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0942A -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0942A
TW201400942A TW101147802A TW101147802A TW201400942A TW 201400942 A TW201400942 A TW 201400942A TW 101147802 A TW101147802 A TW 101147802A TW 101147802 A TW101147802 A TW 101147802A TW 201400942 A TW201400942 A TW 2014009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ve
backlight module
light incident
refl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ing Xu
Sui-Mang Song
Chien-Chung Fang
Original Assignee
Synergy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ergy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ynergy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47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00942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0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0942A/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該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及光源,該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底面、出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鄰的第一側面。該光源包括第一點光源及反射體,該反射體包括對應該入光面的第一反射表面,該第一反射表面與該入光面之間具有間隙,該第一反射表面包括第一端及位於該第一端相反一側的第二端,該第一反射表面相對該入光面的距離由該第一端至該第二端逐漸變大,該第一點光源設置於該第二端遠離該第一端的一側且鄰近該入光面與第一側面之間的轉角處,該第一點光源發出的光線經由該第一反射表面反射後進入該入光面。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因具有低輻射性、體積輕薄短小及耗電低等特點,已廣泛應用於手機、個人數位助理、計算機及電視等領域。由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本身不具有發光特性,因此,為達到顯示效果,需要給液晶面板提供一背光模組以向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佈均勻的平面光,從而實現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功能。
背光模組主要包括導光板及光源。光源通常為點光源或者線光源,點光源如發光二極體(LED)因其節能、環保的優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背光模組中用於提供光線。而導光板則用於引導光線的方向,並達到亮度均勻的效果,從而為液晶面板提供分佈均勻的平面光。
目前,現有背光模組通常採用多顆點光源排列成線狀的光源帶(Light bar)以取代傳統的冷陰極燈管(CCFL)。通常來說,相鄰兩個點光源之間的一般具有一定間隔,當點光源提供的光線入射於導光板入光面時,該相鄰兩個點光源之間的間隔處的亮度一般較該點光源處低,特別是當相鄰兩個點光源之間的間隔超過一預定值時,將導致該導光板的出光產生明顯的亮暗交替的現象,即熱點(Hotspot),引起整個背光模組出光不均勻,使得使用該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不佳。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出光均勻的背光模組。
也有必要提供一種採用該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裝置。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導光板及光源,該導光板包括入光面、與該入光面相鄰的底面、與該底面相對的出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鄰的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該光源包括第一點光源及反射體,該反射體設置於該入光面的一側,該反射體包括對應該入光面的第一反射表面,該第一反射表面與該入光面之間具有間隙,該第一反射表面包括第一端及位於該第一端相反一側的第二端,該第一反射表面相對該入光面的距離由該第一端至該第二端逐漸變大,該第一點光源設置於該第二端遠離該第一端的一側且鄰近該入光面與第一側面之間的轉角處,該第一點光源發出的光線射向該第一反射表面並經由該第一反射表面反射後進入該入光面。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液晶顯示面板與為該液晶顯示面板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及光源,該導光板包括入光面、與該入光面相鄰的底面、與該底面相對的出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鄰的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該光源包括第一點光源及反射體,該反射體設置於該入光面的一側,該反射體包括對應該入光面的第一反射表面,該第一反射表面與該入光面之間具有間隙,該第一反射表面包括第一端及位於該第一端相反一側的第二端,該第一反射表面相對該入光面的距離由該第一端至該第二端逐漸變大,該第一點光源設置於該第二端遠離該第一端的一側且鄰近該入光面與第一側面之間的轉角處,該第一點光源發出的光線射向該第一反射表面並經由該第一反射表面反射後進入該入光面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中,由於該第一點光源發出的光線經由該第一反射表面反射後再提供至該導光板的入光面,該第一反射表面可以將該第一點光源發出的指向性較強的光線打散從而提供均勻的線光源至該導光板的入光面,進而該導光板可以提供較均勻的平面光至該液晶顯示面板,可見,該背光模組有效的解決了先前技術存在的熱點現象,該背光模組出光均勻,進而該液晶顯示裝置顯示效果較好。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圖1是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10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0組裝示意圖,圖3是圖2沿線III-III的剖面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10包括液晶顯示面板11與為該液晶顯示面板11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組12。該背光模組12包括導光板13及光源14。該導光板13包括入光面131、與該入光面131相鄰的底面132、與該底面132相對的出光面133、及與該入光面131相鄰的第一側面134與第二側面135。該光源14位於該入光面131一側,其包括第一點光源15、反射體16及反射罩17。
該反射體16設置於該入光面131的一側,其包括對應該入光面131的第一反射表面161。該第一反射表面161與該入光面131之間具有間隙,其包括第一端1611及位於該第一端1611相反一側的第二端1612,該第一端1611與該第二端1612分別與該入光面131的兩端對齊。其中該第一反射表面161相對該入光面131的距離由該第一端1611至該第二端1612逐漸變大。該第一點光源15設置於該第二端1612遠離該第一端1611的一側且鄰近該入光面131與第一側面134之間的轉角處,該第一點光源15發出的光線射向該第一反射表面161並經由該第一反射表面161反射後進入該入光面131。
