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5936A - 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及其所適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及其所適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05936A TW201305936A TW100125712A TW100125712A TW201305936A TW 201305936 A TW201305936 A TW 201305936A TW 100125712 A TW100125712 A TW 100125712A TW 100125712 A TW100125712 A TW 100125712A TW 201305936 A TW201305936 A TW 20130593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portable electronic
- electronic device
- security key
- wireless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案係關於一種電子發票處理方法,至少包括步驟:(a)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與通訊裝置,使可攜式電子裝置與通訊裝置建立無線連結;(b)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無線連結對電子發票進行預設動作;以及(c)可攜式電子裝置與通訊裝置停止無線連結。藉由各營業機構之通訊裝置與消費者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建立無線連結,而將電子發票整合儲存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以達到統一電子發票載具並易於管理,且能有效降低營業機構之營運成本及提高經營效率之功效。
Description
本案係關於一種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尤指一種適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與通訊裝置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
隨著全球環保的浪潮,節省紙張逐漸成為公眾政策的目標之一,世界各國遂開始推動各項文件及收據之電子化運動,以降低印製文件及收據所浪費的紙張。我國財政部亦於民國95年底建置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並於近期開始於便利商店、超市等通路開始試用電子發票,以期能以電子發票取代紙本發票,而達成環保儉約之目的。
電子發票係將相關消費資料以統一標準之資料格式,於營業機構與消費者間流通,不僅可以節省消費者整理、收納紙本發票的時間成本,同時亦可節省營業機構的營運成本以及提高其經營效率,可謂雙贏。
然而,現行之電子發票載具仍未統一,其是將電子發票分別儲存於各營業機構自製的卡片中,且無法共通使用。換言之,消費者於日常消費時,必須攜帶各家的電子發票儲存卡,且於結帳時,需先找出該營業機構的電子發票儲存卡,方能進行結帳以及電子發票的存取。此外,若消費者未攜帶該營業機構的電子發票儲存卡,則只能索取紙本發票,不但造成消費者必須同時管理紙本發票以及電子發票之情形,也無法有效達到降低營業機構之營運成本以及提高經營效率之功效。再者,電子發票分散儲存於各種不同載具之中,亦造成管理上之困難,令人困擾不已。
因此,如何發展一種可改善上述習知技術缺失,且能達到統一載具並易於管理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實為目前最迫切之課題。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及其所適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俾解決習用之電子發票載具不一,造成消費者管理不易,甚至必須同時管理紙本發票以及電子發票,以及營業機構無法有效降低營運成本及提高經營效率等問題。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及其所適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藉由各營業機構之通訊裝置與消費者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建立無線連結,而將電子發票整合儲存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以達到統一電子發票載具並易於管理,且能有效降低營業機構之營運成本及提高經營效率之功效。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一較廣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電子發票處理方法,至少包括步驟:(a) 提供一可攜式電子裝置與一通訊裝置,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該通訊裝置建立一無線連結;(b)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該無線連結對一電子發票進行一預設動作;以及(c)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該通訊裝置停止該無線連結。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另一較廣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至少包括:一儲存單元;一通訊單元,與一通訊裝置建立一無線連結;一控制單元,與該儲存單元以及該通訊單元連接,以控制該儲存單元及該通訊單元之運作,且透過該無線連結對一電子發票進行一預設動作,並於該預設動作完成後停止該無線連結。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2圖,其係分別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元件方塊圖以及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之示意圖。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本案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為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或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且至少包括儲存單元11、通訊單元12以及控制單元13。其中,儲存單元11係用以儲存電子發票3,通訊單元12係透過網際網路或無線傳輸技術與通訊裝置2建立無線連結,無線傳輸技術可為例如但不限於藍芽(Bluetooth)傳輸技術或無線保真傳輸技術(Wireless Fidelity, Wi-Fi),以使可攜式電子裝置1與通訊裝置2直接配對或加入相同之網段或區域網路而得以進行資料傳輸。控制單元13係與儲存單元11以及通訊單元12連接,以控制儲存單元11及通訊單元12之運作,且透過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對電子發票3進行預設動作,例如:電子發票3之接收、刪除或發送等,但不以此為限,並於該預設動作完成後停止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藉由各營業機構之通訊裝置2與消費者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建立無線連結,而將電子發票3整合儲存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以達到統一電子發票載具並易於管理,且能有效降低營業機構之營運成本及提高經營效率之功效。
