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7354A - Fixed-focus lens - Google Patents

Fixed-focus le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7354A
TW201037354A TW098112555A TW98112555A TW201037354A TW 201037354 A TW201037354 A TW 201037354A TW 098112555 A TW098112555 A TW 098112555A TW 98112555 A TW98112555 A TW 98112555A TW 201037354 A TW201037354 A TW 2010373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nvex
fixed
focus
nin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2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an-Hung Su
Chien-Hsiung Tseng
Yi-Hao Kang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to TW098112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037354A/zh
Priority to US12/702,003 priority patent/US785977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037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735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e converters or intensifiers, or for use with projectors, e.g. objectives for projection TV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201037354 r i iDoi ^uHj6twf.doc/n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鏡頭(lens),且特別是有關於 一種定焦鏡頭(fixed-focus lens )。 【先前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新一代的顯示器—如液晶顯示 态(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 PDP)及投影裝置(pr〇jecti〇napparatus)— 已逐漸取代傳統的陰極射線管(cath〇de ray tub,CRT)。 其中,液aa顯示益及電襞顯示器等平面顯示器因具有較薄 的厚度,而能夠佔有較大的家用市場。另一方面,投影裝 置則因能夠在較低的成本下提供超大尺寸晝面(例如大於 52寸),故能夠佔有一定的市場比例。此外,超大尺寸晝 面可供多人觀看,有助於會議的進行、簡報的呈現或教學 _寅料的展示,這是投影裝置無法被取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投影裝置亦逐漸成為家庭劇院中不可或缺的家電 一。 在投影裂置中’光閥上所呈現的影像是較小且較為細 緻的.晝面,其中光閥例如為矽基液晶面板 (liquid crystal-〇n-silicon panel,LCOS panel)或數位微鏡 凡件(dlgltal micro_mirr〇r device,DMD )。為了將光閥上 的小晝面投射於屏幕上以形成大畫面,麵使用投影鏡頭 以將^光閥的影像光束投影於屏幕。此外,為^吏投影 裝置犯夠在較短的距離内投影出較大的影像晝面,則可使 201037354 i" i i ^0456twf.doc/n 用視場_大的定焦鏡頭(即廣角鏡頭)來達成。 -頂if角的設計擁巾,縣是料者所須面對的 =正像差。然而,非球面透鏡的成本及=; 2亦會使贼賴喊目紐增加 球 ?鏡„多時,鏡頭的製造難度越高,;= ❹ ❹ 維持在可;^ it錢驗少的非球崎鏡,且欲使像差 辦加,或,圍内’則在習知技術中會使鏡頭的總長 二長择多的透鏡來修正像差。然、而,當鏡頭的 數二二隨之增加’而當透鏡的 «加犄,則鏡碩的成本亦隨之增加。 【發明内容】 。所2明提供—種定焦鏡頭,其㈣在提供良好的成像 減少先學元件的成本、降低鏡片㈣作《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 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明之^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 一第二=群二種^焦鏡頭,其包括—第—透鏡群及 間,群配置於―放大側與—縮小側之 第二透i第=1 轉小側依序排列之—第—透鏡及― 透鏡為—非,,、^透鏡的屈光度皆為負,且第- ,見,且第二透鏡例如為一球面透鏡。第 —透鏡群配置於第-透鏡群與縮小側之間,且包括由兄放= 201037354 π 1301 ^u^56twf.doc/n 侧往縮小侧依序排列之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 透鏡、一第六透鏡、一第七透鏡、一第八透鏡及一第九透 鏡。第三透鏡至第九透鏡的屈光度分別為正、負、正、負、 正、負及正,且第三至第九透鏡例如各為一球面透鏡。定 焦鏡頭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為]p,位 於縮小側的像高(imageheight)為Η,且F/H>0.627。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 F1,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2,定焦鏡頭可符合0 5< I Fl/^丨<L7與h9<丨F2/F丨<31。第一透鏡群與第四透 鏡至第九透鏡相對定焦鏡頭的位置可保持固定,且第三透 鏡可適於相對定焦朗移動以進行。第五透鏡與第六 透鏡可構成—第—鄉合透鏡(double eemented lens), ^第八透鏡與第九透鏡可構成—第二雙膠合透鏡。定隹鏡 徑光,turest°p),其配置於第:透 凸凹透於(兄之間。第—透鏡例如為—凸面朝向放大側的 朝向放 ^r^_=elaens) —平面 例如為-雙ave lens),第三透鏡 凸面朝向放大rexlens),第四透鏡例如為一 :二ί鏡例如為—雙凹透鏡(bic。—S) 透鏡例如為—雙凸透鏡, ;第七 大側的凸凹透鏡,,兄為一凸面朝向該放 力太狀苐九透鏡例如為一雙凸透鏡。 ^^_實_中’第一 遗鏡,其配置於第 π』尺匕栝一弟十 罝於第-透鏡料三透鏡之間。第二透鏡群可 201037354 π 1301 30456twf.doc/n 更包括:第十一透鏡,其配置於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 間且,十透鏡與第十一透鏡的屈光度例如分別為負鱼 正,且第十透鏡與第十一透鏡例如皆為—球面透鏡。第^ 透鏡與第六透鏡可構成—第—雙膠合透鏡,且第八 第九透鏡可構成—第二雙膠合透鏡。 /、 〇 o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與第四透 九透鏡相對定焦鏡頭的位置保持固定,第三透鏡 透鏡彼此間的相對位置保持固定,且第三透鏡與第 鏡可適於相對定焦鏡頭移動以進行對焦 2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鏡,第二透鏡例如為 向放大側的凸凹透鏡,第十透鏡例如為—雙月 透鏡例如為-雙凸透鏡,第十一透鏡例如為—凸 大侧的凹凸透鏡(e_ve__vex lens) 朝向放 巧朝;;放大側的凸凹透鏡,第五透鏡例如; =第;鏡例如為—雙凹透鏡,第七透鏡例如為-雔凸 ^兄’第八透鏡例如為—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 第九透鏡例如為一雙凸透鏡。 