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2813A - 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及資源指派 - Google Patents

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及資源指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2813A
TW201322813A TW101129076A TW101129076A TW201322813A TW 201322813 A TW201322813 A TW 201322813A TW 101129076 A TW101129076 A TW 101129076A TW 101129076 A TW101129076 A TW 101129076A TW 201322813 A TW201322813 A TW 2013228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symbol
resource
orthogonal
resources
antenn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9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zeh Mahalleh Masoud Ebrahimi
Youn-Hyoung Heo
Robert Mark Harrison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 Motion Ltd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 Motio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2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281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synchronizing of arrival of multiple uplinks

Abstract

揭示將一無線通信網路之正交資源分配給使用傳輸分集之一使用者設備(UE)的方法。在一或多項實施例中,該UE經組態以在一天線上在多個正交資源上傳輸一參考符號及一經調變符號。該方法包括:藉由該UE根據待由該UE傳達之資訊位元之狀態自複數個正交資源中分別選擇一第一正交資源及一第二正交資源;及藉由該UE在一天線上分別在該第一正交資源及該第二正交資源上傳輸該參考符號及資料符號。對於該等資訊位元之該等狀態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資源與該第二資源不同。該第一資源及該第二資源兩者處於同一實體資源區塊中。

Description

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及資源指派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針對通信系統及用於操作通信系統之方法。在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及資源指派之系統及方法。
本申請案為以下各申請案之非臨時案:2011年8月1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522,434號;2011年9月30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541,848號;及2011年11月4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555,572號。上述各申請案之揭示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因為長期演進(LTE)標準第8發行版(在下文中為「Rel-8」)訊框結構2(分時雙工[TDD])可具有比上行鏈路子訊框多得多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且因為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每一者載運高達兩個輸送區塊,所以Rel-8 TDD支援一子訊框中高達4個Ack/Nack(A/N)位元之傳輸。若需要4個以上A/N位元,則支援綁定相同下行鏈路子訊框之兩個Ack/Nack位元的空間綁定。此4個Ack/Nack位元可使用頻道選擇來傳輸。最近,LTE第10發行版(在下文中為「Rel-10」)針對高達4個Ack/Nack位元使用頻道選擇以支援用於兩個訊框結構(亦即,分頻雙工(FDD)與TDD)之載波聚合。因此,用於Ack/Nack回饋之頻道選擇之使用具有增長的興趣。
Ack/Nack位元在LTE中係使用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PUCCH)格式「1a」及「1b」而載運於PUCCH資源上,如 下文所描述。因為僅不超過2個之位元可以此等PUCCH格式來載運,所以需要2個額外資訊位元用於載運4個Ack/Nack位元。此等額外的兩個位元可經由頻道選擇來運送。
使用者設備(UE)(有時在下文中被稱作「用戶端節點」)使用頻道選擇藉由選擇用以進行傳輸之一PUCCH資源來編碼資訊。頻道選擇使用4個PUCCH資源來運送此兩個位元。
此情形可使用下表1中之資料來描述:
表格之每一欄指示待傳輸之Ack/Nack位元之一組合(或一「碼字」)。表格之每一列表示一PUCCH資源。每一儲存格含有一於PUCCH資源上傳輸以指示該碼字之QPSK符號。「DRes」欄指示哪個PUCCH資源載運該QPSK符號,且「RRes」欄指示用以載運參考符號之PUCCH資源。注意,對於Rel-8頻道選擇,資料及參考符號資源相同。注意,表格之每一欄僅含有一個非零鍵入項,此係由於頻道選擇要求在一傳輸路徑上一次僅在一資源上傳輸。一傳輸路徑上之傳輸維持載運於PUCCH上之信號之良好峰值-平均功率特性。術語「傳輸路徑」指代含有至少一功率放大 器且連接至一天線之RF鏈。
舉例而言,當將傳輸Ack/Nack位元「0110」時,UE可使用PUCCH資源「1」傳輸QPSK資料符號「-j」。參考信號傳輸亦可在PUCCH資源「1」上進行。
LTE載運呈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PUCCH)之格式1a及1b的Ack/Nack發信號,如Rel 10中所指定。具有正常循環首碼之PUCCH格式1a及1b之子訊框結構的實例展示於圖1中。每一格式1a/1b PUCCH可在由兩個時槽組成之一子訊框中。可在兩個時槽中使用相同調變符號「d」。在無頻道選擇之情況下,格式1a及1b集合分別載運一個Ack/Nack位元及兩個Ack/Nack位元。取決於使用一個Ack/Nack位元抑或兩個Ack/Nack位元而使用BPSK或QPSK調變將此等位元編碼至調變符號「d」中。
藉由序列擴展每一資料調變符號d,以使得該資料調變符號d長達12個樣本(其為大多數狀況下的一LTE資源區塊中之副載波之數目)。(舉例而言,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當副載波隔開達7.5 kHz時,一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單頻網路(MBSFN)傳輸可在一資源區塊中使用24個副載波)。接下來,將擴展樣本映射至PUCCH將佔據之12個副載波,且接著藉由IDFT將其轉換至時域。由於PUCCH很少與LTE中之其他實體頻道同時傳輸,故將不對應於PUCCH之副載波設定至零。接著擴展信號之四個複本各自與正交覆蓋序列w p (m)之一元素相乘,其中m {0,1,2,3}對應於時槽中4個含有資料之OFDM符號中之每一者。每一時槽中 存在3個參考符號(R1、R2及R3),該三個參考符號允許進行用於格式1a/1b之相干解調變之頻道估計。
可能存在12個正交擴展序列(對應於,其中α {0,1,...,11}指示循環移位)且該12個正交擴展序列中之一者用以擴展每一資料符號。此外,在Rel-8中,存在3個正交覆蓋序列w p (m),其中p {0,1,2}且m {0,1,2,3}。每一擴展序列與該等正交覆蓋序列中之一者一起使用以形成一正交資源。因此,高達12*3=36個正交資源可用於PUCCH之每一資源區塊。可載運Ack/Nack之資源之總量則為經分配用於格式1/1a/1b之資源區塊(RB)之數目的36倍。
每一正交資源可載運一個Ack/Nack調變符號「d」,且因此高達36個UE可在相同OFDM資源元素上傳輸一Ack/Nack符號而不會相互干擾。類似地,當由一UE自多個天線傳輸相異正交資源時,該等相異正交資源將傾向於不會彼此干擾,或不會干擾自其他UE傳輸之不同正交資源。當不存在頻道選擇時,eNB已知供UE使用之正交資源。如下文所論述,在頻道選擇之狀況下,資訊位元之一預定集合判定待利用之正交資源。eNB藉由辨識哪個正交資源載運其他資訊位元而偵測資訊位元之彼集合。
用於參考符號之正交資源係以與資料符號類似之方式產生。其亦使用循環移位及應用於多個參考信號上行鏈路調變符號之正交覆蓋序列而產生。因為一時槽中存在若干不同的參考及資料調變符號,所以對於資料及對於參考信號,正交覆蓋序列具有不同長度。然而,對於資料及對於 參考信號,存在相等數目個正交資源可用。因此,可使用單一索引來參考供一UE針對資料與參考信號兩者使用之兩個正交資源,且此情形自Rel-8以來一直使用。此索引在Rel-8中係以PUCCH資源索引形式用信號發出,且於LTE規範中指示為變數。上述LTE規範包括:(1)3GPP TS 36.213 V10.1.0(「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技術規範小組無線電存取網路;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E-UTRA);實體層程序(第10發行版)」,2011年3月);(在下文中為「參照案「1」」);及(2)3GPP TS 36.211 V10.1.0(「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技術規範小組無線電存取網路;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E-UTRA);實體頻道及調變(第10發行版)」,2011年3月)。(在下文中為「參照案「2」」)。此索引指示RB與用以載運資料及參考信號之正交資源兩者,且經編索引之資源因此在3GPP俗語中被稱作「PUCCH資源」。
一循環移位可用以傳輸與一天線相關聯的一時槽中之所有符號(包括資料與參考符號兩者)。在此狀況下,α之值在時槽上為恆定的。然而,LTE Rel-8亦支援循環移位跳躍,其中α在時槽上變化。使循環移位跳躍傳輸在一小區內同步,以使得UE遵循小區特定跳躍型式且不會相互干擾。若相鄰小區亦使用循環移位跳躍,則對於一時槽中之每一符號,相鄰小區中之不同UE將傾向於干擾伺服小區中之UE。此情形提供「干擾平均」行為,該「干擾平均」行為可減輕一個或少數相鄰小區UE強烈地干擾伺服 小區中之UE的狀況。因為相同數目個非相互干擾之PUCCH資源可用於一小區中而不管是否使用循環移位跳躍,所以可對於跳躍狀況及非跳躍狀況同等地處理PUCCH資源。因此,在下文中,當參考一PUCCH資源時,其可能為跳躍的或非跳躍的。
圖1中所展示之PUCCH格式1a/1b結構取決於少數特殊狀況而變化。對於用於格式1a/1b之一些Tx分集設計而言重要的結構之一變化在於:可丟棄(不傳輸)時槽1之最後一個符號,以便不干擾來自其他UE之SRS傳輸。
在LTE Rel-10中,可使用頻道選擇來指示高達4個Ack/Nack位元之載波聚合。可使用隱含式發信號與顯式發信號之組合來用信號發出UE將使用之PUCCH資源。在此狀況下,使用針對UE之對於其主要小區(PCell)之PDCCH的排程授予之位置隱含地用信號發出一或多個資源,且可使用針對UE之對於UE之次要小區(SCell)中的一者之PDCCH的授予中所含有的Ack/Nack資源指示符(ARI)位元指示一或多個資源。此情形展示於圖2中。雖然圖2中未展示,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所有PUCCH資源亦有可能藉由隱含式發信號分配。當在具有交叉載波排程之PCell上傳輸在SCell上排程PDSCH之PDCCH時,發生此情形。
可將UE排程於僅彼UE所特定的控制頻道元素(CCE)之一集合上。此情形在圖2中指示為UE特定搜尋空間(UESS)。UE特定搜尋空間通常在每一子訊框中不同。
可藉由在PCell PDCCH上傳輸至UE之授予所佔據的第一 CCE之索引(在圖2中標註為n CCE , i =M)隱含地用信號發出LTEPUCCH資源。在Rel-10中,可以此方式判定高達兩個PUCCH資源。當隱含地用信號發出兩個資源時,使用由UE偵測到的第一CCE之後的下一個CCE計算第二PUCCH資源索引(亦即,n CCE,i =M+1,如圖中所展示)。如3GPP TS 36.213 V10.1.0(「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技術規範小組無線電存取網路;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E-UTRA);實體層程序(第10發行版)」,2011年3月)之章節10.1中所論述,分別使用自第一CCE索引映射第一隱含式PUCCH資源及第二隱含式PUCCH資源,且因此其為鄰近資源。歸因於PUCCH資源在LTE中編索引之方式,此情形意謂:除非兩個資源中之一者在一實體資源區塊(PRB)中之第一個或最後一個資源附近,否則PUCCH資源通常將共用相同的PUCCH PRB。
因為UE特定搜尋空間逐個子訊框而變化,所以藉由其CCE映射至之PUCCH資源亦變化。因此,隱含式資源可取決於子訊框而處於多個不同RB中。
在LTE Rel-10中,SCell上之PDCCH之兩個位元用作ARI位元。又,高達兩個PUCCH資源係藉由SCell之PDCCH指示。此情形意謂:PUCCH資源之4個組合係藉由ARI來指示,且每一組合包含一或兩個PUCCH資源。
與隱含式發信號形成對比,顯式PUCCH資源(其中之一者係藉由ARI定址)係半靜態地分配給每一UE,且因此,除非使用較高層發信號重新組態UE,否則該等顯式 PUCCH資源並不在PUCCH RB之間移動。由於隱含地用信號發出之PUCCH資源佔據不同RB(基於逐個子訊框),但明確地用信號發出之PUCCH資源佔據相同RB(除非UE經重新組態),故顯式PUCCH資源與隱含式PUCCH資源通常將不在相同PUCCH RB中。
