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2945A - 具有攪拌刀片的食物烹調器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攪拌刀片的食物烹調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2945A
TW201322945A TW101121491A TW101121491A TW201322945A TW 201322945 A TW201322945 A TW 201322945A TW 101121491 A TW101121491 A TW 101121491A TW 101121491 A TW101121491 A TW 101121491A TW 201322945 A TW201322945 A TW 2013229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appliance
blade
flared section
lif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1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ean-Marc Payen
Original Assignee
Seb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FR2011/05301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2080674A1/fr
Application filed by Seb Sa filed Critical Seb Sa
Publication of TW201322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2945A/zh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食物烹調器具,其包括一具有一側壁(2B)之缽體(2)及一刀片(3),該缽體(2)及刀片(3)經設計得以藉由繞一旋轉軸之一相對旋轉移動驅動;該刀片(3)包括一舉升機構(3A),該舉升機構經配置以舉升與其進行接觸之該食物,且包括一用於將該食物向該舉升機構(3A)推回之機構(11);該器具之特徵在於:該側壁(2B)包括至少一個擴口段(20),該舉升機構(3A)垂直於該擴口段延伸,且該舉升機構(3A)及該擴口段(20)於平行於該旋轉軸之同一平面內之各別投影彼此重疊。

Description

具有攪拌刀片的食物烹調器具
本發明係關於特別是供家庭使用之食物加熱及烹調器具之一般技術領域,且尤其係關於用於在脂肪存在下烹調食物之器具。
本發明更特定言之係關於一種食物烹調器具,其一方面包括一用於盛放該食物且具有一側壁之缽體,且另一方面包括一刀片,該缽體及刀片經設計以便藉由一繞一旋轉軸之相對旋轉移動驅動來攪拌該缽體中之食物;該刀片一方面包括一舉升機構,該舉升機構經配置以於該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舉升與其進行接觸之食物,且另一方面包括一用於在該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將該食物向該舉升機構推回之機構。
已知一種乾式烹調油炸鍋,其具備一容器、於該容器內旋轉之一刀片以及一熱空氣迴路,該熱空氣迴路用於將馬鈴薯塊以脂肪膜塗覆且於熱空氣流中烹調由此經塗覆之馬鈴薯塊以便獲得炸薯條(French fries)。
尤其就可能使用極少量之脂肪來自動獲得炸薯條而言,此器具提供絕佳之滿意度。然而,尤其就獲得與待烹調食物量無關之良好烹飪結果之能力而言,該已知之器具可進一步予以最佳化。
當然,上述已知之器具係設計來烹調相對高預定量之 食物(例如1 kg或1.5 kg)。在使用者欲烹調較少量之食物以便例如僅烹調單份炸薯條(可表示約150 g-200 g炸薯條)的狀況下,食物之攪拌可能不及於更大量食物存在下時均質。
當然,在少量食物存在下,存在如下風險:已知器具之刀片僅推動食物而未真正將其攪拌均質。由此導致以下缺點:-食物未以絕佳均質之方式以油自動塗覆;及-食物未被均一地烹調。
因此,相對於以相同器具用於更大量之食物而(接近於推薦之標稱量)獲得之結果而言,該所得結果可令人失望。
出於相同原因,該已知器具不容許最佳地製作需要於缽體中逐步地配入成分的一些配方,因為成分於缽體中之逐步引入使得不可能立即達到便於充分有效攪拌之足夠的食物體積。
本發明之指定目標因此為補救上文詳細指明之各種缺點且提出一種能夠以相同均質性及均一性烹調可變化量之食物的食物烹調器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出一種設計尤其簡單之新穎食物烹調器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出一種易於製造之新穎食物烹調器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出一種新穎食物烹調器具,其 提供尤其有效之食物攪拌,甚至當食物少量存在時亦有效。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出一種尤其小型之新穎食物烹調器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出一種尤其可靠之新穎食物烹調器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出一種尤其廉價之新穎食物烹調器具。
