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4603A - Instrument for biofeedback training of swallowing - Google Patents
Instrument for biofeedback training of swallowing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004603A TW201004603A TW97128710A TW97128710A TW201004603A TW 201004603 A TW201004603 A TW 201004603A TW 97128710 A TW97128710 A TW 97128710A TW 97128710 A TW97128710 A TW 97128710A TW 201004603 A TW201004603 A TW 20100460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wallowing
- accelerometer
- time
- data
- em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20100460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種肌·儀與加速度儀H核置,使用 電子式裝置做吞嚥反射的能力評估’可重覆連續施行評估之 非侵入式電子式裝置,並可作為生物回_練之用。 【先前技術】 ❹ 評估及治療吞鱗礙是老人财期料見的課題。在 吞爾礙中又以吸人現象最危險而需早_測出。目前利用 床邊之病史_及理學檢絲膽患者是讨狀現 於各研究所使⑽方式不同及_力的差異,其準轉的比 率由35%至9G%之間轉。這些研究的特點在於單一參數的 推測力皆較低,而結合多項參數的推測力便會_上昇 不這種臨床崎估胁綜合_狀。臨轉帅測是否有 吸入現象另外-個常見的問題是,同樣的評估方法,有 =顯不正面的結果,有些是負面的結果,出現不同的結果, 要的理岭常是因為臨轉估轉縣乡域的判斷所 :因此’如何尋找客觀非侵入的臨床評估法就變得 最常被用來,方法,除T傳統的臨床評估外, 視i 關電崎光轉轉檢查。電 螢先錄姻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吞麵過程,一 5 201004603 疋《平估吞%功能的標準檢查但其具有放射性及欠缺普遍性 為其缺點。除了以上的缺點外,電視螢光錄影吞嚥檢查於進 行吞化功賴評估時’還有兩個可能的缺失。第―·於檢查 ^所使用的鋇劑’非真正之食物,鋇劑的味道,黏稠度等皆 實食物不同。第一·由於電視螢光錄影吞傷檢查有放射 線暴露因此,檢查時不可能進行太多次之檢查,其使用之 鋇劑里也不會太多’以有限的吞儀量及次數下推測患者之吞 %功能,有時仍會有誤差。 内視鏡吞嗓檢查時可以使用正常食物,因此,部分彌補 了電視螢光錄影吞爲檢查的缺點,但它仍然是屬於侵入性的 檢查’而且無法看到患者的吞嚥過程,僅能看到吞嚥的結果。 由此推測吞嚥過程,並用來研究吞嚥生理或進行吞嚥訓練仍 有困難。超音波也相來評估吞廢魏,但僅能適用於觀察 舌頭的活動。換句話說,對口腔期的功能評估或許可以,但 對咽喉期的評侧無法進行’崎乡吞傷魏的缺損都屬於 咽喉期,因此臨床應用價值不高。最近,雖有人使用犯超音 波,但技術上仍未成熟。吞嚥壓力研究也是常見的評估吞嚥 功能的工具,它對吞嚥生理的研究有許多的貢獻,也可以讓 我們了解各種疾病吞%功能的變化,進而了解其致病機轉及 病理等。但由於它侵入性太高,基本上只用於研究,很少被 用來當作臨床評估工具,或依據它的評估結果去訓練病人。 6 201004603 生理回饋_治絲’軸是臨絲療巾重要的一項技 術。但之前的秘娜巾,因為缺乏歡儀器,因此吞儀生 理回鋪助治㈣触不多。但,若驗病人在接受吞瑞治 療時’加上生理_辅助治療,則不但可使治療人員即時修 正處置方式’並欽學f_,對現有吞絲療技術, 應有相當助益!。 【發明内容】 本發明主要係為解決侵人式魅帶來的輻射、與其它評 估咽喉期吞叙射裝置魏不佳的問題。本發明乃以利用肌 電圖儀與加速度儀來偵測舌下肌_活動和咽喉的運動。由 ;加肌電圖儀與加速度儀組合系統職生的訊號具起迄明顯 之震幅’其_起點和終點清楚,所得之_比—般壓電感 應器或雙肌電_統對咽喉運_訊號更清楚1用肌電圖 儀與加速度儀其❹情,經轉則適#蚊,分別固定於 頷下及甲狀軟骨上緣,經過電路濾除高頻⑽訊與干擾波並 放大1料送至後端運算、資料館存、顯示裝置,肌電圖儀 感,器⑵所曝為舌下肌之運動,*加速度儀制器⑷所 測付為咽喉上昇動作,故兩者之時間差,代表食團引發舌頭 運動到吞絲作產生的_,此為吞錢激發時間 〇而激發 、i、咽喉上昇_情況皆為械魏的重要指標,此指標 7 201004603 可立即使治療者與病人得知。本發明具有下列之功效: 1. 非彳5£入式的電子式吞儀反射評估儀,無輕射之顧慮 2. 可以評估咽喉提升的速度及推得提升的力量 3. 可以用做吞嚥治療之生物回饋辅助訓練 4·準確紀錄吞嚥反射時間 5.可快速重覆量測 6· —般醫療人員及家屬都可操作(friendly) 【實施方式】 如第一圖所示 儀、加速度儀、貼片 步驟為: 本^發明整合之主要元件係包含肌電圖 資料處理系統。本發明裝置其實施之 第一步驟:如第二圖所示將肌電圖儀⑵與加速度儀(3) 利用貼片⑵固定於頷下及甲狀軟骨上緣,肌電圖儀會因咽瑞
時肌肉動作測得《訊號,加速度儀⑶會因待測物運動加速 而啟動訊號; 第f步驟:如第—圖所示’將肌電圖儀⑴、加速度儀 ⑶之資讀人資料處理賊、分析量職朗振幅、時間 點、相位、頻率、加速度值。 第一步驟如第二圖所示前—步驟所得各資料,可及 日禮m療者與病人得知,作為生物回輸助訓練。 8 201004603 【圖式簡單說明】 第-圖係本發明之吞歧射評估_理流程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之肌電_與加速度儀侧器儀所置放位置 第二圖係本發明之即時之原始資料顯示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肌電圖儀 (2) 貼片 (3) 加速度儀 (4) 資料處理系統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吞嚥評估儀的裝置,,其包括有: 一肌電圖儀,係固定於領下之裝置; ® 一加速度儀,係固定於曱狀軟骨上緣的元件; 一資料處理系統,做操取資料處理。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肌電圖儀,用以測 得颔下肌肉訊號誘發的時間。 3.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加速度儀,得到吞蘇 反射時的加速度值。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加速度儀用以感測吞嚥 時反射加速度訊號。 9
Claims (1)
- 201004603 【圖式簡單說明】 第-圖係本發明之吞歧射評估_理流程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之肌電_與加速度儀侧器儀所置放位置 第二圖係本發明之即時之原始資料顯示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肌電圖儀 (2) 貼片 (3) 加速度儀 (4) 資料處理系統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吞嚥評估儀的裝置,,其包括有: 一肌電圖儀,係固定於領下之裝置; ® 一加速度儀,係固定於曱狀軟骨上緣的元件; 一資料處理系統,做操取資料處理。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肌電圖儀,用以測 得颔下肌肉訊號誘發的時間。 3.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加速度儀,得到吞蘇 反射時的加速度值。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加速度儀用以感測吞嚥 時反射加速度訊號。 9 20100460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處理系統用分析 訊號振幅、頻率、相位、時間點。 6. 如申明專利乾圍第1項所述之加速度儀用以得到吞 嚥反射時的時間點。 7. t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4項所述之時間間隔來做 儀評估儀的評估指標。 吞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饋訊號的參數。 3項所述之加魏_以當作回 •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號的參數。 5項所述之時間間隔來做回饋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7128710A TW201004603A (en) | 2008-07-26 | 2008-07-26 | Instrument for biofeedback training of swallowi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7128710A TW201004603A (en) | 2008-07-26 | 2008-07-26 | Instrument for biofeedback training of swallowing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04603A true TW201004603A (en) | 2010-02-01 |
