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51967A - 經由一網路發射及接收一資訊信號之方法、應用該方法之發射器及接收器及應用於該網路內之分離器單元 - Google Patents
經由一網路發射及接收一資訊信號之方法、應用該方法之發射器及接收器及應用於該網路內之分離器單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51967A TW201351967A TW102111007A TW102111007A TW201351967A TW 201351967 A TW201351967 A TW 201351967A TW 102111007 A TW102111007 A TW 102111007A TW 102111007 A TW102111007 A TW 102111007A TW 201351967 A TW201351967 A TW 20135196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sub
- channel
- time interval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0
- 102100033934 DNA repair protein RAD51 homolog 2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101001132307 Homo sapiens DNA repair protein RAD51 homolog 2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102100031437 Cell cycle checkpoint protein RAD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101001130384 Homo sapiens Cell cycle checkpoint protein RAD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claims 16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101100412103 Arabidopsis thaliana REC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8
- 10110052897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RPD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7812 Medium-wave-sensitive ops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2—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uni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4—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monitoring of server load, available bandwidth, upstream requests
- H04N21/2402—Monitoring of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bandwidth availab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3—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Addressing
- H04N21/6405—Multica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3—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H04N21/6437—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3—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protective or descriptive data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Content structuring
- H04N21/845—Structuring of content, e.g. decomposing content into time segments
- H04N21/8456—Structuring of content, e.g. decomposing content into time segments by decomposing the content in the time domain, e.g. in time seg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9—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for generating different ver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將一資訊信號(例如,某一品質之視訊串流)(SB1.1、SB1.2、SB1.3、....)分流成兩個或兩個以上(多點播送)子資料串流且經由不同頻道(CH1、CH2)來發射。藉此,在兩個資訊信號之切換時,達成(特定而言,在視訊之情況中,於圖像群組(GOP)邊界處)至另一資訊信號之順暢切換(例如,自標準清晰度(SD)至高清晰度(HD)品質)。(圖5)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發射及接收經由一網路自一發射器朝向一接收器提供之一資訊信號之一方法。本發明亦係關於可用於該方法之一發射器及接收器以及該網路內之一分離器單元。對該資訊信號之發射可經由一IP多點播送網路提供。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當在該接收器中自對一第一資訊信號之接收切換至對一第二資訊信號之接收的時候,在特定情況下,可出現失真。當切換兩個資訊信號(例如,具有不同品質之相同內容)的時候,特定而言在多點播送情況下,展示可能無法在時序方面以一足夠精確方式控制對第一資訊信號之最後資料的接收及對第二資訊信號之第一資料的接收之問題。為保證實質順暢切換,有必要在某一週期期間並列地接收這兩個資訊信號,其中可潛在地超過該連接之可用頻寬且藉此可遭遇資料丟失。
因此,本發明具有提供一種改良方法之目的。因此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係根據請求項1及2來表徵。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進一步優點從屬於附屬請求項3至11。利用
該等方法之根據本發明之發射器及接收器界定於請求項12至15分別16至22中。該網路中之該分離器單元係根據請求項24及25來界定。
一資訊信號(例如,某一品質之視訊串流)分成以一交替方式使用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多點播送)子資料串流。且該兩個資訊信號之切換點經選擇以使得在此點處一切換可以一順暢方式(特定而言,在視訊情況下,於圖像群組(GOP)邊界處)執行達到不同品質/變體(例如,自SD至HD品質)。
藉由該分流,針對該一個子資料串流上之任一界定週期(例如,GOP長度)發送資料(作用中)而針對另一週期(當n=2時)分別其他週期(當n>2時)不發送任何資料(非作用中)。藉此,創建其中可接通分別切斷非作用中子資料串流之一時框,而此將在切換該作用中子資料串流時具有一影響。藉此,在各自在一資料串流對上發射之品質之間切換可執行如下,其中假定n=2:在其中起始該切換之第一週期中,切換(在第一對中切斷,在第二對中接通)各別子資料串流。在下一週期(其中交換作用中子資料串流與非作用中子資料串流)中,切換(再次在第一對中切斷且在第二對中接通)現在處於非作用中之剩餘兩個子資料串流。
可基於量測值或作為邊界條件預定值以不同觸發事件為基礎自動或手動進行至別的頻道/品質之一切換。
此等可係諸如管理系統之外部控制器以及手動使用者干預以及相對於分離器單元內部參數之一反應。各種切換觸發事件可具有諸如(舉例而言)計費之商業原因以及諸如QoS(服務品質)及SLA(服務水準協定)之管理原因。
101‧‧‧連接
102‧‧‧連接
103‧‧‧連接
104‧‧‧連接
105‧‧‧連接
106‧‧‧線
800‧‧‧記憶體
801‧‧‧記憶體
802‧‧‧處理單元
803‧‧‧標準清晰度版本
804‧‧‧高清晰度版本
805‧‧‧處理單元
806‧‧‧標準清晰度版本
807‧‧‧高清晰度版本
808‧‧‧時序單元
810‧‧‧混合單元
811‧‧‧混合單元
812‧‧‧混合單元
813‧‧‧混合單元
815‧‧‧信號組合單元
