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0502A - 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 - Google Patents
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10502A TW201410502A TW101132951A TW101132951A TW201410502A TW 201410502 A TW201410502 A TW 201410502A TW 101132951 A TW101132951 A TW 101132951A TW 101132951 A TW101132951 A TW 101132951A TW 201410502 A TW201410502 A TW 20141050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fiber
- fiber cloth
- axis
- cloth layer
- layers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其主要是層疊設置碳纖維布層以構成輪圈結構,藉此使輪圈結構確實達輕量化目的,且各碳纖維布層又進行扎針形成Z軸結構,藉Z軸結構提供碳纖維布層於層疊方向的結合力,而各碳纖維布層的連結處則又連續延伸設置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提供各碳纖維布層連結處之結構補強,藉Z軸結構及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的設置使輪圈結構具足充分之機械強度。
Description
本發明提供一種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其是與汽車輪圈的結構有關,且特別是以複合材料製成之汽車輪圈結構。
一般的車輛輪圈最早是以鋼鐵材製造,並是以鍛造或鑄造的方式製造,而以鋼鐵材製造的輪圈雖然具有高機械強度,但鋼鐵材的重量則成為車輛行駛中的極大負擔;為改善上述狀況,便有業者開發出以鋁材製造輪圈的技術,藉材質的改變改善上述因輪圈重量增加車輛行駛負擔之狀況;然,無論是以鋼鐵材或鋁材製成輪圈,該輪圈仍具有一定的重量,仍會造成車輛行駛中的負擔;且當鋼圈製造完成之後,鋼圈的輪圈部及輪輻部皆為固定的構形,而輪輻與輪輻之間產生的通口亦為固定構形,當消費者對通口有特殊的構形需求時將無法進一步地改變,僅能於初始的模具設計時即設定出所需構形,成形完成後都無法進行變更,如此將無法適應於具有高度變動性的特殊消費者形態,因而具有改善之必要;有鑑於此,本發明人潛心研究並更深入構思,歷經多次研發試作後,終於發明出一種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
本發明提供一種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其主要目的
是解決習知輪圈的製法及結構無法有效達成輕量化之缺失;而次要目的則是提供一種可供二次加工之輪圈結構,滿足不同需求之消費者。
為達前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包含:取材,提供碳纖維布層,且該碳纖維布層包含複數輪環形碳纖維布層、複數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以及複數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各輪盤形碳纖維布層具有一輪轂部及連結於輪轂部周緣的複數輪輻部,各碳纖維布層分別由複數碳纖維束交織所組成,且各碳纖維布層的碳纖維束是分別沿一X軸及一Y軸延伸交織,而垂直X軸及Y軸則定義一Z軸,而各該碳纖維束是由複數碳纖維排列成束所構成;沿Z軸層疊入模,沿Z軸層疊該些碳纖維布層,同時令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位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中央位置,且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輪輻部連接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構成為輪圈態樣;補強配置,使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連續延伸設置於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兩個該輪輻部之間,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是通過該輪轂部周緣,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位置;扎針形成Z軸結構,以一具有複數勾部之針體來回扎刺層疊後之碳纖維布層,該針體的勾部勾扯碳纖維布層的碳纖維束之碳纖維沿Z軸方向移動並形成Z軸結構,該Z軸結構沿Z軸方向延
伸並延伸於各碳纖維布層之間;含浸黏結劑,形成Z軸結構之後,將具有Z軸結構且層疊後之碳纖維布層含浸黏結劑,使整體結構中均含有黏結劑;以及硬化成形為輪圈,加熱使含浸黏結劑之後的碳纖維布層熱硬化並結合各碳纖維布層,各碳纖維布層熱硬化結合成為一輪圈結構。
前述之含浸黏結劑步驟亦可移至前述之取材之後,可預先在各碳纖維布層預先含浸該黏結劑,再進行沿Z軸層疊,補強配置後再行扎針形成Z軸結構以使層疊的結構中形成Z軸結構,再予以入模硬化成形為輪圈,同樣可形成該輪圈基本結構。
為達前述目的,本發明更提供一種複合材料輪圈結構,由複數碳纖維布層層疊所組成,且該碳纖維布層包含複數輪環形碳纖維布層、複數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以及複數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其中:各碳纖維布層分別由複數碳纖維束沿一X軸及一Y軸交織所構成,而垂直X軸及Y軸定義一Z軸,各該碳纖維布層沿Z軸方向層疊,各碳纖維束是由複數碳纖維排列成束所組成;該各輪環形碳纖維布層是裁切形成環形態樣之碳纖維布層;該各輪輻部連結於該輪轂部周緣;而各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則成形為拱弧形態樣;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位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中央位置,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輪輻部連接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使各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與各該輪盤形碳纖
