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9731A - 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9731A
TW201349731A TW101119253A TW101119253A TW201349731A TW 201349731 A TW201349731 A TW 201349731A TW 101119253 A TW101119253 A TW 101119253A TW 101119253 A TW101119253 A TW 101119253A TW 201349731 A TW201349731 A TW 2013497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olar power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9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sing Huang
sheng-hua Li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TW101119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49731A/zh
Priority to JP2012157605A priority patent/JP5635562B2/ja
Priority to US13/627,142 priority patent/US20130320767A1/en
Priority to EP20120007066 priority patent/EP2675035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349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973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16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 H01L31/02019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21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一開關整合裝置以及一接線裝置。該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該開關整合裝置係包含一控制單元與一開關單元。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開關整合裝置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其中,該控制單元係根據該輸出端的電壓大小,由一通訊單元傳送一控制信號所控制,進而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Description

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尤指一種能夠控制持續傳送或停止傳送電能之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
太陽能光電系統主要是透過太陽能板進行光電轉換而產生直流電源,再經由電力調節器將直流電源轉換成交流電源以供負載使用或饋入市電之匯流排與市電同步併聯運轉。因此,就功能而言,小型分散式發電系統可區分為以下三種類型:(1)獨立型(stand-alone system)、(2)市電並聯型(grid-connection system)以及(3)混合型(hybrid system)。獨立型系統所指的是太陽能光電系統沒有與其他電源連結運轉,只能直接供給系統所接之負載,所以此系統較適合用於偏遠地區或海上孤島等沒有市電供應的地方。負載所有電力來源均為風力或太陽能,太陽能除了能提供負載用電外,則可將多餘能量對蓄電池(battery)充電;當太陽能電力瞬間不足以提供負載所需電力時,則由蓄電池提供。市電並聯型系統所指的是太陽能光電系統與電力公司網路並聯,只要市電電力可正常送達之任何地點均適用此類系統。若太陽能光電系統發電量大於負載需求,則可將多餘電力逆潮流饋入市電,反之,當太陽能光電系統發電量不足負載使用時,市電將可供應不足的部分。此外,為了因應電力品質不穩定之問題,而發展出混合型系統。太陽能光電系統於市電停止供電時,透過搭配蓄電池組使用,可立即與市電隔離,形成獨立運轉供電,以提供短暫電力。等到市電恢復供電時,太陽能光電系統則恢復與市電並聯,同時也對蓄電池組進行充電。
由於太陽能發電日漸普及,一般民眾會將太陽能板安裝在屋頂,以取得最大的日照與吸光效率。並且,與市電連接的太陽能系統,除了在日照下供電給居家使用之外,更能將餘電回饋至電網。配合參見第十五圖,係為現行太陽能發電系統之方塊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太陽能發電系統係包含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假若每一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係產生約40伏特之直流電壓V1~Vn輸出,又若通常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係為多個串聯連接而成,因此,在光強日照下,該太陽能發電系統將產生極高之輸出電壓Vout,因此,若太陽能發電系統因為不良之操作環境條件,或由於線路老舊、劣化而導致因電性接觸產生之電弧(electric arcing)…等等因素所造成故障時,一旦在直流輸出端產生開路,其開路電壓將高達400伏特(若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之數量為10個),而因高電壓造成觸電之危險。對目前的太陽能系統而言,當建築物火災發生時係無法自動降壓至零電壓,此外,也無法透過解耦方式將該些串聯連接之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彼此隔斷。也因此,現行之救災應對策略,通常是等到裝有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房屋完全燒毀再進行災後處理,以避免消防隊員用水滅火時遭受電擊之生命風險。除此之外,在太陽能板安裝過程中,若能透過先行隔斷每一太陽能模組,如此,將能夠使安裝作業人員在極低之輸出電壓下操作,以確保施工人員之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能夠透過控制太陽能發電系統停止傳送電能,使得太陽能發電系統一旦因為不良之操作環境條件,或由於線路老舊、劣化而導致因電性接觸產生之電弧(electric arcing)…等等因素,造成在直流輸出端產生高電壓而導致火災發生時,能夠提供失火隔離(fire cutting)並進行即時之救災行動,乃為本案創作人所欲行克服並加以解決的一大課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一開關整合裝置以及一接線裝置。該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該開關整合裝置係包含一控制單元與一開關單元。該開關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開關整合裝置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其中,該控制單元係根據該輸出端的電壓大小,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一電源轉換單元、一接線裝置、一控制單元以及一通訊單元。該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該電源轉換單元係具有一開關元件。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電源轉換單元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該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該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其中,根據該輸出端的電壓大小,該通訊單元係由一外部主通訊裝置提供一主控制訊號所控制,再傳送一控制信號至該控制單元,進而控制該開關元件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一開關單元、一電源轉換單元、一接線裝置、一控制單元以及一通訊單元。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該電源轉換單元係具有一開關元件。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電源轉換單元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該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該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其中,根據該輸出端的電壓大小,該通訊單元係由一外部主通訊裝置提供一主控制訊號所控制,再傳送一控制信號至該控制單元,進而控制該開關單元與該開關元件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本發明之再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太陽能發電系統係包含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與一主通訊裝置。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一開關整合裝置以及一接線裝置。該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該開關整合裝置係包含一控制單元與一開關單元。該開關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開關整合裝置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該主通訊裝置係連接至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該開關整合裝置,並根據每一該輸出端電壓的大小,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本發明之再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太陽能發電系統係包含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與一主通訊裝置。