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3148A - 水力循環發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水力循環發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3148A
TW201303148A TW100124162A TW100124162A TW201303148A TW 201303148 A TW201303148 A TW 201303148A TW 100124162 A TW100124162 A TW 100124162A TW 100124162 A TW100124162 A TW 100124162A TW 201303148 A TW201303148 A TW 2013031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piston
tank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4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ao-Tie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hao-Tien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o-Tien Chen filed Critical Chao-Tien Chen
Priority to TW100124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03148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3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314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包括一第一水槽、一水力發電模組、一第二水槽、至少一汲水機構。水力發電模組承受下衝之水源而運轉發電,第二水槽儲存下衝後的水源。汲水機構將第二水槽內的水源汲回第一水槽,而使水源依序循環於第一水槽、水力發電模組及第二水槽,俾能達到水資源重覆循環再利用發電之目的。

Description

水力循環發電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尤指一種可以實現水資源重覆循環利用的水力發電技術。
隨著煤礦與石油儲存量逐漸枯竭,使得國際能源價格不斷的往上攀升,因此,使用燃油或是燃煤的發電機組不僅要付出更高的使用成本,而且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進而造成環境上的嚴重污染,並成為氣候暖化的元兇之一,從而迫使許多石油消費國家包括台灣不得不尋找及開發出一種更為可行的替代能源方案。在諸多的替代能源之中,水力發電系統是屬於一種環保無污染的綠色電能。
一般而言,現階段的水力發電系統大多是設置在水壩上,主要是利用水壩與水力發電系統的高低位差所產生的位能來驅動水力發電系統運轉發電,因而得以兼具水庫放水與水力發電的雙重功效,然而,於枯水期或是水位不足的情況下,則無法進行水力的發電作業,從而造成電力供應吃緊的情事產生,因此,如何開發出一套可以實現水資源重覆循環的水力發電技術,且水力發電的發電量必須大於水源汲取循環的耗電量,實已成為相關領域之業者所急欲克服的挑戰與難題。
經本申請人專利檢索後發現,有關水資源重覆循環的水力發電專利技術如下列所示:
(1)新型第493696號『循環性風水力發電』,其係利用蓄水庫與集水池落差使水流產生位能,進而推動水力發電機運轉發電,並於蓄水庫與集水池之間設置數個階級的水槽,再於各水槽設置風力式揚水裝置。該習用結構雖然具有免電力將集水池的水源汲回至蓄水庫的功能,惟,當風力不足或是過強時,則無法驅動風力揚水裝置,以致無法將集水池的水源汲回至蓄水庫中,因而造成水力發電的中斷情事產生。
