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11548A - Phase differential film, polarizing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Phase differential film, polarizing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1548A
TW200811548A TW096123418A TW96123418A TW200811548A TW 200811548 A TW200811548 A TW 200811548A TW 096123418 A TW096123418 A TW 096123418A TW 96123418 A TW96123418 A TW 96123418A TW 200811548 A TW200811548 A TW 2008115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group
rth
liquid crystal
retard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3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4801B (zh
Inventor
Takumi Ando
Kenichi Fukuda
Akinobu Ushiyama
Akihiro Matsufuji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167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0810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11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1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4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48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0/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81154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相位差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之技 術領域,特別是屬於垂直配向型液晶顯示裝置、與用於其 之相位差膜及偏光板等技術領域。 【先前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通常具有液晶胞及偏光板。前述偏光板 具有保護膜及偏光膜。而且偏光板係藉由例如,以碘將聚 Φ 乙烯醇薄膜構成之偏光膜染色,進行拉伸,在其雙面上積 層保護層而得。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係在液晶胞的兩側安 裝該偏光板,同時更配置一片以上之光學補償片。反射型 液晶顯示裝置係依序配置反射板、液晶胞、一片以上之光 學補償片、偏光板。液晶胞係由液晶分子、用於將其封入 之二片基板及用於對液晶分子施加電壓的電極層所構成。 液晶胞係依液晶化合物之排列差異而實行ΟΝ/OFF顯示, 現已提議議如TN (扭轉向列Twisted Nematic)、IPS (面 φ 內切換 In-Plane Switching )、OCB (光學補償彎曲 Optically compensatory Bend)、VA(垂直 歹[j Vertically Aligned)、及 ECB(電控制雙折射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l Refringence)之顯示模式,其均可應用於穿透及反射 型顯示裝置。 此類液晶顯示裝置之中,對於需要高顯示品質之用 途’主要使用利用具有正介電率各向異性之向列液晶分 子’藉由薄膜電晶體驅動之90度扭轉向列型液晶顯示裝置 (以下稱爲TN模式)。然而,雖然自前方觀看時TN模式液 200811548 晶顯示裝置具有優良之顯示特性,但在歪斜方向觀看時對 比降低,及在灰階顯示中引起亮度反轉之灰階反轉,因而 顯示特性退化之視角特性,而強烈期望這方面之改良。 近年’作爲改良該視角特性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方式, 已提議有使用具有負介電率各向異性之向列液晶分子,在 未施加電壓之狀態使液晶分子的長軸略爲垂直基板之方向 來配向,將其藉由薄膜電晶體驅動之垂直配向向列型液晶 顯示裝置(以下稱爲VA模式)(參照特開平2-176625號公 ^ 報)。該VA模式不僅從正面觀看時顯示特性與丁 N模式同 樣地優良,藉由適當地使用視角補償用相位差膜發現廣的 視角特性。關於VA模式,發現藉由在液晶胞的上下,使用 兩片在薄膜面垂直方向具有光學軸之負的一軸性相位差 膜,可得到更廣的視角特性,在該液晶顯示裝置進一步使 用面内遲滯値爲50nm之具有正折射率各向異性的一軸配 向性相位差膜,可實現更廣的視角特性(S ID 97 DIGEST 8 4 5頁〜8 4 8頁)。
然而,相位差膜之片數增加時伴隨著生產成本上昇, 又,爲貼合多數薄膜容易引起合格率降低。再者,爲了使 用複數之薄膜而使厚度增加,亦有不利於顯示裝置之薄形 化的情形。又,在拉伸薄膜的積層使用黏著層,因而由於 溫濕度變化導致黏著層收縮,而在薄膜間有剝離、彎曲之 不良發生。 作爲改善其之方法,已揭示減少相位差膜片數之方法 (參照特開平11_95208號公報)、或使用膽固醇液晶層之方 法(參照特開平1 1 -95208號公報)。然而,即使此方法仍必 200811548 須貼合至少複數層薄膜,關於液晶顯示裝置之薄層化、生 產成本低減之點仍不充分。 又,以改善上述課題爲目的,已提議使用圓盤狀液晶 性化合物之方法(參照特開平1 1 -352328號公報)。但是, 特開平11-352328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在長條之支撐體 上連續地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係爲困難,生產性差。再者, 解決該問題之方法已揭示於特開2000-304931號公報。但 是,該公報所記載之方法爲了得到必要之光學特性(尤其是 φ Rth値),塗布膜厚變厚,而發生塗布不均等問題。再者, 藉由採用折射率各向異性之絶對値爲特定範圍之光學各向 異性層’以改善塗布不均之方法已揭示於特開 2005-128050 號公報。 然而,以上方法仍沒有滿足液晶顯示器之顯示特性的 水準。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課題爲提供一種液晶胞係正確的光學補償, 且至少可對應貼合之薄膜片數,亦即,可薄層化之液晶顯 示裝置中所使用的相位差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又,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特別是在VA 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黑顯示時從歪斜方向觀察時,有助於 減輕光漏及色調變化,同時可以簡易方法安定地製造,並 提供一種相位差膜、及偏光板作爲課題。 又,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從正面方向觀察時顯示特性 良好,同時從歪斜方向觀察時顯示特性亦良好,具體而言, 200811548 在黑顯示時從歪斜方向觀察時,光漏及色調變化減輕之液 晶顯示裝置,特別是VA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作爲課題。 [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解決此課題,發明人鑽硏探討之結果發現,關於組 合高分子薄膜等所構成之支撐體與光學各向異性層的習知 之相位差膜,幾乎對全部光學各向異性層之特性都主要注 目硏究及開發,惟爲解決上述課題,必須再檢討支撐體之 光學特性。反覆進一步檢討之結果,發現使用具有由特定 φ 材料所構成,Re、Rth及波長分散特性滿足特定關係之支 撐體的相位差膜時,可改善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達 成滿足各種顯示特性(不僅是正面方向,亦包括歪斜方向之 顯示特性等)的水準。 具體而言,爲解決上述課題之手段如下。 (1) 一種相位差膜,其係具有支撐體及至少一層光學各向 異性層之相位差膜, 該支撐體之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係滿 φ 足下式[1】, 該支撐體之波長分散性係滿足下式[2]-1, 該支撐體係由醯化纖維素薄膜所構成, 該相位差膜之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係 滿足下式[3],並且, 該相位差膜之波長分散性滿足下式[4]: [1] OS Re(630)S 10 且 | Rth(630)| ^ 25 [2] -1 | Re(400)-Re(700)| $10 且 | Rth(400)-Rth(700)| ^ 35 [3】0SRe(550)g10 且 100SRth(550)$300 200811548 [4] 1.04S Rth(450)/Rth(550)‘ 1.30 式中,Re(A),以Re(A) = (nx-ny)>ccl表示,係表示波長λ nm 之正面遲滯値(單位:nm) ; Rth(A),以 Rth(A)= {(nx + ny) /2-nz} xd表示,係表示波長λ nm之膜厚方向遲滯値(單 位:nm); nx爲膜面内的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y爲膜面 内的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爲膜的厚度方向之折射率, d爲膜之厚度(nm)。
(2) 一種相位差膜,其係具有支撐體及至少一層光學各向 異性層之相位差膜, 該支撐體係由含至少一種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醯化纖維素 薄膜所構成, 該支撐體之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係滿 足下式[1 ], 該支撐體之波長分散性係滿足下式[2]-1, 該相位差膜之正面遲滯値R 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 h係 滿足下式[3],並且, 該相位差膜之波長分散性滿足下式[4]: [1 ] 0 g Re(630) g 1 0 且 | Rth(630)| ^25
[2] -2 I Re(400)-Re(700) | g 10 且-35 S
Rth(400)-Rth(700) ^60 [3】0 S Re(550) S 1 0 且 1 00 ^ Rth(550) ^ 300 [4] 1.04^ Rth(450)/Rth(550) ^ 1.30 式中,Re(A),以Re(A) = (nx-ny)xd表示,係表示波長λ nm 之正面遲滯値(單位 :nm) ; Rth(A), 以 RthU) = {(nx + ny)/2-nz}xd表示,係表示波長λ nm之膜厚 200811548 方向遲滯値(單位:nm); nx爲膜面内的遲相軸方向之折射 率,ny爲膜面内的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爲膜的厚度方 向之折射率,d爲膜之厚度(nm)。 (3) 如(1)或(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相位差膜之波長分 散性係滿足下式[5]: [5] 1 ·06 S Rth(4 5 0)/Rth(5 50) S 1.30。
(4) 如(1)或(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光學各向異性層之至 少一層係將含有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之至少一種的聚 合性液晶組成物以向列液晶相之狀態,藉由聚合而固定 所形成的層,其中使該圓盤狀液晶化合物之分子向同 (homeotrop ic)配向 〇 (5) 如(1)或(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光學各向異性層之至 少一層係將含有棒狀液晶性化合物之至少一種的聚合 性液晶組成物,以將該棒狀液晶性化合物之分子爲膽固 醇液晶相之狀態,藉由聚合而固定所形成之層。 (6) 如(1)或(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光學各向異性層之至 少一層係聚合物層。 (7) 如(6)之相位差膜,其中該聚合物層係含有選自於聚 醯胺、聚醯亞胺、聚酯、聚醚酮、聚醯胺醯亞胺及聚酯 醯亞胺所構成之群組的至少一種類之聚合物。 (8) 如(1)或(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光學各向異性層之至 少一層係包括含氟化合物。 (9) 如(1)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係在醯基取代度 2.85〜3·00之醯化纖維素,以相對於該醯化纖維素爲 200811548 〇·〇1~30質量%之比例,添加使Re( λ )及/或Rth( λ )降 低之化合物的至少1種而得者。 (10)如(1)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之膜厚爲10~12〇/z (1 1)如(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之波長分散性係滿 足下式[6]: [6] | Re(400)-Re(700)| ‘ 10 且 0‘Rth(400)-Rth(700)g 60。
(1 2)如(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係由含有醯基取代 度2·70~3·00的醯化纖維素之醯化纖維素薄膜所構成。 (1 3)如(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 均分子量爲500以上、低於1 0,000。 (14) 如(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係在主鏈 及/或側鏈具有羥基之丙烯酸系聚合物。 (15) 如(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係由含可塑劑之醯 化纖維素薄膜所構成。 (16) 如(2)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的膜厚爲10〜60// (17) —種偏光板,其係具有偏光膜與設置在該偏光膜的兩 面之保護膜,且該保護膜之至少一者爲如(1)或(2)之相 位差膜。 (18) —種偏光板,其係具有偏光膜、如(1)或(2)之相位差 膜、與第二相位差膜,該第二相位差膜之正面遲滯値及 厚度方向之遲滯値係滿足下式[7],且第二相位差膜之波 長分散係滿足下式[8p [7】70S Re(550)S 180 且 30^ Rth(550)^ 140 200811548 [8] 0.7SRe(450)/Re(550)g1.0。 (19)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包括如(1)或(2)之相位差膜 或(17)或(18)項之偏光板。 (2 0) —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有彼此之吸收軸爲正交的 二片偏光板、設置在該二片偏光板之間的液晶胞,該液 晶胞係具有一對基板及夾持於該一對基板間的液晶分 子所構成的液晶層,且未施加外部電場之非驅動狀態 中,該液晶分子係以對於該一對基板略爲垂直的方向來
配向,更含有如(1)或(2)之相位差膜或 (17)或(18)項之 偏光板。 (2 1 )如(1 9 )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顯示裝置係更具 有第二相位差膜,該第二相位差膜係由高分子拉伸薄膜 所構成,正面遲滯値及厚度方向之遲滯値係滿足下式 [7]: [7] 70S Re(550)S 180 且 30g Rth(550)S 140 〇 (22)如(19)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顯示裝置係更具 有第二相位差膜,該第二相位差膜之波長分散係滿足下 式[8]: [8] 0.7SRe(450)/Re(550)S1.0。 (23)如(19)之液晶顯示裝置,該液晶顯示裝置係更具有第 二相位差膜,該第二相位差膜係由醯化纖維素薄膜、降 冰片烯系薄膜、聚碳酸酯系薄膜、聚烯丙酯系薄膜、聚 酯系薄膜及聚颯系薄膜之任一者所構成。 -13- 200811548 (24)如(1 9)之液晶顯示裝置,該液晶顯示裝置係更具有第 二相位差膜,該第二相位差膜係以該偏光膜之吸收軸爲 正交之配置,直接積層在偏光膜之一者上。 [發明效果] 藉由利用本發明之相位差膜及偏光板,以與習知之液 晶顯示裝置相同的構成,可光學地補償液晶胞(特別是VA 模式之液晶胞)。 特別是,本發明之相位差膜及偏光板有助於減輕液晶 φ 顯示裝置(特別是VA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在黑顯示之歪 斜漏光及色調變化兩者,且不僅有助於改善正面方向,且 可改善歪斜方向之顯示特性。
又,習知之液晶顯示裝置爲了正確地光學補償液晶 胞,必須一邊嚴密地調整複數片相位差膜及該等之面内遲 相軸與偏光板之吸收軸的角度,一邊進行積層步驟。然而, 以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之製造可以不需經此步驟,例如,可 製作長條狀支撐體連續地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又,本發 明之偏光板製作時亦可連續地積層製作長條狀偏光膜。藉 由塗布更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時,不必爲了確保光學特性 而增厚層厚,不會發生塗布時不均等問題,可安定地進行 製作。 再者,若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從正面方向觀察時 之顯示特性爲良好,同時從歪斜方向觀察時之顯示特性亦 爲良好,具體而言,在黑顯示時從歪斜方向觀察時,減輕 光漏及色調變化之液晶顯示裝置,特別是VA模式之液晶顯 示裝置。 -14- 200811548 【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詳細說明本案發明之内容。此外,在本說明書中, 「~」係意味包含其前後所記載之數値作爲下限値及上限値 而使用。 在本說明書中,關於角度之「實質上」,係意味與嚴密 之角度的誤差在小於±5°之範圍内。再者,與嚴密之角度 的誤差較佳爲小於4°,更佳爲小於3°。又,折射率之測定 φ 波長只要沒有限定爲係特別記述,即爲可視光區域之 A = 550nm之値。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可視光」係指 波長爲4 0 0 n m〜7 0 0 n m的光。另外折射率之測定波長只要 沒有限定爲特別記述,即爲可視光區域之λ = 550ηιτι之値。 本發明中 Re(A)爲在波長Anm之正面遲滯値(單位: nm),以下式表示。 R e (λ) = ( η X - n y) X d
(式中,nx爲在膜面内之遲相軸方向的折射率,ny爲 膜面内的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爲膜的厚度方向之折射 率,d爲膜之厚度(nm)。) - 又,本發明中Rth (λ)爲在波長ληηι之膜厚方向的遲滯 値(單位:nm),以下式表示。
Rth = {(nx + ny)/2-nz)xd (式中,nx爲膜面内的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y爲膜面内 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爲膜的厚度方向之折射率,d爲 膜之厚度(nm)。) 在本說明書中Re(A)係使用KOBRA-21ADH或WR(王 -15- 200811548 子計測機器(股)製)使波長ληητι之光在薄膜法線方向入射來 測定。Rth(A)係以前述 Re(A)、面内遲相軸(由 KOBRA 21ADH或WR來決定)當作傾斜軸(回轉軸)(沒有遲相軸 時,將薄膜面内之任意方向作爲回轉軸)之從對於薄膜法 線方向的法線方向至50。爲止,以1 0°間隔,6點測定全 部從各傾斜方向入射波長ληΐΌ的光,基於其測定之遲滯 値、平均折射率之假設値及輸入之膜厚値以KOBRA 21ADH 或WR計算。又,將遲相軸當作傾斜軸(回轉軸)(沒有遲相 φ .軸時將薄膜面内之任意方向當作回轉軸),從任意2方向測 定遲滯値,基於該値、平均折射率之假設値及輸入之膜厚 値,藉由以下式(1)及上述式可算出Rth。在此平均折射率 之假設値可使用聚合物手冊(JOHN WILEY&SONS,INC), 各種光學薄膜之型錄値。平均折射率的値不是已知時,可 以Abbe折射計來測定、。以下例示主要光學薄膜之平均折 射率値:醯化纖維素(1.48)、環烯烴聚合物(1.52)、聚碳酸 酯(1.5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聚苯乙烯(1.59)。藉 φ 由輸入該等平均折射率之假設値與膜厚,KOBRA 21 ADH 或WR係算出nx、ny、nz。 式(1)
Re(约: ΠΧ
X |{nysm(sin —) )}a X- {π2 cos(sin -i)}2 nx d cos{sm (-;-)} 附註:上述Re ( 0 )係表示從法線方向傾斜角度(9方向 之遲滯値。 又’作爲傾斜軸(回轉軸)之面内遲相軸相對於薄膜法 200811548 線方向,從+ 20°傾斜之方向入射波長550 nm的光所測定之 遲滯値超過Re時,Rth之符號爲正,比Re低時爲負。但, 關於I Rth/Re |爲9以上之試料,係使用附有回轉自由台 座之偏光顯微鏡,以作爲傾斜軸(回轉軸)之面内進相軸相 對於薄膜法線方向之+40°傾斜之狀態,用偏光板之檢板可 決定試料之遲相軸係平行於薄膜平面時爲正,又遲相軸係 薄膜之厚度方向時爲負。 此外,本說明書中烷基等「取代基」除特別敘述外並無 φ 限制,又,亦可具有、或不具取代基。 [相位差膜】 本發明係關於Re及Rth之絶對値小、組合醯化纖維 素薄膜所構成之支撐體與光學各向異性層之相位差膜。 [第1態樣之相位差膜]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之第1態樣爲關於一種相位差膜, 其中支撐體之正面遲滯値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係滿足 下式[1】,且前述支撐體之波長分散性係滿足下式[2】-2,藉 φ 由進一步與光學各向異性層組合,相位差膜全體,正面遲 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係滿足下式[3],且波長 分散性係滿足下式[4]。 [1] 0SRe(630)^10 且 |Rth(630)| ^ 25 [2] -1 | Re(400)-Re(700) | S 10 且 I Rth (4 0 0)· Rth (7 0 0) | S 35 [3] 0 ‘ Re(550) g 1 0 且 100^ Rth(550)^ 300 [4] 1.04^ Rth(450)/Rth(550) ^ 1.30 本發明第1態樣之相位差膜之正面遲滯値Re(550)較 200811548 佳爲8 n m以下,更佳爲5 n m以下’尤佳爲3 n m以下。又, 相位差膜厚度方向之遲滞値 Rth(550)較佳爲 120~280nm,更佳爲140〜260nm以下,尤佳爲160〜240nm 以下。又,相位差膜之波長分散性較佳爲1.06〜1.30,更 佳爲1 .08〜1 .28以下,尤佳爲1 .1 0〜1.26 nm以下。 以下說明支撐體及光學各向異性層分別之較佳光學特 性、及製造其所用之材料、方法等。 [支撐體】
本發明第1態樣之相位差膜之支撐體係使用醯化纖維 素薄膜。醯化纖維素薄膜從在可視光領域無吸收、光透過 率80%以上、基於雙折射性而遲滯値小之觀點而言爲較 佳。再者,可直接貼合於偏光膜,與偏光板一體化,從偏 光膜之耐久性觀點而言亦爲較佳。 具體而言,本發明第1態樣所用之光學各向異性(Re、 Rth)爲小的醯化纖維素薄膜係:該醯化纖維素薄膜(支撐體) 之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係滿足式[1 ], .且波長分散性係滿足式[2 ] -1。 式[1]較佳爲 0SRe(630)S5 且 | Rth| ‘20nm,尤佳 爲、0 S Re(630) $ 2 且 | Rth | S 15nm。 式[2]-1 較佳爲 | Re(400)-Re(700) I ‘ 5 且 |
Rth(40 0)-Rth(700)| $25,更佳爲 | Re(400)-Re(700)l S 3 且 | Rth(400)-Rth(700) | S 15。 用於本發明第1態樣相位差膜之支撐體的一個例子係 可藉由例如下述方法來製作。 [醯化纖維素原料綿] -18- 200811548 用於本發明第1態樣之相位差膜之製作所用之醯化纖 維素原料之纖維素,有棉絨或木材木漿(闊葉樹木漿、針葉 樹木漿)等,可使用得自任何原料纖維素之醯化纖維素,亦 可視情況混合使用。關於該原料纖維素詳細記載,可使用 記載於例如塑膠材料講座(17)繊維素系樹脂(九澤、宇田 著,日刊工業新聞社,1 970年發行)、發明協會公開技報 2001-1745(7頁~8頁)之纖維素,對本發明第1態樣之相位 差膜所用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亦可較佳地採用任一方法。 Φ [醯化纖維素取代度] 接著記載將上述纖維素製造爲原料之醯化纖維素。在 第1態樣較佳使用之醯化纖維素爲纖維素之羥基係經醯化 者,其取代基可使用例如,醯基之碳原子數2〜22之乙醯基 者。關於第1態樣所用之醯化纖維素,對於纖維素之羥基 取代度無特別限定,惟測定在纖維素之羥基取代之酢酸及/ 或碳原子數3〜22之脂肪酸的結合度,藉由計算可得取代 度。測定方法,可根據ASTM之D-81 7-91來實施。
在前述醯化纖維素中,關於纖維素之對羥基的取代度 無特別限定,惟纖維素對羥基之醯基取代度以2.8 5〜3.00 爲佳。而且,取代度爲2.87~3.00較佳,2.90~3.00爲更 佳0 在纖維素之羥基取代的酢酸及/或碳原子數3〜22之脂 肪酸之中,碳原子數2〜22之醯基並無特別限定,可以是脂 肪族基、亦可以是烯丙基,可以是1種類、亦可以是2種 類以上之混合物。作爲此類脂肪族基,可列舉纖維素之烷 基羰基酯基、烯基羰基酯基、芳香族羰基酯基、芳香族烷 -19- 200811548 基羰基酯基等。此等基亦可更以取代基加以取代。 具體而言,作爲醯基,較佳爲乙醯基、丙醯基、丁醯 基、庚醯基、己醯基、辛醯基、癸醯基、十二醯基、十三 醯基、十四醯基、十六醯基、十八醯基、異丁醯基、tert-丁醯基、環己烷羰基、油醯基、苯甲醯基、萘基羰基、桂 皮醯基,更佳爲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十二醯基、十 八醯基、tert-丁醯基、油醯基、苯甲醯基、萘基羰基、桂 皮醯基,尤佳爲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
特別是,在上述纖維素之羥基取代之醯基取代基之 中,實質上係由乙醯基/丙醯基/ 丁醯基中之至少2種類構 成的情況下,其全取代度爲2.5 0~3.00時,可更有效地降 低醯化纖維素薄膜之光學各向異性,醯基取代度以 2_60〜3.00爲較佳,以2.65~3.00爲更佳。 [使醯化纖維素薄膜之光學各向異性降低的化合物之構造 特徴] 第1態樣所使用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中,亦可含有使光 φ 學各向異性降低之化合物。使用抑制薄膜中之醯化纖維素 在面内及膜厚方向配向之化合物,可使光學各向異性充分 地降低,Re變成零且Rth變成近似於零。因此,使光學各 向異性降低之化合物係充分與醯化纖維素相溶,且以化合 物本身不具有棒狀構造或平面性構造爲有利。具體地,具 有複數個芳香族基之類的平面性官能基時,該等官能基爲 非同一平面或具有非平面之構造係爲有利。 (LogP 値) 製作第1態樣之醯化纖維素薄膜時,抑制上述薄膜中 -20- 200811548 之酿化纖維素在面内及膜厚方向配向的化合物之中,以辛 醇水分配係數(丨〇 g P値)爲0〜7之化合物爲較佳。I 〇 g P値 超過7之化合物係欠缺與醯化纖維素之相溶性,容易發生 薄膜之白濁或粉吹。又,log P値比0小之化合物由於親水 性高,因此有乙酸纖維素薄膜之耐水性惡化的情況。作爲 logP値,更佳之範圍爲1〜6,特佳之範圍爲1 .5〜5。 辛醇-水分配係數(I 〇 g P値)之測定可以根據J IS日本工業 規格Z7260-1 07(2000)所記載之燒瓶滲透法予以實施。又, φ 辛醇-水分配係數(i〇gP値)亦可藉由計算化學方法或經驗方 法來估計,以代替實際測量。作爲計算方法,可較佳地使用 Crippen’s fragmentation 法(J.Chem. Inf. Comput. S c i ·,2 7,2 1 (1 9 8 7)) 、 V i s w a n a d h a n ’ s fragmentation 法 (J.Chem. Inf. Comput. Sci. ,29,1 63(1 989).) 、 Broto.s fragmentation 法 (Eur.J.Med.Chem. -chim.
