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5246A - 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5246A
TW201315246A TW101124831A TW101124831A TW201315246A TW 201315246 A TW201315246 A TW 201315246A TW 101124831 A TW101124831 A TW 101124831A TW 101124831 A TW101124831 A TW 101124831A TW 201315246 A TW201315246 A TW 2013152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mage
quantization parameter
slice
se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4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shi Sat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15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524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4Quant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6Incoming video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54Measured or subjectively estimated visual quality after decoding, e.g. measurement of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slice, e.g. a line of blocks or a group of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3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 H04N19/3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in the spatial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4Decod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video decoders which are asymmetric with respect to the en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9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involving spatial prediction techniq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係關於可更高效地進行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之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本揭示之圖像處理裝置包含:編碼單元設定部,其係將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量化部,其係使用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及編碼部,其係將藉由上述量化部所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本揭示可應用於圖像處理裝置。

Description

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關於進行量化處理或逆量化處理之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
近年來,將圖像資訊作為數位處理,其時,以高效率之資訊之傳送、儲存為目的,利用圖像資訊特有之冗長性,依據藉由離散餘弦轉換等之正交轉換與動態補償進行壓縮之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動畫專家組)等之方式之裝置已在廣播局等之資訊發佈、及一般家庭之資訊接收之雙方中普及。
尤其,MPEG2(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準化機構)/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13818-2)被定義為通用圖像編碼方式,且以網羅跳躍掃描圖像及依序掃描圖像之雙方、以及標準解析度圖像及高精密圖像之標準,現今廣泛使用於專業用途及消費型用途之廣泛之應用程式中。藉由使用MPEG2壓縮方式,例如,若為具有720×480像素之標準解析度之跳躍掃描圖像,則分配4~8 Mbps之編碼量(位元率),若為具有1920×1088像素之高解析度之跳躍掃描圖像,則分配18~22 Mbps之編碼量,藉此可實現高壓縮率及良好之畫質。
MPEG2雖主要以適合廣播用之高畫質編碼為對象,但尚未對應低於MPEG1之編碼量(位元率),即更高壓縮率之編 碼方式。可認為,基於便攜式終端之普及,今後此種編碼方式之需求將會提高,與此對應已實施MPEG4編碼方式之標準化。關於圖像編碼方式,該規格在1998年12月作為ISO/IEC 14496-2由國際標準予以承認。
再者,近年來,以當初電視會議用之圖像編碼為目的,稱為H.26L(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Q6/16 VCEG(Video Coding Expert Group:視訊編碼專家組))之標準之規格化正不斷進展。眾所周知,H.26L與MPEG2或MPEG4此類先前之編碼方式相比,雖因其編碼.解碼而要求更多之運算量,但可實現更高之編碼效率。又,現今作為MPEG4之活動之一個環節,以該H.26L為基礎,亦引入在H.26L中不予以支持之功能,而實現更高編碼效率之標準化正作為Joint Model of Enhanced-Compression Video Coding(增強壓縮視訊編碼之聯合模型)而進行。
作為標準化之排程,於2003年3月,在H.264及MPEG-4Part10(Advanced Video Coding:進階視訊編碼,以下記為AVC)此名義之基礎上成為國際標準。
進而,作為其擴展,亦包含RGB或4:2:2、4:4:4之類業務用所需之編碼工具、與MPEG-2中規定之8×8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離散餘弦轉換)或量化矩陣之FRExt(Fidelity Range Extension:保真度值域擴大)之標準化於2005年2月完成,藉此,成為利用AVC亦可良好 地表現包含於電影中之影片雜訊之編碼方式,從而進展至使用於藍光光碟等之廣泛之應用程式中。
然而,最近,欲壓縮高畫質圖像之4倍之4000×2000像素左右之圖像、或在如網際網路之受限之傳送電容之環境中欲發佈高畫質圖像此類對更高壓縮率編碼之需求正在高漲。因此,在ITU-T系統下之VCEG(Video Coding Expert Group:視訊編碼專家組)中,繼續進行關於改善編碼效率之研究。
再者,有將編碼對象之圖像之圖片分割成複數切片,而對每個切片獨立進行編碼處理之方法。例如,有藉由並行處理各切片,而更高速地進行編碼處理之方法。
圖片之編碼係對例如巨區塊或編碼單元等此類圖片之特定之部分區域而進行。因此,切片之邊界位置限定於此種部分區域間。即,切片之粒度設定成此種部分區域之整數倍。
已考慮編碼側之裝置設定如此般顯示切片之粒度之參數slice_granularity,且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之方法(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解碼側之裝置因可藉由參照所傳送之slice_granularity之值而與編碼處理之情形同樣進行切片分割,故可以與編碼處理對應之方法進行解碼處理。
再者,非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在此種圖像編碼中為降低編碼量而對每個部分區域進行量化處理之方法。使用於該量化處理之量化參數,編碼側之裝置以特定數之每個部分區域進行設定,且可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實際上傳送差 分值)。設定(傳送)量化參數之部分區域之大小之下限由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定義。
[先行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 Benjamin Bross, Woo-Jin Han, Jens-Rainer Ohm, Gary J. Sullivan, Thomas Wiegand, 「Working Draft 4 of High-Efficiency Video Coding」, JCTVC-F803_d0,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 (JCT-VC)of ITU-T SG16 WP3 and ISO/IEC JTC1/SC29/WG116th Meeting: Torino, IT, 14-22 July, 2011
然而,切片之粒度(slice_granularity)小於設定(傳送)量化參數之部分區域之大小之下限(max_cu_qp_delta_depth)之情形,有可能產生不設定(傳送)量化參數之切片開端之部分區域。
處理對象即關注部分區域中不設定量化參數之情形,可應用前1個處理之部分區域中所使用之量化參數。因此,如上所述,切片之開端之部分區域中不設定(傳送)量化參數之情形,有必要利用前1個切片之部分區域之設定,而無法對每個切片進行獨立之處理,從而有量化處理或逆量化處理(編碼處理或解碼處理)之效率降低之虞。
本揭示係鑒於此種狀況而完成者,目的在於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編碼處理或解碼處 理。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編碼單元設定部,其係將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量化部,其係使用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及編碼部,其係將藉由上述量化部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可將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成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條件設定作為設定條件。
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可將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
可進而具備:識別資訊設定部,其係設定識別將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限制識別資訊;及傳送部,其係傳送藉由上述識別資訊設定部所設定之限制識別資訊、與藉由上述編碼部所產生之編碼串流。
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可使用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顯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 設定上述設定條件。
可進而具備:傳送部,其係傳送顯示藉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上述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藉由上述編碼部所產生之編碼串流。
上述傳送部可傳送顯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
又,本揭示之一態樣之圖像處理方法,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根據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將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本揭示之另一態樣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解碼部,其係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部,其係取得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取得部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及逆量化部,其係使用藉由上述量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藉由上述解碼部所獲得之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進行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上述取得部可取得作為設定條件而設定之顯示切片邊界 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條件。
上述取得部可取得被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
上述取得部可進而取得識別將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限制識別資訊。
上述取得部可取得使用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顯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所設定之上述設定條件。
上述取得部可取得顯示上述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上述編碼串流。
上述取得部可取得顯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
本揭示之另一態樣之圖像處理方法,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根據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進行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本揭示之進而另一態樣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係以具有階 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編碼單元設定部,其係將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藉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量化部,其係使用藉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及編碼部,其係將藉由上述量化部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本揭示之進而另一態樣之圖像處理方法,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根據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將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本揭示之進而另一態樣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解碼部,其係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部,其係取得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取得部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及逆量化部,其係使用藉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藉由上述解碼部所獲得之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 料進行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又,本揭示之進而另一態樣之圖像處理方法,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根據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進行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中,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被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根據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圖像之係數資料進行量化;將量化之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在本揭示之另一態樣中,將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經編碼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根據所取得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進行逆量化,而獲得圖像之係數資料。
在本揭示之進而另一態樣中,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被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根據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將量化之 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在本揭示之進而另一態樣中,將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經編碼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顯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根據所取得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進行逆量化,而獲得圖像之係數資料。
根據本揭示,可處理圖像。尤其,可更有效地進行編碼處理或解碼處理。
以下,針對用以實施本揭示之形態(以下作為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說明係按以下順序進行。
1.第1實施形態(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
2.第2實施形態(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
3.第3實施形態(限制)
4.第4實施形態(多視點圖像編碼.多視點圖像解碼裝置)
5.第5實施形態(階層圖像編碼.階層圖像解碼裝置)
6.第6實施形態(電腦)
7.第7實施形態(電視接收機)
8.第8實施形態(行動電話)
9.第9實施形態(記錄播放裝置)
10.第10實施形態(攝像裝置)
<1.第1實施形態>
[圖像編碼裝置]
圖1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即圖像編碼裝置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所示之圖像編碼裝置100例如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高效視訊編碼)編碼方式、或H.264及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動畫專家組)4 Part10(AVC(Advanced Video Coding:進階視頻編碼))編碼方式般,將動態圖像之圖像資料進行編碼。
如圖1所示,圖像編碼裝置100具有A/D轉換部101、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運算部103、正交轉換部104、量化部105、可逆編碼部106、及儲存緩衝器107。又,圖像編碼裝置100具有逆量化部108、逆正交轉換部109、運算部110、迴路濾波器111、圖框記憶體112、選擇部113、框內預測部114、動態預測/補償部115、預測圖像選擇部116、及速率控制部117。再者,圖像編碼裝置100具有量化設定部121。
A/D轉換部101將所輸入之圖像資料進行A/D轉換,且將轉換後之圖像資料(數位資料)供給至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而加以記憶。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將所記憶之顯示順序之圖框圖像因應GOP(Group Of Picture:畫面群),依用以編碼之圖框之順序進行重排序,且將圖框順序重排序之圖像供給至運算部103。又,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亦將圖框順序重排序之圖像供給至框內預測部114及動態預測/補償部115。
