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3695A - 一種儲存裝置和相關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種儲存裝置和相關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3695A
TW201333695A TW102104314A TW102104314A TW201333695A TW 201333695 A TW201333695 A TW 201333695A TW 102104314 A TW102104314 A TW 102104314A TW 102104314 A TW102104314 A TW 102104314A TW 201333695 A TW201333695 A TW 2013336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sharing mode
wireless
wireless sharing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4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0427B (zh
Inventor
Yang-Fei Wu
Ming-Hong Hsiao
Original Assignee
Transcend Informat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scend Information Inc filed Critical Transcend Information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33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3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0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04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1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 G06F21/74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operating in dual or compartmented mode, i.e. at least one secure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5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e.g. bus-connected or in-lin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7Sensing arrangement for detection of housing movement or orientation, e.g. for controlling scrolling or cursor movement on the display of an handhel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05Dual mode as a secondary asp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7Locking 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儲存裝置,其特徵在於可藉由感應自身的翻轉狀態,以改變該儲存裝置之無線分享模式。如此一來使用者即可輕易且直覺地將儲存裝置中的檔案與其他外部電子裝置進行無線分享,或是藉此決定其他外部電子裝置之分享權限。

Description

一種儲存裝置和相關的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儲存裝置,以及其相關的控制方法。特別是關於一種藉由使用者的翻轉行為,以此控制儲存裝置無線分享模式的方法,以及適用此方法的一種儲存裝置。
以習知的儲存裝置而言,使用者與儲存裝置本身的互動關係大多為一對一的連結。然而隨著儲存裝置不斷的推陳出新,新形態的互動連結關係,例如像是一對多的無線分享模式,使儲存裝置透過無線的方式將自身所儲存的資料檔案分享給複數其他的電子儲存裝置,如此一來對於不同的分享使用者而言,本發明提供了一個較為便利的資料連結方式。
然而在習知儲存裝置的一對多無線分享模式下,當分享的對象數量越多,其一對多無線分享傳輸效率將相對的降低。除此之外,考量其傳輸安全機制,當啟動其一對多無線分享傳輸模式時,必須對每一個欲進行分享的對象進行密碼管控或獨立認證程序;此外當儲存裝置的擁有者欲啟動一對多無線分享傳輸模式時,可能需要經過多重的啟動程序或步驟。前述的種種特點都會對儲存裝置的使用者,或是對該儲存裝置的分享者造成不便。
本發明主要有關一種儲存裝置和其控制方法,儲存裝置能透過無線傳輸的方式將儲存於其中的檔案或訊息分享給其他電子裝置,使用者可透過簡單的翻轉行為,立即改變或致能儲存裝置的無線分享模式。儲存裝置中的成對無線分享模式類型,可包括致能/關閉儲存裝置的連結、增加/減少允許連結至儲存裝置的電子裝置數量、提高/降低連結至儲存裝置的電子裝置優先權、放寬/縮減儲存裝置的連結頻寬等等。
本發明所提供之儲存裝置至少包括一感應器、一記憶單元、一控制單元、以及一天線。感應器用以主動地偵測儲存裝置是否經使用者翻轉,進而產生預定的觸發信號,來切換儲存裝置之分享模式;記憶單元主要用以儲存複數個成對無線分享模式;控制單元用以當接收到由感應器所傳送之觸發信號後,切換儲存裝置至預定之無線分享模式;天線用以將儲存於記憶單元中的資料或訊息,由控制器對外經無線方式分享給其他電子裝置。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較佳實施例,儲存裝置之第一表面可指定為無線分享模式中成對組合方式中的第一模式,而第二表面則可指定為無線分享模式中成對組合方式中的第二模式。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較佳實施例,當儲存裝置之一表面處於朝下或被遮蔽的狀態時,亦可作為其無線分享模式切換之偵測依據。
