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3594A - Pixels having fringe field amplifying regions for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Google Patents

Pixels having fringe field amplifying regions for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3594A
TW201113594A TW99107312A TW99107312A TW201113594A TW 201113594 A TW201113594 A TW 201113594A TW 99107312 A TW99107312 A TW 99107312A TW 99107312 A TW99107312 A TW 99107312A TW 201113594 A TW201113594 A TW 2011135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discrete field
color point
point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07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2924B (zh
Inventor
Hiap L Ong
Original Assignee
Hiap L 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573,08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427592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Hiap L Ong filed Critical Hiap L Ong
Publication of TW201113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3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2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2924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20111359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器’特別是指一種可以平 滑型基板製造的大畫素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 【先前技術】 當初使用在如計算機與電子錶的簡單單色顯示器的液 φ 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如今已變成最優 勢的顯示科技。液晶顯示器常用來取代陰極射線管 (Cathode Ray Tube ’ CRT)在電腦顯示與電視顯示上的應 用。傳統液晶顯示器的各種缺點已經被克服以改善液晶顯 示器的品質。舉例來說,廣泛地取代被動矩陣顯示器的主 動矩陣顯示器,相對於被動矩陣顯示器具有降低鬼影 (Ghosting)且改善解析度(Resoluti〇n)、色階((:〇1〇1>
Gradation)、視角(viewing Angle)、對比(Contrast Ratio)以 φ 及反應時間(Response Time)的成效。 然而’傳統扭轉向列液晶顯示器(Twisted Nematic LCD)仍有非常窄的視角以及非常低的對比的主要缺點。 甚至主動式矩陣的視角更窄於陰極射線管的視角。尤其是 當觀看者直接在液晶顯示器前面收看一高晝質影像時,在 液晶顯示器旁側的其他觀看者則無法看到此一高晝質影 像。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MVA LCD)即是發展來 改善傳統液晶顯示器的視角寬度以及對比度。請參考圖 201113594 l(a)-l(c),用以表示一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ι〇〇的晝素基 本功能。為了清楚地解說,圖丨的液晶顯示器僅使用單一 區域(Single Domain)。再者,為了清楚地解說,圖 l(a)-l(c)(以及圖2)的液晶顯示器將依據灰階操作來敘述。 液晶顯示器100具有一第一偏光片1〇5、一第一基板 110、一第一電極120、一第一配向層、多個液晶 130、一第二配向層.140 ' —第二電極145、一第二基板 150以及一第二偏光片155。一般而言,第一基板η〇與第 一基板150係由透明玻璃所製成。第一電極12〇與第二電 極145係由如乳化姻錫(Indium Tin Oxide,ITO)之透明導 電材質所製成。第一配向層125與第二配向層M0係由聚 醯亞氨(Polyimide,PI)所製成,且與在靜止態之液晶13〇 垂直地配向。在操作時,一光源(圖未示)係從貼附在第一 基板110之在下面的第一偏光片105射出光線。第一偏光 片105係通常在一第一方向偏振,且貼附在第二基板15〇 的第二偏光片155係與第一偏光片1〇4垂直地偏振。因 此’從光源而來的光線並不會同時穿透第一偏光片1〇5與 弟,一光偏光片155 ’除非光線的偏振在第一偏光片1〇5與 第一偏光片155之間旋轉90度。為了清楚說明’並未顯示 很多的液晶。在實際的顯示器中’液晶係為棒狀分子(r〇d like molecules),其直徑大約為 5 埃(Angstrom,A),長度 大約20-25埃。因此’在一畫素中有超過一千兩百萬的液 晶分子’其中晝素的長、寬、高分別為300微米 (micrometer,μπι)、120 微米、3 微米。 在圖1中’液晶130係為垂直配向。在垂直配向中, 201113594 液晶130並不會將從光源的偏振極光轉向。因此,從光源 來的光線並不會穿過液晶顯示器1〇〇,且對所有顏色及所 有間隙晶胞(cell gap)而言,提供一個完全地光學暗態 (optical black state)及非常高的的對比(contrast ratio)。因 此,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相對傳統的低對比之扭轉 式向列型液晶顯示器而言,係在對比上提供一個顯著的改 善。然而’如圖1(b)所示,當在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 145之間加入一個電場(eiectric仏⑷時,液晶13〇即重新 ® 定向到一傾斜位置(tilted position)。在傾斜位置的液晶係 將從第一偏光片1〇5而來的偏振光線之偏振轉向9〇度,以 致光線可以牙過第二偏光片15 5。而傾斜的大小,即控制 光線穿過液晶顯示器的多寡(如晝素的亮度),係與電場強 度成正比。一般而言,單一個薄膜電晶體’係用在每—個 旦素上。然而對彩色顯示器而言,各別的薄膜電晶體係用 在母一色分量(c〇l〇r comp〇nent,典型地為、綠及藍)。 • „然而’對不同角度的觀看者而言,光線通過液晶顯示 器120並不是相同的。如圖1(c)所示,在中央左邊的觀看 者172會看到亮畫素(bright pixel),因為液晶顯示器130寬 闊(光線轉向)的一側係面對觀看者172。位在中央的觀看 者174會看到灰畫素(gray pixel),因為液晶顯示器130寬 闊的一側係僅部分地面對觀看者174。而位在中央右側的 觀看者176會看到暗晝素(darkpixel),因為液晶顯示器130 寬闊的一側幾乎沒有面對觀看者176。 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MVA LCDs)係被發展來 改善單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single-domain vertical 201113594 alignment LCD)的視角問題。請參考圖2,係表示一多區 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MVA LCDs) 200的晝素。多區域 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200係包括一第一偏光片205、一第 一基板210、一第一電極220、一第一配向層225、若干液 晶235、237、若干突起物260、一第二配向層240、一第 二電極245、一第二基板250以及一第二偏光片255。液晶 235係形成畫素的第一區域(first domain),而液晶237則形 成晝素的第二區域(second domain)。當在第一電極220與 第二電極245之間施加一電場時,突起物260會導致液晶 235相對液晶237而傾斜一不同的方向。因此,中央偏左 的觀看者會看到左邊區域(液晶235)呈現黑色(b]ack)而右 邊區域(液晶237)呈現白色(white)。在中央的觀看者則會 同時看到兩個區域而呈現灰色。中央偏右的觀看者則會看 到左邊區域呈現白色而右邊區域呈現黑色。然而,因為個 別單獨的畫素很小,因此三個觀看者嘟認為畫素是灰色 的。如上所述,液晶的傾斜的大小,係由在電極220與 245之間的電場大小所控制。觀看者所感知的灰階係與液 晶傾斜大小相關聯。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也可以擴 大到使用四個區域,以便在一畫素中的液晶方向被區分為 四個主£域,以&供同時在垂直與水平方向上之寬大且對 稱的視角。 ’ · 因此,傳統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能夠提供寬大 且對稱之視角,成本卻非常高,這是來自於製程中將突起 物增加到上、下基板的困難,以及將突起物正確地配向到 上下基板的困難。尤其是在下基板的一突起物必須設置 201113594 在上基板的二料物中央;任何在上、下基板之間的配 向都將使得生產良率降低。在基板上使用其他物理構型 的技術纟e>用來取代或結合突起物使用之氧化姻錫間 、隙_ _,在製造上非常昂貴。再者,突起物與氧化 1因錫間隙會干擾光線傳輸,也因此降低多區域垂直配向液 晶顯不器的亮度(brightness)。因此,需要其他方法或系統 可以提供給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使得無需製造如 突起物及氧化銦錫間隙之物理構型,以及無需上、下基板 • 上’進行極度精準的配向。 土 【發明内容】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種放大本質離散電場多區域 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Amplified Intrinsic版弘mva LCD ’ AIFF MVA LCD),其特點是不需要突起物或氧化銦 錫間隙。因此,依據本發明所製造的放大本質離散電場多 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係比傳統的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 _顯示器更便宜、也提供較高的製程良率。尤其是本發明的 實施例係使用較新賴的畫素設計,即提供放大本質離散電 場,以在放大本質離散電場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中 創造出多個區域。舉例來說,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證,畫 ,係被再細分成具有多個色點(c〇1〇r d〇ts,CDs)的色分 里再者旦素包含沿一色點之—第一側與一第二側延伸 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域。當色點具有—第二極性以放大色點 的離散電場時,離散場放大區域域係設置有一第一極性。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晝素包括有一第一色分量, 201113594 該第一色分量具有一第一色點及一第二色點。該第一色分 里的έ亥第二色點係在如垂直方向上的一第一度空間(first dimension)與該第一色分量的該第一色點相互配向。該晝 素也包括一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域,具有一垂直放大部I 一水平放大部,該第一垂直放大部係沿該第一色分量之該 第一色點的一第一側垂直地延伸,該第一水平放大部係沿 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的一第二側水平地延伸。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的水平 放大部係沿該第一色分量的該第二色點之一第一側延伸, 5亥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的垂直放大部係沿該第一色分量的 該第二色點之一第二侧延伸。 再者,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 也可以包含一第=水平放大部及一第三水平放大部,該第 二水平放大部係沿該第一色分量的該第一色點之一第三側 延伸’該第三水平放大部係沿該第—色分量的該第二色點 之一第三側延伸。 藉由下列的描述與圖式,將會對本發明更加了解。 【實施方式】 曰如上所述,傳統的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在製造 疋非$ cp貝的,係因為使用如突起物或氧化銦錫間隙之 、里特14,以使母一畫素產生多區域。然而,依據本發明 的=法,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係使用離散電場來產 生多區域,且不需要在基板上使用額外物理構型(如突起 物或氧化銦錫間隙p再者,因為不需要額外物理構型, 201113594 因此也可排除上、下基板校準物理特性的困難。所以,依 據本發明的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在製造上相對於傳 統的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具有更高的良率且更加 便宜。 请參考圖3(a)及圖3(b)’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基本概 念,無須在基板上使用額外物理構型,以產生一多區域垂 直配向液晶顯示器(MVA LCD)300的示意圖。而圖3(a)及 圖3(b)係顯示出在一第一基板305與一第二基板355之 # 間’具有晝素310、320及330。一第一偏光片302係黏貼 到第一基板305,且一第二偏光片357係黏貼到第二基板 355。晝素310包含有一第一電極311、若干液晶312、313 以及一第二電極315。晝素320包含有一第一電極321、若 干液晶322、323以及一第二電極325。相似地,晝素330 包含有一第一電極331、若干液晶332、333以及一第二電 極335。所有電極一般地架構係使用如氧化銦錫(IT〇)之透 明導電材質。再者,一第一配向層307係覆蓋在第一基板 • 305上的電極之上。相似地,一第二配向層352係覆蓋在 弟一基板355上的電極之上。二液晶配向層307及352係 提供一垂直液晶配向。為了下列的更加詳細敘述,電極 315、325及335係維持在一共同電壓(c〇mm〇n voltage)V_Com。因此,為了容易製造,電極315、325及 335係為一單一結構(如圖3(a)及_ 3(b)所示)。多區域垂直 配向液晶顯示器300係使用交替偏振以操作畫素31 〇、320 及330。舉例來說,若晝素310與330之偏振為正(p〇sitive) 的話’則晝素320的偏振為負(negative)。相反地,若書素 201113594 310與330之偏振為負(negative)的話,則晝素32〇的 為正(positive)。一般來說’每一晝素的偏振係在頁辰 (frames)間切換’但交替偏振的圖案(pattern)係維持在每樞 頁框中。在圖3(a)中,晝素310、320及330係在「關^ (OFF)」狀態,意即關閉在第一與第二電極之間的電$ (electric field)。在關閉狀態下,某些殘餘電場可能存在第 一與第二基板之間。然而’一般而言’殘餘電場太小而無 法使液晶傾斜。 在圖3(b)中,畫素310、320及330係處在「開啟(〇N) 狀態。而圖3(b)係使用「+」及「_」代表電極的電壓極性 (voltage polarity)。因此,電極311及331具有正電壓極 性,而電極321具有負電壓極性。基板355與電極3〗5、 325及335係保持在共同電壓v_c〇m。電壓極性係相對共 同電壓V_Com紋義,其中—正極性係其電壓高於共^ 電壓V_C〇m,-負極性係其電壓低於共同電壓v c_。 在電極321與325之間的電場327(以電力線表示)係造成液 晶322與323傾斜。—般而言,沒有突起物或其他物 性’液晶的傾斜方向不會被在一垂直的液晶配向層3〇7盘 352之液晶所蚊。然而,在晝素邊緣的離 [ 到液晶的傾斜方向。舉例氺…、—电劳日办譽 羋例來况,在電極321與325之間的 電場327,係垂直圍繞畫素320中心,但傾斜到書辛^ 部的左邊,以及傾斜到晝素右半部的右邊。因此了在電: 321與325之間的離散雷ά曰及*丄+ 在逼極 來ΠB 每係造成液晶323傾斜到右邊而 I區域。因I成液晶322傾斜到左邊而形成一第 一°”。,至素320係為具有對稱寬視角的多區域畫 12 201113594 素。 相似地’在電極311與315之間的電場(圖未不)係具有 離散電場’此離散電場係造成液晶313重新定位’且傾斜 到晝素310右側的右邊,也造成液晶312傾斜到畫素310 左測的左邊。相似地,在電極331與335之間的電場(圖未 示)係具有離散電場,此離散電場係造成液晶333重新定 位,且傾斜到晝素330右側的右邊,也造成液晶332傾斜 到畫素330左測的左邊。 Φ 鄰近晝素的交替極性係放大每一晝素離散場效(fringe field effect)。因此,藉由在每列的晝素(或每攔的晝素)之 間重覆交替極性圖案,即可無須額外物理構型而達到一多 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再者,可以使用交替極性棋盤 圖案,以在每一畫素產生四個區域。 然而,一般而言,離散場效係相對地小且微弱。所 以,當晝素變較大時,在晝素邊緣的離散電場係無法傳遞 到在一晝素中的所有液晶。因此,在大晝素中,對於遠離 • 晝素邊緣之液晶的傾斜方向係隨意變化,且不會產生一多 區域畫素。一般而言,當晝素變得大於40-60微米 (micrometer,μπι)時,晝素的離散場效係不會影響控制液 晶傾斜。故,對大晝素液晶顯示器而言,使用一新穎的晝 素區分方法來達到多區域晝素。尤其是對彩色液晶顯示器 而言,晝素係區分成色分量。每一色分量係由如薄膜電晶 體(thin-film transistor,TFT)的一個別的切換裝置所控 制。一般而言,色分量係為紅色、綠色及藍色。依據本發 明,一晝素的色分量係進一步區分成色點(color dots)。 13 201113594 每一晝素的極性係在影像的之每一連續頁框之間做切 換,以避免圖像品質的降低,而圖像品質的降低係因為在 每一頁框中液晶在相同方向扭曲。然而,若是所有的切換 元件係為相同極性者,則色點極性圖案切換係可能造成其 他如閃爍(flicker)之圖像品質問題。為了降低閃爍,切換 元件(如電晶體)係配置在一切換元件驅動模式中,此機制 包括正、負極性。再者,為了降低串音(cross talk),切換 元件的正、負極性係被配置在一固定圖案中,此固定圖案 係提供一更穩定的配電。不同的切換元件驅動模式係使用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有三個主要的切換元件驅動模式, 係為切換元件點反轉驅動模式(switching element point inversion driving scheme)、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模式 (switching element row inversion driving scheme)以及切換 元件行反轉驅動模式(switching element column inversion driving scheme)。在切換元件點反轉驅動模式中,切換元 件係形成一交替極性的棋盤圖案。在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 模式中,在每一列的切換元件具有相同極性;然而,在一 列上的一切換元件相對於鄰近列之切換元件的極性而具有 相反極性。在切換元件行反轉驅動模式中,在每一行的切 換元件具有相同極性;然而1在一行上的一切換元件相對 於鄰近行之切換元件的極性而具有相反極性。當切換元件 點反轉驅動模式提供最穩定的配電時,切換元件點反轉驅 動模式的複雜性與額外的成本,相比較切換元件列反轉驅 動模式與切換元件行反轉驅動模式而言,是不划算的。因 此,當切換元件點反轉驅動模式通常保持在高性能應用 201113594 時,對於大部分低成本與低電壓應用之液晶顯示器的製 造,係使用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模式。 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晝素,係包括以新穎配置之不同 的主要元件,以達到高品質、低成本的顯示單元。舉例來 說,晝素可以包括色分量、色點、離散場放大區域(fringe field amplifying regions,FFAR)、切換元件、裝置元件區 域(device component area)以及關聯點(ass〇ciated d〇ts)。此 裝置元件區域係包含佔用切換元件及/或儲存電容的區 • 域,而且此區域係被用來製造切換元件及/或儲存電容。 為了清楚說明’ 一不同的裝置元件區域係由每一切換元件 所界定。 關聯點與離散場放大區域係為電性偏振區域 (electrically polarized area),而並未是色分量的一部分。 在本發明許多的實施例中’關聯點係覆蓋裝置元件區域。 對這些實施例而言’關聯點係由將一絕緣層沉積覆蓋在切 換元件及/或儲存電容上所製成。接著,藉由沉積一電性 • 導電層以形成所述的關聯點。此關聯點係電性地連接到特 定的切換元件及/或其他偏振元件(例如色點)。儲存電容係 電性地連接到特定的切換元件及色點電極(c〇1()r d〇t electrodes) ’以在液晶胞打開(switching-on)或是關掉 (switching off)的過程期間補償並抵銷在液晶胞上的電容值 變化。因此,儲存電容係用來在液晶胞打開或是關掉的過 程期間減低串音效應(cross talk effect)。一圖案化光罩 (patterning mask)係使用在當關聯點需要形成圖案化電極 (patterned electrode)之時。一般而言,係附加—黑色矩陣 15 201113594 層(black matrix layer)以形成對關聯點的一光屏叙(light shield)。然而,在本發明的某些實例中,一色彩層(color layer)係附加到關聯點上,以改善色彩表現(color performance)或是達到一所欲的色彩圖案(color pattern)或 色差(color shading)。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色彩層係 製造在切換元件的之上或之下。其他實施例可能也將色彩 層置放在顯示器的玻璃基板之上。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關聯點係為與切換元間相互 獨立的一區域。再者,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具有額外的關 聯點,此等關聯點並不直接地與切換元件相關。一般而 言,關聯點係包括如氧化銦錫(ITO)或其他導電層的一主 動電極層(active electrode layer),且連接到一附近的色點 或者是以其他手段供電。對不透明的關聯點而言,一黑色 矩陣層可以被附加在導電層的底部上’以形成不透明區域 (opaque area)。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黑色矩陣可以被 製造在氧化銦錫(ΠΌ)玻璃基板側上,以簡化製程 (fabrication process)。額外的關聯點係改善顯示區域有效 的使用’藉以改善開口率(aperture ratio)且在色點内形成 多個液晶區域(liquid crystal domains)。本發明的某此實施 例使用關聯點以改善色彩表現。舉例來說,關聯點的小心 佈局(careful placement)可以允許附近色點的顏色從有用的 色彩圖案進行修飾。 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s)係比關聯點更加多功能。特 別是’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可以具有非矩形形狀,雖然一般 來說璃散場放大區域的整體形狀可以被劃分成一矩形形狀 201113594 組。再者,離政%放大區域係沿著多於一色點的一側而延 伸。而且,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離散場放大區域可以 被用來取代關聯點。尤其是,在這些實施例中,離散場放 大區域不僅覆蓋裝置元件區域,而且沿著多於鄰近裝置元 件區域之色點一側而延伸。 一般而言,色點、装置元件區域以及關聯點,係配置 在格狀圖案’且以一水平點間距(h〇riz〇ntal d〇t
spacing)HDS 以及一垂直點間距(vertjcai dot spacing)VDS 9 而相互鄰近分開。當離散場放大區域被使用來取代關聯點 時,部分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也會安置在格狀圖案中。在本 發明某些實施例中,係可能使用到多個垂直點間距及多個 水平點間距。每一色點、關聯點以及裝置元件區域,係在 一第一維度(如垂直方向)有二個與其相互鄰接元件(例如色 點、關聯點或者是裝置元件區域),且在一第二維度(如水 平方向)有二個與其相互鄰接元件(adjacent neighbors)。再 者’二個與其相互鄰接元件可以被配向或是移動。每一色 • 點具有一色點高度CDH.以及一色點寬度CDW。相似地, 每一關聯點具有一關聯點高度ADH以及一關聯點寬度 ADW。再者,每一裝置元件區域具有一裝置元件區域高 度DCAH以及一裝置元件區域寬度DCAW。在本發明某些 實施例中,色點、關聯點以及裝置元件區域係為相同尺 寸。然而,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色點、關聯點以及裝 置元件區域係可為不同尺寸或形狀。舉例來說,在本發明 的許多貫施例中,關聯點具有色點較小的高度。在許多應 用中,增加色點的高度以改善多區域垂直配向(MVA)結構 17 201113594 的穩定度(stability),並改善光學傳輸以增加顯示亮度。 圖4(a)及圖4(b)係表示一晝素設計410(如後述的編號 410+及410-)不同的點極性圖案,此畫素設計410通常被使 用在具有一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模式的顯示器上。在實際 的操作上,一晝素將在每一影像頁框間之一第一點極性圖 案與一第二點極性圖案之間做切換。為了清楚說明,第一 色分量的第一色點具有一正極性之點極性圖案,指的是正 點極性圖案(positive dot polarity pattern)。相反地’第一色 分量的第一色點具有一負極性之點極性圖案,指的是負點 極性圖案(negative dot polarity pattern)。尤其是,在圖 4(a) 中,晝素設計410具有一正點極性圖案(係標示為410+) ’ 且晝素設計410具有一負點極性圖案(係標示為410-) °再 者,在不同畫素設計中每一被極化元件的極性係以+表 示正極性,以”一”表示負極性。 畫素設計410具有三個色分量CCJ、CC一2及 CC_3(未標示在圖4(a)-4(b))。每一色分量包括有二色點 (color dots)。為了清楚說明,將色點表示為CD一X一Y ” 中,X代表一色分量(如圖4(a)-4(b)所示從1到3) ’且丫表 示一點數字(如圖4(a)-4(b)所示從1到2)。晝素設&十4】〇 包括作為每一色分量的一切換元件(標不為SE—1、SEj及 SE_3)以及做為每一色分量的一離散場放大區威(楳示為 FFAR—l、FFAR—2 及 FFAR一3)。切換疋件 SEJ、SE^ 及 SE_3係設置成一列。圍繞每一切換兀件的裝置元件區$ 係被離散場放大區域所覆蓋,因此姐未在圖4(a)及圖4= 中特別標示。離散場放大區城FFARJ、FFAR-2 18 201113594 FFAR一3係也設置成一列,且在圖4(c)中進行詳細描述。 晝素設計410的第一色分量係具有二色點 CD-1一1及CD一1一2。色點cd—u及CDJ—2係形成一攔 且被一垂直點間距VDS1所分隔。換句話說,色點cdjj 及CD—1一2係水平配向且垂直地被垂直點間距VDSi所分 隔。再者,色點CDjj及CD一丨_2係由垂直點偏移量 VD01所垂直地抵銷,而垂直點偏移量VD〇1係等於垂直 點間距VDS1加上色點高度CDH。切換元件兕一丨係設置 #在色點CD-丨-1及CD一1—2之間,以使色點cdjI在切換 元件欄的-第-側上’使色點CD丄2在切換元件欄的一 第二側上。切換元件係耦接到色點CD—丨—丨及 CD_1—2的電極,以控制色點CD—丨一丨及CD—匕2的電壓極 性與電壓量。 相似地,晝素設計410的第二色分量CC一2係具有二 色點CD—2—1及CD—2_2。色點CD—2—j及CD一2—2係形成 一第二欄,且被垂直點間距VDS1所分隔。因此,色點 • CD_2_1及CD—2—2係水平地配向且被垂直點間距VDS1所 垂直地分隔。切換元件SE_2係設置在色點CD』」及 CD一2-2之間,以使色點CD」」在切換元件攔的一第一側 上,使色點CD—2_2在切換元件攔的一第二側上。切換元 件SE—2係轉接到色點CD—2J及CD—2_2的電極,以控制 .