再者,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將處理對象之部分區域(CU(coding Unit:編碼單元))之位址(CU位址)供給至量化設定部121。
運算部103從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所讀取之圖像,減去經由預測圖像選擇部116自框內預測部114或動態預測/補償部115供給之預測圖像,而將其差分資訊輸出至正交轉換部104。例如,進行框內編碼之圖像之情形,運算部103從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所讀取之圖像減去自框內預測部114供給之預測圖像。又,例如進行框間編碼之圖像之情形,運算部103從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所讀取之圖像,減去自動態預測/補償部115供給之預測圖像。
正交轉換部104對自運算部103供給之差分資訊實施離散餘弦轉換或K-L轉換(Karhunen-Loeve Transform)等之正交轉換。另,該正交轉換之方法係任意。正交轉換部104將其轉換係數供給至量化部105。
量化部105將自正交轉換部104供給之轉換係數進行量化。量化部105使用藉由量化設定部121所設定之量化參數進行量化。量化部105將量化之轉換係數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
可逆編碼部106將在量化部105量化之轉換係數,以任意之編碼方法進行編碼。由於係數資料在速率控制部117之控制下得以量化,故其編碼量成為速率控制部117設定之目標值(或近似於目標值)。
又,可逆編碼部106自框內預測部114取得包含表示框內 預測模式之資訊等之框內預測資訊,自動態預測/補償部115取得包含表示框間預測模式之資訊或動態向量資訊等之框間預測資訊。再者,可逆編碼部106取得在迴路濾波器111中使用之濾波器係數等。
又,可逆編碼部106取得自量化設定部121供給之關於量化之各種資訊。例如,可逆編碼部106取得關於切片邊界之粒度之資訊或關於量化參數之傳送最小單位之資訊。又,例如,可逆編碼部106取得關於圖片之量化參數之資訊、關於切片之量化參數之資訊、及關於編碼單元(CU)之量化參數之資訊。
可逆編碼部106將該等各種資訊以任意之編碼方式進行編碼,且作為編碼資料之標頭資訊之一部分(多工化)。可逆編碼部106將進行編碼而獲得之編碼資料供給至儲存緩衝器107而加以儲存。
作為可逆編碼部106之編碼方式,例如可列舉可變長度編碼或算術編碼等。作為可變長度編碼,例如可列舉以H.264/AVC方式決定之CAVLC(Context-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文絡適應性可變長度編碼)等。作為算術編碼,例如可列舉CABAC(Context-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文絡適應性二進位算術編碼)等。
儲存緩衝器107暫時保持自可逆編碼部106所供給之編碼資料。儲存緩衝器107在特定之時機,將所保持之編碼資料作為位元串流輸出至例如後段之未圖示之記錄裝置(記錄媒體)或傳送路徑等。即,經編碼之各種資訊被供給至 解碼側之裝置。
又,在量化部105中經量化之轉換係數亦被供給至逆量化部108。逆量化部108將該經量化之轉換係數,與量化部105之情形同樣使用由量化設定部121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以與量化部105之量化對應之方法進行逆量化。逆量化部108將所獲得之轉換係數供給至逆正交轉換部109。
逆正交轉換部109將自逆量化部108所供給之轉換係數以與正交轉換部104之正交轉換處理對應之方法進行逆正交轉換。該逆正交轉換之方法,若係與正交轉換部104之正交轉換處理對應之方法,則可為任一者。逆正交轉換之輸出(局部復原之差分資訊)被供給至運算部110。
運算部110在自逆正交轉換部109所供給之逆正交轉換結果、即局部復原之差分資訊中,加上經由預測圖像選擇部116自框內預測部114或動態預測/補償部115供給之預測圖像,而獲得局部再構成之圖像(以下稱為再構成圖像)。該再構成圖像被供給至迴路濾波器111或圖框記憶體112。
迴路濾波器111包含解塊濾波器或適應迴路濾波器等,且對自運算部110供給之解碼圖像進行適當之濾波處理。例如,迴路濾波器111藉由對解碼圖像進行解塊濾波處理而除去解碼圖像之區塊失真。又,例如,迴路濾波器111藉由對該解塊濾波處理結果(進行區塊失真之除去之解碼圖像),使用維納濾波(Wiener Filter)進行迴路濾波處理,藉此進行畫質改善。
另,迴路濾波器111亦可對解碼圖像進行任意之濾波處 理。又,迴路濾波器111亦可根據需要,將使用於濾波處理之濾波器係數等之資訊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將其加以編碼。
迴路濾波器111將濾波處理結果(以下稱為解碼圖像)供給至圖框記憶體112。
圖框記憶體112分別記憶自運算部110供給之再構成圖像、與自迴路濾波器111供給之解碼圖像。圖框記憶體112在特定之時機,或基於來自框內預測部114等之外部之要求,將所記憶之再構成圖像經由選擇部113供給至框內預測部114。又,圖框記憶體112在特定之時機,或基於來自動態預測/補償部115等之外部之要求,將所記憶之解碼圖像經由選擇部113供給至動態預測/補償部115。
選擇部113顯示自圖框記憶體112輸出之圖像之供給地。例如,框內預測之情形,選擇部113自圖框記憶體112讀取未濾波處理之圖像(再構成圖像),而作為周邊像素供給至框內預測部114。
又,例如框間預測之情形,選擇部113自圖框記憶體112讀取經濾波處理之圖像(解碼圖像),且作為參照圖像,將其供給至動態預測/補償部115。
框內預測部114從圖框記憶體112取得位於處理對象區域之周邊之周邊區域之圖像(周邊圖像)後,使用該周邊圖像之像素值,基本將預測單元(PU)作為處理單位而進行產生預測圖像之框內預測(畫面內預測)。框內預測部114以預先準備之複數個模式框內預測模式)進行該框內預測。
框內預測部114以成為候補之所有框內預測模式產生預測圖像,且使用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供給之輸入圖像評估各預測圖像之代價函數值,而選擇最佳模式。框內預測部114選擇最佳框內預測模式後,將該最佳模式下所產生之預測圖像供給至預測圖像選擇部116。
又,框內預測部114將包含最佳框內預測模式等、關於框內預測之資訊之框內預測資訊適當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且加以編碼。
動態預測/補償部115使用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供給之輸入圖像、與自圖框記憶體112供給之參照圖像,基本將PU作為處理單位,進行動態預測(框間預測),因應檢測出之動態向量,進行動態補償處理,而產生預測圖像(框間預測圖像資訊)。動態預測/補償部115以預先準備之複數個模式(框間預測模式)進行此種框間預測。
動態預測/補償部115以成為候補之所有框間預測模式產生預測圖像,且評估各預測圖像之代價函數值,而選擇最佳模式。動態預測/補償部115選擇最佳框間預測模式後,將該最佳模式下所產生之預測圖像供給至預測圖像選擇部116。
又,動態預測/補償部115將包含最佳框間預測模式等、關於框間預測之資訊之框間預測資訊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並加以編碼。
預測圖像選擇部116選擇供給至運算部103或運算部110之預測圖像之供給源。例如,框內編碼之情形,預測圖像 選擇部116選擇框內預測部114作為預測圖像之供給源,將自該框內預測部114供給之預測圖像供給至運算部103或運算部110。又,例如框間編碼之情形,預測圖像選擇部116選擇動態預測/補償部115作為預測圖像之供給源,將自該動態預測/補償部115供給之預測圖像供給至運算部103或運算部110。
速率控制部117基於儲存於儲存緩衝器107之編碼資料之編碼量,以使不會發生溢流或下溢之方式,控制量化部105之量化動作之速率。速率控制部117將關於此種速率之資訊供給至量化設定部121。
量化設定部121基於自速率控制部117供給之資訊而設定量化參數,且供給至量化部105或逆量化部108。又,量化設定部121將關於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之資訊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且傳送至解碼側。再者,量化設定部121產生使用於量化參數之產生之參數(關於量化之參數)。量化設定部121亦將該關於量化之參數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並傳送至解碼側。
[編碼單元]
以下,首先,針對HEVC編碼方式中所決定之編碼單元(Coding Unit)進行說明。
編碼單元(CU)亦被稱為編碼樹區塊(CTB(Coding Tree Block)),係與AVC中之巨區塊實現相同之作用之圖片單位之圖像之部分區域。即,CU係編碼處理之單位(編碼單位)。巨區塊固定於16×16像素之大小,與此相對,CU之大 小並非固定,在各個序列中,在圖像壓縮資訊中得以指定。
尤其,將具有最大之大小之CU稱為LCU(Largest Coding Unit:最大編碼單元),又,將具有最小之大小之CU稱為SCU(Smallest Coding Unit:最小編碼單元)。即,LCU係最大編碼單位,SCU係最小編碼單位。例如,在包含於圖像壓縮資訊之序列參數集中,雖然該等區域之尺寸係被指定,但各者限定於正方形且以2之乘冪所表示之大小。
圖2係顯示以HEVC定義之編碼單元(Coding Unit)之例。在圖2之例中,LCU之大小為128(2N(N=64)),最大階層深度為5(Depth=4)。2N×2N大小之CU,split_flag之值為「1」時,被分割成作為下1個階層之N×N大小之CU。
再者,CU被分割成作為框內或框間預測之處理單位之區域(圖片單位之圖像之部分區域)即預測單元(Prediction Unit(PU)),又,被分割成作為正交轉換之處理單位之區域(圖片單位之圖像之部分區域)即轉換單元(Transform Unit(TU))。
圖像編碼裝置100將此種圖片單位之圖像之部分區域作為處理單位而進行關於編碼之各處理。以下,針對圖像編碼裝置100將以HEVC定義之CU作為編碼單位之情形進行說明。即,LCU成為最大編碼單位,SCU成為最小編碼單位。但,利用圖像編碼裝置100之編碼之各處理之處理單位並非限定於此,而為任意者。例如,可將以AVC定義之巨區塊或子巨區塊作為處理單位。
另,以下,「(部分)區域」中皆包含上述各種區域(例如,巨區塊、子巨區塊、LCU、CU、SCU、PU及TU等)(可為該等之任一者)。當然,亦可包含上述以外之單位,且因應說明之內容適當排除不可能之單位。
[參數之傳送]
圖3係顯示HEVC編碼方式之圖片參數集之語法之例之圖。如圖3所示,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定義slice_granularity及max_cu_qp_delta_depth此類之參數,且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參照非專利文獻1)。
slice_granularity係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圖片之編碼處理可分割成可互相獨立處理之複數個切片。例如,可並行實行各切片之編碼處理。由於編碼處理係將CU作為處理單位而進行,故CU之邊界成為切片邊界。slice_granularity係指定切片邊界為何種大小之CU之邊界。即,指定切片開端之CU之大小。
max-cu_qp_delta_depth係表示傳送量化參數之最小之CU之單位之參數。在HEVC編碼方式中,可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但,所設定之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實際係差分量化參數△QP)有必要傳送至解碼側。因此,雖以可以更小之單位進行設定之程度量化之效率提高,但量化參數之編碼量會增大。因此,即使可以不必要之小單位設定量化參數,仍有編碼效率降低之虞。max_cu_qp_delta_depth定義進行該量化參數之設定之最小 單位(即傳送之最小單位)。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之CU之量化係利用較該CU更前處理之CU之量化參數進行。
又,如圖3所示,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定義關於對應之圖片之量化參數之資訊pic_init_qp_minus26,且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參照非專利文獻1)。pic_init_qp_minus26表示對應之圖片之量化參數之初始值。
圖4係顯示HEVC編碼方式之切片標頭之語法之例之圖。如圖4所示,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定義關於對應之切片之量化參數之資訊slice_qp_delta,且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參照非專利文獻1)。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設定每個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作為表示該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之參數,差分值Slice_qp_delta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被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然而,在非專利文獻1中,未記述slice_granularity與max_cu_qp_delta_depth之大小關係。因此,例如,容許藉由max_cu_qp_delta_depth,將傳送量化參數之最小之CU之單位指定為32×32,且藉由slice_granularity,將切片邊界之粒度指定成大小16×16之CU。即,有可能不傳送切片開端之CU之差分量化參數△QP(不設定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
圖5係顯示設置切片邊界之LCU之例。如圖5之例所示,切片可以小於LCU之CU單位進行區分(切片# 1與切片# 2)。因此,若以圖5所示之粗線之方式設定切片邊界,則以斜線圖案表示之CU13成為切片# 2之開端之CU。差分量化參數△QP以設定於比CU13更上一階之每個CU之方式指定(△QP0至△QP3)。
然而,在非專利文獻1中,未規定有關於此種情形如何進行差分量化參數△QP之解碼處理之方法。因此,此種設定之情形,在編碼側之裝置或解碼側之裝置中,有無法正確進行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或逆量化之虞。
例如,在圖5之例之LCU中,若未設定切片邊界,則CU13使用差分量化參數△QP1進行量化。然而,圖5之例之情形,設定有切片邊界(粗線),為維持切片之獨立性,無法進行跨越該切片邊界之參照。即,圖5之例之情形,未設定切片開端之CU13之量化參數(差分量化參數),而有無法正確進行量化或逆量化之虞。
切片之分割有例如基於區塊數進行之情形、與基於編碼量進行之情形。例如,可考慮以使包含於各切片內之區塊數儘可能均等之方式進行切片之分割。又,例如,亦可考慮以使各切片之編碼量儘可能均等之方式進行切片之分割。
尤其,以使編碼量均等化之方式進行切片分割之情形,如圖5之例,切片之邊界並未成為LCU之邊界,而成為更細之CU之邊界之可能性較高。因此,有如上所述之發生無法正確進行量化或逆量化之事態之可能性較高之虞。
因此,圖像編碼裝置100雖基本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 同樣進行圖像之編碼處理,但如上所述般未對切片之開端之CU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情形,量化設定部121將每個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設定成該CU之量化參數CUQP。藉此,因切片開端之CU必定設定量化參數CUQP,故量化部105或逆量化部108可使用該量化參數CUQP,而正確進行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或逆量化。另,如此設定之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CUQP(實際係差分量化參數△QP)亦被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因此,在解碼側之裝置中,亦可獲得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即,解碼側之裝置亦可正確進行切片開端之CU之逆量化。
[量化設定部]
圖6係顯示量化設定部121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如圖6所示,量化設定部121具有參數設定部151、QP(Quantization parameter:量化參數)設定部152、△QP算出部153、及關注CUQP設定部154。
參數設定部151設定關於量化之參數。例如,參數設定部151具有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及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
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同樣設定切片邊界,且設定表示其粒度之參數slice_granularity。例如,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基於使用者指定、硬體性能、及設定檔等任意之資訊,設定切片邊界,進而設定表示該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slice_granularity。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將關於所設定之切片邊界之資訊及 slice_granularity供給至QP設定部152(切片QP設定部172)、△QP算出部153(切片△QP算出部181)、及關注CUQP設定部154(關注CU判定部191)。又,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將關於所設定之切片邊界之資訊及slice_granularity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且傳送至將圖像編碼裝置100編碼圖像資料所獲得之編碼資料進行解碼之裝置(解碼側之裝置)。
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同樣設定表示傳送量化參數之最小之CU之單位之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例如,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基於使用者指定、硬體性能、及設定檔等、任意之資訊,設定max_cu_qp_delta_depth。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將所設定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供給至QP設定部152(CUQP設定部173)、△QP算出部153(CU△QP算出部182)、及關注CUQP設定部154(關注CU判定部191)。又,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將所設定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且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QP設定部152設定每個特定之資料單位之量化參數(QP(Quantization parameter))。例如,QP設定部152具有圖片QP設定部171、切片QP設定部172、及CUQP設定部173。
圖片QP設定部171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同樣基於自速率控制部117供給之關於速率之資訊,設定關於處理對象之圖片(關注圖片)之量化參數(之初始值)之資訊pic_init_qp_minus26。對QP設定部152,自畫面重排序緩 衝器102供給關於處理對象之CU(關注CU)之位址(CU位址)之資訊。圖片QP設定部171基於該CU位址,在每次關注圖片改變時,設定每個圖片之量化參數PictureQP,且如以下之式(1)所示,設定pic_init_qp_minus26。
pic_init_qp_minus26=PictureQP-26………(1)
圖片QP設定部171將所設定之pic_init_qp_minus26供給至△QP算出部153(切片△QP算出部181)。又,圖片QP設定部171將所設定之pic_init_qp_minus26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且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切片QP設定部172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同樣基於自速率控制部117供給之關於速率之資訊,設定處理對象之切片(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cQP。對QP設定部152,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供給關於關注CU之CU位址之資訊。切片QP設定部172基於關於由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所設定之切片邊界之資訊、與其CU位址,在每次關注切片改變時設定SliccQP。
切片QP設定部172將所設定之SliceQP供給至△QP算出部153(切片△QP算出部181及CU△QP算出部182)。又,切片QP設定部172將所設定之SliceQP供給至關注CUQP設定部154(QP選擇部192)。
