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9825A -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 Google Patents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9825A
TW200939825A TW097144934A TW97144934A TW200939825A TW 200939825 A TW200939825 A TW 200939825A TW 097144934 A TW097144934 A TW 097144934A TW 97144934 A TW97144934 A TW 97144934A TW 200939825 A TW200939825 A TW 2009398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channel
mobile device
offset level
load fa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4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n-Zhou Wu
Sundeep Rangan
Prashanth Hande
Arnab Das
jun-yi Li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39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982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093982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以下描述大體上係關於無線通信,且更特定言之,係關 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之上行鏈路排程。 【先前技術】 - 廣泛部署無線通信系統以提供各種類型之通信;舉例而 .言,可經由此類無線通信系統提供語音及/或資料。典型 無線通信系統或網路可提供對一或多個共用資源之多重使 © 帛者存取。舉例而言,系統可使用多種多重存取技術,諸 如分頻多工(FDM)、分時多工(TDM)、分碼多工(CDM)、 正交分頻多工(OFDM)以及其他。 一般無線通信系統使用提供覆蓋區域之一或多個基地 台。典型基地台可傳輸用於廣播、多播及/或單播服務之 多重資料流,其中資料流可為行動器件可具有獨立接收興 趣之資料流。可使用此類基地台之覆蓋區域内之行動器件 藝 以接收複合流所載運之一個、一個以上或全部資料流。同 樣地,行動器件可傳輸資料至基地台或另一行動器件。 通常,無線多重存取通信系統可同時支援多個行動器件 之通信。每一行動器件可經由前向鏈路及反向鏈路上之傳 輸而與一或多個基地台通信。前向鏈路(或下行鏈路)指代 自基地台至行動器件之通信鏈路,且反向鏈路(或上行鏈 路)指代自行動器件至基地台之通信鏈路。 無線通信系統經常對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 程。作為實例,基地台通常指派頻道、時間、頻率等供行 136335.doc 200939825 動器件利用以在上行鏈路上通信 通常係基於功率控制演算法八鏈路排程方案
系統中之所有使用者達成可持續=法之目的可為對於 系統,通常可選擇^了持續性傳輪速率。對於CDMA 似;因此,可控制# w 铃速羊以實質上彼此類 之”與干擾Γ: 件之傳輸功率以使得所接收 现興干擾及雜訊比Γ 在與…用… 某一臨限值。此類策略 二t日使用者導向式網路—起利㈣可為更有益的。對 率可使用將功率控制演算法擴展至較一般的速 护f 口’、’之構架’其中每-使用者可以不同速率為目 τ /、要速率向1在容量區内即可。在此演算法下,系統 可收敛至容量區内之—奢
At 置匕阌之速率向量,其可最大化給定效用功 :卜然而’目標速率向量由於每次有一使用者傳輸而保持 可持續、,且該演算法在每個行動物以某一速率傳輸之情況 下導致平衡。歸因於小區間和小區内干擾之存在,可持續 速率可此由於此類可持續速率可能並非使用者之最佳可達 成速率而引起無效率。 【發明内容】 下文呈現一或多項實施例之簡化概述以便提供對此類實 施例之基本理解。此概述並非所有預期實施例之廣泛综 述’且既不意欲識別所有實施例之關鍵或重要元素亦不意 欲描纷任何或所有實施例之範疇。其唯一目的在於以簡化 形式呈現一或多項實施例之一些概念作為稍後呈現之較詳 細描述之序言。 根據一或多項實施例及其相應揭示内容,關於促進上行 136335.doc 200939825 鍵路傳輸之排程來描述各種態樣。舉例而言,可利用一時 ❹ 間分享方案(time sharing scheme)使得可對不同行動器件進 行排程以在不同時槽期間傳輸;《而,亦預期可使用靜態 方案。依據-說明,一干擾預算可與相關聯於基地台之時 變加權因數組合;該加權因數可經預界定及/或適應性調 整(例如’基於-負載平衡機制)。此外,可採㈣經加權 干擾預算用於選擇行動器件進行上行鍵路傳輸(例如,至 ;部分基於該等行動器件之路徑損耗比)。藉由另一說 明,可在特定時間對於一扇區之不同 預 算’且該等全異干擾預算可用於各別頻道上之上行= 私。根據另-實例’基地台可指派一負载因數以由無線終 =心產生頻道品質報告(例如’由無線終端機採用負 =來判定路徑損耗比)。所指派之負載因數可為靜態 :或動態的。此外,該基地台可獲得該(等)頻道品質報 〇且此後選擇行動器件進行上行鍵路傳輸。 包=相關態樣,本文描述促進使用靜態負载偏移位準在 …S地台之通信網路中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 以評估一基t台包括第一扇⑧。該方法可包括廣播用 ;一第一頻道之一路徑損耗比的一第一負載因 =第-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一負載偏移位= 以坪tr第—頻率頻i該方法可進—步包括廣播用 M '干估關於一第-嘀、音 e. , 數,嗲第-倉都一-路徑損耗比的-第二負載因 4於帛一負載偏移位準,該第 第二頻率頻寬’該第-負载偏移位準與該第 136335.doc 200939825 移位準相差至少°.“Β。此外,該方法可包含自 道1報Γ動器件接收關於該等所評估之路徑損耗比的頻 排:第r另外,該方法可包括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 二程=行動器件以用於在該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 輸。該方法亦可包括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第二行動 ===二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此外,該 行動輸之指派傳輸至第- 另一態樣係關於無線通信裝置。該無線通信裝置可包括 其留存關於以下動作之指♦:廣播用以 聽關於-第-頻道之一第一扇區的一路徑損耗比之一第 位:載因& ’該第一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第-負載偏移 > ’該第-頻道包括-第—頻率頻寬;廣播用以評估對 ‘」、於關於一第一頻道之該第一扇區的一路徑損耗比之一第 ::载因數’該第二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二負載偏移 準’該第二頻道包括一第二頻率頻寬,該第—負載偏移 位準與該第二負載偏移位準相差至少〇5 dB;自一或多個 2動器件接收關於該等所評估之路徑損耗比的頻道品質報 ^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第—行動器件㈣於在該 [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 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在該第二頻道上進行上行鍵路傳 輸;及將關於該等經排程上行鏈路傳輸之指派傳輸至咳第 一行動器件及該第二行動器件。此外,該無線通信裝置可 包括-處理器’其麵接至該記憶體’經組態以執行留存於 I36335.doc -9- 200939825 該記憶體中之該等指令。 φ ❹ 又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其使得能夠藉由利 用靜態負載偏移位準而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該無綠 通佗裝置可包括用於廣播一用以分析關於第一頻道之路徑 損耗比之第一負載因數的構件,該第一負載因數係至少基 於一第一負載偏移位準。此外,該無線通信裝置可包含用 於廣播-用以分析關於第二頻道之路徑損耗比之第二負栽 因數的構件’㉟第二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二負載偏移 位準。此外,豸無線通信裝置可包括用於自至少一行動器 件獲得關於該等所分析路徑損耗比之頻道品f報告的構 件。該無線通信裝置亦可包括用於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 排程第-行動时q於在該第—頻道上進行上行鍵路^ 輸的構件另外,該無線通信裝置可包含用於基於該等頻 道:質報告排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在該第二頻道上進行 仃鏈路傳輸的構件。此外,該無線通信裝置可包括用於 將指派發送至該等經排程行動器件的構件。 又一態樣係關於具有機器可執行指令儲存在其上之機琴 可讀媒體,該等機器可執行 矾仃知7用於·廣播用以分析關於 一第一頻道之一路徑指鉍士* 尬 ..„ 耗比之一第一負載因數以及用以分 析關於一第二頻道之一 刀 览A 路瓜知耗比之一第二負載因數,該 第一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 进第一負載偏移位準,該第二負 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_ 曰 一負载偏移位準;自至少一行動器 件獲件關於該等所分析路私 於兮 二知耗比之頻道品質報告;及基 於該專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筮 > 钾程第一仃動器件以用於在該第一頻 136335.doc 200939825 道上進仃上行鏈路傳輸及排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在該第 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 」艮據另-態樣,在無線通信系統中之裝置可包括一處理 盗,其中該處理器可經組態以廣播用以分析關於一第一頻 之路也·損耗比之一第一負載因數以及用以分析關於— • 帛二頻道之-路徑損耗比之-第二負載因數,該第一負载 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一負載偏移位準,該第二負載因數係 _ 至少基於一第二負載偏移位準。此外,該處理器可經組態 X自至夕一行動器件接收關於該等所分析路徑損耗比之頻 道品質報告。此外,該處理器可經組態以基於該等頻道品 質報告排程第一行動器件以用於在該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 鏈路傳輸及排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在該第二頻道上進行 上行鏈路傳輸。 為了完成上述及相關目的,一或多項實施例包含下文充 分描述且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定指出之特徵。以下描述及附 φ 圖詳細陳述一或多項實施例之某些說明性態樣。然而,此 等態樣僅指示可使用各種實施例之原理的各種方式中之幾 者’且所述實施例意欲包括所有此類態樣及其等效物。 【實施方式】 -現參看圖式來描述各種實施例,其中相同參考數字用以 在全文中指代相同元件。在以下描述中,為了解釋起見, 陳述眾多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一或多項實施例之透徹理 解。然而’顯然此類實施例可在沒有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 下實踐。在其他例項中,以方塊圖形式展示熟知結構及器 136335.doc • 11 · 200939825 件以便促進描述一或多項實施例。
於本申請案中使用時,術語"組件"、"模組"、”系統”及 其類似術語意欲指代電腦相關實體,其為硬體、勃體、硬 體與軟體之組合、軟體或執行中之軟體。舉例而言,一組 件可為(但不限於)在處理器上執行之處理程序、處理器、 目標碼、可執行碼、執行線緒、程式及/或電腦。藉由說 明,在計算器件上執行之應用程式與計算器件兩者均可為 組件。-❹個組件可駐存於處理程序及/或執行線緒 内’且組件可位於一個電腦及/志八也μ 电胸及/或分散於兩個或兩個以上 電腦之間。另彳,此等組件可自具有各種資料結構儲存在 其上之各種電腦可讀媒體來執行。該等組件可(諸如)根據 具有一或多個資料封包之作·號A , 匕及1〇就(諸如,來自一個與本端系 統、分散式系統中之另一組件互動,芬/ +、纽丄 t 丨卞丘助,及/或藉助於該信號 跨越諸如簡網路之㈣而與其他系統互動(组件的資 料)而藉助於本端及/或遠端處理程序而通信。 此外,本文結合無線終端機來描述各種實施例。益線络 端機亦可稱作系統、用戶單元、用戶台、行動台、行動 物、行動器件、遠端台、遠端終端機、存取終端機、使用 者終端機、終端機、無線通信器件、使用者代理、使用者 器件或使用者設備(UE)。無線終端機可為蜂巢式電話、無 線電話、會話起始協定(sip)電話、無線區域迴路(wll) 台、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連接能力之掌上型器 件、計算器件或連接至無線數據機之其他處理器件。此 外’本文結合基地台來描述各種實施例。基地台可用於與 136335.doc -12· 200939825 且亦可稱作存取點、 無線終端機通信 術語。 節點B或某一其他 此外,可使用標準箱士# H + 程式化及/或工程技術將本文中所描 述之各種態樣或特徵竇;^么士、也 _ 傲貫施為方法、裝置或製品。於本文中 使用時,術語"製品”音欲、.系#ό v , 欲涵蓋可自任何電腦可讀器件、載 體或媒體存取之電腦程式。舉例而言 電腦可讀媒體可包
