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4346A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4346A
TW201414346A TW102133805A TW102133805A TW201414346A TW 201414346 A TW201414346 A TW 201414346A TW 102133805 A TW102133805 A TW 102133805A TW 102133805 A TW102133805 A TW 102133805A TW 201414346 A TW201414346 A TW 2014143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rnti
temporary identification
network
wireles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3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Hsuan Guo
Meng-Hui Ou
Original Assignee
Innovative 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vative 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vative 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14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434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方法和設備,此方法包括:在無線通訊中接收從一第一網路節點傳送至一第二網路節點之一要求訊息以要求進行載波聚合,以針對一用戶設備聚合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控制之一細胞,其中上述要求訊息包括上述用戶設備之一無線網路暫時識別,以及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傳送一接受訊息或一拒絕訊息至上述第一網路節點以指示是否接受或拒絕進行載波聚合。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本說明書主要係有關於無線通訊網路,特別係有關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良進化B節點間(Inter-eNB)載波聚合之方法和設備。
隨著大量數據在行動通訊裝置上傳輸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傳統行動語音通訊網路進化為藉由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al,IP)數據封包在網路上傳輸。藉由傳輸網際網路協定(IP)數據封包,可提供行動通訊裝置之用戶IP電話、多媒體、多重廣播以及隨選通訊的服務。
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為規格上常用之一種網路架構。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系統可以提供高速傳輸,使得可實現上述IP電話、多媒體之服務。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系統之規格係為3GPP規格組織所制定。因此,為了進化和完善3GPP之規格,在原3GPP規格之骨幹上之改變係常提出和考慮的。
本發明揭露一種方法和設備,此方法包括:在無線通訊中接收從一第一網路節點傳送至一第二網路節點之一要求訊息以要求進行載波聚合,以針對一用戶設備聚合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控制之一細胞,其中上述要求訊息包括上述用戶設備之一無線網路暫時識別,以及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傳送一接受訊息或一拒絕訊息至上述第一網路節點以指示是否接受或拒絕進行載波聚合。
本發明揭露一種方法和設備,此方法包括:在無線通訊中從一第二網路節點傳送一訊息至一第一網路節點,以及藉由上述訊息指示對應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之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
100‧‧‧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
102‧‧‧進化B節點
104‧‧‧用戶設備
106‧‧‧移動管理實體
108‧‧‧控制計畫
110‧‧‧用戶計畫
210‧‧‧發送器系統
212、236‧‧‧數據源
214、238‧‧‧發送數據處理器
220‧‧‧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
222a~222t、314‧‧‧發送器
254a~254r‧‧‧接收器
224a~224t、252a~252r‧‧‧天線
230、270‧‧‧處理器
232、272‧‧‧記憶體
242、260‧‧‧接收數據處理器
240‧‧‧解調器
250‧‧‧接收器系統
280‧‧‧調變器
300‧‧‧通訊設備
302‧‧‧輸入設備
304‧‧‧輸出設備
306‧‧‧控制電路
308‧‧‧中央處理器
310‧‧‧記憶體
312‧‧‧程式碼
314‧‧‧收發器
400‧‧‧應用層
402‧‧‧第三層
404‧‧‧第二層
406‧‧‧第一層
500、600‧‧‧流程圖
700‧‧‧第一網路節點
702、802‧‧‧控制電路
704、804‧‧‧處理器
706、806‧‧‧記憶體
708、808‧‧‧程式碼
800‧‧‧第二網路節點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述之多重無線存取通訊系統之架構圖。
第2圖係顯示發送器系統210(亦可視為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250(亦可視為存取終端機或用戶設備)應用在多輸入多輸出系統200中之方塊圖。
