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08411A - Snow glider - Google Patents

Snow glid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08411A
TW200808411A TW96110505A TW96110505A TW200808411A TW 200808411 A TW200808411 A TW 200808411A TW 96110505 A TW96110505 A TW 96110505A TW 96110505 A TW96110505 A TW 96110505A TW 200808411 A TW200808411 A TW 2008084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now
gliding
skateboard
pil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10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32854B (zh
Inventor
Nils-Peter Ken Jungnickel
Original Assignee
Jykk Japa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ykk Japan Inc filed Critical Jykk Japan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08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8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2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2854B/zh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Description

20080841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能夠在雪面等滑行之雪上滑行具,特別 是關於雪上滑行具之構架。 【先前技術】 近年來’作為雪上運動或休閒用具’被稱做雪上腳踏 車的:行具日漸受到重視。此種雪上滑行具,概略而言: 2由前後配置的兩片滑板,以及連結該滑板與把手部:構 架所構成。使用者面向前方腳踩滑板跨立於構架上方,。 以利用把手部控制方向滑行於滑雪場等傾斜雪面。 可 當使用者使用此種雪上滑行具滑行於滑雪場時,可妒 雪場之裂隙而進行跳躍。甚至可能因為使用者為; 旱梵花俏的滑行,或在競技時刻意進行跳躍。在這些場合, 由於習知雪上滑行具採用直線方式的簡單構造,又沒:於 =或相當於懸吊“等吸收衝擊的功能,跳料地時的^ =便直接作用在使用者的手腕或腳部。圖13⑷係顯示習知 *上滑行具之概略構成㈣視圖,_ 13刚該雪 :之前:見圖,圖,係該雪上滑行具之俯視圖。如圖二 示,篇知雪上滑行具1 00不呈有可@ & 構件,此外,由於主_14Q#、二^收 衝擊的 # 係直線連結於前滑板1 1 0及 灸/月板120,因此從雪面傳 箭頭方向)直接傳至使μ a ^之㈣力(_ 13(a)之 /接1寻至使用者。因此,操作性及安全性不佳, 使用者無法穩定滑行。 因此,於專利文獻1揭示有能吸收來自雪面的衝擊力、 5 200808411 以減輕傳至使用者之力的雪上滑行具。圖i 4係顯示專利 文獻1之雪上滑行具200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於該雪上 滑行具200,在連結前滑板2〇1與把手部2〇2之構架2〇3 设有避震器204。藉此,由於能吸收來自雪面之衝擊力, 因此使用者可以穩定滑行。 【專利文獻】曰本特開2〇〇5_ 34621號公報 【發明内容】 然而,上述之習知構成,由於須另外設置衝擊吸收裝 置,因此會使雪上滑行具之構造變得複雜且重量增加。又, 其成本亦較不具備衝擊吸收裝置的雪上滑行具高。 由於對休閒用具而言,其重要要素為搬運方便及價格 便宜’因此簡單的構造較為理想。如此,冑述的問題即會 成為雪上滑行裝置作為冬季休閒、競技的普及化時的一: 之構Π::鏗於上述問題點,目的在於提供-種藉簡易 雪上滑行Γ吸收來自雪面的衝擊力、低價且操作性優異之 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且備用以 =匕之前滑板及後滑板,具有把手部之轉:部,以 疋於忒刖滑板之上面及該後滑板之上面、且於上 含從該前滑板往斜後上在於:該主構架,包 柱及該轉向部之門支柱,以及位於該前支 交之橫方向所視二=此:者r架;在與前後方向正 現之千面内,該爾支柱之中心軸線與該前架 6 200808411 之中心轴線不存在於同一直線上。 