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39874A - Thermal acoustic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 Google Patents

Thermal acoustic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39874A
TW201239874A TW100112572A TW100112572A TW201239874A TW 201239874 A TW201239874 A TW 201239874A TW 100112572 A TW100112572 A TW 100112572A TW 100112572 A TW100112572 A TW 100112572A TW 201239874 A TW201239874 A TW 2012398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
acoustic
thermoacoustic
substrat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2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20508B (zh
Inventor
Kai-Li Jiang
xiao-yang Lin
Lin Xiao
Shou-Shan Fan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39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9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0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0508B/zh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Description

20123987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彳标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致發聲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基於石墨 烯的熱致發聲裝置及應用該熱致發聲裝置的電子裝置。 【先前技術】 [0002] 熱致發聲裝置一般由信號輸入裝置和發聲元件組成,通 過信號輸入裝置輸入信號到該發聲元件,進而發出聲音 。熱致發聲裝置為發聲裝置中的一種,其為基於熱聲效 應的一種熱致發聲裝置,請參見文獻“The Thermo-phone” , EDWARD C. WENTE, Vol.XIX,No.4, p333-345及 “On Some Thermal Effects of Elec-, trie Currents” , William Henry Preec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V〇1.30,p408-41 1 (1879-1881 )。其揭示一種熱致發 聲裝置,該熱致發聲裝置通過向一導體中通入交流電來 實現發聲。該導體具有較小的熱容(Heat capacity) ,較薄的厚度,且可將其内部產生的熱量迅速傳導給周 圍氣體介質的特點。當交流電通過導體時,隨交流電電 流強度的變化,導體迅速升,降溫,而和周圍氣體介質迅 速發生熱交換,促使周圍氣體介質分子運動,氣體介質 密度隨之發生變化,進而發出聲波。 [0003] 另外,H. D. Arnold和 I. B. Crandal 1 在文獻 “The thermophone as a precision source of sound” ,Phys. Rev. 10,p22-38 (1917)中揭示了一種簡單 的熱致發聲裝置,其採用一鉑片作熱致發聲元件。受材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3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料本身的限制,採用該鉑片作熱致發聲元件的熱致發聲 裝置時,其所產生的發聲頻率最高僅可達4千赫茲,且發 聲效率較低。 【發明内容】 [0004]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發聲頻率高且發聲效果好 的熱致發聲裝置。 [0005] —種熱致發聲裝置,其包括一致熱裝置以及一熱致發聲 元件,該致熱裝置用於向該熱致發聲元件提供能量使該 熱致發聲元件產生熱量;其中,所述熱致發聲元件包括 一石墨烯膜。 [0006]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具有 以下優點:其一,由於所述熱致發聲裝置中的熱致發聲 元件無需磁鐵等其他複雜結構,故該熱致發聲裝置的結 構較為簡單,有利於降低該熱致發聲裝置的成本。其三 ,由於石墨稀膜的厚度較薄,熱容較低,因此,其發聲 頻率較高且具有較高的發聲效率。 【實施方式】 [0007]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 裝置。以下各實施例中將相同的元部件使用相同的標號 表示。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涉及的示意圖係為了使本實施 例得到更好的說明,對實施例本身並沒有限制作用。 [0008]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熱致發聲 裝置10,該熱致發聲裝置10包括一熱致發聲元件102及一 致熱裝置1 04。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4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 .[0009] 所述致熱裝置104用於向熱致發聲元件102提供能量,使 熱致發聲元件102產生熱量,發出聲音。本實施例中,致 熱裝置104向熱致發聲元件提供電能,使熱致發聲元件 1 〇2在焦耳熱的作用下產生熱量。該致熱裝置丨〇4包括— 第—電極104a及一第二電極l〇4b。所述第一電極l〇4a和 第二電極104b分別與該熱致發聲元件1〇2電連接。本實施 例中,第一電極l〇4a和第二電極i〇4b分別設置於熱致發 fS [0010] 聲几件102的表面,並與該熱致發聲元件1〇2的兩個相對 的邊齊平。
G 該致熱裝置104中的第一電極l〇4a和第二電極1〇4b用於 向熱致發聲元件102提供電信號’使該熱致發聲元件1〇2 產生焦耳熱,溫度升高,從而發出聲音。所述第一電極 l〇4a與第二電極1〇4b可為層狀(絲狀或帶狀)、棒狀、 條狀、塊狀或其他形狀,其橫截面的形狀可為圓型、方 型、梯形、三角形、多邊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該第— 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l〇4b可通過黏結劑黏結的方式固定 於熱致發聲元件102的表面。而為防止熱致發聲元件1〇2 的熱量被第一電極104a與第—電極iQ^b過多吸收而影響 發聲效果,該第一電極104a及第二電極1〇4b與熱致發聲 元件102的接觸面積較小為好,因此,該第一電極1〇4a和 第二電極104b的形狀優選為絲狀或帶狀。該第一電極 104a與第二電極l〇4b材料可選擇為金屬、導電膠、導電 漿料、銦錫氧化物(ITO)或奈米碳管等。 當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l〇4b具有一定強度時,第一 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04b可以起到支撐該熱致發聲元件 100112572 表單煸號A0101 第5頁/共58頁 1002020941-0 [0011] 201239874 102的作用。如將第—電極咖和第二電極1G4b的兩端 分別固定在—個框架上,熱致發聲元件102設置在第—電 極1〇4a和第二電極遍上’熱致發聲元件1〇2通過第 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〇4b懸空設置。 [0012] [0013] [0014] 本實施例中,第-電極1Q4a與第二電極祕係利用銀衆 通過印刷方式如絲網印刷形成於熱致發以件iq2上的絲 狀銀電極。 該熱致發«置1G進—步包括—第—電極引線(圖未示 )及一第二電極引線(圖未示),該第—電極引線與第 二電極引線分別與熱致發聲裝置10中的第-電極104咏 第二電極104b電連接’使該第—電極心與該第一電極 引線電連接’使該第二電極該第二電極引線電連 接。所述熱致發聲襄置1G通過該第—電極引線和第二電 極引線與外部電路電連接。 