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44571A -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lanar display - Google Patents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lanar displa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44571A
TW200844571A TW96117018A TW96117018A TW200844571A TW 200844571 A TW200844571 A TW 200844571A TW 96117018 A TW96117018 A TW 96117018A TW 96117018 A TW96117018 A TW 96117018A TW 200844571 A TW200844571 A TW 2008445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light emitting
source device
emit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17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Pin Hung
Ming-Chia Shih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6117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844571A/zh
Publication of TW20084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4571A/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200844571 P061016BEZ1TW 23175twf.doc/n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源裝置與顯示裝置,且特別是 有關於一種可調整出光之光蜜分佈的光源裝置與應用此光 源裝置來提供可變之顯示視角的平面顯示器。 【先前技術】 隨者製造技術的進步,具有南晝質、空間利用效率 、低消耗功率、無輻射等優越特性的平面顯示器,如液 晶顯示器(TFT-LCD),已逐漸取代舊有的陰極射線管,而 成為市場的主流。另一方面,因應多媒體資訊應用的需求, 針對不同的應用場合或不同的應用目的,顯示器也應該具 有不同的顯示效果,如不同的顯示視角。舉例而言,於特 定的場合,如會議或聚會中,顯示器所顯示的内容最好可 以與他人分享,所以必須具有廣視角的特性。然而,若在 公共場合以顯示器顯示私人資訊或處理私事時,希望所顯 不的晝面具有隱密性,則顯示器必須具有窄視角的特性1、 圖1繪示美國專利第6398370號所提出的一種可改變 f不裔之顯示視角的光學膜。如圖1所示,此光學膜主要 「由兩,透明膜層撤A與腦所構成,且在透明膜芦 Κ)^:,1025中的特定位置上設置有高吸收率的物‘ 韻# 的顯 χ窄化顯示器的出光 =。α而,此種設計需外加光學膜,成本較高,且 八象使用需求對顯示器的顯示視角進行即時的控制:轉 200844571 P061016BEZ1TW 23175twf.doc/n 換,因此使用上也較不便利。 此外’美國專利第5877829號提出另一種可轉換與控 制顯示器之顯示視角的技術。如圖2A與2B所示,此技術 是在影像顯示液晶層210前方增設另一液晶層22〇,並且 搭配可輪出平行光的背光模組230,其中利用電壓控制液 晶層220之液晶分子的倒向,使進入液晶層22〇的光線散 射或是穿透,以達到轉換與控制顯示視角的效果。然而,
此技術受限於液晶層220的成本與良率問題,不易^用於 實際量產。 “ ' 另外,習知另有一種切換顯示器之顯示視角的技術, 如圖3A與3B所示。在顯示器、3〇〇中配置了兩組光源裝置 與32〇’为別由導光板312與光源314所組成以及由導 光板322與光源324所組成。光源裝置31〇底部配置一反 ^片330,光源裝置310與32〇之間配置一擴散片34〇,而 $源裝置320與液晶面板35〇之間配置稜鏡片36〇或其他 二學膜片。光源裝置320可以提供平行的背光源,以達到 2角的顯示效果,而光源裝置31G提供散射的背光源, 2到大視角的顯示效果,因此藉由切換光源裝置3ι〇盘 2〇的開啟與否來控制與轉換顯示器遍的顯示視角。铁 二3技Γ採用兩組導光板與光源,且需增加膜片擺
严声S,广此不僅成本較高’聽相對增加了顯示器的 厗度,不利於顯示器的薄型化發展。 W 右逑或其他習知的顯示視角轉換與控制技術皆 〜、法克服的缺點與_,因此如何提供有效且適當的 6 200844571 P〇61016BEZlTW23l75twf.doc/n Ϊ =到顯示器之顯示視角的轉換與控制,仍是亟待解 厌的董要課題。 【發明内容】 發明關於—縣源裝置,其可對出光的光型分佈進 仃調整,以因應不同的應用需求。 ^發明另關於-種平面顯示器,其應用上述光源裝置 作為1光源,以翻可調整顯示㈣的效果。 鲁為具體描述本發明之内容,在此提出—種光源裝置, /、適於輸出一光源,且此光源裝置包括一導光件、一第一 發光組件以及-第二發光組件。導光件具有相對之一光出 射面與-光擴散面以及連接於光出射面與光擴散面之間的 一光入射侧面。第一發光組件配置於光入射側面旁,且第 一發光組件所發射之光線適於由光入射侧面進入導光件, 並被光擴散面反射後,再由光出射面出射。第二發光組件 配置於光擴散面下方,且第二發光組件所發射之光線適於 由光擴散面進入導光件,並被光擴散面散射後,再由光出 鲁 射面出射。藉由控制第一發光組件與第二發光組件的發光 與否,可改變光源裝置之輸出光源的光型分佈。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導光件例如是一平板形導光 板或一楔形導光板。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件包括一反射罩 以及配置於反射罩内之一線型發光元件。上述之線型發光 元件例如是一螢光燈管或一發光二極體陣列。