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4230A - 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系統及相關設備 - Google Patents

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系統及相關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4230A
TW201414230A TW102134700A TW102134700A TW201414230A TW 201414230 A TW201414230 A TW 201414230A TW 102134700 A TW102134700 A TW 102134700A TW 102134700 A TW102134700 A TW 102134700A TW 201414230 A TW201414230 A TW 2014142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message
identification code
detection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4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8455B (zh
Inventor
De-Zhang Tan
Yi Li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14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4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8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84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系統及設備,所述設備之間的連接方法用於至少一第一設備與至少一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包括: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訊息,第一連接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訊息,第二連接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判斷第二連接訊息中的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接收的第一連接訊息中的第一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並產生判斷結果;以及根據該判斷結果來處理第二連接訊息,以建立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連接。

Description

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系統及相關設備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系統及相關設備。
隨著資訊化、智慧化及網路化的發展,設備之間的資訊共用成為提高使用者體驗的新趨勢。如移動終端與電視終端之間的資訊共用,電視終端播放節目的同時,也可即時顯示移動終端接收的資訊,使使用者不必關注移動終端即可查看移動終端接收的資訊,提高使用者體驗。
設備之間的資訊共用需要首先使設備之間建立網路連接,現有技術中設備之間建立連接時,無法有效的解決連接請求訊息的衝突問題,影響連接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系統及相關設備,能夠識別不同的連接訊息,使連接訊息處於正常的流動和被處理狀態,提高連接效率。
本發明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用於至少一個第一設備與至少一個第二設備之 間的無線連接,包括: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訊息,第一連接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訊息,第二連接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判斷第二連接訊息中的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接收的第一連接訊息中的第一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並產生判斷結果;以及根據該判斷結果來處理第二連接訊息,以進行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其中,第一連接訊息與第二連接訊息為連接請求訊息,或者第一連接訊息與第二連接訊息為連接回應訊息。
其中,若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相同,則根據第二連接訊息連接第二設備;若判斷為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相同,則不處理第二連接訊息。
本發明另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用於至少一第一設備與至少一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包括:發送第一連接請求訊息至第一設備,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以及當第二設備決定需要與第一設備建立連接時,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至第一設備來建立無線連接,其中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並且第一連接識別碼與第二連接識別碼不同。
本發明又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設備之間連接的系統,系統包括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其中,第二設備向第一設備發送第一連接請求訊息,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第一設備根據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向第二設備發送第一拒絕連接訊息,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第二設備接收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後,向第一設備發送第 二連接請求訊息,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接收的第一連接請求訊息中的第一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若判斷為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相同,則根據第二連接請求訊息連接第二設備,並向第二設備發送第一同意連接訊息。
本發明又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包含,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訊息,第一連接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處理單元,用於判斷第一連接識別碼與第一設備之前處理過的連接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以及無線連接模組,根據處理單元的判斷結果來依據第一連接訊息連接第二設備。
本發明又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包含,發送單元,用於向第一設備發送第一連接請求訊息,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處理單元,用於決定是否需要與第一設備建立無線連接,當處理單元決定需要與第一設備建立無線連接時,發送單元向第一設備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而與第一設備建立無線連接,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並且第一連接識別碼與第二連接識別碼不同。
502、602‧‧‧設備類型檢測模組
501、601‧‧‧訊息處理模組
503、603‧‧‧無線連接模組
504、604‧‧‧用戶圖形介面模組
505、605‧‧‧自動識別模組
607‧‧‧來電資訊與簡訊接收單元
701‧‧‧接收單元
702‧‧‧處理單元
703‧‧‧發送單元
704‧‧‧替換單元
101、102、103、104、201、202、203、204、301、302、401、402、403、404‧‧‧步驟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設備之間連接的系統工作的流程示意圖; 第2圖係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用於第一設備建立與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發明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用於第二設備建立與第一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第4圖係依據本申請第四實施例的闡述設備之間的網路自動檢測和自動連接過程的流程圖;第5圖係依據本申請第五實施例的連接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具體為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第6圖係依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連接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具體為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第7圖係依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連接設備中的訊息處理模組(例如第5圖與第6圖中所示的訊息處理模組)中包含的部分組成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隨著資訊化、智慧化及網路化的發展,設備的應用趨勢都是向著便民化發展。本發明就是實現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以進行設備間資訊的同步顯示,方便使用者隨時收看。更加具體來說,本申請所述的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包括:數位電視、電腦或智慧機上盒、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其作業系統包括:Android、iOS、Windows Mobile、或Windows CE等,能下載和安裝軟體和服務,支援有線或無線設備互聯介面。例如,第一設備為數位電視,第二設備為智慧手機。
