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40132A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 Google Patents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40132A
TW201140132A TW099114919A TW99114919A TW201140132A TW 201140132 A TW201140132 A TW 201140132A TW 099114919 A TW099114919 A TW 099114919A TW 99114919 A TW99114919 A TW 99114919A TW 201140132 A TW201140132 A TW 2011401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e side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4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18842B (zh
Inventor
Dung-Yi Hsieh
Chun-Shan Chen
Tsung-Ha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099114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8842B/zh
Priority to US12/846,374 priority patent/US816484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40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0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8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20114013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特別是關於一種 應用於可攜式電子產品上的小逛化攝像用光學鏡頭。 【先前技術】 近幾年來,隨著具有攝像功能之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興 起,小塑化攝像鏡頭的需求日漸提高,而一般攝像鏡頭的 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 隨著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小 型化攝像鏡頭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因此,對成像品質 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習見的小型化攝像鏡頭,為降低製造成本,多採以兩 牧式透鏡結構為主,如美國專利第7,525,741號揭露一種二 牧式透鏡結構的攝像鏡頭,然而因僅具兩枚透鏡對像差的 補正能力有限,無法滿足較高階的攝像模組需求,但配置 過多透鏡將造成鏡頭總長度難以達成小型化。 為了能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且維持鏡頭的小型化,具 備三牧透鏡之攝像用光學鏡頭為可行之方案。美國專利^ 7,564,635號揭露一種具三枚透鏡之攝像鏡頭,但其三牧透 鏡皆為正屈折力透鏡,使得系統中像差(如色差等)的補正較 為困難’而影響成像品質。有鑑於此,急需—種可適用於 201140132 輕薄可攜的電子產品上,成像品質佳且不至於使鏡頭總長 度過長的攝像用光學鏡頭。 【發明内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 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 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侧表面為 凹面,且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
及一第二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 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 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具屈折 力的透鏡為三片,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 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轴上的間隔 距離為T23 ’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 =光軸亡的厚度為CT3,該第—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 =,、、、ΪΠ ’ δ亥第-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二透 ,的^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 +禮為R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_ < T12 / T23 < 2.35 ; 〇^〇<CT3/CT2<1.65;-2.0〇<Rl/R2<〇5〇;^32〇<R3 / R4 < 0.00。 ~ 至傻丄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由物側 正屈折力的第-透鏡,其物侧表面 像側声面我二而出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 為非球面;及-第三透鏡表面及像側表 規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 201140132 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 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 頭另設置有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電子感光元 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且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 透鏡為二片,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 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 為T23 ’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 距為fl,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β, 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 表面曲率半徑為R4 ’該第一透鏡的物侧表面至該第三透鏡 的,侧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 至5亥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列關 ,式:〇.40 < T12 / T23 < 2.70 ; 1.10 < |f / fl丨 + |f / f2| + |f / 邙 < 3.30 ’-2.50 < R3 / R4 < _〇 12 ;及 〇 4〇 < Td / TTL < 〇 78。 侧至2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由物 面為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 的物面;一第二透鏡’其像侧表面為凹面,該第二透鏡 面上!!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 滕叹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且該第二透鏡的材質為塑 ^表及〜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 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 $,5至少一個反曲點,且該第三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其 遠,像用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第一 遠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 兄亥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 6 201140132 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 CT3,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 ’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 N2,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該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 y,,,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軸的距離為 Y,係滿足下列關係式:〇.4〇〈T12/T23 <2.35 ; 0.50 <CT3 /CT2 < 1.65 ; |N1-N2 卜 0.15 ;及 0.03 <y,,/γ<〇.5〇。 本發明藉由上述的鏡組配置方式’可有效縮小鏡頭總 長度、降低光學系統的敏感度’且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 聲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 係提供系統所需的部份屈折力’有助於縮短該攝像用光學 鏡頭的總長度;該第二透鏡可為具負屈折力透鏡,係有助 於對具正屈折力的該第一透鏡所產生的像差做補正’且同 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色差;該第三透鏡可為正屈折力透鏡 或負屈折力透鏡,當§亥第二透知具正屈折力時’係可有效 分配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以降低系統的敏感度;當該第 三透鏡具負屈折力時,則可使光學系統的主點遠離成像 面,有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促進鏡頭的小型化。 鲁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可為一雙凸透 鏡或為一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的新月形透 鏡;當該第一透鏡為一雙凸透鏡時’係可有效加強該第一 透鏡的屈折力配置,進而使得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總長度 變得更短;當該第一透鏡為一凸凹之新月形透鏡時,則較 有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AstiSmatism)。該第二透鏡的像侧表 面為凹面,可有效修正糸統的佩兹伐和數(Petzval Sum),使 周邊像面變得更平;進一步,較佳地,該第二透鏡為一物 201140132 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凹面的雙凹透鏡;該第三透鏡 的像側表面為凹面’可使光學彳'統的主陳遠離成像面, 有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促進鏡頭的小型化;進 -步’較佳地’ 3玄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及像側表面 為凹面’可同時較有利於對祕像散與高階像差的修正。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光圈可置於被攝物與該 第一透鏡之間或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藉由該第 一透鏡提供正屈折力,並將該光圈置於接近該攝像用光學 鏡頭的被攝物側,可有效縮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總長 度,另外,上述的配置可使該攝像用光學鏡頭的出射瞳(Exit攀 Pupil)遠離成像面’因此,光線將以接近垂直入射的方式入 射在感光元件上’此即為像側的遠心(Telecentric)特性,而 遠心特性對於固態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極為重要,將 使得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靈敏度提高,減少系統產生暗角 的可能性。此外,可於該第二透鏡或該第三透鏡上設置反 曲點,將更可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 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另一方 面,當將該光圈置於愈接近該第二透鏡處,可有利於廣視籲 場角的特性,有助於對歪曲(Distortion)及倍率色收差 (Chromatic Aberration of Magnification)的修正,且如此的配 置可有效降低系統的敏感度。