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8893A -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8893A
TW201248893A TW101105984A TW101105984A TW201248893A TW 201248893 A TW201248893 A TW 201248893A TW 101105984 A TW101105984 A TW 101105984A TW 101105984 A TW101105984 A TW 101105984A TW 201248893 A TW201248893 A TW 2012488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olar cell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reflection film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5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2395B (zh
Inventor
Jae-Eock Cho
Yong-Hwa Lee
Dong-Ho Lee
Hyun-Cheol Ryu
Gang-Il Kim
Deoc-Hwan Hyun
Original Assignee
Hanwha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wha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Hanwha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48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8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2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23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7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168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the coatings being antireflective or having enhancing optical properties for the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248893 六、發明說明: _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太陽能電池以及其製造方法,且特定言之, 係關於一種可將因半導體基板與電極接觸所造成之表面缺陷降到 最低、且具有極低電極t阻之太陽能電池,以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矽太陽能電池係於1950年代發展,且至今已藉由使用二氧化矽 膜進行矽表面鈍化(passivation)技術降低基板之表面缺陷而得到 改善,該鈍化技術係於1980年代即已開始用於微電子學領域,從 而顯著提升電壓及電流。因此,迎來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時代。 影響以半導體為基材之無機太陽能電池(即最普遍之太陽能電 池)效率之因素係可概分為三類。 用於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之第 為具有可最大化吸光性之結構。為了此目的,於結\碎太陽敍 池中’係藉由賦予其表面不平整之紋理而降低其反射率。太聞 電池之表面’以肉眼觀察時係呈深藍色。其原因係因抗反射港 覆其表面以傳送最大量之光線進入太陽能電池。 乃外,太陽鋪 池之又光面積需藉由最小化電極之面積以確保達到最大程产。 用於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之第二個因素係為了旦 姓'王月b置’ 吸光性已提升至最高’受絲發之電子與電㈣不能降回基却 因被稱為「載子」(,ier)之電子與電洞係藉由存在於基= 質與基板表面之缺陷而再結合(rec〇mbine)並消滅(at、土交
S 201248893 載子之壽命必須藉由使用高純度石夕或藉由移除雜質之匯集力口上 (gathering process)與移除表面缺陷之鈍化加工而增加,以生成 因載子於其再結合前移動至表面電極而造成之電力。目前,氮& 矽層係同時作為移除表面缺陷之鈍化膜與抗反射膜。此氮化石夕層 對於降低成本係極為有利。 由於太陽能電池為一電性裝置,用於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之第 三個因素係必須考量電極之排列與電極材料之選擇,以最小化載 子移動以及與外部電極接觸之過程中之各種電阻損耗情形。特定 言之,因魚骨型(fishbone-type )表面電極必須最小化陰影損耗 (shading loss)並同時增加導電度,因此需要依據裝置之性質而 最佳化其線寬、數量等。 如上所述,一般而言’半導體基板之純化層亦係作為抗反射膜。 然而,使用貫穿加工(punch-through process)於該半導體基板上 形成金屬電極時,對用於降低半導體基板中之表面缺陷的鈍化層 之傷害係無可避免。因此,因鈍化層係於使用貫穿加工形成金屬 電極之過程中遭受部分損傷,造成載子再結合之表面缺陷增加, 因而降低太陽能電池之效率。為了克服此一問題,必須藉由使用 金屬電極與半導體基板二者間之局部接觸方式形成金屬電極,將 可歸因於該金屬電極之形成引起之表面缺陷增加降至最低。 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係藉由使
I 用平版印刷法(lithography )圖樣化一純化層並最小化接觸電極之 面積與增加導電電極之厚度,製造出如PESC、PERC ' PERL等高 效率太陽能電池(Zhao J、Wang A、Green MA、Ferrazza F,新型 4 201248893 19.8%效率之「蜂巢」紋理之多晶與24.4%單晶矽太陽能電池,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98 ; 73 : 1991〜1993 ) 〇 然而,此方法因 其步驟複雜且平版印刷法昂貴之故,並不適於製造低價之高效率 太陽能電池。 如上所述,為了實現局部電極結構,傳統上係已使用過藉由使 用平版印刷法、化學蝕刻或雷射而移除鈍化膜以形成一用於形成 電極之圖樣之方法,但此等方法係存在因步驟數之增加造成製造 成本上升之問題,且因而難以將此等方法商業化。此即,即使藉 由此等傳統方法實現局部電極結構,此等傳統方法亦僅能在太陽 能電池之效率提升至其效率足以抵銷並超過引入新步驟造成之成 本上升之程度下,方能實際應用之,因此難以應用此等方法至太 陽能電池之商業化。此外,此等方法係存在因金屬電極之線寬與 厚度減少而電阻增加,從而造成太陽能電池之效率降低之問題。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問題而生,且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 供一由簡單印刷步驟製造之太陽能電池,其可最小化因電極造成 之鈍化膜損傷,且具有優異之電性性質,以及提供其製造方法。 