對應於每一Ack/Nack資源指示符(ARI)狀態之顯式資源對係獨立地用信號發出,以使得其可定位於PUCCH資源中之任何處。此情形可使用如以下文件中所揭示的PUCCH-Config資訊元素之RRC發信號來實施:3GPP TS 36.331 V10.1.0(「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技術規範小組無線電存取網路;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E-UTRA);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協定規範(第10發行版)」,2011年3月)之章節6.3.2。此情形意謂:PUCCH資源可(但未必)經組態以處於相同PRB中。
空間時間資源選擇分集(STRSD)碼可藉由選擇用於參考信號之PUCCH資源而編碼其資訊之部分。此情形意謂:含有資料之OFDM符號及含有參考信號之OFDM符號可處於不同PUCCH資源區塊中。(此情形在LTE Rel-8中係不可能的,此係由於參考信號及資料始終處於相同PUCCH資源上)。若參考信號資源處於不同於資料資源之RB中,則其可行進穿過具有不同於資料所行進穿過之頻道之回應的回應的頻道。在彼狀況下,參考信號可能不允許用於資料之良好頻道估計,從而導致高得多的錯誤率及較差效能。
現在將參看隨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明之各種說明性實施例。雖然在以下描述中闡述各種細節,但應瞭解,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本發明實施例,且可對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作出眾多實施方案特定決策以達成發明者之特定目的,諸如依照可在實施方案之間變化的處理技術或設計相關約束。雖然此開發努力可能為複雜的且耗時的,但其仍將為受益於本發明之熟習此項技術者的常規任務。舉例而言,以方塊圖及流程圖形式展示而非詳細地展示選定態樣,以便避免限制或混淆本發明實施例。另外,依據對電腦記憶體內之資料之演算法或運算來呈現本文中所提供之詳細描述之一些部分。熟習此項技術者使用此等描述及表示來向其他熟習此項技術者描述及傳達其工作之實質。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組件」、「系統」及其類似者意欲指代電腦相關實體,或為硬體、韌體、硬體與軟體之組合,或為執行中之軟體。舉例而言,組件可為(但不限於)處理器、在處理器上執行之處理程序、物件、可執行程式、執行線緒、程式或電腦。作為說明,在電腦上執行之應用程式與電腦自身兩者均可為組件。一或多個組件可駐留於一處理程序及/或執行線緒內且一組件可侷限於一電腦上或分散於兩個或兩個以上電腦之間。
在本發明中,使用各種縮寫且在本發明之正文中或在本發明結尾處之[附錄]中定義該等縮寫。然而,若存在本發明中未定義之縮寫,則該縮寫之定義可容易地在3GPP LTE 標準規範中找到。
無線通信網路之概述
如本文中同樣使用的,術語「節點」廣泛地指代連接點,諸如通信環境(諸如,網路)之重分佈點或通信端點。因此,此等節點指代能夠經由通信頻道發送、接收或轉遞資訊之作用中電子器件。此等節點之實例包括資料電路終止設備(DCE),諸如數據機、集線器、橋接器或開關;及資料終端設備(DTE),諸如手機、印表機或主機電腦(例如,路由器、工作站或伺服器)。區域網路(LAN)或廣域網路(WAN)節點之實例包括電腦、封包開關、電纜數據機、資料用戶線(DSL)數據機,及無線LAN(WLAN)存取點。網際網路或企業內部網路節點之實例包括藉由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識別之主機電腦、橋接器及WLAN存取點。同樣地,蜂巢式通信中之節點之實例包括基地台、中繼器、基地台控制器、無線電網路控制器、本籍位置暫存器、閘道器GPRS支援節點(GGSN)、伺服GPRS支援節點(SGSN)、伺服閘道器(S-GW),及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DN-GW)。
節點之其他實例包括用戶端節點、伺服器節點、同級節點及存取節點。如本文中所使用,用戶端節點可指代無線器件,諸如行動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手持型器件、攜帶型電腦、平板電腦,及類似器件,或具有電信能力之其他使用者設備(UE)。此等用戶端節點同樣可指代行動體、無線器件,或相反地,指代具有大體上不可輸送之類似能力的器件,諸如桌上型電腦、機 上盒或感測器。同樣地,如本文中所使用,伺服器節點指代資訊處理器件(例如,主機電腦),或執行由其他節點提交之資訊處理請求的資訊處理器件系列。如本文中同樣使用的,同級節點有時可用作用戶端節點,且在其他時間可用作伺服器節點。在同級間或覆疊網路中,主動地投送用於其他網路器件之資料的節點以及自身可被稱作超級節點。
如本文中所使用,存取節點指代為用戶端節點提供對通信環境之存取的節點。存取節點之實例包括蜂巢式網路基地台及無線寬頻(例如,WiFi、WiMAX等)存取點,其提供對應小區及WLAN涵蓋區。如本文中所使用,巨型小區用以大體上描述傳統蜂巢式網路小區涵蓋區。此等巨型小區通常可見於沿著公路之鄉村區中,或可見於人口稀少區中。如本文中同樣使用的,微型小區指代具有小於巨型小區之涵蓋區之涵蓋區的蜂巢式網路小區。此等微型小區通常用於人口密集之市區中。同樣地,如本文中所使用,微微小區指代小於微型小區之涵蓋區的蜂巢式網路涵蓋區。微微小區之涵蓋區之實例可為大辦公室、大型購物中心或火車站。如本文中所使用,超微型小區目前指代最小的通常可接受之蜂巢式網路涵蓋區。作為一實例,超微型小區之涵蓋區足夠用於家庭或小辦公室。
大體而言,小於兩公里之涵蓋區通常對應於微型小區,200公尺或小於200公尺用於微微小區,且大約10公尺用於超微型小區。如本文中同樣使用的,與相關聯於巨型小區 之存取節點通信之用戶端節點被稱作「巨型小區用戶端」。同樣地,與相關聯於微型小區、微微小區或超微型小區之存取節點通信的用戶端節點分別被稱作「微型小區用戶端」、「微微小區用戶端」或「超微型小區用戶端」。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製造物品」(或者,「電腦程式產品」)意欲涵蓋可自任何電腦可讀器件或媒體存取之電腦程式。舉例而言,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但不限於)磁性儲存器件(例如,硬碟、軟性磁碟、磁條等)、光碟(諸如,緊密光碟(CD)或數位影音光碟(DVD))、智慧卡,及快閃記憶體器件(例如,卡、棒等)。
詞「例示性」在本文中用以意謂「充當一實例、例子或說明」。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之任何態樣或設計未必被解釋為比其他態樣或設計較佳或有利。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在不偏離所主張之標的物之範疇、精神或意圖的情況下,可對此組態作出許多修改。此外,所揭示之標的物可使用標準程式設計及工程技術而實施為系統、方法、裝置或製造物品,以產生軟體、韌體、硬體或其任何組合以控制基於電腦或處理器之器件以實施本文中所詳述之態樣。
圖3說明適合於實施本文中所揭示之一或多項實施例之系統100的一實例。在各種實施例中,系統100包含可被稱作中央處理單元(CPU)或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之處理器110、網路連接介面12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130、唯讀記憶體(ROM)140、輔助儲存器150,及輸入/輸出(I/O) 器件160。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組件中之一些組件可能不存在或可以各種組合彼此組合或與未展示之其他組件組合。此等組件可位於單一實體中或位於一個以上實體中。本文中描述為由處理器110進行之任何動作可能由處理器110單獨進行或由處理器110結合圖3中所展示或未展示之一或多個組件進行。
處理器110執行可能自網路連接介面120、RAM 130或ROM 140存取之指令、程式碼、電腦程式或指令碼。雖然僅展示一個處理器110,但可能存在多個處理器。因此,當可將指令論述為由處理器110執行時,該等指令可由實施為一或多個CPU晶片之一個或多個處理器110同時地、串列地或以其他方式來執行。
在各種實施例中,網路連接介面120可採用以下各者之形式:數據機、數據機組、乙太網路器件、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器件、串列介面、符記環器件、光纖分散式資料介面(FDDI)器件、無線區域網路(WLAN)器件、無線電收發器器件,諸如分碼多重存取(CDMA)器件、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無線電收發器器件、長期演進(LTE)無線電收發器器件、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器件,及/或用於連接至網路之其他熟知介面,包括諸如藍芽之個域網路(PAN)。此等網路連接介面120可使得處理器110能夠與網際網路或一或多個電信網路或其他網路(處理器110可自其接收資訊或處理器110可輸出資訊至其)通信。
網路連接介面120亦可能能夠以電磁波形式(諸如,射頻 信號或微波頻率信號)以無線方式傳輸或接收資料。由網路連接介面120傳輸或接收之資訊可包括已由處理器110處理之資料或待由處理器110執行之指令。可根據如用於處理或產生資料或傳輸或接收資料可能需要的不同序列來對資料排序。
在各種實施例中,RAM 130可用以儲存揮發性資料及由處理器110執行之指令。圖3中所展示之ROM 140同樣可用以儲存指令及在指令之執行期間讀取的資料。輔助儲存器150通常由一或多個磁碟機或磁帶機組成且可用於資料之非揮發性儲存,或在RAM 130並不足夠大以保持所有工作資料之情況下用作溢出資料儲存器件。輔助儲存器150同樣可用以儲存在被選擇執行時載入至RAM 130中之程式。I/O器件160可包括液晶顯示器(LCD)、發光二極體(LED)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投影儀、電視機、觸控螢幕顯示器、鍵盤、小鍵盤、開關、撥盤、滑鼠、軌跡球、語音辨識器、卡讀取器、紙帶讀取器、印表機、視訊監視器,或其他熟知輸入/輸出器件。
圖4展示具備無線功能之通信環境,其包括如實施於一實施例中之用戶端節點的一實施例。儘管說明為行動電話,但用戶端節點202可採用各種形式,包括無線手機、傳呼機、智慧型電話或個人數位助理(PDA)。在各種實施例中,用戶端節點202亦可包含攜帶型電腦、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或可操作以執行資料通信操作之任何計算器件。許多合適器件組合此等功能中之一些功能或所有功 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戶端節點202並非通用計算器件(像攜帶型電腦、膝上型電腦或平板電腦),而是諸如安裝於載具中之電信器件之專用通信器件。用戶端節點202同樣可為一器件,包括一器件,或包括於一器件中,該器件具有類似能力但不可輸送(諸如,桌上型電腦、機上盒或網路節點)。在此等及其他實施例中,用戶端節點202可支援特定活動,諸如遊戲、庫存控制、工作控制、任務管理功能等等。
在各種實施例中,用戶端節點202包括顯示器204。在此等及其他實施例中,用戶端節點202同樣可包括觸敏式表面、鍵盤或大體上用於供使用者輸入之其他輸入鍵206。輸入鍵206同樣可為完全文數字鍵盤或精簡之文數字鍵盤(諸如,QWERTY、Dvorak、AZERTY),及順序式鍵盤型,或具有與電話小鍵盤相關聯之字母(alphabet letter)之傳統數字小鍵盤。輸入鍵206同樣可包括軌跡輪、退出或[Esc]鍵、軌跡球,及可向內壓下以提供其他輸入功能之其他導覽鍵或功能鍵。用戶端節點202同樣可存在供使用者選擇之選項、供使用者致動之控制,及供使用者引導之游標或其他指示符。
用戶端節點202可進一步接受來自使用者之資料鍵入,包括撥號數字或用於組態用戶端節點202之操作的各種參數值。用戶端節點202可回應於使用者命令而進一步執行一或多個軟體或韌體應用程式。此等應用程式可組態用戶端節點202以回應於使用者互動而執行各種定製功能。另 外,用戶端節點202可以空中方式(OTA)加以程式化或組態,例如,自無線網路存取節點「A」210至「n」216(例如,基地台)、伺服器節點224(例如,主機電腦),或同級用戶端節點202。
網頁瀏覽器為可由用戶端節點202執行之各種應用程式之一,網頁瀏覽器使得顯示器204能夠顯示一網頁。可經由與無線網路220之無線連接自伺服器節點224獲得網頁。如本文中所使用,無線網路220廣泛地指代在其節點中之兩個節點之間使用至少一無線連接的任何網路。同樣可經由至無線網路220或任何其他具有無線功能之通信網路或系統的連接自同級用戶端節點202或其他系統獲得各種應用程式。
在各種實施例中,無線網路220包含複數個無線子網路(例如,具有對應涵蓋區之小區)「A」212至「n」218。如本文中所使用,無線子網路「A」212至「n」218可以各種方式包含行動無線存取網路或固定無線存取網路。在此等及其他實施例中,用戶端節點202傳輸及接收通信信號,該等通信信號係由無線網路天線「A」208至「n」214(例如,手機信號塔(cell tower))分別傳達至無線網路節點「A」210至「n」216及自無線網路節點「A」210至「n」216傳達。又,該等通信信號供無線網路存取節點「A」210至「n」216使用以與用戶端節點202建立無線通信工作階段。如本文中所使用,網路存取節點「A」210至「n」216廣泛地指代無線網路之任何存取節點。如圖4中所展 示,無線網路存取節點「A」210至「n」216分別耦接至無線子網路「A」212至「n」218,無線子網路「A」212至「n」218又連接至無線網路220。
在各種實施例中,無線網路220耦接至實體網路222(諸如,網際網路)。經由無線網路220及實體網路222,用戶端節點202能夠存取各種主機(諸如,伺服器節點224)上之資訊。在此等及其他實施例中,伺服器節點224可提供可展示於顯示器204上或供用戶端節點處理器110針對其操作使用之內容。或者,用戶端節點202可經由充當仲介機構(以中繼型或跳躍型連接)之同級用戶端節點202存取無線網路220。作為另一替代方案,用戶端節點202可為繫留的且自連接至無線網路212之連結器件獲得其資料。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許多此等實施例係可能的且前述內容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精神、範疇或意圖。