括(但不限於)磁性儲存器件(例如,硬碟、軟碟、磁條 等)光碟(例如,緊拍、光碟(CD)、數位化通用光碟(DVD) 等)、智慧卡,及快閃記憶體器件(例如,EpR〇M、卡、 棒、隨身碟(key drive)等)。另夕卜,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儲 存媒體可表示用於儲存資訊之-或多個器件及/或其他機 器可讀媒體。術語”機器可讀媒體"可包括(但不限於)無線 頻道及能夠儲存、含有及/或載運指令及/或資料之各種其 他媒體。 現參看圖1,說明根據本文所呈現之各種實施例之無線 通L系統100。系統100可在一或多個扇區中包含一或多個 基地台102(例如,存取點),該一或多個基地台1〇2彼此接 收傳輪、重複(等)無線通信信號及/或與一或多個行動器 件104接收、傳輸、重複(等)無線通信信號。如熟習此項技 術者將瞭解,每一基地台1〇2可包含傳輸器鏈及接收器 鍵’其每一者又可包含與信號傳輸及接收相關聯之複數個 組件(例如’處理器、調變器、多工器、解調器、解多工 器、天線、…)。行動器件1〇4可為(例如)蜂巢式電話、智 慧電話、膝上型電腦、掌上型通信器件、掌上型計算器 136335.doc •13- 200939825 件、衛星無線電、全球定位系統、PDA及/或用於在無線通 信系統100上通信之任何其他適當器件。基地台1〇2可各自 與一或多個行動器件104通信。基地台1〇2可在前向鏈路 (下行鏈路)上傳輸資訊至行動器件1〇4,且可在反向鏈路 (上行鏈路)上自行動器件104接收資訊。 ’ 系統100可支援不同類型之使用者,諸如接近基地台使 . 用者(例如,一或多個行動器件104)及小區邊界使用者(例 如 或多個行動器件1 〇4)。舉例而言,當小區邊界使用 者在上行鏈路上傳輸時,行動器件104所產生之小區間干 擾(例如,由行動器件在非伺服基地台處產生之干擾)可類 似於在伺服基地台處所觀測到之信號強度。此外,接近基 地台使用者可產生較少量的小區間干擾。 此外,系統100可致能在行動器件104之間的時間分享 (time sharing);因此,不同行動器件1〇4可在不同時槽期 間在上行鏈路上傳輸。舉例而言,時間分享可藉由基地台 φ 1〇2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來實現。基地台102可結合上 行鏈路排程來利用干擾預算。此外,干擾預算可為時變的 (或藉由時變因數而加權)。另外,干擾預算可係根據小區 之减別碼(例如,干擾預算可在特定時槽期間在小區之間 不同)。依據另一說明,干擾預算可在扇區之間變化。可 實現上行鏈路排程以使得:當干擾預算良好時,小區邊界 使用者可經排程;且當干擾預算不良時,接近基地台使用 者可經排程。根據另一實例,基地台1〇2可提供一負載因 數以由行動器件1〇4用以產生頻道品質報告。負載因數可 136335.doc 14 200939825 的(例如,時變)或靜態的(例如,每-扇區及/或小 用不需要隨時間而改變之各別負載因數)。此後, =102可獲得頻道品質報告,且基於此等報告對上行 鏈路傳輸進行排程。 因此’與通常由小區邊界使用者在採用(—e)基於 功率控制之演算法的習知系統中所觀測到的小區間干擾的 量相比,結合系統100所使用之方案可藉由減輕小區邊界 使用者所見之干擾而提供益處。另外,由於接近基地台使 用者無需為功率受限的’所以與基於功率控制之方案相比 較’該等接近基地台使用者可用較高傳輸功率進行排程以 補償在利用基於時變干擾預算之方案時所觀測到之較高干 擾此外田使用系統1 〇〇所支援之基於時變干擾預算之 方案時’接近基地台使用者可更頻繁地被排程。 、轉至圖2’說明至少部分基於干擾預算對上行鏈路傳輸 進仃排程之系統200。舉例而言,干擾預算可為動態的(例 如時變)或靜態的。根據另一實例,可利用不同之干擾 預算以用於排程全異上行鍵路頻道上之上行鍵路傳輸;此 等不同之干擾預算可為動態的及7或靜態的。系統2〇〇包括 可服務於一或多個行動器件(例如,行動器件i 2〇4..... 仃動器件N 206,其中N可為實質上任何整數)之基地台 202 ;因此,在基地台2〇2與行動器件2〇4_2〇6之間建立鏈 路。每一行動器件204-206可在任何給定時刻在下行鏈路 及/或上行鏈路頻道上與基地台2〇2(及/或全異基地台)進行 通信。下行鏈路指代自基地台2〇2至行動器件2〇4_2〇6之通 136335.doc 200939825 信鍵路’且上行鏈路頻道指代自行動器件2〇4_2〇6至基地 台202之通信鏈路。基地台2〇2可進一步與其他基地台及/ 或任何全異器件(例如,伺服器)(未圖示)通信,該等全異 器件可執行諸如對行動器件2〇4_2〇6之鑑認與授權、帳戶 處理、帳單處理等之功能。 基地台202可包括機運性上行鏈路排程器2〇8,其產生用 • 於自行動器件204-206至基地台202之上行鏈路傳輸之指 派。機運性上行鏈路排程器208可分配待由行動器件204· 206利用之資源。舉例而言,在特定時間,機運性上行鏈 路排程器208可分派待由特定行動器件(例如,行動器件j 、…)利用之上行鏈路頻道(及/或複數個上行鏈路頻 道)’同時,全異行動器件(例如,行動器件N 、…)可 由機運性上行鏈路排程器2〇8在不同時間進行排程(然而, 所主張標的物不限於此)。機運性上行鍵路排程器細可(例 如)傳送指派至各別行動器件2G4_2G6。預期機運性上行鍵 〇 路排程器208所產生之指派可提供待用於上行鏈路通信之 關於時間(例如’時槽、持續時間、...)、頻道、頻率⑽ 如,載頻調)、功率位準、速率等的資訊。 機運性上行鏈路排程器208可包括干擾預算器咖如㈣ 2H)及使用者選擇器212。機運性上行鏈路排程器可使 用採用可持續速率區之非凸性性質(臟心請咖nature) 的方案。舉例而言,速率可根據以下準則由機運性上行鏈 路排程器208指派: 136335.doc 200939825 其中乂為使用者ζ·所使用的載頻調之數目,α;.為溢出量 (spillage)(或路徑損耗比),且&為使用者!·之目標SNR。另 外,心〜為小區k之經加權干擾預算(例如,4為小區k之干 • 擾預算,且W為小區k之加權)。干擾預算陳述不應被使用 與特定小區(及/或扇區)相關聯之上行鏈路頻道之使用者超 過的總干擾位準。此外,當選擇使用者以對上行鏈路傳輸 φ 進行排程時,機運性上行鏈路排程器208採用干擾預算。 干擾預算器2 1 0可跨時間而改變經加權干擾預算。舉例而 °干擾預算器可使用可對干擾預算進行加權之時間 變化曲線《依據此說明,時間變化曲線可根據負载平衡機 制而可經預界定及/或為適應性的。舉例而言,4可由干優 預算器210以使得當鄰近小區具有相對不良干擾預算時可 產生良好干擾預算的方式進行加權。因此,類似於干擾預 算器210之全異基地台(未圖示)之干擾預算器可使複數個小 © 區能夠協調與小區中之每一者相關聯之各別干擾預算的時 間變化;因此,複數個小區之干擾預算可隨著時間彼此互 補。 此外,使用者選擇器21 2可基於干擾預算器21〇所產生之 時變干擾預算而對特定行動器件204-206進行排程以進行 上行鏈路傳輸。使用者選擇器212可根據時變干擾預算而 自行動器件204-206之集合中選擇特定行動器件(例如,行 動器件1 204、...)以在一時槽期間指派至上行鏈路訊務頻 136335.doc -17. 200939825 道。使用者選擇器2丨2可當干擾預算良好時對小區邊界使 用者(例如,位於距基地台202較遠之行動器件2〇4_2〇6)進 行排程,且當干擾預算不良時對接近基地台使用者(例 如,鄰近於基地台202之行動器件204-206)進行排程,因 此,與使用基於功率控制之演算法之使用者相比,小區邊 ' 界使用者可經歷減少之干擾,此係由於在全異小區中之此 .類使用者可被排程以在不同時間進行上行鏈路傳輸。 根據另一實例,干擾預算器210可分配第一干擾預算用 ^ 力第一頻道上之上行鏈路排程且分配第二干擾預算用於第 一頻道上之上行鏈路排程。舉例而言,第一干擾預算及第 二干擾預算可為靜態的及/或動態的。儘管在本文中描述 了兩個干擾預算及兩個頻道,但預期任何數目之頻道可經 分派任何數目之各別干擾預算用於上行鏈路排程。因此, 例如,使用者選擇器212可在良好干擾預算情況下將小區 邊界使用者排程於第一頻道上,且在不良干擾預算情況下 _ 將接近基地台使用者排程於第二頻道上。 現參看圖3 ’說明包括可利用各別時變干擾預算之多個 小區之實例系統300。系統3〇〇包括與第一基地台3〇2相關 聯之第一小區及與第二基地台3〇4相關聯之第二小區。儘 管系統300描述為包含兩個基地台及兩個小區,但所主張 標的物預期使用任何數目之基地台及小區。此外,根據所 說明之實例’每一基地台302-304可服務於各別小區邊界 行動器件(例如’基地台302可服務於行動器件3〇6,且基 地台304可服務於行動器件3〇8)及各別接近基地台行動器 136335.doc •18· 200939825 件(例如,基地台302可服務於行動器件31〇,且基地台3〇4 可服務於行動器件312);然而,應瞭解,任何數目之行動 窃件可由每一基地台302-304服務,及/或行動器件可位於 小區内之任何位置處。 由於小區間及小區内干擾之存在,習知系統中通常所利 . 用之可持續速率可能不能為使用者提供最佳可達成速率。 . 根據兩個相鄰小區各自包括各別小區邊界行動器件(例 ❹ 如,小區邊界行動器件306-308)之說明,由此等行動器件 中之母者所產生之對非伺服基地台之干擾可實質上類似 於對於其各別伺服基地台之信號強度。此外’歸因於行動 物之對稱性,使用可持續速率之習知技術經常允許此等小 區邊界行動器件以全功率進行傳輸,且所得速率向量可由 對應於在零SINR處達成之速率的兩個相同項組成。 相比之下’系統3〇〇致能行動器件之間的時間分享,使 知不同行動器件306-312在不同時槽進行傳輸。依據以上 ❹ 兩行動物兩基地台實例,可交替用於每一小區邊界行動器 3〇8之傳輸之時槽。藉由時間分享,行動器件3〇6_ 308可較不頻繁地傳輸;然而,SINR增益可補償自由度之 損失且因此有益於行動器件306-308兩者。因此,可藉由 移除關於通常與習知技術相關聯之速率的可持續條件來獲 得改良。 此外’結合排程上行鍵路傳輸,可對於行動器件3 〇 6 _ 312判定路徑損耗比(例如,行動器件306-3 12可各自產生關 於其所評估之路徑損耗比之各別頻道品質報告,且可將頻 136335.doc -19· 200939825 道品質報告傳達至基地台勝綱用於排程由行動器件则_ 3 12進行之上行鏈路傳輸)。根據以下來評估路徑損耗比:
Ydhikloadk k^c(i) 〜(<) 相應地’〜為使用者,'之路徑損耗比,心為使用者/與小區女 之間的路4⑴為使用者,·與伺服小區咐之間的路 徑損耗,且為小區是所指派之負載因數。舉例而言,
❹ 負載因數可為靜態的或動態的。此外,與接近基地台行動 器件跡312減’路徑損耗比躲小區邊界行動ϋ件306_ 308可更大(例如’接近基地台行動器件抓犯可由於鄰近 非伺服基地台之路徑損耗可能較低而對其產生較少干 擾)0 可基於時變干擾預算而採用行動器件3〇6_312之路徑損 耗比的差異用於上行鏈路排程。藉由說明,在特定時間, 與基地台302相關聯之第一小區可具有高干擾預算,且盥 基地台3〇4相關聯之第二小區可具有低干擾預算。此外, 基地台搬可在此時槽期間對小區邊界行動器件306進行排 程以進行上行鏈路傳輸,而基地台304可在此時禁止對小 區邊界行動器件308進行排程;相反,接近基地台行動器 件312可在此時槽期間由基地台3〇4進行排程。 現參看圖4 ’說明用於隨時間而改變干擾預算之實例加 權圖400。圖400描緣隨著時間在〇 5與15之間&變之兩加 權曲線402與404。網路中之每一基地台(例如,圖2之基地 台202、圖3之基地台他取、…)可與加權曲線4〇2_4〇4中 136335.doc •20- 200939825 之特定一者相關聯。舉例而言,基地台302可利用加權曲 線402,且基地台304可使用加權曲線4〇4 ;然而所主張 標的物不限於此。在每一時槽期間,基地台可將干擾預算 與各別加權曲線402-404中所陳述之權重相乘,且所得值 可由基地台用以排程行動器件以進行上行鏈路傳輸。此 ' 外,附近基地台可利用來自加權曲線之集合的不同加權曲 ,線。 儘管展示了兩個加權曲線402_404,但預期可利用任何 ® 數目之加權曲線。此外,應瞭解,所主張標的物並不限於 使用正弦加權曲線;相反,可利用任何時變模式(例如, 無需為平滑曲線之模式)。舉例而言,可使用任何互補加 權模式使得所有加權模式之總和隨時間而恆定。藉由說 明,可使用具有離散權重之時變模式;然而,所主張標的 物不限於此。此外,所主張標的物並不限於使用在〇5與 1.5之間改變之權重。 _ 現轉至圖5,說明基於時變上行鏈路排程之負載而適應 性調整干擾預舁加權之系統5〇〇。系統5〇〇包括基地台 202,如上所述其可進一步包含機運性上行鏈路排程器 208、干擾預算器210及使用者選擇器212。此外,干擾預 算器210可包括負載評估器502及適應性加權器5〇4。 負載s平估器502可分析來自全異基地台之負載資訊及/或 與基地台202相關聯之負載資訊。舉例而言,基地台可與 附近基地台共用負載資訊以致能此分析。根據另一實例, 來自每一基地台之負載資訊可由網路器件(未圖示)收集, 136335.doc -21 - 200939825 且基地台202此後可擷取此類負載資訊。負載評估器5〇2可 比較每一基地台所服務於之行動器件之數目、每一基地台 所服務於之行動器件之路徑損耗比(例如,其可與小區内 行動器件之位置、此等行動器件所產生之干擾等相關) 等。根據說明’負載評估器5〇2可判定基地台2〇2服務於一 百個行動器件,而鄰近基地台服務於十個行動器件;然 而,所主張標的物不限於此。 適應性加權器504可基於所分析之負載資訊而調整干擾 預算器210所利用之加權。舉例而言,適應性加權器可 基於網路負載而即時更改加權。根據基地台2〇2服務於一 百個行動器件且鄰近基地台服務於十個行動器件之上述說 明,適應性加權器504可移位干擾預算器21〇所利用之權重 的平均值使其高於鄰近基^地台之干擾預#器所使用之權重 平句值’然而’所主張標的物不限於此’因為預期可由 適應!生加權器5〇4進行任何變化(例如,適應性加權器綱 p 1更改頻率、平均值、週期性、偏移、模式、模式類 :)此外,根據另一說明,除了改變經加權干擾預 算=卜或替代改變經加權干擾預算,適應性加權器可 ::件忐夠更改提供至行動器件之負載因數以產生路徑損耗 =後’可由使用者選擇器21〇選擇行動器件以用於基於 經加權干擾預算而排程於上行鏈路上。
適應性、時變、 此, 件)指 136335.doc -22- 200939825 專輸之關於時槽、持續時間、頻道、頻率(例如,載頻 調)、功率位準、速率等之資訊。 轉至圖6,說明根據所主張標的物之各種態樣之例示性 逐扇區再用多小區部署600。如所描繪,多小區部署600可 包含分散於地理區域上以形成通信網路之多個小區6〇2。 如圖所示,小區6〇2中之每一者可包括三個扇區;然而, 預期J區602中之一或多者可包括少於及/或多於三個的扇 區。此外,應瞭解,多小區部署600可支援多個載波及/或 ^ 單一載波。 扇區化小區602可位於規則六邊形柵格中,且可延伸超 出所描繪之柵格(例如,任何數目之小區6〇2可包括在栅格 中.·)。對於小區602之扇區中之每一者,可選擇干擾預 算(例如,II、12、13、...、。與 a丨丈一 τ- .a ^ ^ )舉例而言,干擾預算可被加 權,且可根據時間而改變。依據另一說明,干擾預算可為 靜態的《此外,可跨越所有扇區而再用干擾預算。根據所 〇 說明之實例,三個相異干擾預算可分別分配至小區602中 之每一者的三個扇區中之每一者;因此,扇區丨可經分配 干擾預算1(11) ’扇區2可經分配干擾預算2(12),且扇區3可 經分配干擾預算3(13)。此外,可跨越所有小區6〇2而再用 •相同模式。 另外,依據支援多個載波用於每一扇區中之上行鍵路通 信之說明,每一扇區可利用干擾預算之一集合。此外,該 集合中之每一干擾預算可對應於特定載波(例如,該集合 可包括關於特定扇區中所利用之第一載波之第一干擾預算 136335.doc -23· 200939825 及關於特定扇區中所利用之第二載波的第二干擾預 算、…)。因此,如部署600中所展示之II、12及13可表示 干擾預算之三個相異集合。 圖7說明用⑨干擾預算再用彳案之多個+區之實例逐小 區再用部署700。複數個小區7〇2、7〇4、7〇6包括於與部署 • 7〇0相關聯之栅格内。如圖所示,小區702-706包括三個扇 • 區’·然而,所主張標的物並不限於利用具有三個扇區之小 ⑤° #自小區内扇區之茂漏顯著時可使用部署7GG。特定 S之,部署700可對於同一小區内之扇區使用實質上類似 之干擾預算(或各自對應於多載波情況中之特定載波的干 擾預算之集合),且跨越不同小區而使用不同干擾預算(或 干擾預异之集合)。因此,根據所描繪之實例,小區川2可 包括利用干擾預算1(11)(或干擾預算„之集合)之三個扇 2 ’小區704可包括使用干擾預算2(12)(或干擾預算i2之集 合)之三^固扇區,且小區706可包括使用干擾預算3(13)(或 φ 干擾預算13之集合)之三個扇區。此外,每—小區7〇2可相 鄰於小區704及/或小區7〇6(且小區7〇4及小區7〇6可類似地 相鄰於不同類型之小區),且因此,相鄰小區可利用不同 干擾預算(例如,小區7〇2並不直接相鄰於另一小區Μ)。 然'而’預期可由不同小區利用任何數目之不同干擾預算 (或干擾預算之集合),且因此,所主張標的物並不限於所 說明之實例。 ' 〜現轉至圖8 ’說明基於頻道品質報㈣上行鏈路傳輸進 仃排程之系統該(等)頻道品質報告係根據所指派負栽 I36335.doc -24· 200939825 數而產生且係自行動器件獲得。系統8⑽包括與行動器 件204-206通仏之基地台2〇2。基地台2〇2包含機運性上行 鏈路排程器208 ’其可進-步包括負載指派器8〇2及使用者 選擇器212°此外’每—行動器件2G4_2G6可包括各別頻道 品質評估請4__(例如,行動器件1綱包括頻道品質評
