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1614A -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及用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層板 - Google Patents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及用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層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1614A
TW201411614A TW102122582A TW102122582A TW201411614A TW 201411614 A TW201411614 A TW 201411614A TW 102122582 A TW102122582 A TW 102122582A TW 102122582 A TW102122582 A TW 102122582A TW 201411614 A TW201411614 A TW 2014116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n
refractive index
interface
optic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2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 Ota
Tetsuhiro Sakamoto
Shiori Tashiro
Koichi Yasuda
Hiroshi Uchiyama
Mitsuaki O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732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17886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11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1614A/zh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包含多個積層樹脂層。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至少一者具有在該等樹脂層之一厚度方向上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

Description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及用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層板
本發明技術係關於一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及一種用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層板。更具體言之,本發明技術係關於一種可藉由將光輻射至其而在其上形成一記錄標記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光碟(CD)、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藍光光碟®等等已廣泛用作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另一方面,隨著電視機轉換為高清晰規格或隨著藉由個人電腦(PC)處置之資料量快速增加,近年來一直期望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具有更大容量。
在此境況下,提議一種在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厚度方向上三維記錄資訊之方法作為用於增加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容量之方法中的一種方法。採用此一方法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一者係採用先前在一記錄層中含有在吸收光子時發泡之一記錄材料且輻射一光束以形成用作一記錄標記之一空隙之一方法(在下文中稱為「空隙記錄方法」)之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例如,參見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8-176902號)。
然而,因為該空隙記錄方法形成一空隙作為如上所述之一記錄標記,所以其必須使用極高雷射功率以記錄一資訊信號。對於此原因,提議一種在經積層之多個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任一者上形成一記 錄標記以減小必須用以記錄一資訊信號之雷射功率之方法(在下文中稱為「界面記錄方法」)(例如,參見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1-86327號)。
然而,對於界面記錄方法,當一樹脂層具有適當地等於一波長之一厚度時,反射自該樹脂層之上(入射)界面之再生光或記錄光與反射自該樹脂層之下部(背表面)界面之再生光或記錄光之間的干擾效應變得顯著。這係因為藉由一透鏡會聚或發散之光之干擾效應隨著反射自各界面之光之間的光學路徑差變小而變大。為抑制此干擾效應,必須精確地控制該等樹脂層之厚度。膜厚度之精確控制涉及高樹脂層形成技術,從而導致製造成本增加。
因此,可期望提供一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及一種用於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層板,其等可在無須精確地控制厚度之情況下抑制反射自兩個或更多個相鄰界面之再生光或記錄光之間之干擾。
根據本發明技術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包含複數個積層樹脂層。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至少一者具有在該等樹脂層之一厚度方向上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
根據本發明技術之一第二實施例之用於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一層板包含複數個積層樹脂層。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經組態使得可在其上形成一記錄標記。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至少一者具有在該等樹脂層之一厚度方向上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
根據本發明技術,可抑制自具有在該等樹脂層之厚度方向上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之界面反射再生光或記錄光。因此,可在無須控制該等樹脂層之厚度之情況下抑制藉由界面反射引起的再生光或記錄光之間之干擾。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技術,可在無須精確地控制該等樹脂層 之厚度之情況下抑制藉由界面反射引起的再生光或記錄光之間之干擾。