【實施方式】 為了達成以上目的,本發明之一方面係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 包含:一具有一 p-n接面(junction)之半導體基板;一形成於該 半導體基板之至少一側上之抗反射膜;形成於該抗反射膜上之第 一電極;以及覆蓋該第一電極之第二電極,其中僅該第一電極係 201248893 選擇性地穿過該抗反㉚膜,並藉由貫穿加X與該半導體基板連接。 該太陽月b電池可包括形成於其二側上相互面對之抗反射膜,各 該抗反射膜係1層膜或—雙層膜,且各該抗反射膜係包括形成 於其上之該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 該太陽月b電池之二側可包括一文光表面與一.相對於該受光表面 之表面。 該第-電極可為以規律間隔排列之點狀電極。該第二電極可為 彼此間隔排列之條狀電極,且各該條狀電極可連接二或多個該點 狀電極》各該第-電極之點直徑可為3⑽微米。 該第-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二者係可皆為條狀電極。於此情況 下’各該第-電極之寬度可為30至扇微米,而各該第二電極之 寬度可為50至1〇〇〇微米。 本發明之另-方面係提供-種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包含 於-具有-p-n接面之半導體基梭之至少—側上形成一抗反 膜;在熱處理時將-穿過該抗反射膜之第—電極材料施用於該 反射膜上’以形成第-電極;錢處理時將—不穿過該抗反射] 之第二電極材料施㈣該第-f極上’以形成覆蓋該第:電極 第二電極;以及減職提財該第―電極與第二電極之半導 基板’以選擇性地僅連接該第1極及第二電極之該第一電極 該半導體基板。 於形成該抗反射膜時’該半導體基板之一側可為—受光表面 且一抗反射膜亦可形成於一相對於該受光表面之表面上 " 於形成該第一電極與形成該第 -電極可分別形成於在該太陽能電 -電極時,該第_電極與該第二 池之該受光表面上形成之該抗反 201248893 射膜上、以及在該相對於其受光表面之表面上-形成之該抗反射膜 上。 可藉由網版印刷(screen printing )、噴墨印刷(inkjet printing )、 平版印刷(offset printing)或氣膠印刷(aerosol printing)各自獨 立地進行該第一電極之形成與該第二電極之形成。 於形成該第一電極時’該第一電極可為以規律間隔排列之點狀 電極°該第—電極可為點直徑為30至300微米之點狀電極。 於形成該第二電極時,該第二電極可為彼此間隔排列之條狀電 極’且各該條狀電極可連接二或多個該點狀電極。 於形成該第一電極時,該第一電極可為寬度為3〇至3〇〇微米之 點狀電極。於形成該第二電極時,該第二電極可為寬度為50至 1000微米之條狀電極。 於熱處理該半導體基板時,該熱處理可於1〇〇至900〇C之溫度 下進行。 各該第一電極可包括含氧化錯之錯玻璃玻料(glass frit)或含氧 化絲與氧化蝴之無鉛玻璃玻料。各該第二電極可包括不含硼(B)、 叙(Bi)與敍(Pb)之二氧化碎基(siiica_base(j)玻璃玻料或鱗 酸鹽基(phosphate-based)玻璃玻料。 [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之優點在於,因可藉由部 分接觸或局部接觸而最小化由鈍化層之損傷所造成之表面缺陷, 因而最小化歸因於載子再結合造成之載子消滅;因鈍化層係分別 提供於太陽能電池之受光表面與其相對之表面上,因而最小化歸 因於表面缺陷所造成之光電電流損耗;以及因形成於半導體基板 201248893 上之第一電極係經第二電極覆蓋,使串聯電阻減少,從而增加該 太陽能電池之光電效率。 根據本發明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之優點在於,因不須使用昂 貴之設備經多道程序而形成電極圖樣,故可減少製造成本,非高 價之太陽能電池可大量生產、可以簡單印刷步驟縮小之,且可形 成能最小化鈍化層之損傷並具有低串聯電阻之電極;且因鈍化層 係分別提供於太陽能電池之受光表面與其相對之表面上,因而最 小化歸因於表面缺陷而造成之光電電流之損耗。 本發明之以上及其它目的、特性與優點將由以下較佳實施態樣 之敘述結合所附圖式而更為顯明。 以下將參考所附圖式詳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以下圖式僅 係提供予本領域之技藝人士作為範例,以充分解釋本發明之技術 概念。因此,本發明係可修改成各種形式而不侷限於以下圖式, 且此等圖式係可能為了清楚解釋本發明之技術概念而被過大表 現。另外,於所有圖式中相同或相似之元件係使用相同之元件符 號標明。 於此情況中,其意指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技術與科學用語於無 不同之定義時,其一般係為本領域之技藝人士所了解者。另外, 於本發明之敘述中,當確定相關技術之詳細敘述可能模糊本發明 之要旨時,將省略該敘述。 根據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係包含:一具有一 p-n接面之半導體 基板;一形成於該半導體基板之至少一側上之抗反射膜;以及形 成於該抗反射膜上之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其中該第一電極係穿 201248893 過該抗反射膜與該半導體基板連接,而該f二電㈣*穿過該抗 反射膜,並形成於該第一電極上以覆蓋該第一電極。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意指一種以半導體為基材之太陽能電池。 該以半導體為基材之太陽能電池係包括:一標準太陽能電池,其 中電極係分散地位於其受光側與背側;一背側太陽能電池,其中 所有電極係位於其背侧’如交指式背電極(interdigitated back-contact,IBC)、金屬穿透式背電極(metal wrap th_gh, MWT )、射極穿透式背電極(emitter wrap-through,EWT )等;以 及一雙面式太陽能電池。 於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中,該半導體基板係包含:一含有矽 (Si)、鍺(Ge)或鍺化石夕(siiicon_germaniuin,SiGe)之第 IV 族 半導體基板;一含有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或磷化鎵(GaP) 之第iii-v族半導體基板;一含有硫化鑛(cds)或碌化鋅(ZnTe) 之第II-VI族半導體基板;以及一含有硫化錯(pbs)之第iv-VI 族半導體基板。 以晶體來看’該半導體基板係包括單晶基板、多晶基板以及非 晶基板。 另外’該半導體基板係包含一半導體基板,其含有摻入雜質而 具有一選擇性射極結構之基板’以及一用於形成背侧電場之背側 表面場之層(back surface field layer )。該半導體基板係包括經姓 刻賦予紋理而表面不平整之半導體基板。 該具有一 p-n接面之半導體基板意指一半導體基板,其中一摻 201248893 (補充該第 入第一導電性雜質之ί域賴-摻人第二導電性雜質 -導電性雜質)之區域相互面對以形成—空乏層。 、有Ρη接面之半導體基板係包含—半導體基板立包括 -摻雜第二導電性雜f之摻雜層’該換雜層係於第二導電性雜質 之存在下,藉由施用熱能至摻雜有第一導電性雜質之半導體基板 上而形成。該摻雜層係包含一該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層。 