維布層構成為輪圈態樣;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設置於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兩個該輪輻部之間,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而各該碳纖維布層中以及相鄰的碳纖維布層之間成形複數Z軸結構,該Z軸結構包含斷裂Z軸結構及連續延伸Z軸結構,其中,部分碳纖維局部斷開成形為沿Z軸延伸之斷裂Z軸結構,部分碳纖維則局部沿Z軸延伸成形為連續延伸Z軸結構,且各碳纖維之間以黏結劑結合。
藉以碳纖維布層層疊黏結構成輪圈結構,能大幅降低整體重量,確實達到輕量化之目的;且各碳纖維布層又形成有Z軸結構,Z軸結構使層疊的碳纖維布層之間具有連結力,而各碳纖維布層的連接處則再設置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進行補強,提供一輕量化而又具足機械強度之輪圈結構;而為達本發明次要目的,則更可於該輪圈結構成形後進行飾板的成形,藉由複數飾板部碳纖維布層對應設置於環形碳纖維布層上以形成飾板,而飾板即能提供消費者視需求進行二次加工行成特定的二次加工孔,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形形色色需求。
為使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圖式簡單說明】詳述如后:本發明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的較佳實施例如第1至9圖所
示,本實施例之步驟流程請配合參閱第1A圖所式,包含:取材(A),提供碳纖維布層10,且該碳纖維布層10包含複數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複數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以及複數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如第2、2A圖所示,各碳纖維布層10分別由複數碳纖維束20交織所組成,且各碳纖維布層10的碳纖維束20是分別沿一X軸及一Y軸延伸交織,而垂直X軸及Y軸則定義一Z軸,而各該碳纖維束20是由複數碳纖維21排列成束所構成;而各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是裁切形成環形態樣之碳纖維布層10,各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具有一輪轂部11及連結於輪轂部11周緣的複數輪輻部12,各輪輻部12連結於該輪轂部11周緣;而各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則成形為拱弧形態樣;沿Z軸層疊入模(B),層疊該些碳纖維布層10,且是沿Z軸增加層疊數量,同時令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位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的中央位置,且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的輪輻部12連接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使各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與各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構成為輪圈態樣,如第3圖所示;補強配置(C),使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連續延伸設置於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的兩個該輪輻部12之間,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是通過該輪轂部11周緣,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是可連續延伸設置於相鄰之兩個該輪輻部12之間,亦或是設置於不相鄰之兩個該輪輻部12之間,甚或式依需
求連續延伸於不同的複數輪輻部12之間,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的位置;扎針形成Z軸結構(D),以一具有複數勾部31之針體30來回扎刺層疊後之碳纖維布層10,如第5圖所示,而每次的扎針動作中,該針體30的勾部31勾扯碳纖維布層10的碳纖維束20之碳纖維21,並同時勾帶該碳纖維21沿Z軸方向移動並形成Z軸結構40,其中,該Z軸結構40分為斷裂Z軸結構41以及連續延伸Z軸結構42,如第6圖所示,該斷裂Z軸結構41為該碳纖維21受該針體30勾部31勾扯斷裂並沿Z軸方向勾帶所形成,而該連續延伸Z軸結構42則為該碳纖維21受該針體30勾部31沿Z軸方向勾帶延伸所形成,且該Z軸結構40沿Z軸方向延伸並延伸於各碳纖維布層10之間;且扎針的次數及密度可視需求重覆進行針扎以形成不同數量及密度分布的Z軸結構40,而本實施例為提昇各碳纖維布層10之間的連結能力,便能於各碳纖維布層10相接之處增加扎針的次數及密度,使各碳纖維布層10之間形成高密度的Z軸結構40,增加各碳纖維布層10之間的結合力;含浸黏結劑(E),形成Z軸結構40之後,將具有Z軸結構40且層疊後之碳纖維布層10含浸黏結劑,使整體結構中均含有黏結劑;以及硬化成形為輪圈(F),對含浸黏結劑之後的碳纖維布層10進行加熱,使黏結劑熱硬化並結合各碳纖維布層10,各碳纖維布層10熱硬化結合後即成為一輪圈結構100,如第6圖所示。