本發明之給定目標藉助一種食物烹調器具達成,該器具一方面包括一用於盛放該食物且具有一側壁之缽體,且另一方面包括一刀片,該缽體及刀片經設計以便藉由一繞一旋轉軸之相對旋轉移動驅動來攪拌該缽體中之食物;該刀片一方面包括一舉升機構,該舉升機構經配置以於該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舉升與其進行接觸之該食物,且另一方面包括一用於在該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將該食物向該舉升機構推回之機構;該器具之特徵在於:該側壁包括至少一個擴口段;該舉升機構至少部分地垂直於該擴口段延伸,以便舉升與該擴口段垂直之該食物;且該舉升機構及該擴口段於平行於該旋轉軸之同一平面內之各別投影至少部分地彼此重疊。
圖式中示出之食物烹調器具1較佳為一種家用器具,亦即,其特別為家庭使用而設計且製定尺寸。然而,本發明不局限於家庭範圍,且亦係關於半專業或專業性器具。
圖式中示出之器具1較佳意欲用於烹調顆粒狀素材,該等素材為固體或半固體塊狀形式,且較佳大體上為多面體形狀,諸如馬鈴薯塊(例如,用於獲得炸薯條的馬鈴薯塊),或諸如經切塊的蔬菜(例如,用於製作生煎蔬菜)。器具1較佳意欲用於在脂肪存在下烹調食物,但在不添加外部脂肪(除非食物本身含有脂肪)情況下,且甚至在缺少任何外部烹調流體情況下進行之烹調皆屬本發明之範疇。圖式中示出之器具1尤其意欲用於自馬鈴薯塊製作炸薯條,或用於經切塊的蔬菜製作生煎蔬菜。馬鈴薯塊或蔬菜塊可藉由使用者手工切下,或於商店中購買新鮮或冷凍狀態(經預烹調或未經預烹調)之現成馬鈴薯塊或蔬菜塊。
然而,本發明不特定地限於製作炸薯條或生煎蔬菜。炸、炒、烘烤或更多一般地加熱任何其它類型之食物(包括例如肉、魚、貝類、蔬菜及水果)皆屬本發明之範疇。
較佳而言,根據本發明之器具1為乾式烹調油炸鍋,類似於文獻W0-2006/000699,WO-2006/000700及W0-2007/088279中所述之乾式烹調油炸鍋,該等文獻之內容以引用方式納入本文中。本文使用之「乾式烹調」意謂一種烹調食物模式,其無需將食物浸入油浴或脂肪浴中,無論該浸入於烹調循環期間為暫時的抑或持久的。相對而言,術語「乾式烹調」指明一種烹調模式,其中確定地將食物以烹調介質(例如油)「濕潤」,但即使如此亦不將食物傾沒或浸漬於該介質內。原因在於,乾式烹調油炸鍋之操作原理非常明顯地不同於習知油炸鍋之操作原理。在器具1為乾式烹調油炸 鍋之較佳狀況下,其缽體2及刀片3(下文將更加充分地描述)因此主要形成用於藉由將該食物與脂肪一起攪拌來將該食物以脂肪膜(較佳而言大體上均一且均質地)自動塗覆之機構。在乾式烹調過程結束時,基本上消耗所有脂肪(來塗覆食物),使得於器具中基本上再無脂肪剩餘。
根據本發明之器具1包括一用於盛放食物(未圖示)之缽體2。缽體2因此形成一接收機構,該機構經設計以於機構中容納待烹調之食物。較佳而言,缽體2亦經設計以容納及盛放例如呈液體或半液體形式之烹調介質,諸如脂肪(油、乳酪及類似物)。為達此目的,缽體2較佳地不為多孔的,亦即大體上為實心的(與籃式缽體不同)且防滲漏(liquid proof),以避免任何脂肪自缽體洩漏出。
較佳而言,缽體2大體上具有關於旋轉軸X-X'之旋轉對稱,當缽體2處於操作位置時,該旋轉軸X-X'較佳垂直地延伸。
如圖式中所示出,缽體2有利地包括底部2A,其較佳大體上為平坦的,且較佳大體上水平地延伸,亦即大體上垂直於旋轉軸X-X'延伸。本文所使用之「大體上水平」意謂底部2A可嚴格水平地延伸,或沿接近於水平之輪廓延伸,例如,稍微向缽體2之內部凸起,以限制或避免在加熱過程期間之變形。有利的是,如圖式中所示出,底部2A大體上具有半徑為R1之圓盤形狀,該圓盤之對稱軸有利地與旋轉軸X-X'重合。器具1進一步包括一側壁2B,較佳大體上為環形。此側壁2B有利地在連接至底部2A之下部邊 緣與限定用於將食物引入缽體2內之上部開口的自由上部邊緣2C之間,自底部2A上升(在此於底部2A之周邊)。側壁2B因此有利地具有對稱軸為X-X'之環形。有利的是,缽體2為單塊部件,亦即側壁2B與底部2A整合。例如,缽體2B藉由拉製金屬坯料而製成。
根據本發明之器具1亦包括一刀片3,在此設置於缽體2之內,亦即有利地安裝於(較佳可移除地)藉由缽體2界定且因此藉由底部2A及側壁2B限定之內部體積中。缽體2及刀片3因此經設計以藉由一繞一旋轉軸之相對旋轉移動驅動來攪拌缽體2中之食物,該旋轉軸較佳對應於旋轉軸X-X'。因此,以下配置完全屬本發明之範疇。
-缽體2為固定的,而刀片3於缽體2之內部相對於缽體2旋轉;-刀片3為固定的,而缽體2相對於刀片3旋轉;-缽體2及刀片3二者皆旋轉,但以不同旋轉速度及/或於兩個不同旋轉方向上旋轉。
於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食物由此藉由與刀片3之相互作用於缽體2內開始運動,進而導致該食物於缽體2內的攪拌。
有利的是,器具1包括一主體4,缽體2意欲安裝於該主體內,較佳可移除地安裝。