圖5描繪根據一實施例的如藉由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實施之例示性用戶端節點的方塊圖。雖然描繪用戶端節點202之各種組件,但用戶端節點202之各種實施例可包括所列組件或未列的額外組件之一子集。如圖5中所展示,用戶端節點202包括DSP 302及記憶體304。如所展示,用戶端節點202可進一步包括天線及前端單元306、射頻(RF)收發器308、類比基頻處理單元310、麥克風312、聽筒揚聲器314、耳機埠316、匯流排318(諸如,系統匯流排或輸入/輸出(I/O)介面匯流排)、可抽換式記憶體卡320、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埠322、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324、警報326、 小鍵盤328、液晶顯示器(LCD)330(其可包括觸敏式表面)、LCD控制器332、電荷耦合器件(CCD)相機334、相機控制器336,及全球定位系統(GPS)感測器338,及可操作地耦接至電力儲存單元(諸如,電池342)之電力管理模組340。在各種實施例中,用戶端節點202可包括並不提供觸敏式螢幕之另一種顯示器。在一實施例中,DSP 302直接與記憶體304通信而不通過輸入/輸出介面318。
在各種實施例中,DSP 302或某一其他形式之控制器或中央處理單元(CPU)操作以根據儲存於記憶體304中或儲存於DSP 302自身內所含有之記憶體中的嵌入式軟體或韌體控制用戶端節點202之各種組件。除嵌入式軟體或韌體之外,DSP 302亦可執行儲存於記憶體304中或經由資訊載體媒體(諸如,攜帶型資料儲存媒體,像可抽換式記憶體卡320)或經由有線或無線網路通信而可用之其他應用程式。應用程式軟體可包含組態DSP 302以提供所要功能性的機器可讀指令之編譯集合,或應用程式軟體可為待由解譯器或編譯器處理以間接地組態DSP 302之高階軟體指令。
可提供天線及前端單元306以在無線信號與電信號之間轉換,從而使得用戶端節點202能夠自蜂巢式網路或某一其他可用無線通信網路或自同級用戶端節點202發送及接收資訊。在一實施例中,天線及前端單元306包括多個天線以提供空間分集,該空間分集可用以克服嚴苛之頻道條件或增加頻道輸送量。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多個天線亦可用以支援波束成形及/或多輸入多輸出(MIMO)操作, 藉此進一步改良頻道輸送量或對於嚴苛頻道條件之強健性。同樣地,天線及前端單元306可包括天線調諧或阻抗匹配組件、RF功率放大器或低雜訊放大器。
在各種實施例中,RF收發器308提供頻移,將所接收RF信號轉換成基頻且將基頻傳輸信號轉換成RF。在一些描述中,可理解,無線電收發器或RF收發器包括其他信號處理功能性,諸如調變/解調變、編碼/解碼、交錯/解交錯、擴展/解擴展、反向快速傅立葉變換(IFFT)/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循環首碼附加/移除,及其他信號處理功能。為達成清晰之目的,此處之描述將此信號處理之描述與RF及/或無線電台之描述分離,且在概念上將彼信號處理分配給類比基頻處理單元310或DSP 302或其他中央處理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RF收發器108、天線及前端306之部分及類比基頻處理單元310組合於一或多個處理單元及/或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中。
類比基頻處理單元310可提供輸入及輸出之各種類比處理,例如,來自麥克風312及耳機316之輸入及至聽筒314及耳機316之輸出的類比處理。為此,類比基頻處理單元310可具有用於連接至內建式麥克風312及聽筒揚聲器314之埠,該等埠使得用戶端節點202能夠用作行動電話。類比基頻處理單元310可進一步包括用於連接至耳機或其他免持式麥克風及揚聲器組態的埠。類比基頻處理單元310可在一信號方向上提供數位/類比轉換且在相對信號方向上提供類比/數位轉換。在各種實施例中,類比基頻處理 單元310之功能性中之至少一些功能性可由數位處理組件(例如,由DSP 302或由其他中央處理單元)來提供。
DSP 302可執行調變/解調變、編碼/解碼、交錯/解交錯、擴展/解擴展、反向快速傅立葉變換(IFFT)/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循環首碼附加/移除,及與無線通信相關聯之其他信號處理功能。在一實施例中,例如,在分碼多重存取(CDMA)技術應用中,對於傳輸器功能,DSP 302可執行調變、編碼、交錯及擴展,且對於接收器功能,DSP 302可執行解擴展、解交錯、解碼及解調變。在另一實施例中,例如,在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技術應用中,對於傳輸器功能,DSP 302可執行調變、編碼、交錯、反向快速傅立葉變換及循環首碼附加,且對於接收器功能,DSP 302可執行循環首碼移除、快速傅立葉變換、解交錯、解碼及解調變。在其他無線技術應用中,可由DSP 302來執行另外之其他信號處理功能及信號處理功能之組合。
DSP 302可經由類比基頻處理單元310與無線網路通信。在一些實施例中,通信可提供網際網路連接性,從而使得使用者能夠存取網際網路上之內容且能夠發送及接收電子郵件或文字訊息。輸入/輸出介面318使DSP 302與各種記憶體及介面互連。記憶體304及可抽換式記憶體卡320可提供軟體及資料以組態DSP 302之操作。該等介面之一可為USB介面322及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324。USB介面322可用以為用戶端節點202充電且亦可使得用戶端節點202能夠充 當周邊器件以與個人電腦或其他電腦系統交換資訊。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324可包括紅外線埠、藍芽介面、符合IEEE 802.11之無線介面,或可使得用戶端節點202能夠以無線方式與其他附近用戶端節點及存取節點通信的任何其他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
輸入/輸出介面318可進一步將DSP 302連接至警報326,以使得在觸發警報326時,造成用戶端節點202(例如)藉由振鈴、播放樂曲或振動而向使用者提供通知。警報326可用作用於藉由靜音振動或藉由針對特定來電者播放特定的預先指派之樂曲而向使用者警示各種事件(諸如,來電通話、新的文字訊息,及約會提醒)中之一者的機構。
小鍵盤328經由I/O介面318而耦接至DSP 302以提供一機構以供使用者作出選擇、鍵入資訊,及以其他方式提供輸入至用戶端節點202。鍵盤328可為完全文數字鍵盤或精簡之文數字鍵盤(諸如,QWERTY、Dvorak、AZERTY),及順序式類型,或具有與電話小鍵盤相關聯之字母(alphabet letter)之傳統數字小鍵盤。輸入鍵同樣可包括軌跡輪、退出或[Esc]鍵、軌跡球,及可向內壓下以提供其他輸入功能之其他導覽鍵或功能鍵。另一輸入機構可為LCD 330,其可包括觸控式螢幕能力而且向使用者顯示文字及/或圖形。LCD控制器332將DSP 302耦接至LCD 330。
若裝備有CCD相機334,則CCD相機334使得用戶端節點202能夠拍攝數位圖片。DSP 302經由相機控制器336與CCD相機334通信。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使用根據不同於 電荷耦合器件相機之技術操作的相機。GPS感測器338耦接至DSP 302以解碼全球定位系統信號或其他導航信號,藉此使得用戶端節點202能夠判定其位置。亦可包括各種其他周邊器件以提供額外功能,諸如無線電及電視接收。
圖6說明可藉由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實施之軟體環境402。在此實施例中,圖5中所展示之DSP 302執行作業系統404,作業系統404提供一供軟體之其餘部分操作之平台。作業系統404同樣為用戶端節點202硬體提供可存取應用程式軟體之標準化介面(例如,驅動程式)。作業系統404同樣包含應用程式管理服務(AMS)406,其在執行於用戶端節點202上之應用程式之間傳送控制。圖6中亦展示網頁瀏覽器應用程式408、媒體播放器應用程式410,及Java小應用程式412。網頁瀏覽器應用程式408組態用戶端節點202以作為網頁瀏覽器操作,從而允許使用者將資訊鍵入至表單中且選擇連結以擷取及檢視網頁。媒體播放器應用程式410組態用戶端節點202以擷取及播放音訊或視聽媒體。Java小應用程式412組態用戶端節點202以提供遊戲、公用程式及其他功能性。組件414可提供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性。在各種實施例中,圖4中所展示之用戶端節點202、無線網路節點「A」210至「n」216及伺服器節點224同樣可包括能夠執行與上文所描述之動作有關之指令的處理組件。
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及資源指派
如上文所論述,很可能指示於PCell上之PUCCH資源將 處於不同於指示於SCell上之彼等資源的PUCCH RB中。因此,需要解決方案,該等解決方案確保載運於一天線上之所有PUCCH資源處於相同RB中,甚至當經分配用於STRSD碼之資源係部分地使用PCell且部分地使用SCell而用信號發出時亦如此。
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解決了對於用於STRSD碼之傳輸天線之參考符號及資料符號的PUCCH資源處於相同PRB中的需要。可將其分成兩個類別:(1)調整STRSD碼以簡化PUCCH資源對(而非所有4個)在相同PRB中之資源分配而不變更PUCCH資源分配方法的彼等實施例,及(2)並不調整STRSD碼而改為變更資源分配或發信號以將PUCCH資源置於相同PRB中的彼等實施例。
STRSD碼(在本文中被稱作時間約束STRSD)之實施例藉由下文所展示之表2來描述,包括至Ack/Nack位元狀態之候選者映射。表2係藉由2010年10月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388,982號來揭示,該申請案之揭示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表2中,藉由箭頭指示Ack/Nack位元之組合。另外,藉由欄來指示用於資料或參考符號之PUCCH資源。另外,經傳輸之資料符號指示於在表格之對應列與欄之相交點處的儲存格中。Ack/Nack位元「1」指示Ack,而「0」指示「Nack」或未接收到對應於輸送區塊之PDCCH(不連續傳輸「DTX」)。天線埠列於欄之兩個集合中。由於可假定經傳輸之資料符號可跨越時槽而不同,故對於如表格中所展示之每一Ack/Nack位元組 合,藉由一符號對(其中第一所列符號及第二所列符號分別對應於第一時槽及第二時槽)對每一天線標註。具體而言,可假定對應於s0、s1、s2及s3之QPSK符號分別為1、j、-j及-1。用於一Ack/Nack位元組合之參考信號之PUCCH資源係藉由在對應於資源之欄與對應於Ack/Nack位元之列的相交點處的儲存格中的「r」指示。由於可假定用於參考信號之PUCCH資源並不會在時槽之間變化,故在一列上,每一天線僅需要一「r」。
舉例而言,若將傳輸Ack/Nack碼字「1001」,則在第一天線上,將在PUCCH資源0(標註為「Ch#0」)上傳輸參考信號且將使用符號s1(其對應於「j」)在PUCCH資源3上傳輸兩個時槽中之資料符號。在第二天線上,在兩個時槽中在PUCCH資源3上傳輸參考符號,而在兩個時槽中在PUCCH資源0上傳輸資料符號,但在第一時槽中具有值「s1」且在第二時槽中具有值「s0」。
碼設計假定:PUCCH資源0及1(Ch#0及Ch#1)係在主要小區(PCell)上用信號發出,且PUCCH資源2及3(Ch#2及Ch#3)係在次要小區(SCell)上用信號發出,此情形與如章節2.3中所描述之Rel-10中所指定的頻道選擇中之資源分配一致。注意,進行此操作以使得在錯過關於PCell或SCell之授予之情況下,UE仍可傳輸其接收到PDCCH所憑藉之小區之Ack或Nack。注意,若未接收到PDCCH,則UE不會在任何資源上傳輸。又,若(b0,b1,b2,b3)=(0,0,0,0)且未接收到用於PCell之PDCCH(其為DTX),且若SCell僅含有Nack,則UE將不在任何資源上傳輸。
檢查表2,可見:對於一給定天線,Ack/Nack位元之一些組合具有在不同於資料符號資源之小區上用信號發出之PUCCH資源中的參考信號。舉例而言,在天線埠#0上,Ack/Nack字「1001」將資源0用於參考信號且將資源3用於資料。此情形意謂:其可潛在地處於一不同PRB中,此係由於指示於PCell上及指示於SCell上之PUCCH資源可處於不同PRB中。
Rel-10 LTE使用發信號,其中隱含地用信號發出之PUCCH資源並未約束為處於與明確地經由ARI用信號發出之彼等PUCCH資源相同的RB中。當時間約束之STRSD與此Rel-10發信號一起使用時,eNB可僅在隱含式PUCCH資源與顯式PUCCH資源處於相同RB中時的子訊框中排程UE。若僅1 RB用於格式1b PUCCH傳輸,則可在任何子訊框中排程UE。然而,若使用M>1個RB載運格式1b PUCCH,則排程器可能僅能夠在平均1/M個子訊框中(在隱含式資源與顯式資源處於相同RB中之子訊框中)排程一UE。
另一實例STRSD方案(在本文中被稱作時變STRSD)為更一般之碼。其與至Ack/Nack位元狀態之候選者映射一道展示於表3中。表3係藉由2011年2月16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443,525號來揭示,該申請案之揭示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其使用於參考信號之資源跨越時槽而變化,以及使用於資料之資源在兩個天線上變化。雖然跨越時槽更多地變化相對於時間約束之STRSD而言改良了效能,但其亦增加了碼及eNB接收器之複雜性(尤其是歸因於參考信號之變化)。由於典型的城市頻道中之效能改良大約為十分之幾dB,故在一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較簡單的碼。
STRSD方案(諸如,時間約束之STRSD及時變STRSD)提供所需傳輸功率之實質減少,而不增加頻道選擇所需之PUCCH資源之數目。雖然本發明提供用於頻道選擇TxD方案之資源分配,但值得提及的是已提議的其他頻道選擇TxD碼。兩個此等提議具有STRSD之主要益處在於:其並不使用4個以上PUCCH資源來用信號發出4個Ack/Nack位元。此兩個提議為經修改之SORTD及空間碼區塊編碼(SCBC),且其展示於下表4及下表5中。在4對不同頻道供不同碼字使用之意義上,STRSD碼類似於經修改之SORTD。又,在STRSD與SCBC兩者中,用於參考符號之資源並非始終與用於對應資料符號之資源相同。然而,STSRD比其他兩個碼更通用在於:其亦允許符號在第二天線上在時槽之間變化,且因為參考符號之正交資源以不同於資料正交資源變化之方式之方式隨著Ack/Nack位元變化。事實上,在表4及表5中可見,參考符號之正交資源根本不隨著Ack/Nack位元而變化。相比之下,STRSD碼中的參考符號之正交資源可隨著Ack/Nack位元而變化,以使得對於A/N位元之一些狀態,參考符號及資料符號處於相同正交資源上,但對於A/N位元之其他狀態,情況並非如此。此等概括允許其獲得改良之效能,效能通常比其他碼優約1 dB。
