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41855A -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41855A
TW200941855A TW098103247A TW98103247A TW200941855A TW 200941855 A TW200941855 A TW 200941855A TW 098103247 A TW098103247 A TW 098103247A TW 98103247 A TW98103247 A TW 98103247A TW 200941855 A TW200941855 A TW 2009418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peed transmission
contacts
connector
conn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3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73891B (en
Inventor
Yukitaka Tanak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ublication of TW200941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1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3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38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20094185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連接器,特別是有關於適合電氣訊號的 闻速傳送的連接器。 【先前技術】 習知,已知具備3種類的接點及將該接點保持的絕緣 φ 體及將該絕緣體覆蓋的插座套罩之插座連接器(日本特開 2002-3 3 474 8號公報參照)。 在3種類的接點中,包含高速傳送用的訊號接點s及 接地接點G及非高速傳送用的接點D。3種類的接點,是 具有:可與各別對方側連接器的對方側接點的接觸部接觸 的接觸部及可焊接於印刷電路基板上的焊墊的端子部。 接觸部是被配置成上下2列(上述公報的第7圖(b )參照)。在上段的列中,接觸部是朝向絕緣體的正面從 〇 左側依D、D、D、G、S、S、G、S、S的順序並列。在下 段的列中’接觸部是朝向絕緣體的正面從左側依D、D、S 、S、G、S、S、G的順序並列。由上段的列的1個接地接 點G及位於其下方的下段的1對的訊號接點s、s構成1 組的筒速傳送用的接點群,並且由下段的列的1個接地接 點G及位於其上方的上段的1對的訊號接點s、s構成1 組的高速傳送用的接點群。 端子部是沿著絕緣體的寬度方向(接點配列方向)呈 一列地配置(上述公報的第7圖(a )參照)。在此列中 -5- 200941855 ,端子部是從絕緣體的左側依D、D、D、D、D、S、G、S 、S、G、S、S、G、S的順序並列。由丨個接地接點〇及 其兩側的1對的訊號接點S、S構成1組的高速傳送用的 接點群。 對於上述的接觸部的配置,只有上段的列的右端的訊 號接點S的成對是未嵌合於接地接點G。其結果,在其他 的成對的訊號接點之間會發生傳送特性的參差不一,並且 在位於斜下的其他的成對的訊號接點之間有可能產生干擾 〇 且,對於端子部的配置,在絕緣體的寬度方向相鄰接 的接點群的訊號接點彼此因爲相鄰接,所以在其訊號接點 之間有可能發生干擾。 進一步’因爲端子部是沿著絕緣體的寬度方向呈i列 地並列,所以連接器有大型化的問題。 本發明是有鑑於此,其課題是提供一種連接器,可以 防止傳送劣化,並且達成連接器的小型化。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是一種連接器,是如下述 構成:具有:可嵌合於對方側連接器的對方側外殼的外殻 、及被保持於前述外殼的複數接點;前述複數接點,是包 含:成對的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及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 、及非高速傳送用接點,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前述 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及前述非高速傳送用接點,是具有: -6 - 200941855 可與前述對方側連接器的對方側接點接觸部接觸的接觸部 、及與連接對象物連接的連接部,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 點的接觸部及前述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接觸部,是朝對 於連接器嵌合方向垂直交叉的接點配列方向呈一列地並列 ’前述非高速傳送用接點的接觸部是朝前述接點配列方向 呈一列地並列’由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接觸部及前 述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接觸部所形成的列、及由前述非 Φ 高速傳送用接點的接觸部所形成的列,是設成平行,成對 的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接觸部,是配置於在前述接 點配列方向相鄰接的前述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接觸部之 間,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及前述高速傳送用 接地接點的連接部’是朝前述接點配列方向呈一列地並列 ’成對的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是配置於在 前述接點配列方向相鄰接的前述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連 接部之間’前述非高速傳送用接點的連接部是朝前述接點 © 配列方向並列’由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及前 述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連接部所形成的列、及由前述非 闻速傳送用接點的連接部所形成的至少1列,是設成平行 〇 依據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結構,因爲高速傳送用訊號接 點的接觸部及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接觸部,是朝對於連 接器嵌合方向垂直交叉的接點配列方向呈一列地並列,由 筒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接觸部及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接 觸部所形成的列、及由非高速傳送用接點的接觸部所形成 200941855 的列’是設成平行’成對的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接觸部 ’是配置於在接點配列方向相鄰接的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 的接觸部之間,非高速傳送用接點的接觸部是朝接點配列 方向呈一列地並列,所以傳送特性的參差不一和干擾被抑 制。 且’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及高速傳送用接地 接點的連接部,是朝接點配列方向呈一列地並列,成對的 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是配置於在接點配列方向 0 相鄰接的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連接部之間,非高速傳送 用接點的連接部是朝接點配列方向並列,由高速傳送用訊 號接點的連接部及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連接部所形成的 列、及由非高速傳送用接點的連接部所形成的至少1列,
是因爲設成平行,所以在接點配列方向一方的對的高速傳 送用接點及另一方的對的高速傳送用接點因爲是在接點配 列方向不鄰接,所以干擾被抑制,並且可以達成連接器的 小型化。 Q 較佳是,前述非高速傳送用接點的連接部是朝前述接 點配列方向呈二列並列並且配置成鋸齒狀,由前述高速傳 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及前述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連接 部所形成的列、及由前述非高速傳送用接點的連接部所形 成的2列,是設成平行。 較佳是,前述複數接點,是各別形成幾乎L字形。 較佳是,前述複數接點’是各別形成幾乎直線的形狀 -8 - 200941855 更佳是,前述複數接點的連接部,是各別形成表面實 裝型的平面形狀。 較佳是,前述複數接點,是在各別具有彈性的金屬板 藉由施加沖切加工及彎曲加工而形成。 依據本發明’可以防止傳送劣化,並且達成連接器的 小型化。 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特徵以及優點,是藉由依 據添付圖面的下述的詳細說明可更明顯。 【實施方式】 以下,將本發明的實施例依據圖面說明。 如第1圖A〜第2圖所示’連接器1是具備外殼3及 複數接點5及套罩7。 外殻3是由絕緣性的樹脂形成。外殻3是具有底板部 31及後壁部32及側壁部33及保持部34及突出部35 (第 ❹ 2圖參照)。底板部31是板狀’在其底面中形成有1對的 定位用轂部36。定位用轂部36是揷入無圖示印刷電路基 板(連接對象物)的定位用孔。後壁部32是與底板部31 的後部連結。在後壁部3 2的後面(外側的面)及前面( 內側的面)各別在預定間隔形成有複數壓入溝3 2a、3 2b。 壓入溝32a、32b是朝外殻3旳高度方向η延伸。2個側 壁部33是與後壁部32的兩側部連結。保持部34是板狀 ’與後壁部3 2連結。保持部34 ’是沿著對於外殼3的對 方側連接器2 01的對方側外殼2 0 3 (第5圖Α〜第6圖參 200941855 照)的嵌合/脫離方向(連接器嵌合方向)A延伸,與底板 部31平行。突出部35是與後壁部32、雙方的側壁部33 及保持部34連結。藉由突出部35使阻抗的値被調整。爲 了阻抗的値的調整而在突出部35形成有孔35a。 如第3圖、第4圖所示’在接點5中,包含高速傳送 用的接點及非高速傳送用接點54、54,。在高速傳送用的 接點中’包含第1訊號接點(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51及 第2訊號接點(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5 2及接地接點(高 速傳送用接地接點)53。那些的接點51、52、53是各別 以預定間隔被配置於外殻3。非高速傳送用的接點5 4及非 高速傳送用的接點54'是交互地等間隔地被配置於外殼3。 由1個第1訊號接點51及1個第2訊號接點52構成一對 的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由一對的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51 、52及1個接地接點53構成差動訊號傳送用的1組的接 點群。 第1訊號接點51是具有接觸部51a及固定部51b及 連結部51c及端子部(連接部)51(i (第2圖參照),在 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藉由施加沖切加工及彎曲加工而形成。 