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7513A - Mechanical pencil - Google Patents

Mechanical penci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7513A
TW200927513A TW097140894A TW97140894A TW200927513A TW 200927513 A TW200927513 A TW 200927513A TW 097140894 A TW097140894 A TW 097140894A TW 97140894 A TW97140894 A TW 97140894A TW 200927513 A TW200927513 A TW 2009275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ember
cam surface
chuck
mechanical pencil
refi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0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0083B (zh
Inventor
Hirotake Izawa
Takashi Kobayashi
Kyo Nakayam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27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7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0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00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16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tepwise feed of writing-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22Writing-cores gripping means, e.g. chu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03Propelling pencils with lead sections or lead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027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sliding tubelike writing-core gu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9/00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 B43K29/02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with 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19/00Erasers, rubbers, or erasing devices; Holders therefor
    • B43L19/0056Holders for erasers
    • B43L19/0068Hand-held holders
    • B43L19/0075Hand-held holders of the pencil type
    • B43L19/0081Hand-held holders of the pencil type of the mechanical pencil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92751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可利用書寫壓力而促使筆芯(替換芯) 轉動的自動鉛筆。 【先前技術】 在藉由自動鉛筆執行書寫的場合中,通常不是在軸筒 〇 對書寫面(紙面)形成垂直的狀態下使用,多半是在對書 寫面形成若干傾斜的狀態下使用。