本發明須於儲存裝置中先行提供一成對無線分享模式。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較佳實施例,於控制單元設定儲存裝置之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開啟/關閉對外連結路徑”,當使用者對儲存裝置進行翻轉動作,感應器即傳送觸發信號至控制單元,將儲存裝置之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開啟對外連結路徑”模式,使其他外部的電子裝置得以透過無線方式連結至儲存裝置。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較佳實施例,於控制單元設定儲存裝置之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增加/減少允許連結至儲存裝置的電子裝置數量”,當使用者對儲存裝置進行翻轉動作,感應器即傳送觸發信號至控制單元,允許較多/較少數量的外部電子裝置可同時連結至儲存裝置。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較佳實施例,於控制單元設定儲存裝置之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提高/降低連結至儲存裝置的電子裝置優先權”,當使用者對儲存裝置進行翻轉動作,感應器即傳送觸發信號至控制單元,使特定外部電子裝置與儲存裝置具有較高/較低的分享權限。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較佳實施例,當儲存裝置提供無線網路連結(Wi-Fi),於控制單元設定儲存裝置之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放寬/縮減儲存裝置的連結頻寬”,當使用者對儲存裝置進行翻轉動作,感應器傳 送觸發信號至控制單元,使儲存裝置所提供之連結頻寬放寬/縮減。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有成對無線分享模式類型,可先行設置於儲存裝置中,或由使用者更新。模式類型的選擇機制,可以是設置於儲存裝置本體上之硬體選擇鍵,或是裝設於儲存裝置中的應用程式,由控制單元所執行。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較佳實施例,儲存裝置選擇性地設置實體按鍵,用以開啟/關閉感應器之感應或偵測功能,以避免無意或非人為所造成儲存裝置的翻轉狀態。
本發明所提供之儲存裝置,使用者可以相當輕易的方式,無須經由複雜的設定或手動切換程序,將儲存裝置的無線分享模式進行簡單的雙向轉換。利用簡單的翻轉動作,亦可使外部電子裝置之使用者省卻複雜連結的程序。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
100‧‧‧儲存裝置
102‧‧‧感應器
104‧‧‧記憶單元
106‧‧‧控制單元
108‧‧‧天線
110‧‧‧對應表
112‧‧‧按鍵
202‧‧‧電子裝置
204‧‧‧電子裝置
206‧‧‧電子裝置
301、302、304‧‧‧步驟
圖1係說明本發明之儲存裝置以翻轉行為來致能之無線分享模式。
圖2係依據本發明所提出之一儲存裝置組成元件示意圖。
圖3係依據本發明所提出之一對映表示意圖。
圖4係依據本發明所提出之一儲存裝置操作方法流程圖。
圖5係依據本發明所提出之另一儲存裝置操作方法流程圖。
本發明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儲存裝置的控制方法,特別是以一種較為直覺性地操作方式來決定儲存裝置的無線分享模式,如此一來儲存裝置的使用者即可藉由更便利的方式,隨時啟動儲存裝置的單一特定無線分享模式。
首先請參考圖1,圖1為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來說明儲存裝置100的使用者如何利用簡單的翻轉行為來致能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儲存裝置100為一種具有檔案資料或訊息儲存 功能,且能透過無線傳輸的方式將儲存於其中的檔案資料或訊息分享給其他外部電子裝置的儲存裝置。於此所述的無線傳輸方式可能包括,但不限於是,無線相容認證(Wi-Fi)、藍芽(Blue-Tooth)、和紅外線(Infrared)等等。如圖1所示,使用者可透過簡單的翻轉行為,立即改變或致能儲存裝置100的無線分享模式,將儲存於儲存裝置100中的檔案或訊息透過無線的方式分享給其他外部的電子裝置202、204和206,其中外部的電子裝置202、204和206應於事先透過設定的方式,建立與儲存裝置100的無線連結許可或認證。所述的翻轉行為,簡單來說就是使儲存裝置100的兩個相互平行的表面改變相對位置,即將儲存裝置100原先朝上的第一表面,經翻轉後使另一第二表面呈現朝上狀態(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交換相對位置關係),反之亦然;通常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於儲存裝置100中呈相對平行組合設置。因此,舉例來說,儲存裝置100的使用者可能正主持一個會議的進行,會議進行過程中即可利用上述的方法,立即使儲存於儲存裝置100中的檔案得以分享給與會的其他成員。
依據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儲存於儲存裝置100中的無線分享模式,常以成對的組合方式設定,例如像是致能/關閉儲存裝置100的連結、增加/減少允許連結至儲存裝置100的電子裝置數量、提高/降低連結至儲存裝置100的電子裝置優先權、或是放寬/縮減儲存裝置100的連結頻寬等等。
接下來請參考圖2,其中繪示了依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出的儲存裝置100,其中儲存裝置100至少包括一感應器102、一記憶單元104、一控制單元106、以及一天線108。