根據丽述之構造,在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橫方向所視之 平面内’我前滑板往斜後上方賢起之該前支柱之中心軸 線、以及位於該前支柱及該轉向部之間以連結此兩者之該 前架之中心軸線不存在於同一直線上。亦gp,前支柱; 架在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橫方向所視之平面内,兩者之/中心 軸有錯開、亦即所謂的偏位構造。 關於此點,習知雪上滑行具之前支柱中心軸線與前架 之中心轴線則位於同-直線上。因此,前支柱透過前滑板 所承受之來自雪面的衝擊力並不會減輕,而直接傳達至轉 向部。如此’自前滑板傳至前支柱的力係直接施加於使用 者握住把手部的手腕。因此其操作性及安全性不佳,使用 者無法穩定地滑行。 又’另外加裝衝擊吸收裝置的雪上滑行具雖能吸收來 自^雪面的衝擊力’但又會造成構造複雜、重量增加及成本 提升的問題。 相對於此,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如同前述,由於 :位構造,因此前支柱透過前滑板所承受之來自雪面:衝 #力的-部分’會釋放至前支柱之中心軸的 如此’上述衝擊力係在減輕後才傳至前架。因&,可較習 知雪上滑行具更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腕之力。藉此可提 雪上滑行具的操作性及滑行穩定性。 =由於採用錯開前支柱之中心軸與前架之中心軸的 、,因此能以低價提供具備衝擊吸收功能的雪上滑 7 200808411 行具。 此外,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於上述記載之雪上滑行具 中之車乂 k形恶為,該前架與該前滑板間所夾角度設定在64 j至70度之範圍,且該前支柱與該前滑板間所夹角度設 定在44度至7〇度之範圍。 藉此,不但可確保使用者在雪上滑行具之舒適性,且 ϋ透過别支柱及别架間的偏位構造來減輕從雪面傳至使用 者的衝擊力,因此,可更加提升雪上滑行具的操作性及滑 行穩定性。 此外,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於上述記載之雪上滑行具 中之I父佳形態為,該前支柱具有彈性。 人根據前述構造’由於該前支柱具有彈性,因此該前支 柱會因從雪面透過前滑板的衝擊力而彈性變形。藉此,由 於前述衝擊力藉由彈性變形而被吸收,因此傳達^轉向部 的衝擊力可更加減輕。如此,可更加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 腕的力。藉此可更進-步提升雪上滑行具的操作性 穩定性。 另外,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於上述記載之雪上滑行具 :之較佳形態為’該主構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前架::後 滑板之間以連結此兩者之後架;該後架包含彎 彈性。 "丨且具有 依照前述構造,該後架包含彎曲部且具有彈性。# 後架會因從雪面透過前滑板及後滑板傳至後架的衝$^, 而在上述彎曲部產生撓曲。藉此,傳至後架之衝擊力會藉 8 200808411 由上述彎曲部之彈性變形而被吸收。如此,由於能更加 輕傳至轉向部的衝擊力,因此能更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腕 =。藉此可更進一步提升雪上滑行具的操作性及滑行: 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且傷用以 滑行於雪上之前滑板及後滑板,具有把手部之轉向部,以 及下端固定於該前滑板之上面及該後滑板之上面、且於上 端該轉向部的主構架,其特徵在於:該主構架包含 ^刚滑板謂後上方之該轉向部方Μ起的前支柱 珂支柱具有彎曲部。 μ 向^照f述構造,從該前滑板往斜後上方之該轉向部方 向丑起的岫支柱具有彎曲部。 此處’習知雪上滑行具中’從與前後方向正 向所視之平t 方 於同-直:Γα ,線與前架之中心轴線係位 ==並不會減輕,而直接傳達至轉向部。如此,自 月月板傳至前支柱的力係直 手腕。+ 义便用者握住把手部的 行因此其㈣性及安全性不佳,使用者無法穩定地滑 又’另外加裝用以 吸收來自雪面的衝擊力 及成本提升的問題。 吸收衝擊之裝置的雪 ,但又會造成構造複 上滑行具雖能 雜、重量增加 相對於此, 柱具有彎曲部, 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如前所述 因此前支柱透過前滑板所承受 ,由於前支 之來自雪面 9 200808411 之衝擊力的一部分被前支柱的 衝擊力係在減輕後才傳至前架 具更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腕之 的操作性及滑行穩定性。 '脊曲部所分散。如此,上述 。因此’可較習知雪上滑行 力。藉此可提升雪上滑行具 &此外’由於採用前支柱設置彎曲部的簡易構成,因此 忐以低價提供具備衝擊吸收功能的雪上滑行具。 二又本^明之雪上滑行具於上述記載之雪上滑行具中 _ 之較佳形態為,該前支柱具有彈性。 依照前述構造,由於該前支柱具有彈性,因此該前支 柱會因從雪面透過前滑板傳來的衝擊力,而在該彎曲部彈 性變形。藉此,由於上述衝擊力藉由上述彈性變形而被吸 收,因此傳達至轉向部的衝擊力可更加減輕。如此,可更 加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腕的力。藉此,可更進一步提升雪 上滑行具的操作性及滑行穩定性。 另外,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於上述記載之雪上滑行具 _ 中之較佳形態為,該主構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前支柱與該 後滑板之間以連結此兩者之後架;該後架包含彎曲部且具 有彈性。 ~ 依照前述構造,該後架包含彎曲部且具有彈性。因此, 後架會因從雪面透過前滑板及後滑板傳至後架的衝擊力, 而在上述彎曲部產生撓曲。藉此,傳至後架之衝擊力會藉 由上述彎曲部之彈性變形而被吸收。如此,由於能更加減 輕傳至轉向部的衝擊力,因此能更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腕 之力。藉此,可更進一步提升雪上滑行具的操作性及滑行 200808411 穩定性。 為了解決前述問,士 π nn > $ t 一 门碭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具備用以 滑行於雪上之前滑板及德淋 Q . 4 、 夂後W板,具有把手部之轉 及下端固定於該前滑板之上面及該後滑板之上面、絲上 端固定有該轉向部的主構架,其特徵在於年= 位於該前滑板與該轉向部之間以連結此兩者之前 =與該後滑板之間以連結此兩者之後架'、該後架 該兩構造,位於該前滑板與該轉向部之間以連結 月』* Μ及位於該前架與該後滑板之間 兩者的後架皆具有彎曲部。 μ此處由知雪上滑行具之後架為直線形狀,因此, 攸-面透過前滑板及後滑板傳至後架之衝擊力並 輕,而直接傳達至轉向部。如此, B / 後士沾 自後滑板傳至後架的力 ,=施加於制者握住把手料手腕。因此其操 女王性不佳,使用者無法穩定地滑行。 =外,另外加裝吸收衝擊之襄置的雪上滑行具 收來自雪面的衝擊力’但又會造成 成本提升的問題。 ⑬雜^里增加及 相對於此,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如前所述,由於❹ :有琴曲部’因此後架從雪面承受之衝擊力的一部後 耒的彎曲部所分散。如此,上 羑 力係在減輕後才傳至 卞0此’可較習知雪上滑行具更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 腕之力。藉此可提升雪上滑行具的操作性及滑行穩定性。 11 200808411 此外由於本發明採用於後架設置彎曲部的簡易構成, 因此能以低價提供具備衝擊吸收功能 =,-明之雪上滑行具於上述記載之y:滑行具中 之車乂佳形悲為,該後架具有彈性。 依照前述構造,由於該後架具有彈性,因此該後苹合 因來自雪面的衝擊力而在彎曲部彈性變形。藉此,由於二 2衝擊力藉由彈性變形而被吸收,因此傳達至轉向部的衝 •擊力:更加減輕。如此’可更加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腕的 =藉此’可更進-步提升雪上滑行具的操作性及滑行穩 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如上所述,在與前後方向正交之 橫方向所視之平面内,上述前支柱之中心軸線與上述前架 之中心軸線不存在於同一直線上。 又本t明之雪上滑行具如上所述,該前支柱具有彎 曲部。 者’本發明之雪上滑行具如上所述,f亥後架具有彎 曲部。 藉此’此藉簡易之構成吸收來自雪面的衝擊力。因此 能提供低價且操作性優異之雪上滑行具。 【實施方式】 [實施形態1] 使用圖1至圖6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i如下。此外, 在本實施形態及後述之各實施形態所使用的圖中,係以雪 上滑行具的滑行方向側為前方,並假設平行於滑行方向的 12 200808411 方向為x方向,正交於雪面
方向為z方向,正交於X-Z 平面的方向為γ方向(橫方
Mm▲ 、向)。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所定 我的用語’若非特別聲明, 田甘〜* 則後返之其他實施形態中亦沿 用其定義。 圖1⑷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i之雪上滑行具概略 :成的側視圖’圖1(b)為該雪上滑行具之前視圖,圖1(c) 為该雪上滑行具之俯視圖。