(2)發明公開第200842250號『風力、水力壓縮空氣水力發電裝置』,其是利用風力轉動風車轉以及空氣壓縮機,空氣壓縮機將空氣壓縮貯存於貯壓桶,且貯壓桶所貯存壓縮後的空氣具有一定壓力,以對裝滿水的水桶與位於高處之水塔提供一空氣壓力,使水桶與水塔之間形成壓力傳導體,進而將低處的水源往高處的水塔輸送,以達到水源循環再度利用發電之目的。該習用結構雖然具有免電力將發電過後的水源汲回至高處水塔的功能,惟,當風力不足或是過強時,風車則無法驅動空氣壓縮機,致使貯壓桶無法貯存壓縮空氣,因而無法將低處水源往高處的水塔輸送,以致同樣造成水力發電的中斷情事產生。
(3)利用免電力揚水裝置使水資源重覆循的專利如發明公開第200600676號『水力發電廠發電尾水循環利用方法』,以及新型M402940號『具水能完全回收再循環之水力發電系統』等專利所示,其是係利用水庫地形配合水流位差的流速衝擊水輪機,以帶動發電機運轉發電,發電後之尾水導引至非耗能之揚水裝置,以帶動發電尾水回流至水庫,使發電使用之水資源可持續回收導入水庫以供再度發電利用。該習用結構雖然具有免電力將集水池水源汲回至水庫的功能,惟,免電力之揚水裝置仍會將一部分的水源排出,以致造成水資源浪費的情事產生。
(4)新型第M342417『循環式水力發電及儲能裝置』,係於載體頂部設供水槽,並於底部設有儲水槽,載體內設有連接供水槽與儲水槽的排水通道,於儲水槽內樞設連動有抽水機的水輪,藉此,水經排水通道推動水轉輪使發電機產生電力後,水衝擊水輪使抽水機將水源抽至供水槽。該習用結構雖然具有免電力抽水機將儲水槽之水源汲回至供水槽的功能,惟,抽水機的水輪會阻礙下衝之水流,以致水流之位能降低,從而影響水力發電的效能。
(5)利用活塞式汲水裝置來驅動水力發電機的專利如新型第M348858『循環式水力發電裝置』,及新型第M367238『多工輔助之循環式水力發電裝置』等專利所示,係包含有一驅動裝置、一水力發電機及一回收桶,驅動裝置設至少一輸送組,各輸送組係設有一儲筒及一壓缸,於筒體底部係設有一進水管及一出水管,而壓缸與儲筒頂部結合設置一活塞,水力發電機與驅動裝置之出水管相連接,當活塞處於縮入位移狀態時,則可將水源汲取至該儲筒內,當該活塞處於伸展位移狀態時,則可將容室之水源抽送衝擊水力發電機,驅使水力發電機運轉而產生電能,另一方面,再將流經水力發電機的水源輸送至回收桶中。該習用結構雖然具有水源汲回至回收桶的功能,惟,該習用結構非以高低落差產生之位能,僅是以輸送組之活塞將儲筒內的水源壓出以衝擊水力發電機,以達到驅動水力發電機之目的,所以必須耗費較多的電能方能換取水力發電機所產生的電能,以致水力發電機的發電量大約等於輸送組所耗費的電量,因此,該習用結構較不符合經濟效益,此外,水源經過水力發電機後,則會迅速減弱水流的流速,故經過水力發電機的水源較不易回流至回收桶中,以致增加驅動裝置抽送水源的負荷。
有鑑於此,經本發明人經不斷的努力研發之下,終於研發出一套可以改善前述習用結構缺失的本發明,且本發明所達成之功效,於上述專利前案均無法有效具體達成。
本發明第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力循環發電系統,不僅可以具體實現水資源重覆循環再度利用發電的可行性,且水力發電量大於水源循環所需的耗電量,因而極具經濟效益,故可取代燃油、燃煤發電機組,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達成前述第一目的,本發明之技術手段係包括一用以供應一下衝水源的第一水槽、一水力發電模組、一第二水槽、至少一汲水機構,第一水槽高於水力發電模組及第二水槽,水力發電模組可承受下衝之水源而運轉發電,第二水槽則用以儲存下衝而流經水力發電模組的水源,汲水機構包括活塞式汲水裝置及一動力裝置,活塞式汲水裝置則包括一汲水缸及一位在汲水缸內的一第一活塞,汲水缸連接包括一出水管及一入水管,出水管經連通第一水槽,入水管連通第二水槽,動力裝置則用以驅使第一活塞於汲水缸內往復移動,先將第二水槽內的水源汲入汲水缸後,再汲至第一水槽,而使水源依序循環於第一水槽、水力發電模組、第二水槽及汲水缸,俾能達到水資源重覆循環再度利用發電之目的。
本發明第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將油壓系統產生之熱能予以再回收利用的水力發電系統,藉以減少對於石油、煤礦等能源的需求以及依賴,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達成前述第二目的,本發明之油壓系統更包括一用以冷卻液壓油的冷卻系統,頋冷卻系統包括設置在油槽或油壓管路上的至少一冷熱交換器,此冷熱交換器的具體實施例係包括有一第二泵浦、一導管及填充在該導管內的冷卻手段,藉由冷卻手段將油槽或油壓管路上的熱量攜離。
壹.本發明基本實施例