在上述軸筒呈傾斜狀態 的書寫場合中,由於筆芯隨著書寫的進行而形成偏摩耗, 因此產生所謂「線條變得較開始書寫時更粗」的現象。此 外,不僅是線條的粗度有所變化,由於筆芯對書寫面的接 觸面積也形成變化,因此產生「線條的濃度也隨著書寫的 進行而產生變化(線條變淡)」的現象。 爲了避免上述的問題,由於只需在促使軸筒轉動的狀 G 態下書寫,便可使筆芯上較尖的那一側依序接觸於紙面上 而執行書寫,故可避免上述「線條隨著書寫的進行而變 粗」之類的問題。話雖如此,倘若形成「在促使軸筒轉動 的狀態下進行書寫」,將衍生「隨著書寫的進行,必須不 斷變更軸筒之握持方式」的煩惱,而使書寫的效率顯著地 低落。 在上述的場合中,當軸筒的外廓形成圓筒狀時,雖然 轉動軸筒而在令其依序轉動的狀態下進行書寫的作法並非 不可能,但在其外廓並非圓筒狀而是在筒身中段設有突起 -5- 200927513 的設計、或者爲側壓式自動鉛筆的場合中,是很難形成上 述「轉動軸筒使其依序轉動後書寫」。 因此,爲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在日本特許第3882272 及3885315號公報等中揭示—種自動鉛筆,該自動鉛筆用 來夾取筆芯的夾頭是構成當承受書寫壓力時後退,並具備 能利用該後退動作而使上述筆芯與上述夾頭一起緩緩地轉 動的轉動驅動機構。 〇 因此’上述日本特許第3 882272號公報及日本特許第 3885315號公報所揭示的自動鉛筆是構成:藉由按壓操作 「配置成突出於軸筒之後端部」的按壓蓋,使用來夾取筆 芯的夾頭形成前後移動,而可依序送出筆芯。換言之,是 藉由使收容筆芯的芯殻連接於夾頭的後端部,並使按壓蓋 連接於該芯殼的後端部,而構成透過芯殼將按壓動作傳達 至夾頭。 根據上述的構造,由於按壓蓋是透過芯殻而一體地連 〇 接於夾頭,因此每次筆芯伴隨著書寫動作而形成後退時, 按壓蓋也朝後方移動,此外,隨著筆芯的後退動作,由上 述轉動驅動機構所驅動之夾頭的轉動動作也直接傳達至按 壓蓋。 因此,在譬如使用者以指尖等任意地轉動按壓蓋的場 合中,由於上述的轉動動作是透過夾頭而傳達至轉動驅動 機構,因此產生所謂對轉動驅動機構造成妨礙的問題。此 外,在上述按壓蓋不經意地接觸任何物品的場合中,甚至 在故意抓住按壓蓋的狀態下進行書寫的場合中,將導致上 -6- 200927513 述轉動驅動機構的功能被停止,在某些場合中這是導致轉 動驅動機構故障的主要原因。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是著眼於上述專利公報所揭示之自動鉛筆的 問題點而硏發所得的發明,本發明的課題在於:針對具備 〇 「利用因書寫壓力使筆芯產生的後退及前進動作,而促使 上述筆芯緩緩地轉動」之轉動驅動機構的自動鉛筆,而提 供一種在書寫時可令筆芯從前端管伸出的尺寸保持一定, 此外’即使在書寫角度形成垂直以外之傾斜於紙面的場合 中’也能防止發生因筆芯在前端管處的切削而導致芯折損 的自動鉛筆。 [解決課題之手段] © 爲了解決上述課題所硏發而成之本發明的自動鉛筆, 是形成下述構造的自動鉛筆:利用配設於軸筒内之夾頭的 前後移動來執行筆芯的解除與夾取,而構成可使上述筆芯 朝前方送出,上述夾頭被保持於上述軸筒內而形成可在夾 取著上述筆芯的狀態下以軸心作爲中心而轉動,並具備由 上述筆芯的書寫壓力透過上述夾頭而令轉動構件後退及前 進動作’來驅動該轉動構件轉動的轉動驅動機構,進而透 過上述夾頭將上述轉動構件的轉動運動傳達至上述筆芯, 其特徵爲:藉由透過配置於上述夾頭之後端部側的芯殼, 200927513 將按壓部的按壓操作傳達至上述夾頭,而使上述筆芯朝前 方送出’且在按壓操作從上述按壓部抵達上述夾頭之傳達 路徑的任一個位置’形成有將上述按壓部的按壓操作傳達 至上述夾頭,並遮斷轉動動作的分離部。 在該場合中’其中一種的最佳形態是構成:將芯殼安 裝於上述夾頭的後端部,並在上述芯殼的後端部與上述按 壓部之間,形成有上述的分離部。 © 除此之外’上述分離部的空隙間隔最好是設定成:不 會妨礙轉動構件之後退動作的間隔,該轉動構件的後退動 作是因筆芯的書寫壓力透過上述夾頭所產生。 接著,上述轉動驅動機構的最佳形態,構成該轉動驅 動機構的轉動構件是形成圓環狀,在其軸方向的其中一端 面及另一端面分別形成第1與第2凸輪面,並具備配置於 上述軸筒側,且分別對上述第1與第2凸輪形成對峙的第 1與第2固定凸輪面;並構成:藉由因上述書寫壓力所引 © 發之上述夾頭的後退動作,使位於上述圓環狀轉動構件的 第1凸輪面抵接於上述第1固定凸輪面並嚙合,藉由上述 書寫壓力的解除,使位於上述圓環狀轉動構件的第2凸輪 面抵接於上述第2固定凸輪面並嚙合;在上述轉動構件側 的第1凸輪面嚙合於上述第1固定凸輪面的狀態下,上述 轉動構件側的第2凸輪面與上述第2固定凸輪面’是設定 成在軸方向上對凸輪的其中一齒形成半個相位偏移的關 係,在上述轉動構件側的第2凸輪面嚙合於上述第2固定 凸輪面的狀態下,上述轉動構件側的第1凸輪面與上述第 -8 - 200927513 1固定凸輪面,是設定成在軸方向上對凸輪的其中一齒形 成半個相位偏移的關係。 