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2939A -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2939A
TW201112939A TW098132038A TW98132038A TW201112939A TW 201112939 A TW201112939 A TW 201112939A TW 098132038 A TW098132038 A TW 098132038A TW 98132038 A TW98132038 A TW 98132038A TW 201112939 A TW201112939 A TW 2011129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wave
wave absorbing
electromagnetic
solidified
cu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2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69943B (en
Inventor
Shey-Shi Lu
Ying-Jay Yang
Shuo-Hung Chang
Jian-Yu Hsieh
Kuan-Ting Lin
Tao Wang
Chih-Chung Su
Cheng-Hung Li
Neng-Kai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Taiwan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Taiwan
Priority to TW098132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69943B/zh
Priority to US12/695,557 priority patent/US20110068283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112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2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9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99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05K9/0088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hielding layers; combining different shielding material stru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Description

201112939 、.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磁波吸收元件及電磁波吸收裝 置,更詳而言之,係一種利用奈米碳管或碳纖維作為電磁 波吸收材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及電磁波吸收裝置。 【先前技術】 一般的電子裝置或儀器均係藉由電力而運作,故電子 裝置或儀器在運作期間難以避免地產生了電磁波,而隨著 現今消費者對於電子裝置(如積體電路或行動電話)效能需 求的不斷提升,電子裝置的操作頻率和信號頻率均到達 GHz之程度,例如:微處理器之時脈頻率、行動通訊信號 之載波頻率。然而,由於電子裝置(如微處理器)不論是信 號輸入端和輸出端之阻抗均無法完美地匹配,因而產生了 電磁波,這些電磁波不僅會影響電子裝置自身之效能,也 有可能干擾其他電子元件之運作,特別是對於精密的積體 電路或微處理器而言,不論是來自本身或者外部之電磁干 擾(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均可能產生雜訊而 導致錯誤的運算、造成效能之缺失。此外,為了達到較佳 的通訊傳播效果和載波效率,行動電話之通訊載波頻率一 般而言均達到接近GHz的範圍。如此一來,使用者長時間 近距離地使用行動電話進行通訊可能造成身體部份細胞長 時間曝露於高頻電磁波環境下,對於健康所造成之影響不 可忽視。 因此,近年來各種用以隔絕或吸忮電磁波之發明不斷 111361 201112939 ^ 推出,其目的均在於降低使用電子裝置期間電磁波對人體 所產生之影響或者隔絕來自周遭之環境電磁波。目前常見 之一種電磁波吸收材料係微波吸收發泡材,由於其具有質 量輕,高度電磁波吸收和良好之干擾遮蔽特性,故目前廣 泛應用於EMI遮蔽、電磁波隔絕、抑制雜訊以及軍事用 途,除了隔絕電磁波對於電子裝置運作之干擾以外,亦可 隔絕環境電磁波對人體之影響。然而,目前市面所使用的 習知PU微波吸收發泡材成品,因其發泡體具有類似海绵 # 之吸水性開孔結構,可能會吸收水分,所以無法在室外使 用。 