900‧‧‧分離器單元
901‧‧‧輸入
902‧‧‧輸出
903‧‧‧輸出
904‧‧‧輸出
905‧‧‧輸出
906‧‧‧端子
907‧‧‧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
908‧‧‧第二端子
909‧‧‧輸入
910‧‧‧解多工電路
911‧‧‧輸出
912‧‧‧輸出
913‧‧‧輸出
914‧‧‧輸出
915‧‧‧上行/下行信號提供單元
916‧‧‧上行/下行信號提供單元
917‧‧‧上行/下行信號提供單元
918‧‧‧上行/下行信號提供單元
920‧‧‧輸出
921‧‧‧輸出
922‧‧‧輸出
923‧‧‧輸出
925‧‧‧處理單元
926‧‧‧記憶體
930‧‧‧線
931‧‧‧線
932‧‧‧線
1000‧‧‧端子
1001‧‧‧端子
1002‧‧‧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
1003‧‧‧輸出端子
1004‧‧‧輸入端子
1005‧‧‧輸入端子
1006‧‧‧解碼單元
1007‧‧‧輸出端子
1008‧‧‧輸出端子
1009‧‧‧紅外線接收器
1010‧‧‧電視機
1011‧‧‧轉換單元
1012‧‧‧紅外線接收器
1013‧‧‧輸出
1014‧‧‧輸入/時序單元
1015‧‧‧輸出
1019‧‧‧時序單元
1020‧‧‧遙控器
1100‧‧‧分離器單元
1101‧‧‧上行鏈路端子
1102‧‧‧第一下行鏈路端子/輸出端子
1103‧‧‧第二下行鏈路端子
1105‧‧‧輸出端子
1107‧‧‧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
1109‧‧‧輸入
1125‧‧‧配置
1150‧‧‧配置
1151‧‧‧輸入
1152‧‧‧線
1153‧‧‧線
1154‧‧‧線
1155‧‧‧線
1156‧‧‧輸出
1157‧‧‧輸入
A‧‧‧A網際網路協定封包
B‧‧‧B網際網路協定封包
C‧‧‧C網際網路協定封包
CH1‧‧‧第一子資料串流/第一頻道
CH2‧‧‧第二子資料串流/第二頻道
CH3‧‧‧第三子資料串流/第三頻道
CH4‧‧‧第四子資料串流/第四頻道
CH5‧‧‧第五子資料串流/第(n+2)頻道
CH6‧‧‧第六子資料串流/第(n+m)頻道
D‧‧‧D網際網路協定封包
DEST‧‧‧目的地位址
E‧‧‧E網際網路協定封包
F‧‧‧F網際網路協定封包
Q1‧‧‧第一資訊信號/第一資訊流
Q2‧‧‧第二資訊信號/第二資訊流
Q3‧‧‧第三資訊信號
REC1‧‧‧接收器
REC2‧‧‧接收器
REC3‧‧‧接收器
S1‧‧‧分離器單元
S2‧‧‧分離器單元
S3‧‧‧分離器單元
SB1.1‧‧‧信號區塊
SB1.2‧‧‧信號區塊
SB1.3‧‧‧信號區塊
SB1.4‧‧‧信號區塊
SB1.5‧‧‧信號區塊
SB1.6‧‧‧信號區塊
SB1.7‧‧‧信號區塊
SB2.1‧‧‧信號區塊
SB2.2‧‧‧信號區塊
SB2.3‧‧‧信號區塊
SB2.4‧‧‧信號區塊
SB2.5‧‧‧信號區塊
SB2.6‧‧‧信號區塊
SB2.7‧‧‧信號區塊
SB3.4‧‧‧信號區塊
SB3.5‧‧‧信號區塊
SB3.6‧‧‧信號區塊
SCRE‧‧‧源位址
SW‧‧‧切換信號
TS‧‧‧時間點
TU‧‧‧時間點
TV‧‧‧時間點
TRNSM‧‧‧發射器
(a)‧‧‧切換
(b)‧‧‧切換
△T‧‧‧時間間隔
△T3‧‧‧時間間隔
△T5‧‧‧時間間隔
△T6‧‧‧時間間隔
將憑藉圖式說明參照某些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在圖式中,
圖1展示呈一多點播送網路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一發射網路,圖2示意性地展示呈一IP封包形式之一信號區塊,圖3及圖4展示經由發射網路對兩個資料串流之發射,圖5展示如根據本發明執行之對該兩個資料串流之切換,圖6、圖7及圖8展示針對如參照圖5所闡述之切換對分離器單元中之環通表(loop-through-table)之內容之修改,圖9展示在相同的兩個資料串流之間但在一不同時間點上之一切換,圖10及圖13展示針對如參照圖9所闡述之切換對分離器單元中之環通表之內容之修改,圖11及圖12展示如當根據圖9切換時出現之資料串流,圖14展示一切換之另一實例,圖15及圖16展示針對如參照圖4所闡述之切換對分離器單元中之環通表之內容之修改,圖17展示一IP封包層上之如參照圖14所闡述之切換,圖18展示該網路中之一發射器之一實施例,圖19展示該網路中之一分離器單元之一實施例,圖20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接收器之一實施例,圖21展示其中將資訊信號散佈於三個子資料串流上之一切換之一實施例,及圖22展示該網路中之一分離器單元之另一實施例。
在電信內,多點播送表示自一點至一群組之一資訊發射(亦稱作多點連接)。多點播送之優點包括允許同時發射訊息至複數個用戶或一封閉用戶群組而無需使發射器用頻寬乘以接收器數目。對於多點播送,發射器只需要與任一單個接收器相同之頻寬。在封包導向式資料
發射情況下,封包之乘法係由該路由內之任一分離器單元(交換器、路由器)提供。
與廣播之差異包括在廣播內傳送可供任何適當接收裝置觀看之內容而在多點播送內必須首先向內容之供應商登記之事實。
多點播送之最重要應用領域之一係提供IP網路內之封包同時至複數個接收器之高效發射之IP多點播送。此係憑藉一特定多點播送位址提供。IPv4多點播送位址係處於224.0.0.0-239.255.255.255之範圍內之位址。總是經由此等位址來定址一接收器群組。
多點播送通常在音訊及視訊發射背景下被命名為特定而言IPTV。此等發射係使用類似於RTP之協定。其亦可用於叢集且用於根據路由資訊協定(RIP)版本2之路由。
由於多點播送封包可能不由網際網路中的大多數路由器處理,因而具有多點播送功能的子網路經由隧道與多點播送主幹網路(MBone)連接。
圖1展示呈一多點播送網路形式之根據本發明之一發射網路。一發射器TRNSM經由該多點播送網路耦合至接收器REC1、REC2、REC3以發射一或多個資訊信號(例如,視訊信號分別電視節目)。分離器單元S1、S2及S3用來將由一後續信號區塊(IP封包)序列組成之資訊信號自該發射器發射至該等接收器。
圖2示意性地展示正儲存該資訊且經由該網路發射之一IP封包。該IP封包由一標頭部分(由標頭指示)及一有效負載部分(由有效負載指示)組成。在該標頭部分中,定位有正界定該發射器(在一網際網路連接情況下)因此該發射器之IP位址之源位址(SCRE)及界定該多點播送群組之一接收器位址(DEST)。在該有效負載部分內,定位有該視訊資訊。
接收器REC1及REC2正經由分離器單元S1及S2自發射器TRNSM接收一第一資訊信號(視訊信號)。實現這一目標係因為接收器REC1及
REC2加入一第一多點播送群組,以使得該網路可將具有此群組之IP封包作為DEST朝向REC1及REC2轉發。接收器REC3經由分離器單元S1及S3自發射器TRNSM接收一第二資訊信號(視訊信號)。實現這一目標係因為REC3加入第二多點播送群組。
第一資訊信號可係例如一SD(標準清晰度)視訊信號。第二資訊信號可係相對於第一資訊信號之一完全不同視訊(電視)節目或呈例如HD(高清晰度)品質之一相同視訊節目。
根據本發明,該發射器將第一資訊信號之後續信號區塊分成兩個子資料串流(亦即,第一資訊信號之偶數信號區塊之一第一子資料串流及第一資訊信號之奇數信號區塊之一第二子資料串流)。
同樣地,該發射器將第二資訊信號之後續信號區塊分成兩個子資料串流(亦即,第二資訊信號之偶數信號區塊之一第三子資料串流及第二資訊信號之奇數信號區塊之一第四子資料串流)。
每一信號區塊可包含一視訊信號之一GOP(圖像群組)。
第一資訊信號之第一子資料串流及第二子資料串流之信號區塊在其中包含第一分別第二子資料串流之一信號區塊之視訊資訊之IP封包之目的地位址方面彼此不同。此稍後指示於圖3中,即,示意性地藉由DEST=A分別DEST=B。第二資訊信號之第三及第四子資料串流之信號區塊亦在其中包含第三分別第四子資料串流之一信號區塊之視訊資訊之IP封包之目的地位址方面彼此不同。此亦稍後指示於圖3中,即(再次示意性地)藉由DEST=C分別DEST=D。
通常,可注意到,其中包含一信號區塊之視訊資訊之IP封包之數量可例如等於512或1024。
圖3展示經由發射網路對兩個資料串流之發射。假定接收器REC1及REC2已憑藉經由該發射網路自接收器REC1及REC2發射至該發射器之一IGMP請求來請求對第一資訊信號(視訊信號/電視節目)之接
收。接收器REC3同樣地已憑藉經由該發射網路自接收器REC3發射至接收器TRNSM之一IGMP請求來請求對第二資訊信號(視訊信號/電視節目)之接收。該發射器以如圖3a中所闡述之方式合併第一資訊信號及第二資訊信號之IP封包且然後將此信號供應至圖1中之連接101。在一特定時間間隔△T內,第一資訊信號之一第一信號區塊之A IP封包在時間內與第二資訊信號之一第一信號區塊之C IP封包例如按以下順序組合:ACCACCACCACCACC.......
在隨後的時間間隔△T內,第一資訊信號之一第二信號區塊之B IP封包在時間內與第二資訊信號之一第二信號區塊之D IP封包例如按以下順序組合:BDDBDDBDDBDDBDD.......
由於第一資訊信號係一SD視訊信號且第二資訊信號係一HD視訊信號,因而發射第二資訊信號比發射第一資訊信號需要更多IP封包(在目前情況下:多2倍)。該發射器之輸出處之發射信號因此由第一資訊信號及第二資訊信號之一信號區塊序列組成。