Theor.,1 9,71 (1 984))等,惟更佳爲 Crippen,s fragmentation 法(J.Chem. Inf. Comput· Sci.,27,21 (1 987))。某化合物之 φ i〇gP値藉由測定方法或計算方法相異的情況下,該化合物是 否在範圍内較佳以CripperTs fragmentation法來判斷。 [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的物性] 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宜含有芳香族基,不含有 亦可。另外,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以分子量爲 150〜3000爲較佳,以 170〜2000爲更佳,以 200〜1000 爲尤佳。如在此等之分子量範圍內,特定單體構造爲佳, 複數結合其單體單元之寡聚物構造、聚合物構造亦佳。 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較佳爲在25°C爲液體、融 -21 - 200811548 點爲25〜250 °C之固體’尤佳爲在25 °C爲液體、融點爲 2 5 ~2 0 0 °C之固體。又,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係以在 醯化纖維素薄膜之製作時,於摻混(dope)流延、乾燥過程 中不會揮散之化合物爲較佳。 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之添加量,以醯化纖維素 之0.01 ~30質量%爲較佳,以1 ~25質量。/。爲更佳,以5~20 質量%爲尤佳。 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可僅使用1種類,亦可以 φ 任意比例混合2種以上化合物來使用。 添加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的時期可以是摻混製 作步驟中的任何時點,亦可在摻混調製步驟的最後進行^ 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較佳爲:從在至少一側的 表面到全膜厚之1〇 %爲止的部分中之該化合物之平均含有 率爲該醯化纖維素薄膜之中央部之化合物平均含有率的 80~99%。前述化合物之存在量係可藉由例如特開平 8-57 879號公報中記載的紅外吸收光譜所用之方法等,測 φ 定表面及中心部之化合物量而求出。 以下,列舉下述一般式(1 3 )、( 1 8 )、( 1 9 )之任一者所表 示之化合物作爲用於第1態樣之較佳降低醯化纖維素薄膜 的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之具體例,惟不限定於該等化合 物。 -22- 200811548 一般式(1 3) ? ψ Ο [一般式(13)中,R1表示烷基或芳基,R2及R3係各自獨 立地表示氫原子、烷基或芳基。惟R1、R2及R3之碳原子 數總和爲1 0以上。]
一艇式(1 8) 〇 R3 R1—C - N-R2 [一般式(18)中,R1係表示烷基或芳基,R2及R3係各 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烷基或芳基。] —般式(1 9) φ 〇 R8 r4 — C - [一般式(19)中,R4、R5及R6係各自獨立地表示烷基或 芳基。] 關於一般式(13)之化合物加以説明。 上述一般式(13)中,R1表示烷基或芳基,R2及R3係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烷基或芳基。又,以R1、R2及 R3之碳原子數總和爲1 〇以上爲特佳。R1、R2及R3係可經 -23- 200811548 取代,作爲取代基,以氟原子、烷基、芳基、烷氧基、楓 基及磺醯胺基爲較佳,以院基、芳基、院氧基、楓基及磺 醯胺基爲更佳。又,烷基可以是直鏈、分枝或環狀’以碳 原子數1〜25者爲較佳,6~25者爲更佳,6~20者爲尤佳(例 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ter卜丁 基、戊基、異戊基、tert-戊基、己基、環己基、庚基、辛 基、二環辛基、壬基、金剛烷基、癸基v、tert-辛基、十 一碳基、十二碳基、十三碳基、十四碳基、十五碳基、十 % 六碳基、十七碳基、十八碳基、十九碳基、二十碳基)° 作爲芳基,以碳原子數6〜30者爲較佳,以6〜24者爲更佳 (例如,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蔡基、聯奈基、一本土 苯基)。 一般式(1 3)所表示之化合物的較佳實例如下@ &萍:’ ί隹不限定於此等具體例。 式中,pri係表示異丙基。
-24· 200811548
-25- 200811548
-26- 200811548
A— 4 Ο
? /C舱
A-4 4 Ο 15一奶
Ο A一 4 5
-27- 200811548 以下,一般式(18)或一般式(19)所表示之化合物的較 佳實例如下述所示,惟不限定於此等具體例。又,一般式 (18)或一般式(19)所表示之化合物中,烷基及芳基的具體 例係與一般式(13)相同。 FA-2 PA1
O^-rO ^ CHZ ^ CSn FA-5 FA-4
PA-S
〇 一 Ό CH^ CHa -28- 200811548
-29- 200811548 ΕΑ-Ιδ FA-19 fh-m / vli
tP
Q
〇^7〇 ό ΡΑ·2Ζ
ΪΛ4ί
FA_i5
FA^<5
-30- 200811548
FB-F4 FB«13
QtK^jO
-31- 200811548
ΈΒΑ7 FB-1S
PB-2i m-n
-32- 200811548
PCM FC-3
FC4 C4JNg FC-2
FO?
FC-S
FC-11
-33 - 200811548 FC-I8 FC-19
FC-23
FC‘22
FC-2S
34- 200811548 n>2
FB^
m% TFD-J» 〇;;〇 h3c o
H
-M
FD41 O Of\%
Or CHa xr BD42 FD^13 O C-N CH^ CH,
O-^ CH,
G-N CHa
p X〇° 〇r^ -35 200811548 HM4 PD-I5
其他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的較佳實例,可列舉以 下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36- 200811548 一般式(1) ch2c〇2r2 R1〇--002R3 ch2co2r4 上述一般式(1)中,R1表示氫原子、取代或無取代之脂 肪族醯基、或者取代或無取代之芳香族醯基。以氫原子或 脂肪族醯基爲更佳。脂肪族醯基可以是直鏈、分枝、環狀 之任一者。脂肪族醯基之碳原子數以1〜1 2爲較佳,1〜8爲 φ 更佳,1 ~4爲最佳。芳香族醯基可以是芳香族烴醯基、亦 可是芳香族雜環醯基,更佳爲芳香族烴醯基。作爲芳香族 烴醯基,以碳原子數爲6〜24者爲較佳,6〜12者爲更佳。 作爲脂肪族醯基及芳香族醯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後 述之取代基T。 R2、R3與R4係各自表示氫原子、取代或無取代之脂 肪族基、或者取代或無取代之芳香族基,以脂肪族基爲更 佳。脂肪族基可以是直鏈、分枝、環狀之任一者,以分枝 φ 或環狀爲更佳,環狀爲特佳。脂肪族基之碳原子數以5〜24 爲較佳,5〜15爲更佳,5~12爲最佳。芳香族基可以是芳 香族烴基亦可是芳香族雜環基,更佳爲芳香族烴基。作爲 芳香族烴基,以碳原子數爲6~24者爲較佳,6~12者爲更 佳。作爲脂肪族基及芳香族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後 述之取代基T。 以下,進一步說明前述之取代或無取代之脂肪族基。 脂肪族基可以是直鏈、分枝或環狀,以碳原子數1~2 5者爲 佳’ 5〜24爲較佳,5〜1 5爲更佳,5〜1 2爲最佳。脂肪族 -37- 200811548 基之具體例,包括甲基、乙基、η-丙基、異丙基、環丙基、 η-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戊基、異戊基、tert·戊基、 η -己基、環己基、η -庚基、η -辛基、二環辛基、金剛烷基、 η-癸基、tert-辛基、十二碳基、十六碳基、十八碳基、二 十碳基。 以下,進一步說明前述之取代或無取代之芳香族基。 芳香族基可以是芳香族烴基、也可以是芳香族雜環基,更 佳爲芳香族烴基。作爲芳香族烴基,以碳原子數爲6〜24 φ 者爲較佳,1 2者爲更佳。具有芳香族烴基之環的具體 例,包括苯、萘、蒽、聯苯、三聯苯等。作爲芳香族烴基, 以苯、萘、聯苯爲特佳。作爲芳香族雜環基,以包括氧原 子、氮原子或硫原子之中的至少1個爲較佳。雜環之具體 例包括例如,呋喃、吡咯、噻吩、咪唑、吡唑、吡啶、吡 畊、嗒阱、三唑、三畊、吲哚、吲唑、嘌呤、噻唑啉、噻 二唑、噁唑啉、噁唑、噁二唑、喹啉、異喹啉、酞畊、萘 錠、喹噁啉、喹唑啉、啐啉、喋啶、吖啶、啡啉、吩哄、 φ 四唑、苯并咪唑、苯并噁唑、苯并噻唑、苯并三唑、四吖 啶。作爲芳香族雜環基,以吡啶、三阱、喹啉爲特佳。 又,以下說明前述之取代基丁。 取代基T : 烷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1〜12’特佳爲 1〜8,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異丙基、tert-丁基、η-辛基、 η-癸基、n-十六碳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烯 基(較佳爲碳原子數2〜20,更佳爲2~12,特佳爲2~8,可 列舉例如乙烯基、烯丙基、2-丁嫌基、3-戊烯基等。)、 -38- 200811548
炔基(較佳爲碳原子數2~20,更佳爲2〜12,特佳爲2〜8’ 可列舉例如丙炔基、3-戊炔基等。)、芳基(較佳爲碳原子 數6〜3 0,更佳爲6〜2 0,特佳爲6〜12,可列舉例如苯基、 聯苯基、萘基等。)、胺基(較佳爲碳原子數0〜20 ’更佳爲 0〜10,特佳爲〇~6,可列舉例如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 二乙胺基、二戊胺基等。)、烷氧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 ’ 更佳爲1〜1 2,特佳爲1〜8,可列舉例如甲氧基、乙氧基、 丁氧基等。)、芳氧基(較佳爲碳原子數6~20,更佳爲6~16^ 特佳爲6~ 1 2,可列舉例如苯基氧基、2-萘基氧基等。)、 醯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1〜16,特佳爲1~12 ’ 可列舉例如乙醯基、苯甲醯基、甲醯基、三甲基乙醯基 等。)、烷氧基羰基(較佳爲碳原子數2~20,更佳爲2~16’ 特佳爲2〜1 2,可列舉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 芳氧基羰基(較佳爲碳原子數7〜20,更佳爲7〜16,特佳爲 7〜1 0,可列舉例如苯基氧基羰基等。)、醯氧基(較佳爲碳 原子數2〜2 0,更佳爲2〜1 6,特佳爲2 ~ 1 0 ’可列舉例如乙 酿氧基、苯甲釀基氧基等。)、酸胺基(較佳爲碳原子數 2〜2 0,更佳爲2 6,特佳爲2〜1 0,可列舉例如乙醯基胺 基、苯甲醯基胺基等。)、烷氧基羰基胺基(較佳爲碳原子 數2〜20,更佳爲2〜16,特佳爲2~12,可列舉例如甲氧基 羰基胺基等。)、芳氧基羰基胺基(較佳爲碳原子數7〜20 ’ 更佳爲7〜1 6,特佳爲7~1 2,可列舉例如苯基氧基羰基胺 基等。)、磺醯基胺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1~16, 特佳爲1〜1 2,可列舉例如甲烷磺醯基胺基、苯磺醯基胺基 等。>、胺磺醯基(較佳爲碳原子數〇〜20,更佳爲0~16,特 佳爲〇〜1 2,可列舉例如胺磺醯基、甲基胺磺醯基,二甲基 -39- 200811548
胺磺醯基、苯基胺磺醯基等。)、胺甲醯基(較佳爲碳原子 數1〜20,更佳爲1 ~1 6,特佳爲1〜1 2,可列舉例如胺甲醯 基、甲基胺甲醯基、二乙基胺甲醯基、苯基胺甲醯基等。)、 院硫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 0,更佳爲1〜1 6,特佳爲 1〜1 2,可列舉例如甲硫基、乙硫基等。)、芳基硫基(較佳 爲碳原子數6~20,更佳爲6〜16,特佳爲6〜12,可列舉例 如苯硫基等。)、磺醯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 1〜16,特佳爲卜12,可列舉例如甲磺醯基、對甲苯磺醯基 等。)、次磺醯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1〜16,特. 佳爲1〜1 2,可列舉例如甲烷次磺醯基、苯次磺醯基等。)、 脲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1〜16,特佳爲1〜12, 可列舉例如脲基、甲基脲基、苯基脲基等。)、磷酸醯胺基 (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1〜16,特佳爲1〜12,可列 舉例如二乙基磷酸醯胺基、苯基磷酸醯胺基等。)、羥基、 锍基、鹵素原子(可列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 原子)、氰基、磺基、竣基、硝基、氧胯基、亞磺基、胼基、 亞胺基、雜環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30,更佳爲1〜12,作 爲雜原子,可列舉例如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具體地 可列舉例如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喃基、哌啶基、 嗎啉基、苯并嚼嗤基、苯并咪哩基、苯并噻哗基等。)、及 砍烷基(較佳爲碳原子數3~40,更佳爲 3〜30,特佳爲 3〜24 ’可列舉例如三甲基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等)。 此等取代基可更經取代。又,取代基爲二個以上時,可 以相同或不同。又,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互相連結形成環。 即述一般式(1 )所表示之化合物的較佳實例如下述所 示’惟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具體例。 -40- 200811548 CH2C02R2 r1〇~co2r2 ch2co2r2 R2
No.__Bi A-1
H A-2
H
A-3
H A-4
H A-5
H A-6
H A-7
H A-8
H A-a
H
MO H A-11 A-21 A-13 A-14 A-15 A-16 Α·17 A-18 A-19 A-20
-41 - 200811548 ch2co2r2 R10--C02R2ch2co2r2
Nq, B-1 B-2 B-3 B-4 B-5 S*8 B-7 B-8 B-9 B-10
Ac
Ac
Ac
Ac
Ac
Ac
Ac
Ac
Ac
Ac v〇
No. B-11 B-12 B-13 B-14 Β·15
Ac Ac \人^〇、
j〇 B>16 B,17 B^18 B*19 B-20
Ac
Ac
Ac Ac Ac Ac Ac
"X]
-42- 200811548 ohzco2rz R1C—|—C02R2 CH2CO2R2
R1
Ac
Ac
Ac (moITmol)__v-A / ⑽
(1/2) (1/2)
[波長分散調整劑】
在醯化纖維素薄膜亦可添加使波長分散降低之化合物 (以下稱爲「波長分散調整劑」)。爲了改善第1態樣所使用 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之Rth的波長分散’較佳爲含有至少一 種滿足下式(v)、(vi)之範圍的化合物’該化合物係降低下 式(iv)所表示之 Rth 之波長分散,δ Rth= | Rth(400)-Rth(700)j 之化合物。
(iv) Δ Rth= I Rth(400)-Rth(700) I (v) (Δ Rth(B)-A Rth(0))/B ^ -2.0 (vi) 0.01^ B ^ 30 -43- 200811548 上述式(V)、(Vi)係以 (ν) (Δ Rth(B)-A Rth(0))/B ^ -3.0 (Vi) 0.05^ 25 爲更佳, (ν) (Δ Rth(B)-A Rth(0))/B ^ -4.0 (vi) 0.1 S B S 20 爲尤佳。 上述波長分散調整劑通常具有200~400nm之紫外領 φ 域吸收,例如,藉由相對於醯化纖維素固體成分,使用 0.01〜30重量%,可調整醯化纖維素薄膜之Re與 Rth的 波長分散。 第1態樣所使用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之Re、Rth的値有 比起一般的短波長側,變得更傾向於長波長側之大波長分 散特性。因此,通常要求將相對地小之短波長側的Re、Rth 變大,以使波長分散平滑。另一方面,具有在200~400nm 之紫外領域吸收的化合物,比起短波長側,具有長波長側 φ 之吸光度爲大的波長分散特性。因此,使具有在200~400nm 之紫外領域吸收之化合物各向同地存在於醯化纖維素薄膜 内部時,化合物自身之雙折射性、甚至是Re、Rth之波長 分散係與吸光度之波長分散同樣地有短波長側變大之傾 向。 藉由使用具有在該200〜400nm之紫外領域吸收、化合 物自身的R e、R t h之波長分散係在短波長側爲大之預定化 合物,可調製醯化纖維素薄膜之Re、Rth的波長分散。因 此要求調整波長分散之化合物係在醯化纖維素中充分均@ -44- 200811548 地相溶。此類化合物之紫外領域的吸收帶範圍以 200〜400nm爲佳,以220〜395nm爲尤佳,240〜390nm爲 更佳。 又,由於近年電視、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mobile) 型携帶端末等液晶顯示裝置以更少的電力提高亮度,因此 要求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光學構件之透過率優良之物。關 於此點,當將具有在200〜4 OOnm之紫外領域吸收、使薄膜 之 | Re(400)-Re(700) | 及 | Rth(400)-Rth(700) | 降低之 φ 化合物添加於醯化纖維素薄膜時,要求分光透過率優良。 關於用於第1態樣之醯化纖維素薄膜,在波長380nm之分 光透過率爲45 %〜95 %,且以在波長350nm之分光透過率 爲10%以下爲較佳。 如上所述,在第1態樣較佳地使用之波長分散調整 劑,從揮散性之觀點而言,以分子量爲250〜1 000爲較佳。 更佳爲260-800,尤佳爲270〜800,特佳爲300〜800。波 長分散調整劑可以是單體、及經連結該單體之低聚合物或 φ 聚合物之任一者。 可用於第1態樣之波長分散調整劑係以在製作醯化纖 維素薄膜之際的摻混流延、乾燥的過程中不揮散者爲較佳。 (波長分散調整劑之添加量) 可用於第1態樣之波長分散調整劑之添加量以醯化纖 維素的 0.01~30重量%爲較佳,0.1~20重量%爲尤佳, 0.2〜10重量。/〇爲更佳。 (添加波長分散調整劑之方法) 可用於第1態樣之波長分散調整劑係可僅使用1種 -45- 200811548 類,亦可以2種以上以任意比來混合使用。 又,添加波長分散調整劑的時期係以將第1態樣所使 用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予以製膜之摻混製作步驟中的任何時 候進行爲較佳,又,亦可在摻混調製步驟的最後進行。 作爲在第1態樣較佳地使用之波長分散調整劑的具體 例,可列舉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含氰 基之化合物、羥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水楊酸酯系化合物、 鎳錯鹽(complex salt)系化合物等,惟不受此等化合物所限 ⑩定。 作爲苯并三唑系化合物,可較佳地使用一般式(1 〇 1) 所示之物。 一般式(1 01 ) q1-q2-oh (式中,Q1係表示含氮芳香族雜環,Q2表示芳香族環。) Q1係表示含氮芳香族雜環,較佳爲5員環〜7員環之含 氮芳香族雜環,更佳爲5員環或6員環之含氮芳香族雜環, 例如,咪唑環、吡唑環、三唑環、四唑環、噻唑環、噁唑 φ 環、硒唑環、苯并三唑環、苯并噻唑環、苯并噁唑環、苯 并硒唑環、噻二唑環、噁二唑環、萘噻唑環、萘噁唑環、 氮雜苯并咪唑環、嘌呤環、吡啶環、吡阱環、嘧啶環、嗒 畊環、三畊環、三吖啶環、四吖啶環等;尤佳爲5員之含 氮芳香族雜環,可具體地舉出咪唑環、吡唑環、三唑環、 四唑環、噻唑環、噁唑環、苯并三唑環、苯并噻唑環、苯 并噁唑環、噻二唑環、噁二唑環;特佳爲苯并三唑環。 Q1表示之含氮芳香族雜環可進一步具有取代基,作爲 取代基,可適當地使用後述取代基T。又,取代基有複數 -46- 200811548 個時,亦可各自縮環進一步形成環。 Q2所表示之芳香族環可爲芳香族烴環,亦可爲芳香族 雜環。又,此等可爲單環,亦可更與其他環形成縮合環。 作爲芳香族烴環,較佳爲碳原子數6〜30的單環或二環 之芳香族烴環(苯環、萘環等),更佳爲碳原子數6〜20之芳 香族烴環,尤佳爲碳原子數6〜1 2之芳香族烴環,特佳爲苯 環0