、兄 九透實關巾,第—透鱗㈣五透鏡至第 九透鏡相對定焦鏡獅位置㈣固定 兄主弟 第四透鏡彼此間的相對位置保持 二隹弟十—透鏡及細透鏡適於㈣定域頭移動以、隹/-,-透鏡例如為-凸面朝向放大侧 一透鏡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 f鏡第 如為-雙凹透鏡,第三透鏡例如為一雙 第=鏡: 201037354 ^11^61 ^U456twf.doc/n 鏡例如為一雙凸透鏡,第四透鏡 的&凹透鏡’第五透鏡例如為—錐、'#凸,向放大側 為-雙凹透鏡,第七透鏡例如為^ 二第=透鏡例如 :為-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鏡二例 雙凸透鏡。 木几边鏡例如為一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 鏡及-第十-透鏡,第十透鏡 更匕括一第十透 之間,第十一透鏡配置於第+读^ 一透鏡與第三透鏡 透鏡與第十一透鏡例如皆為—球 且針 四透鏡至第九魏相對定#鏡 =M —透鏡群與第 ^鏡可適於相對定焦鏡頭移動以進行Z持第 (tripie ~ed 在本^第九透鏡可構成—雙膠合透鏡。 九透鏡相、施例中,第—透鏡群與第五透鏡至第 呆持固定,且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適 播進行對焦。第五透鏡與第六透鏡可 冓成苐-雙膠合透鏡’且第 第二雙膠合透鏡。 九賴可構成- 访士 月、之貫施例中’第—透鏡例如為一凸面朝向 凸凹二鏡H鏡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 鏡例如為一雙凹透鏡,第十-透鏡例如 ’、、、又、兄弟二透鏡例如為—雙凸透鏡,第四透鏡例 201037354 r i i j〇! j〇456twf.doc/n 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鏡,第五透鏡例如為一雙 凸透鏡,第六透鏡例如為一雙凹透鏡,第七透鏡例如為一 雙凸透鏡,第八透鏡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 鏡,且第九透鏡例如為一雙凸透鏡。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定焦鏡頭中,第一透鏡群的非球 面透鏡與球面透鏡之組合可降低成像之畸變(dist〇rti〇n)、 像政(astigmatism)及場曲(fieid curvature),而第二透
O 鏡群中之至少部分球面透鏡的屈光度為正負交替的安排方 式則可改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〇n)及彗形像差 (coma),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定焦鏡頭能夠提供良好 的成像品質。再者,由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定焦鏡頭所採 用的非球面透鏡之數量較少(例如採用一片),因此定焦 鏡頭能夠在提供良好的成像品質之前提下減少光學元件^ 成本、降低鏡片的製作困難度。此外,由於本發明之1 例之定焦鏡獅獅崎紐錄彡、,目此可以縮小 鏡頭的體積。另外,由於定焦顧符合F/H>Q 627 : 其可以在成像品質轉I好的情灯達顺廣的視場角。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 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寺 【實施方式】 發日狀麵料健_容、特點無效,在以 下配&,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 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 的呈 則」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 9 201037354 ϊί JU456twf.doc/n 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非用 制本發明。 第一實施例 圖1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 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00包括—第一= 鏡群110及一第二透鏡群120。第一透鏡群11〇配置於— 放大側與一縮小侧之間,且包括由放大側往縮小側依序 =之-第-透鏡U1及—第二透鏡112。第—透鏡lu與 第二透鏡112的屈光度皆為負,第-透鏡111為-非球^ 透鏡,且第二透鏡112為一球面透鏡。在本實施例中,第 透鏡111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侧的凸凹透鏡,而第二 透鏡112例如為—平面朝向放大側的平凹透鏡。 第二透鏡群120配置於第一透鏡群11〇與縮小側之 間,且包括由放大侧往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三透鏡 —第四透鏡122、一第五透鏡123、一第六透鏡124= —第七透鏡125、一第八透鏡126及一第九透鏡127,其中 第三透鏡121、第四透鏡122、第五透鏡123、第六透鏡124、 第七透鏡125、第八透鏡126至第九透鏡127的屈光度分 別為正、負、正、負、正、負及正,且第三透鏡121至第 九透鏡127各為一球面透鏡。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透鏡121 例如為—雙凸透鏡,第四透鏡122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 侧的凸凹透鏡,第五透鏡123例如為一雙凸透鏡,第六透 鏡12^例如為一雙凹透鏡,第七透鏡125例如為一雙凸透 兄第八透鏡126例如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 10 201037354 r 11 j〇i j〇456twf.doc/n 鏡,且弟九透鏡127例如為一雙凸透鏡。 在本實施例中,第五透鏡123與第六透鏡124讦構成 一第一雙膠合透鏡129a (double cementedlens),袁第八 透鏡126與第九透鏡127可構成一第二雙膠合透鏡129b。 在本實施例中,定焦鏡頭1〇〇更包括一孔徑光闡130 (aperture stop),其配置於第七透鏡125與第八透鏡126 之間。 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Q0適於將縮小侧的物體成像於 放大側。具體而言,縮小側可配置有一影像處理元件(image processing device) 50,其例如是矽基液晶面板、數位微鏡 元件或其他適當的光閥(lightvalve),放大側可配置有一 屏幕60 ’而定焦鏡頭100適於將影像處理元件5〇所形成 的影像晝面成像於屏幕60上。此外,第九透鏡127與影像 處理元件50之間可配置有一玻璃蓋(c〇verglass) 7〇,以 保護影像處理元件50。 在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〇〇中,第一透鏡群110的非 ❹ 球面透鏡與球面透鏡之組合可降低光學成像的畸變 (distortion )、像散(astigmatism )及場曲(fleld curvature ), 而第一透鏡群120中之球面透鏡(即第三透鏡Hi至第九 透鏡127)的屈光度為正負交替的安排方式則可改善球面 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 )及慧形像差(coma ),因此本 發明之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00能夠提供良好的光學成像品 質。再者,由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00所採用的 非球面透鏡之數量較少(在本實施例中僅採用一片),因 11 201037354 j. x -/v/-r56twf.doc/n. 此定焦鏡頭刚能夠在提供良好的成像品f之前提下減少 光學元件的成本、降低鏡片的製作困難度。此外,由於本 發明之實施例之技鏡頭i⑻所採用的透鏡數量較少,因 此可以縮小定焦鏡頭100的體積。 