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組件例如是一發光 7 200844571 FUe>iUI6BEZlTW 23175twf.doc/n 二極體封裝件。此發光二極體封裝件例如包括一透鏡體以 及一發光二極體元件。透鏡體具有二反射面以及多個折射 面,其中反射面a又置於透鏡體之一中央轴的兩側,而折射 面設置於反射面之間。此外,發光二極體元件所發射之光 線係進入透鏡體,且投射至反射面的部分光線被反射至折 射面至少其中之一,再被折射並被集中至一收斂角内。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源裝置更包括一光 學膜片組,其配置於導光件的光出射面旁。此光學膜片組 可包括一擴散片、一稜鏡片或其他光學膜片。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導光件的光擴散面可 具有多個散光結構。此散光結構可包括多個v形槽或其他 可達成相同效果的結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發光組件例如是 :平面型發光元件。更詳細而言,此平面型發光元件例如 是電激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 EL)元件、有機發光二極 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0LED)元件或奈米碳管 (carbon nano tube,CNT) 〇 在此更提出-種平面顯示器,其包括—顯示面板,並 應用前述之光源裝置來作為背光模組。顯示面板配置於導 光件的光出射面旁,以接收背光模組之輪出光源,並可藉 由輸出光源的光型分佈變化來改變顯示視角。 9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 晶顯示面板。 μ明之光源裝置結合-導光件與兩個發光組件來 8 200844571 P061016BEZlTW23175twf‘d〇c/n 易懂 下。 為讓本^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 ’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關式,作詳細說明^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光源裝置應用兩個發光組件搭配一導光件 來達到不同的光型輸出’例如高指向性的平行輸出光源以 及高散射性的輸出光源。下文將舉例說明此光源裝置的架 構與運ϋ方n且也將同時綱將此光祕置應用於液 晶顯不器的實施架構。當然,本發明的光源裝置並不僅限 於應用在液晶顯示n上,舉凡其他對輸出細具有相同需 求的產品或是單獨應用此光源裝置作為照明用途等應用, 皆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範圍。 一圖4繪不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光源裝置。如圖4 所不,光源裝置400包括第一發光組件41〇、第二發光組 ,420以及導光件430。在本實施例中,導光件43〇例如 是常見的楔形導光板,其具有相對之光出射面43〇a與光擴 散面430b,以及連接於光出射面43〇a與光擴散面43〇b之 間的光入射側面430c。當然,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也 可以採用其他例如平板形導光板或是其他類型的元件來做 為導光件。另外,上述之光擴散面43〇b上例如具有多個散 光結構432,在此例如是多個v形槽,以使投射至光擴散 9 200844571 P061016BEZ1TW 23175twf.doc/n 面430b上的光線產生反射或散射等現象。 第一發光組件410配置於導光件43()的光入射側面 430c旁。在此,第一發光組件41〇可提供一水平入射的光 源,其中由第一發光組件41〇所發射之光線1^由光入射 側面430c進入導光件430,且被光擴散面43〇b反射後, 再由光出射面430a平行出射。此處所提及之第一發光組件 410在實際製作時可制現行侧面人光式背光模組的光源 φ 裝置,例如常見的螢光燈管或發光二極體陣列等線光源搭 配一反射罩的設計,或是其他具有特殊光學設計而可提供 高指向性光源的發光二極體封裝件等等。關於此部分更詳 細的内容,將於後續的段落中進行說明。 第二發光組件420配置於光擴散面43〇b下方,其例 如是提供一垂直入射的光源。第二發光組件42Q所發^之 光線L2由光擴散面430b進入導光件43〇,且被光擴散面 430b散射後,再由光出射面43〇c出射。此處所提及之第 m组件42G可為-平面型發光元件,較f見的例如有 馨 冑激發光兀件、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或奈米碳管元件等皆 是可行的方案。 ' 此外,為了進一部調製光源裝置400的輸出光源,在 導光件430的光出射面430c旁更例如可設置一光學膜片組 440。此光學則組44〇可包括擴散片或稜鏡片等 ' 光 學膜片。 由於第一發光組件410與第二發光組件42〇可分別提 供不同型態的光源,因此藉由控制第一發光組件41〇與第 200844571 ruou,locEZlTW 23175twf.doc/n 出ί、祕I的發光與否’便可改變光源裝置400之輸 ^源ΐ光型分佈。㈣實驗的驗證,圖5〜7分別繪示單 =^弟-發光組件、單獨點亮第二發光組件樣以 到發光組件彻與第二發光組件420時所得 =兩正交之第一主轴與第二主軸上的光 盥笛4°為月疋說明’在圖4中緣出了第一主秘X1 /、弟一主軸X2的方向,作為參考。 置、’轉,第—發光組件4料,光源裝 度的指向二X1上的光型分佈具有高 二主益」 寺定籠域内,而其光源在第 當單猸1¾ 分侧為較平_ _分佈。換言之, 向性的光源光、、且件410 ’光源裝置400可提供高指 的散H卜,如圖6所示’由於第二發光組件420具有較高 働所輸出的因Ϊ、單獨,亮第二發光組件樣時’光源裝置 分佈皆為較平均^^軸^與第二域Χ2上的光型 擴散面4鳥的光散射作V,會有由=二 亦即:d 43〇b,而由光出射面430c出射, 大幅減弱。 的光強度會在視角為90。(正視角)處 第二發光卜組戶f不’當同時點亮第一發光組件410與 饱,。