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38097A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38097A
TW201138097A TW100113684A TW100113684A TW201138097A TW 201138097 A TW201138097 A TW 201138097A TW 100113684 A TW100113684 A TW 100113684A TW 100113684 A TW100113684 A TW 100113684A TW 201138097 A TW201138097 A TW 2011380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display device
holes
emitting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3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0845B (zh
Inventor
Sok-Won Noh
Tae-Min Kang
Jae-Ho Lee
Jin-Won Sun
Min-Chul Suh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38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8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0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08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1138097 六、發明說明: [0001] [0002] [0003]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城】 此申請向韓國智慧財產局主張於2010年4月26日'所提交之 韓國專利申請號第10-2010~0038531號、及於2〇1〇年3 月31日所提交之韓國專利申請號第1 0-201 0-0 02 9857號 之優先權,於此處中其揭露被納入之參考。 本發明之態樣係相關於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特別 地,關於一種主動矩陣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 Γ|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係為自發光顯示裝置,其藉由施加一 電壓於一有機層,該有機層係包含有一像素電極、一反 電極以及一發射層’其中該發射層係設置於該像素電極 與該反電極之間,造成電子及電洞在發射層中彼此結合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已經受到矚目並被認為次世代顯示 裝置,其係因為其相較於陰極射線管(CRTs)或是液晶顯 示(LCDs)具有較為光亮與輕薄設計、更廣的視角、更快 的反應時間以及更低的功率消耗。 [0004]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根據驅動方法被歸類為被動矩陣型 (PM)有麟光顯示裝置以及主動矩陣型(AM)有機發光顯
一主動矩陣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 像素電極經由一通孔相互電性連接。 義為%•繞母一像素電極之一發光區域 【發明内容】 薄膜電晶體(TFT)與像素定義層(PDL)定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4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 [0005]本發明之紐 ㈣料顯不裝置,其係藉由避 “於像素電極之邊部的像素定義層因為—形成靠 近於该像素電極的通孔脫落,來改善顯示品質。 陶轉树明之態樣,《-軸機發細Μ置包含: 複數個薄膜電晶體(TFTs);覆蓋於該等薄膜電晶體之一 . 切化層;形成於該平域層上之複數個料電極,每 Γ像素電極補由—貫穿平坦化層之通孔連接到對應的 複數個薄膜電日日日體之―,且具有_發光部以及—非發光 〇 部’且每—通孔係位於最遠於每-環繞於通孔的發光部 之一位點;形成於該平域層上之—像素定義層,其分 別覆蓋於每一通孔及料非發光部;多個有機層,每一 有機層包含-發射層以及被設置於所對應發光部之— 以及設置在每一有機層上之一反電極。 圃根據本發明之態樣,複數個像素電極可於—第—方向及 垂直於第;ΪΓ向之一第一方向圖樣化並且每一複數個 通孔可形成在最遠於複數個像素電極之發光部之外緣的 位置,複數個像素電極係毗鄰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以 及設置在該通孔周圍。 [0008]根據本發明之態樣,每一複數個通孔可形成於一第一直 線及一第一直線之相交處,該第一直線係連接至位於说 鄰於第一方向以及設置環繞於該通孔的相鄰多對的該等 發光部之間的中心點,以及該第二直線係連接至位於第 二方向以及設置環繞於該通孔的相鄰多對的該等發光邛 之間的中心點。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5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〇〇〇9] 根據本發明之,笼.,〜、樣弟一直線及該第二直線可彼此垂直相交。 [0010] [0011] [00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每—通孔基本上可^置在位於對角 毗鄰多對的發光部之間的一共用點。 據本發明之癌樣’該等發光部可排列於一第一格栅圖 案以及該等通孔可排列於自第—格樹圖案所偏移之一 第二格栅圖案。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料發光部可排列於―第—格拇圖 案’以及該等通孔可排列於自第—格柵圖案所偏移之一 第一格拇圖案。 根據本發明之紐,該等發光部可不設置在藉由連接就 鄰於通孔所形成之一直線上。 根據本發明H相對於基板形成於每—複數個通 孔上的像素定義層之—部分的高度較低於每—形成在該 發光部上的像素電極之一部分的高度。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該像素定制之厚度可在或介於500 A及5〇〇〇 A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除了在覆蓋通孔的部份之外,像素 定義層基本上可為平面的。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連接複數個像素電極部分之通孔可 有相同之圖樣。 [0018]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及/或優點將被描述於下列描述部分十 ’且在某種程度上,可從描述而顯而易知 、或可藉由本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6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 [0019] [0020] Ο [0021]
[0022] G
[0023] 發明之實例被了解。 【實施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現在將作出詳細之參考,其説明於附圖中 之範例,其中全文中相似參考符號對應於相似元件。為 了解釋本發明’實施例藉由參考圖式描述如下。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之橫截面視圖。參照第1圖,一顯示單元20係設置於一基 板10上。一封裝基板3〇係設置於基板1〇上,且封裝該顯 示單元20。該封裝基板3〇係防止外部空氣及水氣穿透進 入該顯示單元2〇。 該基板1 0之邊緣及該封裝基板30是藉由密封構件4〇而彼 此黏附,使得位於該基板10以及該封裝基板3〇之間的一 空間25係為密封的。一吸濕劑、一填充物或其他相似物 可被填充於該空間25中,其將於稍後描述。 根據此發明之一態樣’如第2圖所示之實施例,係將如第 1圖所不之實施例中之該封裝基板30及該密封構件取代 為一封裝膜50,其形成在顯示單元20上以保護該顯示單 元20避免外部空氣進入。該封裝膜50為一薄祺。封裝膜 50可具有一結構,其係由如二氧化矽或氮化矽的無機材 料所形成之一層、以及由如環氧樹脂或聚醯亞胺的有機 材料所形成之一層交替形成。然而,本實施例不因此而 受限制,且該封裝胰50可具有任何結構,只要該封裝膜 50為一透明薄臈。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第3圖係為第1圖或第2圖之有機發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7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 光顯示裝置之顯示單元2〇平面圖。第4圖係為沿第3圖中 之A-A線段所截面之橫截面視圖。第5圖係為增加在第4圖 中之像素電極之一有機層250以及一反電極26 0之橫截面 視圖。第6圖係為第3圖中之像素電極之通孔220與發光部 231之間的位置關係平面視圖。 [0024] [0025] [0026] [0027] 參考第3圖至第6圖,複數個薄膜電晶體(TFTs)TR係設置 於該基板丨〇上。複數個薄膜電晶體TR係經由複數個通孔 220電性連接至像素電極23〇。 該基板10可以包含二氧化矽為主要成分之透明玻璃材料 f ) 所形成。兩者擇一地,基板10可以不透明材料或塑膠材 料所形成。無論如何,本發明不因此而受限制。 一緩衝層211形成於該基板1〇之頂面。該等薄膜電晶體TR 係形成於緩衝層211上。該緩衝層211避免雜質元素渗透 且使基板10之頂面平坦化。該緩衝層211可由多種材料形 成。舉例來說,該緩衝層211可由如氧化矽、氮化石夕、氮 氧化矽、氧化鋁、氮化鋁、鈦氧化物或氮化鈦的無機材 料、如聚醯亞胺、聚酯或丙烯醯的有機材料、或其有機_ I, 無機之複合材料所形成。該緩衝層211並非需要,必要時 可以省略。 雖然只有指出一個驅動薄膜電晶體TR電性連接至該等像 素電極230之一,但這是為了方便解釋。雖然未詳細說明 一開關薄膜電晶體、一電容或者其他相似物可進一步形 成於該基板1〇上。此外’連結至該薄膜電晶體及該電容 之各種線,例如掃描線、資料線以及驅動線,可進一步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8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 包含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 [0028] Ο [0029] [0030] 〇 [0031] 一半導體主動層212形成於該緩衝層211之上。該半導體 主動層21 2可由一無機半導體材料所形成,例如非晶矽或 多晶矽’但本實施例並不因此而受限制,亦可由一有機 半導體材料所形成,例如氧化物半導體材料或其他相似 物。