估器1 8〇4.....行動器件N 206包括頻道品質評估器N 806)。 Φ 負載指派器802識別待由行動器件2〇4 2〇6結合判定行動 器件204.206之各別路徑損耗比而利用之負載因數。舉例 而言,負載因數可根據基地台2〇2(或基地台2〇2之扇區)之 負載狀態(例如,使用者之數目)而變。舉例而言,可根據 時間(例如,動態地)來判定負載指派器8〇2所選擇之負載因 數。藉由另—說曰月’負載指派器8〇2所識別之負載因數可 為靜態的(例如,基於扇區、小區等之識別碼來預設)。此 外,負载指派器802使得能夠將負載因數傳達至行動器件 204-206;例如,負載指派器8〇2可實現將負載因數廣播至 行動器件204-206。藉由另-說明,負載指派器8Q2可識別 且傳達複數個負載因數,且該等負載因數中之每一者可由 仃動器件204-206用以評估對應於各別載波之路徑損耗 比0 件204-206的各別路徑損耗比。可根據α _^,kl〇ad h 行動器件204-206自基地台202獲得負载因數。此後,頻 道品質評估器804-806根據所接收負載因數而判定行動器 來分析 Η) 136335.doc -25- 200939825 ㈣損㈣’其中α;.為使用者,·之㈣損減,、為使用者 ,與小以之間的路徑損耗,“為使用者,·與伺服小區 之間的路徑損耗,且―為小區峋指派之負載因 道品質評估器804_806可產生包括與所分析之路徑損耗比 相關聯之資訊的頻道品質報告(例如,自伺服基地台至行 . 刪之信號強度與來自干擾扇區之信號強度之加權總和 • 之間的頻道之干擾比,其中權重根據負載因數而變)。此 夕卜頻道品質評估器804_8〇6可使得能夠將頻道品質報主 © 傳輸至基地台202。 " 基地台202自行動器件鮮2〇6接收頻道品質報告。機運 性上行鏈路排程器施(及/或使用者選擇器212)可基於頻道 品質報告排程-或多個行動器件2〇4德以進行上行鍵路 傳輸。此外,機運性上行鏈路排程器2〇8可將關於經排程 上行鏈路傳輸之指派傳輸至經排程行動器件2〇4_2〇6。舉 例而5 ’該指派可包括經分配至經排程行動器件綱·施 p 以進行上行鏈路傳輸之最大干擾預算。 參看圖9,說明描繪時變負載因數之實例圖900。圖900 G括可由網路中之全異基地台、小區、扇區等利用之兩個 負載因數曲線902與904。舉例而言,第一扇區可使用負載 因數曲線902,且第二扇區可利用負載因數曲線9〇4來用於 選擇各別負載因數,以指派至行動器件以用於產生頻道品 質報告;然而,所主張標的物不限於此。此外,附近基地 口、小區、扇區等可利用不同之負載因數曲線。儘管展示 兩個負載因數曲線902-904,但預期可使用任何數目之負 136335.doc •26· 200939825 載因數曲線。此外,預期所主張標的物並不限於使用正弦 、载因數曲線’相反,可利用任何時變模式(例如,無需 為平⑺曲線之模式、可包括離散負載因數值的模 f、…)。另夕卜如圖所示,與不同基地台、小區、扇區 等相關聯之負載因數曲線無需具有實質上類似的頻率、振 ★等fit為’負载因數曲線可具有不同之頻率、振幅 等。又,可使用負載因數曲線之間的任何時間移位。 ❹ 轉至圖1 G,說明根據所主張標的物之各種態樣之實例逐 扇區再用多小區部署1〇〇〇。如所描繪多小區部署1〇〇〇可 包含分散於地理區域上以形成通信網路之多個小區1〇〇2。 圖所不小區1〇〇2中之每一者可包括三個扇區;然而, 二J區1002中之一或多者可包括少於及/或多於三個的 ^區。此外’應瞭解’多小區部署则可支援多個載波及/ m扇區化小區刪可位於規則六邊形柵格中, 且可延伸超出所描緣之柵格(例如,任何數目之小區贈 可包括在栅格巾’...)。料小請02之輕巾之每一 者丄可選擇負载因數(例如,LF1、LF2、LF3、...)e_ 而言’負載因數可隨時間而改變(例>,可 :數模式)。依據另-說明,負載因數可為靜態的負= 1*跨越所有扇區而再用負載因數^根
例,三個相異負載因數可分別分配至小區1002中之:之J 的三個扇區中之每一者· 每者 母者,因此,扇區1可經分配負載因數i -可經分配負載因數2 (LF2),且扇區3可經分 -、載因數3(LF3)。此外,可跨越所有小區⑽2而再用相 I36335.doc -27- 200939825 同模式。 另外’依據支援多個載波用於每-扇區中之上行鍵路通 信之說明,每_戶p 母扇區可利用負載因數之一#合。此外,該 集合中之每1載@數可對應於特定載波(例如,該集合 可包括關於特定扇區中所利用之第_載波之第—負載因數 及關於特定扇區中所利用之第二載波的第二負載因 數、…)。因此,如部署1〇〇〇中所展示之lfi、[Μ及LB 可表示負載因數之三個相異集合。 圖11說明用於負載因數再用方案之多個小區之實例逐小 區再用部署1100。複數個小區1102、1104、1106包括於與 部署1100相關聯之柵格内。如圖所示,小區11〇2_11〇6包 括三個扇1 ;然而’所主張標的物並不限於利用具有三個 扇區之小區。當自小區内扇區之洩漏顯著時可使用部署 1100。特定言之,部署1100可對於同一小區内之扇區使用 實質上類似之負載因數(或各自對應於多載波情況中之特 定載波的負載因數之集合),且跨越不同小區而使用不同 負载因數(或負載因數之集合)。因此,根據所描繪之實 例,小區1102可包括利用負載因數1(LF1)(或負載因數lfi 之集合)之三個扇區’小區1104可包括使用負載因數 2(LF2)(或負載因數LF2之集合)之三個扇區,且小區11〇6可 包括使用負載因數3(LF3)(或負載因數LF3之集合)之三個扇 區。此外,每一小區1102可相鄰於小區丨丨〇4及/或小區 1106(且小區1104及小區1106可類似地相鄰於不同類型之 小區),且因此’相鄰小區可利用不同負載因數(例如,小 136335.doc -28 - 200939825 區⑽並不直接相鄰於另—小區⑽)。 不同小區使用任何數目之不同預期了由 合π 貝戟因數(或負載因數之集 主張標的物並不限於所說明之。 參看圖12至圖18,說明關於 L ^ λ. Μ ^ ,,、蜾通仏網路中之機運性 上仃鏈路排程之方法。雖然為 干4 1J間化解釋而將該等方法展 对田述為一系列動作,但應理解且瞭解,該等方法並不 限於動作之次序,因為一些動 ❹ ❹ f根據一或多項實施例 二:同:人序發生及/或與不同於本文所展示且描述之動 作的其他動作同時發生。舉例 解且瞭解,可將方法替代地表示為一術者將理 马系列相關狀態或事 件,诸如以狀態圖形式。此 並不需要所有所說明 之動作來實施根據一或多項實施例之方法。 =圖12’說明促進基於時間考慮而對上行鍵路傳輸進 I之方法1200。在㈣,根據時間來判定經加權干擾 預异。該干擾預算可為時變的及/或可乘以可為時變的加 :因數。此外’經加權干擾預算可根據預界定之模式而改 變’及/或可遵循適應性心之模式(例如,以致能負載平 :)。根據另—說明,附近基地台(及/或小區)所利用之時 變、,加權干擾預算可彼此補充;例如,時變、經加權干 擾預算之總和可隨時間而為恆定的。 在1204,可基於經加權干擾預算對行動器件進行排程用 於在特定時間進行上行鏈路傳輸。舉例而言,當經加權干 擾預算相對較大時可對具有大路徑損耗比之行動器件(例 如小區邊界行動器件)進行排程,且當經加權干擾預算 136335.doc •29- 200939825 士較】、時可對具有小路徑損耗比之行動器件(例如,接 近基地台行動器件)進行排程。在1206,可將關於經排程 騎鏈路傳輪之指派傳輸至行動器件。舉例而言,該指派 可包括待由行動ϋ件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關於時槽 續時間、頻率(例如’载頻調)、功率位準、速率等之資 參 、現參看圖13,說明促進更改經加權干擾預算之時間變化 以致能負载平衡之方法13〇〇。在⑽,可分析關於網路中 :基地台及至少-鄰近基地台之負載平衡資訊。舉例而 5,可比較每一基地台所服務於之使用者之數目。根據另 ^明’可評估與基地台中之每—者之❹者相關聯的使 用者類型及/或路徑損耗比。在13()4,可基於負載平衡分 :來適應性地調整隨時間而改變之加權模式。舉例而言, 當此基地台比鄰近基地台服務於更多數目之使用者時,可 =該基地台增加時變加權模式之平均值。此外,預期加 、式可即時、週期性地(等)進行適應性調整。在1遍, 可基於經適應性調整之加權模式來產生經加權干擾預算, 其中,加權干擾預算可根據時間而改變。可利用經加權干 擾預算來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 參看圖",說明促進利用對於多載波之靜態干擾預算在 包括第-基地台之通信網路中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 方法1400,該第—基地台包括第—扇區。在}術可自一 或多個行動器件接收頻道品質報告。該等頻道品質報告可 包括自伺服基地台至行動器件之信號強度與來自干擾基地 136335.doc •30. 200939825 台之信號強度之加權總和 可n 您間的干擾比之量測。在1404, 時二=擾預算位準排程第-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一 例而言,該第-頻道可Λ 行行鍵路傳輸。舉 解 ’ 匕括第一頻率頻寬。此外,應睁 解,除了第一行動器侔 愿嘴 - 排程(且齙心^ ,可對一或多個行動器件進行 以土 ,可與一或多個額外行動器件_ -描述之其他行動器件進行排程"丁動器件起對下文 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二行動器侔以基於第一干 ® 二頻道上自黛一魚F用於在第一時槽期間於第 括(例如)第二艄盅相眘 邊弟一頻道可包 頻寬可為非…此外,第一頻率頻寬與第二頻率 員^為非Μ的。此外,例如,第—干擾㈣位準 2擾預算位準可彼此相差至少Ml在咖,可將關 行1:上Γ路傳輸之指派傳輪至第一行動器件及第二 仃動器件。藉由說明,咭笙 1 ^才曰派可包括關於經指派至相廊' :動=進行上行鍵路傳輸之最大干擾預算的資訊二' ❹:可將第-時槽時在第一基地台之第一扇區中自每一頻 之經排程行動器件發射的總干擾限於各別干擾預算位 • :據-實例’第一基地台可包括第二扇區。因此,可基 Ζ三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三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時槽 第:頻頻道上自第二扇區進行上行鏈路傳輸,其令該 —可包括第三頻率頻寬。此外,可基於第四干擾預 =位準排程第四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時槽期間於第四頻 上自第二扇區進行上行鏈路傳輸,其中該第四頻道可包 I36335.doc -31 - 200939825 括第四頻率頻寬。此外,第三干擾預算位準與第四干擾預 算位準可彼此相差至少0.5 dB。另外,第一頻率頻寬與第 二頻率頻寬可至少5〇%為共同的,而第二頻率頻寬與第四 頻率頻寬可至少50%為共同的。根據另一說明第一干擾 預算位準可大於第三干擾預算位準’且第二干擾預算位準 可小於第四干擾預算位準。 根據另一實例,通信網路可進一步包括包含第三扇區之
❹ 第,基地台。因此,可基於第五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五行 動器件以用於在第-時槽期間於第五頻道上自第三扇區進 仃上行鏈路傳輸,其中該第五頻道可包括第五頻率頻寬。 2外’可基於第六干擾預算排㈣六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 -時槽期間於第六頻道上自第三扇區進行上行鍵路傳輸, :中該第六頻道可包括第六頻率頻寬。此後,可將關於經 程上行鍵路傳輸之指派傳輸至第五及第六行動器件。此 外,第五干擾預算位準與第六干擾預算位準可相差至 0.5 dB 〇 轉至圖15 ’說明促進使㈣S干擾預算在包括 厶 —--------I m识井牡巴祜第一 之通U路中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方法,該 f台包括第一扇區。在15〇2’可自一或多個行動器 道Γ報告。在15°4’可基於第一干擾預算位準 J程第一订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一時槽期間於第一頻道上自 第一扇區騎切料傳輸。在15Q6 算位準排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弟一干擾預 器件以用於在第二時槽期間於第一頻 道上自第4區進行上行鏈路傳輸。此外,可根據隨時間 I36335.doc •32· 200939825 ==一干擾預算模式來判定第—干擾預算位準及第 算位準。干擾預算模式可為預定的、動態調整的 可㈣㈣排程上行料傳輸之指 第一㈣&件及e 輸至 件第三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三行動器 用於在第-時槽期間於第二頻道上自 行鏈路傳輸,且可某工m 扇C進订上 件以用…: 預算位準排程第四行動器 二用於在第二時槽期間於第二頻道上自第一扇區進行上 =路傳輸。此外,可根據第二干擾預算模 第:干擾預算位準。另外,第-干擾預算位準及第= 預算位準之總和與第二干擾預算位準及第四干 之總和相差在〇 5犯内。 算位準 ❿ ==明’第一基地台可包括第二扇區。此外,可 ^二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五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時 ^期間於第-頻道上自第^區進行上行鏈路傳輸。另 可基於第”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六行動 Π:間於第-頻道上自第二扇區進行上行鍵路: “來判IS第:干擾預算位準可根據第三干擾預算模 歹,而。’第一及第二干擾預算模式可為週期 ’、’其具有不同週期。根據另一說明,第—及第三 預算模式可為週期性的,其具有實質上類似的週缺不同 之相位。 u _舉例而言’通信網路可進一步包括可包含第三扇區之第 一基地台。可基於第七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七行動器件以 136335.doc -33- 200939825 用於在第—時槽期間於第一頻道 路傳輸,且可自第二扇區進行上行鏈 用於在第升1平排程第八行動器件以 议禮第—㈣上自第三輕進行上行赫 干擾預算㈣。據第时擾财模式判定第七及第八 ::圖16,說明促進使用靜態負載偏移位準在包括第一 土地口之通信㈣中對上行鍵路傳輸 ❹ ❹ 1600’該第-基地台包括第一戶卩^ 程之方法 …… 在1602,可廣播用以 汗估關於第-頻道之路徑損耗比之第—負載因數。第 載因數可至少基於第—負載偏移位準。此外,第-負載因 數可根據在第一頻道上服務於之行動器件之數目與第一負 載偏移位準而改變。在1604,可廣播用以評估關於第二頻 道之路才二損耗比之第二負載因數。該第二負載因數可至少 基於第一負載偏移位準。此外’第二負栽因數可根據在第 一頻道上服務於之行動器件之數目與第二負載偏移位準而 改變。此外,第一負載偏移位準與第二負載偏移位準可彼 此相差至少0.5 dB。在16〇6,可自一或多個行動器件接收 關於所評估之路徑損耗比的頻道品質報告。該等頻道品質 報告可包括關於第一頻道及/或第二頻道之干擾比之量 測。舉例而言,第一頻道之干擾比之量測可介於自伺服基 地台至行動器件之信號強度與來自干擾扇區之信號強度之 加權總和之間,其中該加權可係根據第一負載因數(且可 類似地判定第二頻道之干擾比)。