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0561A - 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 - Google Patents

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0561A
TW201320561A TW101142012A TW101142012A TW201320561A TW 201320561 A TW201320561 A TW 201320561A TW 101142012 A TW101142012 A TW 101142012A TW 101142012 A TW101142012 A TW 101142012A TW 201320561 A TW201320561 A TW 2013205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version
photoelectric
photoelectric power
light
electr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2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ei Guo
Dong-Jing Zhao
Original Assignee
Lei Guo
Dong-Jing Zh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11035600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496649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Lei Guo, Dong-Jing Zhao filed Critical Lei Guo
Publication of TW201320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056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 H01L31/1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 H01L31/167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the light sources and the devices sensitive to radiation all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173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the light sources and the devices sensitive to radiation all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包括:基板;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之間相互串聯和/或並聯,以實現電壓和/或功率的擴展,其中,光電電能轉換模組進一步包括:隔離層,隔離層對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光線透明;形成在隔離層之上的一個或多個的電光轉換結構,用於將輸入電能轉換為工作光線發射;和形成在隔離層之上的一個或多個的光電轉換結構,用於將工作光線轉換為輸出電能,其中,光電轉換結構的吸收光譜與電光轉換結構發射光譜之間頻譜匹配。該系統具有結構簡單、電壓和功率可靈活擴展的優點。

Description

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
本發明涉及變電配電技術及電子元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
在電力與電子系統中,電能轉換依靠變流與變壓來實現,該過程是常見且重要的環節,其中交流/交流變壓、交流/直流變流變壓、直流/交流變流變壓、直流/直流變壓都有很廣泛的應用。
現有技術中,交流/交流變壓通常採用電磁場作為能量傳輸介質,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通過不同匝數的輸入輸出線圈之間的耦合實現變壓;交流/直流變流變壓則採用二極體構成的整流橋電路來實現;直流/直流變壓通過功率半導體裝置與驅動電路、儲能用的電感或電容等裝置構成的變換器來實現;直流/交流變流變壓則通過功率半導體裝置與驅動電路、濾波電路來實現。以上方案中,均存在以下缺點:所需的裝置複雜,元件眾多,體積較大,相位難同步,有電磁輻射,有一定能量損失,不能耐高壓、穩定性較差等。為此,開發一種能夠電能轉換的裝置和系統,以及相對應的封裝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種有用的商業選擇。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結構簡單、電壓和功率可靈活擴展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包括:基板;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所述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之間相互串聯和/或並聯,以實現電壓和/或功率的擴展,其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進一步包括:隔離層,所述隔離層對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光線透明;形成在所述隔離層之上的一個或多個的電光轉換結構,用於將輸入電能轉換為所述工作光線發射;和形成在所述隔離層之上的一個或多個的光電轉換結構,用於將所述工作光線轉換為輸出電能。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其中,所述光電轉換結構的吸收光譜與所述電光轉換結構發射光譜之間頻譜匹配。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為DC(直流)-D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AC(交流)-A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AC-D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或DC-A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所述電光轉換結構包括發光二極體、諧振發光二極體、鐳射二極體、量子點發光裝置或有機發光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所述光電轉換結構包括半導體光伏電池、量子點光伏電池或有機材料光伏電池。