第3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設備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表示第3圖中執行程式碼312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5圖係一無線通訊系統中不同頻率分層之示意圖。
第6圖係一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技術之示意圖。
第7圖係在一漂移進化B節點下行鏈路之信號控制之示意圖。
第8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訊息序列圖。
第9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訊息序列圖。
第10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訊息序列圖。
第11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流程圖500。
第12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流程圖600。
第13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兩網路節點之功能方塊圖。
本發明在以下所揭露之無線通訊系統、元件和相關的方法係使用在無線通訊的寬頻服務中。無線通訊廣泛的用以提供在不同類型的傳輸上,像是語音、數據等。這些無線通訊系統根據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無線存取、3GPP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3GPP2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或其它調變技術來設計。
特別地,以下敘述之範例之無線通訊系統、元件,和相關方法可用以支援由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制定之一或多種標準,其中包括了文件號碼RWS-120046“關於第12版和之後版本之技術”(“Technologies for Rel-12 and onwards”)、文件號碼3GPP TS 36.300 V11.2.0“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以及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整體敘述;第二階段”(“E-UTRA and 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以下說明書內容係以3GPP TS 36.300表示);以及文件號碼3GPP TS 36.331 V11.0.0“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之無線電資源控制協定規格(第11版)”(“E-UTRA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1)”)(以下說明書內容係以3GPP TS 36.331表示)。上述之標準及文件在此引用並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述之多重存取無線通訊系統之方塊圖。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100包括複數天線群組,一群組包括天線104和106、一群組包括天線108和110,另一群組包括天線112和114。在第1圖中,每一天線群組暫以兩個天線圖型為代表,實際上每一天線群組之天線數量可多可少。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16與天線112和114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12和114透過前向鏈路(forward link)120發送資訊給存取終端116,以及透過反向鏈路(reverse link)118接收由存取終端116傳出之資訊。存取終端122使用天線106和108來傳輸,其中天線106和108透過前向鏈路126發送資訊至 存取終端122,且透過反向鏈路124接收由存取終端122傳出之資訊。在一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統,反向鏈路118、124及前向鏈路120、126可使用不同頻率通信。舉例說明,前向鏈路120可用與反向鏈路118不同之頻率。
每一天線群組及/或它們設計涵蓋的區塊通常被稱為存取網路的區塊(sector)。在此一實施例中,每一天線群組係設計為與存取網絡100之區塊所涵蓋區域內之存取終端進行通訊。
當與前向鏈路120及126進行通訊時,存取網路100中的傳輸天線利用波束形成以分別改善存取終端116及122的前向鏈路信噪比。相較於使用單個天線與涵蓋範圍中所有存取終端進行傳輸之存取網路來說,利用波束形成技術與在其涵蓋範圍中分散之存取終端進行傳輸之存取網路可降低對位於鄰近細胞中之存取終端的干擾。
存取網路可以是用來與終端設備進行通訊的固定機站或基地台,也可稱作接入點、B節點(Node B)、基地台、進化基地台、進化B節點(eNode B)、或其他專業術語。存取終端(AT)也可稱作係用戶設備(UE)、無線通訊設備、終端機、存取終端、或其他專業術語。
第2圖係顯示發送器系統210(可視為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250(可視為存取終端機或用戶設備)應用在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統200中之方塊圖。在發送器系統210中,數據源212提供 所產生之數據流中的流量數據至發送(TX)數據處理器214。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數據流係經由個別之發送天線發送。發送數據處理器214使用特別為此數據流挑選之編碼法將流量數據格式化、編碼、交錯處理並提供編碼後的數據數據。
每一編碼後之數據流可利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調變來和引導數據(pilot data)作多工處理。一般來說,引導數據係一串利用一些方法做過處理之已知數據樣式,引導數據也可用作在接收端估算通道回應。每一多工處理後之引導數據及編碼後的數據接下來可用選用的調變方法(二元相位偏移調變BPSK;正交相位偏移調變QPSK;多級相位偏移調變M-PSK;多級正交振幅調變M-QAM)作調變(符號標示,symbol mapped)。每一數據流之數據傳輸率,編碼,及調變係由處理器230所指示。