在1608,可基於頻道品 質報告排程第一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 136335.doc -34· 200939825 路傳輸°舉例而言’第-頻道可包括第-頻率頻寬。在 1㈣,可基於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 -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舉例而言,第二頻道可包括 第二頻率頻寬。此外,第一頻率頻寬與第二頻率頻寬可為 疊的在1612 ’可將關於經排程上行鏈路傳輸之指派 傳輸至第-行動器件及第二行動料。該等指派可包括經 分配至各別行動H件以與經排程上行鏈路傳輸―起利用的 ❹ ❹ 最:干擾預算。本文所描述之負載因數可根據與相應扇區 目"葬之負載狀態(例如,使用者之數目)而改變。此外, 負載偏移㈣可為自標稱值的偏移,料標稱 因數。 q月我 根據另-實例’第一基地台可進一步包括第二扇區。此 :卜。可廣播用以評估對應於第二扇區且關於第一頻道之路 /員耗比之基於第二負載偏移位準的第三負載因數,可廣 用-平估對應於第二扇區且關於第二頻道之路徑損耗比 之基於第四負載偏移位準的第四負載因數,且可接收來自 傲1多個行動器件之頻道品質報告。此外,可基於頻道品 質報告排程第:r杆私哭从 仃動15件以用於在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 笛基於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第四行動器件以用於在 -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且可將關於經排程上行鍵 傳輸之指派傳輸至第三行動器件及第四行動器件。第三 夕第四負载偏移位準可(例如)彼此相差至少0.5 dB。另 第貞載偏移位準可大於第三負栽偏移位準,且第二 負載偏移位準可小於第四負载偏移位準。 136335.doc •35- 200939825 依據另一說明,通作锎 1°、,同路可包括包括第三扇區之第二基 地台。可廣播用以評估對應於第三扇區且關於第一頻道之 路徑損耗比之基於第;έ # μ _ 弟五負栽偏移位準的第五負載因數,可 參 ❹ 廣播用以評估對應於第三扇區且關於第二頻道之路徑損耗 比之基於第六負載偏移位準的第六負載因數,且可接收來 自-或多個行動器件之頻道品質報告。此外,可基於頻道 品質報告排程第五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 鏈路傳輸、,可基於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第六行動器件以用於 在第-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且可將關於經排程上行 鍵路傳輸之指派傳輸至第五行動器件及第六行動器件。此 外’第-負載偏移位準可大於第五負載偏移位準,且第二 負載偏移位準可小於第六負載偏移位準。 - 轉至圖η,說明促進利用動態負載偏移位準模式在包括 第一基地台之通信網路中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方法 1700,該第-基地台包括第一扇區。在17〇2,可廣播自第 一時變負載偏移位準模式所判定的對應於第一時槽之第一 負載因數°該第—負載因數可係基於第—負载偏移位準。 在1704’可廣播自第一時變負載偏移位準模式所判定的對 應於第二時槽之第二負載因數。該第二負載因數可係基於 第二負載偏移位準。第一負載偏移位準與第二負載偏移位 準可相=至少〇,5 dB。在·,可在第—時槽及第二時槽 期間自-或多個行動器件接收關於所評估之路徑損耗比= 頻道品質報告。在1708,可基於頻道品質報告及第—負载 因數排程第一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一時槽期間進行上行鍵 136335.doc -36· 200939825 路傳輸。在mo’可基於頻道品質報告及第二負載因數排 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二時槽期間進行上行鏈路傳 輸。可排程第-行動器件及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一頻 道上進行上行料傳輸,該第-㈣可包㈣-頻率頻 寬。在m2,可將關於經排程上行鍵路傳輸之指派傳輸至 第一行動器件及第二行動器件。 ❹ ❿ 藉由說明,可廣播自一第二時變負載偏移位準模式 定的對應於該第-時槽之-第三負載因數,該第三負載因 數係基於-第三負載偏移位準,且可廣播自該第二時變負 載偏移位準模式對應於該第:時槽所判定的—第四負载因 數,該第四負載因數係基於一第四負載偏移位準。第三負 載偏移位準與第四負載偏移位準可彼此相差至少^犯、 :外,可至少部分基於頻道品質報告及第三負載因數排程 第三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時槽期間於第二頻道上進行上 行鏈路傳輸。該第二頻道可包括第二頻率頻寬。此外,可 至少部分基於頻道品質報告及第四負載因數排程第四行動 器件以用於在第二時槽期間於第二頻道上進行上行鍵路傳 輸。舉例而言,第-負载偏移位準及第三負載偏移”之 =可與第二貞載偏移位準及第四負载偏移位準之總和相 差在0.5dB内。另外’第一頻率頻寬與第二頻率頻寬 非重叠的。根據其他實例,第一基地台可包括利用不同負 載偏移位準模式之全異輕,及/或通信網路中之美 地台可包括使用不同負載偏移位準模式之全異扇區。土 參看圖18,說明促進在利用動態負载偏移位準模式之環 136335.doc -37- 200939825 境中操作無線行動器件之方法。在刪,可在第一時槽接 收來自第一基地台的至少基於第一負載偏移資訊之第一負 載因數。在1804 ’可根據第—負載偏移資訊來判定第一負 載偏移位準模式。舉例而言,可藉由利用查找表、預定函 數等來解密第一負載偏移位準模式。在18〇6,可在第二時 . 肖至少基於按第—負載偏移位準模式所判定之第—負載偏 ' 移位準而判定第-干擾比。在麵,可在第二時槽將包括 第一干擾比之第一信號發送至第一基地台。 ❿ «另—實例,可在第三時槽至少基於按第—負載偏移 位準模式所判定之第二負載偏移位準而判定第二干擾比。 此外,可在第三時槽將包括第二干擾比之第二信號發送至 基地台。此外,第一負載偏移位準與第二負載偏移位準可 相差至少0.5 dB。 依據另-說明,可在第四時槽接收來自第二基地台的包 括至少-第二負載偏移資訊之第二負載因數。可根據第二 φ 貞載偏移貝Λ來判疋第二負載偏移位準模式。可藉由使用 查找表、預定函數等來產生第二負載偏移位準模式。此 外,可至少基於按第一負載偏移位準模式所判定之第一負 載偏移位準以及按第二負載偏移位準模式所判定之第二負 載偏移位準來判定第一干擾比。 將瞭解’根據本文所述之-或多個態樣,可關於無線通 信網路中之上行鍵路排程進行推斷。於本文令使用時,術 推斷般扎代自如經由事件及/或資料所捕獲之觀測結 果集合推出或推斷系統、環境及/或使用者的狀態之過 136335.doc -38- 200939825 程。舉例而言,推斷可用以識別特定上下文或動作,或可 產生狀態之機率分布。推斷可為機率性的,亦即基於資料 f事件之考慮計算所關心狀態上之機率分布1斷亦可指 代用於自事件及/或資料之集合組成較高級事件的技術。 此推斷導致自所觀測事件及/或所储存事件資料之集合構 造新的事件或動作,無論事件是否在時間上緊密相關,且 無論事件及資料是來自-_是若干事件及資料源。 ❹
根據-實例,以上所呈現之一或多個方法可包括關於識 別基地台及/或小區所遭遇之各別負載而進行推斷。根據 另-實例’可採用負載資訊來推斷如何調適加權模式。應 瞭解’上述實例在性質上為說明性的,且並不意欲限制可 進行推斷之數目或結合本文所述之各種實施例及/或方法 進行此推斷的方式。 圖19描繪根據包括多個小區(小區! 19〇2、小區m 19〇4) 之各種態樣而實施之例示性通信系統19〇〇。注意,如小區 邊界區1968所指示,鄰近小區1902、19〇4略微重疊。系統 1900之每一小區19〇2、19〇4包括三個扇區。尚未再分為多 個扇區(N=l)之小區、具有兩個扇區(N=2)之小區及具有3 個以上(N>3)扇區之小區根據各種態樣亦為可能的。小區 19〇2包括第一扇區(扇區I 1910)、第二扇區(扇區π 1912)及 第三扇區(扇區III 1914)。每一扇區1910、1912、1914具有 兩個扇區邊界區;每一邊界區在兩個相鄰扇區之間共用。 小區I 1902在每一扇區1910、1912、1914中包括基地台 (BS)(基地台I 1906)及複數個端節點(ΕΝ)(例如,無線終端 136335.doc -39· 200939825 機)。扇區 I 1910 包括 EN(1) 1936及 EN(X) 1938 ;扇區 II 1912 包括 EN(1,)1944 及 EN(X’)1946;扇區III 1914 包括 ΕΝ(Γ,)1952 及 EN(X’’)1954。類似地,小區Μ 1904 在每一 扇區1922、1924、1926中包括基地台Μ 1908及複數個端節 點(ΕΝ)。扇區 I 1922 包括 ΕΝ(1) 1936,及 ΕΝ(Χ) 193 8,;扇區 II 1924 包括 EN(l’)1944,及 ΕΝ(Χ,)1946’;扇區3 1926 包括 ΕΝ(Γ,)1952’及 ΕΝ(ΧΜ) 1954,。 系統1900亦包括網路節點1960,其分別經由網路鏈路 1962、1964 搞接至 BS I 1906 及 BS Μ 1908。網路節點 i960 亦經由網路鏈路1966耦接至其他網路節點(例如,其他基 地台、AAAj司服器節點、中間節點、路由器等)及網際網 路。網路鏈路B62、1964、1966可為(例如)光纖電纜Q每 一端節點(例如,EN(1) 1936)可為包括傳輸器以及接收器 之無線終端機。無線終端機(例如,Εν(1) 1936)可移動穿 過系統1900,且可經由無線鏈路與ΕΝ當前所位於之小區 中之基地台通信。無線終端機(wt)(例如,ΕΝ(1) 1936)可 經由基地台(例如,BS 1906)及/或網路節點196〇與同級節 點(例如,系統1900中或系統1900外部之其他WT)通信。 WT(例如,EN⑴1936)可為行動通信器#,諸如小^電 話、具有無線數據機之個人資料助理等。 圖20說明根據各種皞揭夕眘仓丨| 分裡〜、m之實例基地台2000。基地台2〇〇〇 實施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盆中料 J具中對於小區之各別不同扇區 類型產生不同之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基地㈣⑼可用作 圖19之系統则之基地台⑽6、_中的任何—者。基地 136335.doc -40- 200939825 台2000包括藉由匯流排2009而耦接至一起之接收器2002、 傳輸器2004、處理器2006(例如,CPU)、輸入/輸出介面 2008 及記憶體 2010,各元件 2002、2004、2006、2008及 2010可在該匯流排2009上交換資料及資訊。 耦接至接收器2002之扇區化天線2003用於自來自基地台 之小區内之每一扇區的無線終端機傳輸接收資料及其他信 號(例如,頻道報告)。耦接至傳輸器2004之扇區化天線 2005用於將資料及其他信號(例如,控制信號、導頻信 號、信標信號等)傳輸至基地台之小區之每一扇區内的無 線終端機2100(見圖21)。在各種態樣中,基地台2000可使 用多個接收器2002及多個傳輸器2004(例如,用於每一扇 區之個別接收器2002及用於每一扇區之個別傳輸器 2004)。處理器2006可為(例如)通用中央處理單元(CPU)。 處理器2006在儲存於記憶體2010中之一或多個常式2018的 指導下控制基地台2000之操作,且實施該等方法^ I/O介 面2008提供至其他網路節點之連接,從而將BS 2000耦接 至其他基地台、存取路由器、AAA伺服器節點等、其他網 路及網際網路。記憶體2010包括常式2018及資料/資訊 2020 ° 資料/資訊2020包括資料2036、包括下行鏈路條帶符號 (strip-symbol)時間資訊2040及下行鏈路載頻調資訊2 042之 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資訊2038以及包括WT資訊之複數個 集合(WT 1資訊2046及WT N資訊2060)的無線終端機(WT) 資料/資訊2044。WT資訊之每一集合(例如,WT 1資訊 136335.doc •41 · 200939825 2046)包括資料2048、終端機m 2〇5〇、扇區m 2〇52、上行 鏈路頻道資訊2054、下行鏈路頻道資訊2〇56及模式資訊 2058 ° 常式2018包括通信常式2022及基地台控制常式2〇24。基 地d控制常式2024包括排程器模組2〇26及發信號常式 2028,發彳s號常式2028包括用於條帶符號週期之載頻調子 .集分配常式2030、用於剩餘符號週期(例如,非條帶符號 週期)之其他下行鏈路載頻調分配跳躍常式2〇32,及信標 © 常式 203^ ° ~ 資料2036包括將發送至傳輸器2〇〇4之編碼器2〇 14以供在 傳輸至WT之前進行編碼的待傳輸資料以及在接收之後已 經由接收器2002之解碼器2012處理的來自WT之所接收資 料。下行鏈路條帶符號時間資訊2〇4〇包括訊框同步結構資 訊(諸如超級時槽、信標時槽及超時槽結構資訊)以及指定 給定符號週期是否為條帶符號週期之資訊,且若給定符號 ❹週期為條帶符號週期,則亦包括條帶符號週期之索引及條 帶符號是否為截斷基地台所使用之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的 重設點。下行鏈路載頻調資訊2〇42包括以下資訊,其包 括:指派至基地台2000之載波頻率、載頻調之數目及頻 率,及待分配至條帶符號週期之載頻調子集的集合,及諸 如斜率、斜率索引及扇區類型的其他小區及扇區特定值。 資料2048可包括WT1 2100已自同級節點接收之資料、 WT 1 2100希望傳輸至同級節點之資料以及下行鏈路頻道 品質報告反饋資訊。終端機ID 2050為識別WT ! 21〇〇之基 136335.doc -42- 200939825 地口 2000指派之ID。扇區m 2〇52包括識別in 正於 其中操作之扇區之資訊。扇區ID 2052可用以(例如)判定扇 區類型。上行鏈路頻道資訊2〇54包括識別已由排程器 分配以供WT1 21⑽使用之頻道區段的資訊,例如用於資料 之上行鏈路訊務頻道區段、用於請求、功率控制、時序控 ' 制之專用上行鏈路控制頻道等。指派至WT1 2100之每一上 • ㈣路頻道包括一或多個邏輯載頻調,每-邏輯栽頻調遵 循一上行鏈路跳躍序列。下行鏈路頻道資訊2056包括識別 罾 已由排程器2〇26分配以載運資料及/或資訊至wn 2ι〇〇之 頻道區段的資訊,例如用於使用者資料之下行鍵路訊務頻 道區段。指派至WT1 2100之每一下行鏈路頻道包括一或多 個邏輯載頻調,每一邏輯載頻調遵循一下行鏈路跳躍序 列。模式資訊2058包括識別WT1 21〇〇之操作狀態之資訊, 例如睡眠、保持、接通。 通k常式2022控制基地台2〇〇〇以執行各種通信操作,且 ❹ 實施各種通信協定。基地台控制常式2024用以控制基地台 2000以執行基本基地台功能任務(例如,信號產生及接 收、排程)且實施包括在條帶符號週期期間使用載頻調子 -集分配序列將信號傳輸至無線終端機的一些態樣之方法之 步驟。 發仏號常式2028控制接收器2〇〇2與其解碼器2〇 12以及傳 輸器2004與其編碼器2014之操作。發信號常式2〇28負責控 制所傳輸資料2036及控制資訊的產生。載頻調子集分配常 式2030使用態樣之方法以及使用包括下行鏈路條帶符號時 136335.doc •43- 200939825 間資訊2040及扇區ID 2〇52的資料/資訊胸來構造待用於 條帶符號週期中之載頻調子集。下行鍵路載頻調子集分配 序歹J將對於小區中之每一扇區類型而不同且對於相鄰小區 而不同。WT 2100根據下行鏈路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在條 帶符號週期中接收信號;基地台2〇〇〇使用相同的下行鍵路 . 冑頻調子集分配序列以便產生所傳輸信號。對於不同於條 冑符號週期之符號週期’其他下行鏈路載頻調分配跳躍常 式2032使用包括下行鏈路載頻調資訊2042及下行鏈路頻道 貝訊2056的資訊來構造下行鏈路載頻調跳躍序列。下行鏈 路資料載頻調跳躍序列跨越小區之扇區而經同步化。信標 常式2034控制彳g標#號之傳輸,該信標信號為(例如)集中 於一個或幾個載頻調上之相對高功率信號之信號,其可用 於同步目的,例如用於相對於超時槽邊界同步化下行鏈路 乜號之訊框時序結構且因此同步化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 圖21說明可用作圖19中所示之系統19〇〇之無線終端機 _ (例如,端節點、行動器件、…)(例如,EN⑴1936)中之 任一者的實例無線終端機(例如,端節點、行動器 件、…)2100❶無線終端機21〇〇實施載頻調子集分配序 列。無線終端機2100包括藉由匯流排211〇柄接至一起之包 括解碼器2112之接收器2102、包括編碼器2114之傳輸器 2104、處理器2106及記憶體2108,各元件2102、2104、 2106、2108可在該匯流排2110上交換資料及資訊。用於自 基地台2000(及/或全異無線終端機)接收信號之天線2103耦 接至接收器2 1 02。用於傳輸信號至(例如)基地台2000(及/ 136335.doc -44 - 200939825 或全異無線終端機)之天線21 05耦接至傳輸器2104。 處理器2106(例如,CPU)控制無線終端機21〇〇之操作, 且藉由執行常式2120及使用記憶體2108中之資料/資訊 2122來實施方法。 資料/資訊2122包括使用者資料2134、使用者資訊2136 及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資訊2150。使用者資料2134可包括