作為進一步說明,該發射信號針對應發射兩個SD視訊信號的情況展示於圖3b中。在此情況下,在第一時間間隔△T內,以一交替方式發射A IP封包及C IP封包且在下一個時間間隔中以一交替方式發射B IP封包及D IP封包。
在分離器單元S1中,參見圖1,該發射信號根據圖3a散佈於連接102及103上。
圖4在圖4a中展示連接103上之發射信號。該發射信號僅由第一視訊信號之信號區塊SB1.1、SB1.2、SB1.3、.....組成,此乃因接收器REC1及REC2皆應接收第一資訊信號。在圖4b中,展示連接102上之發射信號。該發射信號僅由第二資訊信號之信號區塊SB2.1、SB2.2、
SB2.3、.....組成,此乃因接收器REC3只應接收第二資訊信號。
圖5展示如根據本發明執行之這兩個資料串流之間的切換。
相對於時間,具有△T之一時間長度之具有A IP封包之信號區塊SB1.1、SB1.3、SB1.5、.....(在圖5中指示為第一子資料串流CH1)及具有B IP封包之信號區塊SB1.2、SB1.4、SB1.6、....(在圖5中指示為第二子資料串流CH2)自發射器TRNSM發射至接收器REC3。另外,表示如何相對於時間以一交替方式將具有同一時間長度△T之具有C IP封包之信號區塊SB2.1、SB2.3、SB2.5、.....(在圖5中指示為第三子資料串流CH3)及具有D IP封包之信號區塊SB2.2、SB2.4、SB2.6、....(在圖5中指示為第四子資料串流CH4)自發射器TRNSM發射至接收器REC1及REC2。
該四個子資料串流CH1至CH4可識別為可藉由其發射經由該網路之該兩個資訊信號/視訊信號之虛擬頻道。
在接收器REC3中,現在自對第一資訊信號之接收切換至對第二資訊信號之接收。
藉由信號S,一切換命令信號指示於圖5中。在時間片刻TS之前,信號SW係一「邏輯高」。這意指,接收器REC3正在其中接收並處理第一子資料串流對CH1、CH2之一模式(在圖5中由Q1指示)中操作。藉此,以一交替方式接收並處理來自資料串流對CH1、CH2之資料區塊SB1.1、SB1.2、....。
在時間點TS處,藉由將切換信號SW自「邏輯高」切換至「邏輯低」來發佈一切換命令。在其中產生該切換命令且接收信號區塊SB1.3之時間間隔△T3中,該接收器保持處於一接收模式中,其中完全接收並處理信號區塊SB1.3。就在TS之後,該接收器起始對第二子資料串流對CH3、CH4之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之接收並終止對第一子資料串流對之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之接收。現在將對此切換進行更詳細闡
述。
接收器REC3之一使用者憑藉在「自對第一視訊信號(電視節目)之接收切換至對第二視訊信號(電視節目)之接收」意義上對一機上盒之遠端控制來發佈一切換命令。亦可在該接收器(或該等分離器單元中之一者)內且在自動適用(亦參見下文)情況下,產生一切換命令以切換至具有不同品質(自SD至HD或反之亦然)之一資訊信號。下面將對後一種切換進行闡述。
根據本發明之發射系統具備新穎智慧。此智慧在於該發射器之側上,因為發射器TRNSM經啟用以將該視訊信號各自散佈至兩個虛擬頻道並發射(亦參見下文)。該智慧之部分亦包含於分離器單元S1、S2及S3內。另外,該等接收器亦可包含用於達成根據本發明之發射之新穎智慧。
分離器單元S1、S2及S3中之多點播送信號散佈包括包含指定將哪些子資料串流轉發至連接至其之分離器單元之所謂環通表(loop-through-table)。此等環通表針對分離器單元S1、S2及S3展示於圖6中且展示此等表於圖5中之時間Ts之前的一時間點處之內容。在針對S1之表中,表示該分離器單元將第一子資料串流及第二子資料串流(由該表中之A及B指示)轉發至分離器單元S3且將第三子資料串流及第四資料串流(由該表中之C及D指示)轉發至分離器單元S2。在針對S2之表中,表示分離器單元S2第一及第二子資料串流(由該表中之A及B指示)不在轉發至一分離器單元且第三及第四資料串流(由該表中之C及D指示)轉發至接收器REC1及REC2。在針對S3之表中,表示分離器單元S3將第一子資料串流及第二子資料串流(由該表中之A及B指示)轉發至接收器REC3且第三子資料串流及第四資料串流(由該表中之C及D指示)不轉發至一接收器。
在於一時間點Ts處接收到切換命令SW之後,在分離器單元S3
中,改變S3中之環通表,因為摒棄該表之行B中之REC3且在該表之行D中插入REC3。此外,該分離器單元針對分離器單元S1產生一切換命令,就此而言,表示其將從現在開始接收第四子資料串流。此後,分離器單元S1改變其表,因為摒棄B下方之行中之S3且在D下方之行中插入S3。此指示於圖7中。即,自時間點TU,第四子資料串流之資料在時間間隔△T4內從資料區塊SB2.4開始經由分離器單元S1及S3自發射器TRNSM發射至接收器REC3。不再接收第二子資料串流之資料且該接收器處理第二品質(SD乃至HD)。為了從時間間隔△T5開始繼續接收第二品質,終止第一子資料串流之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且接收第三子資料串流之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以便在下一時間間隔△T5中,接收並處理信號區塊SB2.5。以此方式,其以一順暢方式自第一資訊信號Q1切換至第二資訊信號Q2。
下文將參照圖8對後者進行詳細闡述。
在結束對信號區塊SB1.3之接收之後,分離器單元S3在其環通表中抹除A下方之行中的REC3且在C下方之行中的表中插入REC3。此外,該分離器單元針對分離器單元S1產生一切換命令,就此而言,表示其將從現在開始接收第三子資料串流。此後,分離器單元S1改變其表,因為摒棄A下方之行中之S3且在C下方之行中插入S3。此指示於圖8中。
即,自時間點Tv,來自第三子資料串流之資料從資料區塊SB2.5開始經由分離器單元S1及S2自發射器TRNSM發射至接收器REC3。因而,不再接收第一子資料串流之資料。在圖11A中,此切換指示於IP封包層上。
圖9展示自對第一資料串流對之接收至對第二資料串流對之接收之另一切換。再次藉由圖9中之信號SW,指示一切換命令信號。該切換命令(自「邏輯高」自「邏輯低」之轉變)現在正在時間間隔△T3內
之一稍後時間片刻TS處發生。時間間隔△T3中之剩餘時間對於該接收器切換該等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來說太短。因此,該切換命令被延遲到正與△T4之開始重合之TS’。此後,該切換如在圖9中繼續進行。再次,其以一順暢方式自第一資料串流Q1切換至第二資料串流Q2。參照圖10對此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在於時間點Ts’處接收到切換命令SW之後,在分離器單元S3中,改變S3中之環通表,因為摒棄該表之行A中的REC3且在該表之行C中插入REC3。此外,該分離器單元針對分離器單元S1產生一切換命令,就此而言,表示其將從現在開始接收第三子資料串流。此後,分流單元S1改變其表,因為摒棄A下方之行中的S3且在C下方之行中插入S3。此指示於圖10中。即,起初完全接收信號區塊SB1.4且自時間點TU第三子資料串流之資料在時間間隔△T5中從資料區塊SB2.5開始經由分離器單元S1及S3自發射器TRNSM發射至接收器REC3。不再接收第一子資料串流之資料且該接收器處理第二品質(SD乃至HD)。為了從時間間隔△T6開始繼續接收第二品質,終止第二子資料串流之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且開始對第四資料串流之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之接收,以便在下一時間間隔△T6中,接收並處理信號區塊SB2.6。以此方式,其以一順暢方式自第一資料串流Q1切換至第二資料串流Q2。
下文將對後者進行詳細闡述。
在結束對信號區塊SB1.4之接收之後,分離器單元S3在根據圖10在其環通表中抹除A下方之行中的REC3,並在C下方之行中的表中插入REC3。此外,分離器單元S3針對分離器單元S1產生一切換命令,就此而言,表示其將從現在開始接收第三子資料串流。此後,分離器單元S1根據圖10改變其表,因為摒棄B下方之行中之S3且在D下方的行中插入S3。因此,最後實現如圖8中所指示之分離器單元S1及S3之表之內容。
即,自時間點Tv,第四子資料串流之資料從資料區塊SB2.6開始經由分離器單元S1及S2自發射器TRNSM發射至接收器REC3。因而,不再接收第二子資料串流之資料。在圖11B中,該切換仍指示於一IP封包層上。
下面,將闡述接收器REC2如何切換至亦由發射器TRNSM提供之一第三資訊信號(電視節目)。該發射器將第三資訊信號之後續信號區塊散佈至兩個子資料串流(亦即,第三資訊信號之偶數信號區塊之一第五子資料串流及第三資訊信號之奇數信號區塊之一第六子資料串流)。
每一信號區塊又可包含例如該視訊信號之一GOP(圖像群組)。
第三資訊信號之第五及第六子資料串流之信號區塊在其中包含第五分別第六子資料串流之一信號區塊之視訊資料之IP封包之目的地位址方面彼此不同。此稍後藉由DEST=E分別DEST=F示意性地展示於圖12A中。
該發射器以圖12A中所闡述之方式組合第一、第二及第三資訊信號並隨後將此信號供應至圖1中之連接101。在某一時間間隔△T期間,第一分別第二分別第三資訊信號之一第一信號區塊之A、C及E IP封包相對於該時間按以下順序組合:ACCEACCEACCEACCEACCE.......
在下一個時間間隔△T期間,第一分別第二分別第三資訊信號之一第二信號區塊之B、D及F IP封包例如按以下順序組合:BDDFBDDFBDDFBDDFBDDF.......