在該場合中,最好是具備彈簧構件,該彈簧構件是用 來在上述書寫壓力已解除的狀態下,將位於上述圓環狀轉 動構件的第2凸輪面,彈推成抵接上述第2固定凸輪面而 嚙合的狀態。 除了上述的構造以外,最好更進一步構成:在上述轉 ❹ 動構件的後端部與上述彈簧構件之間,夾介著形成圓筒 狀,且在與上述轉動構件的後端部之間發生滑移的扭矩消 除具,以防止上述轉動構件的轉動運動傳達至上述彈簧構 件。 [發明的效果] 倘若根據上述構造的自動鉛筆,則形成以下的動作: 藉由承受書寫壓力而使轉動構件朝軸方向移動,並使轉動 構件的第1凸輪面嚙合於第1固定凸輪面而承受轉動運 動,此外,藉由書寫壓力的解除而使轉動構件回到原來的 位置,並使轉動構件的第2凸輪面嚙合於第2固定凸輪 面,而在與上述相同的方向上承受轉動運動。接著,由於 因書寫壓力所引發之上述轉動構件的轉動運動是透過夾頭 而傳達至筆芯,故可防止筆芯隨著書寫的進行而產生的偏 摩耗,並可解決線條的粗度或線條的濃度產生大量變化的 上述問題。 不僅如此,在按壓操作從按壓部抵達上述夾頭之傳達 -9- 200927513 路徑的任一個位置,最好是在安裝於夾頭之芯殼的後端部 與上述按壓部間形成分離部,故可使轉動動作的傳達被該 分離部所阻止。因此,可解決以下的問題:因爲任意地轉 動按壓蓋而造成轉動驅動機構故障的問題;及當按壓蓋不 經意地接觸於任何物品時,甚至在抓住按壓蓋的狀態下進 行書寫時,所產生之造成轉動驅動機構造成故障的問題。 另外,即使如上所述地形成分離部,用來送出筆芯的 〇 按壓操作,也能透過上述分離部而沒有干擾地傳達至芯殼 及夾頭側。 【實施方式】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自動鉛筆,根據圖面所示的實施 形態進行說明。第1圖及第2圖,是顯示在本發明之自動 鉛筆的前半部,第1圖’是顯示截斷相當於垂直於軸方向 的四分之一圓周的部分的立體圖,此外,第2圖是以剖面 〇 狀態顯示左半部的側面圖。 圖號1是表示構成其外廓的軸筒,圖號2是表示安裝 於上述軸筒1之前端部的前端開口部。筒狀的芯殼3是在 上述軸筒1内收容成同軸狀,在該芯殻3的前端部連結有 夾頭4。該夾頭4 ’沿著其軸心形成有貫通孔4a,並將前 端部分割成三個方向’經分割的前端部是安裝成:遊嵌於 形成環狀的夾扣具5内。接著,環狀的上述夾扣具5是安 裝在轉動構件6的目(1¾部內面,而該轉動構件6是形成圓 筒狀,且配置成覆蓋上述夾頭4的周圍。 -10- 200927513 前端管7是配置成從上述前端開口部2突出,該前端 管7的基端部是嵌合於支承構件8的前端部內面,該支承 構件8是被當成位於上述前端開口部2内的中間構件。上 述支承構件8,其圓筒部是形成連續的階梯狀而使其基端 部(後端部)側形成較大的外徑,該基端部内面是嵌合於 位在上述轉動構件6之前端部的周側面。然後,在用來支 承上述前端管7之支承構件8的圓周面,收容著在軸心部 〇 分形成有貫通孔9a的橡膠製保持夾頭9。 根據上述的構造,形成有從芯殼3透過形成於夾頭4 内的貫通孔4a、及形成於上述保持夾頭9之軸心的貫通孔 9a,而到達上述前端管7的直線狀芯貫穿孔,該直線狀的 芯貫穿孔内可供圖面中未顯示的筆芯(替換芯)貫穿。接 著,在上述轉動構件6與夾頭4間的空間部,配置有線圈 狀的復位彈簧1 0。而利用以下的狀態形成收容:上述復位 彈簧10的其中一端部(後端部)抵接於上述芯殼3的端 © 面’且上述復位彈簧1〇的另一端部(前端部)抵接在形 成於轉動構件6内之環狀端面。因此,藉由上述復位彈簧 1 〇的作用,將轉動構件6内的夾頭4朝後退方向彈推。 在圖面所示的自動鉛筆中,是藉由按壓操作後述被配 設於軸筒1後端部的按壓部,使上述芯殻3在軸筒1内前 進’並藉由使夾頭4的前端部從夾扣具5突出而解除筆芯 的夾取狀態。接著,藉由上述按壓操作的解除,而利用復 位彈簧10的作用使芯殼3與夾頭4在軸筒1内後退。 此時,筆芯是保持在形成於保持夾頭9的貫通孔9a。 -11 - 200927513 在該狀態下,是藉由夾頭4後退而使其前端部收容於上述 夾扣具5内,形成再度夾取筆芯的狀態。換言之,藉由重 複操作上述按壓部的按壓操作而令夾頭4前後移動,來執 行筆芯的解除與夾取,如此一來,筆芯形成從夾頭4依序 朝前方送出的作用。 第1圖所示的上述轉動構件6,是形成其軸方向的中 央部外徑變粗的圓環狀,並在形成圓環狀的其中一端面 © (後端面)形成有第1凸輪面6a,在形成圓環狀的另一端 面(前端面)形成有第2凸輪面6b。另外,在上述轉動構 件6的後端部,圓筒狀的上凸輪形成構件13是覆蓋轉動 構件6的後端部而安裝於軸筒1内,在上述上凸輪形成構 件13的前端部,形成有固定凸輪面(也稱爲第1固定凸 輪面)13a,而該固定凸輪面(也稱爲第1固定凸輪面) 13a是對上述轉動構件6的第1凸輪面6a形成對峙。 