意欲用於同級節點之資料(其可在由傳輸器21〇4傳輸至基 地台2000之前經路由至編碼器2114用於編碼)以及自基地 台2000所接收之資料(其已由接收器21〇2中之解碼器2ιΐ2 處理)。使用者資訊2136包括上行鏈路頻道資訊2138、下 行鏈路頻道資訊2140、終端機ID資訊2142、基地台⑴資訊 2144、扇區ID資訊2146及模式資訊2148。上行鏈路頻道資 訊2 1 3 8包括識別在傳輸至基地台2〇〇〇時已由基地台2〇〇〇指 派以供無線終端機2100使用之上行鏈路頻道區段的資訊。 上行鍵路頻道可包括上行鍵路訊務頻道、#用±⑽㈣ 制頻道(例如’請求頻道' 功率控制頻道及時序控制頻 道)。母一上打鏈路頻道包括一或多個邏輯載頻調每一 邏輯載頻㈣循-上行鏈㈣頻調跳躍序列^行鍵路跳 躍序列在小區之每—扇區類型之間以及相鄰小區之間不 同。下行鏈路頻道資訊2140包括識別在BS鳩傳輸資料/ 資訊至wt 2100時已由基地台2〇〇〇指派至资21〇〇使用之 下行鏈路頻道區段的資訊。下行鏈路頻道可包括下行鍵路 7頻道及指派頻道,每—下行鏈路頻道包括—或多個邏 輯载頻調’每-邏輯載頻調遵循—下行鏈路跳躍序列,該 136335.doc •45· 200939825 下行鏈路跳躍序列在小區之每一扇區之間經同步化。 使用者資訊21 36亦包括終端機ID資訊2142(其為基地台 2000指派之識別)、基地台m資訊2144(其識別已與建立 通L之特疋基地台2000)及扇區iD資訊2146(其識別臀丁 moo目前所位於之小區之特定扇區)。基地台ID 2144提供 小區斜率值,且扇區1〇資訊2146提供扇區索引類型;小區 斜率值及扇區索引類型可用以導出載頻調跳躍序列。模式 資訊2148亦包括在使用者資訊2136中,使用者資訊^刊識 別WT 2100是否處於睡眠模式、保持模式或接通模式。 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資訊2150包括下行鏈路條帶符號時 間資訊21 52及下行鏈路載頻調資訊2154。下行鏈路條帶符 號時間資訊2152包括訊框同步結構資訊(諸如超級時槽、 信標時槽及超時槽結構資訊)以及指定給定符號週期是否 為條帶符號週期之資訊,且若給定符號週期為條帶符號週 期,則亦包括條帶符號週期之索引及條帶符號是否為戴斷 基地D所使用之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的重設點。下行鏈路 載頻調資訊2154包括以下資訊,其包括:指派至基地台 2000之載波頻率、載頻調之數目及頻率,及待分配至條帶 符號週期之載頻調子集的集合,及諸如斜率、斜率索引及 扇區類型的其他小區及扇區特定值。 常式2120包括通信常式2124及無線終端機控制常式 2126。通信常式2124控制WT 21〇〇所使用之各種通信協 定。舉例而言,通信常式2124可致能經由廣域網路(例 如’藉由基地台2000)及/或區域同級間網路(例如,直接藉 136335.doc •46- 200939825 由全異無線終端機)的通信。藉由其他實例’通信常式 2 124可使得能夠接收廣播信號(例如,自基地台2000)。無 線終端機控制常式2126控制包括接收器2102及傳輸器2104 之控制的基本無線終端機21 00功能性。
參看圖22,說明使得能夠藉由在多載波環境中利用靜態 干擾預算而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系統2200。舉例而 言,系統2200可至少部分駐存在基地台内。應瞭解,系統 2200表示為包括功能區塊,該等功能區塊可為表示由處理 器、軟體或其組合(例如,韌體)所實施之功能的功能區 塊。系統2200包括可協同動作之電組件之邏輯分群2202。 舉例而言’邏輯分群2202可包括用於基於第一干擾預算位 準排程第一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一時槽期間於第一頻道上 自第一扇區進行上行鏈路傳輸的電組件22〇4。此外,邏輯 分群2202可包含用於基於第二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二行動 器件以用於在第一時槽期間於第二頻道上自第一扇區進行 上行鏈路傳輸的電組件2206。此外,邏輯分群22〇2可包括 用於將關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指派發送至經排程行動器件之 電組件2208。另外,系統22⑻可包括留存用於執行與電组 件2204、2206及2208相關聯之功能的指令之記憶體22! 〇。 雖然展示為在記憶體221叫部,但應理解,電組件2綱、 22〇6及2則巾之-或乡者可存在於記憶内。 轉至圖23,說明使得能夠藉由刹用叙能工垃 — J稽宙利用動態干擾預算而對上 仃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系統23〇〇。 ^ ^ 糸統230〇可至少部分駐 存在基地台内。應瞭解,系 、死2300表不為包括功能區塊, 136335.doc -47- 200939825 該等功能區塊可為表示由處理器、軟體或其組合(例如, 韌體)所實施之功能的功能區塊。系統2300包括可協同動 作之電組件之邏輯分群23〇2,舉例而言,邏輯分群以们可 包括用於基於第-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一行動器件以用於 在第一時槽期間於第一頻道上自第一扇區進行上行鏈路傳 輸的電組件2304。此外,邏輯分群23〇2可包括用於基於第 一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二時槽期間 於第頻道上自第一扇區進行上行鏈路傳輸的電組件 2306。此外,邏輯分群23〇2可包含用於將關於上行鏈路傳 輸之指派發送至經排程行動器件之電組件23〇8。另外,系 統2300可包括留存用於執行與電組件2304、2306及2308相 關聯之功能的指令之記憶體23,1〇。雖然展示為在記憶體 23 10外部,但應理解,電組件2304、23 06及2308中之一或 多者可存在於記憶體23 10内。 參看圖24,說明使得能夠藉由利用靜態負載偏移位準而 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系統2400。舉例而言,系統 2400可至少部分駐存在基地台内。應瞭解,系統⑻表示 為包括功能區塊,該等功能區塊可為表示由處理器、軟體 或其組合(例如’韌體)所實施之功能的功能區塊。系統 2400包括可協同動作之電組件之邏輯分群24〇2。舉例而 言,邏輯分群2402可包括用於廣播用以分析關於第—頻道 之路徑損耗比之第一負载因數的電組件24〇4。舉例而言, 第負載因數可至少基於第一負載偏移位準。此外,邏輯 分群2402可包含用於廣播用以分析關於第二頻道之路徑損 136335,doc -48- 200939825 耗比之第二負載因數的電組件24〇6。第二負載因數(例如) 可至少基於第二負載偏移位準。此外,邏輯分群2402可包 括用於自至少一行動器件獲得關於所分析路徑損耗比之頻 道'«質報告的電組件2408。邏輯分群2402可進一步包括用 於基於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第一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一頻道 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之電組件24丨〇。邏輯分群亦可包 括用於基於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二 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之電組件2412。此外,邏輯分群 2402可包含用於將指派發送至經排程行動器件之電組件 2414。另外,系統24〇〇可包括留存用於執行與電組件 2404、2406、2408、2410、2412 及 2414相關聯之功能的指 々之*己憶體24 16。雖然展示為在記憶體24丨6外部,但應理 解’電組件2404、2406、2408、2410、2412及2414中之— 或多者可存在於記憶體2416内。
參看圖25,說明使得能夠藉由利用動態負載偏移位準模 式而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系統2500。舉例而言,系 統2500可至少部分駐存在基地台内。應瞭解,系統Μ㈧表 ’、為匕括功此區塊,該等功能區塊可為表示由處理器、軟 體或其組合(例如,韌體)所實施之功能的功能區塊。系統 2500包括可協同動作之電組件之邏輯分群25〇2。舉例而 吕,邏輯分群2502可包括用於廣播自第一時變負載偏移位 準杈式基於第一時槽所判定之第一負載因數的電組件 2504。舉例而言,第一負載因數可係基於第一負載偏移位 準。此外,邏輯分群2502可包含用於廣播自第—時變負载 136335.doc -49· 200939825 偏移位準模式基於第二時槽 # 2506 ^ ^ -mm ^ ]疋之第二負載因數的電組 Γ帛一負載因數(例如)可係基於第二負載偏移位 準。此外,邏輯分群2502可包括用 、 γ關μ 用於自至少一行動器件獲 侍關於所分析路徑損耗比之 道DW質報告的電組件2508。 邏輯分群纖可進—步包括用於基於頻道品質報告及第一 負载因數排程第一行動器件以用於在第一時槽期間進行上 行鏈路傳輸之電組件2510。邏輯分群讀亦可包括用於基
於頻道品質報告及第二負載因數排程第二行動器件以用於 在第二時槽期間進行上行鏈路傳輸之電組件2512。此外, L輯77群2502可包含用於將指派發送至經排程行動器件之 電組件2514〇另外,系統25()()可包括留存用於執行與電組 = 2504、2506、25〇8、251〇、2512及 2514相關聯之功能的 才曰令之記憶體2516。雖然展示為在記憶體2516外部,但應 理解,電組件 2504、2506、2508、2510、2512 及 25 14中之 一或多者可存在於記憶體2516内。 轉至圖2 6 ’說明使得能夠基於動態負載偏移位準模式而 評估干擾比之系統2600。系統2600可至少部分駐存在行動 器件内。應瞭解,系統2600表示為包括功能區塊,該等功 能區塊可為表示由處理器、軟體或其組合(例如,韌體)所 實施之功能的功能區塊。系統2600包括可協同動作之電組 件之邏輯分群2602。舉例而言,邏輯分群2602可包括用於 在第一時槽自一第一基地台獲得至少基於一第一負載偏移 資訊之一第一負載因數的電組件2604。此外,邏輯分群 2602可包括用於根據第一負載偏移資訊判定第一負載偏移 136335.doc -50- 200939825 位準模式之電組件2606。此外,邏輯分群2602可包含用於 在第二時槽基於自第一負載偏移位準模式所判定之第一負 载偏移位準評估第一干擾比的電組件26〇8。邏輯分群26〇2 亦可包括用於在第二時槽將包括第一干擾比之信號傳輸至 第基地台的電組件26 1 0。另外,系統2600可包括留存用 於執行與電組件2604、2606、2608及26 10相關聯之功能的 才曰令之記憶體2612。雖然展示為在記憶體2612外部,但應
理解,電組件2604、2606、2608及2610中之一或多者可存 在於記憶體26 12内。 當該等實施例以軟體、韌體、中間軟體或微碼、程式碼 或碼段來實施時,可將其儲存於諸如儲存組件之機器可讀 媒體中。碼段可表示程序、函式、副程式、程式、常式、 田1丨常式、帛組、軟體封包、類別,或指令、資料結構或程 式語句之任何組合。碼段可藉由傳遞及/或接收資訊、資 料引數、參數或5己憶體内容而輕接至另一碼段或硬體電 路。可使用包括記憶體共用、訊息傳$、符記傳遞、網路 傳輸等之任何合適方式來傳遞、轉遞或傳輸資訊、因數、 參數、資料等。 對於軟體實施,可使用執行本文所述功能之模組(例 如私序函數等)來實施本文所述之技術。軟體碼可儲 存於記憶體單元中且可由處理器執行。記憶體單元可實施 於處理^㈣處理料部,錢者情況下,其可經由此項 技術中已知的各種構件來通信地輕接至處理器。 上文已描述之内容包括一或多項實施例之實例。當卜 136335.doc •51 · 200939825 不可能為了描述上述實施例的目的而描述組件或方法之每 一可構想組合,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認識到,各種實施例 之許多其他組合及排列係可能的。因此,所插述實施例意 欲包含在所述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疇内之所有此類更 改、修改及變化。此外,就術語"包括"用於詳細描述或申 . 請專利範圍中之程度而言,此類術語意欲以類似於術語 "包含"在••包含"作為過渡詞用於申請專利範圍令時進行解 釋之方式而為包括性的。 ❹ 【圖式解說明】 圖1為根據本文陳述之各種態樣之無線通信系統之說 明。 圖2為至少部分基於干擾預算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 之實例系統之說明。 圖3為包括可利用各別時變干擾預算之多個小區之實例 系統的說明。 φ 圖4為用於根據時間而改變干擾預算之實例加權圖之說 明。 圖5為基於時變上行鏈路排程之負載而適應性調整干擾 • 預算加權之實例系統的說明。 -圖6為根據所主張標的物之各種態樣之實例逐扇區再用 多小區部署的說明。 圖7為用於干擾預算再用方案之多個小區之實例逐小區 再用部署的說明。 圖8為基於頻道品質報告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實 136335.doc •52- 200939825 例系統之說明’該(等)頻道品質報告係根據所指派負載因 數而產生且自行動器件獲得。 圖9為描繪時變負載因數之實例圖的說明。 圖1 〇為根據所主張標的物之各種態樣之實例逐扇區再用 多小區部署的說明。 圖11為用於負載因數再用方案之多個小區之實例逐小區 再用部署的說明。