舉例s之’該第—導電性雜f係含有蝴(B)或紹㈤)之p型 雜質’而該第二導電性雜質係含_⑺或鍺(叫^型雜質。 該半導體基板之一側(有—抗反射膜形成於其上)係包含一受 光表面,一面向該受光表面之表面,以及一該受光表面之側表面。 該抗反射膜係形成於該半導體基板之至少一側上。因此,該抗反 射膜"T形成於選自該受光表面、面向該受光表面之表面與該受光 表面之侧表面中之一或多者上。 於本發明之敘述中,該抗反射膜係同時用於避免引入太陽能電 池之光線被釋出至太陽能電池外,以及藉由減少作為電子之陷阱 ^之表面缺陷而純化該半導體基板之表面。 當使用單一材料進行抗反射與鈍化時,該抗反射膜可為一單層 臈,而當使用相互不同之材料進行抗反射與鈍化時,該抗反射膜 可為一多層膜。 然而,即使當使用單一材料進行抗反射與鈍化時,為了最大化 抗反射性與藉由減少表面缺陷而有效地鈍化該半導體基材之表 面,該抗反射膜仍可為一多層膜。 201248893 具體而言’該抗反射膜可為選自以下群組之任一單層膜:半導 體氮化物膜、半導體氧化物膜、含氫之半導體氮化物膜、含氮之 半導體氧化物膜、氧化銘(Al2〇3)膜、氟化鎂(MgF2)膜 '硫化 鋅(Zns)膜、二氧化鈦(Ti02)膜、以及二氧化铞(Ce〇2)膜, 且可為一藉由層合選自該單層膜群組之二或多種單層膜而形成之 多層膜。 舉例言之,於矽太陽能電池中,單層抗反射膜可選自氮化矽膜、 含氫之氮化矽膜、氮氧化矽膜、以及二氧化矽膜,而多層抗反射 膜可為藉由層合選自以下群組之二或多種單層膜而形成之多層 膜:氮化矽膜、含氫之氮化矽膜、氮氧化矽膜、氧化矽膜、氧化 鋁(Al2〇3)膜、氟化鎂(MgF2)膜、硫化鋅(Zns)膜、二氧化 鈦(Ti02)膜、以及二氧化鈽(Ce02)膜。 穿過該抗反射膜之該第一電極係藉由該第一電極與該抗反射膜 間之界面反應而與該半導體基板行物理性接觸。此即,該第一電 極係藉由貫穿現象(punch through phenomenon)與該半導體基板 接觸。關於該貫穿現象之特定機制係參考文獻〔J. Hoomstra等人, 第31屆佛羅里達IEEE PVSC,2005年〕。 具體言之,該第一電極穿過該抗反射膜意指施用於該抗反射膜 之第一電極材料係藉由於該第一電極材料與該抗反射膜之間之界 面的熱能而進行氧化還原反應,而蝕刻該抗反射膜,且該第一電 極材料中包含之導電材料係經熔化及再結晶,該第一電極材料因 而沿該抗反射膜被蝕刻之區域與半導體基板接觸。 例如,該第一電極材料係包括藉由界面反應而蝕刻該抗反射膜 201248893 之玻璃玻料,且包括一藉由熔化與再結晶作用貫穿該經蝕刻之抗 反射膜以製作一低電阻通道之導電性金屬材料。 包含於該第一電極之導電性金屬材料之代表性實例可包括銀 (Ag)、銅(Cu)、鈦(Ti)、金(Au)、鎢(w)、鎳(Ni)、鋁(A1)、 鉻(Cr)、翻(Mo )、始(pt)、船(Pb)、|£ (Pd)、以及其合金。 於此’以低熔點與優異之導電性而言,該導電性材料較佳係銀 (Ag)、銅(Cu)、鎳(Ni)、鋁(A1)、及其合金。常用於形成太 陽能電池電極之含有氧化鉛之鉛玻璃或含有氧化鉍與氧化硕之無 鉛玻璃,係可使用作為包含於第一電極並蝕刻該抗反射膜之玻璃 玻料。該鉛玻璃玻料之實例可包括氧化鉛-二氧化矽_三氧化二硼· 氧化鋁(PbO_Si〇2-B2〇rAl2〇3)玻璃玻料、氧化鉛·二氧化矽_三氧化 二硼-氧化鋁-二氧化鍅(Pb〇-Si〇2-B2〇3-Al2〇rZr〇2)玻璃玻料、氧化 錯-二氧化吩-三氧化二棚-氧化銘-氧化鋅 (PbO-SiCVBzCVAIzCVZnO)玻璃玻料、以及氧化鉛_二氧化石夕_ 三氧化二硼-氧化鋁_氧化鋅·二氧化鈦 (PbO-Si〇rB2〇3-Al2〇rZn〇-Ti〇2)玻璃玻料。該無鉛玻璃破料之實例 可包括氧化鉍-氧化辞-二氧化矽·三氧化二硼·氧化銘 (Bi203-Zn0-Si02-B203-Al203)玻璃玻料、氧化鉍·氧化銷二氧化 梦-三氧化二硼-氧化鋁(Bi2〇3-SrO-Si〇2-B2〇3_Al2〇3)破壤破料、 氧化叙··氧化鋅-二氧化矽-三氧化二硼-三氧化二網、氧化銘 (Bi2〇3_zn〇_si〇2-B2〇3-La2〇3-Al2〇3)玻璃玻料、氧化叙^氧化辞 二氧化矽-三氧化二硼-二氧化鈦(Bi2〇3_ZnCKSi〇2_B2〇”Ti〇 )破 璃玻料、氧化鉍-氧化鋅-二氧化矽-三氧化二侧· 氧4匕 (Bi2〇3_Si〇2_B2〇3_Sr〇)玻璃玻料、以及氧化鉍_-二氧化石夕-二紅
πηα \ Q 12 201248893 '二硼-氧化鋅-氧化锶(Bi2〇3-Si02-B2〇3-ZnO-SrO)玻璃玻料。於此 情況下,該鉛玻璃玻料或該無鉛玻璃玻料可另外含有選自以下群 組之一或多種添加劑:五氧化二鈕(Ta2〇5)、五氧化二銻(sb2〇5)、 氧化姶(Hf02)、氧化銦(In2〇3)、氧化鎵(Ga2〇3)、氧化釔(γ2〇3) 以及氧化镱(Yb2〇3)。較佳地,該第一電極係包含3至5重量% 之鉛玻璃玻料或無鉛玻璃玻料。 該第一電極與該半導體基板之連接意指包含於該第一電極之導 電性材料係與該半導體基板行物理性接觸,並與該導體基板電性 連接。該半導體基板與該第一電極連接之區域係該半導體基板摻 雜有該第一導電性雜質之區域,或係該半導體基板摻雜有該第二 導電性雜質之區域。 於此情況下,摻雜有該第一導電性雜質或第二導電性雜質之該 半導體基板之區域係包括一局部性密集摻雜同一類型雜質之該半 導體基板之區域,且該局部性密集摻雜同一類变雜質之該半導體 基板之區域係包括一形成選擇性射極之區域、以及一形成背侧電 % (backside electric field)之區域 〇 該第二電極係形成於該第一電極與該抗反射膜上,使得該第一 電極覆蓋該第一電極。該第二電極覆蓋該第一電極之含義係意指 s第電極係覆蓋该第一電極之整個表面。該第一電極之整個表 面係意指該第—電極未與該半導體基板接觸之表面,且該第一電 極之表面係包括其頂部表面與其側表面。 如上所述,命笛-% 抗反射膜上 这第一電極係未穿過該抗反射膜且係直接形成於該 而該第 電極係穿過該抗反射膜並與該半導體基板 13 201248893 接觸。於此情況下,該第二電極未穿過該抗反射膜之含義係意指 該第二電極材料係不與該抗反射膜於兩者之間的界面處發生反 應,且歸因於該第二電極材料之該抗反射膜之貫穿現象即使於施 加熱能時亦不發生。 具體言之’該第二電極不穿過該抗反射膜之含義係意指即使於 第二電極材料施用於第-電極材料上’且於第二電極材料施用之 區域施加熱能時,第二電極材料與該抗反射膜之間亦不發生氧化 還原反應。 此即,該第二電極係不穿過該抗反射膜之含義係意指第二電極 材料與該抗反射膜之間係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或不發生第二電 極材料之熔化與結晶。 較佳地,該第二電極係包含不與該抗反射膜於二者之間之界面 處發生反應之玻璃玻料,以及一導電性金屬材料。 包含於該第二電極之玻璃玻料係不與該抗反射膜於二者之間之 界面處發生反應,且係用於改良該第二電極之物理黏合性與增加 該第二電極與該半導體基板間之界面附著,以及該第二電極與該 第一電極間之界面附著。 較佳地’包含於該第二電極中之導電性金屬材料為一可藉由施 用以貝穿該第—電極之熱能而增密(densify )、且從而生成其顆粒 之導電性金屬材料。 包含於該第=電極中之導電十生材料之代表性實例可包括銀 (八吕)銅(Cu)、鈦(Ti)、金(Au)、鎢(W)'鎳(Ni)、鉻(〇)、 201248893 钥(M〇)、銘(pt)、鉛(pb)、鈀(pd)、以及其合金。較佳地, 巴3於該第二電極且不蝕刻該抗反射膜之玻璃玻料一般使用不含 硼(B)、鉍(Bi)或鉛(pb)之二氧化矽基玻璃玻料或磷酸鹽基 玻璃玻料。更佳地,包含於該第二電極之玻璃玻料為二氧化石夕基 玻璃玻料或磷酸鹽基玻璃玻料,其中該玻璃玻料之玻璃轉化溫度 為包含於該第一電極中之玻璃玻料之玻璃轉化溫度的1.2至2倍, 且其不含硼(B)、鉍(Bi)或鉛(Pb)。 