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7410A -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ed with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ed with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7410A
TW201037410A TW98111570A TW98111570A TW201037410A TW 201037410 A TW201037410 A TW 201037410A TW 98111570 A TW98111570 A TW 98111570A TW 98111570 A TW98111570 A TW 98111570A TW 201037410 A TW201037410 A TW 2010374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b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11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i-Jen Ke
Hsin-Hu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8111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037410A/zh
Publication of TW201037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7410A/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20103741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之顯示元 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避免導光板產生翹曲的背光模 組及其應用之顯示元件。 【先前技術】 由於液晶顯示元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具有 O 體積薄、重量輕、耗電量少以及無輻射污染等特性,於近 年來係日漸廣泛使用。其應用產品包括了小尺寸的攜帶式 資訊產品如個人數位助理(PDA),一般尺寸的筆記型電腦 或桌上型之液晶顯示螢幕。大尺寸之應用產品如30对〜40 p寸之液晶電視等亦逐漸受到重視’而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 地。 液晶顯示元件(LCD)主要由一顯示面板(display panel) 和一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所組裝而成。背光模組位 於顯示單元下方’。由於液晶本身不會發光,因此背光模 ❹ 組之功能即在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均勻的光源給LCD之顯 示面板0 傳統的背光模組是使用冷陰極射線管(CCFL)作為光 源。而近年來,相關業者注意到發光二極體相較於及他光 源技術具有省電、視角廣、尚精細、薄型化、易施工、低 噪音、壽命長等優異的特性,目前已成為中大型看板主要 使用的光源。而隨著發光二極體發光亮度的改進,顯示器 之相關業者亦開發出利用發光二極體(LED)作為背光模組 3 201037410 之背光源,以製造出利用發光二極體作為背光源的中大型 顯示器(10吋以上)。再者,CCFL有含汞的潛在問題,而 發光二極體不含汞,這也是使用發光二極體作為背光源的 主要優點之一。 不論是以發光二極體或CCFL為背光源之背光模 組,在製造時仍有一些技術關卡需要克服。以一般側向式 背光模組而言,背光模組主要係由外框、背光源、導光板、 擴散板和擴散膜等元件組裝而成,而導光板的定位模式不 外乎是使用黏合法(如雙面膠黏貼)或以剛性材料來定位固 定。然而,由於材料特性,導光板在長期使用或測試過程 (例如進行高溫高濕等信賴性實驗)中可能會有熱漲冷縮和 吸濕膨脹等效應。因此無論是那一種固定方式,都可能會 產生導光板翹曲的情形。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一種傳統背光模組以雙面膠黏 貼固定導光板之示意圖。其中,第1圖係以發光二極體 (LED)作為背光模組之背光源作說明。於背光模組10中, 具有多個發光二極體15之燈條(light bar)14係以一雙面膠 帶a固定於外框12之底部,導光板16係承靠於燈條14 上之發光二極體15。再者,導光板16係以另一雙面膠帶 b固定於燈條14上,且雙面膠帶b的一端係延伸至燈條 14外並黏貼於外框12之底部。此外,更利用另一雙面膠 帶c將導光板16之側邊與外框之側面黏合,以避免導光 板16的晃動。然而,由於導光板16受到雙面膠帶a、b、 c的太過有效的固定而使得未來在長期使用或測試過程中 受熱膨脹的導光板16沒有空間延展。如此一來,此導光 201037410 板16便會翹曲及變形,而造成後續許多問題。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另一種傳統背光模組以剛性材 料來定位固定導光板之局部示意圖。其中,第2圖可以是 以發光二極體(LED)或CCFL作為背光模組之背光源,在 此並沒有特別限制。如第2圖所示之背光模組20,外框 22處具有數個剛性擋塊22a,例如於外框22之四邊各設 置一個’以使導光板26能藉由該些剛性擋塊22a設置在 外框22處。然而,若此些檔塊22a與導光板26之間的間 〇 距設計過小’則導光板26在受熱膨脹時(如進行高溫高濕 等信賴性實驗)’此導光板26便會產生翹曲變形或是受到 擒塊22a到傷的問題。相反的,若擋塊22a與導光板26 之間的間距設計得過大,則無法有效固定導光板26,在外 框22中可能晃動的導光板26於進行高溫高濕等信賴性實 驗時’也會有受到檔塊22a刮傷的問題。 因此’不論是使用發光二極體或是CCFL為背光源之 背光模組,在應用上述二種傳統固定導光板的方式後,都 ❹可能造成導光板翹曲變形或是刮傷等問題,降低產品的良 率。