所述熱致發聲元㈣2包括4墨職m墨稀膜為 一個二維結構的具有—定面積的膜結構。該石墨稀膜的 厚度為0.34奈米至1G奈米。該石墨稀膜包括至少一層石 墓婦田石墨稀臈包括多層石墨烯時,該多層石墨烯可 以相互搭接形成石墨烯膜’以使石墨稀膜具有更大的面 積;或者該多層石墨稀可以相互疊加形成石墨烯膜,以 100112572 那胰的厚度增加。優選地 ’八〜-w π α φ坤勝马一單層 石墨稀。料石墨料由複數個韻子ϋ過sp2鍵雜化構 成的單層的一維平面結構。該石墨烯的厚度可以為單層 碳原子的厚度。石墨制具有較高的透光性,單層的石 墨= 的透光率可以達聰.7%,因此m墨稀膜作為 表單編號 A0101 » e -ΙΓ / __ _ 第6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 . 熱致發聲元件的熱致發聲裝置可以為一透明的熱致發聲 裝置。由於石墨烯膜的厚度非常薄,因此具有較低的熱 容,其熱容可以小於2x1 0_3焦耳每平方厘米開爾文,單 層石墨烯的熱容可以小於5. 57x1 0_4焦耳每平方厘米開爾 文。所述石墨烯膜為一自支撐結構,所述自支撐為石墨 烯膜不需要大面積的載體支撐,而只要相對兩邊提供支 撐力即能整體上懸空而保持自身膜狀狀態,即將該石墨 烯膜置於(或固定於)間隔一固定距離設置的兩個支撐 體上時,位於兩個支撐體之間的石墨烯膜能夠懸空保持 〇 自身膜狀狀態。實驗表明,石墨烯並非一個百分之百的 光潔平整的二維膜,而係有大量的微觀起伏在單層石墨 烯的表面上,單層石墨烯正係借助這種方式來維持自身 的自支撐性及穩定性。 [0015] 所述石墨烯膜的致備方法可以為化學氣相沉積法、LB法 或採用膠帶從定向石墨上撕取的方法。本實施例中,採 用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石墨烯膜。該石墨烯膜採用化學 η 氣相沉積法生長在一個金屬膜基底的表面。 〇 [0016] 所述熱致發聲元件102的工作介質不限,只需滿足其電阻 率大於所述熱致發聲元件102的電阻率即可。所述介質包 括氣態介質或液態介質。所述氣態介質可為空氣。所述 液態介質包括非電解質溶液、水及有機溶劑等中的一種 或多種。所述液態介質的電阻率大於0. 01歐姆·米,優選 地,所述液態介質為純淨水。純淨水的電導率可達到1. 5 xlO7歐姆·米,且其單位面積熱容也較大,可以傳導出熱 致發聲元件102產生的熱量,從而可對熱致發聲元件102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7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進仃散熱。本實施例中,所述介質為空氣。 [0017] [0018] [0019] 恭實施例的熱致發聲裝置1()可通過第—電極及第二 d_4b與外部電路電連接,而由此接人外部信號發聲 】 」‘、、、致心聲元件1 0 2包括石墨稀膜,石墨烯膜具有較 μ的單位面積熱容以及較大的散熱面積,在致熱裝置104 ^熱致發聲几件1Q2輪入信號後,所述熱致發聲元件102 可迅速升降溫,產生週期性的溫度變化,並和周圍介質 决速進仃熱父換’使周圍介質的密度週期性地發生改變 進而發出聲音。簡而言之,本發明實施例的熱致發聲元 牛丄〇2係藉由電-熱-聲”的轉換來達到發聲。另外,利 用石墨烯膜的鬲透光度,該熱致發聲裝置1〇呈一透明熱 致發聲裝置。 本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1〇的聲壓級大於5〇分貝每 瓦聲壓級,發聲頻率範圍為i赫茲至1〇萬赫茲(即 ΙΗζ-lOOkHz)。所述熱致發聲裝置在5〇〇赫茲_4萬赫茲 頻率範圍内的失真度可小於3%。 請參閱圖3及圖4,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熱致發聲 裝置20。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2 0與第一實施 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10的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中 的該熱致發聲裝置20進一步包括一基底208。所述熱致發 聲元件102設置於該基底208的表面。所述第一電極l〇4a 和第二電極104b設置於該熱致發聲元件102的表面。該基 底208的形狀、尺寸及厚度均不限,該基底208的表面可 為平面或曲面。邊基底208的材料不限’可以為具有一定 強度的硬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優選地,該基底208的材料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8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的電阻應大於該熱致發聲元件102的電阻,且具有較好的 絕熱和耐熱性能,從而防止該熱致發聲元件1〇2產生的熱 量過多的被該基底208吸收。具體地’所述絕緣材料可以 為破璃、陶瓷、石英、金剛石、塑膠、樹脂或木質材料 〇 [0020] Ο 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底208包括至少一個孔208a。該孔 2〇8a的深度小於或等於所述基底208的厚度《當孔2〇8a 的深度小於基底208的厚度時,孔208a為一盲孔。當孔 208a的深度等於基底208的厚度時,孔208a為一通孔。 所述孔208a的橫截面的形狀不限,可以為圓形、正方形 、長方形、三角形,多邊形、工字形、或者不規則圖形 。當該基底208包括複數個孔208a時,該複數個孔2〇8a 可均勻分佈、以一定規律分佈或隨機分佈於該基底2〇8。 每相鄰兩個孔208a的間距不限,優選為1〇〇微米至3毫米 。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底包括複數個孔208a,該孔208a 為通孔,其橫截面為圓柱形,其均勻分佈於基底208。 〇 [0021] 該熱致發聲元件102設置於基底208的表面,並相對於基 底208上的孔208a懸空設置。本實施例中,由於該熱致發 聲元件102位於孔208a上方的部分懸空設置,該部分的熱 致發聲元件102兩面均與周圍介質接觸,增加了熱致發聲 元件102與周圍氣體或液體介質接觸的面積,並且,由於 該熱致發聲元件102另一部分與該基底208的表面直接接 觸,並通過該基底208支撐,故該熱致發聲元件102不易 被破壞。 [0022] 100112572 請參見圖5,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熱致發聲裝置3〇 表單編號A0101 第9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30與第二實施例提供 的熱致發聲裝置20的區別在於,本實施例中,該熱致發 聲裝置30的基底308包括至少一個槽308a,該槽308a設 置於基底308的一個表面308b。槽308a的深度小於基底 308的厚度。所述槽308a可以為一盲槽或一通槽。當槽 308a為一盲槽時,槽308a的長度小於基底308的兩個相 對的側面之間的距離。當槽308a為通槽時,槽308a的長 的等於基底308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之間的距離。所述槽 308a使該表面308b形成一凹凸不平的表面。該槽308a的 深度小於所述基底308的厚度,該槽308a的長度不限。該 槽308a在該基底308的表面308b上的形狀可為長方形、 弓形、多邊形、扁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請參閱圖5, 本實施例中,基底308上設置有複數個槽308a,該槽 308a為盲槽,該槽308a在基底308的表面308b上的形狀 為長方形。請參見圖6,該槽308a在其長度方向上的橫截 面為長方形,即,該槽308a為一長方體結構。請參閱圖7 ,該槽308a在其長度方向上的橫截面為三角形,即,該 槽308a為一三棱柱結構。當該基底308的表面308b具有 複數個盲槽時,該複數個盲槽可均勻分佈、以一定規律 分佈或隨機分佈於該基底308的表面308b。請參閱圖7, 相鄰兩個盲槽的槽間距可接近於0,即所述基底308與該 熱致發聲元件102接觸的區域為複數個線。可以理解,在 其他實施例中,通過改變該槽308a的形狀,該熱致發聲 元件102與該基底308接觸的區域為複數個點,即該熱致 發聲元件102與該基底308之間可為點接觸、線接觸或面 接觸。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10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 '[0023] 本實施例的熱致發聲裝置30中,由於所述基底3〇8包括至 少一槽308a,该槽308a可以反射所述熱致發聲元件1〇2 發出的聲波,從而增強所述熱致發聲裝置30在熱致發聲 元件102—側的發聲強度。