感應器102配置於連接控制單元106,主要用以主動地偵測儲存裝置100是否經使用者翻轉,一旦當儲存裝置100被經翻轉後,感應器則產生一預定的觸發信號TS,其中預定的觸發信號TS主要用以切換儲存裝置100之分享模式。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感應器102可以例如是重力感應器(G-sensor)或是光感應器(light sensor)等,本發明並未加以限制,主要為能主動偵測或感應儲存裝置100是否被翻轉,並且提供觸發信號TS予控制單元106,即符合本發明所稱感應器102之元件。
記憶單元104配置於連接控制單元106,其主要功能除了做為一般資料或資訊之儲存單元外,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主要用以儲存複數組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分享模式之內容如前所述)。
控制單元106之配置,主要為依據當前的分享模式切換組合(儲存於記憶單元104中),當接收到由感應器102所傳送之觸發信號TS後,控制單元106進而切換儲存裝置100至預定之無線分享模式。在此需特別說明,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為以成對的組合方式設定,因此當儲存裝置100進行被動式翻轉,即於某一特定無線分享模式中進行相互轉換。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儲存裝置100之第一表面可指定為無線分享模式中成對組合方式中的第一無線分享模式,而第二表面則可指定為無線分享模式中成對組合方式中的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如此一來,當感應器102偵測得知儲存裝置100之第一表面目前處於朝上(或翻起)的狀態,此時控制單元106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固定於第一無線分享模式,直到儲存裝置100經翻轉後使第二表面處於朝上(或翻起)的狀態,此時儲存裝置100即將無線分享模式自第一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第二無線分享模式。相同的,當感應器102偵測得知儲存裝置100之第二表面目前處於朝上(或翻起)的狀態,此時控制單元106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固定於第二無線分享模式,直到儲存裝置100經翻轉後使第一表面處於朝上(或翻起)的狀態,此時儲存裝置100即將無線分享模式自第二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第一無線分享模式。
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另一較佳實施例,當儲存裝置100之一表面處於朝下或被遮蔽的狀態時,亦可作為其無線分享模式切換之偵測依據。亦即可依據產品設計或特性,選擇性地利用偵測或感應儲存裝置100之一表面處於向上或向下的狀態,進而觸發儲存裝置100進行第一無線分享模式或第二無線分享模式之無線分享模式轉換。
天線108配置於連接控制單元106,主要用以將儲存於記憶單元104中的資料或訊息,經控制器106對外經無線方式分享給其他電子裝置,例如是圖1中所示的電子裝置202、204和206。
以下將以另一較佳實施例,說明本發明所提供之儲存裝置100如何進行無線分享模式的轉換操作。
本發明所提供之第一較佳實施例,於控制單元106設定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開啟/關閉對外連結路徑”,同時亦可將”關閉對外連結路徑”模式設定為預設之無線分享模式。
當使用者對儲存裝置100進行翻轉動作,即欲將儲存裝置100中的資料或訊息分享給其他外部的電子裝置,此時感應器102即感應或偵測儲存裝置100發生翻轉狀態,並即時傳送觸發信號TS至控制單元106。當控制單元106接收到來自於感應器102傳送之觸發信號TS後,立即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由”關閉對外連結路徑”模式轉換為”開啟對外連結路徑”模式,使其他外部的電子裝置得以透過無線方式連結至儲存裝置100,進而使儲存裝置100中的資料或訊息得以對外進行分享。之後當使用者再次對儲存裝置100進行翻轉動作,控制單元106即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由”開啟對外連結路徑”模式轉換為”關閉對外連結路徑”模式,此時其他外部的電子裝置即無法連結至儲存裝置100。上述的外部電子裝置可包括是一或多個電子裝置,本發明並未加以限制。
本發明所提供之第二較佳實施例,於控制單元106中設定允許同時連結至儲存裝置100之外部電子裝置數量之一第一最大值,為第一無線分享模式,並且設定允許同時連結至儲存裝置100之外部電子裝置數量之一第二最大值,為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其中第一最大值可設定為大於第二最大值,且第一最大值和第二最大值可由儲存裝置100之使用者利用指令的方式,透過控制單元106自行加以設定。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可設定為裝置預設之分享模式。須特別說明的是,同時連結至儲存裝置100之外部電子裝置數量之最大值,可為同時連結至儲存裝置100之實體位址(MAC address)數量,或是同時連結至儲存裝置1OO之接取點(access point)數量。
當使用者對儲存裝置100進行翻轉動作,此時感應器102即感應或偵測儲存裝置100發生翻轉狀態,並即時傳送觸發信號TS至控制單元106。當控制單元106接收到來自於感應器102傳送之觸發信號TS後, 立即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由第二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第一無線分享模式,如此即可允許較多數量的外部電子裝置可同時連結至儲存裝置100,例如更多人即可透過電子裝置分享儲存裝置100中的檔案資料或訊息。之後當使用者再次對儲存裝置100進行翻轉動作,控制單元106即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由第一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如此即允許較少數量的外部電子裝置可同時連結至儲存裝置100,例如減少儲存裝置100中檔案或訊息分享的對象數量。如此一來,原先在儲存裝置100處於第一無線分享模式時,與儲存裝置100建立連結的部分外部電子裝置,在此狀態下將失去與儲存裝置100之連結關係。