^,如圖5與6所1會示的光型分佈會加 其中原先如圖5所示在第一主軸幻上具有高指向性 200844571 P0610I6BEZ1TW 23175twf.doc/n 的光型分佈與原先在如圖6所示在第一主軸χι上的光型 分佈在加總後會得到如圖7所示之較為平均的光型分佈。 此外,如圖5與6所示在第二主軸X2的光型分佈在加總 後也會得到如圖7所示之較為平均的光型分佈。換言之, 當同時點亮第一發光組件彻與第二發光組件420時,光 源裝置300可提供均勻的光源輸出。 圖8進一步繪示本發明之一種應用具有特殊光學設計 φ 的發光二極體封裝件來作為第-發光組件的實施例。如圖 8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一發光組件51〇包括一發光二極體 元件512以及一透鏡體514。透鏡體514覆蓋發光二極體 元件512 ’且透鏡體514包含有二反射面514a與多個折射 面514b。反射面514a是設置於透鏡體514之一中央軸514c 之兩侧,而折射面514b是設置於反射面514a之間。發光 二極體元件512所發射之光線進入透鏡體514,且投射至 各反射面514a的部分光線係被反射至折射面5i4b至少其 中之一 ’再被折射並被集中至一收斂角内。此外,另一部 泰 分直接投射至折射面514b的光線會被折射並集中至此收 斂角内。上述集中於收斂角内的光線A會沿特定方向進入 導光件530。 值付注意的是,上述之發光二極體封裝件及其透鏡體 514的設計可以具有多種變化,其中折射面例如可包括一 菲涅耳表面或是可構成一弧面或一三角面,而反射面與折 射面之設置角度、數量等皆可被調整,以提供具有不同特 性的指向性光源。如中華民國專利申請第96109689號便提 12 200844571 P061016BEZ1TW 23175twf.doc/n 出了多種可行的設計,該案所揭示的内容皆可適當地整合 於本發明中’詳細的技術内容便不再重複贅述。
圖9繪不本發明之另一種第一發光組件的實施例。如 圖9所示,第一發光組件610包括一反射罩612以及一線 型發光元件614,其中缘型發光元件614配置於反射罩612 内,且此線型發光元件614例如是一螢光燈管或一發光二 極體陣列。反射罩612會將線型發光元件614所發射出來 的光線反射,並準直化成為近乎於平行的光線B,再進入 導光件630。另外’考量到此類型之第一發光組件61〇的 光源指向性可能不足,本實施例更可以在導光件63〇上配 置稜鏡片640來提高輸出光源的指向性。此稜鏡片64〇例 如可整合於圖4所繪示的光學膜片組44〇内。 -圖10A與10B分別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平面顯
不器,其切換不同之顯示視角的示意圖。如圖10A與10B 所示,平面顯示器700包括一背光模組71〇與—示' 720,其中背光模組71G可為前述各麵型的光源裝置,以 提供具有可變化之光型分佈的輸出光源,而顯示面板72〇 =是:液晶顯㈣板,其以f光馳71。的輪出光源作 為顯不光源。更詳細而言,如圖祖所示, 發光組件712時’ #光模組71G輸出1顯 :面板720的光源S1具有高指向性,因此顯示面板72〇 所顯示的影像也具有窄視角的特性。此外,如圖聰 當同時點亮背光模、组710的第一發光組件712 組件7H時,可提财奸均之紐分佈辑 13 200844571 P06I016BEZ1TW 23175tw£doc/n 至姜而顯示面板72°所顯示的影像將適用於 一般廣視角的硯看需求。 -導月之光源裝置籍由兩個發光組件搭配 可以田1光源之光型分饰的轉換與控制,因此 ==需ί提供不同的輪出光源。若將此光源裝 妒ί之铨出:的背光模組上’便可藉由控制此光源 ΐΐϊ 姑分佈變化來改變平面顯示器的顯示 換"之’針對不同的應用場合或不同的應用目的, 本發明平關示ϋ可具有不同的顯示視角。此外,相較於 習知的技術,本發_增加—發光纟赠便可達到光型分佈 與顯示視角切換的效果,不僅成本較低,也因為設 ^間早’製作容易,而可具有高產出率。另外,本發明不 需增加其他光學膜片或導光板,因料會對統裝置或是 平面顯示器的薄型化造成限制。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 ,然其並非用以限定 ,發明、,任^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 ^之精神和,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 明之保護範®當概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3刀別%示習知多種可切換顯示器之顯示視角的 技術。 圖4緣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光源裝置。 圖5〜7分別繪示本發明之光源裝置在不同狀態下之輸 出光源的光型分佈圖。 14 200844571 P0610I6BEZ1TW 23175twf.doc/n 圖8與9分別繪示本發明應用不同型態之第一發光組 件的實施例。 圖10A與10B分別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平面顯 示器,其切換不同之顯示視角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2A、102B :透明膜層 104A、104B :高吸收率物質 210 :影像顯示液晶層 • 220 :增設之液晶層 230 :背光模組 300 :顯示器 310、320 :光源裝置 312、322 :導光板 314、324 :光源 330 :反射片 340 :擴散片 _ 350 ·液晶面板 360 :稜鏡片 400 :光源裝置 410 :第一發光組件 420 :第二發光組件 430 ··導光件 430a :光出射面 430b :光擴散面 430c :光入射侧面 15 200844571 P061016BEZ1TW 23175twf.doc/n 432 :散光結構 440 :光學膜片組 LI、L2 :光線 XI :第一主轴 X2 :第二主軸 510 :第一發光組件 512 ·•發光二極體元件 514 :透鏡體 514a :反射面 514b :折射面 514c :中央軸 530 :導光件 A :光線 610 :第一發光組件 612 ··反射罩 614 :線型發光元件 630 ··導光件 640 :稜鏡片 B :光線 700 :平面顯示器 710 ·•背光模組 712 :第一發光組件 714 :第二發光組件 720 :顯示面板 S卜S2 :光源 16