上述方法為製成複合材料輪圈之步驟流程,而製成之輪圈為基本之輪圈結構100,另前述之施工程序亦可部份順序的更動,如第1B圖所示,該含浸黏結劑(E)步驟亦可移至前述之取材(A)之後,形成一同樣可製成輪圈主體結構之製程,且該沿Z軸層疊入模(B)步驟更可分為沿Z軸層疊(B1)步驟及入模(B2)步驟,而其步驟包括:取材(A’),取用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碳纖維布層10;含浸黏結劑(E’),將碳纖維布層10含浸黏結劑,使各層結構中均含有黏結劑;沿Z軸層疊(B1),且是沿Z軸增加層疊數量,同時令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位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的中央位置,且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的輪輻部12連接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使各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與各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構成為輪圈態樣;補強配置(C’),則如前述實施例一般;扎針形成Z軸結構(D’),亦如前述實施例一般方式以使層疊的結構中形成Z軸結構;入模(B2),形成Z軸結構40之後,將具有Z軸結構40且層疊後之碳纖維布層10一併置入模具內;硬化成形為輪圈(F’),同樣如前述實施例一般形成該輪圈基本結構。
在前述的輪圈結構100基本結構硬化成型後另續行以下的步
驟,以成型一可配合車體外形或設計需要而改變形狀的飾板結構,包括:飾板成形(G),提供複數飾板部碳纖維布層50,各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50成形為圓形結構,且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50是對應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的周緣外觀成形,如第7圖所示,各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50進行層疊、扎針及含浸的步驟,並將層疊且含浸後的各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50貼覆設置於該輪圈結構100上,且使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50的外周緣對應於該輪圈結構100的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之外周緣,結合後加熱硬化,使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50結合為飾板並結合於該輪圈結構100上,如第8圖所示;以及飾板二次加工(H),依使用者需求可於該飾板上進行切割加工,且切割範圍為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各輪輻部12之間的空間,如第9圖所示。
而以上述方法製成之複合材料輪圈結構如第2、3、5、6圖所示,該複合材料輪圈結構100是由複數碳纖維布層10層疊所組成,且該碳纖維布層10包含複數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複數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以及複數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各碳纖維布層10分別由複數碳纖維束20沿一X軸及一Y軸交織所構成,而垂直X軸及Y軸定義一Z軸,各該碳纖維布層10沿Z軸方向層疊,各碳纖維束20是由複數碳纖維21排列成束所組成,且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位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的中央位
置,且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的輪輻部12連接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使各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與各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構成為輪圈態樣,而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設置於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的兩個該輪輻部12之間,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而各該碳纖維布層10中以及相鄰的碳纖維布層10之間成形複數Z軸結構40,該Z軸結構40包含斷裂Z軸結構41及連續延伸Z軸結構42,其中,部分碳纖維21局部斷開成形為沿Z軸延伸之斷裂Z軸結構41,部分碳纖維21則局部沿Z軸延伸成形為連續延伸Z軸結構42,且各碳纖維21之間以黏結劑結合;而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的外周緣更可連結設置一飾板,該飾板由複數飾板部碳纖維布層50疊設所組成,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50是對應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的外周緣尺寸成形,且該飾板上可開設複數二次加工孔51,各該二次加工孔51對應各輪輻部12之間的空間設置。
以上即為本發明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首先,本發明之輪圈結構100是以碳纖維布層10疊設結合所組成,因此該輪圈結構100的重量非常輕,能大幅降低車輛行駛的負載,並能提高車輛的操控性;而製造該輪圈結構100時,除了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與輪盤形碳纖維布層10B的結合之外,更配合了複數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的設置,藉由各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