作爲芳香族雜環,以含氮原子或硫原子之芳香族雜環 爲較佳。作爲雜環之具體例,可列舉噻吩環、咪唑環、吡 唑環、吡啶環、吡阱環、嗒哄環、三唑環、三阱環、吲哚 環、吲唑環、嘌呤環、噻唑啉環、噻唑環、噻二唑環、噁 唑啉環、噁唑環、噁二唑環、喹啉環、異喹啉環、酞阱環、 萘錠環、喹噁啉環、喹唑啉環、晬啉環、喋啶環、吖啶環、 啡啉環、吩畊環、四唑環、苯并咪唑環、苯并噁唑環、苯 并噻唑環、苯并三唑環、四吖啶環。作爲芳香族雜環之具 體例,可列舉吡啶環、三阱環、喹啉環。 作爲Q2所表示之芳香族環,較佳爲芳香族烴環,尤佳 爲萘環或苯環,更佳爲苯環。Q2可進一步具有取代基,以 後述之取代基T爲較佳。 作爲取代基 T,可列舉例如烷基(較佳爲碳原子數 1〜20,更佳爲碳原子數1〜12,特佳爲碳原子數1〜8,可列 舉例如甲基、乙基、異丙基、tert-丁基、η-辛基、η-癸基、 η-十六碳基、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烯基(較佳 爲碳原子數2〜20,更佳爲碳原子數2〜12,特佳爲碳原子 數2~8,可列舉例如乙烯基、烯丙基、2-丁烯基、3-戊烯 -47- 200811548 基等。)、炔基(較佳爲碳原子數2~20,更佳爲碳原子數 2〜12,特佳爲碳原子數2~8,可列舉例如丙炔基、3-戊炔 基等。)、芳基(較佳爲碳原子數6 ~ 30,更佳爲碳原子數 6〜20,特佳爲碳原子數6〜12,可列舉例如苯基、P-甲基苯 基、萘基等。)、胺基(較佳爲碳原子數〇~20,更佳爲碳原 子數0~1 〇,特佳爲碳原子數〇~6,可列舉例如胺基、甲基 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二戊胺基等。)、烷氧基(較 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碳原子數1〜12,特佳爲碳原 φ 子數1〜8,可列舉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等。)、芳 氧基(較佳爲碳原子數6~20,更佳爲碳原子數6〜16,特佳 爲碳原子數6~12,可列舉例如苯基氧基、2-萘氧基等。)、 醯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碳原子數1〜16,特佳 爲碳原子數1〜1 2,可列舉例如乙醯基、苯甲醯基、甲醯基、 、三甲基乙醯基等。)、烷氧基羰基(較佳爲碳原子數2〜20, 更佳爲碳原子數 2〜16,特佳爲碳原子數2~12,可列舉例 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芳氧基羰基(較佳爲碳 φ 原子數7~20,更佳爲碳原子數7~16 ’特佳爲碳原子數 7〜1 0,可列舉例如苯基氧基羰基等。)、醯氧基(較佳爲碳 原子數2~20,更佳爲碳原子數2〜16,特佳爲碳原子數 2〜1 〇,可列舉例如乙醯氧基、苯甲醯基氧基等。)、醯胺基 (較佳爲碳原子數2〜20,更佳爲碳原子數2〜16 ’特佳爲碳 原子數2~10,可列舉例如乙醯基胺基、苯甲醯基胺基等。)、 烷氧基羰基胺基(較佳爲碳原子數2~20 ’更佳爲碳原子數 2~16,特佳爲碳原子數 2~12,可列舉例如甲氧基羰基胺 基等。)、芳氧基羰基胺基(較佳爲碳原子數7~20,更佳爲 -48- 200811548 碳原子數7~ 1 6,特佳爲碳原子數7〜1 2,可列舉例如苯基 氧基羰基胺基等。)、磺醯基胺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 更佳爲碳原子數1〜16,特佳爲碳原子數1~12,可列舉例 如甲烷磺醯基胺基、苯磺醯基胺基等。)、胺磺醯基(較佳 爲碳原子數〇~20,更佳爲碳原子數〇~16,特佳爲碳原子 數0〜12,可列舉例如胺磺醯基、甲基胺磺醯基、二甲基胺 磺醯基、苯基胺磺醯基等。)、胺甲醯基(較佳爲碳原子數 1〜20,更佳爲碳原子數1〜16,特佳爲碳原子數1〜12,可 0 列舉例如胺甲醯基、甲基胺甲醯基、二乙基胺甲醯基、苯 基胺甲醯基等。)、烷硫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 碳原子數1〜1 6,特佳爲碳原子數1 ~ 1 2,可列舉例如甲硫 基、乙硫基等。)、芳基硫基(較佳爲碳原子數6〜20,更佳 爲碳原子數6〜16,特佳爲碳原子數6〜12,可列舉例如苯 硫基等。)、磺醯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碳原子 數i ~ 1 6,特佳爲碳原子數1〜1 2,可列舉例如甲磺醯基、 對甲苯磺醯基等。)、次磺醯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20,更 佳爲碳原子數1〜16,特佳爲碳原子數1〜12,可列舉例如甲 烷次磺醯基、苯次磺醯基等。)、脲基(較佳爲碳原子數 1~20,更佳爲碳原子數1~16,特佳爲碳原子數H2,可 列舉例如脲基、甲基脲基、苯基脲基等。)、磷酸醯胺基(較 佳爲碳原子數1〜20,更佳爲碳原子數1~16,特佳爲碳原 子數1〜12,可列舉例如二乙基磷酸醯胺基、苯基磷酸醯胺 基等。>、羥基、锍基、鹵素原子(可列舉例如氟原子、氯 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氰基、磺基、竣基、硝基、氧月弓 基、亞磺基、胼基、亞胺基、雜環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30, -49- 200811548 更佳爲1〜1 2,作爲雜原子,可列舉例如氮原子、氧原子、 硫原子、具體地可列舉例如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 喃基、哌啶基、嗎啉基、苯并噚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 噻嗖基等。)、矽烷基(較佳爲碳原子數3〜40,更佳爲碳原 子數3〜30,特佳爲、碳原子數3~24,可列舉例如三甲基 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等)等。此等取代基亦可更經取代。 又,取代基爲二個以上時,可以相同或不同。又,亦可在 可能的情況下互相連結形成環。
作爲一般式(101),較佳爲下述一般式(101-A)所表示 之化合物。 一般式(1 0 1-A)
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 R、R、Μ、R5、R6、R' ,8及 r9 係各自獨立 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作爲取代基,可以適當地使用取 代基丁。卩,此等取代基亦可更經其他取代基取代,取代 基彼此可縮環形成環構造。 作爲R1及R3,較佳爲氫原子、烷基、烯基、決基、 芳基、胺基、烷氧基、芳氧基、羥基、_ -50- 200811548 氫原子、烷基、芳基、烷基氧基、芳氧基、鹵素原子,尤 佳爲氫原子、碳原子數1~12烷基,特佳爲碳原子數1~12 之烷基(較佳爲碳原子數4~12)。 作爲R2及R4,較佳爲氫原子、烷基、烯基、炔基、 芳基、胺基、烷氧基、芳氧基、羥基、鹵素原子,更佳爲 氫原子、烷基、芳基、烷基氧基、芳氧基、鹵素原子,尤 佳爲氫原子、碳1〜12烷基,特佳爲氫原子、甲基,最佳爲 氫原子。
作爲R5及R8,較佳爲氫原子、烷基、烯基、炔基、 芳基、胺基、烷氧基、芳氧基、經基、鹵素原子,更佳爲 氫原子、烷基、芳基、烷基氧基、芳氧基、鹵素原子,尤 佳爲氫原子、碳1〜12烷基,特佳爲氫原子、甲基,最佳爲 氫原子。 作爲R6及R7,較佳爲氫原子、烷基、烯基、炔基、 芳基、胺基、烷氧基、芳氧基、羥基、鹵素原子,更佳爲 氫原子、烷基、芳基、烷基氧基、芳氧基、鹵素原子,尤 φ 佳爲氫原子、鹵素原子,特佳爲氫原子、氯原子。 作.爲一般式(1〇1),更佳爲下述一般式(1\〇1-B)所表示 之化合物。 一般式(1 0 1 - B)
(式中,R1、R3、R6及R7係與一般式(1 01 - A)中該等同 200811548 義,又較佳範圍亦相同。) 以下,列舉一般式(1 0 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惟 不限定於下述具體例。
-52- 200811548 υν·ι
υν·2
UV-3 UV4 υν-5
OC^a -53 - 200811548
UV-16
UV^20
-5 4 - 200811548 以上例舉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中,在使用不含分子量 爲320以下之物的醯化纖維素薄膜時,確認以所得之相位 差膜的保留性之點而言爲有利。 又,作爲可用於第1態樣之波長分散調整劑之一的二 苯甲酮系化合物,可較佳地使用一般式(1 〇 2 )所示之物。 一般式(102) 〇 • 丨
/XH Q1,、Q〆 (式中,Q1及Q2係各自獨立地表示芳香族環。X表示 NR(R係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氧原子或硫原子。) Q1及Q2所表示之芳香族環可以是芳香族烴環,亦可 是芳香族雜環。又,此等可爲單環,亦可更與其他環形成 縮合環。 ® 作爲q1及q2所表示之芳香族烴環,較佳爲(較佳爲碳 原子數6〜30之單環或二環芳香族烴環(可列舉例如苯環、 萘環等。)’更佳爲碳原子數6〜20之芳香族烴環、尤佳爲 碳原子數6~12之芳香族烴環。)尤佳爲苯環。 作爲Q1及Q2所表示之芳香族雜環,較佳爲含氧原子、 氮原子或硫原子中的至少1個之芳香族雜環。作爲雜環之 具體例’可列舉例如呋喃環、吡咯環、噻吩環、咪唑環、 吡哩環、吡啶環、吡阱環、嗒阱環、三唑環、三畊環、吲 哚環、吲唑環、嘌呤環、噻唑啉環、噻唑環、噻二唑環、 -55- 200811548 噁唑啉環、噁唑環、噁二唑環、喹啉環、異喹嚇瓌、酞畊 環、萘錠環、喹噁啉環、喹唑啉環、哮啉環、喋啶環、吖 啶環、啡啉環、吩阱環,四唑環、苯并咪哇環、苯并_唑環、 苯并噻哇環、苯并三哩環、四吖陡環等。作爲芳香族雜環, 較佳爲吡啶環、三哄環、喹啉環。 作爲Q1及Q2所表示之芳香族環,較佳爲芳香族烴環, 更佳爲碳原子數6〜10之芳香族烴環,尤佳爲苯環。 Q1及Q2可更具有取代基,以前述取代基T爲較佳, ^ 惟取代基中不含羧酸、磺酸、4級銨鹽。又,在可能的情 況下,取代基彼此可連結形成環構造。 X表示NR(R係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作爲取代基, 可以適當地使用取代基T。)、氧原子或硫原子;以nr(作 爲R,較佳爲醯基、磺醯基,此等取代基可更經取代。)、 或氧原子爲較佳’以氧原子爲更佳。 作爲一般式(1〇2)’較佳爲下述一般式(1〇2仏)所表示 之化合物。 Λ —般式(102-Α)
(式中,R1、R2、R3、R4、R5、R6、R7、r8 及 r9 係各 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 {系各自獨立 R1、 R2、 R3、 r4、 r5、 R6、 R7、尺8及 R9 -56- 200811548 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作爲取代基可適當地使用前述取 代基T。又,此等取代基亦可更經其他取代基取代,取代 基彼此可縮環形成環構造。 作爲R1、R3、R4、R5、r6、r8及r9,較佳爲氫原子、 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胺基、烷氧基、芳氧基、羥基、 鹵素原子,更佳爲氫原子、烷基、芳基、烷基氧基、芳氧 基、鹵素原子,尤佳爲氫原子、碳原子數1〜1 2院基,特佳 爲氫原子、甲基,最佳爲氫原子。
作爲R2,較佳爲氫原子、烷基、烯基、炔基、芳基、 胺基、烷氧基、芳氧基、羥基、鹵素原子,更佳爲氫原子、 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碳原子數0〜20之胺基、碳原子數 1〜12之烷氧基、碳原子數6〜12之芳氧基、羥基,尤佳爲 碳原子數1〜20之烷氧基,特佳爲碳原子數1〜12之烷氧基。 作爲R7,較佳爲氫原子、烷基、烯基、炔基、芳基、 胺基、烷氧基、芳氧基、羥基、鹵素原子,更佳爲氫原子、 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碳原子數0~20之胺基、碳原子數 1〜12之烷氧基、碳原子數6〜12芳氧基、羥基,尤佳爲氫 原子、碳原子數1~2 0之烷基(較佳爲碳原子數1〜12,更佳 爲碳原子數1〜8、尤佳爲甲基),特佳爲甲基、氫原子。 作爲一般式(102),更佳爲下述一般式(102-B)所表示 之化合物。 -5 7 - 200811548 一般式(102-B)
(式中,r1q表示氫原子、烷基、烯基、炔基、芳基。)
R1C)表不氫原子、院基、嫌基、炔基、芳基,作爲此等 基所具有之取代基,以前述取代基T爲較佳。 作爲R 1 ^,較佳爲院基,更佳爲碳原子數5〜2 0之院基, 尤佳爲碳原子數5~12之烷基(可列舉η-己基、2-乙基己 基、η-辛基、η -癸基、η-十二碳基、·节基。),特佳爲碳原 子數6~12之烷基(2-乙基己基、η-辛基、η-癸基、η_十二 碳基、苄基)。 一般式(102)所表示之化合物可藉由特開平11-12219 號公報所記載之習知方法予以合成。 以下列舉一般式(102)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惟不 限定於下述具體例。 -58· 200811548 υνΛΰΐ
Ο OH
-59- 200811548 UV-109 UV-104
〇 OH
UV410
Will
O OH
-60- 200811548 CJV412 (flCgHna
OGgH” ㈣
UV43L5 UWL20
又,作爲可用於第1態樣之波長分散調整劑之一的含 氰基化合物,可較佳地使用一般式(1〇3)所示之物。 -61 - 200811548 一般式(103)
(式中,Q1及Q2係各自獨立地表示芳香族環。χ1及X 係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至少任1個表示氰基、羰基'礦 醯基、芳香族雜環。)
Q1及Q2所表示之芳香族環可以是芳香族烴環’亦可 是芳香族雜環。又,此等可爲單環,亦可更與其他環形成 縮合環。 作爲芳香族烴環,較佳爲碳原子數6〜30之單環或二環 芳香族烴環(例如,苯環、萘環等),更佳爲碳原子數6〜20 之芳香族烴環,尤佳爲碳原子數6~12之芳香族烴環,特佳 爲苯環。 作爲芳香族雜環,較佳爲含氮原子或硫原子之芳香族 雜環。作爲雜環之具體例,可列舉例如噻吩環、咪唑環、 吡唑環、吡n定環、吡畊環、嗒畊環、三哩環、三哄環、口引 哚環、吲唑環、嘌呤環、噻唑啉環、噻唑環、噻二哩環、 噁唑啉環、噁唑環、噁二唑環、喹啉環、異喹啉環、酿哄 環、萘錠環、喹噁啉環、喹唑啉環、啐琳環、喋陡環、K 啶環、啡啉環、吩阱環、四唑環、苯并咪唑環、苯幷螺哇 環、苯并噻唑環、苯并三唑環、四吖啶環等。作爲芳香族 雜環較佳爲吡啶環、三阱環、喹啉環。 作爲Q1及Q2所表示之芳香族環,較佳爲芳香族烴環, -62- 200811548 更佳爲苯環。 Q1及Q2可更具有取代基,以上述取代基T爲較佳。 X 1及X 2係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至少任1個係表示 氰基、羰基、磺醯基,芳香族雜環。X1及X2所表示之取代 基可適當地使用前述取代基T。又,X1及X2所表示之取 代基可更經其他取代基所取代,X 1及X 2亦可各自縮環形 成環構造。 作爲X 1及X 2,較佳爲氫原子、烷基、芳基、氰基、 Φ 硝基、羰基、磺醯基、芳香族雜環,更佳爲氰基、羰基、 磺醯基、芳香族雜環,尤佳爲氰基、羰基,特佳爲氰基、 烷氧基羰基(-C(=〇)OR(R爲:碳原子數1〜20烷基、碳原 子數6〜1 2之芳基及組合此等者)。 作爲一般式(103),較佳爲下述一般式(103-A)所表示 之化合物。 一般式(1 03-A)
(式中,、R2、R3、R4、R5、R6、R7、r8、r9 及 r1〇 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X1及x 2係與一般式 (103)中該等同義,較佳範圍亦相同。〉 -63- 200811548 R1、R2、R3、R4、R5、R6, R7、R8、R9 及 R10 係各自 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作爲取代基,可適當地使用 前述取代基τ。又,此等取代基亦可更經其他取代基取代, 取代基彼此可縮環形成環構造。 作爲R1、R2、R4、RS、Re、r7、…及R1。,較佳爲氫 原子、;Itc基、儲基、炔基、芳基、胺基、院氧基、芳氧基、 .羥基、鹵素原子,更佳爲氫原子、烷基·、芳基、院基氧基、 方興基、鹵素原子’尤佳爲氫原子、碳1〜12院基,特佳爲 氫原子、甲基,最佳爲氫原子。 作爲R3及R8較佳爲氫原子、烷基、烯基、炔基、芳 基、胺基、烷氧基、芳氧基、羥基、幽素原子,更佳爲氨 原子、碳原子數1〜20之烷基、碳原子數〇〜20之胺基、碳 原子數1〜12之院氧基、碳原子數6〜12芳氧基、經基,尤 佳爲氫原子、碳原子數1〜12之烷基、碳原子數1〜12院氧 基,特佳爲氫原子。 作爲一般式(103),更佳爲下述一般式(103-B)所表示 φ 之化合物。 -6 4 - 200811548 一般式(103-B)
NC
(式中,R3及R8係與一般式(1〇3_A)中該等同義,較佳 範圍亦相同。X 3係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 X 3係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作爲取代基,可適當地使 用前述取代基T ;又,在可能的情況下亦可經其他取代基 所取代。作爲X 3較佳爲氫原子、烷基、芳基、氰基、硝基、 幾基、磺醯基、芳香族雜環,更佳爲氰基、羰基、磺醯基、 方香族雜環,尤佳爲氰基、幾基,特佳爲氰基、院氧基鑛 基(-c( = 〇)〇R(R爲:碳原子數卜20烷基、碳原子數6〜12 之芳基及組合此等之物)。 作爲一般式(1 03),尤佳爲一般式(1 03-C)所表示之化 合物。 一般式(103-C) 〇
R3 -65- 200811548 (式中,R3及R8係與一般式(103·Α)中之該等同義,又 較佳範圍亦相同。R21表示碳原子數1~20之烷基。) 作爲R21,在R3及R8兩者爲氫的情況時,較佳爲碳 原子數2〜12之烷基,更佳爲碳原子數4~1 2之烷基,尤佳 爲碳原子數6~12之烷基,特佳爲η-辛基、tert-辛基、2-乙基己基、η-癸基、η-十二碳基,最佳爲2-乙基己基。 作爲R21,在R3及R8爲氫以外的情況時,較佳爲一 般式(103-C)所表示之化合物的分子量成爲300以上,且以 φ 碳原子數2〇以下之碳原子數之烷基爲較佳。 一般式(10 3)所表示之化合物可藉由 Jou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第 63 卷第 3452 頁(1941) 記載之方法予以合成。 以下列舉一般式(1 〇3)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惟不 限定於下述具體例。
-66- 200811548
UV-206 UV.2D7 Ο
UV-204
UV-205
υν-209 υν-210 Ο
ο
-67- 200811548 υν-2Π ο UV-212
UV-215
UV-21S 〇
υν-219
UV-220
Ο
Ο
-68 - 200811548
UV-224 UV-225 UV-229
UV-231
-69- 200811548 在第1態樣中,用來作爲支撐體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係 以其厚度爲10〜120μπι爲較佳。 [第2態樣之相位差膜] 第2態樣之相位差膜係關於一種Re及Rth之絶對値爲 小’且組合含至少一種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醯化纖維素薄膜所 構成之支撐體、與光學各向異性層之相位差膜。具體而言, 係關於一種相位差膜,其中支撐體之正面遲滯値與厚度方向 之遲滯値Rth係滿足下式[1],且前述支撐體之波長分散性 Φ 係滿足下式[2]-2 ;藉由進一步與光學各向異性層組合,相位 差膜全體,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係滿足 下式[3],且波長分散性係滿足下式[4】之相位差·膜。 [1] 0SRe(630)S10 且 | Rth(630)| $25 [2】-2 | Re(400)-Re(700)| S 10 且-35$ Rth(400)-Rth(700)S60 [3] OS Re(550)g 10 且 100$ Rth(550)g 300 [4] 1.04^ Rth(450)/Rth(550)^ 1.30 第2態樣之相位差膜之正面遲滯値Re(550)較佳爲 φ 8nm以下,更佳爲5nm以下,尤佳爲3nm以下。又,相位 差膜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550)較佳爲120〜280nm,更佳 爲140〜260nm,尤佳爲160〜240nm。又,相位差膜之波長 分散性較佳爲 1.06〜1.30,更佳爲 1.08〜1.28 ,尤佳爲 1 · 1 0〜1.26 〇 在第2態樣之相位差膜所用之支撐體爲含有至少一種 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醯化纖維素薄膜。該醯化纖維素薄膜爲 該醯化纖維素薄膜(支撐體)之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 之遲滯値Rth係滿足前述式[彳],且波長分散性係滿足前述 •70- 200811548 式[2]-2者。 用作前述支撐體之醯化纖維素薄膜的Re及Rth係以 滿足下式[1Γ爲較佳,以滿足下式[1]"爲更佳。 [1 0 ^ Re(630) ^ 5 且 | Rth (6 3 0) | S 2 0 n m [1 ]11 R e (6 3 0) ^ 2 且 |Rth(630)| S15nm 又,前述支撐體之波長分散性係以滿足下式[2Γ-2爲 較佳,以滿足下式[2 Γ-2爲更佳。 [2】·-2 | Re(400)-Re(700)| S 1 0 且 0S Rth(400)-Rth(700)S 60
[2]"-2 | Re(400)-Re(700)| $ 5 且 0 $ Rth(400)-Rth(700) S 45 關於前述醯化纖維素之原料係與上述第1態樣相同。 在前述第2例子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之製作所使用的醯 化纖維素爲纖維素之羥基經醯化者,例如,較佳爲使用以 醯基之碳原子數2〜22之乙醯基取代的醯化纖維素。纖維素 對羥基之取代度並無特別限定,惟以纖維素對羥基之醯基 取代度係2.70〜3.00爲較佳。再者,取代度爲2.80〜3.00 爲較佳,2.85〜3.00爲更佳。 特別是,在上述纖維素之羥基取代之醯基取代基之 中,實質上由乙醯基/丙醯基/ 丁醯基的至少2種類所構成 的情況下,在其全取代度爲2·70〜3.00時,可更有效降低 醯化纖維素薄膜之光學各向異性,而可安定地製作滿足上 述式[1]及[2]之醯化纖維素薄膜。醯基取代度以2.7 5〜3.00 爲較佳,2.80〜3.00爲更佳。 關於其他,係與在第1態樣中醯化纖維素薄膜之製作 所用的醯化纖維素之較佳例相同。 -71 - 200811548 [丙烯酸系聚合物] 在第2態樣之相位差膜中,作爲支撐體所用之醯化纖 維素薄膜係含有至少一種丙烯酸系聚合物。此外,本說明 書中所謂「丙烯酸系聚合物」,係將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不僅 包括丙烯酸酯,亦包括具有羥基等取代基之丙烯酸或丙烯 酸酯)視爲單體之同元聚合物及共聚物、及將甲基丙烯酸及 其衍生物(不僅包括甲基丙烯酸酯,亦包括具有羥基等取代 基之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視爲單體之同元聚合物 φ 及共聚物的總稱。 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係藉由添加於醯化纖維素薄膜 中,來使該薄膜光學各向異性降低。在第2態樣中,以使 用重量平均分子量爲500以上、低於1〇,〇〇〇 (更佳爲 500〜5,000)之丙烯酸系聚合物爲較佳。重量平均分子量在 前述範圍時,與纖維素酯之相溶性良好,且製膜中不易發 生蒸發及揮發。特別是,(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系 聚合物、在側鏈具有芳香環之丙烯酸系聚合物或在側鏈具 φ 有環己基之丙烯酸系聚合物爲上述分子量時,除了上述之 外,所得之醯化纖維素薄膜爲透明性優良、透濕度亦極低, 因此作爲偏光板用保護膜亦顯示優異性能。 又,若表現丙烯酸系聚合物,認爲是重量平均分子量 係5 0 0以上、低於1 0,0 0 0之丙烯酸系聚合物爲從低聚合物 至低分子量聚合物之間者。關於合成此類聚合物,通常的 聚合難以控制分子量,期望以可不使分子量太大之方法盡 可能地使分子量一致方法。作爲此聚合方法,使用過氧化 枯嫌(cumene peroxide)、t -丁基過氧化氫之類的過氧化物 -72- 200811548 聚合引發劑之方法,使用比一般聚合更多量聚合引發劑之 方法、除了聚合引發劑使用锍基化合物或四氯化碳等鏈轉 移劑之方法、除了聚合引發劑使用二苯甲酮或二硝基苯之 類的聚合停止劑之方法,更可舉出特開2000-1 2891 1號公 報或同2000-344823號公報中之具有一個硫醇基與2級羥 基之化合物、或是使用倂用該化合物與有機金屬化合物之 聚合觸媒之塊狀聚合方法等,任一者均可較佳地使用於第 2態樣,特佳爲該公報所記載之方法。
以下例示作爲構成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單位的 單體,惟不限定於此等。 作爲構成聚合物之單體單位: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 酸乙酯、丙烯酸丙酯(i -、η -)、丙烯酸丁酯(n -、丨-、s —、t -)、 丙烯酸戊酯(n-、i-、s-)、丙烯酸己酯(η-、卜)、丙烯酸庚 酯(η·、卜)、丙烯酸辛酯(η-、卜)、丙烯酸壬酯(n_、卜)、丙 烯酸肉豆蔻酯(η-、卜)、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2 -乙基己 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乙酯、丙烯酸(ε -己內酯)、丙 φ 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 >、丙烯酸(3-羥基 丙酯)、丙烯酸(4-羥基丁酯)、丙烯酸(2-羥基丁酯)、丙烯 酸(2 -甲氧基乙酯)、丙烯酸(2 -乙氧基乙酯)、丙烯酸苯酯、 丙烯酸(2或4-氯苯酯)、丙烯酸(2或3或4-乙氧基羰基苯 酯)、丙烯酸(〇或m或ρ-甲苯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 乙酯、丙烯酸(2-萘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4-甲基環 己酯)、丙烯酸(4-乙基環己酯)、丙烯酸-P-羥基甲基苯酯、 丙烯酸- p-(2-羥基乙基)苯酯等;作爲甲基丙烯酸酯爲將上 述丙烯酸酯變更爲甲基丙烯酸酯之物;作爲不飽和酸可列 -73- 200811548 舉例如丙嫌酸、甲基丙嫌酸、馬來酸酐、巴豆酸、伊康酸 等。以上述單體所構成之聚合物可爲共聚物亦可爲同元聚 合物。 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爲在主鏈及/或側鏈具有羥基 時,與醯化纖維素之相溶性及所得薄膜之透明性顯著提 升,因而較佳。在側鏈具有羥基之丙烯酸系聚合物可利用 具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例如在(甲基)丙烯酸酯的 酯部份具有羥基之化合物)作爲單體來製造。具有羥基之 ^ (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之具體例爲丙烯酸(2 -羥基乙酯)、丙烯 酸(2 -羥基丙酯)、丙烯酸(3 -羥基丙酯)、丙烯酸(4 -羥基丁 酯)、丙烯酸(2 -羥基丁酯)、丙烯酸-P-羥基甲基苯酯、丙烯 酸- p-(2-經基乙酯)苯酯等;包括將上述丙嫌酸酯變更爲甲 基丙烯酸酯酸酯者。 作爲在側鏈具有羥基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在丙烯酸 酯的酯部份具有羥基之化合物與甲基丙烯酸酯(在酯部份 不具有羥基之化合物)之共聚合體爲特佳。