此外,目前產業界最普遍用以吸收電磁波或抑制雜訊 的方法是藉由在電子裝置或儀器之殼體中添加入各種導電 性材質,如銅、錄、鋅及其他金屬化合物材料;或者是直 接在殼體内側以各種方式(如鍍銅、喷紗方式)塗佈導電塗 料層或鑲嵌金屬薄片等以作為屏蔽和反射隔絕電磁波的結 $ 構。然而,此些方法不僅提高了製造成本,同時也產生了 環保上的問題。 再者,習知技術中有著更先進的電磁波吸收或雜訊抑 制技術,其係藉由於隔絕材料之基材中添加電磁波吸收材 料而達到電磁波吸收效果,例如藉由在矽膠基材中添加錳 -鋅鐵酸鹽或鎳一鋅鐵酸鹽等電磁波吸收材料(日本專利 JP—All —335472)。然而,此類方法能夠適用的電磁波頻 率範圍往往僅侷限於較低的頻率範圍,且因為鐵酸鹽材料 存在容易生鏽的問題,並不適於長期使用;此外,目前已 5 111361 201112939 、. 提出有以鈦酸鋇(BaTi03)粉末作為電磁波吸收成分(中華 民國專利公告第143069號),但由於鈦酸鋇與隔絕材料的 基材(如塑膠或橡膠原料等)比重相差極大,以致於鈦酸鋇 難以在基材中均勻地分佈並成型,如此一來,造成局部地 降低了電磁波吸收之效果,而且實際上利用鈦酸鋇的成本 所費不貲,故難以作為同時具成本效益及良好電磁波吸收 效能的適當材料。 綜上所述,對於電子裝置之雜訊抑制或者避免電磁波 對人體造成傷害而言,不論是基於成本考量或效果考量, · 均期望製作出能夠具有成本效益且方便使用於曰常生活中 和電子裝置中的電磁波吸收元件。然而,上述之電磁波吸 收和雜訊抑制技術均尚未達到所期望之需求和效果,因而 無法廣泛地應用於日常生活層面或者大規模的產業利用 上。 有鑑於習知技術成本過高或者電磁波吸收效果不甚 理想的情況,故如何維護精密的電子元件運作時不受外界 電磁雜訊之干擾,並且隔絕該等電子元件運作時對外發散 電磁波,以及如何選擇性地吸收或屏蔽對於人體或生物體 有害之電磁波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内容】 鑒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 能夠吸收特定頻率電磁波並且具低成本及吸收效能高之電 磁波吸收元件。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磁波吸收元件,該 6 111361 201112939 , 電磁波吸收元件包括:選自於由奈米碳管及碳纖維所成群 組之至少一者所構成之電磁屏蔽材;以及由固化材料混合 該電磁屏蔽材而固化成形之固化層。 再者,本發明復提供一種電磁波吸收裝置,其係藉由 至少兩個上述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堆疊而成,其中該堆疊的 方式係為於第一電磁波吸收元件之固化層上沉積已混合電 磁屏蔽材之固化材料,使該已混合電磁屏蔽材之固化材料 固化而形成堆疊於該第一電磁波吸收元件上的第二電磁波 鲁吸收元件。 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元件的另一實施例中,該電磁波 吸收元件係包括包含奈米碳管及碳纖維所成群組之至少一 者所構成的電磁屏蔽層;以及由固化材料固化而成之固化 層,且該固化層包覆該電磁屏蔽層。 本發明所提供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及電磁波吸收裝 置,除了能夠吸收特定頻率電磁波以外,也可藉由所堆疊 I 形成之漸層結構來增強電磁波吸收效果,而利用固化成形 之固化層可適用於各種生活應用和電子產業,藉此維護精 密的電子元件運作時不受外界電磁雜訊之干擾,並且隔絕 該等電子元件運作時對外發散的電磁波,同時選擇性地吸 收或屏蔽對於人體或生物體有害之電磁波。 【實施方式】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 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内容輕易地 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 7 111361 201112939 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 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 修飾與變更。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 點,但並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第1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元件之組成 結構以及其應用環境示意圖,於電磁波發送端102和電磁 波接收端104之間設置電磁波吸收元件100,以吸收發送 自該電磁波發送端102之電磁波,而該電磁波接收端104 則接收經該電磁波吸收元件100吸收之後所剩下之電磁 · 波。 在本貫施例中^該電磁波吸收το件10 0包括有電磁屏 蔽材101以及固化層103,該電磁屏蔽材101係選自於由 奈米碳管(Carbon Nano Coil,CNC)及後纖維(Carbon Fiber) 所成群組之至少一者所構成者,而該固化層1 係由固化 材料混合該電磁屏敝_材101而固化成形者。 在此須特別提出說明的是,此圖式僅示意地描繪出該 電磁波吸收元件100之組成物内容,並非意圖限定其組成 ® 方式。