較佳而言,如圖1及圖2中所示出,主體4包括基底4A,其意欲形成器具1之底座,且出於彼目的來配置以穩定地安放於一平面或一支架上。因此,基底4A界定:一承 載側,其意欲與該平面或支架接觸;及一對立側,其用於接收缽體2,該對立側包括例如支撐螺栓4C,該等支撐螺栓自基底4A之內側突出且其上意欲安放缽體2。自基底4A及於該對立側之周邊升起側裙部4B,該側裙部例如由金屬或塑膠材料製成且形成器具1之外側包殼。有利的是,主體4亦具備鍋蓋4D,該鍋蓋經安裝以介於(一方面)一關閉位置(如圖1中所示出)與(另一方面)一打開位置(如圖2中所示出)之間移動,處於該關閉位置時,鍋蓋4與基底4A及裙部4B形成一大體上環繞缽體2密封之封閉體,處於該打開位置時,容許將待烹調之食物引入於主體4內缽體2中。如圖式中所示出,鍋蓋4D有利地相對於裙部4B安裝於樞軸上,例如,經由較佳具備扭轉彈簧之鉸鏈5安裝,使得鍋蓋4D之打開位置亦為穩定返回位置。有利的是,鍋蓋4D包括透明部件40,其可移除地安裝於鍋蓋4D之餘下部分以使鍋蓋4D易於清洗。
盛放於缽體2中之食物可藉由任何已知之內部加熱機構(亦即,整合於器具1上之機構)或外部加熱機構(亦即,獨立於器具1之機構)加熱。有利的是,器具1包括一主加熱機構,其安裝於主體4上且因此整合於器具1上,該主加熱機構經設計以產生朝向缽體2之內部定向的熱空氣流動。術語「主加熱機構」指明一加熱機構,其單獨傳遞至少烹調過程進行所需之熱供給的本質部分。較佳而言,該主加熱機構經設計及設置以傳遞該熱供給的全部。較佳而言,該主加熱機構包括一風扇,其藉由經由較佳形成於缽 體2一側的至少一個空氣入口6(可見於圖2中)將空氣抽吸至主體4內,且藉由經由內部引導系統傳遞先前加熱(例如,藉助電阻加熱器加熱)之該空氣而產生空氣流動,該內部引導系統朝向缽體2中存在之食物且於該食物之上方敞開。文獻WO-2006/000700詳細描述此類強制熱空氣流動加熱電路,該文獻之內容以引用方式納入本文中。當然,本發明完全不限於特定加熱模式,且尤其可絕佳地設想藉助於可能與強制空氣流動組合之紅外線輻射加熱來執行食物加熱及烹調過程。
在如圖式中所示出之替代例中,該等替代例對應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缽體2固定地安裝於主體4之內,而刀片3較佳繞軸X-X',相對於缽體2及主體4可旋轉地安裝。換言之,根據此較佳實施例,缽體2固定,而刀片3於缽體2內旋轉。較佳而言,為達成待產生之缽體2與刀片3之該相對移動,諸如電動機之驅動機構(不可見)係設置於基底4B內部。該驅動機構旋轉地驅動軸7,該軸與基底4A之軸X-X'同軸且垂直凸出於基底4A。在此狀況下,對應孔口8經設置大體上位於缽體2之底部2A的中心,以允許軸7通過底部2A。在此狀況下,刀片3包括一套殼9,其意欲裝配(較佳可移除地裝配)於軸7上,以使軸7可因此驅動刀片4於缽體2內繞軸X-X'旋轉,該缽體有利地保持固定。在圖式中所示出之實施例中,套殼9經設置基本上與缽體2之旋轉軸X-X'及軸7共軸。
側壁2B包括至少一個擴口段20,其有利地自底部2A 於底部2A之周邊延伸(且再次直接延伸)。如圖式中所示出,該擴口段20自底部2A擴口,亦即其介於連接至底部2A之第一邊緣20A與第二邊緣20B之間延伸,該第一邊緣半徑大體上對應於形成底部2A之圓盤的半徑R1,且由於區段20經擴口之事實,該第二邊緣半徑R2大於半徑R1,亦即,自底部2A向上逐漸加寬。該擴口段20之上述第二邊緣20B可形成自由邊緣2C,在此狀況下,此意謂側壁2B大體上完全由擴口段20組成。較佳而言,所討論之第二邊緣20B不為自由邊緣,側壁2B亦包括例如末端段21,該末端段例如基本上為圓柱形(亦即,具有大體上恆定之半徑,而擴口段20之半徑逐步增加),該末端段自擴口段20(在此自第二邊緣20B)延伸(或更精確地上升)至可為捲起或折疊邊緣之自由邊緣2C。在圖式中所示出之實施例中,擴口段20自底部2A直接延伸。然而,在不脫離本發明範疇之情況下,可絕佳地設想擴口段20未自底部2A直接延伸。在此狀況下,側壁2B可例如包括第一圓柱體(管狀)段,其大體上未經擴口且其一末端連接至底部2A而另一末端連接至擴口段20之第一邊緣20A。
在本發明之含義內,如圖式中所示出,擴口段20形成側壁2B之一部分或甚至該側壁本身之整體,且因此與位於側壁2B(且較佳擴口段20)與底部2A之間介面處的接面區域相異,該接面區域確保將側壁2B(且較佳擴口段20)連接至底部2A。此接面區域與底部2A之尺寸及/或藉由在正常使用(亦即,具有對應於至少一份之食物量)期間缽體2中之 食物所到達之位準(高度)相比,具有大體上不限制之高度。有利的是,介於底部2A與側壁2B(較佳擴口段20)之間的該接面本身具有大體上規則之曲率,亦即,逐步地將側壁2B(較佳擴口段20)連接至底部2A,而無可利於截獲其中食物之銳角。舉例而言,此類逐步式連接易於在藉由拉製金屬坯料製造缽體2之方法框架內獲得。刀片3有利地位於接面區域上方,且更精確地於接面區域之法線上(於藉由軸X-X'實質化之垂直方向上)垂直於(至少局部地垂直於)此接面區域。
較佳而言,擴口段20較佳自底部2A延伸超出側壁2B之高度H的至少顯著部分,該高度H對應於將底部2A與自由邊緣2C分離之垂直距離(沿旋轉軸X-X')。有利的是,擴口段20由此自底部2A延伸超出側壁2B之高度H的至少三分之一,且較佳延伸超出側壁2B之高度H的至少大部分。此外,在圖式中所示出之較佳實施例中,擴口段20形成側壁2B之本質部分。