因此,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 頭中,若將該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目的 在於使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中取得良 好的平衡;當將光圈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之間時,係 較著重於遠心特性,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總長度可以更 201140132 短。 【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 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 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表面為 凹面,且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 及一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 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 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具屈折 力的透鏡為三片,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 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 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於光轴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 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二透 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 半徑為R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40〈T12/T23 <2.35 ; 0.50 < CT3 / CT2 < 1.65; -2.00 < R1 / R2 < 0.50;及-3.20 < R3 / R4 < 0.00。 當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40 < T12 / T23 <2.35,可使鏡組中鏡片間的間隔距離不至於過大或過 小,除了有利於鏡片的組裝配置外,更有助於鏡組空間的 利用,以促進鏡頭的小型化。當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滿足 下列關係式:0.50 < CT3 / CT2 < 1.65,可使在有限的鏡頭 空間内’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的厚度配置較為合適, 201140132 有利於在縮短鏡頭總長度與像差的修正中取得良好的平 衡’且適當的鏡片厚度配置亦有利於鏡片的製作與成型, 以使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具有穩定且良好的成像品質。當前 述攝像用光學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_2.〇〇 < R1 / R2 < 0.5〇 ’係有利於系統球差(Sphericai Aberration)的補正;進一 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_〇 65 < ri /尺之< 0.45。當前 述攝像用光學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_3 2〇 < R3 / R4 < t〇0 效修正系統的佩茲伐和數’使周邊像面變得更 义.250 成像品質;進—步,較佳係滿訂列關係 本發明刖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 的物側表面為凸面,可較有利&佳& "第一透見 有矛]於對系統像散與高階像差的 材質為塑牌二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及該第三透鏡的 何負馬塑膠,塑膠材質诱锫 量,更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彳有效減低鏡組的重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i 的像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小二^ ,較佳地,該第二透鏡 表面上之該反曲點至^二=點’該第二透鏡的像側 表面上之有效徑位置至来. 、、y' ’該第二透鏡的像側 列關係式:〇.〇3<y,,/Y< ^巨離為γ,較佳地,係滿足下 時,可使系統中心視場及·。f/γ滿足上述關係式 正。 轴視土每的像差均受到良好的修 碩中,較佳地,該攝像用光 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 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 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 6亥光圈係a又置於被攝物與該第 201140132 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該_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 的距離為SL,該第-透鏡的物侧表面至 t:l 5 s a :r; 攝像用p ^ g二!_L /TTL滿足上㈣係式時,有利於該 攝像用7b學鏡财一特性與廣視場肖巾取得良好 衡’進-步,較佳地,該光圈係設置於被攝物與 鏡之間並滿足下列關係式:0.87<SL/TTL<1 1〇 ,告= TTL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較著重於遠心特性,整^ 用光學鏡頭的總長度可以更短。 〜象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 數為Vi,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較佳=== 式:31.0 < V1 —V2 < 42.〇。當 V1 —V2 滿足上述關 係式時,係有利於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色差的修正。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絲鏡頭中,該第三透鏡的物侧表 率半徑為R5 ’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秤 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〇.5〇 < R5 / R6 <丨〇〇=當R5 ’〆 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與^階像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 =焦距為f’該第-透鏡的焦距為fl,該第二透鏡的焦 ,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 f關係式時,可有助於控制系統中鏡片的屈折力不會 二以利於降低系統的敏感度;進—步,較佳係滿足; 關係式:2.20<|f/fl| + lf/f2| + |f/f3|<3〇〇。 201140132 刖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侧表 二透鏡的像侧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 ΊΤΙ^,#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轴上的距離為 舍Td交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〇.4〇<Td/TTL<〇.78 ° 炎热—TTL滿足上述關係式時,可使系統中鏡組的配置較 馮家费,以促進鏡頭的小型化。 ,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 °亥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 ^元件有效晝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較佳地,係 滿足下列!㈣式:TTL/ImgH<1.85。當TTL/ImgH滿足琴 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維持攝像用光學鏡頭的小型化, 以搭載於輕薄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 另—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由物侧 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 透鏡,其物側表面 為凸面;—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 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侧表面皆 為非球面;及一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 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籲 侧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 頭另設置有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電子感光元 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且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 透鏡為三片,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轴上的間隔距 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轴上的間隔距離 為T23 ’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 距為fl,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Ω,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〇 ’ 12 201140132 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 表面曲率半徑為R4,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第三透鏡 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 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列關 係式:0.40 < T12 / T23 < 2·7〇 ;】1〇〈 |f / fl| + |f / 邙 + |f / β| < 3.30,-2.50 < R3 / R4 < _〇 12 ;及 0.40 < Td / TTL < 0.78。
當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〇 4〇 < T12 / T23 <2.70,可使鏡組中鏡片間的間隔距離不至於過大或過 小,除了有利於鏡片的組裝配置外,更有助於鏡組空間的 利用以促進鏡頭的小型化;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 係式· 0.4G < T12 / T23 < 2.35。當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滿足 下列關係式:i.i〇<|f/fl卜|f/f2| +丨f/f3|<33〇,可有助 系統中鏡片的屈折力不會過大,以利於降低系統的 敏感度;進一步,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 2〇 <丨f /衍丨+丨f /、f2| : |f / ί3| < 3.GG °當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滿足下列關係 1田息5^<113/114<_().12’可有效修正系統的佩兹伐和數, 用面變得更平’以提升系統成像品質。當前述攝像 用先干鏡頭滿^下列關係式:G4G<Td/TTL<G78,可使 糸統中鏡組^配置較為緊密,以促進鏡頭的小型化。 本發明則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 材-為ΐ : ^〒二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及該第三透鏡的 旦貝爭』膝材質透鏡的使用可有效減低鏡組的重 里,更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則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 13 201140132 數為VI,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較佳地,係滿足下 列關係式:31.0 < VI —V2 < 42.0。當V1-V2滿足上述關 係式時,係有利於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色差的修正。