又,由上述可知,較佳爲在主鏈具有羥基,特別是在 聚合物主鏈之至少一邊的末端具有羥基之丙烯酸系聚合 物。關於製造在主鏈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合物,可以是藉由 例如,使用偶氮雙(2-羥基乙基丁酯)之類具有羥基之自由 基聚合引發劑之方法;使用2-锍基乙醇之類具有羥基之鏈 轉移劑之方法;使用具有羥基之聚合停止劑之方法;藉由 活性離子聚合使末端具有羥基之方法;使用特開 2000-128911號公報或2000-344823號公報之具有一個硫 醇基與2級羥基之化合物、或是倂用該化合物與有機金屬 -74- 200811548 化合物之聚合觸媒的塊狀聚合方法等而得者,以該公報所 記載之方法爲特佳。以該公報記載之關連方法所製造之聚 合物可較佳地使用市售之綜硏化學社製Act flow· Series。 作爲第2態樣之相位差膜之支撐體所用的醯化纖維素 薄膜亦可添加其他降低光學各向異性之化合物或波長分散 調整劑。其具體例、添加方法等係與上述第1態樣相同。 第2態樣中,作爲支撐體用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係以其 厚度爲10〜60/zm爲較佳。 •[可塑劑] 關於本發明中可作爲支撐體使用之醯化纖維素薄膜, 特別是第2態樣中作爲支撐體使用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以 改良薄膜之脆性的點而言,較佳爲添加可塑劑。具體而言, 可防止薄膜裁斷時龜裂的發生等。有可塑效果之化合物, 以具有磷酸酯、羧酸酯、醯胺基、醚、胺基甲酸酯等官能 基之化合物爲較佳。此等較佳化合物的實例爲以下列舉之 物,惟不限定於此等。 ’
作爲磷酸酯,可列舉三苯基磷酸酯、聯苯二苯基磷酸 酯、三甲苯酚基磷酸酯、甲苯酚基二苯基磷酸酯、辛基二 苯基磷酸酯、三辛基磷酸酯、三丁基磷酸酯、間苯二酚雙 二苯基磷酸酯、1,3-伸苯基雙二苯二甲基磷酸酯、雙酚A 雙二苯基磷酸酯。 作爲羧酸酯,可列舉三羥甲基丙烷三苯甲酸酯、三經 甲基丙烷三環己基羧酸酯、季戊四醇四丁酯、甘油三丁酯、 三乙酸甘油酯、三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irin)、三甘油一丙 酸酯等多元醇之羧酸酯;琥珀酸二丁酯、己二酸二苯酯、 -75- 200811548 苯 辛 酸 酸 酸 乙 之 甲 酯 或 甲 纖 25 加 粒 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芳酯、苯二甲酸二甲酯、 二甲酸二乙酯、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苯二甲酸二 酯、本一甲酸一 -2-乙基己基苯:::甲酯、偏苯三酸三甲酯 均本四酸四乙酯等飽和、不飽和多元羧酸酯;甲基丙烯 甲酯、丙烯酸乙酯之低聚合物等^ 又,作爲經基酸之酯,可列舉檸檬酸三乙酯、檸檬 乙醯基·二乙酯、酒石酸二丁酯、二乙醯基酒石酸二丁酯 丁基献醯基丁基經基乙酸酯、乙基酞醯基乙基羥基乙 φ 酯、甲基酞醯基乙基羥基乙酸酯、丁基酞醯基丁基羥基 酸酯等經基乙酸、水楊酸、棒様酸、蘋果酸、酒石酸等 羥基酸的酯。 作爲醯胺,可列舉N-苯基:苯竣酸醯胺、N-苯基- p-苯磺醯胺、N -乙基甲苯磺醯胺等羧酸醯胺、磺酸醯胺。 其他可列舉p -甲苯磺酸〇 -甲苯酚酯等之類的磺酸醋 甲苯二異氰酸酯與乙醇或己醇等醇類之反應的胺基甲酸 等。
亦可舉出雙酚A之縮水甘油醚等之類的醚低聚合物 甲苯二異氰酸酯與2價醇與1價醇混合物之反應的胺基 酸酯低聚合物等低分子量低聚合物作爲較佳例。 其他亦可列舉三苯甲基醇等作爲較佳例。 顯示此等可塑效果之化合物的添加量爲相對於醯化 維素100質量份而言,以5〜30質量份爲較佳,以10 -質量份爲更佳。 在第1及第2態樣所用之醯化纖維素薄膜,亦可添 其他向來可用於醯化纖維素薄膜之添加劑、消光劑微 -76- 200811548 子、劣化防止劑、剝離劑等。具體而言,採用特開 2 006-3 0937號公報中[02 12]〜[02 19]所記載之化合物及其 使用法。 在第1及第2態樣用來作爲支撐體之醯化纖維素薄膜 以藉由溶劑流延法製造者爲較佳,具體而言,以藉由特開 2 0 06-30937號公報中[0220]~ [022 5]記載之方法製造爲較 佳。 [光學各向異性層]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以下稱「本發明之相位差膜」時係 包括前述第1及第2相位差膜兩者之意)係在前述支撐體上 具有至少一層光學各向異性層。藉由與具有特定光學特性 之前述支撐體積層,只要是滿足上述光學特性之本發明之 相位差膜,基本上關於其材料及形態並無特別限制。例如, 聚合物薄膜(較佳爲雙折射聚合物薄膜構成之相位差膜)亦 可、在支撐體上含有高分子化合物之層形成後,加熱拉伸 而得之膜亦可、及將液晶性組成物成爲特定液晶相後,固 定其狀態所形成之層亦可。又,亦可將其各自積層。 [由聚合性液晶組成物所形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 前述光學各向異性層較佳爲使聚合性液晶性組成物成 爲特定液晶相後,藉由聚合將其配向狀態固定所形成之層。 作爲其一個態樣,可列舉將含有至少一種圓盤狀液晶 性化合物之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使該圓盤狀液晶化合物之 分子向同配向)以向列液晶相之狀態藉由聚合固定所形成 之層。此外,作爲其他態樣,可列舉將含有至少一種棒狀 液晶性化合物之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以該棒狀液晶性化合 -77- 200811548 物之分子爲膽固醇液晶相的狀態固定所形成之層。 [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作爲可用於前述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形成的圓盤狀液晶 性化合物,可採用各文獻(C.Destrade et al.,Mol· Crysr· Liq· Cryst., vol.71,第 111 頁(1981);日本化學會編、季 刊化學總説、No. 22、液晶化學、第5章、第一 0章第二 節(1994);B. Kohne et al·,Angew. Chem. Soc. Chem. Comm.,第 1 7 94 頁(1 9 8 5); J . Zh a n g et a I., J . Am. Chem φ Soc., vol.116,第 2655 頁(1 994))所記載之各者。 關於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之聚合,可採用例如特開平 8-2 7 2 84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 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係藉由聚合而可以固定,以具有 聚合性基爲較佳。例如,在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的圓盤狀 核使作爲聚合性基之取代基結合之構造。又,以在圓盤狀 核與聚合性基之間具有連結基構造爲更佳。採用具有連結 基之構造時,在聚合反應中保持配向狀態變得更爲容易。 φ 具有聚合性基之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較佳爲以下述一般式 (VI)所表示之化合物。 一般式(VI) D(-L-P)n (一般式(VI)中,D爲圓盤狀核,L爲二價連結基,p 爲聚合性基,η爲4〜12之整數。) 前述式(VI)中之圓盤狀核(D)、二價連結基(L)及聚合性 基(Ρ)分別可使用例如特開 2001 -4837號公報所記載之 (D1)〜(D15)、 (L1)〜(L25)、 (Ρ1)〜(Ρ18)。具體地舉出以下 -78- 200811548 所示之TE-8。 -79- 200811548
R
(1) (ΓΠί=2—1 5.之整數 (3) π - (¾¾ ο -C-—〇 ⑷
o ⑻ ?l 0
,CH_C_〇_CmH2]r-D
(ΐη=4 —1 0之整數 -80- 200811548 藉由倂用至少一種後述之含氟化合物,可使圓盤狀液 晶性化合物相對於支撐體之醯化纖維素薄膜面實質上爲水 平配向。在此,實質上水平係指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之圓 盤面與光學各向異性層面之平均角度(平均傾斜角)爲〇 ° 〜10°之範圍内。又,在使用具有聚合性基之圓盤狀液晶性 化合物時,亦與上述相同地,使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之分 子實質上水平配向。作爲此時之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之具 φ 體例,可較佳地採用國際公開WOO 1/88 5 74A1號刊物中58 頁6行〜65頁8行所記載之物。 [含氟化合物] 當形成前述光學各向異性層之際,爲使液晶性化合物 (特別是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配向、或使光學特性在面内 均勻,較佳爲使層形成用組成物中含有至少一種含氟化合 物。含氟化合物以含氟界面活性劑爲較佳。含氟化合物可 爲低分子化合物、亦可以是高分子化合物,例如低分子化 Φ 合物以特開2005-1 28050號公報中例示之化合物爲較佳。 作爲高分子含氟化合物,以含有包括下述一般式(1 )所表 示之重複單位之氟脂肪族的聚合物爲較佳。 一般式(1 ) R2 R1
一般式(1)中,R1、R2及R3係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 -81 - 200811548 烷基、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捵原子 等)、或後述- L- Q所表示之基,較佳爲氫原子、碳數1〜6 之院基、氯原子、-L-Q所表示之基,更佳爲氫原子、碳數 1〜4之烷基,特佳爲氫原子、碳數1〜2之烷基。作爲該烷 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η-丙基、n_丁基、sec-丁基等。該院基亦可具有適當之取代基。作爲該取代基, 可列舉鹵素原子、芳基、雜環基、烷氧基、芳氧基、烷硫 基、芳基硫基、醯基、羥基、醯氧基、胺基、烷氧基羰基、 φ 醯胺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磺醯基、胺磺醯基、磺醯 胺基、硫醯基、羧基等。 此外’烷基之碳數不包括取代基之碳原子。以下,關 於其他基之碳數亦相同。 L 係表示單鍵、-〇-、-CO-、-NR4-、-S-、-SO2-、 -PO(OR5)-、伸烷基、伸芳基或組合此等所形成之2價連結 基。在此,R4表示氫原子、烷基、芳基、或芳烷基。R 5 表示烷基、芳基、或芳烷基。
作爲 L ’ 以包括單鍵、_〇·、-CO·、-NR4-、-S-、-S〇2-、 伸烷基、或伸芳基者爲較佳,以包括-CO-、-Ο-、-NR4-、 伸烷基、或伸芳基者爲特佳。 L爲包括伸烷基的情況下,伸烷基之碳數較佳爲 1〜10,更佳爲1〜8,特佳爲1~6。特佳之伸烷基之具體例, 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四伸丁基、六亞甲基 等。 I»爲包括伸芳基的情況下,伸芳基之碳數較佳爲 6~24,更佳爲6〜18,特佳爲6〜12。特佳之伸芳基之具體 -82- 200811548 例可列舉伸苯基、萘基等。 L爲包括組合伸烷基與伸芳基所得之2價連結基(即伸 芳烷基)的情況下,伸芳烷基之碳數較佳爲7〜34,更佳爲 7〜26,特佳爲7〜16。特佳之伸芳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伸苯 基亞甲基、伸苯基伸乙基、亞甲基伸苯基等。 舉出之作爲L的基亦可具有適當之取代基。作爲此類 取代基,可列舉與先前R1〜R3中作爲取代基之取代基相同
以下例示L之具體構造,惟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具體
-COQ-fcHsrln _coo+ch2-)^chch2— -COHH^CHz^
L·! 一一(單鍵) m -C00-f-CH2^2 L3 -C00^CH2-^3 M -COO-fCH^ 1^5 - 七 Η 南 lr6
Lr7 L*
Wl -GONHfCH^! -83 - 200811548 ΙΛ9
一 CON
S02NHCH2CH2
Ia20
L-21
Lr22 UB
Lr24 —^ QCH2CH2NHCOCH2CH2 ^25
Lr26 —^CH2 )厂 127 —O十 Q只要爲具有氣結合性之極性基並無特別限制。較 羥基、羧基、羧基之鹽(例如鋰鹽、鈉鹽、鉀鹽、銨 如銨、四甲基銨、三甲基-2-羥基乙基銨、四丁基銨、 基苄基銨、二甲基苯基銨等)、吡啶鑰鹽等)、羧酸之 基(N無取代物、N -單低級院基取代物或n _二低級烷_ 物,例如-CONH2、_CONHCH3、-c〇n(〇h3)2 等)、% 磺基之鹽(形成鹽之陽離子的實例係與上述竣基所託 相同)、磺醯胺基(N無取代物、Μ _單低級烷基取代物 :佳爲 鹽(例 三甲 :醯胺 ^取代 ,基、 i載者 或N- -84 - 200811548 二低級烷基取代物,例如-so2nh2-、-so2nhch3、 -S02 N(C Η 3)2等)、磷醯基、磷醯基之鹽(形成鹽之陽離子的 實例係與上述羧基所記載者相同)、磷醯胺基(N無取代物或 N-單低級烷基取代物,例如-0Ρ( = 0)(ΝΗ2)2 、 -0P( = 0)(NHCH3)2 等)、脲基(-1^0 0,142)、1位爲無取代 或經單取代之胺基(-nh2、- NHCH3)等(在此低級烷基表示札 基或乙基)。更佳爲羥基、羧基、磺基、磷醯基,特佳爲經 基或羧基。
聚合物中所含之上述重複單位可單獨1種、亦可同時 存在2種以上之重複單位。具有羧酸之重複單位或具有丙 烯醯胺基之重複單位爲特佳。 又,前述含有氟脂肪族之聚合物係具有1種或2種以 上由含有氟脂肪族基之單體所衍生之重複單位。較佳爲包 括特開2006-1 26768號公報中以一般式(丨)或一般式(丨丨)所 記載之含有氟脂肪族基單體者爲較佳。具體而言,可含有 1種選自於特開2006-126768號公報中[0033卜【0044】所記 載之單體群之單體所衍生之重複單位,亦可含有2種以上。 再者,前述含有氟脂肪族之聚合物除了上述以外亦可 含有其他重複單位。關於前述其他重複單位並無特別限 制,可列舉由可進行一般自由基聚合反應之單體所衍生之 重複單位作爲較佳實例。前述含有氟脂肪族之聚合物可含 有1種選自於特開2004·46038號公報中[00 26]〜[003 3]所 記載之單體群之單體所衍生之重複單位,亦可含有2種以 上。 又,前述含有氟脂肪族之聚合物可包括自記載於特開 -85- 200811548 2004-3 3 38 52號公報所記載之一般式[2】所表示之單體所衍 生之重複單位。 此外’前述含有氟脂肪族之聚合物爲了將液晶性化合 物之配向狀態予以固定化,亦可具有聚合性基作爲取代基。
在本發明所用之前述含有氟脂肪族之聚合物中,具有 氟脂肪族基之單體的聚合單位,根據構成該氟聚合物之全 聚合單位’以25〜99質量%爲較佳。更佳之比例係視氟脂 肪族基之構造而異,特開2006-126768號公報之一般式⑴ 所表示之單體的聚合單位,根據構成該氟聚合物之全聚合 單位’以5 0〜99質量%爲較佳,60~97質量%爲更佳,70〜95 質量%爲尤佳。特開2006-1 26768號公報之一般式(||)所表 示之單體的聚合單位,根據構成該氟聚合物之全聚合單 位,以25〜80質量%爲較佳,30〜70質量%爲更佳,35〜65 質量%爲尤佳。又,在一個聚合物中亦可包括2種類以上 之含有氟脂肪族基單體,亦可同時包括各一種以上之一般 式⑴所表示之單體與一般式(II)所表示之單體。 在本發明所用之前述含有氟脂肪族之聚合物之較佳質 量平均分子量爲2000〜100, 〇〇〇,更佳爲3000〜80,000,尤 佳爲4,000〜6 0,000。在此,質量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係藉 由使用 TSKgel GMHxL、TSKgel G4000HxL、TSKgel G2 000HxL(均爲Tosol(股)製之商品名)之管柱的GPC分析 裝置,由溶媒T H F、示差折射計檢出之聚苯乙烯所換算表 示之分子量。 在本發明所用之前述含有氟脂肪族之聚合物可以習知 慣用之方法製造。例如,在包括氟系單體、氫結合性基之 -86- 200811548 單體等有機溶媒中添加泛用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並藉由 使其聚合來製造。又,可視情況進一步添加真他加成聚合 性不飽和化合物,以與上述相同之方法來製造。因應各單 體之聚合性,在反應容器一邊滴下單體與引發劑一邊進行 聚合之滴下聚合法等,亦可有效得到均勻組成之聚合物。 更具體而言,以使用特開 2004-46038 號公報中 [0035】〜[0041]所記載之方法爲較佳。 【棒狀液晶性化合物]
又,如上述,前述光學各向異性層較佳爲將含有至少 1種棒狀液晶性化合物之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以將該棒狀液 晶性化合物分子爲膽固醇液晶相之狀態固定所形成之層。 作爲前述棒狀液晶性化合物,可列舉在以可三次元交聯之 反射波長在紫外線領域之扭轉配向之聚合性的手性(chiral) 向列型(膽固醇型)液晶層所用之液晶單體分子(聚合性液晶 分子)。又,作爲前述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例如,特開平 7-2 5 86 38號公報、特表平1 0-508882號公報所揭示之液晶 φ 性單體與手性化合物之混合物。可利用於前述聚合性液晶 組成物之聚合性棒狀液晶化合物之具體例包括下述化合物 A~K。此等化合物亦可混合,例如,從下述化合物A〜化合 物J之化合物選出2種類以上、在下述化合物K之範圍所 包括之化合物混合2種類以上來使用。此外,下述化合物 K中,式中X表示整數,較佳爲X爲2〜5之整數。 又,前述手性劑之具體例包括下述化合物L〜化合物N 所示之手性劑。此外,在化合物L或化合物Μ,式中X表 示整數,惟期望X爲2〜12之整數·,又,化合物Ν中,式 -87- 200811548 中X亦表示整數,惟期望又爲2〜5之整數
-88- 200811548 化合物A Η^Ο=ΟΗΟ〇2{ΟΗ2)5〇"·~^ ^^coo
co〇i ^ 0{C^}^>2CHC^CH2 仆
化合物B
H2C«QHC02(OH2)4〇~h 一 coo >_0~( 化合物c
<y
H2〇~CHC02{CH2)4〇—\ 7-000--4 /—OCO —\ )—〇{CH^Qz〇m=CHz
化合物D
H2C=GHC02(CH2)3〇--f V-CO〇Hi )—0C0~^ 卜 0(CH2)s〇2CHC=CH2
化合物B
H2C*CHGO2{0H2)5〇H h-GDD: 5^_oco_q_ 〇{0H2)s02CHG=CH2
化合物F H2C=CHC02(CH2)sC>—^^—C〇〇-<^^—
化合物G
H2C-CHCO^CHi)5〇—f ^-coo
QH2OH(CHi)C2Hs -89- 200811548 化合物Η
H2C=CHC02(CH2}sO—( >-〇〇〇—( OCH 化合物ϊ Ι^Ο^ΟΗΟΟ^Η^
-fV 0H3
GOO -OGO
〇(CH2)2i〇2CHC^CH2
化合物J
Η2〇=€Η〇〇2(€Η^4〇—< >—000
COO--4 /—a(CH2)4〇2〇HC^DH2
化合物K
Η2€^ΟΗ€02(〇Η2)Χ0000—COO -〇"c〇〇O^〇c^〇- 0000{ΟΗ2}χ〇2〇ΗΟ=Η2ϋ 化合物L·
-90- 200811548 化合物Μ
化合物Ν
Ο000χ{Η2Ρ)Ο^Η0=0ΗΛ [液晶性化合物配向狀態之固定化]
使前述光學各向異性層(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之液晶 組成物所形成時)配向之液晶性化合物的分子較佳爲維持 其配向狀態、予以固定化。固定化較佳係藉由在液晶性化 合物之分子中已導入之聚合性基的聚合反應予以實施。聚 合反應包括使用熱聚合引發劑之熱聚合反應與使用光聚合 引發劑之光聚合反應,惟以光聚合反應爲更佳。作爲光聚 合引發劑,可採用例如,α-羰基化合物(記載於美國專利第 2367661號、同2367670號之各說明書所記載者)、偶姻醚 (記載於美國專利第2448828號說明書者)、α-烴取代芳香 族偶姻化合物(記載於美國專利第272251 2號說明書者>、 多核醌化合物(記載於美國專利第30461 27號、同2951 758 號之各說明書者)、三芳基咪唑二聚物與Ρ-胺基苯基酮之組 合(記載於美國專利第3549367號說明書者)、吖啶化合 物及吩哄化合物(記載於特開昭60-1 05667號公報、美國專 利第4239850號說明書者)及噁二唑化合物(記載於美國專 -91 - 200811548 利第421 2970號說明書者)。 光聚合引發劑之使用量以光學各向異性層形成用組成 物(塗布液的情況爲其固體成分)的 0.01〜20質量。/。爲較 佳’ 0.5〜5質量%爲更佳。爲了液晶性化合物之聚合進行之 光照射以使用紫外線爲較佳。照射能量以 20mJ/cm2〜50J/cm2 爲較佳,以 1 00〜800 m J/cm2 爲更佳。 爲了促進光聚合反應,宜在加熱條件下實施光照射。 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厚度以0 · 1 ~ 1 0 μ m爲較佳,0.5 ~5μηπ 爲更佳。 前述光學各向異性層係包括液晶性化合物及視期望之 上述聚合引發劑或其他添加劑;調製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作 爲塗布液,並將該塗布液塗布於支撐體(視期望之配向膜) 的表面、進行乾燥及聚合來形成者爲較佳。作爲於光學各 向異性層塗布液之調製所使用的溶媒,可較佳地使用有機 溶媒。作爲有機溶媒,可採用例如,醯胺(例如,Ν,Ν-二甲 基甲醯胺基)、亞颯(例如,二甲基亞颯)、雜環化合物(例如, φ 吡啶)、烴(例如,苯、己烷)、烷基幽化物(例如,氯仿、二 氯甲烷)、酯(例如,酢酸甲基、酢酸丁基)、酮(例如,丙酮、 甲基乙基酮)、醚(例如,四氫呋喃、1 ,2-二甲氧基乙烷)。 其中以烷基鹵化物及酮爲較佳。再者,亦可並用二種類以 上之有機溶媒。塗布液之塗布係可廣泛地採用習知方法(例 如,擠出塗覆法、直接凹版塗覆法、逆凹版塗覆法、模口 塗覆法)。 [配向膜] 形成前述光學各向異性層之際,爲使液晶性化合物之 -92- 200811548 分子配向’以使用配向膜爲較佳。亦已知可進一步藉由賦 予電場、賦予磁場或光照射而產生配向機能之配向膜。在 配向膜所使用之聚合物種類可因應液晶性化合物之分子配 向樣式(例如、,平均傾斜角)來決定。例如,爲了使液晶性 化合物水平配向,使用不使配向膜之表面能量降低之聚合 物(一般之配向用聚合物)。關於具體的聚合物種類可採用 於關於液晶胞或光學補償片之習知文獻所記載之事項。尤 其是,在對摩擦處理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使液晶性化合物 φ 之分子配向時,可較佳地採用例如於特開2002-62427號 公報記載之改性聚乙烯醇、特開2002-98836號公報記載 之丙烯酸系共聚物、特開2002-268068號公報記載之聚醯 亞胺、聚醯胺酸。在各配向膜中,爲了提升光學各向異性 層與配向膜(結果地光學各向異性層與支撐體)之密接性, 以在配向膜中包括具有聚合性基之聚合物爲較佳。聚合性 基係在側鏈導入具有聚合性基之重複單位、或者導入作爲 環狀基之取代基。以使用在界面形成液晶性化合物與化學 φ 鍵之配向膜爲更佳,在此作爲配向膜,可採用例如特開平 9-1 525 09號公報所記載之物。 配向膜之厚度以〇·〇1~5μηη爲較佳,以0.05〜2/zm爲 更佳。此外,用配向膜使液晶性化合物的分子配向之後, 直接固定該配向狀態之液晶性化合物形成光學各向異性 層,且可僅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轉印於支撐體上。 [聚合物層所構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 前述光學各向異性層可以是拉伸或未拉伸之聚合物薄 膜所構成之聚合物層、或將聚合物組成物在支撐體表面適 -93- 200811548 用形成之聚合物層。進一步在前述支撐體上形成聚合物層 後,作爲整體施行拉伸處理,發現滿足作爲支撐體及相位 差膜之必要條件的光學特性。在前述聚合物層之形成所用 之聚合物材料並無特別限制,惟以在成膜後對於薄膜面之 法線方向的面内方向折射率係變大的各種聚合物材料爲較 佳。又’在形成聚合物層之過程進行聚合,此種情況較佳 爲使用能給予該聚合物聚合可能之低分子化合物等。具體 地,可使用特開平 2000-190385 號公報、特開平 Φ 2 0 〇 4 - 2 2 6 9 4 5所揭示之材料。可列舉例如,具有至少1種 類以上之芳香族環的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酸、聚酯、 聚醚酮、聚芳基醚酮、聚醯胺醯亞胺,聚酯醯亞胺或聚酯醯 胺等各種聚合物、或賦予此等聚合物聚合可能之低分子化 合物。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使用。 又,亦可採用在上述聚合物薄膜等成膜後,加入進一 步拉伸薄膜,將面内光學各向異性變大之步驟的薄膜。拉 伸處理可適當地採用1種或2種以上之逐次方式或同時方 φ 式等之雙軸拉伸方式、自由端方式或固定端方式等一軸拉 伸方式等適宜之方式。從有效地發現Rth之觀點而言,以 雙軸拉伸方式爲較佳。 作爲前述聚醯胺,可列舉包括例如下式(1)所表示之聚 ‘合單位的聚合物。