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一電源轉換單元、一接線裝置、一控制單元以及一通訊單元。該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該電源轉換單元係具有一開關元件。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電源轉換單元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該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該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對該控制單元提供有線或無線通訊。該主通訊裝置係連接至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該通訊單元,並根據每一該輸出端電壓的大小,控制該開關元件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本發明之再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太陽能發電系統係包含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與一主通訊裝置。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一開關單元、一電源轉換單元、一接線裝置、一控制單元以及一通訊單元。該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該電源轉換單元係具有一開關元件。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電源轉換單元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該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該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對該控制單元提供有線或無線通訊。該主通訊裝置係連接至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該通訊單元,並根據每一該輸出端電壓的大小,控制該開關元件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本發明之再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太陽能發電系統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之步驟係包含:首先,(a)提供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並且,每一太陽能發電模組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b)提供設置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中之一開關整合裝置;該開關整合裝置係具有一控制單元與一開關單元;(c)提供設置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中之一接線裝置;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開關整合裝置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以及(d)該控制單元係根據該輸出端電壓的大小,以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相信本發明之目的、特徵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之瞭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茲有關本發明之技術內容及詳細說明,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請參見第一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100、一開關整合裝置200以及一接線裝置300。該太陽能電池組100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未標示),就本實施例而言,該些太陽能電池之數量係為三組。該開關整合裝置200係包含一控制單元2002、一開關單元2004以及一通訊單元2010。就本實施例而言,該開關單元2004係可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但不以此為限,只要能夠達到開關作用之等效元件,應包含於本發明之範疇中。該接線裝置300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100與該開關整合裝置200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之輸出端。其中,該控制單元2002係控制該開關單元2004之導通或截止,以控制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再者,該通訊單元2010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2002,以對該控制單元2010提供有線或無線通訊,進而控制該開關單元2002之導通或截止,其中,可採行之無線通訊方式係可為ZigBee通訊協定、Wi-Fi通訊協定或藍芽(blue tooth)通訊協定進行無線通訊;另外,可採行之有線通訊方式係可為乙太網路(Ethernet)通訊協定進行有線通訊,但不以此為限。並且,為了提供該通訊單元2010所需之電力,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係更進一步包含與該通訊單元2010電性連接之一輔助電力單元(未圖示)。此外,該接線裝置300係由旁路二極體(bypass diode)串聯連接所組成,主要是為了對應陰影遮蔽(shading)造成的熱點(hot spot)影響。
值得一提,在第一實施例中,該開關單元2004係與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串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2002控制該開關單元2004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反之,當該控制單元2002控制該開關單元2004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請參見第二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單元2004與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串聯連接的位置不同。但由於該開關單元2004與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係仍為串聯連接,因此,當該控制單元2002控制該開關單元2004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反之,當該控制單元2002控制該開關單元2004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請參見第三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單元2004係與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並聯連接。因此,當該控制單元2002控制該開關單元2004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2002控制該開關單元2004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以n通道MOSFET做為該控制單元2002為例,在該開關單元2004之汲極通常電性串聯兩個二極體元件,然後才再與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並聯連接,以對應該太陽能電池組10之電性連接所形成正負極性之順向導通(逆向截止)特性。如此,除了確保導通電流方向外,當該開關單元2004與該些二極體元件順向導通時,由於該些二極體元件所提供之順向電壓,能夠提供維持該開關單元2004、該控制單元500以及該通訊單元600持續導通所需之電壓。值得一提,由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內部具有限流保護機制(未圖示),因此,可透過將並聯連接之開關單元2004導通短路,使得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輸出電壓幾近為該些二極體元件之順向電壓。