於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裝置2可為例如但不限於營業機構之個人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且可攜式電子裝置1以及通訊裝置2可內建或下載安裝應用程式於儲存單元11,並可主動喚醒另一裝置,以應用於對電子發票3之接收、刪除或發送等。於另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裝置2亦可為另一消費者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以及個人數位助理等,或可為一社團或機關之個人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等,但不以此為限。當消費者欲將獲得並儲存於儲存單元11之電子發票3轉讓或贈與時,亦係透過網際網路或無線傳輸技術使通訊單元12與通訊裝置2建立無線連結,經由控制單元13對電子發票3進行發送及刪除等預設動作,並於預設動作完成後停止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
請參閱第3圖並配合第2圖,其中第3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之流程圖。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本案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至少包括步驟:首先,如步驟S1所示,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1與通訊裝置2,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可為一消費者之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或個人數位助理等,通訊裝置2可為營業機構之個人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等,但不以此為限。然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與通訊裝置2透過網際網路或無線傳輸技術建立無線連結,其中無線傳輸技術可為例如但不限於藍芽傳輸技術或無線保真傳輸技術,以使可攜式電子裝置1與通訊裝置2直接配對或加入相同之網段或區域網路而得以進行資料傳輸。其次,如步驟S2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與通訊裝置2對電子發票3進行預設動作,例如:電子發票3之接收、刪除或發送等,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可攜式電子裝置1以及通訊裝置2可內建或下載安裝應用程式,並可主動喚醒另一裝置,以應用於對電子發票3之接收、刪除或發送等預設動作,但不以此為限。最後,如步驟S3所示,於前述預設動作完成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與通訊裝置2遂停止彼此間之無線連結,藉此可將電子發票3整合儲存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以達到統一電子發票3之載具並易於管理,且能有效降低營業機構之營運成本及提高經營效率之功效。
請參閱第4圖並配合第1圖及第2圖,其中第4圖係為本案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及刪除電子發票之訊號交換示意圖。如第1圖、第2圖及第4圖所示,當消費者欲進行結帳而取得電子發票3時,或營業機構欲將其開立之電子發票3刪除或作廢時,消費者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係與營業機構之通訊裝置2透過網際網路或無線傳輸技術建立無線連結,以進行資料及訊號傳輸,為確保資料及訊號傳輸之安全性,可攜式電子裝置1以及通訊裝置2係透過非對稱編碼之方式,互相加入對方所給予之金鑰並封裝加密,以進行傳輸,其中非對稱編碼之方式可為財政部制定之統一編碼方式,但不以此為限。於此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係傳送消費者安全金鑰Kc至通訊裝置2,通訊裝置2同時亦傳送商店安全金鑰Ks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及通訊裝置2皆確認對方之安全金鑰正確後,隨即進行封裝加密以及驗證之動作:通訊裝置2將消費者安全金鑰Kc封裝加密後產生一商店確認訊號Aec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控制單元13將商店安全金鑰Ks封裝加密並驗證接收自通訊裝置2之商店確認訊號Aec後,遂產生一消費者確認訊號Aes並經由通訊單元12傳送至通訊裝置2,經由通訊裝置2驗證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與通訊裝置2間具安全性之無線連結始建立完成。
然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透過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對電子發票3進行預設動作,例如但不限於電子發票3之接收或刪除等。於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裝置2係同時以消費者安全金鑰Kc以及商店安全金鑰Ks將電子發票3進行封裝加密,並將封裝後之資料E1傳送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控制單元13遂控制通訊單元12透過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進行封裝於資料E1中之電子發票3之接收動作,並對資料E1進行解碼,進而將電子發票3儲存於儲存單元11中。於另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裝置2係同時以消費者安全金鑰Kc以及商店安全金鑰Ks對刪除電子發票3之指令進行封裝加密,並將封裝後之資料E1傳送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控制單元13遂控制通訊單元12透過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接收資料E1並解碼,進而根據刪除電子發票3之指令,於儲存單元11中搜尋該特定電子發票3並將之刪除。
接著,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控制單元13於前述之預設動作完成後,即將商店安全金鑰Ks封裝加密以產生一完成確認訊號Ad,並經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傳送至通訊裝置2。通訊裝置2於驗證完成確認訊號Ad後,隨即傳送一停止連結訊號Std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控制單元13於確認通訊單元12所接收之停止連結訊號Std正確後,亦透過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傳送一確認停止連結訊號Sctd至通訊裝置2,並停止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而通訊裝置2亦於接收確認停止連結訊號Sctd後停止與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無線連結。
