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9883A - 頭戴式耳機裝置 - Google Patents

頭戴式耳機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9883A
TW201419883A TW101142091A TW101142091A TW201419883A TW 201419883 A TW201419883 A TW 201419883A TW 101142091 A TW101142091 A TW 101142091A TW 101142091 A TW101142091 A TW 101142091A TW 201419883 A TW201419883 A TW 2014198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isplay module
bracket
headphone device
headpho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2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Lung Lee
Yu-Hsua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Powertech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tech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tech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42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19883A/zh
Priority to CN201210484554.4A priority patent/CN103841488A/zh
Priority to US13/845,214 priority patent/US20140133670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419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988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R5/0335Earpiece support, e.g. headbands or neckr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17Hearing device specific tools us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hearing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e.g. placement in the ear, replacement of cerumen barriers, repair, cleaning hea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揭露一種頭戴式耳機裝置,此頭戴式耳機裝置用於與電子裝置進行訊號傳輸,且包括支架、耳機模組以及顯示模組。耳機模組設置於支架的至少其中之一端,而顯示模組樞接耳機模組,以使顯示模組可以相對於支架轉動。其中,顯示模組與支架之間的相對轉動使顯示模組選擇性地重疊於支架。藉此,當使用者不需要使用顯示模組時,可以將顯示模組重疊於支架,而在需要使用顯示模組時,可以將顯示模組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增加了實際使用上的靈活性。

Description

頭戴式耳機裝置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頭戴式耳機裝置,且特別是一種顯示模組可以選擇性地重疊於支架的頭戴式耳機裝置。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通訊傳輸技術的成熟發展,人們日常生活已經與智慧型手持裝置越來越密不可分,舉例來說,越來越多乘客在搭乘大眾運輸時,會藉由智慧型手持裝置來達到學習、娛樂或是與他人通話之目的。
雖然智慧型手持裝置已日趨輕薄,但並不是所有場合皆適合拿出智慧型手持裝置進行操作或是與他人通話,為了解決上述之問題,遂研發出了藍芽耳機以及多功能頭戴式顯示器,以達到免持的功效。
然而,當使用者在結束與他人通話或是欲暫停智慧型手持裝置的操作時,往往會因為麥克風或是顯示螢幕還位於嘴邊或是眼前,使得使用者在處理身邊事務時,會因為麥克風或是顯示螢幕的遮蔽了部分視線,而將藍芽耳機或是多功能頭戴式顯示器拆除,等到欲進行智慧型手持裝置之操作時,再配戴上藍芽耳機或是多功能頭戴式顯示器,造成了實際使用上的不便。
且為了增加使用智慧型手持裝置的方便性,更有設計師Mike Enayah設計了可將iPhone手機置於空殼體中的裝置,其設計了耳機側邊連接有一可轉動的空殼,此空殼可置於使用者的眼前。當使用者欲使用時,可將iPhone手機 置於空殼之中,以觀察iPhone手機畫面透出空殼的影像,再藉由耳機聽取語音。然而,由其設計中可以得知,此裝置特別設計了一條可固定於使用者後腦的頭帶,以克服因iPhone手機本身重量,而使耳機產生前傾的不適問題。然而,此項設計仍有體積過大及使用不便(需戴著頭帶)的問題,故需發展出能讓使用者更能便利使用的設計。
本發明提出一種頭戴式耳機裝置,此頭戴式耳機裝置中的顯示模組由於樞接於耳機模組,使得顯示模組可以相對於支架進行轉動。藉此,在不需要使用顯示模組時,可以將顯示模組重疊於支架,而在需要使用顯示模組時,可以將顯示模組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頭戴式耳機裝置,此頭戴式耳機裝置用於與電子裝置進行訊號傳輸,且此頭戴式耳機裝置包括支架、耳機模組以及顯示模組。耳機模組設置於支架的至少其中之一端,而顯示模組樞接於耳機模組,以使顯示模組可以相對於支架進行轉動。其中,顯示模組與支架之間的相對轉動可以使顯示模組選擇性地重疊於支架。
於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中,頭戴式耳機裝置更包括有一個麥克風,此麥克風樞接於耳機模組,以使麥克風可以相對於支架轉動,且當顯示模組相對於支架轉動時,將帶動麥克風的轉動。
