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0177A -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 Google Patents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0177A
TW201240177A TW100110399A TW100110399A TW201240177A TW 201240177 A TW201240177 A TW 201240177A TW 100110399 A TW100110399 A TW 100110399A TW 100110399 A TW100110399 A TW 100110399A TW 201240177 A TW201240177 A TW 2012401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light
layer
cell module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0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37743B (zh
Inventor
Hsin-Rong Tseng
Chun-Lia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0110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7743B/zh
Priority to CN2011101440560A priority patent/CN102201537A/zh
Priority to US13/191,517 priority patent/US2012024098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40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0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7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77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7Light-trapp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50Photovoltaic [PV] devices
    • H10K30/57Photovoltaic [PV] devices comprising multiple junctions, e.g. tandem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且特別是有關 於一種有機太陽能電池(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OPV)模 組。 【先前技術】 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為了因應石化能源的短缺與減 低使用石化能源對環境帶來的衝擊,替代能源與再生能源 的研發便成了熱門的議題,其中又以太陽能電池 photovoltaic cells)最受矚目。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直接 轉換成電能,且發電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或氮化物等 有害物質,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般而5,傳統太陽能電池是於基板上形成第一電極 層、主動層以及第二電極層。當光束照射至太陽能電池時, 主動層戈光能的作用可產生自由電子_電洞對,並藉由兩電 極層^間電場使電子與電洞會分職兩電極層移動,而產 生f旎的儲存形態。此時若外加負載電路或電子裝置,便 可提供電能而使電路或裝置進行驅動。 β、然而,目前太陽能電池最大的問題就是其光吸收率或 :光電轉換林足。因此,如何提高太陽能電池之光吸收 率以及光電轉換率已經在積極的發展之中。 【發明内容】 4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其可 池之光吸收率’進而提高太陽能電池模組整體效能。 本發明提出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其包括基板、第一 太陽能電池以及第二太陽能電池。基板上具有光轉換層, 其中光轉換層將300〜50〇nm波長的光線轉換成5〇〇〜 700nm波長的光線。第一太陽能電池位於基板之表面上。 第二太陽能電池是位於基板之另—表面上,篦一 電池與第二太陽能電池電性連接。 ^ 基於上述,由於本發明在第一太陽能電池以及第二太 陽能電池之間設置光轉換層,以將3〇〇〜5〇〇nm波長的光 線轉換成500〜700nm波長的光線。如此一來,便可以使 無法被太]%此電池吸收的光線(3〇〇〜5〇〇nm)轉換成太陽能 電池可吸收的光線(500〜70〇nm),以提高太陽能電池模組 之整體效率。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 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剖面 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模組10包括 基板100、第一太陽能電池八以及第二太陽能電池B,特 別是,基板100上設置有光轉換層DCL。此外,太陽能電 池模組10具有光入射面10a以及光反射面1〇b。 基板100具有表面l〇〇a以及相對於表面100a之另一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表面100b。基板100可為硬質基板(例如是玻璃基材、矽 基材)或是軟性基板(例如是有機聚合物基材),較佳的是採 用軟性基板。倘若基板1〇〇是採用軟性基板,則本實施例 之太陽能電池模組1〇可以採用連續滾輪製造程序(r〇11 t〇 roll)來製造。 根據本實施例,光轉換層DCL·是設置於基板1〇〇之 表面1〇〇a上。特別是,光轉換層DCL可將300〜500nm 波長的光線轉換成500〜7〇〇nm波長的光線。如 圖4所示, 光轉換層DCL可將以B曲線分佈之i線轉換成A曲線分 佈之光線。上述之光轉換層DCL可包括螢光材料或是磷光 材料。 此外,第一太陽能電池A是設置在基板100之表面 l〇〇a上方,其包括第一電極層11〇、第一主動層】12以及 第一電極層114。因此,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層DC]L是位於 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基板1〇〇之間。 、 第一太陽能電池A之第一電極層110位於基板1〇〇之 第一表面100a上。根據本實施例,第一電極層11〇包括透 明電極材料’較麵是,第—電極層UG包括透明導電層 ll〇a以及功函數調整層11%。在此,透明導電層職例 如是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銘錫氧化物、_氧化物、 銦鍺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金屬氧化物。功函數調整層 110b主要是用來使第—電極層則相對於第—主動層山 具有適當的功函數,其材質例如是包括碳酸铯(CsC03)、氧 化鋅(ZnO)或是其他的功函數調整材料。 