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所述隔離層為絕緣材料,所述電光轉換結構、所述電光轉換結構之間通過材料本身的絕緣特性進行隔離;或者,所述隔離層為半導體材料,所述電光轉換結構與所述隔離層之間、所述光電轉換結構與所述隔離層之間通過反偏PN結結構進行隔離。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為扁平形狀裝置,並且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輸入端和輸出端呈對角線交叉分佈。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還包括:調節模組,所述調節模組與所述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總輸入端和總輸出端相連,用於通過監測所述總輸出端的工作參數,回饋調節所述總輸入端的工作參數。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光線傳播路徑上的各層材料的折射係數匹配。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還包括光學陷阱,所述光學陷阱用於將光線限制在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內部。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至少具有如下優點:
(1)該系統包括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每個模組不僅可以自身實現DC-DC電能轉換,還可以實現DC-AC、AC-DC或AC-AC電能轉換,並通過靈活串並聯連接以實現功率和/或電壓擴展。
(2)該系統中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和基板都為扁平形狀,比表面積大,利於散熱。
(3)該系統採用對角線電極分佈封裝,連線之間簡潔美觀不交叉,為組裝工作帶來便利,同時可以降低相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之間的電壓差,增大電極之間的絕緣距離,從而提高絕緣特性,能有效防止擊穿。
(4)該系統的輸入電路提供一個固定的輸入電壓後,在輸出電路上可設多個抽頭,同時輸出不同的電壓,滿足不同使用需求。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瞭解到。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於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準”、“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徵接觸。而且,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準高度高於第二特徵。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準高度小於第二特徵。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先對現有技術與本發明的原理進行闡述和對比。從物理原理上說,傳統的交流變壓器利用的是電磁感應原理,導體中的自由電子震盪產生電磁場作為能量傳遞的,通過主次線圈之間的耦合傳遞能量,從而實現交流電壓變換。本發明中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遵循的是量子力學原理,通過半導體材料中載流子在不同能級間的躍遷產生光子,利用光子作為能量傳遞介質,再在另外的半導體材料中激發產生載流子,從而實現電壓變換。因此,由於傳遞能量介質的不同,粒子(光子)特性取代波(電磁波)的特性在本發明的直流變壓器中成為基本的工作原理。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包括:基板;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所述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之間相互串聯和/或並聯,以實現電壓和/或功率的擴展,其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進一步包括:隔離層,所述隔離層對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光線透明;形成在所述隔離層之上的一個或多個的電光轉換結構,用於將輸入電能轉換為所述工作光線發射;和形成在所述隔離層之上的一個或多個的光電轉換結構,用於將所述工作光線轉換為輸出電能。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電轉換結構的吸收光譜與所述電光轉換結構發射光譜之間頻譜匹配。
本發明中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的總體能量轉換效率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電光能量轉換效率,光電能量轉換效率,光能量損失。由於LED和光伏電池技術的發展,現在先進的半導體裝置的電光轉換效率和光電轉換效率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例如AlGaInP材料製備的紅光LED的內量子效率已經接近100%,GaN材料製備的藍光LED內量子效率也已達到80%,而III-V族光伏電池的內量子效率也已接近100%,因此光能量損失就成為了限制本發明直流變壓器能量轉換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發明中提出了三種技術來儘量減小光能量損失,提高能量轉換效率,分別是:電光轉換結構發射光譜與光電轉換結構吸收光譜之間的頻譜匹配以減少光子的非吸收損失和熱損失,光線傳播路徑上的各個材料的折射係數匹配以減少全反射臨界角損失和菲涅耳損失,光陷阱以減少光線洩露引起的能量損失。這些在下文中有具體的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做進一步闡釋。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包括:基板1和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其中,基板1用於支撐和散熱,材料可為金屬,陶瓷或者塑膠,優選密度小、熱導率好的鋁合金或銅。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整齊排布地固定在基板1上,單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的輸出輸入電壓與功率是固定的,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之間通過靈活連接方式實現不同的輸出輸入電壓比與功率擴展。