1‧‧‧主體層
2‧‧‧選擇反射層
3‧‧‧覆蓋層
4‧‧‧基板
10‧‧‧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11‧‧‧記錄層
11a‧‧‧樹脂層/記錄層/第一樹脂層
11b‧‧‧樹脂層/中間層/第二樹脂層
12a‧‧‧第一樹脂組合物
12b‧‧‧第二樹脂組合物
13‧‧‧半固化膜
21a‧‧‧塗抹器
21b‧‧‧塗抹器
22a‧‧‧輻射源
22b‧‧‧輻射源
23a‧‧‧輻射源
23b‧‧‧輻射源
23c‧‧‧輻射源
31‧‧‧保護片
41a‧‧‧塗佈輥
41b‧‧‧塗佈輥
42a‧‧‧壓力輥
42b‧‧‧壓力輥
43a‧‧‧刮刀
43b‧‧‧刮刀
44a‧‧‧貯集器
44b‧‧‧貯集器
45a‧‧‧半固化單元
45b‧‧‧固化單元
46‧‧‧轉移輥
B1‧‧‧第一界面
B2‧‧‧第二界面
圖1係展示根據本發明技術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一例示性組態之一示意截面圖;圖2係展示一主體層(bulk layer)之一例示性組態之一示意截面圖;圖3A至圖3C係展示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技術之第一實施例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一方法之一實例之程序圖;圖4A至圖4C係展示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技術之第一實施例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一方法之一實例之程序圖;圖5係展示根據本發明技術之第一實施例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另一例示性組態之一示意截面圖;圖6A至圖6C係展示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技術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一方法之一實例之程序圖;圖7係展示用於形成一主體層之一方法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圖8係展示測試實例1之一模擬模型之一圖;圖9A至圖9C係展示測試實例2-1至2-3之模擬模型之圖;圖10A至圖10C係展示測試實例3-1至3-3之模擬模型之圖;圖11A至圖11C係展示測試實例4-1至4-3之模擬模型之圖;圖12A至圖12D係展示測試實例5-1至5-4之模擬模型之圖;圖13A至圖13D係展示測試實例5-5之模擬模型之圖表;圖14A至圖14D係展示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技術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一方法之一實例之程序圖;及圖15A至圖15C係展示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技術之第三實施例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方法之一實例之程序圖。
現在,將參考隨附圖式以下列順序描述本發明技術之實施例。
1.第一實施例(用於在一界面上記錄一資訊信號之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一實例)
2.第二實施例(使用一捲軸式程序之一製造方法之一實例)
3.第三實施例(使用紫外線輻射之一製造方法之一實例)
1.第一實施例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組態
圖1係展示根據本發明技術之第一實施例之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一實例組態之一示意截面圖。如圖1中所示,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包含一主體層1、安置在該主體層1上之一選擇反射層2及安置在該選擇反射層2上之一覆蓋層3。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可在其之與該覆蓋層3相對之一表面上進一步具備一基板4。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整體呈一適當光碟之形式且具有夾緊在其中心之一孔隙(在下文中稱為中心孔)。
在旋轉驅動根據該第一實施例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之情況下,自主體層1與覆蓋層3相鄰之表面輻射一雷射束至該主體層1中之界面B以記錄或再生一資訊信號。在下文中,將雷射束所入射之表面稱為入射表面,且與該入射表面相對之表面稱為背表面。
將輪流描述形成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之覆蓋層3、選擇反射層2、主體層1及基板4。
覆蓋層
覆蓋層3可由任何材料製成,只要該材料係透明的。例如,其可由諸如一透明塑膠材料之一有機材料或諸如玻璃之一無機材料製成。一塑膠材料之實例包含現有的聚合材料。現有聚合材料之實例包含聚碳酸酯(PC)、丙烯酸樹脂(PAAM)、環烯聚合物(COP)、三醋酸纖維素 (TAC)、聚酯(TPE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醯亞胺(PI)、聚醯胺(PA)、芳族聚醯胺、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聚醚碸、聚碸、聚丙烯(PP)、二乙醯纖維素、聚氯乙烯、環氧樹脂、尿素樹脂、聚氨酯樹脂及三聚氰胺樹脂。一無機材料之實例包含石英、藍寶石及玻璃。
該覆蓋層3係呈(例如)在其中心具有一中心孔之一適當光碟之形式。該覆蓋層3之一主表面係(例如)一波紋表面,且該選擇反射層2係安置在該波紋表面上。該波紋表面具有用於導引記錄或重現位置之導引溝槽。當自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之主表面觀看時,該等導引溝槽之總體形狀之實例包含各種形狀,諸如螺旋線及同心圓。
該等導引溝槽之實例包含連續溝槽、凹坑列(pit train)及其等之組合。為穩定線速度或增加位置資訊(例如,旋轉角資訊、半徑位置資訊等等),該等導引溝槽可呈曲折。
選擇反射層
選擇反射層2係安置在該覆蓋層3之波紋表面上。在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中,用於記錄該主體層1上之一標記之記錄光(一第一雷射束)以及用於基於該覆蓋層3之導引溝槽獲得一追蹤誤差信號或聚焦誤差信號之伺服光(一第二雷射束)輻射至該選擇反射層2。當該選擇反射層反射或吸收所輻射之記錄光時,到達該主體層1內部之記錄光量降低,從而導致表觀記錄靈敏度減小。對於此原因,該選擇反射層2較佳係具有反射伺服光但是透射幾乎全部記錄光之選擇特性之一反射層。
在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中,記錄光及伺服光係(例如)不同波長之雷射束。該選擇反射層2之實例包含具有反射與伺服光相同之波長範圍中之光但是透射其他波長範圍中之光(例如,記錄光)之波長選擇特性之一選擇反射層。
具有此等波長選擇特性之選擇反射層2之實例包含一多層膜,其中交替地積層具有不同折射率之低折射率層及高折射率層。低折射率層及高折射率層之實例包含介電層。介電層之材料之實例包含氮化矽、氧化矽、氧化鉭、氧化鈦、氟化鎂及氧化鋅。