由於第三資訊信號亦係一SD視訊信號,因而此資訊信號需要有與第一資訊信號(同樣地一SD視訊信號)一樣多的IP封包。
在分離器單元S1中,參見圖1,該發射信號根據圖12a散佈至連接102及103。
圖12B展示連接103之發射信號。該發射信號僅由第二資訊信號之信號區塊SB2.1、SB2.2、SB2.3、....組成,此乃因接收器REC1及REC2皆正在接收第二資訊信號。因此,連接103、104及105(參見圖1)之發射信號係相同的。分離器單元S1及S2中之環通表在切換之前看起來像圖13中所指示。由於尚未接收到對第二資訊信號之請求,因而該環通表中之行E及F係空的。行A、B、C及D之內容如圖6中之表中所指示。
圖14展示如根據本發明執行之接收器REC2自第二資訊信號至第三資訊信號之切換。
相對於時間,具有C IP封包之信號區塊SB2.1、SB2.3、SB2.5、....(在圖14中顯示為第二子資料串流CH3)及具有D IP封包之信號區塊SB2.2、SB2.4、SB2.6、...(在圖14中顯示為第三子資料串流CH4)以具有△T之一時間長度之交替方式自發射器TRNSM發射至接收器REC2。同樣地,指示具有同一時間長度△T之具有E IP封包之信號區塊SB3.1、SB3.3、SB3.5、.....(在圖14中顯示為第五子資料串流CH5)及具有F IP封包之信號區塊SB3.2、SB3.4、SB3.6、....(在圖14中顯示為第六子資料串流CH6)由發射器TRNSM以一交替方式產生,但不發射至一接收器。
子資料串流CH3至CH6又可看作經由其該兩個資訊信號/視訊信號/電視節目/多媒體節目經由該網路發射之虛擬頻道。
在接收器REC2中,其現在自對第二資訊信號之接收切換至對第三資訊信號之接收。
憑藉信號SW,一切換命令信號指示於圖14中。在時間片刻TS之前,該SW為「邏輯高」(等於Q2)。即,接收器REC2正在其中接收並處理第二子資料串流對CH3、CH4之一模式(在圖14中由Q2指示)中操作。藉此,以一交替方式接收並處理資料串流對CH3、CH4之資料區
塊SB2.1、SB2.2、....。
在時間點TS處,發佈將切換信號SW自「邏輯高」切換至「邏輯低」之一切換命令。在其中產生該切換命令並接收信號區塊SB2.3之時間間隔△T3中,該接收器保持處於該接收模式中,其中完全接收並處理信號區塊SB2.3。就在TS之後,該接收器起始對第三子資料串流對CH5、CH6之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之接收並終止對第二子資料串流對之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之接收。現在對此切換進行詳細闡述。
接收器REC2之一使用者例如憑藉在「自對第二視訊信號(電視節目)之接收切換至對第三視訊信號(電視節目)之接收」意義上對一機上盒之遠端控制來發佈一切換命令。此處亦注意,亦可在該接收器(或該等分離器單元中之一者)內且在自動適用(亦參見下文)情況下,產生一切換命令以切換至具有不同品質(自SD至HD或反之亦然)之一資訊信號。
在於時間點Ts處接收到接收切換命令SW之後,在分離器單元S2中,S3中之環通表改變到這個程度,以致於摒棄該表之行D中的REC2且在該表之行F中插入REC2。此外,分離器單元S2針對分離器單元S1產生一切換命令,其中用信號通知分離器單元S1,其將從現在開始接收第六子資料串流。此後,分離器單元S1改變表,因為S2被插入於行F中。此可在圖15中看見。即,自時間點TU,第六子資料串流之資料在時間間隔△T4中從資料區塊SB3.4開始經由分離器單元S1及S2自發射器TRNSM發射至接收器REC2。因而,不再接收第四子資料串流之資料。為了從時間間隔△T5開始接收第五子資料串流,現在終止第三子資料串流之非作用中資料串流並開始對第五子資料串流之接收,以便在下一個時間間隔△T5中接收並處理信號區塊SB3.5。以此方式,其以一順暢方式自第二資訊信號Q2切換至第三資訊信號Q3。
下文將參照圖16對後者進行詳細闡述。
在結束對信號區塊SB2.3之接收之後,分離器單元S2分離器單元S3在其環通表中抹除行D中的REC2且在行E中的表中插入REC2。此外,分離器單元S2針對分離器單元S1產生一切換命令以用信號通知,其亦將從現在開始接收第四子資料串流。此後,分離器單元S1改變其表以便在行E中插入S2(參見圖16)。
即,自時間點Tv,從資料區塊SV3.5開始經由分離器單元S1及S2將第五子資料串流之資料自發射器TRNSM發射至接收器REC2。因此,不再接收第三子資料串流之資料。在圖17中,此切換亦指示於IP封包層上。
圖18示意性地展示一發射器TRNSM之一實施例。提供具有例如兩個電視節目之記憶體800及801。在一處理單元802中,自儲存於記憶體800中之電視節目導出兩個資訊信號,亦即,一SD版本803(先前所闡述之第一資訊信號)及一HD版本804(先前所闡述之第二資訊信號)。在一處理單元805中,自儲存於記憶體801中之電視節目導出兩個資訊信號,亦即,一SD版本806(先前所闡述之第三資訊信號)及一HD版本807(一尚未進一步闡述之第四資訊信號)。
提供控制處理單元802及805以使得所有四個資訊信號(視訊信號)分成信號區塊(例如,GOP)且此等信號區塊由處理單元802及805以一時間對準(例如,「GOP對準」)方式供應之一時序單元808。
此外,提供亦在時序單元808之一時序信號影響下操作之混合單元810至813。在混合器810中,第一資訊信號(視訊信號)之信號區塊(GOP)封包成IP封包。另外,在偶數信號區塊之所有IP封包中,值A儲存於接收器位址欄DEST中且在奇數信號區塊之所有IP封包中,值B儲存於接收器位址欄DEST中。藉此,產生由信號組合單元815提供之第一子資料串流CH1及第二子資料串流CH2。
在混合單元811中,第二資訊信號(視訊信號)之信號區塊(GOP)封
包成IP封包。另外,在偶數信號區塊之所有IP封包中,值C儲存於接收器位址欄DEST中且在奇數信號區塊之所有IP封包中,值D儲存於接收器位址欄DEST中。藉此,產生同樣地由信號組合單元815提供之第三子資料串流CH3及第四子資料串流CH4。
在混合單元812中,第三資訊信號(視訊信號)之信號區塊(GOP)封包成IP封包。另外,在偶數信號區塊之所有IP封包中,值E儲存於接收器位址欄DEST中且在奇數信號區塊之所有IP封包中,值F儲存於接收器位址欄DEST中。藉此,產生由信號組合單元815提供之第五及第六子資料串流CH5及CH5。
在應發射更多視訊信號(諸如HD信號807)之情況下,用來將該視訊信號散佈成又要轉發至合併單元815之兩個子資料串流之更多混合單元(諸如單元813)。
合併單元815以圖12A中所闡述之方式將所有此等子資料串流組合為一發射信號(具有僅三個視訊信號之一實例)並將此發射信號供應於連接線101中。
圖19展示例如類似於分離器單元S1之一分離器單元900之一實施例。分離器單元900具備耦合至發射器TRNSM(分離器單元900係分離器單元S1)或耦合至一上游定位分離器單元之輸出(分離器單元900係例如分離器單元S2且該上游定位分離器單元係分離器單元S1)之一輸入901。分離器單元900進一步具備輸出902至905。在分離器單元900係分離器單元S1之情況下,只需要兩個輸出(或作用中)。此等輸出係耦合至分離器單元S2分別S3之各別輸入之輸出902及903。
分離器單元900之輸入901耦合至一上行(UP)/下行(DOWN)信號組合單元907之一端子906。充當一輸出端子之一第二端子908耦合至一解多工電路910(DEMUX)之一輸入端子。另外,該解多工電路具備各自耦合至具有各別輸出902至905之各別上行/下行信號提供單元915至
918之輸出911至914。
各別上行/下行信號提供單元915至918之輸出920至924耦合至一處理單元925之輸入。提供耦合至處理單元925以儲存此分離器單元之環通表之內容之一記憶體926。
處理單元925經由線930分別931憑藉控制信號來控制解多工單元910及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907。
連接101至105(參見圖1)到現在為止主要闡述並解釋為下行鏈路連接。然而,亦已闡述切換命令信號自一接收器發射至一分離器單元且在上游定位分離器單元之間發射。因此,連接101至105亦可用作上行鏈路連接。換言之,經由連接101至105之資料輸送可係雙向的。
在下行方向上該等資訊信號經由所謂下行鏈路埠發射且在上行鏈路方向上該等切換命令如其已被描述在上行鏈路埠中發射。
一切換命令信號經由線102上之上行鏈路連接自圖19中之分離器單元S3發射至分離器單元900,而一資訊信號經由線102上之下行鏈路連接自分離器單元900發射至分離器單元S3。上行/下行接頭單元916現在用來將該切換命令信號經由上行鏈路連接及輸出921發射至處理單元925。由於該切換命令信號,因而處理單元925如所述改變環通表926之內容,並經由線931產生一切換命令信號(對於一上游定位分離器單元:若分離器單元900係分離器單元S3,則意指由處理單元925產生於線931上以供發射至分離器單元S1之切換命令)。
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907經由其輸入909接收此切換命令信號並將此信號供應於線932上之上行鏈路連接中。
此外,此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亦用來將經由線932之下行鏈路連接接收之發射信號轉發至下行鏈路連接並用於提供經由其輸出908將該發射信號轉發至解多工單元910。依據由處理單元925經由連接930發射至解多工單元910之控制信號,第一、第二(及在適用情況下
多個)資訊信號自該發射信號(參見圖3A、4A、4B或圖12A、12B)導出且經由輸出911至914(根據哪一個資訊信號應由哪一個接收器/分離器單元接收)提供。
該上行/下行接頭單元(諸如例如916)亦用來將該等資訊信號供應至線103、102、....之下行鏈路連接中之解多工單元910之輸出911至914。
在根據圖19之分離器單元之另一詳盡實施例中,該分離器單元配置為一公寓大樓中之發射鏈中之「最後分離器單元」且因此可具備至少兩個輸出端子902及903以將兩個資訊信號分別饋送至該公寓大樓中之兩台電視機之兩個機上盒。例如,當一大樓之居民向具有一預先設定最大(總)資料速率之一服務供應商進行一(電視節目網)訂用,及例如,當具有插置有輸出902分別903之相關聯機上盒之於其上觀看兩個不同電視節目的兩台電視機適用時。一第一電視節目(分別一第一資訊信號)由該分離器單元經由輸出端子902提供且一第二電視節目(分別一第二資訊信號)由該分離器單元經由輸出端子903提供。
這兩個資訊信號具有某一資料速率,其中其總和不超過預定最大資料速率。現在,切斷連接至輸出端子902之第一電視機。用於切斷正發射至第一電視機之(第一)資訊信號之一切斷命令信號由第一電視機產生且經由輸出920之上行鏈路連接103自其引出之上行/下行接頭單元915於該分離器單元處經由端子902發射至處理單元925。
處理單元925具備額外智慧且回應於對切斷命令信號之接收而產生用於切斷第一資訊信號之n個子資料串流之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並經由線930將該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發射至解多工單元910,就此而言,第一資訊信號不再提供至輸出911。同樣地,環通表926之內容亦作出相應改變。
因為第一資訊信號切斷,所以不使用預定最大資料速率之一部
分。現在,很可能經由輸出端子903發射至第二電視機之第二資訊信號(第二電視信號)以具有一較高資料速率之一較高品質(例如,HD而不是SD)發射至該電視機。當處理單元925判定足夠發射容量可供使用以實現自一第二資訊信號(呈SD)至一第三資訊信號(呈HD)之一切換時,處理單元925回應於對關於第一資訊信號之切斷命令信號之接收而產生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第二資訊信號之所有n個子資料串流並產生n個子接通命令信號以接通對第三資訊信號之所有n個子資料串流之接收。該等接通命令及切斷命令之順序如先前所述出現,以便達成一順暢切換。
若第三資訊信號已經可供用於上行鏈路線932上,則處理單元925經由線930將該n個子接通命令信號發射至解多工單元910。若第三資訊信號尚未可供用於線932上,則該n個子接通命令信號經由線931轉發至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907且經由端子901傳遞至配置於該網路之上游之分離器單元,該等分離器單元隨後允許切換至對第三資訊信號之轉發。環通表926之內容同樣地根據前述作出改變。
圖20展示諸如例如接收器REC3之根據本發明之一接收之一實施例。接收器REC3此處呈耦合至一上游定位電視機1010之一機上盒1009之形式。機上盒1009可在適用情況下整合於該電視機中。在那種情況下,接收器REC3由機上盒1009與電視機1010之一組合組成。
機上盒1009包含具有耦合至該機上盒之一端子1000之一端子1001之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1002。端子1000經由線106耦合至分離器單元S3(亦參見圖1及圖19)。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1002另外具備一輸入端子1004及一輸出端子1003。端子1003與一解碼單元1006(DEC)之一輸入端子1005耦合,且該解碼單元包含耦合至機上盒1009之一輸出端子1008之一輸出端子1007。該機上盒亦包含一紅外線(IR)接收器1012以接收一遙控器1020(RC)之紅外線信號。IR接收器
1012之一輸出1013耦合至一轉換單元1011(CONV)之一輸入1014,其中該轉換單元之一輸出1015耦合至輸入端子1004。接收器1009在一時序單元1019影響下操作。
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1002用來經由輸出1003將經由線106之下行鏈路連接接收之發射信號轉發至解碼單元1006。解碼單元1006解碼該發射信號以便擷取所接收A及B IP封包(C及D IP封包或E及F IP封包)之視訊資訊並將其作為一電視信號經由輸出1008發射至電視機1010以供顯示於電視機1010之螢幕(未展示)上。
現在假定,該接收器接收第一資訊信號(電視節目)且藉此接收具有第一資訊信號之視訊資訊之A及B IP封包。現在,其切換至對第二資訊信號之接收。一切換命令信號「至對第三資訊信號之接收之切換」產生於遙控器1020中且經由IR連接發射至IR接收器1012。轉換單元1011在時序單元1014影響下且按如參照圖5分別圖9所述之一順序將此切換命令信號轉換成隨後的兩個切換命令:「請求從現在開始接收第二資訊信號之C封包」及「請求從現在開始接收第二資訊信號之D封包」。