6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第一太陽能電池A之第—主動層112覆蓋第一電極層 110。第一主動層112吸收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根據本實 施例,第一主動層112為有機吸光材料,且主要是吸收可 見光波段的光線或是吸收紅外光波段的光線。倘若第一主 動層112是吸收可見光波段的光線,那麼其材質可包括聚 (3-己基°塞吩):[6,6]苯基-C61-酪酸曱基酯 (poly(3-hexylthiophene): [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3HT : [60]PCBM))、聚[2-曱烷基-5-(30, 70- 二曱基壬氧)-1,4-伸苯基伸乙烯基]:[6, 6]苯基-C61-酪酸曱 基 酯 (poly[2-methoxy-5-(30,70-dimethyloctyloxy)-l,4-phenylenev inylene]: [6,6]-phenyl-C61-butyricacidmethyl ester (MDMO_PPV:[60]PCBM))或是其他合適的材料。倘若第一 主動層112是吸收紅外光波段的光線,那麼其材質可包括 聚[2,6-(4,4-雙-(2-乙基己基)-4H-)]雙噻吩[2,l-b;3,4-b’]環戊 烧-alt-4,7-(2,l,3-苯並噻二哩):[6,6]苯基-C71-赂酸曱基酉旨 (poly[2,6-(4,4-bis-(2-ethylhexyl)-4H-cyclopenta[2,l-b;3,4-b' ]dithiophene)-alt-4,7-(2,1,3-benzothiadiazole)]: [6,6]-phenyl-C71 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PDTBT: [70]PCBM))、聚[4,8-雙-取代-苯[l,2_b:4,5-b’]二噻 吩]-2,6--diyl-alt-4·取代-thieno[3,4-b]tliio-phene-2,6-diyl]: [6, 6] 苯基 -C71- 酪酸 曱基酯 (poly[4,8-bis-substituted-benzo[l,2-b:4,5-b']dithiophene-2,6-diyl-alt-4-substituted-thieno[3,4-b]thio-phene-2,6-diyl]:[6,6]-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Phenyl-C71 butyric acid methyl 咖沉 (PBDTTT:[70]PCBM))或是其他合適的材料。 第一太陽能電池A之第二電極層114覆蓋第一主動声 112。根據本實施例,第二電極層114包括透明電極材料a, 其例如是有機導電材料。一般來說,第二電極層114之材 質的選擇也會考慮其功函數能與第—主動層112搭配,因 此本實施例之第二電極層114之材料可包括聚(3 4_伸乙二 氧基塞吩:聚苯乙烤續酸(PED0T : PPS)、氧化銦錫(Ιτ〇) 或是其他合適的材料。 此外,第二太陽能電池Β是設置在基板1〇〇之另一表 面100b上並與第一太陽能電池Α電性連接。帛_ 電池Β包括第三電極層12〇、第二主二f二; 極層124。 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第三電極層12〇位於基板丨〇〇之 第二表面io〇b上。根據本實施例,第三電極層12〇包括透 明電極材料,較佳的是,第三電極層12〇包括透明導電層 120a以及功函數調整層i2〇b。在此,透明導電層12〇a例 如是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 銦鍺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金屬氧化物。功函數調整層 120b主要是用來使第三電極層120相對於第二主動層122 具有適當的功函數,其材質例如是包括聚(3,4_伸乙二氧基 塞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 : PPS)、氧化翻(m〇03)或是 其他的功函數調整材料。 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第二主動層122覆蓋第三電極層 8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120。第二主動層122吸收第二波長範圍的光線。根據本實 施例,第二主動層122為有機吸光材料,且主要是吸收紅 外光波段的光線或是吸收可見光波段的光線。倘若第二主 動層122是吸收可見光波段的光線,那麼其材質可包括 P3HT : [60]PCBM、MDMO-PPV:[60]PCBM 或是其他合 適的材料。倘若第二主動層122是吸收紅外光波段的光 線,那麼其材質可包括PCPDTBT:[70]PCBM>、 PBDTTT:[70]PCBM或是其他合適的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第二 主動層m與第一太陽能電池a之第一主動層112是吸收 不同的波長祐圍的光線。如圖2所示,縱轴表示入射光子 轉換電子效率(IPCE(%)) ’且橫轴表示波長。若第一太陽能 電池A之第一主動層112是吸收可見光波段的光線(如曲 線X)’那麼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第二主動層122是吸收紅 外光波段的光線(如曲線Y)。相反地,若第一太陽能電池A 之第一主動層112是吸收紅外光波段的光線(如曲線γ), 那麼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第二主動層122是吸收可見光波 段的光線(如曲線X)。 另外,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第四電極層124是覆蓋第 二主動層122。根據本實施例,第四電極層124包括金屬 電極材料’較佳的是具有高導電性以及高反射性之金屬材 料’例如是鋁、銀或是其合金。 承上所述,在上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1〇中,第—太 陽能電池A之第二電極層114之表面是作為太陽能電池模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組10之光入射面10a,且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第四電極層 124之表面是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1〇之光反射面。因 此,如圖3所示,當外界光線L1從太陽能電池模組1〇之 光入射面10a射入太陽能電池模組1〇之後,會先通過第一 太陽能電池A之第一主動層112,以使第一主動層112吸 收光線L1中之第一波長範圍的光線(例如是紅外光波段之 光線)。 接著,當光線L1繼續傳遞至光轉換層DCl時,光線 L1中300〜500nm波長的光線會被轉換成500〜700nm波 長的光線。如圖4所示’光轉換層DCL可將以B曲線分 佈之光線轉換成A曲線分佈之光線。換言之,此時,光線 L2中大部分的300〜500nm波長的光線(紫外光波段之光 線)已經被轉換成500〜700nm波長的光線(可見光至紅外 光波段之光線)了。而當光線L2在穿過基板1〇〇之後,於 通過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第二主動層122時,第二主動層 122將吸收光線L2之第二波長範圍的光線(例如是可見光 波段之光線)。 