於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中,當顯示模組相對於該支架轉動時,將帶動麥克風的轉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頭戴式耳機裝置,此頭戴式耳機裝置中的顯示模組與麥克風透過樞接於耳機模組之設計,使得顯示模組與麥克風可以同時地相對於支架轉動或是各自獨立地相對於支架轉動。藉此,當使用者不需要使用顯示模組與麥克風時,可以將顯示模組與麥克風重疊於支架,而在需要使用顯示模組與麥克風時,可以將顯示模組與麥克風時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大大增加了實際使用上的靈活性。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係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頭戴式耳機裝置之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A,圖1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頭戴式耳機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如圖1A所示,頭戴式耳機裝置1主要包括有支架10、耳機模組11以及顯示模組12,此頭戴式耳機裝置1用於與電子裝置2進行訊號傳輸。一般來說,電子裝置2具有儲存聲音資訊、文字資訊以及影像資訊等多媒體檔案的功能,因此電子裝置2可以為一種數位音訊播放器(digital audio player,俗稱MP3)、數位多媒體播放器、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行動上網裝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是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但不以此為限。以下分別就頭戴式耳機裝置1的各部元件作詳細 的說明。
支架10為一種U字型設計,主要可以區分為三個部分,其分別為支架主體100、連接端部102以及連接端部104(未繪示於圖上)。支架主體100用於提供一種可以抵靠於使用者頭部的支撐力。連接端部102與104位於支架主體100的兩端,用於連接耳機模組11。一般來說,支架10使用材料可以為塑膠材料、金屬材料或是合金材料等可撓性基材,但不以此為限。於實務上,支架主體100可以為一種伸縮式頭帶設計,使得使用者可以依據自己的頭部外型逕行調整支架主體100的長度。此外,於支架主體100的內側可以設置有一層絨布海綿層,以提供使用者配戴時的舒適感。
耳機模組11用以播放電子裝置2的聲音訊息,其設置於支架10的至少其中之一端,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更詳細來說,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兩個耳機模組11分別連接於支架10的連接端部102與104,且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耳機模組11設置於連接端部102與104的連接方式。一般來說,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的耳機模組11內側可以設置有一層絨布耳套,以提供使用者配戴時的舒適感,並使所撥放之聲音難以外洩又可阻隔外界環境的干擾。
顯示模組12用以顯示電子裝置2的影像訊息或文字訊息,其樞接於耳機模組11,以使顯示模組12可以相對於支架10轉動。更詳細來說,顯示模組12透過轉動件110而樞接於耳機模組11上,使得顯示模組12可以選擇性地轉動在耳機模組11之殼體的延伸方向上。
於實務上,顯示模組12可以為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主動式有機電發光二極體(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顯示器或是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顯示模組12的使用類型、尺寸大小以及設置位置。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2亦可為一種透明結構,當顯示模組12移動至使用者眼前時,使用者仍能透過透明的顯示模組12而看到前方的景物。且於此實施例中,更設計此顯示模組12可顯示訊息。顯示的方式採用設置於透明螢幕上的液晶而顯示訊息;或是,藉由投影的方式,將訊息投射至透明螢幕上。
於此詳細說明一種藉由透明液晶螢幕形成顯示模組12之實施例。此透明液晶螢幕於邊框的四週各設置有至少一顆白色發光二極體來替透明液晶螢幕提供部分的背光,而其餘的背光則是要靠環境光線來提供,再藉由液晶螢幕的旋轉或翻動,以決定光線是否可通過或被遮住,而可使使用者看到視覺上的訊息。透過此透明液晶螢幕,使用者在操作顯示模組12時,更可直視外界環境的變化,除了減少顯示模組12的耗電量而增加頭戴式耳機裝置1的續航力外,更能讓使用者可以即時因應外界環境的突發狀況,如圖1A所示。
另外,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轉動件110於耳機模組11上的位置,於所使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依據實際的使用狀況逕行設計出轉動件110的適當結構,本 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除此之外,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顯示模組12的成像方式,例如影像訊息可以直接以實像的方式於顯示模組12上呈現,或是以虛像的方式於顯示模組12外側成像。當然,如上所述,更可將顯示模組12設定為類似於投影機之功能,使得影像訊息以投影的方式呈現,或是直接投射至使用者的視網膜上,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請參照圖1B,圖1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於重疊於支架時的立體示意圖。如圖1B所示,由於本發明之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的顯示模組12具有可任意地轉動的功能,因此當顯示模組12不需要被使用時,可以將顯示模組12轉動至支架10的位置,使得顯示模組12重疊於支架10。換句話說,顯示模組12與支架10之間的相對轉動,可以使顯示模組12選擇性地重疊於支架10。另外,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顯示模組12的轉動為手動觸發或是自動觸發,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依據實際的使用情況逕行設計出適當的對應結構。