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之顯示元 件’係藉由自由地放置發置發光燈條於底部外殼或/及設置 彈性件於框架及導光板之間’以提供延展空間或緩衝受熱 應力膨脹的導光板,來避免導光板魅曲變形。 根據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元件,此顯示元件包括顯 5 201037410 示面板及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和顯示面板組合,且背光模 組包括底部外殼、發光燈條及導光板。發光燈條具有數個 發光二極體設置於發光燈條之上表面上,且發光燈條係自 由地置放於底部外殼上。導光板係固定於發光燈條之上表 面處。 根據本發明,更提出一種顯示元件,此顯示元件主要 由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組合,且背光模組包括殼體、發光 條、導光板及至少一彈性件。殼體具有底部外殼和圍繞底 部外殼四周之框架。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設置有數個發光二 極體。導光板係固定於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至少一彈性 件設置於框架與導光板之間,其中當框架與導光板之間的 間隙產生變化時’彈性件可作為緩衝之用,避免導光板翹 曲。再者,導光板具有一入光侧和一出光侧,入光侧係較 佳地緊罪於該些發光二極體,而設置於框架與導光板之間 的彈性件則較佳地對應於導光板之出光侧。 根據本發明,又提出一種背光模組,且背光模組包括 底部外殼、發光燈條及導光板。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設置有 數個發光元件,且發光燈條之下表面係自由地置放於底部 外殼上°導光板係固定於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 根據本發明,再提出一種背光模組,且背光模組包括 殼體、發光燈條、導光板及至少一彈性件。殼體具有底部 外殼和圍繞底部外殼四周之框架。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設置 有數個發光二極體。導光板係固定於發光燈條之上表面 處。至少一彈性件設置於框架與導光板之間,其中當框架 與導光板之間的間隙產生變化時,彈性件可作為緩衝之 201037410 用’避免導光板麵曲。再者,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和一出 光側,入光側係較佳地緊靠於該些發光二極體,而設置於 框架與導光板之間的彈性件則較佳地對應於導光板之出 光侧。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内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 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〇 本發明係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之顯示元件,藉 由自由地放置發置發光燈條於底部外殼或/及設置彈性件 於框架及導光板之間,以提供延展空間或緩衝受熱應力膨 脹的導光板,來避免導光板翹曲變形。 以下係提出數個實施例作為本發明之說明。然而該些 實施例僅為舉例說明之用,並非對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做 限縮。再者,圖式中已省略實施例中不必要之元件,以利 清楚顯示本發明之技術特點。 Ο Μ —實施例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 元件之剖面圖。在此實施例中係以發光二極體(led)作為 煮光模組之背光源作詳細說明。顯示元件1 〇〇主要由一顯 示面板110及一背光模組120組合而成,且背光模組120 包括一底部外殼128(backcover)、一發光燈條122(lightbar) 以及一導光板126。發光燈條122之上表面處設置有數個 發光二極體124 ’且與習知技術相反的(第1圖中燈條14 7 201037410 黏貼於外框12底部),發光燈條122係自由地放置於底部 外殼128上。導光板126係固定於發光燈條122之上表面 處。 於本實施例中’導光板126係以一雙面膠帶d固定於 發光燈條122的上表面上,而發光燈條122則不黏貼或是 以其他方式固定於底部外殼128上,而是採取自由置放的 方式設置於底部外殼128上,以保留此導光板126與底部 外殼128之間的活動自由度,並且更進一步地,可利用一 PET 材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雙面黏貼雙面膠,再以此固定導光板126與發光燈條 122,如此一來不但可達到固定導光板126的功效,並且 可利用PET將光反射至導光板126增加光源的利用率。 此外’導光板126具有一入光側126a和一出光側 126b,入光側126a係與發光燈條122上之發光二極體124 緊靠,以使發光二極體124發出之光源能直接進入導光板 126中。而導光板126之出光侧126b係固定(例如使用黏 貼或卡合等方式)於底部外殼128上,以避免導光板126 晃動。 由於發光燈條122是自由地放置在底部外殼128上, 而不是固定在底部外殼128上,在長期使用或測試過程(例 如進行咼溫高濕等信賴性實驗)中,當導光板126有熱漲冷 縮和吸濕膨脹等效應時’因發光燈條122可在底部外殼128 上自由地伸展,而可提供導光板126的熱補償間隙,以避 免導光板126產生翹曲。因此,此實施例之導光板126在 受熱應力膨脹時不會受到限制,故能平整地設置在底部外 201037410 殼128中沒有魅曲之不良問題,進而增加產品良率。 另外’此實施例中導光板126之固定方法並不限定為 第3圖所示之雙面膠帶d,亦可使用其他方法將導光板固 定於發光燈條上。請同時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第4A 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另一顯示元件之剖面 圖,第4B圖繪示第4A圖中導光板與發光燈條之示意圖。 