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8367A - Asymmetric light diffuser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Asymmetric light diffuser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8367A
TW200938367A TW97108015A TW97108015A TW200938367A TW 200938367 A TW200938367 A TW 200938367A TW 97108015 A TW97108015 A TW 97108015A TW 97108015 A TW97108015 A TW 97108015A TW 200938367 A TW200938367 A TW 2009383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usion
mold
substrate
asymme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08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ao-ying Lin
ren-huai Zhang
Yong-Xiong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97108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938367A/zh
Publication of TW200938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8367A/zh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20093836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的是元件與其製造方法,特別 散特性。 生〃、有雙折射率與非對稱性擴散的擴 【先前技術】 旅技術使用#光模組(Baddight)帛於平面顯示器 心》'、:?背光模組通常有光源、光導⑴咖guide)與 月b 使光量平均分布的擴散膜,因為背光模組中的光源是 如同-顆顆分布的㈣二極體,或是—根根制的光管, 如CCFL,所以需要擴散板與擴散膜將不均勻的光線擴散 開。舉例來說,一種直下型背光(Direct Light)便是薄膜 電晶體液晶電視面板的主要光源,藉由此光源經由擴散膜 後穿透薄膜電晶體液晶面板,來達到顯示的效果。 如第一圖所示之習知技術背光模組示意圖,背光模組 1〇包括有複數個發光源組成的背光源12,背光源12'—側 通常設置有反射層11,光線再經過擴散層13穿透至顯示 面板,其中擴散層13主要是使背光源能夠產生均勻的背 光;另外’ 一般更會經過偏光層(Polarizer,未顯示於圖 中),而偏光層主要的功能是將自然光轉變成具有偏振特性 的偏極化光(Polarized light),以發揮顯示面板(如LCD) 的顯示功能。 另外背光源也可如習知技術第二圖所示的發光二極體 200938367 (20)陣列’同樣需要擴散膜幫助光線均勻發出。 晴參閱與本案同一申請人的公告於西元2007年5月8 日美國專利第7,213,933號,其中揭露具有擴散板的直下 型旁光模組與其製造方法(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of diffuser plat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其中揭 示的擴散板的表面具有凹凸的圓柱形透鏡,能將入射光散 • 射而產生均勻的液晶螢幕背光源,此擴散膜的主要製程包 括利用共押出的方式擠壓(Squeeze)樹脂,經冷卻形成擴 〇 散膜,其表面的凹凸形狀即於共押出時產生。 為達到背光源擴散的效果,習知技術已提出多種透過 基材結構達到擴散目的的技術,如西元1999年8月31日 公告的美國專利第5,944,405號所提出的—種光擴散膜, 如第三圖所示之光擴散膜的剖面圖,基材結構中,導光層 31外具有光反射層32、光源3、透明的光擴散層38等結 構,透鏡層34則設置於光擴散層38之外,在此光擴散層 38與導光層31的均勻表面31〇之間有許多不規則的結構 ⑩ 340’另亦在光擴散層38與透鏡層34的均勻表面370間有 不規則結構34〇藉此結構產生光擴散的現象。 .· 另有習知技術是透過基材内的物質產生光擴散的能 力,於西元2006年9月14日公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 2006/0204744號則揭露一種各向異性的光散射薄膜 (Anisotropic light-scattering sheet ),如第四圖所示之薄膜 示意圖,此為在XY平面上的各向異性的散射薄膜4〇結 構’包括有連續相(Continuous phase ) 42與分散相 (Dispersed phase) 44,各相對光有不同的折射現象,不 200938367 2的折射率,發散的結構44為循著χ軸的結構,通過 光線則可以在垂直於X軸的γ軸方向產生㈣的散射。 