接觸部51a是與第5圖a〜第6圖所示的對方側連接器也 就是連接器2 0 1的接點2 5丨的接觸部(對方側接點接觸部 )接觸。接觸部5la是被配置於保持部34的上面。固定 部5 1 b是在外殼3藉由所謂的模內轉印成型法被埋入外殼 3。連結部51c是將固定部51b及端子部5id連結。端子 部51d是與連結部5lc連結。端子部51(1是具有表面實裝 -10- 200941855 型式的平面形狀,被焊接在印刷電路基板上的焊墊(無圖 示)。 第2訊號接點52因爲是形成與第i訊號接點51同形 狀,所以對於第2圖,將有關於第2訊號接點52的符號 (52a〜52d)在有關於第}訊號接點51的符號(5ia〜 51d)的旁邊附加括弧,省略第2訊號接點52的圖示。第 2訊號接點52是具有接觸部52a及固定部52b及連結部 〇 52(;及端子部(連接部)52d’在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藉由施 加沖切加工及彎曲加工而形成。接觸部5 2 a是與對方側連 接器也就疋連接器201的接點252的接觸部(對方側接點 接觸部)接觸。接觸部52a是被配置於保持部34的上面 。固定部52b是在外殼3藉由所謂的模內轉印成型法被埋 入外殻3。連結部52c是將固定部52b及端子部52d連結 。端子部52d是與連結部52c連結。端子部52d是表面實 裝型式,被焊接在印刷電路基板上的焊墊(無圖示)。 〇 接地接點5 3因爲是形成與第1訊號接點5 1同形狀, 所以對於第2圖,將有關於接地接點53的符號(53a〜 53d)在有關於第1訊號接點51的符號(51a〜51d)的旁 邊附加括弧,省略接地接點5 3的圖示。接地接點5 3是具 有接觸部53a及固定部53b及連結部53c及端子部(連接 部)5 3 d,在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藉由施加沖切加工及彎曲 加工而形成。接觸部53a是與對方側連接器也就是連接器 201的接點25 3的接觸部(對方側接點接觸部)接觸。接 觸部53a是被配置於保持部34的上面。固定部53b是在 -11 - 200941855 外殼3藉由所謂的模內轉印成型法被埋入外殻3。連結部 53c是將固定部53b及端子部53d連結。端子部yd是與 連結部53c連結。端子部53d是表面實裝型式,被焊接在 印刷電路基板上的焊墊(無圖示)。 非问速傳送用的接點54是具有接觸部54a及壓入部 54b及端子部(連接部)54d ,在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藉由施 加沖切加工及彎曲加工而形成。接觸部54a是與對方側連 接器也就是連接器201的接點254的接觸部(對方側接點 接觸部)接觸。接觸部54a是被配置於保持部34的下面 。壓入部5 4b是壓入外殻3的壓入溝32b。端子部54d是 表面實裝型式,被焊接在印刷電路基板上的焊墊(無圖示 )0 非高速傳送用的接點54'是除了端子部54d,的折曲方 向,具有與接點54同樣的結構。端子部54d,是朝前方折 曲’端子部54d'是配置於比壓入部54b更前方(第2圖參 照)。此結果,端子部54d、54d’是成爲鋸齒狀的配置( 第4圖參照)。因此,將端子部54d、54d由假想直線連 結的話,左右對稱的山形是形成朝接點配列方向C連結的 1條鋸齒狀曲線。 套罩7是具有導電性’具有腳片7a及接觸片7b。腳 片7a是被焊接在印刷電路基板的穿孔(無圖示),透過 此穿孔被接地。接觸片7b是透過形成於套罩7的側壁的 窗孔7c與對方側連接器也就是連接器201的套罩207接 觸(第5圖A、第5圖B參照)。 -12- 200941855 如第3圖所示’與第i、第2訊號接點51、52的接觸 部5 1a、52a及接地接點53的接觸部53a,是各別朝對於 肷合/脫離方向A垂直交叉的接點配列方向c呈一列地並 列。接點5 4、5 4的接觸部5 4 a、5 4 a ’也朝接點配列方向呈 一列地並列。 由第1、第2訊號接點”、52的接觸部5la、52a及 接地接點5 3的接觸部5 3 a所形成的列、及只由接點5 4、 φ 54’的接觸部54a、54a’所形成的列,是設成平行。 成對的第1、第2訊號接點51、52的接觸部51a、 52a ’是被配置於在接點配列方向c相鄰接的接地接點53 的接觸部5 3 a之間。 由第1、第2訊號接點51、52的接觸部51a、52a及 接地接點5 3的接觸部5 3 a所形成的列的接點配列方向c 中的間距、及由接點54、54'的接觸部54a、54a'所形成的 列的接點配列方向C中的間距是不同。 Ο 如第4圖所示’與第1、第2訊號接點5 1、5 2的端子 部5 Id、52d及接地接點53的端子部53d,是各別朝接點 配列方向C呈一列地並列。 成對的第1、第2訊號接點51、52的端子部51d、 52d’是被配置於在接點配列方向c相鄰接的接地接點53 的端子部5 3 d之間。 接點54’ 54’的端子部54d、54d'是朝接點配列方向c 呈二列地並列。由第1、第2訊號接點51、52的端子部 5 1 d、5 2 d及接地接點5 3的端子部5 3 d所形成的列、及由 -13- 200941855 接點54、54’的端子部54d、54cT所形成的2列,是設成平 行。且,接點54的端子部54d接點54’的端子部54d’是被 配置成鋸齒狀。將端子部5 4 d、5 4 d5由假想直線連結的話 ,左右對稱的山形是形成朝接點配列方向C連結的1條曲 線。 依據此實施例,高速傳送用的第1、第2訊號接點51 、52的接觸部51a、52a及高速傳送用的接地接點53的接 觸部5 3 a,是朝接點配列方向C呈一列地並列,成對的第 1、第2訊號接點51、52的接觸部51a、52a因爲是配置 於在接點配列方向C相鄰接的接地接點5 3的接觸部5 3 a 之間’所以成對的第1、第2訊號接點5 1、52及其他的成 對的第1、第2訊號接點之間的傳送特性的參差不一和干 擾可被抑制,可以防止傳送劣化。 且’成對的第1、第2訊號接點51、52的端子部51d 、52d因爲是配置於在接點配列方向c相鄰接的接地接點 53的端子部53d之間,所以可抑制成對的第1、第2訊號 接點51、52的端子部51d、52d、及與其鄰接的其他的成 對的第1、第2訊號接點的51、52的端子部51d、52<1之 間的干擾,防止傳送劣化。 