Claims (1)

  1. 200844571 ruDiui^EZlTW 23175twf.doc/n 十、申請專利範圍: ΐ·一種光源裝置,適於輸出一光源,該光源裝置包括: 一導光件,具有相對之一光出射面與一光擴散面以及 連接於該光出射面與該光擴散面之間的一光入射側面; 弟一發光組件’配置於該光入射侧面旁,該第一發 光組件所發射之光線由該光入射側面進入該導光件,且被 該光擴散面反射後,再由該光出射面出射;以及 Φ 一第二發光組件,配置於該光擴散面下方,該第二發 光組件所發射之光線由該光擴散面進入該導光件,且被該 光擴散面散射後,再由該光出射面出射,其中藉由控制該 第一發光組件與該第二發光組件的發光與否來改變該光源 裝置之輸出光源的光型分佈。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導 光件包括一平板形導光板或一楔形導光板。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第 一發光組件包括: 鲁 -反射罩;以及 一線型發光元件,配置於該反射罩内。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線 型發光元件包括一螢光燈管或一發光二極體陣列。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第 一發光組件包括一發光二極體封裝件。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發 光二極體封襞件包括: 17 200844571 J^UbiuibBEZlTW 23175twf.doc/n 一透鏡體,具有: 二反射面,設置於該透鏡體之一中央軸之兩侧; 多個折射面,設置於該些反射面之間;以及 一發光二極體元件,該發光半導體元件所發射之光線 係進入該透鏡體’且投射至該些反射面的部分光線被反射 至該些折射面至少其中之一,再被折射並被集中至一收斂 角内。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更包括一 光學膜片組,配置於該光出射面旁。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光 學膜片組包括一擴散片。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光 學膜片組包括一稜鏡片。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導 光件的該光擴散面具有多個散光結構。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散光結構包括多個V形槽。 一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第 一發光組件包括一平面型發光元件。 ^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源裝置,其中該 平面型發光元件包括電激發光元件、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 或奈米碳管。 14·一種平面顯示器,包括: 一背光模組,適於輸出一光源,該背光模組包括: 18 200844571 ruuiuiuoEZlTW 23175twf.doc/n 一導光件,具有相對之一光出射面與一光擴散面 以及連接於該光出射面與該光擴散面之間的一光入射 侧面; 一第一發光組件,配置於該光入射側面旁,該第 一發光組件所發射之光線由該光入射侧面進入該導光 件,且被該光擴散面反射後,再由該光出射面出射; 一弟一發光組件,配置於該光擴散面下方,該第 二發光組件所發射之光線由該光擴散面進入該導光 件,且被該光擴散面散射後,再由該光出射面出射, 其中藉由控制該第一發光組件與該第二發光組件的發 光與否來改變該背光模組之輪出光源的光型分佈;以 及 一顯示面板,配置於該光出射面旁,以接收該背光模 組之輪出光源,並藉由該輸出光源的光型分佈變化來改變 顯示視角。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器,其中 該導光件包括一平板形導光板或一楔形導光板。 16·如申清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器,其中 該第一發光組件包括·· 一反射罩;以及 一線型發光元件,配置於該反射罩内。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器,其中 該線型發光元件包括一螢光燈管或一發光二極體陣列。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器,其中 19 200844571 ruoiuiojonZlTW 23175twf.doc/n 該第一發光組件包括一發光二極體封裝件。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器,其中 該發光二極體封裝件包括: ’、 一透鏡體,具有·· 一反射面,設置於該透鏡體之一中央軸之兩侧; 多個折射面,設置於該些反射面之間;以及 一發光二極體元件,該發光半導體元件所發射之光線
    係進入該透賴’且投射至該些反射面的部分光線被反射 至該些折射面至少其中之一,再被折射並被集中至一 角内。 放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器,更包 括一光學膜片組,配置於該光出射面旁。 ^ ^ ,其中 21·如申晴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哭 該光學膜片組包括一擴散片。 器,其中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平面顯示 該光學膜片組包括一稜鏡片。 丁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养,豆 該導光件的該光擴散面具有多個散光結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器,i 該散光結構包括多個V形槽。 /、 — 25·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卜 該第二發光組件包括一平面型發光元件。 〃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平面§ _ 該平面型發光元件包括電激發光元件、有機發光-極&二 20 EZlTW23175tw£doc/n 200844571 X VUXUIUJJ 件或奈米複管。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平面顯示器,其中 該顯示面板包括一液晶顯示面板。