Family
ID=4482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7128710A TW201004603A (en) | 2008-07-26 | 2008-07-26 | Instrument for biofeedback training of swallowing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00460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93389B (zh) * | 2015-06-30 | 2017-08-01 | 學校法人兵庫醫科大學 | 吞嚥障礙檢查裝置、吞嚥障礙治療裝置以及刺激電流設定方法 |
CN113081424A (zh) * | 2021-03-04 | 2021-07-09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一种吞咽训练器 |
-
2008
- 2008-07-26 TW TW97128710A patent/TW201004603A/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93389B (zh) * | 2015-06-30 | 2017-08-01 | 學校法人兵庫醫科大學 | 吞嚥障礙檢查裝置、吞嚥障礙治療裝置以及刺激電流設定方法 |
CN113081424A (zh) * | 2021-03-04 | 2021-07-09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一种吞咽训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49893B2 (en) | Smartphone with telemedical device | |
Chino et al. | Diaphragmatic shear modulus at various submaximal inspiratory mouth pressure levels | |
He et al. | The associ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cervical auscultation signal features with hyoid bone displacement during swallowing | |
WO2011147221A1 (zh) | 双感测脉诊仪 | |
CN102743169B (zh) | 一种多功能的针灸穴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 |
Huckabee et al. | Expanding instrumental options for dysphagia diagnosis and research: ultrasound and manometry | |
Tabata et al. | A novel method for detecting airway narrowing using breath sound spectrum analysis in children | |
Greene et al. |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ultiple sclerosis using inertial sensors and the TUG test | |
Badnjevic et al. | Classification of asthma utilizing integrated software suite | |
CN104523271B (zh) | 一种肌电测痛装置 | |
TW201004603A (en) | Instrument for biofeedback training of swallowing | |
Lodetti et al. |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masticatory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arthrogenous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 |
TW201615148A (zh) | 吞嚥生物回饋訓練儀 | |
CN106491146B (zh) | 一种口唇肌力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装置收纳盒 | |
Akbarzadeh et al. | Evaluation of apgar scores and non-nutritive sucking skills in infants using a novel sensitized non-nutritive sucking system | |
TWI740586B (zh) | 利用週期性生理訊號產生電阻抗體層成像方法與裝置 | |
Infantolino et al. | Estimating the volume of the First Dorsal Interossoeus using ultrasound | |
CN206548516U (zh) | 一种口唇肌力检测装置及其收纳盒 | |
Scalise et al. | Non‐contact Laser‐based Human Respiration Rate Measurement | |
CN110236574A (zh) | 一种超声医师情绪量化方法与装置 | |
Chu et al. |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Diagnosis Method of Swallowing Signal Based on Complex Electrical Impedance Myography | |
Ayala et al. | Made to move: A review of measurement strategies to characterize heterogeneity in normal fetal movement | |
Bialocerkowski et al. | Reliability of the V-scope system in the measurement of arm movement in children with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 | |
Bernabei et al. |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muscle activation is inconsistent across different muscle types | |
Wu et al. | Utilization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maging at Nanoscal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iomarkers in Sports-Induced Muscle Fatig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