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0040A - 香味吸嘗具及碳熱源 - Google Patents

香味吸嘗具及碳熱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0040A
TW201400040A TW102115222A TW102115222A TW201400040A TW 201400040 A TW201400040 A TW 201400040A TW 102115222 A TW102115222 A TW 102115222A TW 102115222 A TW102115222 A TW 102115222A TW 201400040 A TW201400040 A TW 2014000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ource
carbon heat
metal salt
holder
carb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5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suke Azegami
Tomohiro Kobayashi
Atsuro 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obacco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Tobacc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00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004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DCIGARS; CIGARETTES; TOBACCO SMOKE FILTERS; MOUTHPIECES FOR CIGARS OR CIGARETTES; MANUFACTURE OF TOBACCO SMOKE FILTERS OR MOUTHPIECES
    • A24D1/00Cigars; Cigarettes
    • A24D1/22Cigarettes with integrated combustible heat sources, e.g. with carbonaceous heat sourc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Tobacco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香味吸嘗具10,係具有內包香味產生源40之筒狀支持器30、以及設置於支持器30軸線AX方向之一端部之碳熱源20。碳熱源20係在前述軸線AX方向上具有以支持器30保持且至少一部分由支持器30突出之第1部分21、以及含有與香味產生源40相逆側之端部之第2部分22。第1部分21之至少一部分含有防止碳熱源20延燒之延燒防止劑。

Description

香味吸嘗具及碳熱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碳熱源且可將藉由該熱源產生的熱而生之香味吸取品嘗之香味吸嘗具,以及碳熱源。
香煙及雪茄等吸煙物品,係藉由燃燒煙草葉而產生含煙草之香味成分的煙(氣溶膠(aerosol))之代表性香味吸嘗具。此外,近年來提案各種藉由碳熱源所產生的熱加熱香味產生源,不需燃燒或熱分解香味產生源而可吸嘗香味之香味吸嘗具。
如此之使用碳熱源之香味吸嘗具中,已知有以鋁合金等熱傳導性要件部分地被覆碳熱源之構造(例如專利文獻1)。根據如此構造,可防止碳熱源之燃燒進行至與內包香味產生源之支持器接觸之部分。
此外,如此之使用碳熱源之香味吸嘗具中,亦已知有以不燃性構件包圍碳熱源外周部分之構造(例如專利文獻2)。藉由如此構造,即使以一定以上力道將點火後之香味吸嘗具敲擊於煙灰缸等,亦可防止碳熱源在燃燒部分(火種)與非燃燒部分之交界折斷使火種由香味吸嘗具掉落。
但上述習知之香味吸嘗具有如下的問題。亦即,以鋁合金等熱傳導性要件披覆碳熱源,故除了碳熱源以外需要其他 構件,而有製造成本增加之問題。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0-535530號公報(第1圖)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2-86759號公報(第1圖)
本發明之第1特徵係一種香味吸嘗具(香味吸嘗具10),係具有香味產生源(香味產生源40)、內包前述香味產生源之筒狀支持器(支持器30)、以及設置於前述支持器軸線(軸線AX)方向之一端部(端部30e)之碳熱源(碳熱源20),其主旨為:前述碳熱源在前述軸線方向上具有以前述支持器保持且至少一部分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之第1部分(第1部分21)、以及含有與前述香味產生源相逆側之端部之第2部分(第2部分22),且前述第1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含有防止前述碳熱源延燒之延燒防止劑。
本發明之第2特徵係一種碳熱源,係設置在內包香味產生源之筒狀支持器之軸線方向的一端部,其主旨為:具有以在前述軸線方向中以前述支持器保持且至少一部分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之方式設置之第1部分、以及以含有與前述香味產生源相逆側之端部之方式設置之第2部分,且前述第1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含有防止前述碳熱源延燒之延燒防止劑。
本發明之第3特徵係一種香味吸嘗具(香味吸嘗具10),係具有香味產生源(香味產生源40)、內包前述香味產生源之筒狀支持器(支持器30)、以及設置於前述支持器軸線(軸線AX)方向之一端部(端部30e)之碳熱源(碳熱源20),其主旨為:前述碳熱 源係在前述軸線方向上具有以前述支持器保持且至少一部分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之第1部分(第1部分21)、以及含有與前述香味產生源相逆側之端部之第2部分(第2部分22),前述碳熱源係至少一部分含有氯化鈉,且前述第1部分中的前述氯化鈉相對於前述碳熱源之含有率係大於前述第2部分中的前述氯化鈉相對於前述碳熱源之含有率。
本發明之第4特徵係一種碳熱源,係設置在內包香味產生源之筒狀支持器之軸線方向的一端部,其主旨為:具有以在前述軸線方向中以前述支持器保持且至少一部分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之方式而設置之第1部分、以及以含有與前述香味產生源相逆側之端部之方式設置之第2部分,前述碳熱源至少一部分含有氯化鈉,且前述第1部分中的前述氯化鈉相對於前述碳熱源之含有率係大於前述第2部分中的前述氯化鈉相對於前述碳熱源之含有率。