若實現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資訊的同步顯示,需使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建立網路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的網路連接方式包括:RJ45、RS232、Wifi、藍牙、Zigbee、紅外或3G等。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通過傳送連接訊息而相互通訊,並且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其任何一方都可首先向對方發送連接訊息。舉例來說,第二設備向第一設備發送的連接訊息包括:命令提示符(Command,以下簡稱為CMD)、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硬體位址(Medium Access Control Address,以下簡稱為MAC位址)和連接識別碼。根據CMD的不同,連接訊息可包含連接請求訊息以及連接回應訊息。連接回應訊息進一步包含了拒絕連接訊息以及同意連接訊息。連接訊息的發送格式為:CMD+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MAC位址+連接識別碼。其中,設備類型用於指示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例如數位電視、電腦或智慧機上盒、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等。此外,第二設備向第一設備發送的連接訊息還可包括:第二設備的網路之間互聯的協定(Internet Protocol,以下簡稱為IP)和設備名字。因此,第二設備向第一設備發送的連接訊息的發送格式還可以為:CMD+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設備名字+第二設備的MAC位址+第二設備的IP+連接識別碼。其中,設備名字為使用者對第二設備的自行命名,如數位、漢字、字母或其三者的任意組合。相似地,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的連接訊息的發送格式為:CMD+第一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一設備的設備名字+第一設備的MAC位址+第一設備的IP+連接識別碼,或者為:CMD+第一設備的 設備類型+第一設備的MAC位址+連接識別碼。其中,為了使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資訊傳輸的安全性,連接識別碼為已加密識別碼。
設備之間傳送的連接訊息的發送方式包括:循環發送,或根據預置次數進行發送,或當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建立網路連接時,停止發送。在習知技術中,當設備之間的連接訊息採用循環發送時,同一連接訊息會被一個設備不斷的接收,而該設備會不斷的處理接收到的連接訊息,從而導致設備處理連接訊息效率的降低。而本申請通過引入識別碼來區分不同的連接訊息,從而可以有效的解決訊息衝突的問題,使連接訊息處於正常流動與被處理狀態。
下面結合圖示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如第1圖所示,第1圖是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設備之間連接的系統工作的流程示意圖,系統包括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該系統的工作流程如下:步驟101,第二設備向第一設備發送第一連接請求訊息,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步驟102,第一設備根據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向第二設備發送第一拒絕連接訊息,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步驟103,第二設備接收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後,向第一設備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步驟104,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 請求訊息,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接收的第一連接請求訊息中的第一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若判斷為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相同,則根據第二連接請求訊息連接第二設備,並向第二設備發送同意連接訊息。
其中,本實施例中的系統中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的數量均為一個或一個以上。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請求訊息、拒絕連接訊息以及同意連接訊息的格式以及發送方式都遵循前述的兩個設備之間傳送的連接訊息的格式以及發送方式。更進一步,在本發明中,拒絕連接訊息以及同意連接訊息可統稱為連接回應訊息,其代表對於連接請求訊息的回應。另外,從步驟101與步驟102中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請求訊息與回應第一連接請求訊息的第一拒絕連接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相同,都是第一連接識別碼。從而當第二設備接收到第一拒絕連接訊息時,可瞭解該第一拒絕連接訊息代表了第一設備對於第一連接請求訊息的拒絕,而不會錯誤地將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對應到其他連接請求訊息,從而可以實現設備之間的連接訊息的正常處理。
此外,在步驟103中,若第二設備在第一設備所在的局域網範圍內,且滿足無線連接的要求,同時,第二設備的使用者欲與第一設備建立連接,例如當第二設備接收到使用者指令時,則可繼續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至第一設備來建立無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連接請求訊息為依照使用者指示重新發起的連接請求時,由於設備之間的連接訊息採用循環發送的發送方式(即在第二設備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時,第 一連接請求訊息也在發送),為了讓接收一方的第一設備能夠區分出第一連接請求訊息與第二連接請求訊息,第二設備將第二連接請求訊息中第二連接識別碼設置為與第一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的第一連接識別碼不同。舉例來說,連接識別碼的設置方式可以為遞增或者遞減。從而,當第一設備接收到第二連接請求時,第一設備通過判斷接收到的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與之前處理的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即可判斷是否已經處理過該接收到的連接請求訊息。相似地,第一設備或者第二設備通過判斷接收到的連接回應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與之前處理的連接回應訊息中包含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即可判斷是否已經處理過該接收到的連接回應訊息。
從而,在步驟104中,當第一設備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相同時,代表第一設備並沒有處理過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的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從而第一設備處理該第二連接請求訊息,而發送第一同意連接訊息給第二設備以建立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連接。當第一設備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相同時,代表第一設備已經處理過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的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從而第一設備不再處理該第二連接請求訊息,以節約第一設備的處理資源。
本申請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接訊息的流向以及內容僅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申請之範圍。
以下另舉兩個實施例來分別從發送方與接收方說明本申請的設備之間的連接方法。第2圖是依據本發明第二實 施例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用於第一設備建立與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如第2圖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201,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訊息,第一連接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步驟202,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訊息,第二連接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步驟203,判斷第二連接訊息中的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接收的第一連接訊息中的第一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並產生判斷結果;步驟204,根據該判斷結果來處理第二連接訊息,以建立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連接。