如在圖式中所示出,擴口段20有利地具有大體上曲形形狀,亦即具有一弧形、曲形輪廓。較佳而言,擴口段20具有曲率半徑R3,亦即擴口段20之橫截面(亦即,垂直於底部2A且通過旋轉軸X-X'之平面)具有大體上半徑為R3之圓弧形的輪廓。然而,可絕佳地設想擴口段20不具有帶有曲率半徑之曲形形狀,而例如具有截頭圓錐形狀,或任何其他擴口形狀,應理解,使用大體上凹入之形狀是較佳的(從缽體2內部觀察)。
當然,將擴口段20之擴口予以相對標記,原因在於該擴口段不具有有助於製造缽體2(例如藉由拉製或模製方法製造)之微小拔模度(draft),而具有遠更大之拔模度,且在任何狀況下皆大於製造缽體2所需之最小拔模度。
就變體而言,可設想例如以下替代配置(非詳盡清單):-擴口段20直接連接至底部且形成為大體上相對於底部2A傾斜45°之截頭椎體形狀表面;-擴口段20直接連接且藉由以下相繼形成:大體上相對於底部2A傾斜30°之第一截頭椎體形狀表面及大體上相對於底部2A傾斜60°之第二截頭椎體表面。
如圖式中所示出,刀片3包括舉升機構3A,其經配置以於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舉升與其接觸之食物。因此,舉升機構3A經設計以用垂直構件(亦即,在此其平行於旋轉軸X-X')將推力施加於食物上,用垂直構件獲得之該推力較佳歸因於舉升機構3A之特定配置,該配置使相對旋轉移動轉化為舉升食物之移動成為可能。如圖式中所示出,舉升機構3A大體上對立於擴口段20定位,亦即其位於該擴口段20之法線上,處於該擴口段之前方且緊靠該擴口段。更精確而言,舉升機構3A至少部分地垂直於擴口段20延伸,以舉升(於以上提及之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存在於缽體2中處於擴口段20之位準處之食物,且更精確而言舉升垂直於擴口段之食物。因此,舉升機構3A至少部分地延伸於擴口段20上方(相對於在此藉由軸X-X'實質化之垂直方向),亦即,至少其周邊側緣(在此藉由上部外邊緣31實質化)至 少部分地垂直於擴口段20延伸。較佳而言,舉升機構3A垂直於擴口段20延伸超出朝向缽體2之表面的至少大體上三分之一。更較佳而言,舉升機構3A之大部分大體上垂直於擴口段20延伸,亦即,僅舉升機構3A之少部分或甚至無任何部分(在此狀況下舉升機構3A大體上完全垂直於擴口部分20)延伸於底部2A上方,而舉升機構3A之大部分或甚至大體上全部延伸於擴口段20上方。
換言之,舉升機構3A於垂直於刀片3相對於缽體2的旋轉軸之平面中(亦即,在所討論之旋轉軸與軸X-X'重合且該軸X-X'為垂直之狀況下,有利地為水平之平面)之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於(且較佳至少大體上重合超出其表面之三分之一,且更較至少重合超出其表面之大部分)該擴口段20於該同一平面中之投影。
有利的是且如圖式中所示出,舉升機構3A至少部分地懸垂於擴口段20上方。在此狀況下,舉升機構3A以其上部外邊緣31為舉升機構3A之部分(亦即軸X-X'之最遠部)的方式傾斜。換言之,對立於缽體2定位之舉升機構3A之側面向缽體2之外部傾斜。
此外,如圖式中所示出,舉升機構3A及擴口段20於平行於旋轉軸X-X'之同一平面內之各別投影至少部分地彼此重疊。因此,存在至少一條虛線,其相對於旋轉軸X-X'徑向延伸,同時穿過舉升機構3A及擴口段20。換言之,舉升機構3A及擴口段20二者至少皆穿過垂直於旋轉軸X-X'之同一平面。此意謂舉升機構3A於徑向(相對於軸X-X')上 至少部分地朝向擴口段20,以於該舉升機構至少部分地垂直於該擴口段20延伸(亦即,於垂直方向上延伸於該擴口段上方)之情況下,容許舉升機構3A實施對食物(對或多或少重要量之食物而言)之尤其有效攪拌。
因此,如圖式中所示出,舉升機構3A之周邊部(自徑向點觀察)至少部分地延伸於擴口段20之上方,而舉升機構3A之最低部分(低點30a)位於相對於底部2A而言低於擴口段20之第二邊緣20B之高度的某一高度處(以藉由軸X-X'實質化之垂直方向上考慮)。
舉升機構之下部因此能夠介入少量食物以將其舉升,而其上部容許處理更大量之食物。因此,器具1不僅可令人滿意地操作對應於器具1之標稱容量之量的食物,而且亦可操作顯著減少之量的食物。
有利的是,舉升機構3A經設計以確保相繼地於擴口段20之區域內舉升食物且使食物向缽體2之中心翻落。在如圖式中所示出之實施例中,屬於刀片3之舉升機構3A因此在刀片3之旋轉移動作用下掠過擴口段20,已於其旋轉過程中將與其軌跡相遇之食物舉升,且因此有利地使經舉升之該食物向缽體2之中心翻落。
有利的是,舉升機構3A包括傾斜面30,該傾斜面經設計使得食物於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於傾斜面上滑動。換言之,傾斜面30形成一坡度,其能夠於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藉由斜坡效應提升食物。傾斜面30之表面因此起到如下的楔子作用:使與其軌跡相遇之食物自缽體2之壁脫離。傾 斜面30有利地於低點30A與高點30B之間延伸,將低點30A與高點30B分離之垂直距離對應於舉升機構3A之高度h1。舉升機構之高度h1意欲表示擴口段20之高度h2的顯著部分,且較佳表示擴口段20之該高度h2的至少大部分。此外,傾斜面3A藉由上部外邊緣31外部限定。
因此,舉升機構3A可掠過擴口段20之高度h2的大部分,從而與擴口段20之擴口形狀配合以促成食物之極好攪拌,甚至當食物少量存在時亦如此。