不僅如此,雖然在第1圖中省略圖示而顯示於第2 ® 圖,圓筒狀的下凸輪形成構件14是被安裝在軸筒1側而 對上述轉動構件6的第2凸輪面6b形成對峙,並在其軸 方向的後端部形成有固定凸輪面(也稱爲第2固定凸輪 面)14a。而針對形成於上述轉動構件6的第1與第2凸 輪面6a、6b;及上述第1固定凸輪面13a與第2固定凸輪 面14 a間的關係以及相互的作用,則根據第4圖與第5圖 而於稍後進行詳細地說明。 第3圖是針對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自動鉛筆,顯示 更靠近後部的圖面,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代表性部分是 -12- 200927513 以相同的圖面表示。如第3圖所示,在形成圓筒狀之上凸 輪形成構件13的後端部内面,嵌合著圓筒狀的擋止具 16,並在該擋止具16的前端部、與形成圓筒狀且能在軸 方向上移動的扭矩消除具17間,安裝有線圈狀的彈簧構 件18。 上述彈簧構件18,是發揮將上述扭矩消除具17朝前 方彈推的作用,而按壓經承受該彈推力的上述扭矩消除具 〇 17,使上述轉動構件6迎向前方。 根據上述的構造,在夾頭4夾取著筆芯的狀態下,上 述轉動構件6是與夾頭4 一起以軸心作爲中心而形成可轉 動地收容於上述軸筒1内。接著,自動鉛筆於不使用狀態 (指書寫狀態以外的場合)中,是利用上述彈簧構件18 的作用而透過上述扭矩消除具17將轉動構件6朝前方彈 推,進而形成第1圖〜第3圖所示的狀態。 另外,在使用自動鉛筆的場合中’也就是指對從前端 © 管7突出之未圖示的筆芯作用書寫壓力的場合’上述夾頭 4是對抗彈簧構件18的彈推力而後退’轉動構件6也隨著 上述的後退而朝軸方向後退。因此,形成於第1圖及第2 圖所示之轉動構件6的第1凸輪面6a,則接合於上述第1 固定凸輪面13a而形成嚙合狀態。 第4圖的(A)〜(C)與第5圖的(D) 、 (E) ’ 是依序說明根據上述的動作來轉動驅動轉動構件6之轉動 驅動機構的基本動作。在第4圖及第5圖中’圖號6是槪 略地表示上述轉動構件,在其一端面(圖面中上側的 -13- 200927513 面),沿著周方向連續地形成鋸齒狀的第1凸輪面6a是 形成圓環狀。此外,在轉動構件6的另一端面(圖面中下 側的面),沿著周方向連續地形成鋸齒狀的第2凸輪面6b 也同樣形成圓環狀。 另外,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在上凸輪形成構件13 的圓環狀端面也形成有:沿著周方向連續地形成鋸齒狀的 第1固定凸輪面13a,而在下凸輪形成構件14的圓環狀端 © 面也形成有:沿著周方向連續地形成鋸齒狀的第2固定凸 輪面14a。接著,形成於轉動構件的第1凸輪面6a、第2 凸輪面6b;和形成於上凸輪形成構件13的第1固定凸輪 面13a;及形成於下凸輪形成構件14之「沿著第2固定凸 輪面14a的周方向連續地形成鋸齒狀」的各凸輪面,其節 距是形成彼此大致相同。 第4圖(A),是顯示自動鉛筆於不使用的狀態(書 寫狀態以外的場合)中上凸輪形成構件1 3、轉動構件6、 ^ 下凸輪形成構件14間的關係。在該狀態下,形成於轉動 構件6的第2凸輪面6b,是利用第3圖所示之彈簧構件 18的彈推力,抵接在安裝於軸筒1之下凸輪形成構件14 的第2固定凸輪面14a側。此時,上述轉動構件6側的第 1凸輪面6a與上述第1固定凸輪面13a是設定成:在軸方 向上對凸輪的其中一齒形成半個相位(半節距)偏移的關 係。 第4圖(B),是顯示因自動鉛筆的使用而對筆芯作 用書寫壓力的初期狀態,在該場合中,如同以上所述,轉 -14- 200927513 動構件6是隨著夾頭4的後退,促使上述彈簧構件18收 縮而朝軸方向後退。如此一來,轉動構件6是朝安裝於軸 筒1之上凸輪形成構件1 3側移動。 第4圖(C),是顯示除了因自動鉛筆的使用而對筆 芯作用書寫壓力之外,轉動構件6抵接於上凸輪形成構件 1 3側而形成後退的狀態,在該場合中,形成於轉動構件6 的第1凸輪面6a,是嚙合於上凸輪形成構件13側的第1 〇 固定凸輪面13a。如此一來,轉動構件6是承受相當於第 1凸輪面6a之其中一齒的半個相位(半節距)的轉動驅 動。 而在第4圖及第5圖中標示於轉動構件6之中央部的 〇記號,是表示轉動構件6的轉動移動量。接著在第4圖 (C )所示的狀態下,上述轉動構件6側的第2凸輪面6b 與上述第2固定凸輪面14a是設定成:在軸方向上對凸輪 的其中一齒形成半個相位(半節距)的偏移關係。 © 接下來,第5圖(D),是顯示結束自動鉛筆的書 寫,而解除作用於筆芯之書寫壓力的初期狀態,在該場合 中,是利用上述彈簧構件1 8的作用使轉動構件6朝軸方 向前進。