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6966A - Mobile device, base stations, backhaul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he mobil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obile device, base stations, backhaul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he mobil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6966A
TW201126966A TW099112307A TW99112307A TW201126966A TW 201126966 A TW201126966 A TW 201126966A TW 099112307 A TW099112307 A TW 099112307A TW 99112307 A TW99112307 A TW 99112307A TW 201126966 A TW201126966 A TW 2011269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obile device
data transmission
procedure
standb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2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33503B (zh
Inventor
Chiu-Wen Chen
Chun-Yen Hsu
Original Assignee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TW201126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6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3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35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7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for increasing reliability, e.g. using redundant or spare channels o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112696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行動裝置、基地台、 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更詳細 地說,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保持且不中斷資料傳輸之行動裝 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 產品。 【先前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無線通訊技術也越來越普及。許多無線通訊 技術,例如使用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lie Communications ; GSM )、寬頻分碼多工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低功率行動通訊裝置(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PHS)、無線相容認證系統(Wireless Fidelity ; WiFi )、全球微波存取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 WiMAX )或是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 LTE)之無線通訊技術皆是以基地台(Base station ; BS) 之方式來提供無線語音、影像、數據通訊與行動裝置定位服務。 不論是使用WiMAX或是使用LTE無線通訊技術之無線通訊系 統,其基地台通常係以蜂巢式概念進行佈建,並以高功率與大通 訊涵蓋範圍之基準進行設計。然,雖然在大型基地台進行佈建的 密度已相當高之情況下,大多室内環境依舊存在著因建築物的遮 蔽效應,而導致無線通訊品質下降的問題;甚至因建築物的遮蔽 201126966 效應,而產生通訊死角,進而導致服務供應商無法提供有效服務 之結果。 為了減少通訊死角,提升系統容量,並更有效地利用無線通訊 系統之無線頻寬資源,除了原有大型基地台(Macro BS)的建置 之外,毫微微蜂巢式(Femtocell)基地台近來逐漸受到重視,同 時亦被視為下一代無線通訊的關鍵技術之一。相對於大型基地 台,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雖然較小,但其具有低 功率且低製造成本的優勢,因此可大量地於室内環境中進行佈 建,以提升無線通訊品質。此外,無線網路系統中,原先分配於 大型基地台之頻寬,亦可重覆分配給各個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 進而提高無線頻寬資源的使用效率。 然而,於無線通訊系統中,因行動裝置於同一時間中,僅能與 一基地台進行資料傳輸;且於進行資料傳輸時,行動裝置可能因 與其進行資料傳輸之基地台停止服務或遭受干擾,而中斷其原本 進行資料傳輸的基地台之連線。因此,於中斷連線之後,行動裝 置將必需重新尋找另一個基地台,並重新執行網路登入程序,方 能恢復資料傳輸;這將造成行動裝置與基地台進行資料傳輸的不 連續性,同時造成資料傳輸的延遲。 因此,要如何在不改變現有無線通訊系統的硬體架構之下,避 免或降低因行動裝置與基地台之間之連線中斷,而造成資料傳輸 的不連續性及/或延遲,乃是現今無線通訊網路業者與無線通訊裝 置製造廠商仍然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也是廣大消費大眾殷切期 盼的貼心智慧設計。 5 201126966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行動裝 置、基地台以及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可透過有線方式及無 線方式其中之一直接或間接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 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行動裝置包含一通訊模組以及一處理 模組。該通訊模組用以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該處理 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用以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 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隨後,該 通訊模組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 以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並藉由該不可用區 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 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該處理模組更用以判斷該資 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莽致能該通訊模組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 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 端網路裝置通訊。 另外,本發明之主要基地台包含一通訊模組,係藉由該可用區 間與該行動裝置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俾該行動裝置透過該主要 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另外,本發明之備用基地台亦包含一通訊模組,係藉由該不可 用區間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該行動裝置透過該 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且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 異常時,該通訊模組即與該行動裝置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 201126966 俾該行動裝置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另外,本發明之後端網路裝置同樣包含一通訊模組,係於該行 動裝置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時, 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當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 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且該行動裝置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 生異常時,該行動裝置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 序,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前述行動裝置之方法,其 包括下列步驟:接收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根據各該基地台 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 地台;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以 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 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 端網路裝置通訊時,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以及與該備 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 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内儲一種用 於前述行動裝置之方法之程式;當該程式經由電腦被載入行動裝 置後可執行並完成前段所述之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 綜上所述,若本發明之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之間的資料傳輸 發生異常時,行動裝置即可轉而透過備用基地台繼續進行資料傳 輸。據此,本發明之無線網路系統即可有效地克服習知技術中, 因行動裝置與其原本進行資料傳輸的基地台中斷連線,而需重新 201126966 尋找另一個基地台以執行網路登入程序,方能恢復資料傳輸的問 題。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 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它目的、優點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 及實施態樣。 