【發明内容】 為產生具有擴散效率更好的擴散臈,本發明提供一 光ΐ散元件與其製造方法,在擴散元件的製程中利 ❹ f的特性,並且在基材表面形成不對稱且域的表面3 ㈣Ϊ通ί此擴散70件的光線能约被上述的具有各向里性 =材料的基材與表面起伏結構均勻散射 = 光散射現象⑽arlzat而咖terlng)某= 刚抓的液晶顯示器與液晶電視令因液晶本身不發光,所 2需要額外的背光源來提供顯示器 擴散板或擴散膜後往往因輝度降低而二;; 加輝卢二?.(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⑽F))來増 择曰的主要功能為改變背光模組的出光視角來 以一般LCD用途觀察者的上下視角= “的輝^ = 1以增_就以_垂直視角來獲取 對韻自ϊΐ 非對稱膜片具有異向性,可以針 里性若 1^吉正’將可以使垂直與水平視角有較大的差 = 若同時針對水平視角 的輝戶彳t以 有增加f賴組與面板 高擴i性的ΐ非轴對稱的擴散特性’可達成兼具高輝度與 、、非對稱光擴散膜’這是目前-般傳統市面上的 200938367 擴散膜無法達成的功能。 •^姻明所揭不的非對稱光擴散元件更可用於依照需求 ί的Ϊ散方向,其製程之較佳實施例包括先備製-的i且=艎f出非對稱擴散元件的表面結構’將製作出 ::構彳 Ο ⑩ =:::=:=:=八供料槽爾混煉 網組,多該㈣物貝後’將此熔融物質經遽 頭(Die)中連續^間斷並增加混煉後再從定型模 本身帶有微社播Γί 時搭配披覆滾輪之麼模模具或 散膜的上下ifΪ袞輪本體將可以於押出製程時將擴 構之基材本體。構而形成具表面微結 已摻有可被拉伸的‘光球=程的混煉階段時 粒,此透光顆粒的維條狀的擴散顆 =時通常其擴 权’透過多組滾輪於基材之二表面上壓印印製 結構,並進行一應力延伸製程,其令之上的表面 二,整兩組滾輪的滾動速度使基材“擴 ί,ί,變,另-方式則為使用後製程= 品,再經程得到的具表面微結構之臈片半: 用乾圍與用途與於押出製程與延伸製程中來搭配=依使 200938367 本發明所&出的光擴散元件 料,並接著有複數個可應用於經應力基材材 向或形變的透光高分子聚合物擴散顆粒,透光擴配 基材若加熱達玻璃軟化點溫度附近(Tg) ,顆粒或 二顆粒於押出製程製作光擴散元件:= 基材材料中,以及元件表面的單 入该 中表面結一-押心押 ❹ Φ 【實施方式】 本么明疋種非對稱光擴散元件與其努丄告太 散元件是具有更好擴散特性的擴散元件/,、^要〉认其擴 .面,2光源’如擴散板或是擴散膜,擴散以=: 產生雙折射的擴散特性。另透明基材 稱且起伏的表面微結構,使通過成不對 =向異性的 射率特選別延上伸述ΐ基材中的散射顆粒與基材本身的折 射羊選擇與延伸後的膜片機械邊方向( dlreCtl〇n)與橫向邊方向(Transverse directi〇n) 射率匹配與厚度符合光建設性干涉(㈣咖贿e)戶^ 的四分之-波長(Quarter wave)厚度需求時’此類似多 層膜堆疊的顆粒與基材的架構能將光線作不同方向的極化 偏光反射,所以能產生某些程度的偏振光散射現象 200938367 (Polarization scattering),這對於強烈受光偏振狀態 影響的LCD面板有更咼的能量使用率,更能提高面板的輝 度’因為傳統的背光源經過LCD面板後經過偏光板後將會 有一半以上的光線被吸收浪費掉,本發明的膜片若帶有部 份偏振散射效果後,其穿透率與透過面板後的輝度將會大 幅提升。 ❹ ❹ 折射率改變的原理請參閱第五圖所示光在各方向具有 不同折射率的介質中的行進示意圖,其中顯示光波於一各 向異性的介質中行進,以圖中半個橢球表示介質相對於光 的路徑來說,在各個方向具有不同的折射率,X軸、y軸與 z軸表示三度空_座標,而此介質於三個方向上具有三 们不同的折射率’分別是ηχ、〜與nz,方向5⑽顯示為光 ^于進方向’光進人此介質中,由於形成—個人射角度, =於各方向有不同的折射率,故光的速度也在各方向不 二光波在各方向產生偏極的現象,如圖中特徵偏極化方 二i rr/°larizati°n)5Gi。本發明即利用此物理特性, 2乍擴政膜時’在基材的材料中加入其他透光顆粒,使 產生折射、偏極等現象;或透過應力延 ςίίΓ 成各向異性的折射率,產生各向異性的 物里特性’同樣達到更好的擴散與偏極現象。 光線圖所示光線透過具有凹凸起伏表面結構的 生兩個光徑,分別以圖中實線 表不。此例中’光線進人具有雙折射特性的基材動,產 11 200938367 生折射現象,並分為兩個光徑,」 射向具有起伏結構的表面結構62 的方向亦有偏折。虛線6〇2所表 時因折射率改變而改變方向,接3 空,貫線601表達的光徑接著 I 62,因為折射率改變,光線 所表示的光徑於進入基材60 接著射向表面結構62,因為 “,V卜叫、、、σ傅,囚為 入射的角度與材料之間折射率的不同且人射角度大於全^ • 射角,光線被反射,繼續再下一次碰到表面結構62的壁 . 再被反射射回基材6〇,並由另一路徑反射,經表面 ; 折射出去’咖與6G2兩光線路徑一開始打人基材丄 ❹ 纟偏折的纽無置射向本來差異很小,但經過微結構 透鏡62的破壞與改變使光路徑6〇1與6〇2差異拉大,、言二、 是本發明所提及之高度擴散一個报重要的特色,雙折5 應加上微結構本體可以光線擴散特性更為強烈。 