主體層
主體層1係其中積層多個樹脂層之一層板(用於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一層板),且在該等樹脂層之間形成界面。該主體層1經組態使得可在介於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任一者上形成一資訊標記。相鄰的樹脂層具有(例如)不同的折射率。介於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至少一者具有在該等樹脂層之厚度方向上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為減小再生光或記錄光之反射比且增加其透射比,折射率之此等變化較佳係連續變化且更佳變化使得形成一界面之樹脂層之一者之折射率朝另一樹脂層之折射率傾斜。
假定該主體層1中之界面之每相鄰兩個界面形成一單組,形成一單組之界面之一者較佳具有在樹脂層之厚度方向上連續變化之一折射率,而另一界面較佳具有在此一方向上不連續變化之一折射率。因此,可抑制反射自形成一組之界面之記錄光或再生光之間之多重干擾。若採用上述界面組態,則在(例如)具有不連續變化之一折射率之一界面上形成一記錄標記。
更具體言之,如圖1中所示,該主體層1係其中積層多個樹脂層11a及多個樹脂層11b之一層板(用於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一層板)。在依序積層之一樹脂層11a與一樹脂層11b之間形成一界面B1,且在依序積層之樹脂層11b與樹脂層11a之間形成一界面B2。該主體層1經組態使得可在(例如)任何界面B1上形成一資訊標記。相鄰樹脂層11a及11b具有(例如)不同的折射率。界面B1具有(例如)在厚度方向上自樹脂層11a朝樹脂層11b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為減小再生光或記錄 光之反射比且增加其透射比,折射率之逐漸變化較佳係連續變化且更佳地變化使得形成一界面之樹脂層之一者11a之折射率朝另一樹脂層11b之折射率傾斜。在界面B1中,其中折射率逐漸變化之過渡區域之寬度較佳係約100nm或更大且約1μm或更小。
若該主體層1中之樹脂層11a及樹脂層11b之至少一者具有小厚度使得聚集記錄光或再生光可干擾波長(約5μm或更小),則該等界面B1較佳具有在記錄層11之厚度方向上連續變化之一折射率,而該等界面B2較佳具有在此一方向上不連續變化之一折射率。因此,可抑制反射自相鄰界面B1及B2之記錄光或再生光之間之多重干擾。若採用該等界面B之上述組態,則在(例如)具有不連續變化之一折射率之任何界面B2上形成一記錄標記。
形成具有一逐漸變化折射率之一界面之兩個樹脂層11a及11b較佳相互溶解在該界面中。如本文中使用,「相互溶解」意謂該兩個樹脂層11a及11b之材料組合物在自11a朝11b之厚度方向上在具有約100nm或更大之一寬度之過渡區域中連續變化。因此,可在厚度方向上逐漸改變該等樹脂層11a與11b之間之界面之折射率。
圖2係展示該主體層之一例示性組態之一截面圖。如圖2中所示,該主體層1係其中用作第一樹脂層之多個記錄層11a及用作第二樹脂層之中間層11b交替地積層之一層板。該主體層1具有由該等記錄層11a及該等中間層11b形成之多個第一界面B1及多個第二界面B2。一第一界面B1係由一記錄層11a及與該記錄層11a之入射表面相鄰之一中間層11b形成;一第二界面B2係由該記錄層11a及與該記錄層11a之背表面相鄰之一中間層11b形成。該第一界面B1及該第二界面B2之一者較佳具有一連續變化折射率;另一界面較佳具有一不連續變化折射率。因此,可抑制反射自該第一界面B1及該第二界面B2之記錄光或再生光之間之干擾效應。若採用該第一界面B1及該第二界面B2之組 態,則在(例如)第一界面B1及第二界面B2中具有不連續變化折射率之任何界面上形成一記錄標記。
該等記錄層11a之平均厚度較佳係30nm或更大且5μm或更小,更佳30nm或更大且1μm或更小。當記錄層11a之平均厚度係5μm或更小且特定言之1μm或更小時,反射自相鄰於記錄層11a之入射表面之界面B1之光與反射自相鄰於記錄層11a之背表面之界面B2之光之間的干擾效應趨於一不可忽略位準。另一方面,當記錄層11a之平均厚度超過5μm時,反射自相鄰於記錄層11a之入射表面之界面B1之光與反射自相鄰於記錄層11a之背表面之界面B2之光之間的干擾效應趨於一可忽略位準,即,使得該效應可被隔離為一聚焦誤差信號之一位準。
例如,若使用具有405nm之一波長之再生光且將記錄層11a之折射率設定為1.3至1.8,則憑藉由干擾引起的光學增強效應最大化表觀反射光之厚度在1.3之一折射率n下係約80nm且在1.8之一折射率n下係約55nm。對於此原因,若一薄膜之厚度小於30nm(其係約折射率n係1.8時之厚度的一半),則無須考量該薄膜之前表面與背表面之間的任何光學干擾。因此,無須採取如本發明技術中論述之任何措施。因此,記錄層11a之平均厚度之下限較佳係設定為30nm。
該等記錄層11a之平均厚度指代第一界面B1與第二界面B2之間之平均距離。在此等界面之一者中,若形成該界面之記錄層11a及中間層11b之材料相互溶解,則如下般定義該界面之位置。即,若記錄層11a之材料之組合物係由A表示且中間層11b之材料之組合物係由B表示,則組合物B平均為90mol%之位置被定義為該界面之位置。
記錄層11a及中間層11b之材料係(例如)具有不同折射率之材料。記錄層11a及中間層11b之材料之實例包含有機材料及有機無機複合材料。記錄層11a及中間層11b之至少一者可視需要含有一添加劑。若記 錄層11a及中間層11b之至少一者含有一添加劑,則界面B1或界面B2之折射率可藉由改變該等界面B1或界面B2中之添加劑濃度而逐漸變化。
有機材料之實例包含選自由熱塑性樹脂、熱固性樹脂、能量束可固化樹脂等等組成之群組之至少一者。
熱塑性樹脂之實例包含芳香族聚酯,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2,6-萘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聚烯烴,諸如聚乙烯及聚丙烯。替代物包含:聚乙烯,諸如聚丙乙烯;聚醯胺,諸如尼龍66(聚(六伸甲基二胺-共-已二酸));及芳族聚碳酸酯,諸如雙酚A聚碳酸酯。其他替代物包含均聚物(諸如聚碸)、含有均聚物之共聚物作為主成分之樹脂及氟樹脂。又其他替代物包含所例示之樹脂混合物。
熱固性樹脂之實例包含酚樹脂、三聚氰胺樹脂,尿素樹脂及環氧樹脂。特定言之,就可撓性(例如光學設計、光吸收功能或類似物)而言,環氧端基之樹脂係較佳的。
能量束可固化樹脂係可藉由對其輻射一能量束而固化之一樹脂。如本文中使用,能量束指代可觸發聚合反應(諸如自由基聚合、陽離子聚合或陰離子聚合)之一能量束。其之實例包含電子束、紫外射線、紅外射線、雷射束、可見射線、離子化輻射(x射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等)、微波及高頻波。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可用作一能量束可固化樹脂組合物。替代地,可使用兩種或更多種能量束可固化樹脂組合物之一混合物。較佳能量束可固化樹脂組合物係一紫外光可固化樹脂。
紫外光可固化樹脂之實例包含含有一或多個(甲基)丙烯醯基團之化合物。如本文中使用,(甲基)丙烯醯基團指代丙烯醯基團或甲基丙烯醯基團。紫外光可固化樹脂之特定實例包含藉由由可購自Toagosei Co.,Ltd之ARONIX系列製備任何量的單體形成之紫外光可固化樹 脂。紫外光可固化樹脂之單官能單體之實例包含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月桂酸酯、丙烯酸硬脂醯酯及可購自Osaka Gas Chemicals Co.,Ltd之類似物。即使當使用歸因於包含元素氟或元素硫而在表面性質(表面張力)方面有所不同的樹脂材料時,亦可使樹脂材料相互溶解在第一界面B1或第二界面B2中以使折射率在膜厚度方向上在該等第一界面B1或第二界面B2之過渡區域中逐漸變化。