CUQP設定部173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同樣基於自速率控制部117供給之關於速率之資訊,設定處理對象之CU(關注CU)之量化參數CUQP。對QP設定部152,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供給關於關注CU之CU位址之資訊。 CUQP設定部173基於該CU位址,對由自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供給之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階層之每個CU設定CUQP。換言之,CUQP設定部173,對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階層之CU,不設定CUQP。
CUQP設定部173將所設定之CUQP供給至△QP算出部153(CU△QP算出部182)。又,CUQP設定部173將所設定之CUQP供給至關注CUQP設定部154(QP選擇部192)。
△QP算出部153算出量化參數之差分值(差分量化參數△QP)作為傳送用之量化參數。如此般,藉由傳送差分值,圖像編碼裝置100可降低量化參數之編碼量。△QP算出部153例如具有切片△QP算出部181及CU△QP算出部182。
切片△QP算出部181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同樣算出由切片QP設定部172所設定之SliceQP之差分值slice_qp_delta。對△QP算出部153,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供給關於關注CU之CU位址之資訊。切片△QP算出部181基於關於由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所設定之切片邊界之資訊、與其CU位址,在每次設定SliceQP時算出slice_qp_delta。
例如以下之式(2)所示,切片△QP算出部181使用由圖片QP設定部171所設定之pic_init_qp_minus26,將關注圖片之量化參數與SliceQP之差分值作為slice_qp_delta算出。
slice_qp_delta=pic_init_qp_minus26-SliceQP………(2)
切片△QP算出部181將所算出之slice_qp_delta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且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CU△QP算出部182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同樣算出由CUQP設定部173所設定之CUQP之差分值deltaQP。對△QP算出部153,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供給關於關注CU之CU位址之資訊。CU△QP算出部182基於由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所設定之max_cu_qp_delta_depth、與其CU位址,在每次設定CUQP時算出deltaQP。
例如,關注CU係關注切片中最初設定CUQP之CU之情形,如以下之式(3)所示,CU△QP算出部182將由切片QP設定部172所設定之SliceQP與由CUQP設定部173所設定之CUQP之差分值作為deltaQP算出。
deltaQP=SliceQP-CUQP………(3)
又,例如,關注切片中已設定有CUQP之情形,如以下之式(4)所示,CU△QP算出部182將前一個設定之CUQP(N-1)、與關注CU之CUQP(N)之差分值作為deltaQP算出。
deltaQP=CUQP(N-1)-CUQP(N)………(4)
CU△QP算出部182將所算出之deltaQP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且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即,被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之資訊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相同。
關注CUQP設定部154基於由參數設定部151所設定之參數、與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供給之關注CU之CU位址,設定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關注CUQP設定部154具有關注CU判定部191及QP選擇部192。
關注CU判定部191判定關注CU為何種位置之CU。例 如,關注CU判定部191基於自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供給之關於切片邊界之資訊、與關注CU之CU位址,判定關注CU是否為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又,例如,關注CU為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191比較自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所供給之slice_granularity、與自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所供給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之大小,而判定CUQP設定部173是否設定針對關注CU之CUQP。
例如,由slice_granularity表示之切片邊界之粒度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表示之CU之大小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191判定未設定關注CU之CUQP。相反,由slice_granularity表示之切片邊界之粒度為由max_cu_qp_delta_depth表示之CU之大小以上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191判定設定關注CU之CUQP。
關注CU判定部191將該等判定結果供給至QP選擇部192。
QP選擇部192基於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供給之關注CU之CU位址,在每次關注CU改變時,依據自關注CU判定部191供給之判定結果,設定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
例如,關注CU並非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之情形,如以下之式(5)所示,QP選擇部192將自CUQP設定部173所供給之最新之CUQP(關注CU之CUQP(N)、或較關注CU更前處理之CU之CUQP(N-1))作為關注CUQP選擇。
關注CUQP=CUQP………(5)
又,例如,關注CU為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且由slice_granularity表示之切片邊界之粒度為由max_cu_qp_delta_depth表示之CU之大小以上之情形,如以下之式(6)所示,QP選擇部192將自CUQP設定部173供給之關注CU之CUQP(N)作為關注CUQP選擇。
關注CUQP=CUQP(N)………(6)
再者,例如,關注CU為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且由slice_granularity表示之切片邊界之粒度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表示之CU之大小之情形,如以下之式(7)所示,QP選擇部192將自切片QP設定部172供給之關注切片之SliceQP作為關注CUQP選擇。
關注CUQP=SliceQP………(7)
QP選擇部192將所設定之關注CUQP供給至量化部105及逆量化部108。量化部105使用自QP選擇部192所供給之關注CUQP而進行關注CU之量化。逆量化部108使用自QP選擇部192所供給之關注CUQP而進行關注CU之逆量化。
藉此,由於通常設定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故,即使由slice_granularity表示之切片邊界之粒度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表示之CU之大小之情形,量化部105仍可正確進行量化。同樣,即使由slice_granularity表示之切片邊界之粒度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表示之CU之大小之情形,逆量化部108仍可正確進行逆量化。
即,圖像編碼裝置100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 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編碼處理。
[編碼處理之流程]
接著,針對利用如以上之圖像編碼裝置100實行之各處理之流程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7之流程圖,說明編碼處理之流程之例。
在步驟S101中,量化設定部121進行slice_granularity或max_cu_qp_delta_depth之設定等、關於量化之設定。在步驟S102中,A/D轉換部101將所輸入之圖像進行A/D轉換。在步驟S103中,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記憶經A/D轉換之圖像,且進行自各圖片之顯示順序向編碼之順序之重排序。
在步驟S104中,框內預測部114進行框內預測模式之框內預測處理。在步驟S105中,動態預測/補償部115進行框間預測模式下之動態預測或進行動態補償之框間動態預測處理。
在步驟S106中,預測圖像選擇部116基於自框內預測部114及動態預測/補償部115所輸出之各代價函數值,決定最佳預測模式。即,預測圖像選擇部116選擇由框內預測部114所產生之預測圖像、與由動態預測/補償部115所產生之預測圖像之任一方。
在步驟S107中,運算部103運算藉由步驟S102之處理重排序之圖像、與由步驟S106之處理所選擇之預測圖像之差分。差分資料相較於原圖像資料,資料量降低。因此,相較於將圖像直接進行編碼之情形,可壓縮資料量。
在步驟S108中,正交轉換部104將藉由步驟S103之處理 所產生之差分資訊進行正交轉換。具體而言,進行離散餘弦轉換、K-L轉換等之正交轉換,且輸出轉換係數。
在步驟S109中,量化設定部121進行量化參數或差分量化參數之設定等關於量化之設定。在步驟S110中,量化部105使用藉由步驟S109之處理所算出之量化參數等,將藉由步驟S108之處理所獲得之正交轉換係數進行量化。
藉由步驟S110之處理而量化之差分資訊藉由以下之方式局部解碼。即,在步驟S111中,逆量化部108使用藉由步驟S109之處理而求得之量化參數進行逆量化。另,該逆量化處理係以與下述之圖像解碼裝置200相同之方法進行。因此,於下述之圖像解碼裝置200之說明時進行逆量化之說明。
在步驟S112中,逆正交轉換部109將藉由步驟S111之處理而獲得之正交轉換係數以與步驟S108之處理對應之方法進行逆正交轉換。
在步驟S113中,運算部110將預測圖像與局部解碼之差分資訊相加,而產生局部解碼之圖像(與向運算部103輸入對應之圖像)。在步驟S114中,迴路濾波器111將藉由步驟S113之處理所產生之圖像進行過濾。藉此除去區塊失真。
在步驟S115中,圖框記憶體112記憶藉由步驟S114之處理除去區塊失真之圖像。另,未藉由迴路濾波器111予以濾波處理之圖像亦自運算部110供給而記憶於圖框記憶體112中。
記憶於該圖框記憶體112中之圖像被利用於步驟S104之 處理或步驟S105之處理。
在步驟S116中,可逆編碼部106將藉由步驟S110之處理而量化之轉換係數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資料。即,對差分圖像(框間之情形為2次差分圖像),進行可變長度編碼或算術編碼等之可逆編碼。
另,可逆編碼部106將步驟S109中所算出之量化參數進行編碼。又,可逆編碼部106將關於藉由步驟S106之處理而選擇之預測圖像之預測模式之資訊進行編碼,且附加於將差分圖像進行編碼而得之編碼資料中。例如,選擇框內預測模式之情形,可逆編碼部106將框內預測模式資訊進行編碼。又,例如,選擇框間預測模式之情形,可逆編碼部106將框間預測模式資訊進行編碼。該等資訊例如作為標頭資訊等而附加(多工化)於編碼資料中。
在步驟S117中,儲存緩衝器107儲存藉由步驟S116之處理所產生之編碼資料。儲存於儲存緩衝器107之編碼資料被適當讀取,且經由傳送路徑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在步驟S118中,速率控制部117基於藉由步驟S117之處理而儲存於儲存緩衝器107之壓縮圖像,以使不會發生溢流或下溢之方式,控制量化部105之量化動作之速率。該控制結果被利用於針對時間上於後處理之CU進行之步驟S101之處理或步驟S109之處理。
步驟S118之處理結束後,編碼處理結束。
[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
接著,將圖7之步驟S101中實行之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 之例,參照圖8之流程圖進行說明。
開始量化設定處理後,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在步驟S131中設定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slice_granularity。另,已完成slice_granularity之設定之情形,省略該處理。例如,參數slice_granularity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被傳送之情形,若完成針對關注圖片之slice_granularity之設定,則省略該處理。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將所設定之slice_granularity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藉此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在步驟S132中,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設定表示傳送量化參數之最小單位之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另,已完成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之設定之情形,省略該處理。例如,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被傳送之情形,若完成針對關注圖片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之設定,則省略該處理。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將所設定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藉此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在步驟S133中,圖片QP設定部171設定關於關注圖片之量化參數之資訊pic_init_qp_minus26。另,已對關注圖片設定pic_init_qp_minus26之情形,省略該處理。在步驟S134中,圖片QP設定部171將步驟S133中所設定之pic_init_qp_minus26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藉此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省略步驟S133之處理之 情形,當然亦省略步驟S134之處理。
在步驟S135中,切片QP設定部172設定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另,已對關注切片設定SliceQP之情形,省略該處理。
在步驟S136中,切片△QP算出部181算出藉由步驟S134之處理而設定之關注圖片之pic_init_qp_minus26、與藉由步驟S135之處理而設定之關注切片之SliceQP之差分值slice_qp_delta。
在步驟S137中,切片△QP算出部181將步驟S136中所算出之關注切片之slice_qp_delta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藉此包含於關注切片之切片標頭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省略步驟S135之處理之情形,當然亦省略步驟S136及步驟S137之處理。
步驟S137之處理結束後,量化設定部121完成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7,實行其後之處理。
[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
接著,將圖7之步驟S109中實行之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例,參照圖9之流程圖進行說明。
開始量化設定處理後,CUQP設定部173在步驟S151中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例如,關注CU係以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以上之CU之情形,CUQP設定部173基於自速率控制部117供給之資訊,設定新量化參數CUQP。又,係小於以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之CU之情形,CUQP設定部173採用前一個所 設定之值。
在步驟S152中,關注CU判定部191判定處理對象即關注CU是否為切片之開端。判定為切片之開端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191使處理進入步驟S153。
在步驟S153中,關注CU判定部191判定參數slice_granularity是否小於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判定slice_granularity小於max_cu_qp_delta_depth、且未對切片開端之關注CU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191使處理進入步驟S154。
在步驟S154中,QP選擇部192選擇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作為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該關注CUQP被利用於步驟S110之量化處理、或步驟S111之逆量化處理。
步驟S154之處理結束後,量化設定部121完成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7,實行其後之處理。
又,在圖9之步驟S153中,判定slice_granularity為max_cu_qp_delta_depth以上、且對切片開端之關注CU設定有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191使處理進入步驟S155。
在步驟S155中,QP選擇部192選擇步驟S151中所設定之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作為關注CUQP。該關注CUQP被利用於步驟S110之量化處理、或步驟S111之逆量化處理。
在步驟S156中,CU△QP算出部182算出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與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之差分值 deltaQP。在步驟S157中,CU△QP算出部182藉由將所算出之deltaQP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如此般,取代關注CUQP而傳送差分值deltaQP,藉此,圖像編碼裝置100可降低量化參數之編碼量。
步驟S157之處理結束後,量化設定部121完成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7,實行其後之處理。
再者,在步驟S152中判定關注CU並非切片之開端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191使處理進入步驟S158。
在步驟S158中,QP選擇部192選擇步驟S151中所設定之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作為關注CUQP。該關注CUQP被利用於步驟S110之量化處理、或步驟S111之逆量化處理。
在步驟S159中,CU△QP算出部182算出前一個所設定之CU之量化參數CUQP與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之差分值deltaQP。另,在步驟S151中,採用前一個所設定之值作為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情形,省略該處理。即,關注CU係小於以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之CU之情形,省略該處理。
在步驟S160中,CU△QP算出部182將藉由步驟S159之處理所算出之deltaQP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藉此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如此般,取代關注CUQP而傳送差分值deltaQP,藉此,圖像編碼裝置100可降低量化參數之編碼量。另,省略步驟S159之處理之情形,亦省略步驟S160之處理。
步驟S160之處理結束後,量化設定部121完成量化設定 處理,使處理返回圖7,實行其後之處理。
如上所述,藉由實行各處理,圖像編碼裝置100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編碼處理。
[圖像解碼裝置]