接著,光線L2傳遞到第四電極層124時會被反射以 形成光線L3。而反射的光線L3於通過第二主動層122時, 第二主動層122將可再次吸收第二波長範圍(例如可見光 波段之光線)。接著,當光線L3於通過基板1〇〇並通過第 一主動層112時,第一主動層112將可再次吸收第一波長 範圍(例如紅外光波段之光線)。 承上所述,由於外界光線L1之第一波長範圍(例如紅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外光波段之光線)的光線以及第二波長範圍的光線(例如是 可見光波段之光線)可各自被第一主動層112以及第二主 動層122吸收。而且’當外界光線li於通過光轉換層dcl 時,外界光線L1之300〜5〇〇nm波長的光線(無法被主動 層吸收的光線)會被轉換成500〜7〇〇nm波長的光線(能夠 被第一主動層及第二主動層吸收的光線)。因此,本實施例 將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第二太陽能電池B設置在基板之兩 表面,並且在第一太陽能電池A以及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 間設置光轉換層DCL,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太陽能電池模 組之整體效率。 、 圖5是圖1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中之光吸收率與波長的 曲線圖。請參照圖5,曲線Μ表示於太陽能電池模組中有 裝設光轉換層時之吸收曲線,曲線Ν表示於太陽能電池模 組中未裝設光轉換層時之吸收曲線。由圖5可知,曲線Μ 相較於曲線Ν在500〜700nm(區域500)的光吸收率較高, 其大約可増加85%的量子轉換效率。由此可知,在太陽能 電池模組中裝設光轉換層確實可以有效地提高太陽能電池 模組之整體效能。 圖6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剖面 示意圖。圖6之實施例與圖1之實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 元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且不再重複說明。圖6之實施例 與圖1之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光轉換層DCL是設置在基 板100之表面1〇〇b上。換言之,在此實施例中,光轉換層 DCL是位於第二太陽能電池b與基板1〇〇之間。 201240177
auiuhu98 37265twf.doc/I 承f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 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間設置有光轉換層DCL。因此,當外 界光線於通過光轉換層DCL時,外界光線之3⑻〜5〇〇胆 波長的光線(無法被主動層吸收的光線)會被轉換成5〇〇〜 700mn波長的光線(能夠被第一主動層及第二主動層吸收 的光線)。因此,本實施例在第一太陽能電池A以及第二 太陽旎電池B之間設置光轉換層Dcl,可以有效地提高第 一太陽能電池模組之整體效率。 圖7疋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剖面 示意圖。圖7之實施例與圖丨之實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 元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且不再重複說明。圖7之實施例 與圖1之實施例不相同之處在於,在基板1〇〇之表面1〇〇a 以及表面100b上各自設置有光轉換層DCI^換言之,在 此實施例中,光轉換層DCL是位於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 基板100之間以及第二太陽能電池B與基板1〇〇之間。 類似地,由於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第二太陽能電池b 之間設置有光轉換層DCL。因此,當外界光線於通過光轉 換層DCL時’外界光線之300〜500nm波長的光線(無法 被主動層吸收的光線)會被轉換成500〜700nm波長的光線 (能夠被第一主動層及第二主動層吸收的光線)。因此,本 實施例在第一太陽能電池A以及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間設 置光轉換層DCL,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太陽能電池模組之 整體效率。 在上述圖1、圖6或圖7之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模 12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組中的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第二太陽能電池B是彼此電性 連接。而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間可以 是電性串聯或者是電性並聯,如圖8以及圖9所示。 請參照圖8,此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模組是以圖丨之 結構為例來說明。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第 二太陽能電池B是串聯在一起的。舉例來說,第—太陽能 電池A之第一電極層114是與第二太陽能電池第四電 極層124電性連接,也就是使第一電極層114與第四電極 層124電性連接至輸出單元8〇〇之其中一個端點。而第一 太陽能電池A之第二電極層11〇是與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 第三電極層120電性連接,也就是使第二電極層ΐι〇與第 士電極層120電性連接至輸出單元8〇〇之另一個端點了換 言之’第-太陽能電池A與第二太陽能電池B所產生的電 能是藉由同一輸出單元8〇〇輸出。 卜承上所述’使第一太陽能電池A之第一電極層114盥 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第四電極層124電性連接之方二 採用设置外部電路板(未繪示)之方式來達成。而 陽能電池A之第二電極層11〇與第二太陽能電池 電極層120電性連接之方式可以採用在基板100中設^ =構(未緣示)或者是設置外部電路板(未繪示)之方式來 清參照圖9,此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也 之結構為例來說明。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 第二太陽能電池B是並聯在一起的。舉例來說,第一太^ 13 201240177