色點CD一2一1及CD—2_2的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二色分 量CC-2係與第一色分量CC_1垂直地配向’且以一水平二 間距HDS1而與第一色分量cc—i相互分隔,因此色分量 CC_2及CC—1係由一水平點偏移量即〇1所抵消,而水平 19 201113594 點偏移量HD01係等於水平點間距HDS1加上色點宽度 CDW。尤其是就色點而論,色點cdjj係垂直地與色點 CD_1_1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1而水平地分隔。相似 地’色點CD一2一2係與色點CD—2—1垂直地配向,且以水 平點間距HDS1所水平地分隔。因此色點CD—及色點 CD-2-1係形成一第一色點列(a朽如r〇w 〇f color dots), 色點CD_1—2及色點CD—2—2係形成一第二色點列(a se_d row of color dots) ° 相似地,晝素設計410的第三色分量CC一3係具有二 擊 色點CD_3」及CD—3—2。色點CD_3_1及CD—3—2係形成 一第三欄,且被一垂直點間距VDS1所分隔。因此色點 CD-3-1及CD-3-2係水平地配向,且以垂直點間距VDS1 所垂直地分隔。切換元件SE_3係設置在色點CD—3j及 CD一3_2之間,以使色點cdjj在切換元件欄的一第一側 上,使色點CD_3_2在切換元件攔的一第二側上。切換元 件SE_3係偶接到色點CD—3—丨及CD_3_2的電極,以控制 色點CD—3J及CD一3_2的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三色分 籲 量CC_3係與第二色分量cc—2垂直地配向,且被水平點間 距HDS1所分隔,因此色分量cc_3及cc_2係被一水平點 偏移量HD01所垂直地抵消。尤其是就色點而論,色點 CD一3一1係與色點CD一2_1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 HDS1所水平地分隔。相似地,色點cd—3—2係與色點 CD一2一2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1所水平地分 隔。因此,色點CD—3一1係在第一色點列上,且色點 CD_3_2係在第二色點列上。 20 201113594 為了清楚說明’晝素設計410的色點係以圖闡釋色點 具有相同的色點高度CDH。然而,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 可有不同色點向度的色點。舉例來說,對在本發明一實施 例中畫素設計410的一變量(variant)而言,色點CD 1 1、 CD_2_1 及 CD_3一1 具有小於色點 CD_1—2、CD_2—2 及 CD_3_2的色點高度。 畫素設計410也包括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 FFAR_2及FFAR_3。圖4(c)係表示晝素設計410的離散場 • 放大區域之一更詳細視圖。為了清楚說明,離散場放大區 域FFAR_1係概念上分割成一垂直放大部(vertieal amplifying portion)VAP 及一水平放大部(horizontal amplifying portion)HAP。在圖4(c)中,係把水平放大部 HAP垂直地放在垂直放大部VAP的中央,且延伸到垂直放 大部VAP的左邊。水平放大部與垂直放大部的使用,係給 予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之設置+的更加清楚描述。在本 發明大部份的實施例中,離散場放大區域的電極係由一相 • 接的導體所形成。水平放大部HAP係具有一水平放大部 見度ΗAP—W及一水平放大部高度ηAP_H。相似地,垂直 放大部VAP係具有一垂直放大部寬度VAP_w及一垂直放 大部高度VAP_H。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及FFAR_3具 有與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相同的形狀。在本發明具有 不同尺寸之色點的實施例中,水平放大部HAP係設置在 色點之間’而不是被放在垂直放大部VAP的中央上。 如圖4(a)所示,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FFAR_2及 FFAR_3係設置在畫素設計410的色點之間。特別是,離 21 201113594 散場放大區域FFAR_1被配置,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1的水平放大部位在色點CD—1_1與CD—1 一2之間, 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VFFARS而與色點 CD—1—1及CD—1—2相分隔。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的垂 直放大部係設置在色點CD_1_1與CD_1_2的右邊,且被 以一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HFFARS而與色點CD_1_1 與CD—1_2相分隔。因此,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係沿 色點CD_1_1的右側底部與色點CD_1_2右側頂部而延 伸。再者’此配置也造成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的垂直 馨 放大部在色點CD_1_1與CD_2_1之間,以及在色點 CD_1_2 與 CD_2_2 之間。 相似地’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係被設置,以使離 散場放大區域FFAR_2的水平放大部位在色點CD_2_1與 CD_2_2之間’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VFFARS所分隔。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的垂直放大部 係設置在色點CD_2_1與CD一2—2的右邊,且被以一垂直 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VFFARS所分隔。因此,離散場放大 φ 區域FFAR一1係沿色點CD_2_1右邊底部,及色點CD_2_2 右邊頂部而延伸。此配置也造成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2 的垂直放大部在色點CD—2—1與CD_3_1之間,以及在色 點 CD_2_2 與 CD_3_2 之間。 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3係被設置’以使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3的水平放大部位在色點cd_3_1與CD_3_2 之間’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VFFARS所分 隔。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3的垂直放大部係設置在色點 22 201113594 CD_3_1與CD_3_2的右邊,且被以一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 間距HFFARS而與色點CD_3_1與CD_3_2相分隔。因此, 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3係沿色點CD_3_1的右側底部, 以及沿色點CD_3_2右側頂部而延伸。 色點、離散場放大區域及切換元件的極性,係以正 號及負號”一’’表示。因此在圖4(a)中,顯示晝素設計 410+的正點極性、所有的切換元件(如切換元件SE_1、 SE_2及SE_3)及所有的色點(例如色點CD_1_1、CD_1_2、 • CD_2_1、CD_2_2、CD—3_1 及 CD—3_2),係具有正極 性。然而,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例如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1、FFAR_2及FFAR 3)係具有負極性。 圖4(b)係表示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的晝素設計410。對 負點極性圖案而言,所有的切換元件(例如切換元件 SE_1、SE_2及SE_3)以及所有的色點(例如色點CD—1_1、 CD_1_2、CD_2—1、CD_2—2、CD 31 及 CD—3_2),係具 有負極性。然而,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例如離散場放 • 大區域FFAR_1、FFAR_2及FFAR_3)係具有正極性。 如上所述,若鄰近元件具有相反極性者,在每一色點 的離散場會被放大。晝素設計410係利用離散場放大區域 來強化並穩定在液晶結構中之多區域的形成。 般而言’ 已偏極元件的極性係被指定,以使一第一極性的色點具有 第二極性的鄰近已偏極元件。舉例來說,對晝素設計 410(如圖4(a)所示)而言,色點CD_2_2具有正極性。然 .而,鄰近已偏極元件(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與FFAR_1) 係具有負極性。因此色點CD_2_2的離散場被放大。再 23 201113594 者’如下所述,極性反轉模式係也在顯示層級(dispUy level)中實現,以使其他鄰靠色點CDJ_2之晝素的色點具 有負極性(請參考圖4(d))。 因為在畫素設計410中所有的切換元件具有相同極 性’且離散場放大區域需要相反極性,因此離散場放大區 域係由一外部極性源(external polarity source),例如從書 素設計410之特定晝素外側的一極性源。相反極性的不同 來源係被使用在依據本發明的不同實施例中。舉例來說, 特定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可被使用(如圖4(d)所示), · 或具有一相反點極性附近晝素的切換元件也可以被使用來 驅動離散場放大區域(如圖5(c)所示)。 使用圖4(a)與圖4(b)之晝素設計的畫素,可被使用在 利用切換元件列反轉模式之顯示器。圖4(d)係表示顯示器 420的一部分,顯示器42〇係使用晝素設計41〇的畫素 P(〇 ’ 〇)、P〇’ 〇)、P(〇 ’ 1)及 p(i ’ !),而晝素設計 41〇 係 具有一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模式。顯示器42〇可具有數千 列,且每一列上具有數千晝素。列與行係以如圖4(d)所示 鲁 的方式從如圖4(d)所示的部份連續。為了清楚說明,控制 切換元件的閘極線(gate Hne、scan Hne)與源極線(s〇urce line、data line)係在圖4(d)中被省略。閘極線(gate丨ine、 scan line)與源極線(source line、data line)係繪示在圖 4(e) 中。再者,為了更好以圖闡釋每一畫素,每一晝素的區域 係被遮蔽’此遮蔽在圖4(d)中係僅為繪圖目的,並沒有功 旎上的意義。在此所述的顯示器,一晝素ρ(χ,y)係在第χ 行(從左邊算起)及第y列(從最底算起),即畫素ρ(〇, 〇)係 24 201113594 在最下最左角落。在顯示器420中,晝素係被配置以使在 列的所有晝素具有相同的點極性圖案(正或負),且每一 連續的列應該在正、負點極性圖案之間交替。因此,在第 -列的畫素P(〇 ’ 〇)及PG’ 〇)具有正點極性圖案,在第二 列的晝素P(0’ 1)與P(1,υ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在 下一個頁框中,晝素係將切換點極性圖案。因此一般而 δ,畫素ρ(χ,y)在當y為偶數時具有一第一點極性圖 案,在當y為奇數時具有一第二點極性圖案。 • 纟每一畫素列上的畫素係垂直地配向,且被以垂直點 間距HDS1而與-鄰靠畫素之最左邊色點相互分隔。在一 畫素行上的晝素係水平地配向,且被以一垂直點間距 VDS2所分隔。 如上所述,晝素設計410之晝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 從晝素外接收正確極性。因此在顯示器42〇中,晝素的每 歹J具有相對應的離散%放大區域切換元件(fringe field amplifying region switching element),係搞接到延伸經過 Φ 顯示器420之一離散場放大電極(fringe field amplifying electrode)。相對應晝素列之畫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耦 接到相對應的離散場放大電極,以從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 元件接收電壓極性與電壓量。尤其是對列0而言,離散場 放大區域切換元件FFARSEJ)係在顯示器420的右側之 上。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FFARE_0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 區域切換元件FFARSEJ),並延伸經過顯示器420。在列0 之畫素上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 元件FFARSEJ)。特別是,畫素P(〇,〇)及晝素Ρ〇, 0)的
S 25 201113594 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 FFARSE-0。對列1而言,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 FFARSE一1係在顯示器420的右側之上。離散場放大區域 電極FFARE J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 FFARSE一 1 ’並延伸經過顯示器42〇。在列1之晝素上的離 散場放大區域,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FFAR.E_1。 特別是’晝素P(〇,1)及晝素P(1,丨)的離散場放大區域, 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FFARE—1。在圖4(d)中,離 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FFARSE_0及FFARSE_1係分別具 有負極性與正極性。然而在下一頁框中,極性是相反的。 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可以將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 件放置在顯示器的相同側。 由於顯示器420中每一列上的極性切換,若是一色點 具有第一極性的話,則任何與其鄰接的已偏極元件具有第 一極性。舉例來說,當晝素p(〇,丨)的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2及FFAR一3具有正極性時,晝素p(〇,丨)的色點 CD_3_2具有負極性。在本發明特定的實施例中,每一色 點具有40微米(micr〇meters)的寬度及6〇微米的高度。每 一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5微米的一垂直放大部寬度、145 微米的-垂直放大部高度、45微米的—水平放大部寬度以 及5微米的-水平放大部高度。水平點間距HDsi係為】$ 微米’垂直點間距VDS1係為25微米,水平離散場放大區 域間距HFFARS係為5微求,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VFFARS係為5微^米。 圖4⑷係闡述如_ 4⑷之顯示器樣的相同部分(即畫 26 201113594 素^own,,0,!),,}且使 當作切換元件。然而,目4_強_極線與源極線^ 因此(為了清楚說明)在圖4(e)中省略某些畫素細節( 4(d)所示的極性)。為了更好闡述每一晝素,係遮蔽每—晝 素的區域;在圖4(e)中的此等遮蔽係僅為說明的目的而 已。圖4(e)係繪示出源極線(sj)j、s_〇_2、§ 3、 S-1-1、S-1-2 及 S-1-3)及閘極線(G—0 及 G_l)。—般而 言’,極線S—X一Y及閘極線G—Y係用在畫素ρ(χ,γ又)的 色刀虽CC—Y黾日日體的源極端(source terminal)係轉接到 源極線(source line/data line),而電晶體的閘極端^攸 terminal)係耦接到閘極線(gate Hne/scan丨丨此)。電晶體的汲 極端(drain termina丨)係耦接到不同色點的電極。為了清楚 說明’在顯π器430中用來當作切換元件的電晶體,係以 電晶體T(S一X__Y ’ G—Y)當作參考,其中,s—χ—γ係源極 線麵接到電晶體,G_Y係閘極線搞接到電晶體。因為電晶 體451的源極端係耦接到源極線Sj—3且電晶體45〗的閘 極端係耦接到閘極線G一1,因此在圖4(e)中的電晶體451 係以電晶體T(S一 1一3,G一 1)當作參考。在由閘極線G_i與 源極線S_0J、sj)_2、S—0_3控制的晝素p(〇,1)中,電 晶體T(S_〇—1,g_1)的汲極端係耦接到色分量cc_l(如色 點CD—1_1及CDJ_2)的電極。相似地,電晶體T(Sj)_2, G—1)的汲極端係耦接到色分量CC_2 (如色點CD_2_1及 CD—2—2)的電極,且電晶體T(s—〇_3 ’ G_l)的汲極端係耦 接到色分量CC_3(如色點CD_3_1及CD_3—2)的電極。再 者,電晶體 T(S—〇_1,G_l)、T(S—0—2,G—1)及 T(S_0_3, 27 201113594 G—Ό的閘極端,係耦接到閛極線,電晶體T(s_〇_卜 G_l)、T(S_0_2,G—1)及 T(S_0_3,σ_1;)的源極端,係分 別地耦接到源極線S—〇_〗、S—〇_2、s—〇_3。相似地,畫素 P(1,1)的元件係耦接到閘極線G_i及源極線、 S-1-2、S-1 -3。畫素p(〇,〇)的元件係耦接到閘極線GJ) 及源極線S_0_1、S—0—2、S_0_3,且畫素P(1,〇)的元件係 輕接到閘極線G一0及源極線s—1卜s 1 2、s 1 3。 — — -— «„ 每一掃瞄線係從顯示器420的左側延伸到右側,並控 制在顯不器420之一列上的所有畫素。對每一晝素列而 吕,顯不器420具有一閘極線。每一源極線從顯示器42〇 的頂。卩延伸到底部。顯示器42〇的源極線數量係為每一列 上畫素數量的三倍(例如在一晝素列中,每一晝素之每一 色分量的一源極線)。在操作期間,每次僅有單一閘極線 啟動。在啟動列的所有電晶體,係藉由正閘極從啟動源極 線刺激而處於導電狀態。在其他列的電晶體係藉由接地的 非啟動閘極線而被封鎖。所有的源極線係在同一時間啟 動,且每一源極線提供影像資料(vide〇 data)給在啟動列 (如藉由啟動閘極線進行控制)上的一電晶體。由於閘極線 與源極線的操作方式,因此,閘極線通f稱為匯流排線 (busline)’而源極線通常稱為資料線(dataHne)。電壓對色 分2:之電極進行充電,以產生所欲的灰階(顏色係由彩色 光片所提供)。當不啟動時,色點的電極係電絕緣,因此 可以維持電壓以控制液晶。然而,寄生漏電(pamsitic leakage)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充電最終仍會浪費。對具有 較少列之小螢幕而言,此寄生漏電是不會有問題的,因為 201113594 列通常很快被刷新(refreshed)。然而對有較多列的大螢幕 而言’在刷新之間有一較長的期間。因此本發明某些實施 例在每一色點包括有一或一以上的儲存電容(st〇rage capacitors)。儲存電容係由色點的切換元件進行充電,且 當列不啟動時提供一維持電壓(“maintenance” voltage)。一 般而言,資料線與匯流排線係使用不透光導體所製造,例 如銘(Aluminuin ’ A1)或鉻(Chromium,Cr) 〇 如上所述,用在畫素設計410之一晝素的離散場放大 • 區域’係接收從畫素外的正確極性。因此在顯示器420 中’晝素的每一列具有一相對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 體’此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係搞接到延伸經過顯示器 420的一離散場放大電極。在相對應晝素列之畫素的離散 場放大區域係耦接到相對應的離散場放大電極,以從離散 場放大區域電晶體接收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特別是對列〇 而言’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FFAR__T_0係在顯示器420 的左側之上。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FFAREJ)係耦接到離 • 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ftar_t_o的汲極端,並延伸經過顯 示器420。在列〇之晝素中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耦接到離 散%放大區域電極FFARE—0。尤其是,書素p(〇,〇)及書 素P( 1 ’ 0)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FFARE 〇。離散 場放大區域電晶體FFAR—T—0的控制端(contr〇1 terminal)係 輕接到閘極線G_0,且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ffar_ T 0 的源極端係輕接到一離散場放大區域偶數源極線 S—FFAR—E。離散場放大區域的電極係設定為色點的相反 極性’以強化並穩定在液晶結構中多區域(multiple 29 201113594 domains)的構成(formati〇n)。因此’在離散場放大區域偶 數源極線S_FFAR_E上的極性係與耦接到色點之電晶體上 的源極線極性相反。一般而言,離散場放大區域偶數源極 線S—FFAR_E上的電壓大小係設定為一固定電壓。為了降 低用電量(power usage),離散場放大區域偶數源極線 S—FFAR_E上的固定電壓係設定為一低電壓(1〇w v〇Uage)。 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離散場放大區域偶數源極線 S一FFAR一E係由在顯示器邊緣的一電晶體所控制。在本發 明其他實施例中’離散場放大區域偶數源極線SjPFAR_E 係由控制其他源極線之驅動電路所控制。 對列1而言’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FFAR_T_1係在 顯示器420的右側之上。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FFAREJ係 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FFAR-Tj的汲極端且延伸 經過顯示器420。在列1之畫素中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耦 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FFARE_1。特別是畫素P(0 , J) 及晝素P(1,1)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 域電極FFARE_1。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的控 制端(control terminal)係耦接到閘極線GJ,且離散場放大 區域電晶體FFAR_T_1的源極端係耦接到一離散場放大區 域奇數源極線S_FFAR_〇。離散場放大區域的電極係設定 為色點的相反極性,以強化並穩定在液晶結構中多區域 (multiple domains)的構成(formati〇n)。因此,在離散場放 大區域奇數源極線S一FFAR—0上的極性係與耦接到色點之 電晶體上的源極線極性相反。一般而言,離散場放大區域 奇數源極線S_FFAR_〇上的電壓大小係設定為一固定電 30 201113594 壓。為了降低用電量,離散場放大區域奇數源極線 S_FFAR一◦上的固定電壓係設定為一低電壓。在本發明某 些實施例中,離散場放大區域奇數源極線S FFAR Ο係由 在顯示器邊緣的一電晶體所控制。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 中,離散場放大區域奇數源極線S—FFAR__〇係由控制其他 源極線之驅動電路所控制。 在顯示器420中,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係同時置放 在顯示器的左側與右側上,以改善在顯示器420中的配電 ❿ (power distribution)。然而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可以將所 有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放到顯示器的一單一側上。在這 些實施例中,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的源極端可以 耦接到一單一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S_FFAR。 圖4(f)及圖4(g)係表示一畫素設計430(標示430+及 430 —)之不同點極性圖案,其畫素設計430係為畫素設計 410的變異。因為在晝素設計430與晝素設計410中色點、 切換元件極離散場放大區域的佈局及極性相同,故不再重 鲁 複敘述。在晝素設計430與晝素設計410之間的主要差 異’係在晝素設計430中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在晝素中以 導體耦接在一起。特別是,一導體432係將離散場放大區 域FFAR_1的電極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的電 極。相似地,一導體434係將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的 電極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3的電極。再者,耦接 到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3的一導體436,係延伸到離散 場放大區域FFAR_3右邊。導體436係用來連接到一鄰近 晝素(請參考圖4(h))的一離散場放大區域。在本發明其他 31 201113594 貫細"例中.’代替搞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 3,導體43ό 係輕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且延伸到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1左邊。藉由離散場放大區域間包含内部連 接,係簡化離散場放大區域到外部極性源的連接。 圖4(h)係表示顯示器44〇的一部分,顯示器44〇係使 用具有一切換元件列反轉模式之晝素設計43〇的晝素 (〇) ’ 〇)、p(〇 ’ 1)及p(l ’】)。顯示器440可具有 t千列’且每—财數千畫素。列與行細顯示在圖4(h) 目的,並不具功能意義。 畫素係被配置,以使在一 圖案(正或負),且每一連 替。因此,在第一列(即 I的手段,從顯示在圖4(h)的部分連續。為為了清楚說明,# 圖4(h)中係省略控制切換元件的閘極線與源極線。顯示 440的閘極線與源極線係與在圖彳⑷中的顯示器倒之 =極線與源極線相同。再者’為了更好以圖閣釋每一晝 素’係遮蔽每一晝素的區域;此遮蔽在圖4附僅為說明 。就像顯示器420 ’顯示器44〇的