本發明之第5特徵之主旨係一種香味吸嘗具(香味吸嘗具10),係具有香味產生源(香味產生源40)、內包前述香味產生源之筒狀支持器(支持器30)、以及設置於前述支持器軸線(軸線AX)方向之一端部(端部30e)且具有至少一部分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之突出部分(突出部分23)之碳熱源(碳熱源20),其主旨為:前述碳熱源含有碳材料、有機結合劑及補強劑,前述補強劑在前述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下為不燃性,且前述補強劑或在低於前述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以下所生成之至少一種熱分解物係在低於前述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以下熔解,前述有機結合劑含有羧甲基纖維素鈉,前述羧甲基纖維素鈉的醚化度係0.3以上。
本發明之第6特徵係一種碳熱源,係設置在內包香味產生源之筒狀支持器之軸線方向的一端部,其主旨為:具有設置在前述支持器之軸線方向之一端部且至少一部分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之突出部分,同時含有碳材料、有機結合劑及補強劑,前述補強劑在前述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下為不燃性,且前述補強劑或在低於前述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以下所生成之至少一種熱分解物係在低於前述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以下熔解,前述有機結合劑含有羧甲基纖維素鈉,前述羧甲基纖維素鈉的醚化度係0.3以上。
10‧‧‧香味吸嘗具
20‧‧‧碳熱源
20a‧‧‧碳熱源之一端部
20b‧‧‧碳熱源之他端部
21‧‧‧第1部分
22‧‧‧第2部分
23‧‧‧突出部分
30‧‧‧支持器
30e‧‧‧端部
40‧‧‧香味產生源
AX‧‧‧軸線
第1圖係第1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嘗具之概略斜視圖。
第2圖係沿著第1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嘗具軸線方向的截面圖。
第3圖係表示第1實施型態之實施例之碳熱源之實驗樣品之概略構成圖。
第4圖係表示第1實施型態之實施例之吸煙器及碳熱源之概略構成圖。
第5圖係沿著第1實施型態之變更例之碳熱源軸線方向的截面圖。
第6圖係第2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嘗具之概略斜視圖。
第7圖係沿著第2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嘗具軸線方向的截面圖。
第8圖係沿著第2實施型態之變更例之碳熱源軸線方向的截面圖。
第9圖係第3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嘗具之概略斜視圖。
第10圖係沿著第3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嘗具軸線方向的截面 圖。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另外,以下圖面記載中,相同或類似的部分係附以相同或類似的符號。但需留意圖面僅為示意圖,各尺寸之比例等與實際者相異。
因此,具體之尺寸等係應參酌以下說明並判斷。此外,圖面相互間也包括尺寸之關係或比例相異之部分,此係不需贅言。
[第1實施型態]
(1-1)香味吸嘗具之整體概略構成
第1圖係第1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嘗具10之整體概略構成圖。此外,第2圖係沿著香味吸嘗具10之軸線方向之截面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般,香味吸嘗具10為細長之圓柱狀,具有碳熱源20、支持器30及香味產生源40。香味吸嘗具10係為了抑制氣溶膠之產生,而以由碳熱源20產生的熱加熱香味產生源40。
碳熱源20係設於支持器30之軸線AX方向中之端部30e(一端部)。藉由支持器30之端部30e保持碳熱源20。碳熱源20係具有第1部分21及第2部分22。具體來說係藉由支持器30之端部30e而保持第1部分21。
亦即,第1部分21在軸線方向中係藉由支持器30保持,且至少一部分為由支持器30突出之部分。此外,第2部分22係含有與香味產生源40相逆側之端部的部分。第1實施型態中,第2部分22係鄰接第1部分21,且為由支持器30突出之部 分。
第1部分21及第2部分22中,至少第1部分21含有防止碳熱源20延燒之延燒防止劑。藉此防止支持器30藉由碳熱源20產生的熱而延燒。另外,碳熱源20之更具體之構成係如後述。
支持器30係內包香味產生源40之筒狀。支持器30可例如將矩形形狀的厚紙彎曲為圓筒狀,並接合兩側緣部形成為中空圓筒體之紙管而構成。另外,支持器30內部中,在碳熱源20與香味產生源40之間,亦可藉由配置有空隙部或具有通氣性之不燃構件,使碳熱源20與香味產生源40以不鄰接之方式構成。
香味產生源40係以碳熱源20加熱,藉此產生香味。香味產生源40例如可使用煙草葉,可採用香煙(紙卷煙草)所使用之一般的細絲煙草、鼻煙(snuff)所使用之粒狀煙草、輥狀煙草或成形煙草等之煙草原料。另外,輥狀煙草係將薄片狀再生煙草成形為輥狀而得,在內部具有流路。此外,成形煙草係藉由將粒狀煙草以模具成形而獲得。此外,在多孔質或非多孔質之擔負體可擔負薄荷醇等之香味成分。
(1-2)碳熱源之構成
接著具體地說明碳熱源20之構成。如上述般,碳熱源20係在軸線AX方向中,具有以鄰接支持器30且至少一部分由支持器30突出之方式設置之第1部分21、以及以鄰接第1部分21且由支持器30突出之方式設置之第2部分22。第1實施型態中,第1部分21與第2部分22係一體形成。
碳熱源20係將含有源自植物之碳材料、不燃添加 物、有機或無機結合劑及水之混合物以擠出等方法成形而得。
碳熱源之全長係10mm至30mm之範圍,較佳為13mm至20mm之範圍。此外,碳熱源20之外徑係4mm至8mm之範圍,較佳為5mm至7mm之範圍。藉此可適用為香味吸嘗具10之熱源。
由支持器30突出之碳熱源20之長度較佳為8mm至15mm。再者,第1部分21之長度在由支持器30突出之部分中例如可為1mm至5mm之範圍,較佳為1.5mm至3mm之範圍。第1部分21保持於支持器30的部份,例如可為3mm至10mm之範圍。藉由如此構成,使碳熱源20自律地滅火而不會對支持器30供給過剩的熱,且可防止碳熱源20由支持器30脫落。
此外,第2部分22之長度例如可為8mm至10mm之範圍。藉由如此構成,在使用香味吸嘗具10中,使用者可經充分次數吸嘗香味。
如上述般,在第1部分21含有防止碳熱源20延燒之延燒防止劑。亦即,在碳熱源20與支持器30之連接部分含有延燒防止劑,藉此縱然使用者不刻意進行將碳熱源20滅火之行為,在含有延燒防止劑之含有部將自律地停止燃燒,故可防止延燒至支持器30等。在此,由碳熱源與支持器30之連接部分露出含有延燒防止劑之第1部分21的至少一部分,由防止對支持器30供給過剩的熱之觀點來看係較佳。
(1-3)延燒防止劑之特性
接著說明碳熱源20之第1部分21所含之延燒防止劑之特性。第1部分21所含之延燒防止劑,較佳為在碳熱源20之燃燒溫度下為不燃性,在低於碳熱源20之燃燒溫度以下產生吸 熱反應。此外,產生吸熱反應之熱分解時,較佳為熱分解生成物之至少一種在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下為不燃性且非揮發性。