請參看第一至三圖所示,本發明為達成前述第一目的之基本實施例,係包括一用以供應一下衝水源的第一水槽10、一水力發電模組30、一第二水槽20及至少一汲水機構40,第一水槽10高於水力發電模組30及第二水槽20,水力發電模組30可承受下衝之水源而運轉發電,第二水槽20則用以儲存下衝而流經水力發電模組30的水源,汲水機構40係包括一活塞式汲水裝置41a及一動力裝置41b,活塞式汲水裝置41a則包括一汲水缸42及一位在汲水缸42內的一第一活塞43,汲水缸42連接包括有一出水管51以及一入水管50,出水管51則連通第一水槽10,入水管50連通第二水槽20,動力裝置41b則是用以驅使第一活塞43於汲水缸42內做往復的伸縮移動,先將第二水槽20內的水源汲入汲水缸42後,再汲至第一水槽10,使水源得以依序循環於第一水槽10、水力發電模組30、第二水槽20及汲水缸42之間。
請參看第一至三圖所示,本發明於一種較為具體的實施例中,上述出水管51可經一第一單向逆止閥52而連通第一水槽10,可以避免第一活塞43於汲水缸42內縮移動時,將出水管51的水源吸入;又,入水管50則經一第二單向逆止閥53而連通第二水槽20,可以避免第一活塞43於汲水缸42伸展移動時,將汲水缸42內的水源抽送至入水管50中。至於水力發電模組30的具體實施例則包含一用以承受下衝之水源而旋轉的水輪31、一與水輪31連動的慣性轉體32,及一發電機33,此慣性轉體32等距環設有可以增加離心轉動慣性的配重結構,進而使慣性轉體32以儲存的動能來帶動發電機33運轉發電。
請參看第一、七圖所示,另外,本發明於一種更為具體的實施例中,設有複數組活塞式汲水裝置41a,並於出水管51設有複數個間隔分佈以防止其內之水源回流的第二單向逆止閥54,藉由複數組活塞式汲水裝置41a與第二單向逆止閥54的配置,可大幅提升汲水量,並使出水管51內之水源得以輕易克服由高低位差而可順暢地往上汲回至第一水槽10中。
貳.汲水機構的第一實施例
請參看第一至三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技術概念是以油壓系統所驅動之活塞式汲水裝置41a來取代傳統的電動泵浦,以具體實現水源循環再利用發電之可行性,由於油壓系統具有耗電量小且輸出之機械動能相對較大的特點,故本發明是透過活塞式汲水裝置41a將下衝水力發電模組30的水源汲回至高處的第一水槽10中。且本發明水力發電量大於水源循環所需的耗電量,因而極具經濟效益,故可取代燃油、燃煤發電機組;另一方面,並可將油壓系統所產生之熱能予以再回收利用,藉以減少對於石油、煤礦等能源的需求以及依賴,以達到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之目的。
請參看第六、七圖所示,基於上述功效目的,本實施例之動力裝置41b為一種油壓系統,此油壓系統包括一油槽410、一第一泵浦411、一油壓管路412、一油壓缸413、一第二活塞414,該油槽410盛裝液壓油,第二活塞414經一連桿415而連接第一活塞43,第二活塞414之橫斷面積小於第一活塞43之橫斷面積,第一泵浦411驅使液壓油經油壓管路412往復於油壓缸413及油槽410,使第二活塞414於油壓缸413內復往移動,同步帶動第一活塞43於汲水缸42內往復移動。此外,油壓系統更包括一方向控制閥45,及一壓力閥46,方向控制閥45用以控制液壓油的流向,進而控制第一活塞43做直線伸展或是縮入的位移,至於壓力閥46則是用來控制油壓管路內之液壓油的壓力。
再請參看第六圖所示,於一種較為具體的實施例中,為達成將油壓系統產生之熱能予以再回收利用之目的,本發明油壓系統更包括一用以冷卻液壓油的冷卻系統44,此冷卻系統44包括設置在油槽410或油壓管路412上的至少一冷熱交換器44a,此冷熱交換器44a的具體實施例係包括有一第二泵浦440、一導管441及填充在導管441內的冷卻手段,藉由冷卻手段將油槽410或油壓管路412上的熱量攜離。
基於上述實施例的一種可行實施例,上述冷卻手段為一種冷媒,且冷熱交換器44a包括一具冷熱轉換功效的盒體442,此導管441一段部分係位於盒體442之內,並於盒體442內容置一導水管443之中段,此導水管443兩端分別延伸連接至第二水槽20,如此即可以第二水槽20的水源來吸收冷媒所產生的熱量,如第六圖所示。
基於上述實施例的另一種可行實施例,上述冷卻手段為一種導溫效果極佳的超導材料,且冷熱交換器44a包括一具冷熱轉換功效的盒體442,此導管441一段部分係位於盒體442之內,並於盒體442內容置一導水管443中段,此導水管443兩端分別延伸連接至第二水槽20,如此即可以第二水槽20的水源來吸收超導材料所產生的熱量,如第六圖所示。