有機-無機複合材料之實例包含藉由以奈米級組合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而形成之奈米複合物。界面B1或界面B2之折射率可藉由製備一奈米複合材料組合物而逐漸變化。
一資訊信號係記錄在因此如下般組態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上。即,當一記錄層11a吸收一雷射束時,其產生熱量並使用熱量而變形(例如,熱膨脹且變為凸形)。一相鄰中間層11b接著模仿變形,使得此等層之間的界面本身自一平坦表面變形為一彎曲表面。因此,形成一記錄標記(相位凹坑)。其中藉由聚焦一雷射束執行記錄之位置較佳係比界面稍微更接近記錄層11a之一位置,但不限於此一位置。例如,其中藉由聚焦一雷射束執行記錄之位置可為比界面稍微更接近中間層11b之一位置。
基板
覆蓋層3係(例如)呈在其中心具有一中心孔之一適當光碟之形式。該基板4之材料可為透明材料及不透明材料之任一者,且可為(例如)塑膠材料或玻璃。就可成形性而言,塑膠材料係較佳的。塑膠材料之實例包含聚碳酸酯樹脂、聚烯烴樹脂及丙烯酸樹脂。就成本而言,聚碳酸酯樹脂係較佳的。
用於製造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方法
現在參考圖3A至圖3C,將描述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技術之第一 實施例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之一方法之一實例。
第一塗佈程序
首先,如圖3A中所示,使用一塗抹器21a在一基板4之內半徑上滴落一第一樹脂組合物12a,且藉由旋塗在該基板4之圓周方向上展延所滴落之第一樹脂組合物12a以在該基板4上形成具有一均勻厚度之一塗層。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之實例包含熱固性樹脂及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如上所述,可用於本製造方法中之樹脂組合物不限於此等樹脂,且可為能量束可固化樹脂、熱塑性樹脂或除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外的類似樹脂。
半固化程序
接著,如圖3B中所示,藉由自一輻射源22a輻射一紅外射線或紫外射線半固化形成於該基板4上之塗層。因此,在該基板4上形成具有一均勻厚度之一半固化膜13。用於紅外輻射之輻射源22a之實例包含IR燈,且用於紫外輻射之輻射源22a之實例包含UV燈。
若使用熱固性樹脂作為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則可藉由調整紅外光輻射時間或輻射後等待時間半固化該塗層。若使用紫外光可固化樹脂作為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則可藉由調整紫外光劑量(累積光量)半固化該塗層。較佳將紫外光劑量設定為完全固化該塗層時之劑量的80%或更小。
第二塗佈程序
接著,如圖3C中所示,使用一塗抹器21b在該基板4之內半徑上滴落一第二樹脂組合物12b,且藉由旋塗在該基板4之圓周方向上展延所滴落之第二樹脂組合物12b以在該半固化膜13上形成具有一均勻厚度之一塗層。該第二樹脂組合物12b之實例包含熱固性樹脂及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如上所述,可用於本製造方法中之樹脂組合物不限於此等樹脂,且可為能量束可固化樹脂、熱塑性樹脂或除紫外光可固化樹 脂外的類似樹脂。
完全固化程序
接著,如圖4A中所示,藉由自一輻射源22b輻射一紅外射線或紫外射線,完全固化由形成於該半固化膜13上之第二樹脂組合物12b製成之塗層以及由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製成之半固化膜13。因此,在該基板4上形成一記錄層11a及一中間層11b。此時,在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與該第二樹脂組合物12b之間形成折射率逐漸變化之一界面B1。用於紅外輻射之輻射源22b之實例包含IR燈,且用於紫外輻射之輻射源22b之實例包含UV燈。
積層程序
接著,多次重複自「第一塗佈程序」至「完全固化程序」之程序。因此,如圖4B中所示,交替地積層多個記錄層11a及多個中間層11b,從而在該基板4上形成一主體層1。此時,在一記錄層11a與一中間層11b之間形成折射率逐漸變化之一界面B1,且在該中間層11b與另一記錄層11a之間形成折射率不連續變化之一界面B2。
接著,如圖4C中所示,將其上具有一選擇反射層2之一覆蓋層3黏合至形成於該基板4上之主體層1之一主表面。因此,獲得所要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
效應
根據第一實施例,可抑制自具有在形成於記錄層11a上之中間層11b之厚度方向上連續變化之一折射率之界面B1反射記錄光或再生光。因此,可在無須精確地控制該等樹脂層11b之厚度之情況下抑制反射自任何樹脂層11b之上界面及下界面之光之間之干擾效應。進一步言之,可在界面B2之任一者上形成一記錄標記,該等界面B2係形成於該多個樹脂層11b與形成於該等樹脂層11b上之樹脂層11a之間且具有一不連續變化折射率。因此,可藉由將再生光輻射至該等界面 B2及使用再生光之光學回饋作為一再生信號來偵測是否存在記錄標記。
藉由連續改變形成於一記錄層11之兩側上之一第一界面B1及一第二界面B2之一者之折射率且另一方面藉由不連續地改變另一界面之折射率,可抑制反射自該第一界面B1之光與反射自該第二界面B2之光之間的干擾。
修改
圖5係展示根據本發明技術之第一實施例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另一例示性組態之一示意截面圖。如圖5中所示,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可具有一多層結構,其中在基板4之一主表面上依序積層選擇反射層2、主體層1及覆蓋層3。在此組態中,將基板4之主表面形成在用作用於導引記錄位置或再生位置之導引溝槽之一波紋表面中。
較佳地,選擇反射層2有效地反射伺服光且抑制記錄光之反射。抑制記錄光之反射之目的係防止反射自該選擇反射層2之雜散光影響一記錄操作。因此組態之選擇反射層2之實例包含其中交替地積層多個低折射率層及多個高折射率層之上述多層膜以及由Ag、Cu、Au或類似物製成之合金薄膜及由氮化鈦或類似物製成之薄膜。
第二實施例
現在參考圖6A至圖6C,將描述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技術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之一方法之一實例。
首先,如圖6A中所示,形成其中交替地積層多個記錄層11a及多個中間層11b之一主體層1(用於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一層板)。該主體層1係藉由(例如)將一帶狀多層膜(用於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一層板)衝壓成一光碟形狀而形成。隨後將描述用於形成該主體層1之方法之細節。
接著,如圖6B中所示,經由一黏合劑將其上具有一選擇反射層2 之一覆蓋層3黏合至該主體層1之一主表面。黏合劑之實例包含光敏樹脂(諸如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及壓敏黏著劑(PSA)。