亦即,可使用滿足以下條件之無機物質作為延燒防止劑。
˙在碳熱源之燃燒溫度(800℃至1200℃)下為不燃性。
˙在低於該燃燒溫度以下產生以熔解或熱分解等之吸熱反應。
˙產生熱分解時,至少一種熱分解生成物在該燃燒溫度下為不燃性且非揮發性。
此外,無機物質可以溶液、懸浮液、膏體或粉體等之方法添加於碳熱源。無機物質可適合使用例如滿足上述條件之可溶性或難溶性之鹼金屬鹽、或可溶性或難溶性之鹼土金屬鹽。具體來說,延燒防止劑可使用可溶性無機鹽或難溶性無機鹽。可溶性無機鹽可舉出氯化物、碳酸鹽或硫酸鹽。此外,難溶性無機鹽可舉出氫氧化物、碳酸鹽或硫酸鹽。
更具體來說,特佳為例如氯化鈉、氯化鈣、氯化鎂、氯化鉀等氯化物;碳酸鈉、碳酸氫鈉等碳酸鹽;或是硫酸鈉、硫酸鎂等硫酸鹽以及該等之水合物等。此外,氫氧化鎂、氫氧化鈣等氫氧化物;碳酸鈣、碳酸鎂等碳酸鹽;以及硫酸鈣等硫酸鹽及該等之水合物等為特性。
總結上述條件,可使用表1所示般之無機鹽作為延燒防止劑。
此外,延燒防止劑例如可使用液體玻璃類之物質。相關液體玻璃例如可藉由專利2538527號所揭示之方法在常溫下獲得液體之塗層劑,將該塗層劑以塗佈等方法添加於碳熱源之第1部分21後,在常溫至200℃左右之溫度乾燥,藉此可形成含有矽或金屬氧化物之至少一者的被膜。
(1-4)延燒防止劑之添加方法
接著說明延燒防止劑之添加方法,含有延燒防止劑之第1部分21,可藉由在碳熱源20之一部分將延燒防止劑之溶液、懸浮液、膏體、粉體粒以浸漬噴霧、溶射、濕潤、塗佈等方法添加而製作。
例如在香味吸嘗具10將以適合尺寸製作之碳熱源20一邊端部,在溶解或分散延燒防止劑之液體中含浸預定深度,並保持一定時間後乾燥,藉此可設置任意長度之第1部分21。此外,第1部分21中延燒防止劑之含量,可藉由延燒防止劑之溶液 濃度及含浸時間任意控制。再者,碳熱源20為圓筒形狀具有連通於軸線AX方向之開口部時,在開口部一邊通氣一邊含浸於延燒防止劑之溶液,藉此可更精準的控制延燒防止劑之含浸位置。
第1部分21中,適合之延燒防止劑含量及該加工部長度,係考慮選擇之延燒防止劑與加工之碳熱源20之特徵(形狀、組成等)的關係,而選擇可獲得充分延燒防止效果之數值。此外,延燒防止劑為可溶性時,藉由浸透至碳熱源20之內部而可獲得更高之延燒防止效果。
(1-5)碳熱源之其他特徵
接著說明碳熱源之其他特徵。
(1-5.1)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提供之附加功能
在碳熱源20之第2部分22中,可含有表1列舉之無機物質中之至少一種。此時較佳為第2部分22所含之無機物質對於碳熱源20之含有率,小於第1部分21所含之延燒防止劑對於碳熱源20之含有率。
例如在第2部分22中復含有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中至少一者,藉此在燃燒時可防止因對煙灰缸敲打等衝擊使碳熱源由非燃燒部折斷,而使含燃燒部之碳熱源20部分脫落(火種掉落)之情事。在採用熱分解溫度低之有機結合劑作為碳熱源20之結合劑時,該效果特別顯著。
較佳為第1部分21所含之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之含量,小於第2部分22所含之延燒防止劑之含量。再者,碳熱源20之第1部分21以外之部分,亦可含有低濃度之可溶性鹼金屬鹽。
可實現如此附加功能之無機物質,較佳為滿足以下條件。
˙在碳熱源之燃燒溫度(800℃至1200℃)下為不燃性
˙在低於無機物質或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以下所生成之至少一種熱分解物,係在低於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以下熔解。
滿足如此條件之無機物質,如上述般可適合使用表1所舉之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
例如低濃度之可溶性鹼金屬鹽,可在擠出成形時,在混合碳材料及結合劑等時以固體或液體之形狀添加。此外,扣除第1部分21之第2部分22之可溶性鹼金屬鹽濃度,係在不阻礙點火性及其他燃燒特性之範圍內選擇可獲得充分效果之數值,例如選擇氯化鈉時,該濃度較佳為5wt%以下,更佳為0.5wt%以下。
(1-5.2)碳材料
碳材料較佳為使用已藉加熱處理等除去揮發性不純物者,但並不限定於此。碳材料可含有10wt%至99wt%之範圍,較佳為30wt%至70wt%,以供給充分熱量及防止煙灰飛散等燃燒特性之觀點來看更佳為40wt%至50wt%。
(1-5.3)結合劑
結合劑可使用相關業者習知之結合劑,如羧甲基纖維素鈉(CMC)、藻酸銨等有機系結合劑;純化皂土(bentonite)等礦物系;或含有膠狀氧化矽、水玻璃及矽酸鈣等氧化矽系結合劑之無機結合劑。
另外,由香味之觀點來看,以使用有機結合劑為佳, 尤其較佳為使用CMC。此外,碳熱源20含有表1所舉之可溶性鹼金屬鹽或可溶性鹼土金屬鹽,且使用CMC作為結合劑時,可設定CMC之醚化度為0.3以上。藉由如此構成可賦予碳熱源20可堪製造、使用之強度。若使用醚化度低之CMC,則成形乾燥後之強度不足,有製造、使用性顯著劣化之虞。此外,例如使用醚化度未滿0.8之CMC,可在擠出等成形時容易成形。
具體來說CMC可含有1至10wt%,由香味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含1wt%至8wt%。
(1-5.4)不燃性添加物
不燃性添加物例如可使用包含鈉、鉀、鈣、鎂、矽等之碳酸鹽或氧化物,可含有40至89wt%。尤其碳酸鈣在碳熱源20中較佳為含有40wt%至55wt%。
(1-6)實施例
接著說明構成香味吸嘗器10之碳熱源20之實施例。
(1-6.1)延燒防止劑
(1-6.1.1)碳熱源之組成、製作方法
藉由以下方法製作表2所示組成之碳熱源20。
˙在活性碳86g、碳酸鈣(CaCO3)117g中混合醚化度0.6之CMC10.8g,復混合含氯化鈉2.2g之水250g。
˙混練上述混合物後,以形成外徑6mm、內徑4mm之圓筒形狀之方式擠出成型。
˙成型物乾燥後,裁切為13mm之長度而獲得碳熱源20
(1-6.1.2)試驗樣品
將上述方法所製作之碳熱源含浸於NaCl水溶液,製作表3所示之試驗用熱源A至F。
另外,有關於試驗用熱源A至F,係以以下方法進行NaCl之含浸。
˙在內徑5mm之套管中將13mm之熱源插入10mm,一邊流通1000ml/分之空氣,一邊分別將樣品浸漬於表3所示濃度之NaCl水溶液210秒。
˙取出試驗用熱源後,在60℃乾燥6小時,獲得NaCl含浸熱源。
此外,含浸部份之碳熱源中之NaCl含量,係依下式算出。
每1mm之NaCl含量=(含浸後熱源之乾燥重量-未含浸熱源之乾燥重量)/熱源中NaCl含浸部之長度
(1-6.1.3)延燒防止功能之評價方法
藉由以下方法實施模擬吸煙評價。
˙在內徑6mm之紙管中插入3mm熱源,安裝於Borgward公司製吸煙器。
˙以電點火器將熱源加熱8秒後,將各個樣品以表3所示之容量抽吸著火
˙每間隔30秒重複以上述容量進行之抽吸。
˙以目視確認NaCl含浸部位可否防止延燒。
(1-6.1.4)評價結果
上述評價結果示於表4。
如表4所示般,藉由延燒防止劑之含浸部中NaCl與可燃物(碳材料及有機結合劑之和)之重量比為0.35以上、或是NaCl與碳材料之重量比為0.40以上,可使在延燒防止劑含有部自律地停止燃燒,獲得充分之延燒防止功能。
(1-6.2)CaCO3、Mg(OH)2、液體玻璃之效果檢證
(1-6.2.1)試驗樣品
為了檢證CaCO3、Mg(OH)2、液體玻璃之效果,藉由擠出成型製作具有表5所示組成、第3圖所示形狀之碳熱源20之試驗樣品。