該一氧化矽基玻璃玻料係包含二氧化矽(Si02)作為形成網狀 之成分,且包含選自以下群組之一或多者:氧化鋰(Li2〇)、氧化 納(叫〇)、氧化鉀(Κ2〇)、氧化鎂(Mg〇)、氧化鈣(Ca〇)、氧 化鎖(Ba〇)、氧化鳃(Sr〇)、氧化鋅(ZnO)、氧化鋁(a1203)、 二氧化鈦(Ti〇2)、二氧化锆(Zr〇2)、五氧化二钽(Ta2〇5)、五氧 化二録(sb2〇5)、氧化铪(Hf〇2)、氧化姻(In2〇3)、氧化嫁(私〇3)、 氧化紀(Y2〇3)以及氧化镱(Yb2〇3)。該填酸塵基玻璃玻料係飢 —磷酸鹽基玻璃玻料(P2〇5_V2〇5)或鋅-銻—磷酸鹽基玻璃玻料 (P2〇5-ZnO-Sb2〇3)e該磷酸鹽基玻璃玻料可包含選自以下群組之 一或多者:氧化鉀(κ2ο)、氧化鐵(Fe2〇3)、三氧化二銻(sb2〇3)、 氧化鋅(ZnO)、二氧化鈦(Ti〇2)、氧化鋁(Ai2〇3)以及氧化鎢 (W〇3)。於此情況中,較佳地,該第二電極包含3至5重量%之 二氧化矽基玻璃玻料或磷酸鹽基玻璃玻料。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係經配置,使得收集藉由 光線照射產生之電子與電洞之電極係包括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 極0 15 201248893 收集電子與電洞之電極係包括指狀電極及/或匯流排電極(bus bar electrode ) 〇 於此情況下,該太陽能電池係可另外包含一焊接層(soldering layer ),用於製作一於包括第一電極或第二電極之電極上彼此以串 聯或並聯方式連接二或多個太陽能電池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特定 言之,為使二或多個太陽能電池之電極彼此以串聯或並聯方式連 接,電極係藉由將電極焊接於導電性條帶(ribbon)而彼此貼附。 因而於電極上形成該焊接層以進行焊接。 具體而言,該焊接層係用於改良導電性條帶與電極間之黏合 性,以及焊接包括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電極與該導電性條 帶時該焊接材料之可濕性(wettability)。 可使用通常用於製作太陽能電池模組之導電性條帶作為該導電 性條帶。該導電性條帶之一實例係鏟有一焊接材料(如錫、鉛或 銀)之銅條帶。只要該焊接層係一般用於改善該焊接層與焊接材 料間之黏合性,以及於製作太陽能電池模組時該焊接材料之可濕 性,則該焊接層即為足夠的。該焊接層係可視該焊接材料而適當 地選擇之。 然而,該太陽能電池模組係可使用熱固性、光固性或化學固性 導電黏合劑取代焊接而製作。 以下將詳述本發明,假定一含有P型雜質之半導體基板係摻雜 有η型雜質作為表面層,以形成一具有p-n接面之半導體基板。 第1圖係顯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之太陽能電池的剖視 16 201248893 -圖。 如第1圖所示,一半導體基板100係提供有一 p型雜質摻雜區 域101與一 η型雜質摻雜區域102之接面(第1圖之虛線)。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係包含:一包含一 ρ型雜 質摻雜區域101與一作為射極層之η型雜質摻雜區域102之半導 體基板100; —形成於該半導體基板100之射極層上之抗反射膜 200;穿過該抗反射膜200並因而連接至該射極層之第一電極 300;以及覆蓋該第一電極之第二電極400。 第1圖係顯示提供有包括第一電極300與第二電極400之前電 極之太陽能電池。於此,採用穿過該抗反射膜200並因而與該射 極層連接之電極之第一電極300以最小化該抗反射膜200之損 傷,並與該射極層電性連接。採用第二電極400以減少因第一電 極300之超微結構造成之阻抗增加。 如第1圖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之特徵在於抗反射膜 200之損傷係藉由第一電極300而最小化,且第一電極300係與該 半導體基板電性連接,因而減少扮演再結合區之表面缺陷,且可 能避免光電流被消滅。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之特徵在 於抗反射膜200之損害係藉由覆蓋該第一電極之第二電極400而 最小化,且阻抗變得極小,從而最小化電阻之損失。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之太陽能電池之第一電 極結構之透視圖,且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之 太陽能電池之第一電池結構之透視圖。 17 201248893 如第2圖所示,第一電極300係規律排列之點狀電極。該點係 可為圓形點、橢圓形點、四角形點或多角形點。 如第2圖所示,基於包含多個沿直線排列且彼此間隔之點的一 個單元,較佳係二或多個單元以規律間隔排列且彼此間隔,更佳 係二或多個單元彼此平行排列且彼此間隔。 當第一電極300係點狀電極時,第二電極400係多個彼此間隔 之條狀電極,且各條狀電極係覆蓋二或多個點狀電極。 更具體言之,如第2圖所示,第二電極400係各自覆蓋構成第 一電極300之各單元之條狀電極。 第一電極300係可具有30至300微米之點直徑。於此點直徑内, 第一電極300可與半導體基板100藉由貫穿加工而穩定地連接, 且該抗反射膜之損傷可降至最小。 第二電極400係形成於第一電極300上,且係覆蓋多個沿直線 排列並彼此間隔之點狀電極的條狀電極,其可具有50至1000微 米之寬度(W2)。於此寬度内,歸因於第二電極400之受光面積之 減少係可減至最小,且歸因於第一電極300之阻抗之增加也可降 低。具體言之,於此寬度内,由第一電極300與第二電極400所 組成之前電極可具有3xl(T6至6χ10_6歐姆-公分之阻抗。 第3圖係顯示包含皆為條狀之第一與第二電極之太陽能電池的 透視圖。如第3圖所示,第一電極300係彼此平行排列且彼此間 隔之條狀電極,且第二電極400係分別覆蓋條狀第一電極300之 條狀電極。 18 201248893 較佳地,該第一電極之寬度(Wi)為30至300微米。於此寬度 内,第一電極300係與半導體基板100以一連續直線之形狀連接, 且最小化抗反射膜200之損傷。同時’較佳地’該第二電極之寬 度(W2)為30至300微米,如同該點狀第一電極之情況。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態樣之太陽能電池之剖視 圖。如第4圖所示,根據此實施態樣之太陽能電池之特徵在於, 抗反射膜200與500係分別形成於太陽能電池之受光表面以及其 相對之表面(背側表面)上,從而有效地避免歸因於再結合之光 電流損耗。 如同基於第1圖至第3圖所述情況,該太陽能電池係於其背側 表面上提供有第一電極600,其穿過與p型雜質摻雜區域(包括一 背側表面場區域)連結之背側抗反射膜500 ’且提供有不穿過該背 侧抗反射膜且覆蓋第一電極600之第二電極700。第一電極600 與第二電極700係構成背電極。 於此情況中,該背電極可具有與基於第2圖及第3圖所述之局 部接觸電極相同之形狀。另外,該背電極可包括點狀或條狀第一 電極300、以及覆蓋點狀或條狀第一電極3〇〇之膜型第二電極4〇〇。 第5圖係顯示一種製造根據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的方法之流程 圖。於根據本發明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中,熱處理前之第一 電極係稱作第一印刷電極,而熱處理前之第二電極係稱作第二印 刷電極。