接著,如圖6C中所示,視需要經由一黏合劑將一基板4黏合至該主體層1之另一主表面。黏合劑之實例包含光敏樹脂(諸如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及壓敏黏著劑。因此,獲得所要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
現在參考圖7,將描述用於形成一主體層之方法之一實例。
第一塗佈程序
首先,將一塗佈輥41a部分浸漬在保留於一貯集器44a中之一第一樹脂組合物12a中且接著旋轉該塗佈輥41a以使用該塗佈輥41a之表面上拉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接著,使用一刮刀43a刮除使用該塗佈輥41a之表面上拉之第一樹脂組合物12a之一過剩部分。接著,將一保護片31插置在一壓力輥42a與該塗佈輥41a之間且藉由該壓力輥42a將該保護片31壓抵於該塗佈輥41a使得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均勻地轉移至該保護片31。因此,在該保護片31之一表面上形成一均勻塗層。注意,可採用其中一記錄片先前安置在該保護片31之塗層表面上之一組態。形成該記錄片之樹脂層11a及11b具有類似於當藉由旋塗形成一層板時使用之上述樹脂層11a及11b之功能及材料。
半固化程序
接著,將該保護片31轉移至一半固化單元45a以半固化形成於該保護片31上之塗層。因此,在該保護膜31之表面上形成一均勻半固化層。該半固化單元45a係(例如)經組態以輻射一紫外射線或紅外射線之一單元。若該第一樹脂組合物係一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則該半固化單元45a可為(例如)一UV輻射單元。若該第一樹脂組合物係一熱固性樹脂,則該半固化單元45a可為(例如)一烘乾機(加熱器)。
若使用一熱固性樹脂作為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則可藉由調整紅外輻射時間或輻射後等待時間半固化該塗層。若使用紫外光可固化 樹脂作為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則可藉由調整紫外光劑量(累積光量)半固化該塗層。較佳將紫外光劑量設定為完全固化該塗層時之劑量的80%或更小。
第二塗佈程序
接著,將一塗佈輥41b部分浸漬在保留於一貯集器44b中之一第二樹脂組合物12b中且接著旋轉該塗佈輥41b以使用該塗佈輥41b之表面上拉該第二樹脂組合物12b。接著,使用一刮刀43b刮除使用該塗佈輥41b之表面上拉之第二樹脂組合物12b之一過剩部分。接著,將該保護片31插置在一壓力輥42b與該塗佈輥41b之間且藉由該壓力輥42b將該保護片31壓抵於該塗佈輥41b使得該第二樹脂組合物12a均勻地轉移至該保護片31。因此,在該半固化層之表面上形成一均勻塗層。
完全固化程序
接著,將該保護片31轉移至一固化單元45b以固化形成於該半固化層上之塗層且完全固化該半固化層。因此,在該保護片31之表面上形成一記錄層11a及一中間層11b。該固化單元45b係(例如)經組態以輻射一紫外射線或紅外射線之一單元。若該第二樹脂組合物係一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則該固化單元45b可為(例如)一UV輻射單元。若該第二樹脂組合物係一熱固性樹脂,則該固化單元45b可為(例如)一烘乾機(加熱器)。
積層程序
接著,經由一轉移輥46將其上具有該記錄層11a及該中間層11b之保護片31轉移至一後續程序。接著,多次重複自「第一塗佈程序」至「完全固化程序」之程序作為一後續程序。因此,在該保護片31上交替地積層多個記錄層11a及多個中間層11b,從而在保護片31上形成一主體層1。最終程序可係自該主體層1剝離該保護片31且接著將該主體層1及該保護片31纏繞於不同輥。
因此,獲得所要膜狀主體層(用於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一層板)。
第三實施例
現在參考圖14A至圖15C,將描述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技術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之一方法之一實例。
第一塗佈程序
首先,如圖14A中所示,使用一塗抹器21a在一基板4之內半徑上滴落一第一樹脂組合物12a,且藉由旋塗在該基板4之圓周方向上展延所滴落之第一樹脂組合物12a以在該基板4上形成具有一均勻厚度之一塗層。該第一樹脂組合物12a之實例包含熱固性樹脂及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可用於本製造方法中之樹脂組合物不限於此等樹脂,且可為能量束可固化樹脂、熱塑性樹脂或除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外的類似樹脂。
第一固化程序
接著,如圖14B中所示,藉由自一輻射源23a輻射一紅外射線或紫外射線而固化由形成於該基板4上之第一樹脂組合物12a製成之塗層。因此,在該基板4上形成具有一均勻厚度之一記錄層11a。用於紅外輻射之輻射源23a之實例包含IR燈,且用於紫外輻射之輻射源23a之實例包含UV燈。UV燈之實例包含高壓水銀燈及閃光UV/H燈泡。
塗佈程序
接著,如圖14C中所示,藉由自一輻射源23b輻射一紫外射線而在記錄層11a之一表面上形成具有線性吸收特性之氧化物層。該氧化物層具有其中氧氣濃度沿厚度方向自該層之表面連續降低之一濃度分佈。此氧化物層之折射率在該厚度方向上連續變化。用於紫外射線應用之輻射源23b之實例包含高壓水銀燈及UV燈,諸如閃光UV/H燈泡。注意,來自該輻射源23b之紫外輻射之輻射功率被設定為大於來自該輻射源23a之紫外輻射之輻射功率之一值。
第二塗佈程序
接著,如圖14D中所示,使用一塗抹器21b在該基板4之內半徑上滴落一第二樹脂組合物12b,且藉由旋塗在該基板4之圓周方向上展延所滴落之第二樹脂組合物12b以在記錄層11a上形成具有一均勻厚度之一塗層。該第二樹脂組合物12b之實例包含熱固性樹脂及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可用於本製造方法中之樹脂組合物不限於此等樹脂,且可為能量束可固化樹脂、熱塑性樹脂或除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外的類似樹脂。
第二固化程序
接著,如圖15A中所示,藉由自一輻射源23c輻射一紅外射線或紫外射線而固化由形成於記錄層11a上之第二樹脂組合物12b製成之塗層。因此,在該基板4上形成記錄層11a及一中間層11b。用於紅外輻射之輻射源23c之實例包含IR燈,且用於紫外輻射之輻射源23c之實例包含UV燈。
積層程序
接著,多次重複自「第一塗佈程序」至「第二固化程序」之程序。因此,如圖15B中所示,交替地積層多個記錄層11a及多個中間層11b,從而在該基板4上形成一主體層1。
接著,如圖15C中所示,將其上具有一選擇反射層2之一覆蓋層3黏合至形成於該基板4上之主體層1之一主表面。以此方式,獲得所要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
在因此製造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0中,較佳在包含氧化物層之一記錄層11a與一中間層11b之間之界面上形成一記錄標記。原因在於:因為該氧化物層用作一光吸收層,所以容易形成一記錄標記。
實例
在下文中,將使用實例具體描述本發明技術。然而,本發明技 術不限於此。
將以下列順序描述實例及測試實例。
1.使用樣本(1)之考量
2.使用樣本(2)之考量
3.透過模擬之考量