32 201113594 器440左側上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係耦接到最左 邊晝素的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舉例來說,在圖4(h)中, 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FFARSEJ)係耦接到晝素P(〇,〇) 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然後内部導體提供極性給在 列上之晝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在顯示器4〇〇右側上的離 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係耦接到最右邊晝素的第三離散 場放大區域。此係藉由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 FFARSE_1經一系列的晝素(圖未示)而耦接到畫素u .· 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3,而象徵性地表示在圖4(h)。 在圖4(c)中’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FFARSEJ)及 FFARSE—1 ’係分別地具有正極性與負極性。然而在下一 頁框則反轉極性。 由於在顯示器440中每一列上之極性的切換’若是一 色點具有第一極性的話,則任何鄰接已偏極的元件係具有 第二極性。舉例來說,當晝素p(0,〗)的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2與FFAR_3具有負極性時,畫素P(〇,1)的色點 # CD_3_2具有負極性。在本發明一特定實施例中,每一色 點具有40微米的寬度及60微米的高度。每一離散場放大 區域具有5微米的垂直放大部寬度、145微米的垂直放大 部高度、45微米的水平放大部寬度以及5微米的水平放大 部高度。水平點間距HDS1為15微米,垂直點間距VDS1 為25微米’水平離散場放大間距HFFARS為5微米,且垂 直籬散場放大間距VFFARS為5微米。 在本發明某些實例中,一顯示器邊緣的晝素係使用邊 緣晝素設計(edge pixel design),係使用在顯示器非邊緣晝 33 201113594 素之畫素設計的變異。舉例來說,圖4(i)及圖4(j)係分別 以圖闡釋一頂邊晝素設計430_TE及一底邊畫素設計 430_BE。頂邊晝素設計430_TE及底邊畫素設計430_BE 係為晝素設計430的變異。為簡單起見,並不重複敘述, 且僅敘述在邊緣晝素設計與晝素設計430之間的差異。 特別是,頂邊晝素設計430_TE使用一已修改離散場 放大區域(modified fringe field amplifying region)FFAR。為 清楚起見,在圖4(i)中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表示成頂邊離 散場放大區域,並標示為FFAR_TE_1、FFAR_TE_2及 FFAR_TE_3。在頂邊畫素設計430_TE中的頂邊離散場放 大區域,係與藉由包含一頂部水平放大部(top horizontal amplifying portion)HAP_T之晝素設計430的離散場放大區 域不相同。頂部水平放大部HAP_T係從頂部色點(top color dot)之上延伸到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之垂直放大部的 左邊。特別是,如圖4(i)所示,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TE—卜FFAR_TE_2及FFAR_TE_3包括分別延伸經 過色點CD一1 —1、CD_2—1及CD_3_1的頂部水平放大部 HAP_TJ、HAP_T_2 及 HAPJT—3。提供在色點 CDJ J、 CD_2_1及CD_3—1上相反極性之一區域的頂部水平放大部 HAP—TJ、HAP_T_2及HAP_T_3,係分別強化色點 CD-1—1、CD_2_1 及 CD_3_J 的離散場(fringe field)。 在圖4⑴中,底邊畫素設計430_BE係使用一已修改離 散場放大區域FFAR。為清楚起見,在圖4〇·)中的離散場放 大區域係如底邊離散場放大區域且標示為FFAR_BE_1、 FFAR_BE_2及FFAR_BE—3。在底邊晝素設計430—BE中的 34 201113594 底邊離散場放大區域,係不同於包含一底部水平放大部 HAP_B之晝素設計430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底部水平放大 部HAPJB係從底部色點下延伸到底邊離散場放大區域之 垂直放大部左邊。特別是,如圖4⑴所示,底邊離散場放 大區域 FFAR BE 1、FFAR BE—2 及 FFAR—BE_3,係包括 分別在色點CD_1_1、CD_2一 1及CD_3_1之下延伸的底部 水平放大部HAP__B_1、HAP B一2及HAP B 3。在色點 CD_1_1、CD_2_1及CD一3_1下提供一相反極性的區域之 • 底部水平放大部HAP_B—1、HAP_B_2及HAP_B_3,係分 別強化色點CD_1_1、CD_2_1及CD—3_1的離散場。 圖4(k)-4(m)係以圖闡釋顯示器450的不同部份,顯示 器450係使用畫素設計430大部分的晝素、在顯示器頂部 之畫素的頂邊畫素設計430一TE以及在顯示器底部之畫素 的底部晝素設計430_BE。尤其是,顯示器450包括有400 歹|J(編號從0到399)。圖4(k)係以圖闡釋行10與行丨丨之列 99與列100(在列1到398上的畫素是相似的)上的晝素(即 φ 顯示器的一般畫素);圖4(1)係以圖闡釋行1 〇與行11之列 0與列1(即顯示器的底邊);以及圖4(m)係以圖闡釋行10 與行11之列398與列399上的晝素(即顯示器的頂邊)。 特別是’圖4(k)係表示顯示器450的一部分,而顯示 器450係使用具有一切換元件列反轉模式之晝素設計430 的晝素 P(10 ’ ")、p(u,")、PG0 ’ 100)及 p(ll, 100)。畫素的一列係延伸到左邊及右邊。在顯示器450的 一特定實施例中’每一列包含640個畫素。為清楚起見’ 在圖4(k)、4(1)及4(m)中係省略控制切換元件的閘極線與 35 201113594 源極線。顯示器450的閘極線與源極線,係與圖 器420的閘極線與源極線相同 4祕每—畫素區域;此遮蔽在圖3中 :為5兄月目的’並無功能上的意義。就像在顯示器· 中,顯示器450的畫素係被配置以使在一列中的所有畫本 具有相同的點極性圖案(正或負),且每—連續列係在正、 負極性圖案間作交替。因此,在帛_列(即列99,因為 列號是從0開始算)的畫素P(10’ "Up(i】 且
極性圖案,在帛ΗΠ列(即列100)的畫素p(1〇,、l〇〇)及 p⑴’ 100)係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在下一頁框係切換 點極性圖案。因此一般而言’當y為偶數時,一畫素 p(x,y)具有一第一極性,當y為奇數時,具有-第二點極 性圖案。 因為顯示器450與顯示器440非常類似,故僅描述顯 示器450與顯示器440之間的差異。特別是,顯示器45〇 係不同於顯示器440,而顯示器45〇係如圖4⑴所示具有使 用在列〇的底邊畫素設言十430—BE之畫素,以及如圖4(k) 所示在列399的頂邊晝素設計430-TE。因此在圖4(k)中並 未顯示差異,即並未繪示處出顯示器45〇的頂邊或底邊 (top or bottom edge) ° 圖4(1)係顯示顯示器450的一部分,其係使用底邊晝 素設計430_BE的畫素P(〗0,0)及P(11,〇),以及晝素設 計的畫素P(10,1)及P(ll,1)。畫素的每一列係延伸到右 邊及左邊。為了更能以圖闡釋每一晝素,係遮蔽每一畫素 的一區域;此遮蔽在圖4(1)僅供說明目的,且沒有功能上 36 201113594 的意義。如上所述,顯示器450的晝素係被配置,以使在 一列上的所有晝素具有相同點極性圖案(正或負),且每— 連續列係在正、負極性圖案之間作交替。因此 ',在第丄列 (即列0)上的晝素P(10, 〇)與P⑴,0)具有正點極性圖案, 且在第二列(即列1)上的晝素P(1〇, ”與以丨丨,丨)罝有負點 極性圖案。然而在下一頁框,晝素係切換點極性圖案。'藉 由使用顯示器450中最底列(即列0)的晝素之底邊晝素設^ 430-BE,由於底部水平放大部HAP一B(請參考圖色 •點中之離散場的放大,以改善在顯示器45〇底部色點的表 現。 圖4(m)係表示顯示器45_一部分,顯示器45〇係使 用頂部晝素設計430—TE的畫素P(1G,州及p⑴, 以,晝素設計430的晝素P(H),398)及p⑴,398)。畫素 々每/歹丨係延伸到左邊及右邊。為了更能以圖闡釋每一晝 素,係遮蔽每一晝素的一區域;此遮蔽在圖4(m)僅供說二 二的,且沒有功能上的意義。如上所述,顯示器45〇的書 ^被配置,錢在—耻㈣有畫素具有㈣點極性圖 =(或負),且每-連續列係在正、負極性圖案之間作交 ^因此,在列观上的晝素P(1G,观⑴,398)具 2點極性圖案,且在们99上的晝素_,虚 ⑴’399)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在下一頁框,書 生圖案。藉由使用顯示器物尹最頂列(即列 HAP τΊΐ之畫素設計43〇~ΤΕ,由於頂部水平放大部 在顯:相4W)在色點尹之離散場的放大,以改善 在頌不益450底部色點的表現。 37 201113594 除了頂部晝素設計與底部畫素設計之外’本發明某些 實施例也包括使用〆左邊畫素設計(left edge Pixel design)’其係使用在顯示器非邊緣畫素(n〇n_edge P1Xd)之 書素設計的變異。舉例來說,圖4(n)係以圖_ —左邊畫 ^設計430—LE,其係畫素設計430的一變異。為簡單起 見,旅不重複敘述,直僅描述邊緣晝素没什(edge pixel design)及晝素設計430的差異。 特別是,左邊畫素設計430一LE係使用第一色分量的 一已修改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為清楚起見,在圖4(n) 之第一色分量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描述成一左邊離散場放 大區域,且標示成FFAR_LE_1。在圖4(n)之第二色分量與 第三色分量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描述成一左邊離散場放 大區域,且分別標示成FFAR_LE_2及FFAR_LE_3。在左 邊畫素設計430—LE中的左邊離散場放大區域’係不同於 包含一左邊垂直放大部VAP_L之晝素設計430的離散場放 大區域。左邊垂直放大部VAP_L係從水平放大部HAP (請 參考圖4(c))的左側延伸,且沿色點的左側延伸。尤其是, 如圖4(n)所示,左邊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LE_1係包括沿 色點CD_1_1及CDj__2的左側延伸的左邊垂直放大部 VAP-L-1。提供相反極性的一區域給色點CD_1_J,及 CD_1_2的左侧之左邊垂直部(應為左邊垂直放大 部)VAP_L_1 ’係強化色點cd_1_1及CD_1_2的離散場。 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使用頂邊晝素設計、底邊晝 素設計與左邊晝素設計之盡素的一顯示器,係更進一步包 含使用一頂部左角洛晝素設計(t〇p left corner pixel design) 38 201113594 與一底部左角落晝素設計(bottom left corner pixel design) 之晝素,其係用在顯示器非邊緣畫素之晝素的變異。舉例 來說,圖4(〇)及圖4(p)係分別闡釋一頂部左角落晝素設計 430_TLE及一底部左角落晝素設計430_BLC。頂部左角落 晝素設計430_TLE及底部左角落晝素設計430_BLC係分別一 為頂邊畫素設計430_TE及底邊晝素設計430_BE的變異。 為簡單起見,並不重複敘述,且僅描述角落晝素設計與邊 緣晝素設計之間的差異。
尤其是,頂部左角落晝素設計430_TLE係使用第一色 分量的一已修改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為清楚起見,在 圖4(〇)之第一色分量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描述成一頂部左 角落離散場放大區域,且標示成FFAR-TLEj。在圖4(〇) 之第一色分I與第二色分量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與圖 4(1)中的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相同,並因此描述成一頂邊 離散場放大區域,且分別標示成FFAR—TEJ及 FFAR一TE_3。在頂部左角落畫素設計43〇—tlc中的頂部左 角落離散場放大區域,係不同於包含—左邊垂直放大部 VAP_L及-頂部水平玫大部猜—了之晝素料物 散場放大區域。頂部水Μ ΗΑρ 大區域VAP(請參考阍" _ '生直双 ⑶Η的頂側。左邊it))頂部延伸,且延伸過色點 平放W層T的左H放大部醫』係朝下從頂部水 - 及邊緣延伸,且沿色點的左側延伸。 尤其是,如圖4(〇)所千 FFARTLC1^i^」R頂部左Μ離散場放大區域 - - 項部水平放大部HAP T_1,jt传产 色點CD丄1的頂側延伸。提供色點CD丄_"_目:: 39 201113594 性之一區域的頂部水平放大部hap_t_i,係強化色點 CD_1_1的離散場。頂部左角落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_TLE_1也包括一左邊垂直放大部VAP_L_1,其係沿 色點CD_1_1及CD—1_2左側延伸。提供色點CD_1_1及 CD_1_2左邊相反極性之一區域的左邊垂直放大部 VAP_L_1,係強化色點CD_1_1及CD_1_2的離散場。 底部左角落晝素設計430_BLC係使用第一色分量的一 已修改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為清楚起見,在圖4(p)之 第一色分量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描述成一底部左角落離散 場放大區域,且標示成FFAR_BLE_1。在圖4(p)之第二色 分量與第三色分量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與圖4(j)中的底 邊離散%放大區域相同’並因此描述成一底邊離散場放大 區域’且分別標示成FFAR_BE_2及FFAR_BE_3。在底部 左角落畫素設計430_BLC中的頂部左角落離散場放大區 域’係不同於包含一左邊垂直放大部VAP_L及一底部水平 放大部HAP—B之晝素設計430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底部水 平放大部HAP一B係朝左從垂直放大區域VAP(請參考圖 4(c))底部延伸,且延伸過色點CDJ_2的底側。左邊垂直 放大部VAP—L係朝上從底部水平放大部HAP_T的左邊緣 延伸,且沿色點的左側延伸。尤其是,如圖4(〇)所示,底 部左角落離散場放大丨係包括一底部水平 放大部HAP—,其係沿色點cd_1_i的底側延伸。提供 色點CD_1_2底側相反極性之一區域的底部水平放大部 HAH1 ’係強化色點CD_1_2的離散場。底部左角落離 散場放大區域FFAR_BLE_!也包括一左邊垂直放大部 40 201113594 VAP_L—丨,其係沿色點CD—丨―1及〇)—丨―2左側延伸。提供 色點CD—1 — 1及CD—1—2左邊相反極性之一區域的左邊垂 直放大部VAP_L_1 ’係強化色點CD—u及CDj-2的離 散場。 一- 圖4(q)-4(S)係以圖闡釋顯示器46〇的不同部份,顯示 器460係使用畫素設計430大部分的畫素、在顯示器頂部 之畫素的頂邊晝素設計430一TE、在顯示器底部之晝素的 底部晝素設計430—BE、在顯示器左邊緣之晝素的左邊晝 素設計430_LE、在顯示器頂部左角落之晝素的頂部左= 落晝素設計430—TLC以及在顯示器底部左邊角落之晝素的 底部左角落畫素設計430—BLC。尤其是,顯示器46^包括 有400列(編號從〇到399)。圖4(q)係以圖闡釋顯示器行〇 與行1之列99與列100(在列i到398上的畫素是相;;以的) 上的晝素(即顯示器的一般晝素);圖4(r)係以圖闡釋顯示 器行〇與行1之列0與列1(即顯示器的底邊);以及圖4(s) 係以圖闡釋顯示器行〇與行丨之列398與列399上的晝素 (即顯示器的頂邊)。顯示器460的其他行係與如圖 4(k)-4(m)所示的顯示器450相同。顯示器46〇係使用切換 元件列反轉模式。 、 特別是,圖4(q)係表示顯示器460的一部分,而顯示 器 460 係使用具畫素 p(〇,99)、p(1,99)、p(〇,1〇〇)及 P(1 ’ 1〇〇)。當畫素P(1,99)及P(l,1〇0)使用晝素設計43〇 時,晝素P(〇 ’ 99)及P(0 ’ 1〇0)係使用左邊晝素設計 4530_LE。畫素的每一列係延伸到使用晝素設計43〇之晝 素的右邊。在顯示器460 —特定實施例中,每一列包括 201113594 640個畫素。為清楚起見,在目4(q)、4(r)&4⑻中係省略 控制切換7L件的閘極線與源極線。顯示器46〇的閘極線與 源極線,係與圖4(e)中所示之顯示器420的閘極線與源極 f相同。再者,為了更能說明每一晝素,係遮蔽每一晝素 區域,此遮蔽在圖4(q)中僅為說明目的,並無功能上的竞 義。就像在顯示器420中,顯示器46〇的晝素係被配置以 使在一列中的所有畫素具有相同的點極性圖案(正或負), 且每一連續列係在正、負極性圖案間作交替。因此,在第 100列(即列99,因為列號是從〇開始算)的畫素p(〇,99) 及P(1 ’ 99)具有正點極性圖案,在第1〇】列(即列丨〇〇)的書 素P(〇 ’ 100)及P〇 ’ 100)係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在下 一頁框係切換點極性圖案。因此一般而言,當y為偶數 時,一畫素P(X,y)具有一第一極性,當丫為奇數時,具有 一第二點極性圖案。 八 因為顯示器460與顯示器450非常類似,故僅描述顯 示器460與顯示器450之間的差異。特別是,顯示器46〇 係不同於顯示器450,而顯示器460係如圖4(1)所示,使用 具有除了使用頂部左角落畫素設計43〇-TLC(如圖4(r)所示) 的畫素P(0,399)(即頂部右角落)之外,在行〇的左邊晝素 設計430—LE之晝素,以及使用底部左角落畫素設計 430—BLC(如圖4(s)所示)之畫素P(0, 0)(即底部左角落)。 圖4(r)係表示顯示器46〇的一部分,顯示器46〇係具 有底部左角落晝素設計43〇_BLC的晝素P(0,〇)、底邊畫 素設計430—BE的晝素P(1,〇)、左邊畫素設計43〇_LE的 晝素P(〇,1)以及晝素設計43〇的P(1,1}。晝素的每一列 42 201113594 係延伸到右邊。為了更能說明每一晝素,係遮蔽每一晝素 區域;此遮蔽在圖4(r)中僅為說明目的,並無功能上的音 義。如上所述,顯示器460的晝素係被配置以使在—列; 的所有晝素具有相同的點極性圖案(正或負),且每一連續 列係在正、負極性圖案間作交替。因此,在第丨列(即列^ 的畫素P(0,0)及P(1,〇)具有正點極性圖案,在第2列(即 列1)的晝素P(〇 ’ 1)及p(l,1)係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 在下一頁框係切換點極性圖案。藉由使用底邊左角落晝'素 •設計430一BLC,由於在晝素P(0,〇)的色點中之離散場的 放大,以改善晝素P(〇,0)。再者,藉由使用底部晝素設 計430_BE,由於在色點中離散場的放大,以 器460底部之色點的表現。 圖4(s)係表不顯示器460的一部分,顯示器46〇係使 用頂部左角落晝素設計430一TLC的畫素p(〇, 399)、頂邊 畫素設計430_TE的Ρ(1,π% 、左邊晝素設計们❹^^的 畫素P(0,398),以及晝素設計43〇的晝素p(1,3对)。畫 •素的每-列係延伸到右邊。為了更能以圖闊釋每一畫素, 係遮蔽每一畫素的一區域;此遮蔽在圖4⑻僅供說明目 的,且沒有功能上的意義。如上所述,顯示器46〇的畫素 係被配置,以使在一列上的所有畫素具有相同點極性圖案 (正或負),且每一連續列係在正、負極性圖案之間作交 替。因此,在列398上的畫素p(〇,398)與P(1 , 398)具有 正點極性圖案,且在列399上的畫素]>(〇,399)與p(1,399) 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在下一頁框,晝素係切換點極性 圖案。藉由使用晝素P(〇,399)之頂部左角落畫素設計 43 201113594 430_TLC,由於在晝素p(〇,399)之色點中離散場的放 大,以改善在畫素P(0,399)中之色點的表現。再者,藉 由使用在顯示器460頂列(即列399)的頂邊畫素設計 430_TE,由於在色點中離散場的放大’以改善在顯示器 460頂部色點的表現。 如在顯示器440中(如上所述)’由於在顯示器460中每 一列上的極性切換,假若一色點具有第一極性的話5則任 一鄰近已偏極的元件具有第二極性。舉例來說,當畫素 P(0,1)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及FFAR_3具有正極性 時,畫素P(〇,1)的色點CD_3_2具有負極性。在本發明一 特定實施例中,每一色點具有40微米的寬度及60微米的 南度。母' —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5微朱的垂直放大部寬 度、145微米的垂直放大部高度、45微米的水平放大部寬 度以及5微米的水平放大部高度。水平點間距HDS1為15 微米’垂直點間距VDS1為25微米,水平離散場放大間距 HFFARS為5微米,以及垂直離散場放大間距VFFARS為 5微米。 圖5(a)及圖5(b)係表示一畫素設計510(標示510+及 510—)之不同點極性圖案,其晝素設計51〇係為晝素設計 410的變異。因為在晝素設計430與畫素設計410中色點、 切換兀件極離散場放大區域的佈局及極性相同,故不再重 複敘述。在畫素設計510與畫素設計410之間的主要差 ,在畫素設計510包括導體以在其他畫素中幫助將離 =場放大區域耦接到切換元件。特別是,一目前畫素之一 導體512係將離散場放大區域的電極搞接到在目 44 201113594 前畫素上之晝素的切換元件SE—1(請 前畫素上之畫素的二在:: FFAR_2 ^ ^ ^ ^ ^ 5 '#4 Λ ^ ^ 素^^在減元件料Ml過在目前晝 ==色點電極。一目前畫素之—導將離 散场放大區域FFAR_3的電_接到在目前晝素上之畫素
===SE—3(請參考圖5⑷)。在切換元件的連接係經 在目刖旦素上之晝素的色點電極。 此連接騎示在圖⑽,其係表示顯示器520的-部 刀,顯不器52〇係使肖具有_切換元件狀轉驅動模式之 晝素設計510的畫素叩,1)、P(卜〇)、p(o, 1)及p(卜 υ。、顯示器520可具有數千列,每列有數千畫素。列與行 係以如圖5(C)所示的方式從如圖5(c)所示的部份連續。為 了 β楚說明’控制切換元件的閘極線與源極線係在圖5(c) 中被省略。除了顯示器520不包括使用離散場放大區域切 換元件之外,閘極線與源極線係繪示在圖4(e)中。再者, 為了更好以圖闡釋每一晝素,每一晝素的區域係被遮蔽, 此遮蔽在圖5(c)中係僅為繪圖目的,並沒有功能上的意 義。在此所述的顯示器,一晝素P(x,y)係在第X行(從左 邊算起)及第y列(從最底算起),即晝素P(0,0)係在最下最 左角落。就像顯示器420,顯示器520的晝素係被配置, 以使在一列的所有畫素具有相同的點極性圖案(正或負), 且母一連續列係在正與負點極性圖案間交替。因此,在第 一列(即列0)的晝素P(0,0)及畫素P(1,0)具有正點極性圖 45 201113594 案,而在第二列(即歹π)的 負點極性圖案。^h n )具有 荦。因此T一頁框,晝素將切換點極性圖 系u此般而吕,一晝素P(x,y)在當為 第-點極性圖幸,^ 偶數時具有一 宏m &ES ^ 田y為可數時具有一第二點極性圖
f °因為顯示器520非常類似於顯示器420,因此僅描述 顯示器520與顧千哭七日日l V 辛〜 _差異。特別是’由於在晝 素°又3十520中内部導體512、514及5〗6的包含 =不包括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或是離散場放大區域:
Ί做為替代一第一畫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從一 接收電壓極性與電壓量。㈣是,第二畫素係在 一素上的畫素。舉例來說’畫素P(0,0)之離散場放 大區域FFARJ的電極,係耗接到經過畫 CD」—2電極的畫素p,i)之切換元件化卜相似地,晝 素P(〇, 〇)之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2^FFAR—3的電極, 係福接到經過畫素P(G,】)之色點CD—2_2與CD—3_2電極 的畫素P(0 ’ 1)之切換元件SE—2與SE—3。
由=在顯示器520中每一列上之極性的切換,若是色 點具有第-極㈣話,則任—鄰近已偏極的元件具有第二 極性。舉例來說,當畫f p(G,1}的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2與FFAR—3具有正極性時,畫素p(〇,丨)的色點 CD一3_2具有負極性。在本發明一特定的實施例中s每一 色點具有40微米的寬度及60微米的高度。每一離散場放 大區域具有5微米的垂直放大部寬度、145微米的垂直放 大部高度、45微米的水平放大部寬度以及5微米的水平放 大部高度。水平點間距HDS1為15微米,垂直點間距 46 201113594 VDS1為25微米,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HFFARS為5 微米,及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VFFARS為5微米。 如底邊晝素設計、頂邊晝素設計、左邊晝素設計、頂 部左角落晝素設計以及底部左角落晝素設計之晝素設計 510,其變異係可使用如上所述之不同離散場放大區域而 被創造。這些變異係以相對於顯示器450與顯示器460如 上所述之手段而被使用。 圖6(a)及圖6(b)係表示一晝素設計610(如後述的編號 籲 610+及610-)不同的點極性圖案,此晝素設計610通常被使 用在具有一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模式的顯示器上。在實際 的操作上,一晝素將在每一影像頁框間之一第一點極性圖 案與一第二點極性圖案之間做切換。特別是,在圖6(a) 中,畫素設計610具有正點極性圖案(且標示為610+),且 在圖6(b)中,畫素設計610具有負點極性圖案(且標示為 610 —)。再者,在不同晝素設計中每一被極化元件的極性 係以表示正極性,以”一’’表示負極性。 _ 晝素設計610具有三個色分量CC_1、CC_2及CC_3。 每一色分量包括二色點。晝素設計610也包括每一色分量 中的一切換元件(參考SE_1、SE_2及SE_3)及每一色分量 中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參考FFAR_1、FFAR_2及 FFAR_3)。切換元件SE_1、SE_2及SE_3係設置在一列。 裝置元件區域DCA_1、DCA_2及DCA_3係圍繞切換元件 SE_1、SE_2及SE_3而被界定。裝置元件區域DCA_1、 DCA_2及DCA_3係具有一裝置元件區域高度DCAH及一 裝置元件區域寬度DCAW。 47 201113594 晝素610的第一色分量CC_1具有二色點cdjj及 CD_1一2。色點CD—1_1及CD_1_2係形成一第一列且其間 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1。換句話說,色點cdjj及 CD_1_2係水平地配向且垂直地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 1。 再者’色點CD_1_1及CD_1_2係以一垂直點偏移量vd〇 1 垂直地抵消’而垂直點偏移量VD〇i係等於垂直點間距 VDS 1加上色點高度CDH。如圖所示之在色點cd_i ]及 CD_1_2之間的連接,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色點 CD_1_1及CD一 1_2之電極係以與電極的形成之相同處理步 孀 驟而耦接在一起。裝置元件區域DCA—j係設置在色點 CD一 1—2之下,且以一垂直點間距VDS2與色點CD—丨―2相 間隔。切換元件SE一1係設置在裝置元件區kDCAj内。 因此,色點CD一1—2係設置在色點CD—丨一丨與切換元件 犯-1之間。切換元件SEJ係耦接到色點CD_1J及 CD-丨-2之電極,以控制色點CD一1一1及CDj—2之電壓極 性與電壓量。 晝素610的第二色分量CC—2具有二色點CD—U及 · CD_2一2。色點CD—2—1及CD一2—2❻形成一第二列且其間 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卜因此,色點CD 2 1acd 2 2 係水平地配向且垂直地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i。裝置元 件區域DCA 一 2係設置在色點CD_2—2之下,且以一垂直點 間距VDS2與色點CD」_2相間隔。切換元件犯2係設置 在裝置元件區域DCA-2内。切換元件SE_2_接到色點 CD—2一 1及CD—2—2之電極,以控制色點CD—2—!及CD 2 2 之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二色分量cc—2係與第一色分量 48 201113594