i述光線經過擴散元件的各部份的折射與反射現 因各種擴散元件的設計不同而不同,若無表面結構則雙折 .射現象的擴散特性將只有如一斜射光線經一光學平板破 的單純光線平移(Shift)現象,軸光線經雙折射晶體可 ❹ 以一分為二,但對於出射的兩光線的出光角度並無差異, ϋ樣的擴散特性就無法改變出射光線的擴散肖度^,雖然此 雙折射現象有增加空間(Spatial)的擴散性,但是無法增 加角度(Angular)的擴散性,就無法更有效地增加擴散^ 力,更無法改變擴散後的角度大小,所以本發明的實施例 便利用微結構表面來破壞原本無法改變出射角度的缺點, 此表面微結構體將可以有效的改變光線的出射方向來增加 未擴散前與擴散後角度的差異性,明顯地提升擴散膜的空 間與角度的擴散能力,將此擴散膜片使用在LCD背光源g 將可以有效地改變背光源與LCD的視角。 、、 12 200938367 第七圖所示為光線通過—般平面基板而沒有擴散現象 的光學模擬示意圖,圖表7〇顯示一個在XY平面上頗為均 勻的光點,表示光線通過沒有特殊設計的平面基板時,所 呈現的光亮為-個均勻的光點,或是有各方向相同的均勾 擴散的現象,圖纟71與圖表72則分別顯示投影在γ方向 與X方向的亮度,顯示為各方向均勻的亮度。 ❹ 第八圖顯示光線經過各向異性的介質時產生雙折射 擴散現象的光斑分佈示意圖,如常見的方解石、藍寶石、 f英等都是具有雙折現象的晶體,藉由適當的改變晶體光 轴的方向將光線打人此雙折射的介質來模擬其擴散特性, 圖表80顯示—個光點產生的擴散現象 擴r率較垂直方向(γ方⑴大,圖表8= 示圖声如由方向的先點擴散投影的亮度分布,圖表82顯 Α巾χ方向的光點擴散投影的亮度分布,明顯在X 方向有較廣的擴散比率》 ❹ 長体S參閱第九圖’其顯示為光線通過各向異性並帶有 音:狀=構表面的非對稱擴散膜的擴散現象光學模擬示 r 結構 整,圖中所示之各向異性的介質至少包周 異的折射率,且為減產兰Λ /括兩個方向具有相 90顯矛支止6 , ’率差Δη為0.2的例子,其中圖表 過各向異㈣介質_散現象,縱軸與橫 釉顯不與—特定軸(此例 姓椹2 過的介質具有各向異性的特性與具微 4表面的基材本體,明顯看出在垂直方向有較大的擴; 13 200938367 率(角度較大),而圖表91則顯示垂直方向的亮度投影, 顯示集令在軸附近的角度的擴散率較大,圖表92顯示水平 方向的亮度投影,顯示擴散率就沒有前者大,代表此非對 稱擴散的光學差異可以明顯的來改變與調整。 第十A圖顯示光線通過内部沒有顆粒的擴散現象示意 圖,其中圖表100明顯看出光線通過内部沒有顆粒的介質 時僅有幅度較小的擴散現象,亮度是分布在一個小範圍 中’圖表101與圖表102則是兩個方向的角度的亮度投影, ❿ 亮度分布亦顯示並沒有大角度的擴散現象,類似光源打向 一個透明膜片後的光分佈結果》 而第十B圖則顯示光線通過外部具有表面結構且内部 具有擴散顆粒的擴散現象示意圖,内部有的顆粒經上述的 應力延伸製程有<可能會產生形變,若顆粒產生形變而配向 時’此時此擴散顆粒將具有各向異性的特性,由圖表1〇3 可看出光線通過與第十A圖所提之相同條件但又多了内部 有經過應力延神的顆粒的介質時有明顯的擴散現象,亮度 ❹ #散的部份是分布在垂直的方向,圖表1〇4可以看到亮度 A布狀況’圖表104分佈的狀況跟㈣透光齡的摻雜濃 I與延伸使用的倍率與折射率差異變化有明顯的相關性, *當透明顆粒濃度較濃時,圖表104顯示的配光曲線分佈 會在大角度區有較大的亮度分佈。而另一方向則仍與第十 A圖所示的分布狀況,如圖表1()5所示,亮度分布顯示並 沒有大角度的擴散現象。 在本毛明中’上述第八、九、十A、十B圖顯示的兩 個方向不同折射現象的雙折射(birefringenceW象主要 200938367 線透過—非對稱擴散元件所產生的現象,較佳實 ==象。其中,為達到將光源= ==基材内顆粒產生雙折射現象的方式以外,另外更 射出去,達到高度擴散的功效。的4將透過的光線散 要實件中的顆粒是否具有各向異性的特性,主 過程與材 當此條件;伸:=====達軟化點 空洞,在其他實施例中,在 =顆粒,包括非對稱的橢圓顆粒^纖、纖==同 或玻璃纖維(Glass仙的長條狀顆粒等。I,狀顆粒、 面結圖第與十第圖顯示的擴散元件具有表 生的擴散元件的表而㈣圖圖(a)顯不經過壓模製程產 ^ 、表面、、口構,而圖(b)則是顯示表面έ士楹、隹 步經過拉伸的過程,呈現較接近橢圓的變形。構進一 經過ί!::B L中:圖(c)顯示基材中的表面結構並沒有 下所拉伸的效果,表面結構= 產生不同私度的各向異性的特性。 第十一圖顯示本發明的光學模擬 線經過基材内摻雜擴散透明擴散顆粒且經延= 15 200938367 ^生特性且具長條狀表面起伏 時所產生的擴散現象示音。微、、,α構之光學擴散膜介質 果。此圖模擬類似經押、^ ’可說明本發_實施例結 之情況,其中基材的部份羞°,膜片後再經過延伸製程後 形’圖⑻顯示為經擴散的:出當中的表面微結構為_ 情形;圖(C)顯示光線經過&力f垂直方向顯示有擴散的 帶有圓點狀凹凸表面微結擴散顆粒且 過延伸製程,本身不具 =予擴散膜,因此膜片未經 示意圖,其表面微結構而。特性’此時所產生的擴散 經押出製程後的結構膜 妾近圓形的樣態,模擬類似 顯示並沒有糾方㈣龍之⑼。圖⑷ 中。以上圖例顯示經過延伸愈象,而疋均勻集中在一區域 異,此差異除了來自本身折射5^的擴散性差 經延伸後呈轉對稱之後的變化 卜還有微結 構表面。 