優選地,如第2圖所示,本發明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可也以由多個基板1和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組成,多個基板排列成堆疊狀,可以使有限空間中容納更多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實現高電壓或者大電流的高功率輸出。
本發明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中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可以有DC-DC型電能轉換模組(參考第3圖)、AC-AC型電能轉換模組(參考第4圖)、AC-DC型電能轉換模組(參考第5圖)以及DC-AC型電能轉換模組(參考第6圖)四種,四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中的電光轉換結構和光電轉換結構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同,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需求靈活設置。需要說明的是,第6圖中的控制開關元件K1和K2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MOS管等等,可以很方便地片上集成。第6圖所示的DC-AC電能轉換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狀態為:K1與K2輪流導通,以使輸出端輪流呈現正半週期和負半週期,即產生交流輸出。下面以最簡單最實用的DC-DC電能轉換功能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為例,詳細闡述介紹其發明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基本結構。
第3圖(a)為DC-D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原理圖,其中箭頭表示工作光線。在輸入端的每個電光轉換結構21上輸入直流電壓V1,以在電光轉換結構21中注入載流子複合產生光子,光子傳輸至光電轉換結構22,以在光電轉換結構22中激發產生不同的載流子,並通過內建電場分離,每個光電轉換結構22上輸出直流電壓V2,從而利用光波實現能量傳輸。需要指出的是,電光轉換結構21與光電轉換結構22的工作光線應當匹配。在該能量傳輸過程中,一方面,V1和V2的數值取決於電光轉換結構21和光電轉換結構22的材料特性參數,如材料種類、應變特性、禁帶寬度、摻雜濃度等,故通過調節相應的特性參數以實現能量轉換效率最優化;另一方面,通過在輸入端和輸出端分別串聯一定數目的電光轉換結構21和光電轉換結構22,利用二者的數目比例實現直流變壓。例如,假設電光轉換結構21為m個,光電轉換結構22為n個,則輸出總電壓/輸入總電壓=(n*V2)/(m*V1)。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電光轉換結構可為一個,光電轉換結構可為多個;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電光轉換結構可為多個,光電轉換結構可為一個;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實施例中,電光轉換結構及半導體光電轉換結構可為均為多個。
第3圖(b)為DC-D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側視結構示意圖,該圖對應第1圖中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在A-A'處截得的側視圖。從第3圖(b)中可以看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進一步包括:隔離層23,形成在隔離層23之上的多個串聯的電光轉換結構21,以及形成在隔離層23之上的多個串聯的光電轉換結構22。具體地:
電光轉換結構21可為發光二極體(LED)、諧振發光二極體(RC_LED)或鐳射二極體(LD)、有機發光裝置或量子點發光裝置。這幾種裝置均能夠有效地將電能轉換為光能,工作性能穩定可靠,並且熱效應少,並且RC_LED進一步具有方向性好、調變速度較高的優點,LD進一步具有單色性好、亮度較高的優點。電光轉換結構21包括電光轉換層,其材料可為紅黃光的AlGaInP,紫外的GaN和InGaN,藍紫光的InGaN、AlGaInN和ZnO,紅光或紅外光的AlGaInAs、GaAS、InGaAs、InGaAsP、AlGaAs、InGaAsNSb以及其他III族氮系化合物、III族砷系或磷系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其組合,有機發光材料或量子點發光材料。
光電轉換結構22可為具有背接觸(back contact)或埋接觸(buried contact)的單面引出電極結構的半導體光伏電池、量子點光伏電池或有機材料光伏電池。具有背接觸或埋接觸的單面引出電極結構的光電池,其受光面可以避免受到電極遮光影響,故能量轉換效率更高,並且受光面更加均一美觀,可以降低組裝難度,提高組裝密度。光電轉換結構22包括光電轉換層,其材料可為AlGaInP,InGaAs,InGaN,AlGaInN,InGaAsP,GaAs,GaSb,InGaP,InGaAs,InGaAsP,AlGaAs,AlGaP,InAlP,AlGaAsSb,InGaAsNSb,其他III—V族直接禁帶半導體材料及其組合,有機光伏材料或量子點光伏材料。