所有數據流產生之調變符號接下來被送到發送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220,以繼續處理調變符號(例如使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發送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220接下來提供NT調變符號流至NT發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狀況下,發射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220會提供波束型成之比重給數據流之符號以及發送符號之天線。
每一個發送器222a至222t接收並處理各自之符號流及提供一至多個類比信號,並再調節(放大,過濾,下調)這些類比信號,以提供適合以多輸入多輸出通道發送 的調變信號。接下來,由發送器222a至222t送出之NT調變後信號各自傳送至NT天線224a至224t。
在接收器系統250端,傳送過來之調變後信號在NR天線252a至252r接收後,每個信號被傳送到各自的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a至254r將調節(放大,過濾,下調)各自接收之信號,將調節後之信號數位化以提供樣本,接下來處理樣本以提供相對應之「接收端」符號流。
NR接收符號流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送至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收數據處理器260將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送之NR接收符號流用特定之接收處理技術處理,並且提供NT「測得」符號流。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下來對每一測得符號流作解調、去交錯、及解碼之動作以還原數據流中之流量數據。在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所執行的動作與在發射系統210內之發送多輸入多輸出處理器220及發射數據處理器214所執行的動作互補。
處理器270周期性地決定欲使用之預編碼矩陣(於下文討論)。處理器270制定一由矩陣指標及級值(rank value)所組成之反向鏈路訊息。
此反向鏈路訊息可包括各種通訊鏈路及/或接收數據流之相關資訊。反向鏈路訊息接下來被送至發射數據處理器238,由數據資料源236傳送之數據流也被送至此匯集並送往調變器280進行調變,經由接收器254a至254r調節後,再送回發送器系統210。
在發送器系統210端,源自接收器系統250之調變後信號被天線224接收,在收發器222a至222t被調節,在解調器240作解調,再送往接收數據處理器242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統250端所送出之反向鏈路訊息244。處理器230接下來即可決定欲使用決定波束型成之比重之預編碼矩陣,並處理提取出之訊息。
接下來,參閱第3圖,第3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設備之簡化功能方塊圖。在第3圖中,通訊設備300可用以具體化第1圖中之用戶設備(存取終端)116及122,並此通訊系統以一長期演進技術(LTE)系統,一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TE-A),或其它與上述兩者近似之系統為佳。通訊設備300可包括一輸入設備302、一輸出設備304、一控制電路306、一中央處理器(CPU)308、一記憶體310、一程式碼312、一收發器314。控制電路306在記憶體310中透過中央處理器308執行程式碼312,並以此控制在通訊設備300中所進行之作業。通訊設備300可利用輸入設備302(例如鍵盤或數字鍵)接收用戶輸入訊號;也可由輸出設備304(例如螢幕或喇叭)輸出圖像及聲音。收發器314在此用作接收及發送無線訊號,將接收之信號送往控制電路306,以及以無線方式輸出控制電路306所產生之信號。
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表示第3圖中執行程式碼312之簡化功能框圖。此實施例中,執行程式碼312包括一應用層400、一第三層402、一第二層404、 並且與第一層406耦接。第三層402一般執行無線資源控制。第二層404一般執行鏈路控制。第一層406一般負責實體連接。
第5圖係一無線通訊系統中不同頻率分層之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建構基於光纖網路的無線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藉由使用在頻率1之巨集細胞(Macro-cell)層以達成行動強健性(mobility robustness),以及藉由使用在頻率2之微小細胞(pico cell)層以達成傳輸量之提升。在RWS-120046所提出之進化B節點(eNB)間載波聚合可視為建構基於光纖網路的無線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之方案。如第6圖所示之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一服務(Serving)進化B節點用以控制一巨集細胞,漂移(Drift)進化B節點則用以控制微小細胞。此外RWS-120046提出以下有關所提出之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架構對於目前3GPP規格所會發生之影響之考量問題:流量分流(對於服務進化B節點和漂移進化B節點)係發生在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或是在漂移進化B節點?若流量分流係在無線存取網路(RAN),該如何經由介面X2傳送使用者資料?介面X2係屬於一新介面或是已存在介面之更新?如何處理如第7圖所示之漂移進化B節點上行鏈路(Uplink,UL)之控制資訊?以及隨機存取通道(Random Access Channel)Msg2是否來自漂移進化B節點?