此外,雖然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顯示模組12僅樞接於單一個耳機模組11上,使得使用者僅能單眼獲得電子裝置2的影像訊息或文字訊息,然而,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可將顯示模組12設計為樞接於兩個耳機模組11上,使得使用者能同時由雙眼獲得電子裝置2的影像訊息或文字訊息,以增加視覺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之頭戴式耳機裝置1 中的傳輸模組13(未繪示於圖1A與1B)是透過無線通訊協定來與電子裝置2進行無線傳輸,此無線通訊協定例如可以為藍牙(bluetooth)協定、Zigbee協定、WiFi協定以及IEEE 802.11系列之協定,但並不以此為限。然而,本發明在此並不限制頭戴式耳機裝置1與電子裝置2之間的訊號傳輸方式,舉例來說,可以將傳輸模組13設計成實體線路,使得頭戴式耳機裝置1可以透過實體線路來與電子裝置2進行訊號傳輸。
此外,為了更妥善地保護顯示模組12,可以在支架10上設置一個容置槽,使得顯示模組12在重疊於支架10時,能完整地收納於容置槽中。
〔頭戴式耳機裝置之另一實施例〕
請一併參照圖2A與2B,圖2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頭戴式耳機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於重疊於支架時的立體示意圖。如圖2A與2B所示,頭戴式耳機裝置1’是透過實體線路來與電子裝置2進行訊號傳輸。除此之外,頭戴式耳機裝置1’更設置有一個容置槽106以及一組麥克風14。
容置槽106被設置在支架10上,其開口長度以及開口方向皆對應於該顯示模組12之形狀,以將顯示模組12收納於容置槽106中。然而,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頭戴式耳機裝置1’是否需要設置有容置槽106,舉例來說可以將顯示模組12轉動並重疊至支架10的內側或外側,使得顯示模組12可以與支架10互相重疊。
麥克風14與顯示模組12相同的是,皆是樞接於耳 機模組11上,以使麥克風14可以相對於支架10轉動。更詳細來說,顯示模組12是透過轉動件110而樞接於耳機模組11上,而麥克風14是透過轉動件112而樞接於耳機模組11上,使得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可以選擇性地轉動。
值得注意的是,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的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可以為互相連動的關係,因此當顯示模組12相對於支架10轉動時,轉動件110將會選擇性地帶動轉動件112進行轉動,使得麥克風14也會有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或是重疊於支架10。
此外,頭戴式耳機裝置1’上更可以設置有複數個按鍵15a,所述多個按鈕15a所應之功能可以為音量控制、螢幕色彩亮度、螢幕解析度以及字幕大小等快捷鍵或多媒體播放控制鍵,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可以將其中一個按鍵15a所對應之功能設計為觸發開關,當此按鍵15a受到觸發時,顯示模組12可以由支架10內旋轉出或是收納至支架10內,且麥克風14亦可同時受控於此按鍵15a或是受控於另一個按鍵,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另外,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所述多個按鍵15a的設置位置,所述多個按鍵15a可以設置於耳機模組11的外側,亦可以設置於實體線路上。
另外,雖然本實施例之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的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是設置在相同側,使得當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重疊於支架10時,顯示模組12可以收納於容置槽106中,而麥克風14則因為容置槽106的空間限制而重疊在支架10之上。然而,更可將顯示 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設置在不同側,使得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分別樞接於不同側的耳機模組11上。
〔頭戴式耳機裝置之再一實施例〕
請一併參照圖3A與3B,圖3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頭戴式耳機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3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於重疊於支架時的立體示意圖。如圖3A與3B所示,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的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分別樞接於不同側的耳機模組11上,使得顯示模組12與麥克風14可以分別透過轉動件110與轉動件112而選擇性地收納於容置槽106與容置槽106’中或是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
為了更加清楚地說明頭戴式耳機裝置1”(或頭戴式耳機裝置1’)與電子裝置2之間的訊號傳輸與作動關係,請參照圖4,圖4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頭戴式耳機裝置的功能方塊圖。如圖4所示,頭戴式耳機裝置1”包括耳機模組11、顯示模組12、傳輸模組13、麥克風14、按鍵15a、輸入介面15b、控制模組16、儲能模組17、充電模組18a、再生能源轉換模組18b以及切換模組19,其中傳輸模組13用於與電子裝置2進行訊號傳輸,且不限定為有線傳輸或是無線傳輸。由於戴式耳機裝置1”中的部分模組已於先前實施例有過敘述,故不再贅述。
控制模組16耦接耳機模組11、顯示模組12、傳輸模組13、麥克風14、按鍵15a、輸入介面15b、控制模組16以及儲能模組17,使得控制模組16可以依據電子裝置2的使用狀態,據以控制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 14可以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或是收納於容置槽106與容置槽106’中。