隔離層23對電光轉換結構21發出的工作光線透明,用於電光轉換結構21與光電轉換結構22之間的電氣隔離。隔離原理可以是利用材料本身的絕緣特性進行隔離,還可以通過在多個電光轉換結構21、多個光電轉換結構22之間設置反偏PN結結構進行隔離。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隔離層23可以為絕緣材料,例如固態透明絕緣介質的Al2O3,AlN,SiO2,MgO,Si3N4,BN,金剛石,LiAlO2,LiGaO2,GaAs,SiC,TiO2,ZrO2,SrTiO3,Ga2O3,ZnS,SiC,MgAl2O4,LiNbO3,LiTaO3,釔鋁石榴石(YAG)晶體,KNbO3,LiF,MgF2,BaF2,GaF2,LaF3,BeO,GaP,GaN以及稀土氧化物REO中的一種及其組合,也可以為填充在殼體中的液態透明絕緣介質的純水,CCl4,CS2或者SF6等氣態透明絕緣介質。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隔離層23可以為半導體材料,例如GaP,GaAs,InP,GaN,Si,Ge,GaSb以及其他對工作光線透明的半導體材料,通過對隔離層23進行摻雜、注入等工藝,以在多個電光轉換結構21與隔離層23之間,以及多個光電轉換結構22與 23之間形成PN結,然後將PN結置於反偏狀態以禁止導通電流的出現,從而實現多個電光轉換結構21與多個光電轉換結構22之間的電氣隔離。
其中,光電轉換結構22的數目與電光轉換結構21的數目成比例以實現變壓,且光電轉換結構22的吸收光譜與電光轉換結構21的發射光譜之間頻譜匹配。所謂頻譜匹配是指,電光轉換結構21發出的光線要與光電轉換結構22光電轉換效率最優化的光線特性匹配,以使電光-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高,轉換過程中的光子的能損較少。具體地:電光轉換結構21的發射光可以是與光電轉換結構22的吸收效率最大處對應的單色光,也可能為其他頻率的、能使光電轉換結構22發生量子效率大於1的光伏效應的特定頻率光線,一種優化的情況是電光轉換層發射的光子能量的大小既能確保光子可以被光電轉換層吸收,又不會由於光子能量過高導致多餘能量作為熱損失掉,一種可能的理想狀況是電光轉換層與光電轉換層有源材料的禁帶寬度一致,從而既能確保光線吸收又不會引起剩餘光子能量的損失。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單色光”具有一定的光譜寬度,例如,對於紅光LED來說具有20nm左右的光譜寬度,而非限定某個具體的頻率點,此為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第3圖示出的是多個電光轉換結構21與多個光電轉換結構22位於隔離層23兩側的情況,但在本發明另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多個電光轉換結構21與多個光電轉換結構22位於隔離層23的同一側,並在隔離層23底部設置反光結構以使多個電光轉換結構21的發射光經反光結構後發送至多個光電轉換結構22。
優選地,在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中,光線傳播路徑上的各層材料的折射係數匹配。換言之,電光轉換結構21、隔離層23以及光電轉換結構22的折射率滿足匹配條件。所謂匹配是指三者的折射係數類似,或者三者的折射係數沿著光路傳播的方向各層材料的折射係數逐漸遞增,這樣可有效避免光傳播過程中在各層介面處發生全反射現象,獲得良好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
優選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中還可進一步包括光學陷阱,該光學陷阱用於將工作光線限制在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內部,特別是限制在實現能量轉換過程的電光轉換層和光電轉換層之間,防止漏光帶來的光能量損失,提高能量轉換效率。
為使本發明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更好地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發明人將本發明中的半導體電光轉換結構21和半導體光電轉換結構22進一步劃分為多個層次進行詳細介紹。需要說明的是,下文對本發明的闡述側重於各層次的材料及用途,為簡便起見,設定半導體光電變壓器為雙面結構,半導體電光轉換結構和半導體光電轉換結構的數目均為一個。
第7圖所示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的結構示意圖。該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包括:第一電極層100;形成在第一電極層100之上的電光轉換層102;形成在電光轉換層102之上的第二電極層104;形成在第二電極層104之上的第一隔離層106;形成在第一隔離層106之上的第三電極層108;形成在第三電極層108之上的光電轉換層110;以及形成在光電轉換層110之上的第四電極層112。
其中,電光轉換層102用以將輸入的直流電轉換為光,發出所需要的波長範圍的工作光線。工作光線包括從100nm的紫外光到10um的紅外光的整個光譜範圍中的一個或多個波段的組合,優選為單頻率的光線,例如620nm的紅光、460nm的藍光、380nm的紫光,以有利於運用成熟的現有技術製造電光轉換層。例如電光轉換層102可以採用具有高量子效率、高電光轉換效率的結構和材料。具體地,可以為LED結構或雷射器結構,一般包括有源層,限制層,電流分散層,PN結等結構,其中有源層可以為多量子阱結構,雷射器結構的電光轉換層還包括諧振腔,LED結構包括諧振LED結構。電光轉換層102的材料選擇基於材料自身特性(如缺陷密度、能帶結構等)和所需要的光波特性(如波長範圍),例如可以採用紅黃光的AlGaInP,紫外的GaN和InGaN、藍紫光的InGaN和AlGaInN、ZnO、紅光或紅外光的AlGaInAs、GaAS、InGaAs 、以及其他III族氮系化合物、III族As系或磷系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其組合,其中缺陷密度低、光轉換效率高的材料(如AlGaInP、InGaN,GaN)為優選。
其中,光電轉換層110用以將光轉換為電以實現變壓。光電轉換層110的材料包括AlGaInP,InGaAs,InGaN,AlGaInN,InGaAsP,InGaP,以及其他III-V族直接禁帶半導體材料及其組合。電光轉換層102一般可以選用直接禁帶半導體材料,其能帶結構和光電轉換層110的能帶結構相匹配以使電光轉換層102發出的工作光線的波段與光電轉換層110吸收效率最高的波段相匹配,以達到最高的光波能量轉換效率。
其中,第一隔離層106、第二電極層104和第三電極層108對電光轉換層102發出的工作光線透明。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電極層104、第一隔離層106和第三電極層108材料的禁帶寬度大於電光轉換層102發出的工作光線的光子能量,以防止第二電極層104、隔離106層和第三電極層108對所述工作光線的吸收,提高光波轉換效率。