該半導體主動層21 2包含一源極區212b、一沒極區 212c以及設置於該源極區212b與該汲極區212c之間的一 通道區212a。 一閘極絕緣層213係形成於該緩衝層211上以該覆蓋半導 體主動層212。一閘極電極214形成於該閘極絕緣層213 上。一層間絕緣層215形成於該閘極絕緣層213上以覆蓋 該閘極電極214。該源極電極216與該汲極電極217係形 成於該層間絕緣層215上,並且透過相對應的接觸孔接觸 該半導體主動層212之源極區21 2b與汲極區212c。 β亥薄膜電晶體TR之結構不因此而受限,且薄膜電晶體tr 可有多樣化結構。舉例來說,雖然薄膜電晶體TR有一上 端閘極結構,薄膜電晶體TR可具底端閘極結構,其中之 閘極電極214係形成於半導體主動層212下方。當然,薄 膜電晶體TR可有那些不同於以上所描述之結構。 一平坦化層218形成以覆蓋該等薄臈電晶體TR。該平坦化 層218減低包含複數個薄膜電晶體TR之基板1〇之高度差。 s亥平坦化層218可為具有一平整頂面之單一或多層絕緣層 。該平坦化層218可由至少一選自由聚醯亞胺、聚醯胺、 丙烯酸樹脂、苯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和酚樹脂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9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 (Phenol resin)所組成之群組之物質所形成。 [0032] [0033] [0034] [0035] 雖然未顯示,一鈍化層可進一步設置於該源極電極216與 該汲極電極217上。 每一通孔220穿透過平坦化層218以顯露出每一薄膜電晶 體TR之沒極電極217。透過通孔220,每一薄膜電晶體丁尺 與以一預定模式形成於該平坦化層218上的每一像素電極 230係彼此電性連接。在第4圖及第5圖中,雖然像素電極 230連接至薄膜電晶體tr之汲極電極217,其係為典型且 該像素電極230可透過通孔220電性連接至該源極電極 216。 該像素電極230包含未由一像素定義層(pDL) 24〇所覆蓋 之發光部231以及-由像素定義層24()所覆蓋之非發光部 232。该非發光部232可包含一通孔連接部23^其係用以 連接該發光部231及該通孔22〇、以及—邊界部232a其係 環繞於發光部231之邊緣部。 該像素定義層240係形成於該平坦化層218上以覆蓋電性 連接至該通孔22G之像素電極23G之邊緣1像素定義層 240藉由覆蓋該像素電極230之邊緣部定義—像素為―預 定厚度。此外’該像素定義層240藉由增加於該像素電極 230之端部與該反電極26〇之間的距離以避免電弧發生在 該像素電極230之端部,其將在稍後解釋。 該有機層25G及該反電極26◦依序的形成在該像素電極 230上。該有機層25〇可由一低分子量或高分子量的有機 材料所形成。若該有機層250由低分子量之有機材料所形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1〇頁/共24頁 1003188598-0 [0036] 201138097 成’該有機層250可藉由堆疊一電洞注入層(hil)、一電 洞傳輸層(HTL)、一發射層(EML)、一電子輸送層(etl) 、以及一電子注入層(EIL)為單一或複合結構所形成。低 分子量之有機材料之例子可包含銅酞青(CuPc)、N,N,-二(萘-1-基)-Ν,Ν’ -二苯基-聯苯胺 (N,N,-di(naphthalene-l-yl)-N,N*-diphenyl-ben zidine,ΝΡΒ)、以及三_(8 -經基啥琳)紹 (tris-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 , Alq3)。 〇 [0037] 若該有機層250由高分子量之有機材料所形成,該有機層 250可包含設置於發射層上並朝向該像素電極23〇之電洞 傳輸層。該電洞傳輸層可由聚-(2,4)-乙烯-二經基嗟吩 (poly-(2,4)-ethylene-dihydroxy thiophene > PEDOT)或聚苯胺(p〇lyaniline,pANI)所形成。該發射 層係獨立地用於母一紅、綠、藍之像素,且該電洞注入 層、該電洞傳輸層、該電子輸送層以及該電子注入層通 常可作為紅、綠、藍之像素之通用層。 〇 [0038]雖然該有機層250在第5圖中係僅形成於該像素電極230上 ,其係為典型且該通用層可形成以覆蓋整個像素區域, 例如該反電極260。包含發射層之有機層25〇可具有一彩 色圖樣,其係藉由執行真空沉積、喷墨印刷、旋轉塗佈 、雷射引發熱成像(LITI)或其他相似方法所形成。 [0039]㈣地,當在形成於供體薄膜上之發紐料藉由利用雷 射引發熱成像轉移至該像素電極23{),且環繞著發光部 231之像素定義層240之厚度較厚時,由於該發光部231 與該像素定義層240之間較大高度差,使得發光材料無法 1003188598-0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Π頁/共24 S 201138097 平顺地在該發光部231之外緣轉移。 [0040] [0041] [0042] [0043] 即使當該發射層並非藉由細雷㈣發 且該料定義㈣㈣厚度較厚時,製造當H戍, 的超/彝顯示裝置係難以達成的。在這方面▲、重’辦增 義層240之厚度盡可能的薄是較適合的。 Λ像条定 2該像素定義層240的厚度«,且_孔22〇 靠近该像素電極230之邊部時(意即,太靠近像在太 之發光部231的外緣),形成於該像素電極咖之兮麵23〇 義層240可能因為鄰近該通孔22()而沒入該通孔2 =棄定 從而未能保持它的厚度。