如第5圖所示,根據本發明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係 包含以下步驟:於一具有一 P_n接面之半導體基板丨〇〇之至少一 側上形成一抗反射膜200;於熱處理時將穿過抗反射膜2〇〇之第一 19 201248893 電極材料施用於抗反射膜200上,以形成第一電極3〇1 (第一印刷 電極);於熱處理時將一不穿過抗反射膜2〇〇之第二電極材料施用 於第一電極301上,以形成覆蓋第一電極3〇1之第二電極4〇1 (第 二印刷電極);以及熱處理提供有第一電極3〇1 (第一印刷電極) 與第二電極401 (第二印刷電極)之半導體基板1〇〇,以選擇性地 僅連接第一電極301 (第一印刷電極)及第二電極4〇1 (第二印刷 電極)之第一電極301 (第一印刷電極)與半導體基板1〇〇。 抗反射膜200可為選自以下群組之任一單層膜;半導體氮化物 膜、半導體氧化物膜、含風之半導體氮化物膜、含氮之半導體氧 化物膜、氧化銘(AIO3)膜、鼠化鎖(MgF2)膜、硫化辞(zns) 膜、二氧化鈦(Ti〇2)膜以及二氧化鈽(Ce〇2)膜,且可為藉由 層合選自該單層膜之群組中之二或多種單層膜而形成之多層膜。 例如於石夕太陽能電池中,抗反射膜2〇〇可選自以下群組之任一單 層膜.氮化石夕膜、含氮之氮化石夕膜、氮氧化梦膜、二氧化石夕膜、 氧化鋁(Al2〇3)膜、氟化鎂(MgF2)膜、硫化辞(ZnS)膜、二 氧化欽(Ti〇2)膜以及二氧化鈽(ce〇2)膜,且可為藉由層合選 自該單層膜之群組中之二或多種單層膜而形成之多層膜。 抗反射膜200可藉由一般用於半導體鈍化之膜形成步驟而形 成。例如,抗反射膜200可藉由選自以下群組之至少一者而形成: 物理氣相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電漿輔助化學氣 相>儿積(PECVD)與熱洛錢法(thermal evaporation)。 形成抗反射膜200後,第一電極301 (第一印刷電極)係形成於 抗反射膜200上。第一電極301 (第一印刷電極)可藉由將第一電 20 201248893 °料知用於該抗反射膜上而形成,特定言之,可藉由將該第-電極材料印刷於該抗反射膜上而形成。 &佳地’印刷第一電極3〇1 (第一印刷電極)係藉由選自網版印 ^凹版印刷、平版印刷、連續滚筒印刷、噴墨印刷、以及氣膠 p刷之至者的方式進行。^以步驟成本與大量生產而言,更 佳係藉由網版印刷進行第一電極3〇ι (第一印刷電極)之印刷。 如上所述,該第一電極材料係包含使用用於貫穿加工之熱能進 行該第-電極材料與該抗反射膜間之界面反應⑽刻該抗反射膜 之玻璃玻料’以及於其溶化且再結晶時穿過該抗反射膜之導電性 金屬顆粒。 可使用製le傳統太陽能電池時藉由貫穿加工而形成前電極所使 般玻璃破料作為用於姓刻之玻璃玻料。另外,可使用含有 氧化乱之1玻璃與含有氧化鉢氧化之無錯玻璃作核刻用玻 璃玻料’其各於該第—電極與該抗反射膜間之界面反應時生成一 穩疋玻璃相’並維持足夠之低黏度且具有優異之接觸強度。該夢 玻璃玻料之實例可包括氧化錯-二氧化石厂三氧化二蝴-氧㈣ ⑽佩·β2ο為〇3)玻璃玻料、氧㈣二氧切·三氧化二導 氧化铭-二氧化結(pbasi(VB2(VA12(v&Q2) 二氧化…三氧化二爛-氧化铭-氧化鋅(Pb〇-Si〇2-B2〇3_Al2〇3_Zn〇) 玻璃玻料、以及氧化rn㈣·三氧化二硼.氧化|g_氧化辞二氧 化鈦(PbO-Si〇2-B2〇rAl2〇rZnaTi〇2)玻璃玻料。該無錯玻璃玻料^ 實例可包括氧化麵_氧化鋅_二氧化石夕_三氧化二爛氧化铭 (Bi2〇3_Zn〇_SiCVB2(VAl2〇3)玻璃玻料、氧化纽H氧化
21 S 201248893 矽-三氧化二硼-氧化鋁(Bi2〇3-SrO-Si02-B2〇3-Al203)玻璃玻料、 氧化祕-氧化辞-二氧化碎-三氧化二侧-三氧化二鋼_氧化紹 (Bi2〇3-ZnO-Si〇2-B2〇3-La2〇3_Al2〇3)玻璃玻料、氧化叙_氧化辞 二氧化矽-三氧化二硼-二氧化鈦(Βί203-Ζη〇-5ί〇2-Β2〇3-Ή〇2)玻 璃玻料、氧化鉍-氧化鋅-二氧化矽·-三氧化二硼-氧化錄 (Bi2〇3_Si〇2-B2〇3_SrO)玻璃玻料、以及氧化絲-二氧化碎-三氧化 二棚-氧化鋅-氧化錯(Bi2〇3-Si〇2-B2〇3_ZnO-SrO)玻璃玻料。於此 情況下,該鉛玻璃玻料或該無鉛玻璃玻料可另外含有選自以下群 组之一或多種添加劑:五氧化二钽(Ta205)、五氧化二銻(Sb205)、 氧化铪(ΗίΌ2)、氧化銦(ln2〇3)、氧化鎵(Ga203)、氧化釔(γ2〇3) 以及氧化镱(Yb2〇3)。 可使用製造傳統太陽能電池時藉由貫穿加工而形成前電極所使 用之一般導電性金屬顆粒作為包含於該第一電極材料中之導電性 金屬顆粒。包含於該第一電極中之該導電性金屬顆粒之實例可包 括銀(Ag)' 鋼(cu)、鈦(丁丨)、金(Au)、鎢(w)、錄(Ni)、 鉻(Cr)、銷(M〇)、鉑(Pt)、鉛(pb)、鈀(Pd)、以及其合金。 於此,以低熔點與優異之導電性而言,該導電性材料較佳係銀 (Ag )、銅(cu )、鎳(Ni)、鋁(Cr )、及其合金。 較佳地,該第一電極包含3至5重量%之鉛玻螭玻料或無鉛玻璃 玻料。 形成第一電極3〇1之後,第二電極4〇1係形成於第一電極3〇1 上以覆蓋該第-電極。第二電極,如同第—電極,可藉由 施用一第二電極材料至第一電極301上或藉由印刷該第二電極材 22 201248893 料至第一電極301上而形成。 -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的特徵在於,具有 超微接觸電極與優異導電性之太陽能電池可於不使用昂貴設備與 進行複雜步驟下,藉由二步驟印刷與熱處理而製造。 較佳地,第二電極401之印刷,如同印刷第一電極301,為藉由 選自網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連續滾筒印刷、喷墨印刷、 以及氣膠印刷之至少一者之方式進行。以步驟成本與大量生產而 吕’更佳係藉由網版印刷進行第二電極401之印刷。 如上所述,包含於該第二電極之該第二電極材料係包括選自以 下群組之導電性金屬顆粒:銀(Ag)、銅(Cu)、鈦(Ti)、金(Au)、 鶏(W)、鎳(Ni)、鉻(Cr)、鉬(Mo)、鉑(pt)、鉛(pb)、鈀 (Pd)'以及其合金,以及不與該抗反射膜於該第二電極與該抗反 射臈間之界面處發生反應之非反應性玻璃玻料。 用於改良電極強度與增加第二電極401與第一電極301間之界 面黏合性,以及第二電極401與抗反射膜2〇〇間之界面黏合性之 非反應性玻璃玻料’可為不含硼(B)、鉍(Bi)及鉛(pb)之二 氧化矽基玻璃玻料或鱗酸鹽基玻璃玻料。更佳地,包含於該第二 電極之玻璃玻料可為二氧化矽基玻璃玻料或磷酸鹽基玻璃玻料, 其中該玻璃玻料之玻璃轉化溫度(Tg)為包含於該第一電極中之 破壤破料之玻璃轉化溫度的1,2至2倍,且其不含棚(b)、錢(Bi) 及鉛(Pb)。 該二氧化矽基玻璃玻料係包含二氧化矽作為形成網狀之成分, 23 201248893 且包含選自以下群組之一或多者:氧化鐘(Li2〇)、氧化納(Na2〇)、 氧化卸(K2〇)、氧化鎂(MgO)、氧化每(CaO)、氧化鎖(BaO)、 氧化锶(SrO)、氧化鋅(Zn〇)、氧化鋁(ai2〇3)、二氧化鈦(Ti〇2)、 一氧化锆(Zr〇2)、五氧化二鈕(Ta2〇5)、五氧化二銻(Sb205)、 氧化給(ΗίΌ2)、氧化鋼(In2〇3)、氧化嫁(以2〇3)、氧化紀(γ2〇3) 以及氧化鏡(Yb2〇3)。該磷酸鹽基玻璃玻料係釩一磷酸鹽基玻璃 破料(P2〇5_V2〇5 )或辞—銻—磷酸鹽基玻璃玻料 (P2CVZnO-Sb2〇3)。該磷酸鹽基玻璃玻料矽可包含選自以下群組 之—或多者:氧化鉀(K2〇 )、氧化鐵(以2〇3)、三氧化二銻(Sb203)、 氧化鋅(ZnO)、二氧化鈦(Ti〇2)、氧化鋁(Al2〇3)以及氧化鎢 (W〇3) 〇 較佳地’該第二電極材料包含3至5重量%之二氧化矽基玻璃玻 料或磷酸鹽基玻璃玻料》 使用二段式印刷形成第一電極3〇1與第二電極401之後,僅第 一電極301藉由熱處理穿過抗反射膜200,以選擇性地僅連接第一 電極301與半導體基板1〇〇。 