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攝像用光 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該光圈係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 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 距離為TTL,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7<SL/TTL < 1.10。當SL/TTL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較著重於遠心特鲁 性,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總長度可以更短。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 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 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00<R1 /R2<0.50。當R1 /R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系統球差的補正。 再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由物 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 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二透鏡 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籲 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且該第二透鏡的材質為塑 膠;及一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 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 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且該第三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其 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第一 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 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該第二透鏡 201140132 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 CT3,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的折,為 N2 ’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該反曲點至光軸的為 /,,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㈣距= Y,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40 <Τ12/Τ23 <2.35 ; 〇.5Q<c^ / CT2 < 1.65 ; |N1—N2| < 0.15 ;及 0.03 <y" / γ < 〇 5〇。3 當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40 < T12 / Τ23 <2.35,可使鏡組中鏡片間的間隔距離不至於過大或過 小’除有利於鏡片的組裝配置外,更有助於鏡組空間的利 用,以促進鏡頭的小型化。當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滿足下 列關係式:0.50 < CT3 / CT2 < 1.65,可使在有限的鏡額炙 間内’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的厚度配置較為合適,有 利於在縮短鏡頭總長度與像差的修正中取得良好的平衡, 且適當的鏡片厚度配置亦有利於鏡片的製作與成型,以使 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具有穩定且良好的成像品質。當前述攝 像用光學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Ν 1 — Ν2| < 〇. 15,可較有蛛 提升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修正像散的能力。當前述攝像用光 學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03 < y" / Y < 0.50,可使系統中 心視場及離軸視場的像差均受到良好的修正。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第二透鐃 的物側表面為凹面,更可有效修正系統的佩兹伐和數,使 周邊像面變得更平;較佳地,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 面,可較有利於對系統像散與高階像差的修正。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攝像用光 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 15 201140132 該光圈係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該電子感光元 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 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 光軸上的距離為TTL ’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70 < SL/TTL< 1.20。當SL/TTL滿足上述關係式時,有利於該 攝像用光學鏡頭在遠心特性與廣視場角中取得良好的平 衡。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 數為VI,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較佳地,係滿足下 列關係式:31.0 < V1-V2 < 42.0。當VI —V2滿足上述關攀 係式時,係有利於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色差的修正。 本發明前述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 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 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_〇·65 <R1 /R2 <0.45。當R1 /R2滿足上述關係式時,係有利於系統球差的補正。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 勝’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系統屈折力配置的 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鲁 此外,並可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 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 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攝像 用光學鏡頭的總長度。 ,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 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 凹面。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巾 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 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 201140132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 之有效徑位置定義為:光線通過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之 最大範圍位置。請參考第十七圖,進一步描述y,,與γ所代 表的距離與相對位置。第十七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將於 以下描述)中的第二透鏡(HO)之放大圖。該第二透鏡(11〇) 的像側表面(112)上設置有兩個反曲點(由於透鏡可視為軸 對稱於光軸’因此在鏡面上反曲點到光軸的相同距離處有 無限多個反曲點’但在本發明中將與光軸相同距離之反曲 點僅以一點為代表)’其中該第二透鏡(Π0)的像側表面(112) 上之第一反曲點至光轴的距離為y''],該第二透鏡(11〇)的像 側表面(112)上之第二反曲點至光轴的距離為y"2,該第二透 鏡(110)的像側表面(112)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軸的距離為 Y。 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 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一 A 圖,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凊參閱第一 B圖。第一實施例 之攝像用光學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 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00) ’其物侧表面(101)為凸 面及像侧表面(10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100) 的物側表面(101)及像側表面(1〇2)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10) ’其物側表面(1Π)及像 侧表面(11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该第二透鏡(110)的 17 201140132 物側表面(111)及像侧表面(11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二透 鏡(110)的像側表面(112)上設置有兩個反曲點;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20),其物側表面(121)為凸 面及像側表面(1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12〇) 的物侧表面(121)及像側表面(12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三 透鏡(120)的像側表面(12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13〇)置於被 攝物與該第一透鏡(1〇〇)之間; 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_filter)(14〇)置於該第 二透鏡(120)的像侧表面(122)與一成像面(150)之間;該紅外 線;慮除;慮光片(1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 光學鏡頭的焦距。 上述之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X(Y)=(Y2/R)/(l+sqrt(l-(l+k)*(Y/R)2))+[W)*(r) 其中: 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 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高度; γ·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 k :錐面係數;