請參閱第5圖並配合第1圖及第2圖,其中第5圖係為本案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發送電子發票之訊號交換示意圖。如第1圖、第2圖以及第5圖所示,當欲進行電子發票3之退還,或欲將電子發票3轉讓或贈與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係與接收方之通訊裝置2透過網際網路或無線傳輸技術建立無線連結,以進行資料及訊號傳輸,為確保資料及訊號傳輸之安全性,可攜式電子裝置1以及通訊裝置2係透過非對稱編碼之方式,互相加入對方所給予之金鑰並封裝加密,以進行傳輸,其中非對稱編碼之方式可為財政部制定之統一編碼方式,但不以此為限。於此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係傳送一傳送方安全金鑰Kt至通訊裝置2,通訊裝置2同時亦傳送接收方安全金鑰Kr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及通訊裝置2皆確認對方之安全金鑰正確後,隨即進行封裝加密以及驗證之動作:通訊裝置2將傳送方安全金鑰Kt封裝加密後產生一接收方確認訊號Aet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控制單元13將接收方安全金鑰Kr封裝加密並驗證接收自通訊裝置2之接收方確認訊號Aet後,遂產生一傳送方確認訊號Aer並經由通訊單元12傳送至通訊裝置2,經由通訊裝置2驗證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與通訊裝置2間具安全性之無線連結始建立完成。
然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透過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對電子發票3進行預設動作,例如電子發票3之傳送,但不以此為限。根據本案之構想,可攜式通訊裝置1之控制單元13係同時以傳送方安全金鑰Kt以及接收方安全金鑰Kr將電子發票3進行封裝加密,並將封裝後之資料E2透過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傳送至通訊裝置2,通訊裝置2遂進行封裝於資料E2中之電子發票3之接收動作,並對資料E2進行解碼,進而取得電子發票3。
接著,當前述之預設動作完成後,接收方之通訊裝置2隨即將傳送方安全金鑰Kt封裝加密以產生一完成確認訊號Ad,並傳送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2。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控制單元13於驗證完成確認訊號Ad後,即透過通訊單元12傳送一停止連結訊號Std至通訊裝置2,通訊裝置2於確認所接收之停止連結訊號Std正確後,亦傳送一確認停止連結訊號Sctd至可攜式通訊裝置1,並停止與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無線連結;而可攜式電子裝置1亦於接收確認停止連結訊號Sctd後停止與通訊裝置2之無線連結。
請參閱第6圖及第7圖並配合第1圖及第2圖,其中第6圖及第7圖係分別為本案另一實施例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之流程圖以及本案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查詢電子發票中獎與否之流程圖。如第1圖、第2圖、第6圖及第7圖所示,本案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儲存電子發票3於儲存單元12中,且於一些實施例中,電子發票3亦可儲存於使用者身份模組14(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中,但不以此為限。本案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於儲存多組電子發票3後,如步驟S4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透過網際網路連線至財政部之電子發票伺服器或透過行動通訊網路連線至行動通訊服務業者之資料庫進行電子發票對獎之動作,且至少包括步驟:首先,如步驟S41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透過網際網路或行動通訊網路查詢中獎發票號碼。其中,透過網際網路查詢中獎發票號碼之步驟如步驟S42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直接透過網際網路連線至財政部之電子發票伺服器查詢並取得中獎發票號碼;透過行動通訊網路查詢中獎發票號碼之步驟則如步驟S43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透過使用者身份模組向行動通訊服務業者之資料庫查詢是否具有中獎發票號碼。若行動通訊服務業者於其資料庫內查詢結果為「是」時,亦即行動通訊服務業者之資料庫內具有中獎發票號碼,則進行步驟S431,行動通訊服務業者遂傳送中獎發票號碼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若行動通訊服務業者於其資料庫內查詢結果為「否」,換言之,行動通訊服務業者之資料庫內並無中獎發票號碼,則進行步驟S432,行動通訊服務業者透過網際網路向財政部之電子發票伺服器取得中獎發票號碼並透過行動通訊網路傳送至可攜式電子裝置1。然後,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透過網際網路或行動通訊網路取得中獎發票號碼後,即進行步驟S44,比對儲存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儲存單元12或使用者身份模組14之電子發票號碼以及自網際網路或行動通訊網路取得之中獎發票號碼後,列出中獎發票之明細以及中獎之獎項。藉此可簡化發票對獎流程以及節省發票對獎所需之時間成本,而達到易於管理之功效。
綜上所述,本案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及其所適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藉由各營業機構之通訊裝置與消費者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建立無線連結,而將電子發票整合儲存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以達到統一電子發票載具並易於管理,且能有效降低營業機構之營運成本及提高經營效率之功效。
縱使本發明已由上述之實施例詳細敘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藝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可攜式電子裝置
11...儲存單元
12...通訊單元
13...控制單元
2...通訊裝置
3...電子發票
Ad...完成確認訊號
Aec...商店確認訊號
Aer...傳送方確認訊號
Aes...消費者確認訊號
Aet...接收方確認訊號
E1、E2...資料
Kc...消費者安全金鑰
Ks...商店安全金鑰
Kt...傳送方安全金鑰
Kr...接收方安全金鑰
S1、S2、S3、S4、S41、S42、S43、S431、S432、S44...步驟
Std...停止連結訊號
Sctd...確認停止連結訊號
第1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元件方塊圖。
第2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之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之流程圖。
第4圖係為本案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及刪除電子發票之訊號交換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案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發送電子發票之訊號交換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案另一實施例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之流程圖。
第7圖係為本案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查詢電子發票中獎與否之流程圖。
S1~S3...步驟
Claims (10)
- 一種電子發票處理方法,至少包括步驟:
(a) 提供一可攜式電子裝置與一通訊裝置,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該通訊裝置建立一無線連結;
(b)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該無線連結對一電子發票進行一預設動作;以及