1.使用樣本(1)之考量
製備具有在一界面中連續變化之一折射率之一樣本及具有在一界面中不連續變化之一折射率之一樣本,且評估反射光量。
實例1
首先,製備具有120mm之一直徑且在其中心具有一中心孔(該中心孔具有15mm之一直徑)之一玻璃基板作為一基板。接著,藉由旋塗將用於記錄層形成之一紫外光可固化丙烯酸樹脂B塗敷至該玻璃基板上以形成具有約50μm之一厚度之一塗層,且接著藉由將0.37J/cm2之紫外射線輻射至該塗層來半固化該塗層。因此,在該玻璃基板上形成一半固化層。將紫外光劑量設定為完全固化該塗層時之劑量的80%或更小。
接著,藉由旋塗將用於樹脂薄膜形成之一紫外光可固化丙烯酸樹脂A塗敷至半固化層上以形成具有約2μm之一厚度之一塗層。因此,使用於樹脂薄膜形成之紫外光固化可丙烯酸樹脂A及用於記錄層形成之半固化紫外光可固化丙烯酸樹脂B相互溶解在一界面a2上。接著,藉由輻射紫外射線而固化形成於該半固化層上之塗層,且完全固化該半固化層。因此,在該玻璃基板上形成一記錄層及一樹脂薄膜。
接著,製備75μm厚之聚碳酸酯膜,該聚碳酸酯膜在其之一表面上具有25μm厚、無色、透明黏著劑樹脂層C且在其中心具有一孔。接著,藉由經由黏著層將此膜黏合至該樹脂薄膜,在該記錄層上形成一覆蓋層。
注意,基板、記錄層、樹脂薄膜及黏著層之材料經選擇使得該基板與該記錄層之間的折射率差係0.05或更小;該記錄層與該樹脂薄膜之間的折射率差係0.01或更大;且該樹脂薄膜與該黏著層之間的折射率差係0.2或更大。
以此方式,獲得所要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比較實例1
如在實例1中般獲得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惟藉由將紫外光可固化丙烯酸樹脂B塗敷至一玻璃基板上以形成一塗層且接著將紫外射線輻射至該塗層以完全固化該塗層而在該玻璃基板上形成一記錄層除外。
評估反射光量
如下般評估因此獲得之實例1及比較實例1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反射光量。當在再生光聚焦於樹脂薄膜A與黏著劑樹脂層C之間之一界面a1上時旋轉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時,監測反射光量。因此,在比較實例1中觀察被視為藉由反射自界面a2之光引起的光量變動。相對於上述評估,據信反射自界面之光包含兩種類型的反射光,即,反射自記錄層B與樹脂薄膜A之間之界面a2之光及反射自樹脂薄膜A與黏著劑樹脂層C之間之界面a1之光,且據信反射自該等界面之該兩種類型的光引起光量變動。另一方面,在實例1中幾乎未觀察到被視為藉由反射自該等界面之光之間的干擾引起的光量變動。原因似乎係:當在實例1中記錄層與樹脂薄膜之間的折射率差係0.1或更大時(如在比較實例1中),折射率在記錄層與樹脂薄膜之間之界面中連續變化且因此減小自記錄層與樹脂薄膜之間之界面反射再生光。注意,據信藉由記錄層及樹脂薄膜之材料在記錄層與樹脂薄膜之間的界面中相互溶解而使該界面中之折射率連續變化。
2.使用樣本(2)之考量
製備樣本同時藉由調整劑量(累積光量)改變記錄層之半固化狀態,且評估反射自記錄層與樹脂薄膜之間之界面之光的反射比。
實例2-1
分別在1.65至1.72之範圍內及1.45至1.5之範圍內調整記錄層及樹脂薄膜之折射率n。將形成一半固化層時之紫外光劑量設定為完全固化一塗層時之記錄的40%或更小。除上述條件之外,如實例1中般獲得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實例2-2
惟將形成一半固化層時的紫外光劑量設定為完全固化一塗層時之劑量的60%除外,如實例2-1中般獲得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實例2-3
惟將形成一半固化層時的紫外光劑量設定為完全固化一塗層時之劑量的80%或更大除外,如實例2-1中般獲得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評估反射比
相對於因此獲得之實例2-1至2-3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評估反射自記錄層與樹脂薄膜之間的界面之光的反射比。表1中展示評估結果。
表1展示實例2-1至2-3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評估結果。
表1指示調整劑量以改變用於記錄層形成之紫外光可固化丙烯酸樹脂之固化程度導致反射自記錄層與樹脂薄膜之間的界面之光的反射比之變化。原因似乎係:劑量的調整導致界面中之相互溶解狀態之變 化且因此改變界面之折射率。
3.透過模擬之考量
使用其中折射率逐漸變化之一多層膜模型化其中折射率連續變化之過渡區域(界面);改變該多層膜之層數目或該多層膜之厚度;且透過模擬獲得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1-1
如圖8中所示,模型化其中折射率n在厚度方向上增加之雙層層板,且透過模擬獲得此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2-1
如圖9A中所示,模型化其中折射率n在厚度方向上增加之三層層板,且透過模擬獲得此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2-2
如圖9B中所示,惟折射率n為1.55之一層之厚度減小至30nm除外,如測試實例2-1中般透過模擬獲得一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2-3
如圖9C中所示,惟折射率n為1.55之一層之厚度減小至750nm除外,如測試實例2-1中般透過模擬獲得一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3-1
如圖10A中所示,模型化其中折射率n在厚度方向上增加之四層層板,且透過模擬獲得此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3-2
如圖10B中所示,惟折射率n為1.40之一層之厚度減小至50nm且折射率n為1.60之一樹脂層之厚度增加至100nm除外,如測試實例3-1中般透過模擬獲得一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3-3
如圖10C中所示,惟折射率n為1.40之一層之厚度增加至100nm且 折射率n為1.60之一樹脂層之厚度減小至50nm除外,如測試實例3-1中般透過模擬獲得一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4-1
如圖11A中所示,模型化其中折射率n在厚度方向上增加之七層層板,且透過模擬獲得此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4-2
如圖11B中所示,惟折射率n為1.45至1.65之層之厚度增加至90nm除外,如測試實例4-1中般透過模擬獲得一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4-3
如圖11C中所示,惟折射率n為1.45至1.65之層之厚度增加至150nm除外,如測試實例4-1中般透過模擬獲得一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5-1
如圖12A中所示,模型化其中折射率n在厚度方向上增加之一層板,且透過模擬獲得此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注意,折射率n為1.69至1.41之層構成具有150nm之總厚度之一多層膜(其中厚度每增加5nm,折射率n增加0.01)。
測試實例5-2