換言之,雖然如圖所示之電磁波吸收元件1 〇〇中之 電磁屏蔽材101係呈現顆粒狀分佈於該固化層103内,但 是其係意指該電磁屏蔽材101能夠以各種可能之方式與固 化材料混合並於該固化材料固化後而固定於該固化層103 中。 在本實施例中,當選擇採用奈米碳管作為該電磁屏蔽 材101時,該電磁波吸收元件100之電磁波吸收效能取決 8 111361 201112939 ^ 於該固化層103中奈米碳管與固化材料之混合質量比例、 該固化層103之厚度以及奈米碳管之平均分子長度。舉例 而言,各具有同樣厚度及相同奈米碳管平均分子長度的固 化層103之電磁波吸收效能係與奈米碳管/固化材料之混 合質量比例相關連。同樣地,各具有同樣厚度及相等之奈 米碳管/固化材料混合質量比例的固化層103之電磁波吸 收效能係取決於各自所採用之奈米碳管平均分子長度而 定。此外,應了解到,各具有相同奈米碳管平均分子長度 • 及相等之奈米碳管/固化材料混合質量比例的固化層103 之電磁波吸收效能係直接與各自之厚度成正比。 上述奈米碳管之分子長度係依據生長時間之長短而 具有不同的平均分子長度,且一般而言,較長之生長時間 所形成得到之奈米碳管具有較長之平均分子長度。有關於 不同平均分子長度之奈米複管所具有之電磁波吸收效果, 將於稍後詳述。在本實施例中,該電磁屏蔽材101與固化 0 材料均勻地混合並固化成形為該固化層103,而該固化材 料為聚二曱基石夕氧烧(Polydimethyl siloxane,PDMS)。由於 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元件1〇〇藉由聚二曱基矽氧烷作為固 化材料,使該電磁屏蔽材101可與聚二曱基矽氧烷混合並 於該聚二曱基矽氧烷固化後而固定於固化後的聚二曱基矽 氧烷中,使得該電磁屏蔽材101易於固定於需電磁波吸收 或雜訊抑制的基板上,係可藉由貼片將本發明之電磁波吸 收元件100與該基板貼黏,而該貼片係設於該電磁波吸收 元件100之固化層103表面上。 9 111361 201112939 同樣地,當選擇採用碳纖維作為該電磁屏蔽材ιοί 時,該電磁波吸收元件100之電磁波吸收效能取決於該固 化層103中碳纖維與固化材料之混合質量比例以及該固化 層103之厚度。 再者,如第1圖所示之組成結構僅為此類電磁波吸收 元件100之運作示意圖,對於電磁波吸收元件100而言, 實際的實現方式可能包含各種不同的變化。舉例而言,該 電磁波發送端102可能為具有指向性之天線(directional antenna),經該電磁波發送端102所發送之電磁波可集中 籲 定向於特定角度範圍内,故該電磁波吸收元件100僅須設 置於該電磁波發送端102和該電磁波接收端104之間的特 定角度範圍内,即可有效地吸收該電磁發送端102所發送 之特定頻率電磁波。又或者是,該電磁波發送端102可能 為不具有指向性之電磁波來源(如通過有電流之導線、運作 中之積體電路裝置或正進行通話之行動電話等),而為了避 免特定頻率電磁波對人體造成傷害或者對其他電子裝置造 成電磁干擾,可將該電磁波吸收元件設置成包覆於電子裝 * 置外部,以吸收該電子裝置所發送之電磁波或者屏蔽外界 環境之電磁波,此外亦可將該電磁波吸收元件設置成局部 包覆該電子裝置,可對於該電子裝置之一些部份產生雜訊 抑制之效果。 除了採用如第1圖所示以奈米碳管及碳纖維之至少一 者與固化材料混合而固化成形該電磁波吸收元件100之方 式以外,亦可採用如第2圖所示之包覆方式形成本發明之 10 111361 201112939 ^ 電磁波吸收元件的另一實施例。 如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磁波吸收元件200與第 1圖所示之電磁波吸收元件100不同處在於,該電磁波吸 收元件200係將電磁屏蔽層201包覆於該固化層203中, 而形成一夾層結構。 如同第彳圖所不之電磁屏敝材101 ’本貫施例之電磁 屏蔽層201亦係包含奈米碳管及碳纖維所成群組之至少一 者,該固化材料為聚二甲基石夕氧烧。 # 在本實施例中,當以該奈米碳管作為該電磁屏蔽層 201時,該電磁波吸收元件200之電磁波吸收效能取決於 以奈米碳管所形成電磁屏蔽層201之厚度以及所採用奈米 碳管之平均分子長度。舉例而言’具有同樣厚度的兩個電 磁屏蔽層201之電磁波吸收效能係與奈米碳管平均分子長 度相關連。同樣地,應了解到,採用具有相同奈米$炭管平 均分子長度之奈米碳管形成電磁屏蔽層201,則該電磁屏 蔽層201之電磁波吸收效能係與本身之厚度成正比。 然而,當以碳纖維作為該電磁屏蔽層201時,該電磁 波吸收元件200之電磁波吸收效能僅取決於由碳纖維所形 成之電磁屏蔽層201之厚度。 再者,如第2圖所示之成組結構僅為此類電磁波吸收 元件200之結構示意圖,對於電磁波吸收元件200而言, 實際的實現方式可能包含各種不同的變化。舉例而言,為 了避免特定頻率電磁波對人體造成傷害或者對其他電子裝 置造成電磁干擾,該電磁波吸收元件200可以薄膜之形式 11 111361 201112939 設置於一些電子裝置(如行動電話)的機殼内側,以吸收該 電子裝置所發送之電磁波或者屏蔽外界環境之電磁波。此 外,為了加強一些電子系統(如精密儀器或積體電路系統) 各元件或區塊之間的電磁隔離,避免特定頻率電磁波對其 他元件或區塊造成電磁干擾而影響系統效能或運作,亦可 以該電磁波吸收元件200局部地包覆該等電子裝置之各元 件或區塊外圍,藉此增強該等電子裝置各區塊之間的電磁 隔離並產生雜訊抑制之效果。 