如第4A、4B圖所示,導光板226之一側具有數個孔洞 226h ’且此些孔洞226h係套接於發光二極體124上,而 ❹ 導光板226上孔洞226h的尺寸和位置係與發光二極體124 之尺寸和位置相對應,以使導光板226固定於發光燈條122 的上表面。至於第4A圖中的發光燈條122亦同樣自由地 置放於底部外殼128上,且導光板226以孔洞226h套接 固定於發光燈條122上。在長期使用或測試過程(例如進行 高溫高濕等信賴性實驗)中,套接於發光二極體124上之導 光板226受熱應力或吸濕膨脹時,亦可因發光燈條122能 在底部外殼128上自由伸展,而使導光板226平整地設置 〇 於底部外殼128中,避免產生翹曲或變形等不良問題。 第二實施例 請同時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第5A圖繪示依照本 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元件的上視圖。第5B圖係繪示第 5A圖中顯示元件沿著5B-5B’剖面線之剖面圖。於第一實 施例中’係使發光燈條122自由地放置於底部外殼128 上以提供導光板126的熱補償間隙,避免導光板126的 擠壓變形。於第二實施例中,係於導光板326之出光侧 9 201037410 設置軟性件330,以提供導光板326的熱補償間隙。另 外’第二實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係延用第一實施例的編 號,且相關結構、材料及設計條件可參照第一實施例, 在此不再贅述。再者,在此實施例中亦以發光二極體(lED) 為背光模組之背光源來作詳細說明。 如第5A、5B圖所示,顯示元件3〇〇主要由一顯示面 板110及一背光模組320組合’其中顯示面板11〇係設置 於背光模組320上,但為使背光模組32〇能清楚呈現於第 5 A圖中’於第5 A圖係省略續'製顯示面板11 〇。 背光模組320包括一殼體(h〇using)328、一發光燈條 322、一導光板326及至少一彈性件330。殼體328具有一 底部外殼328a(back cover)和圍繞於底部外殼328a四周之 一框架328b。發光燈條322之上表面處設置有數個發光二 極體324。導光板326係固定於發光燈條322之上表面處。 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彈性件330設置於框架328b與導 光板326之間’其中當長期使用或在測試過程(例如進行高 溫高濕等信賴性實驗)中,導光板326膨脹變形而使得框架 328b與導光板326之間的間隙產生變化時,彈性件330可 作為緩衝之用,避免導光板326翹曲。 請再參照第5A圖,本實施例之彈性件330之數量例 如為兩個,且形狀分別為L型,並對應地夾置於導光板326 之兩角落處。具有通常知識者當知,此彈性件326之數量 亦可為一個,且對應地夾置於導光板326之一角落處,其 形狀除了 L型亦可為一長塊,對應地夾置於導光板326與 框架328b之間。故,本發明並不限定彈性件33〇之外型 201037410 及數量,而可因應實際情況作適當變化施用。 請再參照第5B圖。於本實施例中,導光板326具有 一入光侧326a及一出光側326b。入光側326a係與發光燈 條322上的發光二極體324緊靠,而位於框架328b與導 光板326之間的彈性件330係設置於導光板326之出光侧 326b。另外,於本實施例中,導光板326係以雙面膠帶^ 貼合方式固定於發光燈條322之上表面,且發光燈條322 之下表面係也以雙面膠帶d固定於底部外殼328a處。
由於本實施例之彈性件330具有彈性,若受到導光板 326擠壓便可稍為被壓縮或形變,以使導光板可 不受到擠壓。因此當導光板326在高溫下受到熱效應力膨 脹時,介於導光板326與框架328b之間的彈性件33〇可 做為緩衝之用,以避免傳統使用剛性材料作固定而造成導 光板326的擠壓變形。因此,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彈性件 330能有效填補導光板326與框架328b之間的間隙,以提 供導光板326 —些可伸展的空間。 另外,請參照第6A、6B圖,其分別繪示本發明第二 實施例之兩種彈性件的示意圖。第6A圖中彈性件3川 例如具有數個凹部330a,也就是局部性地去除彈性件33〇 的材料;第6B圖中,彈性件330’上則具有多個破孔33〇b。 此兩種方式均可增加彈性件330和33〇,的彈性,以提升緩 衝效果。 第三實施例 圖繪示本發明 請同時參照第7A圖及第7B圖。第7a 11 201037410 第三實施例之顯示元件之上視圖,第7B圖繪示依照第7A 圖中顯不元件沿著剔面線7B-7B之剖面圖。第一實施例 中’係藉由自由地設置發光燈條126從導光板126之入光 侧提供導光板126之熱補償間隙;第二實施例中係藉由設 置彈性件330於導光板326之出光侧326b以提供導光板 326之熱補償間隙;而第三實施例中係同時採用第一實施 例及第二實施例之方法,來避免彈性件受熱膨脹後產生翹 曲變形。同樣的,第三實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係延用第一 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的編號,且相關結構、材料及設計 ❹ 條件在此亦不再贅述。再者,在第三實施例中亦以發光 二極體(LED)為背光模組之背光源來作詳細說明。 顯示元件400主要由顯示面板110及背光模組420組 合,其中顯示面板110係設置於背光模組420上方,但為 使背光模組420能清楚呈現於第7A圖中,故於第7A圖中 省略繪製顯示面板。 背光模組420包括殼體328、發光燈條322、導光板 326及至少一彈性件330’。在第三實施例中係選用如第6B y 圖所示之具有多個破孔330b的彈性件330’。殼體328具 有一底部外殼328a和圍繞底部外殼328a四周之一框架 328b。發光燈條322之上表面設置有數個發光二極體324, 且發光燈條322係自由地置放於底部外殼328a上。導光 板326係固定於發光燈條322之上表面處,且導光板326 具有一入光側326a和一出光侧326b,入光侧326a係緊靠 於發光二極體324。彈性件330’則設置於框架328b與導光 板326之間,且對應於導光板326之出光侧326b。 12 201037410 於第三實施例中,發光燈條322係活動式地設置於底 部外殼328a,且彈性件330,設置於導光板326及框架328b 之間。因此’當導光板326受熱應力膨脹時,發光燈條322 及彈性件330’的設置均可避免導光板326因受熱或吸濕膨 脹而產生麵曲變形。