進一步’由第1、第2訊號接點51、52的端子部51d 、5 2 d及接地接點5 3的端子部5 3 d所形成的列、及由接點 54、54'的端子部54d、54d'所形成的2列因爲是設成平行 ’所以可以縮短外戒3的接點配列方向〇的長度,可以達 成連接器1的小型化。且’因爲將接點54的端子部54d 200941855 及接點5 4 ’的端子部5 4 d'配置於鋸齒狀,所以可以加大印 刷電路基板上的相鄰接的焊墊間的間隔,可以將接點54、 54'作爲加大焊墊面積取得所需要的電源用的接點使用。 第5圖A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5圖B是同連接器的側面圖,第6圖是顯示第5圖A所 示的連接器的一部分的縱剖面的圖。 連接器201是第1實施例的連接器1的對方側連接器 ❹ 在連接器1中,第1、第2訊號接點51、52、接地接 點53及非高速傳送用的接點54、54’是各別呈L字形被曲 折,在連接器201中,第1、第2訊號接點251、252、接 地接點25 3及非高速傳送用的接點254、254'是形成直線 的形狀。 在連接器1中,各接點51、52、53、54、5V的端子 部(連接部)51d、52d、53d、54d、54d'雖是各別形成被 ® 實裝於印刷電路基板的形狀,但是在連接器201中,各接 點25 1、252、253、254、254,無圖示連線部(端子部) 是各別形成可與纜線連接的形狀。 在連接器1中,非高速用傳送的接點54、54’的端子 部54d、54d'雖是配置成鋸齒狀,呈2列地並列,但是在 連接器201中’接點254、2541的連線部是朝連接器配列 方向C呈1列地並列。接點254、2 54’的連線部的列及接 點2 5 1、2 5 2、2 5 3的連線部的列及是平行地並列的點是與 第1實施例的連接器相同。 -15- 200941855 如第5圖A所示’接點251、252、253、254、254,的 接觸部的配置是與第1實施例的接觸部51a、52a、53a、 54a、54a*丰目同。 套罩2〇7是除了其前端部,由樹脂製的罩208覆蓋。 第2實施例可達成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作用效果。 又’如第3圖、第4圖、第5圖a所示,在上述的實 施例中’接點配列方向C中,成對的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 51、52、25 1、252間的間隔雖是比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 51、52、251、252及鄰接於其的接地接點53、253之間的 間隔更寬’但是這些的間隔爲同一間隔也可以。 以上是本發明的較佳態樣的說明,本行業者可明顯了 解即使不遠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也可進行各式各樣的變 更。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A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1圖B是同連接器的側面圖。 第1圖C是同連接器的後視圖。 第2圖是第1圖C的11 -11線的剖面圖。 第3圖是顯示第1圖A〜1C所示的連接器的接點的接 觸部的配置的槪念圖。 第4圖是顯示第1圖A〜1C所示的連接器的接點的端 子部的配置的槪念圖。 第5圖A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連接器的前視圖。 -16- 200941855 第5圖B是同連接器的側面圖。 第6圖是顯示第5圖A所示的連接器的一部分的縱剖 面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D :接點 G :接地接點 φ S :訊號接點
1 ‘·連接器 3 :外殼 5 :接點 7 :套罩 7a :腳片 7b :接觸片 7 c :窗孑L Φ 3 1 :底板部 3 2 :後壁部 32a :壓入溝 32b :壓入溝 3 3 :側壁部 3 4 :保持部 3 5 :突出部 3 5 a :孔 3 6 :定位用轂部 -17- 200941855 5 1 :第1訊號接點 5 1 a :接觸部 5 1 b :固定部 5 1 c :連結部 5 1 d :端子部 52 :第2訊號接點 5 2 a :接觸部 5 2b :固定部 5 2 c :連結部 5 2 d :端子部 5 3 :接地接點 5 3 a :接觸部 5 3 b :固定部 5 3 c :連結部 5 3 d :端子部 5 4 :接點 54’ :接點 54,54':非高速傳送用接點 5 4 a ·接觸部 5 4 a':接觸部 5 4 b :壓入部 5 4 d :端子部 5 4 d':端子部 2 0 1 :對方側連接器 -18- 200941855 2 03 :對方側外殼 207 :套罩 208 :罩 2 5 1 :接點 2 5 2 :接點 2 5 3 :接地接點 2 5 3 :接點 2 5 4 :接點 254':接點

Claims (1)

  1. 20094185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連接器,是如下述構成: 具有:可嵌合於對方側連接器的對方側外殼的外殼、 及 被保持於前述外殻的複數接點; 前述複數接點’是包含:成對的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 、及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及非高速傳送用接點, 〇 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前述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 及前述非高速傳送用接點,是具有:可與前述對方側連接 器的對方側接點接觸部接觸的接觸部、及與連接對象物連 接的連接部, 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接觸部及前述高速傳送用 接地接點的接觸部,是朝對於連接器嵌合方向垂直交叉的 