請參見第四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四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整合裝置200無需使用該控制單元2002與該通訊單元2010,僅透過使用一繼電器2006與該開關單元2004 串聯連接,再與一分壓電阻串(未標示)以及一開關元件(未標示)電性連接,即可在不需要使用該控制單元2002與該通訊單元2010下,達到如第三實施例之功效。亦即,當該分壓電阻串將外部電壓經過分壓後,所得之分壓電壓無法導通該開關單元2004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反之,當該分壓電阻串將外部電壓經過分壓後,所得之分壓電壓足以導通該開關單元2004時,就能夠對該繼電器200激磁,使得該開關單元2004持續導通,進而使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請參見第五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五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五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整合裝置200無需使用該控制單元2002與該通訊單元2010,並且可利用一矽控整流器2008來替代該開關單元2004,並且透過一驅動電路(未標示)來驅動控制,即可在不需要使用該控制單元2002與該通訊單元2010下,達到如第三實施例之功效。亦即,利用該矽控整流器2008之元件特性,並配合該驅動電路予以驅動控制,以達到控制該矽控整流器2008之導通與截止。當該矽控整流器2008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矽控整流器2008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請參見第六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六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六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單元2004之數量係與該太陽能電池之數量相等,就第六實施例來說,該些開關單元2004_1~2004_3係分別與該太陽能電池對應並聯連接,因此,可透過該控制單元2002分別對該些開關單元2004_1~2004_3加以控制,以調控該太陽能發電模組10所輸出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大小。亦即,當該些開關單元2004_1~2004_3皆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並完全輸出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些開關單元2004_1~2004_3皆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此外,當該開關單元2004_1為截止時,且其餘該些開關單元2004_2~2004_3皆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並僅輸出第一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而停止傳送第二、第三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其餘該些開關單元2004_2~2004_3之截止與導通,對應到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傳送與停止傳送之關係,則依此類推,再此不再贅述。
請參見第七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七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100、一電源轉換單元400、一接線裝置300、一控制單元500以及一通訊單元600。該太陽能電池組100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未標示),就本實施例而言,該些太陽能電池之數量係為三組。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係具有一開關元件402。該接線裝置300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100與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之輸出端。該通訊單元600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500,並對該控制單元500提供有線或無線通訊,以控制該開關元件402之導通或截止,進而控制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其中,可採行之無線通訊方式係可為ZigBee通訊協定、Wi-Fi通訊協定或藍芽(blue tooth)通訊協定進行無線通訊;另外,可採行之有線通訊方式係可為乙太網路(Ethernet)通訊協定進行有線通訊,但不以此為限。此外,為了提供該通訊單元600所需之電力,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係更進一步包含與該通訊單元600電性連接之一輔助電力單元(未圖示)。值得一提,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係具有實現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最大功率點追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之功能,以控制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之直流電壓與直流電流操作在最大功率之工作點,進而達到最大電能輸出。再者,當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之該開關元件402在進行電源轉換之切換動作時,若因太陽能發電系統發生緊急狀況而需要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時,經過該通訊單元600對該控制單元500提供通訊,以控制該開關元件402導通或截止之動作優先權係高於該開關元件402電源轉換之切換動作,亦即,當太陽能發電系統發生緊急狀況時,該開關元件402係優先做為處理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電能之用。就本實施例而言,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係為一降壓電源轉換器(buck converter),因此,該開關元件402係串聯連接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該通訊單元600對該控制單元500提供通訊,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2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2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亦即,在本實施例中,係透過利用該降壓電源轉換器(buck converter)之電路架構(topology),使得該開關元件402係串聯連接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因此,無需再增加額外之開關元件,就能夠達到控制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請參見第八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八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八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係為一昇壓電源轉換器(boost converter),因此,該開關元件404係並聯連接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該通訊單元600對該控制單元500提供通訊,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4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4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亦即,在本實施例中,係透過利用該昇壓電源轉換器(boost converter)之電路架構(topology),使得該開關元件404係並聯連接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因此,無需再增加額外之開關元件,就能夠達到控制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請參見第九圖A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九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100、一開關單元700、一電源轉換單元400、一接線裝置300、一控制單元500以及一通訊單元600。該太陽能電池組100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未標示),就本實施例而言,該些太陽能電池之數量係為三組。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係具有一開關元件402。該接線裝置300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100與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之輸出端。該通訊單元600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500,並對該控制單元500提供有線或無線通訊,以控制該開關單元700與該開關元件402之導通或截止,進而控制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其中,可採行之無線通訊方式係可為ZigBee通訊協定、Wi-Fi通訊協定或藍芽(blue tooth)通訊協定進行無線通訊;另外,可採行之有線通訊方式係可為乙太網路(Ethernet)通訊協定進行有線通訊,但不以此為限。此外,為了提供該通訊單元600所需之電力,該太陽能發電模組20係更進一步包含與該通訊單元600電性連接之一輔助電力單元(未圖示)。
就本實施例而言,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係為一降壓電源轉換器(buck converter),因此,該開關元件402係串聯連接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並且,該開關單元700係串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之輸出端。該通訊單元600對該控制單元500提供通訊,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2導通,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700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2截止或控制該開關單元700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配合第九圖A所示,該開關單元700係設置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輸出端之負極;值得一提,該開關單元700亦可設置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輸出端之正極,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未圖示)。