為進一步藉由促成刀片3有效掠過缽體2之內表面而最佳化攪拌,該刀片(包括舉升機構3A)有利地具有一大體上沿缽體2之內部輪廓延伸之形狀。因此,舉升機構3A有利地符合與擴口段20之形狀,亦即其具有之輪廓與該擴口段20輪廓互補。
為進一步增加藉由刀片3與缽體2之相對移動操作之攪拌的效率,舉升機構3A之傾斜面30有利地具有一相對刀片3相對於缽體2之移動方向而向後減小之表面面積。換言之,傾斜面30向後變窄,以便首先歸因於其傾斜斜坡形狀來舉升食物,接著逐步地滑離食物,直至使食物向內部翻落。
有利的是,器具1亦包括一自側壁2B向缽體2之內部凸出之凸出10,該凸出10至少部分地對立於擴口段20延伸,亦即,與擴口段面對面,且意欲至少接觸食物之一部分,以阻止相對於彼此大體上不移動且因而不受攪拌之食物團塊聚集於刀片3上。凸出10有利地安裝於器具1之內 部,較佳直接安裝於缽體2上,以使得刀片3於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相對於凸出10移動,該凸出10因此經定位以至少接觸食物之一部分。
換言之,凸出10形成一大體上置放於藉由刀片3推動食物之軌跡上的障礙,以阻止食物作為緻密塊體整體移動。
有利的是,如圖式中所示出,凸出10具有大體上細長形狀且沿大體上垂直方向延伸超出側壁2B之高度H的至少大部分。詳言之,凸出10有利地呈凸塊形式,其符合缽體2之內部輪廓,大體上自自由邊緣2C垂直延伸至大體上第一邊緣20A,進而形成介於擴口段20與底部2A之間的連接介面。較佳而言,形成凸出10之凸塊的厚度自底部至頂部逐步增大,尤其如圖5中可見。當然,在此狀況下,舉升機構3A經設計以處於一遠離缽體2之內壁的足夠距離處,以便掠過凸出10之上部暴露表面,而不於該機構旋轉過程中撞入凸出10中,進而於該凸出上方經過。
此外,可絕佳地設想器具1包括複數個凸出10,該等凸出較佳彼此相同且較佳以規則間隔設置於缽體2內部。例如,器具1可有利地包括兩個凸出,其相對於軸X-X'彼此徑向對置,該等凸出較佳與圖式中所示出之凸出相同。
有利的是,刀片3亦包括於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用於將食物向舉升機構3A推回之機構11。用於將食物推回之機構11因此經設計以在舉升機構3A所定位之位準處將食物向缽體2之周邊,向擴口段20推回。換言之,用於將食物推回之機構11經配置以將食物向側壁2B離心地移動,以 將該食物向舉升機構3A定向,以使所討論之食物經受該舉升機構3A之舉升作用。為達此目的,用於將食物向舉升機構3A推回之機構11較佳包括一前偏轉板11A,其經定向以於一平行於底部2A之平面中,對食物施加大體上水平之推力,亦即,根據繞軸X-X'旋轉之軌跡的推力。為促成食物之離心移動效應,該前偏轉板大體上於藉由軸X-X'界定之垂直方向上具有一高度,該高度足以大體上阻止食物(當少量存在時)經過該前偏轉板。
較佳而言,如圖式中所示出,前偏轉板11A於水平平面(垂直於軸X-X')中之投影具有大體上相對刀片3相對於缽體2之移動方向向後彎曲之輪廓。換言之,該前偏轉板11A具有凸面之前緣以將食物帶向缽體2之周邊。較佳而言,前偏轉板11A具有於舉升機構3A之方向上逐漸縮減(vanish)之前緣,亦即在圖式中所示出之實例中,向後(相對刀片3相對於缽體2之移動方向)及沿缽體2之周邊逐漸縮減之輪廓,例如呈渦形形狀,尤其如圖4中可見。該前偏轉板11A之向後曲率因此經設計以便一方面當藉由刀片3旋轉之偏轉板損傷食物時,促成食物沿偏轉板11A之離心移動,且另一方面,在無伴隨離心移動時,避免造成與刀片3整體一起旋轉(根據大體上完全為環形之軌跡而言)之食物包塊。
因此,用於將食物向舉升機構3A推回之機構11有利地相對於刀片3之移動方向位於舉升機構3A前方。換言之,在刀片3之旋轉移動期間,前偏轉板11A位於缽體2 中之食物內,相對於碰撞刀片3之食物流動方向(自刀片觀察)的舉升機構3A上游。
因此,食物有利地首先經受前偏轉板11A之離心作用,該離心作用將食物向缽體2之周邊移動升至舉升食物之傾斜表面30。接著食物向缽體2之中心翻落,進而提供最佳攪拌效應。
有利的是,刀片3包括套殼9以及至少一個第一臂12,該第一臂於與套殼9整合之第一末端12A及與舉升機構3A整合之第二末端12B之間延伸。第一臂12因此確保將藉由軸7施加於套殼9之旋轉移動傳遞至舉升機構3A。
較佳而言且如圖式中所示出,刀片3包括擋板50,其插入於第一臂12與舉升機構3A之間,以避免可能於第一臂12與舉升機構3A之間的接面處截獲小尺寸之食物。擋板50起到偏轉板作用,必要時,其改良將食物向舉升機構3A之活動部分的引導。
有利的是,用於將食物向舉升機構3A推回之機構11與第一臂12整合且插入於第一末端12A與第二末端12B之間。在此狀況下,前偏轉板11A有利地與第一臂12整合且於第一末端12A與第二末端12B之間延伸。第一臂12之第二末端12B有利地經設置朝向底部2A之周邊,以使得第一臂12懸垂於底部2A之上且可因此掠過該底部。然而,與連接至第二末端12B之舉升機構3A相對,第一臂12大體上不延伸超出底部2A,而相反於擴口部分20延伸,如上所述。
較佳而言,用於將食物推回之機構11直接整合於第一臂12且較佳地與後者整合,亦即,在此狀況下,第一臂12經配置以使其自身形成前偏轉板11A。有利的是,刀片3為單塊部件形式,其例如由塑膠製成且包括套殼9,渦卷形狀之第一臂12提供於該刀片之外部末端且副翼形成傾斜面30。有利的是,前偏轉板11A之表面面積自第一末端12A至第二末端12B減小,亦即,在此前偏轉板11A自套殼9至舉升機構3A變窄。詳言之,此使得可能將食物向舉升機構3A集中,同時促成將食物自該翻落機構3A向缽體2內部翻落。