cc—1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1而與.色分量 ^1相_ ’因此色分量cc—ucc—2係以—水平點偏 移罝HD01水平地抵消’而水平點偏移量HD⑴係等於水 平點間距HDS1加上色點寬度CDW。特別是關於色點,色 占CD_2_1係與色點CD一 1 — 1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 距HDS1而相互間隔。相似地,色點CD_2—2係與色點 CD_2_1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i而相互間隔。 因此色點CD_1J及色點CD—形成色點的第一列,色 點CD—1_2及色點CD—2—2係形成色點第二列。 相似地,畫素610的第三色分量cc一3具有二色點 及CD_3—2。色點CD—3—1及cd一3—2係形成一第 二列且其間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1。因此,色點CD 3 1 及CD—3_2係水平地配向且垂直地間隔有垂直點間距 VDS1。裝置元件區域dca—3係設置在色點cd 3—2之 下,且以一垂直點間距VDS2與色點CD—3 2相間隔。切 換兀件S E一 3係設置在裝置元件區域D c a—3内。切換元件 兕一3係耦接到色.點CD—& CD」—2之電極,以控制色 點CD_3」及CD—3一2之電屢極性與電壓量。第三色分量 CC_3係與第二色分量CC-2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 HDS1而與色分量CC—2相間隔,因此色分量cc 3及cc 2 係以一水平點偏移量HD〇1水平地抵消。特別是關於色 點’色.點CD—3_1係與色點CD_2—i垂直地配向,且以水 平點間距HDS1而相互間隔。相似地,色點CD」_2係與 色點CD—2_2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i而相互 間。因此色點CD一3_1形成色點的第一列,色點cD 3 2 49 201113594 係形成色點第二列。 蚩素設計610也包括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1、 FFAR 2及FFAR一3。圖6(a)-6(b)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與 _ 4(^_4(:b)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相同基本形狀。因此, 有相同用詞(即再使用水平放大部HAP與垂直放大部 VAP)。 如圖6(a)所示,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一1、FFAR—2及 FFAR 3係設置在晝素設計610的色點之間。特別是,離 散場放大區城ffar_i被配置,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J的水平放大部位在色點CD—1_1與CD_1 一2之間’ 且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VFFARS而與色點 CD_1_1及一2相分隔。然而,不像晝素設計410的離 散場放大區域,由於色點CD—1—1及CDJ一2之間的内部 連接,使畫素設計610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並未延伸到色點 CD_1_1及CD一 1 一2的左側端。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J的 垂直放大部係設置在色點CDJ_1與CD_1_2的右邊,且 被以一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HFFARS而與色點 CD_1_1與CD__1_2相分隔。因此,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 J,係沿色點CD_1_1的右側底部與色點CD」一2右 側頂部而延伸。再者,此配置也造成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 1的垂直放大部在色點CD 1 1與CD 2 1之間’以 ’、 — 及在色點CDJ_2與CD_2—2之間。 相似地,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係被設置’以使離 散場放大區域FFAR_2的水平放大部位在色點CDJJ與 CD_2_2之間’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50 201113594 VFFARS所h隔。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的垂直放大部 係設置在色點CD—2_丨與CD_2_2的右邊,且被以一垂直 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VFFARS所分隔。因此,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1係沿色點CD_2—1右邊底部,及色點CD 2 2 右邊頂部而延伸。此配置也造成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 2 的垂直放大部在色點CD—2—1與CD—3_1之間,以及在色 點 CD—2_2 與 CD—3—2 之間。 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3係被設置,以使離散場放大 • 區域FFAR一3的水平放大區域位在色點CD_3_1與CD 3 2 之間,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所分 隔。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一3的垂直放大部係設置在色點 CD一3J與CD—3_2的右邊,且被以一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 間距HFFARS而與色點CD_3—1與CD_3一2相分隔。因此, 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一3係沿色點CD_3_1的右側底部, 以及沿色點CD_3_2右側頂部而延伸。 晝素設計610也被設計.,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從一鄰 鲁近畫素接收極性。尤其是,-第-導體係轉接到離散場放 大區域,以從在目前晝素上之畫素接收極性,且一第二導 體係耦接到切換元件,以提供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給目^晝 素下的晝素之離散場放大區域。舉例來說,耦接_散: 放大區域FFARJ之電極的導體612,係往上延伸連接到 目月ίΐ晝素上之晝言的導體613以接收極性(請表考圖 6(0)。輕接到切換元件SEJ導體613,係向右再朝;延 連接到目前晝素下之畫素的導體612。導體614與6i5適 合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一2之目的,係如導體6】2與⑴ 51 201113594 對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3而言。再者,導體6]6 j)| 617 適合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一3之目的,係如導體6〗2與6 13 對離散場放大區域FFA R 1而言。 色點、離散場放大區域及切換元件的極性·係以正 號Ύ及負號,,一”表示。因此在圖6(a)中,顯示畫奇設計 6 ϊ (H的正點極性、所有的切換元件(如切換元件s e ' ' SE—2及SE__3)及所有的色點如色點、CD】l CD—2J、CD义2、CD一3J 及 CD—3—2),係具有正極。 然而5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例如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J、FFAR一2及F1FAR 3)係具有負極性。 圖6(b)係表示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的畫素設計6,〇。對 負點極性圖案而言5所_的切換元件(例如切換元件 ί、SE_ 2及SE一3)以及戌有的色點(例如色點1 . ⑶、(CD—2—1、CD—2」.、CD—3」及 CD—3—2) 5 係具 有負極性‘' 然而,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散場放 大區域隱RJ、FFAR—2及FFAR_3)係具有正極性。 如丄所述,若鄰近元何具有相反極性者,在每一色點 ,離散場會被放大。晝素料6K;係彻離散場放大叫 來強化並穩定在液晶結構多區域的形成。―般而言, >已偏極元件的極性係被指$ 使—第—極性的色點見有 弟二極性的鄰近已偏極元伴。舉例來說n辛 6^如圖6⑻所示)而言,色點cd—2—2具有正極性。然 而:鄰近已偏極元件(離散場攻大區域印纽―2與二〜^ {丁'具有_極1生。因此辛戟m η ^ ^ "" 本. U此色點CD 的離散場被放大。再 女丁,A ’往性况轉彳.丨式係乜在顯示層級中貴現、以 201113594 使其他鄰靠色點CD 1 圖6(c))。 ~~ 且· 、的色點具有負極性(請參考 使用圖6(a)盘jf]心丄、 用在利用切換元件,,素設計610的晝素,可被使 示器620的—部八,轉^式之顯不器。圖6(c)係表示顯 素P(〇,0)、P(1 ^顯不器620係使用畫素設計4丨〇的畫 係具有-切換元件列反'上〇區二7,J)’而晝素設計4】〇 千列,且每—列動板式。顯示器620可具有數
示的方式從如圖6⑷素、。列與行係以如圖6⑷所 制切換元件的閑極線愈:極。為了清楚說明’控 線與源極線料示在圖4、^在圖6⑷中被省略。閘極 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杜(:中’但除了顯示器610不使用 者,為了 t 與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之外。再 者為了更好以圖闡釋每—晝素 = 蔽,此遮蔽在圖6(c)中伤 旦素的£或如被遮 意義。在顯示目的,並沒有功能上的 畫素具有相同的點極性圖;(二置 該在正、負點極性圖宰且每一連續的列應 的卿,。)及右父#。因此,在第-卿^ 係將切換點極性圖案。因此-般而 :’、兔y)在虽y為偶數時具有-第-點極性圖 木,在* y為讀時具有—第二點極性圖案。 在每-晝素列上的畫素係垂直地配向,且被以垂直點 間距腦1而與—鄰靠晝素之最左邊色點相互分隔。在-晝素行上的畫素係水平地配向,且被以—垂直點間距 53 201113594 V D S 3所分隔
如上所述,第一晝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從第二書素 的切換元件接收極性。舉例來說,畫素P(0,0)之離散ς 放大區域FFAR_1的電極,係耦接到經由畫素ρ(〇,())之^ 體6U與晝素Ρ(0,丨)之導體6丨3的晝素(〇 ,的切換元; SE_J。相似地,晝素P(〇 , G)之離散場放大區域2的 電極,係耦接到經由畫素ρ((ί · 〇)之導體6|4與晝素 1)之導體6丨5的畫素(〇 ,丨)的切換元件SE—2。再者:書去 P(〇 ’ 0)之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3的電極s係耦接到經由 晝素3)之導體6】6與Μ ρ(〇,υ之導體6 n書去 (0 s 1)的切換元件SE 3。 一 在衣發明-特定實施例令,每一色點具有4〇微米的 度及60微米的高度。每一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丨35 :’ 垂直放又部寬度、5微米的垂直放大部高度、%微米的 平放大部寬度以及5微㈣水平放大部高度。水平關 HDS1為15微米,垂直點間距¥邮為ί5微米;;
距VDS2為5微米,垂直關距侧3為5微米5水二 敎場放^距HFFARS為H且# / VFFARS為5微米。 匆 7^^^_表示—畫素設計7_°後述的# 二f,物性丨此畫素設計7j = 模式的顯示器上。” 宰虫- ί —影像頁框間之―第—為極作 =圖案之間做切換。鑛 """1 iU *有丈點板性圖案(且標示為十,. 54 201113594 在圖7(b)中,晝素設計71〇具有負點極性圖案(且標示為 710 —)。再者,在不同晝素設計中每一被極化元件的極性 係以”+”表示正極性,以,,一”表示負極性。 晝素设計710具有三個色分量CC_1、CC_2及CC_3。 每一色分量包括二色點。畫素設計710也包括每一色分量 中的一切換元件(參考SE一 1、SE一2及SE一3)及每一色分量 中的肖隹散場放大區域(參考FFArj、FFar 2及 FFAR-3)。切換元件SE—l、SE—2及SE—3係設置在一列。 裝置元件區域DCa_j、DCA_2及DCA-3係圍繞切換元件 SE—l、SE一2及SE—3而被界定。裝置元件區域DCAJ、 DCA一2及DCA—3係具有一裝置元件區域高度dcaH及一 裝置元件區域寬度DC AW。 畫素710的第一色分量cc_l具有二色點CD_1J及 CD—1 一2。色點CDj j及CD—丨―2係形成一第一列且其間 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1。換句話說’色點CD—丨」及 一2係水平地配向且垂直地間隔有垂直點間距。 再者色點CD—]及CD—1—2係以一垂直點偏移量】 垂直地抵消,而垂直點偏移^ VD〇1係等於垂直點間距 VDS】加上色點咼度CDH。如圖所示之在色點I — 】及 CD—1_2之間的連接,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色點 CDJ.J及CD j—2之電極係以與電極的形成之相同處理步 驟而耦接在-起。裝置元件區域DCA—1係設置在色點 C〇j—2之下,且以一垂直點間距VDS2與色點CD—丨―2相 間隔。切換元件SE-】係設置在裝置元件區域DCA一1内。 切換元件SE-】係耦接到色點CD—1—1及CD—!—2之電極, 55 201113594 以4 色點C):)一丨—及CD_丨—2之電壓極性與電壓.曼 相似地’晝素7丨0的第二色分量CC一2具有二色點 CD—2_丨及CD—2_2。色點cD_2J及CD—2—2係形成—第 二列且其間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1。因此s色點; 及CD_ 2—2係水平地配向且垂直地間隔有垂直點間距 VDS〗。裝置元件區域DCA—2係設置在色點c.d 2 2之 下’且以一垂直點間距VDS2與色點CDJ一2相間隔\切 換元件§E_ 2係设置在裝置冗件區域dcA—2内:> 切換亓件 SE一2係耦接到色點CD_2—】及CD—2—2之電極,以控制色 點CDJ—!及CD_2—2之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二色分量 CC—2係與第一色分量cc」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 HDS】而與色分量cc—】相間隔5因此色分量2及】 係以一水平點偏移量HD0〗水平地抵消5而水平點偏移量 :⑴係等於水平點間距Hj〕S 1加上色點寬度c。#別 是關於色色點CD—2」係與色點c〇xi垂直祕 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1而相互間隔。相1以地,色點 C D_2_2㈣色點CD,_2 j垂直地配向s且以水平點η距 而相互間隔。因此色點%及色點衫成 ^點的第-列’色點CD丄2及色點⑶之 已點 第二列。 …- 相似地 '書辛7〗Π ίΛ坌-& . θ 广、 一 J的第二色分量CC — 3具有二色點 二0:·5乂及C3-3-2。色點CD-3」及CD—3 2係形成--第 二^且其㈣,隔有垂直點❾距似;因此點(::【) 二?士:係水平地配向[垂直地間隔有垂至點間距 衣f元件區域DCA_3係設置在色點(...)3 之 56 201113594 下’且以一垂直點間距VDS2與色點CD 3 2相 換元件S F 2私·^ ~不目間°切 、 -'丁、5又置在裝置元件區域DCA_3内。士 p 一 土 SE—3係耦接到色點c 刀谀凡件 及CD 3 2之電極,+介土,立 點CD 3 1及^ 〇 士「—— 以控制色 ——汉3〜2之電壓極性與電壓量。 CC 3係鱼窠-洛八Θ 乐二色分虿 —、弟一色刀夏CC—2垂直地配向,且以水 於、/、巳里CC〜2相間隔,因此色分量CC 3月ΓΓ ? 係以一水平點他软旦r 〜及CC_2 十‘沾偏备堇HD01水平地抵消。特 點,奔點Γ Π 1 1 β 〜疋關於色 ' —-心'與色點CD 2 1垂直地配6 平點間跖二丄 ——土且,且以水 :,,、門距HDS1而相互間隔。相似地, 色點CD 2 2垂吉祕*; i 係與 ΒΒ ~ —[罝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i 間。因此声點m 2 , 1而相互 U CD〜3j形成色點的第一列, 係形成色點第二列。 巴點CD_3_2 素設計710也包括離散場放大區域FTAH 1 FFAR 2 及 FFAR ^ η Λ UAR—1、 a「、 —圖7⑷係表示畫素設計7!〇之離㈣ 1更加詳細的視圖。為清楚起見I: ; 係概念地區分成-垂直放大::P ! 、一第二水平放大部…以及 —水平放大部HAP_3。水平放大部HAPJ伏 頂部且延伸縣直放大部·的左邊;水平放大^aP_2 係垂直地設在中央且延伸到垂直放大部VAp的左邊;且水
平放大部HAP_3係設置在底部且延伸到垂直放大部VAP 的左邊。如上所述,水平放大部與垂直放大部的使用,係 允許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i之配置有更清楚的描述。水 平放大部HAPJ、HAP_2及HAP_3分別地具有水平放大 部寬度HAP—W_1、HAP_W_2及HAP_W_3以及水平放大 57 201113594 咖又卜_儿2及HAP—H」。在圖μ· 的特疋蝴中’水平放大部寬度驗―w丨細〗… 係相等’而水平放大部寬度HAP—H小於水平吹太部 :度hap:wj及HAP_W 3。垂直放大部vAp具有一:垂 ^大部I度VAP—W及-垂直放大部高度尉h。齡散 域麵—2“FAR-3 ·與離散場請.域 JFFAR」的形狀相同。 、 如圖7⑻所示,離散場放大區域FMr卜 FFAR」係設置在畫素設計71〇的色點之間。特別是^ 麵」被配置”以使離散場放大题域 即ARj的水平放大部腑…2位在色點cd」」與⑶" 之間且被以f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卿八防而促色 = CD—U及CDJ—2相分隔。由於在色點c〇 Η及 CD丄2之間的内部連接,_場放大區域ffar「的水平 放大部HAP—2並未延伸到色點c〇J―】及⑶】 7。離散場放大區域賺」的垂直放大部術係設Μ 點與CDJ—2的右邊,且被以一水平離散場放 大區域間距WFARS而與色點⑶人:與⑶―】2相分隔。 水平放大邵HAP—1延伸到色點cu— f j上方,且 延二到色點CD ! 一2下方。因此5離散場放大區 域FFAR」.係沿色點Ci:J」的右侧頂部及 CD丄2石側頂部及底料延伸1再者5此配置也造成離 散場放大區域FFAR」@垂直放灰部在色點〇 Η盥 CD—2—:之間.以及在色黑t CD丄:與⑺―2」之間:” 相似地離散場放八%域FFAR〜2係被設置以使離 201113594 散場放大區域FFAR—2的水平放大部HAP 2位在色點 0)_2_1與0)—2—2之間’且被以—垂直離散場放大 距w隠s所分隔。由於在色點⑶又ucd2 的内部連接,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的水—平放 一2並未延伸到色點%2」及⑶又2之左 散場放大區域湖1—2 _纽大部VAp CD一與CD—2_2的右邊,且被以—水平 域 間距HFFARS所分隔。★ τ , Λ =水平放大部HAP—2延伸到色點 -一 7 0平放大部ΗΛΡ一3延伸到色點CD—2_2 下方。因此,離散場放大區域疆―2,係 -- =順底部與色‘點⑶丄2右側頂部及而 ,。再者,此配置也造成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2的垂i 放大部在色點CD又1與⑴丄 CD_2_2與CD—3—2之間。 一- 以及在色點 離散場放大區域FFa 區域FFAR 3的水平於+」係被5又置,M使離散場放大 CD 3 2之—間=大部麗―2位在色點⑺-3」與 VRS所分隔。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Ar7 A ^ 在色點CD_3_1及CD 3,今叫AA咖 連接’離散場故大 -- 2之間的内 未延伸到色點CD 3—的水干放大部ΗΑΡ_3並 區域FFAR—3的番~古:及CD—3一2之左侧端。離散場放大 CD_3_2 HFFARS而盎色點?卩一水平離散场放大區域間距 伸到色點CD 3 2下古、1上方’且水平放大部HAP-3延 ~〜下方。因此’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3, 59 201113594 係沿色點CD_3一〗的右惻頂邹殳底部與色點〔ο 3 ,右例 頂部及底部而延伸。 畫素設計7】0也被設計,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從—鄰 近畫素接收極性。尤其|,-第一導體係輕接到離散場故 大區域,以從在目前晝素上之畫素接收極性,且一第二導 體係耦接到切換元件,以提供極性給目前晝素下的畫素^ 離散場放大區域。舉例來說.,搞接到離散場放八區域 FFAR—〗之電極的導體7〗2,係往上延伸連接到目前晝素上 之畫素的導體713以接收極性(請參考圖7⑷)。轉接氣切 =70件SE—1導體/13,係朝下延伸連接到目前晝素下之查 體712。導體714與715適合離散場放太區^ 的再:如導:712與713對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j而言。 導體m與7Π對離散場放大區域 h色散場Μ輯及切換元件的極性…糸以正 現+及自缺” ” - ^的正點極性:有:T7⑷中,示晝細 SE 2^· 斤有的’刀換兀件(如切換元件iE卜 c〇V、)及所有的色點(例如色點C,DJ J、⑶丄2、 紗'而—六〇^2 ' CD-3-;及CD」-2卜係具有正極性。 ⑽:,、ϋ=場放八區域(例如離散場放大區域 -‘錢―2及FFARJ)係具有負極性。 圖^^表示具有負點極性圖 貞點板性圖幸而士 ~ τ χ 〇τ 幻 SEJ,SE2及;‘以:她換元件(例如切換元件 ~ 夂叶有的色點(例如色點(::D】上、 201113594 CD—1—2 ' CD-2」、CD-2—2、CD—3J 及 CD_3—2),係具 有負極性。然而,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例如離散場放 大區域FFAR—1、FFAR—2及FFAR」)係具有正極性。 如上所述,若鄰近元件具有相反極性者,在每一色點 的離散場會被放大。畫素設計71〇係利用離散場放大區域 來強化並穩定在液晶結構中之多區域的形成。一般而言, +已偏極元件的極性係被指定,以使―第—極性的色點具有 第一極性的鄰近已偏極元件。舉例來說,對畫素設計 # 71〇(如® 7⑻所示)而言,色點CD—2—2具有正極性。然 而,鄰近已偏極元件(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一” 係具有負極性。因此色點CD_2—2的離散場被放大。-再 者’如下所述,極性反轉模式係也在顯示層級中實現,以 使其他鄰靠色點CD」—2之晝素的色點具有負極性(
使用圖7⑷與圖7(b)之畫素設計71〇的畫素,可被使 用在利用切換元件贼轉模式之顯㈣。目7(d)係表示頻 Μ 720 # -部分’顯示器72〇係、使用晝素設計的主 素=’ 〇),’())、!>(〇’〗)及ρ(卜】),而畫素設計川 係具有-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模式。顯示器72()可具有數 千列’且每—列上具有數千畫素。列與行係以如圖7⑷所 不的方式從如目7⑷所示的部份連續。為了清楚說明,控 制切換S件_極線與源極線係在圖7⑷中被省略。間^ 線^極線係繪示在圖4⑷中,但除了顯示器71〇不使用 離散场放大區域切換元件與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之 了更好以圖闡釋每-晝素,每一畫素的區域係被遮蔽,此 61 201113594 遮蔽在圆7(d)中係僅為繪圖目的,並沒有功能上的意義: 在顯示益720中,晝素係被配置以使在一列的所有丧素具 有相同的點極性圖案(正或負),且每一連續的列應該在 正、負點極性圖案之間交替。因此,在第一列(列(、)的畫 素P(0,0)及P(1,0)具有正點極性圖案,在第二列(列-) 的畫素P(0,〗)與P(丨’〗)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在下 一個頁框中,畫素係將切換點極性圖案。因此一般而言, -畫素P(x ’ y)在當y為偶數時具有—第—點極性圖案,在 當y為奇數時具有一第二點極性圖案。 在母畫素列上的畫素係垂直地配向,且一畫素的最 右造色點被以垂直點間距]H DS丨而與一鄰靠畫素之最灰邊 色點相互分隔。在-畫素行上的畫素係水平地配向9 iL被 以一垂直點間距VDS3所分隔。 如上所述,第一畫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從第二芡素 的切換元件接收極性。舉例來說,畫素p(Q,之離散場 放大區域FFAR—1的電極s係麵接到經由畫素p((); 〇)之導 體712與畫素P(0q}之導體713的晝素p(〇s u的切換元 件。相似地,畫素p(( 5 〇)之離散場放大區域 的電極s係耦接到經由晝f ?(〇,〇)之導體7】4與畫素 =0】)之導體715的畫素(’)5 |)的切換元件。再會; 鱼素P(0 D之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3的電極,係耦接到 ,由晝素Ρί〇> 0)之導體70與晝素P(G 之導體7]7的 畫素((丨;:/的切換元件SE_3。 在本皆明一特定贯例V :每一色點具有4()微米的寬度 及W微求的高度。每一離敎場放大區域具有5微才的垂直 201113594 放大部寬度、155微米的垂直放大部高度、45微米的水平 放大部寬度以及5微米的水平放大部高度。水平點間距 HDS1為15微米,垂直點間距VDS1為15微米,垂直點間 距VDS2為15微米,垂直點間距VDS3為5微米,水平離 月文%放大間距HFFARS為5微米,且垂直離散場放大間距 VFFARS為5微米。 畫素设汁710係可輕易地適合於顯示器使用,而此顯 不器係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及離散場放大區域電 極如圖7(e)所示,顯示器730係使用一已修改的畫素設 計71〇,其係省略導體712、713、714、7〗5、716及717。 特另j地圖7(e)係表示顯示器730的一部分,顯示器730 係使用畫素設計710的晝素P(0,0)、P(1,〇)、‘ p(〇y丨)及 (1)而畫素5又计710係具有一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模 式。顯示器730可具有數千列,且每一列上具有數千晝 素。列與打係以如圖7⑷所示的方式從如圖7⑷所示的部 續。為了清楚說明,控制切換元件的閘極線與源極線 、,7(e)中被省略。再者,為了更好以圖闡釋每—書 素每4素的區域係被遮蔽,此遮蔽在圖 搶圖目的’並沒有功能上的意義。在顯示器73(。)中= Γ下11置以使在—列的所有畫素具有相同的點極性圖荦 (或負)’且每—連續的列應該在正、負點極 間 父替。因此’在第一列(列0)的晝 = 正點極性圖案,在第二列(列υ的畫素 1 ==圖案。然而,在下-個頁框中々素二二 換點極性圖案。因此-般Μ,—畫素p(x,y)在當y為偶 63 201113594 數時具有一第一點極性圏案,在當y為奇數時具有一第 點極性圏案。 — 在每—晝素列上的畫素係垂直地配向,且一畫素的最 右邊色點被以垂直點間距HDS】而與一靠書 色點相互分隔。在一畫素行上的畫素係水平地配向 以一垂直點間距VDS3所分隔。 曰對顯示器730而言,使用畫素設計7](}之畫素的離散 #放=區域係從畫素外接收正確極性。因此在顯示器7知 中5晝素的每一列具有一相對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 件H馬接到延伸經過顯示器73〇之一離散場放大電極。 相對應畫素列之晝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相接到相對應 的離散場放大電極,以從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接收極 其疋對列0而言;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 ^ p ~〇係在顯示器730的右側上。離散場放大區域電 亟FAR£-0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件 FMRSE 〇 5並延伸缚^ & π· -认伸厶過顯不益730。在列〇之畫素的離散 麥放大區域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 FFARSE 〇。转别早,查| 心、几1卞 ' . 旦素ρ、0,0)及畫素r;的維散 琢,穴區$,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 對列】❿離散場W切㈣件 ㈣七„器/儿的右側之上。離散場敌大星域 「pars'」L:"糸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件 今#放%7延伸經過顯示器730 e在歹n之畫素上々離 大把域,減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奸 特别是…-¾. ,丨丨;5蚩本p〗 ’— —-、及且;Λ U】,1淘離散場放太區遠, 64 201113594 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ffare卜 二場放,區域切換元件FFarse—。及;farse】係分別具 在本發明草此1框中,極性是相反的。 將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 件放置在顯示器的相同側。 由方;頒W 730令每—列上的極性切換,若是一色點 的二,简與其鄰接的已偏極元件具有第 F °车例來°兒’當畫素p(0,U的離散場放大區域 么 及旦素Ρ〇, 1)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1具有正 極性晝素叩,1)的色點CDJ — U有負極性。 t發明某些實施例藉由包括—左邊晝素設計可以強化 73G。特別是’晝素設計71G❸畫素設計,之變 ,、’係包括-第-分量離散場放大區域,其係包含有沿色 1CDJ—1及CD-1~2左側上延伸的一左邊垂直放大部 VAP L ° 籲 ◎ (a)及圖8(b)係表示—晝素設計8iq(如後述的編號 〇+及810~)不同的點極性圖案,此畫素設計81〇通常被 使用在具有-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模式的顯示器上。在實 際的細作上’-畫素將在每一影像頁框間之一第一點極性 圖案與-第二點極性圖案之間做切換。特別是,在圖_ 中,晝素設計8】0具有正點極性圖案(且標示為81〇+),且 在圖8(b)中,晝素設計8]〇具有負點極性圖案(且標示為 81〇:)。再者,在不同晝素設計中每一被極化元件的極性 係以表示正極性,以,,—,,表示負極性。 且素δ又什8】0具有三個色分量ccj、CC 2及CC 3。 65 201113594 每一色分量包括三色點。畫棄設計810也包括每一色分量 中的一切換元件(參考SEJ、SE_2及SE_3)及每一色分量 中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參考FFAR_1、FFAR 2及 FFAR—3)。切換元件se_1、SE_2及SE—3係設置在一列。 圍凌每一切換元件的裝置元件區域係被離散場放大區域覆 蓋,且因此未特別地標示在圖8(a)及圖8(b)。