在長期演進技術第10版和第11版所提出之載波聚合,如在3GPP TS36.300和3GPP TS36.331所制定之 規格,一用戶設備僅具有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以用以監控配置在所有聚合服務細胞之所有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PDCCHs),其中聚合服務細胞包括主要細胞(Primary Cell,PCell)和次要細胞(Secondary Cells,SCells)。由於在長期演進技術第10版和第11版僅支援單一進化B節點之載波聚合,也就是說所有聚合服務細胞都係由同一進化B節點來控制,這樣的作法對於進化B節點來說,可簡單地在所控制的多個細胞中保留對應一特定用戶設備之相同的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然而,在進化B節點間之載波聚合中,並無法保證由第一進化B節點針對一用戶設備所分派之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不會被一第二進化B節點分派給其他用戶設備。舉例來說,用戶設備1連接由進化B節點1所控制之細胞1,且用戶設備1所被分派之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值係123(C-RNTI=123)。接著針對用戶設備1,進化B節點1決定聚合由進化B節點2所控制之細胞2。然而,當細胞2之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值123(C-RNTI=123)已被用戶設備2所使用,將可能造成載波聚合失敗,或需要釋出用戶設備2之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值,例如:進行換手(handover)之動作。上述情形使得進化B節點間之配合變得相當地複雜。因此,為了使用進化B節點間之載波聚合,制定進化B節點間的互動是需要的。
一用戶設備連結由一第一進化B節點所控制 之細胞。在第一進化B節點配置用戶設備以聚合第二進化B節點所控制之細胞前,第一進化B節點和第二進化B節點間之配合是必要的。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進化B節點提供關於載波聚合之需求資訊至第二進化B節點。此需求資訊可能包括在第一進化B節點控制之細胞中配置給用戶設備之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如第8圖所示,第8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訊息序列圖,在接收到需求資訊後,第二進化B節點可能會接受或拒絕提供由第二進化B節點所控制之細胞給用戶設備以進行載波聚合。
若第二進化B節點拒絕進行載波聚合,第二進化B節點可提供拒絕之原因。舉例來說:如第9圖所示,第9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訊息序列圖,拒絕之原因可為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不可使用。根據拒絕之原因,第一進化B節點能夠得知下次進行載波聚合是否成功之可能性。舉例來說:若此拒絕之原因係細胞壅塞,在一段時間內可能就無法成功進行載波聚合。若拒絕之原因係此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不可使用且第一進化B節點仍想嘗試載波聚合以聚合由第二進化B節點所控制之細胞,第一進化B節點可分派另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給用戶設備,例如:藉由細胞內(Intra-cell)換手之動作。
根據另一實施例,第二進化B節點可提供在其所控制之細胞中所建議(或可使用)之一或多個細胞無線網 路暫時識別(C-RNTI)值給第一進化B節點。如第10圖所示,第10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訊息序列圖,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可藉由一特定訊息來提供,或是若第二進化B節點因為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不可使用而拒絕載波聚合時,可藉由一拒絕訊息來提供。若第一進化B節點想嘗試進行載波聚合以聚合由第二進化B節點所控制之細胞,第一進化B節點可根據第二進化B節點提供之建議(或可使用)之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分派另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給用戶設備,而不是盲目地分派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值給用戶設備。更明確地來說,此方法假設在一用戶設備只具有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以用以監控配置在所有聚合服務細胞之所有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s)之情況。上述方法和/或程序亦可應用在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ransmit Power Control-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RNTI,TPC-PUCCH-RNTI)或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ransmit Power Control-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RNTI,TPC-PUSCH-RNTI)上。
第11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流程圖500,其適用於操作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流程圖500包括,在步驟502中,針對一用戶設備,接收從一第一網路節點傳送至一第二網路節點之一要求訊息以要求進行載波 聚合,以聚合由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一細胞,其中要求訊息包含對應用戶設備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在步驟504,從第二網路節點傳送一接受訊息或一拒絕訊息至第一網路節點以指示是否接受或拒絕進行載波聚合。
從第一網路節點傳送至第二網路節點之要求訊息可係一載波聚合要求訊息或一載波聚合預備訊息。此外,要求訊息可包括:(1)用戶設備之省電偏好;(2)用戶設備在裝置共存之干擾資訊;(3)用戶設備之位置資訊,例如:方位或速度;(4)載波聚合原因;且/或(5)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例如:在第一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中,沒有被任何用戶設備使用之一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
從第二網路節點傳送至第一網路節點之接受訊息可係一載波聚合要求確認訊息或一載波聚合預備確認訊息。此外,接受訊息可包括:(1)用以判斷第二網路節點是否為(行動)中繼站之指示;(2)由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之壅塞情形;以及/或(3)用戶設備可在由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中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也可係由要求訊息所提供。