Txr Yt- (1) 0 Ο Η Η -94- 200811548 式中X及R1爲任意殘基,至少一者爲包括芳香環之 基。 前述X較佳爲下述所表示之任一者。在此1\/18爲甲基。
-95- 200811548
•96- 200811548
-97 - 200811548
Ite
MeMew- Ο-1
<§h
_(9)^1¥γ(^γ,iT©~, 1〇1^#γ(〇Γ,
Me 2p ψ Me Me Me 又陳
但,上述式中r表示2~12之數,s表示1〜500之數,t 表示0〜500之數。 又,其他作爲前述聚醯胺醯亞胺,可列舉例如特開昭 6 1 -1 62 5 1 2號公報記載之聚醯胺醯亞胺。 作爲前述聚醯亞胺,例如下式(2)所示之聚合物: -98- 200811548 ⑵ /C\ /C\ 2
-¾ Y N/、〆 0 0 (式中m爲平均聚合度。又,Y表示
-99- 200811548
-1 ο ο - 200811548 作爲前述聚醯亞胺,較佳爲例如面内配向性高、可溶 於有機溶劑之聚醯亞胺。具體而言,例如,可使用包含特 表2000-51 1 296號公報所揭示之9,9_雙(胺基芳基)莽與芳 香族四羧酸二酐之縮合聚合生成物、含有1個以上之下式 (3)所示重複單位之聚合物。
前述式(3)中,R3〜R6爲各自獨立地選自於氫、鹵素、苯 基、1〜4個鹵素原子或C1-10烷基所取代之苯基、及C1-10 烷基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類的取代基。較佳爲、R3〜R6
爲各自獨立地選自於幽素、苯基、1 ~4個鹵素原子或C 1 -1 0 烷基所取代之苯基、及C 1 ~ 1 0烷基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 種類的取代基。 前述式(3)中,Z爲例如,C6〜20之4價芳香族基,較佳 爲苯均四酸基、多環式芳香族基、多環式芳香族基之衍生 物、或下式(4)所表示之基。
-1 0 1 - (4) 200811548 前述式(4)中,Z’爲例如共價鍵、C(R7 )2基、CO基、Ο 原子、S原子、S02基、Si (C2H5)2基、或NR8基,在複 數個時,分別相同或相異。又,w表示1~1〇之整數。R7 係各自獨立地爲氫或C(R9)3。R8爲氫、碳原子數1〜約20 之院基、或C6~2〇芳基,在複數個時分別相同或相莫。R9 係各自獨立爲氫、氟、或氯。 作爲前述多環式芳香族基,可列舉從例如萘、莽、苯 并莽或蒽所衍生之4價基。又,作爲前述多環式芳香族基 胃| 之取代衍生物,可列舉例如被選自於C 1〜1 0之烷基、其 氟化衍生物、及F或CI等鹵素所構成之群組的至少一個基 所取代的前述多環式芳香族基。 其他亦可列舉例如,特表平8 - 5 1 1 8 1 2號公報記載之重 複單位爲下述一般式(5)或(6)所示之同元聚合物、或重複單 位爲下述一般式(7)所示之聚醯亞胺等。此外,下式(7)之聚 醯亞胺爲下式(5)之同元聚合物的較佳形態。
-1 0 2 - 200811548
(6)
⑺ 前述一般式(5) ~(7)中,G及G,係各自獨立地表示選自
於’例如共價鍵、ch2 基、c(ch3)2 基、c(cf3)2 基、c(cx3)2 基(在此X爲鹵素)、CO基、〇原子,S原子、so2基、 SUdCH3)2基及N(CH3)基所構成之群組之基,可各自相 同或不同。 前述式(5)及式(7)中、L表示取代基,d及e表示其取代 數。L爲’例如鹵素、C1〜3烷基、C1〜3鹵化烷基、苯基、 或取代苯基’在複數個時’各自相同或不同。作爲前述取 代苯基,可列舉具有選自於例如鹵素、C1〜3院基及C1〜3 鹵化院基所構成之群組的至少一種類取代基之取代苯基。 又,作爲前述鹵素,可列舉例如氟、氯、溴或碘。d爲〇~2 -103- 200811548 之整數,e爲〇〜3之整數。 前述式(5>〜(7)中,Q表示取代基,f表示其取代數。 作爲Q,例如選自於氫、鹵素、烷基、取代烷基、硝基、 氰基、硫烷基、烷氧基、芳基、取代芳基、烷基酯基、及 取代烷基酯基構成之群組的原子或基;Q爲複數個時,分 別相同或相異。作爲前述鹵素,可列舉例如氟、氯、溴及 碘。作爲前述取代烷基,可列舉例如鹵化烷基。又,作爲 前述取代芳基,可列舉例如鹵化芳基。f爲0〜4之整數,g φ 及h係各自爲〇〜3及1〜3之整數。又,9及"較佳爲比1 大。 前述式(6)中、|^1()及以1爲各自獨立地選自於氫、鹵 素 '苯基、取代苯基、烷基及取代烷基所構成之群組的基。 其中,R1G及R11較佳爲各自獨立地爲鹵化烷基。 前述式(7)中,M1及M2係爲相同或不同的例如鹵素、 C1〜3烷基、C1〜3鹵化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作爲前 述鹵素,可列舉例如氟、氯、溴及碘。又,作爲前述取代 φ 苯基,可列舉例如具有選自於鹵素、C卜3烷基、及C1~3 鹵化烷基所構成之群組的至少一種類取代基之取代苯基。 作爲在前述式(5)所示之聚醯亞胺之具體例,可列舉例 如下>式(8)所表示者等。 200811548
再者’作爲前述聚醯亞胺,可列舉例如使前述之骨架(重 複單位)以外之酸二酐或二胺予以適當地共聚合之共聚物。
作爲前述酸二酐,可列舉例如芳香族四羧酸二軒。作 爲前述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列舉例如苯均四酸二軒、二 苯甲酮四羧酸二酐、萘四羧酸二酐、雜環式芳香族四羧酸 二酐、2,2’-取代聯苯基四羧酸二酐等。 作爲前述苯均四酸二酐,可列舉例如苯均四酸二酐、 3,6-二苯基苯均四酸二酐、3,6-雙(三氟甲基)苯均四酸二 酐、3,6 -二溴苯均四酸二酐、3,6 -二氯苯均四酸二酐等。作 爲前述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可列舉例如3,3’,4,4、二苯甲 酮四羧酸二酐、2,3,3,,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 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等。作爲前述萘四羧酸二酐,可列舉 例如2,3,6,7-萘四羧酸二酐、1,2,5,6-萘四羧酸二酐、2,6-二氯-萘-1,4,5,8-四羧酸二酐等。作爲前述雜環式芳香族 四羧酸二酐,可列舉例如噻吩- 2,3,4,5四羧酸一酐、吡哄 -2,3,5,6-四羧酸二酐、吡啶·2,3,5,6 -四羧酸二酐等。作爲 前述2,2,-取代聯苯基四羧酸二酐,可列舉例如2,2 β二溴 -4,4,,5,5,-聯苯基四羧酸二酐、2,2’-二氯-4,4’,5,5、聯苯基 四羧酸二酐、2,2,-雙(三氟甲基)-4,4’,5,5·-聯本基四殘酸二 酐等。 又,作爲前述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之其他例’可列舉 -105- 200811548 3,3’,4,4’-聯苯基四羧酸二酐、雙(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 酐、雙(2,5,6-三氟-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2,2-雙(3,4- 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4,4»_雙(3,4-二羧 基苯基)-2,2-二苯基丙烷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醚二 酐、.4,4、氧基二對苯二甲酸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磺
酸二酐、3,3\4,4’-二苯基颯四羧酸二酐、4,4’-[4,4、異亞 丙基二(P-伸苯基氧基)】雙(對苯二甲酸酐)、N,N-(3,4-二羧 基苯基)-N-甲基胺基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二乙基矽烷 二酐等。 此等之中,作爲前述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以2,2’-取代 聯苯基四羧酸二酐爲較佳,更佳爲 2,2’-雙(三鹵甲 基)-4,4’,5,5^聯苯基四羧酸二酐,尤佳爲、2,2-雙(三氟甲 基)-4,4’,5,5’-聯苯基四羧酸二酐。 作爲前述二胺,可列舉例如芳香族二胺;作爲具體例, 可舉出苯二胺、二胺基二苯甲酮、萘二胺、雜環式芳香族 二胺、及其他芳香族二胺。 作爲前述苯二胺,可列舉選自於例如〇-、m-及P-伸苯 基二胺、2,4-二胺基甲苯、1,4-二胺基-2-甲氧基苯、1,4-二胺基-2-苯基苯及1,3-二胺基-4-氯苯之類的苯二胺基所 構成之群組之二胺基等。作爲前述二胺基二苯甲酮之實 例,可列舉2,2-二胺基二苯甲酮、及3,3'-二胺基二苯甲酮 等。作爲前述萘二胺,可列舉例如1 ,8-二胺基萘及1 ,5-二 胺基萘等。作爲前述雜環式芳香族二胺之實例,可舉出2,6-二胺基吡啶、2,4-二胺基吡啶及2,4-二胺基-S-三畊等。 又,前述芳香族二胺,其他可列舉4,4’-二胺基聯苯、 -106- 200811548 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9-亞苐基)-二苯胺、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3,3’-二氯-4,4’-二胺基二 苯基甲烷、2J1-二氯-4,4’-二胺基聯苯、2,2人5,5·-四氯聯 苯胺、2,2-雙(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胺基苯基) 丙烷、2,2-雙(4-胺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4,4’-二胺基二苯基醚、3,4"-二胺基二苯基醚、1 ,3-雙(3-胺基苯 氧基)苯、1,3-雙(4_胺基苯氧基)苯、1,4-雙(4-胺基苯氧基) 苯、4,41-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4,4’-雙(3-胺基苯氧基) # 聯苯、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1 ,1 ,1 ,3,3,3-六氟丙烷、4,4‘-二胺基二苯 基硫釀、4,4’ - ^胺基—^苯基砸等。 作爲前述聚醯胺酸,可列舉例如下式(1 〇)〜(12)所示之 聚合物。
-107- (10) 200811548
(11)
(12) (式中η表示2〜400之數。) 此外,使用前述聚醯胺酸的情況下,較佳爲在溶液塗 布、乾燥後,藉由熱處理予以醯亞胺化。 作爲前述聚醚酮,可舉出例如特開2001 -491 1 0號公報 所記載之以下述一般式(13)所表示之聚芳基醚酮。
前述式(13)中,X表示取代基,q表示其取代數。X爲 例如鹵素原子、低級院基、鹵化院基、低級院氧基、或鹵 -108- 200811548 化烷氧基,X爲複數個時,分別相同或相異。 作爲前述鹵素原子,可列舉例如氟原子、溴原子、氯 原子及碘原子,此等之中以氟原子爲較佳。作爲前述低級 烷基,可列舉例如具有c 1〜6之直鏈或分枝鏈的低級烷基 爲較佳,更’佳爲C 1〜4之直鏈或分枝鏈之烷基。具體而言, 以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sec-丁基、 及tert-丁基爲較佳,特佳爲甲基及乙基。作爲前述鹵化烷 基,可舉出例如三氟甲基等前述低級院基之鹵化物。作爲 φ 前述低級烷氧基,以例如C1~6之直鏈或分枝鏈之烷氧基 爲較佳,更佳爲C1~4之直鏈或分枝鏈之烷氧基。具體而 言,尤佳爲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基、異丙氧基基、丁 氧基、異丁氧基、sec-丁氧基、及tert-丁氧基,特佳爲甲 氧基及乙氧基。作爲前述鹵化院氧基,可列舉例如三氟甲 氧基等前述低級院氧基之鹵化物。 前述式(13)中,q爲0〜4之整數。前述式(13〉中,較佳 爲q = 〇,且結合在苯環兩端之羰基與醚的氧原子係互相以 φ 對位存在。又,前述式(彳3)中,R1爲下式(14)所表示之基, m爲0或1之整數。 -109- 200811548
前述式(14)中、X ’表示取代基,例如,與前述式(1 3)中 之X相同。前述式(14)中’ X ’爲複數個時,分別相同或相 異。q·係表示前述X2取代數,爲〇〜4之整數,以q’ = 〇 爲較佳。又,P爲〇或1之整數。 · 前述式(14)中,R2表示2價芳香族基。作爲該2價芳 香族基,可列舉例如由〇 -、m或p -伸苯基、或萘、聯苯基、 蒽、〇-、m -或p -三聯苯、菲、二苯并呋喃、聯苯基醚、或、 聯苯基礪所衍生的2價基等。此等2價芳香族基中,直接 結合至芳香族的氫亦可爲鹵素原子、低級烷基或低級烷氧 基所取代。此等之中,作爲前述R2,以選自於下式(15)〜(21) φ 所構成之群組之芳香族基爲較佳。 -110· 200811548
郎述式(13)中,作爲前述R1以下式(22)所表示之基爲較 佳;下式(22)中,R2及ρ係與前述式(14)中同義。
再者,前述式(13)中,η係表示聚合度,例如,2〜5000 之範圍,較佳爲5~500之範圍。又,其聚合係可爲相同構 造之重複單位所構成者,亦可爲相異構造之重複單位所構 成者。在後者的情況下,重複單位之聚合形態可爲塊狀聚 合,亦可爲無規聚合。 -111- 200811548 再者,前述式(13)所示之聚芳基醚酮的末端係以p -四氟 伸苯甲醯基側爲氟,氧伸烷基側爲氫原子爲較佳’此種聚 芳基醚酮可以是例如以下述一般式(2 3)表示。此外,下式 中,η表示與前述式(13)同樣之聚合度。
作爲前述式(13)所示之聚芳基醚酮之具體例’可列舉 下式(24)~(2 7)所表示之物等,下述各式中,η表示與前述 式(13)问樣之聚合度。
-112- 200811548 又,其他作爲前述聚醯胺或聚酯,可舉出例如特表平 1 0-508048號公報所記載之聚醯胺、聚酯,此等之重複單 位可以例如下述一^般式(2 8)所表不。
A_
,丫一(28> aw 前述式(28)中、Y爲0或NH。又,E爲例如選自於共 價鍵、C2伸烷基、鹵化C2伸烷基、CH2基、C(CX 3)2基(在 此,X爲鹵素或氫。)、CO基、Ο原子、S原子、S02基、 Si(R)2基及N(R)基所構成之群組之至少一種類的基,其可 分別相同或相異。前述E中,R爲C1~3烷基及C1〜3鹵化 垸基之至少一種類,對於羰基官能基或Y基爲間位或對位。 又’前述(28)中,A及A’爲取代基,t及z爲各別之取 代數。又,p爲0〜3之整數,q爲1〜3之整數,r爲0〜3 之整數。 前述A爲選自於例如氫、鹵素、C1~3烷基、C1〜3鹵 化焼基' 0R(在此,R爲前述定義之物。)所表示之烷氧基、 芳基、鹵化等之取代芳基、C1〜9烷氧基羰基、C1〜9烷基 幾基氧基、C1~12芳氧基羰基、C1~12芳基羰基氧基及其 取代衍生物、C1〜12芳基胺甲醯基、與C1~12芳基羰基胺 S及其取代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在複數個時,分別相同 或相異。前述A,係選自於例如鹵素、C1~3烷基、C1 ~3鹵 化院基、苯基及取代苯基所構成之群組;在複數個時,分 -113- 200811548 別相同或相異。作爲在前述取代苯基之苯基環上的取代 基,可列舉例如鹵素、C 1〜3烷基、C 1 ~ 3鹵化烷基及此等 之組合。前述t爲0〜4之整數,前述z爲〇〜3之整數。 在前述式(2 8)所表示之聚醯胺或聚酯的重複單位之中, 以下述一般式(2 9)所表示之物爲較佳。
前述式(29)中、A、A'及丫係前述式(28)中所定義者, v爲0~3之整數,較佳爲〇〜2之整數。X及y分別爲〇或1, 惟不同時爲0。 [偏光板】 又,本發明係關於直線偏光膜(本說明書中單稱「偏光 膜」時係指「直線偏光膜」)、與具有作爲該偏光膜之保護膜 的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之偏光板。本發明之相位差膜具有特 定醯化纖維素薄膜作爲支撐體,因此該醯化纖維素薄膜的 裏面(未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側之表面)可直接與偏光膜表 面貼合。例如,連續地供給長條狀醯化纖維素薄膜,且在 該薄膜表面塗布聚合性液晶組成物或聚合物層形成用組成 物等,而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來製作長條狀相位差膜, 更與長條狀偏光膜貼合,而可連續地安定製作偏光板。 [偏光膜】 本發明採用之偏光膜並無特別限制,可廣泛地採用習 •114- 200811548 知之物。可使用,例如在聚乙烯醇或部分縮甲醛化聚乙烯 醇、伸乙基·酢酸乙烯基共聚合體部分皂化物等親水性聚合 物所構成之薄膜上,使吸著碘及/或偶氮系、蒽醌系、四阱 系等二色性染料,進行拉伸配向處理者等。在本發明,以 使用特開2002-1 31 548號公報記載之拉伸方法者爲較佳, 特佳爲使用偏光膜之吸收軸係相對於長度方向實質上正 父、在寬度方向一軸拉伸型拉幅機拉伸機。 偏光膜係用來作爲其兩面係由保護膜所保護之偏光 Φ 板。本發明之相位差膜如後述,可較佳地用作偏光膜之保 護膜。 作爲保護膜,在使用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以外保護膜 時,該保護膜之種類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乙酸纖維素、乙 酸丁酸纖維素、丙酸纖維素等纖維素酯類、聚碳酸酯、聚 烯烴、聚苯乙烯、聚酯等。保護膜通常係以輥形態供給, 對於長條之偏光膜,以長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連續地貼合爲 較佳。在此,保護膜之配向軸(遲相軸)可爲任一方向,惟 # 從操作上之簡便性而言,保護膜之配向軸較佳爲平行於長 度方向。又’保護膜之遲相軸(配向軸)與偏光膜之吸收軸(拉 伸軸)的角度亦無特別限定,可因應偏光板之目的適宜地設 定。 作爲保護膜,在使用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以外保護膜的 情況下,保護膜之Re値係以例如632.8nm中10nm以下 爲較佳’ 5nm以下爲更佳。從此種低遲滯値之觀點而言, 作爲保護膜使用之聚合物係以使用三乙酸纖維素、 Zeonex、Zeonoa(均爲曰本 zeon (股)製)、ARTON(JSR(股) -115- 200811548 製)之類的聚烯烴類爲較佳。其他,可舉出例如特開平 8-1 1 0402號公報或特開平1 1 -2931 16號公報記載之非雙折 射性光學樹脂材料。此外,將乙酸纖維素用於保護膜的情 況下’從減小因環境溫濕度導致遲滯値變化之目的而言, 以Re、Rth小於i 0nm爲較佳,2nm以下爲更佳。 在本發明,爲了薄型化等,偏光膜的保護膜中之一者 係可兼爲光學各向異性層之支撐體,又亦可爲光學各向異 性層。從防止光學軸的錯位(shear)或防止灰塵等異物入侵 ^ 之點而言’光學各向異性層與偏光膜較佳係以固定處理。 關於黏合積層,可適當地使用例如隔著透明接合層之接合 方式等適宜方式。關於接合劑等種類並無特別限定,從防 止構成構件之光學特性變化等點而言,以接合處理時之硬 化、乾燥之際不需要高溫程序者爲較佳,期望不需要長時 間之硬化處理、乾燥時間。從此種觀點而言,可較佳地使 用親水性聚合物系接合劑、黏著層。 關於前述黏著層之形成,可以使用例如採用丙烯酸系 Φ 聚合體或聚矽氧烷系聚合物、聚酯或聚胺基甲酸酯、聚醚 或合成橡膠等適宜聚合物之透明黏著劑。其中,從光學透 明性、黏著特性、耐候性等點而言,以丙烯酸系黏著劑爲 較佳。又,爲了向被著體接合液晶胞等,黏著層可因應需 要設置於偏光板之單面或兩面上。此時,黏著層係在表面 露出時,到將其供於實用之間,較佳爲將分離器等暫時接 著以防止黏著層表面之汚染等。 亦可使用在偏光膜之單面或兩面上形成依據上述保護 膜之耐水性等各種目的保護膜、爲了防止表面反射之反射 -116- 200811548 防止層或/及防眩處理層等適宜之機能層之偏光板。可 地形成例如氟系聚合物之塗布層或多層金屬蒸鍍膜等 渉性膜等作爲前述反射防止層。又,亦可以例如藉由 微粒子之樹脂塗布層、壓紋加工、噴砂加工或蝕刻加 適宜方式在表面賦予微細凹凸構造,使表面反射光擴 適宜方式來形成防眩處理層。 又,關於前述微粒子,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之 平均粒子尺寸爲0.5〜20/zm之矽石、氧化鈣、氧化鋁 φ 化鈦、氧化錐、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鎘、氧化銻等 導電性之無機系微粒子、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胺 酸酯之適當聚合物構成的交聯或未交聯之有機系微粒 適宜之物。又,無上述接合層之黏著層亦可爲顯示含 微粒子之光擴散性者。 [偏光板之光學性能] 本發明之偏光板係包括偏光膜及保護膜(至少一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本發明之偏光板的光學性質及耐 φ (短期、長期之保存性)係以具有市售超高對比品(例 Sanritz股份有限公司製之HLC2-5618等)同等以上之 者爲較佳。具體而言,可視光透過率爲42.5%以上、 度({(丁卩-丁〇)/(丁卩+ 丁〇)}1/2^ 0.99 95(惟,丁卩爲平行透過 Tc爲正交透過率),在溫度60°(:、濕度90%1^大氣下 5 0 0小時及在8 〇 °C、乾燥大氣下放置5 0 0小時時’其 之光透過率的變化率依據絶對値爲3 %以下’更佳爲 下;偏光度之變化率依據絶對値係1 %以下’更佳爲 以下。 適當 光干 含有 工等 散之 例如 、氧 亦有 基甲 子等 有該 者爲 久性 如, 性能 偏光 率, 放置 前後 1%以 0.1% -117- 200811548 本發明之偏光板係可具有本發明之相位差膜(第一相 位差膜),同時具有其他相位差膜(第二相位差膜)。第二相 位差膜之較佳光學特性係因應本發明之偏光板所用之液晶 顯示裝置模式來變動。例如,在用於VA模式等垂直配向型 之液晶顯示裝置時,第二相位差膜較佳爲A板(plate),更 具體而言,以滿足下式[7]之相位差膜爲較佳。更佳爲其波 長分散性滿足下式[8]。 [7] 70S Re(550)S 180 且 30 S Rth(550) S 1 40 • [8] 0.7^ Re(450) /Re(550)^ 1.0 此外,第二相位差膜係以其面内遲相軸爲與偏光膜之 吸收軸正交配置來積層爲較佳。 關於第二相位差膜之詳細說明於以下[液晶顯示裝置] 欄。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亦關於具有本發明之相位差膜或偏光板之液晶 顯示裝置。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宜爲包括不施加驅動電 φ 壓或施加低於施加電壓之電壓的非驅動狀態下,液晶胞中 之液晶性分子係對於基板垂直配向之垂直配向型、例如, VA模式、MVA模式、PVA模式、0?