此外,以使含有部長度成為20mm之方式,將預定量之CaCO3或Mg(OH)2之懸浮液或兩種類之液體玻璃(TERIOSCOAT NP-360G及360KT、日興股份有限公司製)塗佈於碳熱源20之外周部及滴下於開孔部,製作表6所示之試驗用熱源G至J。
CaCO3或Mg(OH)2之懸浮液或液體玻璃之含浸部分中,碳熱源20中的延燒防止劑含量係藉由下式算出。
˙每1mm之延燒防止劑含量=延燒防止劑添加量/熱源中含浸部之 長度
(1-6.2.2)延燒防止功能之評價方法
藉由以下方法實施模擬吸煙評價。
˙在內徑6mm之紙管中插入3mm熱源,安裝於Borgward公司製吸煙器。
˙以電點火器將熱源加熱8秒後,將各個樣品以55ml/2sec抽吸著火˙每間隔15秒重複以上述容量進行之抽吸。
˙延燒防止劑含有部中的燃燒停止時,測定由該含有部與非含有部之交界至燃燒停止位置之長度(參照圖4)。
(1-6.2.3)評價結果
上述評價之結果表示於表7
如表7所示般,藉由使本試驗所使用之延燒防止劑(CaCO3、Mg(OH)2、液體玻璃)之任一者以預定量含有於碳熱源20,可確認在延燒防止劑含有部能夠自律地停止燃燒。
此外,由表7之評價結果復可推得以下事項。
˙根據所使用延燒防止劑之種類不同,停止燃燒所需之添加量也相異。例如認為Mg(OH)2之停止燃燒效果較CaCO3高。推測是Mg(OH)2之熱分解的吸熱量大之故。
˙根據對開孔內部與外周部之添加量之比例不同,延燒防止效果也相異。
另外需留意表1中判定為「×:持續燃燒」之樣品(例如樣品G-3、H-5),雖然無法獲得與其他樣品相同等級之效果,但也可獲得一定效果。
(1-6.3)藉由含有低濃度之可溶性鹼金屬鹽的火種掉落防止效果之檢證
(1-6.3.1)試驗樣品
為了檢證藉由含有低濃度之可溶性鹼金屬鹽的火種掉落防止效果,藉由擠出成型製作表8所示組成之碳熱源20(全長15mm、外徑6mm)之試驗樣品。
(1-6.3.2)火種掉落防止機能之評價方法
藉由以下方法實施模擬吸煙評價。
˙在外徑6mm之紙管插入3mm所製作之碳熱源20,作為評價樣品。
˙使碳熱源20著火,在燃燒中任意的時間點,以彈落香煙煙灰之要領將評價樣品敲打金屬製煙灰缸。
˙敲打時碳熱源20在非燃燒部折斷時則判定產生火種掉落。
(1-6.3.3)評價結果
各樣品之評價結果如下。
K:產生火種掉落。
L:未產生火種掉落。
M:未產生火種掉落。
N:未產生火種掉落。使用中產生可視煙。
O:未產生火種掉落。使用中產生可視煙。
由以上結果可確認藉由在碳熱源整體中含有低濃度NaCl可防止火種掉落。
另外,上述試驗條件中,可確認藉由使碳熱源20中NaCl之含有率為0.5wt%以上,而具有充分之火種掉落防止效果。另一方面,因NaCl含有率為3wt%以上時在使用中會產生可視煙,故採用本試驗所使用之碳熱源20作為無煙香味吸嘗具之熱源時,NaCl含有率較佳為未滿3wt%。
(1-7)作用、效果
如以上說明般,根據香味吸嘗具10及碳熱源20,在由支持器30突出之第1部分21中含有防止碳熱源20延燒之延燒防止劑。因此可防止碳熱源20之燃燒進行至與內包香味產生源 40之支持器30接觸的部份。
此外,如上述般不設置碳熱源20以外之其他構件,可防止過剩的熱供給於支持器30,可防止支持器30之燃燒或熱分解。亦即,為防止過剩的熱供給於支持器30,不需賦予支持器30特別之耐熱性,即使是紙管等素材也可適合採用作為支持器30,可抑制製造成本增加。
(1-8)其他實施型態
如上述般透過第1實施型態揭示本發明之內容,但不應認為本發明限定於構成該揭示的一部分之論述及圖面。相關業者可由該揭示明瞭各種替代實施型態。
例如碳熱源20之第1部分21及第2部分22之形狀,可如以下方式變更。第5圖(a)至(c)係沿著本發明變更例之碳熱源軸線方向的截面圖。
如第5圖(a)所示,延燒防止劑(圖中的點號部分)可配置於第1部分21之外周部份。此外,如第5圖(b)所示,第1部分21可以在沿著支持器30軸線方向之截面中,以越接近香味產生源40(第5圖(b)中未圖示)則含延燒防止劑之區域(圖中的點號部分)越寬之方式構成。另外,第5圖(b)中,第1部分21不含延燒防止劑之部分為略三角形,但該部分不需一定要為三角形,例如亦可為錐狀。
再者,如第5圖(c)所示般,第1部分21及第2部分22兩者,可以在沿著支持器30之軸線方向之截面中,以越接近香味產生源40則含延燒防止劑之區域越寬之方式構成。
此外,上述實施型態中說明第1部分21之軸線AX 之整體含有延燒防止劑的例子,但可在第1部分21之至少一部分含有延燒防止劑,例如亦可僅在支持器30未保持之第1部分21含有延燒防止劑。
第1實施型態中表示將碳熱源20中的延燒防止劑含有區域做各種變更之例子,但在碳熱源20軸線方向中亦可含有相異濃度之該物質。(1-5.1)所述在第2部分22含有低濃度之可溶性鹼金屬鹽或可溶性鹼土金屬鹽之構成係其一例。此外,例如可實現使該物質濃度在碳熱源20之點火端側較薄、在支持器30側較濃之濃度梯度。藉此可更精密地控制碳熱源20所發出之熱量。
此外,較佳之延燒防止劑含量(濃度),當然隨延燒防止劑之種類而不同,此外也隨碳熱源20之形狀及組成(發熱量)而不同,但根據(1-4)所示之方法,可以發揮延燒防止效果之方式將延燒防止劑以任意含量設定。
第1實施型態中碳熱源20之外形為圓柱狀,但並不限定於圓柱狀,長方體等各種形狀亦包括在本發明內,此係不需贅言。
[第2實施型態]
(2-1)香味吸嘗具之整體概略構成
第6圖係第2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嘗具10之整體概略構成圖。此外,第7圖係沿著香味吸嘗具10之軸線方向的截面圖。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香味吸嘗具10係與第1實施型態同樣為細長圓柱狀,具有碳熱源20、支持器30及香味產生源40。香味吸嘗具10為了抑制氣溶膠的產生,而以由碳熱源20產生的熱加熱香味產生源40。
(2-2)碳熱源之構成
接著具體說明碳熱源20之構成。碳熱源20係與第1實施型態同樣,具有以在軸線AX方向鄰接支持器30且至少一部分由支持器30突出之方式設置的第1部分21、以及以鄰接第1部分21且由支持器30突出之方式設置的第2部分22。第2實施型態中,第1部分21與第2部分22係一體形成。
第2實施型態中,第2部分22也可含有低濃度之NaCl(延燒防止劑之一例)。亦即,第2部分22中NaCl相對於碳熱源20之含有率,係小於第1部分21中NaCl相對於碳熱源20之含有率。藉此而不會阻礙碳熱源20之著火性,且可防止支持器30因碳熱源20產生的熱而延燒、以及即使將香味吸嘗具10在煙灰缸等以一定以上力量敲打也可防止碳熱源20之燃燒部分(火種)掉落。在採用熱分解溫度低之有機結合劑作為碳熱源20之結合劑時,該效果特別顯著。
(2-3)氯化鈉之添加方法
接著說明氯化鈉(NaCl)之添加方法。含高濃度NaCl之第1部分21,係可藉由在碳熱源20之一部分將NaCl之溶液、懸浮液、粉體粒以浸漬、噴霧、溶射、濕潤、塗佈等方法添加而製作。
例如在香味吸嘗具10將以適合尺寸製作之碳熱源20之一邊端部,在溶解或分散NaCl之液體中含浸預定深度,保持一定時間後乾燥,藉此可設置任意長度之第1部分21。此外,第1部分21中NaCl之含量,可藉由NaCl之溶液濃度及含浸時間任意控制。再者,碳熱源20為圓筒形狀具有連通軸線AX方向之 開口部時,一邊在開口部通氣一邊含浸於NaCl溶液,藉此可更精準地控制NaCl之含浸位置。
第1部分21中適合之NaCl含量及該加工部長度,係考慮與加工之碳熱源20之特徵(形狀、組成等)之關係,而選擇可獲得充分延燒防止效果之數值。此外,藉由將NaCl浸透至碳熱源20之內部,可獲得更高之延燒防止效果。
(2-4)氯化鈉之火種掉落防止功能