晝素810的第一色分量CC 关有二色點C1) CD丄2及CDj_3。色點CDJ、CD」」及」係 形成一列。色點CDJJ及CDJ—2係間隔有垂直點間距 。色點CD丄2及⑶丄3係'間隔有垂直點間距 如圖所示之在色點CDJJ及CDJ 2彳 接5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9色點CD ] 及CD】2少 :極::與電極的形成之相同處理步驟而轉 =件SEJ係設置在色點⑶人2與色點CD卜 之1極9以控制色點CD "、二叹 極性與電壓量。 --及CD—J之電壓 薑素810的美二色分量ec 1·曰似地《 具有三色點 CD〜2—〗、CD 2 2 及 ΓΙ1 9 1 ^ ⑶又3係形成一列。色[點C〇-2J、⑶又:及 直點間距 '侧。色點CD 及:及CD〜”係間㈤|-垂 間距VDS2。如圖所示之在Μ 03 間隔有垂直點 連接在本發明某些實施 點-入CD」2之間的 之电極係以與電極的形成是 -::KD义2 切換元件纽—2係設置編⑺2 =而•接"t 〜夂2與色點C:.)_2 之 201113594 間。切換元件SE—2係耦接到色點CD—2J、CD—2 2及 CD_2_3之電極,以控制色點CD—2—丨、CD-2—2及⑶u 之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二色分量cc_2係與第—色^量 CC—1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1而與第一色二 量CCJ相互分隔,因此色分量cc—2及化i係由—水; 點偏移置HD01所抵消,而水平點偏移量HD〇i係等於 平點間距HD S1加上色點寬度⑶W。尤其是就色點而論, 色點CD—2一Η系垂直地與色點CD—L1配向,且以水平點 #間足巨HDS1而水平地分隔。相似地,色點CD—2—2係與色 點CD—1 一2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i而水平地 分隔,且色點CD—2—3係與色點CD」—3垂直地配向’並 以水平點間距刪1而水平地分隔。因此色點CDJJ及 色點CD—2一1係形成一第一色點列,色點cdj—z及色點 CD—2—2係形成一第二色點列,以及色點cd—丨一)及色點 CD一2_3係形成一第三色點列。 相似地’畫素810的第三色分量cc—3具有三色點 —」CH2 及 CD_3」。色點 cd_3—1、CD—3—2 及 3—3係形成一列。色點CD—3—丨及CD—3—2係間隔有垂 ^點間距彻卜色點CD—3—2及⑶—3—3係間隔有垂直點 =距VDS2。如圖所示之在色點⑶―3—】及cd—3—2之間的 、=,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色點CD_3J及CD_3_2 之電極係以與電極的形成之相同處理步驟而紐在一起。 切換兀件SE—3係設置在色點⑶丄2與色點CD—3」之 間切換元件SE一3係耦接到色點CD一3—】、CD_3—2及 CD—3—3之電極,以控制色點CD—3—1、3 2及cd 3 3
S 67 201113594
之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三色分量cc_3係與第二色分量 CC—2垂直地配向,且以一水平點間距H〇s丨而與第二色八 量CC_2相互分隔,因此色分量cc」&cc—2係由一冰: 點偏私里hDO]戶斤抵消,❿水平點偏移量hd〇】係等於 平點間距職!加上色點^c,。尤其是就色點而論, 色點CD—3—Η系垂直地與色點⑶又!配向,且以 間距刪1而水平地分隔。相似地,色點⑶又2係與色 "、’占CD一2_2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而水平 分隔’且色點CD」」係與色點CD—2—3垂直地配向 以水平點問距職1而水乎地分隔。因此色點α〕3 在第一色點列上,色,點CDj—2係在第二色點列卜^ 色點CD_3_3係在第三色點列上。 畫素設計也包括離散場放大區域7、 陳R—2及F隨」。圖叫係表示晝素設計8.|〇之離致
= ”FFAR~U加詳細的視圖。為清楚起見1 = ^大區域FFARJ係、概念地區分成—垂直放大部VAP 一 第j平放大部HAPJ以―第二水平放大部购〜 = 分之—處從垂直: 命上,且㈣在一 處從垂直放大部VAP的奄部 "且U到垂直放大部VAp的左邊c如上所述 =邵與垂直放大部的彳係允許離散場 找置有更清楚的描述。艰平放大都姆 hAP—ζ刀々丨j地具有水平放弋部寬度及q1 ; 以及水平放大部高度避凡:及HAP—Η .;:在圖叫帥 5}: 201113594 的特定實施例中,水平放大部寬度HAP_W_2係小於水平 放大部寬度HAP—WJ。垂直放大部VAP具有一垂直放大 部寬度VAP一w及一垂直放大部高度VAP_H。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2及FFAR」係與離散場放大區域RFAR j的形 狀相同。 如圖8(a)所不’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卜FFAR—2及 FFAR_3係設置在晝素設計81〇的色點之間。特別是,離 散場放大區域F.FAR—1被配置,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 • FFAR-1的水平放大部HAP—1.位在色點CD—丨―丨與cdj—2 之間,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vffars而與色 點CD—1 —1及CD—1一2 4目分隔。由於色點cd—匕i及 CD—1_2之間的内部連接’離散場放大區域1的水平 放大部HAP」並未延伸到點CD丄i及cd——2的左側 h離政场放大區域FFAR_1的垂直放大部VAP係設置在 色點 CD 1 1、CD 1 2 月 Γη 1, --I -i-2及CDj—3的右邊,且被以一水平 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HFFARS而與色點cdj—ι、CD—^2 #及CD—1—3相分隔。水平放大部HAp—2延伸到色點 CD_1_2與色點CD—丨―3之間。因此,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1 ’係沿色點CD—〗的右側頂部、色點⑶—右 側頂部及底部與色點CD丄3右側頂部而延伸。再者,此 配置也造成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的垂直放大部在色點 CD-1-1與⑶―2—1之間、在色點CD一 1_2與CD—2_2之間 以及色點CDj一3與CD—2—3之間。——”—— 相似地,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係被設置,以使離 散場放大區域FFAR_2的水平放大部HAp—i位在色點 69 201113594 <CD_“J與CD—2—2之間’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 距WFARS而與色點CD—2J與⑶又2才目分隔。由於在 $點CD?—1及CD又2之間的内部連接5離散場故大區 域FFAR—2的水平故大部ifApj並未延伸到色點⑺门 及CD—2一2之左側端。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 2 :放 置仕色點CD—1J '⑺―2—2與CD 2 J的右 運’且被以_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hf⑽$所分 水平放大部隱~1延伸在色點⑶—2—2與色點〔:D 2 3之 間。因此,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2,係沿色點⑶2】 右側底部、色點CD_2—2右側底部與色點⑶2 3右側頂 部而延伸。再者’此配置乜造成離散場放大區4 魏2 的垂直放大部在色點⑵又!與⑴ .點 CD—2一2 與 CD 3 2 之 Η 丨、/ R 々 —— 間。————日U及在色點CD—2_3與〇3_3_3之 大區域FFARJ係被設置5以使離散場放大 ❿ ^域瞧_3的水平放大部HAp」位在色點(A 3】與 C. D 3 2之間5且站丄 ~ ν~Α;〇 : 破以…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VPFARS而Μ色點⑶3 1盥m ⑶—3 1及CD 3 2之門二-3 2相分隔,在色點 FFA ^ - τ ~ -之間的内部連接,離散場放大區域 I大部HAPJ並未延伸到色點™丄丨及 p之^侧^。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 3的t直放大部 且被以4平離散場放切^ ―^CD-;J的右邊, m Λ 八^域間距HFFARS而與色點 70 1 2;名^2—1與^^」相分隔。水平放$部_3 2 ^中在色點CD_3—2與色點CDju^n_散場 201113594 放大區域FFAR—3,係沿色點CD_3J的右側.底部、色點 CD—j一2右側底部與色點CD—3一3右側頂部而延伸。再者, 此配置也造成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3的垂直放大部在鄰 近晝素的色,點CD—3」與CD—1 — 1之間 ' 在鄰近畫素的色 點CD—3—2與CD—2之間以及在鄰近畫素的色點CD—3」 與CD_1—3之間。 —~ 畫素設計810也被設計,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從一鄰 近晝素接收極性。尤其是,一導體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 域,以從在目前晝素上之畫素接收極性。尤其是,一目前 畫素的導體812係將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之電極搞接 到在目前畫素上之晝素的切換元件SEJ (請參考圖8(d))。 此連接到切換元件的連接係經由在目前畫素上之晝素色點 的電極。相似地,-目前晝素的導體814係將離散場放大 區域F腸—2之電_接到在目前畫素上之畫素的切換元 件SE了2(請參考圖8(d))。此連接到切換元件的連接係經由 在目雨晝素上之晝素色點的電極。一目前畫素的導體816 係將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之電極迪到在目前畫素上 之晝素的切換it件SE—3 (請參考圖8(d))。此連接到^換元 件的連接係經由在目前畫素上之晝素色點的電極。 色點、離散場放大區域及切換元件的極性,係以正 號,,+”及負號”一,,表示。因此在圖8⑷中,顯示書本言凡 810+的正點極性、所有的切換元件(如切換元件se ]、 SE-2及SE-3)及所有的色點(例如色點CD__1 1、⑶1 2、 CD—2J、CD—2_2、CD—3J 及 CD人2),—係具有正極性。 然而,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例如離散場放大區域 201113594 FFARJ、FFAR_2及FFAR_3)係具有負極性。 圖8(b)係表示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的晝素設計8】〇。對 I點極性圖案而言,所有的切換元件(例如切換元件 SE—1、SE—2及SE_3)以及所有的色點(例如色點c[)_丨__;、 CD丄2、CD_1_3 ' CD_2_1、CD_2_2 ' CD—;2一3、 ⑶―3J、CD_3—2及CD」a ,係具有負極性。然而,所 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例如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 、 FFAR—2及FFAR_3)係具有正極性。 如上所述,若鄰近元件具有相反極性者5在每一色點 的離散場會被放大。晝素設計請_雜散場放大區域 來強化並穩定在液晶結構中之多區域的形成。—般而^ =偏極元件的極性係被w m極性的色點 ,一極性的鄰近已偏極元件。舉例來說,對畫素設計 誦(^圖.8⑷所示)而言5色點CD又2具有正極性,,然 而,钟近已偏極元件(離散場放大區域職民―卜 :具:負極性。因此色點CD—2—2的離散場被放大:再 =下所t極性反轉模式係也在顯示層級中實現 使其他鄰靠色點CD !】 金丰 、 以 圖_)。 ——…的色點具有負極性(請參考 使用圖8⑻與圖8歐晝素設計8;〇的書和可被估 用在利用切換元件列反轉扣方 使 示器㈣的,卜0 8⑷係表示顯 素μ m;畫素設計810的畫 係具有一切換元俾列反轉0 1堇素鼓計㈣ 口又,轉I々模式。盈苞 一 千列m上具有數“去_/不& 82卜具矣數 数註素5刘與行係以如圖8(d)所 201113594 式:如圖8⑷所示的部份連續。為了清楚說明,控 靖、70的間極線與源極線係在圖8附被省略。閉極 源極線係繪示在圖4(e)中,但除了顯示器㈣不使用 離政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與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之外。為 Ji:以圖闡釋每一畫素,每-晝素的區域係被遮蔽,此 ^在,8⑷中係僅為_目的,並沒有功能上的意義。 .、丁器820巾’畫素係被配置以使在—列的所有畫素具 目,的點極性圖案(正或負),且每一連續的列應該 二、負點極性圖案之叫 及P(1,〇)具有正點極性圖案,在第二列(列1) 的畫素⑽,!)與叩叫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在下 =頁框+,畫素係將切換點極性圖案。因此—般而言, ,y)在當y為偶數時具有—第—點極性圖案,在 虽y為可數時具有一第二點極性圖案。 在每-畫素列上的晝素係垂直地配向,且水平地分 ^使2素的最右邊色點被以水平點間距H〇s】而盥 =罪晝素之最左邊色點相互分隔。在—晝素行上的^ 丁、水平地配向,且独—垂直關距彻3所分隔。 斤述第旦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從第二書辛 =權收極性。舉例來說,晝素㈣之離散場 :大區域FFARJ的電極,係耦接到經由 Z812與畫素⑽,1)之色點⑶丄3電極的畫素P(U 域換凡件SEJ。相似地’晝素P(〇 ’ 〇)之離散場放大區 ^金=R—2的電極’係輕接到經由晝素P(〇,〇)之導體814 〜” P(〇,1)之色點CD—2—3電極的晝素^〇的切換 73 201113594 元件S 2。再者,查本p 从n心 旦’丁、P(〇 " 〇)之離散場放大區域F_ , 的電極,ir、耦接到經由全I ' ^ , — V ·'(〇,())之導體8】ό與書辛 Ρ(〇,Π之色點CD 1 1k k丘 — SE3。 J—3姑極的晝素(〇,丨)的切換元件 晝素設計81 0的轡里,作Λ ώ 土 #外、产.岛佥本a丄 饪如底璉畫素設計、頂邊晝素 口又口十 左域旦·Τ、没計、丁百邱产& Υ去古
落書:頁邰左角洛畫素設計以及底部左角 。二二广w以用來使用已修改的離散場放大區域。舉 鲁“二頂邛水平放大部可附加在顯示器頂部邊緣的畫 =底和JC平放大部可附加在顯示器底部邊緣的畫素左 =垂直放大部可附加在顯示器左邊緣的晝素。此等變吳係 用士上所述之顯示器45〇與顯示器4⑽之類似手段< 在使用畫素設計81〇之本發明特定的實施例中每一 色砧具有40微米的寬度及6〇微米的高度。每一離散場放 大區域具有5微米的—垂直放大部寬度、220微米的—垂 直放大部两度、45微米的一水平放大部寬度HAp w TL C y — —-
微米的一水平放大部宽度HAP_W__2。水平點間距 HDS]係為15微米;垂直點間距VDS〗係為〗5微米…t直 點^& VDS2係為25微米’垂直點間距VDS3係為5微 ,'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HFFARS係為5微米,垂直 離散場敌大區域間距VFFARS係為5微米。 晝素設言丨9丨0具有三個色分量CC_〗' CC 2及CC : c :—色分量包括二色點。炙素設計910也包括每-色分量 甲的—' 切換疋件(參考SE— 、SE_2及SE—3)及每一色分量 甲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參考FFAR—丨,FFAiJ及 rPAR〜3) ·切換元件SE_i ' SE_2及SE_3係設置名一列„ 74 201113594 裝置元件區域DC A—卜DCA_2及DC A—3係圍繞切換元件 SE—1 S.E—2及SE—3而被界定。裝置元件區域卜 腦—2及DCA」係具有—裝置元件區域高度dcah及一 裝置元件區域寬度DCAW。 畫素910的第一色分量cc—】具有二色點CD—丨—丨及
CD_1_2。色點CDJJ及CD—2係形成—列且其間間隔 有垂直點間距VDS]。換句話說,色點CD—丨―丨及CD ! 2 係水平地配向且垂直地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〇si。再者―, 色點CD—l —1及⑶丄2係以一垂直點偏移量vd⑴垂直 地抵消,㈣直關移量彻Η轉於垂直關距vmi 加上色點高度CDH。如圖所示之在色點CD—ι及 CD—1—2之間的連接,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色點 CD_1一 1及CD—1—2之電極係以與電極的形成之相同處理步 驟而耦接在-起。裝置元件區域DCAj係設置在色點 CD_1_2之下,且以一垂直點間距_2與色點⑶—相 間隔—。切換元件SE」係設置在裝置元件區域DcAy内。 切換7L件SE—1係耦接到色點CD—丨―〗及CD—〗2之電極, 以控制色點CD—1 — 1 ( CD—1—2之電壓極性與電壓量。 畫素910的第二色分量cc_2具有二色點cd—2—ι及 CD:2—2。色點CD_2—;!及CD_2—2係形成一第二列且其間 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1。因此,色點CD—2—丨及CD 2 2 係水平地配向且垂直地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i。妒置元 件區域DCA—2係設置在色點⑶又2之下,且以一垂直點 間距VDS2與色點CD—2—2相間。切換元件SE—2係設置 在裝置元件區域DCA一2内。切換元件SE—2係輕接到$點 75 201113594 CD_2_1及CD—2_2之電極、以控制色點CD—2—^及α),) 之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二色分量cc—2係與第一色 CC_1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1而與色分= CC—1相間隔,因此色分量cc_2& CCJ係以—水平點= 移量HDCM水平地抵消,而水平點偏移量HD〇]係等於^ 平點間距HDS丨加上色點寬凌CDW。特別是關於 點CD一2—1係與色點CDJ_〗垂直地配向,且以衣;點問 距HDS!而相互間隔。相似地5色點CD—2—2係與色點 CD_2J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1而相互間隔。 因此色點CDJJ及色點CD一2—〗形成色點的第一列5色 點CDJ—2及色點CD_2_2係形成色點第二列。 相似地’晝素910的第三色分量CC_3具有二色點 ❿一3J及CD—3—2。色點(:D_3—1及CD—3—2係形成」第 二列且其間間隔有垂直點間距VDS〗。因此,色點cd 3 1 及CD—3—2係水平地配向且垂直地間隔有垂直點間距 VDS1。裝置元件區域dca—3係設置在色點CD—3—2之 下,且以一垂直點間距VDS2與色點CD—3—2相間谲,切 換元件SE —3係設置在裝置七件區域DCA—3内。切換元件 ^〜3係耦接到色點CD_3_及CD_3—2之電極,以控μ色 點CD—3—i及CD—3—2之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三色兮量 J印與第.一色分量(CC一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 = DS]而與色分量CC_2相問隔"因此色分量CCj及CC 2 心以一水平點偏移量HD(:1水平地抵消。特別是關八色 色點CD—3—:係與色點CD—2J垂直地配向,且以水 干點間距HDS1而相互間隔(相似地、色點CD 3 2 系盥 76 201113594 色$ CD—2—2 #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i而 間^因此色,點CD—3—i形成色點的第一列,色點⑺ 係形成色點第二列。 〜〜〜 晝素设計910也包括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 F·—2及FFAR」。圖9(c)係表示畫素設計9ι〇之離:、曰 放大區W」更加料的視圖。為清楚起見,離^
…係概念地區分成-弟一垂直放大部 ΜΔρ" f 一垂直放大部VAP-2、一第一水平放大部 —、一第一水平放大部HAP—2以及-第三水平放大部 HAP—3。直放大部VAp—q VAp—2係垂直地配向,且以水 平放大部HAP-1的長度水平地間隔。水平放大部HAP_1 係設置在頂部且延伸在垂直放大部VA p_丨及Va p_2之間。 水平放大部HAP—2係垂直地設在中央且延伸到垂直放大 部VAP_1左邊。水平放大部HAp—3係設置在底部且延伸 在垂直放大部VAP-1及VAP—2之間。如上所述,水平放大 部與垂直放大部的使用,係允許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_1 之配置有更清楚的描述。水平放大部HAP」、HAp_2及 HAP—3分別地具有水平放大部寬度HAp_w—〗、HAp_w_2 及HAP_W_3以及水平放大部高度HAp H }、HAp H 2 及ΗΑΡ_Η—3。在圖9(a)-9(d)的特定實施例中,水平放大部 覓度HAP_W_1及HAP_W_2係相等,而水平放大部寬度 HAP_W_2係小於水平放大部寬度hap__W_1及 HAP—W_3。垂直放大部VAPJ及VAP_2分別地具有垂直 放大部寬度VAP一W—1與HAP—w一2,及垂直放大部高度 VAP—H—〗與VAP—H—2。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及 77 201113594 FFAR—3係與離散場放大區域F,FA^的形狀相同。 如圖9(a)所示’離散場放八區域prFAR—丨、FFar 9 =AR_3係分別圍設色分量c(:—】、cc—2及cc」—特= 是,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 1被配置,以使離散場放 域FF^R-1的水平放大部HAP—2位在色點CDJJ與 之間,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 WFARS而與色點⑶丄〗及⑶丄2相分隔。由於存色
FcFDA—i!i *CDJ—2之間的内部連接,離散場放大區域 AU的水平放大部HA”並未延伸到色點CD—u及 D-12之左側端。離散場放大區*ffar丨 置在色點⑶刀與叫的右邊二 7 +輕%放大區域間距聊鳩而與色點cd丨】电 猜2—2俘相^^散場放大區域_」的垂直放大部 」丨糸α置在色點CD—丨」與CDJ—2的左邊s且 ^1平^場ιί大區域間距卿娜而與色點CDJ-—與 上; 刀隔0水平放大部猜」延伸到色點CD 1】
此離大部,Μ伸到色點…—2下方7因 大區域咖—卜係沿色點cdj」及色點 —/、的右側、左债卜頂部及底部而延伸。 FFAR-2 5 CD」〜:與CD 2 2 -一如水平放大部HAP—2位在!L點 距wfars所一八一「-之Μ 5九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 的内部二二。二地⑶-2」及吵^ ΗΑΡ,土放每放人區域F.FAR—2的水平放八部 伸到色點⑺Aj及%2—2之左御端,.離 '8 201113594 散%放大區域FFAR一2的垂直放大部vAP-丨係設置在色點 CD_2_1與CD_2一2的右邊,且被以一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 間距HFFARS所分隔。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的垂直放 大部VAP—2係設置在色點⑶—“與⑶又之的左邊^ .被以一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HFFARS所分隔。水平放 大部HAP—2延伸到色點CD—2_】上方,且水平放大部 HAP」延伸到色點CD—2—2下$。因此,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2 ’係沿色點CD又1及色點CD_2—2的右側、左 • 側、頂部及底部而延伸。 。.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3係被設置,以使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的水平放大部HAp—2位在色,點cd—3—】與 2之間,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VFFARS所分隔。由於在色點⑶丄〗及CD—3—2之間的内 邻連接,離散場玫大區域FFAR一3的水平放大部HAP__3並 f延伸到色點CD—3_1及CD—3一2之左側端。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3的垂直放大部VAPJ係設置在色點CD__3__1 •與CD-3—2的右邊,且被以一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HFFARS而與色點CD_3—1與CD—3一2相分隔。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3的垂直放大部VAP_2係設置在色點CD__3 I 與CD_3—2的左邊,且被以一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HFFARS而與色點CD_3_1與CD—3一2相分隔。水平放大部 HAP-1延伸到色點CD_3_1上方,且水平放大部HAP」延 伸到色點CD—3—2下方。因此,離散場放大區域FFA、3, 係沿色點CD—3J及色點cd_3__2的右側、左側、頂部芬 底部而延伸。 201113594 /晝素設計910也被設計,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從一鄰 近畫素接收極性。尤其是,—第一導體係♦馬接到離散場放 大區域,以從在目前畫素上之畫素接收極性,且一第二導 體係耦接到切換元件,以提供極性給目前畫素下的畫素之 離散場放大區域。舉例來說,麵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 】之電極的導體912,係往上延伸連接到目”h 之畫素的辱體913以接收極性(請參考圖9(d))。轉接到切 換7G件SE」導體9丨3,係朝下延伸連接到目前畫辛下之書 素^導體912。導體914與犯適合離散場放大區域 1 的’係如導體祀與913對離散場放大區域
而言。再者,導體叫與917適合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3之目的,係如導舯Q RFARJ而言。¥體犯與9】3對離散場放大區域 散場放大區域及切換元件的極性係以正 、 义不0因此在圖9(a)中,顯干-r .套·*.斗 的正點極性、所有的㈣元件(二 =1請:所有的色點(例如色點叫 2 ί ^ ΟΓϊ 9 0·*. /〇ir^ — - -CD」—,及CD 3 2) 5传且六1: w卜卜 然而5所有的離散尸你」「·丄——)心、具有正邊彳-r FFAR - Γ.Δ〇 琢放八區域(例如離散場放八g..域 隨-…⑽-2及”氣域具有負極性。 圖9(门)係表示具有負點極性圖 負點極性1!安&山 口系的里素叹叶910對 ⑴it::切換元件犯-…W點 逼—2 &有及⑶又2、離散場編i域 CD 2及⑺”故 切換7"件% 2' fs點 …-人-離散場攻大區域FFARJ及FFAR 3 201113594 你具有正極性。 如上所述,若鄰近元件具有相反極性者,在每一 政场會被放大。畫素設計910係利用離散場放大區域 來強化並穩定在液晶結構中之多區域的形成。一般而^ —已偏極元件的極性係被衫,以使—第—極性的色點具有 f二極性的鄰近已偏極元件。更特別地對畫素設計910而 3 ’母-色點係目繞相反極性之離散場放大區域部份的四 鲁性Η崇2來况’對晝素設計91〇(如圖9⑷所示)之正點極 # ’色點CD」-2具有正極性並被具有負極性之 „放大區域職-1所圍繞。因此色點CD丄2的離 散場被放大。 使用圖9(a)與圖9(b)之畫素設計91〇的畫素,可被使 用讀元件點反轉模式之顯示器。9(d)係表示顯 的一部分,顯示器920係使用畫素設計91〇的晝 俜i(m(i ’ 〇)、p(〇’收以】’ ”,而畫素設計91〇 _ ^"具有一切換元件點反轉驅動模式。顯示器920可具有數 !列’且每一列上具有數千晝素。列與行係以如圖9(d)所 ^的方式《如圖9⑷所示的部份連續。為了清楚說明,控 制切換元件的閘極線與源極線係在圖9⑷中被省略。為^ =子以圖闡釋母—畫素,每—晝素的區域係被遮蔽,此遮_ 敝一 f 9⑷中係僅為綠圖目的,並沒有功能上的意義。在 920中’畫素係被配置以使在—列的畫素交替點極 安圖案(正或負)’且在一行的畫素也交替正、負點極性圖 木。因此,畫素P(〇, 0)及P(1 ’ 1}具有正點極性圖案,晝 素P(0 ’ 1)與〇)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在下一個 81 201113594 =框中t素保將切換點極性圖案。因此一般而言、一晝 素P(x,y)在當x+y為偶數時具卜第—點極性圖案,在當 為奇數時具有一第二點極性圖案。每一畫素列上的畫 素t垂直地配向且水平地分隔,以使畫素最右邊的色點係 ♦間距HDS】與鄰近畫素之最左邊色點相隔.在一 旦本行的晝素诛水平地配向5且以一垂直點間距相 互間隔。 如上所述’第一畫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從第二畫素 的切換元件接收極性。舉例來說,晝素p(〇,〇)之離散場 鲁 放大區域FFARJ的電極5係雜接到經由畫素p(〇 ,:))之導 體912與晝素p(0,;!)之導體9B的畫素p(〇,^之切換元 件SEJ。相似地5畫素p(〇 9 〇)之離散場放大區域 的電極5係竊接到經由晝音p(〇,〇)之導體914與畫素 P(〇,1}之導體915的晝素(〇 5 1}之切換元件SE_2 ‘,再者5 旦;f' P(0,〇)之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3的電極,係耦接到 經由畫素P(0’ 0)之導體917與晝素Ρ(〇, υ之導體9K,'的 畫素(〇,1丨之切換元件SE i。 ▲ 在本發明一特定實施例中,每一色點具有4〇微米约寬 度及60微求的高度。每-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5微米的垂 直放大部a度、155微米的垂直放大部高度、45微米的水 平放大部览度以及5微米的水平放大部高度。水平點問距 HDS1為〗5微米;垂直點間距VDS!為丨5微米 <.垂直點間 距VDS2為;5微米,垂直點間距VDS3為5微米,,水乎離 散場放大⑺距HFFARS為5微米,且垂直離散場放大間距