之製本擴散元件時,如第十三圖所示 ❹ 凹,路可以噴塗(Spray=^ 表面,亦可利用雷射加工在模^,顆粒打在模具 機械加工方式^滾輪或模具。 煉ml』要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係利用混 :塑性的顆粒後進‘輯與要::步:在:斗)令=具有 十五圖與第十六圖所示之製程機=例示3意)圖々第 16 200938367 注於主進料區160或次進料區162的基材材料中已掺入顆 粒’基材與顆粒的材質多係為熱塑性之高分子聚合物,如 聚甲基丙婦酸甲醋(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 碳酸酯樹脂(Polycarbonate,PC)、曱基丙烯酸曱酯聚苯乙烯 ((Methyl methacrylate ) Styrene,MS )及聚苯乙稀(P〇lyStyrene,
❹ PS) ’ 聚苯二甲酸二乙酯(p〇i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 奈一甲酸乙二醇酯(p〇ly(Ethylene Naphthalate),聚丙稀 (PolypropyIene,Pi>)等組成的材料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材料或其共 聚合物體。 首先將料除塵清潔後經乾燥烘烤,準備將材料進行混 煉與捏煉作業,混煉聚合體通常需要加熱聚合物使其為熔 融丄混煉過程中產生的剪切效果將產生高熱,需注意溫度 過尚材料裂解的問題,混煉過程亦可以適時加入一些加工 助劑或改質财改諸料的韻或熱力性料。混煉過程 可由漢塞_混合機、旋帶錢合機、賴 合後再經捏煉裝置捏煉使其高分子材詩化。將 煉後的共^物體經再關網過濾並由 二道設計與整合亦可以共押出多= 板材,本發明的透光擴散顆粒亦可 多, 、θ中,或採多層基材參雜不同種類的 顆粒材料,如第十六圖张-旦从 種類的擴政 材料經分料V μ ㈣態高分子聚合物 材抖 单夕層分流後由模 S135),模頭(如T_die) AA丄^ “押出(步驟 料、、田卢與厚度較Am ))的功用疋可以讓押出的塑 科狐度與^&為均勻,且有效 時之膜片尺寸大小,壯日车抽山^吐出置與押出 (155)間隙盥吐由晷十押出膜片的厚度由押出機的滾輪 ()出量來調整,此絲膜片與板材的厚度設 17 200938367 計通常約為50〜3〇〇〇um。 上述利用滾輪共押出的參考過程請參閱第十四圖,其 中,用上下滾輪進行滾輪轉印,其中顯示滾輪141,142在 才料140 ±下表面形成表面結構。此種押出白勺製程可以快 速、大面積的生產擴散膜與板材。 鲁 Ο 、^參閱第十五圖所示’摻有透光之擴散顆粒的高分子 =料經過主進料區16G,此例中,利用進料螺桿與分 二進料區的加熱器152將材料混合,經模頭I%押出, ,尚未冷卻固化的基材再透過滾輪155轉印製程 11 to 1*〇11)將模具或滚輪上的表面結構壓印在材料 ^面上(步驟S137)’並且,若材料僅一個表面需要製作 幸:f結!冓,僅需—組滾輪將鋪設於機台上的材料進行滾輪 ;、若上下表面需要有表面結構,亦可透過兩組或以二 ”滑或帶結構的滾輪在製程中將圖形壓印在材料上 出製程最後仍可包括圖式中經過冷卻平台156冷二 ^基材’再利用檢測裝置157,157,檢測此成品,包括 。整體擴散元件的厚度、擴餘度等是科到要求。双 接著,本發明更透過應力延伸的過程使第十五 =材料與齡進行拉伸,主要會使微結構表面與透= ^顆粒產生形變與折射率改變,擴散顆粒產生形變邀' 3伸過程的加工溫度有關,加卫溫度亦將影響折的 匕(步驟S139),亦可能使當中的顆粒具有 、 (AUgnment ),不至於混亂沒有固定的特性。 向性 比如,應力延伸製程中可調整延伸區圖中的滾 、滾動速度差異,讓材料連同當中的顆粒受到不^的應5 J8 200938367 料間==同:=力產生表面微結構形變與材 採_延伸變L::到:::伸=方=程可 倍: 後之折射率差異約:::其::::延伸之 常需熱處理製程來降低並消除延伸時内部應力白Ui前也 ❹ ❹ 外f有實施例如第十六圖所示,利用多層押出的* :广成多層的基材,如圖所 出:: 161,脱,163,透過不同的㈣ =之材料 中材=透過主進料區160與次進料區=二此: 5, .θ,, τ於特疋層申摻入透光擴散顆粒,同拄卜 4煉於製程供料機台上。經過模頭154押出十=夺您 ::=,再經過滾輪155調整基材厚度,並“ 卻平才:的嶋生表面結構,最後才經過冷 件的特性是否符^求並以檢測裝置157,157’檢測擴散元 件基材本體的的折射率差異與其厚度有達到干涉條 ^尤可以造成光線的偏振反射,但因滿足即你條 光學鏡片锻膜技術中常見多需要十件 问低折射率材料反覆堆疊來達成高反射率百 發明中的擴散膜亦可藉由類似薄膜干涉中多層高低折: 19 200938367 e ❹ 率材料堆疊的多次干涉反射來增加偏振光的光線反射率, 折射率差異越高,堆疊越多層且厚度控制越均勻其針對特 定波長的反射率越好,而本發明製程中的非對稱光擴散元 件的製作實施例之-採多層共押出達成高擴散與高偏光散 反射條件,其材料實施例可採用折射率與雙折性差異較大 的材料如PET或PEN或其相關共聚合之高分子材料來搭配 使用,本實施例共押出時以PET與爾兩種材料反最 即(AB)n架構,其中n為整數值’依設計常約介於 佳值約120〜180之間,當延伸時的溫度控制在拉 伸为子材枓的雙折射異向性發生時就可以使多層堆疊的膜 堆產生異向性與等向性的折射率變化,而搭配設計的Μ 光學波長設計之厚度設計,即可達成多層膜干涉的條件, 而將光線中的s偏振光反射,有效回收利用LCD面板上貼 耗吸收的ί線’此時即可以達到偏光散反 提升面板輝度的條件。