通常,刀片3有利地根據文獻W0-2007/088279之教示而設計,該文獻之內容以引用方式納入本文中。
現將描述一特定例示性實施例。在此實例中,缽體2經設計以具有600 g炸薯片之最大容量(亦即,相當於4份),同時在約150 g(亦即一份)炸薯片之最小量下,能夠獲得良好之烹調結果。
為達此目的,形成底部2A之圓盤的半徑R1大體上等於70 mm,而擴口段20之曲率半徑R3大體上等於60 mm,側壁2B之高度H自身大體上等於75 mm。
如圖式中所示出,擴口段20之圓形弧(曲率半徑為R3)輪廓較佳大體上相切於與底部2A連接之水平平面,以逐步與底部2A連接。出於相同原因,擴口段20之圓形弧(曲率半徑為R3)輪廓大體上相切於在第二邊緣2B處之垂直方向,以與圓柱形狀之末端段21逐步連接。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之缽體2係用於自生馬鈴薯塊製作成三盤炸薯條,該等盤僅於量上彼此不同,分別為150 g,300 g及600 g。
自品質角度看,對三份不同量中之每一者而言,使用相同缽體2獲得相似結果。不管引入缽體2中之量(150 g,300 g或600 g),炸薯條因此得以以較佳均質且均一之方式以油塗覆且得以烹調。
甚至於少量食物存在下(在此為標稱量之四分之一)獲得此良好烹調結果之解釋如下:於刀片3之作用下(朝向及於擴口段20上),該較少量相對於待驅動之底部2A之表面面積而言仍足夠大,此促成食物之攪拌。的確,擴口段20之存在使得可能於容納體積中處理之較少量,該容納體積小於先前技術中使用之缽體的容納體積,進而容許更加有效地攪拌之該等較少量。換言之,使用由曲形部(擴口段20)環繞之中心平坦部(底部2A)使得可能將之較少量分佈於較小表面上但分佈於更大高度,進而提高刀片之攪拌效率。
歸因於極其簡單之技術手段(尤其在於簡單改質缽體2之側壁2B之幾何形狀),本發明因此使得可能獲得對極廣範圍量(例如,對上文所述之實例而言,單份至四倍份)提供極好烹調結果之器具1,在先前技術中,對相同標稱容量之僅具有圓柱形側壁之缽體而言不可能獲得此結果。
當然,本發明不完全限於擴口段20之特定曲率半徑R3,然而應瞭解,已經注意到至少等於形成底部2A之圓盤半徑R1之一半的曲率半徑R3產生極好之結果。
因此,對於為文獻WO-2006/000699中描述之種類的乾式烹調油炸鍋的器具1,已確定的是,當形成底部2A之圓盤半徑R1介於50 mm與150 mm之間時,而曲率半徑R3至少等於40 mm時,獲得良好結果。本發明尤其使得可能突顯缽體2之至少兩個幾何參數容許該缽體有效處理不同量之食物的重要性,亦即:
-形成底部2A之圓盤半徑R1,此半徑R1有利地對應於在水平平面中,將刀片3之臂12的第一末端12A與第二末端12B分離之大致距離,前偏轉板11A延伸於第一末端12A與第二末端12B之間。
-擴口段20之曲率半徑R3(當擴口段具有此曲率半徑時,該曲率半徑不受限制,因為擴口段可例如具有截頭椎體形狀),該曲率半徑R3使得可能對缽體2之給定完全直徑而言調整可以最佳方式處理之食物的最小量。
圖9則示出根據本發明之缽體2之不同實例。在第一實例,實例I中,缽體2包括半徑為R1之底部2A及具有曲率半徑R3之擴口段1,該擴口段自底部2A延伸且藉由圓柱形末端段21繼續延伸。同一圖9展示實例II,其具有兩種變體:根據第一變體,擴口段20自底部2A延伸,該底部具有之半徑R1等於與實例I中底部之半徑,且根據另一變體,擴口段20自底部2A延伸,該底部具有之半徑R1長於實例I中之底部2A的半徑。
最後,圖9中之實例III自身具有兩種子變體:根據第一子變體,底部2A之半徑R1等於實例I中底部之半徑, 且根據另一子變體,底部2A之半徑R1遠長於實例I中底部之半徑。
在以調節底部2A之尺寸及擴口段20之曲率半徑R3(或更通常為曲率)之方式實施時,則可能易於調整由器具1可以同一烹調效率及均一性進行處理之食物的最大量及最小量。
工業應用性
本發明於食物烹調器具之設計、製造及使用中實現其工業應用。
參看隨附圖式,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及優點將自僅以說明性及非限制性實例給出之以上描述中更完全地明瞭,圖式中:圖1以一般立體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食物烹調器具;圖2以分解圖繪示無缽體及刀片之圖1之器具;圖3以一般立體圖繪示欲安裝在圖1及圖2之器具中的缽體及刀片;圖4以俯視圖繪示圖3之缽體及刀片;圖5以剖面圖繪示圖3及圖4之缽體/刀片次組件(subset);圖6以一般立體圖示出圖3至圖5之單獨取出之缽體;圖7以俯視圖示出圖6之缽體; 圖8以側視圖示出圖6及圖7之缽體;及圖9為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器具之缽體的設計原理圖。

Claims (25)