本發明所提供之第三較佳實施例,於控制單元106中將至少一外部電子裝置,設定為與儲存裝置100具有較高的分享權限,並將此設定為第一無線分享模式,同時將同一外部電子裝置與儲存裝置100具有較低的分享權限設定為第二無線分享模式。而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則可以選擇性地設定為儲存裝置100預設之無線分享模式。
當使用者對儲存裝置100進行翻轉動作,此時感應器102即感應或偵測儲存裝置100發生翻轉狀態,並即時傳送觸發信號TS至控制單元106。當控制單元106接收到來自於感應器102傳送之觸發信號TS後,立即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由第二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第一無線分享模式,如此一來即可使至少一特定外部電子裝置與儲存裝置100具有較高的分享權限,例如允許該特定外部電子裝置於儲存裝置100中得以連結較多的資料或訊息。之後當使用者再次對儲存裝置100進行翻轉動作,控制單元106即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由第一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如此即可使該特定外部電子裝置與儲存裝置100恢復較低的分享權限,例如允許該特定外部電子裝置於儲存裝置100中得以連結較少的資料或訊息。
本發明所提供之第四較佳實施例,當儲存裝置100提供無線網路連結(Wi-Fi),此時於控制單元106中設定一較大的頻寬供其他外部電子裝置連結使用,為第一無線分享模式,並且設定一較小的頻寬供其他外部電子裝置連結使用,為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其中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則可以 選擇性地設定為儲存裝置100預設之無線分享模式。
當使用者對儲存裝置100進行翻轉動作,此時感應器102即感應或偵測儲存裝置100發生翻轉狀態,並即時傳送觸發信號TS至控制單元106。當控制單元106接收到來自於感應器102傳送之觸發信號TS後,立即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由第二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第一無線分享模式,如此一來即可使儲存裝置100所提供之連結頻寬放大,此時連結至儲存裝置100之外部電子裝置使用者即可享有較大的頻寬。之後當使用者再次對儲存裝置100進行翻轉動作,控制單元106即將儲存裝置100之無線分享模式由第一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如此一來儲存裝置100所提供之連結頻寬再次縮小,此時連結至儲存裝置100之外部電子裝置使用者即獲得較小的頻寬。因此儲存裝置100的使用者本身,即可隨時擁有所需的最大頻寬,而不致因為分享過多外部電子裝置使用者,而降低了可使用的頻寬大小。
由上述較佳實施例內容可得知,儲存裝置100使用者可以相當輕易的方式,無須經由複雜的設定或手動切換程序,將儲存裝置100的無線分享模式進行簡單的雙向轉換。同時藉由上述實施方式,亦可利用簡單的翻轉動作,省卻欲連結至儲存裝置的其他外部電子裝置之使用者,進行例如像是密碼輸入或權限認證等複雜的連結程序。
再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所有成對的無線分享模式,例如像開啟/關閉對外連結、允許較多/較少連結電子裝置的數量、提升/降低連結電子裝置的分享權限、或是放寬/縮減提供連結的頻寬等等,皆可先行設置於儲存裝置100中,內容可由儲存裝置100的使用者視其需要而隨時進行增加或更新。舉例而言,所有成對的無線分享模式類型可先行儲存於記憶單元104,而儲存裝置100再以提供選擇的機制供使用者選擇欲進行切換之成對無線分享模式種類。如此一來使用者即可視其需要,經由簡單的方式隨時選擇儲存裝置100當下欲進行切換之模式種類。在此需特別說明的是,所述的模式種類選擇機制,可以例如是硬體選擇鍵的方式,設置於儲存裝置100本體上;或亦可以是裝設於儲存裝置100中的應用程式,並且由控制單元106所執行。後續儲存裝置100進行之翻轉動作,即可觸發所 選擇的無線分享模式中進行轉換。
請參考圖3,圖3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圖2儲存於記憶單元104中之對映表110。如圖3所示,對映表110中包含有四組成對的無線分享模式,而單一時間內僅能選擇其中一組進行切換。例如圖3中所示情況,對映表110中於單一時間內選擇了提升/降低優先權限之模式,來依據儲存裝置100之翻轉狀態進行轉換(即該模式為"啟動"狀態),因此其他的無線連結分享模式於相同時間點便無法選擇啟動。如此一來,由於此對映表110的存在,儲存裝置100的使用者即可依據使用情境,自由選擇當時所需進行轉換的無線分享模式。
再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儲存裝置100可選擇性地設置一防呆用的實體按鍵112(如圖2所示)。實體按鍵112主要連接於控制單元106,主要用以開啟/關閉感應器102之感應或偵測功能,亦或是用以選擇當儲存裝置100發生翻轉狀態時,感應器102是否傳送觸發信號TS制控制單元106。舉例而言,若實體按鍵112未被按壓,儲存裝置100發生翻轉時亦不會進行無線分享模式的轉換。實體按鍵112之設置主要用以避免無意或非人為所造成儲存裝置100的翻轉狀態,而造成非蓄意的模式轉換。然而除了利用設置實體案鍵112之外,亦可於儲存裝置100中裝設控制軟體,以達成近似的功能。
接下來請參考圖4,圖4為依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所繪示之操作流程圖,包括以下步驟內容:
步驟302:當翻轉儲存裝置後,儲存裝置中的感應器產生預定觸發信號。