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1002經由其輸入端子1004接收此等切換命令信號並將此等信號供應於線106上之上行鏈路連接中。
在該接收器係根據先前技術構造而成之情況下,該接收器不包含轉換單元1011及因此切換命令信號「請求從現在開始接收第二資訊信號」由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1002經由上行鏈路連接106供應。然後,分離器單元106接收由分離器單元106(圖19中之900)中之一上行/下行接頭單元(例如,圖19中之921)自該發射信號導出且發射至其處理單元(圖19中之925)之此切換命令信號。此分離器單元之處理單元此外經調適以將此切換命令信號轉換成隨後的切換命令:「請求從現在開始接收第二資訊信號之C封包」及「請求從現在開始接收第二資
訊信號之D封包」。此按參照圖5分別圖9所述之順序出現。
至現在為止,本發明已參照其中該等資訊各自散佈至兩個子資料串流之實施例來加以闡述。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本發明亦係關於其中該等資訊信號散佈至n3個子資料串流之實施例。僅簡而言之且示意性地,此將針對圖21中之一實施例(n=3)來加以闡述。
圖21展示經由三個子資料串流CH1、CH2、CH3以一散佈方式發射之一第一資訊信號。信號區塊SB1.1、SB1.4、SB1.7、.....正形成第一子資料串流CH1。信號區塊SB1.2、SB1.5、.....正形成第二子資料串流CH2。信號區塊SB1.3、SB1.6、.....正形成第三子資料串流CH3。一第二資訊信號同樣地散佈至三個子資料串流CH4、CH5、CH6且發射。信號區塊SB2.1、SB2.4、SB2.7、.....正形成第四子資料串流CH4。信號區塊SB2.2、SB2.5、.....正形成第五子資料串流CH5。信號區塊SB2.3、SB2.6、.....正形成第六子資料串流CH6。
在時間點Ts處,其自對第一資訊信號之接收切換至對第二資訊信號之接收,比較圖21中之切換信號SW。若該切換信號在其中接收信號區塊SB1.1之時間間隔內到得足夠早,則可切斷第二頻道且可接通第五頻道以及時地接收信號區塊SB2.2。同樣地,可切斷頻道CH3且可請求對第六頻道之接收。在經由頻道CH1對信號區塊SB1.1之接收期滿之後,同樣地可切斷此頻道且可請求對頻道CH4之接收。此切換由(a)指示指示於圖21中。
若該切換信號在其中接收信號區塊SB1.1之時間間隔內到得太晚,則亦經由頻道CH2接收信號區塊SB2.2。在該切換命令之後,可能已經切斷第三頻道且可接通第六頻道。在接收到信號區塊SB1.1之後,可切斷第一頻道且可接通第四頻道。在接收到信號區塊SB1.2之後,經由第六頻道接收信號區塊SB2.3且切斷第二頻道而且接通第五頻道。此切換由(b)指示於圖21中。
圖22展示一分離器單元之另一實施例。圖22中之分離器單元1100看起來像圖19中之分離器單元900。由一元件符號11xy指示之圖22中之元件通常可實現與由9xy指示於圖19中之一元件相同之功能。在分離器單元1100中,提供用於判定一資訊信號之接收品質之一配置1150。此配置1150因此具有耦合至線1152之至少一輸入1151。為了判定該等資訊信號之接收品質,在其他線1153、1154及1155上同樣地可具備至配置1150之各別輸入之連接。為清楚起見,此處示展示此等連接。配置1150因此判定該資訊信號經由線1152之接收品質。例如可判定接收品質,因為量測所接收資訊信號中之封包之丟失(封包丟失)。當接收品質降至低於某一臨限值(封包之丟失因此達到高)時,所接收資訊信號之資料速率對於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發射顯然太高。因此,應切換至具有一較低資料速率之一資訊信號:舉例而言,自呈HD品質之一資訊信號切換至相同但呈具有與HD品質相比較低之資料速率之SD品質之資訊信號。因此,該配置在輸出1156處產生一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換至具有較低(SD)品質/資料速率之一資訊信號。此切換命令信號供應至處理單元1125之輸入1157。此單元回應於對該切換命令信號之該接收而產生n個子命令信號並經由輸出1125提供此等信號至上行/下行信號組合單元1107之輸入1109。因此,假定該等資訊信號經由該網路在n個子資料串流中發射。至對具有較低頻寬(分別資料速率)之資訊信號之接收之切換可能不如上文所述出現。
亦不言而喻,當配置1150判定接收品質係如此以致於足夠頻寬可供使用以實現對具有較高品質之一資訊信號之一接收(例如,線1152上之資訊信號係呈SD品質之一資訊信號且配置1150判定存在足夠頻寬可供使用以接收呈HD品質之一資訊信號),配置1150可產生起始至具有較高影像品質之一資訊信號之一切換之一第二切換命令信號。
此處,亦應注意,以接收品質為基礎之上述切換不需要一定在一分離器單元中執行。同樣地,該操作亦可在該接收器中執行。而是,該接收器具備用於判定所接收資訊信號之接收品質之該配置且具備用於產生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將該n個子切換命令供應至一上行鏈路端子之該配置。
同樣地,該分離器單元電路可如圖22中所示配置為一公寓大樓中之「發射鏈中之最後分離器單元」。因此,該分離器單元可具備諸如端子1105之僅一個輸出端子以將該資訊信號發射至一機上盒或直接發射至一電視機。根據圖22之分離器單元亦可具備複數個輸出1102、...1105;就此而言,多於一個資訊信號可饋入至公寓中之不同機上盒分別電視機。輸出端子1105處之該信號分別輸出端子n 1102至1105處之該等信號可隨後實施為一串列資訊信號。作為一實例,一輸出端子處之信號可係一標準相容電視信號。
另外,應注意,該資訊信號可除已知電視信號以外亦可涉及諸如例如音訊信號之任何其他基於多媒體的信號。
101‧‧‧連接
102‧‧‧連接
103‧‧‧連接
104‧‧‧連接
105‧‧‧連接
106‧‧‧線
REC1‧‧‧接收器
REC2‧‧‧接收器
REC3‧‧‧接收器
S1‧‧‧分離器單元
S2‧‧‧分離器單元
S3‧‧‧分離器單元
TRNSM‧‧‧發射器
Claims (25)
- 一種發射及接收經由一網路(圖1)自一發射器(TRNSM)發射至一接收器(REC1、REC2、REC3)之一第一資訊信號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資訊信號由一後續信號區塊序列組成,其中對該第一資訊信號之發射係憑藉n個子資料串流來實現,其中n係一整數,其中n2,其中在該第一資訊信號之n個後續信號區塊之後續群組內,該等群組內之第一信號區塊形成一第一子資料串流,該第一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一第一頻道(CH1)發射,其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二信號區塊形成一第二子資料串流,該第二子資料串流係經由一第二頻道(CH2)發射,且在n>2之情況中,該等群組內之第n信號區塊形成一第n子資料串流,該第n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一第n頻道發射,其中發生至對一第二資訊信號之接收之一切換,其中該第二資訊信號係由一後續信號區塊序列形成,其中對該第二資訊信號之發射亦係經由n個子資料串流來實現,其中在該第二資訊信號之n個後續信號區塊之後續群組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一信號區塊形成一第(n+1)子資料串流,其中該第(n+1)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一第(n+1)頻道發射,其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二信號區塊形成一第(n+2)子資料串流,該第(n+2)子資料串流係經由一第(n+2)頻道發射,且在n>2之情況中,該等群組內之第n信號區塊形成一第2n子資料串流,其中該第2n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一第2n頻道發射,其中針對n=2,在依據於其中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一信號區塊群組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1.3)之一第一時間間隔(△T3)內產生之一切換命令來執行切換時執行以下步驟, 在該第一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一頻道接收該第一信號之該群組(SB1.3、SB1.4)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1.3),在該切換命令之後,切斷經由該第二頻道之連接並請求經由第四頻道(CH4)之一連接,在繼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的第二時間間隔(△T4)內經由該第四頻道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序列中之一信號區塊(SB2.4),在該第二時間間隔內切斷經由該第一頻道之該連接並請求經由第三頻道之一連接,在繼該第二時間間隔之後的第三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三頻道(CH3)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序列中之一後續信號區塊(SB2.5)。(圖5)
- 一種發射及接收經由一網路(圖1)自一發射器(TRNSM)發射至一接收器(REC1、REC2、REC3)之一第一資訊信號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資訊信號由一後續信號區塊序列組成,對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發射係憑藉n個子資料串流來實現,其中n係一整數且n2,其中在該第一資訊信號之n個後續信號區塊之後續群組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一信號區塊形成一第一子資料串流,該第一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一第一頻道(CH1)發射,其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二信號區塊形成一第二子資料串流,該第二子資料串流係經由一第二頻道(CH2)發射,且該等群組內之第n信號區塊形成一第n子資料串流,該第n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第n頻道發射,其中發生至對一第二資訊信號之接收之一切換,其中該第二資訊信號由一後續信號區塊序列組成,其中對該第二資訊信號之發射亦係經由n個子資料串流來執行,其中在該第二資訊信號 之n個後續信號區塊之後續群組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一信號區塊形成一第(n+1)子資料串流,該第(n+1)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一第(n+1)頻道發射,其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二信號區塊形成一第(n+2)子資料串流,該第(n+2)子資料串流係經由一第(n+2)頻道發射,且該等群組內之第n信號區塊形成一第2n子資料串流,該第2n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一第2n頻道發射,其中在依據於其中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一信號區塊群組中之一第一信號區塊(SB1.1)之一第一時間間隔內產生之一切換命令來執行切換時執行以下步驟,在該第一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一頻道(CH1)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群組(SB1.1、SB1.2、SB1.3)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1.1),在該切換命令之後,切斷經由該第一資訊信號經由其發射之該第二頻道及更高頻道(CH2、CH3)之連接並請求經由該等第(n+2)至第2n頻道(CH5、CH6)之連接,在繼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的一第二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2)頻道(CH5)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一信號區塊群組(CH2.1、SB2.2、SB2.3)中之一第二信號區塊(SB2.2),在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切斷經由該第一頻道(CH1)之連接並請求經由該第(n+1)頻道(CH4)之連接,在繼第(m-1)時間間隔之後的第m時間間隔內經由第(n+m)頻道(CH6)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群組中之一第m信號區塊(SB2.3),其中m係一整數且3mn,在繼第n時間間隔之後的第(n+1)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1)頻道(CH4)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後續信號區塊群組中之第一信號區塊(SB2.4)。(圖21)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該切換命令之後的該第一時間間隔(△T3)之剩餘時間對於請求經由該第四頻道(CH4)之連接而言太短之情況中,在該第一時間間隔(△T3)內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1.3),在繼該第一時間間隔(△T3)之後的該第二時間間隔(△T4)內經由該第二頻道(CH2)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第二信號區塊(SB1.4),在該第二時間間隔(△T4)內切斷經由該第一頻道(CH1)之該連接並請求經由該第三頻道(CH3)之該連接,在繼該第二時間間隔(△T4)之後的一第三時間間隔(△T5)內經由該第三頻道(CH3)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後續信號區塊序列(.....、SB2.5、SB2.6、....)中之一信號區塊(SB2.5),在該第三時間間隔內切斷經由該第二頻道(CH2)之該連接並在該第三時間間隔內請求經由該第四頻道(CH4)之該連接,在繼該第三時間間隔之後的第四時間間隔(△T6)內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後續信號區塊序列中之一後續信號區塊(SB2.6)。