VFF’ARS 為 5' 微米 L «2 201113594 ―畫素設計910係可輕易地適合於顯示器使用,而 不1§係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及離散場放雷' 極。如圖9⑷所示,顯示器93Q係使用—已修改的含 計_,其係省略導體9】2、913、914、915、916及旦9 = 特別地,圖9(e)係表示顯示器93〇的—部分,顯示器 係使用畫素設計910的畫素P(0,〇)、p(卜⑴、 p(卜υ ’而晝素設計9H)係具有—減元件列驅 式。顯示器930可具有數千列,且每一列上且有數$ 素。列與行係以如圖9⑷所示的方式從如 旦 份連續。為了清楚說明,控制切換元件的間極= :在圖9⑷中被省略。再者,為了更好以圖闡釋每—畫 :,母-畫素的區域係被遮蔽,此遮蔽在圖9(e)中係僅= 二圖目的’並沒有功能上的意義。在顯示器9川中,書夸 係被配置以使在—列的畫素交替點極性圖案(正或負)里且 在一行上的畫素也交替正、負點極性圖案。因此,查 p(〇 ’ 0)及P(l,1)具有正點極性圖案,畫^ ’ 〇)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然而,在下—個頁框中,^ 素係將切換點極性圖案。因此―般而m 旦 2ΓΓΓ時具有一第一點極性圖案,在—當 数%具有一第二點極性圖案。 在每-畫素列上的畫素係垂直地配向,且水平 ' ^使畫素的最右邊色點被以水平關距HDS】而虚 畫素之最左邊色點相互分隔。在-晝素行上的畫i W ''地S己向’ _§_被以—垂直點間距VDS3所分隔。“ 對顯示器930而言,使用畫素設計则之晝素的離散 201113594 場放係f畫素外部接收正確極性再者,在書素 示…,畫素的每與負極性。因此在顯 域切換元件,每—個係轉接難有=對應一的離散場放大區 離散場放大電極其t之—。在:對:不器93。之-對 ==,,適當的離散場放大電極::: 心放大£域切換元件接收極性。特别 ,放大區域切換元件FFARSE又; ^
顯示㈣〇的左側上。離散場放大電極F 一 :浮^ 到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FF侧_Gi,蝴 ==場放大電極FFARE-0-2係域到離離散^ :=:二;,;”,並延伸經過顯示器 F腿h盘ii (〇’〇)的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P,^ ^ P(1 5 〇)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及 一-,π耦接到離散場放大電極FRAREjj。 土 ,畫素P(〇,0)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及FF/R 3 5
離散場放大區^FAR—軸接到離散 ^ f ^又2。如圖9(e)所示,離散場放大區域 '咖咖』」具有正極性,且離散場放大區域切 則轉換極性具有祕。然而,在下一頁框‘卜 對列丨.二… …1 5 5離散場放八區域切換元件ΡΡΆ R S P T ; ,1 匕2係在顯示i 930的右惻上然而,在表發 σι>二s ^ :土則中.’離散場方(大區域切換元件係均彳立在藥示 θ杓相同測。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FFAR E J — ί係耦接到 Μ 201113594 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FFARSE_1_1,並延伸經過顯示 器930。離散場放大電極FFARE_1_2係耦接到離離散場放 大區域切換元件FFARS E_ ] _2,並延伸經過顯示器9 3 0。 如圖9(e)所示,晝素P(0,0)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 與晝素P(1,0)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及FFAR_3,係 耦接到離散場放大電.極FFARE_1_1。相反地,畫素P(0, 1)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及FFAR_3,與晝素P(1,1) 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係耦接到離散場放大電極 φ FFARE_1_2。如圖9(e)所示,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 FFARSE_1_1具有正極性,且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 FFARSE_1_2具有負極性。然而,在下一頁框中,則轉換 極性。 圖10(a)及10(b)係表示一晝素設計1010之正、負點極 性圖案。晝素設計1〇〗〇的佈局係非常類似於晝素設計 910(如圖9(a)及9(b)所示)。因此為簡單起見,僅描述其間 差異。尤其是,在晝素設計1010中,色分量與離散場放 • 大區域係如同晝素設計910 —樣位在相同位置。再者,切 換元件SE_1與SE_3及裝置元件區域DCA_1與DCA_3係 也如同晝素設計910 —樣位在相同位置。然而,在晝素設 計1010中,切換元件SE_2及裝置元件區域DCA_2係位 在色分量CC_2與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之上。因此不像 之前的晝素設計,晝素設計1〇】〇的切換元件係在多個列 中。特別是,晝素設計101 〇的色分量係配向在一直線, 切換元件SE_ 1與SE_3係位在直線的一第一側上,切換元 件SE_2係位在直線的一第二側上。如上所述,切換元件 85 201113594 的每一列係耦接到一單一閘殛線。再者^在一時間中僅會 有-間極線啟動。因此對畫素設#1()1 換 元件而言,切換元件SE2係在不同_啟 動。非常適合畫素設計_的驅動模式,係描述在由發 明人Hiap L. 0llg所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號um】廣9,名 稱為「Low Cost Switching Flemem Point inversi〇n Driv jlg Schem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其係在此併入 λ 考; 在如圖10(a)所示之晝素設計】010+的正點極性圖案 中,色分量CCJ(如色點CD—lj與CDJ_2)、色分量 CC_3(如色點CD—3j與CD—3_ 2)、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2以及切換元件SEJ與SEJ具有正極性。色分量 CC—2(如色點CD_2」與CD-2—2)、離散場放/區域 FFAR_1與FFAR—3以及切換元件SE_2具有負極性。在如 圖〗0(b)所示之晝素設計ι(;ί〇一的負點極性圖案中9色分 量CC_1(如色點OD」一1與HD」—2)、色分量cc—3(如色點 CD—3_ί與CD—3—2)、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以及t刀換元 件SE—1與SE—3具有負極性。色分量cc__2(如色點CD 2 ί 與CD—2—2)、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與fFAR—3以反切 換元件SE_2具有正極性。 圖10(c)及10(d)係表示一畫素設計]020之正.負點極 性圖案。晝素設計〗〇2〇的佈局係非常類似於畫素設計 910(如圖9(a)及9(b)所示)〜因此為簡單起見.僅描述其間 差異。尤其是5在晝素設訇H)20中,色分量與離散碭放 大區域係如同畫素設計9】(一樣位在相同位置 <.再者,切 換元件SE一2及裝置元件r域DCA—2係也如同畫素計 201113594
910 —樣位在相同位置。然而,在畫素設計1020中,切換 元件SE—1與SE一3及裝置元件區域DCA_1與DCA」係分 別地位在色分f CC—2(及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 1)與色分 量CC一3(及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3)之上。因此不像書素 設計1010,畫素設計1020的切換元件係在多個列中。在 如圖10(c)所示之畫素設計1020+的正點極性圖案中,色分 量CC_1(如色點CD—1J與CD_1—2)、色分量cc—3(如色點 CD_3_1與CD一3—2)、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2以及切換元 件SE_1與SE_3具有正極性。色分量CC一2(如色點cd 2 1 與CD_2—2)、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1與FFAR—3以及切 換元件SE_2具有負極性。在如圖10(d)所示之晝素設叶 1010—的負點極性圖案中,色分1 CC_1(如色點cd 1 1 與 CD_1_2)、色分量 CC—3(如色點 CD一3—1 與 cd 3 : 散場放大區域FFAR—2以及切換元件SE_1與犯3目士々 、—3昇有負 極性。色分量CC一2(如色點CD—2_1與CD—2—2)、離散尸 放大區域FFAR—1與FFAR_3以及切換元件se 2具有 性。 為 此 圖10(e)係表顯不器〗的一部分,其係包括 晝素設計1010與畫素設計1020的晝素。為清楚^見使用 省略在圖10(e)中供電給切換元件的閘極線與源極、線 '、 了更好以圖闡釋每一晝素,每一晝素的區域係被遮 遮蔽在圖10(e)中係僅為繪圖目的,並沒有功< 刀用b上的音 義。顯示器1050具有晝素設計與晝素設計】〇2〇 : 替晝素。例如在列〇中,晝素p(〇,〇)使用書之父 1010,而畫素Ρ(1,〇)使用畫素設計1020。查: 一 思素P(2, 87 201113594 GK圖未示)係使用晝素設計1(no。相似地,在列〗中,晝 素P(〇 ’ 1)使用晝素設計10U},而晝素P(卜U使用畫素設 計_腦。晝素P(2,〗)(圖未示)係使用晝素設計1(n〇。在 顯不裔1050之一列的晝素係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 距HDS1(未圖示在圖i〇(e))而水平地相隔。 在晝素列内,晝素的色分量係水平地配向。然而, 晝素的裝置兀件區域係水平地交錯插入。特別是在第一 列中畫素的頂部裝置元件區域(及切換元件),係與在第二 列(位在帛列之上)中晝素的底部裝置元件區域(及切換元 件)垂直地配向。例如晝素⑽,G)之裝置元件㈣腸_2 係與畫素P(0 ’ 1)之裝置元件區kdcaj及⑽」垂違地 配向。再者’晝素P(0,0)之裝置元件區域DcA—2特在 晝素P(0,】)之裝置元件區域dcaj[dca 3:問。 性二一口:晝素係在具有正點極性圖案與具有請 圖案間乂替。因此5例如在㈣±4 ,性圖案’畫素p(0,..)具有負點極性圖案。= 卜在列1上5畫素p(卜0)具有正點極性圖案,符素 性圖案..再者,在每-列的畫編 具有正點極圖案與具有農點極性圖案六共 例如在列〇上,畫素ρ((,,〇;具有正點極性圖曰宰,二 P(〇’ 〇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相似地,在列、^ 二"c性圖案5畫素p〇,有負點:圖 案。一i丨刃a $在顯示器:G50f的晝素p〇(5 偶數時使兩t素設計丨0丨0 4,χΛ ; §>(為 再者當牌键田可數時使用畫細 “十Υ為,禺4 ;晝素ρ(χ , γ)具有—第一 201113594 極性;當Χ + Υ為奇數時,畫素Ρ(χ,γ)具有一第二極性。 由於畫素設計的本性(naiure),在顯示器丨中的每一切 換元件列具有相同極性。因此顯示器丨〇5〇使用切換元件 列反轉驅動模式。在本發明的一特定實施例中,每一色點 具有43 iJ:米的見度及49微米的尚度。每一關聯點具有43 微米的覓度及39微米的高度。水平及垂直點間距為4微 米。 如圖]0(e)所示之使用如上所述的畫素設計,與鄰近 已偏極元件相比較,顯示器】050的色點具有相反極性。 因此,在每一色點中的離散場係被放大,以產生多個液晶 區域(multiple liquid crystal domains)。 圖11(a)及圖u(b)係表示一畫素設計ul〇(如後述的編 號1110+及1110-)不同的點極性圖案,此晝素設計61〇通常 被使用在具有一切換元件點反轉驅動模式的顯示器上。在 實際的操作上,-畫素將在每—影像頁框間之—第一點極 性圖案與一第二點極性圖案之間做切換。特別是,在圖 11⑷中,畫素設計具有正點極性圖案(因此標示為 1服且在圖剛中,晝素設計⑽具有負點極性圖 案(因此標福1UG-)。再者’在不同晝素設計中每一被 極化元件的極性係以”+,,表示正極性, —,, 表不負極 性。 畫素設計1Π0具有三個色分昔Γ 巴刀里CC—1、CC 2及 CC—3。每-色分量包括八色點。在每—色分量中大數量 的色點係使畫素設計1110更適合用在大螢幕顯示器。畫素 設計1Π0也包括每一色分量中的一切換元件(參考 89 201113594 SE—2及SE」)及每—色分量中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參考 FFAR—卜 FFAR—2 及 FFAR 3)。切換元件 SE—丨、SE—2 及 SE—3係設置在一列。裝置元件區域DCA—1、DCA—2及 3係圍繞切換元件证上沾―2&sE—3而被界定。 件區域高度dcah及-係具有—沒置元 ^衣置几件區域寬度DCAW。 呈有11]〇之第—色分量CC」的八色點細-在
上行的矩陣中。此二列係垂直地配向,以使 二色上亦形成四個色點列。 隔。在-列中的每-垂直地鄰近之 :在之上,^^ 之上。在筮色點CDJ-3係在色點CD 1 4 咐❹财平關距丨”::/色 CD I 6之上而ώ t ^ ’色點CDJ-5係在色點
色點™-1-7係在色點CD ί 8夕上。二所;之上且 叩Τ的標記令,當¥具體料色點
的外邊緣電;間距外,色點係沿色點矩陣 .^象畫性地耦接。特別是色點CD ; 5. 洛係耦接到色點rD丨 ~ ~的底U 的底部右/“ ::垃〖:-’心頁邛右角落;色點⑶? 6 石h令,係接到色,fj. (:Γ) ! 7的頂一 — ra—^的底部右角落,借接到色.^7^;色點 落:色點的底部以落/#;^=的頂部右角 ° %接到色點CD」4的 90 201113594 =角落;色點CD一丨一4的頂部左角落,係接到色點 ^的底部左角落;色點CDJ—3的頂部左角落,传接 t 2⑷-2❾底部左角落;以及色點CD ! 2的頂部 左角洛,係接到色點CD 1 1的 、 、生 -―1的尼邛左角洛。為了降低製 仏、,色點及色點之間的連接,可以—單—金 ==接的某些實施例係可使用製程步驟來形 接色分量的色點。 紅貝_係可在不同位置糕 诚二置在色點L4與色點⑻丄8之下的裝置元件區 或DCAJ’係以垂直點間距彻2而與色點⑶ι *與色 二CD 1—8相間隔。切換元件兕―"系設置在裝置元件區域 -内。切換元件SE—1係耦接到色分量cc 的電極(即色點⑶丄1、CD丄2'CD"、^ =U、CD丄6、CDj—7及CD丄8),以控制色分量 -之色點的電壓極性與電壓量。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 中,色點可與裝置元件區域重疊。 、 個备相似地,晝素料U1G之第二色分量cc-2也具有八 7色點,而八個色點係配置在具有四色點之二行的矩陣 。此二列係垂直地配向’以使八色點亦形成四個色點 1 °特別是在第—色點列’色點CD_2J係在色點CD_2_2 之上,而色點CD—2—2係在色點CD一2—3之上,且色點 2」係、在色點⑶久4之上。在第――色點列右邊之第1 點列中,色點CD—2—5係在色點CD—2—6之上,而色點 2__6係在色點CD一2一7之上,且色點cd—2_7係在色點 ~~之上。除了在色點CD_2_1與CD_2_5之間的間距 91 201113594 二㈣是色點 落:色點… 頂部右角落;色點c 用:咖色點CD—2—7的 CD—2—8的頂部右角落「色:底部右角落’係接到色點 cd._2__4 . '^8 eo 落5係接到色點CD 2 3的二色——的頂部左角 頂部左角落,係接到^ e 點CK3的
點⑶又2的頂部S,的底部左角落;以及色 角落。 、 洛k接到色點CD—2」的底部左 域f色點CD-2-8之下的裝置元Μ 點㈤距聰而與色請」-4與色 換元件SE-2係細色分量Cc 2 的電極(即色點CD 2 1、m— 已為 CD 2 5 > CD 2 ,, ; L2-2 ' CD~2-3 ' CD^4 , CC 2之多Et : ~ CD—2—7及CD-2-8),以控制色公量 色蝴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二色分量
f::色垂直地配t且以第二水平點間距 與弟:色分量cc」相間隔,因此;色點cc—2與cc」y 以水平色分量偏移量[虹⑼―W c 二 offset)所抵4 ’其中,水平色分量偏移量⑶〗 & ,間距咖b上水平點間距HDS2再加上兩倍的= 見度C DW之和。在本發明某些實施例中水平點路 ⑽2係大於水平點間距H!)s卜在此實施例中較大^ 離免4如兩於切換元件之源極線的一訊號線,以使色今量 92 201113594 cc_i及色分量cc—2作動。因為離散場放大區域可使用比 汛號、線更薄的氧化銦錫線(1T0 llnes)來形成,在一色分量 之行間的間距,可被變得更小。 特別是關於色點,色點CD—2J係與色點⑶i 5垂直 =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2相互間隔。相似地,色點 ;-2、CD-2-3 及 CD-2-4 係分別與 CD丄6、CD_1J7 ~L8垂直地配向’且以水平點間距HDS2水平地相 立間隔。 相似地,畫素設計1110之第三色 個色點,而八個色點俜配w/ — 八有y /巴點係配置在具有四色點之二行的 中。此一列係垂直地配向,以使八岛 列。^ 使八色點亦形成四個色點 L :: 列’色點⑵人1係在色點c… 之上,而色點CD—3—2係在色點CD 3 -既 CD—3」係在色點⑶ --上且色點 色點列Φ ~ - 上在弟—色點列右邊之第二 CD 3 6V^ ~3'5 CD~3-6 ^ CD__3_6係在色點cd 3 7之l· n . CD 3 8之上。^ 了 /V 且色點CD」—7係在色點 外,色點係沿色點矩陣的外邊緣雷㈣之間的間距 ⑶一3—5的底部右角落性地搞接。特別是色點 朴 。知輕接到色點CD 3 6的丁音都+ & 落;色點CD」6的底部w〜乂6的頂#右角 ^ Ρ右角洛,係接到色點CD 3 7的 頂邛右角洛,色點CD -」的 cd 3 8的頂mp右角洛,係接到色點 —的頂邛右角洛,色點 到色點CD—3—4的底部亡· —A—底一左角洛’係接 落,係接到色點CD」」的:部^CD-3-4的頂部左角 頂部左角落,係接到色% °工角洛’·色點CD」」的 安i色.占CD—3—2的底部左角落;以及色 93 201113594 2的頂部左角落,係接到色點cd」」的底部左 城二置3在上點A3-4與色點⑶-3-8之下的裝置元件區 ° —〜以垂直點間距VDS2而與色點CD 1 4愈色 内8相間隔。切換靡」係設置在裝糾區域 DCA—3内u切換元件SE—3係糕接到色分量 的電極(即色點 CD_3j、CD_3_2、CDjL3:;jt CD 3_5广j—6、⑶―3—7 & CD—3』,以控制色分量 CC—3之色點的電壓極性與電壓量。第三色分量π 3係盥 量?-2垂直地配向、且以第二水平點間距瞧 與弟一色V置CC一1相間隔,因此,色點cc 3盘cr 2係 以一水平色分量偏移量所抵消。特別是關於色點色點 CD—3—I係與色點CD」—5垂直地配向 > 且以水平點間距 HDS2相互間隔。相似地,色點cd32、cd ,43及 CDJ—4係分別與CD—2_6 '' CD_2」及⑶2 8垂直地配 向9且以水平點間距,^^]水平地相互間隔。 畫素叹叶1Π〇也包括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2及隨R」。圖u⑷係表示畫素設計nu之㈣ 場放大區域JrFAR」更加詳細的視圖。為清楚起見,餘散 場放大區域FFARJ係概念地區分成一第一垂直放八部 VAPJ、一,一水平放大部HAp一】、一第二水半放大部 HAP_2 第—水平放大邵HAP—3、一.第四水平放又部 1^?_4 — _五水平放大部^^—5以及—第六水乎放又部 HAP-6。;求平放大部係鄰近垂直放大部VAP_且 沿4左I小十放大部H/ p—係垂直地大致地設置在從 94 201113594 垂直放大部VAP—U即VAP Η 1)頂部瞀知 ――y只I π起的四分之一高度 處。水平放大部HAP—2係垂直地設在. , #干央且延伸到垂直 放大部VAP_1的左邊。水平放大部Η / , 〜^係垂直地大致 地設置在從垂直放大部VAP 1底部瞀# ΑΑ —起的四分之一高度 處’且延伸到垂直放大部VAp 1 — …々還 〇 芈对大邱 HAP_4係與水平放大部HAPj垂直地目口, 到,卿VAP—!的右邊。水平放大部Μ” 係與水平放大部HAP_2垂直地配向且如^ —
j 相互鄰近,但伸 到垂直放大部VAP 1的右邊。水平放* n ★ — 卞風大部iiAP—ό係與水 平放大。P HAP—3 #直地配向且相互鄰近,但延伸到垂直 放大部VAP 一 1的右if。如上所述,水平放大部與垂直放大 部的使用,係允許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 楚的描述。水平放大部HAP」、HApj、HAp_3 m HAP—4、HAP—5與HAP—6分別地具有水平放大部寬度 HAP,—1、HAPW—2、HAPW—3、HAp_w—4、 HAP—W—5與HAP_W_6以及水平放大部高度HAp H】、 HAP—Η—2、HAP—Η—3、HAP—H—4、ΗΑΡΗ;5—與 HAP_H—6。在圖ll(a)-ll(d)的特定實施例中,水平放大部 高度係相同,而水平放大部寬度係相同。垂直放大部 VAP—1具有一垂直放大部寬度VAP_W_1及一垂直放大部 向度VAP一Η—1。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2及FFAR 3係與 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的形狀相同。 〜 如圖11(a)所示,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FFAR 2及 FFAR〜3係分別設置在色分量CCJ、CC—2及CC—3内。特 別是’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1被配置,以使離散場放大 95 201113594 區域rFARJ的水平放大部HAp—i位在色點CD」j與 CD一丨一2之間,且被以一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VFFARS而與色點CDJJ及CDj_2相分隔。由於色點 CD_】_】及CD—】一2之間的内部連接,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J的水平放大部HApj並未延伸到點cd」」及 CD一】_2的左側端。相似地,離散場放大區域^的水 ^放大部HAP—2位在色點CDJ—2與CD—3之間;離散 場放大區域FFARJ的水平放大部HAp—3位在色點 CD—1—3 #4 CD_】一4之間;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的水平 放大4 HAP—4位在色點CDj—5與CD—l6之間;離散場 放大區域仲AR」的水平放大部HAP—5位在色點CD—y 與CD—1—7之間;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的水平放大部 HAP—6位在色點CD—l7與⑶―8之間。離散場放大區 或FFARJ的垂直放大部VAp—〗係設置在色點⑶丄:與 CD—1_5 之間、CD—1—2 與 CDJ_6 之間、CDJ_3 與 1—7之間、CD—1—4與(:D—u之間。離散場放大區域 从FARJ,的垂直放大部VAp —$係被以一水平離散場放尺區 間距HFFARS(並未特別表示在目】Ua))而與色點相分 同口此離政場放大區域F ;AR_ 1,係沿色點CD 1_丨的 色點eD—L2輿(:D—3右側頂部及底部色 201113594 置在色分量CC_2及CC_3内。 晝素設計1110也被設計,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從一鄰 近晝素接收極性。尤其是,一第一導體係耦接到離散場放 大區域,以從在目前晝素上之晝素接收極性,且一第二導 體係耦接到切換元件,以提供極性給目前晝素下的晝素之 離散場放大區域。舉例來說,耦接到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1之電極的導體m2,係往上延伸連接到目前晝素 上之晝素的導體1113以接收極性(請參考圖11(d))。耦接到 鲁切換元件SE_ 1導體1113,係朝下延伸連接到目前晝素下 之畫素的導體1112。導體1114與1115適合離散場放大區 域FFAR_2之目的,係如導體1112與1113對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1而言。再者,導體1116與1117適合離散場 放大區域FFAR_3之目的,係如導體η 12與1113對離散 場放大區域FFAR_1而言。 色點、離散場放大區域及切換元件的極性,係以正 號”+”及負號”一’’表示。因此在圖u(a)中,顯示畫素設計 • U】〇+的正點極性圖案、切換元件SE_1與SE 3、色點 CD—1 —1、CD1—2、CDJ 3、CD_1_4、CD 1 5、 CD—1—6、CDJ 7、CDJ 8、CD—3—1、CD 3 2、 CD_3_3、CD—3一4、CD—3_5、CD_3_6、CD—3—7、CD 3 8 及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2係具有正極性。然而,切換元 件 SE—2、色點 CD—2_I、CD_2_2、CD_2__3、CD 2 4、 CD_2_5、CD—2—6、CD_2—7、CD_2一8 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_1、FFAR—3係具有負極性。 圖]l(b)係表示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的畫素設計m〇。 97 201113594 對負點極性圖案而言,切換元件SE】盥 ' CD人丨、⑶丄]、⑶人3、CD〕—4、、CD丄/: CDj—6、CDJ—7、CD」—8、CD—3—1、CD」—2、 CD—3」、CD—3_4、CD」一5、CD」—6、CD—3_7、CD—3—8 及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2係具有負極性。然而,切換元 件SE-2、色點CD-2-】、⑶又2、⑶久3、⑶_2上 <CD_2_5 ' CD—2一6 ' CD_2—7、CDJ2—8 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J、FFAR_3係具有正極性。 士如上所述,若鄰近元件具有相反極性者,在每一色點 $離政%會被放大。畫素設計⑽係利用離散場放大區域 來強化並穩定在液晶結構中之多區域的形成。一般而言, =偏極元件的極性係被指定,以使一第一極性的色點具有 ί二極性的鄰近已偏極元件。更特別地對畫素設計而 。’每-色絲ϋ繞相反極性之離散場放大區域部份的兩 =或二側上。再者5這些色點也鄰近-相反極性的色%。 ^例來說,對晝素設計麵(如圖π⑻所示)之正點極㈣ 案而y色點〇>_1_6具有正極性並鄰近在色點CD】6 之頂部、左側及底部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 !部份(丑有 ==者’具有負極性的色謂又;,係在;;點 ~ 一側上。因此,色點CD」—6的離散場被放大。 使用圖η⑷與目,Ub)之畫素設計ηι〇的晝辛 使用在利用切換元件點反轉模式之顯示器。圖―:〗剛^ 不頒示器⑽的一.部分,顯示器Π2〇係使用書蝴 ⑽的畫素 P(HPinP(i0,n^fDi 1…而畫素設計mo係具有一切換元件點反轉_模 201113594 ί °顯示器U2G可具有數千列,㈣—列上具有數千金 列與行係以如圖n(d)所示的方式從如圖"⑷所示二 部份連績。為了清楚說明,控制切換元件 枉 線係在圖_中被省略。為了更好以圖_每!書;極 ΓΓί素的區域係被遮蔽,此遮蔽在圖ιι(射係僅為繪 回、並’又有功忐上的意義。再者,由於空間限制,在 圖11(d)中,色點係被標示成,,χ一γ,,而不是,,〔η X γ,,。 在鮮員不為1120中,晝素係被配置以使在一列的查本六 替點極性圖案(正或負),且在—行的晝素也交替正旦^ =案:因此,畫素P(1〇,1〇)及p(n,具有正點極 性圖案’畫素P(10, u)與P⑴,10)具有負點極性圖案。 然,’ f下一個頁框中’晝素係將切換點極性圖案。因此 般而σ,一畫素ρ(χ ’ y)在當x+y為偶數時具有一第一點 極性圖案,在當x+y為奇數時具有—第二點極性圖案。每 :畫素列上的畫素係垂直地配向且水平地分隔,以使畫素 最右邊的色點係以水平點間距HDS2與鄰近畫素之最^邊 色點相。在一畫素行的晝素係水平地配向,且以一垂直 點間距VDS3相互間隔。 如上所述’第一晝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從第二畫素 的切換το件接收極性。