請參見第九圖B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十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單元700係串聯連接於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換言之,雖然該開關單元700設置之位置不同,但能夠達到與第九實施例等效之電氣功效。此外,配合第九圖B所示,該開關單元700係設置於該相對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輸出端負極之該接線裝置300輸出端;值得一提,該開關單元700亦可設置於該相對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輸出端正極之該接線裝置300輸出端,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未圖示)。
請參見第十圖A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一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十一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單元700係並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之輸出端。因此,該通訊單元600對該控制單元500提供通訊,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2導通,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700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2截止或控制該開關單元700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請參見第十圖B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二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十二實施例與第十一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單元700係並聯連接於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換言之,雖然該開關單元700設置之位置不同,但能夠達到與第十一實施例等效之電氣功效。
請參見第十一圖A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三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十三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係為一昇壓電源轉換器(boost converter),因此,該開關元件404係並聯連接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該通訊單元600對該控制單元500提供通訊,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4截止,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700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4導通或控制該開關單元700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請參見第十一圖B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四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十四實施例與第十三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單元700係串聯連接於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換言之,雖然該開關單元700設置之位置不同,但能夠達到與第十三實施例等效之電氣功效。此外,配合第十一圖B所示,該開關單元700係設置於該相對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輸出端負極之該接線裝置300輸出端;值得一提,該開關單元700亦可設置於該相對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輸出端正極之該接線裝置300輸出端,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未圖示)。
請參見第十二圖A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五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十五實施例與第十三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單元700係並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400之輸出端。因此,該通訊單元600對該控制單元500提供通訊,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4截止,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700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500控制該開關元件404導通或控制該開關單元700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30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請參見第十二圖B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六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十六實施例與第十五實施例最大差異在於該開關單元700係並聯連接於該接線裝置300之輸出端。換言之,雖然該開關單元700設置之位置不同,但能夠達到與第十五實施例等效之電氣功效。
請參見第十三圖係為本發明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之方塊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太陽能發電系統係包含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與一主通訊裝置50。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並且,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對應地產生一模組輸出電壓V1~Vn,因此,該太陽能發電系統所能提供之一系統輸出電壓Vout大小,則為該些模組輸出電壓V1~Vn之總和。
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一太陽能電池組、一開關整合裝置、一接線裝置以及一通訊單元(未圖示)。惟,該些裝置之電路連接方式與電路架構係可配合參見前述實施例之說明。值得一提,該主通訊裝置50係操作性連接至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該開關整合裝置,並根據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該輸出端電壓V1~Vn大小,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進而控制持續傳送或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換言之,若當太陽能發電系統因為不良之操作環境條件,或由於線路老舊、劣化而導致因電性接觸產生之電弧(electric arcing)…等等因素所造成故障,而造成在直流輸出端產生開路高電壓時,該主通訊裝置50則同步地提供所對應之主控制訊號S1~Sn,並根據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內部裝置與元件之電路架構之特性,對該開關單元提供導通或截止,使得透過解耦方式將該些串聯連接之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彼此隔斷,進而控制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使得太陽能發電系統因為不良之操作環境條件,或由於線路老舊、劣化而導致因電性接觸產生之電弧(electric arcing)…等等因素,造成在直流輸出端產生高電壓而導致火災發生時,能夠提供失火隔離(fire cutting)並進行即時之救災行動。反之,一旦太陽能發電系統之操作環境條件改善或復原,或線路老舊、劣化問題克服時,該主通訊裝置50則同步地提供所對應之主控制訊號S1~Sn,並根據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內部裝置與元件之電路架構之特性,對該開關單元提供導通或截止,使得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再度串聯連接供電,進而控制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其中,上述該主控制訊號S1~Sn於太陽能發電系統發生異常狀況發生時,係為一警告訊號,用以執行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解耦操作;反之,於太陽能發電系統發生異常狀況排除時,係為一復歸訊號,用以執行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10_1~10_n重新連結操作。