-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在該切換命令之後的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剩餘時間對於請求經由該第(n+2)頻道(CH4)而言太短之情況中,在該第一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一頻道(CH1)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1.1),在繼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二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二頻道(CH2)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第二信號區塊(SB1.2),在該切換命令之後切斷經由該第一資訊信號經由其發射之 該第三頻道及更高頻道(CH3)之該等連接並請求經由該等第(n+3)至第2n頻道(CH6)之該連接,在繼該第二時間間隔之後的一第三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3)頻道(CH6)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一群組中之一第三信號區塊(SB2.3),在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切斷經由該第一頻道(CH1)之該連接並請求經由該第(n+1)頻道(CH4)之該連接,在該第二時間間隔之後切斷經由該第二頻道(CH2)之該連接並請求經由該第(n+2)頻道(CH5)之該連接,若n>3,則在繼該第(m-1)時間間隔之後的第m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m)頻道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一第m信號區塊,其中m係一整數且4mn,在繼該等第n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等(n+1)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1)頻道(CH4)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後續群組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2.4),且在繼該第(n+1)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n+2)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2)頻道(CH5)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後續群組中之該第二信號區塊(SB2.5)。(圖21)
- 如請求項1、2、3或4之方法,其中該網路係一多點播送網路。(圖1)
- 如請求項1、2、3或4之方法,其中該等信號區塊各自包含一視訊信號之一圖像群組(GOP)。
- 如請求項1、2、3或4之方法,其中該等信號區塊各自由複數個IP封包組成。(圖2)
-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等頻道彼此不同之處在於,該等信號區塊中之該等IP封包之目的地位址(DEST)在一子資料串流內彼 此相一致,但相對於經由另一頻道發射之另一子資料串流之該等信號區塊中之該等IP封包之另一一致性目的地位址不同。
- 如請求項1、2、3或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資訊信號及該第二資訊信號中之時間對準信號區塊具有一相同時間長度。
- 如請求項1、2、3或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資訊信號及第二該資訊信號中之一者係一標準清晰度(SD)視訊信號且該兩個資訊信號中之另一者係一高清晰度(HD)視訊信號。
- 如請求項1、2、3、4或5之方法,其中該發射器(TRNSM)與一接收器(REC3)經由該網路內之一或多個分離器單元(S1、S2、S3)彼此耦合。(圖1)
- 一種於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內使用之發射器,其特徵在於該發射器經調適以:經由一網路經由n個頻道憑藉n個子資料串流來發射由一後續信號區塊序列組成之一第一資訊信號,其中n係一整數且n2,其中在該第一資訊信號之n個後續信號區塊之後續群組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一信號區塊形成第一子資料串流,該第一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該第一頻道發射,其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二信號區塊形成第二子資料串流,其中該第二子資料串流係經由第二頻道發射,且在n>2之情況中,該等群組內之第n信號區塊形成第n子資料串流,該第n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第n頻道發射,亦經由該網路經由n個頻道憑藉n個子資料串流來發射由一後續信號區塊序列組成之一第二資訊信號,其中在該第二資訊信號之n個後續信號區塊之後續群組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一信號區塊形成第(n+1)子資料串流,該第(n+1)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第(n+1)頻道發射,其中該等群組內之第二信號區 塊形成第(n+2)子資料串流,該第(n+2)子資料串流係經由第(n+2)頻道發射,且在n>2之情況中,該等群組內之第n信號區塊形成第2n子資料串流,該第2n子資料串流係經由該網路之該第2n頻道發射。(圖18)
- 如請求項12之發射器,其中等一資訊信號及該第二資訊信號內之時間對準信號區塊具有一相同時間長度。
- 如請求項12之發射器,其中該發射器經調適以產生各自由複數個IP封包組成之信號區塊。
- 如請求項14之發射器,其中該發射器經調適以分配目的地位址給IP封包,以使得一資訊信號之該等IP封包之該等目的地位址(DEST)於在一頻道中發射之一子資料串流中之該等信號區塊中彼此相一致,但相對於經由另一頻道發射之另一子資料串流之該信號區塊中之該等IP封包之另一一致性目的地位址不同。
- 一種於如請求項1或3之方法內使用之接收器,其特徵在於該接收器經調適以: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在其中接收該第一頻道(CH1)之該第一資訊信號之一信號區塊群組(SB1.3、SB1.4)中之一第一信號區塊(SB1.3)之一第一時間間隔(△T3)內產生一切換命令,該切換命令旨在切換至對一第二資訊信號之一接收,將該切換命令轉換成一第一子切換命令信號及一第二子切換命令信號,繼續在該第一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一頻道(CH1)對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等第一信號區塊(SB1.3)之該接收,在該切換命令之後,產生及發射一第一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該第二頻道(CH2)之該連接並發射該第一子切換命令 信號以請求經由該第四頻道之該連接,在繼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二時間間隔(△T4)內經由該第四頻道(CH4)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後續信號區塊序列(....、SB2.3、SB2.4、SB2.5、....)中之一信號區塊(CH2.4),在該等第二時間間隔(△T4)內,產生及發射一第二子切斷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該第一頻道之該連接並發射該第二子切換命令信號以請求經由該第三頻道(CH3)之該連接,在繼該第二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三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三頻道(CH3)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後續信號區塊序列中之一後續信號區塊(SB2.5),針對該等所接收之第一分別第二資訊信號中之每一者組合兩個頻道之該等信號區塊,以產生該等第一分別第二資訊信號。(圖5、圖20)
- 如請求項16之接收器,其中在該切換命令之後的該第一時間間隔(△T3)之剩餘時間對於請求經由該第四頻道(CH4)之該連接而言太短之情況中,該接收器經調適以在該第一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一頻道(CH1)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1.3),在繼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二時間間隔(△T4)內經由該第二頻道(CH2)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第二信號區塊(SB1.4),在該第二時間間隔內發射該第二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該第一頻道(CH1)之該連接並發射該第二子切換命令信號以請求經由該第三頻道(CH3)之該連接,在繼該第二時間間隔之後的一第三時間間隔(△T5)內經由該第三頻道(CH3)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序列中之一 信號區塊(SB2.5),在該第三時間間隔內發射該第一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該第二頻道(CH2)之該連接並發射該第一子切換命令信號以請求經由該第四頻道(CH4)之該連接,在繼該第三時間間隔之後的第四時間間隔內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序列中之該後續信號區塊(SB2.6)。(圖9、圖20)
- 一種於如請求項2或4之方法內使用之接收器,其特徵在於該接收器經調適以: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在其中接收該第一頻道(CH1)之該第一資訊信號之一信號區塊群組(SB1.1、SB1.2、SB1.3)中之一第一信號區塊(SB1.1)之一第一時間間隔內產生一切換命令,該切換命令旨在切換至一第二資信號,將該切換命令轉換成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繼續在該第一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一頻道(CH1)對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1.1)之接收,在該切換命令之後產生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並發射該等第二至第n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該第一資訊信號經由其發射之該等第二及更高頻道(CH2、CH3)之該等連接,並發射該等第二至第n子切換命令信號以請求經由該等第(n+2)至第2n頻道(CH5、CH6)之該等連接,在繼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二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2)頻道(CH5)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群組(SB2.1、SB2.2、SB2.3)中之該第二信號區塊(SB2.2),在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發射該第一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 經由該第一頻道(CH1)之該連接並發射該第一子切換命令信號以請求經由該第(n+1)頻道(CH4)之該連接,在繼該第(m-1)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m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m)頻道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群組中之該第m信號區塊(SB2.3),其中m係一整數且3mn,在繼該第n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n+1)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1)頻道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後續信號區塊群組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2.4),針對該等所接收之第一分別第二資訊信號中之每一者組合該n個頻道之該等信號區塊,以產生該等第一分別第二資訊信號。(圖20、圖21)