Af :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焦距為f ’其關係式為:f=2.18(毫米)。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其關係式為:Fno = 2.48。 18 201140132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 = 35.1(度)。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〇〇)的色 散係數為VI,該第二透鏡(11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 式為:VI —V2 = 32.5。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00)的折 射率為N1 ’該第二透鏡(11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 |N1-N2| = 0.088。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00)與該 第二透鏡(110)於光轴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11〇) 與該第三透鏡(1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其關係式 為:T12 / T23 = 1.35。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20)於光 轴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二透鏡(1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 CT2,其關係式為:CT3 / CT2 = 1.11。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00)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10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 / R2 = 0·33。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10)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1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 /R4 = -1.82。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20)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1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 / R6 = 0.72。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201140132 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00)的焦距為fl,該第二透鏡(110) 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12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 |f/fl| + |f/f2| + |f/f3| = 2.85。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1〇)的像 側表面(112)上之第一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y',該第二透 鏡(110)的像側表面(112)上之第二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 y"2,該第二透鏡(110)的像側表面(112)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 轴的距離為Y ’其關係式為.y"i / Y = 0.24 ; / Y = 〇 83。 第一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 設置有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15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 其上,該第一透鏡(100)的物側表面(101)至該第三透鏡(12〇) 的像側表面(122)於光轴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透鏡(1〇〇) 的物側表面(101)至该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轴上的距離為 TTL,其關係式為:Td / TTL = 0,74。 第一貫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光圈(13〇)至該電子 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1〇〇)的物側表 面(1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 式為:SL/TTL = 0.95。 第一貫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〇〇)的物 側表面(1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 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晝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 關係式為:TTL / ImgH = 1.71。 第一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六圖表一所示,其非 球面數據如第七A圖表二A及第七B圖表二B所示,其中 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〇v定義為最大視 20 201140132 角的一半。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二A 圖’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二B圖。第二實施例 之攝像用光學鏡頭主要由二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 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00),其物側表面(2〇1)為凸 面及像側表面(20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200) 馨的物側表面(2〇1)及像側表面(2〇2)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10) ’其物側表面(211)及像 側表面(21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21〇)的 物側表面(211)及像側表面(21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二透 鏡(210)的像側表面(212)上設置有一個反曲點;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220) ’其物側表面(221)為凸 面及像側表面(2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220) 的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三 透鏡(220)的像側表面(22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230)置於該 第一透鏡(200)與該第二透鏡(210)之間; 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40)置於該第三透鏡 (220)的像側表面(222)與一成像面(25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 濾光片(2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 頭的焦距。 弟一貫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 例的型式。 21 201140132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焦距為f ’其關係式為· f = 1.99(毫米)。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 = 2.85。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〇v = 37 5(度)。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〇〇)的色 散係數為VI,該第二透鏡(21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 式為:VI —V2 = 32.5。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〇〇)的折鲁 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21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 |N1-N2| = 0.088。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〇〇)與該 第二透鏡(21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 (210)與該第三透鏡(2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其關 係式為:T12 /T23 = 1.97。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220)於光 轴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二透鏡(2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鲁 CT2,其關係式為:CT3 / CT2 = 1.27。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00)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20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 / R2 = 0.22。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210)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2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 /R4 = -1.81。 22 201140132 第一貫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220)的物 ,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2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 / R6 = 0.68。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2〇〇)的焦距為Π,該第二透鏡(21〇) ,焦距為〇,該第三透鏡(22〇)的焦距為β,其關係式為: / nl + If / f2| + |f / f3卜 2.75。
第一貫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210)的像 側表面(212)上之該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 (:)的像側表面⑽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 其關係式為:y" / γ = 0.21。 ^第一貫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 有Λ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25G)處供被攝物成像於 ’料一透鏡(2〇〇)的物側表面(201)至該第三透鏡(220) 的,側表面(22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透鏡(2〇〇) 的勿=(201)至該電子感光元峨 TTL ’ 其關係式為:Td / TTL = 〇.75。 第^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光圈⑽)至該電子 ff〇1)至該電子感先兀件於料上的轉為TTL,其關係 式為:SL/TTL = 0.8h 第二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兮 側表面(2。丨)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的:U而 =光===角線長的-半一其 23 201140132 第二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八圖表三所示,其非 球面數據如第九A圖表四A及第九B圖表四B所示,其中 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 角的一半。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三A 圖,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三B圖。第三實施例 之攝像用光學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 序包含: φ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〇〇),其物側表面(301)為凸 面及像側表面(30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300) 的物侧表面(301)及像側表面(302)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10),其物侧表面(311)及像 側表面(31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310)的 物側表面(311)及像側表面(31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二透 鏡(310)的像側表面(312)上設置有兩個反曲點;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20),其物側表面(321)為凸 面及像側表面(3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320)鲁 的物側表面(321)及像側表面(32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三 透鏡(320)的像侧表面(32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330)置於被 攝物與該第一透鏡(300)之間; 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40)置於該第三透鏡 (320)的像側表面(322)與一成像面(350)之間及一保護玻璃 (Cover-glass)(360)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40)與該成像 24 201140132 面(35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40)及該保護玻璃(360) 的材質皆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焦 距。