、、士貝%形怨之雪上滑仃4 10,概略來說,具備具有雪 义月仃面的m 板i及後滑2、經由使用者的操控來使 板1疑轉的轉向部3、以及連結上述前滑板i及後滑 板2與轉向部3的主構架4。 此處對構成雪上滑行具1〇之上述各構件說明如下。 前滑板1與後滑板2之前後端部往上方(z方向)彎曲, 央部與雪面接觸。又’前滑板i及後滑板2之下面 1卩為了抵抗在冰雪上之滑行面的摩擦(視程度而有差 =),特別是為了抵抗在旋轉滑行時的靜摩擦,以及在旋轉 2其邊緣能充分發揮效果,最好係以銳利的金屬軌、即所 月k緣材料來加以補強。此外,前滑板1及後滑板2之構 成材料與習知滑板才才質相同’係、以合成樹脂將木材、金屬、 破璃纖維或碳纖維等積層而成。 轉向α(5 3由把手部3 1與向下方延伸至前滑板1之把手 輛(未圖示)所構成,具有與腳踏車把手部同等的功能。因 此’使用者可藉由操作把手部3 1來改變前滑板1的方向。 主構架4,具備:從前滑板1豎起之前支柱41 ;位於 13 200808411 Z支柱41及轉向部3之間以連結該兩者之前架42 ;自前 木42下端向後滑板2延伸成兩股狀、且沿該後滑板2側 緣向後方延伸並以螺絲等固定於該後滑板2的構架延長部 43;以及自上述前架42上端向後滑板2延伸之後架^ 構架延長部43、以及後架44,係透過熔接 :對』I:成為二體。此外,為了使前滑1能藉由使用 ° 4 3之操作而回轉自如,轉向部3之 通管狀前架42内部連結於前支柱41。 予轴係貝 :次’詳細說明構成主構架4之上述各構件。 延伸=广:基於使用者身高等之考量後往斜後上方 ^疋長度’其下端則以溶接或螺絲等固定於底板5, 定於前滑“此外,底板5透過用以保 間之距離的墊塊6,藉由螺絲等固定於前滑 板」上面之平面區域。前支…形 : Γ延從連結於轉向部3之把手轴的連結二向2 好係採用A此外,為了輕量化的考量,前支柱41最 于係才木用其内部為中空的營 取 通前…部,且在前架:的又上’前支…上部貫 結於轉㈣3的把手軸。藉此的端透過滾珠軸承等連 操作把手部3!之旋轉動作而:板1即能隨著使用者 ㈣的詳細形狀,留待後^疑動自如。此外,關於前支 前架42如前所述係中空装 把手轴與前支…結成可二自:其内部中轉向部3之 與前滑板1可回轉自如,轉如。而為了使轉向部3 。°卩3及前支柱41與前架 14 200808411 之間’在前架42之上端及下端分別設有滚珠軸承等。 後架44係由使用者之兩腳夾住,具有在旋轉時體重易 於施加在旋轉之内侧邊緣、使旋轉較為容易的功能。 構架延長部43沿上述後滑板2侧緣向後方延伸,透過 =以保持與制板2間之距離㈣塊6以螺絲等固定於後 :板2上面之平面區域。又,於構架延長部μ配置有供 使用者擺放雙腳的腳部支料7。此腳部支揮板7之本體 由具剛性的矩形金屬板構成,且最好係其兩側部之大致全 長白以以接或螺絲等固定於上述構架延長部Μ侧部。又, 該腳部支撐板7,最好係其兩側之前方部及後方部之至少 :處㈣料固定於後滑板2,藉以與後滑板2形成為一 34構架延長部们與腳部支撐板7最好係預先固定, 絲等以於後。此外,上述腳部支撐板7, 取糸於其雙腳擺放表面之上面鋪設橡膠等來施以防 X又,於上述腳部支揮板7或構架延長部Μ之前Μ 二女裝有 >,、鞋鞋巧腳部保持帶8,可將兩 成一致於橫方向。 1卞苻 :上所說明之雪上滑…〇,使用者可以 =…於上述腳部支揮板7,並操作把手部31二 : 糟4使用者即能以面向前方的姿勢使身體朝h 2方向來滑行,且可藉由握住把手…=向 各易地保持上半身之平衡並使旋轉動作更容易。”, 係二=二支柱4:的形狀說明如下。、 月丁,、 〇之刖支柱及可架概略構成的側 15 200808411 視圖’圖2(b)係本實施形態之雪上滑行具10之前支柱41 及前架42概略構成的側視圖。 客知基上滑行具100如圖2(a)及圖13(a)所示,在從側 面(Y方向)觀看雪上滑行具1〇〇的χ_Ζ平面中,由於前支 柱141之中心軸線與前架142之中心轴線位於同一直線 上,因此前支柱141透過前滑板110所承受之來自雪面的 衝皋力(圖中斜後方箭頭方向)並不會減輕,而直接傳達至 轉向部130。如此,自前滑板11〇傳至前支柱141的力係 直接施加於使用者握住把手部131的手腕。因此其操作性 及文全性不佳,使用者無法穩定地滑行。 又,如圖14所示的習知雪上滑行具2〇〇,因設有避震 器204而可吸收前述來自雪面的衝擊力。然而,由於須另 外加裝衝擊吸收裝置而會造成構造複雜、重量增加及成本 提高的問題。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雪上滑行具1〇如圖2(b)所 :,從Y方向所見之X-Z平面中,該前支柱41係從該前 架42偏位之構成(偏位構造),亦即係前支柱41之中心軸 線與前架42 t中心軸線不存在於同—直線上的構成。因 此’前支纟透過前滑板!所承受之來自雪面之衝擊力 的-部分’會釋放至前支柱4…心轴的延長線方向, 如此,上述衝擊力係在減輕後才傳至前架42。因此,可較 習知雪上滑行具更減輕施加妓用者手腕的力。藉此可^ 升操作性及滑行穩定性。 如上所述 本實施形態之雪上滑行具1〇 能藉由使主 16 200808411 構架4之一部分(前架42)形狀與習知主構架不同,來發揮 上述效果。因此,能提供可藉由簡易之構成來減低成本、 且能吸收來自雪面之衝擊力之操作性優異的雪上滑行具。