此外,第一隔離層106、第二電極層104和第三電極層108的材料折射係數與電光轉換層102和光電轉換層110的材料折射係數匹配,以避免光傳播過程中在介面處發生全反射。由於當且僅當光線從折射係數較大的材料進入折射係數較小的材料時發生全反射,故在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第二電極層104、第一隔離層106、第三電極層108和光電轉換層110的材料折射係數相同,以避免光從電光轉換層102傳輸至光電轉換層110時在各介面處發生全發射;在本發明一個更優選的實施例中,第二電極層104、第一隔離層106、第三電極層108和光電轉換層110的材料折射係數梯次增加。所述“梯次增加”的含義是:每個所述層的材料折射係數不小於其前一個所述層的材料折射係數,即某些所述層的材料折射係數可以與其前一個所述層相同,但所述各層的材料折射係數整體呈遞增趨勢;在本發明一個更優選的實施例中,第二電極層104、第一隔離層106、第三電極層108和光電轉換層110的材料折射係數逐漸增加。通過上述更優選的實施例,一方面避免光沿電光轉化層102向光電轉換層110方向傳輸時(包括電光轉換層102產生的光以及所述各電極層和各反射層反射的光)發生全反射,以提高光的傳輸效率;另一方面促使光從光電轉換層110向電光轉換層102方向傳輸時(主要包括光電轉換層110的第三和第四電極以及第二反射層反射的光)發生全發射,以將更多的光限制在光電轉化層110中,從而提高光轉換為電的效率。
另外,本發明還可以採用在不同材料層的介面處通過粗糙化或規則的圖形如光子晶體結構等來減低全反射。故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電光轉換層102、第二電極層104、第一隔離層106、第三電極層108和光電轉換層110中的至少一個具有粗糙化表面或光子晶體結構,以增大光透射率,降低光的全反射。
第一隔離層106用於實現電光轉換層102和光電轉換層110的電氣隔離,使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不相互影響,同時對工作光線透明,使攜帶能量的光線能夠從光電轉換層102傳輸到電光轉換層110,實現能量的傳輸,最終實現電壓變換。第一隔離層106的厚度取決於輸入輸出的電壓的大小以及絕緣要求,第一隔離層越厚,絕緣效果越好,能承受的擊穿電壓越高,但同時對光的衰減可能越大,因此絕緣層厚度的確定原則為:在滿足絕緣要求下越薄越好。基於上述要求,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隔離層106的材料優選為Al2O3,AlN,SiO2,MgO,Si3N4,BN,金剛石,LiAlO2,LiGaO2,半絕緣的GaAs、SiC或GaP,GaN中的一種及其組合,以及稀土氧化物REO及其組合。第二電極層104和第三電極層108的材料可以為重摻雜的GaAs、GaN、GaP,AlGaInP、AlGaInN、AlGaInAs,或者導電透明金屬氧化物材料ITO(銦錫氧化物)、SnO2、ZnO及其組合等。
在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層100和電光轉換層102之間還包括第一反射層101,第四電極層112和光電轉換層110之間還包括第二反射層111,如第7圖所示。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層將光限制在電光轉換層102和光電轉換層110之間來回反射,以防止光洩露,提高光的能量轉換效率。反射層的材料需要滿足對工作光線反射效率高、材料性能穩定、介面接觸電阻低、導電性好等要求。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布拉格反射鏡結構,利用多層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層實現反射,比如採用兩種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例如折射率相差的0.6的GaAs和AlAs,折射率相差2.2的Si和稀土氧化物REO)製成多層結構以實現反射;一種是金屬全反射鏡結構,可以直接澱積高導電率和導熱率的金屬實現反射,例如Ag、Au、Cu、Ni、Al、Sn、Co、W及其組合等。由於與反射層相接觸的背電極層(即第一電極層100和第四電極層112)的厚度較厚,故反射層採用金屬全反射鏡結構同時兼具散熱的功能,可以將變壓器內部產生的熱量傳導出來。
其中,第一電極層100和第四電極層112用作引出電極以輸入輸出電流,由於不需要對工作光線透明,故可以採用金屬、合金、陶瓷、玻璃、塑膠、導電氧化物等材料形成單層和/或多層複合結構,其中優選為低電阻率的金屬,例如Cu。優選地,可以通過增加金屬電極層的厚度以降低電阻,同時起到熱沉的作用以散熱。
需指出的是,由於該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的輸入閾值電壓和輸出電壓決定於光電轉換層和電光轉換層的材料特性參數,如禁帶寬度、摻雜濃度等,故通過調節相應的特性參數以實現變壓。進一步地,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通過調整電光轉換層102和光電轉換層110的數目比以提高變壓幅度,實現預期變壓,例如,如第8圖所示,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包括一個電光轉換層102和兩個光電轉換層110A和110B,該結構相對於包含相同單個電光轉換層和單個光電轉換層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增加了垂直結構的變壓,故變壓比更大。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將第一電極層100、形成在第一電極層100之上的電光轉換層102、以及形成在電光轉換層102之上的第二電極層104作為一個電光轉換結構;同理將第三電極層108、形成在第三電極層108之上的光電轉換層110、以及形成在光電轉換層110之上的第四電極層112作為一個光電轉換結構。該半導體直流光電變壓器還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包括多層交替堆疊的電光轉換結構和光電轉換結構。每相鄰的電光轉換結構和光電轉換結構之間包括隔離層,以進一步提高直流電壓變壓比。其中,多個電光轉換結構(或多個光電轉換結構)相互串聯,每個電光轉換結構(或每個光電轉換結構)的結構可以參考上述實施例所述的結構。第9圖所示為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兩個電光轉換結構和一個光電轉換結構的半導體直流光電變壓器結構示意圖,其中,電光轉換結構和光電轉換結構之間分別包括第一隔離層106和第二隔離層107。