第3圖係為具有相同厚度之電磁屏蔽層201且各該電 籲 磁屏蔽層201採用不同平均分子長度之奈米碳管下所得到 的電磁波吸收效果。如前所述,電磁波吸收效能取決於該 電磁屏蔽層201之厚度以及所採用奈米碳管之平均分子長 度。上述奈米碳管之分子長度係依據生長時間之長短而具 有不同的平均分子長度,通常而言,較長之生長時間所形 成得到之奈米碳管具有較長之平均分子長度。在此,平均 分子長度較長之奈米碳管生長時間為30分鐘,其平均長度 為60微米(/zm);平均分子長度中等之奈米碳管生長時間 鲁 為20分鐘,其平均長度為40微米;平均分子長度較短之 奈米碳管生長時間為20分鐘,其平均長度為20微米。在 此,所有電磁屏蔽層201均具有相同厚度3毫米(mm),並 且包覆於固化層203中。在此須特別提出說明的是,由於 固化材料本身並不會影響該電磁屏敝^層2 01之電磁波吸收 效能,故並未特別強調該固化層203之厚度。 如第3圖所示,曲線301顯示由平均分子長度20微 12 111361 201112939 老之奈米碳管所形成之電磁波吸收元件200於各種頻率範 圍内所具有的電磁波吸收效能;曲線302顯示由平均分子 長度40微米之奈米碳管所形成之電磁波吸收元件200於各 種頻率範圍内所具有的電磁波吸收效能;以及曲線303顯 示由平均分子長度60微米之奈米碳管所形成之電磁波吸 收元件200於各種頻率範圍内所具有的電磁波吸收效能。 如圖所示,曲線301與曲線302兩者之電磁波吸收效 能於大部份頻率範圍内均差異不大,唯獨兩者於50-60GHZ • 的頻率範圍内分別具有不同的最佳電磁波吸收效能(極 值)。曲線301係於頻率58GHz具有電磁波吸收極值,而 曲線302之電磁波吸收極值係發生於頻率54GHz之位置。 因此,可了解到奈米碳管的平均分子長度對於電磁波吸收 極值的發生位置有著顯著之影響。又如圖中所示,相較於 曲線301和曲線302,曲線303於64GHz至70GHz之頻率 範圍内很明顯地具有極佳的電磁波吸收效果,其中曲線 I 303之電磁波吸收極值發生在頻率67GHz之位置,高達 26.4dB。 第4A及4B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元 件的再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4A圖所示,本實施例 之電磁波吸收元件400與第1圖所示之電磁波吸收元件 100不同處在於,固化層403之一表面具有複數個呈角錐 狀之凸起404。 接著,如4B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磁波吸收元件400’ 與第2圖所示之電磁波吸收元件200不同處在於,包覆於 Γ 13 111361 201112939 固化層403’中的電磁屏蔽層401’之一表面亦同樣具有複數 個呈角錐狀之凸起404’。而藉由該凸起404、404’之結構 以提升電磁波吸收效能。 在此須特別說明的是,該複數個&起之形狀並不限定 於角錐狀,亦即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或所期望之電磁波吸 收效果,該等凸起可成形為不同之形狀。且以第4A圖為 例說明時,該實施例之電磁波吸收元件400之凸起404之 形成方式係將未固化且已混合該電磁屏蔽材401之固化材 料加入利用矽晶圓蝕刻成而具有相對於該凸起404形狀之 籲 模具而固化形成者,而若以第4B圖為例說明時,該實施 例之電磁波吸收元件400’之凸起404’之形成方式係先將未 固化之固化材料加入利用石夕晶圓钱刻成而具有相對於該凸 起404’形狀之模具預先固化,於該固化材料固化脫模後再 覆蓋該電磁屏蔽材,然,亦不限此步驟流程。此外,該角 錐狀凸起之參數如間隙和深度均可針對所需求之電磁波吸 收效能進行調整。舉例而言,可依照所期望吸收之目標頻 率20GHz和60GHz進行設計,取該等頻率信號之1/2波長 及1/4波長來實現矽晶圓之蝕刻光罩。其中,60GHz的1/4 波長為125微米、1/2波長為250微米;60GHz的1/4波長 為375微米、1/2波長為750微米。 第5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裝置之結構 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電磁波吸收裝置係藉由堆疊複數個電 磁波吸收元件502、504及506所形成,該複數個電磁波吸 收元件之結構為第1圖所示之電磁波吸收元件1〇〇。 14 111361 201112939 其中,該堆疊的方式係為於第一電磁波吸收元件502 之固化層表面上沉積已混合電磁屏蔽材之固化材料,使該 已混合電磁屏蔽材之固化材料固化而形成堆疊於該第一電 磁波吸收元件502上的第二電磁波吸收元件504 ;接著, 以同樣堆疊的方式於該第二電磁波吸收元件504之固化層 表面上固化形成第三電磁波吸收元件506。 在本實施例中,用以構成該電磁波吸收裝置500所堆 疊之第一電磁波吸收元件502、第二電磁波吸收元件504 • 以及第三電磁波吸收元件506可分別具有不同的電磁波吸 收效能。舉例而言,該等電磁波吸收元件502、504及506 之電磁屏蔽材可分別採用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長度之奈米碳 管,使得該等電磁吸收元件502、504及506分別對於不同 頻率之電磁波具有電磁波吸收極值。再者,該等電磁波吸 收元件502、504及506可分別具有不同的電磁屏蔽材/固 化材料之混合質量比例,使得該等電磁吸收元件502、504 I 及506分別對於相同頻率之電磁波不同程度之電磁波吸收 極值。 第6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裝置之電磁 波吸枚效果。曲線601、602所顯示者係堆疊兩層電磁波 吸收元件所構成之電磁波吸收裝置之電磁波吸收效能,曲 線6 01之電磁波入射方向係由電磁屏敝材/固化材料混合 質量比例較低的電磁波吸收元件方向朝向比例較高的電磁 波吸收元件方向,而曲線602之電磁波入射方向係由電磁 屏蔽材/固化材料混合質量比例較高的電磁波吸收元件方