圖10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即圖像解碼裝置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圖10所示之圖像解碼裝置200與上述之圖像編碼裝置100對應,將圖像編碼裝置100編碼圖像資料而產生之位元串流(編碼資料)正確進行解碼,從而產生解碼圖像。
如圖10所示,圖像解碼裝置200具有儲存緩衝器201、可逆解碼部202、逆量化部203、逆正交轉換部204、運算部205、迴路濾波器206、畫面重排序緩衝器207、及D/A轉換部208。又,圖像解碼裝置200具有圖框記憶體209、選擇部210、框內預測部211、動態預測/補償部212、及選擇部213。
再者,圖像解碼裝置200具有逆量化設定部221。
儲存緩衝器201儲存傳送而來之編碼資料,且在特定之時機將該編碼資料供給至可逆解碼部202。可逆解碼部202將由儲存緩衝器201所供給之藉由圖1之可逆編碼部106所編碼之資訊,以與可逆編碼部106之編碼方式對應之方式進行解碼。可逆解碼部202將解碼獲得之差分圖像之量化之係數資料供給至逆量化部203。
又,可逆解碼部202參照解碼編碼資料所獲得之關於最佳預測模式之資訊,判定選擇框內預測模式、或框間預測 模式為最佳預測模式。即,可逆解碼部202判定傳送而來之編碼資料中所採用之預測模式為框內預測、或框間預測。
可逆解碼部202基於該判定結果,將關於該預測模式之資訊供給至框內預測部211或動態預測/補償部212。例如,圖像編碼裝置100中選擇框內預測模式作為最佳預測模式之情形,可逆解碼部202將自編碼側所供給之關於該所選擇之框內預測模式之資訊即框內預測資訊供給至框內預測部211。又,例如,圖像編碼裝置100中選擇框間預測模式作為最佳預測模式之情形,可逆解碼部202將自編碼側所供給之關於該所選擇之框間預測模式之資訊即框間預測資訊供給至動態預測/補償部212。
可逆解碼部202進而擷取附加(多工化)於編碼資料之關於量化之各種參數,供給至逆量化設定部221。
逆量化部203使用逆量化設定部221中設定之量化參數,將藉由可逆解碼部202進行解碼所獲得之量化之係數資料進行逆量化。即,逆量化部203以與圖1之量化部105之量化方式對應之方式(與逆量化部108相同之方式)進行逆量化。
逆量化部203將藉由此種逆量化所獲得之係數資料供給至逆正交轉換部204。
逆正交轉換部204以與圖1之正交轉換部104之正交轉換方式對應之方式,將自逆量化部203供給之係數資料進行逆正交轉換。逆正交轉換部204藉由該逆正交轉換處理, 獲得與圖像編碼裝置100中正交轉換前之差分圖像對應之差分圖像。
逆正交轉換獲得之差分圖像被供給至運算部205。又,對運算部205,經由選擇部213,自框內預測部211或動態預測/補償部212供給預測圖像。
運算部205將差分圖像與預測圖像相加,獲得與藉由圖像編碼裝置100之運算部103減去預測圖像前之圖像對應之再構成圖像。運算部205將該再構成圖像供給至迴路濾波器206。
迴路濾波器206對所供給之再構成圖像,適當實施包含解塊濾波處理或適應迴路濾波處理等之迴路濾波處理而產生解碼圖像。例如,迴路濾波器206藉由對再構成圖像進行解塊濾波處理,除去區塊失真。又,例如,迴路濾波器206對該解塊濾波處理結果(進行區塊失真之除去之再構成圖像),使用維納濾波(Wiener Filter)進行迴路濾波處理,藉此進行畫質改善。
另,迴路濾波器206進行之濾波處理之種類係任意,可進行上述以外之濾波處理。又,迴路濾波器206可使用自圖1之圖像編碼裝置100所供給之濾波器係數而進行濾波處理。
迴路濾波器206將濾波處理結果即解碼圖像供給至畫面重排序緩衝器207及圖框記憶體209。另,亦可省略該迴路濾波器206之濾波處理。即,運算部205之輸出可不進行濾波處理,而儲存於圖框記憶體209。例如,框內預測部211 將包含於該圖像中之像素之像素值作為周邊像素之像素值進行利用。
畫面重排序緩衝器207進行所供給之解碼圖像之重排序。即,將為編碼順序而藉由圖1之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重排序之圖框順序重排序成原顯示順序。D/A轉換部208將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207所供給之解碼圖像進行D/A轉換,輸出至未圖示之顯示器而加以顯示。
圖框記憶體209記憶供給之再構成圖像或解碼圖像。又,圖框記憶體209在特定之時機,或基於來自框內預測部211或動態預測/補償部212等之外部之請求,將所記憶之再構成圖像或解碼圖像經由選擇部210供給至框內預測部211或動態預測/補償部212。
框內預測部211與圖2之框內預測部114基本進行相同之處理。但,框內預測部211僅對編碼時藉由框內預測產生預測圖像之區域進行框內預測。
動態預測/補償部212基於自可逆解碼部202供給之框間預測資訊進行框間預測處理,而產生預測圖像。另,動態預測/補償部212基於自可逆解碼部202供給之框間預測資訊,僅對編碼時進行框間預測之區域,進行框間動態預測處理。
框內預測部211或動態預測/補償部212以預測處理單位之每個區域,將所產生之預測圖像經由選擇部213供給至運算部205。
選擇部213將自框內預測部211供給之預測圖像、或自動 態預測/補償部212供給之預測圖像供給至運算部205。
逆量化設定部221使用自可逆解碼部202供給之關於量化之參數,再構築該CU之量化參數。另,自可逆解碼部202供給之參數係自圖像編碼裝置100所傳送者。即,逆量化設定部221再構築由圖像編碼裝置100之量化設定部121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即使用於產生圖像解碼裝置200解碼之編碼資料時進行之量化部105之量化處理之量化參數。
圖像解碼裝置200雖基本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同樣進行圖像之解碼處理,但不對切片之開端之CU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情形,逆量化設定部221將每個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設定成該CU之量化參數CUQP。
即,如上所述,圖像編碼裝置100針對不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切片之開端之CU,將每個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設定成該CU之量化參數CUQP,從而進行量化。 逆量化設定部221同樣針對不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切片之開端之CU,將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作為該關注CU之量化參數CUQP。
藉此,由於必設定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CUQP,故,逆量化部108可正確進行逆量化。即,圖像解碼裝置200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解碼處理。
[逆量化設定部]
圖11係顯示逆量化設定部221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如圖11所示,逆量化設定部221具有參數取得部231、QP取 得部232、切片QP產生部233、及CUQP再構築部234。
參數取得部231取得可逆解碼部202中自編碼資料所擷取之關於量化之參數。例如,參數取得部231具有切片邊界粒度取得部241及QP傳送單位取得部242。
切片邊界粒度取得部241取得自圖像編碼裝置所供給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slice_granularity。切片邊界粒度取得部241記憶所取得之slice_granularity,且在特定時機,或基於CUQP再構築部234之要求,將該slice_granularity供給至CUQP再構築部234(關注CU判定部261)。
QP傳送單位取得部242取得自圖像編碼裝置100所供給之表示傳送量化參數之最小之CU之單位之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QP傳送單位取得部242記憶所取得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且在特定之時機,或基於CUQP再構築部234之要求,將該max_cu_qp_delta_depth供給至CUQP再構築部234(關注CU判定部261)。
QP取得部232取得可逆解碼部202中自編碼資料所擷取之特定之資料單位之關於量化參數之資訊。例如,QP取得部232具有圖片QP取得部251、切片△QP取得部252、及CU△QP取得部253。
圖片QP取得部251取得自圖像編碼裝置100所供給之關於每個圖片之量化參數之資訊pic_init_qp_minus26。圖片QP取得部251記憶所取得之pic_init_qp_minus26,且在特定之時機,或基於切片QP產生部233之要求,將該 pic_init_qp_minus26供給至切片QP產生部233。
切片△QP取得部252取得自圖像編碼裝置100所供給之關於每個切片之量化參數之資訊slice_qp_delta。如上所述,slice_qp_delta係每個圖片之量化參數與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之差分值。切片△QP取得部252記憶所取得之slice_qp_delta,且在特定之時機,或基於切片QP產生部233之要求,將該slice_qp_delta供給至切片QP產生部233。
CU△QP取得部253取得自圖像編碼裝置100所供給之關於每個CU之量化參數之資訊deltaQP。如上所述,deltaQP係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與關注CU之量化參數之差分值,或前一個所設定之CU之量化參數與關注CU之量化參數之差分值。CU△QP取得部253記憶所取得之deltaQP,且在特定之時機,或基於CUQP再構築部234之要求,將該deltaQP供給至再構築部234(CUQP產生部263)。
如以下之式(8)所示,切片QP產生部233使用自圖片QP取得部251所供給之pic_init_qp_minus26、與自切片△QP取得部252所供給之slice_qp_delta,產生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
SliceQP=26+pic_init_qp_minus26+slice_qp_delta………(8)
切片QP產生部233將產生之SliceQP供給至CUQP再構築部234(CUQP產生部263)。
CUQP再構築部234將圖像編碼裝置100中產生之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進行再構築。CUQP再構築部234使用自參數取得部231供給之slice_granularity及max_cu- qp_delta_depth、自QP取得部232供給之deltaQP、自切片QP產生部233供給之SliceQP、以及可逆解碼部202中所擷取之自圖像編碼裝置100所傳送之關於關注CU之位址(CU位址)之資訊,將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進行再構築。
CUQP再構築部234例如具有關注CU判定部261、QP選擇部262、及CUQP產生部263。
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處理對象即關注CU為何種位置之CU。
例如,關注CU判定部261基於關於自可逆解碼部202供給之關注CU之CU位址之資訊,判定關注CU是否為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又,例如,關注CU並非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基於max_cu_qp_delta_depth與CU位址,判定是否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
例如,關注CU之大小為由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以上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又,例如,關注CU之大小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不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
再者,例如,關注CU為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比較自切片邊界粒度取得部241所供給之slice_granularity、與自QP傳送單位取得部242所供給之 max-cu_qp_delta_depth之大小,判定是否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
例如,由slice_granularity表示之切片邊界之粒度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表示之CU之大小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不從圖像編碼裝置100傳送關注CU之deltaQP。相反,由slice_granularity表示之切片邊界之粒度為由max_cu_qp_delta_depth表示之CU之大小以上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自圖像編碼裝置100傳送關注CU之deltaQP。
關注CU判定部261將該等判定結果供給至QP選擇部262。
QP選擇部262根據自關注CU判定部261供給之判定結果,選擇關注CU之再構築方法。CUQP產生部263以由QP選擇部262所選擇之方法,適當利用自切片QP產生部233供給之SliceQP、或自CU△QP取得部253供給之deltaQP,產生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
例如,藉由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關注CU並非切片之開端之CU且不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之情形,CUQP產生部263根據QP選擇部262之選擇,如以下之式(9)所示,將前一個所產生之CUQP(N-1)作為關注CUQP。
關注CUQP=CUQP(N-1)………(9)
又,例如,藉由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關注CU並非切片之開端之CU且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 之情形,CUQP產生部263根據QP選擇部262之選擇,如以下之式(10)所示,將前一個所產生之CUQP(N-1)與關注CU之deltaQP之相加結果作為關注CUQP。
關注CUQP=CUQP(N-l)+deltaQP………(10)
再者,例如,藉由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關注CU為切片之開端之CU且自圖像編碼裝置100傳送關注CU之deltaQP之情形,CUQP產生部263根據QP選擇部262之選擇,如以下之式(11)所示,將關注切片之SliceQP與關注CU之deltaQP之相加結果作為關注CUQP。
關注CUQP=SliceQP+deltaQP………(11)
再者,例如,藉由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關注CU為切片之開端之CU且不從圖像編碼裝置100傳送關注CU之deltaQP之情形,CUQP產生部263根據QP選擇部262之選擇,如以下之式(12)所示,將關注切片之SliceQP作為關注CUQP。
關注CUQP=SliceQP………(12)
CUQP產生部263將產生之關注CUQP供給至逆量化部203。逆量化部203使用自CUQP產生部263所供給之關注CUQP進行關注CU之逆量化。
藉此,逆量化設定部221可將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正確地再構築。因此,即使由slice_granularity表示之切片邊界之粒度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表示之CU之大小之情形,逆量化部203仍可正確進行逆量化。
即,圖像解碼裝置200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 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解碼處理。
[解碼處理之流程]
接著,針對藉由如以上之圖像解碼裝置200實行之各處理之流程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2之流程圖,說明解碼處理之流程之例。
開始解碼處理後,在步驟S201中,儲存緩衝器201儲存傳送而來之編碼資料。在步驟S202中,可逆解碼部202將自儲存緩衝器201供給之編碼資料進行解碼。即,藉由圖1之可逆編碼部106所編碼之I圖片、P圖片、以及B圖片得以解碼。
此時,動態向量資訊、參照圖框資訊、預測模式資訊(框內預測模式或框間預測模式)、以及旗標或量化參數等之資訊亦得以解碼。
預測模式資訊為框內預測模式資訊之情形,預測模式資訊被供給至框內預測部211。預測模式資訊為框間預測模式資訊之情形,與預測模式資訊對應之動態向量資訊被供給至動態預測/補償部212。
在步驟S203中,逆量化設定部221進行逆量化設定處理,且再構築關注區域之量化參數。在步驟S204中,逆量化部203將藉由可逆解碼部202解碼獲得之量化之正交轉換係數進行逆量化。逆量化部203使用藉由步驟S203之處理而再構築之量化參數進行逆量化處理。
在步驟S205中,逆正交轉換部204將藉由逆量化部203進行逆量化而獲得之正交轉換係數,以對應於圖1之正交轉 換部104之方法進行逆正交轉換。藉此,對應於圖1之正交轉換部104之輸入(運算部103之輸出)之差分資訊得以解碼。
在步驟S206中,框內預測部211、或動態預測/補償部212對應自可逆解碼部202供給之預測模式資訊,分別進行圖像之預測處理。即,自可逆解碼部202供給框內預測模式資訊之情形,框內預測部211進行框內預測模式之框內預測處理。又,自可逆解碼部202供給框間預測模式資訊之情形,動態預測/補償部212進行框間預測模式之動態預測處理。
在步驟S207中,運算部205於藉由步驟S204之處理而獲得之差分資訊中加上藉由步驟S206之處理所獲得之預測圖像。藉此,解碼原圖像資料。
在步驟S208中,迴路濾波器206對藉由步驟S207之處理所獲得之再構成圖像,適當進行包含解塊濾波處理或適應迴路濾波處理等之迴路濾波處理。
在步驟S209中,畫面重排序緩衝器207進行解碼圖像資料之圖框之重排序。即,解碼圖像資料之為編碼而藉由圖像編碼裝置100之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02(圖1)重排序之圖框順序被重排序成原顯示順序。
在步驟S210中,D/A轉換部208將在畫面重排序緩衝器207中圖框重排序之解碼圖像資料進行D/A轉換。該解碼圖像資料被輸出至未圖示之顯示器而顯示該圖像。
在步驟S211中,圖框記憶體209記憶藉由步驟S208之處 理而過濾之解碼圖像。
[逆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
接著,參照圖13之流程圖,說明圖12之步驟S203中實行之逆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例。
開始逆量化設定處理後,切片邊界粒度取得部241在步驟S231中取得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slice_granularity。另,已取得slice_granularity之情形,省略該處理。例如,將參數slice_granularity包含於圖片參數集中傳送之情形,若已取得針對關注圖片之slice_granularity,則省略該處理。
在步驟S232中,QP傳送單位取得部242取得表示傳送量化參數之最小單位之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另,已取得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之情形,省略該處理。例如,將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包含於圖片參數集中傳送之情形,若已取得針對關注圖片之max_cu_qp_delta_depth,則省略該處理。
在步驟S233中,圖片QP取得部251取得關於關注圖片之量化參數之資訊pic_init_qp_minus26。另,關於關注圖片已取得pic_init_qp_minus26之情形,省略該處理。
在步驟S234中,切片△QP取得部252取得關於關注切片之、圖片之量化參數與切片之量子參數之差分值slice_qp_delta。另,關於關注切片已取得slice_qp_delta之情形,省略該處理。
在步驟S235中,切片QP產生部233使用步驟S233中所取 得之pic_init_qp_minus26、與步驟S234中所取得之slice_qp_delta,產生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省略步驟S234之處理之情形,當然亦省略步驟S235之處理。
在步驟S236中,CU△QP取得部253取得關於關注CU之量化參數之資訊deltaQP。另,關注CU為小於以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之CU之情形,由於不傳送deltaQP,故省略該處理。
在步驟S237中,關注CU判定部251判定關注CU是否為切片之開端之CU。判定關注CU為切片之開端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使處理進入步驟S238。
在步驟S238中,關注CU判定部261判定參數slice_granularity是否小於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判定slice_granularity小於max_cu_qp_delta_depth且關於關注CU未傳送deltaQP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使處理進入步驟S239。
在步驟S239中,QP選擇部262選擇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
在步驟S240中,CUQP產生部263將步驟S239中所選擇之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作為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該關注CUQP被利用於步驟S204之逆量化處理。