八模式、511尺乂以八1»模 式等液晶胞。以下,用第1圖及第2圖說明本發明之液晶 顯示裝置的一態樣。第1圖爲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模 式圖、第2圖爲在本發明可使用之偏光板構成之一例的模 式圖。第1圖係使用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之向列液晶作爲 電場效果型液晶元件進行活性驅動之實例。 在第1圖中,液晶顯示裝置係具有液晶胞及配置在液 -118- 200811548 晶胞兩側之一對偏光板(上側偏光板1及下側偏光板14)。 上側偏光板1與液晶胞之間係配置第二相位差膜3,下側 偏光板1 4與液晶胞之間係配置第一相位差膜1 0。又,液 晶胞係由上側電極基板5、下側電極基板8與挾持於其中 之液晶分子7所構成。液晶分子7係以藉由在電極基板之 對向面施以配向控制方向(上基板配向控制方向6及下基板 配向控制方向9),在未施加外部電場之非驅動狀態下,對 前述基板以略垂直之方向配向的形式來控制。又,上側偏 φ 光板1與下側偏光板1 4係以其吸收軸與吸收軸爲槪略正交 的方式來積層。在此,第1圖中,2係表示上側偏光板吸 收軸之方向,1 5係表示下側偏光板吸收軸之方向。再者, 第二相位差膜係將其遲相軸之方向4對於上側偏光板之吸 收軸的方向2爲正交來配置。 如第2圖所示,偏光板係由保護膜1 〇 1及1 〇 5、及其 所挾持之偏光膜1 03所構成。偏光板可藉由,例如將聚乙 烯醇薄膜構成之偏光膜以碘染色、進行拉伸,得到偏光膜, φ 且在其兩面積層保護膜101及106來製作。積層之際,將 一對保護膜與偏光膜共計3片之薄膜以輥對輥(roll to roll) 貼合時,從生產性之點而言爲較佳。又,輥對輥之積層係 如第2圖所示,保護膜之遲相軸方向1〇2及106、與偏光 膜之吸收軸方向104成爲平行的方式可容易地積層,不易 引起偏光板之尺寸變化或捲曲之發生,成爲機械安定性高 之偏光板因而較佳。又,3片薄膜構成之至少2個軸(例 如,一邊之保護膜之遲相軸與偏光膜吸收軸)、或2片保護 膜之遲相軸等係以實質地平行可得相同效果。 -119- 200811548 在第1圖中,第一相位差膜1 0係本發明之相位差膜(第 1或第2態樣之相位差膜),詳細如前所述。將本發明之相 位差膜作爲第一相位差膜來配置時,較佳爲以特定醯化纖 維素薄膜之支撐體爲偏光板側、光學各向異性層爲液晶胞 側的方式來配置。又,將本發明之偏光板作爲偏光板1來 配置,代替配置第一相位差膜,亦可得到同樣效果。此外, 本發明之偏光板係組入液晶顯示裝置時,在偏光板中組入 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作爲保護膜,係以成爲液晶胞側的方式 ^ 來配置。 在第1圖中,第二相位差膜3係藉由光學地一軸或二 軸之光學各向異性層所構成,並無特別限制,可舉出醯化 纖維素、降冰片烯系高分子、聚碳酸酯系高分子、聚烯丙 酯系高分子、聚酯系高分子或聚楓、或是此等聚合物之2 種或3種以上的混合聚合物等。其中,以雙折射特性之控 制性、透明性、耐熱性優良者爲較佳。又,第二相位差膜 3亦是藉由與第一相位差膜1 0之組合,從顯示特性之點而 φ 言,以Re之絶對値係隨波長變大,所謂逆波長分散性之一 軸性者爲更佳。另一方面,第一相位差膜10係具有光學 負折射率各向異性,Rth之絶對値係隨波長變小,所謂順 波長分散,以Re爲-10〜10nm爲較佳。此等第二相位差膜 3及第一相位差膜1 0係解消液晶胞之畫像著色且寄予視角 之擴大。 第1圖中,將上側當作觀察者側^時,第1圖係顯示第 二相位差膜3爲配置在觀察者側之上側偏光板1與爲觀察 .者側液晶胞用基板之液晶胞上電極基板5之間;第一相位 -120- 200811548 差膜1 〇爲配置在背面側之下側偏光'板1 4與爲背面側液晶 胞用基板之液晶胞下電極基板8之間的構成,惟第二相位 差膜3與第一相位差膜10亦可交換構成。又,第二相位差 膜3與第一相位差膜10兩者亦可配置在上側偏光板1與液 晶胞上電極、基板5之間,或配置在下側偏光板1 4與液晶胞 下電極基板8之間。此態樣,第一相位差膜1 0亦可係同時 爲第二相位差膜3之支撐體。 相位差膜亦可以是與偏光板一體型,例如第1圖中, Φ 第二相位差膜3亦可與上側偏光板1 一體化。此時,可以 與上側偏光板1 一體化之狀態組入液晶顯示裝置内。例 如,使第二相位差膜之支撐體作爲偏光膜一側之保護膜之 機能,以保護膜、偏光膜、第二相位差膜之順序來積層成’ 爲一體型偏光板爲較佳。將前述一體型偏光板組入液晶顯 示裝置内時,從裝置外側(從液晶胞遠側),以保護膜、偏 光膜、第二相位差膜3之順序的方式來組合者爲較佳。 又,作爲上側偏光板1,可使用本發明之偏光板,再 φ 者,如上述,第二相位差膜3亦可在本發明之偏光板一體 化組入液晶顯示裝置。此態樣係以保護膜、偏光膜、第一 相位差膜(支撐體及光學各向異性層之順)、及第二相位差 膜的順序來積層做成一體型偏光板,較佳爲將該一體型偏 光板從外側(從液晶胞遠側),以保護膜、偏光膜、第一相 位差膜及第二相位差膜之順序的形式組入液晶顯示裝置 内。 更詳細地說明第二相位差膜。 [第二相位差膜】 -121 - 200811548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尤其是垂直配向型之液晶顯 示裝置,較佳係使用本發明之相位差膜爲第一相位差膜, 同時爲第二相位差膜。在此,第二相位差膜之正面遲滯値 及厚度方向之遲滯値係滿足下式[6】,及/或第二相位差膜之 波長分散係滿足下式[7】爲較佳。 [7] 70$ Re(550)S 180 且 30 S Rth (550) S 1 40 [8] 0.7^ Re(450) /Re(550)^ 1.0
可用於本發明之第二相位差膜可爲光學一軸、亦可爲 二軸性。又,可用於本發明之第二相位差膜可爲高分子薄 膜、亦可爲聚合性液晶組成物所形成之層,只要具有期望 的各特性並無特別限制。作爲採用之高分子,只要可達成 均勻的二軸配向,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降冰片烯系 高分子、聚碳酸酯系高分子、聚烯丙酯系高分子、聚酯系 高分子、聚礪等芳香族系高分子、三乙醯基纖維素等;以 溶液流延法、擠出成形方式等來製膜。二軸性之光學各向 異性層係將以擠出成形方式或流延製膜方式等適宜方式所 製造之薄膜’藉由例如輥之縱拉伸方式、拉幅機之横拉伸 方式或雙軸拉伸方式等,由拉伸處理所形成。 可用於本發明之第二相位差膜的 Re値較佳爲 80〜170nm,更佳爲 90~160nm。又,Rth 値較佳爲 40〜120nm,更佳爲 50〜100nm。 又,Re(450)/Re(550)所表示之波長分散性較佳爲 0.73〜0.95,更佳爲 0.75〜0.90〇 前述輥之縱拉伸方式係使用加熱輥之方法或將大氣加 熱之方法,可採用並用此等方法等之加熱方法。又,拉幅 -122- 200811548 機之雙軸拉伸方式可採用全拉幅機方式之同時雙軸拉伸方 法、或輥·拉幅機法之逐次雙軸拉伸方法等方法。又,以配 向不均或相位差不均少者爲較佳。其厚度係由相位差等來 加以適當地決定,惟通常從薄型化之點而言,以1〜300 /Z m 爲較佳,1 0〜2 0 0 /z m爲更佳,20~150//1^爲更佳之。 作爲可使用於上述第二相位差膜之製作的降冰片烯系 高分子,可列舉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四環十二烯及其衍 生物、二環戊二烯及其衍生物、亞甲基四氫莽及其衍生物 # 等降冰片烯系單體之主成分所成之單體聚合體。可舉出例 如,降冰片烯系單體之開環聚合體、降冰片烯系單體、其 與可閉環共聚合之其他單體的閉環共聚合體、降冰片烯系 單體之加成聚合體、降冰片烯系單體、其與可共聚合之其 他單體的加成共聚合體,及此等之氫添加物等。此等之中, 由耐熱性、機械強度等觀點而言,最佳爲降冰片烯系單體 之開環聚合體氫化物。降冰片烯系聚合體、單環之環狀烯 烴的聚合體或環狀共軛二烯聚合體之分子量係可因應使用 φ 目的來適當地選擇。舉例來說,以環己烷溶液(聚合體樹脂 不溶解時爲甲苯溶液)之凝膠·滲透·層析法測定之聚異戊 二烯或聚苯乙烯換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爲 5,000〜500,000 ,更佳爲 8000〜200,000 ,尤佳爲 10,000〜100 ,〇〇〇之範圍。爲此種平均分子量時,所得光學 各向異性層的薄膜機械強度、成形加工性係爲高度平衡而 適合。 做爲在上述第二相位差膜之製作可使用之聚碳酸酯系 高分子,可舉出聚碳酸酯及與其他聚合物之混合物。 •12 3- 200811548 作爲在上述第二相位差膜之製作可使用之聚烯丙酯系 高分子,可舉出聚氧基苯甲酸酯等及與其他聚合物之混合 物0 作爲在上述第二相位差膜之製作可使用之聚酯系高分 子,可舉出聚伸乙基對苯二甲酸酯、聚伸乙基異苯二甲酸 酯、聚伸苯基異苯二甲酸酯、聚伸丁基對苯二甲酸酯、聚 伸乙基-2,6-萘酸酯等及與其他聚合物之混合物。
作爲在上述第二相位差膜之製作可使用之聚颯等芳香 族系高分子,可舉出聚楓、聚醚颯、聚烯丙基颯等及與其 他聚合物之混合物。 · 在上述第二相位差膜之製作可使用之高分子的玻璃轉 移溫度Tg係可因應使用目來適當地決定。該樹脂之玻璃轉 移溫度較佳爲70°C以上,更佳爲80°C〜250°C、尤佳爲90 °C ~2 0 0 °C之範圍。採用此範圍之樹脂時,耐熱性與成形加 工性係高度平衡而爲合適。 作爲上述第二相位差膜,最佳實例可使用特開 2000-1 371 1 6號公報、特開 2002-14234號公報、特開 2002-4891 9號公報、國際公開*000/26705號刊物、特開 平2-1208 04號公報等所揭示之具有遲滯値爲逆波長分散 特性的拉伸高分子薄膜或複合拉伸薄膜。代表地有,使之 含有液晶並薄膜化、拉伸製作之具有莽骨架的聚碳酸酯薄 膜;薄膜化、拉伸製作之乙酸纖維素薄膜;將正波長分散 特性之芳香族聚酯聚合物與逆波長分散特性之芳香族聚酯 聚合物的混合物進行薄膜化、拉伸製作之薄膜;將包括相 異之波長分散特性的高分子所形成之單體單位的共聚合體 -1 2 4 - 200811548 所構成之高分子予以薄膜化、拉伸製作之薄膜;將波長分 散特性相異之2片拉伸薄膜進行積層之複合薄膜等。 將樹脂成形爲片狀或薄膜狀之方法,可使用例如加熱 溶融成形法、溶液流延法之任一者。加熱溶融成形法可更 詳細地分類爲擠出成形法、加壓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射 出成形法、吹成形法、拉伸成形法等,惟此等方法之中, 爲了得到機械強度、表面精度等優良之薄膜,以擠出成形 法、吹塑成形法及加壓成形法爲較佳,以擠出成形法爲最 Φ 佳。成形條件係由使用目的、成形方法來適宜地選擇;在 加熱溶融成形法的情況下,圓筒(cylinder)溫度係在,較佳 爲100〜400°C,更佳爲1 50~350°C之範圍內適宜地設定。 上述片或薄膜之厚度較佳爲10〜300 // m,更佳爲30~200 /z m 〇 上述片或薄膜之拉伸,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所採用 之高分子的玻璃轉移溫度記爲Tg時,較佳爲(Tg-30)°C 〜(Tg + 60)°C之溫度範圍,更佳爲(Tg-10)°C〜(Tg + 50)°C之溫 φ 度,在至少一方向較佳爲進行1.01 ~2倍之拉伸倍率。在片 係以擠出成形而得的情況下,拉伸方向較佳爲樹脂之機械 流動方向(擠出方向)。又,拉伸方法以自由收縮一軸拉伸 法、寬度固定一軸拉伸法、雙軸拉伸法等爲較佳。 在此,舉出拉伸之具體方法的一例。 (1) 將片通過加熱爲一定溫度的輥(加熱輥)調整,以爲 期望的溫度。 (2) 接著,將已調整溫度之片從回轉速度比較慢的第一 輥依序通過回轉速度較快之第二輥,來進行拉伸。藉由控 -125- 200811548 制第一輥的回轉速度與第二輥的回轉速度之速度比,來將 拉伸倍率調整爲1~4倍之範圍。此外,較佳爲在加熱輥、 第一輥、及第二輥之間設置紅外線加熱器等,以將輥的溫 度保持一定。 (3) 將經拉伸之薄膜通過冷却輥進行冷却。 (4) 將經冷却之拉伸薄膜以卷取輥進行卷取回收。以防 止卷取導致薄膜彼此之沾黏(bio eking)爲目的,可以重疊與 拉伸薄膜同等寬度之遮罩(mas king)薄膜一起卷取,亦可一 # 邊在拉伸薄膜之至少一端、較佳爲兩端上貼附弱黏著力之 寬度細的膠帶等,一邊一起卷取。 在上述方法之步驟(1),亦可以是使加熱輥通過片係其 溫度比加熱輥更高之狀態,也就是說以擠出機等成形之後 的狀態。又,爲了可以進行高拉伸倍率,亦宜爲比加熱輥 更低溫度之物、室溫(例如,25~30°C )之物。較佳爲室溫之 物。此種低溫片係在成形爲片後,一旦冷却,藉由輥卷取 回收而得。又,拉伸速度較佳爲 5~1 000mm/秒,更佳爲 Φ 〜750mm/秒。拉伸速度在上述範圍時,拉伸控制變得容 易,更且表面精度、遲滯値之面内變化可變得更小。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並不限於上述構成,亦可包括 其他構件。例如,可在液晶胞與偏光膜之間配置濾光片。 又’在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之態樣,可將作爲光源之冷或 熱陰極螢光管、發光二極體、電螢光元件之背燈配置於背 面。另一方面,在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之態樣,偏光板可 僅在觀察側配置1片,在液晶胞之背面或液晶胞之下側基 板内面設置反射膜。亦可將使用前述光源之前燈(front -126- 200811548 丨ight)設於液晶胞觀察側。再者,亦可爲在顯示裝置的1畫 素内設置透過部與反射部之半穿透型。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種類並無特別限定,包括畫 像直視型、畫像投影型及光變調型任一種之液晶顯示裝 置。使用TFT或Ml Μ之類的3端子或2端子半導體元件之 活性矩陣液晶顯示裝置係以本發明特別有效。當然,以分 割驅動與稱爲Super-Twisted Nematic型(STN型)爲代表 之被動矩陣液晶顯示裝置亦有效。 φ [VA模式液晶胞]
在本發明中,以液晶胞爲Vertically Aligned模式(VA 模式)爲較佳。VA模式之液晶胞係在未施加外部電場之非 驅動狀態下,液晶分子係對於液晶胞之基板爲配向在略垂 直方向。此種液晶胞爲,例如在對向面係經摩擦處理之上 下電極基板之間封入介電各向異性爲負之液晶分子而成。 更具體而言,使用Δη = 0.0813及△ ε =-4.6左右之液 晶分子,可製作顯示液晶分子之配向方向之方向,亦即傾 φ 斜角爲約89°之液晶胞。此時,液晶層之厚度d可爲例如 3.5/zm。由於液晶層之厚度d(nm)與折射率各向異性An 之積△ η · d的大小,而使白顯示時之明度變化。爲了得到 最大明度,以液晶層之厚度d爲2〜5μηι(2000〜5000nm) ,之範圍爲較佳,△ η爲:0.060〜0.085之範圍爲較佳。在此, 折射率各向異性△ η係表示A n = Rth/膜厚(nm)。 第1圖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爲具有VA模式液晶胞的 情況下,在液晶胞上電極基板5及液晶胞下電極基板8之 内側係形成透明電極(圖中未示),在電極未施加驅動電壓 -127- 200811548 之非驅動狀態下,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7係對於基板面配 向爲槪略垂直,其結果,通過液晶面板之光的偏光狀態沒 有任何變化。如上所述,由於液晶胞之上側偏光板吸收軸 的方向2與下側偏光板之吸收軸的方向15爲槪略正交,因 此光不通過偏光板。亦即,第1圖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實現 了在非驅動狀態下理想的黑顯示。相對於此,在驅動狀態, 液晶分子係在基板面之平行方向傾斜,通過液晶面板的光 係藉由該傾斜之液晶分子使偏光狀態變化,來通過偏光板。
在第1圖爲了於上下基板間施加電場,顯示在電場方 向垂直之液晶分子爲應答的方式,使用介電率各向異性爲 負的液晶材料之實例。另外,將電極配置在一邊的基板, 在電場係施加於在基板面平行之橫方向時,可使用液晶材 料爲具有正介電率各向異性之物。此外,VA模式之液晶顯 示裝置,在Twised Nematic模式(TN模式)之液晶顯示裝 置,——般所使用之手性劑之添加係:爲了使動態應答特性 之劣化而用者少,爲了降低配向不良亦有添加。 VA模式的特徴爲高速應答及對比高。但是,對比在正 面高而在歪斜方向低係爲課題。在黑顯示時,液晶分子係 在基板面垂直配向。從正面觀察時,液晶分子幾乎不因雙 折射而使透過率低,可得高對比。但是,從歪斜觀察時, 液晶分子發生雙折射。更且,上下偏光板吸收軸的交差角 在正面爲90°正交,但從歪斜看時,變得比90。大。由於此 2個要因,而使在歪斜方向容易發生漏光,而有對比降低 的傾向。本發明爲了解決此問題,配置至少一片本發明之 相位差膜。以配置至少一層本發明之相位差膜及第二相位 -128- 200811548 差膜爲較佳。 在VA模式,於白顯不時液晶分子傾斜,傾斜方向與其 反方向從歪斜觀察時液晶分子的雙折射之大小不同,而發 生亮度與色調差異。爲了解決此問題,較佳爲將液晶胞予 以多域(m u 11 i d 〇 m a i η)。所謂多域,係在一個畫素中形成配 向狀態不同之複數個領域之構造。例如,多域方式之VA 模式液晶胞,係在一個晝素中施加電場時,存在有液晶分 子的傾斜角互異的複數個領域。多域方式之VA模式液晶 φ 胞,可每畫素地平均化施加電場導致之液晶分子傾斜角, 藉此可平均化視角特性。在一畫素内分割配向,係在電極 設置隙縫、設置突起,變更電場方向使電場密度具有偏斜。 爲了在全方向得到均等之視角,只要增加其分割數即可。 又,配向分割之領域邊界中液晶分子難以應答。因此, 爲了使標準黑顯示維持黑顯示,亮度降低變成問題。在液 晶材料添加手性劑,可使邊界領域爲小。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以下,實施例 所示之材料、試藥、物質量及其比例、操作等只要不脫離 本發明之意旨,可做適當變更。因此,本發明之範圍不受 以下之具體例所限制。 [實施例1-1] <液晶胞之製作> (垂直配向液晶胞之製作) 在3重量%之聚乙烯醇水溶液添加1重量%之十八基 二甲基氯化銨(偶合劑)。將其在附有ΙΤΟ電極的玻璃基板 -129- 200811548 上旋轉塗布,以1 6 0 °c熱處理後,施行摩擦處理,形成垂 直配向膜。摩擦處理係以2片玻璃基板成爲反方向的方式 來實施。以胞間隙(cell gap) (d)成爲約5.0 /z m的方式使2 片玻璃基板相對。在胞間隙注入以酯系與乙烷系作爲主成 分之液晶性化合物(△ η : 0·06),製作垂直配向液晶胞。△ η與d的積爲300nm。 <支撐體1-1之製作> 將下述組成物投入混合槽、攪拌溶解各成分,來調製 # 乙酸纖維素溶液A。 乙酸纖維素溶液A之組成 乙醯基取代度2.94之乙酸纖維素 1〇〇·〇質量份 二氯甲烷(第一溶媒) 402.0質量份 甲醇(第二溶媒) 60.0質量份 (消光劑溶液之調製)
將 20質量份之平均粒子尺寸 16nm之矽石粒子 (八£只〇31匕尺972、曰本八6「〇311(股)製)、80質量份之甲醇 良好地混合攪拌30分鐘,做成矽石粒子分散液。將該分散 液與下述組成物同時投入分散機中,更攪拌30分鐘以上, 以溶解各成分,來調製消光劑溶液。 消光劑溶液組成 平均粒子尺寸16nm之矽石粒子分散液 1〇_〇質量份 二氯甲烷(第一溶媒) 76·3質量份 甲醇(第二溶媒) 3.4質量份 乙酸纖維素溶液A _1 〇 · 3質量份 -1 3 0 - 200811548 (添加劑溶液之調製) 將下述組成物投入混合槽,一邊加熱一邊攪拌,溶解
各成分,來調製添加劑溶液。 添加劑溶液組成 下述遲滯値減低劑 49.3質量份 下述波長分散調整劑 4.9質量份 二氯甲烷(第一溶媒) 58.4質量份 甲醇(第二溶媒) 8.7質量份 乙酸纖維素溶液A 1 2.8質量份 遲滯値減低劑 觀僉麵螯劑
(乙酸纖維素薄膜之製作) 將94.6質量份之上述乙酸纖維素溶液A、1 .3質量份 之消光劑溶液、4.1質量份之添加劑溶液分別過濾後混合, 使用帶狀流延機流延。上述組成相對於遲滯値減低劑及波 長分散調整劑之乙酸纖維素,質量比係各自爲12%、1.2%。 -13 1- 200811548 在殘留溶劑量30 %將薄膜從帶剝離,並以140 °C乾燥40分 鐘,製造厚度80 μ m的長條狀乙酸纖維素薄膜。所得薄膜 之面内遲滯値(Re)爲1nm、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爲3nm。 又,| Re(400)_Re(700) | 爲 4nm,| Rth(400)-Rth(700) | 爲 1 2nm 〇 <支撐體1-2之製作> 與支撐體1-1同樣地做,調整流延膜厚,製造厚度35 // m之長條狀乙酸纖維素薄膜。所得薄膜之面内遲滯値(Re) φ 爲〇nm,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爲Onm。 又,| Re(400)-Re(700) | 爲 2nm,| Rth(400)-Rth(700) | 爲 6nm 〇 <支撐體1-3之製作> 藉由下述方法製作支撐體1-3。 (聚合物1-1之製作) 將下述組成物投入四口燒瓶(裝備投入口、溫度計、迴 流冷卻管、氮導入口、攪拌機),緩慢升溫至80 °C,一邊 φ 攪拌一邊進行5小時聚合,聚合結束後將聚合物溶液投入 大量甲醇中使之沈澱,更以甲醇洗浄,精製乾燥而得到重 量平均分子量3,000(以GPC測定)之聚合物1-1。 丙烯酸甲酯 10質量份 丙烯酸2-羥基乙酯 1質量份 偶氮二異丁晴(A IBM) 1質量份 甲苯 30質量份 (支撐體1-3之製膜) 將下述塗布液組成物投入加壓密閉容器中,並加熱至 -1 3 2 - 200811548 7 0 °C爲止,使容器内壓力成爲1氣壓以上,——邊攪拌一邊 使纖維素酯完全溶解。將塗布液溫度降溫至35 °C静置一 晚,並使用安積濾紙(股)製之安積濾紙No. 244將該塗布液 過濾後,更靜置一晚進行脫泡。接著,使用日本精線(股) 製之 Finemett NM (絶對過濾精度 100μηη)、Finepore NF (以絶對過濾精度50μ»η、15μηι、5μηι的順序,提高依序過 濾精度來使用)、以過濾壓力1_〇x1〇SPa來過濾製膜。膜厚 爲 40μηι。
所得薄膜之面内遲滯値(Re)爲0.6nm、厚度方向之遲 滯値(Rth)爲-2.9nm。 又 , | Re(400)-Re(700) | 爲 3nm , |
Rth(400)-Rth(700) | 爲 15nm〇 (塗布液組成物) 1 00質量份 1 5質量份 〇 · 8質量份 〇. 2質量份 4 7 5質量份 5 〇質量份 三乙酸纖維素(取代度2.83) 上述合成之聚合物1-1 下述UV劑(1) 下述UV劑(2) 二氯甲烷 乙醇 U V 劑(1 )
Η2〇—CHjCO-O—οη?οη-ο4η9 -133 200811548 UV 劑(2)
<支撐體1-4之製作> 除了將支撐體1之遲滯値減低劑以前述化合物A-1取 代以外,與支撐體1-1同樣地製作支撐體1-4。
所得薄膜之面内遲滯値(Re)爲Onm,厚度方向之遲滯 値(R t h)爲 2 n m。 又 , I Re(400)-Re(700) | 爲 3nm , |
Rth(400)-Rth(700) | 爲 1〇nm 〇 <第一相位差膜1-1之製作> 將支撐體1 -1之表面皂化後,在該薄膜上用線棒塗布 .機以2 0m l/m2塗布下述組成之配向膜塗布液。以60°C的溫 風乾燥6 0秒,更以1 0 0 °C之溫風乾燥1 2 0秒,以形成膜。 接著,在所形成的膜上與遲相軸方向平行的方向施行摩擦 處理,形成配向膜。 配向膜塗布液之組成 下述改性聚乙烯醇 1〇質量份 水 371質量份 甲醇 1 1 9質量份 戊二醛 〇 _ 5質量份 化合物Β 〇·2質量份 -134- 200811548
化合物B
改性聚乙烯醇 -ch2-gh- 随3 ,ch2_ch
OH ! 12 OCOCH3 -ch2-gh ( 1·7 CH3 0cgNHCH2CH2〇COC=CH2 接著,將下述組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塗布液用線棒 以硬化後之厚度方向的Rth成爲200rim的方式來塗布。 下述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1 .8g 環氧乙烷改性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V#360、大阪有機化學(股)製) 0.2g 光聚合引發劑 (Irgacure 90 7、Ciba-geigy 公司製) 〇 . 〇6g # 增感劑 (KayacureDETX、曰本化藥(股)製) 〇.〇2g 含氟聚合物(下述化合物A) 〇.〇1g 甲乙酮 _ _3.9g 將其貼附於金屬框架,在1 2 5 °C之恆溫槽中加熱3分 鐘,使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配向。接著,用120之高 壓水銀灯,照射UV30秒以交聯圓盤狀液馮性化合物。將 UV硬化時之溫度當作8〇°C,得到相位差膜。光學各向異 性層之厚度爲2.8 /z m。其後,放置冷卻到室溫。如此來製 -135- 200811548 作相位差膜1 -1。相位差膜1 -1的光學特性示於表1 -1。 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化合物A