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顯示元件及其背光模 組’係藉由自由地放置發光燈條於底部外殼或/及設置彈性 〇 件於框架及導光板之間,以提供受熱應力膨脹的導光板熱 補償間隙(延伸空間),以避免導光板彎曲翹形,進而提高 產品良率。 综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 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 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當可作各種之 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 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繪示一種傳統背光模組以雙面膠黏貼固定導 光板之示意圖。 第2圖繪示另一種傳統背光模組以剛性材料來定位 固定導光板之局部示意圖。 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元件之剖 面圖。 13 201037410 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另一顯示元件 之剖面圖。 第4B圖繪示第4A圖中導光板與發光燈條之示意圖。 第5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元件的 上視圖。 第5B圖係繪示依照第5A圖中顯示元件沿著5B-5B’ 剖面線之剖面圖。 第6A、6B圖係分別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兩種彈 性件的示意圖。 第7A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元件之上視 圖。 第7B圖繪示依照第7A圖中顯示元件沿著剖面線 7B-7B之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a、b、c、d:雙面膠帶 10、20、120、320、420 : # 光模組 12、22 :外框 14 :燈條 16、26 ' 126、226、326 : # 光板 22a :檔板 100、330、400 :顯示元件 110 :顯示面板 122、322 :發光燈條 15、124、324 :發光二極體 201037410 :入光側 :出光侧 底部外殼 彈性件 126a ' 326a 126b 、 326b 128 、 328a : 226h :孔洞 328 :殼體 328b :框架 330、330, ·· 330a :凹槽 義 330b :破孔
15

Claims (1)

  1. 201037410 七、申請專利她圍· 1. 一種顯示元件,包括: 一顯示面板;以及 一背光模組,和該顯示面板組合,該背光模組包括: 一底部外殼(back cover); 一發光燈條(light bar),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設 置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上,且該發光燈條係自由地置放 於該底部外殼上;及 一導光板,係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該 導光板係以一雙面膠帶(double tape)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 上表面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該 導光板上具有複數個孔洞,且該些孔洞係套接於該些發光 二極體上’以使該導光板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該 些孔洞之尺寸和位置係與該些發光二極體之尺寸和位置 相對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該 導光板具有一入光侧和一出光側,該入光侧係與該些發光 二極體緊靠。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該 導光板之該出光側係固定於該底部外殼上。 7· 一種顯示元件,包括: 一顯示面板;以及 16 201037410 一背光模組,和該顯示面板組合,該背光模組包括: 一殼體(housing),具有一底部外殼(back cover) 和圍繞該底部外殼四周之一框架; 一發光燈條(light bar),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 設置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上; 一導光板,係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 及 至少一彈性件,設置於該框架與該導光板之 q 間,其中當該框架與該導光板之間的間隙產生變化時,該 彈性件可作為緩衝之用,避免該導光板翹曲。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該 彈性件係為一 L型,且對應地夾置於該導光板之一角落 (corner)處 °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該 該彈性件具有複數個凹部,以增加其彈性。 q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該 該彈性件具有複數個破孔,以增加其彈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該 發光燈條之下表面係固定於該底部外殼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 該導光板和該發光燈條之下表面係以雙面膠帶貼合方 式,分別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和該底部外殼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元件,該導光 板具有一入光侧和一出光側,該入光側係與該些發光二極 17 201037410 體緊靠’而位於該框架與該導光板之間的該彈性件係設置 於該出光側。 