參.汲水機構的第二實施例
本實施例之技術概念是以風力或是電力來驅動活塞式汲水裝置41a,以取代傳統的電動泵浦,故本發明可透過活塞式汲水裝置41a將下衝水力發電模組30的水源汲回至高處的第一水槽10中,藉以具體實現水資源重覆循環再度利用發電的可行性,且水力發電量大於水源循環所需的耗電量,因而極具經濟效益,故可取代燃油、燃煤等之發電機組。
請參看第四、五圖所示,基於上述功效目的,動力裝置41b包括一風車416、一曲柄417及一連桿418;曲柄417連接風車416之轉軸,並以一軸與連桿418樞接,連桿418再以一軸與第一活塞43樞接,至於風車416可承受風力而旋轉產生一動力,動力經曲柄417及連桿418而帶動第一活塞43於汲水缸42內往復移動。
此外,為避免風力不足或是過強時,使動力裝置41b得以繼續運作,於一種更為具體的實施例中,動力裝置41b更包括一與曲柄417連接的電動馬達419,及一用以選擇電動馬達419或是風車416做為曲柄417之動力源的切換機構,此切換機構可由手動或是電動的方式而加以切換控制。具體而言,切換機構的具體實施例包含一撥桿41c,及一外周設有齒輪的離合滑套41d,離合滑套41d可受撥桿41c的驅動而於曲柄417的軸上滑動,藉以選擇與風車416之轉軸或是電動馬達419之轉軸上的齒輪嚙合,具體結構則如第八圖所示。
肆.水力發電模組的具體實施 4.1水力發電模組第一實施例
請參看第九圖所示,本發明可藉由慣性轉體32的配置以提升水力發電的效能,其可採用大型的水力發電模組30包含一用以承受下衝之該水源而旋轉的水輪31、一與該水輪31同軸連動的慣性轉體32及一發電機33,該慣性轉體32等距環設有可增加離心轉動慣性的配重結構323,使慣性轉體32儲存動能而持續旋轉,以帶動發電機33運轉發電。直接利用水輪先連動慣性轉體32,慣性轉體32再驅動發動機33發電。
本實施例主要目的在於透過慣性轉體組件32a的建置,以大幅提升水力發電的效能,基於前述目的功效,本發明水力發電模組30包含一用以承受下衝之該水源而旋轉的水輪31、一與該水輪31連動的慣性轉體組件32a及一發電機33,該慣性轉體組件32a包含一轉軸320,其跨置樞接在一機座12上;一真空的容室321,其與該轉軸320同軸連動;及一慣性轉體322,其為於該容室321內而與該轉軸320同軸連動,該慣性轉體322具有一配重結構323,該配重結構323為自中央部位往二端方向延伸為二斜錐結構,藉由該水輪31的帶動使該慣性轉體322得以持續旋轉,以驅動發電機33運轉而發電。
4.2水力發電模組第二實施例
請參看第十圖所示,本發明可藉由慣性轉體32的配置以提升水力發電的效能,其可採用小型的水力發電模組30包含一用以承受下衝之該水源而旋轉的水輪31、一發電機33、一由發電機33提供電源的電動馬達330、一由該電動馬達330連動的慣性轉體32及一第二發電機331,該慣性轉體32等距環設有可增加離心轉動慣性的配重結構323,使慣性轉體32儲存動能而持續旋轉,以帶動第二發電機331運轉發電。第二發電機330所產生之電力供應電動馬達330,電動馬達330連動慣性轉體32,慣性轉體32再驅動一第二發電機331發電。
伍.本發明實施的具體運作
請配合參看第一圖所示,本發明於具體運作的實驗例中,水力發電模組30(一般水力發電機)發電功率150KW,依公式150KW=9.81*40*0.383MT,第一水槽10相對水力發電模組30的高度為40米,流量為0.383MT。若汲水機構40耗電功率為15KW,揚水量為16MT/60秒,那麼要使水力發電模組30達150KW發電功率,相對所需汲水機構40為1.436組。以本發明一套發電系統設計是具有三部水力發電模組30來產生450KW,相對所需汲水機構40約為4.3組,而其總耗電功率為4.3*15KW=64.5KW。水力發電模組30總發電功率為450KW,汲水機構40總耗電為64.5KW,因此總淨盈功率為(450-64.5)/450=85.67%。再者,本發明水力發電模組30加設有倍力效果之慣性轉體32時,其發電功率可達900KW,一套發電系統設計三部水力發電模組30可產生2700KW,而汲水機構40總耗電為64.5KW,因此總淨盈功率為(2700-64.5)/2700=97.61%。