延伸於兩輪輻部12之間,且更延伸至輪環形碳纖維布層10A的位置,則各該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10C能補強各碳纖維布層10連結處之結構弱點,藉此提高整體的結構強度;而本發明中各碳纖維布層10的成型方法藉由扎針的動作以拉扯碳纖維的延伸方向、或是破壞碳纖維的結構,使構成碳纖維束20的碳纖維21形成沿Z軸延伸之Z軸結構40,而各碳纖維布層10之間的Z軸結構40即能確保各碳纖維布層10之間的結合力,當然亦能提高製品的結構強度;另外,本發明能單獨形成輪圈結構100供以直接配合輪胎使用,亦能形成具有飾板的輪圈結構100,當形成之輪圈結構100為具有飾板者,則後端的消費者或業者即能依不同的需求進行二次加工的動作,藉由二次加工成形出二次加工孔51,滿足不同需求之消費者。
《本發明》
100‧‧‧輪圈結構
10‧‧‧碳纖維布層
10A‧‧‧輪環形碳纖維布層
10B‧‧‧輪盤形碳纖維布層
10C‧‧‧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
11‧‧‧輪轂部
12‧‧‧輪輻部
20‧‧‧碳纖維束
21‧‧‧碳纖維
30‧‧‧針體
31‧‧‧勾部
40‧‧‧Z軸結構
41‧‧‧斷裂Z軸結構
42‧‧‧連續延伸Z軸結構
50‧‧‧飾板部碳纖維布層
51‧‧‧二次加工孔
X‧‧‧軸
Y‧‧‧軸
Z‧‧‧軸
(A)‧‧‧取材
(B)‧‧‧沿Z軸層疊入模
(C)‧‧‧補強配置
(D)‧‧‧扎針形成Z軸結構
(E)‧‧‧含浸黏結劑
(F)‧‧‧硬化成形為輪圈
(G)‧‧‧飾板成形
(H)‧‧‧飾板二次加工
(A’)‧‧‧取材
(B1)‧‧‧沿Z軸層疊
(B2)‧‧‧入模
(C’)‧‧‧補強配置
(D’)‧‧‧扎針形成Z軸結構
(E’)‧‧‧含浸黏結劑
(F’)‧‧‧硬化成形為輪圈
第1A圖 為本發明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1B圖 為本發明複合木料輪圈之製法另一實施例步驟流程圖。
第2圖 為本發明構成複合材料輪圈之各碳纖維布層示意圖。
第2A圖 為各碳纖維布層的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第3圖 為本發明構成複合材料輪圈之各碳纖維布層之組合態樣示意圖。
第4圖 為本發明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中扎針形成Z軸結構的示意圖。
第5圖 為本發明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中形成Z軸結構的碳纖維束之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第6圖 為以本發明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製造之輪圈結構之成品示意圖。
第7圖 為以本發明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製造之輪圈結構結合飾板部碳纖維布層之示意圖。
第8圖 為以本發明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製造之輪圈結構結合飾板的示意圖。
第9圖 為以本發明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製造之輪圈結構結合飾板並形成二次加工孔的示意圖。
(A)‧‧‧取材
(B)‧‧‧沿Z軸層疊入模
(C)‧‧‧補強配置
(D)‧‧‧扎針形成Z軸結構
(E)‧‧‧含浸黏結劑
(F)‧‧‧硬化成形為輪圈
(G)‧‧‧飾板成形
(H)‧‧‧飾板二次加工
Claims (15)
- 一種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包含:取材,提供碳纖維布層,且該碳纖維布層包含複數輪環形碳纖維布層、複數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以及複數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各輪盤形碳纖維布層具有一輪轂部及連結於輪轂部周緣的複數輪輻部,各碳纖維布層分別由複數碳纖維束交織所組成,且各碳纖維布層的碳纖維束是分別沿一X軸及一Y軸延伸交織,而垂直X軸及Y軸則定義一Z軸,而各該碳纖維束是由複數碳纖維排列成束所構成;沿Z軸層疊入模,沿Z軸層疊該些碳纖維布層,同時令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位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中央位置,且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輪輻部連接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構成為輪圈態樣;補強配置,使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連續延伸設置於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兩個該輪輻部之間,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是通過該輪轂部周緣,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位置;扎針形成Z軸結構,以一具有複數勾部之針體來回扎刺層疊後之碳纖維布層,該針體的勾部勾扯碳纖維布層的碳纖維束之碳纖維沿Z軸方向移動並形成Z軸結構,該Z軸結構沿Z軸方向延伸並延伸於各碳纖維布層之間;含浸黏結劑,形成Z軸結構之後,將具有Z軸結構且層疊後 