【實施方式】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内容,本發明的實施例益彝用 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 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 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 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 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並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如第丨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無線網路系 統卜無線網路系統1包含—行動裝置u、複數基地台13a、13b、 15a、15b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17。在本實施例中,無線網路系統 1係基於WiMAX/802.16m無線通訊標準建置❶然而,在其它實施例 中,無線網路系統1亦可基於其它無線通訊技術標準建置,例如 第一代彳于動通成之長期演進(3rd-generation-long term evolution ; 3G-LTE)無線通訊標準。依據本發明所描述之實施範例,所屬技 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本發明之無線網路系統丨係基 於其它無線通訊標準之運作方式,故在此不再贅述。 行動裝置11可為行動電話(cell ph〇ne)、個人數位助理(pers〇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是筆記型電腦(丨apt〇p)等具有行動通 201126966 訊功能之裝置。基地台13a、13b則為毫微微蜂巢式(Femt〇cell)基 地台,其具有較小的訊號涵蓋範圍且通常佈建於室内環境。基地 台15a、15b可為大型蜂巢式(Macrocell)基地台、毫微型蜂巢式 (Picocell )基地台、微型蜂巢式(Micr〇cei丨)基地台或是中繼 (Relay)基地台,其具有較大的訊號涵蓋範圍且較好的通道品 質。基地台13a、13b、15a、15b可透過有線方式及無線方式其中 之一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至後端網路裝置17。於實際應用上,後端 網路裝置17係為一無:線通訊服務供應商之通訊設備,該通訊設備 係用以提供網際網路連線服務、語音通訊、視訊通訊以及其它數 據傳輸服務。於本實施例中,行動裝置Π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 於一低負載模式(low-duty mode)’基地台13a、13b在資料傳輸 上’可工作於一運作模式或低負載模式,而基地台l5a、15b在資 料傳輸上係工作於運作模式。該運作模式係代表一隨時可進行資 料傳輸之狀態,而該低負載模式係代表在資料傳輸上具有一可用 區間及一不可用區間之狀態,詳細描述請參後讀段落。 假設行動裝置11皆位於基地台13a、13b、15a、15b的訊號涵 蓋範圍内,故行動裝置11會分別自各基地台13a、13b、15a、15b 接收基地台資訊102、104、106、108。基地台資訊l〇2、104、106、 108可包含各基地台13a、13b、15a、15b之識別碼、服務負荷情 況(service loading condition)及其他基本資訊。此外,行動裝置 11亦可根據基地台資訊102、104、106、108得到相對於各基地台 13a、13b、15a、15b 之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 RSSI )‘、訊號對干擾雜訊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 SINR)、載波對干擾雜訊比(Carrier to Interference 201126966 and Noise Ratio ; CINR)等訊號量測值 β 隨後,行動裝置11會根據各基地台的服務負荷情況及上述之量 測值估測本身與各基地台13a、13b、15a、15b間的通訊品質,並 自基地台13a、13b選擇通訊品質最好的基地台作為一主要基地台 (例如.基地台13a) ’並且自基地台15a、15b選擇通訊品質最好 的一基地台作為一備用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5a)。然後,行動 裝置11與基地台13a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以透過基地台13&連 線至後端網路裝置π ’以及與基地台15a進行—備用份網路登入 程序,以建立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的另一路徑。 須說明者,於本實施例中,倘若基地台…距離行動裝置u較 近故可提供更佳的通訊品質給行動裝4 U,且基地纟15&距離 行動裝置11較近,亦可提供更好的通訊品質給行動裝置u。然 而’於實際應用上,上述通訊品f之狀態會根據行動裝置n本身 所處裒境而改變。另外,於其它實施例中,無線網路系統1可包 含更多的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大型蜂巢絲地台、毫微型蜂巢 式基地台、微型蜂巢式基地台以及中繼基地台,只要行動裝置U 位於各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内,行動裝置u即會根據由各基地 台資訊所得_服務負荷情況及㈣值,選擇軌品質最好的毫 微微蜂巢式基地台為主要基地台,以及依需要選擇通訊品質最好 的大型蜂巢式基地台(或毫微型蜂巢絲地台、微料 台或中繼基地台)作為備用基地台1若於無線網路系統^, 2裝置U所處環境亦可能僅存在單—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以及 大型蜂巢式基地台(或毫微型蜂巢式基地台、微型蜂巢式基 201126966 地台或中繼基地台)’因此行動裝置u僅可能位於該毫微微蜂巢 式基地台以及該大型蜂巢式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内並選擇該 -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做為主要基地台,以及選擇該大型蜂巢式美 地台作為備用基地台。 進一步言,行動裝置u於選擇基地台13a為主要基地台後,可 自行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隸地台,或者於與基地自…進行 網路登入程序之後,因應自後端網路裝置17或基地台Ua所傳送 鲁之一建議訊息110 ’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舉例而言, 當行動裝置11認為本身與基地台13a間的通訊品f不佳時(即依 據基地台13a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而決定),行動裝置u可 自行根據基地台15a、15b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選擇基地台… 作為備减地台。另-方面,當行動裝置u與减台…進行網 路登入程序之後,基地台13a或後端網路裝置17若認為本身與行 動裝置11間的通訊品質不佳時,亦可透過傳送建議訊息ιι〇至行 動裝置11,以使行動裝置U因應建議訊息11〇,根據基地台. # 15b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選擇基地台…作為備用基地台。此 外,由基地台Ua或後端網路裝置17所產生之建議訊息ιι〇亦可 含有基地台指之識別碼,因此,行動裝置㈣接收建議訊息ιι〇 後,即可直接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其備用基地台而不需根據基 地台15a、15b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所決定。換言之,行動裝 置U於選擇備用基地台之動作,可由行動褒置η自行啟動,或 者因應建議訊息U0而啟動。此外,在_般情況下,為避免任何 資料傳輸異常之狀況發生及平衡基地台之服務負荷,無論與主要 基地台間之通訊品質如何’行動裝置u皆會選擇一備用基地台, 11 201126966 以建立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的另一路徑。 第2A圖係為前述之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用基地台之間 的運作時序之示意圖。當行動裝置U選擇基地台l3a作為主要基 地台,並自行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後,行動裝置u係 於時間區間TP内與基地台13a進行該網路登入程序,並於該網路 程序元成後傳送一低負載模式請求(i〇w-duty mode request) 訊號112至基地台13a,以提供基地台Ua行動裝置u在資料傳 輸上係工作於低負載模式之資訊以及基地台1Sa之識別碼。於接
收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112後,基地台13a於時間區間Tp内會傳 送低負載模式回覆(l〇w-duty mode response)訊號114至行動 裝置11 ’以提供基地台13a已確認行動裝置11工作該低負載模式 工作之資訊以及行動裝置11工作於低負載模式所需之參數。此 外’基地台13a根據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112得知行動裝置11選 擇土也<=» 15a作為備用基地台後’更透過後端網路裝置Η預先通 知基^ 么丨q χ ° 行動裝置11將與基地台15a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
程序卩提供進行該備制路登人程序所需之資訊。 >、注意者,倘若基地台Ua認為無線網路系統1中存在另一基 地台(例如;ft. 1 > .丞地台15b)能提供更好的通訊品質給行動裝置n, 基地台1 3 a "5Γ ;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114中置入基地台15b之識 別碼,俾行動徙 置11根據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114選擇基地台15b 作為備用基地台。^ ^ ^ , , 換&之,仃動裝置11可根據本身或基地台13a 、、疋而選擇備用基地台’而其料順序係依據無線網統】 的標準制定。 12 201126966 行動裝置η於時間區間Tp内與基地台13a完成上述基本連線 程序後,行動裝置u則於時間區間Tb内與基地台…進行該備 , 賴路登人程序’並於職賴路登人程序完錢傳送-低負載 模式通知(low-duty mode notification)訊號 116 至基地台 15a, 使基地台…確認行動裝置u在資料傳輸上紅作二低負載模 式,以及行動裝置U與基地台13a將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並僅 與其進行-連線保持程序’故基地台15a僅需分配該連線保持程 序所需之資源給行動裝置u。於接收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ιΐ6後, •基地台15a於時間區間τπ會傳送一低負載模式確認(low-duty mode acknowledge)訊號118至行動裝置u,俾行動裝置n根據 低負載模式確職號118確職基地台l5a已成功触低負載模 式通知訊號116。 當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5a完成上述基本備用連線程序後,行 動裝置11立即進入該低負載模式以進行資料傳輸。如第2A圖所 示’該低負载模式包含可用區間(available intervw,AI) 丁八丨以及 • 不可用區間(unavailable intervab UAI) TUA丨。行動裝置i!係於 可用區間TAI與基地台13a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基地台 13a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以傳輸各種資料(例如:即時的語 音資料、文字資料、視訊資料及網際網路資料 > 然後,行動裝置 11於不可用區間。