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 例的型式。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2.41(毫米)。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g 的光圈值為Fno ’其關係式為:Fno = 2.48。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 = 32.6(度)。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00)的色 散係數為VI,該第二透鏡(31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 式為:VI —V2 = 32.5。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00)的折 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31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 |N1-N2| = 0.088。 ❿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00)與該 第二透鏡(31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 (310)與該第三透鏡(3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其關 係式為:T12 /T23 = 2.11。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320)於光 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二透鏡(3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 CT2,其關係式為:CT3 /CT2 = 1.2卜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00)的物 25 201140132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300)的像侧表面曲率半 徑為R2 ’其關係式為:R1 / R2 = 0.40。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310)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 ’該第二透鏡(310)的像侧表面曲率半 徑為R4 ’其關係式為:R3 / R4 = -0.05。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320)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3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6 ’其關係式為:r5 / R6 = 〇 67。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鲁 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300)的焦距為Π,該第二透鏡(310)琴 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320)的焦距為β ,其關係式為: |f / fl| + |f / f2| + |f / f3| := 3.05。 第二貫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31〇)的像 側表面(312)上之第一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y"i,該第二透 鏡(310)的像側表面(3丨2)上之第二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 y"2 ’該第二透鏡(31 〇)的像侧表面(3丨2)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 軸的距離為Y ’其關係式為:y、/ γ = 0.07 ; yl,2 / γ = 0.75。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Φ 設置有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35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 其上,該第一透鏡(300)的物側表面(301)至該第三透鏡(320) 的像側表面(32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透鏡(3〇〇) 的物側表面(3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TTL,其關係式為:Td / TTL = 0.69。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光圈(33〇)至該電子 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3〇〇)的物側表 26 201140132 面(3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 式為:SL/TTL = 0.92。 第三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00)的物 側表面(3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 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晝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 關係式為:TTL/ImgH= 1.69。 第三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圖表五所示,其非 球面數據如第Η--Α圖表六Α及第十一 Β圖表六Β所示, 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 大視角的一半。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四A 圖,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四B圖。第四實施例 之攝像用光學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 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400),其物側表面(401)為凸 面及像側表面(40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400) 的物側表面(401)及像側表面(402)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410),其物側表面(411)及像 側表面(41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410)的 物側表面(411)及像側表面(41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二透 鏡(410)的像側表面(412)上設置有一個反曲點;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420),其物側表面(421)為凸 面及像側表面(4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420) 的物側表面(421)及像側表面(42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三 27 201140132 透鏡(420)的像側表面(42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430)置於被 攝物與該第一透鏡(400)之間; 另包含有一成像面(450)供被攝物成像。 第四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 例的型式。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 = 1.11(毫米)。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 = 2.04。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 = 32.1(度)。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00)的色 散係數為VI,該第二透鏡(41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 式為:VI —V2 = 0_0。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00)的折 射率為N1 ’該第二透鏡(41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 |N1-N2| = 0.000。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〇〇)與該 第二透鏡(41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 (410)與該第三透鏡(4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其關 係式為:T12 /T23 = 0.83。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420)於光 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二透鏡(41〇)於光轴上的厚度為 CT2,其關係式為:CT3 / CT2 = 0.77。 28 201140132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00)的物 侧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4〇〇)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 / R2 = 0.21 °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41〇)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 ’該第二透鏡(4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 / R4 = _0·24。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42〇)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4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 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 / R6 = 〇.84。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4〇〇)的焦距為fi ’該第一透鏡(41〇) 的焦距為,該第三透鏡(420)的焦距為G ’其關係式為· |f / fl| + |f / f2| + |f / f3| = 1.30。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410)的像 侧表面(412)上之該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y",該第二透鏡 (410)的像側表面(412)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軸的距離為Y, 其關係式為:y'· /γ = 〇·〇4。 •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 設置有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45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 其上,該第一透鏡(400)的物側表面(401)至該第三透鏡(420) 的像側表面(42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透鏡(4〇〇) 的物側表面(4〇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TTL,其關係式為:Td / TTL = 0.70。