當該相鄰的槽308a之間的距離 接近於0時,該基底308既能支榜該熱致發聲元件1〇2,又 能使該熱致發聲元件102具有與周圍介質接觸的最大表面 積。 [0024] ❹ 可以理解,當該槽308a的深度達到某—值時,通過該槽 308a反射的聲波會與原聲波產生疊加,從而引起相消干 涉’影響熱致發聲元件102的發聲效果。為避免這一現象 ,優選地,該槽308a的深度小於尊於1〇毫米。另外,當 該槽308a的深度過小,通過基底308懸空設置的熱致發聲 元件102與基底308距離過近’不利於該熱致發聲元件 102的散熱。因此,優選地,該槽308a的深度大於等於 10微米。 [0025] Ο 請參見圖8及圖9,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一種熱致發聲 裝置40。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40與第二實施 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20的區別在於,本實施例中,該 熱致發聲裝置40的基底408為一網狀結構。所述基底408 包括複數個第一線狀結構408a及複數個第二線狀結構 408b。所述之線狀結構也可以為帶狀或者條狀的結構。 該複數個第一線狀結構408a與該複數個第二線狀結構 408b相互交叉設置形成一網狀結構的基底408。所述複數 個第一線狀結構408a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不相互平行 ,所述複數個第二線狀結構408b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11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不相互平行,當複數個第一線狀結構4〇8a相互平行,且 複數個第二線狀結構408b相互平行時,具體地,所述複 數個第一線狀結構4 0 8 a的轴向均沿第一方向L1延伸,相 鄰的第一線狀結構408a之間的距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相鄰的兩個第一線狀結構408a之間的距離不限,優選 地,其間距小於等於1厘米。本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一 線狀結構408a之間等間距間隔設置,相鄰的兩個第一線 狀結構408a之間的距離為2厘米。所述複數個第二線狀結 構408b彼此間隔設置且其軸向均基本沿第二方向L2延伸 ’相鄰的第二線狀結構408b之間的距離可以相等也可以 不等。相鄰的兩個第二線狀結構408b之間的距離不限, 優選地,其間距小於等於1厘米。第一方向L1與第二方向 L2形成一夾角α,α大於0度小於等於90度。本實施例中 ’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之間的夾角為90°。所述複數 個第一線狀結構408a與該複數個第二線狀結構408b交叉 設置的方式不限。本實施例中,第一線狀結構408a和第 二線狀結構408b相互編織形成一網狀結構。在另一實施 例中,所述複數個間隔設置的第二線狀結構408b接觸設 置於所述複數個第一線狀結構408a的同一側。該複數個 第二線狀結構408b與該複數個第一線狀結構4〇8a的接觸 部可通過黏結劑固定設置,也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 設置。當第一線狀結構408a的熔點較低時,也可以通過 熱壓的方式將第二線狀結構408b與第一線狀結構408a固 定設置。 [0026] 所述基底4 0 8具有複數個網孔4 0 8 c。該複數個網孔4 0 8 c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12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由相互交叉設置的所述複數個第一線狀結構408a以及複 數個第二線狀結構408b圍成。所述網孔4〇8c為四邊形。 根據該複數個第一線狀結構408a和該複數個第二線狀結 構408b的交叉設置的角度不同’網孔4〇8c可以為正方形 、長方形或菱形。網孔4 0 8 c的大小由相鄰的兩個第一線 狀結構408a之間的距離和相鄰的兩個第二線狀結構4〇8b 之間的距離決定。本實施例中’由於所述複數個第一線 狀結構408a與複數個第二線狀結構408b分別等間距平行 設置,且該複數個第一線狀結構408a與該複數個第二線 狀結構408b相互垂直,所以網孔408c為正方形,其邊長 為2厘米。 [〇〇27] 所述第一線狀結構408a的直徑不限,優選為10微米〜5毫 米。該第一線狀結構408a的材料由絕緣材料製成,該材 料包括纖維、塑膠、樹脂或矽膠等。所述第一線狀結構 408a可以為紡織材料,具體地,該第一線狀結構408a可 以包括植物纖維、動物纖維、木纖維及礦物纖維中的一 種或多種,如棉線、麻線、毛線、蠶絲線、尼龍線或氨 綸等。優選地,該絕緣材料應具有一定的对熱性質和柔 性,如尼龍或聚酯等。另外,該第一線狀結構408a也可 為外表包有絕緣層的導電絲。該導電絲可以為金屬絲或 者奈米碳管線狀結構。所述金屬包括金屬單質或者合金 ,該單質金屬可以為銘、銅、鶴、鉬、金、鈦、敍、把 或铯等,該金屬合金可以為上述單質金屬任意組合的合 金。該絕緣層的材料可以為樹脂、塑膠、二氧化矽或金 廣氧化物等。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線狀結構408a為表面 100112572 表單编號A0101 第13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塗覆有二氧化矽的奈米碳管線狀結構,二氧化矽構成的 絕緣層將奈米碳管線狀結構包裹,從而構成該第 一線狀 結構4 0 8 a。 [0028] [0029] [0030] 所述第二線狀結構408b的結構和材料與第一線狀結構 4〇8a的結構和材料相同。在同一實施例中,第二線狀結 構408b的結構和材料可以和第一線狀結構4〇83的結構和 材料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實施例中,第二線狀結構 4 〇 8 b為表面塗覆有絕緣層的奈米碳管線狀結構。 所述奈米碳管線狀結構包括至少一根奈米碳管線,該奈 米碳官線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該奈米碳管可以為單壁 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多壁奈米碳管中的一種或幾 種所述奈米碳管線可以為由複數個奈米碳管組成的純 、-’。構。當奈米碳管線狀結構包括多根奈米碳管線時該 多根奈米碳管線可以相互平行設置。當奈米碳管線狀結 構包括多根奈米碳管線時,該多根奈米碳管線可以相互 螺旋纏繞。奈米碳管線狀結構中的多根奈米碳管線也可 以通過黏結劑相互固定。 所述奈米碳管線可以為非扭轉的奈米碳管線或扭轉的奈 米碳管線。請參閱圖10,該非扭轉的奈米碳管線包括複 數個沿奈米碳管線長度方向延伸並首尾相連的奈米碳管 。優選地,該非扭轉的奈米碳管線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 片段,該複數個奈米碳管片段之間通過凡得瓦力首尾相 連,每一奈米碳管片段包括複數個相互平行並通過凡得 瓦力緊禮結合的奈米碳管。即’該非扭轉的奈米石炭管線 包括複數個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的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14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奈米碳管通過凡得瓦力相互連接。該奈米碳管片段且有 任意的長度、厚度、均勻性及形狀。該非扭 ; 管線長度不限,直徑為0.5奈米〜1〇〇微米。…卡及 [0031] ❹ 所述扭轉的奈米碳管線為採用-機械力將所述非扭轉的 奈米碳管線沿相反方向扭轉獲得。請參關1卜該扭轉 的奈米碳管線包括複數個繞奈米碳管線㈣螺旋排列的 奈米碳管。優選地’該_的奈米碳管線包括複數個夺 米碳管片段,該複數個奈米碳管諸之間通過凡得瓦力 首尾相連’ n切管片段包括複數個相互平行並通 過凡得瓦力緊密結合的奈米碳管1奈米碳管片段具有 任意的長度、厚度、均句性及形狀。該扭轉的奈米碳管 線長度不限,直徑為0.5奈米〜1〇〇微米。所述奈米碳管線 及其製備方法請參見范守善等人於民國以相⑽日申 請的,於民國97年11月21日公告的第刪239號台灣公 告專利“-種奈米碳管罐及其製造方法,,,專利權人: ❹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於民賴年7㈣日公 告的第1312337號台灣公告專利“奈米碳管絲及其製作方 法”,專利權人:鴻海精密卫業股份有限公司。為節省 篇幅’僅引用於此’但上述中請所有技術揭露也應視為 本發明申請所揭露的一部分。 [0032]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40採用網狀結構的基底 408具有U下優點:其―,網狀結構包括複數個網孔,在 給熱致發聲元件1G2提供切的同時,可以《致發聲元 件102與周圍介質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其二網狀結構 的基底408可以具有較好的㈣性,因此,減發聲裝置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15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40具有較好的柔韌性。其三,當第一線狀結構4 08a或/和 第二線狀結構4 0 8 b包括塗覆有絕緣層的奈米碳管線狀結 構時,奈米碳管線狀結構可以具有較小的直徑,更進一 步增加了熱致發聲元件102與周圍介質的接觸面積;奈米 碳管線狀結構具有較小的密度,因此,熱致發聲裝置40 的質量可以較小;奈米碳管線狀結構具有較好的柔韌性 ,可以多次彎折而不被破壞,因此,該熱致發聲裝置40 可以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0033] 可以理解的,本實施例中的基底408的網狀結構也可以由 至少一根上述各種線狀結構編織而成。當基底408包括一 根線狀結構時,該一根線狀結構可以多次彎折交叉後形 成一網狀結構。 [0034] 請參見圖12,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一種熱致發聲裝置 50。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50與第二實施例提 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區別在於,本實施例中,該熱致發 聲裝置50的基底508為一奈米碳管複合結構。 [0035] 該奈米碳管複合結構包括一奈米碳管層及塗覆在該奈米 碳管層表面的絕緣材料層。所述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個 均勻分佈的奈米碳管。該奈米碳管可以為單壁奈米碳管 、雙壁奈米碳管、多壁奈米碳管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 奈米碳管層中的奈米碳管之間可以通過凡得瓦力緊密結 合。該奈米碳管層中的奈米碳管為無序或有序排列。這 裏的無序排列指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無規律,這裏的有 序排列指至少多數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具有一定規律。 具體地,當奈米碳管層包括無序排列的奈米碳管時,奈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16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米碳官可以相互纏繞或者各向同性排列;當奈米碳管層 包括有序排列的奈米碳管時,奈米碳管沿一個方向或者 複數個方向擇優取向排列。該奈米碳管層的厚度不限, 可以為0.5奈米〜1厘米,優選地,該奈米碳管層的厚度可 以為100微米〜1毫米。該奈米碳管層進一步包括複數個微 孔,該微孔由奈米碳管之間的間隙形成。所述奈米碳管 層中的微孔的孔徑可以小於等於50微米。所述奈米碳管 層可包括至少一層奈米碳管拉膜、奈米碳管絮化膜或奈 米碳管碾壓膜。 〇 []咕參閱圖13,該奈米碳管拉膜包括複數個通過凡得瓦力 相互連接的奈米碳管。所述複數個奈米碳管基本沿同一 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擇優取向係指在奈米碳管拉膜 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 且,所述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奈 米碳管拉骐的表面。進一步地,所述奈米碳管拉膜中多 數奈米碳管係通過凡得瓦力首尾相連。具體地,所述奈 ¢) 只碳S拉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數奈米碳管中 每—奈米碳管與在延伸方向上相鄰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得 瓦力首尾相連。當然,所述奈米碳管拉膜中存在少數隨 T排列的奈米碳管,這些奈米碳管不會對奈求碳管拉膜 2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取向排列構成明顯影響。所述 2碳皆技膜為一自支標的膜。所述自支推為奈米碳管 柃力需要大面積的載體支撐,而只要相對兩邊提供支 牙即能整體上懸空而保持自身膜狀狀態,即將 碳管扳腹_ ^ 75 ^ 置於(或固定於)間隔一固定距離設置的兩個 100112572 表單蝙號ΑΟίο^ 第Π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支揮體上k ’位於兩個支撐體之間的奈米碳管拉膜能夠 懸空保持自身膜狀狀態。所述自支撐主要通過奈米碳管 拉膜中存在連續的通過凡得瓦力f尾相連延伸排列的奈 米碳管而實現。 [0037] [0038] [0039] 所述奈米碳管拉膜的厚度可以為0.5奈米〜1〇〇微米,寬度. 與長度不限,根據第二基體108的大小設定。所述奈求碳 管拉膜的具體結構及其製備方法請參見范守善等人於民 國96年2月12日申請的,於民國99年7月11曰公告的第 1327177號中國民國公告專利。為節省篇幅,僅引用於此 ,但所述申請所有技術揭露也應視為本發明申請技術揭 露的一部分。 田不米石反管層包括多層奈米碳管拉膜時,相鄰兩層奈米 碳官拉膜中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之間形成的交叉角度 不限。 請參見圖14,所述奈米碳管絮化膜為通過一絮化方法形 成的奈米碳管膜。該奈米碳管絮化膜包括相互纏繞且均 句分佈的奈求碳管。所述奈米碳管之間通過凡得瓦力相 互吸引、纏繞,形成網路狀結構。所述奈米碳管絮化膜 各向同性。所述奈米碳管絮化膜的長度和寬度不限。由 於在奈米碳管絮化膜中,奈米碳管相互纏繞,因此該奈 米碳管絮化膜具有很好的柔韌性,且為一自支撐結構, 可以彎曲折疊成任意形狀而不破裂。所述奈米碳管絮化 膜的面積及厚度均不限’厚度為1微米~丨毫米。所述奈米 碳管絮化膜及其製備方法請參見范守善等人於民國96年5 100112572 月11曰申請的 表單編號_40101 於民國97年11月16日公開的第 第18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2 0 0 8 4 4 0 41號台灣公開專利申請“奈米碳管薄膜的製備 方法”。為節省篇幅,僅引用於此,但上述申請所有技 術揭露也應視為本發明申請技術揭露的一部分。 [0040] 請參見圖15,所述奈米碳管碾壓膜包括均勻分佈的奈米 碳管,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或不同方向擇優取向排列。 奈米碳管也可以係各向同性的。所述奈米碳管碾壓膜中 的奈米碳管相互部分交疊,並通過凡得瓦力相互吸引, ❹ 緊密結合。所述奈米碳管碾壓膜中的奈米碳管與形成奈 米碳管陣列的生長基底的表面形成一夾角冷,其中,卢 大於等於0度且小於等於15度。依據碾壓的方式不同,該 奈米碳管碾壓膜中的奈米碳管具有不同的排列形式。當 沿同一方向礙壓時,奈米碳管沿一固定方向擇優取向排 列。可以理解,當沿不同方向碾壓時,奈米碳管可沿複 數個方向擇優取向排列。該奈米碳管碾壓膜厚度不限,
優選為為1微米〜1毫米。該奈米碳管碾壓膜的面積不限, 由碾壓出膜的奈米碳管陣列的大小決定。當奈米碳管陣 列的尺寸較大時,可以碾壓制得較大面積的奈米碳管碾 壓膜。所述奈米碳管碾壓膜及其製備方法請參見范守善 等人於民國96年6月29日申請的,於民國99年12月21日 公告的第1334851號台灣公告專利“奈米碳管薄膜的製備 方法”。為節省篇幅,僅引用於此,但上述申請所有技 術揭露也應視為本發明申請技術揭露的一部分。 所述絕緣材料層位於奈米碳管層的表面,該絕緣材料層 的作用為使奈米碳管層與熱致發聲元件102相互絕緣。該 絕緣材料層僅分佈於奈米碳管層的表面,或者絕緣材料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19頁/共58頁 1002020941-0 [0041] 201239874 層包裹奈米碳管層中的每根奈米”。當絕緣材料㈣ 厚度較薄時’不會將奈米碳管層中的微孔堵塞,因此, 該奈米碳管複合結構包括複數個微^所錢致發聲元 件m相對於該複數個微孔至少部分懸空設置。複數:微 孔使熱致發聲元件102與外界接觸面積較大。 [0042] [0043]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50採用奈米碳管複合级 構作為基底5G8 ’具有以下優點:第—奈^管複= 構包括奈米碳管層和塗覆在奈米碳管層表面的絕緣材 層,由於奈米碳管層可以由純的奈来碳管組成的結構 因此’奈米碳管層的密度小’質量相對較輕,因此,熱 致發聲裝置50具妹小的質量,方便應用;第二,太: 碳管層中的微孔係由奈米碳管之___,> = 句’在絕緣材料層較薄的情況下,奈米碳管複合結構可 以保持該均句分佈的微孔結構,因此,熱致發聲元 通過該基底508可讀外界空氣_自祕觸;第二 述奈米碳管層具有良好的柔Μ,可所 破壞,因此’奈米碳管複合結構具有較好的㉔性,产 用奈米碳管複合結構作為基底咖的減發聲裝置木― 柔性的發聲裝置’可以設置成任何形狀不受限制。 請參見圖16及圖17,本發㈣六實施例提供—種熱致發 聲裝置6G ’該熱致發聲裝置6〇包括一基底6()8、一致熱裝 置104及-熱致發聲凡件1〇2。該致熱裝置1〇4包括複數 個第一電極104a及複數個第二電極1〇4b,所述複數個第 一電極104a和複數個第二電極1〇4b分別和熱致發聲元件 102電連接。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2〇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 · [0044] Ο [0045]