…與基地台15a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以確保 與基地台15a間之連線不會因長時間無回應而斷線。舉例而古, 行動裝置11於不可用區間TUAI可藉由傳送一回應訊號,以使基地 台15a保留與行動裝置11間之連線。 13 201126966 當行動裝置11透過基地台13a與後端網路裝£ 17通訊,若資 料傳輸程序因遭受干擾或基地台13a自身無預警之故障狀況而發 生異常,行動裝置u會立刻與基地台15a進行—資料傳輸回復程 序,以持續透過基地台15a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舉例而言, 於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中,行動裝置U可藉由傳送_持續^務 (service continuity)請求訊號至基地台15a,而使基地台3a根 據該持續服務請求訊號’傳送-持續服務通知訊號至後端網路裝 置17,隨後’行動裝置n立即透過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 17繼續通訊,如此一來’行動裝置u可透過基地台15&繼續與後 端網路裝置17傳輸一原先透過基地台Ua傳輸之資料。 進-步言,由於行動裝置u與基地台13a完成該網路登入程序 後,基地台Ua會產生一網路登入訊息122,並傳送網路登入气自 122至後端網路裝S17,俾後端網路裝Sl7根據網路登人訊自° = 與行動裝置U建立-資料傳輸路徑,且行動裝置u與基地 完成該備用網路登人程序後,基地台…亦會產生—備用網°路登a 入訊息124,並傳送備用網路登入訊息i24至後端網路裝置 俾後端網路裝置17根據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與行動裝’ 立-備用資料傳輸路徑。如此一來,於一般情況下行動^ 會透=地台l3a(亦即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依循該資料 路徑作為主要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的路徑。當行動 ⑴ 基地台…間之通訊發生異常時,則立即轉而透過基地^與 即大裂蜂巢式基地台、毫微料巢式基地台、微型蜂 亦 或中繼基地台),依循該備用資料傳輸路徑與後端 :台 訊。 衣直Π通 201126966 第2B圖係為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用基地台之間的運作 時序之另一示意圖。不同於埜m
、第2A圓所描述之運作時序,於第2B 圖中’選擇制基地台之動作是由基地台…紐端祕裝置Η 所啟動,故於時間區間Tp内,行動裝置u僅會自基地台…接收 建議訊息110,而不會傳送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U2至基地台 ’且基地台…亦不會傳送—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m至行動 裝置η。換言之’行動裝置u係因應基地台…或後端網路裝置 17所產生之建議訊息UG’根據基地台15a、l5b的服務負荷情況 及量測值,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並自建議訊息110 取得行動裝置11工作於低負载模式所需之參數。隨後,行動裝置 11可直接傳送-具有基地台15a之識別碼之制基地台訊息至基 地台13a,使基地e 13a根據備用基地台訊息得知行動裝置u 係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並透過後端網路裝置Η預先 告知基地台15a行動裝置丨丨將與基地台…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 程序’以提供備用網路登入程序所需之資訊1而,基地台… 籲亦可於行動裝置U與後端網路裝置Η建立備用資料傳輸路徑 後由後端網路裝置17得知行動裝置u係選擇基地台⑸作為 2用基地口。另外,如先前所述,建議訊息ιι〇内亦可含有基地 ° 15a之識別碼’故行動裝置u於接收建議訊,係直接 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其備用基地台。 頁/主意者,倘若行動裝置丨丨認為無線網路系統1中存在另一基 也〇 (例如.基地台15b)能提供更好的通訊品質,行動裝置U 可心略建儀訊息110,並自行選擇基地台1讣作為其備用基地台。 換。之,行動裝置11可根據本身或基地台13a的決定而選擇備用 15 201126966 基地台,而其優先順序係依據無線網路系統1的標準制定。 接著,透過第3A圖至第3D圖以及後續相關描述說明行動裝置 11、基-地台13a、15a以及後端網路裝置17的内部架構。需說明 者,由於基地台13b本質上係相同於13a,且基地台15b本質上係 相同於15a,故在此僅描述基地台13a、15a的内部架構。 首先,請參考第3A圖,行動裝置11包含一通訊模組1丨1及處 理模組113。通訊模組m係用以接收基地台13a、13b、15a、 之基地台資訊102、104、106、108。處理模組113係電性連接通 sfl模組111 ’用以根據基地台資訊1 〇2、1 〇4、106、1 〇8,自基地 台13a、13b選擇基地台13a作為主要基地台,以及自基地台15a、 15b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 另外,通訊模組1Π更用以與基地台13a進行該網路登入程序, 並與基地台15a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 成後,通訊模組in傳送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112至基地台13a , 以提供行動裝置11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低負載模式之資訊以及 基地台15a之識別碼,以及自該基地台13a接收低負載模式回覆 訊號114’以得到基地台13a已確認行動裝置^王作該低負載模 式之資訊以及行動裝置U工作於低負載模式所需之參數。當行動 裝置系因應建議訊息110選擇備用基地台時,通訊模組ιη則 用以接收建議訊息110。另外,當備用網路登入程序後,通訊模組 ⑴傳送低負载模式通知訊號116至基地台15a,使基地台…確 叫行動裝置11於資料傳輸上係』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行動裝 置11與基地台13a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並僅與其進行該連線 201126966 保持程序。之播,& 確認訊號m U1更自基地台以接收低負载模式 序藉由可用區間Tai與基地台13a進行該資料傳輸程 ^ 17itm 5 資料傳輸程相°遭受干連線㈣料。當處理肋113判斷
況發生異常時,處::=地台i3a自身發生無預警故障狀 _處模'、且U3會立刻致能通訊模組ill與基地A 15 & 了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隨後,軌模組111即透過基地^ 以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 基地口 =再參考第3B圖,基地台…包含一通訊模組i3i以及理 、、、且133。通訊模組131’用以傳送基地台資訊1〇2至行動裝置u, =及與行動裝置U進行該網路登人程序。當該網路登人程序1 、通訊模組m自行動裝置u接收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 及傳送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114至行動裝置u。當行動 選擇備用基地台是由基地台13a所啟動時,處理模組133 產生建議訊息11G,並致能通訊模組131傳送建議訊息ΐι〇至= „ ’然而’當行動裝置U選擇備用基地台是由後端網路: Π所啟動時’通訊模組131會至後端網路裝置17接收裝置 u〇,並轉送建議訊息110至行動裝置n。 =訊息 處理模組133係電性連接通訊模組131,#該網路登人程序A 後’處理模組133產生網路登入訊息】22,並致能通訊模級完成 傳送網路登入訊息〗22至後端網路裝置17,俾後端網路裝’ 根據網路登入訊息122與行動裝置11建立該資料傳輪路1 17 201126966 外’通訊模組ι31係、藉由可用區間、與行動裝置u進行該資料 傳輸程序卩使行動裝置u與後端網路裝置口通訊。 -月再參考第3C @ ’基地台15a包含一通訊模組i5i及—處理模 .•且153通Λ模組151用以與行動裝置n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程 序,以及自行動裝置η接收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116,並傳送低 負載模式確認訊號118至行動裝置1卜處理模組153係電性連接 通訊模組151,當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處理模組153產生 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並致能通訊模組⑸冑送備用網路登入訊 f 124至後端網路裝S 17。通訊模組⑸藉由不可用區TUAI間與 订動裝置11進灯該連線保持程序^此外,當行動裝置11與基地 台13a間之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後,通訊模組151更用以與基 地口 15a進灯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以使行動裝置u透過其與後 端網路裝置17通訊。 請再參考第3D圖’後端網路裝置17包含—通訊模組171以及 :處理模組173。通訊模組⑺用以自基地台…及…接收網路 且入巩息122及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處理模組173電性連接通 訊模組17卜用以根據網路登入訊息122,與行動裝置丨丨建立該 資料傳輸路徑,以及根據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與行動裝置n 建立該備用資料傳輸路徑。當行動裝置u選擇備用基地台是由後 端網路装置17所啟動時,處理模组173更用以產生建議訊息11〇, 並致能通訊模組171傳送建議訊息11〇至基地台Ua,以透過基地 台傳送建議訊息11〇至行動裝置u 通訊模組171於行動裝置11藉由可用區間Ta1與基地台na進 201126966 行該資料傳輸程序時,透過基地台13a與行動裝置11通訊,且於 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後,通訊模組 171持續透過基地台15a與行動裝置11通訊。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如第4A圖及第4B圖所繪示。不同於第一 實施例的是,第二實施例中,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間之資料 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是預警的。換言之,於第二實施例中,當基地 台13a欲停止通訊服務或在資料傳輸上由運作模式切換至低負載 模式時,會傳輸一通訊中斷訊號126至行動裝置11,如此一來, 行動裝置11可根據通訊中斷訊號126得知資料傳輸程序將發生異 常,並開始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 進一步來說,當基地台13a欲停止通訊服務時,處理模組133 會致能通訊模組131傳送通訊中斷訊號126至行動裝置11。隨後, 當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111自基地台13a接收通訊中斷訊號126, 後,處理模組113根據通訊中斷訊號126,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 生異常,並致能通訊模組111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 程序。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繪示。不同於第一 實施例的是,第三實施例中,基地台13a在資料傳輸上亦工作於 該低負載模式。類似地,第三實施例中的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 可為無預警的(即如第一實施例所述),或有預警的(即如第二實 施例所述),故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如第6圖所繪示。不同於第一實施例的是, 第四實施例中,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間之資料傳輸程序發生 19 201126966 異常是因行動裝置li離開基地台13a之訊號涵蓋範圍所導致 的。例如,當行動裝置11沿著路徑PA離開基地台13a之訊號涵 蓋範圍Rna移動至地點A時,行動裝置u僅位於基地台15&之訊 號涵蓋範® R15a内,因此會立即與基地台15a進行該f料傳輪回 復程序,以依循該備用資料傳輸路徑與後端網路裝置I?通訊。 需特別注意的是,基地台13a於行動裝置11 吼,