❹ 圖12為促進基於時間考慮而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 實例方法的說明。 圖13為促進更改經加權干擾預算之時間變化以致能負载 平衡之實例方法的說明。 圖14為促㈣㈣於多載波之靜態干擾預算在包括第一 基地台之通信網路中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實例方法 之說明’該第一基地台包括第一扇區。 ^ ^方去 圖為促進錢㈣干㈣算Μ㈣— 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實例方:二 一基地台包括第一扇區。 乃邊弟 圖16為促進使用靜態負載偏移位準 通信網路中對上行第—基地台之 野上订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實例太土 該第一基地台包括第一扇區。 法之說明, 圖17為促進利用動態負裁偏移位 台之通信網路甲對上行鏈路傳輪進行排 括第-基地 明,該第-基地台包括第—扇區。 f例方法之說 圖U為促進在利用動態負栽偏移 棋式之環境令操作 136335.doc -53- 200939825 無線行動器件之實例方法的說明。 圖19為根據包括多個小區之各種態樣實施之實例通信系 統的說明。 圖20為根據各種態樣之實例基地台之說明。 圖2 1為根據本文所述之各種態樣實施之實例無線終端機 (例如,行動器件、端節點、…)的說明。 圖22為使得能夠藉由在多載波環境中利用靜態干擾預算 而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實例系統之說明。 圖23為使得能夠藉由利用動態干擾預算而對上行鏈路傳 輸進行排程之實例系統之說明。 圖24為使得能夠藉由利用靜態負載偏移位準而對上行鏈 路傳輸進行排程之實例系統之說明。 圖25為使得能夠藉由利用動態負載偏移位準模式而對上 行鍵路傳輸進行排程之實例系統之說明。 圊26為使得能夠基於動態負載偏移位準模式而評估干擾 比之實例系統之說明。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無線通信系統 102 基地台 104 行動器件 2〇〇 系統 202 基地台 204 行動器件 206 行動器件 136335.doc •54· 200939825
208 機運性上行鏈路排程器 210 干擾預算器 212 使用者選擇器 300 系統 302 基地台 304 基地台 306 行動器件 308 行動器件 310 行動器件 312 行動器件 400 加權圖 402 加權曲線 404 加權曲線 500 系統 502 負載評估器 504 適應性加權器 600 逐扇區再用多小區部署 602 700 逐小區再用部署 702 λ!、區 704 /J、 706 /J、 800 系統 802 負載指派器 136335.doc -55- 200939825
804 頻道品質評估器 806 頻道品質評估器 900 時變負載因數之實例圖 902 負載因數曲線 904 負載因數曲線 1000 逐扇區再用多小區部署 1002 /J、 1100 逐小區再用部署 1102 /J、 1104 /_]、 1106 /J、 1900 通信系統 1902 小區 1904 小區 1906 基地台 1908 基地台 1910 扇區 1912 扇區 1914 扇區 1922 扇區 1924 扇區 1926 扇區 1936 端節點 1936' 端節點 136335.doc -56- 200939825
1938 端節點 1938' 端節點 1944 端節點 19441 端節點 1946 端節點 1946' 端節點 1952 端節點 1952' 端節點 1954 端節點 1954' 端節點 1960 網路節點 1962 網路鏈路 1964 網路鏈路 1966 網路鏈路 1968 小區邊界區 2000 基地台 2002 接收器 2003 扇區化天線 2004 傳輸器 2005 扇區化天線 2006 處理器 2008 輸入/輸出介面 2009 匯流排 2010 記憶體 136335.doc -57- 200939825 2012 解碼器 2014 編碼 2018 常式 2020 資料/資訊 2022 通信常式 - 2024 基地台控制常式 • 2026 排程器模組 2028 發信號常式 ❹ 2030 載頻調子集分配常式 2032 其他下行鏈路載頻調分配跳躍常式 2034 信標常式 2036 資料 2038 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資訊 2040 下行鏈路條帶符號時間資訊 2042 下行鏈路載頻調資訊 ❹ 2044 無線終端機(WT)資料/資訊 2046 WT 1資訊 2048 資料 • 2050 終端機ID • 2052 扇區ID 2054 上行鏈路頻道資訊 2056 下行鏈路頻道資訊 2058 模式資訊 2060 WT N資訊 136335.doc -58 - 200939825 2100 無線終端機 2102 接收器 2103 天線 2104 傳輸器 2105 天線 • 2106 處理器 - 2108 記憶體 2110 匯流排 2112 解碼器 2114 編碼器 2120 常式 2122 資料/資訊 2124 通信常式 2126 無線終端機控制常式 2134 使用者資料 2136 使用者資訊 ❿ 2138 上行鏈路頻道資訊 2140 下行鏈路頻道資訊 - 2142 終端機ID資訊 • 2144 基地台ID資訊 2146 扇區ID資訊 2148 模式貧訊 2150 載頻調子集分配序列資訊 2152 下行鏈路條帶符號時間資訊 136335.doc -59- 200939825 2154 2200 2202 2204 . 2206 ❹ 2208 2210 2300 2302 2304 2306 2308 2310 2400 下行鏈路載頻調資訊 系統 用於基於第一干擾㈣& , 用於在第-時槽期間於第—頻行動器件以 行上行鏈路傳輸的電組件 第—扇區進 用於基於第二干擾預算位準排程 用_一時槽期間於第二頻道上自第—= 行上行鏈路傳輸的電組件 、σ 用於將關於上行鏈路 動器件之電組件傳輸之指派發送至經排程行 記憶體 系統 邏輯分群 用於基於第一干擾預算位 〜 用於力笛“ 千辨程第-仃動器件以 在第—時槽期間於第—頻道上自第-扇區進 行上行鍵路傳輸的電組件 用於基於第二干擾預算位準排程第二行動器件以 用於在第二時槽期間於第-頻道上自第-扇區進 行上行鏈路傳輸的電組件 用於將關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指 動器件之電組件 排%行 記憶體 系統 136335.doc -60- 200939825 2402 邏輯分群 2404 用以分析關於第一頻道之路徑損耗比之 第負載因數的電組件 2406 =播用以分析關於第二頻道之路徑損耗比之 第一負載因數的電組件 2408 用於自至少-行動器件獲得關於所分析路徑損耗 比之頻道品質報告的電組件 2410 用於基·於頻道品質報告排栽笛>_ . 貞稂口排程第一行動器件以用於 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料傳冑之電組件 2412 用於基於頻道品質報告排篦_ > 、 排紅第一仃動器件以用於 在第二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之電組件 2414 用於將指派發送至經排程行動器件之電植件 2416 記憶體 2500 系統 2502 邏輯分群 2504 用於廣播自第—時變負載偏移位準模式基於第一 寺槽所判&之第—負載因數的電组件 2506 用於廣播自第一時變負載偏移位準模式基於第二 時槽所判定之第二負載因數的電組件 2508 用於自至小 y ^ , $v 一行動器件獲得關於所分析路徑損粍 比之頻道品質報告的電組件 2510 用,基於頻道品質報告及第一負載因數排程第— 订動器件以用於在第-時槽期間進行上行鏈路傳 輸之電組件 136335.doc -61 · 200939825 2512 2514 2516 2600 . 2602 2604 ❻ 2606 2608 2610 2612 ❹ 用於基於頻道品質報告及第 杆叙哭彼、 、戰因數排程第二 輸之電組Γ料第"__進行上行鍵路傳 =指㈣綱崎㈣之電組件 系統 邏輯分群 用於在第一時槽自一笛 第一… 基地台獲得至少基於- 第負載偏移資訊之一第—t 币負載因數的電組件 用於根據第一負載偏蒋电、且忏 ……訊判定第一負载偏移位 準模式之電組件 用於在第二時槽基於自 自第一負載偏移位準模式所 躬疋之第一負載偏移位準 田热/·楚-士 平估第一干擾比的電組件 用於在第一時槽將包括當 第〜干擾比之信號傳輸至 第一基地台的電組件 記憶體 136335.doc -62-

Claims (1)

  1. 200939825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促進使用靜態負載偏移位準在一包括一第一基地台 之通信網路中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之方法,該第一 基地台包括一第一扇區,該方法包含: 廣播用以評估關於一第一頻道之一路徑損耗比的一第 一負載因數,該第一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一負載偏 移位準,該第一頻道包括一第一頻率頻寬; 廣播用以評估關於一第二頻道之一路徑損耗比的—第 β -負載因數’該第二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二負載偏 移位準,該第二頻道包括一第二頻率頻寬,該第一負載 偏移位準與該第二負載偏移位準相差至少〇 5 dB ; 自一或多個行動器件接收關私 丧收關於該4所評估之路徑損耗 比的頻道品質報告; 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 — _ ^ 第一仃動器件以用於在 §亥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輪; ❷ 2. 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_ f- ^ -, 第一仃動器件以用於在 第一頻d了上行鏈路傳輸;及 至該第一 將關於該⑽㈣上㈣路傳輸 行動器件及該第二行動器件。 M 專輸 頻率頻寬與該第二頻率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 頻寬不重疊。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 應行動器件用於該 訊。 ,其中該等指 上行鏈路傳輪 派包括_於指派至該相 之一最大干擾預算的資 I36335.doc 200939825 4.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負載因數根據在該第一 頻道上伺服之行動器件之一數目及該第一負載偏移位準 變且該第一負載因數根據在該第二頻道上飼服之 行動器件之一數目及該第二負載偏移位準而改變。 5'如清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等頻道品質報告包括自該伺 服第—基地台至一各別行動器件之一信號強度與來自干 擾基地台之信號強度之一加權總和之間的一干擾比之一 ❹
    量/則,其中該權重根據一特定頻道之一各別負載因數而 改變。 6.如請求们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基地台進一步包括一第 二扇區,該方法進一步包含: 廣播用以評估對應於關於該第一頻道之該第二扇區之 路匕損耗比之-第二負载因數,該第三負载因數係基 於一第三負載偏移位準; 廣播用以評估對應於關於該第二頻道之該第二扇區之 —路㈣耗比的H制數’該第四負載因數係基 ;第四負載偏移位準’該第三負載偏移位準與該第四 負載偏移位準相差至少0 5 dB ; 自一或多個行動器件接收頻道品質報告; 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钳 ° 排程—第三行動器件以用於在 该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 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 ^ Μ - ^ it , 一第四行動器件以用於在 該第一頻道上進仃上行鏈路傳輪·及 將Μ於該等經排程上行鏈 傳輪之扣派傳輸至該第三 136335.doc -2· 200939825 行動器件及該第四行動器件。 7.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負載偏移位準大於該第 三負載偏移位準,且該第二負載偏移位準小於該第四負 载偏移位準。 8·如請求項丨之方法,其中該通信網路進_步包括一包括 第二扇區之第二基地台,該方法進—步包含. 廣播用以評估對應於關於該第一頻道之該第三扇區之 ❹ ❹ 一路徑損耗比的-第五負載因數,該第五負載因數係基 於一第五負载偏移位準; 廣播用以評估對應於關於該第二頻道之該第三扇區之 一⑽損耗比的-第六負載因數,該第六負載因數係基 於-第六負載偏移位準,該第五負載因數與該第六負載 因數相差至少0.5 dB ; 自一或多個行動器件接收頻道品質報告; ▲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第五行動器件以用於在 該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 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第六行動器件以用於在 該第二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及 將關於該等經排程上行鏈路傳輸之指派傳輸至該第五 行動器件及該第六行動器件。 如叫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第-負載偏移位準大於該第 五負載偏移位準,且該第二負載偏移位準小於該第六負 載偏移位準。 ' 10. —種無線通信裝置,其包含: I36335.doc 200939825 一記憶體,其留存關於以下動作之指令:廣播用以評 估對應於關於一第一頻道之一第一扇區的一路徑損耗比 之一第一負载因數,該第一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一 負載偏移位準’該第一頻道包括一第一頻率頻寬;廣播 用口以評估對應於關於一第二頻道之該第一扇區的一路徑 損耗比之-第二負載因數,該第二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 -第二負載偏移位準’該第二頻道包括一第二頻率頻 寬’該第—負载偏移位準與㈣二負载偏移位準相差至 少0.5 dB;自-或多個行動器件接收關於該等所評估之 路徑損'比的頻道品質報告;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 Sr第基二動1"件以用於在該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 傳輸’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第二行動 =在該第H進行上行鍵路傳輸;及將關於該等= 排程上仃鏈路傳輸之指 ° 、 二行動器件;及 動器件及該第 ❹ 處理器,其輕接至該記憶體,經組 該記憶體中之該等指令。 、〜乂執仃留存於 H_如請求項10之無線通信 第二頻率頻寬為非重叠的。中該第一頻率頻寬與該 12.如請求項10之無線通信裝置,其 在該第-頻道上伺服之行二負載因數根據 偏移位準而改變,且該 B 數目及該第一負載 上飼服之行動器件之2二負裁因數根據在該第二頻道 變。 目及該第二負載偏移位準而改 136335.doc 200939825 B.