上述實施例之經修改之STRSD碼假定用於每一天線上之正交資源係隱含地自PCell用信號發出或者明確地自SCell用信號發出。自一小區用信號發出之資源處於相同PUCCHPRB中,但不同小區之資源可處於不同PRB中。因此,在一天線上用於資料及參考信號之資源處於一PUCCH PRB中。此外,該等碼維持較早之STRSD碼之性質:1)若錯過PDCCH,則映射不應使用藉由所錯過之PDCCH指示之資源,及/或2)用於參考信號之資源可跨越時槽而不同。
共同PRB STRSD碼
在一實施例中,可變更上文所描述的時間約束之STRSD碼,以使得對於每一天線,每一碼字(或碼之表格之列)使用僅自伺服小區中之一者用信號發出的資源。此情形可見於表6中之共同PRB STRSD碼中,此係由於在此實施例中,資源0、1及2、3係根據Rel-10中所支援之頻道選擇中之PUCCH資源分配而分別在PCell及SCell上用信號發出。用於天線埠0或1之每一列僅含有資源(0,1)中之一者或資源(2,3)中之一者。因此,當參考信號處於不同於資料之資源上時(如表格之第5列至第12列中的狀況),參考信號始終在自與資料之資源相同的小區用信號發出之資源上。由於參考及資料資源係自相同小區用信號發出,故給定隱含式資源發信號及顯式資源發信號之結構,則相對較容易確保資料與參考共用相同PRB。亦應注意,此碼保持時間約束之STRSD碼之性質,即允許其在錯過PCell或SCell之PDCCH(DTX)時起作用。當(b0,b1)或(b2,b3)為(0,0)時, PCell或SCell之PDCCH可分別為DTX。對於A/N狀態「1100」、「0100」及「1000」,PCell之PDCCH可為DTX且僅需要資源2及3。又,對於A/N狀態「0000」、「0001」、「0010」及「0011」,SCell之PDCCH可為DTX且僅需要資源0及1。大體而言,應存在兩個碼字群組(每一群組含有在PCell或SCell為DTX時傳輸之碼字),以使得每一群組使用僅自該等小區中之一者用信號發出的資源。此外,在此實施例中,每一群組內之碼字使用相同PUCCH資源,且因此不同之處僅在於所使用之調變符號。
注意,當(b0,b1,b2,b3)=(0,0,0,0)時,此實施例及所有接下來之實施例具有與實例STRSD碼實質上相同之欄為。若未接收到PDCCH,則UE不會在任何資源上傳輸。又,若未接收到用於PCell之PDCCH(其為DTX),且若SCell僅含有Nack,則UE將不在任何資源上傳輸。
此實施例提供若干益處:
1)由於可控制自一小區用信號發出之資源以使得其更容易處於相同PRB中,故新STRSD碼可允許在任何子訊框中排程UE(當在時間約束之STRSD中可能不能排程UE時)。
2)該碼比時變STRSD簡單。參考信號資源並不跨越時槽而變化,用於資料符號之資源亦不跨越時槽而變化。
3)PUCCH資源係使用Rel-8及Rel-10中之現有PUCCH資源分配機制隱含地定址。
4)eNB排程器之靈活性受到最小影響。必須排程PCell上之PUCCH以使得隱含式資源0及1處於相同PRB中,且顯式資源2及3亦必須用信號發出至相同PRB中。然而,隱含式資源及顯式資源並不需要全部處於相同PRB中。此外,不需要重新定義UESS或自CCE至PUCCH資源之映射。
約束之時變共同PRB STRSD
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變更時變STRSD以使得當藉由PCell之PDCCH用信號發出資源0及1且藉由SCell之PDCCH用信號發出資源2及3時,若錯過PCell上之PDCCH,則UE將能夠在藉由SCell之PDCCH指示之任何PUCCH資源上傳輸。所得的約束之時變共同PRB STRSD碼展示於表7中。A/N碼字「1100」、「0100」及「1000」現在僅使用在SCell上用信號發出之PUCCH資源2及3。此外,該碼維持以下性質:對於每一天線,在每一時槽期間,每一碼字(或表格之列)使用自該等小區中之僅一者之PDCCH用信號發出的PUCCH資源。如同共同PRB STRSD 碼,此情形可見於表格中,此係由於PUCCH資源0、1及2、3係分別藉由PCell及SCell之PDCCH用信號發出。用於每一時槽用於天線埠0或1之每一列僅含有資源(0,1)中之一者或資源(2,3)中之一者,且再次,相對較容易確保資料及參考共用相同PRB,甚至當使用顯式資源分配時亦如此。
此實施例具有以下益處:
1)由於結構接近於時變STRSD,故預期具有優於實施例#1的類似於如表3中所展示之時變STRSD之效能的效能優點。
2)由於可控制自一小區用信號發出之資源以使得其更容易處於相同PRB中,故新STRSD碼可允許在任何子訊框中 排程UE(當在時間約束之STRSD中可能不能排程UE時)。
3)PUCCH資源係使用Rel-8及Rel-10中之現有機制隱含地定址。
4)eNB排程器之靈活性受到最小影響。必須排程PCell上之PUCCH以使得隱含式資源0及1處於相同PRB中,且顯式資源2及3亦必須用信號發出至相同PRB中。然而,隱含式資源及顯式資源並不需要全部處於相同PRB中。此外,不需要重新定義UESS或自CCE至PUCCH資源之映射。
混疊之PUCCH資源映射
可藉由結合下文之論述參看圖7來理解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態樣。
變更STRSD碼可減小其效能。因此,當應使效能最大化時,可考慮不對STRSD碼之關於PUCCH資源之使用強加約束的實施例。
此實施例具有以下益處:藉由約束至PUCCH資源之映射而支援更好地執行STRSD碼。此情形大體而言可藉由以下操作來進行:將PUCCH資源分裂成多個連續範圍,每一範圍含有正好一個PUCCH PRB,且將PUCCH資源索引設定至一固定位移與一動態位移之總和,如圖7中所展示。該固定位移調整PUCCH資源之範圍之開始,且該動態位移允許定址範圍內之PUCCH資源。對於一UE,PDCCH CCE之每一鄰近區塊映射至相同PUCCH PRB,此情形導致多對一或「混疊」之PUCCH資源映射。
當PUCCH資源範圍具有相等大小時,表達此情形之一方 式係經由下文之等式1:
其中:c定義於以下文件中:3GPP TS 36.211 V10.1.0(「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技術規範小組無線電存取網路;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E-UTRA);實體頻道及調變(第10發行版)」,2011年3月)之章節5.4,且為第i個PUCCH資源。
此處,固定位移為且動態位移為()mod(C),一範圍中之PUCCH資源之數目為C。由於如Rel-8中所定義之可將每一PUCCH資源定址於50個以上RB中,且由於50個PUCCH RB應足夠多(甚至用於20 MHz)(最大載波頻寬定義於LTE Rel-10中),故其範圍足夠大以使得在上述等式1中不需要額外位移變數或常數。可設定以使藉由上述等式1定址之PUCCH資源位移至50個以上PUCCH PRB之開始。
第二隱含式PUCCH資源較佳鄰近於第一隱含式PUCCH資源,且因此可如下文之等式2中來表達等式1之修改:
此處,除非第一隱含式PUCCH資源在一PRB之結尾,否則第二PUCCH資源將鄰近於第一PUCCH資源。注意,之適當選擇允許此狀況為針對之高達C-1個值之狀況。
此實施例具有以下益處:
1)藉由允許使用較少約束之STRSD碼,輕微的效能改良係可能的。時變STRSD可用以提供在較高Nack對Ack錯誤率下的好十分之幾dB之Nack對Ack效能。
2)不需要重新定義UESS。僅改變PUCCH資源之映射。
3)存在較少排程約束。可在任何CCE上排程UE之PDCCH,只要UE之PDCCH並不映射至不同CCE區塊中的另一UE之CCE映射至之相同PUCCH資源即可。由於每個中之一者映射至一給定PUCCH資源,且由於每一UE係半靜態地映射至PUCCH PRB,故此情形應不會太多地影響排程器。
4)ARI資源選擇不受約束。用於每一ARI狀態之顯式資源對可處於不同PRB中。
在多個PRB中用信號發出ARI資源
可藉由參看圖8及下文之隨附文字來理解又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將ARI資源對指派為處於不同PUCCH PRB中,但仍可確保一PRB內含有每一對。此情形將允許隱含式資源處於不同PRB中,且因此允許在更多個PDCCH CCE資源中排程UE,此係由於其UESS將更常常地映射至處於與ARI資源相同之PUCCH PRB中的隱含式資源。
圖8為使用2個ARI位元在4個PUCCH資源對當中選擇且指示4個相異PRB的實例。在子訊框索引k處,假定UESS中之至少一開始CCE索引具有PRB#2中之一對應PUCCH資源。
此實施例具有以下益處:
1)存在顯著多於ARI PUCCH處於一單一PRB中之狀況(如實施例#3中之情形)的排程靈活性。當藉由ARI定址N個不同PUCCH PRB時,可選擇高達N倍以上數目個CCE位置(亦即,在此狀況下為4倍以上)。
2)PUCCH資源係使用Rel-8及Rel-10中之現有機制隱含地定址。
3)不需要重新定義UESS。
4)使用簡單機制。
STRSD碼RRC發信號強健性及效率
如上文結合用於Rel-10載波聚合中之頻道選擇之PUCCH資源分配所描述,用信號發出以用於ARI之顯式資源可處於相同PRB中(歸因於PCell及SCell上之資源分配之結構)。因此,可使用Rel-10發信號機制來支援用於上述所有實施例之ARI資源分配。然而,可能需要減少RRC發信號耗用且藉由將顯式資源約束為處於相同PRB中而使得更能防止錯誤。
在一實施例(其與上述其他所揭示之實施例互補)中,用以達成此目的之一方式係僅用信號發出第一顯式PUCCH資源且使用用於顯式發信號之相同規則(其中兩個PUCCH資源鄰近)。可表達此情形如下,且可在LTE之層1(實體層)規範之情況下加以描述,此係由於第二資源對第一資源之相依性不可組態:
其中為第一顯式PUCCH資源,整數j>0,且為自第一顯式PUCCH資源判定之第j個PUCCH資源。
注意,在等式(3)之情況下,網路應避免用信號發出在一PUCCH PRB之結尾附近的,此係由於可能處於一不同PUCCH PRB中。若需要額外發信號強健性,則可藉由改為使用以下等式(用於實施例#3中)而將「纏繞」至一PUCCH PRB之開始:
由於PUCCH資源在Rel-10中係使用12個位元來定址,故此實施例可節省用以組態PUCCH之資訊(PUCCH-Config資訊元素)之顯著百分比。可能更重要地,由於STRSD需要資源處於相同PRB中,故此實施例減少與一個以上PRB之資源組合之分率(在等式3中)或完全消除資源組合(在等式4中)。因此,在此實施例情況下之發信號比Rel-10中之更通用發信號更不容易出現錯誤。自另一觀點看,雖然對於Rel-10機制而言,允許不同PRB之通用發信號為極好的,且提供靈活性,但對於STRSD而言,其僅為一錯組態。
可變資源STRSD
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係關於一可變資源STRSD之性質。時變STRSD具有以下性質:其需要針對16個Ack/Nack位元狀態中之12個狀態向UE用信號發出3個或4個資源,針對該等狀態中之4個狀態,需要用信號發出3個資源,且針對該等狀態中之4個狀態,需要用信號發出2個資源。若在 PCell上用信號發出2個資源且在SCell上用信號發出2個資源,則若錯過PCell或SCell,且UE需要傳輸12個Ack/Nack位元狀態中之一者,則其將僅知道其需要的3個或4個資源中之2個資源。若選擇Ack/Nack位元映射以使得在錯過SCell之情況下(亦即,對於b3、b2、b1、b0=0000、0001、0010及0011),使用2個資源,且選擇Ack/Nack位元映射以使得在錯過PCell之情況下(亦即,對於b3、b2、b1、b0=1100、0100及1000),使用3個資源,僅需要用信號發出一額外資源。此外,因為在錯過PCell時需要3個資源但在錯過SCell時僅需要2個資源,所以僅需要在SCell上傳輸額外資源以解決錯過PCell或SCell之問題。因此,在第一實施例中,ARI將指示3個資源,同時仍隱含地分配2個資源。然而,碼之此第一實施例具有額外約束:資源1及3應處於相同PRB中。此情形可藉由選擇PCell之PDCCH以使得資源1處於與資源3(其隱含地分配於SCell上)相同之PRB中來實現。可能並非始終需要此排程約束。因此,在表8中所展示之另一實施例中,展示SCell上之4個資源,此係由於可容易地將SCell上之額外資源約束為處於與資源3相同之PRB中。
基於時變STRSD的用於可變資源STRSD之經修改之碼展示於表8中。其使用如此實施例之第一段落中所描述的Ack/Nack位元映射,及相對於資源使用而對時變STRSD作出的一些輕微修改。由於在此實施例中假定資源0及1係自PCell傳輸,故調換含有資源1及資源2之欄。又,在碼之 最後的12列中,資料及/或參考信號係在資源4及5上傳輸,而非在資源0及1上傳輸。注意,此碼之效能可與時變STRSD之效能一般好或優於時變STRSD之效能,此係由於額外編碼增益可來自額外資源之使用。此外,注意,應分配顯式資源以使得資源3及5處於相同PUCCH RB中,且資源2及4亦應處於一PUCCH PRB中(但資源2及3或4及5不需要處於相同PUCCH PRB中)。此情形確保:當參考信號及資料處於不同資源上時,資料符號及參考信號仍將處於相同PUCCH RB中。最後,注意,隱含地用信號發出之資源0及1不需要處於與明確地用信號發出之資源2、3、4及5相同的PUCCH PRB中。此情形意謂:不存在針對此碼的對於使隱含式PUCCH資源與顯式PUCCH資源對準之排程約束。
若用信號發出6個相異資源,則碼如上所述般操作,且6個資源供UE使用以用信號發出Ack/Nack。若隱含式發信號指示與用於資源4之PUCCH資源相同且來自顯式發信號的PUCCH資源用於資源0,以及與用於資源5之PUCCH資源相同且來自顯式發信號的PUCCH資源用於資源1,則碼後退至與時變STRSD相同之基本結構,如表9中所展示。由於不存在相異的第5個PUCCH資源及第6個PUCCH資源,故在表格中藉由分別將來自資源4及5之所有傳輸移動至資源0及1而展示此情形。因此,可見,僅4個資源用於UE之Ack/Nack傳輸。注意,由於資源2及4以及3及5係用信號發出而處於相同PUCCH RB中,故當隱含式資源指示相同資源用於資源0及4且相同資源用於資源1及5時,資源0將處於與資源2相同之PUCCH PRB中且資源1將處於與資源3相同之PUCCH PRB中。
由於在此實施例中資源0及1係隱含地用信號發出,故當使用Rel-10資源發信號時,其可使用鄰近PUCCH資源。亦即,在此狀況下,可如下式來判定資源:,其中分別為用於資源0及資源1之PUCCH資源索引,n CCE,0為用於UE之關於PCell PDCCH之授予的第一控制頻道元素之索引,且定義於參照案2之章節5.4中。因為資源為鄰近的,所以在資源0與1兩者係用信號發出而與顯式資源相同的此狀況下,顯式資源2及3因此亦將經組態而為鄰近的。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在此實施例中,網路不應針對資源0、4及5用信號發出相同PUCCH資源,以避免碼之效能之降級。
將隱含地分配之資源設定為與明確地分配之資源相同的排程約束可為顯著的。可使用實施例3來使該等約束中之 一些約束鬆弛。若修改PUCCH資源分配以使用上文所描述之等式1及2,則可能存在可排程每一UE之m倍以上數目個位置,此係由於存在混疊至相同的PUCCH資源集合之m個CCE區塊。
此外,注意,亦有可能使用隱含式發信號用信號發出額外資源。可隱含地用信號發出用於資源2、3、4及5之PUCCH資源索引如,其中i {2,3,4,5}為資源編號。