R丨3a後’仍保留無線裝置u所需之一傳輸資源,因此,者蝴 置U/沿著路# PB移動至地點B ’並再次進入訊號涵蓋^圍Rl 時行動裝置11可再次透過基地台na與後端網路 而無需再次進行該網路登路程序。另外,行動裝置^亦與基^ …轉而持續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行動裝置楛^ 會因行動裝置11離開1號、;處理模組11 離開《涵絲M13a’判斷 生異常’以絲_請與㈣15a進 程序。隨後,當w u 資料傳輸回禮 Μ田仃動裝置U再次進人訊號涵蓋 理模組⑴致能通訊模組113重新與基地台!、内時,虑 序,並且重新與基地台15a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订資枓傳輸卷
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如第,圖所示,係為用 之行動裝置之方法,適用於第—實施例、第二實”、線網路系統 例以及第四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Η。無線網路^二三實施 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後端網路裝置。、从卜行動 有線方式或-無線方式其中之—直接或間接地與係透過一 連接。該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包含X網路裝置 不可用區間之-低負龍式β 1區間以及- 20 201126966 具體而言,第五實施例所描述之方法可由一電腦程式產品執 行,當行動裝置載入該電腦程式產品並執行該電腦程式產品所包 含之複數個指令後,即可完成第五實施例所述之方法。前述之電 腦程式產品可儲存於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中,例如唯讀記憶體 (read only memory ; ROM)、快閃記憶體、軟碟、硬碟、光碟、 隨身碟、磁帶、可由網路存取之資料庫或熟習此項技藝者所習知 且具有相同功能之任何其它儲存媒體中。 首先,於步驟701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分別自各基地台接 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以根據各基地台資訊得到各基地 台的服務負荷情況及相對於各基地台之接收訊號強度指標、訊號 對干擾雜訊比、載波對干擾雜訊比等訊號量測.值。於步驟703中, 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 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於步驟705中,行動 裝置之通訊模組與主要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隨後,於步 驟707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傳送一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主 要基地台,以提供主要基地台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低 負載模式之資訊以及該備用基地台之識別碼,以及自主要基地台 接收一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具有主要基地 台已確認該行動裝置工作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以及該行動裝置工 作於低負載模式所需之參數。 經由步驟705以及步驟707,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係完成基本 的連線程序。接著,於步驟709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備用 基地台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然後,於步驟711中,行動裝 21 201126966 置之通組傳送—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備絲地台,使該 用基地台確認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 y .及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將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並=二 ;==ΓΤ基地台僅需分配該連線保持程序所需之 收-低負載模式確二=置:通訊模組更*備用基地台接 完成基本的連線程序來,行動裝置與備用基地台即 要=二3713,’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藉由可用區間與主 序•於步驟:中當透^::^地台進行該連線保持程 二生傳輪"是否發生”,料傳 二Γ? 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備用基地台進行4 科傳輪回復程序,俾持續資 需說明者,於步驟717ώ . 施例所述,由於遭料Γ程序之異常,可如第一實 致;另-方面,亦可生無預警故障狀況所導 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更得知資料傳輸將發生異常。此外, 開主要基地台之訊號了如第四實施例所述’係因行動裝置離 常的類型並非用以限制本:;圍所導致。然而,資料傳輸程序之異 直接瞭解本_ = _術領域具_知識者可 任何可能產生資料傳輪程序之異常的情況, 22 201126966 故在此不再贅述。 除了上述步驟,第五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 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 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本發明用於行動裝置之方法如何 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 以執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如第8圖所示,係為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 之行動裝置之方法,適用於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 例以及第四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11。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一行動 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透過一 有線方式或一無線方式其中之一直接或間接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 連接。該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 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 具體而言,第六實施例所描述之方法可由一電腦程式產品執 行,當行動裝置載入該電腦程式產品並執行該電腦程式產品所包 含之複數個指令後,即可完成第六實施例所述之方法。前述之電 腦程式產品可儲存於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中,例如唯讀記憶體 (read only memory ; ROM)、快閃記憶體、軟碟、硬碟、光碟、 隨身碟、磁帶、可由網路存取之資料庫或熟習此項技藝者所習知 且具有相同功能之任何其它儲存媒體中。 首先,於步驟801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分別自各基地台接 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以根據各基地台資訊得到各基地 台的服務負、荷情況及相對於各基地台之接收訊號強度指標、訊號 23 201126966 對干擾雜訊比、載波對干擾雜訊比等訊號量測值。於步驟803中, 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 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於步驟805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 主要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隨後,於步驟807中,行動裝 置之通訊模組自主要基地台接收一建議訊息,其中該建議訊息具 有行動裝置工作於低負載模式所需之參數。 經由步驟805以及步驟807,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完成基本的 連線程序。接著,於步驟809中,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因應該建 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備用基地台。若該建議訊息含有 * 一基地台之識別碼,則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係根據該基地台之識 別碼,直接選擇該基地台為備用基地台。若該建議訊息未含有任 何基地台之識別碼,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係因應該建議訊息,根 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備用基地台。 之後,於步驟811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備用基地台進行 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然後,於步驟813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 組傳送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備用基地台,使該備用基地台確 鲁 認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一低負載模式,以及行動裝置 與主要基地台將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並僅與其進行一連線保持 程序,故備用基地台僅需分配該連線保持程序所需之資源給行動 裝置,之後,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更自備用基地台接收一低負載 模式確認訊號。如此一來,行動裝置與備用基地台即完成基本的 連線程序。 之後,於步驟815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藉由可用區間與主 24 201126966 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主要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 置通訊,以及藉由不可用區間與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 序。