因此,該像素電極23〇 ’ 231之外緣變得不乾淨,因而減少像素的整體平垣声先部 結果所示,U於發射層之圖樣藉”射引發熱成了象。、如 真空沉積或其他相似方法所形成時,用以該發射層之圖 樣的外緣變得不乾淨,因此降低顯示品質。 為了解決此問題’根據本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該通孔220係形成在最遠於接近和圍繞於該通孔22〇周圍 之像素電極230之發光部231外緣之位置。 第6圖係為在該像素電極230及該等通孔22〇的發光部 23卜1、231-2、231-3…之間的相對關係平面視圖。該 等像素定義層240以及被該等像素定義層24〇所環繞之該 等像素定義層形成部並未顯示於第6圖。參考第3圖及第6 圖’該等通孔220係形成在最遠於形成接近及環繞於該等 通孔220周圍之該等像素電極230之發光部231-1、 231-2、231-3…之位置。 100113684 表單編號Α0101 第12頁/共24頁 1003188598- 201138097 [0044] 具體來說,若用以該等像素電極230之發光部231的圖樣 係規則地排列在第一方向(X方向)及與第一方向垂直之第 二方向(y方向)時,每一通孔220可形成在最遠於鄰近第 二方向且設置環繞該通孔220之兩發光部231-1及231-3 之外緣、以及鄰近第一方向赴鄰且設置環繞該通孔2 2 0之 兩發光部23卜1及231-3之外緣的位置。 [0045] Ο 如第6圖所示,該通孔220可形成於直線名1及直線名2之 交叉點。該直線名1連接位於鄰近第一方向且設置環繞於 該通孔220的兩發光部23卜1及23卜2之間的中心點。該 直線/2連接位於鄰近第二方向且設置環繞於該通孔220 四周的兩發光部231-1及231-3之間的中心點。詳細地說 ,該通孔22〇可形成在直線名1及直線名2之間的垂直相交 處。同時,當其所顯示為直時,其可被了解的是,直線名 1及直線名2其中之一或全部在其他態樣中可以非為直的, ❹ [0046] 視發光部231-1、231-2、231-3…之位置而定。 此外,該通孔220可形成於對角毗鄰且設置於通孔220四 周之發光部23卜1、231-2、231-3及23卜4的交點。詳 細地說,如第6圖所示,該通孔220可形成在直線名3及名 4之交又點。該直線名3連接對角毗鄰且設置於通孔220四 周之兩發光部231-1及23卜4。該直線名4連接於對角毗 鄰且設置於通孔220四周之兩發光部23卜2及231-3。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13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 [0047] [0048] [0049] [0050] 另外’參閱第3圖及第6圖,該發光部可排列在一第一格 栅圖案,錢通孔22〇可排列於自第—格栅圖案所偏移之 一第二格柵圖案。 參閱第3圖及第4圖,在該等通孔22()及設置靠近且環繞於 該等通孔220的像素電極23〇之發光部231之外緣之間的 距離“d”係林變的,且被定義錢每—通孔22〇最遠 於一鄰近發光部231之外緣。 同日”如第3圖及第6圖所示’該等像素電極23G之發光部 231並非。又置在藉由連接每—通孔22〇,且該等通孔 係相鄰於位於第-^向的相對應之通孔糊所形成之直線 B1 B1上,且並非設置在藉由連接每一通孔220,且該等 通孔220係相鄰於位於第二方向的相對應之通孔22〇所形 成之直線B2 B2上,以便每_通孔22{)係最遠於鄰近之發 光部231。 文“1豕食定義層240是薄的且落入於該通孔22() 中,且位於該發光部231之外緣的該像素定義層240厚度 轉持不變,而發光區域可被清楚地定義。如結果所示又 右用於發射層的圖樣係藉由雷射引發熱成像、真空沉 積或其他相㈣法所形成時,用於發射層的圖樣之外緣 可清楚地維持,像素之平坦度可大幅地維持,且顯示品 質可被改善。 該有機發域示㈣之像素定義層24Q之厚歧薄的。舉 ^來说,像素定義層24〇之厚度可以等於或大於5⑻人且 ;或]於5GGG A。若該像素定義層240之厚度小於5〇〇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I 第14頁/共24頁 1003188598-0 [0051] 201138097 [0052] Ο
[0053]G
[0054] [0055] Α ’定義像素係困難的,且若像素定義層240之厚度大於 5000 A,藉由利用雷㈣發熱成像或其他相似方法使發 射層平順轉移可能因為該像素定義層24〇及該發光糊 之間的尚度差而無法達成。 參閱第4圖’由於該像素定義層24〇之厚度係薄的,介於 該基板ίο之底面與形成找通孔22G上的該像素定義層 240之-部分之間的高度h2係小於介於該基板ι〇之底面與 形成於該發光部231上之像素電極23Q之—表面之間的高 度hi。其係因為相對薄的該像素定義層24〇可能無法足夠 地填滿形成於該通孔22G中之台階式部分。然而,由於該 通孔220係充分地遠於該像素電極23〇之發光部231之外 緣’且形成於通孔220之上之像素定義層州之―部分埋 入而因此無法轉㈣厚度,所⑽成在與該通孔22〇隔 開-距離“d”的發光部231的外緣的該像素定義層24〇之 一部分厚度可被維持。 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像素電極23〇可作為—正極功能而 該反電極260可作為-陰極功能。當然,該像素電極23〇 以及該反電極260之極性可為相反的。 該像素電極230可為一反射電極,且反電極26〇可為一透 明電極。因此,該顯示單元2〇為一頂部發光顯示單元, 其中的影像在朝向反電極26〇之方向所形成。 