其中上述的連接訊息為相同種類的連接訊息,例如都是連接請求訊息或者連接回應訊息。當判斷出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相同,則說明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訊息没有被第一設備處理過。舉例來說,當第一連接訊息與第二連接訊息為連接請求訊息時,並且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訊息已被第一設備拒絕時,第二設備再次發送的第二連接訊息中包含的第二連接識別碼則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相同。此時,第二設備再發送的第二連接訊息不應當被忽略,第一設備可以同意第二連接訊息,並根據第二連接訊息的CMD和MAC與第二設備建立連接。在實際應用中,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訊息可以仍然被拒絕,第二設備可以繼續發送連接訊息。若判斷為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相同,則不處理第二 連接訊息。如上所述,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和第二同意連接訊息即為連接回應訊息。而第二設備接收到第二連接回應訊息時,也需通過判斷第二連接回應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回應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來決定是否處理第二連接回應訊息。
第3圖是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用於第二設備建立與第一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如第3圖所示,包括以下步驟:步驟301,發送第一連接請求訊息至第一設備,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步驟302,當第二設備決定需要與第一設備進行連接時,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其中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並且第一連接識別碼與第二連接識別碼不同。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為了使連接訊息處於正常流動與被處理狀態,可設置第二連接識別碼相對於第一連接識別碼遞增,此時通過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大於第一連接識別碼來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同。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設置第二連接識別碼相對於第一連接識別碼遞減,此時通過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小於第一連接識別碼來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同。在步驟302中,若第二設備在第一設備所在的局域網範圍內,且滿足無線連接的要求,同時,第二設備接收到使用者指令欲與第一設備建立連接,則第二設備決定需要與第一設備進行連接,第二設備繼續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至第一設備來建立無線連接。在另一實施例 中,當第二設備與第一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非正常斷開,並且第二設備與第一設備之前正常進行無線連接時,第二設備決定需要與第一設備進行連接,從而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以下說明中將詳述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非正常斷開的情況。
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是通過建立連接來實現資訊的同步顯示,因此在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建立連接後,需要即時檢測設備的當前連接狀態。導致第一設備或第二設備的局域網中斷或資料包丟失的原因包含設備離開了局域網服務的範圍(例如手機被使用者攜帶離開了局域網服務的範圍),或設備處於休眠狀態等等。上述原因要求設備即時檢測,及時更新資料和狀態,並且在進入局域網服務範圍內或網路連通的時候自動連接,即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在非正常斷開網路連接之後,在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自動重新建立連接。第4圖為依據本申請第四實施例的闡述設備之間的網路自動檢測和自動連接過程的流程圖,包括以下步驟:步驟401. 使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檢測訊息,第二連接檢測訊息包含第二檢測識別碼;步驟402. 判斷第一設備本機儲存區的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第二檢測識別碼是否相同;步驟403. 若判斷為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第二檢測識別碼不相同,則繼續判斷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在之前是否處於正常連接狀態;步驟404. 若判斷為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在之前處於正常連接狀態,則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連接請求訊息而 重新建立連接。
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連接後,第二設備定時向第一設備發送連接檢測訊息。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連接後,第一設備定時向第二設備發送連接檢測訊息,換言之,第4圖中的實施例僅僅用於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申請的範圍。在本實施例中,連接檢測訊息的發送格式為: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MAC+檢測識別碼,其中連接檢測訊息的發送格式還可以為: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MAC+檢測識別碼+第二設備的IP+第二設備的設備名字。上述連接檢測訊息中各個內容的排序僅僅用來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第一設備定時向第二設備發送連接檢測訊息時,連接檢測訊息的內容中包含第一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一設備的MAC第一設備的設備名字、檢測識別碼以及第一設備的IP,在此不再贅述。
在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處於正常連接狀態下,第一設備會在本機儲存區儲存一個檢測識別碼,例如稱為第一檢測識別碼,第一檢測識別碼來自第一設備之前在與第二設備正常網路連接時接收到的第一連接檢測訊息。當第一設備接收到的連接檢測訊息中包含的檢測識別碼與第一設備本機儲存區的檢測識別碼相同時,則代表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與第一檢測識別碼相對應的網路連接正常,沒有斷開。此時,第一設備不需進行後續的操作,可繼續接收第一連接檢測訊息。當第一設備接收到的連接檢測訊息中包含的檢測識別碼與第一設備本機儲存區的檢測識別碼不同時,則代表第一設備與第二 設備之間的與第一檢測識別碼對應的正常網路連接已經斷開,需要重新建立網路連接。
舉例來說,當第二設備無故斷開網路連接之後再次進入局域網時,第一設備會收到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檢測訊息。第二連接檢測訊息中包含了第二連接檢測識別碼,並且第二連接檢測識別碼與第一連接檢測識別碼不同。其中,為了使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資訊傳輸的安全性,檢測識別碼可為已加密識別碼。
當第一設備判斷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第二檢測識別碼不同後,說明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已經處於非正常網路連接狀態,則第一設備繼續判斷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在之前是否處於正常連接狀態。例如,第一設備查看處理日誌,判斷在上一次執行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檢測方法時,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是否為正常網路連接狀態,以及通過查看上一次執行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檢測方法的時間,判斷在之前是否與第二設備處於正常網路連接狀態。