請參看第一至三圖所示,當第一水槽10之衝擊管11由上往下噴出下衝之水源時,則可驅動水力發電模組30之水輪31旋轉,進而帶動發電機33旋轉而輸出可供應用的電能,此時下衝而流經水力發電模組30的水源則自然流入至第二水槽20中。另一方面,動力裝置41b驅使第一活塞43於汲水缸42內做往復的移動,當第一活塞43處於縮入位移狀態時(如第二圖所示),汲水缸42經入水管50、第二單向逆止閥53而將第二水槽20內的水源汲入,由於出水管51接設有一第一單向逆止閥52的緣故,所以可避免第將出水管51之水源吸入的情事產生;又,當第一活塞43處於伸展位移的狀態時(如第三圖所示),汲水缸42經出水管51、第一單向逆止閥52而將汲水缸42內的水源抽送至第一水槽10中,由於入水管50接設有一第二單向逆止閥53的緣故,所以可避免第將入水管50之水源抽送出去的情事產生,且隨著第一活塞43於汲水缸42內做往復的伸、縮位移,如此即可將第二水槽20之水源不斷地抽送至第一水槽10中,進而使水源得以依序循環於第一水槽10、水力發電模組30、第二水槽20以及汲水缸42之間。
陸.結論
因此,藉由上述技術特徵的設置,本發明確實具有下列的特點:
1.本發明不僅可以具體實現水資源重覆循環再度利用發電之可行性,且水力發電量大於水源循環所需的耗電量,因而極具經濟效益,而可取代燃油、燃煤發電機組,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本發明將可油壓系統產生之熱能予以再回收利用的水力發電系統,藉以減少對於石油、煤礦等能源的需求以及依賴,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一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凡舉依據下列請求項所述之內容、特徵以及其精神而為之其他變化的等效實施,皆應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本發明所具體界定於請求項之結構特徵,未見於同類物品,且具實用性與進步性,已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請,謹請 鈞局依法核予專利,以維護本申請人合法之權益。
10...第一水槽
11...衝擊管
12...機座
20...第二水槽
30...水力發電模組
31...水輪
32...慣性轉體
32a...慣性轉體組件
320...轉軸
321...容室
322...慣性轉體
323...配重結構
33...發電機
40...汲水機構
41a...活塞式汲水裝置
41b...動力裝置
410...油槽
411...第一泵浦
412...油壓管路
413...油壓缸
414...第二活塞
415...連桿
416...風車
417...曲柄
418...連桿
419...電動馬達
41c...撥桿
41d...離合滑套
42...汲水缸
43...第一活塞
44...冷卻系統
44a...冷熱交換器
440...第二泵浦
441...導管
442...盒體
443...導水管
45...方向控制閥
46...壓力閥
50...入水管
51...出水管
52...第一單向逆止閥
53...第二單向逆止閥
54...第三單向逆止閥
第一圖係本發明基本架構的實施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另一作動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另一作動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各管路間的連結實施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多組活塞式汲水裝置串接的實施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切換機構之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水力發電模組的實施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水力發電模組的另一實施示意圖。
10...第一水槽
11...衝擊管
12...機座
20...第二水槽
30...水力發電模組
31...水輪
32...慣性轉體
33...發電機
40...汲水裝置
41a...活塞式汲水裝置
41b...動力裝置
415...連桿
42...汲水缸
43...第一活塞
50...入水管
51...出水管
52...第一單向逆止閥
53...第二單向逆止閥
54...第三單向逆止閥

Claims (9)