之碳纖維布層含浸黏結劑,使整體結構中均含有黏結劑;以及硬化成形為輪圈,加熱使含浸黏結劑之後的碳纖維布層熱硬化並結合各碳纖維布層,各碳纖維布層熱硬化結合成為一輪圈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該各輪環形碳纖維布層是裁切形成環形態樣之碳纖維布層;該各輪輻部連結於該輪轂部周緣;而各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則成形為拱弧形態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補強配置中,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是可連續延伸設置於相鄰之兩個該輪輻部之間,亦或是設置於不相鄰之兩個該輪輻部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扎針形成Z軸結構中的該Z軸結構分為斷裂Z軸結構以及連續延伸Z軸結構,該斷裂Z軸結構為該碳纖維受該針體勾部勾扯斷裂並沿Z軸方向勾帶所形成,而該連續延伸Z軸結構則為該碳纖維受該針體勾部沿Z軸方向勾帶延伸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硬化成形為輪圈後更包含飾板成形步驟,且是提供複數飾板部碳纖維布層,各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成形為圓形結構,且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是對應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周緣外觀成形,各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進行層疊、扎針及含浸的步驟,並將層疊且 含浸後的各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貼覆設置於該輪圈結構上,且使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的外周緣對應於該輪圈結構的輪環形碳纖維布層之外周緣,結合後加熱硬化,使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結合為飾板並結合於該輪圈結構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飾板成形後更包含飾板二次加工步驟,是依使用者需求於該飾板上進行切割加工,且切割範圍為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各輪輻部之間的空間。
- 一種複合材料輪圈結構,由複數碳纖維布層層疊所組成,且該碳纖維布層包含複數輪環形碳纖維布層、複數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以及複數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其中:各碳纖維布層分別由複數碳纖維束沿一X軸及一Y軸交織所構成,而垂直X軸及Y軸定義一Z軸,各該碳纖維布層沿Z軸方向層疊,各碳纖維束是由複數碳纖維排列成束所組成;該各輪環形碳纖維布層是裁切形成環形態樣之碳纖維布層;該各輪輻部連結於該輪轂部周緣;而各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則成形為拱弧形態樣;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位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中央位置,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輪輻部連接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使各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與各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構成為輪圈態樣;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設置於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兩個該輪輻部之間,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的兩端分別延伸 至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而各該碳纖維布層中以及相鄰的碳纖維布層之間成形複數Z軸結構,該Z軸結構包含斷裂Z軸結構及連續延伸Z軸結構,其中,部分碳纖維局部斷開成形為沿Z軸延伸之斷裂Z軸結構,部分碳纖維則局部沿Z軸延伸成形為連續延伸Z軸結構,且各碳纖維之間以黏結劑結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結構,其中,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外周緣更可連結設置一飾板,該飾板由複數飾板部碳纖維布層疊設所組成,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對應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外周緣尺寸成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結構,其中,且該飾板上開設複數二次加工孔,各該二次加工孔對應各輪輻部之間的空間設置。
- 一種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包含:取材,提供碳纖維布層,且該碳纖維布層包含複數輪環形碳纖維布層、複數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以及複數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各輪盤形碳纖維布層具有一輪轂部及連結於輪轂部周緣的複數輪輻部,各碳纖維布層分別由複數碳纖維束交織所組成,且各碳纖維布層的碳纖維束是分別沿一X軸及一Y軸延伸交織,而垂直X軸及Y軸則定義一Z軸,而各該碳纖維束是由複數碳纖維排列成束所構成;含浸黏結劑,將碳纖維布層含浸黏結劑,使各層結構中均含 