如圖12B中所示,惟折射率n為1.69至1.41之層構成具有450nm之總厚度之一多層膜(其中厚度每增加15nm,折射率n增加0.01)除外,如測試實例5-1中般透過模擬獲得一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5-3
如圖12C中所示,惟折射率n為1.69至1.41之層構成具有1.5μm之總厚度之一多層膜(其中厚度每增加50nm,折射率n增加0.01)除外,如測試實例5-1中般透過模擬獲得一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5-4
如圖12D中所示,惟折射率n為1.45至1.65之層構成具有2.7μm之總厚度之一多層膜(其中厚度每增加90nm,折射率n增加0.01)除外,如測試實例5-1中般透過模擬獲得一層板之反射比及透射比。
測試實例5-5
圖13A至圖13D展示具有表示其中折射率自1.4逐漸變化至1.7之一界面結構中之過渡區域之厚度之一水平軸及表示當具有400nm之一波長之光的入射角為0°、15°、30°及45°時來自該界面結構之反射比之一垂直軸之圖表。假定折射率按過渡區域之厚度之每十五分之一單調遞增0.02,進行計算。
在上述模擬之結果之中,當具有400nm之一波長之光自折射率n為1.40之一層垂直入射在層板上時獲得之反射比及透射比通常在圖8至圖12D中加以展示。
圖13A至圖13D指示當光的入射角係約30°或更小時且當折射率n為1.40之一層與折射率n為1.70之一層之間的區域(在下文中稱為「過渡區域」)之寬度係約100nm或更大時,可獲得足夠反射比減小效應。
隨著形成過渡區域之層數目增加(即,隨著過渡區域之折射率的變化愈來愈平滑),可減小反射比且可增加透射比。
隨著過渡區域之層數目增加,歸因於過渡區域之厚度之反射比之週期性趨於降低。
因此,藉由在樹脂層之厚度方向上逐漸改變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折射率,可減小來自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反射且增加樹脂層之間的透射比。
當過渡區域中之不同類型的樹脂之相互溶解並非如此良好時,可形成一微域結構(包含幾何捲曲微區域之一結構)。隨著過渡區域在 膜之厚度方向上變大,界面中之微域大小亦變大。這可被偵測為一光學變化,充當雜訊。考量根據本發明技術之再生光點之大小,過渡區域之一較佳上限係約1μm。
雖然已具體描述本發明技術之實施例,但是本發明技術並不限於此。可對該等實施例作出各種修改,只要該等修改係基於本發明技術之技術理念。
例如,用於實施例中之結構、方法、程序、形狀、材料、數值及類似物僅僅係闡釋性,且視需要可使用不同於此等結構、方法、程序、形狀、材料、數值及類似物之結構、方法、程序、形狀、材料、數值及類似物。
進一步言之,在不背離本發明技術之精神之情況下可組合實施例中之結構、方法、程序、形狀、材料、數值及類似物。
形成一主體層(層板)之樹脂層之類型數目不限於兩種,且可組合三種或三種以上類型的樹脂層以形成一主體層。
進一步言之,根據本發明技術,若期望抑制來自藉由積層具有不同折射率之多個樹脂層形成之界面之任一界面之光學反射,則可使該界面中之折射率連續變化。因此,折射率之組合不限於所例示組合「高折射率層/低折射率層、...、高折射率層/低折射率層、...」,且如下文描述之一修改係可行的:藉由將一薄高折射率層B及一薄低折射率層B進一步併入至該多層結構中,組合「高折射率層A/高折射率層B/低折射率層A/低折射率層B/高折射率層A/高折射率層B、...、高折射率層A/高折射率層B/低折射率層A/低折射率層B」;且在上述組合中,折射率視需要在高折射率層A與高折射率層B之間、低折射率層A與低折射率層B之間及低折射率層B與高折射率層A之間連續變化以抑制界面反射,且僅在高折射率層B與低折射率層A之間引起界面反射。進一步言之,抑制藉由任何界面引起的界面反射之本發明技術亦 適用於其中自上述實例消除多層結構之週期性之一結構。
本發明技術可組態如下:
(1)一種包含複數個積層樹脂層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至少一者具有在該等樹脂層之一厚度方向上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
(2)如(1)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折射率連續變化。
(3)如(1)及(2)中任一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樹脂層係複數個中間層及複數個記錄層,且該等中間層及該等記錄層交替安置。
(4)如(3)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在該等記錄層之各者之兩側上之界面中,一界面具有一連續變化折射率,而另一界面具有一不連續變化折射率。
(5)如(3)及(4)中任一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另一界面經組態使得可在其上形成一記錄標記。
(6)如(3)至(5)中任一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等記錄層之一平均厚度落在30nm或更大且5μm或更小之一範圍內。
(7)如(1)至(6)中任一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形成具有該逐漸變化折射率之該界面之兩個樹脂層相互溶解在該界面中。
(8)如(1)至(7)中任一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樹脂層之各者含有一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及一熱固性樹脂之一者作為一主成分。
(9)如(1)至(3)中任一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樹脂層之間之該等界面經組態使得可在該等界面上形成一記錄標記。
(10)一種用於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層板,其包含:複數個積層樹脂層,其中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經組態使得可在該等界面上形成一記錄標記,且其中該等樹脂層之間之該等界面之至少一者具有在該等樹脂層之一厚度方向上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
本發明含有關於2012年8月3日向日本專利局申請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JP 2012-173211中所揭示者之標的,該案之全部內容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取決於設計需求及其他因數發生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只要該等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係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物之範疇內。
1‧‧‧主體層
2‧‧‧選擇反射層
3‧‧‧覆蓋層
4‧‧‧基板
10‧‧‧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11a‧‧‧樹脂層/記錄層/第一樹脂層
11b‧‧‧樹脂層/中間層/第二樹脂層
B1‧‧‧第一界面
B2‧‧‧第二界面

Claims (10)