[0046] 所述複數個第一電極l〇4a與複數個第二電極1〇4b交替間 隔設置於基底6G8。所述熱致發聲元件1()2設置於該複數 個第一電極104a與複數個第二電極1〇扑上,使該複數個 第一電極104a與複數個第二電極1〇仆位於基底6〇8與熱 致發聲疋件102之間,該熱致發聲元件1〇2相對於基底 608部分懸空。即,複數個第一電極1〇4a、複數個第二電 極104b、熱致發聲元件1〇2以及基底6〇8共同形成有複數 個間隙601,從而使該熱致發聲元件1〇2與周圍空氣產生較 大的接觸面積。各個相鄰的第一電極1〇4&與第二電極 104b之間的距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優選地,各個 相鄰的第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1〇4b之間的距離相等。 相鄰的第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i〇4b之間的距離不限, 優選為10微米〜1厘米。 所述基底608主要起承載第一電極i〇4a與第二電極i〇4b 的作用。該基底608的形狀與大小不限,材料為絕緣材料 或導電性差的材料。另外,該基底608的材料應具有較好 的絕熱性能,從而防止該熱致發聲元件102產生的熱量被 該基底608吸收’而無法達到加熱周圍介質進而發聲的目 的。在本實施例中,該基底608的材料可為玻璃、樹脂或 陶瓷等。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底608為一正方形的玻璃板 ,其邊長為4. 5厘米,厚度為1毫米。 該間隙601由一個第一電極l〇4a、一個第二電極l〇4b與 基底608定義,該間隙601的高度取決於第一電極i〇4a與 第二電極104b的高度。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l〇4a與 第二電極104b的高度範圍為1微米~1厘米。優選地,第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21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電極1〇4a和第二電極104b的高度為15微米。 [0047] 所述第一% ^ f\ Λ 、 电柽10耗與第二電極104b可為層狀(絲狀或帶 狀)棒狀、條狀、塊狀或其他形狀,其橫截面的 可為圓型、古期丨,、, 乂 土、梯形、三角形、多邊形或其他不 形狀。該第—雷, Λ Λ 電極10乜與第二電極104b可通過螺栓連接 或黏結触結等方式固定於基底608。而為防止孰致發聲 元件⑽的熱量被第—電極购與第:電㈣^過多吸 收而衫響發聲效果,該第—電極1()4a及第二電極1〇处與 熱致發聲元件1G2的接觸面積較小缺因此該第—電 極104a和第二電極1()4b的形狀優選為絲狀或帶狀。該第 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1〇4b材料可選擇為金屬導電膠 、導電衆料、銦錫氧化物(ITG)、奈米碳管或碳纖維等 。當第一電極104a或第二電極1〇4b的材料為奈米碳管時 ,該第一電極l〇4a或第二電極1〇4b可以為一奈米碳管線 狀結構°該奈米碳管線狀結構的結構與第四實施例提供 的奈米碳管線狀結構相同。由於奈米碳管線狀結構中的 奈米碳管首尾相連,因此,奈米碳管線狀結構具有良好 的導電性,可以用作電極。 [0048]該熱致發聲裝置60進一步包括一第一電極引線610及一第 二電極引線612,該第一電極引線610與第二電極引線 612分別與熱致發聲裝置6〇中的第一電極l〇4a和第二電 極104b連接,使複數個第一電極i〇4a分別與該第一電極 引線610電連接,使複數個第二電極i〇4b分別與該第二電 極引線612電連接。所述熱致發聲裝置60通過該第一電極 引線610和第二電極引線61 2與外部電路電連接。這種連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22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接方式可以使第一電極引線610和第二電極引線61 2之間 的熱致發聲元件102的方塊電阻大大減小,可以提高熱致 發聲元件102的發聲效率。 [0049] Ο [0050] 本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電極104a和複數個第二電極 104b可以起到支撐熱致發聲元件102的作用,因此,基底 608並非必須的元件。當本實施例中的熱致發聲裝置60不 包括基底608時,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04b在使熱 致發聲元件102與外部電路電連接的同時,還可以保護和 支撐熱致發聲元件102。 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104b為用絲網印 刷方法形成的絲狀銀電極。第一電極104a數量為四個, 第二電極104b數量為四個,該四個第一電極104a與四個 第二電極104b交替且等間距設置於基底608。每個第一電 極104a與第二電極104b的長度均為3厘米,高度為15微 米,相鄰的第一電極104a與第二電極104b之間的距離為 5毫米。 〇 [0051] 本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60中,熱致發聲元件102通 過複數個第一電極104a和複數個第二電極104b懸空設置 ,增加了熱致發聲元件102與周圍空氣的接觸面積,有利 於熱致發聲元件102與周圍空氣熱交換,提高了發聲效率 〇 請參見圖18和圖19,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提供一種熱致發 聲裝置70。該熱致發聲裝置70包括一基底608、一致熱裝 置104及一熱致發聲元件102。該致熱裝置104包括複數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23頁/共58頁 1002020941-0 [0052] 201239874 個第一電極104a及複數個第二電極104b,所述複數個第 一電極104a和複數個第二電極104b分別和熱致發聲元件 102電連接。該熱致發聲元件102包括一石墨烯膜。本實 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70與第六實施例所提供的熱 致發聲裝置60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在於,本實施例 中,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04b之間進一 步包括至少一個間隔元件71 4。 [0053] 所述間隔元件714與基底6 0 8可以為分離的元件,該間隔 元件714通過例如螺栓連接或黏結劑黏結等方式固定於基 底608。另外,該間隔元件714也可以與基底608 —體成 型’即間隔元件714的材料與基底608的材料扭同。該間 隔元件714的形狀不限,可為球形、絲狀或帶狀結構。為 保持熱致發聲元件102具有良好的發聲效果,該間隔元件 714在支撐熱致發聲元件102的同時應與熱致發聲元件 102具有較小的接觸面積,優選為該間隔元件714與熱致 發聲元件102之間為點接觸或線接觸。 [0054] 在本實施例中,該間隔元件714的材料不限,可為玻璃、 陶瓷或樹脂等的絕緣材料,也可為金屬、合金或銦錫氧 化物等的導電材料。當間隔元件714為導電材料時,其與 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04b電性絕緣,且,優選地, 間隔元件714與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04b平行。