Λΐ-.ινϋ\>98 37265twf.doc/I 月&電池A之第-電極層114與第一太陽能電池A之第二電 極層11〇是電性連接到一個輸出單元9〇〇a,而第二太陽能 ^池B之第四電極層124電性連接與第二太陽能電池B之 第三電極層12〇則是電性連接到另一輸出單元9〇〇b。換言 之,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第二太陽能電池B所產生的電能 是各自由對應輸出單元900a,900b輸出。 雖然上述圖8以及圖9之電性連接方式是以圖1之太 陽能電池模組為例來說明。實際上,此領域技術人員於參 照圖8以及圖9之說明之後,即可清楚地瞭解圖6以及圖 7之陽能電池模組中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第二太陽能電池 B之電性連接方式。換言之,在圖6以及圖7之陽能電池 模組中,第一太陽能電池A與第二太陽能電池B可以電性 串聯或者是電性並聯。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在第一太陽能電池以及第二太 此電池之間設置光轉換層,以將300〜500nm波長的光 線轉換成500〜700nm波長的光線。如此一來,便可以使 傳統無法被太陽能電池吸收的光線(300〜500nm)轉換成太 陽能電池可吸收的光線(500〜700nm),以提高太陽能電池 模組之整體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 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 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 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剖面 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光吸 收波段的曲線圖。 圖3是圖1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光吸收行為之示意 圖。 圖4是圖1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中之光轉換層可使3〇〇 〜500nm波長的光線轉換成5〇〇〜7〇〇nm波長的光線的示 意圖。 圖5疋圖1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中之光吸收率與波長的 曲線圖。 圖6與圖7是依照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模 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8與圖9疋太陽能電池模組中第一與第二太陽能電 池之電性連接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〇 ·太陽能電池模組 10a :光入射面 1 Ob :光反射面 A:第一太陽能電池 B:第二太陽能電池 100 ·基板 15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100a :第一表面 100b :第二表面 110 :第一電極層 110a :透明導電層 110b :功函數調整層 112 :第一主動層 114 :第二電極層 120 :第三電極層 120a :透明導電層 120b :功函數調整層 122 :第二主動層 124 :第四電極層 DCL :光轉換層 L1-L3 :光線 X、Y、A、B、Μ、N :曲線 500 :區域 800、900a、900b :輸出單元 16

Claims (1)

  1. 201240177 AU1011098 37265twf.doc/I 七、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包括: 將300 線; 一第一太陽能電池,位於該基板之一表面上;以及 -第二太陽能電池,位於該基板之另―表面上 第一太陽能電池與該第二太陽能電池電性連接。 X 2.如申請專概圍第i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盆 中該光轉換層包括一螢光材料或是一磷光材料。 一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豆 中該光轉換層位於該第一太陽能電池與該基板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 中該光轉換層位於該第二太陽能電池與該基板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 中該光轉換層位於該第一太陽能電池與該基板之間以及^亥 第二太陽能電池與該基板之間。 二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 中該第一太陽能電池與該第二太陽能電池串聯。 八 二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 中該第一太陽能電池與該第二太陽能電池並聯。 ^ 8.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 中該第一太陽能電池包括一第一電極層、一第二電極層二 及位於該第一電極層以及該第二電極層之間的—第—吸光 17 201240177 AU1UUU98 37265twf.doc/I 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頊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 中該第二太陽能電池包括一第三電極層、一第四電極層以 及位於該第三電極層以及該第四電極層之間的一第二吸光 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 中該第一主動層以及該第二_主動層分別為一有機吸光材 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頊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 中該第一主動層與該第二主動層其中之一是吸收可見光且 另一是吸收紅外光。 12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 中該第一電極層、該第二電極層以及該第三電極層分別包 括一透明電極材料。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堆疊式太陽能電池 模組,其中該第四電極層包括一反射電極材料。 18
TW100110399A 2011-03-25 2011-03-25 太陽能電池模組 TWI437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0399A TWI437743B (zh) 2011-03-25 2011-03-25 太陽能電池模組
CN2011101440560A CN102201537A (zh) 2011-03-25 2011-05-31 太阳能电池模块
US13/191,517 US20120240988A1 (en) 2011-03-25 2011-07-27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0399A TWI437743B (zh) 2011-03-25 2011-03-25 太陽能電池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177A true TW201240177A (en) 2012-10-01
TWI437743B TWI437743B (zh) 2014-05-11

Family

ID=44662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0399A TWI437743B (zh) 2011-03-25 2011-03-25 太陽能電池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40988A1 (zh)