請參見第十四圖係為本發明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之流程圖。該太陽能發電系統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之步驟係包含:首先,提供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並且,每一太陽能發電模組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S100)。然後,提供設置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中之一開關整合裝置;該開關整合裝置係具有一控制單元與一開關單元(S200)。然後,提供設置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中之一接線裝置;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開關整合裝置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S300)。最後,該控制單元係根據該輸出端電壓的大小,以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進而控制持續傳送或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S400)。
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輸出端並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此外,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輸出端串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在步驟(S200)中,該開關整合裝置係更包含一通訊單元與一輔助電力單元。該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以對該控制單元提供有線或無線通訊,進而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該輔助電力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通訊單元,以提供該通訊單元所需之電力。
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輸出端並聯連接;該通訊單元對該控制單元提供通訊,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此外,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輸出端串聯連接;該通訊單元對該控制單元提供通訊,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圖式,惟本發明之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所有範圍應以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凡合於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與其類似變化之實施例,皆應包含於本發明之範疇中,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發明之領域內,可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可涵蓋在以下本案之專利範圍。
〔先前技術〕
10_1~10_n...太陽能發電模組
V1~Vn...模組輸出電壓
Vout...系統輸出電壓
〔本發明〕
10...太陽能發電模組
20...太陽能發電模組
30...太陽能發電模組
10_1~10_n...太陽能發電模組
100...太陽能電池組
200...開關整合裝置
2002...控制單元
2004...開關單元
2006...繼電器
2008...矽控整流器
2010...通訊單元
300...接線裝置
400...電源轉換單元
402...開關元件
404...開關元件
500...控制單元
600...通訊單元
700...開關單元
50...主通訊裝置
S1~Sn...主控制訊號
V1~Vn...模組輸出電壓
Vout...系統輸出電壓
S100~S400...步驟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五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六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七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八圖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八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九圖A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九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九圖B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十圖A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一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十圖B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二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十一圖A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三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十一圖B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四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十二圖A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五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十二圖B係為本發明太陽能發電模組第十六實施例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為本發明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之方塊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為本發明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之流程圖;及
第十五圖係為現行太陽能發電系統之方塊示意圖。
10...太陽能發電模組
100...太陽能電池組
200...開關整合裝置
2002...控制單元
2004...開關單元
2010...通訊單元
300...接線裝置

Claims (38)

  1. 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
    一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
    一開關整合裝置,係包含:
    一控制單元;
    一開關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及
    一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開關整合裝置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
    其中,該控制單元係根據該輸出端的電壓大小,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開關整合裝置更包含:
    一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與該開關單元;根據該輸出端的電壓大小,該通訊單元係由一外部主通訊裝置提供一主控制訊號所控制,再傳送一控制信號至該控制單元,進而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及
    一輔助電力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通訊單元,以提供該通訊單元所需之電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串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串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7. 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
    一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
    一電源轉換單元,係具有一開關元件;
    一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電源轉換單元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
    一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及
    一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
    其中,根據該輸出端的電壓大小,該通訊單元係由一外部主通訊裝置提供一主控制訊號所控制,再傳送一控制信號至該控制單元,進而控制該開關元件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更包含:
    一輔助電力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通訊單元,以提供該通訊單元所需之電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升壓電源轉換器(boost converter),並且該開關元件係並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降壓電源轉換器(buck converter),並且該開關元件係串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11. 一種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
    一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
    一開關單元;
    一電源轉換單元,係具有一開關元件;
    一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電源轉換單元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
    一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及
    一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
    其中,根據該輸出端的電壓大小,該通訊單元係由一外部主通訊裝置提供一主控制訊號所控制,再傳送一控制信號至該控制單元,進而控制該開關單元與該開關元件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更包含:
    一輔助電力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通訊單元,以提供該通訊單元所需之電力。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升壓電源轉換器(boost converter),該開關元件係並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且該開關單元係並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之一輸出端;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或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升壓電源轉換器(boost converter),該開關元件係並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且該開關單元係串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之一輸出端;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或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降壓電源轉換器(buck converter),該開關元件係串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且該開關單元係並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之一輸出端;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或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降壓電源轉換器(buck converter),該開關元件係串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且該開關單元係串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之一輸出端;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或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17. 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係包含:
    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其中,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
    一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
    一開關整合裝置,係包含:
    一控制單元;
    一開關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及
    一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開關整合裝置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及
    一主通訊裝置,係連接至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該開關整合裝置,並根據每一該輸出端電壓的大小,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其中該開關整合裝置更包含:
    一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與該開關單元,以對該控制單元提供有線或無線通訊,進而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及
    一輔助電力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通訊單元,以提供該通訊單元所需之電力。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串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串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23. 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係包含:
    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其中,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
    一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
    一電源轉換單元,係具有一開關元件;
    一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電源轉換單元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
    一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及
    一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對該控制單元提供有線或無線通訊;及
    一主通訊裝置,係連接至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該通訊單元,並根據每一該輸出端電壓的大小,控制該開關元件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其中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更包含:
    一輔助電力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通訊單元,以提供該通訊單元所需之電力。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升壓電源轉換器(boost converter),並且該開關元件係並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降壓電源轉換器(buck converter),並且該開關元件係串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27. 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係包含:
    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其中,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包含:
    一太陽能電池組,係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
    一開關單元;
    一電源轉換單元,係具有一開關元件;
    一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電源轉換單元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
    一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及
    一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對該控制單元提供有線或無線通訊;及
    一主通訊裝置,係連接至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該通訊單元,並根據每一該輸出端電壓的大小,控制該開關單元與該開關元件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更包含:
    一輔助電力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通訊單元,以提供該通訊單元所需之電力。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升壓電源轉換器(boost converter),該開關元件係並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且該開關單元係並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之一輸出端時;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或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升壓電源轉換器(boost converter),該開關元件係並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且該開關單元係串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之一輸出端時;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或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降壓電源轉換器(buck converter),該開關元件係串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且該開關單元係並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之一輸出端時;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或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模組,其中該電源轉換單元係為一降壓電源轉換器(buck converter),該開關元件係串聯連接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且該開關單元係串聯連接於該電源轉換單元之一輸出端時;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導通,並且同時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元件截止或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33. 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之步驟係包含:
    (a)提供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該些太陽能發電模組係彼此電性串聯連接,並且,每一太陽能發電模組具有複數個串聯連接之太陽能電池;
    (b)提供設置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中之一開關整合裝置;該開關整合裝置係具有一控制單元與一開關單元;
    (c)提供設置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中之一接線裝置;該接線裝置係電性連接於該太陽能電池組與該開關整合裝置之間,以收集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並傳送至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之一輸出端;及
    (d)該控制單元係根據該輸出端電壓的大小,以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以使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持續或停止傳送。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其中該開關整合裝置更包含:
    一通訊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與該開關單元;根據該輸出端的電壓大小,該通訊單元係由一外部主通訊裝置提供一主控制訊號所控制,再傳送一控制信號至該控制單元,進而控制該開關單元之導通或截止;及
    一輔助電力單元,係電性連接該通訊單元,以提供該通訊單元所需之電力。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串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並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輸出電能控制方法,其中該開關單元係與該接線裝置之一輸出端串聯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導通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持續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開關單元截止時,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停止傳送該些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能。
TW101119253A 2012-05-30 2012-05-30 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 TW2013497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9253A TW201349731A (zh) 2012-05-30 2012-05-30 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
JP2012157605A JP5635562B2 (ja) 2012-05-30 2012-07-13 発電モジュールを含む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US13/627,142 US20130320767A1 (en) 2012-05-30 2012-09-26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with generation modules
EP20120007066 EP2675035A1 (en) 2012-05-30 2012-10-11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with generation module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utput power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9253A TW201349731A (zh) 2012-05-30 2012-05-30 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9731A true TW201349731A (zh) 2013-12-01

Family

ID=4735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9253A TW201349731A (zh) 2012-05-30 2012-05-30 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20767A1 (zh)
EP (1) EP2675035A1 (zh)
JP (1) JP5635562B2 (zh)
TW (1) TW2013497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2504A (zh) * 2017-02-28 2017-04-2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快速关断装置及光伏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91835B2 (en) 2013-03-12 2017-10-17 Chuck McCune PV stop potential voltage and hazard stop system
US10143101B2 (en) 2013-03-12 2018-11-27 Chuck McCune PV stax—multi-function junction MF/J system
CN104244467A (zh) * 2013-06-13 2014-12-2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线路由系统及其路由方法
US20150008867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harge pump battery charging
US10211631B2 (en) 2013-12-17 2019-02-19 Enphase Energy, Inc. Voltage clipping
JP2017059094A (ja) * 2015-09-18 2017-03-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の昇圧機能付き発電動作点制御回路装置
CN105720913A (zh) * 2016-05-03 2016-06-29 闪耀魅力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组件用安全断开接线盒及电站系统
JP6061260B1 (ja) * 2016-06-15 2017-01-1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の感電防止回路
EP3261207A1 (en) * 2016-06-24 2017-12-27 ABB Schweiz AG Safety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installations
US11153819B2 (en) * 2017-02-06 2021-10-19 Itron Networked Solutions, Inc. Battery control for safeguarding lower voltage integrated circuits
CN109245712A (zh) * 2017-07-03 2019-01-18 北京信邦同安电子有限公司 太阳能组件及其分体式功率优化接线盒
CN109217806A (zh) * 2017-07-03 2019-01-15 北京信邦同安电子有限公司 太阳能组件的分体式功率优化模组
CN110649645B (zh) * 2018-06-27 2023-04-2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关断装置及其所适用的光伏发电系统
US10848050B2 (en) * 2018-07-02 2020-11-24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odule-level shutdown electronics combined with module-level i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energy systems