此外,疋焦鏡頭1 〇〇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〇cal len她, EFL)為F,其位於縮小側的像高(如哪hei幽)為h。 在本實施财,像高定義為位於縮小側之影像處理元件 〇在,、主動表面上所形成的影像晝面中,離定焦鏡頭觸 的光軸A最遠的點至絲A的距離,而此距離是指在與 光軸A垂直的方向上之距離。定焦鏡頭1⑻符合膽〉 =627,以使其可以在成像品質維持良好的情況下達到較 廣的視場角。具體而言,假設定焦鏡頭⑽被料為符合 ’此時雖然仍能夠維持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但 疋會仔到較小(例如小於9〇。)的視場角(fidd 〇f 。 另方面,假没定焦鏡頭1〇〇被設計為符合F/H<0 627, 此日守得到較廣的視場肖(例如大於115.5。), j差亦會變大’導致光學祕品質下降而無法被使用者 订党三因此,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〇〇符合F/H>〇 627將 可使定焦鏡頭兼具較大的視場肖與較佳的成像品質。 在本實知例中,第—透鏡群nG與第四透鏡⑵、第 j鏡、123、第六透鏡124、第七透鏡125、第八透鏡126 九透鏡127相對定焦鏡頭1〇〇的位置保持固定,且第 二,鏡121適於相對定焦鏡頭1〇〇移動以進行對焦。舉例 而。田使用者將採用定焦鏡頭100的投影裝置放置於屏 12
o 201037354 J〇456twf.doc/n 幕60前,投影裝置投影在屏幕6〇上的旦 為焦距尚未騎而失;t。此時,僅需移可能會因 對焦,以使投影在屏幕60上的影像晝 二透鏡121來 鏡的位置則可保持不變。此外,當= >晰,而其他透 :1至屏幕6。的間距—改變時’影像晝面:= 狀悲,此時亦僅需移動第三透鏡121 了此壬現失焦 :鏡謂w移動-‘二= 121)就能完成對焦’因此可以採職為簡單且數量較少的 機構件來移動第三透鏡以進行對焦,亦能夠降低定焦鏡頭 100整體對公差的敏感度。採用較為簡單且數量較少的機 構件有助於降低定焦鏡頭100的成本,而降低定焦鏡頭100 整體對公差的敏感度則可使各透鏡的參數具有較高的公差 容忍度,進而使定焦鏡頭100較容易製造且良率較高。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110的有效焦距為 F1 ’第二透鏡群120的有效焦距為F2。為了使定焦鏡頭 100具有更好的成像品質,可使定焦鏡頭100符合05< I F1/F | <1.7 與 1.9< | F2/F 丨 <3.1。 以下内容將舉出定焦鏡頭1〇〇之〆實施例。需注意的 是,下述之表一、表二及表三中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 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 本發明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 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内。 (表一 ) 表面 曲率半徑 間距 折射率 r"*· 阿貝數 L-— 備註 13 201037354 56twf.doc/n (mm) (mm) SI 28.67 5.99 1.49 57.4 第一透鏡 S2 13.10 17.96 \ \ S3 無限大 2.28 1.74 49.3 第二透鏡 S4 19.35 變數 \ \ S5 64.16 5.88 1.83 37.2 第三透鏡 S6 -82.49 變數 \ \ S7 22.05 4.06 1.64 55.4 第四透鏡 S8 13.30 2.56 \ \ S9 22.53 7.97 1.66 50.9 第五透鏡 S10 -15.37 1.20 1.80 39.6 第六透鏡 Sll 44.66 3.75 \ \ S12 24.35 4.73 1.49 70.2 第七透鏡 S13 -24.47 3.53 \ \ S14 63.65 1.20 1.83 37.2 第八透鏡 S15 11.61 4.38 1.5 81.5 第九透鏡 S16 -27.61 22.28 \ \ S17 無限大 1.05 1.51 63.1 玻璃蓋 S18 無限大 1.11 \ 14 -O456twf.d〇c/n ------- 間距(mm)
在表一中,間距是指兩相鄰表 201037354 〇距離,舉例來說,表面S1之間距,即李=A上之直f 間於光軸A上之直線距離。借㈣:表面S1至表面S2 度、折射率與阿貝數請參网同列中透鏡所對應之厚 數對應之數值。此外,;表3中=折射率與阿貝 你取 τ ’表面SI、S2為第一读 鏡111的兩表面,表面S3、S4為第二透鏡112之兩表面透 表面S5、S6為第三透鏡121之兩表面,表面S7、S8為第 四透鏡122的兩表面。表面S9為第五透鏡123之面向放 大側的表面’表面sio為第五透鏡123與第六透鏡124相 ❹ S的表面,表面S11為第六透鏡124之面向縮小側的表 面。表面S12、S13為第七透鏡125之兩表面。表面sm 為弟八透鏡126之面向放大側的表面,表面S15為第八透 鏡126與第九透鏡127相連的表面,表面gw為第九透鏡 127面向縮小側的表面。表面S17、S18為用於保護影像處 理兀件50之玻相盡(cover glass ) 70的兩表面。表面gig 那列(row)中所填的間距為表面S18到影像處理元件5〇 的間距。 15 201037354 Λ ------—i5〇twf.doc/n 在表一中,投影距離(projection distance)是指你认 放大側之屏幕60至第一透鏡ill之表面S1間於光轴八上 之直線距離。舉例來說,當投影距離為5GG毫米時,表面 S4至表面S5的間距為326〇毫米,而表面%至表面、 的間距為尸36毫米,如此之參數值可使影像晝面清晰地 成像於屏幕6G上。同理,當投影距離為5_毫米時,表 面S4至表面S5的間距為3219毫米,而表面s ^ S7的間距為6·28毫米。 衣面 有關於各表面之曲率半徑、間距等參數值,請參昭 一及表二,在此不再重述。 、'又 上述之表面SI、S2為偶次項非球面,而其可用下列 公式表示:
ζ=+v+々4+命6+V + Auru + ... 式中,Z為光軸A方向之偏移量(sag ),c是密切球 面(⑽ulatingsphere)的半徑之倒數,也就是接近光軸a 處的曲率半徑(如表一内S1、S2的曲率半徑)的倒數。让 是二次曲面係數(conic),r是非球面高度,即為從透鏡中 心往透鏡邊緣的高度,而A2、A4、A6、A8、A1()、A12、A14... 為非球面係數(aspheric coefficient),在本實施例中係數a2 為0。下列表三所列出的是表面SI、S2的非球面參數值。 (表三 非球面 二次曲面係 係數八4 係數a6 係數a8 16 201037354 r i ->0456twf.doc/n 參數 數k S1 -1.5608 E-01 -3.05365E-06 -1.82586E-08 3.01891E-11 S2 -1.31666 4.35017E-05 -5.85551E-08 1.31747E-10 非球面 參數 係數Ai〇 係數A12 係數A14 S1 -1.97643E-14 2.41156E-18 2.04719E-21 S2 -4.0683E-13 1.78007E-15 -1.68252E-18 圖2A至圖2D為圖1之定焦鏡頭的成像光學模擬數 據圖。請參照圖2A至圖2D,其中圖2A為調制轉換函數 曲線圖(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其橫軸為每 週期 / 毫米(mm )之空間頻率(spatial frequency in cycles per millimeter),縱軸為光學轉移函數的模數(modulus of the 〇TF)。在圖2A中是以波長為486.1 nm、587.6nm及656.3 nm的光所做的模擬數據圖。此外,圖2B中由左至右依序 為場曲(field curvature)與畸變(distortion)的圖形。圖 ❹ 2C為橫向色差圖(lateral color),其是以波長為486.1 nm、 587.6 nm及656.3 nm的光所作出的模擬數據圖。圖2D為 影像之橫向光線扇形圖(transverse ray fan plot ),其是以 波長為486.1 nm、587.6 nm及656.3 nm的光所作出的模擬 數據圖。圖2A至圖2D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 内,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〇〇確實能夠兼具良 好的光學成像品質及較廣的視場角。 