  1. 一種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包括:一第一水槽,該第一水槽高於該水力發電模組及該第二水槽,用以供應一下衝的水源;一水力發電模組,其包括一水輪及一發電機,該水輪承受下衝之該水源而運轉,致使該發電機發電;一第二水槽,該第二水槽用以儲存下衝而流經該水輪的該水源;及至少一汲水機構,該汲水機構用以將該第二水槽內的該水源汲至該第一水槽,而使該水源依序循環於該第一水槽、該水輪及該第二水槽。
  2. 一種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包括:一第一水槽,該第一水槽高於該水力發電模組及該第二水槽,用以供應一下衝的水源;一水力發電模組,其包括一水輪及一發電機,該水輪承受下衝之該水源而運轉,致使該發電機發電;一第二水槽,該第二水槽用以儲存下衝而流經該水輪的該水源;及至少一汲水機構,該汲水機構包含一活塞式汲水裝置及一動力裝置,該活塞式汲水裝置包括一汲水缸及位在該汲水缸內的一第一活塞,該汲水缸連接包括一出水管及一入水管,該出水管經至少一第一單向逆止閥而連通該第一水槽,該入水管經至少一第二單向逆止閥而連通該第二水槽,該動力裝置用以驅使該第一活塞於該汲水缸內往復移動,將該第二水槽內的該水源汲入該汲水缸後,再汲至該第一水槽,而使該水源依序循環於該第一水槽、該水輪、該第二水槽及該汲水缸。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單向逆止閥為複數個,依序沿著該出水管間隔分佈。
  4.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動力裝置為一油壓系統,該油壓系統包括一油槽、一第一泵浦、一油壓管路、一油壓缸、一第二活塞,該油槽盛裝液壓油,該第二活塞經一連桿而連接該第一活塞,該第二活塞之橫斷面積小於該第一活塞之橫斷面積,該第一泵浦驅使液壓油經該油壓管路往復於該油壓缸及該油槽,使該第二活塞於該油壓缸內復往移動,同步帶動該第一活塞於該汲水缸內往復移動;該油壓系統更包括一用以冷卻該液壓油的冷卻系統,該冷卻系統包括設置在該油槽或該油壓管路上的至少一冷熱交換器,該冷熱交換器包括有一第二泵浦、一導管及填充在該導管內的冷卻手段,藉由該冷卻手段將該油槽或該油壓管路上的熱量攜離。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冷卻手段為冷媒,該冷熱交換器包括一盒體,該導管一段位於該盒體內,該盒體內容置一導水管中段,該導水管兩端分別延伸連接至該第二水槽,以該第二水槽的該水源吸收該熱量。
  6.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冷卻手段為超導材料,該冷熱交換器包括一盒體,該導管一段位於該盒體內,該盒體內容置一導水管中段,該導水管兩端分別延伸連接至該第二水槽,以該第二水槽的該水源吸收該熱量。
  7.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動力裝置包括一風車、一曲柄及一連桿;該曲柄分別連接該風車之轉軸及該連桿,該連桿再連接該第一活塞,該風車承受風力而旋轉產生一動力,該動力經該曲柄及該連桿而帶動該第一活塞於該汲水缸內往復移動,該動力裝置更包括一與該曲柄連接的電動馬達,及一用以選擇電動馬達或是該風車做為該曲柄之動力源的切換機構。
  8. 如請求項第1或2項所述之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水輪連動一慣性轉體,該慣性轉體再驅動該發電機。
  9. 如請求項第1或2項所述之水力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發電機所產生之電力供應一電動馬達,該電動馬達連動一慣性轉體,該慣性轉體再驅動一第二發電機運轉發電。
TW100124162A 2011-07-08 2011-07-08 水力循環發電系統 TW2013031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4162A TW201303148A (zh) 2011-07-08 2011-07-08 水力循環發電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4162A TW201303148A (zh) 2011-07-08 2011-07-08 水力循環發電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3148A true TW201303148A (zh) 2013-01-16