當第一設備判斷出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第二檢測識別碼不同且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在接收第二檢測訊息之前處於正常連接狀態,則主動向第二設備發出請求以自動重新建立連接。具體來說,第一設備自動向第二設備發送連接請求訊息。連接請求訊息的內容與發送方式、處理方式如同本申請前述實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贅述。舉例來說,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連接識別碼,第二設備回應連接請求訊息而發出連接回應訊息,其中連接回應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與連接請求訊息 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相同。例如該連接回應訊息可為同意連接訊息。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回應連接請求訊息而返回的同意連接訊息,根據同意連接訊息自動連接第二設備。在一個舉例說明中,第二設備在與第一設備重新建立連接時,連接請求訊息中的連接識別碼被初始化為0。並且在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建立連接後,第一設備存儲的第一檢測識別碼被替換為第二檢測識別碼。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設備之間的連接監測方法可由第一設備執行,也可由第二設備執行,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上述的實施例的基礎上可瞭解其明顯的變形與替換的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第5圖是依據本申請第五實施例的連接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具體為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如第5圖所示,第一設備包括:訊息處理模組501、設備類型檢測模組502、無線連接模組503、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以及自動識別模組505。
其中,訊息處理模組501用於處理各類訊息,控制與第二設備的連接,更新相應的資料和狀態,同時更新使用者圖形介面。舉例來說,訊息處理模組501處理設備類型檢測模組502、無線連接模組503、自動識別模組505以及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所發送的訊息,同時將處理後的訊息通過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顯示出來。設備類型檢測模組502用於檢測設備類型,以遮罩與第一設備為同類型設備所發送的資訊。其中,設備的設備類型可由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本申請所述的設 備之間連接方法時輸入,例如使用者在使用者圖形介面504裡選擇設備類型。並且設備類型被保存到非易失性記憶體(圖示中未顯示)裡面,從而在日後使用本申請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方法時,設備類型檢測模組502會從記憶體裡面讀取設備類型資訊傳輸給處理器(圖示中未顯示)進行處理,以識別設備類型,而不需要使用者再次輸入。另外,使用者還可以重新設置設備的類型資訊,所以設備類型檢測模組502具有即時檢測設備類型的功能。此外,由於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的解析度和螢幕大小不一樣,同一套介面很難做到在美觀等方面同時適合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因此需要對設備的類型進行檢測。具體來說,在每一次啟動本申請所述的設備之間的連接方法時,設備類型檢測模組502可即時監測第一設備的設備類型,當接收到的訊息中的設備類型與第一設備的非易失性記憶體中存儲的設備類型相同時,判斷為同類型的設備發送的資訊,從而可以遮罩不處理該資訊。
無線連接模組503用於自動檢測第一設備所在區域的無線網路,並連接至該無線網路。此外,無線連接模組503可用於依照訊息處理模組501的控制而實現與其他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用於提供使用者操作和觀看的介面,並且將使用者輸入提供至訊息處理模組501來處理。若第一設備為數位電視,第二設備為智慧手機,則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可以顯示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來電顯示,智慧手機的來電資訊能夠在與它連接的數位電視上顯示出來,而且不影響數位電視的使用;第二個是簡訊的顯示,智慧 手機接收到的簡訊的發信人和內容能夠在與它連接的數位電視上顯示出來。自動識別模組505用於識別其它設備的存在。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可以直觀、友好以及方便的讓使用者體驗設備之間的資訊共用,如:使用者可以清晰的瞭解到網路的即時連接狀態,連接了哪個無線路由器以及怎樣連接其它的無線路由器,使用者還可設置設備名稱和本設備是否開機自動運行。除此之外,在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上使用者還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資訊,如:在第一設備上檢測到的在同一局域網內的其它設備,以及其它設備與第一設備的連接狀態。
其中,自動識別模組505會在固定的時間間隔內通過UDP不斷的把第一設備的相關資訊廣播到所在的局域網中,以對外宣佈自己的存在,在該局域網內的其它設備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外宣佈自己的存在。第一設備通過接收來自其它設備的資訊,以識別其它設備的存在。對外宣佈自己的存在需要播放的資訊包括(以數位電視和智慧手機為例):設備類型,用於告訴其它設備本設備是智慧手機還是數位電視;IP位址,用於建立TCP連接,智慧手機會把來電和簡訊的相關資訊通過TCP發送給數位電視;MAC位址,每個設備都有唯一的MAC位址,用於區分每個設備;設備名字,用於方便使用者在介面上區分每台設備;檢測識別碼,用於判斷UDP和TCP意外突然斷開的情況。其它設備接收到上述資訊後可以識別該設備,且還可以利用上述資訊實現設備之間的連接功能。
第6圖是依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連接設備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為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例 如行動電話。如第6圖所示,第二設備包括:訊息處理模組601、設備類型檢測模組602、無線連接模組603、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604、自動識別模組605以及來電資訊與簡訊接收單元607。
其中,訊息處理模組601用於處理各類訊息,更新相應的資料和狀態,同時更新使用者圖形介面。設備類型檢測模組602用於檢測第二設備類型,以遮罩與第二設備為同類型設備所發送的資訊。無線連接模組603用於自動檢測第二設備所在區域的無線網路,並連接至該無線網路。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604用於提供使用者操作的介面。自動識別模組605用於識別其它設備的存在。無線連接模組603根據訊息處理模組601的指示而控制與第一設備建立連接。來電資訊與簡訊接收單元607,用於接收通信網路發送的來電資訊與簡訊。
第6圖所示模組的工作方式為,訊息處理模組601處理設備類型檢測模組602、無線連接模組603、自動識別模組605、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604及來電資訊與簡訊接收模組607所發送的訊息,同時將處理後的訊息通過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604顯示出來。
首先第二設備通過無線連接模組603自動檢測第二設備所在區域的無線網路,並連接至該無線網路,然後通過自動識別模組605識別可以連接的設備,識別到可以連接的設備後,通過訊息處理模組601發送連接請求訊息以及處理自第一設備接收到的訊息,以控制無線連接模組603進行與第一設備之間的連接。當設備之間建立連接後,對於第二設備通過來電資訊與簡訊接收模組607接收的來電資訊與簡訊可實現設備 之間的共用。其中,上述功能在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604上進行操作。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6圖中的設備類型檢測模組602、無線連接模組603、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604以及自動識別模組605的功能與工作方式分別與第5圖中的設備類型檢測模組502、無線連接模組503、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以及自動識別模組505類似,在此不再贅述。第6圖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此外,採用數位電視為第一設備,行動電話為第二設備也僅為一舉例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在另一變形實施例中,可由第一設備發送連接請求訊息,而第二設備發送連接回應訊息。
第7圖是依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連接設備中的訊息處理模組(例如第5圖與第6圖中所示的訊息處理模組)中包含的部分組成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連接訊息處理模組包括但不局限於:接收單元701、處理單元702、發送單元703、以及替換單元704。在以下的說明中,以第7圖中所示的訊息處理模組屬於第一設備來進行舉例說明,但這並非本申請的限制條件。
其中,接收單元701用於接收來自其他設備的連接訊息(例如連接請求訊息或者連接回應訊息)以及連接檢測訊息,此外接收單元701進一步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待顯示資訊;其中,由於待顯示資訊只發送一次,第一設備通過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定)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待顯示資訊。處理單元702用於處理接收單元701接收 到的連接訊息以及待顯示資訊,並控制發送單元703的發送操作以及替換單元704的替換操作。發送單元703用於向第二設備發送連接訊息(例如連接請求訊息或者連接回應訊息)以及連接檢測訊息。替換單元704用於無線連接模組503連接第二設備後,將設備本機儲存區的檢測識別碼替換為當前的檢測識別碼。
需注意的是,上述訊息處理模組中以接收單元701與發送單元703屬於第一設備,並且第一設備為電視機來進行舉例說明,但這並非本申請的限制條件。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當上述訊息處理模組屬於第二設備,並且第二設備為可擕式電子設備(例如行動電話)時,接收單元701接收連接訊息,而無法接收到待顯示資訊。並且發送單元703不但用於發送連接訊息並且用於發送待顯示資訊。在此僅進行簡單描述,而不進行具體說明。