如上述般,在碳熱源20中藉由低濃度氯化鈉(NaCl)可賦予火種(碳熱源20)掉落防止功能。如此低濃度之NaCl例如可在擠出等成型時,在將碳材料及結合劑等混合時以固體或液體之形狀加入。此外,扣除第1部分21之第2部分22之NaCl濃度,係在不阻礙著火性及其他燃燒特性之範圍內選擇獲得充分效果之數值,例如較佳為1wt%以下,更佳為0.5wt%以下。
(2-5)碳熱源之其他特徵
接著說明碳熱源20之其他特徵
(2-5.1)碳材料
碳材料較佳為使用已藉加熱處理等除去揮發性不純物者,但並不限定於此。碳材料可含有10wt%至99wt%之範圍,較佳為30wt%至70wt%,從供給充分之熱量及防止煙灰飛散等燃燒特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40wt%至50wt%。
(2-5.2)結合劑
結合劑可使用相關業者習知之結合劑,如羧甲基纖維素鈉(CMC)、藻酸銨等有機系結合劑;純化皂土等礦物系;或含有膠狀氧化矽、水玻璃及矽酸鈣等氧化矽系結合劑之無機結合 劑。
另外,由香味之觀點來看,以使用有機結合劑為佳,尤其較佳為使用CMC。此外,使用CMC作為結合劑時,可設定CMC之醚化度為0.3以上。藉由如此構成可賦予碳熱源20可堪製造、使用之強度。若使用醚化度低之CMC,則成形乾燥後之強度不足,有製造、使用適性顯著劣化之虞。此外,例如使用醚化度未滿0.8之CMC,可在擠出等成形時容易地成形。
具體來說CMC可含有1至10wt%,由香味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含1wt%至8wt%。
(2-5.3)不燃性添加物
不燃性添加物例如可使用包含鈉、鉀、鈣、鎂、矽等之碳酸鹽或氧化物,可含有40至89wt%。尤其碳酸鈣在碳熱源20中較佳為含有40wt%至55wt%。
(2-6)實施例
接著說明構成香味吸嘗器10之碳熱源20之實施例。
(2-6.1)高濃度氯化鈉之延燒防止效果之檢證
(2-6.1.1)碳熱源之組成、製作方法
藉由以下方法製作表9所示組成之碳熱源20。
˙在活性碳86g、碳酸鈣(CaCO3)117g中混合醚化度0.6之CMC10.8g,復混合含氯化鈉2.2g之水250g。
˙混練上述混合物後,以形成外徑6mm、內徑4mm之圓筒形狀之方式擠出成型。
˙成型物乾燥後,裁切為13mm之長度而獲得碳熱源20
(2-6.1.2)試驗樣品
將上述方法所製作之碳熱源含浸於NaCl水溶液,製作表10所示之試驗用熱源A至F。
另外,有關於試驗用熱源A至F,係以以下方法進行NaCl之含浸。
˙在內徑5mm之套管中將13mm之熱源插入10mm,一邊流通1000ml/分之空氣,一邊分別將樣品浸漬於表11所示濃度之NaCl水溶液210秒。
˙取出試驗用熱源後,在60℃乾燥6小時,獲得NaCl含浸熱源。
此外,含浸部分中碳熱源中的NaCl含量,係依下式算出。
每1mm之NaCl含量=(含浸後熱源之乾燥重量-未含浸熱源之乾燥重量)/熱源中NaCl含浸部之長度
(2-6.1.3)延燒防止功能之評價方法
藉由以下方法實施模擬吸煙評價。
˙在內徑6mm之紙管中插入3mm熱源,安裝於Borgward公司製吸煙器。
˙以電點火器將熱源加熱8秒後,將各個樣品以表11所示之容量抽吸著火
˙每間隔30秒重複以上述容量進行之抽吸。
˙以目視確認NaCl含浸部位可否防止延燒。
(2-6.1.4)評價結果
上述評價結果示於表11。
如表11所示般,本實施例中,高濃度NaCl之含浸部中,設定NaCl與可燃物(碳材料及有機結合劑的和)之重量比為0.35以上、或是NaCl與碳材料之重量比為0.40以上,可使在延燒防止劑含有部自律地停止燃燒,獲得充分之延燒防止功能。
(2-6.2)藉由低濃度氯化鈉之火種掉落防止效果之檢證
(2-6.2.1)試驗樣品
為了檢證藉由含有低濃度NaCl之火種掉落防止效果,藉由擠出成型製作具有表12所示組成之碳熱源20(全長15mm、外徑6mm)之試驗樣品。
(2-6.2.2)火種掉落防止機能之評價方法
藉由以下方法實施模擬吸煙評價。
˙在外徑6mm之紙管插入3mm所製作之碳熱源20,作為評價樣品。
˙使碳熱源20著火,在燃燒中任意的時間點,以彈落香煙煙灰之要領將評價樣品敲打金屬製煙灰缸。
˙敲打時碳熱源20在非燃燒部折斷時則判定產生火種掉落。
(2-6.2.3)評價結果
各樣品之評價結果如下。
G:產生火種掉落。
H:未產生火種掉落。
I:未產生火種掉落。
J:未產生火種掉落。使用中產生可視煙。
K:未產生火種掉落。使用中產生可視煙。
由以上結果可確認藉由在碳熱源20整體中含有低濃度NaCl可防止火種掉落。
另外,上述試驗條件中,可確認藉由使碳熱源20中NaCl之含有率為0.5wt%以上,而具有充分之火種掉落防止效果。 另一方面,因NaCl含有率為3wt%以上時在使用中會產生可視煙,故採用本試驗所使用之碳熱源20作為無煙香味吸嘗具之熱源時,NaCl含有率較佳為未滿3wt%。
(2-7)作用、效果
如以上說明,碳熱源20係至少一部分含有NaCl,第1部分21中NaCl相對於碳熱源20之含有率,係大於第2部分22中NaCl相對於碳熱源20之含有率。因此,藉由第1部分21中NaCl之延燒防止效果,可防止碳熱源20之燃燒進行至與內包香味產生源40之支持器30接觸部分。此外,根據第2實施型態,可以實現該物質之濃度在碳熱源20之著火端側較薄、在支持器30側較濃之濃度梯度。藉此可更精密控制碳熱源20所發出之熱量。
再者,NaCl也發揮防止碳熱源20之火種掉落之效果。此外,如上述般不需設置碳熱源20以外之其他構件,可抑制製造成本之增加。
再者,第1部分中NaCl與可燃物之重量比為0.35以上,較佳為第1部分中NaCl與碳材料之重量比為0.40以上。此時更可獲得充分之延燒防止效果。
(2-8)其他之實施型態
如上述般透過第2實施型態揭示本發明之內容,但不應認為本發明受限於形成該揭示的一部分之論述及圖面。相關業者可由該揭示明瞭各種替代實施型態。
例如碳熱源20之第1部分21及第2部分22之形狀,可如以下方式變更。第8圖(a)至(c)係沿著本發明變更例之碳熱源軸線方向的截面圖。
如第8圖(a)所示,NaCl(圖中的點號部分)亦可配置於第1部分21之外周部份。此外,如第8圖(b)所示,第1部分21可以在沿著支持器30軸線方向之截面中,以越接近香味產生源40(第8圖(b)中未圖示)則含NaCl之區域(圖中的點號部分)越寬之方式構成。另外,第8圖(b)中,第1部分21之不含NaCl部分為略三角形,但該部分不需一定要為三角形,例如可為錐狀。
再者,如第8圖(c)所示般,第1部分21及第2部分22兩者,可以在沿著支持器30之軸線方向之截面中,以越接近香味產生源40則含NaCl之區域越寬之方式構成。
此外,上述實施型態中說明第1部分21之軸線AX中整體含有NaCl的例子,但可在第1部分21之至少一部分含有NaCl,例如可僅在支持器30未保持之第1部分21含有NaCl。
第2實施型態中指示將碳熱源20中的NaCl含有區域做各種變更之例子,但在碳熱源20軸線方向中亦可含有相異濃度之NaCl。(2-2)所述在第2部分22含有低濃度NaCl之構成係其一例。此外,例如可實現以NaCl濃度在碳熱源20之著火端側較薄、且在支持器30側較濃之濃度梯度。藉此可更精密地控制碳熱源20所發出之熱量。
此外,較佳之NaCl含量(濃度)係根據碳熱源20之形狀及組成(發熱量)而不同,但根據(2-3)或(2-4)所示之方法,只要能夠發揮延燒防止效果或火種掉落防止效果,可將NaCl設定為任意含量。
第2實施型態中碳熱源20之外形為圓柱狀,但並不限定於圓柱狀,長方體等各種形狀亦包括在本發明內,此係不需 贅言。
[第3實施型態]
(3-1)香味吸嘗具之整體概略構成