該 間隔元件714的高度不限,優選為10微米~1厘米。本實施 例中,該間隔元件71 4為採用絲網印刷方法形成的絲狀銀 ,該間隔元件714的高度與所述第一電極104a及第二電極 104b的高度相同,為20微米。間隔元件714與第一電極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24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104a和第二電極l〇4b平行設置。由於間隔元件714的高 度與第一電極l〇4a和第二電極l〇4b的高度相同,因此, 所述熱致發聲元件102位於同一平面。 [0055] Ο 所述熱致發聲元件102設置於間隔元件714、第一電極 104a及第二電極i〇4b。該熱致發聲元件1〇2通過該間隔 元件714與基底608間隔設置,且與該基底608形成有一 空間701,該空間701係由所述第一電極104a或所述第二 電極104b、所述間隔元件714、基底608以及熱致發聲元 件102共同形成。進一步地,為防止熱致發聲元件1〇2產 生駐波’保持熱致發聲元件102良好的發聲效果,該熱致 發聲元件1 〇2與基底608之間的距離優選為10微米〜1厘米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電極l〇4a、第二電極l〇4b及間 隔元件714的高度為2〇微米,所述熱致發聲元件ι〇2設置 於第一電極l〇4a、第二電極丨〇4b及間隔元件714,因此 ’該熱致發聲元件102與基底608之間的距離為20微米。 [0056] Ο 可以理解,第一電極l〇4a和第二電極l〇4b對熱致發聲元 件102也有—定的支撐作用,但當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 極l〇4b之間的距離較大時,對熱致發聲元件1〇2的支撐效 果不佳,在第一電極1〇4a和第二電極1〇化之間設置間隔 兀件714,可起到較好支撐熱致發聲元件1〇2的作用,使 熱致發聲元件102與基底608間隔設置並與基底608形成 有空間7〇1 ’從而保證熱致發聲元件102具有良好的發 聲效果。 100112572 凊參見圖20,本發明第八實施例提供一種熱致發聲裝置 80。該熱致發聲裝置8〇包括至少一個致熱裝置和複數個 表單編號A0101 第25頁/共58頁 1002020941-0 [0057] 201239874 熱致發聲元件。所述複數個熱致發聲元件的情況包括兩 種:第一,該複數個熱致發聲元件的數量為至少兩個, 熱致發聲元件之間沒有相互接觸;第二,該複數個熱致 發聲元件的數量為一個,該熱致發聲元件設置於_具有 曲面的基底上’使其法線方向為複數個或者該熱致#声先 元件彎折後設置於不同的平面上。致熱裝置可以與熱致 發聲元件一一對應’也可以一個致熱裝置對應複數個熱 致發聲元件。該致熱裝置也可以為由對應所述複數個熱 致發聲元件的複數個部位組成的一整體結構。本實施例 中,該熱致發聲裝置80包括一第一致熱裝置8〇4、一第二 ΓΙ 致熱裝置806、一基底208、一第一熱致發聲元件8〇2&及 一第二熱致發聲元件802b。 [0058] 所述基底208包括一第一表面(圖未標)及一第二表面( 圖未標)。所述基底208的形狀、尺寸及厚度均不限。所 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為平面'曲面或凹凸不平的表 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為相鄰的兩個表面,也可 以為相對的兩個表面。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底2〇8為—長 方體結構’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為兩個相對的表面。所 述基底208進一步包括複數個通孔208a,該通孔2〇8a貫 穿於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從而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成為凹凸不平的表面。所述複數個通孔208a可以相互平 行設置。 [0059] 所述第一熱致發聲元件802a設置於基底208的第一表面上 ,並相對於該第一表面至少部分懸空設置。所述第二献 致發聲元件802b設置於第二表面上,並相對於第二表面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26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至少部分懸空設置。所述第一熱致發聲元件8〇2a為一石 墨烯膜。所述第二熱致發聲元件802b為一石墨烯膜或者 一奈米碳管層。所述奈米碳管層的結構與第五實施例中 所揭示的奈米碳管層的結構相同。由於奈米碳管層包括 至少一層奈米碳管膜,奈米碳管層的厚度較小,具有較 小的單位面積熱容,因此,奈米碳管層也可以作為熱致 發聲元件。 [0060] 所述第一致熱裝置804包括一第一電極l〇4a及一第二電極 〇 〇 l〇4b。所述第一電極l〇4a和第二電極104b分別與該第一 熱致發聲元件802a電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i〇4a 和第二電極l〇4b分別設置於第一熱致發聲元件8〇2a的表 面’並與該第一熱致發聲元件8〇2a的兩個相對的邊齊平 所述第一致熱裝置806包括一第一電極1 〇4a及一第二電 極l〇4b。所述第一電極l〇4a和第二電極1〇扑分別與該第 二熱致發聲元件802b電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 l〇4a和第二電極104b分別設置於第二熱致發聲元侧以 的表面,並與該第-熱致發聲元件8〇2a的兩個相對的邊 齊平。 [0061]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8G為雙面發聲裝置,通 過在兩個不_表面上設置熱致發聲元件,可以使執致 發聲元件所發出的聲音傳播範圍更大且更清晰。可以通 過控制致熱裝置選擇讓料-個熱致發聲元件發出聲音 ^者同時發出聲音’使該熱致發聲裝置的使用範圍更 泛。進-步地,當—個熱致發聲元件出現故障時, 另一個減發聲轉可㈣續功,提高了該熱致發聲 100112572 表單編號删! 帛27轉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裝置的使用壽命。 [0062] 請參見圖21,本發明第九實施例提供一種熱致發聲裝置 90。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90與第八實施例提 供的熱致發聲裝置80的結構的區別在於,本實施例所提 供的熱致發聲裝置90為一多面發聲裝置。 [0063] 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底908為一長方體結構,其包括四個 不同的表面,該四個不同的表面為凹凸不平的表面。所 述熱致發聲裝置90包括四個熱致發聲元件102,其中一個 熱致發聲元件102為一石墨烯膜,另外三個熱致發聲元件 102可以為石墨烯膜,也可以為奈米碳管層。 [0064] 每個致熱裝置104分別包括一個第一電極104a和一個第二 電極104b。第一電極104a和第二電極104b分別與一個熱 致發聲元件102電連接。 [0065]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90可以實現向複數個方 向傳播聲音。 [0066] 請參見圖22,本發明第十實施例提供一種熱致發聲裝置 100。該熱致發聲裝置100包括一熱致發聲元件102、一 基底208及一致熱裝置1004。所述熱致發聲元件102設置 於所述基底208。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100與 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20的結構的區別在於,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100中,致熱裝置1 004為 一雷射器,或其他電磁波信號發生裝置。從該致熱裝置 1 004發出的電磁波信號1 020傳遞至該熱致發聲元件102 ,該熱致發聲元件102發聲。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28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0067] 該致熱裝置1004可正對該熱致發聲元件102設置。當致熱 裝置1 004為一雷射器時,當該基底208為透明基板時,該 雷射器可對應於該基底208遠離該熱致發聲元件102的表 面設置’從而使從雷射器發出的雷射穿過基底208傳遞至 該熱致發聲元件102。另外,當該致熱裝置1〇〇4發出的係 一電磁波信號時,該電磁波信號可透過基底208傳遞至該 熱致發聲元件102,此時,該致熱裝置1〇〇4也可以對應於 該基底208遠離該熱致發聲元件102的表面設置。 [0068] Ο 本實施例的熱致發聲裝置1〇〇中,當熱致發聲元件102受 到如雷射等電磁波的照射時,該熱致發聲元件1〇2因吸收 電磁波的能量而受激發’並通過非輻射使吸收的光能全 部或部分轉變為熱。該熱致發聲元件102溫度根據電磁波 信號1020頻率及強度的變化而變化,並和周圍的空氣或 其他氣體或液體介質進行迅速的熱交換,從而使其周圍 介質的溫度也產生等頻率的變化,造成周圍介質迅速的 膨脹和收縮,從而發出聲音。 Q [0069] 由於該熱致發聲裝置的工作原理為將一定形式的能量以 極快的速度轉換為熱量,並和周圍氣體或液體介質進行 快速的熱交換’從而使該介質膨脹及收縮,從而發出聲 音。可以理解,所述能量形式不局限於電能或光能,該 致熱裝置也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中的電極或電磁波信號 發生器,任何可以使該熱致發聲元件發熱,並按照音頻 變化加熱周圍介質的裝置均可看作一致熱裝置,並在本 發明保護範圍内。 [0070] 本發明中的石墨烯膜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機械強度,所以 100112572 表單编號A0101 第29頁/共58 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石墨烯膜可方便地製成各種形狀和尺寸的熱致發聲裝置 。本發明的熱致發聲裝置不僅單獨可以作為揚聲器使用 ,也可方便地應用於各種需要發聲裝置的電子裝置中。 該熱致發聲裝置可以内置於電子裝置殼體中或者殼體外 表面,作為電子裝置的發聲單元。該熱致發聲裝置可以 取代電子裝置的傳統的發聲單元,也可以與傳統發聲單 元組合使用。該熱致發聲裝置可以與電子裝置的其他電 子元件公用電源或公用處理器等。也可以通過有線或無 線的方式與電子裝置連接,有線的方式比如通過信號傳 輸線與電子裝置的USB介面結合,無線的方式比如通過藍 牙方式與電子裝置連接。該熱致發聲裝置也可以安裝或 集成在電子裝置的顯示幕上,作為電子裝置的發聲單元 。該電子裝置可以為音響、手機、MP3、MP4、遊戲機、 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視或電腦等。例如,當電子 裝置為手機時,由於本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為一 透明的結構,該熱致發聲裝置可以通過機械固定方式或 者黏結劑貼合在手機顯示幕的表面。當電子裝置為MP3時 ,該熱致發聲裝置可以内置於MP3中,與MP3内部的電路 板電連接,當MP3通電時,該熱致發聲裝置可以發出聲音 〇 [0071]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 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 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 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内。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30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圖式簡單說明】 [0072] [0073] [0074] [0075] [0076] [0077]
[0078] [0079] [0080] [0081]
[0082] [0083] [0084] [0085] 100112572 圖1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俯視圖。 圖2係沿圖1中I I - I I線剖開的剖面圖。 圖3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俯視圖。 圖4係沿圖3中IV- IV線剖開的剖面圖。 圖5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俯視圖。 圖6係第三實施例中一種情況下沿圖5中VI - VI線剖開的剖 面圖。 圖7為第三實施例中另一種情況下沿圖5中VI-VI線剖開的 剖面圖。 圖8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俯視圖。 圖9係沿圖8中IX-1X線剖開的剖面圖。 圖10係圖8中熱致發聲裝置所採用的非扭轉的奈米碳管線 狀結構的掃描電鏡照片。 圖11係圖8中熱致發聲裝置所採用的扭轉的奈米碳管線狀 結構的掃描電鏡照片。 圖12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的採用表面塗有絕緣層的 奈米碳管層作為基底的熱致發聲裝置的側視剖面圖。 圖13係圖12中的奈米碳管層所採用的奈米碳管拉膜的掃 描電鏡照片。 圖14係圖12中的奈米碳管層所採用的奈米碳管絮化膜的 掃描電鏡照片。 表單編號A0101 第31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0086] 圖1 5係圖1 2中的奈米碳管層所採用的奈米碳管碾壓膜的 掃描電鏡照片。 [0087] 圖16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俯視圖 0 [0088] 圖17係沿圖16中XVII-XVII線剖開的剖面圖。 [0089] 圖18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俯視圖 〇 [0090] 圖1 9係沿圖1 8中XI X-XIX線剖開的剖面圖。 [0091] 圖2 0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側視剖 面圖。 [0092] 圖21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侧視剖 面圖。 [0093] 圖2 2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提供的熱致發聲裝置的侧視圖 〇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94] 熱致發聲裝置: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0095] 熱致發聲元件:102 [0096] 致熱裝置:104 ; 1004 [0097] 第一電極:1 0 4 a [0098] 第二電極:104b [0099] 基底:208 ; 308 ; 408 ; 508 ; 608 ; 908 1002020941-0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32頁/共58頁 201239874 '[0100]孔:208a [0101] 槽:308a [0102] 表面:308b [0103] 第一線狀結構:408a [0104] 第二線狀結構:408b [0105] 網孔:408c [0106] 間隙:601 Ο [0107] 第一電極引線:610 [0108] 第二電極引線:612 [0109] 間隔元件:714 [ΟΠΟ] 第一熱致發聲元件:802a [0111] 第二熱致發聲元件:802b [0112] 第一致熱裝置:804 [0113] 第二致熱裝置:806 [0114] 電磁波信號:1020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33頁/共58頁 1002020941-0

Claims (1)

  1. 201239874 七、申5青專利範圍: 1 種熱致發聲裝置,其包括一基底,其改良在於,該熱致 發聲裝置進一步包括至少一致熱裝置及複數個熱致發聲元 件’該複數個熱致發聲元件分別設置於基底上,致熱裝置 用於向該熱致發聲元件提供能量使該熱致發聲元件產生熱 量,所述複數個熱致發聲元件中至少一個熱致發聲元件包 括一石墨稀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石墨烯膜包括多層石墨烯,該多層石墨烯相互搭接或者相 互疊加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石墨烯膜為單層石墨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石墨烯膜的厚度為0.34奈米至10奈米。