) 2013-05-06 2014-03-25 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9743B2 (zh)
KR (1) KR101737777B1 (zh)
TW (1) TWI556601B (zh)
WO (1) WO20141822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65046B2 (en) * 2016-09-01 2020-02-18 Intel Corporation Fault detection using dat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N109800124B (zh) * 2018-12-15 2023-04-11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Cpu使用率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7919A (en) * 1986-04-03 1991-09-10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ftware execution in a parallel multiprocessor computer system
DE69031233T2 (de) 1989-02-24 1997-12-04 At & T Corp Adaptive Arbeitsfolgeplanung für Mehrfachverarbeitungssysteme
WO1992011589A1 (en) * 1990-12-17 1992-07-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grammable divider up/down counter with hysteresis
US5781703A (en) * 1996-09-06 1998-07-14 Candle Distributed Solutions, Inc. Intelligent remote agent for compute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S6480966B1 (en) 1999-12-07 2002-1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 synchronization in a multiprocessor system
US6937961B2 (en) * 2002-09-26 2005-08-30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Performance monitor and method therefor
US7321942B2 (en) * 2002-11-12 2008-01-22 Arm Limited Performance counter for adding variable work increment value that is dependent upon clock frequency
US7519510B2 (en) * 2004-11-18 2009-04-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rivative performance counter mechanism
EP2369879A3 (en) 2005-06-17 2011-11-09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34666A1 (en) 2005-06-17 2006-12-20 Fujitsu Limi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51162B2 (en) * 2006-07-28 2011-11-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ata assurance in server consolidation
US8873426B2 (en) 2008-07-10 2014-10-28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vity in data centers
US8700805B2 (en) * 2008-09-02 2014-04-15 Unify Gmbh & Co. Kg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clock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72581B2 (en) 2009-03-26 2013-10-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performance event rates
TW201140313A (en) * 2010-05-05 2011-11-16 Univ Nat Taiwan Virtu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to monitor system perform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30958A1 (en) 2014-11-06
WO2014182275A1 (en) 2014-11-13
TWI556601B (zh) 2016-11-01
US10079743B2 (en) 2018-09-18
KR101737777B1 (ko) 2017-05-29
KR20160009611A (ko) 2016-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0255B2 (en) Hardware acceleration wait time awareness in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with multi-thread architectures
US8887169B2 (en) Task assignment i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WO2021259013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EP3374864B1 (e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US8429441B2 (en) Operating processor below maximum turbo mode frequency by sending higher than actual current amount signal to monitor
US946003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 interrupt
US9910710B2 (en) Prioritising event processing based on system workload
KR20200104248A (ko) 고 성능 컴퓨팅 애플리케이션의 성능 데이터 수집을 개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965626B2 (en) Memory attack detection
TWI556601B (zh) 計算裝置效能監測器
US20180136905A1 (en) First-in-first-out buffer
CN114416610B (zh) Pwm信号生成方法、芯片和电子设备
CN109167703B (zh) 无人车数据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0369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pplication freezing problem,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142162B2 (en) Mobile application behavior modification via context sensitive issue framework
US9111009B2 (en) Self-parsing XML documents to improve XML processing
US20130151837A1 (en) Application management of a processor performance monitor
CN110928940A (zh) 基于kafka集群的数据写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022206B (zh) 网络稳定性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093346B2 (en) Uninterrupted backup operation using a time based approach
US20160292077A1 (en) Low-latency lossy processing of machine data
US20240129149A1 (en) Quality status loopback for online collaboration sessions
CN105630714B (zh) 接口资源分析装置及其方法
US20200379851A1 (en) Uninterrupted restore operation using a time based approach
US20180330084A1 (en) Memory attack det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