第二實施例 圖3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 17 j6twf.doc/n 201037354 圖。請參照® 3 ’本實_之 頭100 (如圖1所綸雜/ /、工1疋…筑 h、a )類似,而兩者之差異如下所述。 + in '、、、頭〇之第一透鏡群110’可更包括 第十透鏡113,复酡罟你结— 之間。第Lf、12Q,H 1 透鏡112’與第三透鏡121 置於第三透鏡12】^ 第十—透鏡128,其配 第+ ,、苐四透鏡122之間。第十透鏡113與 面靜。的糾度例如分弱負與正,且皆為一球 r· m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透鏡121與第十一透 ^2=彼此間的相對位置保持固定,且第三透鏡i2i與第 、鏡128適於相對定焦鏡頭⑽,移動以進行對焦。在 二施例斤中,第二透鏡112,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 、鏡第十透鏡113例如為—雙凹透鏡,第十一透鏡128 f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凹凸透鏡(concave-convex lens)。 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00,具有與上述定焦鏡頭1〇〇 如圖^所纟會示)類似的優點與功效,其巾在定焦鏡頭100, 僅而藉由相鄰之第三透鏡121與第十一透鏡128連動 進:亍對焦,因此可以採用較為簡單且數量較少的機構 “使第三透鏡121與第十一透鏡128連動以進行對焦, 如此有助於降低定焦鏡頭100,的成本。 、,以下内容將舉出定焦鏡頭100,之—實施例,但本發明 亚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3、表四、表五及表六。 ——(表四 徑間距折射率'j^^j ^ 18 201037354
r l i3〇i ^0456twf.doc/n (mm) (mm) SI 42.47 5.16 1.49 57.40 第一透鏡 S2 17.39 11.25 \ \ S3 38.46 3.32 1.88 36.10 第二透鏡 S4 17.84 13.43 \ \ S19 -26.02 1.80 1.76 41.40 第十透鏡 S20 34.39 變數 \ \ S5 105.55 9.59 1.82 45.00 第三透鏡 S6 -35.71 0.20 \ \ S21 46.75 5.65 1.88 41.00 第十一透鏡 S22 1725.69 變數 S7 16.02 1.20 1.67 57.30 第四透鏡 S8 11.17 1.94 \ \ S9 16.62 6.67 1.58 44.60 第五透鏡 S10 -12.92 1.20 1.84 37.10 第六透鏡 Sll 21.79 1.84 \ \ S12 19.02 4.02 1.61 63.10 第七透鏡 S13 -20.52 0.56 \ \ S14 54.51 1.20 1.88 40.80 第八透鏡 19 201037354 r i uoi juh-56twf.d〇c/n S15 10.79 6.50 1.50 81.40 第九透鏡 S16 -20.94 21.64 \ S17 無限大 1.05 1.51 63.10 玻璃蓋 S18 無限大 1.11 \ \ (表五) 表面 投影距離 (mm) 間距(mm) S20 500 6.86 5000 6.75 S22 500 13.81 5000 13.92 在表四中,表面SI〜S2、S5〜S18與表一中之表面 S1〜S2、S5〜S18相同。表面S3、S4為第二透鏡112’之 兩表面,表面S19、S20為第十透鏡113之兩表面。表面 S21、S22為第十一透鏡128的兩表面。 在表五中,投影距離為500毫米時,表面S20至表面 S5的間距為6.86毫米,而表面S22至表面S7的間距為 13.81毫米。當投影距離為5000毫米時,表面S20至表面 S5的間距為6.72毫米,而表面S22至表面7的間距為13.92 毫米。 上述之表面SI、S2為偶次項非球面,下列表六所列 出的是表面SI、S2的非球面參數值。此外,在本實施例 中,係數A2為0。 20 201037354 ri idol j〇456twf.doc/n (表六) 非球面 參數 二次曲面係數 k 係數A4 ——— 係數a6 係數a8 S1 -1.339241846 8.5568E-06 ^-1387^-08 1.08773E-11 S2 非球面 -8.9042149E-01 1.82162E-05 *~ .. 一9 15209E-09 -3.33367E-11 —------- 參數 係數Ai〇 係數a12 係數a14 \ S1 -6.38718E-15 3.91648E-18 ---— -1.28742E-21 S2 -5.61332E-14 3.37434E-18 — 8.33465E-20 第三實施例 圖4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 圖。晴參照圖4,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⑽,,與上述定焦鏡 頭100 (如圖1所繪示)類似,兩者之差異如下所述。在 本實施例中,定焦鏡頭100”之第一透鏡群110,,可更包括一 第十透鏡113,,其配置於第二透鏡112,,與第三透鏡121之 間。第二透鏡群120”可更包括一第十—透鏡128,,其配置 於第二透鏡121與第四透鏡122之間。第十透鏡113,與第 十透鏡128’的屈光度例如分別為負與正,且皆為一球面 透鏡。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11〇,,與第五透鏡 123、第六透鏡124、第七透鏡125、第八透鏡126至第九 透鏡127相對定焦鏡頭,的位置保持蚊,第三透鏡 121、第十一透鏡128’及第四透鏡122彼此間的相對位置 21 201037354 -------- -^6twf.doc/n ’且第三透鏡121、第十—透鏡i28,及第四透鏡 122適於相對定焦鏡頭1〇〇,,移動以進行對隹。換士之,在 定焦鏡頭100”中,僅需使相鄰之第三透鏡⑵、、^十一透 鏡!28,及第四透鏡m連動就能進行對焦,這可使 簡單的機構件來實現。在本實施例中’ : 朝:放大側的凸凹透鏡,第十透鏡糊如為-又凹透鏡’斜-透鏡128,例如為—雙凸透鏡。 以下内容將舉出定焦鏡頭1〇〇,, 並不以此為限。喑灸日生之只轭例,但本發明 月參肊圖4、表七、表八及表九。
22 201037354
J0456twf.doc/n S22 -158.45 6.31 S7 15.86 1.20 1.82 38.60 第四透鏡 S8 12.02 變數 \ \ S9 18.72 7.42 1.57 45.60 第五透鏡 S10 -13.32 1.41 1.84 32.50 第六透鏡 Sll 21.08 1.79 \ \ S12 20.95 4.85 1.59 46.40 第七透鏡 S13 -18.46 0.20 \ \ S23 無限大 0.20 \ \ 孔徑光闌 S14 49.31 1.29 1.83 37.00 第八透鏡 S15 11.20 6.50 1.51 78.60 第九透鏡 S16 -27.07 21.63 \ \ S17 無限大 1.05 1.51 63.10 玻璃蓋 S18 無限大 1.11 \ (表八) 表面 投影距離 (mm) 間距(mm) S20 500 3.83 5000 3.75 S8 500 2.08 5000 2.16 23 201037354 r 11301 ^u^f36twf.doc/n 在表七中,表面SI〜S2、S5〜S18與表一中之表面 S1〜S2、S5〜S18相同。表面S3、S4為第二透鏡112,,之 兩表面’表面S19、S20為第十透鏡113,之兩表面。表面 S21、S22為第十一透鏡128’的兩表面。表面S23為孔徑光 闌130之表面。 在表八中,當投影距離為500毫米時,表面S2〇至表 面S5的間距為3 83毫米,而表面S8至表面S9的間距為 2.08宅米。當投影距離為5〇0〇毫米時,表面s2〇至表面 S5的間距為3·75毫米,而表面%至表面s9的間距為216 毫米。 上述之表面SI、S2為偶次項非球面,下列表九所列 出的是表面SI、S2的非球面參數值。此外,在本實施例 中’係數A2為0。 (表九) 导隹ί求面 參數 二次曲面係 數k --- 係數a4 係數a6 係數a8 S1 -8.85351E-01 —---- 7.19236E-06 -1.25855E-08 1.13858E-11 S2 非球面 -9.26655E-01 °***«*"—— 2.14053E-05 —1 - 3.77747E-09 -1.48029Ε-Π 參數 係數A10 係數a12 係數Ai4 \ S1 -6.96566E-15 ——— 3.76313E-18 -9.33018E-22 S2 -4.40975E-14 -1.19236E-17 .㈣ -1 -2.61054E-20 1 1- 1 24 〇456twf.doc/n 201037354