接點配列方向呈一列地並列, 前述非高速傳送用接點的接觸部是朝前述接點配列方 〇 向呈一列地並列, 由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接觸部及前述高速傳送 用接地接點的接觸部所形成的列、及由前述非高速傳送用 接點的接觸部所形成的列,是設成平行, 成對的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接觸部,是配置於 在前述接點配列方向相鄰接的前述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 接觸部之間, 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及前述高速傳送用 接地接點的連接部’是朝前述接點配列方向呈一列地並列 -20- 200941855 成對的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是配寶於 在前述接點配列方向相鄰接的前述高速傳送用接地接點的 連接部之間, 前述非高速傳送用接點的連接部是朝前述接點配列方 向並列, 由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及前述高速傳送 用接地接點的連接部所形成的列、及由前述非高速傳送用 接點的連接部所形成的至少1列,是設成平行。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非 高速傳送用接點的連接部是朝前述接點配列方向呈二列並 列並且配置成据齒狀, 由前述高速傳送用訊號接點的連接部及前述高速傳送 用接地接點的連接部所形成的列、及由前述非高速傳送用 接點的連接部所形成的2列,是設成平行。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複 數接點,是各別形成幾乎L字形。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複 數接點’是各別形成幾乎L字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複 數接點,是各別形成幾乎直線的形狀。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複 數接點’是各別形成幾乎直線的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複 -21 - 200941855 數接點的連接部,是各別形成表面實裝型的平面形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胃 數接點的連接部,是各別形成表面實裝型的平面形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 數接點,是在各別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藉由施加沖切加111 & 彎曲加工而形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複 ® 數接點,是在各別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藉由施加沖切加工及 彎曲加工而形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複 數接點,是在各別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藉由施加沖切加工及 彎曲加工而形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連接器,其中,前述複 數接點,是在各別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藉由施加沖切加工及 弯曲加工而形成。 鵪 -22-
TW098103247A 2008-02-04 2009-02-02 Connector TWI37389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4294A JP4522454B2 (ja) 2008-02-04 2008-02-04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1855A true TW200941855A (en) 2009-10-01
TWI373891B TWI373891B (en) 2012-10-01

Family

ID=40932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3247A TWI373891B (en) 2008-02-04 2009-02-02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98854B2 (zh)
JP (1) JP4522454B2 (zh)
CN (1) CN101505025B (zh)
TW (1) TWI3738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9273B2 (ja) * 2008-02-20 2010-04-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039118B2 (ja) * 2009-11-27 2012-10-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117993B (zh) * 2009-12-30 2013-05-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117978B (zh) * 2009-12-30 2014-07-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587714B2 (ja) * 2010-09-22 2014-09-1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ケース、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KR102148054B1 (ko) * 2013-04-26 2020-08-25 소니 주식회사 커넥터, 데이터 송신 장치, 데이터 수신 장치 및 데이터 송수신 시스템