為此,該像素電極230可包含一反射層,其係由至少一選 自由銀(Ag) ' 鎂(Mg) ' 鋁(A1)、鉑(Pt) ' 鈀(pd)、金 (Au)、鎳(Ni)、敍(Nd)、銥(ir)、鉻(Cr)、鐘“i)、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15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 鈣(Ca)或其化合物所組成之族 下、Μ及俗j 4 物(ITO)、銦鋅氧化物(IZ0)、 氧化鋅(“,锡氧化 銦(In/3)之具有高功函數之材料所形成。▲或三氧化二 可由例如銀、鎂、鋁、鉑、鈀、 續反電極260 4、鎳、鈇、 [0056] [0057] w、敎、 鐘、辦或其合金之具有低功錢之材料所形成 無論如何,本發明之實施例不因此受限, 230可為 且讀像素 一透明電極。在此例中,該像素 物(TO)、銦龍化物、氧化辞、或三可由例如錫氧化 功函數之材料所形成,其中不包含—反射層'銦等之有南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態樣,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允 許’即使域在形祕聽該私賴 部分厚度無法維持時,形成在該發光部之外緣的雜素 定義層之-部分厚度是可被維持的。更甚者,本態樣允 許一發光區被清楚地定義。此外,本發明之態樣允許, 當一發射層之圖樣藉由真空沉積、雷射引發熱成像或其 他相似方法所形成時,顯示品質將可被改善。 錢·、鉻 電極 [0058]雖然少數本發明之實施例已被展示及描述,但本領域之 技術人員可理解,在沒有偏離本發明之原則及精神及之 下任何改變可被加入於此實施例中,其範圍定義在申請 專利範圍與其均等範疇中。 【圖式簡單說明】 [0059]這些及/或本發明之其他態樣與優點將由下列描述之實施 例變得淺顯易懂且更加快速地體會,結合附圖如下: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1 表單編號A0101 第16頁/共24頁 100 201138097
之橫截面視圖; 第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7F裝 置之橫截面視圖; 第3圖係為第1圖或第2圖之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一顯示 單元之平面視圖; 第4圖係為沿第3圖中之A-A線段所截面之横戴面視圖; 第5圖係為第4圖中於-像素電極增加_有機層以及一反 電極之橫截面視圖;以及 第6圖係為第3圖之像素電極之一通孔與一 “ 赞"光部之間的 位置關係平面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60] 10 :基板 20 :顯示單元 25 :空間
3 0 .封裝基板4 0 :密封構件 50 :封裝膜 250 :有機層 260 :反電極 220 :通孔 230 :像素電極 231、23卜1、231-2、23"、23卜4 211 :緩衝層 TR :薄膜電晶體 212 :半導體主動層 :螫光部 100113684 212a :通道區 212b :源極區 表單編號A0101 第17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 21 2 c . >及極區 213 :閘極絕緣層 214 :閘極電極 215 :層間絕緣層 216 :源極電極 217 :汲極電極 218 :平坦化層 240 :像素定義層 232 :非發光部 232a :邊界部 232b :通孔連接部 名1 '名2、名3、名4 :直線 d :距離 hi、h2 :高度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18頁/共24頁 1003188598-0

Claims (1)

  1. 20113809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包含: 複數個薄膜電晶體(TFTs); 一平坦化層,其係覆蓋該複數個薄膜電晶體; 複數個像素電極,其係形成在該平坦化層上,每一該等像 • t電極利用貝穿該平坦化層之-通孔連接所對應之該等薄 膜電aa體之~~,並具有一發光部及一非發光部,且每一該 等通孔位在最遠於每一環繞該通孔之該發光部之一位點; 0 一像素定義層,其係形成於該平坦化層上以分別地覆蓋每 —该等通孔及該等非發光部; 夕個有機層,每一有機層包含一發射層且設置於所對應之 該等發光部之一中;以及 一反電極,其係設置於每一該等有機層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複數個像素電極於一第一方向及垂直該第一方向之一第 —方向圖樣化’且每一該複數個通孔係形成在最遠於該複 〇 數個像素電極之該等發光部的外緣之一位置,該複數個像 素電極係鄰近於該第一方向以及該第二方向並設置於該通 孔四周。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每一該複數個通孔係成形於一第一直線及一第二直線之相 交處’該第一直線係連接至位於毗鄰於第一方向以及設置 於環繞該通孔的相鄰多對的該等發光部之間的中心點,且 該第二直線係連接至位於該第二方向以及設置環繞於該通 孔的相鄰多對的該等發光部之間的中心點。 100113684 表單編珑A0101 第19頁/共24頁 1003188598-0 201138097 4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直線及該第二直線係彼此垂直相交。 5 .如曱請專利範圍之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每一該等通孔基本上係設置在位於對角毗鄰多對的該等發 光部之間的一共用點。 