如此一來,使轉動構件6朝安裝於軸筒1的下凸 輪形成構件1 4側移動。 第5圖(E),是更進一步顯示利用上述彈簧構件18 的作用’使轉動構件6抵接於下凸輪形成構件1 4側後前 進的狀態,在該場合中,形成於轉動構件6的第2凸輪面 6b,是嚙合於下凸輪形成構件14側的第2固定凸輪面 -15- 200927513 14a。如此一來,使轉動構件6再度承受相當於對第2凸 輪面6b的其中一齒形成半個相位(半節距)的轉動驅 動。 因此’如同標示於轉動構件6中央部的〇記號所示, 隨著承受書寫壓力之轉動構件6朝軸方向的往復運動,轉 動構件6承受相當於第1及第2凸輪面6a、6b之一齒(1 節距)的轉動驅動,且透過夾頭4,使被夾取的筆芯10也 © 同樣被轉動驅動。 根據上述構造的自動鉛筆,藉由轉動構件6因書寫而 朝軸方向的往復移動’使轉動構件承受每次對應於凸輪之 一齒的轉動運動,並藉由重複上述的動作,而使筆芯依序 轉動驅動。因爲這個緣故’可防止筆芯隨著書寫的進行而 產生的偏摩耗,並可解決所謂「線條的粗度或線條的濃度 形成大幅變化」的問題。 不僅如此’根據上述構造的自動鉛筆,用來導引被配 © 置成從前端開口部2突出之筆芯的前端管7,是透作可發 揮中間構件之功能的支承構件8而嵌合於上述轉動構件6 的前端部’故可隨著上述夾頭4連動於書寫動作的後退及 前進動作,使前端管7透過支承構件8而朝相同方向移 動。因此’即使隨著書寫動作而使筆芯發生前進與後退的 緩衝作用,由於用來導引筆芯的前端管也朝相同方向移 動,故不會在前端管與筆芯間產生軸方向的相對移動,可 將筆芯從前端管伸出的尺寸保持成一定。 此外’由於前端管7是透過支承構件8而結合於上述 -16- 200927513 轉動構件6,因此當筆芯承受轉動運動時,形成前端管也 同樣承受轉動運動,令前端管7與筆芯形成一體而轉動。 因此,故可消除「在書寫的過程中,筆芯從前端管伸 出的尺寸每次產生變化而令使用者感到極爲困擾」的問 題。不僅如此,可防止因筆芯從前端管伸出之尺寸的變化 以致芯在前端管受到切削所引發的芯折損,此外,也能消 除因爲芯的切削粉而污染書寫面的問題。 © 承受上述線圈狀彈簧構件18的彈推力而將轉動構件6 朝前方壓出的圓筒狀扭矩消除具17,將在該扭矩消除具 17的前端面與上述轉動構件6的後端面之間產生滑移,而 發揮以下的作用:防止因書寫作用的反覆形成所引發之上 述轉動構件6的轉動運動傳達至彈簧構件18。 換言之,藉由在上述轉動構件6與彈簧構件18之間 夾介著形成圓筒狀的扭矩消除具17,可發揮阻止上述轉動 構件的轉動運動傳達至上述彈簧構件的作用,並藉由彈簧 〇 構件18之扭轉彈性能(彈簧扭矩)的產生,而可消除對 轉動構件6之轉動動作造成妨礙的問題。 此外,在圖面所示的實施形態中,如第3圖所示,沿 著扭矩消除具17的周側面形成環狀凹溝,並於該環狀凹 溝嵌入有橡膠製的〇型環19。上述的0型環19,在扭矩 消除具17承受書寫壓力而後退移動的場合中,是滑動於 上述上凸輪形成構件13的内周面而發揮達成阻尼器功能 的作用。 換言之,在對抗第3圖所示彈簧構件is之彈推力的 -17- 200927513 上述緩衝動作中,在書寫中令人感到過於軟弱無力或者過 於堅硬的感覺(指上述的緩衝作用),以致殘留所謂感觸 不佳的問題。因此如第3圖所示,將〇型環19沿著扭矩 消除具1 7的周側面配置,並利用該配置所衍生之上述的 阻尼器功能,可降低上述的問題。 接著,第6圖及第7圖,是顯示具備上述功能之自動 鉛筆的整體構造與放大其後半部的圖,第6圖是以剖面狀 〇 態顯示左半部的側面圖,而第7圖則顯示剖面圖。而在第 6圖及第7圖中,在經說明之各圖中所顯示的代表性部 分,是以相同的圖號來表示。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在軸筒1的後端部側内面, 於軸筒1與芯殼3之間收容著形成圓筒狀的按壓棒21。該 按壓棒21是構成:在其前端部,藉由配置在與上述擋止 具16之後端部間的線圈狀彈簧構件22,而朝後方彈推。 此外,在軸筒1的後端部,與筆夾23形成一體的筒 〇 體部23a是被嵌入軸筒1内,並藉由形成於該筒體部23a 内之第7圖所示的階段部23 b,而構成:可阻止上述按壓 棒21從軸筒1的後端部側拔出。 上述按壓棒21的後端部,是形成較上述筒體部23a 的後端部更朝後方突出的構造,且在上述按壓棒21之後 端部内面空間收容著橡皮擦24。接著,覆蓋上述橡皮擦 24且構成按壓部的按壓蓋26,是覆蓋按壓棒21的後端部 外周面並安裝成可裝卸。 另外,在按壓棒21之後端部的正前方,如第7圖所 -18- 200927513 示形成有尺寸較按壓棒21之内徑更小的筆芯用補給口 27,如第6圖所示’上述補給口 27的前端部是形成:對 上述芯殼3的後端部保持些微空隙G的對峙構造。換言 之,在該實施形態中’芯殻3並非對上述按壓棒21形成 機械性連結,而是在上述空隙G的位置形成分離。 