如請求項Η)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等頻道品質報告包 括自一舰基地台至—各別行動器件之-信號強度與來 自錢基地台之信號強度之一加權總和之間的一干擾比 之-里測’其中該權重根據一特定頻道之一各別負載因 數而改變。 參 參 14.如請求項1G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記憶體進—步留存 關於以下動作之扎令.廣播用以評估對應於關於該第一 頻道之-第二扇區的—路徑損耗比之—第三負載因數, “第一負載因數係基於_第三負載偏移位準;廣播用以 -平估對應於關於該第二頻道之該第二扇區的—路徑損耗 比之帛四負載因數,該第四負載因數係基於一第四負 載偏移位準,該篦=# 弟一負载偏移位準與該第四負載偏移位 準相差至} 0.5 dB ;自—或多個行動器件接收頻道品質 報告;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第三行動器件以用 於在該第冑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基於該等頻道品 質報告排程-第四行動器件以用於在該第二頻道上進行 上订鍵路傳輸,及將關於料經排程上行鏈路傳輸之指 派傳輸至該第三行動輯及”四行動器件。 «求項1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一無線通信基地台包 括該第一扇區及該第二扇區。 16, 如請求項1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一第一無線通信基地 :I括該第—扇區,且一第二無線通信基地台包括該第 -扇區。 17. 如清未項1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第一負載偏移位準 136335.doc 200939825 大於該第三貞冑偏移㈣,且該第 該第四負載偏移位準。 二負載偏移位準小於 18. 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其使得能夠藉由利用-靜態負載偏 =位準而對上行鏈路傳輸進行排程,該無線通信装置包 含· 用於廣播用以分析關 一第一負載因數的構件 第一負載偏移位準; 於一第一頻道之一路徑損耗比之 ,該第一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 Ο 用於廣播用以分析關於一第二頻道之一路徑損耗比之 —第二負載因數的構件’言亥第二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 第二負載偏移位準; ❹ 19. 用於自至少一行動器件獲得關於該等所分析路棰損耗 比之頻道品質報告的構件; 用於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第一行動器件以用 於在該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的構件; 用於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第二行動器件以用 於在該第二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的構件丨及 用於將指派發送至該等經排程行動器件之構件。 如請求項1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等頻道品質報告包 括自-伺服基地台至一各別行動器件之一信號強度與來 自干擾基地台之信號強度之一加權總和之間的—干擾比 之一量測,其中該權重根據一特定頻道之一各別負載因 數而改變。 20. 如請求項1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第一 負载因數根據 136335.doc 200939825 :該第:頻道上伺服之行動器件之一數目及該第一負载 移^準而改變,且該第二負載因數根據在該第二頻道 2服之行動器件之—數目及該第二負載偏移位準而改 21. ❺ 22. 如請求項1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用於廣播用以分析對應於一第二扇區且關於該第—頻 道之路僅損耗比之一第三負載因數的構件,該第三 載因數係基於一第三負載偏移位準; 、用於廣播用以分析對應於該第二扇區且關於該第二頻 道之路損耗比之一第四負載因數的構件,該第四負 載因數係基於一第四負載偏移位準; 用於自至少-行動器件獲得關於該等所分析路徑損耗 比之頻道品質報告的構件; 用於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第三行動器件以用 於在該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的構件;及 用於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第四行動器件以用 於在該第二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的構件。 -種機器可讀媒體’其具有機器可執行指令儲存在其 上’該荨指令用於: 廣播用以分析關於一第一頻道之一路徑損耗比之一第 一負載因數以及用以分析關於一第二頻道之一路徑損耗 比之一第二負載因數,該第一負载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 一負载偏移位準,該第二負載因數係至少基於一第二負 載偏移位準; • Ί · 136335.doc 200939825 自至少一行動器件獲得關於該等所分析路徑損耗比之 頻道品質報告;及 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第一行動器件以用於在 該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及排程—第二行動器件 以用於在該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鏈路傳輸。 23 ❺ 24. 25. 如請求項22之機器可讀媒體’其中該等頻道品質報告包 括自-伺服基地台至一各別行動器件之—信號強度與來 自干擾基地台之信號強度之一加權總和之間的一干擾比 之一量測,其中該權重根據一料宗相 ^特疋頻道之一各別負載因 數而改變。 如請求項22之機器可讀媒體,該等機器可執行指令進一 步包含: 廣播-基於-第三負載偏移位準之第三負载因數及一 基於-第四負載偏移位準之第四負載因數,該第三負載 因數用以分析對應於-第二扇區且關於該第—頻道之一 路徑損耗比,且該第四負載因數用以分析對應於該第二 扇區且關於該第二頻道之一路徑損耗比 頻自二::動器件接收關於該等所分析路徑損耗比之 頻道品質報告;及 :於=頻道品質報告排程一第三行動器 以用於在該第二頻道上進行上行鍵路傳輸。丁動益件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之裝置,其包含: 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 I36335.doc 200939825 j播用以分析關於一第一頻道之一路徑損耗比之一 -負载因數以及用以分析關於—第二頻道之一路徑 笛之—第二負㈣’該第-負載因數係基於一 —負載偏移位準,該第二負载因數係 载偏移位準; 、弟一負 自至少—行動料純關於料所分㈣徑損耗比 之頻道品質報告;及 ❹ 基於該等頻道品質報告排程—第_行動器件以心 在該第一頻道上進行上行鍵路傳輪及排程—第二行動 器件關於在㈣二頻道上進行上㈣路傳輸。
    136335.doc -9-
TW097144934A 2007-11-20 2008-11-20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TW20093982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943,512 US8160007B2 (en) 2007-11-20 2007-11-20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9825A true TW200939825A (en) 2009-09-16

Family

ID=40361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4934A TW200939825A (en) 2007-11-20 2008-11-20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160007B2 (zh)
EP (1) EP2215880A1 (zh)
JP (1) JP5221668B2 (zh)
KR (1) KR101164748B1 (zh)
CN (1) CN101868998A (zh)
TW (1) TW200939825A (zh)
WO (1) WO20090675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6863B2 (en) * 2006-09-14 2010-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53282B2 (en) * 2006-09-14 2010-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47857B2 (en) * 2007-11-20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US8160602B2 (en) * 2007-11-20 2012-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US8411646B2 (en) * 2007-11-20 2013-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US9014138B2 (en) * 2009-08-07 2015-04-2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irtual carrier for multi-carrier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operation
EP2486761B1 (en) * 2009-10-05 2018-07-18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536047B1 (en) 2010-02-09 2020-03-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137733B2 (en) 2011-03-15 2015-09-15 At&T Mobility Ii Llc Dynamic control of cell reselection parameters
WO2013016682A1 (en) 2011-07-28 2013-01-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uplink channel condition
US8971278B2 (en) 2013-01-29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opportunistic advertising beacon transmission on non-serving wireless channels
US20170111911A1 (en) * 2014-04-18 2017-04-20 Ntt Docomo, Inc.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uplink data dividing ratio calculation method, and uplink data dividing ratio providing method
US10356776B1 (en) * 2017-03-22 2019-07-16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deployment of new frame configuration
WO2018231124A1 (en) 2017-06-15 2018-1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object configuration
CN112825592B (zh) * 2019-11-21 2022-03-0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4646A (en) 1995-10-05 1998-03-3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providing load and interference based demand assignment service to users
JP2000013247A (ja) * 1998-06-18 2000-01-14 Nec Corp 送信電力制御回路
JP3479935B2 (ja) * 1998-08-19 2003-1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並びに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その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AU751011B2 (en) * 1998-11-09 2002-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ervation multiple access in a CDM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346332B2 (ja) * 1999-04-16 2002-1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符号分割多元接続方式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P1097596A1 (en) 1999-05-21 2001-05-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channel loading
FR2798385B1 (fr) * 1999-06-21 2003-09-05 Bio Merieux Procede de recherche d'une resistance aux anti-proteases chez des souches du virus vih-2
US6529494B1 (en) * 1999-09-21 2003-03-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timeslot power control in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6411817B1 (en) 2000-01-21 2002-06-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downlink power control in a time-division, multiplex wireless system