步驟S240之處理結束後,逆量化設定部221完成逆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12,並實行其後之處理。
又,在圖13之步驟S238中,判定參數slice_granularity為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以上且關於關注CU已傳送 deltaQP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使處理進入步驟S241。
在步驟S241中,QP選擇部262選擇關注切片之SliceQP與關注CU之deltaQP。
在步驟S242中,CUQP產生部263於步驟S241中所選擇之關注切片之SliceQP中加上關注CU之deltaQP,產生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該關注CUQP被利用於步驟S204之逆量化處理。
步驟S242之處理結束後,逆量化設定部221完成逆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12,並實行其後之處理。
又,在圖13之步驟S237中判定關注CU並非切片之開端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261使處理進入步驟S243。
在步驟S243中,QP選擇部262選擇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與關注CU之deltaQP。另,未傳送關注CU之deltaQP之情形,僅選擇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
在步驟S244中,CUQP產生部263於步驟S241中所選擇之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中加上關注CU之deltaQP,產生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另,僅選擇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之情形,CUQP產生部263將該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作為關注CUQP。該關注CUQP被利用於步驟S204之逆量化處理。
步驟S244之處理結束後,逆量化設定部221完成逆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12,並實行其後之處理。
如以上般,藉由實行各處理,圖像解碼裝置200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解碼處理。
[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之其他例]
上文中已說明,slice_granularity小於max_cu_qp_delta_depth之情形,即,不針對切片之開端之CU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情形,將每個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設定成該CU之量化參數CUQP,該量化參數CUQP之值係任意。
為正確進行量化處理或逆量化處理,可針對所有CU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即,如上所述,不對切片之開端之CU設定量化參數之情形,作為該CU之量化參數而設定之值可為任意值,並非限於上述之例。
例如,可將特定之固定值(例如預先所決定之特定值)作為切片開端之CU之CUQP。又,可將後一個設定之CUQP作為切片開端之CU之CUQP。例如圖14所示之設定有以粗線表示之切片邊界之LCU之情形,切片# 2之開端之CU即CU13係小於以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之CU。因此,針對CU13,不新設定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在如此之例中,CU2係大小為以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以上之CU。因此,CU2之量化參數CUQP成為此後新設定之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
可將該CU2之量化參數作為CU13之量化參數。即,該情形,CU2之deltaQP即△QP2被傳送至圖像解碼裝置200。但,該例之情形,圖像編碼裝置100有必要在設定CU2之量化參數後進行針對CU13之量化處理,為此,需要保持CU13相關之必要之資訊之記憶區域。同樣,該例之情形,圖像 解碼裝置200有必要在取得CU2之deltaQP即△QP2後進行針對CU13之逆量化處理。因此,圖像解碼裝置200為此需要保持CU13相關之必要之資訊之記憶區域。
另,可以任意方法另外產生CU13用之量化參數。但,圖像編碼裝置100有必要傳送該CU13之deltaQP即△QP4。因此,如圖14所示,圖像編碼裝置100可將該△QP4與其後新設定量化參數之CU2之△QP2一併傳送至圖像解碼裝置200。即,圖像編碼裝置100可將△QP4作為CU2之資訊進行傳送。但,該情形,圖像解碼裝置200取得作為CU2之資訊傳送之△QP4後,有必要進行針對CU13之逆量化處理。為此,圖像解碼裝置200需要保持CU13相關之必要之資訊之記憶區域。
因此,進而作為其他之方法,可行的是,圖像編碼裝置100不論圖片參數集內是否設定有max_cu_qp_delta_depth(即使設定亦不論該max_cu_qp_delta_depth之值),針對切片之開端之CU,必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即,將切片之開端之CU之deltaQP傳送至圖像解碼裝置200)。
該情形,圖像編碼裝置100將所算出之切片之開端之CU(圖14之例之情形為CU13)之deltaQP作為該切片開端之CU之資訊傳送至圖像解碼裝置200。即,該情形,CU13之deltaQP並非如上所述作為CU2之資訊,而作為CU13之資訊傳送。
與此相對,圖像解碼裝置200不論有無max_cu_qp_ delta_depth之設定(或max_cu_qp_delta_depth之值),針對切片之開端之CU,必使用自圖像編碼裝置100傳送之deltaQP進行逆量化。
使用該等任一者之方法,即使slice_granularity小於max_cu_qp_delta_depth之情形,藉由設定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圖像編碼裝置100及圖像解碼裝置200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
<2.第2實施形態>
[量化設定部]
上文中雖已說明,slice_granularity小於max_cu_qp_delta_depth之情形,藉由設定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但設定slice_granularity時,亦可將slice_granularity指定之CU之大小限制在由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CU之大小以上。
藉由對slice_granularity之值設置此種限制,可避免發生不對切片開端之CU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即,因確實針對切片開端之CU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故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因此,圖像編碼裝置100及圖像解碼裝置200可更有效地進行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
圖15係顯示該情形之量化設定部121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該情形之圖像編碼裝置100除量化設定部121以外,具有與圖1相同之構成。
圖15所示之例之情形,量化設定部121基本具有與圖6之例之情形相同之構成,且取代參數設定部151而具有參數設定部351,並省略關注CUQP設定部154。
參數設定部351係基本與參數設定部151相同之處理部,設定max_cu_qp_delta_depth之後,設定slice_granularity。又,參數設定部351以使slice_granularity指定之CU之大小成為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CU之大小以上之方式,設定slice_granularity之值。
參數設定部351具有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361及QP傳送單位設定部362。
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361係基本與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相同之處理部,取得由QP傳送單位設定部362所設定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且以使slice_granularity指定之CU之大小成為該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CU之大小以上之方式,設定slice_granularity之值。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361將所設定之slice_granularity供給至切片QP設定部172、切片△QP算出部181、及可逆編碼部106。
QP傳送單位設定部362係基本與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相同之處理部,先於slice_granularity之設定,設定max_cu_qp_delta_depth。又,QP傳送單位設定部362將所設定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供給至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361,且利用於slice_granularity之設定。
QP傳送單位設定部362將所設定之max_cu_qp_delta_depth進而供給至CUQP設定部173、CU△QP算出部 182、及可逆編碼部106。
即,由於參數設定部351將slice_granularity及max_cu_qp_delta_depth以上述方式設定,故,即使QP設定部152及△QP算出部153與HEVC編碼方式同樣地進行處理,仍必定對切片開端之CU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因此,該情形,關注CUQP設定部154並非必須。
[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
該情形,編碼處理亦與參照圖7之流程圖所說明之例同樣地進行。
參照圖16之流程圖,說明圖7之步驟S101中實行之該情形之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例。
開始量化設定處理後,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在步驟S301中設定表示傳送量化參數之最小單位之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另,已完成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之設定之情形,省略該處理。例如,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被傳送之情形,若完成針對關注圖片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之設定,則省略該處理。QP傳送單位設定部162將所設定之max_cu_qp_delta_depth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藉此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設定max_cu_qp_delta_depth後,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在步驟S302中以使切片邊界之粒度大於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CU之尺寸之方式,設定slice_granularity。另,已完成slice_granularity設定之情 形,省略該處理。例如,slice_granularity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被傳送之情形,若完成針對關注圖片之slice_granularity之設定,則省略該省略。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161將所設定之slice_granularity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藉此包含於圖片參數集而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
步驟S303至步驟S307之各處理係與圖8之步驟S133至步驟S137之各處理同樣地實行。
步驟S307之處理結束後,量化設定部121完成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7,實行其後之處理。
[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
接著,參照圖17之流程圖,說明圖7之步驟S109中實行之該情形之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例。該情形,由於slice_granularity指定之CU之大小必定成為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CU之大小以上,故,該量化設定處理係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基本同樣地進行。
開始量化設定處理後,CUQP設定部173在步驟S321中設定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例如,關注CU之大小為以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以上之情形,CUQP設定部173基於自速率控制部117供給之資訊,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又,關注CU係小於以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之CU之情形,CUQP設定部173採用前一個所設定之值。
在步驟S322中,CU△QP算出部182判定處理對象即關注CU是否為切片之開端。判定為切片之開端之情形, CU△QP算出部182使處理進入步驟S323。
在步驟S323中,CU△QP算出部182算出關注切片之量化參數SliceQP與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之差分值deltaQP。在步驟S324中,CU△QP算出部182將所算出之deltaQP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藉此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如此般,取代關注CUQP而傳送差分值deltaQP,藉此,圖像編碼裝置100可降低量化參數之編碼量。
步驟S324之處理結束後,量化設定部121完成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7,實行其後之處理。
又,在步驟S322中判定關注CU並非切片之開端之情形,CU△QP算出部182使處理進入步驟S325。
在步驟S325中,CU△QP算出部182算出前一個所設定之CU之量化參數CUQP與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之差分值deltaQP。另,在步驟S321中採用前一個所設定之值作為關注CUQP之情形,省略該處理。即,關注CU係小於以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之CU之情形,省略該處理。
在步驟S326中,CU△QP算出部182將藉由步驟S325之處理所算出之deltaQP供給至可逆編碼部106,藉此傳送至解碼側之裝置。如此般,取代關注CUQP而傳送差分值deltaQP,藉此,圖像編碼裝置100可降低量化參數之編碼量。另,省略步驟S325之處理之情形,亦省略步驟S326之處理。
步驟S326之處理結束後,量化設定部121完成量化設定 處理,使處理返回圖7,實行其後之處理。
如以上般,藉由實行各處理,圖像編碼裝置100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編碼處理。
[逆量化設定部]
接著,針對該情形之圖像解碼裝置200進行說明。如上所述,slice_granularity指定之CU之大小限制在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CU之大小以上之情形,在供給至圖像解碼裝置200之編碼資料中,必定對切片開端之CU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
因此,圖像解碼裝置200可以與HEVC編碼方式之情形相同之方法,正確進行解碼處理,且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解碼處理。
圖16係顯示該情形之逆量化設定部221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該情形之圖像解碼裝置200除逆量化設定部221以外,具有與圖10相同之構成。
如圖16所示,該情形之逆量化設定部221基本與圖11之例之情形具有相同之構成,且取代CUQP再構築部234而具有CUQP再構築部434。
CUQP再構築部434與CUQP再構築部234同樣將圖像編碼裝置100中所產生之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進行再構築。CUQP再構築部434例如具有關注CU判定部461、QP選擇部462、及CUQP產生部463。
關注CU判定部461判定處理對象即關注CU係何種位置之CU。
例如,關注CU判定部461基於自可逆解碼部202供給之關注CU之CU位址相關之資訊,判定關注CU是否為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又,例如,關注CU並非關注切片之開端之CU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461基於max_cu_qp_delta_depth與CU位址,判定是否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
例如,關注CU之大小為由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以上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461判定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又,例如,關注CU之大小小於由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大小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461判定不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
關注CU判定部461將該等判定結果供給至QP選擇部262。
QP選擇部462根據自關注CU判定部461供給之判定結果,選擇關注CU之再構築方法。CUQP產生部463以由QP選擇部462所選擇之方法,適當利用自切片QP產生部233供給之SliceQP、或自CU△QP取得部253供給之deltaQP,產生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
例如,藉由關注CU判定部461,判定關注CU並非切片之開端之CU且不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之情形,CUQP產生部463根據QP選擇部462之選擇,如以下之式(13)所示,將前一個所產生之CUQP(N-1)作為關注CUQP。
關注CUQP=CUQP(N-1)………(13)
又,例如,藉由關注CU判定部461,判定關注CU並非切片之開端之CU且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之情形,CUQP產生部463根據QP選擇部462之選擇,如以下之式(14)所示,將前一個所產生之CUQP(N-1)與關注CU之deltaQP之相加結果作為關注CUQP。
關注CUQP=CUQP(N-1)+deltaQP………(14)
再者,例如,藉由關注CU判定部461,判定關注CU為切片之開端之CU之情形,由於必定傳送關於關注CU之CUQP之資訊(deltaQP),故,CUQP產生部463根據QP選擇部462之選擇,如以下之式(15)所示,將關注切片之SliceQP與關注CU之deltaQP之相加結果作為關注CUQP。
關注CUQP=SliceQP+deltaQP………(15)
CUQP產生部463將所產生之關注CUQP供給至逆量化部203。逆量化部203使用自CUQP產生部463所供給之關注CUQP進行關注CU之逆量化。
藉此,逆量化設定部221可正確地再構築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因此,逆量化部203可正確進行逆量化。即,圖像解碼裝置200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解碼處理。
[逆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
該情形,解碼處理亦與參照圖12之流程圖所說明之例同樣地進行。