舉例來說,晝素p(1〇,〗〇)之離散 场放大區域FFAR—1的電極,絲接到經由晝素p(1〇,1〇) 之導體1112與晝素P(1Q,】U之導體1113的晝素P(10, 11) 之切換兀件SE—1。相似地,畫素p(]〇,1〇)之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一2的電極’係耦接到經由畫素p(1〇,1〇)之導體 1114與畫素p(i〇,之導體1115的畫素(1〇,川之切換 99 201113594 几件SE—2。再者,畫素P(丨〇,〗〇)之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3的I;極,係辆接到經由晝素p(】〇,】〇)之導體 與旦素P(10,1丨)之導體Πί7的畫素(〗〇,丨〗)之切換元件 SE—3 。 、 在本發明一特定實施例中,每一色點具有〗20微米的 寬度及360微米的高度。每一色點具有44微米的寬度及 的微米的高度。每一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5微米的垂直放 寬度、5微米的垂直放大部高度、5微米的水平放大 邛見度以及5微米的水平放大部高度。水平點間距HDs】 為Π微米,水平點間距HDS2為16微米,垂直點问距 ▽㈣為17微米,垂直點間距VDS2g5微米,垂直點間 ,、VDS3為〗8微米,水平離散場放大間距HFFARS為5 微米,且垂直離散場放大間距VFFARS為6微米。 如上所述的不同其他原理也可以使用在畫素設計 1110。舉例來說,畫素設計1U〇可以簡單地適合於使月在 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及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之領 不器上。(請參考圖7⑷或g."(e))再者,畫素設計.1H;的 ㉙異也可以產生如邊緣晝嗉π 圖〗He)係以圖闡釋以畫素設計ni〇為基礎之一項邊 畫素設計im—lTE。為了簡單起見,並不重複描^見僅 描述頂邊畫素設計】n〇_TE與畫素設計】]1〇之間的差異。 i特別是,頂邊畫素設計M!G_TE錢用已修改的色分 昼市。j係稍摄地修改裝i元件區域5及與畫素設計旧 比較之.一已修改的離散場放入區域。畫素設計i:f〇 了三所 有的色分量與離散場放大心域具有相同的修改為清楚起 !()0 201113594 見,畫素設計m〇_TE的色分量係表示成頂邊色分量,且 標示為CC—TE_1、CC_TE_2及CC_TE_3。相似地,晝素 設計1110_TE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表示成頂邊離散場放大 區域,且標示為 FFAR_TE_1 、FFAR—TE—2 及 FFAR_TE_3。尤其是,色點的方式係沿已修改之色點矩陣 外緣而耦接。特別是在頂邊色分量CC_TE_1中,色點 CD—1一1係耦接到色點CD—1—5,但色點CD—1—7並為沿色 點矩陣邊緣而耦接到色點CE_1_8。再者,頂邊色分量 • CC_TE_1之色點CD_1_8係縮小化,以提供空間給連接件 1132(connectors)。晝素設計 1110_TE的頂邊色分量 CC_TE_2與CC_TE_3,係為相似地修改。 再者,由於色點CD_1_1與CD_1_5之間的耦接,在色 點CD_1_1·.與CD_1_5之間的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_TE_1之垂直放大部係被縮短。頂邊離散場放大部 FFAR—TE_2及FFAR—TE—3係相似地被修改。再者’頂邊 晝素設計 1110_TE之裝置元件區域DCA_T:E_1、 • DCA_TE_2及DCA_TE_3係被窄化,以分別提供空間給連 接件1132、1134及1136。連接件1132、1134及1136係用 來將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TE_1、FFAR_TE_2及 FFAR_TE_3耦接到頂邊畫素下之色分量CC_1、CC_2及 CC_3。 圖11(f)及圖11(g)係以圖闡釋依據晝素設計1110之另 一頂邊晝素設計1110_TE_2及一頂部右角落畫素設計 1110JTRC。為簡單起見,不重複描述,僅描述邊緣畫素 設計與晝素設計Π10之間的差異。 101 201113594 特別是,頂邊晝素設計1Π0_ΤΕ2係使用已修改的色 分量布局,其係與畫素設計1110比較之一已修改的離散場 放大區域。晝素設計1110_ΤΕ2所有的色分量與離散場放 大區域具有相同的修改。為清楚起見,畫素設計 1110JTE2的色分量係表示成頂邊色分量,且標示為 CC_TE2_1、CC_TE2—2 及 CC_TE2_3。相似地,畫素設計 1110_TE2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表示成頂邊離散場放大區 域,且標示為 FFAR_TE2_1 、FFAR_TE2_2 及 FFAR_TE2_3。尤其是,色點的方式係沿已修改之色點矩 陣外緣而耦接。特別是在頂邊色分量CC_TE2_1中,色點 CD_1_5係耦接到色點CD_1_1,但色點CD_1_5並為沿色 點矩陣邊緣而耦接到色點CE_.1_6。畫素設計111〇_ΤΕ2之 頂邊色分量CC_TE2_2及CC_TE2_3,係被相似地修改。 再者’在色點CD_1_5與CD_1_6之間的頂邊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_TE2_1,係延伸到色點CD_1_5與CD_1_6的右 側邊。邊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TE2_2與FFAR_TE _3係被 相似地修改。一連接件Π42係將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TE2_1耦接到頂邊色分量CC_TE2_2。一連接件 1143係將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TE2_2耦接到頂邊色 分量CC_TE2_3。另外,一連接件1144係將頂邊離散場放 大區域FFAR_TE2_3辆接到一鄰近畫素之最左邊色分量。 頂部右角落畫素設計lll〇_TRC(圖11(g))係相似於頂 邊畫素設計1110_TE2。為簡單起見,並不重複敘述,僅 描述頂部右角落畫素設計lll〇_TRC與頂邊晝素設計 1110_TE2之間的差異。 102 201113594 三色,頂部右角落畫素設計111G-TRc係使用對第 已修改的色分量布局,其^與畫素設計mo之 為、、主W放大區域比較的—已修改的離散場放大區域。 :::起見,畫素設計111〇—TRC的已修改之色分量,係 砧/、+貝邛右角落色分量,且標示為CC_TRC_3。相似 頂邱:ί!計1U0-TRC的第三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表示成 :角洛離散場放大區域,且標示為FFAR—TRC—3。尤 ^,色點的方式係沿已修改之色點矩陣外緣_接。特 ^在頂部右角落色分量CC-TRC-3中,色點CD 3 5係 ,到色點CD」—6,但色點CD」_2並為沿色點矩陣邊緣 而耦接到色點CE—3_3。再者,在色點CD—3—2與cd—3—3 之間的頂部右角落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TRcy,係 延伸到色點CD—3_2肖CD丄3的左側邊。邊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一TE2—2與FFAR—TE_3係被相似地修改。一連接 件1148係將頂部右角落晝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trc_3 耦接到頂邊色分量CC_TE2_2(在相同的晝素中)。 再者,晝素設計111 〇可以針對使用切換元件列反轉模 式之顯示器作修改。圖丨丨⑻及11(i)係表示晝素設計 1150(標示為1150+及1150 —)之不同點極性圖案,而晝素 δ又计1150係可以被使用在具有一切換元件列反轉模式的 顯示器中。晝素設計1150具有如畫素設計1η〇相同的布 局’因此為簡單起見並不重複敘述。然而在畫素設計丨丨 中的元件極性’晝素設計1150係不同於晝素設計m〇。 色點、離散場放大區域及切換元件的極性,係以正 號”+’’及負號”一”表示。因此在圖11(h)中,顯示畫素設計 103 201113594 U50+的正點極性圖案及色點的所有切換元件具有正極 性,而所有的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負極性。特別是,切換
元件SE CD CD
SE_2 與 SE_ CD—1—4、CD CD_2—2、CD 色點CD 1 1 、CD 16 、 、CD 2 4 、 CD_1_2、 CD_1_7、 CD_2_5、 CD—3—2、 7、CD—3—8 FFAR 2 及 CD—2_6、CD一2 7、CD又8 與色點 CD_3_ CD_3—3、CD—3—4、CD人5、CD」6、c-D: 具有正極性。然而,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_1 FFAR_3係具有負極性。 — - 圖11 (j)係表示具有負點極性圖案的晝素設計U 5 〇。對 負點極性圖案而言,色點的所有切換元件具有負極性,所 有的離散似大㈣具有正極性。特、 SEJ、SE—2與SE_3、色點CD 1卜⑶ι 吳兀件 CD丄4、CD丄5、CD丄6、CD—l—7-CD—2—2、CD—2—3、CD 2 4、CD—2一5 CD_2_7、CD_2_8 與色點 CD—3—!、cD 3 : CD一3—4、CD一3_5、CD—3—6、CD一3—7、CD—:—"…h工 性。然而,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FFAR 係具有正極性。 — -AM」
‘ CD一13、 CD21、 CD_2_6、 CD—3一3、 具有負極
如上所述,若鄰近元件具有相反極性者,在每一色點 =離散場會被放大。晝素設卩U5G _用離散場放大區 $來強化並穩定在液晶結構十之多區域的形成。一般而 吕,=偏極元件的極性係被指定,以使一第一極性的色點 /、有第—極性的鄰近已偏極元件。更特別地對晝素設計 1110而δ,每一色點係圍繞相反極性之離散場放大區域部 104 201113594 份的兩側或三側上。再者,這些色點也鄰近一相反極性的 色點。雖然色點也鄰近另一相同極性的色點,但在色點之 間的距離係大於色點與離散場放大區域之間的距離。因 此,離散場放大區域仍可以放大色點的離散場。舉例來 δ兒,對晝素设st 1110(如圖11(a)所示)之正點極性圖案而 吕,色點CD_1_6具有正極性並鄰近在色點cD—丨―6之頂 部、左側及底部的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j部份(具有負極 性)。雖然也具有正極性的色點CD_2—2係在色點CD '丨6 參右側上,但因為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1係鄰靠色點 CD一1 一6且在色點CD_1_6的多側上,因此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一1仍放大色點CD_:i_6的離散場。 使用圖11(h)與圖ll(i)之畫素設計115〇的畫素,可被 使用在利用切換元件列反轉模式之顯示器。圖11(j)係表示 顯示器1160的一部分,顯示器116〇係使用畫素設計ιΐ5〇 的晝素 P(10, 10)、P(11,l〇)、P(10, u)&p(11,u),而 畫素設計1150係具有一切換元件列反轉驅動模式。顯示 籲器1·可具有數千列,且每一列上具有數千晝素。列與 行係以如圖ll(j)所示的方式從如圖U(j)所示的部份連 續。為了清楚說明,控制切換元件的閘極線與源極線係在 圖nG)中被省略。為了更好以圖闡釋每一晝素,每一書素 的區域係被遮蔽,此遮蔽在圖n⑴中係僅為繪圖目的,並 沒有功能上的意義。再者,由於空間限制,在圖u⑴中, 色點係被標示成”Χ_Υ”而不是”CD X Y”。 在顯示器1160中,畫素係被配置以使在一列的晝素交 替點極性圖案(正或負),且在一行的畫素也交替正、負點 105 201113594 極性圖案。因此,畫素P(1〇,1〇)及p⑴,1〇)具有正點極 性圖案,畫素P(l〇,U)與P⑴,u)具有負點極性圖案。 然而’在下-個頁框中’晝素係將切換點極性圖案。因此 一般而言’ 一畫素p(x,y)在當y為偶數時具有-第-點極 性圖案,在當y為奇數時具有一第二點極性圖案。每一晝 素列上的畫素係垂直地配向且水平地分隔,以使畫素最右 邊的色點係以水平點間距HDS1與鄰近晝素之最左邊色點
相隔在旦素行的晝素係水平地配向,且以一垂直點間 距VDS3相互間隔。 I 如上所述,第一晝素的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從第二畫素 ^切換元件接收極性。舉例來說,畫素P(1〇,I”之離散 場放大區域FFAR一1的電極,係耦接到經由晝素p(1〇,1〇) 之導體1112與晝素P(10, 11)之導體1113的畫素P(H),U) 之切換元件SE_1。相似地’畫素p(1G,1())之離散場放大 區域FFAR_2的電極,係耦接到經由晝素p(1〇,1〇)之導體 Π14與晝素P(10,u)之導體1115的晝素(】〇,⑴之切換 疋件SE_2。再者,畫素p(1〇,1〇)之離散場放大區域 籲 FFAR_3的電極,係耗接到經由晝素p( 1 〇,1 〇)之導體丨1】7 與畫素P(1G,1〗)之導體lm的畫素(1(),u)之切換元件 SE_3。 即便如此,依據本發明的放大本質離散電場多區域垂 直配向液晶顯示器(AIFF MVA LCD),係提供低成本的寬 視角,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係使用光學補償方法 (optica】 compensation methods)以進一步增加視角。舉例來 θ免本么明的某些貫施例係在上基板(t〇P subStrate)或下基 106 201113594 板(bottom substrate),或是同時在上、下基板,使用具有 垂直方向光學軸之負雙折射光學補償膜(negative birefringence optical film)。其他實施例係使用具有負雙折 射之單光軸光學補償膜或雙光軸光學補償膜。在某些實施 例中,具有平行光學軸向的正補償膜,係可以附加到具有 垂直光學軸向之負雙折射膜。再者,也可以使用包括所有 結合的多個旗。其他實施例可使用圓偏極板(circujar polarizer) ’以改善光學透射(light transmission)及視角。其 他實施例可使用具有光學補償膜的圓偏極板,以進一步改 善光學透射及視角。再者’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係使用黑 色矩陣(black matrix,BM)覆蓋離散場放大區域(FFARs), 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變得不透光。黑色矩陣的使用係改善 顯不器的對比(contrast ratiQ),且可提供更好的色彩表現。 ,其他實施例中,某些或所有的黑色矩陣,可被移除(或 =省略)’以使離散場放大區域變成透明,其係改善顯示 =中的透光率(llght transmittance)。已改善的透光率可以 低顯示杰的電力需求(p〇wer requirenient)。 ,本發_列實财,已描述出錢在結構上使用 的处構,以產生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之新穎 1、。構與方法。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結構與料之不 限二:理’且並非為了將本發明的範圍 晝素界定其他畫素定義、點極性圖案、 放大碰分1、離散場放大區域、垂纽大部、水平 和卜離散場、電極、基板及膜料,並依據本 107 201113594 發明的原理使用這些交替的特性以產生一方法或系統。因 此,本發明僅由隨後所述的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 雖然本發明以相關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解釋,但是這並 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應說明的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根據本發明的思想能夠構造出很多其他類似實施例,這些 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中。
108 201113594 【圖式簡單說明】 根據下述具體實施方式並結合下面的_ 的目的、優點和新穎性將會更加清楚: 本毛明 圖1⑷-⑽係表示習知單區域垂直配向液晶_示 晝素的三個示意圖。 一 圖2 係表示習知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之 晝素的一示意圖。 鲁 圖3(a)-3(b)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多區域垂 圖4(a)-4(b)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晝素設計 之示意圖。 圖 4(c)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離散場放 大區域域的放大圖。 圖 4(d)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 裔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圖 4(e) 係表不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液晶顯不 益之源極線與閘極線的示意圖。 圖4(f)-4(g)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畫素設計 的示意圖。 圖 4(h)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 .器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圖 4(i)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晝素設計 示意圖。 圖 4(j)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畫素設計 示意圖。 直配向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109 201113594 圖4(k) 4(m)_。係表不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液晶顯 示器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表不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畫素設計 示意圖。 一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晝素設計 示意圖。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晝素設計 示意圖。 圖4(q)-4(s)係表示依墟太 — 疚據本叙明一貫施例之一液晶顯示 器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圖5(a)-5(b)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晝素設計 示意圖。 圖5(c),表不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液晶顯示 裔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圖6⑷-6(b)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晝素設計 示意圖。 圖6⑷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 器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圖7(a)-7(b)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畫素設計 示意圖。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離散場放 大區域域的放大圖。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 益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 圖 4(n) 圖 4(〇) 圖 4(p) 圖 7(c) 圖 7(d) 圖 7(e) 201113594 為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晝素設計 示意圖。 圖 8(c) 圖(d)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離散場放 大區域域的放大圖。 表不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 為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圖9⑷-9嶋表讀據本發明—實_之—畫素設 示意圖。 —’、》又叶 圖9(c)-9(e)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 大區域域的放大圖。 放穷放 圖9⑷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 器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夜日日顯示 圖10⑻_10(b)係表*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外 計示意圖。 里素设 圖10(〇_ 10⑷絲讀據本發明—實 計示意圖。 旦素設 圖10⑷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 器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液晶顯示 圖ll(a)-ll(b)係表示依據本發明—實 計示意圖。 旦素設 圖_係表讀據本發明—實_之 大區域域的放大圖。 雊政%放 圖11(d)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 器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之日日顯示 111 201113594 圖11(e)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畫素設計 示意圖。 圖11(f)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晝素設計 示意圖。 圖11(g)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畫素設計 示意圖。 圖ll(h)-ll(i)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晝素設 計示意圖。 圖ll(j) 係表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 · 器其中部分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 105 第一偏光片 110 第一基板 120 第一電極 125 第一配向層 · 130 液晶 140 第二配向層 145 第二電極 150 第二基板 155 第二偏光片 302 第一偏光片 305 第一基板 307 第一配向層 112 201113594
310 晝素 311 第一電極 312 液晶 313 液晶 315 第二電極 320 晝素 321 第一電極 322 液晶 323 液晶 325 第二電極 327 電場 330 晝素 331 第一電極 332 液晶 333 液晶 335 第二電極 352 第二配向層 355 第二基板 357 第二偏光片 400 顯示器 410 晝素設計 410+ 晝素設計 410- 晝素設計 420 顯示器 430 晝素言史言十 113 201113594 430+ 晝素設計 430- 畫素設計 430—BLC 底部左角落晝素設計 430—LE 左邊畫素設計 430—SE 底邊晝素設計 430_TE 頂邊晝素設計 430_TLC 頂部左角落晝素設計 432 導體 434 導體 436 導體 440 顯示器 450 顯示器 451 電晶體 510 晝素設計 510+ 畫素設計 510- 晝素設計 512 導體 514 導體 520 顯示器 610 晝素設計 610+ 畫素設計 610- 晝素設計 612 導體 613 導體 614 導體 201113594 導體 導體 . 導體 顯示器 晝素ts:計 晝素設計 晝素設計 導體 導體 導體 導體 導體 導體 晝素設言十 晝素設計 晝素設言十 導體 導體 導體 顯示器 晝素設計 晝素設計 晝素設計 導體 導體 115 201113594 914 導體 915 導體 916 導體 917 導體 920 顯示器 930 顯不益 1010 晝素設計 1010+ 晝素設計 1010 — 晝素設計 1020 畫素設計 1020+ 晝素設計 1020- 晝素設計 1050 顯示器 1110 畫素設計 1110+ 晝素設計 1110- 畫素設計 1110_TE 頂邊晝素設計 1110_TE2 頂邊晝素設計 1110_TRC 頂部右角落晝素設計 1112 導體 1113 導體 1114 導體 1115 導體 1116 導體 1117 導體
116 201113594
1120 顯示器 1132 連接件 1134 連接件 1136 連接件 1142 連接件 1143 連接件 1144 連接件 1148 連接件 1150 畫素設計 1160 顯示器 ADH 關聯點高度 ADW 關聯點寬度 CC_1 第一色分量 CC_2 第二色分量 CC_3 第三色分量 CC_TE_1 頂邊色分量 CC_TE_2 頂邊色分量 CC_TE_3 頂邊色分量 CC_TE2_1 頂邊色分量 CCTE22 頂邊色分量 CC_TE2_3 頂邊色分量 CD丄1 色點 CD_1_2 色點 CD_1_3 色點 CD 1 4 色點 117 201113594 CD—l _5 色點 CD_1 —6 色點 CD—l _7 色點 CD—l _8 色點 CD_2 _1 色點 CD_2 _2 色點 CD_2 _3 色點 CD_2 _4 色點 CD—2 _5 色點 CD_2 _6 色點 CD_2 _7 色點 CD_2 _8 色點 CD—3 _1 色點 CD—3 _2 色點 CD—3 _3 色點 CD_3 _4 色點 CD—3 _5 色點 CD_3— _6 色點 CD_3 1 色點 CD—3— _8 色點 CDH 色點高度 CDW 色點寬度 DCA_ 1 裝置元件區域 DCA_ 2 裝置元件區域 DCA 3 裝置元件區域
118 201113594
DCAH DCATEl DCATE2 DCA_TE_3 DCAW FFAR FFAR_1 FFAR_2 FFAR_3 FFAR_BLE_ FFAREO FFAREl FFARLEl FFARLE2 FFARLE3 FFARSEO FFARSEl FFARTO FFATT1 FFAR TE 1 裝置元件區域高度 裝置元件區域 裝置元件區域 裝置元件區域 裝置元件區域寬度 已修改離散場放大區域 離散場放大區域 離散場放大區域 離散場放大區域 1 底部左角落離散場放大區域 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 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極 左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左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左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 離散場放大區域切換元件 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 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 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 TE_2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_TE_3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_TE2_ 1 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_TE2_2 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FFAR_TE2_3 頂邊離散場放大區域 119 201113594 FFAR_TLC_1 頂部左角落離散場放大區域
G_0 G_1 HAP HAP_1 HAP2 HAP_3 HAP4 HAP_5 HAP_6 HAPB HAPBl HAP_B_2 HAPB3 HAP_H HAP_H_1 HAPH2 HAPH3 HAP_T_1 HAPW HAP_W_1 HAP_W_2 HAPW3 HCCOl HDS
閘極線 閘極線 水平放大部 第一水平放大部 第二水平放大部 第三水平放大部 第四水平放大部 第五水平放大部 第六水平放大部 底部水平放大部 底部水平放大部 底部水平放大部 底部水平放大部 水平放大部高度 水平放大部高度 水平放大部南度 水平放大部南度 頂部水平放大部 水平放大部寬度 水平放大部寬度 水平放大部寬度 水平放大部寬度 水平色分量偏移量 水平點間距 120 201113594