Γ I 15 111361 201112939 向朝向比例較低的電磁波吸收元件方向。此外,曲線603、 6 04所%員不者係堆豐^層電磁波吸收元件所構成之電磁波 吸收裝置之電磁波吸收效能,曲線603之電磁波入射方向 係由電磁屏蔽材/固化材料混合質量比例較高的電磁波吸 收元件方向朝向比例較低的電磁波吸收元件方向,而曲線 604之電磁波入射方向係由電磁屏敝材/固化材.料混合質 量比例較低的電磁波吸收元件方向朝向比例較高的電磁波 吸收元件方向。 如圖所示,曲線601、602顯示由兩層電磁波吸收元 籲 件所構成之電磁波吸收裝置根據不同的電磁波入射方向而 具有不同的電磁波吸收效能,其中又以電磁波入射方向係 由電磁屏蔽材/固化材料混合質量比例較高的電磁波吸收 元件方向朝向比例較低的電磁波吸收元件方向的情形下具 有較高的電磁波吸收效能。再者,曲線603、604顯示由 三層電磁波吸收元件所構成之電磁波吸收裝置根據不同的 電磁波入射方向而具有不同的電磁波吸收效能,其中又以 電磁波入射方向係由電磁屏蔽材/固化材料混合質量比例 $ 較低的電磁波吸收元件方向朝向比例較高的電磁波吸收元 件方向的情形下具有較高的電磁波吸收效能。 第7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裝置之另一 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電磁波吸收裝置700係 堆疊三個電磁波吸收元件702、704及706。如圖所示, 該電磁波吸收元件706與大氣接觸之固化層表面上具有複 數個呈角錐狀之凸起701,該複數個凸起701之形狀並不 16 111361 201112939 限定於角錐狀,亦即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或所期望之電磁 波吸收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及電磁波 吸收裝置係將奈米碳管及碳纖維所成群組之至少一者包覆 於固化層中或將該奈米碳管及碳纖維所成群組之至少一者 與固化材料混合固化,故可達到低成本以及高效電磁波吸 收能力的目的,且因藉由固化材料固化成型,而易於適用 於各種需隔絕或吸收電磁波的產品上。 •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 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 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 變。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 範圍所列。 ^ rVT» ,、 TJ口 、》、 ««»—· ''β
L圖氕間早詋听J 第1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元件之組成 I 結構以及其應用環境示意圖; 第2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元件之另一 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用以說明應用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元件而在 具有相同厚度之電磁屏蔽層且各該電磁屏蔽層採用具有不 同平均分子長度之奈米碳管所得到的電磁波吸收效果; 第4A及4B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元 件之再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5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裝置之結構 Γ 17 111361 201112939 示意圖; 第6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裝置之電磁 波吸收效果;以及 第7圖所示者係顯示本發明之電磁波吸收裝置之另一 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電磁波吸收元件 101 電磁屏敝材 102 電磁波發送端 103 固化層 104 電磁波接收端 200 電磁波吸收元件 201 電磁屏敝_層 203 固化層 404,40 4’,701凸起 301 曲線 302 曲線 303 曲線 400 電磁波吸收元件 400, 電磁波吸收元件 401 電磁屏蔽材 401, 電磁屏蔽層 403 固化層 403, 固化層 18 111361 201112939 , 500 502 504 505 506 601 602 603 • 604 700 702 704 706 電磁波吸收裝置 電磁波吸收元件 電磁波吸收元件 透明片基板 電磁波吸收元件 曲線 曲線 曲線 曲線 電磁波吸收裝置 電磁波吸收元件 電磁波吸收元件 電磁波吸收元件 19 111361