需指出的是,在該結構中,除首個和末個電光(或光電)轉換結構之外,中間每個電光轉換結構和光電轉換結構的第一電極層和第四電極層不能選用金屬電極,而選用與第二和第三電極層相同的重摻雜的半導體材料GaAs、GaN、GaP,AlGaInP、AlGaInN、AlGaInAs,或者導電透明金屬氧化物材料ITO、SnO2、ZnO及其組合,從而有利於光線傳播。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通過在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的輸入端設置電光轉換層,利用半導體電子能級間躍遷產生的光輻射,將直流電轉換為光進行傳輸,在輸出端設置光電轉換層以將光轉化為電能輸出,由於輸入端與輸出端單位單元的電壓分別取決於電光轉換層和光電轉換層材料的特性參數及數目,故該變壓器可直接實現直流電壓的變壓。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如第10圖所示,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還包括調節模組3,調節模組3可以固定在基板1上,也可獨立設置。調節模組3與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的總輸入端(in)和總輸出端(out)相連,用於通過監測總輸出端的工作參數,回饋調節總輸入端的工作參數,以維持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進行穩壓或調壓,或者使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工作在最佳狀態或特定工作點上。第11圖是第10圖所示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的工作原理圖。如第11圖所示,調節模組3首先探測輸出端的多個光電轉換結構22的電流電壓值,隨後調節模組3中的微處理晶片對探測值做計算處理得出相應指令,控制元件根據指令對輸入端的多個電光轉換結構21進行調控。具體地,調節元件可為功率MOSFET,JFET,晶閘管,BJT,可變電阻等。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為扁平型裝置,並且其輸入端和輸出端呈對角線交叉分佈。具體地,如第12圖(a)所示,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可為扁平矩形片狀,其輸入正極與輸入負極位於主體的一條對角線L1上,其輸出正極和輸出負極位於主體的另一條對角線L2上。優選地,還可以將輸入正負極、輸出正負極分別設置在靠近頂面和底面的位置。需要說明的是,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還可以為扁平的圓形片狀、扁平的圓角矩形片狀等。第12圖(b) 為第12圖(a) 所示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的頂面視圖;第12圖(c) 為第12圖(a) 所示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的底面視圖。該實施例中,扁平型裝置的設計,一方面增大了工作光線的傳輸面積,另一方面有利於封裝集成後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的散熱;輸入端和輸出端的引線呈對角線分佈,則有利於各個模組之間直線連接,佈線清晰,線路產生的感抗等干擾較小,並且模組內部的電極之間絕緣距離長,絕緣特性較好。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為了擴展輸出電壓,可如第13圖示,將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順次串聯。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交替排布,可以通過較短的、不交叉的引線順次相連,以減少線材耗用,並減少電磁干擾。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為了擴展輸出功率,可如第14圖示,先將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串聯後,然後將若干個串聯支路進行並聯。優選地,在每一個串聯支路上還可以串聯防逆流元件D。未設置防逆流元件D時,當某一個串聯支路故障時由於其自身具有一定阻值可視為一個負載,此時其他串聯支路可作為電源,載入在該“負載”上,不能得到正常的電壓輸出。設置防逆流元件D後,由於其單嚮導通特性,可以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保證正常的電壓輸出。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可通過對輸入端和輸出端採用共地或不共地以形成隔離電源或非隔離電源。對於普通的變壓系統,隔離電源較難實現;而本發明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由於其自身特點,很容易實現。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第15圖所示,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在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2之間設置多條輸出端引線,輸出不同的輸出電壓,適用於同時為多種不同工作電壓的設備供電的情況。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至少具有如下優點:
(1)該系統包括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每個模組不僅可以自身實現DC-DC電能轉換,還可以實現DC-AC、AC-DC或AC-AC電能轉換,並通過靈活串並聯連接以實現功率和/或電壓擴展。
(2)該系統中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和基板都為扁平形狀,比表面積大,利於散熱。
(3)該系統採用對角線電極分佈封裝,連線之間簡潔美觀不交叉,為組裝工作帶來便利,同時可以降低相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之間的電壓差,增大電極之間的絕緣距離,從而提高絕緣特性,能有效防止擊穿。
(4)該系統的輸入電路提供一個固定的輸入電壓後,在輸出電路上可設多個抽頭,同時輸出不同的電壓,滿足不同使用需求。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 “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儘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1...基板