輸入介面15b用以控制控制模組16將操作指令傳送至電子裝置2,以使電子裝置2可以執行對應上述之操作指令的操作。一般來說,此操作指令包括指示頭戴式耳機裝置1”接收電子裝置2中的聲音資訊、文字資訊以及影像資訊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指示電子裝置2傳送聲音資訊、文字資訊以及影像資訊的至少其中之一至另一電子裝置中。於實務上,輸入介面15b可以為一種類似於按鍵15a的功能操作鍵或是功能操作轉盤,其功能包括有確認、取消以及選擇等功能,但不以上述之功能為限,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依據實際使用需求逕行設計出對應之操作功能。
除此之外,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可以將輸入介面15b設置於顯示模組12中,據以形成一種觸控顯示器。因此,使用者可以透過觸碰顯示模組12,來控制電子裝置2的操作。
儲能模組17用以提供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的所有模組正常運作之電能。一般來說,儲能模組17是設置在耳機模組11的其中一個的殼體內,但不以此為限。於實務上,儲能模組17可以為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鎳鉻電池、鋰聚合物電池或是其他等效之蓄電池(storage battery),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充電模組18a透過切換模組19而耦接至儲能模組17,此充電模組18a用以接收外部電源來對儲能模組17進行充電。一般來說,充電模組18a中設置有交流-直流 轉換器(AC-DC converter),使得充電模組18a可以直接電性連接市電電源之插座,以對儲能模組17進行充電。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本發明之頭戴式耳機裝置1”設置有顯示模組12,在正常驅動顯示模組12的情況下,勢必會比未設置顯示模組12的耳機來的耗電,為了延長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儲能模組17的供電時間,可以在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另外設置一個再生能源轉換模組18b。
再生能源轉換模組18b亦透過切換模組19而耦接至儲能模組17,此再生能源轉換模組18b用以接收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或風力),並將再生能源轉化形成為驅動能源,最後再將驅動能源儲存至儲能模組17中。於實務上,再生能源轉換模組18b中的再生能源接受器是設置在耳機模組11的外側殼體上,以有效地接收再生能源所提供之能量,但亦可將再生能源接受器設置在支架10的外側,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再生能源接受器的設置位置。
切換模組19耦接於儲能模組17、充電模組18a以及再生能源轉換模組18b之間,此切換模組19用以選擇由外部電源或由再生能源來對儲能模組17進行充電。換句話說,切換模組19用以選擇性地導通充電模組18a至儲能模組17的第一充電路徑或是再生能源轉換模組18b至儲能模組17的第二充電路徑。此外,在控制模組16以及儲能模組17之間更可以設置有一個電量偵測模組(未繪示於圖4),當電量偵測模組偵測到儲能模組 17的電量不足時,將會提供一個電量偵測信號給控制模組16,使得控制模組16可以控制切換模組19的切換。
除此之外,為了更有效地延長頭戴式耳機裝置1”的使用時間,可以在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分別收納於容置槽106以及容置槽106’時,停止對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供電,使得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進入休眠狀態。當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分別由容置槽106以及容置槽106’內旋轉出時,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進入喚醒狀態。
更詳細來說,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在收納至容置槽106以及容置槽106’時,或者是旋轉至某一特定角度(例如,由水平面向上轉動角度為30度、45度或60度)時,,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會分別產生一個第一休眠訊號以及第二休眠訊號,當控制模組16接收到由顯示模組12傳來的第一休眠訊號以及由麥克風14傳來的第二休眠訊號後,控制模組16會指示儲能模組17停止對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供電,減少不必要電能之消耗,達到省電之功效。當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由容置槽106以及容置槽106’內旋轉出,而由垂直面向下移動一特定角度(例如,向下轉動的角度為60度、45度或30度)時,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會分別產生一個第一喚醒訊號以及第二喚醒訊號,當控制模組16接收到由顯示模組12傳來的第一喚醒訊號以及由麥克風14傳來的第二喚醒訊號後,控制模組16會指示儲能模組17重新對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供電。
以實際操作的例子來說,若電子裝置2為智慧型手 機且頭戴式耳機裝置1”已經與此電子裝置2形成通訊連結時,當電子裝置2接收到他人來電時,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的控制模組16會接收到由電子裝置2所輸出的觸發信號,使得控制模組16可以依據此觸發信號控制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自動地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同時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會因為第一喚醒訊號以及第二喚醒訊號而進入喚醒狀態。此時,顯示模組12會顯示出對方的電話號碼以及身分資料等資料。藉此,使用者可以依據顯示模組12所顯示之內容,並透過輸入介面15b來決定是否接聽此來電。