於步驟817中,當透過主要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 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判斷資料傳輸程序是否發生異常。若資料傳 輸程序未發生異常,則繼續執行步驟815。若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 常,則執行步驟819,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 料傳輸回復程序,俾持續透過備用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需說明者,於步驟819中,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可如第一實 施例所述,由於遭受干擾或主要基地台發生無預警故障狀況所導 致;另一方面,亦可如第二實施例所述,係由主要基地台傳送之 通訊中斷訊號,而使得行動裝置得知資料傳輸將發生異常。此外, 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更可如第四實施例所述,係因行動裝置離 開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所導致。然而,資料傳輸程序之異 常的類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 直接瞭解本發明中,任何可能產生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的情況, 故在此不再贅述。 除了上述步驟,第六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 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 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本發明用於行動裝置之方法如何 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 以執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行動裝置可自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一主 要基地台及一備用基地台,並且可分別透過主要基地台及備用基 25 201126966 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分別建立一資料傳輸路徑及一備用資料傳輸 路徑。如此一來,當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之間,依循資料傳輸 路徑的資料傳輸發生異常之後,行動裝置即可轉而依循備用資料 傳輸路徑,透過備用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據此,透過本 發明之無線網路系統,將可有效地避免習知技術中,因行動裝置 與基地台之間的資料傳輸發生異常,而需重新尋找另一個基地 台,重新執行網路登入程序所造成之資料傳輸的不連續性及/或延 遲的問題。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 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 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 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示意圖; 第2A-2B圖係描繪第一實施例中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用 基地台間之運作時序示意圖; 第3A-3D圖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行動裝置、主要基地台、備用基 地台及後端網路裝置之示意圖; 第4A-4B圖係描繪第二實施例中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用 基地台間之運作時序示意圖; 第5A-5B圖係為描繪第三實施例中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 用基地台間之運作時序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 26 201126966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流程圖;以及 第8圖係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無線網路系統 11 :行動裝置 13a :基地台 13b :基地台 15a :基地台 15b :基地台 17 : 後端網路裝置 102 :基地台資訊 104 :基地台資訊 106 :基地台資訊 108 :基地台資訊 110 :建議訊息 111 :通訊模組 112 :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 113 :處理模組 114 :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 116 :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 118 :低負載模式確認訊號 122 :網路登入訊息 124 :備用網路登入訊息 126 :通訊中斷訊號 131 :通訊模組 133 :處理模組 151 :通訊模組 153 :處理模組 171 :通訊模組 173 :處理模組 27

Claims (1)

  1. 20112696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行動裝置,該無線網路系統包含 該行動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 台係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 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該行勢裝置包含: 一通訊模組,用以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以 及 一 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用以根據各該基地 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 備用基地台; 其中,該通訊模組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 一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 訊,並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 序,以及 -» 其中,當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 置通訊時,該處理模組更用以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 常,並致能該通訊模組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 程序,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 置通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更與該主要 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並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備用 網路登入程序。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 後,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自該後端網路裝置接收 28 201126966 一建議訊息,該處理模組即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 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4·如請求項2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當該網路登人程序完成 後,該通訊模組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建議訊息,該處理模 組即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5·如請求項i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更傳送—低 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該主要基地台,該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 匕3 4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及該備用基地 台之一識別碼。 6.如請求項Μ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更傳送一低 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該備用基地^,使該備用基地台確認該 仃動裝置係X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該行動裝置與該主要 基地台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並與其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 7·如請求項Μ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自該主要基 地台接收-通訊中斷峨,該處理模組係根據該通訊中斷訊 φ 號’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主要基地台具有一訊 號涵蓋範圍,當該行動裝置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 圍時,該處理模組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 9. -细於-無線網路㈣之主要基地台,該無線網路系統包 含一行動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後端網路裂置,該等基 地台係與職卿路裝置連接且該主要基地㈣該等総台 其中之-,該行動裝置係根據各該基地台之_基地台資訊, 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主要基地台以及—制基地台該行 29 201126966 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 模式’該主要基地台包含: —通訊模組’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資料 :序^皁該行動裝置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 置通訊; —其中’如T動裝置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 —=連Λ保持程序,备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 通訊’且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時,該行動裝置與該