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光圈(430)至該電子 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400)的物側表 29 201140132 面(4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 式為:SL/TTL = 0.98。 第四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00)的物 侧表面(4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 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晝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 關係式為:TTL / ImgH = 2.38。 第四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二圖表七所示,其 非球面數據如第十三圖表八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 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請參閱第五A 圖’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五B圖。第五實施例 之攝像用光學鏡頭主要由三片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 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00),其物側表面(501)及像 侧表面(50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5〇〇)的 物側表面(501)及像側表面(502)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10),其物側表面(511)及像鲁 側表面(51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51〇)的 物側表面(511)及像側表面(51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二透 鏡(510)的像側表面(512)上設置有兩個反曲點;及 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20) ’其物側表面(521)為凸 面及像側表面(5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52〇) 的物侧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為非球面,並且該第三 透鏡(520)的像側表面(522)上設置有至少—個反曲點; 201140132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53〇)置於被 攝物與該第一透鏡(500)之間; 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4〇)置於該第三透鏡 (=20)的像側表面(522)與—成像面⑽)之間;該紅外線遽除 濾光片(54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用光學鏡 頭的焦距。 第五貫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 例的型式。
第五貫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 = 1.18(毫米)。 第五貫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光圈值為Fno ’其關係式為:Fno = 2.04。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0V = 30.5(度)。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〇〇)的色 散係數為VI,該第二透鏡(51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 式為:VI —V2 = 32.5。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〇〇)的折 射率為N1,該第二透鏡(51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 |N1—N2| = 0.088。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00)與該 第二透鏡(51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 (510)與該第三透鏡(520)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其關 係式為:T12 /T23 = 1.46。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520)於光 31 201140132 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二透鏡(5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 CT2,其關係式為:CT3 /CT2= 1.74。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〇〇)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 ’該第一透鏡(50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2,其關係式為:R1 / R2 = -0.58。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510)的物 侧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51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 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 /R4 = -0.19。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520)的物 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5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攀 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 / R6 = 0.35。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500)的焦距為Π,該第二透鏡(510) 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52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 |ί7;Π| + |ί7ί2| + |ί7ί3| = 3.27。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510)的像 側表面(512)上之第一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y",,該第二透 鏡(510)的像側表面(512)上之第二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鲁 y,,2,該第二透鏡(510)的像側表面(512)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 軸的距離為γ ’其關係式為:y"i / Y = 0.16 ; y"2/Y = 0.62。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 設置有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55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 其上,該第一透鏡(500)的物側表面(501)至該第三透鏡(52〇) 的像側表面(52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 ’該第一透鏡(5〇〇) 的物側表面(5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32 201140132 TTL,其關係式為:Td / TTL = 0.64。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光圈(530)至該電子 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500)的物側表 面(5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其關係 式為:SL/TTL = 0.98。 第五實施例攝像用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00)的物 側表面(50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 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晝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 關係式為:TTL / ImgH = 2.40。 第五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四圖表九所示,其 非球面數據如第十五圖表十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 焦距的單位為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表一至表十(分別對應第六圖至第十五圖)所示為本發 明攝像用光學鏡頭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 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 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 明所描述及圖式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 專利範圍。表十一(對應第十六圖)為各個實施例對應本發明 相關關係式的數值資料。 33 201140132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 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一 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三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三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四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四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五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五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六圖係表一,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七A圖及第七B圖係表二A及表二B,為本發明第一實 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八圖係表三,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九A圖及第九B圖係表四A及表四B,為本發明第二實 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圖係表五,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一 A圖及第十一 B圖係表六A及表六B,為本發明第 三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二圖係表七,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三圖係表八,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四圖係表九,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五圖係表十,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六圖係表十一,為本發明第一至第五實施例相關關係 34 201140132 式的數值資料。 第十七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透鏡之放大圖,以 進一步描述y"與Y所代表的距離與相對位置。