EP1124340B1 (en) * 2000-02-08 2003-12-03 Alcatel A method for setting a transmission quality target value for power control in a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13391B2 (en) * 2000-09-26 2007-12-25 Andrew Corporation Modeling of RF point source reference for analysis of wireless signal propagation
SE0003748D0 (sv) 2000-10-13 2000-10-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relating to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73613B1 (en) * 2000-10-16 2005-03-29 Ericsson Inc. Methods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data using adaptive multiplexing and coding
US6748234B1 (en) * 2000-11-21 2004-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I111599B (fi) * 2000-12-28 2003-08-15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matkaviestintään
US6822947B2 (en) * 2001-02-02 2004-11-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network emulator for a packet core network
DE60239898D1 (de) 2001-02-12 2011-06-09 Lg Electronics Inc Steuerung der Datenübertragungsrate in der Rückwärtsverbindung für jede Mobilstation einzeln
US6940827B2 (en) * 2001-03-09 2005-09-06 Adaptix,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for one direction and DSSS for another direction
US7065051B2 (en) * 2001-03-27 2006-06-20 Intel Corporation Management and scheduling of data that is wirelessly transmitted between a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subscriber units
US6940824B2 (en) 2001-04-05 2005-09-06 Ntt Docomo, Inc. Slot assignment algorithm
JP2004056478A (ja) * 2002-07-19 2004-02-19 Fujitsu Ltd 送信電力制御支援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US7363039B2 (en) 2002-08-08 2008-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reating and utilizing diversity in multiple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02722B2 (en) * 2002-12-04 2009-10-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obile assisted fast scheduling for the reverse link
US7783258B2 (en) * 2003-02-14 2010-08-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04246603A (ja) * 2003-02-13 2004-09-02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GEP20125503B (en) 2003-03-26 2012-04-25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multi-cell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managing resource power to provide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services
FI20031079A0 (fi) * 2003-07-16 2003-07-16 Nokia Corp Menetelmä tiedonsiirtoresurssien kontrolloimiseksi, sekä kontrolleri
GB2408657B (en) 2003-11-28 2006-04-12 Motorola Inc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US20050237959A1 (en) * 2004-04-26 2005-10-27 Christopher Osterloh Mobile automatic meter reading system and method
KR100689491B1 (ko) * 2004-07-12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전력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US7412254B2 (en) * 2004-10-05 2008-08-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ower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ed schedul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systems
US8503938B2 (en) 2004-10-14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including loading factors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purposes
US20090143070A1 (en) 2005-01-20 2009-06-04 Kodo Shu Supporting an Alloc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CN101199213B (zh) * 2005-06-15 201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和系统
US7257376B2 (en) * 2005-06-30 2007-08-14 Adapti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channel assignments to reduce interference and increase capacity of wireless networks
US7403745B2 (en) * 2005-08-02 2008-07-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hannel quality predictor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a channel cond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I20055469A0 (fi) * 2005-09-02 2005-09-02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radioresurssien hallintaan
KR20070041214A (ko) * 2005-10-14 2007-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스케줄링 방법
US9191840B2 (en) * 2005-10-1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DE602005015367D1 (de) * 2005-11-21 2009-08-20 Telecom Italia Spa Verfahren zur planung eines zellularen mobilkommunikationsnetzes
US8224263B2 (en) 2005-12-20 2012-07-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tter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098644B2 (en) * 2006-01-18 2012-01-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117468A2 (en) 2006-03-30 2007-10-18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coordinated recep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US7924698B2 (en) * 2006-04-21 2011-04-12 Fujitsu Limited Proportional fair scheduler for OFDMA wireless systems
KR101010581B1 (ko) * 2006-08-09 2011-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액세스 프로시져를 이용한 정보의 송수신방법 및 장치
US7826863B2 (en) * 2006-09-14 2010-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53282B2 (en) * 2006-09-14 2010-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94262A1 (en) * 2006-10-03 2020-08-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bined open loop/closed lopp (cqi-based) up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e-utra
US8116805B2 (en) * 2006-12-17 2012-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cheduling for OFDM systems
EP2103160A4 (en) * 2007-01-15 2011-01-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RADIO BASE STATION FOR EFFECTIVE SPECTRUM USE
US8717979B2 (en) * 2007-10-25 2014-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xing multiple unsolicited grant service (UGS) users onto a same radio resource
US8160602B2 (en) * 2007-11-20 2012-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US8411646B2 (en) * 2007-11-20 2013-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KR101448448B1 (ko) * 2008-02-20 2014-10-14 주성엔지니어링(주)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00058895A (ko) * 2008-11-25 2010-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채널 스위칭모드 파워 서플라이,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전자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67599A1 (en) 2009-05-28
CN101868998A (zh) 2010-10-20
KR20100090792A (ko) 2010-08-17
JP5221668B2 (ja) 2013-06-26
KR101164748B1 (ko) 2012-07-12
EP2215880A1 (en) 2010-08-11
US8160007B2 (en) 2012-04-17
US20090131069A1 (en) 2009-05-21
JP2011504073A (ja) 2011-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9825A (en)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JP5161315B2 (ja) オポチューニスティック・アップリン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JP5027307B2 (ja) オポチューニスティック・アップリン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KR101154594B1 (ko) 전력 할당 방식
TWI355158B (en) Pow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
JP5161316B2 (ja) オポチューニスティック・アップリン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TW200952530A (en) Information exchange mechanisms to achieve network QoS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