在以上的構造中,一旦執行上述按壓蓋26的按壓操 作,便會透過按壓棒21而使上述補給口 27的前端部抵接 φ 於芯殼3的後端部,且直接將芯殻3朝前方壓出。藉此, 如上所述地形成使夾頭4前進並從前端管7送出筆芯的作 用。接著,藉由解除上述的按壓操作,按壓棒21將根據 彈簧構件22的作用而後退,按壓棒21將被階段部23b所 卡止,而該階段部23b是形成在用來支承筆夾23之筒體 部23a的内面。 根據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在形成於按壓棒21後 端部側之筆芯補給口 27的前端部、與上述芯殼3的後端 〇 部之間’形成有由空隙G所構成的分離部,該空隙間隔最 好是設定成:不會妨礙「筆芯的書寫壓力透過上述夾頭而 使轉動構件所產生之後退動作」的間隔。根據上述的構 造’即使在因書寫而令夾頭4與芯殼3產生的後退動作 中’芯殼3的後端部也不會衝撞上述補給口 27的前端 部’如此一來,可保證上述轉動驅動機構的轉動驅動動 作。 此外’藉由上述空隙G的存在,由上述轉動驅動機構 所引發之芯殼3的轉動動作不會傳達至按壓蓋26側。換 -19- 200927513 言之,就算按壓蓋26被使用者的指尖所轉動,也不會透 過芯殼3使轉動動作傳達至上述的轉動驅動機構,可消除 所謂「任意地轉動按壓蓋26等而對轉動驅動機構造成妨 礙」的問題。 不僅如此,藉由形成上述的空隙G,在按壓蓋不經意 地接觸任何物品的場合中,甚至在故意抓住按壓蓋的狀態 下進行書寫時,也能解除對轉動驅動機構形成妨礙的問 〇 題。 然而,在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在芯殼3 的後端部、與形成於按壓棒21之筆芯補給口 27的前端部 間,形成有由空隙G所構成的分離部,但是藉由使該分離 部形成於「按壓操作從構成按壓部之上述按壓蓋26抵達 上述夾頭4之傳達路徑」的任一個位置,可獲得與上述相 同的作用效果。 ©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剖開本發明中自動鉛筆的前半部之局 部的立體圖。 第2圖:與第1圖相同,是以剖面狀態顯示局部的側 面圖。 第3圖:是針對相同的自動鉛筆’以剖面狀態顯示更 靠近後部之局部的側面圖。 第4圖:是依序說明第1圖〜第3圖之實施形態所搭 載的轉動構件之轉動驅動作用的示意圖。 -20- 200927513 第5圖:是說明緊接於第4圖之轉動構件的轉動驅動 作用的示意圖。 第6圖:是以局部剖面的狀態,顯示第1圖〜第3圖 所示之實施形態的整體構造的側面圖。 第7圖:是放大顯示第6圖之後半部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❹ 1 :軸筒 2 :前端開口部 3 :芯殼 4 :夾頭 5 :夾扣具 6 :轉動構件 6a :第1凸輪面 6b :第2凸輪面 © 7 :前端管 8 =管支承構件 9 :保持夾頭 1 〇 :復位彈簧 1 3 :上凸輪形成構件 13a:第1固定凸輪面 1 4 :下凸輪形成構件 14a:第2固定凸輪面 16 :擋止具 -21 - 200927513 1 7 :扭矩消除具 1 8 :彈簧構件 2 1 :按壓棒 22 :彈簧構件 23 :筆夾 26 :按壓蓋 2 7 :筆芯補給口 〇 G :空隙(分離部)
-22-

Claims (1)

  1. 20092751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自動給筆’是下述的自動鉛筆:利用配設於軸 筒内之夾頭的目lj後移動來執行筆芯的解除與夾取,而構成 可使上述筆心朝前方送出’且上述夾頭被保持於上述軸筒 內而形成可在夾取著上述筆芯的狀態下以軸心作爲中心而 轉動;並具備由上述筆芯的書寫壓力透過上述夾頭而令轉 動構件後退及則進動作,來驅動該轉動構件轉動的轉動驅 ❹動機構’而構成上述轉動構件的轉動運動透過上述夾頭而 傳達至上述筆芯, 其特徵爲: 藉由透過配置於上述夾頭之後端部側的芯殼,將按壓 部的按壓操作傳達至上述夾頭,而使上述筆芯朝前方送 出’且在按壓操作從上述按壓部抵達上述夾頭之傳達路徑 的任一個位置’形成有將上述按壓部的按壓操作傳達至上 述夾頭,並遮斷轉動動作的分離部。 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自動鉛筆,其中將 芯殼安裝於上述夾頭的後端部,並在上述芯殼的後端部與 上述按壓部之間,形成有上述的分離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自動鉛筆,其 中上述分離部的空隙間隔是設定成:不會妨礙轉動構件之 後退動作的間隔,該轉動構件的後退動作是因筆芯的書寫 壓力透過上述夾頭所產生。