有黏結劑;沿Z軸層疊,沿Z軸層疊該些碳纖維布層,同時令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位於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中央位置,且該些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輪輻部連接該些輪環形碳纖維布層構成為輪圈態樣;補強配置,使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連續延伸設置於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兩個該輪輻部之間,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是通過該輪轂部周緣,且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位置;扎針形成Z軸結構,以一具有複數勾部之針體來回扎刺層疊後之碳纖維布層,該針體的勾部勾扯碳纖維布層的碳纖維束之碳纖維沿Z軸方向移動並形成Z軸結構,該Z軸結構沿Z軸方向延伸並延伸於各碳纖維布層之間;入模,形成Z軸結構之後,將具有Z軸結構且層疊後之碳纖維布層一併置入模具內;以及硬化成形為輪圈,加熱使含浸黏結劑之後的碳纖維布層熱硬化並結合各碳纖維布層,各碳纖維布層熱硬化結合成為一輪圈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該各輪環形碳纖維布層是裁切形成環形態樣之碳纖維布層;該各輪輻部連結於該輪轂部周緣;而各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則成形為拱弧形態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補強配置中,各該拱弧形補強碳纖維布層是可連續延伸設置於相鄰之兩個該輪輻部之間,亦或是設置於不相鄰之兩個該輪輻部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扎針形成Z軸結構中的該Z軸結構分為斷裂Z軸結構以及連續延伸Z軸結構,該斷裂Z軸結構為該碳纖維受該針體勾部勾扯斷裂並沿Z軸方向勾帶所形成,而該連續延伸Z軸結構則為該碳纖維受該針體勾部沿Z軸方向勾帶延伸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硬化成形為輪圈後更包含飾板成形步驟,且是提供複數飾板部碳纖維布層,各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成形為圓形結構,且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是對應該輪環形碳纖維布層的周緣外觀成形,各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進行層疊、扎針及含浸的步驟,並將層疊且含浸後的各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貼覆設置於該輪圈結構上,且使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的外周緣對應於該輪圈結構的輪環形碳纖維布層之外周緣,結合後加熱硬化,使該飾板部碳纖維布層結合為飾板並結合於該輪圈結構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其中,飾板成形後更包含飾板二次加工步驟,是依使用者需求於該飾板上進行切割加工,且切割範圍為該輪盤形碳纖維布層的各輪輻部之間的空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2951A TWI492863B (zh) | 2012-09-10 | 2012-09-10 | 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2951A TWI492863B (zh) | 2012-09-10 | 2012-09-10 | 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0502A true TW201410502A (zh) | 2014-03-16 |
TWI492863B TWI492863B (zh) | 2015-07-21 |
Family
ID=50820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32951A TWI492863B (zh) | 2012-09-10 | 2012-09-10 | 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92863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15551A (zh) * | 2014-05-27 | 2014-09-03 | 上海迪诺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材轮圈结构及其成型工艺 |
TWI633020B (zh) * | 2016-12-19 | 2018-08-21 | 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碳纖維輪圈及其製造方法 |
CN108515807A (zh) * | 2018-06-05 | 2018-09-11 | 东莞复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复合材质轮圈的强化结构 |
CN111847980A (zh) * | 2020-04-30 | 2020-10-30 | 福建闽维科技有限公司 | 用以修补对象的复合堆栈材料及其修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50916A (en) * | 1933-02-08 | 1936-08-11 | Continental Diamond Fibre Co | Fiber spoke gear |
US4583933A (en) * | 1979-02-22 | 1986-04-22 | Motor Wheel Corporation | Mold for forming a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wheel construction |
US4413860A (en) * | 1981-10-26 | 1983-11-08 | Great Lakes Carbon Corporation | Composite disc |
US4995675A (en) * | 1989-07-12 | 1991-02-26 | Carlos Tsai | Bicycle wheel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
CA2469650C (en) * | 2001-12-11 | 2009-09-08 | Pella Corporation | Reinforcing mat for a pultruded part |