從第二網路節點傳送至第一網路節點之拒絕訊息可係一載波聚合要求失敗訊息或一載波聚合預備失敗訊息。此外,拒絕訊息可包括:(1)一拒絕原因,當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已被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中另 一用戶設備所使用,上述拒絕原因設定為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為不可使用;(2)一或多個建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3)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例如:還未被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中任何用戶設備所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4)用以阻擋要求訊息之一等候時間;(5)由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之壅塞情形;以及/或(6)一拒絕原因,上述拒絕原因設定為第二網路節點為(行動)中繼站。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包括在要求訊息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在第一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提供給用戶設備來使用。若此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已被在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之另一用戶設備所使用,第二網路節點不會傳送接受訊息。此外,若此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已被在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之另一用戶設備所使用,第二網路節點會傳送拒絕訊息。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接受訊息和拒絕訊息可使用相同訊息來傳送,此訊息可用以指示接受或拒絕,例如:一載波聚合回覆訊息。
第12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流程圖600,其適用於操作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流程圖600包括,在步驟602,由一第二網路節點傳送一訊息至一第一網路節點。在步驟604,藉由此訊息指示對應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細胞之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舉例來說:此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還未 被細胞中任何用戶設備所使用。
若第一網路節點發出要求時,且/或若和先前傳送給第一網路節點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相比,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已發生改變時,第二網路節點可傳送上述訊息給第一網路節點。此訊息可包括對應第一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不同細胞中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
根據上述一些實施例,上述訊息可經由在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間之一介面傳送,例如:介面X2。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可係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CCH-RNTI),且/或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SCH-RNTI)。上述第一網路節點或第二網路節點係一進化B節點、一B節點且/或一(行動)中繼站。
如上所述,由於進化B節點間之配合變得相當地複雜,且為了使用進化B節點間之載波聚合,制定進化B節點的互動是需要的。當一用戶設備連結至一由第一進化B節點所控制之一細胞時,在第一進化B節點配置用戶設備聚合第二進化B節點所控制之一細胞前,第一進化B節點和第二進化B節點間之配合是必要的。在上述一或多個實施例之方法中所說明之進化B節點間的互動可用以提供B節點間之配合,因而預防了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之失敗發生。
第13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兩網路節點之功能方塊圖。如第13圖所示,一第一網路節點700包括一控制電路702。控制電路702中包括了一處理器704以及一記憶體706,其中記憶體706耦接至處理器704以進行操作。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網路節點700包括儲存於記憶體706之一程式碼708。當處理器704執行程式碼708,可使得第一網路節點700傳送一要求訊息至一第二網路節點800以要求載波聚合,以針對一用戶設備,聚合由第二網路節點800所控制之一細胞(如第11圖步驟502所述)。如第13圖所示,第二網路節點800包括一控制電路802。控制電路802中包括了一處理器804以及一記憶體806,其中記憶體806耦接至處理器804以進行操作。第二網路節點800包括儲存於記憶體806之一程式碼808。當處理器804執行程式碼808,可使得第二網路節點800傳送一接受訊息或一拒絕訊息至一第一網路節點700,以指示是否接受或拒絕載波聚合之動作(如第11圖步驟504所述)。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當處理器804執行程式碼808,可使得第二網路節點800傳送一訊息至一第一網路節點700(如第12圖步驟602所述)。當處理器804執行程式碼808,可使得第二網路節點800指示對應第二網路節點800所控制之細胞之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如第12圖步驟604所述)。
參考第3圖和第4圖所示,通訊設備300包括 一儲存於記憶體310內之程式碼312。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中央處理器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使用戶設備能夠執行任何本發明實施例所述有關用戶設備之動作。
以上實施例使用多種角度描述。顯然這裡的教示可以多種方式呈現,而在範例中揭露之任何特定架構或功能僅為一代表性之狀況。根據本文之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應理解在本文呈現之內容可獨立利用其他某種型式或綜合多種型式作不同呈現。舉例說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種裝置或某種方法實現。一裝置之實施或一種方式之執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構、或功能性、又或架構及功能性來實現在前文所討論的一種或多種型式上。再舉例說明以上觀點,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通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所建立。又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通道也可基於脈波位置或偏位所建立。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通道可基於時序跳頻建立。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通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脈波位置或偏位、以及時序跳頻建立。
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將了解訊息及信號可用多種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現。舉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之數據、指令、命令、訊息、信號、位元、符號、以及碼片(chip)可以伏特、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光場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組合所呈現。