14. 一種顯示元件,包括: 一顯示面板;以及 一背光模組,和該顯示面板組合,該背光模組包括: 一殼體(housing),具有一底部外殼(back cover) 和圍繞該底部外殼四周之一框架; 一發光燈條(light bar),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 設置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上,且該發光燈條係自由地置 放於該底部外殼上; 一導光板,係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 且該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和一出光侧,該入光侧係緊靠於 該些發光二極體; 至少一彈性件,設置於該框架與該導光板之 間,且對應於該導光板之該出光侧。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 該導光板係以一雙面膠帶(double tape)固定於該發光燈條 之上表面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 該導光板上具有複數個孔洞,且該些孔洞係套接於該些發 光二極體上,以使該導光板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 該些孔洞之尺寸和位置係與該些發光二極體之尺寸和位 置相對應。 18 201037410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 該彈性件係為一 L型,且對應地夾設於該導光板之一角落 處。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 該彈性件具有複數個凹部,以增加其彈性。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顯示元件,其中 該彈性件具有複數個破孔,以增加其彈性。 21· —種背光模組,包括: 0 一底部外殼(back cover); 一發光燈條(light bar),具有複數個發光元件設置 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上,且該發光燈條之下表面係自由 地置放於該底部外殼上;以及 一導光板,係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導光板係以一雙面膠帶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0 該導光板上具有複數個孔洞,且該些孔洞係套接於該些發 光二極體上,以使該導光板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些孔洞之尺寸和位置係與該些發光二極體之尺寸和位 置相對應。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和一出光側,該入光側係與該些發 光二極體緊靠。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201037410 該導光板之該出光側係固定於該底部外殼上。 27. —種背光模組,包括: 一殼體,具有一底部外殼和圍繞該底部外殼四周之一 框架; 一發光燈條,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設置於該發光燈 條之上表面上; 一導光板,係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以及 至少一彈性件,設置於該框架與該導光板之間,其中 當框架與該導光板之間的間隙產生變化時,該彈性件可作 為緩衝之用,避免該導光板翹曲。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彈性件係為一 L型,且對應地夾置於該導光板之一角落 處。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該彈性件具有複數個凹部,以增加其彈性。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該彈性件具有複數個破孔,以增加其彈性。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發光燈條之下表面係固定於該底部外殼處。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導光板和該發光燈條之下表面係以雙面膠帶貼合方 式,分別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和該底部外殼處。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背光模組,該導 光板具有一入光侧和一出光側,該入光侧係與該些發光二 極體緊靠,而位於該框架與該導光板之間的該彈性件係設 20 201037410 置於該出光侧。 34. —種背光模組,包括: 一殼體(housing) ’具有一底部外殼(back cover)和圍繞 該底部外殼四周之一框架; 一發光燈條(light bar),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設置 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上’且該發光燈條係自由地置放於 該底部外殼上; 一導光板’係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處,且該導 光板具有一入光侧和一出光側’該入光侧係緊靠於該些發 ®光二極體;以及 至少一彈性件’設置於該框架與該導光板之間,且對 應於該導光板之該出光侧。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導光板係以一雙面膠帶(double tape)固定於該發光燈條 之上表面處。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❹ 該導光板上具有複數個孔洞,且該些孔洞係套接於該些發 光二極體上’以使該導光板固定於該發光燈條之上表面。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法孔洞之尺寸和位置係與該些發光二極體之尺寸和位 置相對應。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 該彈性件係為一 L型,且對應地夾設於該導光板之一角落 處0 21