優選地,該第一反射表面161為垂直該出光面133的平面,具體地,該第一反射表面161可以為具有多個反射粒子1613的表面,且該第一反射表面161的反射粒子1613的密度由該第一端1611至該第二端1612的方向逐漸變小。本實施例中,該反射體16為三棱柱,該反射體16包括二相對底面164及首尾相連的第一表面165、第二表面162與第三表面163,該反射體16的二底面164均與該導光板13的出光面133平行,該第一表面165作為該第一反射表面161。該第三表面163平行於該入光面131,該第二表面162與該第三表面163的夾角為直角。
該反射罩17包括第一延伸板171、第二延伸板172及連接板173,該第一延伸板171與該第二延伸板172相對設置且均平行於該出光面133,該連接板173垂直連接於該第一延伸板171與該第二延伸板172之間。本實施例中,該反射體16收容於該第一延伸板171、該第二延伸板172、與該連接板173界定的收容空間內,其第三表面163與該連接板173的內表面疊合。該第一反射表面161、該第一延伸板171的內表面、及該第二延伸板172的內表面界定具有第一開口(未標示)及第二開口(未標示)的光線傳播空間140,該第一開口對應該第一點光源15,該第二開口對應該入光面131。優選地,該第一延伸板171與該第二延伸板172的內表面均設置反射材料。在一種實施例中,該反射罩17與該反射體16可以一體成型。
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點光源15包括基板151及發光元件153,該基板151包括垂直該入光面131與該出光面133的承載面152,該發光元件153設置在該承載面152上。優選地,該發光元件153為白光發光二極體,該發光元件153的遠離該基板的承載面152的頂面(未標示)為發光面。在一種變更實施例中,該基板151的承載面152也可以平行該入光面131或者出光面133,此時該發光元件153的與該承載面152鄰接的側面為發光面。另外,優選地,該基板151的兩端被該第一延伸板171與該第二延伸板172夾持,從而使得該基板151固定於該第一延伸板171與該第二延伸板172之間。
該液晶顯示裝置10的背光模組12工作時,該發光元件153發出的光線通過該第一開口進入該光線傳播空間140射向該第一反射表面161,並經由該第一反射表面161反射後經由該第二開口射入該入光面131。該導光板13將由該入光面131射入的光線從該出光面133導出,從而為該液晶顯示面板11提供均勻的平面光。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10的背光模組12中,由於該第一點光源15發出的光線經由該第一反射表面161反射後再提供至該導光板13的入光面131,該第一反射表面161可以將該第一點光源15發出的指向性較強的光線打散從而提供均勻的線光源至該導光板13的入光面131,進而該導光板13可以提供較均勻的平面光至該液晶顯示面板11,可見,該背光模組12有效的解決了先前技術背光模組存在的熱點現象,該背光模組12出光均勻,進而該液晶顯示裝置10顯示效果較好。
請參閱圖4與圖5,圖4是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20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圖4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20的剖面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2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10的區別主要在於:光源24還包括第二點光源28,反射體26的第二表面262相對於入光面231傾斜設置,且與第三表面263之間的夾角為銳角,該第二表面262與入光面231之間也具有間隙,且該第二表面262為第二反射表面262。該第二反射表面262包括第一端2621及位於該第一端2621相反一側的第二端2622,該第一反射表面261相對該入光面231的距離由該第一端2621至該第二端2622逐漸變大。該第二點光源28設置於該反射體26的與該第一點光源25的相反的一側,且鄰近該入光面231與第二側面235之間的轉角處,該第二點光源28發出的光線射向該第二反射表面262並經由該第二反射表面262反射後進入該入光面231。
優選地,該反射體26的第一反射表面261與該第二反射表面262之間的棱266正對該入光面231的中央位置,即該反射體26的三棱柱的橫截面為等腰三角形,第一反射表面261與該第二反射表面262對稱。該第二反射表面262、第一延伸板271的內表面、及第二延伸板272的內表面也界定具有第三開口(未標示)及第四開口(未標示)的光線傳播空間240,該第三開口對應該第二點光源28,該第三開口對應該入光面231。
該第二點光源28的結構可以與該第一點光源15、25相同。如該第二點光源28也可以包括基板281及設置於基板281上的發光元件283。該發光元件283為白光發光二極體,該基板281的兩端被該第一延伸板271與該第二延伸板272夾持,從而使得該基板281固定於該第一延伸板271與該第二延伸板272之間。
該液晶顯示裝置20的背光模組22工作時,該第一點光源25發出的光線經由該第一反射表面261反射後進入該導光板23的入光面231,該第二點光源28發出的光線經由該第二反射表面262反射後進入該導光板23的入光面。該背光模組22具有兩個點光源25、28及兩個反射表面261、262,因而,相較於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2,該液晶顯示裝置20的背光模組22達到亮度的較高。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在爰依本發明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20...液晶顯示裝置
11...液晶顯示面板
12、22...背光模組
13、23...導光板
14、24...光源
131、231...入光面
132、164...底面
133...出光面
134...第一側面
135、235...第二側面
15、25...第一點光源
16、26...反射體
17...反射罩
161、261...第一反射表面
1611、2611、2621...第一端
1612、2622...第二端
1613...反射粒子
165...第一表面
162、262...第二表面
163、263...第三表面
171、271...第一延伸板
172、272...第二延伸板
173...連接板
140、240...光線傳播空間
151、281...基板
152...承載面
153、283...發光元件
28...第二點光源
262...第二反射表面
266...棱
圖1是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液晶顯示裝置的組裝示意圖。
圖3是圖2沿線III-III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圖。
圖5是圖4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10...液晶顯示裝置
11...液晶顯示面板
12...背光模組
13...導光板
14...光源
131...入光面
132...底面
133...出光面
134...第一側面
135...第二側面
15...第一點光源
16...反射體
17...反射罩
161...第一反射表面
1611...第一端
1612...第二端
1613...反射粒子
165...第一表面
162...第二表面
163...第三表面
164...底面
171...第一延伸板
172...第二延伸板
173...連接板
151...基板
152...承載面
153...發光元件

Claims (12)

  1.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導光板及光源,該導光板包括入光面、與該入光面相鄰的底面、與該底面相對的出光面、及與該入光面相鄰的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其中,該光源包括第一點光源及反射體,該反射體設置於該入光面的一側,該反射體包括對應該入光面的第一反射表面,該第一反射表面與該入光面之間具有間隙,該第一反射表面包括第一端及位於該第一端相反一側的第二端,該第一反射表面相對該入光面的距離由該第一端至該第二端逐漸變大,該第一點光源設置於該第二端遠離該第一端的一側且鄰近該入光面與第一側面之間的轉角處,該第一點光源發出的光線射向該第一反射表面並經由該第一反射表面反射後進入該入光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點光源包括基板及發光元件,該基板包括垂直該入光面與該出光面的承載面,該發光元件設置在該承載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反射表面為垂直該出光面的平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反射體為三棱柱,該反射體包括二相對底面及首尾相連