r JL JLJVJ A J 第四實施例 圖5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 圖。請參照圖5,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〇〇,,, 與上述定焦鏡頭100 (如圖1所繪示)類似,而兩者之差 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定焦鏡頭1〇〇,”之第一透鏡 群110”’可更包括一第十透鏡113”及一第十一透鏡128”。 第十透鏡113”配置於第二透鏡112,,,與第三透鏡121之 間,第十一透鏡丨28”配置於第十透鏡in”與第三透鏡121 之間,且第十透鏡113”與第十一透鏡128,,的屈光度例如分 別為負與正,且皆為一球面透鏡。此外,在本實施例中, 第一透鏡群110’’’與第四透鏡丨22、第五透鏡123、第六透 鏡124、第七透鏡125、第八透鏡126至第九透鏡127相對 疋焦鏡頭loo’’’的位置保持固定,且第三透鏡121適於相 對定焦鏡頭100”’移動以進行對焦。再者,在本實施例中, 位於第二透鏡群12〇,,,之第五透鏡123、第六透鏡124及第 七透鏡 125 構成—二膠合透鏡 129c(triple cemented lens), ❹ 且第=透鏡126與第九透鏡127構成一雙膠合透鏡129d。 在本貫施例中’第—透鏡112”,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 的凸凹透鏡,軒透鏡113”例如為_雙凹透鏡,第十一透 鏡128”例如為一雙凸透鏡。 、以下内容將舉出定焦鏡頭100”,之一實施例,但本發 明並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5、表十、表十一及表十二。 ---(表十) 表面 曲率半徑 間距 折射率 阿貝數 備註 25 201037354 56twf.doc/n (mm) (mm) SI 32.73 4,00 1.49 57.40 第一透鏡 S2 14.39 10.91 \ \ S3 37.87 2.27 1.81 39.80 第二透鏡 S4 18.64 14.49 \ \ S19 -37.79 6.00 1.81 39.80 第十透鏡 S20 25.86 5.12 \ \ S21 164.10 6.00 1.62 37.70 第Η 透鏡 S22 -38.11 變數 \ \ S5 37.65 7.10 1.82 31.90 第三透鏡 S6 -79.14 變數 \ \ S7 13.47 1.69 1.54 54.40 第四透鏡 S8 10.32 3.95 \ \ S24 27.44 6.42 1.53 71.90 第五透鏡 S25 -12.74 5.73 1.79 32.60 第六透鏡 S26 3219.38 3.43 1.53 58.50 第七透鏡 S27 -18.00 2.64 \ \ S14 50.32 2.20 1.83 35.30 第八透鏡 S15 10.98 4.45 1.50 79.60 第九透鏡 26 201037354 sr i ijo l j〇456twf.doc/n S16 -20.06 16.20 \ \ S17 無限大 1.05 1.51 63.10 玻璃蓋 S18 無限大 1.11 \ \ (表十一) 表面 投影距離 (mm) 間距(mm) S22 500 7.51 5000 7.09 S6 500 3.19 5000 3.62 在表十中,表面SI〜S2、S5〜S8、S14〜S18與表一
中之表面S1〜S2、S5〜S8、S14〜S18相同。表面S3、S4 為第二透鏡112”,之兩表面’表面S19、S20為第十透鏡113,, 之兩表面,表面S21、S22為第十一透鏡128,,的兩表面。 S24為第五透鏡I23之面向放大侧的表面,表面S25為… 五透鏡123與第六透鏡124相連的表面,表笛f 透鏡m與第找鏡125相連的表面,表面奶為 鏡125之面向縮小侧的表面。 隹衣十一干,畜投影距離為5〇〇亳米時,表面幻2 表面S5的間距為7.51毫米,而表面%至表面 為3.19毫米。當投影距離為5〇〇〇奎半 £ υ毛木砰,表面S22至表 面S5j間距為7.09毫米,而表面%至表面s7_ 3·62 毫米。 ’、'、 上述之表面S卜S2為偶:欠項非球面,而下列表十二 201037354 * * r56twf.doc/n 所列出的是表面SI、S2的非球面參數值。另外,在 施例中,係數A2為0。 Λ (表十二) 非球面 參數 二次曲面係數k 係數A4 係數a6 係數a8 S1 -9.51977609E-01 4.46142E-06 -1.32631E-08 2.01462E-11 S2 -8.81522643E-01 1-79899E-05 -1.0814E-08 ------_ -5.55007^^ 非球面 參數 ·_ —— 係數Al〇 係數a12 係數a14 \ S1 —--— -1.34916E-14 3.4028E-18 1.18242E-2l" S2 -4.92213E-14 1-8471E-18 1.11879E-19 第五實施例 圖6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咅 圖。請參照圖6,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〇〇= 與上述定焦鏡頭100 (如圖i所繪示)近似,兩者之差異 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定焦鏡頭100””之第一透鏡^ 1〇更包括一第十透鏡113’’’及一第十一透鏡128,,,。第十 透鏡113’’’配置於第二透鏡112,,,,與第三透鏡121之間,第 十一透鏡128,,,配置於第十透鏡113,,,與第三透鏡121之 間,且第十透鏡113”,與第十一透鏡128,,,的屈光度分別例 如為負與正,且皆為一球面透鏡。此外,第一透鏡群110,,,, 與第五透鏡123、第六透鏡124、第七透鏡125、第八透鏡 28 ?0456twf.doc/n 201037354 120至第九透鏡127相對定焦鏡頭1〇〇,’,,的位置保 第三透鏡121與第四透鏡122彼此間的相對位置 定’,,且第三透鏡121與第四透鏡122適於相對定隹: 100”’’移動以進行對焦。在本發明之—實施例_ :、、凑 112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 泳2 m如為-雙凹透鏡,第十—透鏡128,’,例 透鏡。 〜如為一雙凸 ❹ ❹
29 201037354 56twf.doc/n S6 -72.30 11.21 \ S7 14.56 1.20 1.78 42.6 第四透鏡 S8 11.70 變數 \ \ S9 18.63 6.53 1.58 44.8 第五透鏡 S10 -13.61 3.60 1.84 28.2 第六透鏡 Sll 21.17 1.17 \ \ S12 18.98 3.96 1.59 42.8 第七透鏡 S13 -19.59 0.20 \ \ S23 無限大 0.20 \ \ 孔徑光闌 S14 45.45 1.20 1.83 37.6 第八透鏡 S15 10.56 6.31 1.51 71.2 第九透鏡 S16 -27.80 21.10 \ \ S17 無限大 1.05 1.51 63.1 玻璃蓋 S18 無限大 1.11 \ \ (表十四) 表面 投影距離 (mm) 間距(mm) S22 500 0.58 5000 0.20 S8 500 1.86 5000 2.24 30 201037354 π ooi j〇456twf.doc/n 在表十三中,表面SI〜S2、S5〜S18與表一中之表面 S1〜S2、S5〜S18相同。表面S3、S4為第二透鏡112”’’之 兩表面,表面S19、S20為第十透鏡113”’之兩表面,表面 S21、S22為第十一透鏡128’”的兩表面。表面S23為孔徑 光闌130之表面。 在表十四中,當投影距離為500毫米時,表面S22至 表面S5的間距為0.58毫米,而表面S8至表面S9的間距 為1.86毫米。當投影距離為5000毫米時,表面S22至表 面S5的間距為0.20毫米,而表面S8至表面S9的間距為 2.24毫米。 