CN (1) CN102201537A (zh)
TW (1) TWI4377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2358A (zh) * 2012-12-26 2013-04-03 东南大学 一种双活性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2033A (zh) * 2015-09-12 2016-02-10 顾士平 基于荧光效应的窄带隙高效率光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6312A1 (en) * 2003-03-14 2005-03-17 Young David L. Bifacial structure for tandem solar cells
US20040211458A1 (en) * 2003-04-28 2004-10-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andem photovoltaic cell stacks
JP2006120745A (ja) * 2004-10-20 2006-05-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薄膜シリコン積層型太陽電池
US8039737B2 (en) * 2007-07-26 2011-10-18 Translucent, Inc. Passive rare earth tandem solar cell
CN101188255B (zh) * 2007-09-26 2011-05-25 罗维鸿 光能电池及其红光转换层
CN100583489C (zh) * 2008-12-11 2010-01-20 彩虹集团公司 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TWI420679B (zh) * 2008-12-31 2013-12-21 Mosel Vitelic Inc 太陽能電池
US8563850B2 (en) * 2009-03-16 2013-10-22 Stion Corporation Tandem photovoltaic cell and method using three glass substrate configuration
US8847066B2 (en) * 2009-05-19 2014-09-30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Graded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
TW201144408A (en) * 2010-06-03 2011-12-16 qi-rui Cai Photovoltaic panel and transparent light conversion powder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1537A (zh) 2011-09-28
TWI437743B (zh) 2014-05-11
US20120240988A1 (en)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High-performance semi-transparent polymer solar cells possessing tandem structures
Sista et al. Tandem polymer photovoltaic cells—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future outlook
WO2013122199A1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素子
KR20110133717A (ko) 유기 태양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90085051A (ko) 초-저비용 opv 모듈을 가지는 솔라 팜
FR3073088B1 (fr)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organique ou hybrid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20110030782A1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BRPI0714274A2 (pt) composto gerador de energia elÉtrica fotovoltaica de multimarcas e seu processo de preparaÇço e aplicaÇço
JP2012099592A (ja)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89325B (zh) 一種疊合型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KR101034466B1 (ko) 정공이동도가 우수한 유기박막층을 이용하여 증가된 효율을갖는 유기 광전 변환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8809673B2 (en) Stacked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JPWO2010090123A1 (ja)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及び光センサアレイ
JP5870722B2 (ja)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太陽電池
TWI425690B (zh) 堆疊式太陽能電池模組
KR20140012224A (ko) 투명 전도성 중간층을 포함하는 적층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37743B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
KR20150019132A (ko) 투광형 양면 태양 전지
US20120167972A1 (en)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KR101809869B1 (ko)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9260209A (ja) 積層型光電変換装置及び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KR102135101B1 (ko) 반투명 및 유연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Zaus et al. Design of highly transparent organic photodiodes
US20120160308A1 (en)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JP2011124469A (ja)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及び光センサアレ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