- 如請求項18之接收器,其中在該切換命令之後的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剩餘時間對於請求經由該第四頻道之該連接而言太短之情況中,該接收器經調適以:在該第一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一頻道(CH1)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群組(SB1.1、SB1.2、SB1.3)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1.1),在繼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二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二頻道(CH2)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信號區塊群組中之該第二信號區塊(SB1.2),在該切換命令之後,發射該等第三至第n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該第一資訊信號經由其發射之該等第三及更高頻道之該等連接,並發射該等第三至第n子切換命令信號以請求經由該等第(n+3)至第2n頻道之該連接,在繼該第二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三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3)頻道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第三信號區塊 (SB2.3),在該第一時間間隔之後,發射該第一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該第一頻道之該連接並發射該第一子切換命令信號以請求經由該第(n+1)頻道之該連接,在該第二時間間隔之後,發射該第二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該第二頻道之該連接並發射該第二子切換命令信號以請求經由該第(n+2)頻道之該連接,若n>3,則在繼該第(m-1)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m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m)頻道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群組中之該第m信號區塊,其中m係一整數且4mn,在繼該第n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n+1)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1)頻道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後續群組中之該第一信號區塊(SB2.4),及在繼該等第(n+1)時間間隔之後的該第(n+2)時間間隔內經由該第(n+2)頻道接收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後續群組中之該第二信號區塊(SB2.5)。(圖20、圖21)
- 一種於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內使用之接收器,其具備一上行鏈路端子(1101)及用於供應一資訊信號之至少一輸出端子(1105),其特徵在於該接收器經調適以經由該上行鏈路端子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n個子資料串流,該接收器進一步具備用於判定該第一資訊信號之接收品質之一配置(1150),且具備用於產生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將該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供應至該上行鏈路端子(1101)之一配置(1125),其中當偵測到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接收品質低於一預定臨限值時,該判定配置(1150)經配置以用於產生一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換至對具有一較低頻寬之一第二資訊信號之該接收,且該產生配置(1125)進一步經調適以回應於 對該切換命令信號之該接收而產生該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其中n>2。
- 一種於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內使用之接收器,其具備一上行鏈路端子(1101)以及用於供應至少兩個資訊信號之至少一第一及第二下行鏈路端子(1102、1103),其特徵在於該接收器經調適以經由該上行鏈路端子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及該第二之該n個子資料串流,且經調適以將該第一資訊信號供應至該第一下行鏈路端子(1102)並將該第二資訊信號供應至該第二下行鏈路端子(1103),該接收器進一步具備一配置(1125),該配置(1125)耦合至該等下行鏈路端子以經由該第一下行鏈路端子或該第二下行鏈路端子接收一切斷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此等第一分別第二下行鏈路端子對該等第一分別第二資訊信號之接收,且在接收到此切斷信號時產生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之一回應以切斷對該等第一分別第二資訊信號之該接收並產生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將對該等第二分別第一資訊信號之接收切換至對具有比該等第二分別第一資訊信號高之一頻寬之一第三資訊信號之接收,且該接收器進一步經調適以將該第三資訊信號供應至該等第二分別第一下行鏈路端子,其中n2。(圖22)
- 一種於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內使用之接收器,其具備一上行鏈路端子(1101)及至少一輸出端子(1102),其特徵在於該接收器經調適以接收一切換命令,將該切換命令轉換成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及將該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供應至該上行鏈路端子(1101),將一資訊信號之該n個子資料串流轉換成一串列資訊信號,將該串列資訊信號供應至該輸出端子(1102),其中n2。 (圖22)
- 一種於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內使用之分離器單元,其具備一上行鏈路端子(1101)及用於供應一資訊信號之至少一下行鏈路端子(1105),其特徵在於該分離器單元經調適以經由該上行鏈路端子(1101)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n個子資料串流,該分離器單元進一步具備用於判定該第一資訊信號之接收品質之一配置(1105),且具備用於產生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將該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供應至該上行鏈路端子(1101)之一配置(1125),其中當偵測到該第一資訊信號之該接收品質低於一預定臨限值時,該判定配置(1150)經配置以用於產生一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換至對具有一較低頻寬之一第二資訊信號之該接收,且該產生配置(1125)進一步經調適以回應於對該切換命令信號之該接收而產生該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其中n2。(圖22)
- 一種於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內使用之分離器單元,其具備一上行鏈路端子(901)以及用於供應至少兩個資訊信號之至少一第一及第二下行鏈路端子(902、903),其特徵在於該分離器單元經調適以用於經由該上行鏈路端子接收該第一資訊信號及該第二資訊信號之該n個子資料串流,且經調適以將該第一資訊信號供應至該第一下行鏈路端子(902)並將該第二資訊信號供應至該第二下行鏈路端子(903),該分離器單元進一步具備一配置(925),該配置(925)耦合至該等下行鏈路端子以經由該等第一或第二下行鏈路端子中之一者接收一切斷命令信號以切斷經由該等第一分別第二下行鏈路端子對該等第一分別第二資訊信號之該接收且回應於對此切斷信號之該接收而產生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切斷對該等第一分別第二資訊信號之該接收並產生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以將對該等第二分別第一資訊信號之接收切換至對具有比該等 第二分別第一資訊信號高之一頻寬之一第三資訊信號之接收,且該分離器單元進一步經調適以將該第三資訊信號供應至該等第二分別第一下行鏈路端子,其中n2。(圖19)
- 一種於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內使用之分離器單元,其具備一上行鏈路端子(901)及至少一輸出端子(902),其特徵在於該分離器單元經調適以接收一切換命令,將該切換命令轉換成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及將該n個子切換命令信號供應至該上行鏈路端子(901),將一資訊信號之該n個子資料串流轉換成一串列資訊信號,將該串列資料信號供應至該輸出端子(902),其中n2。(圖19)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000273A ITTO20120273A1 (it) | 2012-03-27 | 2012-03-27 | Metodo per l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51967A true TW201351967A (zh) | 2013-12-16 |
TWI536815B TWI536815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4617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11007A TWI536815B (zh) | 2012-03-27 | 2013-03-27 | 經由一網路發射及接收一資訊信號之方法、應用該方法之發射器及接收器及應用於該網路內之分離器單元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20949B2 (zh) |
EP (1) | EP2832067B1 (zh) |
JP (1) | JP6188092B2 (zh) |
KR (1) | KR102060515B1 (zh) |
CN (1) | CN104380681B (zh) |
AU (1) | AU2013241833A1 (zh) |
BR (1) | BR112014023588B1 (zh) |
ES (1) | ES2745560T3 (zh) |
IT (1) | ITTO20120273A1 (zh) |
RU (1) | RU2014143056A (zh) |
TW (1) | TWI536815B (zh) |
WO (1) | WO201314415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11586B2 (ja) * | 2016-06-30 | 2022-01-26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 |
EP3751859A1 (en) * | 2019-06-13 | 2020-12-16 | InterDigital CE Patent Holding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from a first to a second transport stream of a same content |
KR20210034759A (ko) | 2019-09-21 | 2021-03-31 | 조영현 | 미세플라스틱 스크럽을 천연 마모제로 대체한 세안용품 |