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更會了解在此描述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裝置、電路、以及演算步驟與以上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用電子硬體(例如用來源 編碼或其他技術設計之數位實施、類比實施、或兩者之組合)、各種形式之程式或與指示作連結之設計碼(在內文中為方便而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組合。為清楚說明此硬體及軟體間之可互換性,多種具描述性之元件、方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在以上之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為主。不論此功能以硬體或軟體型式呈現,將視加注在整體系統上之特定應用及設計限制而定。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可為每一特定應用將描述之功能以各種不同方法作實現,但此實現之決策不應被解讀為偏離本文所揭露之範圍。
此外,多種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以及在此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實施在積體電路(IC)、存取終端、存取點;或由積體電路、存取終端、存取點執行。積體電路可由一般用途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編程閘列(FPGA)或其他可編程邏輯裝置、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元件、電子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任何以上之組合之設計以完成在此文內描述之功能;並可能執行存在於積體電路內、積體電路外、或兩者皆有之執行碼或指令。一般用途處理器可能是微處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可由電腦設備之組合所構成,例如: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及一微電腦之組合、多組微電腦、一組至多組微電腦以及一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或任何其他類似之配置。
在此所揭露程序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 驟純為一舉例之方式。基於設計上之偏好,必須了解到程序上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可在此文件所揭露的範圍內被重新安排。伴隨之方法權利要求以一示例順序呈現出各種步驟之元件,也因此不應被此所展示之特定順序或階層所限制。
本發明之說明書所揭露之方法和演算法之步驟,可直接透過執行一處理器直接應用在硬體以及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結合上。一軟體模組(包括執行指令和相關數據)和其它數據可儲存在數據記憶體中,像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可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可抹除可規劃唯讀記憶體(EEPROM)、暫存器、硬碟、可攜式應碟、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或在此領域習之技術中任何其它電腦可讀取之儲存媒體格式。一儲存媒體可耦接至一機器裝置,舉例來說,像是電腦/處理器(為了說明之方便,在本說明書以處理器來表示),上述處理器可透過來讀取資訊(像是程式碼),以及寫入資訊至儲存媒體。一儲存媒體可整合一處理器。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一用戶設備則包括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換句話說,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以不直接連接用戶設備的方式,包含於用戶設備中。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適合電腦程序之產品包括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其中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包括和一或多個所揭露實施例相關之程式碼。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程序之產品可包括封裝材料。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20)

  1.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之方法,包括:接收從一第一網路節點發送至一第二網路節點之一要求訊息以要求進行載波聚合,以針對一用戶設備聚合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控制之一細胞,其中上述要求訊息包括上述用戶設備之一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以及從上述第二網路節點傳送一接受訊息或一拒絕訊息至上述第一網路節點以指示是否接受或拒絕進行載波聚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要求訊息至少包括下列之一者:上述用戶設備之一省電偏好;上述用戶設備在裝置共存之一干擾資訊;上述用戶設備之一位置資訊;一載波聚合原因;或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在上述第一網路節點控制之一細胞中由上述用戶設備所使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接受訊息至少包括下列之一者:用以判斷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是否為一行動中繼站之一指示;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上述細胞之一壅塞情形;或一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係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 (C-RNTI)、一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CCH-RNTI),或一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SCH-RNTI)。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拒絕訊息至少包括下列之一者:一拒絕原因,當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已被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上述細胞中另一用戶設備所使用,上述拒絕原因設定為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為不可使用;一或多個建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用以阻擋上述要求訊息之一等候時間;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上述細胞之一壅塞情形;或另一拒絕原因,上述拒絕原因設定為第二網路節點為行動中繼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若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已被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上述細胞中另一用戶設備所使用,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會傳送上述拒絕訊息。