此實施例具有以下益處:
1)由於結構為時變STRSD之結構,故預期具有優於實施例#1的類似於如表3中所展示之時變STRSD之效能的效能優點。
2)eNB可動態地選擇每一UE使用4個、5個或6個資源,此取決於其是否使隱含地排程之資源或明確地排程之資源對準。此情形允許針對頻譜效率在排程器複雜性與鏈路效能之間取捨。
3)當使用6個資源時,可容易地將資料及參考信號資源組態為處於相同PRB中。此係因為僅資源2及4或3及5可使資料及參考信號處於不同資源上,且此等資源係自一小區(SCell)用信號發出。
4)可使用Rel-8及Rel-10中之現有機制隱含地定址PUCCH資源,尤其是當用信號發出6個資源時。
用於3個HARQ ACK位元之傳輸的傳輸分集
在另一實施例中,支援用於藉由使用4個資源之頻道選 擇進行的3個HARQ-Ack位元之傳輸的傳輸分集。此實施例使用3個以上PUCCH資源,亦即,比使用頻道選擇進行的3個Ack/Nack位元之單一天線傳輸所用的資源多。
如下文在表11中展示的參照案1之表10.1.2.2.1-4中所展示、當在LTE Rel-10中使用具有頻道選擇之格式1b時,已針對3個HARQ-Ack位元之傳輸定義了9種狀態。應注意,最後的兩列使用相同資源及相同調變符號且被一起視為單一碼字。應注意,在本文中所描述之其他STRSD實施例中,碼表中之每一列對應於資訊位元之一組合及正交資源與調變符號之一組合。因此,在其他STRSD實施例中,一碼字識別資訊位元以及正交資源與調變符號之一唯一組合。為了維持碼字為唯一之性質,在此實施例中,將碼字定義為跨越一或多個時槽及一或多個傳輸天線使用的正交資源與調變符號之一唯一組合。
又,在本文中所描述之其他STRSD實施例中,可藉由一個位元表示每一Ack/Nack狀態,其中0對應於Nack/DTX且1對應於Ack。如自表11可見,當使用3個HARQ-Ack位元時,所表示之HARQ-Ack狀態可為Ack、Nack、DTX或Nack/DTX。然而,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在LTE中,此3種HARQ-Ack狀態被稱作HARQ-Ack位元。此等HARQ-Ack位元因此可被視為資訊位元,且HARQ-ACK狀態之組合可被視為資訊位元之狀態。
因此,STRSD碼亦應具有9個碼字。此外,該碼應具有針對4-位元狀況所論述之與資源分配有關之性質,亦即:性質(1)即使錯過在伺服小區1或伺服小區2上傳輸之PDCCH(其中主要小區或次要小區可為伺服小區),該碼亦應為功能性的;及性質(2)對於每一天線,每一碼字(或表之列)使用僅自該等伺服小區中之一者用信號發出的資源。
由於4個資源可用於3-位元STRSD碼,故此碼可建置於表6之4-位元共同PRB STRSD碼上,該4-位元共同PRB STRSD碼已經藉由4個資源開發且能滿足上述兩個性質。該建構可以兩個步驟完成:1)擊穿4-位元STRSD以將碼字 之數目減少至9,且接著2)在經擊穿之碼上修改調變編碼。
該方法可大體用於基於本發明中所描述之任何4-位元碼建構3-位元碼。然而,此處針對表6說明此方法。
表6之共同PRB STRSD碼具有16個碼字。為了建構3位元STRSD碼,在此實施例中,擊穿共同PRB STRSD碼以獲得具有9個碼字之新碼,以使得上述兩個性質(1)及(2)繼續保持。由於資源之數目並未自4改變,故性質(2)自動地保持且僅應針對經擊穿之碼驗證性質(1)。若在3-位元碼中,可用資源之數目小於4,則將必須亦驗證性質(2)。
性質(2)自動地轉給任何經擊穿之碼。為了滿足性質(l),應使若干碼字避開僅使用資源#0及#1之碼字的群組且亦應使若干碼字避開僅使用資源#2及#3之碼字的群組。每一群組中之碼字之具體數目藉由以下操作來判定:檢查表11,且判定在錯過伺服小區1之PDCCH之狀況下可傳輸的碼字之數目以及在錯過伺服小區2之PDCCH之狀況下可傳輸的碼字之數目。此等數目針對前一種狀況及後一種狀況分別為2及4。
將保持於經擊穿之碼中的其他三個碼字可選自其他兩個碼字群組(每一群組為使用相同資源之碼字的集合)。自兩個群組(而不是一個群組)中選擇此三個碼字使該等碼字之間的距離增加。由於相同原因,此等碼字不應選自針對錯過伺服小區1之PDCCH之狀況從中選擇了2個碼字的群組。因此,2個碼字選自第二群組(表6之5至8列)且一碼字選自 第三群組(表6之9至12列)。
在前一步驟中獲得的經擊穿之碼包括分裂至4個群組中之9個碼字。此等群組中的碼字之數目分別為4、2、2及1。對於具有4個碼字之群組,可再使用來自4-位元碼之調變符號。然而,對於具有2個碼字之群組,可修改調變編碼(調變符號)以改良碼之距離性質。更具體言之,若該等碼字中之一者在一時槽及一天線上使用符號s 0,則另一碼字在相同時槽及相同天線上應使用-s 0(對於該兩個碼字之間的最大距離而言)。大體而言,僅具有兩個碼字之群組中的碼字應使用反極(antipodal)調變符號,其中術語「反極」指代具有180度相位差之調變符號。雖然可使用任一對反極調變符號,但s0及-s0係針對具體情況而選擇。又,對於此兩個碼字,可使s 0跨越時槽及跨越天線保持固定。對於具有一個碼字之群組,可使用任何調變符號,且針對具體情況而選擇符號s 0
基於上文所描述之程序而設計之碼展示於表12中。每一列對應於與3種HARQ狀態之組合相關聯的碼字,其中該等HARQ狀態可為ACK、NACK、DTX或NACK/DTX。針對每一碼字展示用於兩個天線中之每一者上用於兩個時槽中之每一者中的PUCCH資源。應注意,此表中所使用之PUCCH資源係自1至4編索引。亦展示針對每一碼字的用於兩個天線中之每一者上用於兩個時槽中之每一者中的調變符號,其中b(0)及b(1)分別指代用於一天線上用於第一時槽及第二時槽中的調變符號。
用於STRSD碼之一般化實施例
現在考慮用於STRSD碼之一般化實施例,該STRSD碼具有比正交資源之數目少的資訊位元。在此實施例中,使用碼字群組之集合來建構該碼,其中碼字群組之數目至少為正交資源之數目。此情形允許使用最大數目個資源,及資源在用於給定數目個資訊位元之群組當中的良好分佈,從而產生良好碼效能。該碼之每一碼字為唯一的且經選擇用於資訊位元之組合中之一或多者的傳輸。將碼字群組定義為如下碼字之集合,該等碼字在兩個時槽中及兩個天線上為調變符號及參考符號(RS)使用正交資源之相同組合,以使得僅一碼字群組中的兩個碼字之間的差異存在於調變符號中之一或多者之間。每一碼字群組經建構,以使得用於一天線上之調變符號之正交資源不同於用於另一天線上之正交資源。用於參考信號之正交資源在天線之間亦不同。 碼字群組亦經建構以使得來自不同碼字群組之兩個子碼字關於調變符號與參考符號兩者並不具有相同正交資源,其中一子碼字經定義為在特定天線上及在特定時槽中傳輸之碼字之一部分。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使用QPSK調變且每一碼字群組中之碼字之數目為1個碼字、2個碼字或4個碼字中之一者。在此替代實施例中並不支援每一碼字群組使用三個碼字之設計,此係因為任何3個QPSK符號之間的最小距離為不均勻的,從而導致降級之效能。在一碼字之狀況下,每一碼字群組可使用任何QPSK符號,且針對具體情況而選擇s0。在兩碼字之狀況下,可使用任一對反極QPSK符號,針對具體情況而選擇s0及-s0。在4碼字之狀況下,使用所有QPSK符號。
總之,存在比正交資源之數目少的A/N位元。在一實施例中,將碼字分群以使得僅群組中的碼字之間的差異為所使用之調變符號。可能存在數目等於或大於正交資源之碼字群組。另外,群組之間可能存在不等數目個碼字。在一實施例中,QPSK用於調變符號。在該實施例中,碼字群組可含有1個碼字、2個碼字或4個碼字。在此實施例中,碼字群組並不包括3個碼字。
用於在不使調變符號跨越時槽變化之情況下的4個HARQ-Ack位元之傳輸的傳輸分集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議用於藉由頻道選擇且藉由非時變調變符號進行的4個HARQ-Ack位元之傳輸的STRSD碼。該 碼展示於表13中且具有與表6中之STRSD碼相同的特徵及益處。雖然如表13、表14及表15之碼中所例示的非時變調變在一子訊框之所有時槽中每一天線使用單一調變符號,但大體上,非時變調變符號係在傳輸碼字之時間內恆定的彼等調變符號。
表6與表13之碼所共同的一關鍵特徵在於:用於天線埠0及1上之調變符號不同。相對於調變符號在兩個天線上相同時之情況而言,此特徵改良了碼之效能。
表6與表13之碼所共同的第二關鍵特徵在於:一天線上用於給定對之碼字的調變符號之間的距離常常不同於另一天線上用於同一對碼字的調變符號之間的距離。以此方式使碼字對之距離跨越天線平衡可改良碼之效能。
碼字對在天線上之不同符號距離之實例可見於碼字「0000」與「0011」中。在碼字「0000」中,分別在天線埠0及1上傳輸s0及s2。對於碼字「0011」,分別在天線埠0及1上傳輸s3及s3。由於s3=-s0,因此第一天線上用於碼字「0000」及「0011」之資料符號為反極的,且因此具有可在QPSK調變中得到之最大距離。然而,因為s2=j*s3,所以第二天線上用於碼字「0000」及「0011」之資料符號處於正交,且因此其具有小於可在QPSK調變中得到之最大距離的距離。
因此大體而言,當第一碼字與第二碼字對於第一天線具有反極調變符號且第一碼字與第二碼字對於第二天線具有處於正交之調變符號時,產生此特徵,其中第一調變符號 x及第二調變符號y經定義為在x=j*y或x=-j*y時處於正交。
藉由改變在兩個時槽上使用不同調變符號之彼等碼字在第二天線上的調變符號而自共同PRB STRSD碼(表6)獲得具有非時變調變符號之共同PRB STRSD碼(表13)。更具體言之,在每一碼字群組(使用相同資源之碼字的集合)中,存在使用(s1,s0)或(s0,s1)作為其在兩個時槽中在天線埠#1上之調變符號的兩個碼字。為了具有非時變性質,將此等調變符號對改變成(s0,s0)及(s1,s1)。
表13展示此改變之第一途徑,其中分別將(s1,s0)及(s0,s1)改變成(s1,s1)及(s0,s0)。第二途徑係分別將(s1,s0)及(s0,s1)改變成(s0,s0)及(s1,s1)。又,在表13中,對於所有碼字群組,使用第一途徑;然而,有可能對於每一碼字群組,獨立於其他碼字群組而選擇第一途徑或第二途徑。
在另一實施例中,改變自HARQ-Ack位元組合至碼字之映射,以使得第一天線上之調變符號及用於資料符號之資源變得類似於單一天線傳輸中之彼等調變符號及資源(如參照案1之表10.1.2.2.1-5中所展示)。藉由僅改變映射,丟失表13之碼之益處中的一者(其為具有一DTX PDCCH之功能性)。為了保留此性質,應在改變映射之前切換資源2及3。來自表13之藉由此兩個改變(切換資源2及3且改變映射)獲得之碼在下文展示於表14中。
用於在不使調變符號跨越時槽變化之情況下的3個HARQ-Ack位元之傳輸的傳輸分集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議用於藉由頻道選擇且藉由非時變 調變符號進行的3個HARQ-Ack位元之傳輸的STRSD碼。藉由改變使用時變調變符號之彼等碼字之調變符號而自表12獲得該碼。更具體言之,表12中存在在第二天線埠上跨越兩個時槽使用不同調變符號之兩個碼字。用於此兩個碼字之用於第二天線之調變符號對為(s0,s1)及(s1,s0)。具有非時變調變符號之樣本3位元STRSD碼展示於表15中,其中符號對(s0,s1)及(s1,s0)已分別改變成(s1,s1)及(s0,s0)。替代途徑將為分別將(s0,s1)及(s1,s0)改變成(s0,s0)及(s1,s1)。
儘管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係參考用於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及資源指派的系統及方法而描述,但本發明未必限於說明可適用於廣泛多種鑑認演算法的本發明之發明性態樣的實例實施例。因此,上文所揭示之特定實施例僅為說 明性的且不應將其視為對本發明之限制,此係因為該等實施例可按照熟習此項技術者在瞭解了本文中之教示後顯而易見的不同但等效之方式來進行修改及實踐。因此,前述描述並不意欲將本發明限於所闡述之特定形式,而相反,前述描述意欲涵蓋如可包括於如藉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定義的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的此等替代例、修改及等效物,以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到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在不偏離本發明之最廣形式的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作出各種改變、取代及變更。
附錄 縮寫及術語
100‧‧‧系統
110‧‧‧處理器
120‧‧‧網路連接介面
13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140‧‧‧唯讀記憶體(ROM)
150‧‧‧輔助儲存器
160‧‧‧輸入/輸出(I/O)器件
202‧‧‧用戶端節點
204‧‧‧顯示器
206‧‧‧輸入鍵
208‧‧‧無線網路天線「A」
210‧‧‧無線網路存取節點「A」
212‧‧‧無線子網路「A」
214‧‧‧無線網路天線「n」
216‧‧‧無線網路存取節點「n」
218‧‧‧無線子網路「n」
220‧‧‧無線網路
222‧‧‧實體網路
224‧‧‧伺服器節點
302‧‧‧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304‧‧‧記憶體
306‧‧‧天線及前端單元
308‧‧‧射頻(RF)收發器
310‧‧‧類比基頻處理單元
312‧‧‧麥克風
314‧‧‧聽筒揚聲器
316‧‧‧耳機埠
318‧‧‧匯流排
320‧‧‧可抽換式記憶體卡
322‧‧‧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埠
324‧‧‧短程無線通信子系統
326‧‧‧警報
328‧‧‧小鍵盤
330‧‧‧液晶顯示器(LCD)
332‧‧‧液晶顯示器(LCD)控制器
334‧‧‧電荷耦合器件(CCD)相機
336‧‧‧相機控制器
338‧‧‧全球定位系統(GPS)感測器
340‧‧‧電力管理模組
342‧‧‧電池
402‧‧‧軟體環境
404‧‧‧作業系統
406‧‧‧應用程式管理服務(AMS)
408‧‧‧網頁瀏覽器應用程式
410‧‧‧媒體播放器應用程式
412‧‧‧Java小應用程式
414‧‧‧組件
圖1為具有具正常循環首碼之PUCCH格式1a及1b之結構的習知子訊框的說明;圖2為用於指定供使用者設備器件使用之PUCCH之習知顯式發信號及隱含式發信號的說明;圖3為用於實施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之一或多者的通信系統之說明;圖4展示具備無線功能之通信環境,其包括如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實施之用戶端節點的實施例;圖5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如藉由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實施之例示性用戶端節點的方塊圖;圖6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可藉由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實施之軟體環境;圖7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混疊之PUCCH資源映射的實施方案;及 圖8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在多個實體資源區塊中之Ack/Nack資源指示符(ARI)資源之發信號。