第9圖係第3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嘗具10之整體概略構成圖。此外,第10圖係沿著香味吸嘗具10之軸線方向的截面圖。
如第9圖及第10圖所示,香味吸嘗具10係與第1實施型態同樣為細長圓柱狀,具有碳熱源20、支持器30及香味產生源40。香味吸嘗具10係藉由碳熱源20所產生的熱,以不使香味產生源40燃燒或熱分解之方式加熱香味產生源40。
碳熱源係設置在支持器30之軸線AX方向之端部30e(一端部)。碳熱源20係藉由支持器30之端部30e而保持。碳熱源20具有至少一部分由支持器30突出之突出部分23。
突出部分23之長度例如可為8mm至15mm。藉由如此構成,使用者在使用時可以目視確認碳熱源20之燃燒狀態。另外,碳熱源20更具體之構成係如後述。
(3-2)碳熱源之構成
接著具體地說明碳熱源20之構成。碳熱源20係將含有源自植物之碳材料、不燃添加物、有機結合劑及水之混合物以擠出等方法成形而得。
碳熱源20係含有碳材料、有機結合劑及補強劑。以香味之觀點來看,有機結合劑尤其較佳為使用羧甲基纖維素鈉(CMC)。使用其他有機結合劑例如藻酸銨時,隨碳熱源20燃燒生成之熱分解物有阻礙香味之虞。CMC之醚化度設定為0.3以上。 此外,該醚化度較佳為未滿0.8。
補強劑在碳熱源20之燃燒溫度下為不燃性,在低於補強劑或碳熱源20之燃燒溫度以下生成之至少一種熱分解物,係具有在低於碳熱源20之燃燒溫度以下熔解之特性。具體來說,補強劑在碳熱源20之燃燒溫度800℃至1200℃下為不燃性,在低於無機物質或碳熱源20之燃燒溫度以下生成之至少一種熱分解物,係具有在低於碳熱源20之燃燒溫度以下熔解之特性。
補強劑較佳為由滿足上述條件之可溶性鹼金屬鹽或可溶性鹼土金屬鹽之至少一者構成。可溶性鹼金屬鹽或可溶性鹼土金屬鹽例如可舉出氯化物、碳酸鹽或硫酸鹽。
更具體來說可舉出氯化鈉、氯化鈣、氯化鎂、氯化鉀、碳酸鈉、碳酸氫鈉、硫酸鈉、硫酸鎂,較佳可適合使用氯化鈉(NaCl)。另外,使用NaCl時,NaCl之含有率較佳為相對於碳熱源20之重量為5wt%以下。
如此般在碳熱源20中含有低濃度之補強劑,藉此在碳熱源20燃燒時,可防止因對煙灰缸之敲打等衝擊而使碳熱源20由非燃燒部折斷,並防止含燃燒部之碳熱源20部分脫落(火種掉落)。
碳熱源20之補強劑濃度係在不妨礙著火性及其他燃燒特性之範圍選擇可得充分效果之數值。例如使用NaCl時,具來來說只要在碳熱源20中多少含有NaCl即可。更具體來說,設定NaCl相對於碳熱源20之質量百分比濃度(NaCl濃度)為5wt%以下,因不妨礙著火性而可採用。此外,為了降低隨著碳熱源20燃燒產生之可視煙,較佳為未滿3wt%,更佳為1wt%以下,又更佳 為0.5wt%以下。NaCl係例如在擠出等成形時,在碳材料或結合劑等混合時可以顆粒或溶液添加。
如上述,使用CMC作為結合劑時,CMC之醚化度設定為0.3以上。藉由如此,即使在碳熱源20含有補強劑時,也可賦予碳熱源20可堪製造、使用之強度。
若使用醚化度低之CMC,則成形乾燥後之強度不足,有製造、使用之適性顯著劣化之虞。此外,例如使用醚化度未滿0.8之CMC,藉此使擠出等成形時可容易成形。
具體來說CMC可含有1至10wt%,由香味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含有1至8wt%。
(3-3)碳熱源之其他特徵
接著說明碳熱源20之其他特徵。
(3-3.1)延燒防止機能
碳熱源20可在軸線AX方向上具有相異之補強劑濃度。例如碳熱源之他端部20b側中補強劑相對於碳熱源20之含有率,可大於碳熱源之一端部20a側中補強劑之含有率,更具體來說,碳熱源20之一部分,具體而言在接近他端部20b處,與含一端部20a之部分(突出部分)相比,前者可含有高濃度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如此含有高濃度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的部份(第2部分),會在含有部使碳熱源20的燃燒自律地停止,可確實地防止碳熱源20延燒至支持器。
具體來說,使如上述之含有高濃度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的碳熱源20之部分(第2部分)之至少一部分由支持器30露出,藉此可在對支持器30等供給過剩的熱之前使碳熱源 20之燃燒停止。應由支持器30露出之含有高濃度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的碳熱源20之部分的長度為1mm至5mm,較佳為1.5mm至3mm。
於碳熱源之他端部20b應含有之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濃度,可由碳熱源20中之碳材料摻配率及空氣流路構造等關連性,適宜選擇可達成充分延燒防止機能之數值。例如使用NaCl時,以使NaCl與可燃物(碳材料及有機結合劑的和)之重量比為0.35以上、或NaCl與碳材料之重量比為0.40以上之方式,使含有NaCl之部分由支持器30露出2mm至3mm左右,藉此可得充分延燒防止機能。
含有高濃度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之碳熱源20之部分,係例如可藉由將以適合香味吸嘗具10尺寸製作之碳熱源20一邊的端部,在含有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之水溶液中含浸預定深度,並保持一定時間後乾燥而形成。碳熱源20之他端部20b之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含量,可藉由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溶液濃度及含浸時間而任意控制。例如使用NaCl時,含浸所使用NaCl水溶液之濃度較佳為15wt%至26wt%。
此外,碳熱源20具有以圓筒形狀連通於軸線AX方向之開口部時,在開口部一邊通氣一邊含浸於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之水溶液,藉此可更精準的控制可溶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之含浸位置。
(3-3.2)碳材料
碳材料較佳為使用已藉加熱處理等除去揮發性不純物者,但並不限定於此。碳材料可含有10wt%至99wt%之範圍, 較佳為30wt%至70wt%,從充分之熱量供給及防止煙灰飛散等燃燒特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40wt%至50wt%。
(3-3.3)不燃性添加物
不燃性添加物例如可使用包含鈉、鉀、鈣、鎂、矽等之碳酸鹽或氧化物,可含有40至89wt%。尤其碳酸鈣在碳熱源20中較佳為含有40wt%至55wt%。
(3-3.4)碳熱源之形狀
碳熱源20之全長較佳為10mm至30mm之範圍,更佳為13mm至20mm之範圍。此外,碳熱源20之外徑較佳為4mm至8mm之範圍,更佳為5mm至7mm之範圍。藉此而可適合作為香味吸嘗器10之熱源使用。
(3-4)實施例
接著說明構成香味吸嘗器10之碳熱源20之實施例。
(3-4.1)試驗樣品
為了驗證低濃度氯化鈉(NaCl)之火種掉落防止效果,藉由擠出成形製作表13所示組成之碳熱源20(全長15mm、外徑6mm)之試驗樣品。
(3-4.2)火種掉落防止機能之評價方法
藉由以下方法實施模擬吸煙評價。
˙在外徑6mm之紙管插入3mm所製作之碳熱源20,作為評價樣品。