例仏日夺本發明可以達成 ―當餘條件不錢干涉反射的嚴格條件時,本發明之 吏配向之擴散顆粒數量與堆積的層數夠 LJ性特性時亦將有明顯的偏振光 ,此反射非薄膜干涉所造成,其單 不同材料間折射率差異造成的多次反射,多;: 的Γ率與介質之介面差異更多且複雜時,更能 量後經延伸製程產生 達成β刀偏光政反射的賴,增加面板的輝度。 20 200938367 —請參考第十七圖所示,為本發明多層共押出擴散膜的 貫施例與市面產品比較圖,圖中四條曲線分別表示原始 LCD、原始LCD使用本發明提供的擴散膜一、原始lCD使用 本發明提供的擴散膜二與原始LCD使用3M的增光膜诎砰 在各視角角度的輝度表現。 其中顯示以本發明的光擴散膜與市面上有增光效果的 產品(美商3M的增光膜膽)比較,以τ〇_的測_7腫 ❹ 面板的垂直視角輝度分布圖,圖中座標的 水千轴早位為視角角度⑷而垂直軸為輝度單位(nits), LCD面板加上3M的爾後有明顯增光的效果, 4不使用多層共押出製程所製作本發明擴散膜,立 效果。而圖中四曲線中的擴散膜一與擴散 率的差^致輝度的差異在於延伸的製程改變而導致折射 任何與未加 1,π 車又里測其各角度平均輝度增益 改變太、夕替㉟而倍左右,且垂直視角分布也不會因此 ΐ’ΐ 言’押出製程若制多層共押出並搭配 寂ίϊϊ顆粒於各特定層中間後’經押出製程再經延伸紫 程i提升折射率差異後,產生異向性的折射率差異 光散反射率。完成上述光擴散S件後,使光 擴散基產生不同的光線折射與 二6==的各向異性的特性,不僅可以產= 好的擴“力,辟加異向性,亦可有—定程㈣偏振散 200938367 射效果。 ❹ φ 請再參閱第十八圖,其顯示本實施例所製作的非對稱 擴散膜片以日本電色工業株式會社所生產的GC5〇〇〇L型擴 散角度光度計來測量其經延伸的膜片之TD與MD方向的擴 散角度差異。本實施例中所押出的光學膜片,採喷砂與蝕 刻方式製作微結構霧面滾輪為模具,將高分子塑料溶化捏 煉後經多層共押出機以分層器分層押出,所得的基材本體 其微結構表面Ra粗糙度值約3· 5〜5· 2um,而膜片厚产約 〇. 4麵,接續以此膜片再經實驗延伸機在12()度的烘箱二 後以約1. 75倍的延伸倍率,採單軸延伸,最後再經熱處理 來消除内應力。最後得到此非對稱光學膜片成品TD與肋 方向的半高全角(FWHM)角度差異約有2〜3度,而更大的非 對稱角度的變化則需採用更大的延伸倍率來達成。 上述產生的擴散元件,如擴散膜’通常擴散膜的通用 厚度約是50〜50〇Um’亦可根據需求改變此 ^才”,此則亦可貼附在其他基板上,形成複 =反,辱見各種用途的擴散板可約有lrom一9_的厚度,而 =TI f Γ用途之擴散板因LCD TV薄型化需求,擴散板 ,此光擴散元件若設計當成擴散板用途使用 需求,也可以直接於押出製程時 厚度形成一較厚之擴散板基板並依之 别手長來製作此較· U〜3刪厚度的擴散板元件。 士發明之光擴散元件之結構可參閱第十九圖所示之結 非’此_不為基材之一表面具有起伏凹凸結構的 咔稱光擴散薄膜,除了表面結構外,基材内部有透光擴 22 200938367 散顆粒結構,基材並經過延伸製程處理。第二十圖則顯示 具有上下兩個表面起伏結構的薄膜,基材内部亦有透光擴 散顆粒結構,基材並經過延伸製程處理。 ^述非對稱光擴散元件的基材中具有可經過應力延伸 二顆粒’其實施例可以為圓球形、義形、非球狀、 务士 1柱體、棱柱體、或各種形狀摻雜的混合透光擴 ,而基材表面結構係透過具有表面結構的模具 〇 ❿ ί ί: ’ Λ利用滾輪共押出製程產生基材表面結構,而模 :二t 結構可透過喷砂(Sa—ing)、蚀刻 、雷射直寫(1^咖如)、鑽石切割、光刻 仿心:Γ塗佈等餘產生,微結構模具的加工形狀可 σ工衣程與模具設計有各種形狀,如半球,拔, ==虛菱形,非球面或以上結構混合的形狀等:經 與應力延伸製程後其最後的形狀可以做不同延伸 ‘率調整,若配合單軸或多軸同倍率或不同延伸 能製作出某些不易以傳統機械加工方式 分布的擴散微如隨機分布且結構成條狀 可、、欺膘興擴散板。本發明中僅加工滾輪模具一次即 二叮錯、伸製程來製造出多種比例的非對稱結構,此方 J 、去許多模具加工的相與成本,提升生產力。 t上所述’本發明所揭示的非對稱光擴散元件 造方法具有以下特色: ⑴k應力延伸製程產生的基材可由延伸倍率條件來 調整非對稱擴散元件的表面結構大小與方向與擴 散能力; 、 23 200938367 (力延伸製裎所產生的雙折射效應其折 後可以幵;:2大’雙折射效果搭配表面微結構 ±ΨΜ^^μ . roplc)的顆粒經拉伸可以產 整分佈,調整方:各:::生的顆粒經拉伸可以調 e ❿ 模本具,以快速製作 或光固化的膜片/^ (Pepnn 1 、片衣私,其基材與成形膠有剝離 易麵曲;的結構其本體強壯不 错㈣ 構本體因非塗佈方式接合,所以社 構強壯不脫離基材,且不易有趣曲問題; (6)rc==T_(taxiai)、單軸限制 二:==伸效 散效果; 乂疋维異方向用途需求的擴 文果,可以增加LCD面板光穿透率與輝戶。 ㈣之較佳可行實施例’ ί因此即 内容所^之箄tii 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示 内,合予陳明 ’均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24 200938367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係為習用技術之背光模組示意圖; 意圖第二圖係為習用技術以發光二極體陣列為背光源的示 第三圖所示為習知技術光擴散臈的剖面圖. 圖;第四圖所示為習知技術之各向異性的光散射薄膜示意 ❹ 擴散現象 行進=所示為光在各方向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質中的 路徑=所示為光線透過具有凹凸起伏表面結構的光線 意圖第七圖所示為通過一般平面基板而沒有擴散現象的示 擴散線經過各向異性的介質時產生雙折射的 意圖第九關示為光線通過各㈣性的介_擴散現象示 示意Α圖顯示光線通過内部没有擴散顆粒的 顆粒通過外部具編結構且内部具有 件中G表=以:嶋示本發明所提供的擴散元 25 200938367 第十二圖顯示本發明的實驗圖式; 第十二圖所示為本發明之擴散元件之製作流程; 第十四_示為湘上下滾輪進行滾輪轉印的製程示 第十五圖所示為本發明之製程機台示意圖; 第十六圖所示為本發明多層製程之實施例示意圖;
第十七圖所不為本發明多層共押出擴散膜的實施例與 市面產品比較圖; 十八圖顯示本發明所製作的非對稱擴散膜月TD與 肋方向的擴散角度; f T九圖所示為本發明光擴散元件結構示意圖之 第一十圖所示為本發明光擴散元件結構示意圖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背光模組10 反射層11 發光二極體20 導光層31 光源3 透鏡層34 不規則的結構340 各向異性的散射薄膜40 連續的結構42 方向503 背光源12 擴散層13 光反射層32 光擴散層38 均勻表面310 均勻表面370 分散的結構44 特徵偏極化方向5〇1 26 200938367 實線601 虛線602 基材60 表面結構62 圖表 70, 71,72, 80, 81,82, 90, 91,92, 100, 101,102, 103, 104, 105 滾輪 141,142 主進料區160 進料螺桿153 次進料區162 冷卻平台156 〇 材料140 加熱器152 模頭154 滾輪155 檢測裝置157,157’ ❿ 27

Claims (1)

  1. 2o〇938367 、申請專利範圍: I —種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造方法,包括有: 使押出轉印製程將一平板模具或滾輪 心表面上’其中該基材為-摻S 、 <擴放顆粒的尚分子材料形成;以及 進行延伸製程使該基材 内的透光顆粒與基材本^ Ο 2伸,產生表面微結構形變。 、體妆 2· 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去,其中該平板模具之表面具有凹凸起伏的妹 構,係以噴塗的方式產生。 … 3· t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方法,其中該平板模具之表面具有凹凸起伏的結 紋路係利用雷射加工在該模具表面上產生凹凸起伏的 4· t申請專鄉圍第1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it件之f Q 造方法,其中該平板模具之表面具有凹凸起伏的^ 構’係應用姓刻方式產生表面痕跡。 5· ^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 造方法,其中該平板模具之表面具有凹凸起伏的結 構,係應用鑽石刀具之機械加工方式產生表面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造方法’其_該滾輪轉印製程係透過一組披有該模具 的滾輪於該基材之一個表面製作表面結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迷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28 200938367 造方法’其中該滾輪轉印製程係透過多組具表面微結 構的滾輪於該基材之二表面製作表面結構。 8·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u方法’其中該基材中的基材本體或透光顆粒經延伸 製程後具有折射率或結構的配向性。 9· ^申μ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❿ Α方务八中5亥基材中的基材本體或透光顆粒經延伸 製程後具有雙折射的特性。 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虹,其中該延伸製程可採縱向延伸、橫向延伸, 作早軸、多軸等方向延伸。 η·;=專: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i度〆,使延伸製程係透過調整兩組滾輪的滾動 度使基材表面微結構體產生形變。 