GOO{CH2)2CeFi3 GON(eH3)2 <第一相位差膜1-2〜1-5之製作> 接著,除了變更光學各向異性層塗布液的塗布量以 外,與第一相位差膜彳-彳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 1-2 ~ 1-5。所得之第一相位差膜之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厚度依 序爲 3.5/zm、2.1/zm、0.7//m、4.9//m。製作之相位差 膜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 -1。 <第一相位差膜1-6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支撐體1-2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1-1 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1 -6。製作之相位差膜的 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 - 1。 <第一相位差膜1-7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支撐體1 -3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1 -1 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1 -7。製作之相位差膜的 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 - 1。 -1 3 6 - 200811548 <第一相位差膜1-8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市售乙酸纖維素薄膜(Fujitech TD80UF、富士照相軟片(股)製)作爲支撐體以外,與第一相 位差膜1-3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1-7。 在此所用的支撐體之光學特性爲:面内遲滯値(Re)爲 3nm、厚度方向之遲滯値R(th)爲45nm。 又 , 丨 Re(400)-Re(700) | 爲 5nm , |
Rth(4 00)-Rth(700)丨爲13nm。所製作之相位差膜的光學 φ 特性係示於表1 -1。 <第一相位差膜1-9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下述組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塗布液以 外,與第一相位差膜1 -1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 1 -9。所製作之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 -1。 下述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1 . 8g 環氧乙烷改性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v#360、大阪有機化學(股)製) 0.2g φ 光聚合引發劑(下述化合物B) 0.04g 含氟聚合物(化合物A) 0 01 9 甲乙酮 3.9g -137- 200811548 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m^rO-GO^BrCU2
化合物B
接著,除了變更塗布液的塗布量以外,與第一相位差 膜1 -9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1 - i 0。所製作之相 位差膜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 -1。 <第一相位差膜1-11之製作>
將75重量份之在兩端具有可聚合之丙烯酸酯基、同時 在中央部之液晶原(mesogen )與上述丙烯酸酯之間具有 間隔材的棒狀液晶性化合物、1重量份之光聚合引發劑 (Chiba Speciality c h e nn i c a I s 製,I r g a c u r e I rg 184)、25 重量份之作爲溶劑的甲乙酮予以混合,且更加入1 〇重量份 之在兩末端具有可聚合丙烯酸酯基之手性劑作爲手性劑, 來調製光學各向異性層塗布液。 -138- 200811548 棒狀液晶性化合物
手性劑
HzC^CHCOiiCHs^OQO
OOC OOOOx(HzC)02CHC=CH1 在此,X爲4。
將所調製之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塗布液與第一相位差 膜同樣地,在支撐體1 -1之經皂化處理、配向膜塗設、更 經摩擦處理的配向膜面上塗布、乾燥、UV硬化,得到手性 配向(膽固醇型)液晶層(光學各向異性層)。所得之光學各向 異性層之厚度爲(4.2 μ m)。液晶層之螺距爲1 8 0 n m,反射波 長爲280 nm。所製作之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1。 <第一相位差膜1-12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支撐體1-3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1-11 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1 -1 2。所製作之相位差膜 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 -1。 <第一相位差膜1-13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市售乙酸纖維素薄膜(Fujitech TD80UF、富士照相軟片(股)製)作爲支撐體以外,與第一相 位差膜1 -1 1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1 - 1 3。所製 作之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 -1。 -139- 200811548 <第一相位差膜1-14之製作> 接著,使用支撐體1-1,製作將作爲光學各向異性層 之市售乙酸纖維素薄膜(Fujitech TD80UF、富士照相軟片 (股)製)以3片黏著劑的積層薄膜,以黏著劑貼合支撐體與 積層薄膜,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1 -1 4。所製作之相位差膜 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1. <第一相位差膜1-15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支撐體4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1 - i φ 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1 -1 5。所製作之相位差膜 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1 -1。 <下側偏光板之製作> 將上述第一相位差膜1-1〜1-15與「内40(^丁〇8〇1^用 聚乙烯醇系黏著劑、以輥對輥貼付在偏光膜的兩面,來製 作一體型偏光板。各薄膜之積層角度係以從顯示裝置上側 觀看見時的左右方向爲基準(0°),如第2圖所示,偏光膜吸 收軸1 〇4(在第1圖爲15)的軸角度設定爲90°,保護薄膜遲 φ 相軸102及106的角度設定爲90°。將所製作之下側偏光 板以光學各向異性層(在第1圖爲10)係與上側液晶胞基板 (在第1圖爲8)相接的方式,來組入液晶顯示裝置。 <上側偏光板之製作> 使用市售乙酸纖維素薄膜(Fujitech TD80UF、富士照 相軟片(股)製、Re値爲3nm、Rth値爲50nm)作爲保護薄 膜(在第2圖爲105)。又,在上側偏光板(在第1圖爲1)與 上側液晶胞基板(在第1圖爲5)之間,配置1片聚碳酸酯薄 膜(商品名:Pure S WR (帝人(股))當作拉伸薄膜構成之一 -14 0- 200811548 軸相位差膜。此時,相位差膜之面内遲相軸係以與上側偏 光板之透過軸一致的方式來構成。 聚碳酸酯薄膜的光學特性係Re爲155nm、Rth爲 78nm、Re(450)/Re(550) = 0.8 〇 <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評價> 如以上所製作之液晶顯示裝置,以以下基準評價從裝 置正面的方位角方向45度、在極角方向60度之黑顯示時 的光漏、及從正面目視之色調變化。 φ (光漏之判定基準) A :未感到光漏 B :輕微光漏 C :微弱光漏 D :強烈光漏 (色調變化之判定基準) / A :未感到著色 B :輕微著色 φ C :微弱著色 D :強烈著色 在表1 -1中,顯示各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及顯示特性 評價結果。 -141- 200811548 【表1】表1 -1 第一相位 差膜 Re Rth 波長分散 黑顯示之 光漏 黑顯示之色調 變化 1-1 1.0 200 1.09 A A 本發明 1-2 0.8 250 1.10 B A 本發明 1-3 1.1 150 1.08 B B 本發明 1-4 1.2 50 1.12 D C 比較例 1-5 0.9 350 1.05 D D 比較例 1-6 0.6 200 1.09 A A 本發明 1-7 0.8 200 1.08 A A 本發明 1-8 2.1 150 1.03 C D 比較例 1-9 0.5 200 1.16 A A 本發明 1-10 1.5 250 1.18 B A 本發明 1-11 1.1 200 1.04 B B 本發明 1-12 1.2 200 1.04 B B 本發明 1-13 1.4 200 1.02 C D 比較例 1-14 6 135 0.89 B D 比較例 1-15 0.9 200 1.08 A A 本發明
由表1-1之評價結果,將支撐體之遲滯値變小,藉由 與光學各向異性層之組合、藉由將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做 成期望値,可形成VA液晶顯示裝置之黑顯示時,兼備歪斜 之漏光與色調變化高水準者。再者,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 % 置不僅是顯示品質、亦顯著改善了視角。 [實施例2-1] <液晶胞之製作> (垂直配向液晶胞之製作) 在3質量。/。之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添加1質量%之十八 基二甲基氯化銨(偶合劑)。將其在附有丨TO電極的玻璃基 板上旋轉塗布,以160 °C熱處理後、施行摩擦處理,來形 成垂直配向膜。摩擦處理係以2片玻璃基板之反對方向的 方式來實施。使胞間隙(d)成爲約5.〇Mm的方式使2片玻璃 -142- 200811548 基板相對。在胞間隙注入以酯系與乙烷系作爲主成分之液 晶性化合物(△ η : 0.06 ),而製作垂直配向液晶胞。△ η與 d的積爲300nm。 <支撐體2-1之製作> 藉由下述記載之方法製作支撐體2-1。 (聚合物2-1之製作)
將下述組成物投入四口燒瓶(裝備投入口、溫度計、迴 流冷卻管、氮導入口、攪拌機 >,緩慢升溫至80 °C,一邊 攪拌一邊進行5小時聚合,聚合結束後將聚合物溶液投入 大量甲醇中使之沈澱,更以甲醇洗浄,精製乾燥而得到重 量平均分子量3,000(以GPC測定)之聚合物2-1。 丙烯酸甲酯 1 〇質量份 丙烯酸2-羥基乙酯 1質量份 偶氮二異丁晴(AIBN) 1 ·5質量份 甲苯 3 0質量份 (支撐體2-1之製膜) 將下述塗布液組成物投入加壓密閉容器中,並加入至 70 °C爲止,使容器内壓力成爲1氣壓以上,一邊攪拌一邊 使纖維素酯完全溶解。將塗布液溫度降溫至35 °C静置一 晚,並使用安積濾紙(股)製之安積濾紙No.244將該塗布液 過濾後,更靜置一晚進行脫泡。接著,使用日本精線(股) 製之 Finemett NM (絶對過濾精度 100μηη)、Finepore NF (以絶對過濾精度50μίη、15μηι、5μπι的順序,提高依序過 濾精度來使用)、以過濾壓力1.0x1 〇6 Pa來過濾製膜。 (塗布液組成物) -143- 200811548 1 0 0質量份 1 5質量份 〇. 8質量份 〇. 2質量份 475質量份 5 0質量份 三乙酸纖維素(取代度2.83) 上述.合成之聚合物1 _ 1 下述UV劑(1) 下述UV劑(2) 二氯甲烷 乙醇 uv劑⑴
OH
UV劑⑵
c10h21 所製作之支撐體2-1的膜厚爲80 μ m。 又,所得薄膜之面内遲滯値Re(630)爲2nm、厚度方 向之遲滯値 Rth(630)爲-7nm, | Re(400)-Re(700) | 爲 3 n m,且 R t h (4 0 0) - R t h (7 0 0)爲-2 5 n m。 <支撐體2-2之製作> 藉由下述記載之方法製作支撐體2-2。 (聚合物2-2之製作) -144- 200811548 使用下述組成物,與聚合物2-1同樣地合成聚合物 2-2 (丙烯酸酯系聚合物)。聚合物2-2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爲 2,000 。 甲基丙烯酸甲酯 6質量份 甲基丙烯酸乙酯 5質量份 丙烯酸2-羥基乙酯 1質量份 偶氮二異丁晴(AIBN) 2質量份 甲苯 30質量份 φ (支撐體2-2之製膜) 除了將塗布液組成物的聚合物2-1更換爲聚合物2-2 以外,與支撐體2-1同樣地做,來製作支撐體2-2。 製作之支撐體2-2的膜厚爲80/zm。 又,所得薄膜之面内遲滞値Re(630)爲2nm、厚度方 向之遲滯値 Rth(630)爲 _5nm, | Re(400)-Re(700)丨爲 2nm,且 Rth(400)-Rth(700)爲-20nm。 <支撐體2-3之製作>
除了將支撐體膜厚變更爲40/zm以外,與支撐體2-2 同樣地做,來製作支撐體2-3。 所得薄膜之面内遲滯値Re(630)爲2nm、厚度方向之 遲滯値 Rth(630)爲-5nm,| Re(400)-Re(700) | 爲 2nm, 且 Rth(400)-Rth(7 00)爲- 20nm。 <支撐體2-4之製作> 藉由下述記載之方法製作支撐體2-4。 (支撐體2-4之製膜) 除了將下述塗布液組成物變更爲下述組成物以外,與 -145- 200811548 支撐體2 -1同樣地做,來製作支撐體2-4。 (塗布液組成物) 三乙酸纖維素(取代度2.90) 1〇〇質量份 上述合成之聚合物2-1 1 〇質量份 三苯基磷酸酯 4質量份 聯苯二苯基磷酸酯 2質量份 下述UV劑(1) 〇 . 8質量份 下述UV劑(2) 〇 . 2質量份 二氯甲烷 475質量份 乙醇 5 〇質量份
製作之支撐體2-4的膜厚爲80/zm。 所得薄膜之面内遲滯.値Re(630)爲3nm、厚度方向之 遲滯値 Rth(630)爲-5nm,| Re(400)-Re(700)| 爲 2nm, 且 Rth(400)-Rth(700)爲-13nm。 <支撐體2-5之製作> 藉由下述記載之方法製作支撐體2-5。 (支撐體2_5之製膜) 除了將下述塗布液組成物變更爲下述組成物以外,與 支撐體2-1同樣地做,來製作支撐體2-5。 (塗布液組成物) 1〇〇質量份 20質量份 1.4質量份 475質量份 三乙酸纖維素(取代度2.92) UMM-1001(丙烯酸系聚合物) 下述UV劑(3) 二氯甲烷 -146 200811548 乙醇 5 0質量份 UMM-1001 :東亞合成(股)製、Act Flow UV劑⑶
製作之支撐體2-5的膜厚爲80 g m。 所得薄膜之面内遲滯値Re(630)爲2nm、厚度方向之 遲滯値 Rth(630)爲 5nm,| Re(400)-Re(700)| 爲 1nm, 且 Rth(40 0) -Rth(700)爲 20nm。 <第一相位差膜2-1之製作> 將支撐體2_ 1之表面皂化後,在該薄膜上用線棒塗布 機以20ml/m2塗布下述組成之配向膜塗布液。以60°C的溫 風乾燥6 0秒,更以1 0 0 °c之溫風乾燥1 2 0秒,以形成膜。 接著,在所形成的膜上,與遲相軸方向平行的方向施行摩 擦處理,形成配向膜。 -147- 200811548
配向膜塗布液之組成 下述改性聚乙烯醇 1 〇質量份 水 371質量份 甲醇 1 1 9質量份 戊二醛 〇 . 5質量份 '化合物B 〇·2質量份
化合物B 改性聚乙烯醇
OH OCDCH3 1 lJ 严 OCGNHGH2GH2〇COG=CH2
接著,將下述組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塗布液用線棒, 以硬化後之厚度方向的Rth成爲200nm的方式來塗布。 光學各向異性層塗布液_ 下述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1 . 89 環氧乙烷改性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V#360、大阪有機化學(股)製) 〇-29 光聚合引發劑 (Irgacure 907、Ciba-geigy 公司製) 0.06g 增感劑 (KayacureDETX、日本化藥(股)製) 0.02g -148- 200811548 含氟聚合物(下述化合物A) * 〇_〇1g 甲乙酮 _399 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十 H21h^~~^ch2T 垃 COO(GH2)2C6F13 C〇N(GH3)2 將其貼附於金屬框架,在1 25°C之恆溫槽中加熱3分 鐘,使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配向。接著,用120W/cm之高 壓水銀灯,照射UV30秒以交聯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將 UV硬化時之溫度當作80°C,得到相位差膜。光學各向異 ^ 性層之厚度爲2.9 /z m。其後,放置冷卻到室溫。如此來製 作相位差膜2-1。相位差膜2-1的光學特性示於表2-1。 <第一相位差膜2-2〜2-5之製作> 接著,除了變更光學各向異性層塗布液的塗布量以 外,與第一相位差膜2-1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 2-2〜2-5。所得之第一相位差膜之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厚度依 序爲 3·6μΓη、2.2/χΓη、0·8/χηΊ、5.0/ζπι。製作之相位差 膜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2-1。 <第一相位差膜2-6之製作> -149- 200811548 接著,除了使用市售乙酸纖維素薄膜(Fujitech TD80UF、 富士照相軟片(股)製、Re(630) = 3nm、Rth(630) = 45nm, Re(400)-Re(700) = -5nm、Rth(400)-Rth(700) = -13nm)作爲支撐體、 調整塗布膜厚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2-1同樣地做,來製 作第一相位差膜2-6。 製作之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2-1。 <第一相位差膜2-7之製作> 將7 5重量份之在兩端具有可聚合之丙烯酸酯基、同時 ^ 在中央部之液晶原與上述丙烯酸酯之間具有間隔材的棒狀 液晶性化合物、1重量份之光聚合引發劑(C h i b a S p e c i a丨i t y chemicals製,丨rgacure Irg 184)、25重量份之作爲溶劑 的甲乙酮予以混合,且更加入10重量份之在兩末端具有可 聚合丙烯酸酯基之手性劑作爲手性劑,來調製光學各向異 性層塗布液。 -150- 200811548 棒狀液晶性化合物
手性劑 ^CHOD^OCOO^ 在此,X爲4。 ^ 將所調製之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塗布液與第一相位差 膜同樣地,在支撐體2 -1之經皂化處理、配向膜塗設、更 經摩擦處理的配向膜面上塗布、乾燥、UV硬化,得到手性 配向(膽固醇型)液晶層(光學各向異性層)。所得之光學各向 異性層之厚度爲4·2μηι。液晶層之螺距爲180nm,反射波 長爲280nm。所製作之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係示於表2-1。 <第一相位差膜2-8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支撐體2-2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2-7 φ 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2-8。製作之相位差膜的 光學特性係示於表2-1。 <第一相位差膜2-9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支撐體2-3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2-7 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2-9。製作之相位差膜的 光學特性係示於表2_1。 <第一相位差膜2-10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支撐體2-4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2-7 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2-1 0。製作之相位差膜的 -1 5 1 - 200811548 光學特性係示於表2-1。 <第一相位差膜2-11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支撐體2-5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2-7 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膜2-1 1。製作之相位差膜的 光學特性係示於表2-1。 <第一相位差膜2-12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市售三乙酸纖維素薄膜(Fujitech TD80UF、富士照相軟片(股)製)作爲支撐體,調整塗布膜厚 # 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2-7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 膜 2-12 〇 <第一相位差膜2-13之製作> 將以2,2·-雙(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與2,2'-雙(三 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所合成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M w) 1 20,000的聚醯亞胺以環己酮溶解,調製爲之15重量 %之聚醯亞胺溶液。然後,在支撐體2-4之上塗布前述聚 醯亞胺溶液。然後,將該塗布膜以100 °C乾燥處理1〇分鐘, Φ 結果形成厚度5/zm之聚醯亞胺薄膜。如此製作相位差膜 2 -1 3。