Claims (1)

  1. 201112939 七、申請專利範圍: L —種電磁波吸收元件,係包括: 电磁屏敗材,其係選自於由奈米碳管及碳纖維所 成群組之至少一者所構成者;以及 固化層’係由固化材料混合該電磁屏蔽材而固化 成形者。 如申叫專利|巳圍第1項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其中,該 奈米碳管依據生長時間而具有不同分子長度。 =申π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其中,該 %磁屏蔽材係均勻地混合於該固化材料中。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其中,該 固化材料為聚二甲基矽氧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其中,該 固化層之一表面具有複數個凸起。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其中,該 凸起呈角錐狀。 7·如申4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其中,該 凸起之形成方式係將未固化且已混合該電磁屏蔽材之 固化材料加入利用矽晶圓蝕刻成之模具而形成者。 8. 一種電磁波吸收裝置,其係藉由至少兩個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之電磁波吸收元件堆疊而成。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磁波吸收裝置,其中,該 堆$的方式係為於第一電磁波吸收元件之固化層上沉 積已混合電磁屏蔽材之固化材料,使該已混合電磁屏 111361 20 201112939 ^ 於該第—電磁波吸收 蔽材之固化材料固化而形成堆 70件上的第二電磁波吸收元件„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磁波吸收裳置,其中,各 該至少兩個電磁波吸收㈣係由具有不同分子長度之 奈米碳管與該固化材料混合固化而形成該固化層、。又 H·,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磁波吸收裝置,其中,各
    :玄至少兩個電磁波吸收元件之電磁屏蔽材與該固化材 料之質量比均不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磁波吸收裝置,其中,該 電磁屏蔽材係均勻地混合於該固化材料中。/ 人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磁波吸收裝置,其中,該 固化材料為聚二甲基矽氧烷。 、 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磁波吸收裝置,其中,該 至少兩個電磁波吸收元件之其中一者與大氣接觸之固 化層表面上具有複數個凸起。 15.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4項之電磁波吸收裴置,其中,該 凸起呈角錐狀。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電磁波吸收裝置,其中,該 凸起之形成方式係將未固化且已混合該電磁屏蔽材之 固化材料加入利用矽晶圓蝕刻成之模具而形成者。 17.—種電磁波吸收元件,該電磁波吸收元件包括: 笔磁屏敵層’其係包含奈米碳管及碳纖維所成群 組之至少一者所構成者;以及 固化層,係由固化材料固化而成,用以包覆該電 21 111361 201112939 认2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電磁波吸收元件 19·如中請專利範圍第長度 項之笔磁波吸收元件 20 ΓΓ之—表面具有複數個呈角錐狀之凸起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 ^ 固化材料為聚二甲基錢^。磁波及收元件, 其中,該 其中,該 » 其中,該 1Π361 22
TW098132038A 2009-09-23 2009-09-23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device TWI369943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32038A TWI369943B (en) 2009-09-23 2009-09-23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device