上述之表面SI、S2為偶次項非球面,而下列表十五 所列出的是表面SI、S2的非球面參數值。另外,在本實 施例中,係數A2為0。 (表十五) 非球面 參數 二次曲面係數k 係數A4 係數a6 係數a8 S1 -3.74862198E-01 7.60985E-06 -1.11784E-08 1.10848E-11 S2 -9.66300161E-01 1.93588E-05 9.81349E-09 -1.55247E-11 非球面 參數 係數Ai〇 係數a12 係數A14 \ S1 -7.49572E-15 3.67582E-18 -6.68238E-22 S2 -4.41826E-14 -5.87535E-18 -8.45248E-21 31 201037354 r i i ^υι dvh56twf.doc/n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定焦鏡頭中,第一透 :群:非球面透鏡與球面透鏡之組合可降低光學成像的畸 是(dlstortlon)、像散(astigmatism)及場曲(制d curvat騰)’而第二透鏡群中之至少部分球面透鏡的屈光 f正負安排方式則可改善球面像差uPheL rrni像差(e_),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之 疋…^頭此夠提供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再者,由於本發 ,之實施狀&f、鏡卿採用的非球面透狀數量 口此(焦鏡頭能夠在提供良好的成像 =貝月’J />光學兀件的成本、降低鏡片的製作困 度。 、 勃旦二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定焦鏡頭所採用的透鏡 隹i :二4可以縮小定焦鏡頭的體積。另外,由於定 j頭付5 ΜΜ)·627’因此其可以在祕品f 較廣的視場角。除此之外,本發明之實闕 疋…兄頭的對焦僅需採用—群連動的透鏡即可完成,盆 =群透鏡包括W —片透鏡,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之; 、兄頭可“用料簡單且數量較少的機 能,如此便能夠降低定焦鏡頭的成本。力 准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 ^此限林判實施之細,即大凡依 =細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 糾树3㈣任—實翻Μ請專利範 /、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 32 201037354 PT1561 30456twf.doc/n 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辅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 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 圖。 圖2A至圖2D為圖1中定焦鏡頭的成像光學模擬數 據圖。 圖3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 圖。 圖4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 圖。 圖5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 圖。 圖6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50 : 影像處理元件 60 : 屏幕 70 : 玻璃蓋 100 、100,、 100”、 100”,、 100”, ’=定焦鏡頭 110 、110,、 110”、 110”,、 110”, ,:第 一透鏡群 111 :第一透鏡 112 、112,、 112”、 112”,、 112”, ,:第 二透鏡 113 、113,、 113”、 113”,: 第十透鏡 33 201037354 r i idoi ^u^56twf.doc/n :第二透鏡群 120、120’、120”、120”, 121 :第三透鏡 122 :第四透鏡 123 :第五透鏡 124 :第六透鏡 125 :第七透鏡 126 :第八透鏡 127 :第九透鏡 :第十一透鏡 128、128,、128”、128”, 129a :第一雙膠合透鏡 129b :第二雙膠合透鏡 129c :三膠合透鏡 129d :雙膠合透鏡 130 :孔徑光闌 A :光轴 S1〜S27 :表面 34

Claims (1)

  1. 201037354 F x i i i〇456twf.doc/n 七、申請專利範固: 1. 一種定焦鏡頭,包括: 第透鏡群’配置於-放大侧與-縮小側之間,且 包括由該放大側往該縮小侧依序排列之一第一透鏡及一第 二透鏡’其巾該第-透鏡與該第二透鏡㈣光度皆為負, 且該弟一透鏡為一非球面透鏡;以及 一第二透鏡群’配置於該第一透鏡群與該縮小側之 ❹ 間,且包括由該放大側往該縮小侧依序排列之一第三透 鏡、_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一第七透鏡、 一第八透鏡及一第九透鏡,其中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 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遂鏡及該 第九透鏡的屈光度分別為正、負、正、負、正、負及JE, §亥定焦鏡頭的有效焦距為F,位於該縮小側的像高為Η, 且 F/H>0.627。 2.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 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群的有效焦距為 F2,該定焦鏡頭符合〇 5<丨F1/F丨<17與19<丨F2/F丨 <3.:1。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 第一透鏡群、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遂鏡、忒 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及該第九透鏡相對該定焦鏡頭的位 置保持固定,且該第三透鏡適於相對該定焦鏡頭移動以進 行對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居 35 201037354 P 〖30456twf.doc/n 第五透鏡與s亥弟六透鏡構成一第一雙膠合透鏡,且該第八 透鏡與5亥弟九透鏡構成一第二雙膠合透鏡。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定集鏡頭,更包括 一孔徑光闌,配置於該第七透鏡與該第八透鏡之間。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 第-透鏡為-凸©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該第二透鏡 為一平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平凹透鏡,該第三透鏡為一雙凸 透鏡’ 3亥第四透鏡為—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該 第五透鏡為-雙凸透鏡’該第六透鏡為_雙赠鏡,該第 七透鏡為一雙凸透鏡,該第八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 的凸凹透鏡,且該第九透鏡為一雙凸透鏡。 十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 第—透鏡群更包括一第十透鏡,該第十透鏡配置於該第二 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該第二透鏡群更包括—第十一透 鏡:該第十一透鏡配置於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 該第十透鏡與該第十一透鏡的屈光度分別為負與正。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 第五透鏡與該第六透鏡構成一第一雙膠合透鏡,且該第八 透鏡與該第九透鏡構成一第二雙膠合透鏡。 ^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 ^透鏡群、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 第七透鏡、该第八透鏡及該第九透鏡相對該定焦鏡頭的位 置保持固定,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十一透鏡彼此間的相對位 置保持固定,且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十—透鏡適於相對該定 36 201037354 ίΊ idoi J0456twf.doc/n 焦鏡頭移動以進行對焦。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 第一透鏡群、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 第八透鏡及該第九透鏡相對該定焦鏡頭的位置保持固定, 該第三透鏡、該第十一透鏡及該第四透鏡彼此間的相對位 置保持固定,且該第三透鏡、該第十一透鏡及該第四透鏡 適於相對該定焦鏡頭移動以進行對焦。 Ο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 第一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該第二透鏡 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該第十透鏡為一雙四 透鏡,該第三透鏡為一雙凸透鏡,該第十一透鏡為一^面 朝向該放大侧的凹凸透鏡,該第四透鏡為—凸面朝向兮 大側的凸凹透鏡,該第五透鏡為一雙凸透鏡,該第六=玫 為雙凹透鏡,該第七透鏡為一雙凸透鏡,該第八、鏡 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且該第九透 鏡為 透鏡。 木凡遂鏡為〜雙凸 第—透^專利關第7項所狀定麵頭,复Φ 為該放大觸凸凹透鏡讀 :’該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該第十4鏡為1四 第四透鏡為—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凸 七4:為鏡’該第六透鏡為-雙4,,該 透鏡,且該第九透鏡為-雙凸透鏡。朝向錢大側 201037354 idoi ^U4〇6twf.d〇c/n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肀该 第一透鏡群更包括一第十透鏡及一第十一透鏡,、該第十遂 鏡配置於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該第十一透鏡配 置於該第十賴_第三透鏡十 十一透鏡的屈光度分別為負與正。 、兄/、該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定焦鏡頭 第一透鏡群、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丄,、中该 第七透鏡m鏡及該第九透鏡相對該;^鏡、該 置保持固定,且該第三透鏡適於相對該 的位 行對焦。 疋'、、、鏡碩移動以進 15. 如申4專雜圍第η項所述之定焦鏡頭, 第-透鏡群、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ς中该 第八透鏡及該第九透鏡相對該定焦鏡頭驗置=该 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彼此間的相對位疋’ 透鏡與該第四透鏡適於相對該定焦鏡頭移動== 16. 如中請專利翻第13項所述之定焦鏡頭, 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及該第七透鏡構成—三膠合透:该 且該第八透鏡與該第九透鏡構成一雙膠合透鏡。遂鏡,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隹= 第五透鏡與該第六透鏡構成-第—雙膠合透鏡,、且^該 透鏡與該第九透鏡構成一第二雙膠人请於 Μ弟八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焦鏡頭, 第-透鏡為-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該第^透^ 38 201037354 ri looi j〇456twf.doc/n 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侧的凸四 透鏡,該第十-透鏡為-雙凸^ :=切鏡為1凹 透鏡,該第四透鏡為一凸面朝向—逯鏡為〜雙凸 第五透鏡為-雙凸透鏡,該第二鏡,該 七透鏡為一雙凸透鏡,該第八透鏡'·'、 、兄,该第 的凸凹透鏡,且該第九透鏡為面朝向該放大倒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 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 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及該第九透鏡各為—球 面透鏡。
    39
TW098112555A 2009-04-15 2009-04-15 Fixed-focus lens TW201037354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12555A TW201037354A (en) 2009-04-15 2009-04-15 Fixed-focus lens
US12/702,003 US7859770B2 (en) 2009-04-15 2010-02-08 Fixed-focus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12555A TW201037354A (en) 2009-04-15 2009-04-15 Fixed-focus le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7354A true TW201037354A (en) 2010-10-16

Family

ID=42980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2555A TW201037354A (en) 2009-04-15 2009-04-15 Fixed-focus lens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859770B2 (zh)
TW (1) TW20103735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4841B (zh) * 2011-02-18 2013-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廣視角光學系統
CN115494627A (zh) * 2022-09-27 2022-12-20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定焦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015A (zh) * 2010-12-29 2012-07-11 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 定焦型投影机镜头
TWI439722B (zh) 2012-07-27 2014-06-01 Young Optics Inc 定焦鏡頭
DE102013105425B3 (de) 2013-05-27 2014-03-13 Jos. Schneider Optische Werke Gmbh Fotografisches Weitwinkelobjektiv mit Innenfokussierung
JP6278354B2 (ja) 2014-04-15 2018-02-14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544274B (zh) * 2014-04-18 2016-08-0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裝置