步驟304:當儲存裝置皆收到由感應器所產生的預定觸發信號後,將儲存裝置之第一無線分享模式切換為第二無線分享模式。
接下來請參考圖5,圖5為依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於複數組無線分享模式中進行選擇,以執行後續的無線分享模式切換所繪示之操作流程圖,包括以下步驟內容:
步驟301:提供複數組選項,每一選項中包括一組無線分享模式,包括第一無線分享模式和第二無線分享模式,並可於此二種模式中 進行切換。
步驟302:當翻轉儲存裝置後,儲存裝置中的感應器產生預定觸發信號。
步驟304:當儲存裝置皆收到由感應器所產生的預定觸發信號後,將儲存裝置之第一無線分享模式切換為第二無線分享模式。
其中步驟301中可包括如前所述之對映表110。須特別說明的是,如圖4或圖5中所示的流程圖步驟,經合理的組合或更改執行順序,亦或是於其中加入前述論及之限制條件,皆屬本發明之範疇。
綜上所述,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使儲存裝置之無線分享模式進行切換的簡便方法,以及適用該方法之相關儲存裝置。前述簡便之模式切換,可透過翻轉的行為達成,如此一來即可使儲存裝置之使用者得以於不同需求和環境條件下,更便利的進行儲存裝置分享模式的切換。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儲存裝置
102‧‧‧感應器
104‧‧‧記憶單元
106‧‧‧控制單元
108‧‧‧天線
110‧‧‧對應表
112‧‧‧按鍵
202‧‧‧電子裝置
204‧‧‧電子裝置
206‧‧‧電子裝置

Claims (20)

  1. 一種儲存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該儲存裝置包括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呈對應平行設置,該方法包括:於該儲存裝置中提供一成對無線分享模式,該成對無線分享模式包括一第一無線分享模式和一第二無線分享模式;當該儲存裝置經一翻轉動作,使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改變相對位置,以產生一觸發信號;以及該儲存裝置由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切換至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或由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切換至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以回應該觸發信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於產生該觸發信號之步驟前,更包括:一按鍵經觸壓以致能一感應器,用以感應該儲存裝置之該翻轉動作而產生該觸發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為開啟該儲存裝置之一對外連結路徑,而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為關閉該儲存裝置之該對外連結路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為允許外部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數量同時連結至該儲存裝置,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為予許該外部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數量同時連結至該儲存裝置,而該第一數量大於該第二數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數量和該第二數量,為同時連結至該無線儲存裝置之該外部電子裝置的一實體位址數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數量和該第二數量之數值係藉由連結至該無線儲存裝置之一外部電子裝置傳送一指令至該無線儲存裝置進行設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為一高分享權限,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為一低分享權限,而相較該低分享權限,該儲存裝置於該高分享權限中開放較多資料供外部電子裝置存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儲存裝置於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中具有一第一頻寬供外部電子裝置連結,於第二無線分享模式中具有一第二頻寬供外部電子裝置連結,而該第一頻寬大於該第二頻寬。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於該儲存裝置中提供複數個成對無線分享模式;以及自該複數個成對無線分享模式中,選擇其中之一進行分享模式切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提供複數個該成對無線分享模式之步驟包括:於一對映表中建立該複數個成對無線分享模式;以及於該儲存裝置中建立一選擇功能,該選擇功能主要用以自該複數個成對無線分享模式中,選擇其中之一進行後續分享模式切換步驟,其中該選擇功能包括裝設置於該儲存裝置之一硬體選擇鍵或一應用程式。