˙將碳熱源20點火,在燃燒中任意的時間點,以彈落香煙煙灰之要領將評價樣品敲打金屬製煙灰缸。
˙敲打時碳熱源20在非燃燒部折斷時則判定產生火種掉落。
(3-4.3)評價結果
各樣品之評價結果如下。
A:產生火種掉落。
B:未產生火種掉落。
C:未產生火種掉落。
D:未產生火種掉落。使用中產生可視煙。
E:未產生火種掉落。使用中產生可視煙。
由以上結果可確認藉由在碳熱源20整體中含有低濃度NaCl可防止火種掉落。
另外,上述試驗條件中,可確認藉由使碳熱源20中NaCl之含有率為0.5wt%以上,而具有充分之火種掉落防止效果。另一方面,因NaCl含有率為3wt%以上時在使用中會產生可視煙,故採用本試驗所使用之碳熱源20作為無煙香味吸嘗具之熱源時,NaCl含有率較佳為未滿3wt%。
(3-5)作用、效果
如以上說明般,碳熱源20具有由支持器30突出之突出部分23。因此使用者可容易地目視碳熱源20之燃燒狀態。此外,碳熱源20含有補強劑及羧甲基纖維素鈉(CMC),且CMC 之醚化度為0.3以上。因此可賦予碳熱源20可堪製造、使用之強度,同時即使將香味吸嘗具在煙灰缸等以一定以上的力量敲打也可防止燃燒部分(火種)掉落。
如上述,由香味之觀點來看,碳熱源所含之結合劑較佳為使用CMC,但在含補強劑之碳熱源之製造中,若使用醚化度未滿0.3之CMC,則成形乾燥後之強度不足,有製造、使用適性顯著劣化之虞。亦即,本案發明者發現,藉由在碳熱源20中含有NaCl及CMC,且CMC之醚化度為0.3以上,可確保可堪製造、使用之碳熱源20之強度,同時復可有效防止火種掉落。
此外,藉由使CMC之醚化度在0.3至0.8之範圍,而可兼具確保碳熱源在非燃燒時之強度、以及成形容易性。再者,在香味吸嘗具10之軸線AX方向以濃度梯度之方式賦予補強劑,尤其是可溶性鹼金屬鹽或可溶性鹼土金屬鹽,藉此可發揮防止碳熱源20延燒至支持器之效果。
(3-6)其他實施型態
如上述般透過第3實施型態揭示本發明之內容,但不應認為本發明限定於構成該揭示的一部分之論述及圖面。相關業者可由該揭示明瞭各種替代實施型態。
例如第3實施型態中,在碳熱源20之軸線AX方向可為相異之補強劑濃度,例如,碳熱源20之一部分,具體而言係在接近他端部20b(第2部分)中,與含一端部20a之部分(突出部分)相比,前者可含有高濃度補強劑,但如此構成並非發揮上述本發明效果所必須的。
如此,本發明包括在此未記載之各種實施型態等, 此係不需贅言。因此,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係僅藉由上述說明之適當專利申請範圍之發明特定事項而限定。
另外係參照日本特許出願2012-104143號(2012年4月27日申請)、日本特許出院第2012-104148號(2012年4月27日申請)、日本特許出院第2012-106201號(2012年5月7日申請)之全內容而加入本案說明書。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特徵,可提供在以保持器保持之碳熱源部分不需設置碳熱源以外之其他構件、可抑制過剩的熱供給於保持器並可防止保持器之燃燒或熱分解之香味吸嘗器,以及碳熱源。
10‧‧‧香味吸嘗具
20‧‧‧碳熱源
30‧‧‧支持器
AX‧‧‧軸線

Claims (14)

  1. 一種香味吸嘗具,係具有香味產生源、內包前述香味產生源之筒狀支持器、以及設置於前述支持器軸線方向之一端部之碳熱源,前述碳熱源係在前述軸線方向具有:第1部分,係以前述支持器保持且至少一部分係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以及第2部分,係包含與前述香味產生源相逆側之端部;前述第1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含有防止前述碳熱源延燒之延燒防止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延燒防止劑在前述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下為不燃性、在低於前述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下產生吸熱反應,前述吸熱反應產生熱分解時,熱分解生成物之至少一者在前述碳熱源之燃燒溫度下為不燃性且為非揮發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延燒防止劑係可溶性或難溶性之鹼金屬鹽、或是可溶性或難溶性之鹼土金屬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延燒防止劑係可溶性鹼金屬鹽或可溶性鹼土金屬鹽,前述可溶性鹼金屬鹽或可溶性鹼土金屬鹽係氯化物、碳酸鹽或硫酸鹽之任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延燒防止劑係難溶性鹼金屬鹽或難溶性鹼土金屬鹽, 前述難溶性鹼金屬鹽或難溶性鹼土金屬鹽係氫氧化物、碳酸鹽或硫酸鹽之任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延燒防止劑係含有液體玻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第2部分另含有前述可溶性鹼金屬鹽或可溶性鹼土金屬鹽中之至少一者,前述第2部分所含之前述可溶性鹼金屬鹽或可溶性鹼土金屬鹽相對於前述碳熱源之含有率,係小於前述第1部分所含之延燒防止劑相對於前述碳熱源之含有率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係含有作為前述延燒防止劑之氯化鈉,前述第1部分中的前述氯化鈉相對於前述碳熱源之含有率,係大於前述第2部分中的前述氯化鈉相對於前述碳熱源之含有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第1部分中的前述氯化鈉與可燃物之重量比為0.35以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第1部分中的前述氯化鈉與碳材料之重量比為0.40以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第2部分含有氯化鈉,且前述第2部分中的前述氯化鈉之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wt%以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之前述碳熱源延著前述軸線方向的長度為8mm以上、15 mm以下,前述第1部分之長度在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之部分中為1mm以上、5mm以下,較佳為1.5mm以上、3mm以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香味吸嘗具,其中,前述第1部分與第2部分係一體形成。
  14. 一種碳熱源,係設置在內包香味產生源之筒狀支持器之軸線方向的一端部者,具有:第1部分,係以在前述軸線方向中以前述支持器保持且至少一部分由前述支持器突出之方式設置;以及第2部分,係以包含與前述香味產生源相逆側之端部之方式設置;前述第1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含有防止前述碳熱源延燒之延燒防止劑。