6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5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該等發光部係排列於一第一格栅圖案,以及該等通孔係排 列於自該第一格柵圖案所偏移之一第二格柵圖案。 7.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該等發光部係排列於一第一格柵圖案,以及該等通孔係排 列於自該第一格柵圖案所偏移之一第二格柵圖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該發光部非設置於藉由連接毗鄰之該等通孔所形成之一直 線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相對於基板,形成在每一該複數個通孔上的該像素定義層 之一部分的高度較低於每一形成在該發光部的該等像素電 極之一部分的高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該像素定義層之厚度係在或介於500 A及5000 A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該像素定義層除了在覆蓋該等通孔之部分外基本上係平面 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之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連接'該複數個像素電極部份之該等通孔有相同之圖樣。 100113684 表單編號A0101 第20頁/共24頁 1003188598-0
TW100113684A 2010-04-26 2011-04-20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TWI5508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00038531 2010-04-26
KR1020110029857A KR101243924B1 (ko) 2010-04-26 2011-03-31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8097A true TW201138097A (en) 2011-11-01
TWI550845B TWI550845B (zh) 2016-09-21

Family

ID=4532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3684A TWI550845B (zh) 2010-04-26 2011-04-20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4) JP2011233502A (zh)
KR (1) KR101243924B1 (zh)
TW (1) TWI5508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2428B2 (ja) * 2013-09-09 2018-02-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81258B1 (ko) * 2016-06-10 2023-09-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2660313B1 (ko) * 2017-09-12 2024-04-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5487B2 (ja) 1999-06-14 2003-06-09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TW484238B (en) 2000-03-27 2002-04-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183838B2 (ja) * 2000-05-12 2013-04-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JP2002215063A (ja) * 2001-01-19 2002-07-31 Sony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JP2005310799A (ja) * 2002-10-03 2005-11-04 Seiko Epson Corp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表示パネルを備えた電子機器並びに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226549A (ja) * 2003-01-21 2004-08-12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6812637B2 (en) 2003-03-13 2004-11-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isplay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