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與第三表面,該反射體的二底面均與該導光板的出光面平行,該第一表面作為該第一反射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反射表面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與該入光面的兩端對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反射表面為具有多個反射粒子的表面,該第一反射表面的反射粒子的密度由第一端至該第二端的方向逐漸變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光源還包括反射罩,該反射罩包括相對設置且均平行於該出光面的第一延伸板及第二延伸板,該反射體位於該第一延伸板及該第二延伸板之間,該第一反射表面、該第一延伸板的內表面、及該第二延伸板的內表面界定具有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的光線傳播空間,該第一開口對應該第一點光源,該第二開口對應該入光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反射罩還包括垂直連接於該第一延伸板及該第二延伸板之間的連接板,該反射體收容於該第一延伸板、該第二延伸板、與該連接板界定的收容空間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反射罩與該反射體是一體成型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光源還包括第二點光源,該反射體還包括對應該入光面與該第二點光源的第二反射表面,該第二反射表面與該入光面之間具有間隙,該第二反射表面包括第一端及位於該第一端相反一側的第二端,該第一反射表面相對該入光面的距離由該第一端至該第二端逐漸變大,該第二反射表面的第二端鄰近該入光面與第二側面之間的轉角處,該第二點光源設置於該第二反射表面的第二端遠離該第一端的一側,該第二點光源發出的光線射向該第二反射表面並經由該第二反射表面反射後進入該入光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反射表面的第一端連接該第二反射表面的第一端。
  12.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液晶顯示面板與為該液晶顯示面板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組,其中,該背光模組採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意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
TW101147802A 2012-12-17 2012-12-17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400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7802A TW201400942A (zh) 2012-12-17 2012-12-17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7802A TW201400942A (zh) 2012-12-17 2012-12-17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0942A true TW201400942A (zh) 2014-01-01

Family

ID=50345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7802A TW201400942A (zh) 2012-12-17 2012-12-17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009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9873A (zh) * 2014-08-22 2015-03-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包含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9873A (zh) * 2014-08-22 2015-03-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包含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04459873B (zh) * 2014-08-22 2017-09-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包含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0287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TWI615659B (zh) 光源模組及其稜鏡片
US20080231772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9068716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2017021988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900754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US9482809B2 (en) Planar light source
US2017027686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214773A (zh) 发光器件和具有发光器件的照明单元
US10386565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assembly having light guide with groove structures for out-coupling light,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urface light source assembly
WO2020000729A1 (zh) 反射片、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822097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KR2012006755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10620361B2 (en) Super directional light guide film and thin film type back light unit for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9371976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WO2016045393A1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3843580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34817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US2017009010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25669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85805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corresponding backlight module
TW201341905A (zh)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US2013032174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400942A (zh)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405102B (zh) 背光模組與光學式觸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