此處,使用圖3至圖5具體說明從γ方向所見之χ_ζ 平面中之前支柱41及前架42的安裝角度。一般而言,雪 上滑行j主構架4與前滑板!所夾角度不同的三種類型。 圖3係顯示前架42與前滑板!間所夾角度設定為μ度時(類 型A)、前支柱41對前滑板】之安裝角度之適用範圍的側 視圖,圖4係顯示前架42與前滑板…所夹角度歧為67 5 度時⑽型B)、前支柱41對前滑板t之安裝角度之適用範 圍的側視圖,® 5係顯示前架42與該前滑板上間所夹角 度設定為70度時(類型〇、前支柱41對前滑板ι之安裝 角度之適用範圍的側視圖。 刖述則木42與前滑板i間所夾角度會影響雪上 1 〇的操作性。具體而言,當上述角 ;^士 & 度小於64度或大於70 又H上滑行具的動作會變得不穩定而使操作性變差。 因此’上述角度最好係設定在64度至70度之範圍。 4二支柱41對前滑板1之安裳角度,係根據前架 來決、 可在圖Η/二:5:裝如 所不之底板5上,設定於前傘 軸延長線上之ς、,山 、月〗木42之中心 < 至底板5珂端位置之Ε點的範圍。 如此,例如為圖3所示之類型Α時, 一 滑板1之安裝角度料設定在4 = 41對河 ^點)至64度(D點)的 17 200808411
範圍。又’當為圖4所示之類型B時,可設定在47度(E 點)至67·5度(D點)的範圍。再者,當為圖5所示之類型c 時,則可設定在48·5度(Ε點)至70度(D點)的範圍。 如上所述,前架42與前滑板1間所夹角度最好係設定 在64度至70度之範圍,而前支柱41與前滑板丨所夾角 度則最好係設定在44度至70度之範圍。進一步地,前架 42與前滑板1間所夹角度最好係設定於67·5度,且前支 ⑩柱41與前滑板1所夾角度最好係設定於度。藉此,由 於能將來自雪面的衝擊減輕到最低,因此可獲得更好的操 作性。 又,本實施形態之雪上滑行具10中,前支柱41之形 狀雖為兩股狀(叉狀),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係在平 面中為一直線的形狀,以固定於底板5上在γ方向之中心 位置。
本實施方式中之雪上滑行具1G之前支柱41最好係且 :彈性。作為使用於前支柱41之材料例如有鋼、鋁、鈦:、 碳等。藉此’當承受來自雪面的衝擊力時,前支柱竹合 Ή::之力之方向變形。因此前…1可發揮所謂: 糸、洗的功忐,而能更加減輕從前支柱41傳至前架吣 力。因此,可更加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腕的力,、之 操作性及滑行穩定性。 更加k升 又,本實施形態之雪上滑行| 1〇,雖從 硯察雪上滑行具1〇之X-Z平面中,前支柱41之中、方向) 與可架42之中心軸線不存在於同 :軸線 1一並不限定 18 200808411 於此’亦可如圖6所示於前支柱41設置彎曲部4ι” 即使係上述構成,亦可蕪士访 J J猎由與上述偏位構造相同的原 理,使前支柱41透過前滑I 1所承受來自雪面之衝擊力 的-部分不會傳至前架42。因此,可較習知雪上滑行具更 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腕的力。 J 又,耩由將則述具有彈性的 材料用於圖6所示的前φ知:d Ί .. ^ 旧別又柱41,即會在承受來自雪面的衝 擊時以彎曲部41 a A * g 2 # , 、””產生蜒形。因此,由於可更加減 少從前支柱41傳至前牟4? ^ t '、 的力’因此能更加減輕施加於 使用者手腕之力。如此,與目2(b)所示的構成同樣地,能 更加提升雪上滑行具1G的操作性及滑行穩定性。 此外,當如前述在前支柱41設有前料曲部4u時, :可使前支柱41與前架42為一體之構造。亦即,亦可於 雨滑板1與轉向部3之間机罢姻^丨i ^ 又置一體型構架,於其上下兩端
部分別固定前滑板1盘M 一轉向部3,並於該構架之任意位置 設置彎曲部。此時,為了湓 μ 马了確保轉向部3及前滑板1可自由 方疋轉’最好係在該一 刑接· 、 體i構架之構架延長部43及後架44 之連結部設置欽鍵。 [實施形態2] 根據圖7〜圖1 〇却| μ 、 口 〇况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如下。此外, 為了方便說明’對具有與上述實施形態、1所示之構件相同 功能的構件Μ相⑽號,省略其說明。 圖7係顯示本實施采能。 灵⑽I您2之雪上滑行具2〇概略構成的 側視圖。本實施方式φ,+ τ、 '^上滑行具2 0如該圖所示,其 寸徵為主構架4之後牟44百士 # 木44具有彎曲部44a。此外,該後架 19 200808411 44最好係具有彈性。 …後架44如實施形態所說明般’自上述前架42上端向 後/月板2 L伸’且後架44之後滑板2侧的端部藉由溶接 或螺絲等固定於構架延長部43。 又,由於後架44最好可在彎曲部44a彈性變形,因此 可藉由例如鋼、銘、鈦、碳等材料成型為管狀。此外,亦 可使用後架44中僅有·彎曲部44a具有彈性的材料。又,彎 曲部44a只要在後架44中至少設有—處即可,或亦可設置 兩處以上。 此處以圖8至圖10說明本發明中所能適用之後架44 的形狀。圖8⑷係於後架44設有斜下方向之彎曲部術時 之主構架4的側視圖,圖⑽)係該主構架4之前視圖圖 8(c)為該主構架4之俯視圖。 習知雪上滑行具⑽,由於如圖13所示其後架144為 直線形狀,因此後架144透過後滑板12〇所承受之來自雪 _面的衝擊力(圖中斜前方箭頭方向)並不會減輕,而直接傳 達至轉向部1 3 〇 〇因此白 u此自後滑板120傳至後支柱144的 2係直接施加於使用者握住把手部i3i的手腕。因此其操 性及安全性不佳,使用者無法穩定地滑行。 _對於此φ於本實施形態之雪上滑行具Μ如圖❿) 所不’其後架44向下方a綠Λ 向’号曲,因此當從雪面施加垂直 I之力(Ζ方向)於前滑板1及後滑板2時,後架44之彎 ^仏會向下方向(圖中箭頭方向)撓曲。因此,傳達至 术44之衝擊力可藉由後架44之彈性變形而被吸收。如 20 200808411 ^ ;上述衝擊力係在減輕後才傳至轉向部3,因此可 車=習知雪上滑行具更減輕施加於使用者手腕的力。藉此可 提升雪上滑行狀操作性及滑行穩定性。 圖9(a)係於後架44設有斜上方向之彎曲部44a時之主 構木4的侧視圖’圖9(b)為該主構架4之前視圖,圖9(e) 為該主構架4之俯視圖。即使係如圖9所示之構成,由於 仍可利用後架44往圖中箭頭方向的彈性變形減輕來自雪 面之衝摹力,因此亦可達成與前述相同的效果。 凡又,如圖10所示,後架44亦可係自前架42延伸成兩 ^狀,且各後架44分別向外彎曲。圖IG(a)為在兩股狀後 木44设有彎曲部44a時之主構架4的侧視圖,圖i〇(b)為 4主構架4之前視圖,圖1()⑷為該主構架4之俯視圖。 即使係如圖1〇所示之構成,當來自雪面的衝擊力透過 後滑板2傳至後架44時,兩股狀之後架44亦能分別向外 側(圖中箭頭方向)彈性變形,因此可減輕來自雪面的衝擊 力。此情形下亦可達成與前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後架44中,亦可取代彎曲部44a而設置上述實 施形態1所說明之偏位構造。 [實施形態3] 根據圖11及圖12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如下。此 外,為了方便說明,對具有與上述實施形態丨所示之構件 相同功能的構件賦予相同符號,省略其說明。 圖1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3之雪上滑行具概略構成的側 視圖。本實施形態中之雪上滑行具3〇如該圖所示,其特 21 200808411 徵為具備實施形態1及2之特徵點。具體而言,雪上滑行 具30,在從Y方向所見之χ_ζ平面中,冑支柱=之中心 軸線_ 42之中心轴線不存在於同一直線上,且於主 ,架4的後架44設有料部44a。此外,前支柱“及後 采44最好係皆具有彈性。又,上述前支柱Μ亦可具有彎 曲部41a來代替上述偏位構造。 依據前述構造,如上述實施形態i及2所說明,前支 柱4i及後架44皆可吸收來自雪面的衝擊力。因此可以更 加減輕傳至使用者的力。 此處’說明滑行於雪面之雪上滑行具3〇在受到來自雪 面的衝擊力時雪上滑行具3G的變形原理。圖12係顯示當 以雪上滑行具3G滑行於雪面、從雪面施加衝擊力於雪上 滑行具30時該雪上滑行具3〇變形情形的侧視圖。此外, 雪上滑行* 30變形後的&態在圖中以虛線表示。 通常在滑行於雪面時,如圖中白色箭頭所示,前滑板 二會承受與雪面突起衝撞之力。接著,來自雪面的力透過 則滑板1傳達至前支柱41。前支柱Μ同時承受該前支柱 41之中心軸線方向的力(斜後上方)且承受垂直於雪面之方 向=方向)的力。因此,前支柱41會往2方向彈性變形, 使前滑板!之前端往上麵起。此時,往斜後下方(圖中之里 色箭頭)之力係施加於前架42之上端。接著,由於後架44 係具有彎曲部44a的彈性體,因此會往斜前下方(圖中之黑 色箭頭)彈性變形。 # 透過以上一連串的動作,即能減輕傳達至使用者之來 22 200808411 自雪面的衝擊力。 如以上說明’前述各實施形態之雪上滑行具,由於係 藉由前支柱41及/或後架44的功能,而可在雪之斜面上 之裂隙滑行或將跳躍著地等時之衝擊加以吸收、緩和,因 此不僅初學者能夠安心使用,熟練的使用者亦可於競技等 場合高速穩定地滑行。而且,能以低價製造此種具優異操 作性與安全性之雪上滑行具。 _ 本發明並非僅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在申請專利範 圍所述的範圍内可進行各種變更,且將各不同實施形態所 揭不之技術手段予以適當組合而得的實施形態亦包含於本 發明之技術範圍。 