US12/695,557 US20110068283A1 (en) 2009-09-23 2010-01-28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mponent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32038A TWI369943B (en) 2009-09-23 2009-09-23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2939A true TW201112939A (en) 2011-04-01
TWI369943B TWI369943B (en) 2012-08-01

Family

ID=43755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2038A TWI369943B (en) 2009-09-23 2009-09-23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68283A1 (zh)
TW (1) TWI3699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759A (zh) * 2016-07-18 2016-09-28 福建星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波颗粒
CN106163247A (zh) * 2016-07-18 2016-11-23 福建星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域吸波材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1777A (zh) * 2014-04-30 2014-08-06 大连理工高邮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核辐射的硬质碳纤维基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39977B1 (ko) * 2015-03-31 2017-05-26 김남식 전기전자기기용 전자파 차폐와 흡수성능을 동시에 갖는 전자파 차단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184579B2 (ja) * 2015-12-14 2017-08-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電磁波吸収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磁波吸収体付成形体
US11515083B2 (en) * 2018-09-27 2022-11-29 Apple Inc. Dual mode wireless power system designs
CN109501425B (zh) * 2018-11-14 2019-10-29 山东大学 一种医用防x射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4718A (en) * 1976-07-09 1979-08-1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lectromagnetic power absorber
US5298903A (en) * 1982-05-26 1994-03-29 Janos William A Synthetic dielectric material for broadband-selective absorption and reflection
JP2869564B2 (ja) * 1989-10-15 1999-03-10 淑男 新岡 電波吸収体
US6207332B1 (en) * 1996-12-28 2001-03-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FR2772520B1 (fr) * 1997-12-11 2000-01-14 Giat Ind Sa Materiau composite structural absorbant les ondes radar et utilisation d'un tel materiau
DE10202987A1 (de) * 2002-01-26 2003-07-31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Gitter zur Absorption von Röntgenstrahlung
JP3772187B2 (ja) * 2002-07-18 2006-05-10 国立大学法人 北海道大学 電磁波吸収体
WO2004058899A1 (ja) * 2002-12-25 2004-07-15 Fuji Xerox Co., Ltd. 混合液、構造体、および構造体の形成方法