JP7316645B2 (ja) * 2019-06-20 2023-07-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シャットダウンシステム、シャットダウ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261947A1 (ja) * 2019-06-27 2020-12-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保護装置及び電源システム
CN110299727A (zh) 2019-07-09 2019-10-01 海宁昱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关断器及光伏发电系统安全保护系统
JP2021035218A (ja) 2019-08-27 2021-03-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網遮断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太陽光発電網遮断システム
JP7357531B2 (ja) 2019-12-12 2023-10-06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蓄電システム
CN111555260B (zh) * 2020-05-12 2023-05-02 盐城工学院 基于无电容均压器的光伏子模块
US11699948B2 (en) 2020-08-07 2023-07-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self-excited drive function
US11600986B2 (en) 2020-08-07 2023-03-07 Delta Electronics, Inc. Safety shutdown apparatus with self-driven control,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8178B2 (en) * 2006-12-06 2015-07-21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Distributed power harvesting systems using DC power sources
US8933321B2 (en) * 2009-02-05 2015-01-13 Tigo Ener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enhanced watchdog in solar module installations
JP5549904B2 (ja) * 2008-12-18 2014-07-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電力変換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電力変換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1097665A (ja) * 2009-10-27 2011-05-1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配電システム
FR2955209B1 (fr) * 2010-01-12 2015-06-05 Arnaud Thierry Systeme de gestion et de commande de panneaux photovoltaiques
EP2541364B1 (en) * 2010-02-26 2020-12-30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oratio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JP2012019675A (ja) * 2010-07-11 2012-01-26 Triune Ip Llc 動的エネルギーハーベスティング制御
US9035626B2 (en) * 2010-08-18 2015-05-19 Volterra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witching circuits for extracting power from an electric power sour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5659816B2 (ja) * 2010-08-19 2015-01-28 株式会社Ihi 電源装置、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電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US8461716B2 (en) * 2010-08-24 2013-06-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CN102386259A (zh) * 2010-09-02 2012-03-21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接线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2504A (zh) * 2017-02-28 2017-04-2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快速关断装置及光伏系统
US10075127B1 (en) 2017-02-28 2018-09-11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hotovoltaic rapid shutdown device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CN106602504B (zh) * 2017-02-28 2018-11-0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快速关断装置及光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5562B2 (ja) 2014-12-03
EP2675035A1 (en) 2013-12-18
JP2013252046A (ja) 2013-12-12
US20130320767A1 (en) 201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49731A (zh) 具有發電模組之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其輸出電能控制方法
TWI524618B (zh) 電能管理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AU2019215491B2 (e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photovoltaic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060092588A1 (en) Multiple bi-directional input/output power control system
US20050162018A1 (en) Multiple bi-directional input/output power control system
US96604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d conditioning photovoltaic power harvesting systems
CA2774982A1 (en) Solar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KR20120035687A (ko) 계통 연계형 전력 저장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통합 제어기
TW201312898A (zh) 具適應性電能控制之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US10284115B2 (en) Inverter system
JP2017028993A (ja) 太陽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太陽光システム
CN103457303A (zh) 具有发电模块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输出电能控制方法
CN104170202B (zh) 具有简化连接的可再生能源单元
US1043208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urrent control in input power adapters for a DC bus-based power router
CN107071968A (zh) 一种多源储能直流led照明系统
US10389134B2 (en)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AU2014101078A4 (en) Hybrid Solar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and Off Grid Inverter, adaptable to most existing grid interactive solar systems.
GB2622726A (en) Electric vehicle solar charging system
WO2022011591A1 (zh) 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CN202586401U (zh) 水电站和光伏电站共享型混合直流系统
CN207603232U (zh) 一种能量变换存储装置
CN218040879U (zh) 输电线路一体化智能融合终端
KR102378900B1 (ko) 전압체결 조정으로 발전효율이 상승된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Sachin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WM based Solar Hybrid Charge Controller
TWM494214U (zh) 再生能源供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