在一個實施例中,處理單元702用來決定是否需要與第二設備建立無線連接,例如在當前與第二設備之間沒有建立無線連接,同時接收到使用者指令需要與第二設備建立連接時,處理單元702決定需要與第二設備建立連接,並控制發送單元703發送連接請求訊息而與第二設備建立無線連接。另舉一例,當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非正常斷開並且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前網路連接正常的情況下,處理單元702決定需要與第二設備建立無線網路連接。此外,處理單元702用於處理所需進行的判斷操作,例如用於判斷接收到的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是否與之前處理過的連接請 求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不同、用於判斷本機儲存區的檢測識別碼(例如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第一設備當前接收到的檢測識別碼(例如第二檢測識別碼)是否相同、用於在判斷為本機儲存區的檢測識別碼(例如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當前接收到的檢測識別碼(例如第二檢測識別碼)不相同時,則繼續判斷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在之前是否處於正常連接狀態。
在一個實施例中,接收單元701接收到一個連接檢測訊息(例如第二連接檢測訊息),在處理單元702判斷為本機儲存區的檢測識別碼(例如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第一設備當前接收到的檢測識別碼(例如第二檢測識別碼)不同,並且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在之前處於正常連接狀態時,處理單元702決定需要與第二設備建立連接,發送單元703向第二設備發送連接請求訊息。接收單元701接收第二設備回應連接請求訊息而返回的同意連接訊息,處理單元702根據第一同意連接訊息控制無線連接模組503連接第二設備。其中,無線連接模組503根據同意連接訊息連接第二設備後,替換單元704將第一設備存儲的第一檢測識別碼替換為第二檢測識別碼。此外,當處理單元702判斷本機儲存區的檢測識別碼(例如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第一設備當前接收到的檢測識別碼(例如第二檢測識別碼)相同時,屬於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處於正常網路連接狀態的情況,接收單元701繼續接收連接檢測訊息。
在另一實施例中,接收單元701接收到第二設備發送的連接請求訊息(例如第二連接請求訊息),當處理單元702判斷接收到的連接請求訊息(例如第二連接請求訊息)中的連 接識別碼(例如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處理過的連接訊息(例如第一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例如第一連接識別碼)不同時,發送單元703回應連接請求訊息而發出連接回應訊息,連接回應訊息包含連接識別碼。當處理單元702判斷接收到的連接請求訊息(例如第二連接請求訊息)中的連接識別碼(例如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處理過的連接訊息(例如第一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例如第一連接識別碼)相同時,第一設備不處理當前接收到的連接請求訊息(例如第二連接請求訊息)。
在又一實施例中,接收單元701接收到的連接訊息為連接回應訊息,處理單元702判斷當前接收到的連接回應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與之前處理過的同種類型的連接回應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當判斷結果為相同時,則代表第一設備已經處理過當前接收到的連接回應訊息而不需再次處理;當判斷結果為不相同,則代表第一設備尚未處理過當前接收到的連接回應訊息,而需要進行處理。無線連接模組503根據處理單元702的判斷結果來依據接收到的連接回應訊息連接第二設備。具體操作為,連接回應資訊包括:命令提示符、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硬體位址和連接識別碼。當處理單元702判斷沒有處理過當前接收到的連接回應訊息時,無線連接模組503根據當前接收到的連接回應訊息的命令提示符和硬體位址,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
第7圖中的各個模組與單元能夠實施第1圖、第2圖中的第一設備執行的各步驟,其具體的操作流程與操作細節在 此不再贅述。
第5圖、第6圖和第7圖所示模組實現裝置功能的具體方式之一舉例說明為,首先第一設備通過無線連接模組503自動檢測第一設備所在區域的無線網路,並連接至該無線網路。然後利用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及自動識別模組505識別該網路內需要連接的其它設備,確定需要連接的設備後,通過訊息處理模組501處理各類訊息,例如連接請求訊息、連接回應訊息、連接監測訊息以及來自第二設備接收的待顯示訊息等等,並且更新使用者圖形介面的顯示以及更新內部的各種參數與狀態(例如內部存儲的監測識別碼),無線連接模組503設備連接控制模組506根據訊息處理模組501的處理結果而建立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設備向第一設備發送連接訊息,首先在接收連接訊息前,設備類型檢測模組502需要檢測第二設備的類型,以遮罩與第一設備為同類型設備所發送的資訊。接收連接訊息後,第一設備中處理單元702判斷接收到的連接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與之前接收的同類型連接訊息中的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若判斷不相同,則屬於該連接訊息沒有被處理過的情況,無線連接模組503根據接收到的連接訊息連接第二設備。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連接後,接收單元701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待顯示資訊,並且接收的來電資訊與簡訊通過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顯示出來。
在另一實施例中,使用者按照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504提供的介面提示進行操作,舉例來說,介面提示有連接 (以下簡述為Connect)、斷開(以下簡述為Disconnect)、同意(以下簡述為Agree)和不同意(以下簡述為Disagree)等。使用者點擊這些介面提示之後,發送單元703就會依照處理單元702的指令發送相應的連接訊息給第二設備,當第二設備收到訊息後,操作第二設備的使用者也需要在第二設備的設備連接控制模組介面進行相應的操作來完成雙方的連接。其中,如上所述的連接請求訊息或者連接回應訊息中包含的Cmd對應用戶操作的命令;連接請求訊息或者連接回應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是用於協助控制連接訊息的正常流動與處理,用於標識具有該連接識別碼的連接訊息是否被處理過。當用戶點擊“Connect”的時候,第一設備會循環發出“Request”命令,即Cmd為“Request”;當使用者點擊“Disconnect”,第一設備會循環發出“DisConnect”資訊;當使用者點擊“Agree”,第一設備會循環發出“Agree”資訊;當使用者點擊“DisAgree”,第一設備會循環發出“DisAgree”資訊。第一設備正是通過使用者的操作從而對應的發出這些資訊流來完成連接任務的。在本實施例中,連接訊息的發送採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使用者資料包協定)傳輸。
下面以第一設備為數位電視,第二設備為智慧手機,詳細介紹連接識別碼在設備連接中的作用,如用戶A在智慧手機上點擊“Connect”,此時智慧手機不斷的發送Cmd=Request的連接資訊,而使用數位電視的另一個使用者B看到用戶A的連接請求,如果用戶B不希望建立連接,他會去點擊“DisAgree”,此時數位電視會向智慧手機發出 Cmd=DisAgree的資訊,智慧手機收到這個資訊後會作出回應。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循環發送資訊的機制,此時數位電視還是不斷的向智慧手機發“DisAgree”的資訊,如果沒有連接識別碼的話,當智慧手機再次發送連接請求“Request”的同時,智慧手機會收到數位電視不斷發過來的“DisAgree”資訊,導致無法再次建立連接。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連接識別碼可以判斷數位電視的“DisAgree”資訊在之前是否已經接收並且處理過,如果是的話就不再處理這些訊息,否則接收並且進行處理,這樣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連接訊息衝突的問題,有效的協助訊息的正常流動與被處理。在一實施例中,所用手機和電視設備都基於Android系統。
其中,Android手機在來電、掛電話或接收簡訊時會由系統發出訊息,手機接收訊息,利用Android系統提供的一些元件API從這些訊息中獲取詳細的資訊,並將獲得的詳細資訊根據不同的操作命令通過不同的資訊模式發送至數位電視,數位電視收到智慧手機發送的資訊後,把資訊的各部分內容分割出來,顯示需要的資訊。在實際應用中,多台智慧手機可以連接多台數位電視,因此智慧手機或數位電視系統採用清單(list)來存儲來源於不同設備的資訊,並即時存儲或刪除清單裡的資訊。
綜上所述,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通過引入識別碼來區別連接訊息,例如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訊息後,判斷第二連接訊息中的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接收的第一連接訊息中的第一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並產 生判斷結果,根據該判斷結果來處理第二連接訊息。其中,第一連接訊息與第二連接訊息為連接請求訊息,或者第一連接訊息與第二連接訊息為連接回應訊息。相對地,如果兩個設備中的一個發出的連接請求訊息被拒絕,並且該設備依照使用者指令再次發出的連接請求時,再次發出的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與之前被拒絕的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不同。任何依據設備之間發送的連接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來控制連接訊息的處理的技術方案,皆屬於本發明之揭露範圍。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能夠識別不同的連接訊息,使連接訊息處於正常的流動和被處理狀態,提高連接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包括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104‧‧‧步驟