  1. 一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包括:複數個積層樹脂層,其中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之至少一者具有在該等樹脂層之一厚度方向上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折射率連續變化。
  3. 如請求項1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樹脂層係複數個中間層及複數個記錄層,且該等中間層及該等記錄層交替安置。
  4. 如請求項3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在該等記錄層之各者之兩側上之界面中,一界面具有一連續變化折射率,而另一界面具有一不連續變化折射率。
  5. 如請求項3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另一界面經組態使得可在其上形成一記錄標記。
  6. 如請求項3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等記錄層之一平均厚度落在30nm或更大且5μm或更小之一範圍內。
  7. 如請求項1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形成具有該逐漸變化折射率之該界面之兩個樹脂層相互溶解在該界面中。
  8. 如請求項1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樹脂層之各者含有一紫外光可固化樹脂及一熱固性樹脂之一者作為一主成分。
  9. 如請求項1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該等樹脂層之間之該等界面經組態使得可在該等界面上形成一記錄標記。
  10. 一種用於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之層板,其包括:複數個積層樹脂層,其中該等樹脂層之間之界面經組態使得可在該等界面上形成一記錄標記,及 其中該等樹脂層之間之該等界面之至少一者具有在該等樹脂層之一厚度方向上逐漸變化之一折射率。
TW102122582A 2012-08-03 2013-06-25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及用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層板 TW2014116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3211A JP2013178866A (ja) 2012-02-10 2012-08-03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用積層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1614A true TW201411614A (zh) 2014-03-16

Family

ID=5083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2582A TW201411614A (zh) 2012-08-03 2013-06-25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及用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層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116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9709B2 (en)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WO2011132371A1 (ja) 光記録媒体
JP4890507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20068306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TW201411614A (zh)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及用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層板
JP2014035775A (ja)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071441A (ja) 多層記録媒体及び多層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US11798589B2 (e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US20140037921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laminate for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5044473B2 (ja) 積層構造体と多層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構造体と多層記録媒体
JP6081307B2 (ja) 積層膜の閾値成分、デバイス、および製造方法
TW201301277A (zh) 薄膜積層體之製造方法、製作裝置
WO2013146298A1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US8144561B2 (en)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N113826162B (zh) 光学信息存储介质
US20140050877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laminate
JP7468521B2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5071571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41670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用積層体
JP2008159175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多層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US8389094B2 (en)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a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KR20160002671A (ko) 다층 광학 데이터 저장용 적층형 필름 반사층
JP2006039131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8004154A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4122748A (ja) 光記録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