  8.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操作之方法,包括:從一第二網路節點傳送一訊息至一第一網路節點;以及藉由上述訊息指示對應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一細胞之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若上述第一網路節點發出要求,或和先前傳送給上述第一網路節點之 可使用之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相比,可使用之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已發生改變時,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會傳送上述訊息給上述第一網路節點。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係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一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CCH-RNTI),或一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SCH-RNTI)。
  11. 一通訊系統,包括:一第二網路節點,包括一網路節點控制電路,安裝於上述網路節點控制電路之一網路節點處理器、安裝於上述網路節點控制電路之一網路節點記憶體,其中上述網路節點記憶體耦接於上述網路節點處理器;以及其中上述網路節點處理器用以執行儲存於上述網路節點記憶體之一程式碼以進行下列步驟包括:接收從一第一網路節點發送至上述第二網路節點之一要求訊息以要求進行載波聚合,以針對一用戶設備聚合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控制之一細胞,其中上述要求訊息包括上述用戶設備之一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以及從上述第二網路節點傳送一接受訊息或一拒絕訊息至上述第一網路節點以指示是否接受或拒絕進行載波聚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要求 訊息至少包括下列之一者:上述用戶設備之一省電偏好;上述用戶設備在裝置共存之一干擾資訊;上述用戶設備之一位置資訊;一載波聚合原因;或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在上述第一網路節點控制之一細胞中由上述用戶設備所使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接受訊息至少包括下列之一者:用以判斷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是否為一行動中繼站之一指示;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上述細胞之一壅塞情形;或一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係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一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CCH-RNTI),或一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SCH-RNTI)。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拒絕訊息至少包括下列之一者:一拒絕原因,當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已被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上述細胞中另一用戶設備所使用,上述拒絕原因設定為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為不可使用;一或多個建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 路暫時識別(RNTI)值;用以阻擋上述要求訊息之一等候時間;由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上述細胞之一壅塞情形;或另一拒絕原因,上述拒絕原因設定為第二網路節點為行動中繼站。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若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已被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上述細胞中另一用戶設備所使用,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會傳送上述拒絕訊息。
  18. 一通訊系統,包括:一第二網路節點,包括一網路節點控制電路,安裝於上述網路節點控制電路之一網路節點處理器、安裝於上述網路節點控制電路之一網路節點記憶體,其中上述網路節點記憶體耦接於上述網路節點處理器;以及其中上述網路節點處理器用以執行儲存於上述網路節點記憶體之一程式碼以進行下列步驟包括:從上述第二網路節點傳送一訊息至一第一網路節點;以及藉由上述訊息指示對應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所控制之一細胞之一或多個可使用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若上述第一網路節點發出要求,或和先前傳送給上述第一網路節點之可使用之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相比,可使用之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值已發生改變時,上述第二網路節點會傳送上述訊息給上述第一網路 節點。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上述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NTI)係一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RNTI)、一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CCH-RNTI),或一傳輸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無線網路暫時識別(TPC-PUSCH-RNTI)。
TW102133805A 2012-09-19 2013-09-1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TW2014143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02892P 2012-09-19 2012-09-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4346A true TW201414346A (zh) 2014-04-01

Family

ID=50274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3805A TW201414346A (zh) 2012-09-19 2013-09-18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78989A1 (zh)
TW (1) TW20141434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23529T3 (es) * 2012-03-23 2017-07-11 Mediatek Inc. Métodos para la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multi-punto de capa física y la configuración de retroalimentación de multi-punto