Claims (47)

  1. 一種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用於至少一第一設備與至少一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該方法包含: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訊息,所述第一連接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訊息,所述第二連接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判斷所述第二連接訊息中的所述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接收的第一連接訊息中的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並產生判斷結果;以及根據該判斷結果來處理所述第二連接訊息;其中,所述第一連接訊息與所述第二連接訊息為連接請求訊息,或者所述第一連接訊息與所述第二連接訊息為連接回應訊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進一步包含,若判斷所述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二連接訊息連接第二設備;若判斷為所述第二連接識別碼與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相同,則不處理所述第二連接訊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當所述第一連接訊息為第一連接請求訊息,所述第二連接訊息為第二連接請求訊息時,並且當第二連接請求訊息被處理時,更包含:所述第一設備回應第一連接請求訊息而發出的第一拒絕連 接訊息,所述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包含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以及當所述第一設備判斷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同後發出第二同意連接訊息,所述第二同意連接訊息包含所述第二連接識別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更包含在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在非正常斷開網路連接之後,在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之間自動重新建立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之間自動重新建立連接的步驟更包含:使所述第一設備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檢測訊息,所述第二連接檢測訊息包含第二檢測識別碼;判斷所述第一設備本機儲存區的第一檢測識別碼與所述第二檢測識別碼是否相同;若判斷為所述第一檢測識別碼與所述第二檢測識別碼不相同,則繼續判斷所述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在之前是否處於正常連接狀態;若判斷為所述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在之前處於正常連接狀態,則所述第一設備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三連接請求訊息而重新建立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更包含,所述第一設備接收所述第二設備回應所述第三連接請求 訊息而返回的第一同意連接訊息,根據所述第一同意連接訊息連接第二設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更包含,在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處於正常連接時,使所述第一設備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檢測訊息,所述第一連接檢測訊息包含第一檢測識別碼,並且所述第一設備儲存所述第一檢測識別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連接檢測訊息包括: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硬體位址,第二設備的網路之間互聯的協定,設備名字以及第一檢測識別碼;以及所述第二連接檢測訊息包括: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硬體位址,第二設備的網路之間互聯的協定,設備名字,以及第二檢測識別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自動重新建立連接之後,將所述第一設備存儲的第一檢測識別碼替換為所述第二檢測識別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若判斷為所述第一檢測識別碼與所述第二檢測識別碼相同,則判斷為所述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處於正常網路連接狀態的情況。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特徵 在於,所述第一連接資訊包括:命令提示符、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硬體位址和第一連接識別碼;所述第二連接資訊包括:命令提示符、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硬體位址和第二連接識別碼。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連接資訊還包括:第二設備的網路之間互聯的協定和設備名字;以及所述第二連接資訊還包括:第二設備的網路之間互聯的協定和設備名字。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連接訊息、所述第二連接訊息的發送方式為:循環發送、或根據預置次數進行發送、或當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建立網路連接時,停止發送。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和第二連接識別碼均為已加密識別碼。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設備連接所述第二設備後,接收來自所述第二設備的待顯示資訊;以及使所述第一設備顯示所述待顯示資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設備連接所述第二設備後,發送待顯示資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若第二連接識別碼相對於第一連接識別碼遞增,則判斷所述第 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相同。
  18. 一種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用於至少一第一設備與至少一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該方法包含:發送第一連接請求訊息至所述第一設備,所述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以及當所述第二設備決定需要與所述第一設備進行連接時,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至所述第一設備來建立無線連接,其中所述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並且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與所述第二連接識別碼不同。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當無線連接非正常斷開並且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之前正常連接時,所述第二設備決定需要與所述第一設備進行連接。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更包含接收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檢測訊息,所述第二連接檢測訊息包含第二檢測識別碼;以及判斷所述第二檢測識別碼與所述第二設備本機儲存區的第一檢測識別碼是否相同,當判斷為不相同時,判斷為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非正常斷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處於正常連接時,接收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檢測訊息,所述第一連接檢測訊息包含第一檢測識別碼,並且所述第二設備儲存所述第一檢測識別碼。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連接請求訊息被所述第一設備拒絕時,並且所述第二設備接收到使用者指令時,所述第二設備決定需要與所述第一設備進行連接。
  23. 一種設備之間連接的系統,所述系統包括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其中,第二設備向第一設備發送第一連接請求訊息,所述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一拒絕連接訊息,所述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包含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所述第二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後,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所述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以及所述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判斷所述第二連接識別碼與之前接收的第一連接請求訊息中的第一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若判斷為所述第二連接識別碼與第一連接識別碼不相同,則根據所述第二連接請求訊息連接第二設備,並向第二設備發送第一同意連接訊息。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設備之間連接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二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拒絕連接訊息後,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的步驟包含:當所述第二設備接收到使用者指令時,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