Family

ID=4813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4162A TW201303148A (zh) 2011-07-08 2011-07-08 水力循環發電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0314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5638A (zh) * 2017-10-20 2018-01-19 周锦宇 引力反物质流体发电装置
CN109989870A (zh) * 2019-04-12 2019-07-09 柳西普 一种水力发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5638A (zh) * 2017-10-20 2018-01-19 周锦宇 引力反物质流体发电装置
CN109989870A (zh) * 2019-04-12 2019-07-09 柳西普 一种水力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1049B (zh) 压缩空气电力储能系统
US9422948B2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energy and recovering the stored energy using the system
CN106321343A (zh) 基于液体温度控制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US8426998B2 (en) Wind-power and hydraulic generator apparatus
CN103047085B (zh) 一种深海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US20140298796A1 (en) Density engines and methods capable of efficient use of low temperature heat source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CN105927455A (zh) 一种利用海底压力能的储水发电系统
US20120207588A1 (en) Portable Hydro Electric Generator
TW201303148A (zh) 水力循環發電系統
CN104295328B (zh) 一种介质能发动机装置及其做功方式
CN202348528U (zh) 一种储能发电系统
KR20100088106A (ko) 압축공기를 이용하는 이지에스 지열발전소 운용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410687B (zh) 节能型液体重力发电系统
CN102400839A (zh) 一种储能发电系统及发电方法
CN100467974C (zh) 太阳能集热发电装置
CN106948995A (zh) 高速省力水轮发电机
CN115013220A (zh) 基于中深层干热岩的紧凑型地热能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方法
CN213116530U (zh) 一种液压式梯式水轮发电装置
CN103982369A (zh) 一种悬浮旋转式水压力能转换动力输出装置
CN202371408U (zh) 水轮发电机组润滑油外循环系统
JP6940680B2 (ja) 新規なエネルギー効率のよい海水淡水化システム
CA2653235A1 (en) Energator
CN101956679B (zh) 地热能或太阳能温差发动机装置、其发电方法及应用
CN114294165B (zh) 一种风光互补抽水蓄能发电系统和方法
CN110425009B (zh) 金属氢化物氢能发电电气系统及发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