    備用基地台進行-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持續透過該備用基 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青长項9所述之主要基地台,其中,該通訊模組更與該行 動裝置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 ^奢求項1G所述之主要基地台,其中,該主要基地台更包含 ,處理模組’電性連接料訊触,當朗路登人程序完成 後’該處理模組產生-網路登人訊息,並致能該通訊模組傳 送該網路登人訊息至該後端網路裝置,俾該後端網路裝置根 據該網路登入訊息與該行動裝置建立一資料傳輸路徑。 10. 11. 以2請求項1()所述之主要基地台,其中,該主要基地台更包含 7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當該網路登人程序完成 ',該處理模組產生-建議訊息,並致能該通訊模組傳送該 建4讯息至該行動裝置,使該行動裝置因應該建議訊息,自 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13.如4求項10所狀主要基地台,其卜當朗路登人程序完 成後’該㈣模組自該後賴路裝m建議訊息並路 30 201126966 由該建議訊息至該行動裝置,使該行動裝置因應該建議訊 息,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主要基地台,更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 接該通訊模組,其中,該通訊模組自該行動裝置接收一低負 載模式請求訊號,該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包含該行動裝置係 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及該備用基地台之一識別碼,該 通訊模組更傳送該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該處理模組,使該 處理模組確認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該備用 • 基地台之識別碼。 15. —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備用基地台,該無線網路系統包 含一行動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 地台係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且該備用基地台係該等基地台 其中之一,該行動裝置係根據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 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該備用基地台,該行 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 模式,該備用基地台包含: 一通訊模組,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連 線保持程序; 其中,該行動裝置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 一資料傳輸程序,俾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 訊,當該行動裝置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 訊,且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時,該通訊模組與該行 動裝置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行動裝置持續透過該 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31 201126966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備用基地台,其中,該通訊模組更與該行 動裝置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備用基地台,其中,該備用基地台更包含 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當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 完成後,該處理模組產生一備用網路登入訊息,並致能該通 訊模組傳送該備用網路登入訊息至該後端網路裝置,俾該後 端網路裝置根據該備用網路登入訊息與該行動裝置建立一備 用資料傳輸路徑。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備用基地台,更包含一處理模組,其中, 該通訊模組自該行動裝置接收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該低 負載模式通知訊號包含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 及該行動裝置與該主要基地台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並與 其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之資訊,該通訊模組更傳送該低負載 模式通知訊號至該處理模組,使該處理模組確認該行動裝置 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 19.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後端網路裝置,該無線網路系統 包含一行動裝置以及複數個基地台,該等基地台係與該後端 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係根據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 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 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 負載模式,該後端網路裝置包含: 一通訊模組,用以於該行動裝置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 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時,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行 動裝置通訊; 32 201126966 其中,該行動裝置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 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行 動裝置通訊,且該行動裝置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 時,該行動裝置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 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後端網路裝置,其中,該後端網路裝置更 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當該主要基地台與 該行動裝置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後,該通訊模組自該主要基 • 地台接收一網路登入訊息,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網路登入訊 息,與該行動裝置建立一資料傳輸路徑。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後端網路裝置,其中,該後端網路裝置更 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當該備用基地台與 該行動裝置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後,該通訊模組自該備 用基地台接收一備用網路登入訊息,該處理模組根據該備用 網路登入訊息,與該行動裝置建立一備用資料傳輸路徑。 ^ 22.如請求項19所述之後端網路裝置,其中,該後端網路裝置更 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該處理模組用以產 生一建議訊息,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傳送該建議訊 息至該行動裝置,使該行動裝置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 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23. —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一行動裝置之方法,該無線網路 系統包含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 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 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33 201126966 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 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 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 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 以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 序; 當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判斷該 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以及 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持續透過 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以及 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自該後 端網路裝置接收一建議訊息;以及 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26.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建議 訊息;以及 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27.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 傳送一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該主要基地台,該低負載 201126966 模式請求訊號包含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 及該備用基地台之一識別碼。 28.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 , 傳送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該備用基地台,使該備用 基地台確認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該行動 裝置與該主要基地台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並僅與其進行 該連線保持程序。 29.