  1. 一種食物烹調器具(1),其一方面包括一用於盛放食物且具有一側壁(2B)之缽體(2),且另一方面包括一刀片(3),該缽體(2)及刀片(3)經設計得以藉由繞一旋轉軸(X-X')之一相對旋轉移動被驅動以攪拌該缽體(2)中之食物;該刀片(3)一方面包括一舉升機構(3A),該舉升機構經配置以於該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舉升與其進行接觸之該食物,且另一方面包括一用於在該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將該食物向該舉升機構(3A)推回之機構(11);該器具(1)之特徵在於:該側壁(2B)包括至少一個擴口段(20);該舉升機構(3A)至少部分地垂直於該擴口段延伸,以便舉升與該擴口段(20)垂直之該食物;且該舉升機構(3A)及該擴口段(20)於平行於該旋轉軸(X-X')之同一平面內之各別投影至少部分地彼此重疊。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舉升機構(3A)垂直於該擴口段(20)延伸超出朝向該缽體(2)之其表面的至少大體上三分之一。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舉升機構(3A)之大部分垂直於該擴口段延伸。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舉升機構(3A)至少部分地懸垂於該擴口段(20)上。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擴口段(20)延伸超出該側壁(2B)之該高度(H)的至少大部分。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 於該擴口段(20)具有一大體上曲形形狀。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擴口段(20)具有一曲率半徑(R3)。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缽體(2)包括一底部(2A),該側壁(2B)自該底部升起,該擴口段(20)自該底部(2A)延伸,介於該底部(2A)與擴口段(20)之間的接面具有一大體上規則之曲率。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側壁(2B)亦包括一大體上為圓柱形狀之末端段(21),該末端段自該擴口段(20)向上延伸至一自由邊緣(2C)。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缽體(2)包括一底部(2A),該側壁(2B)自該底部升起,該底部(2A)大體上水平地延伸。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缽體(2)包括一底部(2A),該側壁(2B)自該底部升起,該底部(2A)大體上具有一圓盤形狀。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及11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曲率半徑(R3)至少等於形成該底部(2A)之該圓盤之該半徑(R1)的一半。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圓盤之該半徑(R1)介於50 mm與150 mm之間,而該曲率半徑(R3)至少等於40 mm。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圓盤之該半徑(R1)大體上等於70 mm,而該曲率半徑(R3) 大體上等於60 mm且該側壁(2B)之該高度(H)大體上等於75 mm。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器具包括一自該側壁(2B)向該缽體(2)之內部凸出之凸出(10),該凸出(10)至少部分地對立於該擴口段(20)延伸且意欲至少接觸該食物之一部分,以阻止相對於彼此大體上不移動之食物團塊聚集於該刀片(3)上。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凸出(10)具有大體上細長形狀且延伸超出該側壁(2B)之該高度(H)的至少大部分。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6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舉升機構(3A)包括一傾斜面(30),該傾斜面經設計使得該食物於該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於該傾斜面上滑動。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傾斜面(30)具有一相對該刀片(3)相對於該缽體(2)之該移動方向而向後減小之表面面積,以便促成於該傾斜面(30)上且沿該傾斜面(30)滑動之該食物向該缽體(2)之該內部翻落。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8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刀片(3)包括一用於在該相對旋轉移動作用下將該食物向該舉升機構(3A)推回之機構(11)。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用於將該食物向該舉升機構(3A)推回之該機構(11)包括一前偏轉板(11A),該偏轉板具有一於該舉升機構之方向上逐 漸縮減之前緣。