以另一實際操作的例子來說,若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分別在容置槽106以及容置槽106’內且當使用者欲撥打電話時,可以藉由觸發按鍵15a或輸入介面15b,據以將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此時顯示模組12以及麥克風14會因為第一喚醒訊號以及第二喚醒訊號而進入喚醒狀態。接著,使用者透過輸入介面15b搜尋電子裝置2中所儲存的通訊錄或是直接鍵入電話號碼,並透過控制模組16將包括有上述資料的操作指令傳送至電子裝置2,以使電子裝置2執行此操作指令之操作,並透過頭戴式耳機裝置1”與電子裝置2之間的通訊連結,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頭戴式耳機裝置1”與他人進行通話。另外,若使用者欲鍵入簡訊,可以透過輸入介面15b來直接鍵入文字資訊,或是透過麥克風14以及控制模組16將使用者的聲音資訊轉換成文字資訊,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以再一實際操作的例子來說,若頭戴式耳機裝置1” 正在播放電子裝置2中所儲存的多媒體檔案(例如聽音樂),此時顯示模組12的位置是依據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來決定,若顯示模組12已在操作位置上時,將會顯示撥放中的聲音資訊(例如歌詞、演唱者以及音量大小等訊息)。當音樂撥放完畢時,顯示模組12會立即地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並顯示電子裝置2中所有多媒體檔案之清單,以供使用者選擇。同樣地,若使用者是使用頭戴式耳機裝置1”來播放影片的話,其運作原理類似於上述,故不再贅述。
承接上述,當頭戴式耳機裝置1”是在撥放音樂或影片等多媒體檔案時,麥克風14是不需要被使用的,因此麥克風14會一直在休眠狀態,以減少不必要電能之消耗。因此,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顯示模組12與麥克風14的相對轉動關係,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依據實際的使用情形而逕行設計出合理的連動情形。
除此之外,本發明之頭戴式耳機裝置1”更可以設置一個攝影機,此攝影機可以任意地調整拍攝角度,達到記錄周邊環境或是與他人進行視訊通話等功能。此外,本發明之頭戴式耳機裝置1”亦可以設置有一組動作感應器,使用者可以直接地藉由點頭以及搖頭之組合動作,來操作電子裝置2。
另外,本發明之頭戴式耳機裝置1”中的顯示模組12更可以設置有一層全視線調光變色膜,此調光變色膜可以依據紫外線光德強弱來自動調節顏色深淺,以降低眼睛因強光引起的疲勞與不適。其中,調光變色膜的設 置方式例如可以為熱熔技術或是鍍膜技術,本發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頭戴式耳機裝置,此頭戴式耳機裝置中的顯示模組與麥克風透過樞接於耳機模組之設計,使得顯示模組與麥克風可以同時地相對於支架轉動或是各自獨立地相對於支架轉動。藉此,當使用者不需要使用顯示模組與麥克風時,可以將顯示模組與麥克風重疊於支架,並使顯示模組與麥克風進入休眠狀態,而在需要使用顯示模組與麥克風時,可以將顯示模組與麥克風時轉動至適當的操作位置上,並使顯示模組與麥克風進入喚醒狀態,增加了實際使用上的靈活性及減少了不必要的電源消耗。此外,由於本發明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可以與電子裝置形成無線通訊連結以及輸入介面之設計,使得頭戴式耳機裝置可以直接地操作電子裝置,十分具有實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
1、1’、1”‧‧‧頭戴式耳機裝置
10‧‧‧支架
100‧‧‧支架主體
102、104‧‧‧連接端部
106、106’‧‧‧容置槽
11‧‧‧耳機模組
110、112‧‧‧轉動件
12‧‧‧顯示模組
13‧‧‧傳輸模組
14‧‧‧麥克風
15a‧‧‧按鍵
15b‧‧‧輸入介面
16‧‧‧控制模組
17‧‧‧儲能模組
18a‧‧‧充電模組
18b‧‧‧再生能源轉換模組
19‧‧‧切換模組
2‧‧‧電子裝置
圖1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頭戴式耳機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於重疊於支架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2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頭戴式耳機 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於重疊於支架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3A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頭戴式耳機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3B係繪示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於重疊於支架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4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頭戴式耳機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1”‧‧‧頭戴式耳機裝置
10‧‧‧支架
100‧‧‧支架主體
102、104‧‧‧連接端部
106、106’‧‧‧容置槽
11‧‧‧耳機模組
110、112‧‧‧轉動件
12‧‧‧顯示模組
14‧‧‧麥克風
2‧‧‧電子裝置

Claims (10)