(c)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該通訊裝置停止該無線連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a)更包括步驟:
(a1)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一網際網路或一無線傳輸技術發起該無線連結,並傳送一消費者安全金鑰至該通訊裝置;
(a2) 該通訊裝置傳送一商店安全金鑰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a3)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該通訊裝置確認該商店安全金鑰及該消費者安全金鑰是否正確;
(a4) 該通訊裝置將該消費者安全金鑰封裝加密後,產生一商店確認訊號並傳送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a5)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將該商店安全金鑰封裝加密並驗證該商店確認訊號後,產生一消費者確認訊號並傳送至該通訊裝置;以及
(a6) 該通訊裝置驗證該消費者確認訊號,俾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該通訊裝置間具安全性之該無線連結建立完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b)更包括步驟:
(b1) 該通訊裝置同時以該消費者安全金鑰以及該商店安全金鑰將該電子發票進行封裝加密,並將封裝後之一資料傳送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以及
(b2)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與該通訊裝置之該無線連結進行封裝於該資料中之該電子發票之接收動作,並對該資料進行解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b)更包括步驟:
(b1) 該通訊裝置同時以該消費者安全金鑰以及該商店安全金鑰對刪除該電子發票之一指令進行封裝加密,並將封裝後之一資料傳送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以及
(b2)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與該通訊裝置之該無線連結接收該資料並解碼,進而根據該指令搜尋特定之該電子發票並將之刪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c)更包括步驟:
(c1)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於該預設動作完成後,將該商店安全金鑰封裝加密以產生一完成確認訊號,並傳送至該通訊裝置;
(c2) 該通訊裝置驗證該完成確認訊號後,傳送一停止連結訊號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c3)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確認該停止連結訊號正確後,透過與該通訊裝置之該無線連結傳送一確認停止連結訊號至該通訊裝置,並停止與該通訊裝置之該無線連結;以及
(c4) 該通訊裝置於接收該確認停止連結訊號後,停止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該無線連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a)更包括步驟:
(a1)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一網際網路或一無線傳輸技術發起該無線連結,並傳送一傳送方安全金鑰至該通訊裝置;
(a2) 該通訊裝置傳送一接收方安全金鑰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a3)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該通訊裝置確認該接收方安全金鑰及該傳送方安全金鑰是否正確;
(a4) 該通訊裝置將該傳送方安全金鑰封裝加密後,產生一接收方確認訊號並傳送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a5)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將該接收方安全金鑰封裝加密並驗證該接收方確認訊號後,產生一傳送方確認訊號並傳送至該通訊裝置;以及
(a6) 該通訊裝置驗證該傳送方確認訊號,俾使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該通訊裝置間具安全性之該無線連結建立完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b)更包括步驟:
(b1) 該可攜式通訊裝置同時以該傳送方安全金鑰以及該接收方安全金鑰將該電子發票封裝加密,並將封裝後之一資料傳送至該通訊裝置;以及
(b2) 該通訊裝置接收該資料,並對該資料進行解碼,進而取得封裝於該資料之該電子發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c)更包括步驟:
(c1)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於該預設動作完成後,將該商店安全金鑰封裝加密以產生一完成確認訊號,並傳送至該通訊裝置;
(c2) 該通訊裝置驗證該完成確認訊號後,傳送一停止連結訊號至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c3) 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確認該停止連結訊號正確後,透過與該通訊裝置之該無線連結傳送一確認停止連結訊號至該通訊裝置,並停止與該通訊裝置之該無線連結;以及
(c4) 該通訊裝置於接收該確認停止連結訊號後,停止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該無線連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發票處理方法,更包括步驟(d):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一網際網路連線至一電子發票伺服器或透過一行動通訊網路連線至行動通訊服務業者之一資料庫進行該電子發票之一對獎動作。
-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至少包括:
一儲存單元;
一通訊單元,與一通訊裝置建立一無線連結;以及
一控制單元,與該儲存單元以及該通訊單元連接,以控制該儲存單元及該通訊單元之運作,且透過該無線連結對一電子發票進行一預設動作,並於該預設動作完成後停止該無線連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25712A TW201305936A (zh) | 2011-07-20 | 2011-07-20 | 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及其所適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25712A TW201305936A (zh) | 2011-07-20 | 2011-07-20 | 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及其所適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05936A true TW201305936A (zh) | 2013-02-01 |
Family
ID=48169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25712A TW201305936A (zh) | 2011-07-20 | 2011-07-20 | 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及其所適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305936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63645A (zh) * | 2014-11-21 | 2015-03-25 | 重庆远见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sim卡开具电子发票的系统及方法 |