JP6293594B2 (ja) * 2014-07-04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4555B2 (ja) * 2001-03-05 2004-09-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高速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信号伝送用コネクタ
JP4091603B2 (ja) * 2002-06-21 2008-05-2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モジュール構造を有する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された高密度コネクタ
US6863549B2 (en) * 2002-09-25 2005-03-08 Molex Incorporated Impedance-tuned terminal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connector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529397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aiko Denki Co Ltd レセプタクル
WO2005125027A1 (ja) * 2004-06-15 2005-12-29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
JP4623584B2 (ja) * 2005-12-28 2011-0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5025B (zh) 2011-04-27
TWI373891B (en) 2012-10-01
US7798854B2 (en) 2010-09-21
US20090197441A1 (en) 2009-08-06
JP2009187714A (ja) 2009-08-20
CN101505025A (zh) 2009-08-12
JP4522454B2 (ja) 201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8185B2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制御電気コネクタ
TWI420749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及其接點陣列
US9774111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ulti-layered circuit board
US7070424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printed boards
TWI285459B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ion objects
TWI670899B (zh) 連接器
TW200941855A (en) Connector
US7651379B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tion disposition
TWI325199B (en) Connector
JP6703900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4338209B2 (ja) コネクタと相手側コネクタ
JP200708078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0824192A (en) Electric connector
TWI388098B (zh) 電連接器組件
JP4722712B2 (ja) 多極コネクタ及び多極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携帯型無線端末又は小型電子機器
US875314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 plate with contact ends with neck portions
CN109963400B (zh) 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和线缆束
KR101571601B1 (ko) 커넥터
TW200945705A (en) Connector
JP2021089816A5 (zh)
JP2011520275A (ja) 中間回路基板を介した多極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の接続
TW200941856A (en) Connector
JP5826500B2 (ja) コネクタ
TW201021304A (en) Connector unit
TWI276262B (en) Connect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transmission of a balanced signal and substrate for mounting th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