Claims (18)

  1.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使用者設備(UE)器件,其中該UE器件經組態以使用傳輸分集,該UE器件包含:一處理器;及一無線網路連接介面,其中該處理器及該無線網路連接介面經組態以:根據待由該UE器件傳達之資訊位元之一狀態自複數個正交資源中分別選擇一第一正交資源及一第二正交資源,對於該等資訊位元之複數個狀態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正交資源與該第二正交資源不同;根據該等資訊位元之該狀態來選擇一第一調變符號及一第二調變符號,對於該等資訊位元之該複數個狀態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調變符號與該第二調變符號不同,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經選擇以為非時變的;在一第一天線上分別在該第一正交資源及該第二正交資源上傳輸一參考符號及該第一調變符號;且分別在該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上傳輸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
  2. 如請求項1之器件,其中該處理器及該無線網路連接介面經進一步組態以:根據待由該UE器件傳達之資訊位元之該狀態從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中選擇一第三正交資源;且在該第二天線上在該第三正交資源上傳輸該第二調變 符號。
  3. 如請求項1之器件,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係在一子訊框之所有時槽中傳輸,且該第二調變符號係在該子訊框之所有時槽中傳輸。
  4. 如請求項1之器件,其中,當該第一調變符號與一第三調變符號為反極時,該第二調變符號與一第四調變符號處於正交,且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係針對該等資訊位元之一第一狀態而傳輸,該第三調變符號係針對該等資訊位元之一第二狀態在該第一天線上傳輸,且該第四調變符號係針對資訊位元之該第二狀態在該第二天線上傳輸。
  5.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操作一使用者設備(UE)器件之方法,其中該UE器件經組態以使用傳輸分集,該方法包含:根據待由該UE器件傳達之資訊位元之一狀態自複數個正交資源中分別選擇一第一正交資源及一第二正交資源,對於該等資訊位元之複數個狀態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正交資源與該第二正交資源不同;根據該等資訊位元之該狀態來選擇一第一調變符號及一第二調變符號,對於該等資訊位元之該複數個狀態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調變符號與該第二調變符號不同,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經選擇以為非時變的;在一第一天線上分別在該第一正交資源及該第二正交 資源上傳輸一參考符號及該第一調變符號;及分別在該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上傳輸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進一步包含:根據待由該UE器件傳達之資訊位元之該狀態自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中選擇一第三正交資源,及在該第二天線上在該第三正交資源上傳輸該第二調變符號。
  7.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係在一子訊框之所有時槽中傳輸,且該第二調變符號係在該子訊框之所有時槽中傳輸。
  8.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當該第一調變符號與一第三調變符號為反極時,該第二調變符號與一第四調變符號處於正交,且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係針對該等資訊位元之一第一狀態而傳輸,該第三調變符號係針對該等資訊位元之一第二狀態在該第一天線上傳輸,且該第四調變符號係針對資訊位元之該第二狀態在該第二天線上傳輸。
  9. 一種存取節點,其用於判定自在多個天線上進行傳輸之一UE器件傳輸的資訊位元之一狀態,該存取節點包含:一處理器;及一無線網路連接介面,其中該處理器及該無線網路連接介面經組態以:將複數個正交資源分配給在多個天線上進行傳輸之 該UE器件以用在一第一符號例項中;在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中之一第一正交資源上接收一第一參考符號且在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中之一第二正交資源上接收一第一調變符號,該第一正交資源及該第二正交資源係自該UE器件之一第一天線傳輸,且對於該等資訊位元之複數個狀態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正交資源與該第二正交資源不同;且接收一第二調變符號,對於該等資訊位元之該複數個狀態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調變符號與該第二調變符號不同,且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為非時變的,且其中該第二調變符號係自該UE器件之一第二天線傳輸。
  10. 如請求項9之存取節點,其中該處理器及該無線網路連接介面經進一步組態以:分配來自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之一第三正交資源;且接收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中之該第三正交資源,該第三資源係根據待由該UE器件傳達之資訊位元之該狀態而選擇,其中該第二調變符號係在該UE器件之該第二天線上在該第三正交資源上傳輸。
  11. 如請求項9之存取節點,其中該第一正交資源及該第二資源兩者處於同一實體資源區塊中。
  12. 如請求項9之存取節點,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在一子訊 框之所有時槽中為相同的,且該第二調變符號在該子訊框之所有時槽中為相同的。
  13. 如請求項9之存取節點,其中,當該第一調變符號與一第三調變符號為反極時,該第二調變符號與一第四調變符號處於正交,且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映射至該等資訊位元之一第一狀態,一第三調變符號及該第四調變符號映射至該等資訊位元之一第二狀態,且該第三調變符號及該第四調變符號分別在該UE器件之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二天線上傳輸。
  14. 一種在一存取節點處進行之方法,該存取節點經組態以用於判定自在多個天線上進行傳輸之一UE器件傳輸的資訊位元之一狀態,該方法包含:將複數個正交資源分配給在多個天線上進行傳輸之該UE器件以用在一第一符號例項中;在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中之一第一正交資源上接收一第一參考符號且在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中之一第二正交資源上接收一第一調變符號,該第一正交資源及該第二正交資源係自該UE器件之一第一天線傳輸,且對於該等資訊位元之複數個狀態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正交資源與該第二正交資源不同;及接收一第二調變符號,對於該等資訊位元之該複數個狀態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調變符號與該第二調變符號不同,且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為非時變的,且 其中該第二調變符號係自該UE器件之一第二天線傳輸。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分配來自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之一第三正交資源;及接收該複數個正交資源中之該第三正交資源,該第三資源係根據待由該UE器件傳達之資訊位元之該狀態而選擇,其中該第二調變符號係在該UE器件之該第二天線上在該第三正交資源上傳輸。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正交資源及該第二資源兩者處於同一實體資源區塊中。
  17.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在一子訊框之所有時槽中為相同的,且該第二調變符號在該子訊框之所有時槽中為相同的。
  18.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當該第一調變符號與一第三調變符號為反極時,該第二調變符號與一第四調變符號處於正交,且其中該第一調變符號及該第二調變符號映射至該等資訊位元之一第一狀態,一第三調變符號及該第四調變符號映射至該等資訊位元之一第二狀態,且該第三調變符號及該第四調變符號分別在該UE器件之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二天線上傳輸。
TW101129076A 2011-08-11 2012-08-10 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及資源指派 TW2013228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22434P 2011-08-11 2011-08-11
US201161541848P 2011-09-30 2011-09-30
US201161555572P 2011-11-04 2011-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813A true TW201322813A (zh) 2013-06-01

Family

ID=4766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9076A TW201322813A (zh) 2011-08-11 2012-08-10 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及資源指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43215B2 (zh)
TW (1) TW201322813A (zh)
WO (1) WO20130231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0303B1 (en) * 2013-09-27 2019-04-1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4734821B (zh) * 2013-12-19 2019-04-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9942884B2 (en) * 2015-05-15 2018-04-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Efficient uplink data indication techniques for MIMO-OFDMA transmission in WL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3744B2 (en) * 2001-06-10 2013-01-29 Aloft Medi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bust, secure, and high-efficiency voice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ad-hoc, mesh, and MIM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6947748B2 (en) 2000-12-15 2005-09-20 Adaptix,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US7039370B2 (en) 2003-10-16 2006-05-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transmit and/or receive diversity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69889B2 (en) 2004-02-18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diversity and spatial spreading for an OFDM-base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447268B2 (en) * 2004-03-31 2008-11-04 Intel Corporation OFDM system with per subcarrier phase rotation
KR100654316B1 (ko) 2004-12-08 2006-12-08 한국과학기술원 직교 주파수 및 직교 부호 도약 다중화 통신 방식