  25. 一種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包含, 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訊息,所述第一連接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處理單元,用於判斷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與所述第一設備之前處理過的相同種類的連接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是否相同;以及無線連接模組,根據所述處理單元的判斷結果來依據所述第一連接訊息連接所述第二設備。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若所述處理單元判斷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與所述第一設備之前處理過的相同種類的連接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不同,則所述無線連接模組根據所述第一連接訊息連接第二設備;以及若所述處理單元判斷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與所述第一設備之前處理過的相同種類的連接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相同,則所述無線連接模組不處理所述第一連接訊息。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更包含:發送單元,當所述第一連接訊息為第一連接請求訊息時,回應所述第一連接請求訊息而發出第一連接回應訊息,所述第一連接回應訊息包含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連接資訊包括:命令提示符、第二設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硬體位址和第一連接識別碼;以及所述無線連接模組根據所述第一連接訊息的命令提示符和 硬體位址,連接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為已加密識別碼。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連接訊息的發送方式為:循環發送、或根據預置次數進行發送、或當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建立連接時停止發送。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在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之間非正常斷開網路連接之後,在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之間自動重新建立連接。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所述接收單元,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檢測訊息,所述第二連接檢測訊息包含第二檢測識別碼;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判斷本機儲存區的第一檢測識別碼與所述第二檢測識別碼是否相同,在所述處理單元判斷為所述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第二檢測識別碼不相同時,則繼續判斷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在之前是否處於正常連接狀態;以及所述第一設備另包含發送單元,用於在所述處理單元判斷為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在之前處於正常連接狀態時,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其中所述接收單元接收所述第二設備回應第二連接請求訊息而返回的第一同意連接訊息,並且所述無線連接模組根據所述第一同意連接訊息連接第二設備。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另包含:替換單元,用於所述無線連接模組根據所述第一同意連接訊息連接第二設備後,將所述第一設備存儲的第一檢測識別碼替換為所述第二檢測識別碼。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在所述處理單元判斷為所述第一檢測識別碼與第二檢測識別碼相同時,屬於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處於正常連接狀態的情況。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所述第二連接檢測訊息包括:第二設備備的設備類型、第二設備的硬體位址,第二檢測識別碼,第二設備的網路之間互聯的協定和設備名字;其中,所述第一檢測識別碼和第二檢測識別碼均為已加密識別碼。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在所述第一設備連接所述第二設備後,所述接收單元接收來自所述第二設備的待顯示資訊;以及所述第一設備更包含: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用於顯示所述待顯示資訊;訊息處理模組,用於處理連接訊息以及控制所述使用者圖形介面模組的顯示,所述訊息處理模組包含所述接收單元、所述處理單元以及一發送單元,其中該發送單元用於發送待顯示資訊以及一連接回應消息。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更包含設備類型檢測模組,用於檢測所述第一設備類型。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所述無線連接模組,自動檢測所述第一設備所在區域的無線網路,並連接至該無線網路。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更包含:來電資訊與簡訊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來電資訊與簡訊,其中所述待顯示資訊為來電資訊或者簡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與第二設備連接的第一設備,其中當所述第一設備非正常斷開與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時,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的第一連接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初始化為0。
  41. 一種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包含,發送單元,用於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第一連接請求訊息,所述第一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一連接識別碼;以及處理單元,用於決定是否需要與所述第一設備進行連接;當所述處理單元決定需要與第一設備進行連接時,指示所述發送單元向第一設備發送第二連接請求訊息而與所述第一設備建立無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請求訊息包含第二連接識別碼,並且所述第一連接識別碼與所述第二連接識別碼不同。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的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其中當所述第二設備非正常斷開與所述第一設備之間的 無線連接時,所述處理單元決定為需要與所述第一設備進行連接。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更包含: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二連接檢測訊息,所述第二連接檢測訊息包含第二檢測識別碼;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判斷所述第二檢測識別碼與所述第二設備本機儲存區的第一檢測識別碼是否相同,當判斷為不相同時,繼續判斷所述第二設備與所述第一設備之間是否處於正常連接狀態,如果判斷結果為所述第二設備與所述第一設備之間處於正常連接狀態,則判斷為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非正常斷開。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其中在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處於正常連接時,所述接收單元接收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第一連接檢測訊息,所述第一連接檢測訊息包含第一檢測識別碼,並且所述第二設備儲存所述第一檢測識別碼。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其中當所述第二設備非正常斷開與所述第一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時,所述發送單元向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所述第二連接請求訊息中包含的連接識別碼初始化為0。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的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請求訊息、第二連接請求訊息的發送方式為:循環發送、或根據預置次數進行發送、或 當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建立連接時停止發送。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的與第一設備連接的第二設備,其特徵在於:當所述第一連接請求訊息被所述第一設備拒絕,並且所述第二設備接收到使用者指令時,所述處理單元決定需要與所述第一設備進行連接。