CN114071187B (zh) * | 2020-07-31 | 2024-02-27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服务器及分辨率快速切换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11812A1 (en) | 1999-12-20 | 2001-06-27 | Nortel Matra Cellular | Omni transmit and sectored receive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US6650869B2 (en) * | 2000-04-14 | 2003-11-18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turn channel bandwidth in a two-way satellite system |
US7003794B2 (en) * | 2000-06-27 | 2006-02-21 | Bamboo Mediacasting, Inc. | Multicasting transmission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
US7120213B2 (en) | 2000-10-27 | 2006-10-10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Using SISO decoder feedback to produce symbol probabilitie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hat utilize single encoder turbo coding and transmit diversity |
FR2818444B1 (fr) | 2000-12-14 | 2003-02-14 | Thomson Multimedia Sa | Dispositif de separation de signaux d'emission et de reception |
AU2002312747A1 (en) * | 2001-05-15 | 2002-11-25 | Netadtack Aps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multicast data signals |
US7088677B1 (en) * | 2002-03-01 | 2006-08-08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ay-based congestion detection and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
US7035657B2 (en) | 2002-05-08 | 2006-04-25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pplication-layer media multicasting |
US6608480B1 (en) | 2002-09-30 | 2003-08-19 |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mpany, Llc | RF coil for homogeneous quadrature transmit and multiple channel receive |
ATE403994T1 (de) * | 2002-11-29 | 2008-08-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Gruppen- und kanalwechsel während der übertragung von multicastanwendungen |
JP2004201111A (ja) * | 2002-12-19 | 2004-07-15 | Ntt Docomo Inc | 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配信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7388904B2 (en) | 2003-06-03 | 2008-06-17 | Vativ Technologies, Inc. | Near-end, far-end and echo cancellers in a multi-channel transceiver system |
US20060153088A1 (en) * | 2004-11-23 | 2006-07-13 | Wong Allen T | Method and system of insuring that a user receives a multicast television signal when changing channels during a control mode switch over |
US8135040B2 (en) * | 2005-11-30 | 2012-03-1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ccelerated channel change |
US7693171B2 (en) * | 2006-01-03 | 2010-04-06 | Time Warner Cab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IP multicasting in a content-based network |
US8032091B2 (en) | 2007-03-14 | 2011-10-04 | Magnolia Broadband Inc.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ransmit diversity feedback during soft handoff |
KR101351458B1 (ko) * | 2007-07-06 | 2014-01-14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Iptv 부재중 안내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부재중 안내서비스 제공방법 |
EP2297880B1 (en) * | 2008-06-03 | 2016-08-10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hannel change response times for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
US8107403B2 (en) | 2008-08-08 | 2012-01-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icast and multicast media processing |
JP2010093576A (ja) * | 2008-10-08 | 2010-04-22 | Sony Corp |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5428734B2 (ja) * | 2009-10-14 | 2014-02-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情報処理装置、ストリーム切替方法、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 |
CN101924914A (zh) * | 2010-07-21 | 2010-12-22 |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电视频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2012
- 2012-03-27 IT IT000273A patent/ITTO20120273A1/it unknown
-
2013
- 2013-03-26 CN CN201380016786.XA patent/CN104380681B/zh active Active
- 2013-03-26 AU AU2013241833A patent/AU201324183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03-26 RU RU2014143056A patent/RU2014143056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3-03-26 BR BR112014023588-0A patent/BR112014023588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26 ES ES13711721T patent/ES2745560T3/es active Active
- 2013-03-26 JP JP2015502307A patent/JP61880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3-26 WO PCT/EP2013/056433 patent/WO201314415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3-26 KR KR1020147030149A patent/KR10206051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26 EP EP13711721.4A patent/EP2832067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3-26 US US14/384,765 patent/US10020949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3-27 TW TW102111007A patent/TWI536815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516739A (ja) | 2015-06-11 |
US20150049757A1 (en) | 2015-02-19 |
BR112014023588A2 (zh) | 2017-06-20 |
EP2832067A1 (en) | 2015-02-04 |
KR102060515B1 (ko) | 2020-02-11 |
JP6188092B2 (ja) | 2017-08-30 |
KR20140147114A (ko) | 2014-12-29 |
US10020949B2 (en) | 2018-07-10 |
CN104380681B (zh) | 2018-01-05 |
AU2013241833A1 (en) | 2014-09-04 |
ES2745560T3 (es) | 2020-03-02 |
EP2832067B1 (en) | 2019-06-19 |
WO2013144158A1 (en) | 2013-10-03 |
RU2014143056A (ru) | 2016-05-20 |
CN104380681A (zh) | 2015-02-25 |
BR112014023588B1 (pt) | 2022-10-11 |
ITTO20120273A1 (it) | 2013-09-28 |
TWI536815B (zh) | 201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05971B2 (en) | Media data live broadcas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JP5788473B2 (ja) | 端末の出力を同期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703087B (zh) | 宽带电信系统及减少多媒体接收机信道切换延迟时间方法 | |
EP2912813B1 (en)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a media content service | |
AU2012272031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real-time media streams | |
US1049878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packet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media data | |
TWI536815B (zh) | 經由一網路發射及接收一資訊信號之方法、應用該方法之發射器及接收器及應用於該網路內之分離器單元 | |
JP7516309B2 (ja) | コンテンツ配信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 | |
EP2912817B1 (en)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media content services | |
KR20110070440A (ko) | Docsis 서비스 정보 테이블을 이용한 아이피 기반 멀티캐스트 비디오 서비스의 채널 변경 방법 | |
JP5523387B2 (ja) | 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
Lee et al. | Efficient Real-time Multimedia Streaming System Using Partial Transport Stream for IPTV Services | |
JP2017092580A (ja) | 放送受信装置、放送受信方法および放送受信プログラ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