熱處理之進行係為產生第一電極301之貫穿加工,並改良第一 電極301與第二電極401間之界面結合、第二電極401與抗反射 膜200間之界面結合、以及第一.電極301與第二電極401之強度。 熱處理可以逐步方式於100至900°C下進行數分鐘。 由於第一電極301與第二電極401係於其印刷後在100至900oC 下進行熱處理,第一電極301係藉由貫穿現象與半導體基板100 連接’且因第二電極401之顆粒係經增密與生長,第二電極401 24 201248893 係轉化為具有高密度、高物理強度與優異接面性質之電極。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 方法之流程圖。根據本實施態樣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係如同 基於第5圖所描述之方法,惟抗反射膜200與500係分別於半導 體基板100之二側上形成,較佳係於半導體基板100之受光表面 與其相對表面上形成。於此情況中,第一電極301與601以及第 二電極401與701係以與第5圖中相同之方式分別於抗反射膜200 與500上形成,之後進行熱處理而分別轉化成太陽能電池之前電 極300與400、以及太陽能電池之背電極600與700。於此情況下, 不同於第6圖,可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形成於一抗反射膜200 上,且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形成於另一抗反射膜500上之後再進 行熱處理;或是,亦可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於一抗反射膜200 上形成後進行熱處理,之後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於另一抗反射 膜500上形成後可另外進行熱處理。 如第7圖所示,根據本實施態樣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可包 括於形成該抗反射膜步驟前,蝕刻半導體基板100以使其表面不 平整之賦予表面紋理的步驟。半導體基板100之蝕刻可藉由乾式 蝕刻或濕式蝕刻而形成。經賦予紋理之半導體基板100之表面係 以倒金字塔之形狀而不平整地形成。 另外,根據本實施態樣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可包括以下步 驟:將含P型雜質之摻雜材料施用於半導體基板100之面向受光 表面之背側表面上,並之後熱處理塗覆有該含p型雜質之摻雜材 料之半導體基板10^,而於半導體基板100之背側表面上形成一背 25 201248893 側表面場(BSF)層。 儘管已為例示目的而揭露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態樣,本領域之技 藝人士仍可瞭解於不背離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揭露之本發明的 範疇與精神下,各種傪改、增添與取代係為可能的。 本發明之簡易修改、增添與取代係屬於本發明之範疇,且本發 明之特定範_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清楚界定之。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之太陽能電池之剖梘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之太陽能電池之透視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之太陽能電池之透視 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態樣之太陽能電池之剖視 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之製造太陽能電池的方 法之步驟圖;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之製造太陽能電池的 方法之步驟圖;以及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態樣之太陽能電池之剖視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具有p-n接面之半導體基板 201248893 101 P型雜質摻雜區域 102 n型雜質摻雜區域 200 ' 500 抗反射膜 300 ' 600 第一電極 301 、 601 第一電極 400 ' 700 第二電極 401 ' 701 第二電極 Wl 第一電極寬度 w2 第二電極寬度 27

Claims (1)

  1. 201248893 七 1. 2. 3. 4. 5· 6. >申請專利範圍: 種太陽能電池,包含: —具有一 p-n接面(p-n junction)之半導體基板; —形成於該半導體基板之至少一側上之抗反射膜; 形成於該抗反射膜上之第一電極;以及 覆蓋該第一電極之第二電極, 其中’僅該第一電極係選擇性地穿過該抗反射膜,並藉由貫 穿加工(punch through process)與該半導體基板連接。 如請求項1之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太陽能電池係包括形成於 其二側上相互面對之抗反射膜,各該抗反射膜係—單層膜或 一雙層膜’且各該抗反射膜係包括形成於其上之該第一雷 與第二電極。 如凊求項2之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太陽能電池之二侧係包括 一欠光表面與一相對於該受光表面之表面。 如"月求項1之太陽能電池,其巾該第—電極仙 列之點狀雜。 W :=項4之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二電極係彼此間隔排列 姓、電極,且各該條狀電極係連接二或多個該點狀電極。 St::陽能電池,其中該第-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二 ^ ^^中则_•版寬度係30至ttr。之太陽能電池,其中各該第二電極之寬度係5〇至 28 8. 201248893 9. ' 一種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包含: 於一具有一 p-n接面之半導體基板之至少一側上形成一 抗反射膜; 在熱處理時將一穿過該抗反射膜之第一電極材料施用於 該抗反射膜上,以形成第一電極; 在熱處理時將一不穿過該抗反射膜之第二電極材料施用 於該第一電極上,以形成覆蓋該第一電極之第二電極;以及 熱處理該提供有該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半導體基板, 以選擇性地僅連接該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之該第一電極與該 半導體基板。 10. 如請求項9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於形成該抗反 射膜時,該半導體基板之一側係一受光表面,且一抗反射膜 亦形成於一相對於該受光表面之表面上。 11. 