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 • 常之該步驟更包含以下步驟: 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通訊中斷訊號; 其中,該資料傳輸程序係根據該通訊中斷訊號,被判斷 為發生異常。 30.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主要基地台具有一訊號涵 蓋範圍,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之該步驟更包含以下 步驟: 判斷該行動裝置已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 其中,當該行動裝置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 時,該資料傳輸程序被判斷為發生異常。 31. —種電腦程式產品,内儲一種用於一行動裝置之一方法之程 式,該行動裝置適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該無線網路系統包 含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與該後 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 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該程式經由電腦被載入該行動 裝置後執行: 35 201126966 程式指令A,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 程式指令B,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 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 程式指令C,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 料傳輸程序,以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程式指令D,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 連線保持程序; 程式指令E,當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 訊時,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以及 肇 程式指令F,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 俾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 程式指令G,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以 及 程式指令H,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 程式指令II,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透過該主要基 ® 地台,自該後端網路裝置接收一建議訊息;以及 程式指令J1,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 備用基地台。 34. 如請求項32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 程式指令12,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自該主要基地 台接收一建議訊息;以及 程式指令J2,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 36 201126966 備用基地台。 35.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 - 程式指令K,傳送一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該主要基地 台,該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包含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 載模式之資訊及該備用基地台之一識別碼。 36.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 程式指令L,傳送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該備用基地 台,使該備用基地台確認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 • 式,以及該行動裝置與該主要基地台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 序,並與其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 37.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程式指令E更包 含: 程式指令E1,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通訊中斷訊號; 其中,該資料傳輸程序係根據該通訊中斷訊號,被判斷 為發生異常。 $ 38.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主要基地台具有 一訊號涵蓋範圍,該程式指令E更包含: (E 2)判斷該行動裝置已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 圍; 其中,當該行動裝置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 時,該資料傳輸程序被判斷為發生異常。 37
TW099112307A 2009-04-21 2010-04-20 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TWI433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45209P 2009-04-21 2009-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6966A true TW201126966A (en) 2011-08-01
TWI433503B TWI433503B (zh) 2014-04-01

Family

ID=42980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2307A TWI433503B (zh) 2009-04-21 2010-04-20 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11278B2 (zh)
CN (1) CN101873674B (zh)
TW (1) TWI4335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7308B2 (en) * 2006-02-22 2015-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ayed response to an access probe
JP5688016B2 (ja) * 2009-06-17 2015-03-2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並びに基地局装置
TW201724900A (zh) * 2011-03-11 2017-07-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在基器對機器網路中處理叢發性網路進入及重返方法及裝置
US9078157B2 (en) * 2012-12-31 2015-07-0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Quick recovery of RF sessions after backhaul link failure
US10313528B2 (en) * 2014-03-26 2019-06-04 Genband U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regional survivable calling over a packet network
WO2016066211A1 (en) * 2014-10-30 2016-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handling of backup path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JP6546701B2 (ja) * 2016-09-29 2019-07-17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バックホールリンクの確立方法及び装置
CN108377573B (zh) * 2016-10-14 2020-06-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簇的多连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US10506508B2 (en) * 2017-05-22 2019-12-10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Highly available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a LTE 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284419B2 (en) * 2017-06-06 2019-05-07 Mediatek Inc. User equipment and data connection recovery method thereof
CN10999193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可移动工作站加入产品线的方法、装置、系统和介质
CN112889306B (zh) * 2018-10-09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接入管理的网络实体和基站
CN112995971B (zh) * 2019-12-18 2022-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基站传输中断时的通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GB2600088B (en) * 2020-10-07 2023-06-14 British Telecomm A method of operating user equip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8384B2 (ja) * 1996-03-18 1998-04-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5974310A (en) * 1997-03-20 1999-10-26 Omnipoint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for a user of a central communication center
CN1224318A (zh) * 1997-10-14 1999-07-28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具有备用基站和卫星站的蜂窝网络
US6512925B1 (en) * 1998-12-03 2003-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while in soft handoff
US6810259B1 (en) * 1999-12-16 2004-10-26 Utstarcom Inc. Location update protocol