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第一透鏡 100、200、300、400、500 物側表面 101、201、301、401、501 像側表面 102、202、302、402、502 第二透鏡 110、210、310、410、510 物側表面 111、211、311、411、511 像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 第三透鏡 120、220、320、420、520 物側表面 121、221、321、421、521 像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 光圈 130、230、330、430、530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40、240、340、540 成像面 150、250、350、450、550 保護玻璃 360 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 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l 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 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 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I 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 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 35 201140132 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 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 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 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 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 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 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 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 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N1 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 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yn 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軸的距離為Y 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 離為Td
光圈至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 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TTL
電子感光元件有效晝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 36

Claims (1)

  1. 201140132 七、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及像側 表面為凹面’且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 球面;及 一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 表面及像侧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侧表面上 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 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 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該第 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 度為CT3 ’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 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該第二透鏡的物侧表面曲 率半徑為R3 ’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係滿 足下列關係式: 0.40 < T12 / T23 < 2.35 ; 0.50 <CT3/CT2< 1.65 ; _2.〇〇<Rl /R2<0.50 ;及 _3·20 < R3 / R4 < 0·00。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該 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該反曲點至光軸的距離為y",該 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軸的距離為γ,係 37 201140132 滿足下列關係式: 0.03 <y,,/Y< 〇.5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該第二透鏡的材質為 塑膠,該第三透鏡的材質為塑膠。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 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係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 間’ 3亥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該光圈至該電子 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 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列關係 式: 〇.70<SL/TTL< 1.20 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V1 S 為V2 ’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31.〇< vi-V2<42.〇 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J員所述 其中該第-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 f像用先子鏡頭’ 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係滿足I、、、1,該第一透鏡的 货W兩足下列關係式: -〇.65<R1/R2<〇45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 其中該光圈係設置於被攝物與攝像用“鏡頭, 該電子感光it件於光軸上的距、^ ^透鏡之間’該光圈至 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二,該第一透鏡的物侧 、九軸上的距離為Τ1χ,係滿足下 38 201140132 列關係式: 0.87 <SL/TTL< 1.1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 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0.50 <R5 /R6 < 1.00 〇 9.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整體攝像g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 η’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 滿足下列關係式: ^ l.l〇<|f/fl| + |f/f2| + |f/f3|<33〇。 1申請專利範^第9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正體攝像用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 =二鏡'的焦距為㈣第三一 2.20 < |f / fi| + |f / f2| + |f / q < 3.⑼。 盆中^如!料職㈣9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中以弟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3,該 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兄、 -2.50<R3/R4<-0.12。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攝傻 其中該第-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第三透 ^ 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光 件於光軸切㈣為TTL,錢足下闕係式⑼子感光元 0.40 < Td / TTL < 0.78。 39 2011401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中'^第〜透鏡的物侧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 ,=為TTL ’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晝素區域對角線長的 為1mgH ’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14. TTL / ImgH < 1.85。 〜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 表面為 球面; 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侧表面為凹面及像側 凹面,且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侧表面皆為非 及 —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侧 ^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 k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電子感光元件供 j攝物成像’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且該攝 第用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第一透鏡與該 二一遷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與該第 〜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T23,整體攝像用光學鏡頭 $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l,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 % ’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3,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 ^為R3,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該第一透 鏡的物側表面至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 Td ’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轴上的 5巨離為TTL,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0.40 < T12 / T23 < 2.70 ; 201140132 1.10<|f/fl| + |f/f2| + |f/f3|<3.30 ; -2.50 < R3 / R4 < -0.12 ;及 0.40 <Td/TTL< 0.78。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侧表面為凸面,該第二透鏡的 塑膠’該第三透鏡的材質為塑膠。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玄第-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卜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 為V2 ’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31.0 < VI-V2 < 42.0。 Π.如巾請專鄕㈣】5項所狀攝㈣光學鏡頭, 象用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該光圈係設置於 ^攝物與該第-透鏡之間,該光圈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 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 弁九 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列關係式:心^ 0 87 < SL/ TTL < 1 1〇 = = Π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具Π體攝像用先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 fl ’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Ω,該第ϋ = 滿足下列關係式·· 兄L、距為f3,係 2.2〇<|f/fl| + |f/f2| + |f/f3|<3.