  1. 一種頭戴式耳機裝置,用於與一電子裝置進行訊號傳輸,該頭戴式耳機裝置包括:一支架;一耳機模組,設置於該支架的至少其中之一端;以及一顯示模組,樞接該耳機模組以使該顯示模組相對於該支架轉動;其中,該顯示模組與該支架之間的相對轉動使該顯示模組選擇性地重疊於該支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其中該頭戴式耳機裝置更包括一麥克風,該麥克風樞接該耳機模組以使該麥克風相對於該支架轉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其中當該顯示模組相對於該支架轉動時,將帶動該麥克風的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其中該支架更具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用以收納該顯示模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其中該頭戴式耳機裝置更包括一按鍵,當該按鍵受到觸發時,該顯示模組由該支架旋轉出或重疊於該支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其中該頭戴式耳機裝置更包括一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耦接該耳機模組與該顯示模組,該控制模組依據該電子裝置的使用狀態,據以控制該顯示模組由該支架旋轉出或重疊於該支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其中該 頭戴式耳機更包括一輸入介面,該輸入介面耦接該控制模組,以控制該控制模組將一操作指令傳送至該電子裝置,以使該電子裝置執行對應之操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其中該輸入介面設置於該顯示模組中,透過觸碰該顯示模組,據以控制該電子裝置的操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其中於該顯示模組重疊於該支架時,該顯示模組進入休眠狀態,於該顯示模組由該支架旋轉出時,該顯示模組進入喚醒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頭戴式耳機裝置,其中該頭戴式耳機裝置更包括:一儲能模組,用以提供該頭戴式耳機裝置電能;一充電模組,耦接該儲能模組,用以接收一外部電源以對該儲能模組充電;一再生能源轉換模組,耦接該儲能模組,用以接收一再生能源以形成一驅動電源,並將該驅動電源儲存至該儲能模組;以及一切換模組,耦接於該儲能模組、該充電模組與該再生能源轉換模組之間,以選擇由該外部電源或該再生能源對該儲能模組進行充電。
TW101142091A 2012-11-12 2012-11-12 頭戴式耳機裝置 TW2014198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2091A TW201419883A (zh) 2012-11-12 2012-11-12 頭戴式耳機裝置
CN201210484554.4A CN103841488A (zh) 2012-11-12 2012-11-23 头戴式耳机装置
US13/845,214 US20140133670A1 (en) 2012-11-12 2013-03-18 Headphon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2091A TW201419883A (zh) 2012-11-12 2012-11-12 頭戴式耳機裝置
CN201210484554.4A CN103841488A (zh) 2012-11-12 2012-11-23 头戴式耳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9883A true TW201419883A (zh) 2014-05-16

Family

ID=59387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2091A TW201419883A (zh) 2012-11-12 2012-11-12 頭戴式耳機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33670A1 (zh)
CN (1) CN103841488A (zh)
TW (1) TW2014198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2037B2 (en) 2019-02-20 2021-06-22 Acer Incorporated Earphone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475A (zh) * 2014-06-30 2015-12-30 Gn奈康有限公司 耳机
CN107506160A (zh) * 2014-09-28 2017-1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03586B (zh) * 2014-12-31 2018-03-02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佩戴式显示器
JP6565202B2 (ja) * 2015-02-13 2019-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WO2016155017A1 (zh) * 2015-04-03 2016-10-0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电子装置
CN104834356B (zh) * 2015-05-06 2018-04-1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及其视觉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028282A1 (zh) 2015-08-19 2017-02-23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显示设备
WO2017028281A1 (zh) * 2015-08-19 2017-02-23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电子装置
KR102003629B1 (ko) * 2015-08-19 2019-07-24 선전 로욜 테크놀로지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헤드 장착 전자 장치
JP6524333B2 (ja) 2015-08-19 2019-06-05 シェンジェン ロイオ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ヘッドマウント電子デバイス