US6901259B2 (en) * 2001-02-15 2005-05-31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provides adjustab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availability to subscribers
US6757520B2 (en) * 2001-06-26 2004-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erving sector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95934B2 (ja) * 2001-09-28 2009-07-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一斉呼び出し方法
JP3799319B2 (ja) * 2002-11-11 2006-07-19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無線lan基地局の二重化システム
KR100689508B1 (ko) * 2003-09-04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TWI273856B (en) * 2004-11-23 2007-02-11 Cheng-Hao Chien The method and the system to assess the shadowing effec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693555B2 (en) * 2005-10-21 2010-04-06 Intel Corporation Sleep-mode wireless cell reselectio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7195076A (ja) * 2006-01-20 2007-08-02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084396B2 (ja) * 2006-07-11 2008-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端末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8615276B2 (en) * 2006-08-31 2013-12-24 Kyocer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tandby operations compatible with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s compatible with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780359B1 (ko) * 2006-09-27 2007-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엠에이 네트워크에서 연결 오류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WO2008050388A1 (fr) * 2006-10-23 2008-05-02 Fujitsu Limited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US8023439B2 (en) * 2006-11-20 2011-09-20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Multicast flow distribution
WO2008086419A2 (en) * 2007-01-09 2008-07-17 Sr Télécom & Co, S.E.C. Base station with redundant baseband processing units
US20080171569A1 (en) * 2007-01-17 2008-07-17 Pralle Chad A Redundant wireless base stations
US7961849B2 (en) * 2007-02-26 2011-06-14 Genband Us Llc Implementing an emergency services solution
US7826849B2 (en) * 2007-04-30 2010-11-02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sharing mobile unit state information between base station routers
US8284706B2 (en) * 2007-09-20 2012-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connected operatio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237696B (zh) * 2008-02-26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接入单元切换方法及基站
US8068838B1 (en) * 2008-08-19 2011-11-29 Clear Wireless Llc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itiated hand-off based on air interface metrics
JP2012510212A (ja) * 2008-11-25 2012-04-26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ユーエスエ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ルチキャスト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サービスのための移動性管理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0063327A1 (en) * 2008-12-05 2010-06-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in a network
US8213951B2 (en) * 2008-12-23 2012-07-03 At & T Mobility Ii Llc Us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to facilitate coordinating use of resour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3674A (zh) 2010-10-27
US8611278B2 (en) 2013-12-17
CN101873674B (zh) 2013-03-27
US20100265818A1 (en) 2010-10-21
TWI433503B (zh)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26966A (en) Mobile device, base stations, backhaul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he mobile device
US11943676B2 (en) Switching between network based and relay based operation for mission critical voice call
CN11093362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440628B2 (en) D2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o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service for UEs
US98670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choring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00412B2 (ja) 異種システム間のリダイレクション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140187255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ased o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00466844C (zh) 漏配邻区的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Thomas et al. FINDER: A D2D based critical communications framework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in 5G
US9369953B2 (en) Assisted system scanning with paired devices
WO2008107766A2 (en) Neighbor network advertisement
US20220264699A1 (en) Autonomous topology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radio user equipment
EP2938121B1 (en) Shunt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and system
US20190215899A1 (en) Releasing signaling radio bearers for cell groups
EP2428060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a legacy circuit switched communication
WO2019179602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WO2018019172A1 (zh) 公共流程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139287B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home 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137726A (zh) 数据传输方法、远端ue、中继ue及存储介质
CN113840338A (zh) 混合组网下的迁移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EP2621220B1 (en) Assisted system scanning with paired devices
KR101555020B1 (ko) 이동통신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 이동통신 서비스 방법
WO202306586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23009573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registered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during disaster situ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240090072A1 (en) Terminal Redi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