JP2005055821A (ja) * 2003-08-07 2005-03-03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614712B2 (ja) * 2003-08-27 2011-01-1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3915806B2 (ja) * 2003-11-11 2007-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635064B1 (ko) * 2004-05-03 2006-10-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능동 매트릭스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0685404B1 (ko) * 2004-10-11 2007-02-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6337713A (ja) * 2005-06-02 2006-12-14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683791B1 (ko) * 2005-07-30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0859691B1 (ko) * 2007-03-07 2008-09-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035010B2 (ja) * 2008-02-21 2012-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80340A (ja) * 2008-09-26 2010-04-08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33502A (ja) 2011-11-17
JP6137653B2 (ja) 2017-05-31
KR20110119535A (ko) 2011-11-02
KR101243924B1 (ko) 2013-03-14
JP2016146351A (ja) 2016-08-12
TWI550845B (zh) 2016-09-21
JP2013051208A (ja) 2013-03-14
JP2015015252A (ja) 2015-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679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91661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937917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729456B (zh) 顯示裝置
KR102050434B1 (ko) 플렉서블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58749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0560792B1 (ko) 전면 발광 구조를 갖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제조방법
US11056667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254644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152580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09353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50042367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7897975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596755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KR20140080231A (ko)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00141566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TW201138097A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KR20150131428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1469477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205859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922463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KR102242982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40085040A (ko)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00035455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