TWI511061B (zh) * | 2013-11-08 | 2015-12-01 | Qisda Corp | 用於銷售點之資訊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
TWI715099B (zh) * | 2019-07-05 | 2021-01-01 |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 社群化發票對獎系統及其方法 |
-
2011
- 2011-07-20 TW TW100125712A patent/TW201305936A/zh unkno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11061B (zh) * | 2013-11-08 | 2015-12-01 | Qisda Corp | 用於銷售點之資訊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
CN104463645A (zh) * | 2014-11-21 | 2015-03-25 | 重庆远见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sim卡开具电子发票的系统及方法 |
CN104463645B (zh) * | 2014-11-21 | 2018-11-02 | 重庆远见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sim卡开具电子发票的系统及方法 |
TWI715099B (zh) * | 2019-07-05 | 2021-01-01 |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 社群化發票對獎系統及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81742B (zh) | 用于提供联合服务账户的方法和装置 | |
US9137025B2 (en) | Managing data for authentication devices | |
CN103501191B (zh) | 一种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的移动支付装置及其方法 | |
US9516017B2 (en) |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solidating SIM, personal token, and associated ap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wallet transactions | |
US20110238579A1 (en) | System and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a secure transaction with a validated token | |
US2012011696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olidating network and transaction functions o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20120231844A1 (en) | System and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a transaction by consolidating sim, personal token, and associated ap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wallet transactions | |
US20110246317A1 (en) | System and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a transaction through use of a proxy account code | |
US9544303B2 (en) |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solidating SIM, personal token, and associated applications for selecting a transaction settlement entity | |
US20110238580A1 (en) |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solidating sim, personal token, and associated applications for secure transmission of sensitive data | |
US20110237224A1 (en) | System and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remote invocation of personal token capabilities | |
WO2012031433A1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远程支付系统及方法 | |
US9112857B2 (en) | System and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a wireless transaction by consolidating SIM, personal token, and associated applications | |
CN102204111A (zh) | 用于在无线智能设备之间提供安全的离线数据传输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02737308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查询智能卡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
JP2007226810A (ja) |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上での取引を容易に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WO2012111019A1 (en) | Automated mobil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1916388A (zh) | 智能sd卡及利用该智能sd进行移动支付的方法 | |
CN105184556A (zh) | 一种基于蓝牙的移动支付系统和支付方法 | |
US983661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hentication of a first party respective of a second party aided by a third party | |
US1098441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sing limit-use encrypted code to transfer values securely among users | |
TW201305936A (zh) | 電子發票處理方法及其所適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 |
CN103945348A (zh) | 一种非对称密钥短信加密方法和系统 | |
CN103186805A (zh) | 智能卡及基于智能卡的签名认证方法 | |
CN115362700A (zh) | 用于管理智能安全平台的事件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