TW102134700A 2012-09-28 2013-09-26 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系統及相關設備 TWI4884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0652.5A CN103716901B (zh) 2012-09-28 2012-09-28 设备之间连接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4230A true TW201414230A (zh) 2014-04-01
TWI488455B TWI488455B (zh) 2015-06-11

Family

ID=50385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4700A TWI488455B (zh) 2012-09-28 2013-09-26 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系統及相關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07375B2 (zh)
CN (1) CN103716901B (zh)
TW (1) TWI4884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3128B2 (en) * 2014-01-07 2019-10-01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sioning multiple devices
WO2015161492A1 (zh) * 2014-04-24 2015-10-29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搜寻同类型电子烟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02829B (zh) * 2014-08-01 2018-03-1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显示的连接方法和移动设备
JP2016177097A (ja) * 2015-03-19 2016-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GB201517092D0 (en) * 2015-09-28 2015-11-11 Nicoventures Holdings Ltd Feature synchroni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vapour provision systems
CN105516183B (zh) * 2015-12-30 2020-03-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7205284B (zh) * 2016-03-18 2022-01-14 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其连接控制方法
RU2634183C1 (ru) * 2016-09-08 2017-10-24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Лаборатория Касперского" Способ рассылки обновлений
CN113691964B (zh) * 2020-05-19 2023-09-0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的连接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422999B (zh) * 2022-01-30 2022-12-1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设备自动配对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9208B2 (ja) * 1997-03-11 2004-10-20 株式会社東芝 ノード装置及びメッセージ交換方法
US6496491B2 (en) * 1998-05-08 2002-12-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obile point-to-point protocol
TWI245507B (en) * 2002-08-06 2005-12-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nnection detection
US20050195975A1 (en) * 2003-01-21 2005-09-08 Kevin Kawakita Digital media distribution cryptography using media ticket smart cards
US8233462B2 (en) * 2003-10-15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US8509694B2 (en) * 2010-08-31 2013-08-13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portable media device and an accessory us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paths
EP2679037B1 (en) * 2011-02-22 2020-09-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nect wireless-enabled devices
CN102665213B (zh) * 2012-04-05 2016-02-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直通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07375B2 (en) 2016-04-05
CN103716901B (zh) 2017-07-28
US20140092781A1 (en) 2014-04-03
CN103716901A (zh) 2014-04-09
TWI488455B (zh)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8455B (zh) 設備之間連接的方法、系統及相關設備
US20220303276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hotspot terminal and management terminal
EP3641366B1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602300B2 (en) Smart device-based home network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11172530B2 (en)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2350981B (zh) 一种切换通信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383109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機器、端末、通信機器、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301568B2 (ja) UPnP遠隔プロトコルをサポートする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で第3の装置のイベントを処理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872128B2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stable Piconet and system of establishment of stable Piconet based on bluetooth
US11792886B2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network by network nod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3019180B (zh) 电子设备间互联与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14629932B (zh) 电子设备间的协同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40295B (zh) 异常断线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6126754B2 (ja) メッセージ伝送方法、メッセージ伝送装置、電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KR20190047598A (ko)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5209192A (zh) 一种显示设备、智能设备和摄像头共享方法
WO2016082107A1 (zh) 一种共享界面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392109B (zh)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和装置
WO201314094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5665713A (zh) 多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596801B1 (ko) Pc5 링크 확립 방법, 장비 및 시스템
CN106465087B (zh) 一种通信消息转移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7166620A1 (zh) 一种通信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终端和电子设备
CN106231589B (zh) 基于Android系统Soft AP隐藏SSID广播的方法及装置
TW201027957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mote appliances using instant mess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