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自動鉛筆,其 中構成上述轉動驅動機構的轉動構件是形成圓環狀,在其 -23- 200927513 軸方向的其中一端面及另一端面分別形成第1與第2凸輪 面,並具備配置於上述軸筒側,且分別對上述第1與第2 凸輪面形成對峙的第1與第2固定凸輪面, 並構成:藉由因上述書寫壓力所引發之上述夾頭的後 退動作,使位於上述圓環狀轉動構件的第1凸輪面抵接於 上述第1固定凸輪面並嚙合,藉由上述書寫壓力的解除, 使位於上述圓環狀轉動構件的第2凸輪面抵接於上述第2 〇 固定凸輪面並嚙合, 在上述轉動構件側的第1凸輪面嚙合於上述第1固定 凸輪面的狀態下,上述轉動構件側的第2凸輪面與上述第 2固定凸輪面,是設定成在軸方向上對凸輪的其中一齒形 成半個相位偏移的關係,在上述轉動構件側的第2凸輪面 嚙合於上述第2固定凸輪面的狀態下,上述轉動構件側的 第1凸輪面與上述第1固定凸輪面,是設定成在軸方向上 對凸輪的其中一齒形成半個相位偏移的關係。 W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自動鉛筆,其中具 備彈簧構件,該彈簧構件是用來在上述書寫壓力已解除的 狀態下,將位於上述圓環狀轉動構件的第2凸輪面彈推 成:抵接上述第2固定凸輪面而嚙合的狀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自動鉛筆,其中構 成:在上述轉動構件的後端部與上述彈簧構件之間’夾介 著形成圓筒狀,且在與上述轉動構件的後端部之間發生滑 移的扭矩消除具,以防止上述轉動構件的轉動運動傳達至 上述彈簧構件。 -24-
TW097140894A 2007-10-26 2008-10-24 mechanical pencil TWI4600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8905 2007-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7513A true TW200927513A (en) 2009-07-01
TWI460083B TWI460083B (zh) 2014-11-11

Family

ID=40579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0894A TWI460083B (zh) 2007-10-26 2008-10-24 mechanical pencil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50380B2 (zh)
EP (1) EP2202090B1 (zh)
JP (1) JP4533459B2 (zh)
KR (1) KR101002138B1 (zh)
CN (1) CN101835626B (zh)
HK (1) HK1148250A1 (zh)
TW (1) TWI460083B (zh)
WO (1) WO20090542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7487B2 (ja) * 2008-03-26 2011-12-2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705430B2 (ja) * 2009-11-20 2015-04-22 株式会社壽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02648098B (zh) * 2009-12-03 2014-12-31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自动铅笔
JP2014058097A (ja) * 2012-09-18 2014-04-03 Micro Kk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249790B2 (ja) 2013-01-29 2017-12-20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CN104339932A (zh) * 2013-07-25 2015-02-11 美久卢股份有限公司 活芯铅笔
TW201831340A (zh) * 2017-02-22 2018-09-01 日商壽股份有限公司 筆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5339U (zh) 1977-07-22 1979-02-19