TW102115222A 2012-04-27 2013-04-29 香味吸嘗具及碳熱源 TW2014000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4143 2012-04-27
JP2012104148 2012-04-27
JP2012106201 2012-05-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0040A true TW201400040A (zh) 2014-01-01

Family

ID=49483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5222A TW201400040A (zh) 2012-04-27 2013-04-29 香味吸嘗具及碳熱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16360B2 (zh)
TW (1) TW201400040A (zh)
WO (1) WO20131620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8571B2 (en) 2013-09-25 2017-10-17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Heat generation apparatus for an aerosol-generation system of a smoking article, and associated smoking article
WO2016156424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Smoking article with combustible heat source gripping means
US20170055576A1 (en) 2015-08-31 2017-03-02 R. 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Smoking article
EP3346857B1 (en) 2015-09-11 2019-09-04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s. Multi-segment component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article
US10314334B2 (en) 2015-12-10 2019-06-11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Smoking article
US11744296B2 (en) 2015-12-10 2023-09-05 R. 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Smoking article
CN111165906A (zh) * 2020-01-22 2020-05-19 同济大学 一种空气预热型加热不燃烧卷烟及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6296A (en) * 1988-07-22 1991-12-31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Carbon heat source
US5040551A (en) * 1988-11-01 1991-08-20 Catalytica, Inc. Optimizing the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US5469871A (en) * 1992-09-17 1995-11-28 R. 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Cigarett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A2649319C (en) * 2006-04-11 2013-07-16 Japan Tobacco, Inc. Carbonaceous heat source composition for non-combustion type smoking article and non-combustion type smoking article
ES2440916T3 (es) * 2007-08-10 2014-01-31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Artículo para fumar basado en destilación
WO2011118043A1 (ja) * 2010-03-26 2011-09-29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非燃焼型喫煙物品の燃料要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62028A1 (ja) 2015-12-24
WO2013162028A1 (ja) 2013-10-31
JP5816360B2 (ja)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0040A (zh) 香味吸嘗具及碳熱源
JP7470658B2 (ja) 喫煙用物品のエアゾール発生システム用の熱発生セグメント
JP5227793B2 (ja) 非燃焼型喫煙物品
KR100238017B1 (ko) 끽연 용구의 연료 요소용 탄소질 조성물
JP5015269B2 (ja) 炭素質加熱源を備えた非燃焼型喫煙物品
US11399563B2 (en) Aerosol-generating article having novel tobacco substrate
CN108882747A (zh) 含有气溶胶的吸烟制品
PL201485B1 (pl) Owijka artykułu do palenia, papieros i materiał warstwowy papierosa
TW201100029A (en) Non-combustion smoking object having carbonaceous heat source
TW201507635A (zh) 燃燒型熱源及香味吸嘗器
EP3199044A1 (en) Burning type heat source, flavor inhal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urning type heat source
WO2016021550A1 (ja) 喫煙物品用の香味付与剤
EA030672B1 (ru) Ингалятор аромата
US20230345999A1 (en) A combustion retarding material and uses thereof
KR20200030365A (ko) 열원을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생성 물품
KR101765803B1 (ko) 소화부가 형성된 화재 방지 담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