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示於表2 -1。 <第一相位差膜2-1 4之製作> 將由4,4*-雙(3,4-二羧基苯基)-2,2-二苯基丙烷二酐與 2,2(-二氯-4,4^二胺基聯苯所合成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 3萬的聚醯亞胺溶解於環己酮,調製爲2 0重量%之聚醯亞 胺溶液。然後,在支撐體2-4上塗布前述聚醯亞胺溶液。 然後,將該塗布膜以130 °C熱處理5分鐘,結果形成厚度 8 μη之透明平滑聚醯亞胺薄膜,如此製作相位差膜2-14。 -152- 200811548 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示於表2-1。 <第一相位差膜2-15之製作> 在支撐體2-4上塗布在相位差膜2-13中所使用之聚醯 亞胺,將該塗布膜以1 00 °C乾燥處理1 〇分鐘。接著,將前 述聚醯亞胺塗布膜與支撐體的積層體,相對於拉伸前之積 層體長度,以1 6 0 °C進行1 〇 %之雙軸拉伸,在支撐體上形 成厚度4 μ m之聚醯亞胺雙軸拉伸薄膜。如此製作相位差 膜2-15。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示於表2-1。 φ <第一相位差膜2-16之製作> 接著,除了使用市售三乙酸纖維素薄膜(Fujitech TD80UF、富士照相軟片(股)製)作爲支撐體,調整塗布膜厚 以外,與第一相位差膜2-1 3同樣地做,來製作第一相位差 膜.2-16 〇 <下側偏光板之製作>. 將上述第一相位差膜2-1〜2-12與Fujitech TD80UF用 聚乙烯醇系黏著劑、以輥對輥貼付在偏光膜的兩面,來製 φ 作一體型偏光板。各薄膜之積層角度係以從顯示裝置上側 觀看見時的左右方向爲基準(0°),如第2圖所示,偏光膜吸 收軸104 (在第1圖爲15)的軸角度設定爲90°,保護薄膜遲 相軸102及106的角度設定爲90°。將所製作之下側偏光 板以光學各向異性層(在第1圖爲1 〇)係與上側液晶胞基板 (在第1圖爲8)相接的方式,來組入液晶顯示裝置。 <上側偏光板之製作> 使用市售乙酸纖維素薄膜(Fujitech TD80UF、富士照 -153 - 200811548 相軟片(股)製、Re値爲3nm、Rth値爲50nm)作爲保護薄 膜(在第2圖爲1 05)。又,在上側偏光板(在第1圖爲1)與 上側液晶胞基板(在第1圖爲5)之間,配置1片聚碳酸酯薄 膜(商品名:Pu『e S WR (帝人(股))當作拉伸薄膜構成之一 軸相位差膜。此時,相位差膜之面内遲相軸係以與上側偏 光板之透過軸一致的方式來構成。 聚碳酸酯薄膜的光學特性係 Re爲 155nm、Rth爲 78nm、Re (4 5 0) / Re (5 5 0) = 0.8。即,滿足第二相位差膜所 φ 要求之光學特性。 <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評價> 如以上所製作之液晶顯示裝置,以以下基準評價從裝 置正面的方位角方向45度、在極角方向60度之黑顯示時 的光漏、及從正面目之視色調變化。 (光漏之判定基準) A :未感到光漏 B :輕微光漏 φ C :微弱光漏 D :強烈光漏 (色調變化之判定基準) A :未感到著色 B :輕微著色 C :微弱著色 D :強烈著色 在表2-1中顯示各相位差膜的光學特性及顯示特性評 價結果。 -15 4- 200811548 <相位差膜脆性之評價> 在湯姆森(Thomsom)沖孔機的i8cmX16cm 墊片上重疊放置5片薄膜樣本,沖孔、從4個声 定最長之裂痕長度’以沖孔加工適性評價脆性。 表示爲〇、2~3mm以下表示爲△、超過3mm表 之橡膠製 I往内側測 2 m m以下 不爲X。
-155- 200811548 【表2】表2-1 第一相 位差膜 Re Rth 波長分散 黑顯示之 光漏 黑顯示之色 調變化 .脆性 2-1 1.0 200 1.09 A A △ 本發明 2-2 0.8 250 1.10 B A Δ 本發明 2-3 1.1 150 1.08 B B △ 本發明 2-4 1.2 50 1.12 D C Δ 比較例 2-5 0.9 350 1.05 D D △ 比較例 2-6 3.6 150 1.03 C D 〇 比較例 2-7 1.1 200 1.08 A A △ 本發明 2-8 1.3 250 1.09 B A △ 本發明 2-9 0.4 200 1.12 B B △ 本發明 2-10 1.2 200 1.10 B B 〇 本發明 2-11 1.2 200 1.16 A A Δ 本發明 2-12 1.4 200 1.02 C D 〇 比較例 2-13 1.3 200 1.09 B B 〇 本發明 2-14 0.9 200 1.08 B B 〇 本發明 2-15 2.0 200 1.11 A B 〇 本發明 2-16 2.9 200 1.01 C D 〇 比較例
由表2-1之評價結果,使用具有本發明之相位差膜之 偏光板(即,本發明之偏光板)的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係 從任一歪斜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在黑顯示時幾乎觀察不到 光漏及色調變化。 另一方面,由於薄膜2-4〜2-6未滿足上述式[3】及/或上 述式[4],因此將其用作第一相位差膜的比較例,係在歪斜 方向觀察到黑顯示時之光漏及色調變化。又,薄膜2-1 2亦 未滿足上述式[4],因此將其用作第一相位差膜之比較例, 係在歪斜方向觀察到黑顯示時之光漏及色調變化。 【圖示簡單說明】 第1圖 顯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一個實例之槪略圖。 第2圖 顯示在本發明可使用之偏光板的一個實例之槪略圖。 -15 6- 200811548 【元件符號說明】
1 上 側 偏 光 板 2 上 側 偏 光 板 吸 收 軸之 方 向 3 第 二 相 位 差 膜 4 第 二 相 位 差 膜 遲 相軸 之 方 向 5 液 晶 胞 上 電 極 基 板 6 上 基 板 配 向 控 制 方向 7 液 晶 分 子 8 液 晶 胞 下 電 極 基 板 9 下 基 板 配 向 控 制 方向 1 0 第 —^ 相 位 差 膜 1 4 下 側 偏 光 板 1 5 下 側 偏 光 板 吸 收 軸之 方 向 1 0 1 偏 光 板 保 護 膜 1 0 2 偏 光 板 保 護 膜 遲 相軸 之 方 向 1 03 偏 光 板 偏 光 膜 1 0 4 偏 光 膜 吸 收 軸 方 向 1 05 偏 光 板 保 護 膜 1 06 偏 光 板 保 護 膜 遲 相軸 之 方 向 -157-

Claims (1)

  1. 20081154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相位差膜’其係具有支撐體及至少一層光學各向異 性層之相位差膜, 該支撐體之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 Rth係滿足下式[1】, 該支撐體之波長分散性係滿足下式[2]-1, 該支撐體係由醯化纖維素薄膜所構成,
    該相位差膜之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 Rth係滿足下式[3],並且, 該相位差膜之波長分散性滿足下式[4]: [1] 0€ Re(630)‘ 10 且 | Rth(630) I S25 [2] -1 I Re(4〇0)-Re(700) | S10 且 | Rth(400)-Rth(700) | $35 [3] Re(550)S 10 且 100^ Rth(550)^ 300 [4] 1.04^ Rth(450)/Rth(550)^ 1.30 式中,Re(A),以Re(A) = (nx-ny)xd表示,係表示 波長λ nm之正面遲滯値(單位:nm); Rth(A),以 Rth(A) = {(nx + ny)/2-nz}xd 表示,係表示波長;l nm 之膜 厚方向遲滯値(單位:nm) ; nx爲膜面内的遲相軸方向 之折射率,ny爲膜面内的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爲 膜的厚度方向之折射率,d爲膜之厚度(nm)。 2.—種相位差膜,其係具有支撐體及至少一層光學各向異 性層之相位差膜, 該支撐體係由含至少一種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醯化 纖維素薄膜所構成, 該支撐體之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 -158- 200811548 Rth係滿足下式[1], 該支撐體之波長分散性係滿足下式[2】-2, 該相位差膜之正面遲滯値Re與厚度方向之遲滯値 Rth係滿足下式[3],並且, 該相位差膜之波長分散性滿足下式[4]: [1] 0^Re(630)^10 K \ Rth(630) | ^25 [2] -2 | Re(400)-Re(700) | ^ 1 0 £-35^ Rth(400)-Rth(700)^ 60 [3】OS Re(550)S 10 且 100S Rth(550)S 300
    [4] 1.04^ Rth(450)/Rth(550)^ 1.30 式中,Re(A),以Re(A) = (nx-ny)xd表示,係表示 波長λ nm之正面遲滯値(單位:nm); Rth(A),以Rth(A) = {(nx + ny) /2-nz} xd表示,係表示波長;l nm之膜厚方向 遲滯値(單位:nm) ; nx爲膜面内的遲相軸方向之折射 率,ny爲膜面内的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爲膜的 厚度方向之折射率,d爲膜之厚度(n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相位差 膜之波長分散性係滿足下式[5]: [5] 1.06S Rth(450)/Rth(550)S 1.3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光學各 向異性層之至少一層係將含有圓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之 至少一種的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以向列液晶相之狀態,藉 由聚合而固定所形成的層,其中使該圓盤狀液晶化合物 之分子向同(homeotropic)配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光學各 向異性層之至少一層係將含有至少一種棒狀液晶性化 -159- 200811548 合物的聚合性液晶組成物,以將該棒狀液晶性化合物之 分子爲膽固醇液晶相之狀態,藉由聚合而固定所形成之 層。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彳或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光學各 向異性層之至少一層係聚合物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聚合物層係 包括選自於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酯、聚醚酮、聚醯胺 醯亞胺及聚酯醯亞胺所構成之群組的至少一種類之聚 合物。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光學各 向異性層之至少一層係包括含氟化合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係在 醯基取代度2.85〜3.00之醯化纖維素,以相對於該醯化 纖維素爲0.01-30質量%之比例,添加使Re ( λ )及/或 Rth( λ )降低之化合物的至少1種而得者。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之膜 厚爲1 0〜12 0/zm。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之波 長分散性係滿足下式[6P [6] | Re(400)-Re(700)l ‘ 1〇 且 〇‘Rth(400)-Rth(700)S60。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係由 含有醯基取代度2·70~3·00的醯化纖維素之醯化纖維素 薄膜所構成。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丙烯酸系聚 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爲500以上、低於1〇,〇〇〇。 -160- 200811548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丙嫌 合物係在主鏈及/或側鏈具有羥基之丙烯酸系聚合物。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彳系自 含可塑劑之醯化纖維素薄膜所構成。 1 6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相位差膜,其中該支撐體的_ 厚爲10〜60/zm。
    17·—種偏光板,其係具有偏光膜與設置在該偏光膜的兩面 之保護膜,且該保護膜之至少一者爲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或2項之相位差膜。 18.—種偏光板,其係具有偏光膜、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 2項之相位差膜、與第二相位差膜,且該第二相位差膜 之正面遲滯値及厚度方向之遲滯値係滿足下式[7],且第 二相位差膜之波長分散係滿足下式[8]: [7] 70S Re(550)$ 180 且 30$ Rth(550)S 140 [8] 0.7^ Re(450)/Re(550)S 1.0。 19·—種液晶顯不裝置’其係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 項之相位差膜或如申請專請專利範圍第1 7或1 8項之偏 光板。 2 0.—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有彼此之吸收軸爲正交的二 片偏光板、設置在該二片偏光板之間的液晶胞,該液晶 胞係具有一對基板及夾持於該一對基板間的液晶分子 所構成的液晶層’且未施加外部電場之非驅動狀態中, 該液晶分子係以對於該一對基板略爲垂直的方向來配 向,更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相位差膜或如 申請專利範圍第17或18項之偏光板。 -161 - 200811548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 顯示裝置係更具有第二相位差膜,該第二相位差膜係由 高分子拉伸薄膜所構成’正面遲滯値及厚度方向之遲滯 値係滿足下式[7Γ [7] 70S Re(550)$ 180 且 30$ Rth(550)S 140。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 顯示裝置係更具有第二相位差膜,該第二相位差膜之波 長分散係滿足下式[8】 :
    [8] 0_7g Re(450) /Re(550)S 1 _0。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液晶顯示裝置,該液晶顯示 裝置係更具有第二相位差膜,該第二相位差膜係由醯化 纖維素薄膜、降冰片烯系薄膜、聚碳酸酯系薄膜、聚烯 丙酯系薄膜、聚酯系薄膜及聚楓系薄膜之任一者所構 成。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液晶顯示裝置,該液晶顯示 裝置係更具有第二相位差膜,該第二相位差膜係以該偏 光膜之吸收軸爲正交之配置,直接積層在偏光膜之一者 上。 -162-
TW096123418A 2006-06-29 2007-06-28 相位差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454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0359 2006-06-29
JP2006216738A JP4908102B2 (ja) 2006-08-09 2006-08-09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1548A true TW200811548A (en) 2008-03-01
TWI454801B TWI454801B (zh) 2014-10-01

Family

ID=3921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3418A TWI454801B (zh) 2006-06-29 2007-06-28 相位差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84875B1 (zh)
TW (1) TWI4548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2988A (zh) * 2018-12-18 2021-08-10 三星Sdi株式会社 偏光板和包含偏光板的光学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6559B1 (ko) * 2013-12-18 2021-09-01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KR101943692B1 (ko) * 2015-11-04 2019-01-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350095B1 (ko) 2018-01-03 2022-01-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방향족 폴리(아미드-이미드) 공중합체 필름과 이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8072B2 (ja) 2001-06-29 2011-10-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JP2005134884A (ja) 2003-10-06 2005-05-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異方性フイ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274909A (ja) 2004-03-24 2005-10-06 Nitto Denko Corp 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位相差板
WO2006016667A1 (en) * 2004-08-09 2006-02-16 Fujifilm Corporation Polymer film, and optically-compensatory film, polarizer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6058540A (ja) * 2004-08-19 2006-03-02 Jsr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06184479A (ja) 2004-12-27 2006-07-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2988A (zh) * 2018-12-18 2021-08-10 三星Sdi株式会社 偏光板和包含偏光板的光学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02654A (ko) 2008-01-04
TWI454801B (zh) 2014-10-01
KR101384875B1 (ko) 201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4485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TWI485445B (zh) Layered optical body, an optical film using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optical laminated body of
JP3851918B2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908102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01912B1 (ko) 위상차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529461B (zh)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44094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WO2008068978A1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537167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6133720A (ja) 複屈折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
TWI378277B (zh)
JP4530256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TW200846729A (en) Lamin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0809276A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06119623A (ja) 楕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049792A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6739535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033285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513744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54801B (zh) 相位差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5271476B2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929046B2 (ja) 複屈折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複屈折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補償層付き偏光板、垂直配向モード液晶表示装置用液晶パネル、および垂直配向モード液晶表示装置
JP5167059B2 (ja)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04608B2 (ja)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274842B2 (ja) Vaモードの液晶表示装置用の光学補償機能付き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vaモードの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