HDS1 水平點間距 HFFARS 水平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S_0—1 源極線 S_0_2 源極線 S_0_3 源極線 S丄1 源極線 — S丄2 源極線 S_l_3 源極線 SE_1 切換元件 SE_2 切換元件 SE_3 切換元件 S_FFAR 單一離散場放大區域電晶體 S_FFAR_E 離散場放大區域偶數源極線 S_FFAR_0 離散場放大區域奇數源極線 VAP 垂直放大部 VAPH 垂直放大部高度 VAP—H_1 垂直放大部高度 VAP_L 左邊垂直放大部 VAP_L_1 左邊垂直放大部 VAP_W 垂直放大部寬度 VAPWl 垂直放大部寬度 V-Com 共同電壓 VDOl 垂直點偏移量 VDS 垂直點間距 VDS1 垂直點間距 121 201113594
VDS2 VDS3 VFFARS 垂直點間距 垂直點間距 垂直離散場放大區域間距
122

Claims (1)

  1. 201113594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種用於多區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 放大區域之晝素,係包括: 一第一色分量,具有一第一色點及一第二色 點,該第二色點係在一第一維度中與該第一色點配 向;以及 . 一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一第一垂直放大 部及一第一水平放大部,該第一垂直放大部係沿該 第一色分厘:之該第一色點的一第一側垂直地延伸, 該第水平放大部係沿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 的一第二側水平地延伸。 2、 依據中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其中 5亥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之該水平放大部,係在該第 一色分量的該第一色點與該第二色點之間延伸。 123 201113594 的一第三側延伸。 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更包括一第三水平放大部, 該第三水平放大部係沿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 的一第三側延伸。 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更包括一第二垂直放大部, 該第一垂直放大部係沿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 的一第四側,以及沿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的 一第四側而延伸。 7、依據中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更進 一步包括: 一第二色分量,具有一第一色點及一第二色 點’該第二色分量的該第—色點係在—第二維度與 該第-色分量的該第一色點配向,該第二色分量的 ㈣第二維度與該第—色分量的該第 二色點配向;以及 -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一第一垂直放大 ^第水平放大部、一第一切換元件及一第二 切換元件,該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的該第一垂直放 C部,係垂直地沿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的一 第-側及沿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的一第一側 124 201113594 延伸’该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的該第-水平放大 係水平地沿該第二色分量之第一色點的= 兮第-齙五“”之第-色點的-第二側延伸, 域的該第一切換元件係論到 I 刀里’該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的該第二切 換7G件係耦接到該第二色分量。 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曰曰顯不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該第一切換元件係且$ ” 件係具有-第=性極性,該第二切換元 9 10 11 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曰曰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 當該第-城元件具㈣帛 離 場放大區域且^ #㈣離散 有兮第::! 當該第二切換元件具 =:極性時’該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該第 、依據=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顯: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 係在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二切換元件 ㈣軌圍第7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曰日1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弟:色分量與該第二色分量係配向在一條線上, =第:切換元件係在該條線的一第一側,該第二 切換7L件係在該條線的一第二側。 125 201113594 12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更包括一第二垂直放大部, 係沿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的一第三側,及沿 該第—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的一第三側而延伸。 13、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 配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 =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更包括一第二水平放大 部,係沿第一色分量之第一色點的一第四側延伸。 1心依據ί料職圍第3韻賴詩Μ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其中 °亥第—色分量更包括一第三色.點,係在該第一維度 與该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配向。 1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 配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9其 4中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更包括一第二水平放大 部,係在該第-色分量的該第二色點與該第三色點 之間延伸。 16、 依據巾請專利範㈣丨5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第一切換元件係位在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之該 第二水平放大部内,該第一切換元件係耦接到該第 一色分量。 1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其中 126 201113594 :二1切換兀件驅動該第-色分量而具有-第- " 5亥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係接收一第二極 性。 a , 丨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〇 z之日日顯不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更進 系二包括Γ第二色分量,具有一第一色點及一第二 的證ί第二色分量之該第—色點係在—第二維度 ^弟: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配向,該第二色分量 :該,一色點係在一第一維度與該第二色分量之該 ,點配向’其中,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之該第 :直放大部係位在該第—色分量之該第—色點與 該弟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之間。 ^據申π專利|&圍第18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更進 -步包括-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一第一垂直 ^大部及H平放大部,該第二離散場放大區 域之該第-垂直放大部,係垂直地沿該第二色分量 ,該第-色點的-第—側,及沿該第二色分量之該 第二色點的一第一側延伸,該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 之该第-水平放大部,係水平地沿該第二色分量之 該第-色點的-第二側,及沿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 一色點的一第二側延伸。 20、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更進 -步包括-第-切換元件及一第二切換元件,該第 127 201113594 切換7C件係麵接到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盘 該第: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該第二切換元件係耦 接到该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及該第二色分量之 該第-色點。 2卜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其中 »亥第切換元件與該第二切換元件具有一第一極 性。 22、 依據ΐ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㉟鲁 :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其中 ,該第一切換元件與該切換元件具有該第一極性 ^ °亥第離散場放大區域與該第二離散場放大區 域具有一第二極性。 2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其中 δ亥第:切換凡件係位在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 與孩第-色分量之第二色點之間,且該第二切換元 籲 =係位在4第二色分量之該第_色點與該第二色分 量之第二色點之間。 2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Θ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忒,一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係位在該第一色分量之 ΐ第一 f點與該第一切換元件之間,且該第二色分 1之该第二色點係位在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 與該第一切換元件之間。 128 201113594 7- ·' - · 2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g 19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不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係耦接到該第二離散場放大 區域。
    26、依據中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更進 -步包括-第三色分量’具有一第一色點及一第二 色點’該第三色分量之該第—色點係在—第二維度 與該第-色分量之該第—色點配向,該第三色分量 之該第_色點係在該第一維度與該第三色分量之該 第-色點配向,其中’該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之該 第-垂直放大部’係位在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一色 點與該第三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之間。 27 '依據甲請專·圍第26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更進 一步包括一第三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一第一垂直 ,大4及帛-水平放大部,該第三離散場放大區 域之該第—垂直放大部,係垂直地沿該第三色分量 :該第-色點的一第一側’及沿該第三色分量之該 第二色點之一第一側延伸’該第三離散場放大區域 ,孩第一水平放大部,係水平地沿該第三色分量之. 該f一色點的—第二側,及沿該第三色分量之該第 一色點之一第二側延伸。 ^據申明專利範圍第j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129 28 201113594 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係具有一第一極性,該 第—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一第二極性。 29、依據巾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亥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係從一外部極性源接收極 性。 3〇、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其中 該外部極性源係為一第二畫素的一切換元件。 · 31、 依據巾請翻範圍第1項所述的㈣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該第-色分量更包括—第三色點,係在—第二維度 與該第-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配向。 3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之該第一垂直放大部,係在 該^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與該第一色分量之該帛 鲁 二色點之間延伸。 3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該第Γ色分量更包括一第四色點,係在該第二維度 遠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配向,且在該第一維 度與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三色點配向。 3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1中 130 201113594 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之該第一垂直放大部,係在 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與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 二色點之間延伸。 3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其中 5玄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更包括一第二水平放大部, 係在该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三色點與該第一色分量之 §亥第四色點之間延伸。 3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更進 步包括一苐二色分量,具有一第一色點、一第二 色”沾 第二色點及一第四色點,該第—色分量之 该第一色點係在該第二維度與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 一色點配向,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係該第一 維度與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配向,該第二色 分量之該第三色點係在該第二維度與該第二色分量 之該第一色點配向,以及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四色 點係在該第二維度與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配 向,且在該第一維度與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三色點 酉己向。 3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更包 括一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一第一垂直放大 部、一第一水平放大部及一第二水平放大部,該第 二離散場放大區域之該第一垂直放大部係在該第二 131 201113594 色分量之該第一色點與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三色點 j間,及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與該第二色分 置f該第四色點之間延伸,該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 之孩第一水平放大部係在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一色 站/、D亥第—色分i之該第二色點之間延伸,該第二 離,場放大區域之該第二水平放大部係在該第二色 刀里之該第二色點與該第二色分量之該第四色點之 間延伸。
    38、依據申料利範㈣37韻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更包 括-第-切換元件及一第二切換元件,該第一切換 ^牛係祕到該第—色分量之該第-色點、該第」 t分量之該第二色點、該第—色分量之該第三色點 耦接J 色點,該第二切換元件係 ^第—分量之該第一色點、該第二分量之該 之點、該第二分量之該第三色點與該第二分量 之S亥第四色點。
    T據申Μ專利誠第38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盆中 二第一切換元件與該第二切換元件係具有一第 性。 ’工 4〇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二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二3切換70件與該第二切換元件係具有該第-°十時,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與該第二離散場放 132 201113594 大區域具有—第二極性。 4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該第一切換元件具有一第一極性,該第二切換件 具有一第二極性。
    42、 依射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的祕纽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晝素,其中 田。亥第切換兀件具有一第一極性,且該第二切換 元件具有一第二極性時,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具 有該第二極性,該第二離散場放大區域具有該第一 43、依據巾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的用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書 =-色分量更包括一第五色點及一第六色點,該 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更具有—第三水平放大部及一 第=水平放大部’該第—色分量之該第五色點係在 =第-維度與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二色點配向,該 f2分量f該第六色點係在該第二維度與該第一 么里之該第五色點配向,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 =第三水平放大部係在該第—色分量之該第二色 點與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五色點之間延伸,該第一 離散場放大區域之該第財平放大部係在該第一色 :量t該第四色點與該第-色分量之該第六色點之 間延伸,其中該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之該第一垂直 放大部係在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五色點與該第一色 133 201113594 分量之該第六色點之間延伸。 4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用於多區域垂直配 向液晶顯示器且具有離散場放大區域之畫素,其中 該第一色分量更包括一第七色點及一第八色點,該 第一離散場放大區域更包括一第五水平放大部及一 第,水平放大部,該第—色分量之該第七色點係在 該第-維5與該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五色點配向,該 第一色分1之該第八色點係在該第一維度與該第一 色分量之,第六色點配向,以及在該第二維度與該 色2之該第七色點配向’該第-離散場放大 平放大部係在該第-色分量之該第 第一色分量之該第五色點之間延伸,該 =====水平放大部係在該第 點之間延伸,1中㈣—色分量之該第六色 垂直放大部係:該第1:離散場放大區域知該第- -色分量之該第八色 >量之該第七色點與該第 弗八色點之間延伸。 134
TW099107312A 2009-10-02 2010-03-12 顯示器 TWI542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573,085 US8427592B2 (en) 2007-05-21 2009-10-02 Pixels having fringe field amplifying regions for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3594A true TW201113594A (en) 2011-04-16
TWI542924B TWI542924B (zh) 2016-07-21

Family

ID=43886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7312A TWI542924B (zh) 2009-10-02 2010-03-12 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3351B (zh)
TW (1) TWI542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3165A (zh) * 2018-06-08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天线及其驱动方法、通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038B (zh) * 2008-01-23 2013-08-21 Kyoritsu Optronics Co Ltd 應用具有極性延伸部之畫素之多域垂直配向液晶顯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351A (zh) 2011-04-27
CN102033351B (zh) 2014-11-05
TWI542924B (zh)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0430B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541441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TWI374306B (en) Pixels using associated dot polarity for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133761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373673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anel therefor
KR101219039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243936B (en) Structure of a display panel with compensating electrode
KR101230301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1315381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118645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137477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WI300872B (en) Va lcd device and a pixel circuit thereof
US10303002B2 (en) Pixel structur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TWI338797B (en) Large-pixel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using fringe fields
US969178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50783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0813541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113594A (en) Pixels having fringe field amplifying regions for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01493591B (zh) 应用具有极性延伸部的像素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器
US20090015764A1 (en)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W201205173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pixel array substrate and pixel structure thereof
US906337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583431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113595A (en)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using pixels having fringe field amplifying regions
TWI338798B (en) Display unit with interleaved pix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