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刀片(3)包括一套殼(9)以及一第一臂(12),該第一臂於與該套殼(9)整合之一第一末端(12A)及與該舉升機構(3A)整合之一第二末端(12B)之間延伸。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及21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前偏轉板(11A)與該第一臂(12)整合且於該第一末端(12A)與該第二末端(12B)之間延伸。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前偏轉板(11A)之該表面面積自該第一末端(12A)向該第二末端(12B)減少。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3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器具(1)包括一主體(4),該缽體(2)固定地安裝於該主體內,該刀片(3)相對於該缽體(2)及該主體(4)可旋轉地安裝。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4項之器具(1),其特徵在於該器具(1)係一種乾式烹調油炸鍋,該缽體(2)及該刀片(3)形成用於藉由將該食物與脂肪一起攪拌來將該食物以該脂肪膜自動塗覆之機構。
TW101121491A 2011-12-15 2012-06-15 具有攪拌刀片的食物烹調器具 TW2013229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FR2011/053010 WO2012080674A1 (fr) 2010-12-17 2011-12-15 Appareil de cuisson d'aliments avec pale de remua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945A true TW201322945A (zh) 2013-06-16

Family

ID=4903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1491A TW201322945A (zh) 2011-12-15 2012-06-15 具有攪拌刀片的食物烹調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229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9920A (zh) * 2019-05-22 2019-08-06 浙江浙南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搅拌刀具的烹饪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9920A (zh) * 2019-05-22 2019-08-06 浙江浙南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搅拌刀具的烹饪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7504B1 (ko) 교반 블레이드를 포함하는 음식 조리 기구
US7993694B2 (en) Cooking appliance with stirring means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7735005B (zh) 用于烹调食物的器具
EP2322043B1 (en) Hot-air popcorn machine especially with a seasoning coater
US4193522A (en) Dispensing machine mixing device and housing therefor
CA3003961A1 (en) Flowable food heating with burning prevention
JP6672455B2 (ja) 調理システム
CN109068880B (zh) 饮料制备装置
WO2018072762A1 (zh) 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盛菜方法
KR102130727B1 (ko) 자동 회전 조리 용기
TW201322945A (zh) 具有攪拌刀片的食物烹調器具
US20140102312A1 (en) Popcorn Making Machine with Corn Intake Control
RU97040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US20140102313A1 (en) Popcorn Making Machine with Various Configurations of Ro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