〇〇。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 其中該第-透鏡傢用7^學鏡頭, .該第二透鏡第第—4=:,的間隔距離為 則滿足下列關係::;第二透鏡於光轴上的間隔距離為 201140132 0.40 < T12 / T23 < 2.35。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 像侧表面曲率半徑為R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2.00 < R1 /R2 < 0.50。 21. —種攝像用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 一第二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物側 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該第二透鏡的像侧表面上設鲁 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且該第二透鏡的材質為塑膠;及 一第三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 表面及像侧表面皆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上設 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且該第三透鏡的材質為塑膠;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 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Τ12’該 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間隔距離為Τ23’該第 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轴上的厚 度為CT3,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該第二透鏡的折射· 率為N2,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該反曲點至光軸的距 離為y,,,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上之有效徑位置至光軸的 距離為Y,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0.40 < T12 / T23 < 2.35 ; 0.50 < CT3 / CT2 < 1.65 ; |N1—N2| < 0.15 ;及 0.03 < y" / Y < 〇·5〇 ° 42 201140132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 面為凸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攝像用光學鏡頭另設置有一光圈與一電子感光元件 供被攝物成像,該光圈係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 間,該電子感光元件係設置於成像面處,該光圈至該電子 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 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係滿足下列關係 式: 0.70 < SL / TTL < 1.20。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I,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 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31.0<V1-V2<42.0。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攝像用光學鏡頭, 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該第一透鏡的 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 •0.65 <R1 /R2 <0.45。 43
TW099114919A 2010-05-11 2010-05-11 攝像用光學鏡頭 TWI418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14919A TWI418842B (zh) 2010-05-11 2010-05-11 攝像用光學鏡頭
US12/846,374 US8164840B2 (en) 2010-05-11 2010-07-29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14919A TWI418842B (zh) 2010-05-11 2010-05-11 攝像用光學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0132A true TW201140132A (en) 2011-11-16
TWI418842B TWI418842B (zh) 2013-12-11

Family

ID=4491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4919A TWI418842B (zh) 2010-05-11 2010-05-11 攝像用光學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164840B2 (zh)
TW (1) TWI41884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7759B2 (en) * 2010-05-14 2013-04-23 Optical Logic Inc. Imaging lens
CN103309013A (zh) * 2012-03-09 2013-09-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拾像镜片系统
TWI449946B (zh) * 2011-12-19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鏡頭組
TWI572890B (zh) * 2015-01-29 2017-03-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三)
TWI579583B (zh) * 2015-01-29 2017-04-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五)
TWI833237B (zh) * 2021-12-07 2024-02-2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00928A (en) * 2010-06-30 2012-01-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Three-piece pickup lens
JP5839357B2 (ja) * 2011-12-28 2016-01-06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JP5861932B2 (ja) * 2012-02-28 2016-02-16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524089B (zh) * 2012-03-06 2016-03-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
US9857568B2 (en) * 2013-07-04 2018-01-02 Corephotonics Ltd. Miniature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KR20180013379A (ko) * 2016-07-29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TWI630418B (zh) * 2016-11-03 2018-07-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CN110515179B (zh) * 2019-08-16 2021-10-1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1733485B2 (en) 2019-09-06 2023-08-22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3082B (en) * 2004-12-31 2010-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Digital camera lens
JP3816095B1 (ja) * 2005-12-16 2006-08-30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US7907356B2 (en) * 2006-04-14 2011-03-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4910723B2 (ja) * 2007-01-29 2012-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携帯端末
US7525741B1 (en) 2007-10-07 2009-04-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Two-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TWI361903B (en) 2008-02-27 2012-04-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7759B2 (en) * 2010-05-14 2013-04-23 Optical Logic Inc. Imaging lens
TWI449946B (zh) * 2011-12-19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鏡頭組
CN103309013A (zh) * 2012-03-09 2013-09-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拾像镜片系统
CN103309013B (zh) * 2012-03-09 2015-04-1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拾像镜片系统
TWI572890B (zh) * 2015-01-29 2017-03-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三)
TWI579583B (zh) * 2015-01-29 2017-04-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五)
US9823441B2 (en) 2015-01-29 2017-11-21 Abilit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TWI833237B (zh) * 2021-12-07 2024-02-2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18842B (zh) 2013-12-11
US20110279910A1 (en) 2011-11-17
US8164840B2 (en) 2012-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1485B (zh) 成像光學鏡片組
TWI406027B (zh) 取像用光學鏡頭
TW201140132A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I424187B (zh) 拾像光學系統
TWI435135B (zh) 光學透鏡系統
TWI400506B (zh) 攝像光學鏡片組
TWI421563B (zh) 影像拾取光學鏡頭組
TWI403781B (zh) 攝影光學鏡頭
TWI437312B (zh)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
TWI414840B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I391701B (zh) 取像光學鏡頭
TWI457596B (zh) 光學攝像系統組
TWI418876B (zh) 光學攝像系統
TWI408409B (zh) 取像光學鏡組
TWI424189B (zh) 成像光學鏡頭
TWI432774B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頭
TWI418841B (zh) 攝像光學系統
TWI435106B (zh) 攝像鏡頭組
TWI407142B (zh) 攝像透鏡組
TWI457593B (zh) 拾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201115180A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201213926A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system
TW201305595A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系統
TW201608266A (zh) 取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201312155A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