EP3351995B1 (en) * 2015-09-14 2020-11-04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Head 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CN105245991A (zh) * 2015-10-26 2016-01-13 汪国印 一种头戴式k歌耳机及k歌处理方法
CN107407809B (zh) * 2016-01-26 2020-04-1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耳机装置及头戴式设备分离控制方法
CN106452556A (zh) * 2016-09-14 2017-02-22 芜湖扬展新材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4g网络的飞行器的数据传输系统
CN206711605U (zh) * 2016-09-27 2017-12-05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设备
US9936278B1 (en) * 2016-10-03 2018-04-03 Vocollect, Inc. Communication headsets and systems for mobile application control and power savings
KR20180054228A (ko) * 2016-11-15 2018-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콘텐츠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8600886B (zh) * 2018-04-20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紫外线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623360A (zh) * 2018-06-22 2019-12-3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装置
CN111654770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与头戴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3761200A (en) * 1999-03-17 2000-10-04 Colorado Microdisplay, Inc. Headset boom for image display module
WO2004061519A1 (ja) * 2002-12-24 2004-07-22 Nikon Corporation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4396256B2 (ja) * 2003-12-16 2010-01-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US7190330B2 (en) * 2004-01-07 2007-03-13 Icuiti Corporation Virtual display headset
JP5120253B2 (ja) * 2006-06-13 2013-01-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201008209Y (zh) * 2007-02-13 2008-01-16 深圳市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有源音箱
EP2178275B1 (en) * 2008-10-17 2018-01-24 GN Audio A/S A headset with a 360 degrees rotatable microphone boom
JP2012089984A (ja) * 2010-10-18 2012-05-10 Nikon Corp 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2037B2 (en) 2019-02-20 2021-06-22 Acer Incorporated Earphone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TWI762766B (zh) * 2019-02-20 2022-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耳機與頭戴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1488A (zh) 2014-06-04
US20140133670A1 (en) 201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19883A (zh) 頭戴式耳機裝置
US10498870B2 (en) Mobile device cover with display module
TWI382737B (zh) 手持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660618B (zh) mobile phone
TW201415113A (zh) 眼鏡之轉接器
JP2013198072A (ja) 携帯電話
CN105657594A (zh) 耳机
CN108632695A (zh) 一种耳机
CN206585725U (zh) 一种耳机
JP2013223213A (ja) 軟骨伝導振動源装置および携帯電話
CN204180114U (zh) 一种内置微型投影仪的自充电指环手机
CN203986289U (zh) 一种带分体棱镜的通讯帽子
TWM584568U (zh) 多工行動電源裝置
JP2014003479A (ja) 聴取装置
JP6053343B2 (ja) 携帯電話
CN207354561U (zh) 多功能耳机
JP2014011681A (ja) 携帯電話
JP6030352B2 (ja) 送信受話装置
JP6022175B2 (ja) 軟骨伝導振動源装置
TW201004379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mbedded bluetooth headset
CN207269258U (zh) 摄像蓝牙耳机
JP6298865B2 (ja) 聴取装置
JP6231158B2 (ja) 対話機器
KR2015001425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방법
JP3195238U (ja) 可撓式映像入出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