JPS6136395Y2 (zh) * 1979-07-25 1986-10-22
JPS59107286U (ja) 1983-01-11 1984-07-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自動芯回転機構付シヤ−プペンシル
DE69633382T3 (de) 1995-01-30 2010-08-26 Pentel K.K. Füllminenstift mit seitlichem druckknopf
JP3882272B2 (ja) 1997-05-30 2007-02-14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プペンシル
JP3885315B2 (ja) 1997-09-29 2007-02-21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シャ−プペンシル
US6481908B2 (en) * 2001-02-07 2002-11-19 Kurt P. Lychwick Orbital marking pencil and scratch-off card remover
US6854909B2 (en) 2003-01-14 2005-02-15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Lead propelling device
US6702495B1 (en) * 2003-02-05 2004-03-09 Kurt P. Lychwick Orbital marking penc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02090B1 (en) 2013-12-11
CN101835626B (zh) 2012-02-01
CN101835626A (zh) 2010-09-15
JPWO2009054293A1 (ja) 2011-03-03
WO2009054293A1 (ja) 2009-04-30
TWI460083B (zh) 2014-11-11
KR20100069692A (ko) 2010-06-24
EP2202090A4 (en) 2010-12-08
US20100239351A1 (en) 2010-09-23
US7850380B2 (en) 2010-12-14
KR101002138B1 (ko) 2010-12-17
JP4533459B2 (ja) 2010-09-01
HK1148250A1 (en) 2011-09-02
EP2202090A1 (en)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9380B (zh) mechanical pencil
TWI394668B (zh) mechanical pencil
TWI451981B (zh) mechanical pencil
TW200927513A (en) Mechanical pencil
KR101452025B1 (ko) 샤프펜슬
JP6275195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TWI432343B (zh) mechanical pencil
JP4995710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KR20140141621A (ko) 샤프 펜슬
JP5216454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288992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525633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993198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993199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993200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5241464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4670312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