參照圖19之流程圖,說明圖12之步驟S203中實行之該情 形之逆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例。
開始逆量化設定處理後,與圖13之步驟S231至步驟S236之各處理同樣實行步驟S401至步驟S406之各處理。
在步驟S407中,關注CU判定部461判定關注CU是否為切片之開端之CU。若判定關注CU為切片之開端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461使處理進入步驟S408。
在步驟S408中,QP選擇部462選擇關注切片之SliceQP與關注CU之deltaQP。
在步驟S409中,CUQP產生部463對步驟S408中所選擇之關注切片之SliceQP加上關注CU之deltaQP,產生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該關注CUQP被利用於步驟S204之逆量化處理。
步驟S409之處理結束後,逆量化設定部221結束逆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12,並實行其後之處理。
又,在圖19之步驟S407中判定關注CU並非切片之開端之情形,關注CU判定部461使處理進入步驟S410。
在步驟S410中,QP選擇部462選擇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與關注CU之deltaQP。另,未傳送關注CU之deltaQP之情形,僅選擇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
在步驟S411中,CUQP產生部463對步驟S410中所選擇之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中加上關注CU之deltaQP,產生關注CU之量化參數(關注CUQP)。另,僅選擇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之情形,CUQP產生部463將該前一個所設定之CUQP作為關注CUQP。該關注CUQP被利用於步驟S204之逆量化 處理。
步驟S411之處理結束後,逆量化設定部221結束逆量化設定處理,使處理返回圖12,並實行其後之處理。
如以上般藉由實行各處理,圖像解碼裝置200可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解碼處理。
[模式選擇]
亦可將以上說明之複數個方法準備成模式,由圖像編碼裝置100及圖像解碼裝置200例如基於使用者指示、硬體性能、及設定檔等任意之資訊從中選擇其一。
如為圖20所示之例之情形,預先準備模式1至模式3之3個模式。如參照圖1至圖13說明般,模式1係將關注切片之SliceQP作為不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而使用之模式。如參照圖14說明般,模式2係將時間上於後處理之CU之量化參數CUQP作為不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CUQP之切片開端之CU之量化參數而使用之模式。如參照圖15至圖19說明般,模式3係將由slice_granularity指定之CU之大小限制在由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CU之大小以上之模式。
圖像編碼裝置100及圖像解碼裝置200基於任意之資訊,預先從此種選擇項中選擇最佳之任一者,並以該模式進行編碼、解碼處理。此時,圖像編碼裝置100及圖像解碼裝置200選擇之模式有必要互相相等。
使圖像編碼裝置100及圖像解碼裝置200選擇之模式共通化之方法為任意,例如可將圖像編碼裝置100編碼時所選 擇之模式附加(多工化)於編碼資料,而傳送至圖像解碼裝置200。
例如,如圖21所示之圖片參數集之語法般,在圖片參數集中,可指定表示所選擇之模式之識別資訊(例如模式序號)之參數mode_no。該情形,圖像解碼裝置200基於包含於圖片參數集之該mode_no之值,特定圖像編碼裝置100所選擇之模式,且以該模式進行解碼處理。藉此,可使圖像編碼裝置100及圖像解碼裝置200選擇之模式共通化,而可正確地進行圖像之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
<3.第3實施形態>
[限制]
例如,在HEVC中,正交轉換尺寸(即TU尺寸)之最小值在SPS(Sequence Parameter Set:序列參數集)中由參數log2_min_transform_block_size_minus2指定。又,關於以何種粒度之CU傳送deltaQP之資訊在PPS(Picture Parameter Set:圖片參數集)中被指定為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該等參數自編碼側傳送至解碼側。
然而,deltaQP以包含於以PPS指定之尺寸(參數cu_qp_delta)之CU之最初之Non-Skip TU(非0係數)傳送。
因此,例如圖22所示之例,即使傳送deltaQP之CU之大小被指定為「8×8」(即,由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8×8」)之情形,依存於參數cu_qp_delta之值之TU尺寸之最小值為「16×16」時,deltaQP仍以該每個「16×16」被傳送。即,不以「8×8」傳送,而有用以傳送由 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8×8」之值之bit變得冗長之虞。
因此,圖像編碼裝置100將由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區塊尺寸限制在TU尺寸之最小值或其以上。
藉此,由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傳送deltaQP之CU之尺寸限制在TU尺寸之最小值或其以上,藉此,可避免傳送deltaQP之CU之尺寸大於由參數max-cu_qp_delta_depth指定之尺寸(可抑制發生如圖22所示之事態)。
換言之,因傳送deltaQP之CU之尺寸通常由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指定,故可抑制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之值變得冗長。即,圖像編碼裝置100可提高編碼效率。
與此相對,圖像解碼裝置200可基於自圖像編碼裝置100供給之參數max_cu_qp_delta_depth之值,控制TU之最小尺寸。藉此,圖像解碼裝置200可實現編碼效率之提高。
<4.第4實施形態>
[向多視點圖像編碼.多視點圖像解碼之應用]
上述一系列處理可應用於多視點圖像編碼.多視點圖像解碼。圖23係顯示多視點圖像編碼方式之一例。
如圖23所示,多視點圖像包含複數個視點之圖像,且該複數個視點中特定之一個視點之圖像被指定為基礎視圖之圖像。基礎視圖之圖像以外之各視點之圖像作為非基礎視圖之圖像處理。
進行如圖23之多視點圖像編碼之情形,在各視圖(相同視圖)中,亦可採取量化參數之差分:
(1)base-view(基礎視圖):
(1-1)dQP(base view)=Current_CU_QP(base view)-LCU_QP(base view)
(1-2)dQP(base view)=Current_CU_QP(base view)-Previsous_CU_QP(base view)
(1-3)dQP(base view)=Current_CU_QP(base view)-Slice_QP(base view)
(2)non-base-view(非基礎視圖):
(2-1)dQP(non-base view)=Current_CU_QP(non-base view)-LCU_QP(non-base view)
(2-2)dQP(non-base view)=CurrentQP(non-base view)-PrevisousQP(non-base view)
(2-3)dQP(non-base view)=Current_CU_QP(non-base view)-Slice_QP(non-base view)
進行多視點圖像編碼之情形,在各視圖(不同視圖)中,亦可採取量化參數之差分:
(3)base-view/non-base view:
(3-1)dQP(inter-view)=Slice_QP(base view)-Slice_QP(non-base view)
(3-2)dQP(inter-view)=LCU_QP(base view)-LCU_QP(non-base view)
(4)non-base view/non-base view:
(4-1)dQP(inter-view)=Slice_QP(non-base view i)-Slice_QP(non-base view j)
(4-2)dQP(inter-view)=LCU_QP(non-base view i)-LCU_QP(non-base view j)
該情形,亦可組合使用上述(1)至(4)。例如,在非基礎視圖中,可考慮組合在基礎視圖與非基礎視圖之間以切片位準採取量化參數之差分之技術(組合3-1與2-3)、與在基礎視圖與非基礎視圖之間以LCU位準採取量化參數之差分之技術(組合3-2與2-1)。如此般,藉由重複應用差分,即使在進行多視點編碼之情形下,仍可提高編碼效率。
與上述技術相同,亦可對上述各dQP,設置識別是否存在值不為0之dQP之旗標。
[多視點圖像編碼裝置]
圖24係顯示進行上述多視點圖像編碼之多視點圖像編碼 裝置之圖。如圖24所示,多視點圖像編碼裝置600具有編碼部601、編碼部602、及多工化部603。
編碼部601將基礎視圖圖像進行編碼,而產生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編碼部602將非基礎視圖圖像進行編碼,而產生非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多工化部603使編碼部601中所產生之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與編碼部602中所產生之非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多工化,而產生多視點圖像編碼串流。
針對該多視點圖像編碼裝置600之編碼部601及編碼部602,可應用圖像編碼裝置100(圖1)。該情形,多視點圖像編碼裝置600設定編碼部601設定之量化參數與編碼部602設定之量化參數之差分值而加以傳送。
[多視點圖像解碼裝置]
圖25係顯示進行上述多視點圖像解碼之多視點圖像解碼裝置之圖。如圖25所示,多視點圖像解碼裝置610具有逆多工化部611、解碼部612、及解碼部613。
逆多工化部611將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與非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經多工化之多視點圖像編碼串流進行逆多工化,而擷取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與非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解碼部612將藉由逆多工化部611所擷取之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進行解碼,而獲得基礎視圖圖像。解碼部613將藉由逆多工化部611所擷取之非基礎視圖圖像編碼串流進行解碼,而獲得非基礎視圖圖像。
針對該多視點圖像解碼裝置610之解碼部612及解碼部 613,可應用圖像解碼裝置200(圖10)。該情形,多視點圖像解碼裝置610自編碼部601設定之量化參數與編碼部602設定之量化參數之差分值而設定量化參數,從而進行逆量化。
<5.第5實施形態>
[向階層圖像編碼.階層圖像解碼之應用]
上述一系列處理可應用於階層圖像編碼.階層圖像解碼。圖26係顯示階層圖像編碼方式之一例。
如圖26所示,階層圖像包含複數個階層(解析度)之圖像,且該複數個解析度中之特定之一個階層之圖像被指定成基礎層之圖像。基礎層之圖像以外之各階層之圖像作為基礎層之圖像處理。
進行如圖26所示之階層圖像編碼(空間可伸縮性)之情形,在各層(同一層)中,亦可採取量化參數之差分:
(1)base-layer(基礎層):
(1-1)dQP(base layer)=Current_CU_QP(base layer)-LCU_QP(base layer)
(1-2)dQP(base layer)=Current_CU_QP(base layer)-Previsous_CU_QP(base layer)
(1-3)dQP(base layer)=Current_CU_QP(base layer)-Slice_QP(base layer)
(2)non-base-layer(非基礎層):
(2-1)dQP(non-base layer)=Current_CU_QP(non-base layer)-LCU_QP(non-base layer)
(2-2)dQP(non-base layer)=CurrentQP(non-base layer)-PrevisousQP(non-base layer)
(2-3)dQP(non-base layer)=Current_CU_QP(non-base layer)-Slice_QP(non-base layer)
進行階層編碼之情形,在各層(不同層)中,亦可採取量化參數之差分:
(3)base-layer/non-base layer:
(3-1)dQP(inter-layer)=Slice_QP(base layer)-Slice_QP(non-base layer)
(3-2)dQP(inter-layer)=LCU_QP(base layer)-LCU_QP(non-base layer)
(4)non-base layer/non-base layer:
(4-1)dQP(inter-layer)=Slice_QP(non-base layer i)-Slice_QP(non-base layer j)
(4-2)dQP(inter-layer)=LCU_QP(non-base layer i)-LCU_QP(non-base layer j)
該情形,亦可組合使用上述(1)至(4)。例如,在非基礎層中,可考慮組合在基礎層與非基礎層之間以切片位準採取量化參數之差分之技術(組合3-1與2-3)、與在基礎層與非基礎層之間以LCU位準採取量化參數之差分之技術(組合3-2與2-1)。如此般,藉由重複應用差分,即使在進行階層編碼之情形下,仍可提高編碼效率。
與上述技術相同,亦可對上述各dQP,設置識別是否存在值不為0之dQP之旗標。
[階層圖像編碼裝置]
圖27係顯示進行上述階層圖像編碼之階層圖像編碼裝置之圖。如圖27所示,階層圖像編碼裝置620具有編碼部621、編碼部622、及多工化部623。
編碼部621將基礎層圖像進行編碼,而產生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編碼部622將非基礎層圖像進行編碼,而產生非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多工化部623使編碼部621中所產生之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與編碼部622中所產生之非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多工化,而產生階層圖像編碼串流。
針對該階層圖像編碼裝置620之編碼部621及編碼部622,可應用圖像編碼裝置100(圖1)。該情形,階層圖像編碼裝置620設定編碼部621設定之量化參數與編碼部622設定之量化參數之差分值而加以傳送。
[階層圖像解碼裝置]
圖28係顯示進行上述階層圖像解碼之階層圖像解碼裝置之圖。如圖28所示,階層圖像解碼裝置630具有逆多工化部631、解碼部632、及解碼部633。
逆多工化部631將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與非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經多工化之階層圖像編碼串流進行逆多工化,而擷取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與非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解碼部632將藉由逆多工化部631所擷取之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進行解碼,而獲得基礎層圖像。解碼部633將藉由逆多工化部631所擷取之非基礎層圖像編碼串流進行解碼,而獲得非基礎層圖像。
針對該階層圖像解碼裝置630之解碼部632及解碼部633,可應用圖像解碼裝置200(圖10)。該情形,階層圖像解碼裝置630自編碼部631設定之量化參數與編碼部632設定之量化參數之差分值而設定量化參數,從而進行逆量化。
<6.第6實施形態>
[電腦]
上述一系列處理可藉由硬體實行,可藉由軟體實行。該情形,例如可作為如圖29所示之電腦而構成。
在圖29中,電腦800之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801根據記憶於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802之程式、或自記憶部813負載至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803之程式而實行各種處理。又,RAM803中亦適當記憶CPU801實行各種處理上 必要之資料等。
CPU801、ROM802、及RAM803經由匯流排804而相互連接。該匯流排804上亦連接有輸出入介面810。
輸出入介面810上連接有由鍵盤、滑鼠等組成之輸入部811、由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或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等組成之顯示器、以及由揚聲器等組成之輸出部812、由硬碟等構成之記憶部813、及由數據機等構成之通訊部814。通訊部814經由包含網際網路之網路進行通訊處理。
又,輸出入介面810上根據需要連接驅動器815,且適當安裝磁碟、光碟、磁光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卸除式媒體821,並根據需要將自該等所讀取之電腦程式安裝至記憶部813。
利用軟體實行上述一系列處理之情形時,構成該軟體之程式可自網際網路或記錄媒體安裝。
該記錄媒體,例如圖29所示,與裝置本體另行,不僅以由為將程式發佈至使用者而佈置之記錄有程式之磁性光碟(包含軟性磁碟)、光碟(包含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光碟唯讀記憶體)、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影音光碟))、磁光碟(包含MD(Mini Disc:迷你光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組成之可卸除式媒體821構成,且以在預先配置於裝置本體中之狀態下發佈至使用者之記錄有程式之ROM802、與包含於記憶部813之硬碟等而構成。
另,電腦執行之程式可為沿本說明書中說明之順序按時間順序進行處理之程式,可為並行或在進行函數調用時等之必要時機進行處理之程式。
又,在本說明書中,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程式進行記述之步驟當然係沿所記載之順序按時間順序進行之處理,即使未必按時間順序進行處理,亦包含並行或個別執行之處理。
又,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系統係表示由複數個元件(裝置)而構成之裝置整體。
又,可分割上文中作為一個裝置(或處理部)說明之構成,而作為複數個裝置(或處理部)構成。相反,可總和上文中作為複數個裝置(或處理部)說明之構成而作為一個裝置(或處理部)構成。又,當然亦可將上述以外之構成附加於各裝置(或各處理部)之構成中。再者,若作為系統整體之構成或動作實質上相同,則可使某個裝置(或處理部)之構成之一部分包含於其他裝置(或其他處理部)之構成中。即,本技術之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技術之要旨之範圍中可進行各種變更。
上述實施形態之圖像編碼裝置100(圖1)及圖像解碼裝置200(圖10)可應用於衛星廣播、閉路電視等之有線廣播、網際網路上之發佈、及利用細胞通訊之向終端之發佈等之發送機或接收機、於光碟、磁碟及快閃記憶體等之媒體內記錄圖像之記錄裝置、或自該等記憶媒體再生圖像之再生裝置等之各種電子機器。以下,針對4個應用例進行說明。
<7.第7實施形態>
[電視裝置]
圖30係顯示應用上述實施形態之電視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電視裝置900具備天線901、調諧器902、多工解訊器903、解碼器904、影像訊號處理部905、顯示部906、音頻訊號處理部907、揚聲器908、外部介面909、控制部910、使用者介面911、及匯流排912。
調諧器902從經由天線901接收之廣播訊號中擷取期望之通道之訊號,且解調擷取之訊號。接著,調諧器902將藉由解調獲得之編碼位元串流向多工解訊器903輸出。即,調諧器902具有作為接收圖像被編碼之編碼串流之電視裝置900中之傳送部之作用。
多工解訊器903從編碼位元串流中分離視聽對象之節目之影像串流及音頻串流,且將所分離之各串流輸出至解碼器904。又,多工解訊器903自編碼位元串流中擷取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電子節目指南)等之輔助資料,並將擷取之資料供給至控制部910。另,編碼位元串流被擾碼之情形時,多工解訊器903可進行解擾。
解碼器904將自多工解訊器903輸入之影像串流及音頻串流進行解碼。接著,解碼器904將藉由解碼處理而產生之影像資料向影像訊號處理部905輸出。又,解碼器904將藉由解碼處理產生之音頻資料向音頻訊號處理部907輸出。
影像訊號處理部905使自解碼器904輸入之影像資料再生,於顯示部906上顯示影像。又,影像訊號處理部905可 使經由網路供給之應用程式畫面顯示於顯示部906。又,影像訊號處理部905可根據設定,對影像資料進行例如雜訊去除等之追加處理。再者,影像訊號處理部905可產生例如選單、按鈕或遊標等之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圖形使用者介面)之圖像,且將產生之圖像重疊於輸出圖像。
顯示部906藉由自影像訊號處理部905供給之驅動訊號而得以驅動,於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或OEL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機電子發光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等之影像面上顯示影像或圖像。
音頻訊號處理部907對自解碼器904輸入之音頻資料進行D/A轉換及放大等之再生處理,使音頻從揚聲器908輸出。又,音頻訊號處理部907可對音頻資料進行雜訊去除等之追加性處理。