TW98111570A 2009-04-07 2009-04-07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ed with the same TW201037410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11570A TW201037410A (en) 2009-04-07 2009-04-07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ed with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11570A TW201037410A (en) 2009-04-07 2009-04-07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ed with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7410A true TW201037410A (en) 2010-10-16

Family

ID=44856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11570A TW201037410A (en) 2009-04-07 2009-04-07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ed with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03741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5606B (zh) * 2018-11-29 2019-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燈條結構及背光模組
CN114089558A (zh) * 2021-11-30 2022-02-25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5606B (zh) * 2018-11-29 2019-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燈條結構及背光模組
CN114089558A (zh) * 2021-11-30 2022-02-25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35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36701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I444566B (zh) 背光單元、及具有背光單元的液晶顯示裝置
US792436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US7440046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TWI467284B (zh) 背光模組
US10107955B2 (en)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double-side adhesive blocks
US20090237585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WO2015135240A1 (zh) 背光模组及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2146504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422917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31291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96093B1 (ko)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13120297A1 (zh) 背光模组
JPWO2016046975A1 (ja) 表示装置
TW201037410A (en)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ed with the same
TW200528836A (en) Display module
KR20140091834A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4365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모듈
JP4941376B2 (ja)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電子機器
US932298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US874333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24505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10198800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I242673B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