如請求項10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於形成該第一 電極與形成該第二電極時,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係分別 形成於在該太陽能電池之該受光表面上形成之該抗反射膜 上、以及在該相對於其受光表面之表面上形成之該抗反射膜 上。 12. 如請求項9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係藉由網版印刷 (screen printing)、喷墨印刷(inkjet printing)、平版印刷 (offset printing)或氣膠印刷(aerosol printing)各自獨立地 進行該第一電極之形成與該第二電極之形成。 13. 如請求項9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於形成該第一 電極時,該第一電極係以規律間隔排列之點狀電極。 29 201248893 14. 如請求項13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於形成該第二 電極時,該第二電極係彼此間隔排列之條狀電極,且各該條 狀電極係連接二或多個該點狀電極。 15. 如請求項9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於形成該第一 電極時,該第一電極係寬度為30·至300微米之點狀電極。 16. 如請求項15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於形成該第二 電極時,該第二電極係寬度為50至1000微米之條狀電極。 17. 如請求項9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於熱處理該半 導體基板時,該熱處理係於1〇〇至900°C之溫度下進行。 18. 如請求項9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各該第一電極係 包括含氧化鉛之鉛玻璃玻料(frit)或含氧化鉍與氧化硼之無 鉛玻璃玻料。 19. 如請求項18之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中各該第二電極係 包括不含硼(B)、鉍(Bi)與鉛(Pb)之二氧化矽基玻璃玻 料或磷酸鹽基玻璃玻料。
TW101105984A 2011-05-30 2012-02-23 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TWI492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51111A KR101103501B1 (ko) 2011-05-30 2011-05-30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8893A true TW201248893A (en) 2012-12-01
TWI492395B TWI492395B (zh) 2015-07-11

Family

ID=45613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5984A TWI492395B (zh) 2011-05-30 2012-02-23 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69498A1 (zh)
EP (1) EP2715801A4 (zh)
JP (1) JP2014509090A (zh)
KR (1) KR101103501B1 (zh)
CN (1) CN103563095B (zh)
TW (1) TWI492395B (zh)
WO (1) WO201216575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2312B (zh) * 2015-10-21 2017-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
US10115840B2 (en) 2014-09-30 2018-10-30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reof
US10249775B2 (en) 2014-06-11 2019-04-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ar cel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6818B4 (de) 2012-07-26 2020-12-24 Heliatek Gmbh Verfahren zur Kontaktierung optoelektronischer Bauelemente
KR101405113B1 (ko) * 2013-03-12 2014-06-11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후면 버퍼층을 갖는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444268B2 (ja) * 2015-06-08 2018-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935802B1 (ko) * 2017-01-11 2019-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블라인드
CN108447922A (zh) * 2018-04-27 2018-08-24 苏州浩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转换率高的太阳能电池片
KR20200062785A (ko) * 2018-11-27 2020-06-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그리고 태양 전지 전극용 페이스트 조성물
CN111769175B (zh) * 2019-03-15 2022-08-26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perc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1170A (ja) * 1989-09-13 1991-04-25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0312016A (ja) * 1999-04-27 2000-11-07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4296799A (ja) * 2003-03-27 2004-10-21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素子
DE102004013833B4 (de) * 2003-03-17 2010-12-02 Kyocera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arzellenmoduls
KR100543507B1 (ko) * 2003-05-22 2006-01-20 준 신 이 황화아연 반사방지막을 갖는 실리콘 태양전지의 제조방법