JP2004335999A (ja) * 2003-04-17 2004-11-25 Miyagawa Kasei Ind Co Ltd 電磁波吸収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33580B2 (en) * 2003-07-04 2010-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a carbon nano-material layer using a cyclic deposition technique
US7612138B2 (en) * 2005-01-25 2009-11-03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ttenuation
JP2007096269A (ja) * 2005-08-30 2007-04-12 Nisca Corp 近傍界電磁波吸収体
JP5026209B2 (ja) * 2007-09-27 2012-09-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架橋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759A (zh) * 2016-07-18 2016-09-28 福建星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波颗粒
CN106163247A (zh) * 2016-07-18 2016-11-23 福建星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域吸波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68283A1 (en) 2011-03-24
TWI369943B (en)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12939A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device
TW200539795A (en) Electromagnetic waves absorber
JP4417377B2 (ja) 電磁波ノイズ抑制体、電磁波ノイズ抑制機能付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20030007399A (ko) 전파 흡수체
CN103929933B (zh) 抑制电磁波干扰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软性印刷电路板
KR101229058B1 (ko) 휴대폰 전자파 차단 및 방열용 필름
JP2008270370A (ja) 電磁波遮蔽シート
TW200806135A (en) Electrical device and the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10074639A1 (en) Device housing
JP2010153542A (ja) 電磁波抑制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59588A (ja) 携帯電話機または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用アンテナ
KR20150096655A (ko) 전자파 간섭 억제체
WO2011134282A1 (zh) 天线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09416B1 (ko) 전자파 간섭 노이즈 차폐와 흡수 및 방열 복합 시트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복합 시트
JP2004273751A (ja) 磁性部材、電磁波吸収シート、磁性部材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WO2017221921A1 (ja) 筐体及び筐体の製造方法
US20190352769A1 (en) Hou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using
KR101530624B1 (ko) 복합 기능성 일체형 근거리무선통신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2204734A (ja) 電波抑制シートとこのシートを具備した電子機器及び電波抑制用部品
KR101765176B1 (ko) 전기전도성 방수 테이프
CN207852904U (zh) 柔性近场通信天线
JP4311654B2 (ja) 積層電磁波吸収体
WO2019033722A1 (zh) 电磁屏蔽膜的导电层、电磁屏蔽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26725B1 (ko) 전자파 차단효과가 우수한 접착시트
KR101777918B1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의 커버를 이용한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