TWI255905B (en) * | 2004-09-17 | 2006-06-01 |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 Method for producing wing of ultrasonic missile |
DE202007018487U1 (de) * | 2007-04-24 | 2008-10-09 | Dt Swiss Ag | Felge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Felge |
TW201113154A (en) * | 2009-10-13 | 2011-04-16 | Labon Composite Co Ltd | Fiberlaminate structure having fabric touch feeling and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
-
2012
- 2012-09-10 TW TW101132951A patent/TWI492863B/zh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15551A (zh) * | 2014-05-27 | 2014-09-03 | 上海迪诺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材轮圈结构及其成型工艺 |
TWI633020B (zh) * | 2016-12-19 | 2018-08-21 | 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碳纖維輪圈及其製造方法 |
CN108515807A (zh) * | 2018-06-05 | 2018-09-11 | 东莞复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复合材质轮圈的强化结构 |
EP3578387A1 (en) * | 2018-06-05 | 2019-12-11 | Compositegear Taiwan Co., Ltd. |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wheel rim made of composite material |
CN111847980A (zh) * | 2020-04-30 | 2020-10-30 | 福建闽维科技有限公司 | 用以修补对象的复合堆栈材料及其修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92863B (zh) | 2015-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73461B2 (en) | Wheel spider | |
CN104968485B (zh) | 包括组装辐条元件的轮辐条盘及轮辐条盘到轮辋槽的连接 | |
TWI492863B (zh) | 複合材料輪圈之製法及其結構 | |
CN105189140B (zh) | 用于复合轮的面‑毂连接部 | |
JP6537055B2 (ja) |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材で作られたホイール | |
CN104023953A (zh) | 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车轮和其制造方法 | |
EP2384906B1 (en) | Composite rim for a bicycle wheel | |
JP2014083792A (ja) | 円筒状ケース及び円筒状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 |
CN108712971A (zh) | 混合复合材料车轮 | |
EP3427973B1 (en) | Vehicle wheel made of thermoplastic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 | |
US20130213560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parts made from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a braided covering | |
KR20190134132A (ko) | 차량용 휠의 복합재 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EP3578387A1 (en) |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wheel rim made of composite material | |
WO2022185387A1 (ja) | 車両用ホイール、および、車両用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 |
TWI361148B (en) | Method of producing composite wheel | |
KR102502976B1 (ko) | 차량용 복합재 휠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101719200B1 (ko) | 결합부를 포함하는 림을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TWI694013B (zh) | 複合材輪圈與複合材輪圈製造方法 | |
JP3197454U (ja) | 炭素繊維複合材料の補強構造 | |
TWI653161B (zh) | 車輛輪圈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2124182A (zh) | 自行車用輪圈 | |
KR20240036752A (ko) | 섬유강화복합재로 성형되는 자동차 휠의 제조방법 및 휠 | |
JPH02225026A (ja) | 複合材製曲面体の製造方法 | |
TWM384122U (en) | Composite rim | |
TWM492843U (zh) | 碳纖維複合材輪圈結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