  11. 一種儲存裝置,包括:一感應器,用以當該儲存裝置經翻轉時,產生一觸發信號;一儲存單元,用以儲存至少一成對無線分享分享模式,該成對無線分享模式中包括一第一無線分享模式、一第二無線分享模式,和至少一筆資料;一控制單元,連接於該感應器和該儲存單元,當接收由該感應器傳送之該觸發信號後,將該儲存裝置自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轉換為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以及一天線,連接於該控制單元,用以提供儲存於該儲存單元之該筆資料之一無線傳送功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儲存裝置,更包括致能手段,用以致能該感應器產生該觸發信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儲存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之內容為開啟該儲存裝置之一對外連結路徑,而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之內容為關閉該儲存裝置之該外部連結路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儲存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為一高分享權限,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為一低分享權限,而相較該低分享權限,該儲存裝置於該高分享權限中開放較多筆資料供外部電子裝置存取。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儲存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為允許外部電子裝置之一第一數量同時連結至該儲存裝置,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為允許該外部電子裝置之一第二數量同時連結至該儲存裝置,而該第一數量大於該第二數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儲存裝置,其中該第一數量和該第二數量,為同時連結至該無線儲存裝置之該外部電子裝置的一實體位址數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儲存裝置,其中該第一數量和該第二數量之數值為經由一指令進行設定。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儲存裝置,更包括:複數個成對無線分享模式,儲存於該儲存單元中;以及選擇手段,用以選擇該複數個成對無線分享模式功能,其中各該複數個成對無線分享模式中,皆包括一對無線分享模式供轉換。
  19. 一種儲存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該儲存裝置包括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 面,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呈對應平行設置,該方法包括:產生一觸發信號,以表示該第一表面朝上或該第二表面朝上之狀態;以及將該該儲存裝置設定於一第一無線分享模式或一第二無線分享模式,以對應該觸發信號。
  20. 一種儲存裝置,包括: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呈對應平行設置;一感應器,用以產生一觸發信號,以表示該第一表面朝上或該第二表面朝上之狀態;一儲存單元,用以儲存一第一無線分享模式之內容、一第二無線分享模式之內容,和至少一筆資料;一控制單元,連接於該感應器和該儲存單元,依據該感應器傳送之該觸發信號內容,將該儲存裝置設定於該第一無線分享模式或該第二無線分享模式;以及一天線,連接於該控制單元,用以提供儲存於該儲存單元之該筆資料之一無線傳送功能。
TW102104314A 2012-02-06 2013-02-04 一種儲存裝置和相關的控制方法 TWI470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367,340 US8665060B2 (en) 2012-02-06 2012-02-06 Method of controlling storage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3695A true TW201333695A (zh) 2013-08-16
TWI470427B TWI470427B (zh) 2015-01-21

Family

ID=48902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4314A TWI470427B (zh) 2012-02-06 2013-02-04 一種儲存裝置和相關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665060B2 (zh)
TW (1) TWI4704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3015B (zh) * 2013-08-22 2019-03-26 索尼公司 近距离的自然用户界面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6497B (zh) * 2014-08-21 2022-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控制方法及设备、系统
WO2016091291A1 (en) 2014-12-10 2016-06-16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Using laser sensor for floor type detection
US11099554B2 (en) * 2015-04-17 2021-08-24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KR102588486B1 (ko) 2016-03-15 2023-10-11 에이비 엘렉트로룩스 로봇 청소 장치 및 로봇 청소 장치에서의 절벽 검출 실시 방법
KR102597036B1 (ko) * 2016-10-11 2023-1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디스플레이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운용 방법