12·::ϊ::ί擴散元件之製造方法,係透過製程產生 ί法包括*:、麵稱性擴散特性的韻散元件,製造 準具或滾輪,該模具或滾輪之表面具有凹 面姓構所r構,藉以墨模出該非對稱擴散元件的表 卸知構所需之模具; 備製-摻錢光難料; 、於’透過多1 且具有表面微結構的滾輪 、隹基材之表面上屬印該模具上的表面結構,·以及 透過調整多組滾輪的滾動速度使該 ^ ,、土材内的透光顆粒受到不同的應力,產 29 200938367 生形變。 13·如申請專利範園第】 造方法,其中物^主而/稱先擴放轉之製 的方式產生。表凸起伏的結構係以噴塗 认如申請專利範圍第_所述之非對稱 法二其中該模具之表面凹凸起伏的結構:利 射力口工在該模具表面上產生凹凸起伏的紋^係利甩雷 ❹ 比:申請專利範圍第i2項所 今 造方法,其中該模具之表面凹凸起=之製 刻方式產生表面痕跡。 的…構係應用蝕 瓜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 造方法’其中該基村 ^先擴放元件之製 伸製程後具有折射率或結構土的配向性或透光顆粒經該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 =法’其㈣材中的:枯件之製 伸製程後具有雙折射的特性。以透_粒經該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 羞_ 造方法,其中該延伸製程可採縱 ' 抽、放轉之製 作單軸、多軸等方向延伸。、岐伸、横向延伸, i9· 一種非對稱光擴散元件,包括有: 透光南分子基材材料; 複數個透光擴散顆粒,係 _ 入 該透光高分子基材材料中1^擴散元件時摻, f帥_伽峨擴散元件表 30 200938367 =具表面起伏之摻有透光擴散顆粒美丄 擴放元件經-延伸製程之處理^材光 構,與非軸對稱的擴散特性。尤產生非對稱的表面結 2〇.=ΐ=19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 人透先间分子基材於該伸 一 率差異約〇.㈣.45之間製私之則與之後的折射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 中該光擴散元件表面社漏、类、^對稱先擴散兀件,其 22如構透過—押出製程產生。 中2i _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A 光擴散元件之單m矣品面獻構的滾輪於該 構。 早面成雙面表面上壓印形成該表面結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 令該透過難該多組滾輪騎動 =精粒與基材表面微結構受到不同的應力· ,、產生形 ❹ 24二=:::=:稱光擴散元件,其 有雙折射的特性。散顆粒經該延伸製程後具 25.第24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其 粒為均向性的顆粒,經該延伸製程 後可成為各向異性的顆粒。 26且光擴散70件之製造方法’係透過製程產生 ^ 、與非對稱性擴散特性的光擴散元件, 方法包括有: 31 200938367 準具或滾輪’該模具或滾輪之表面具h 面結構所需之模具; 亥非對稱擴散凡件的表 備製—摻有顆粒的基材材料; 壓 =上有4_雜輪 Ο =:,透_;::== 27.如^請專利粒與基材使其X到應力延伸,產生形變。 造方^,复乾園第26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z 中該模具之表面凹凸起伏的結構係利用鑽 、以機械加工的方式在該模具表面上產生凹凸起 伏的紋路。 .Ϊ申明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非對稱光擴散元件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延伸製程可採縱向延伸、橫向延伸, 作單軸、乡|轉方肖延伸。 ❹ 32
TW97108015A 2008-03-07 2008-03-07 Asymmetric light diffuser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0938367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08015A TW200938367A (en) 2008-03-07 2008-03-07 Asymmetric light diffuser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08015A TW200938367A (en) 2008-03-07 2008-03-07 Asymmetric light diffuser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8367A true TW200938367A (en) 2009-09-16

Family