本發明,由於可利用簡易之構成吸收來自雪面的衝擊 力’因此可適用於例如雪上機車等。 【圖式簡單說明】 圖1(a)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丨之雪上滑行具概略構 鲁成的側視圖,(b)為該雪上滑行具之前視圖,⑷為該雪上滑 行具之俯視圖。 圖2⑷係顯示習知雪上滑行具之前支柱及前架概略構 成的侧視圖,(b)係顯示實施形態i之雪上滑行具之前支柱 及蓟架概略構成的側視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丨中前架與前滑板間所夾角度設 定為64度時(類型A)前支柱對前滑板之安裝角度適用範圍 的側視圖。 圖4係顯示實施形態、1巾前架與前滑板間所夾角度設 23 200808411 定為67.5度時(„ B)前支㈣前滑板之安裝角度適用範 圍的側視圖。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丨中前架與前滑板間所夹角度設 定為7〇度時(類型C)前支柱對前滑板之安裝角度適用範圍 的側視圖。 柯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1中於雪上滑行具之前支柱設有 彎曲部時前支柱及前架之概略構成的側視圖。 • 圖7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雪上滑行具概略構成的側視 圖〇 圖8⑷為實施形態2中於雪上滑行具之後架設有斜下 方向之彎曲部時主構架之側視圖,(b)為該主構架之前視 圖’(C)為該主構架之俯視圖。 圖9⑷為實施形態2中於雪上滑行具之後架設有斜上 方向之彎曲部時主構架之側視圖,(b)為該主構架之前視 圖’(C)為該主構架之俯視圖。 鲁 圖10⑷為實施形態2中於雪上滑行具之兩股狀後架設 p曲部時主構架之側視圖,⑻為該主構架之前視圖,⑷ 為该主構架之俯視圖。 圖11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雪上滑行具之概略構成的側 現圖。 圖12係顯示當以實施形態3之雪上滑行具滑行於雪 面、從雪面施加衝擊力時雪上滑行具3〇之變形情形的側 视圖。 圖13⑷係顯示習知雪上滑行具之概略構造之侧視圖, 24 200808411 (b)為該雪上滑行具之前視圖,(c)為該雪上滑行具之俯視 圖。 圖14係顯示習知雪上滑行具之概略構成之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20, 30 :雪上滑行具 1 :前滑板 2 ·後滑板 3 :轉向部 31 :把手部 4 :主構架 41 :前支柱 41 a :彎曲部 42 :前架 43 :構架延長部 44 :後架 44a :彎曲部 5 :底板 6 :墊塊 7 :腳部支撐板 8 :腳部保持帶 100 :習知雪上滑行具110 :前滑板 120 :後滑板 130 :轉向部 1 3 1 :把手部 25 200808411 140 :主構架 141 :前支柱 142 :前架 144 :後架 200 :雪上滑行具 201 :前滑板 202 :把手部 203 :構架 ^ 204 :避震器
26

Claims (1)

  1. 200808411 十、申請專利範困: 1 · 一種雪上滑行且,目报m 後、.丁/、具備用以滑行於雪上之前滑板及 後α板,具有把手部 之上面及該後滑板之’以t下:!以於該前滑板 且於上端固定有該轉向部的主 構架’其特徵在於: 該主構架,包含從該前滑板往斜後上方豎起之前支 以及位於:前支柱及該轉向部之間以連結此兩者的前架. 在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橫方向所視之平面内前支柱 之中心轴線與該前架之中心輛線不存在於同一直線上。支柱 芊二:申:=利範圍胃1項之雪上滑行具,其中,該前 :二::",板:所夹角度設定在64度至7〇度之範圍,且 圍 與該前滑板間所夹角度設定…至7。度之範 =中請專利範㈣項之雪上滑行具, 该刖支柱具有彈性。 、甲 4·如中請㈣範圍第項中任—項之雪上 , 其中,該主構架進一步包含 ,、 連結此兩者之後架; 相架與該後滑板之間以 该後架包含彎曲部且具有彈性。 ·種3上滑仃具,具備用以滑行於雪上之前说&芬 後滑板’具有把手部之轉向部,《及下端固定於 =面及該後滑板之上面、且於上端固定有該轉二; 構木,其特徵在於: 邻的主 該主構架包含從該前滑板往斜後上方之該轉向部方向 27 200808411 豎起的前支柱; 該前支柱具有彎曲部。 6.如申凊專利範圍第5項之雪上滑行具,其中 支柱具有彈性。 " 該前 ^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ό項之雪上滑行具,其 該主構架進-步包含位於該前支柱與該後滑板之間:、、中’ 此兩者之後架; 乂連結