US11474533B2 (en) 2017-06-02 2022-10-18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Method of detecting a difference in level of a surface in front of a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EP3687357A1 (en) 2017-09-26 2020-08-05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a robotic clean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3583A1 (en) * 2005-09-17 2007-11-29 Outland Research, Llc Pointing interface for person-to-person interaction through ad-hoc networks
US20100211652A1 (en) * 2006-11-24 2010-08-19 Shih-Ho Hong Data sharing network device having portable storage portion with network function
TW201112260A (en) * 2007-03-15 2011-04-01 Kuo-Ching Chiang Wireless storage device
TWI340344B (en) * 2007-09-21 2011-04-11 First Int Computer Inc Multimedia device
US20090085870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Multimedia device
TWI401940B (zh) * 2008-12-30 2013-07-11 Htc Corp 手持通訊裝置的控制方法、系統與所使用之電腦程式產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3015B (zh) * 2013-08-22 2019-03-26 索尼公司 近距离的自然用户界面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65060B2 (en) 2014-03-04
TWI470427B (zh) 2015-01-21
US20130200993A1 (en) 201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0427B (zh) 一種儲存裝置和相關的控制方法
EP3101867B1 (en) Wireless audio output devices
KR101642209B1 (ko) 컴퓨팅 및 논-컴퓨팅 디바이스의 프록시 유저 인터페이스 기반 원격 관리 및 제어를 가능하게 하는 메커니즘
KR20130012064A (ko) 존재 검출 방법, 장치, 및 이용
EP2625821B1 (en) Mobile telephone hosted meeting controls
US2018032468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BR112014012097B1 (pt) sistema para a mixagem de sinais de áudio a partir de um ou mais dispositivos portáteis de usuário docados no dito sistema, host de docagem, e método para a mixagem de sinais de áudio a partir de um ou mais dispositivos portáteis de usuário docados em pelo menos dois hosts de docagem para a apresentação em um sistema de som de áudio
Adiono et al. Intelligent and secured software application for IoT based smart home
KR20130018922A (ko) 액티브 상태와 슬립 상태 간을 천이함으로써 전력 절약을 구현하는 무선 개인 영역 네트워크 (pan) 조정자
US9697727B2 (en)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KR102480327B1 (ko)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CA2508863A1 (en) Wireless proximity area network connectivity platform
WO2013189239A1 (zh) 管理机顶盒遥控装置的方法、遥控装置和系统
WO2016084101A2 (en) A smart drive device
KR102157566B1 (ko) I/o 디바이스 및 통신 시스템
JP5442065B2 (ja) 無線装置のペアリング方法
CN103139057A (zh) 一种触摸式可移动按键的家庭网关
CN203608365U (zh) 一种无线交换机
JP3191650U (ja) 照明器具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ルータ装置
TWI466469B (zh) 藍芽通訊方法和系統
TWI510018B (zh) 居家電子控制設備及方法
US10561004B2 (en) Home automation system including light dimmer operation based upon a sequence of partial dimming command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13222703A (ja) 照明器具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ルータ装置
TWM614349U (zh) 遠端喚醒裝置及系統
WO2018129681A1 (zh) 一种无线键鼠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