DE602005016608D1 (de) 2005-05-04 2009-10-22 Panasonic Corp Signalraumexpandierung für ein 16-qam-schema
KR20070050338A (ko) 2005-11-10 2007-05-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fdm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순방향 링크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및 순방향 링크프레임 구조
JP4240062B2 (ja) 2006-05-31 2009-03-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計算機システムおよび性能計測方法ならびに管理サーバ装置
KR100785853B1 (ko) 2006-06-05 2007-12-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KR101384078B1 (ko) 2007-01-10 2014-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애크/내크 채널 자원을 할당하고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82894B1 (ko) * 2007-03-12 2014-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US8068457B2 (en) 2007-03-13 2011-1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multiple acknowledgments in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s
KR100908063B1 (ko) * 2007-06-13 2009-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US8169950B2 (en) 2007-06-21 2012-05-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election of orthogonal covering sequences and phase ramped sequences
US8094747B2 (en) 2007-07-12 2012-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 methods for CCFI/PCFI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57685B1 (ko) 2007-08-10 2014-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애크/내크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4113872A1 (en) 2007-08-13 2023-01-04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sponse signal diffusion method
US8503375B2 (en) 2007-08-13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59147B1 (ko) 2008-02-04 2014-1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파워 제어 명령 전송 방법
KR100925439B1 (ko) * 2008-02-19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매핑 방법
KR100913473B1 (ko) 2008-03-20 2009-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ch 모니터링 방법
US8811353B2 (en) * 2008-04-22 2014-08-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k and PMI in down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single-user MIMO (UL SU-MIMO)
JP5302391B2 (ja) 2008-05-15 2013-10-0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プロトコルの信頼性向上
KR101411688B1 (ko) * 2008-05-22 2014-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9246650B2 (en) * 2008-06-04 2016-01-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open loop transmission diversity
WO2010013963A2 (en) * 2008-07-30 2010-0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18253B2 (ja) 2008-08-01 2013-01-1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中継局を含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バックホールリンク及びアクセスリンクのための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KR20100019947A (ko) * 2008-08-11 2010-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1603338B1 (ko) * 2008-08-11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067512A1 (en) * 2008-09-17 2010-03-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s with 4 antenna ports
JP5539362B2 (ja) 2008-09-22 2014-07-02 ノーテル・ネットワークス・リミテッド Pucchの空間符号送信ダイバーシ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780817B2 (en) 2008-09-2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verhead for communications
US8619544B2 (en) * 2008-09-23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ransmit diversity for communications
US20110211546A1 (en) * 2008-11-03 2011-09-01 Kari Juhani Hooli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quest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8472464B2 (en) * 2008-11-14 2013-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US8660094B2 (en) * 2008-11-14 2014-02-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resources in a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US8743783B2 (en) * 2008-11-14 2014-06-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08793B2 (en) * 2008-11-14 2014-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80829B2 (en) * 2008-12-11 2014-07-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comp reference signal in a multi-cell environment
KR101158015B1 (ko) 2008-12-18 2012-06-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Pdsch 전송 비트 수 계산 방법 및 장치
JP5359254B2 (ja) 2008-12-19 2013-1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情報設定方法
US8422439B2 (en) 2008-12-31 2013-04-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 data channel in the absence of user data
WO2010086498A1 (en) 2009-01-27 2010-08-0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modifying a transmission frame
US8737502B2 (en) * 2009-02-09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and coding schemes for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59643B2 (en) * 2009-02-13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deword to layer mapping in MIMO transmission wireless systems
KR20100097584A (ko) * 2009-02-26 2010-09-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15938B1 (ko) * 2009-03-03 2017-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682327B2 (en) 2009-03-13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search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184883B2 (en) * 2009-03-31 2015-1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to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A2758589A1 (en) 2009-04-13 2010-10-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i-synchronou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10756870B2 (en) * 2009-04-17 2020-08-25 Hmd Global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20120093139A1 (en) * 2009-04-20 2012-04-19 Kari Juhani Hooli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WO2010124238A2 (en) * 2009-04-24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759933B1 (ko) 2009-05-07 2017-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nack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379547B2 (en) 2009-05-15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selec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ACK/NACK on PUCCH channel
KR101643258B1 (ko) * 2009-05-18 2016-07-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Lte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US8665775B2 (en) 2009-05-24 2014-03-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hich a relay station makes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KR101643636B1 (ko) * 2009-06-02 2016-07-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시퀀스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260356B2 (en) * 2009-06-18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US8520718B2 (en) * 2009-06-18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SCH transmit delivery scheme selection