    該後架包含彎曲部且具有彈性。 :·-種雪上滑行具’具備用以滑行於雪 後》月板,具有把手部之轉向部,以及下端固定於兮I板及 之上面及該後滑板之上面、且於上 ' W則滑板 構架,其特徵在於: &有該轉向部的主 該主構架包含位於該 兩者之前架、以及位於該 者之後架; 前架與該冑滑板之間 連結此 結此兩
    該後架具有彎曲部。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架具有彈性。 8項之雪上 滑行具,其中 該後 十一、圓式: 如次頁 28
TW96110505A 2006-06-07 2007-03-27 Snow glider TW20080841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8230A JP4996140B2 (ja) 2006-06-07 2006-06-07 雪上滑走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8411A true TW200808411A (en) 2008-02-16
TWI332854B TWI332854B (zh) 2010-11-11

Family

ID=38926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10505A TW200808411A (en) 2006-06-07 2007-03-27 Snow glider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96140B2 (zh)
TW (1) TW20080841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995Y2 (zh) * 1972-03-13 1977-01-22
JPS551547U (zh) * 1978-06-20 1980-01-08
JPS58142073U (ja) * 1982-03-17 1983-09-24 清水 順 乗用スキ−
JPH07194759A (ja) * 1993-12-30 1995-08-01 Nkk Corp スノー自転車
CN1192805C (zh) * 2000-05-12 2005-03-16 日本吉克股份有限公司 雪上滑行具
JP2002253726A (ja) * 2001-03-02 2002-09-10 Masaharu Tanaka 雪面滑走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32854B (zh) 2010-11-11
JP4996140B2 (ja) 2012-08-08
JP2007325703A (ja) 2007-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5259B2 (en) Skateboard with direction-caster
US6929267B2 (en) Snow scoo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now scooter
EP1159042A1 (en) Roller skate
JPWO2009037750A1 (ja) 遊技具及び弾性機構
US7980573B1 (en) Spring board
US6994359B1 (en) Snow-type bike
US3425707A (en) Ski sled
RU2273588C2 (ru) Снегокат
US8240680B2 (en) Skiing implement having a simplified structure
US20180296905A1 (en) Land paddle
TW200808411A (en) Snow glider
US20090179391A1 (en) Slide play apparatus and blade
KR100806228B1 (ko) 스케이트 보드
JP3426852B2 (ja) 雪上滑走具
EP1839992B1 (en) Skiing implement having a simplified structure
CN201510725U (zh) 一种手扶滑雪板
KR100396139B1 (ko) 스노우 스쿠터
US20040021282A1 (en) Miniature skateboard/skate
TW442312B (en) Snow skiing kit
CN112469483B (zh) 克莱普冰刀
JP4714944B2 (ja) 回転ウィールスキー
US3729208A (en) Snow runner
JP2003200831A (ja) スノースクーター
WO2020142861A1 (zh) 滑行车改良结构
US3024034A (en) Hand sleigh for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