外部介面909係用以連接電視裝置900與外部機器或網路之介面。例如,經由外部介面909接收之影像串流或音頻串流可藉由解碼器904而解碼。即,又,外部介面909亦具有作為接收圖像被編碼之編碼串流之電視裝置900中之傳送部之作用。
控制部910具有CPU等之處理器、以及RAM及ROM等之記憶體。記憶體記憶藉由CPU而執行之程式、程式資料、EPG資料、及經由網路取得之資料等。藉由記憶體記憶之程式,例如電視裝置900起動時藉由CPU讀入、執行。CPU 藉由執行程式,因應例如自使用者介面911輸入之操作訊號,控制電視裝置900之動作。
使用者介面911與控制部910連接。使用者介面911具有例如使用者用以操作電視裝置900之按鈕及開關、以及遠端控制訊號之接收部等。使用者介面911經由該等構成要件,檢測由使用者引起之操作,而產生操作訊號,並將產生之操作訊號向控制部910輸出。
匯流排912將調諧器902、多工解訊器903、解碼器904、影像訊號處理部905、音頻訊號處理部907、外部介面909、及控制部910相互連接。
在如此般構成之電視裝置900中,解碼器904具有上述實施形態之圖像解碼裝置200(圖10)之功能。因此,解碼器904針對不傳送差分值deltaQP之切片開端之CU,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因此,電視裝置900可以能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之方式正確地進行解碼處理,從而可更有效地進行解碼處理。
<8.第8實施形態>
[行動電話]
圖31係顯示應用上述實施形態之行動電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行動電話920具備天線921、通訊部922、音頻編碼解碼器923、揚聲器924、麥克風925、相機部926、圖像處理部927、多工分離部928、記錄播放部929、顯示部930、控制部931、操作部932、及匯流排933。
天線921連接於通訊部922。揚聲器924及麥克風925連接 於音頻編碼解碼器923。操作部932連接於控制部931。匯流排933將通訊部922、音頻編碼解碼器923、相機部926、圖像處理部927、多工分離部928、記錄播放部929、顯示部930、及控制部931相互連接。
行動電話920以包含音頻通話模式、資料通訊模式、攝影模式、及電視電話模式之各種動作模式,進行音頻訊號之傳送接收、電子郵件或圖像資料之傳送接收、圖像之攝像、及資料之記錄等之動作。
在音頻通話模式中,藉由麥克風925產生之類比音頻訊號被供給至音頻編碼解碼器923。音頻編碼解碼器923將類比音頻訊號轉換成音頻資料,且將所轉換之音頻資料進行A/D轉換而壓縮。接著,音頻編碼解碼器923將壓縮後之音頻資料向通訊部922輸出。通訊部922將音頻資料進行編碼及調變,從而產生發送訊號。接著,通訊部922將產生之發送訊號經由天線921向基地台(未圖示)發送。又,通訊部922將經由天線921接收之無線訊號進行放大及頻率轉換,從而取得接收訊號。接著,通訊部922將接收訊號進行解調及解碼而產生音頻資料,並將產生之音頻資料向音頻編碼解碼器923輸出。音頻編碼解碼器923將音頻資料進行擴展及D/A轉換,從而產生類比音頻訊號。接著,音頻編碼解碼器923將所產生之音頻訊號供給至揚聲器924而輸出音頻。
又,在資料通訊模式中,例如,控制部931因應使用者經由操作部932之操作,產生構成電子郵件之文字資料。 又,控制部931使文字顯示於顯示部930。又,控制部931因應經由操作部932之來自使用者之發送指示,產生電子郵件資料,且將產生之電子郵件資料向通訊部922輸出。通訊部922將電子郵件資料進行編碼及調變,從而產生發送訊號。接著,通訊部922將產生之發送訊號經由天線921向基地台(未圖示)發送。又,通訊部922將經由天線921接收之無線訊號進行放大及頻率轉換,取得接收訊號。接著,通訊部922將接收訊號進行解調及解碼而復原電子郵件資料,並將經復原之電子郵件資料向控制部931輸出。控制部931於顯示部930上顯示電子郵件之內容,且使電子郵件資料記憶於記錄播放部929之記憶媒體中。
記錄播放部929具有可讀寫之任意之記憶媒體。例如,記憶媒體可為RAM或快閃記憶體等之內置型之記憶媒體,亦可為硬碟、磁碟、磁光碟、光碟、USB記憶體、或記憶卡等之外部安裝型之記憶媒體。
又,在攝影模式中,例如,相機部926拍攝被攝體而產生圖像資料,並將產生之圖像資料向圖像處理部927輸出。圖像處理部927將自相機部926輸入之圖像資料進行編碼,且使編碼串流記憶於記錄播放部929之記憶媒體中。
又,在電視電話模式中,例如,多工分離部928使藉由圖像處理部927編碼之影像串流、與自音頻編碼解碼器923輸入之音頻串流多工化,且將多工化之串流向通訊部922輸出。通訊部922將串流進行編碼及調變,產生發送訊號。接著,通訊部922將產生之發送訊號經由天線921向基 地台(未圖示)發送。又,通訊部922將經由天線921接收之無線訊號進行放大及頻率轉換,取得接收訊號。該等發送訊號及接收訊號中可包含編碼位元串流。接著,通訊部922將接收訊號進行解調及解碼而復原串流,並將經復原之串流向多工分離部928輸出。多工分離部928從輸入之串流中分離影像串流及音頻串流,且將影像串流向圖像處理部927輸出,將音頻串流向音頻編碼解碼器923輸出。圖像處理部927解碼影像串流,產生影像資料。影像資料被供給至顯示部930,且藉由顯示部930而顯示一系列之圖像。音頻編碼解碼器923將音頻串流進行擴展及D/A轉換,產生類比音頻訊號。接著,音頻編碼解碼器923將產生之音頻訊號供給至揚聲器924而輸出音頻。
在如此般構成之行動電話920中,圖像處理部927具有上述實施形態之圖像編碼裝置100(圖1)之功能、及圖像解碼裝置200(圖10)之功能。因此,關於以行動電話920編碼及解碼之圖像,圖像處理部927對不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之切片開端之CU,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因此,行動電話920可以能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之方式正確地進行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從而可更高效地進行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
又,上文中雖以行動電話進行說明,但若為例如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個人數位助理器)、智慧型電話、UMPC(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超移動個人電腦)、上網本、筆記本型個人電腦等、具有與該行 動電話920相同之攝像功能或通訊功能之裝置,則無論何種裝置,皆可與行動電話920之情形同樣使用應用本技術之圖像編碼裝置及圖像解碼裝置。
<9.第9實施形態>
[記錄播放裝置]
圖32係顯示應用上述實施形態之記錄播放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記錄播放裝置940例如將所接收之廣播節目之音頻資料及影像資料進行編碼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又,記錄播放裝置940亦可例如將自其他裝置取得之音頻資料及影像資料進行編碼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又,記錄播放裝置940例如因應使用者之指示,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資料在監視器及揚聲器上播放。此時,記錄播放裝置940將音頻資料及影像資料進行解碼。
記錄播放裝置940具備調諧器941、外部介面942、編碼器943、HDD(Hard Disk Drive:硬碟驅動器)944、磁碟驅動器945、選擇器946、解碼器947、OSD(On-Screen Display:螢幕顯示)948、控制部949、及使用者介面950。
調諧器941自經由天線(未圖示)接收之發送訊號中擷取期望之通道之訊號,且解調擷取之訊號。接著,調諧器941將藉由解調而獲得之編碼位元串流向選擇器946輸出。即,調諧器941具有作為記錄播放裝置940中之傳送部之作用。
外部介面942係用以連接記錄播放裝置940與外部機器或網路之介面。外部介面942亦可為例如IEEE1394介面、網 路介面、USB介面、或快閃記憶體介面等。例如,經由外部介面942接收之影像資料及音頻資料被輸入至編碼器943。即,外部介面942具有作為記錄播放裝置940中之傳送部之作用。
自外部介面942輸入之影像資料及音頻資料未被編碼之情形時,編碼器943將影像資料及音頻資料進行編碼。接著,編碼器943將編碼位元串流向選擇器946輸出。
HDD944將壓縮影像及音頻等之內容資料之編碼串流、各種程式及其他資料記錄於內部之硬碟中。又,HDD944在影像及音頻之播放時,從硬碟中讀取該等資料。
磁碟驅動器945進行向所安裝之記錄媒體之資料之記錄及讀取。安裝於磁碟驅動器945中之記錄媒體可為例如DVD磁碟(DVD-Video、DVD-RAM、DVD-R、DVD-RW、DVD+R、DVD+RW等)或Blu-ray(註冊商標)磁碟等。
選擇器946在影像及音頻之記錄時,選擇自調諧器941或編碼器943輸入之編碼位元串流,且將所選擇之編碼位元串流向HDD944或磁碟驅動器945輸出。又,選擇器946在影像及音頻之播放時,將自HDD944或磁碟驅動器945輸入之編碼位元串流向解碼器947輸出。
解碼器947將編碼位元串流進行解碼,產生影像資料及音頻資料。接著,解碼器947將產生之影像資料向OSD948輸出。又,解碼器904將產生之音頻資料向外部之揚聲器輸出。
OSD948使自解碼器947輸入之影像資料播放,而顯示影 像。又,OSD948可於顯示之影像中重疊例如選單、按鈕或遊標等之GUI之圖像。
控制部949具有CPU等之處理器、以及RAM及ROM等之記憶體。記憶體記憶藉由CPU而執行之程式、及程式資料等。藉由記憶體記憶之程式例如在記錄播放裝置940起動時藉由CPU讀入、執行。CPU藉由執行程式,因應例如自使用者介面950輸入之操作訊號,控制記錄播放裝置940之動作。
使用者介面950與控制部949連接。使用者介面950具有例如使用者用以操作記錄播放裝置940之按鈕及開關、以及遠端控制訊號之接收部等。使用者介面950經由該等構成要件,檢測由使用者引起之操作而產生操作訊號,並將產生之操作訊號向控制部949輸出。
在如此般構成之記錄播放裝置940中,編碼器943具有上述實施形態之圖像編碼裝置100(圖1)之功能。又,解碼器947具有上述實施形態之圖像解碼裝置200(圖10)之功能。因此,關於以記錄播放裝置940編碼及解碼之圖像,編碼器943及解碼器947對不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之切片開端之CU,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因此,記錄播放裝置940可以能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之方式正確地進行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
<10.第10實施形態>
[攝像裝置]
圖33係顯示應用上述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攝像裝置960拍攝被攝體而產生圖像,並將圖像資料進行編碼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
攝像裝置960具備光學區塊961、攝像部962、訊號處理部963、圖像處理部964、顯示部965、外部介面966、記憶體967、媒體驅動器968、OSD969、控制部970、使用者介面971、及匯流排972。
光學區塊961連接於攝像部962。攝像部962連接於訊號處理部963。顯示部965連接於圖像處理部964。使用者介面971連接於控制部970。匯流排972將圖像處理部964、外部介面966、記憶體967、媒體驅動器968、OSD969、及控制部970相互連接。
光學區塊961具有聚焦透鏡及光圈機構等。光學區塊961使被攝體之光學影像成像於攝像部962之攝像面上。攝像部962具有CCD或CMOS等之影像感測器,藉由光電轉換將成像於攝像面上之光學影像轉換成作為電性信號之圖像信號。接著,攝像部962向訊號處理部963輸出圖像信號。
訊號處理部963對自攝像部962輸入之圖像訊號進行膝狀物校正、伽馬校正、顏色校正等之各種相機訊號處理。訊號處理部963將相機訊號處理後之圖像資料向圖像處理部964輸出。
圖像處理部964將自訊號處理部963輸入之圖像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資料。接著,圖像處理部964將產生之編碼資料向外部介面966或媒體驅動器968輸出。又,圖像 處理部964將自外部介面966或媒體驅動器968輸入之編碼資料進行解碼,而產生圖像資料。接著,圖像處理部964將產生之圖像資料向顯示部965輸出。又,圖像處理部964可將自訊號處理部963輸入之圖像資料向顯示部965輸出而顯示圖像。又,圖像處理部964可將自OSD969取得之顯示用資料重疊於向顯示部965輸出之圖像上。
OSD969產生例如選單、按鈕或遊標等之GUI之圖像,且將產生之圖像向圖像處理部964輸出。
外部介面966例如作為USB輸出入端子而構成。外部介面966例如在圖像之列印時,連接攝像裝置960與印表機。又,於外部介面966上,根據需要連接驅動器。於驅動器上安裝例如磁碟或光碟等之可卸除式媒體,且自可卸除式媒體讀取之程式可安裝至攝像裝置960。再者,外部介面966可作為連接於LAN或網際網路等之網路之網路介面而構成。即,外部介面966具有作為攝像裝置960中之傳送部之作用。
安裝於媒體驅動器968之記錄媒體可為例如磁碟、磁光碟、光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讀寫之任意之可卸除式媒體。又,可於媒體驅動器968固定安裝記錄媒體,例如構成如內置型硬碟驅動器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驅動機)之非可攜性之記憶部。
控制部970具有CPU等之處理器、以及RAM及ROM等之記憶體。記憶體記憶藉由CPU執行之程式、及程式資料等。藉由記憶體記憶之程式,例如在攝像裝置960之起動 時,藉由CPU讀入、執行。CPU藉由執行程式,因應例如自使用者介面971輸入之操作訊號,控制攝像裝置960之動作。
使用者介面971與控制部970連接。使用者介面971具有例如使用者用以操作攝像裝置960之按鈕及開關等。使用者介面971經由該等構成要件檢測使用者之操作,而產生操作訊號,並將產生之操作訊號向控制部970輸出。
在如此般構成之攝像裝置960中,圖像處理部964具有上述實施形態之圖像編碼裝置100(圖1)之功能與圖像解碼裝置200(圖10)之功能。因此,關於以攝像裝置960編碼及解碼之圖像,圖像處理部964對不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之切片開端之CU,設定新的每個CU之量化參數。因此,攝像裝置960可以能確保每個切片之處理之獨立性之方式正確地進行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編碼處理及解碼處理。
當然,應用本技術之圖像編碼裝置及圖像解碼裝置亦可應用於上述裝置以外之裝置或系統。
另,在本說明書中,已說明量化參數自編碼側向解碼側傳送之例。傳送量化列行參數之技術,無需多工化成編碼位元串流,而可作為與編碼位元串流相關聯之個別之資料傳送或記錄。此處,「相關聯」之用語,意為可使包含於位元串流之圖像(切片或區塊等,可為圖像之一部分)與對應於該圖像之資訊在解碼時鏈結。即,資訊可在與圖像(或位元串流)不同之傳送路徑上傳送。又,資訊可記錄於 與圖像(或位元串流)不同之記錄媒體(或同一記錄媒體之其他記錄區域)。再者,資訊與圖像(或位元串流)例如可以複數個圖框、1圖框、或圖框內之一部分等之任意單位互相相關聯。
以上,雖參照附加圖式詳細說明本揭示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但本揭示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上述之例。若為具有本揭示之技術領域之常用知識者,則應了解,在專利申請範圍所揭示之技術思想之範疇內,顯然可設想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關於該等,當然亦屬於本揭示之技術範圍。
另,本技術亦可採取如下構成。
(1)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編碼單元設定部,其係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量化部,其係使用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及編碼部,其係將藉由上述量化部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2)如上述技術方案(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條件設定作為設 定條件。
(3)如上述技術方案(2)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
(4)如上述技術方案(3)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進而包含:識別資訊設定部,其係設定識別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限制識別資訊;及傳送部,其係傳送藉由上述識別資訊設定部所設定之限制識別資訊、與藉由上述編碼部所產生之編碼串流。
(5)如上述技術方案(3)或(4)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使用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表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而設定上述設定條件。
(6)如上述技術方案(5)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進而包含:傳送部,其係傳送藉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表示上述切片之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藉由上述編碼部所產生之編碼串流。
(7)如上述技術方案(6)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傳送部傳送表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
(8)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且上述圖像處理裝置, 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根據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將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9)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所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解碼部,其係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部,其係取得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取得部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及逆量化部,其係使用藉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藉由上述解碼部獲得之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進行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10)如上述技術方案(9)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作為設定條件而設定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成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條件。
(11)如上述技術方案(10)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被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
(12)如上述技術方案(1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進而取得識別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限制識別資訊。
(13)如上述技術方案(11)或(12)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使用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表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而設定之上述設定條件。
(14)如上述技術方案(13)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表示上述切片之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上述編碼串流。
(15)如上述技術方案(14)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表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