JP5528653B2 (ja) * 2006-08-09 2014-06-25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半導体基板並びに電極の形成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08045511A2 (en) * 2006-10-11 2008-04-17 Gamma Solar Photovoltaic solar module comprising bifacial solar cells
TW200926210A (en) * 2007-09-27 2009-06-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Ag electrode paste, solar battery cel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olar battery cell
CN101414646A (zh) * 2007-10-17 2009-04-22 倪党生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新工艺
KR100976454B1 (ko) * 2008-03-04 2010-08-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4703687B2 (ja) * 2008-05-20 2011-06-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0109541A1 (ja) * 2009-03-27 2010-09-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導電性ペース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極配線を具備する電子部品
TWI504010B (zh) * 2009-05-20 2015-10-11 Du Pont 在矽晶圓的前側上形成柵極電極之方法
JP5375414B2 (ja) * 2009-07-31 2013-12-2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260981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Paste composition for electrode, photovoltaic cell element, and photovoltaic cell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49775B2 (en) 2014-06-11 2019-04-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ar cell
US10115840B2 (en) 2014-09-30 2018-10-30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reof
TWI602312B (zh) * 2015-10-21 2017-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
US10586880B2 (en) 2015-10-21 2020-03-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olar c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65756A1 (en) 2012-12-06
JP2014509090A (ja) 2014-04-10
CN103563095B (zh) 2016-11-09
EP2715801A1 (en) 2014-04-09
TWI492395B (zh) 2015-07-11
CN103563095A (zh) 2014-02-05
EP2715801A4 (en) 2014-11-05
KR101103501B1 (ko) 2012-01-09
US20140069498A1 (en) 201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0174B2 (ja)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248893A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644171B2 (en) Solar cell
EP2645421B1 (en) Solar cell
KR100976454B1 (ko) 태양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90115484A1 (en) Solar cell
CN108963013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97532B1 (ko) 후면전극형 태양전지의 제조방법
US20220029040A1 (en)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photovoltaic assembly
US20110306163A1 (en) Method of forming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using the same
US20120048360A1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3048126A (ja) 光起電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987184A (zh) 一种叠层电池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CN103155161B (zh) 光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40826A (zh) 一种利用选择性接触导电的电池制备方法
KR20090075421A (ko) 태양 전지
CN114050105A (zh) 一种TopCon电池的制备方法
TWI496313B (zh) 藉由穿通方式之背接式太陽電池製造方法
KR20200061479A (ko) 전하선택 박막을 포함하는 실리콘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2874518U (zh) 太阳能电池
KR101278441B1 (ko) 일 단계 도핑공정을 이용한 ewt 태양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219677267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结构
US20150207019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Having Passivation Layer and Local Rear Contacts
CN20825670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
CN117690984A (zh) 电子钝化接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