2...光電電能轉換模組
3...調節模組
21...電光轉換結構
22...光電轉換結構
23、106、107...隔離層
AC...交流
D...防逆流元件
DC...直流
K1、K2...控制開關元件
100、104、108、112...電極層
101、111...反射層
102...電光轉換層
110、110A、110B...光電轉換層
in...總輸入端
L1、L2...對角線
out...總輸出端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第1圖是本發明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是本發明另一個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第3圖是本發明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中的DC-D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原理圖和側視結構示意圖;
第4圖是本發明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中的AC-A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原理圖和側視結構示意圖;
第5圖是本發明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中的AC-D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原理圖和側視結構示意圖;
第6圖是本發明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中的DC-A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原理圖和側視結構示意圖;
第7圖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中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第8圖是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中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第9圖是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中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第10圖是本發明的具有調節模組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第11圖是第10圖的調節模組的原理示意圖;
第12圖是本發明的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外觀示意圖;
第13圖是本發明的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串聯連接的示意圖;
第14圖是本發明的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先串聯後並聯連接的示意圖;和
第15圖是本發明的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輸出引線的示意圖。
1...基板
2...光電電能轉換模組
3...調節模組
in...總輸入端
out...總輸出端

Claims (11)

  1. 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
    基板;                      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所述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之間相互串聯和/或並聯,以實現電壓和/或功率的擴展,其中,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進一步包括:
    隔離層,所述隔離層對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工作光線透明;
    形成在所述隔離層之上的一個或多個的電光轉換結構,用於將輸入電能轉換為所述工作光線發射;和
    形成在所述隔離層之上的一個或多個的光電轉換結構,用於將所述工作光線轉換為輸出電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光電轉換結構的吸收光譜與所述電光轉換結構發射光譜之間頻譜匹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為DC-D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AC-A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AC-D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或DC-AC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所述電光轉換結構包括發光二極體、諧振發光二極體、鐳射二極體、量子點發光裝置或有機發光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所述光電轉換結構包括半導體光伏電池、量子點光伏電池或有機材料光伏電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所述隔離層為絕緣材料,所述電光轉換結構、所述電光轉換結構之間通過材料本身的絕緣特性進行隔離;或者,所述隔離層為半導體材料,所述電光轉換結構與所述隔離層之間、所述光電轉換結構與所述隔離層之間通過反偏PN結結構進行隔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6項任一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為扁平形狀裝置,並且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輸入端和輸出端呈對角線交叉分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6項任一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還包括:
    調節模組,所述調節模組與所述多個光電電能轉換模組的總輸入端和總輸出端相連,用於通過監測所述總輸出端的工作參數,回饋調節所述總輸入端的工作參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光線傳播路徑上的各層材料的折射係數匹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中,還包括光學陷阱,所述光學陷阱用於將光線限制在所述光電電能轉換模組內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離層包括Al2O3,AlN,SiO2,MgO,Si3N4,BN,金剛石,LiAlO2,LiGaO2,GaAs,SiC,TiO2,ZrO2,SrTiO3,Ga2O3,ZnS,SiC,MgAl2O4,LiNbO3,LiTaO3,釔鋁石榴石(YAG)晶體,KNbO3,LiF,MgF2,BaF2,GaF2,LaF3,BeO,GaP,GaN以及稀土氧化物(REO)中的一種及其組合。
TW101142012A 2011-11-10 2012-11-12 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 TW2013205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60054A CN102496649A (zh) 2011-11-10 2011-11-10 一种半导体直流光电变压器
CN201210326705 2012-09-05
CN201210395196 2012-10-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0561A true TW201320561A (zh) 2013-05-16

Family

ID=4828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2012A TW201320561A (zh) 2011-11-10 2012-11-12 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6967B (zh)
TW (1) TW201320561A (zh)
WO (1) WO20130679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0003B (zh) * 2022-01-17 2024-01-02 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式led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16488487B (zh) * 2023-04-06 2023-11-1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交流多电平光子电能变换器拓扑的调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40435B2 (ja) * 1992-12-10 1998-04-1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固体リレー
CN101502013A (zh) * 2006-10-23 2009-08-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应用可见光及红外光的光空间传输系统
CN201893730U (zh) * 2010-11-30 2011-07-0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电能隔离型光伏电源装置
CN102158109A (zh) * 2011-03-17 2011-08-17 上海威特力焊接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
CN102569489B (zh) * 2012-01-20 2016-01-27 郭磊 一种半导体直流变压器
CN102427094B (zh) * 2011-11-10 2013-08-28 郭磊 一种半导体直流光电变压器
CN202503017U (zh) * 2011-11-10 2012-10-24 郭磊 一种半导体直流光电变压器
CN202523745U (zh) * 2011-11-10 2012-11-07 郭磊 一种半导体直流光电变压器
CN102496649A (zh) * 2011-11-10 2012-06-13 郭磊 一种半导体直流光电变压器
CN102569488B (zh) * 2012-01-20 2016-01-27 郭磊 一种半导体直流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67968A1 (zh) 2013-05-16
CN103426967A (zh) 2013-12-04
CN103426967B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4625B (zh) 一種半導體變壓結構和具有其的晶片
US8941126B2 (en) Semiconductor electricity converter
US9391226B2 (en) Semiconductor DC transformer
CN102427094B (zh) 一种半导体直流光电变压器
TWI550844B (zh) 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器
CN202503017U (zh) 一种半导体直流光电变压器
TW201331969A (zh) 一種半導體直流變壓器
CN102569488B (zh) 一种半导体直流变压器
TW201320561A (zh) 一種半導體光電電能轉換系統
WO2021181094A1 (en) Opto-electronic assemblies
CN202523745U (zh) 一种半导体直流光电变压器
US8785950B2 (en) Chip with semiconductor electricity conversion structure
EP2748862A1 (en) Semiconductor dc transformer
CN102110705B (zh) 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
WO2013159693A1 (en) Group iii-v semiconductor dc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TWI505492B (zh) 一種具有半導體直流變壓結構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