EP2849501B1 (en) * 2012-05-09 2020-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964083B1 (ko) * 2012-10-31 2019-04-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간 반송파 집적을 통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269982A1 (en) * 2013-10-25 2016-09-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RC Diversity
WO2015105353A1 (en) * 2014-01-08 2015-07-16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5113280A1 (zh) * 2014-01-29 2015-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888469B2 (en) 2014-03-19 2018-02-06 Nec Corporation Signal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US20150312893A1 (en) * 2014-03-19 2015-10-29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ignal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US10230507B2 (en) 2014-09-25 2019-03-12 Nec Corporation Signallin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US10224986B2 (en) 2014-09-25 2019-03-05 Nec Corporation Signallin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KR102246493B1 (ko) 2015-01-27 2021-04-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 셀 네트워크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9363B2 (en) * 2011-08-12 2015-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coupling characteristic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5887363B2 (ja) * 2012-01-19 2016-03-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516627B2 (en) * 2012-02-10 2016-12-0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ES2623529T3 (es) * 2012-03-23 2017-07-11 Mediatek Inc. Métodos para la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multi-punto de capa física y la configuración de retroalimentación de multi-punto
US9462477B2 (en) * 2012-05-09 2016-10-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Flexible network sha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78989A1 (en) 201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2488B2 (en)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11723103B2 (en) Configuration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1158278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traffic information
US20240049070A1 (en) Uplink Selection For Handover
US1054255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link state management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WI756394B (zh) 用於無線通訊的上行鏈路控制頻道配置
TW201414346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JP5688125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における複数の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を設定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6517323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における動的な指向性同期信号
CN112929883B (zh) 毫米波网络中的无线回程和接入通信之间的资源划分
TWI482519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重新配置半持續性操作的方法及裝置
US2018035914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ng and modifying signaling radio bearers and data radio bearers that include numerology (sub-carrier spacing) information
TWI584621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之方法和設備
TWI828905B (zh) 用於使用預配置的上行鏈路資源進行無線通訊的技術
TWI523565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節點間之連結之方法和通訊設備
KR10233901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라디오 베어러를 해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TW201320796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提前時序群組變更的方法及裝置
JP2018528673A (ja) 動的パイロットトーンおよびゼロトーンパターン選択をともなう位相雑音推定
JP2012070134A (j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送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0050496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TW201436593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小細胞增強之方法和通訊設備
TWI827803B (zh) 隨機存取通道時機配置
JP2022532093A (ja) ユーザ機器によ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タイプの選択のサポート
AU2017296991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23171243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beam indication with extended tci framework for pdc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