ID=44867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08015A TW200938367A (en) 2008-03-07 2008-03-07 Asymmetric light diffuser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93836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7425B (zh) * 2011-07-01 2014-08-01 Extend Optronics Corp 車用顯示鏡及其製作方法
TWI562408B (en) * 2014-04-29 2016-12-11 Ind Tech Res Inst Light source modu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7425B (zh) * 2011-07-01 2014-08-01 Extend Optronics Corp 車用顯示鏡及其製作方法
TWI562408B (en) * 2014-04-29 2016-12-11 Ind Tech Res Inst Light source modu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3303B (en) A transparent polymeric film having a top and bottom surface
CN101128758B (zh) 具有共连续相的复合聚合物光学膜
US7009771B2 (en) Optical element containing an optical spacer
CN102282014B (zh) 在极角和方位角方向均具有输出限制的反射膜组合及相关构造
US7843637B2 (en) Birefringent structured film for LED color mixing in a backlight
US6583936B1 (en) Patterned roller for the micro-replication of complex lenses
US6831786B2 (en) Surface formed complex multi-layered polymer lenses for light diffusion
CN101142500A (zh) 具有共连续相的聚合物光子晶体
TWI301533B (en) Optical diffusion module
TW200811482A (en) Optical film
WO2006026743A1 (en) Enhanced light diffusing sheet
KR20110086164A (ko) 극 방향과 방위각 방향 둘 모두에서 출력 구속을 갖는 다층 광학 필름 및 관련 구조체
KR20120085755A (ko) 광확산 필름과 그 제조 방법, 광확산성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0907420A (en) Diffuser prism sheet comprising light diffuser in the valley of prism and LCD back light unit thereby
TWI606284B (zh) 隨機散布式反射偏光器
CN101602254A (zh) 非对称光扩散元件与其制造方法
TW201017281A (en) Optical sheet and composite sheet with moire fring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US6867927B2 (en) Transparent surface formed complex polymer lenses
TW201226971A (en) Light-uniforming anti-glaring structure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TW200900724A (en) Light redirecting film having discontinuous coating
TW200944840A (en) A compound type diffuser plate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90051183A (ko) 휘도 향상 필름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1106028A (en)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TW200938367A (en) Asymmetric light diffuser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044022A (en) Diffusion sheet, light control unit, and light source u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