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至少一致熱裝置為由對應所述複數個熱致發聲元件的複數 個部位組成的整體結構’該致熱裝置向該複數個熱致發聲 元件提供能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熱致發聲裝置包括複數個致熱裝置,該複數個熱致裝置和 複數個熱致發聲元件一一對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基底包括至少兩個表面,該兩個表面分別位於不同的平面 ,每個表面上設置有一個熱致發聲元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100112572 表單編號Α0101 第 34 1/共 58 1 1002020941-0 201239874 基底包括至少一個表面,該至少一個表面為曲面,所述曲 面設置有至少一個熱致發聲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基底包括一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 對設置,所述熱致發聲裝置包括兩個熱致發聲元件分別設 置於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基底具有複數個通孔貫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設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兩個熱致發聲元件中,一個熱致發聲元件包括該石墨烯薄 膜,另一個熱致發聲元件包括一奈米碳管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奈米碳管層由複數個均勻分佈的奈米碳管組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基底的表面為凹凸不平的表面,所述熱致發聲元件至少部 分懸空設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致 熱裝置為一電磁波信號發生裝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其中,所述 致熱裝置為一雷射器。 16. —種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的發聲裝置包括如申請 專利範圍第1項至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熱致發聲裝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熱致 發聲裝置内置於該電子裝置中或者直接設置於該電子裝置 的外殼。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熱致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35頁/共58頁 1002020941-0 201239874 發聲裝置通過USB介面與該電子裝置連接或者通過藍牙與 該電子裝置無線連接。 19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電子 裝置包括音響、手機、MP3、MP4、遊戲機、數碼相機、 數碼攝像機、電視或電腦。 100112572 表單編號A0101 第36頁/共58頁 1002020941-0
TW100112572A 2011-03-29 2011-04-12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20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6754.1A CN102724618B (zh) 2011-03-29 2011-03-29 热致发声装置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9874A true TW201239874A (en) 2012-10-01
TWI420508B TWI420508B (zh) 2013-12-21

Family

ID=4695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2572A TWI420508B (zh) 2011-03-29 2011-04-12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34126B2 (zh)
CN (1) CN102724618B (zh)
TW (1) TWI4205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54651B2 (en) 2015-11-20 2023-05-23 Lintec Corporation Sheet,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5513A (ja) * 2007-10-19 2009-05-14 Epson Toyocom Corp 弾性表面波デバイス
CN101820572B (zh) * 2009-02-27 2013-12-11 清华大学 热致发声装置
US8300855B2 (en) * 2008-12-30 2012-10-30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hermoacoustic module, thermoacoust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1771914B (zh) * 2008-12-30 2014-04-30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模组及使用该发声模组的发声装置
CN101784002B (zh) * 2009-01-15 2013-11-06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热致发声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03475984B (zh) * 2009-01-15 2016-06-22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热致发声装置
TWI411314B (zh) * 2009-01-16 2013-10-01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熱致發聲裝置
JP2010171790A (ja) * 2009-01-23 2010-08-05 Oki Semiconductor Co Ltd バイアス電位発生回路
TWI380284B (en) * 2009-03-06 2012-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Thermoacoustic device
JP2010245797A (ja) * 2009-04-06 2010-10-28 Panasonic Corp コンデンサーマイクロフォン
CN101964292B (zh) * 2009-07-24 2012-03-28 清华大学 石墨烯片-碳纳米管膜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09920A (ja) 2012-10-25
CN102724618A (zh) 2012-10-10
TWI420508B (zh) 2013-12-21
JP5134126B2 (ja) 2013-01-30
CN102724618B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828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78595B (zh) 熱致發聲裝置
TWI450600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US8958579B2 (en) Thermoacoustic device
TWI420507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65119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50601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239874A (en) Thermal acoustic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TWI455604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65120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52913B (zh) 發聲裝置
TWI375946B (en) Acoustic device
TWI383691B (zh) 柔性發聲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