(16)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所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根據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進行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17)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編碼單元設定部,其係將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藉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量化部,其係使用藉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及編碼部,其係將藉由上述量化部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18)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根據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將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19)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所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解碼部,其係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 取得部,其係取得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取得部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及逆量化部,其係使用藉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藉由上述解碼部獲得之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20)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所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根據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100‧‧‧圖像編碼裝置
101‧‧‧A/D轉換部
102‧‧‧畫面重排序緩衝器
103‧‧‧運算部
104‧‧‧正交轉換部
105‧‧‧量化部
106‧‧‧可逆編碼部
107‧‧‧儲存緩衝器
108‧‧‧逆量化部
109‧‧‧逆正交轉換部
110‧‧‧運算部
111‧‧‧迴路濾波器
112‧‧‧圖框記憶體
113‧‧‧選擇部
114‧‧‧框內預測部
115‧‧‧動態預測/補償部
116‧‧‧預測圖像選擇部
117‧‧‧速率控制部
121‧‧‧量化設定部
154‧‧‧關注CUQP設定部
191‧‧‧關注CU判定部
192‧‧‧QP選擇部
200‧‧‧圖像解碼裝置
203‧‧‧逆量化部
221‧‧‧逆量化設定部
234‧‧‧CUQP再構築部
261‧‧‧關注CU判定部
262‧‧‧QP選擇部
263‧‧‧CUQP產生部
351‧‧‧參數設定部
361‧‧‧切片邊界粒度設定部
362‧‧‧QP傳送單位設定部
434‧‧‧CUQP再構築部
461‧‧‧關注CU判定部
462‧‧‧QP選擇部
463‧‧‧CUQP產生部
圖1係顯示圖像編碼裝置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係說明編碼單元之構成例之圖。
圖3係顯示圖片參數集之語法之例之圖。
圖4係顯示切片標頭之語法之例之圖。
圖5係說明切片邊界之例之圖。
圖6係顯示量化設定部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7係說明編碼處理之流程之例之流程圖。
圖8係說明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例之流程圖。
圖9係說明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例之流程圖。
圖10係顯示圖像解碼裝置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1係顯示逆量化設定部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2係說明解碼處理之流程之例之流程圖。
圖13係說明逆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例之流程圖。
圖14係說明量化參數設定之其他方法之圖。
圖15係顯示量化設定部之其他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6係說明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其他例之流程圖。
圖17係說明量化設定處理之流程之其他例之流程圖。
圖18係顯示逆量化設定部之其他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9係說明逆量化設定處理流程之其他例之流程圖。
圖20係比較說明各方法之圖。
圖21係顯示圖片參數集之語法之其他例之圖。
圖22係說明deltaQP之傳送情況之例之圖。
圖23係顯示多視點圖像編碼方式之例之圖。
圖24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多視點圖像編碼裝置之主要構成例之圖。
圖25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多視點圖像解碼裝置之主要構成例之圖。
圖26係顯示階層圖像編碼方式之例之圖。
圖27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階層圖像編碼裝置之主要構成 例之圖。
圖28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階層圖像解碼裝置之主要構成例之圖。
圖29係顯示電腦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0係顯示電視裝置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1係顯示行動終端器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2係顯示記錄播放機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3係顯示攝像裝置之主要構成例之方塊圖。
100‧‧‧圖像編碼裝置
101‧‧‧A/D轉換部
102‧‧‧畫面重排序緩衝器
103‧‧‧運算部
104‧‧‧正交轉換部
105‧‧‧量化部
106‧‧‧可逆編碼部
107‧‧‧儲存緩衝器
108‧‧‧逆量化部
109‧‧‧逆正交轉換部
110‧‧‧運算部
111‧‧‧迴路濾波器
112‧‧‧圖框記憶體
113‧‧‧選擇部
114‧‧‧框內預測部
115‧‧‧動態預測/補償部
116‧‧‧預測圖像選擇部
117‧‧‧速率控制部
121‧‧‧量化設定部

Claims (20)

  1. 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編碼單元設定部,其係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量化部,其係使用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及編碼部,其係將藉由上述量化部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條件設定作為設定條件。
  3. 如請求項2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
  4. 如請求項3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進而包含:識別資訊設定部,其係設定識別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限制識別資訊;及 傳送部,其係傳送藉由上述識別資訊設定部所設定之限制識別資訊、與藉由上述編碼部所產生之編碼串流。
  5. 如請求項3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使用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表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設定上述設定條件。
  6. 如請求項5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進而包含:傳送部,其係傳送藉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表示上述切片之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藉由上述編碼部所產生之編碼串流。
  7. 如請求項6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傳送部係傳送表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
  8. 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根據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將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將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9. 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所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解碼部,其係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 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部,其係取得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取得部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及逆量化部,其係使用藉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藉由上述解碼部獲得之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10. 如請求項9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作為設定條件而設定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條件。
  11. 如請求項10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被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
  12. 如請求項1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進而取得識別將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限制在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限制識別資訊。
  13. 如請求項1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使用表示切片之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表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而設定之上述設定條件。
  14. 如請求項13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表 示上述切片之邊界之粒度之參數、與上述編碼串流。
  15. 如請求項14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取得部係取得表示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之參數。
  16. 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所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設定成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根據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17. 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編碼單元設定部,其係將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藉由上述編碼單元設定部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量化部,其係使用藉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及編碼部,其係將藉由上述量化部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 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18. 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將圖像進行編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設定量化參數之編碼單元之最小尺寸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根據所設定之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量化;將量化之上述係數資料進行編碼而產生編碼串流。
  19. 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所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包含:解碼部,其係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部,其係取得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量化參數設定部,其係根據由上述取得部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及逆量化部,其係使用藉由上述量化參數設定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藉由上述解碼部獲得之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20. 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係將以具有階層構造之單位所編碼之圖像進行解碼之圖像處理裝置之圖像處理方法, 上述圖像處理裝置將編碼量化之圖像之係數資料而成之編碼串流進行解碼;取得設定成轉換單元之最小尺寸以上之表示切片邊界之粒度之編碼單元之尺寸;根據所取得之上述編碼單元之尺寸,設定針對編碼單元之量化參數;使用所設定之量化參數,使量化之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逆量化,而獲得上述圖像之係數資料。
TW101124831A 2011-09-27 2012-07-10 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 TW2013152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1530 2011-09-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246A true TW201315246A (zh) 2013-04-01

Family

ID=47995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4831A TW201315246A (zh) 2011-09-27 2012-07-10 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26715A1 (zh)
EP (1) EP2763412A1 (zh)
JP (1) JPWO2013047326A1 (zh)
CN (1) CN103828367A (zh)
TW (1) TW201315246A (zh)
WO (1) WO20130473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7915B2 (en) 2012-10-08 2016-08-02 Google Inc. Lossless video coding with sub-frame level optimal quantization values
US9756346B2 (en) 2012-10-08 2017-09-05 Google Inc. Edge-selective intra coding
US9369732B2 (en) * 2012-10-08 2016-06-14 Google Inc. Lossless intra-prediction video coding
CN105556962B (zh) * 2013-10-14 2019-05-2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用于视频系统的无损模式的信号的方法
JP2017069617A (ja) * 2015-09-28 2017-04-0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画像符号化方法
WO2018018486A1 (en) * 2016-07-28 2018-02-01 Mediatek Inc. Methods of reference quantization parameter derivation for signaling of quantization parameter in quad-tree plus binary tree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636B (zh) * 2008-01-24 2011-05-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编解码方法和图像编解码装置
US20090262801A1 (en) * 2008-04-17 200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ad zone parameter selections for rate control in video coding
US20120170648A1 (en) * 2011-01-05 2012-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ame splitting in video co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47326A1 (ja) 2013-04-04
EP2763412A1 (en) 2014-08-06
CN103828367A (zh) 2014-05-28
JPWO2013047326A1 (ja) 2015-03-26
US20140226715A1 (en)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0855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AU2013281945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JP594299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591329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image
KR102336932B1 (ko) 화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598273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65212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497562B2 (ja) 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3137047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3108688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TW201315246A (zh) 圖像處理裝置及方法
JP599944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13085096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3065567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50855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21799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3105457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WO2014002900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76820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3002111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3150124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