EP2908585B1 (en) * 2009-06-19 2017-06-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ignal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lte-a
US8437332B2 (en) * 2009-06-22 2013-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complexity unified control channel processing
KR20110009025A (ko) * 2009-07-20 2011-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647741B2 (en) * 2009-07-31 2017-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mapping with transmit diversity
US8467799B2 (en) * 2009-08-20 2013-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ign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s
ES2652593T3 (es) * 2009-08-21 2018-02-05 Blackberry Limited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US8670396B2 (en) * 2009-09-29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transmit diversity
KR101838284B1 (ko) * 2009-10-01 2018-03-1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업링크 제어 데이터 전송
US8374136B2 (en) * 2009-10-02 2013-02-1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Transmission diversity scheme o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with ACK/NACK differentiation
US8768397B2 (en) * 2009-10-02 2014-07-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 plurality of regulated bands or component carriers
US9059749B2 (en) * 2009-10-02 2015-06-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ntenna port mode and transmission mode transitions
US8553627B2 (en) 2009-10-02 2013-10-0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Transmission diversity scheme o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with ACK/NACK differentiation
US8437300B2 (en) * 2009-10-12 2013-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multi-layer beamforming
JP5087061B2 (ja) * 2009-10-30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10067594A (ko) * 2009-12-14 2011-06-22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하여 채널을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1142532A (ja) 2010-01-08 2011-07-21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8848643B2 (en) * 2010-01-08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carriers
US8331478B2 (en) * 2010-01-08 2012-12-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mit diversity using low code rate spatial multiplexing
US9270427B2 (en) * 2010-01-11 2016-02-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
CA2897384C (en) * 2010-01-11 2019-10-15 Young Jo Ko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33489B1 (ko) * 2010-01-17 2017-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96646A2 (en) * 2010-02-07 2011-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KR101863922B1 (ko) * 2010-02-14 2018-06-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Cce 혼동을 해소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1105769A2 (ko) * 2010-02-23 2011-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확인응답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407409B2 (en) * 2010-02-23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20110235599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790523B1 (ko) * 2010-04-22 2017-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395693B1 (en) 2010-06-08 2023-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in MIMO Transmission Mode
KR101797496B1 (ko) * 2010-07-07 2017-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532047B2 (en) * 2010-08-12 2013-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transmit diversity
US9112692B2 (en) * 2010-08-16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ACK transmiss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WO2012030104A2 (ko) * 2010-09-01 2012-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044115A2 (ko) * 2010-09-30 2012-04-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804639B2 (en) 2010-10-04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for multi-bit ACK/NAK
US8437705B2 (en) * 2010-10-11 2013-05-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ncoding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and CQI collided with uplink 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
CN102447664A (zh) * 2010-10-12 2012-05-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多工系统中处理双极正交预编码的方法及其装置
US8837358B2 (en) * 2010-10-18 2014-09-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UL ACK/NACK for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
EP2448167B1 (en) * 2010-11-02 2019-08-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74449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itigating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o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KR101880460B1 (ko) * 2011-01-10 2018-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11975A2 (ko) * 2011-02-15 2012-08-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34535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node b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pdcchs) in a lte-a system
EP2696548B1 (en) * 2011-04-03 2020-03-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724632B2 (ja) 2011-05-25 2015-05-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9380135B2 (en) * 2011-06-08 2016-06-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33861B (zh) * 2011-06-16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900131B2 (en) * 2011-08-15 2018-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3170A1 (en) 2013-02-14
US9143215B2 (en) 2015-09-22
US20130039300A1 (en) 201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7586B2 (en) Orthogonal resource selection transmit diversity and resource assignment
TWI459742B (zh) 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
RU2745419C1 (ru) Адаптивная антенная решетка с переменной когерентностью
KR102159205B1 (ko) 캐리어 집성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395206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KR101485878B1 (ko) 캐리어 집성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730895B2 (en) Method for aperiodic SRS subframe configuration and signaling
JP5572265B2 (ja) 断続伝送の信号伝達
WO2014175923A1 (en) Hybrid reference sign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277223B2 (en)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category-A devices
US8908492B2 (en) Orthogonal resource selection transmit diversity and resource assignment
US8891353B2 (en) Orthogonal resource selection transmit diversity and resource assignment
TW201322813A (zh) 正交資源選擇傳輸分集及資源指派
JP2022549946A (ja) 復調参照信号の構成情報取得方法、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220303073A1 (en) Technologies for Reliable Physical Data Channel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3051173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