US10571669B2 (en) 2015-12-28 2020-02-25 Young Optics Inc. Optical lens
CN105866932B (zh) * 2016-05-30 2018-07-03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像素日夜共焦全景摄像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CN110412721B (zh) * 2018-04-28 2021-01-0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12946860B (zh) 2019-12-11 2022-07-26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11929849B (zh) * 2020-09-29 2020-12-18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52B (zh) * 2020-10-12 2020-12-15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TWI786914B (zh) * 2021-11-01 2022-12-11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1645B2 (en) * 1999-12-02 2003-09-16 Nikon Corporation Super wide-angle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016576B2 (ja) * 2000-07-14 2007-12-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用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JP4624535B2 (ja) * 2000-09-28 2011-0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広角投映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KR100531010B1 (ko) * 2003-11-28 2005-11-25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광각 투사 렌즈
US7123426B2 (en) * 2003-12-05 2006-10-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jection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US7126767B2 (en) * 2003-12-05 2006-10-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de-angle projection lens for front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s
US7173777B1 (en) * 2006-02-14 2007-02-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jection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for multimedia and other systems
JP4683944B2 (ja) * 2005-02-07 2011-05-18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投写用レンズ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4575198B2 (ja) * 2005-03-10 2010-11-0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撮像ユニット
JP5111056B2 (ja) * 2007-10-30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4841B (zh) * 2011-02-18 2013-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廣視角光學系統
CN115494627A (zh) * 2022-09-27 2022-12-20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定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65596A1 (en) 2010-10-21
US7859770B2 (en) 2010-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37354A (en) Fixed-focus lens
TW201250332A (en) Image captur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200937065A (en)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TW201215942A (en) Optical lens system
TW201111829A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TW201227045A (en)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201215943A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TW201217852A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201106040A (en) Imaging lens system
TW201241470A (en) Image lens assembly
TW201213926A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system
TW201219882A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TW201326956A (zh)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
TW201102676A (en) Fixed focus lens and imaging system
TW201122614A (en) Image capturing lens system
TW201137429A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201133023A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system
TW201205144A (en) Projection lens
TW201250282A (en) Image capturing optical lens system
TW201835628A (zh)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21052044A1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201104284A (en) Imaging lens system
TW200841039A (en) Zoom lens
TW201350956A (zh) 攝像鏡片組及其攝像裝置
TW200846812A (en) Fixed-focus 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