    21
TW96117018A 2007-05-14 2007-05-14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lanar display TW200844571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17018A TW200844571A (en) 2007-05-14 2007-05-14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lanar displa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17018A TW200844571A (en) 2007-05-14 2007-05-14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lanar displa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4571A true TW200844571A (en) 2008-11-16

Family

ID=4482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17018A TW200844571A (en) 2007-05-14 2007-05-14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lanar display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8445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3825B2 (en) 2010-10-29 2013-11-0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3825B2 (en) 2010-10-29 2013-11-0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73683B2 (ja) 面光源装置
TWI396873B (zh) 一種微結構偏極化之導光裝置
TWI321248B (en) Led backlight module
JP2017531904A (ja) 直視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直視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の照明ユニット
TW201202799A (en) Liquid display device
JPWO2010050489A1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327666B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I428639B (zh) 擴散板、背光單元及其液晶顯示器
TWI255356B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plane light source using the same
TWI404893B (zh) 無導光板之led發光構造
TWI240829B (en) Light-guide type diffusive uniform light device
TWI274196B (en) Light guiding structure
TWI275845B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ing the same
TWI354747B (en) Lamp holder
TW200905257A (en) Diffusio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sheet
TWI390249B (zh) 光學膜與使用其之背光模組
TWM408650U (en) Planar light source lamp set
KR20060106386A (ko) 다중 반사면의 반사판을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TW200844571A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lanar display
JP5310482B2 (ja) 照明装置
TW594261B (en) Upright backlight modul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M350730U (en) Band-shaped light-source generating apparatus
TWI438507B (zh) 導光結構及應用其之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TWI316629B (zh)
TWI282463B (en) The diffusing plate and the back light source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