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05264A - Disk drive and base unit - Google Patents

Disk drive and base un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05264A
TW200805264A TW095149280A TW95149280A TW200805264A TW 200805264 A TW200805264 A TW 200805264A TW 095149280 A TW095149280 A TW 095149280A TW 95149280 A TW95149280 A TW 95149280A TW 200805264 A TW200805264 A TW 2008052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arm
optical disc
slider
dis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9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iyoshi Omori
Manabu Obat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05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526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provided on the turnta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for moving the turntable or the clamper towards the dis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Landscapes

  • Moving Of Heads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Description

20080526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碟片驅動裝置,特別是關於對碟片狀記錄 媒體進行貝訊信號之記錄及/或再生之碟片驅動裝置,= 搭載於該碟片驅動裝置之底座單元。 【先前技術】
无丽热知之光碟有:CD(光碟)、DVD(多#化數位光 碟)、仙(藍光光碟)等光碟,及M〇(光磁碟)、助(迷你光 碟)等光磁碟,並發展出對應於此等碟片及E式磁碟等之 各種碟片驅動裝置。 土碟片驅動裝置包含:開放設於框體之蓋或窗,而在自此 旋轉台上直接安裝碟片之型式;藉由在自框體水平 :出入之碟片托盤上放置碟片,於推人碟片托盤時,碟 片二Γ安裝於内部之旋轉台上之型式;或是在設於該碟 =之旋轉台上直接安裝碟片之型式等。但是,任何型 要由操作者開關蓋或窗,拉出放入碟片托盤,並安 裝碟片於旋轉台上之操作。 另二還有-種僅須自設於框體前面之碟片插抽口插入 片即自動安裝於旋轉台之所謂投入型之碟片驅動 插入入型之碟片驅動裝置係具備夾著自碟片插抽口 m片而相對之—對導親,藉由使此等一對導輥彼此 部之载入動作,及自該^抽口插入之碟片送入框體内 彈出動作者。 〜番抽口將碟片排出框體外部之 iI5805.doc 200805264 =外,搭载碟片驅動裝置之如筆記型個人電腦等攜帶型 機器’在進—步要求小型輕量薄型化,而隨之迫切要求碟 片驅動裝置亦小型輕量薄型化之背景下,投入型之碟片驅 動裝置提供—種將抵接於自前面板之碟片插抽Π插入之碟 片外周部之抵接部設於頂端部’配置可轉動地
之數個轉動臂,進行使此等轉動臂在與該碟片平行之面;; 轉動而自碟片插抽口將碟片送入框體内部之载入動作, 及將碟片自碟片插抽口排出框體外部之彈出動作之碟片驅 動裝置(如參照專利文獻丨)。即使是如此謀求薄型化之碟片 驅動裝置中’搭载於筆記型個人電腦等之超薄型碟片驅動 裝置’既將厚度I2.7 mm作為標準尺寸,進一步亦提出有 薄型化達到與硬碟驅動器(HDD)單元相同厚度之9.5 _之 碟片驅動裝置。 者此種技入型之碟片驅動裝置係具備:底座單元, ,係包含:對光碟進行資訊信號之記錄、再生之光學拾取 裝置’及在光碟之半徑方向搬送該光學拾取裝置之拾取進 給機構;及底座昇降機構’其係使該底座單元在夾緊光碟 之位置及解除线位置上昇降者。具體而言如圖37所示 底座單元綱包含:碟片安裝部5〇1,其係安裝自碟片插抽 口插入框體内部之碟片;碟片旋轉驅動機構502,其係旋 轉驅動安裝於碟片Μ㈣1之碟片;光學拾取裝置503, 錢對藉由碟片旋轉驅動機構观而旋轉驅動之碟片進行 信號之寫人、讀取;及拾取進給機構5()4,其係使光學拾 取裝置503在碟片之内外周進行進給動作;且此等一體地 115805.doc 200805264 設於底座505上。搭載底座單元500之碟片驅動裝置包含底 座昇降機構,其係將設於底座505側面部之第一支軸506、 第二支軸507及第三支軸508作為支軸,藉由圖上未顯禾之 驅動桿等之滑動而昇降底座單元5〇〇。底座5〇5將第三支軸 508作為轉動支點,沿著扣合第二支軸5〇7之凸輪缝(圖上 未顯示)而在箭頭z方向上昇降。
此外’該底座單元500包含導引拾取進給機構504之務動 之一對導引軸510, 511。該拾取進給機構5〇4包含:導嫘桿 512,其係鄰接於一個導引軸51〇並沿著光碟之徑方向而設 置;及驅動馬達513,其係與導螺桿512之基端部連接,而 旋轉驅動導螺桿5 12。 導螺桿512使用驅動馬達513而旋轉驅動。由於驅動馬達 513右不同速碇轉則無法產生轉矩,因此拾取進給機構別4 之各接觸位置磨損劇烈。此外,經由齒輪機構而與導螺桿 512連接,使拾取底座514移動情況下,噪音大。 此外’包含此種構造之拾取進給機構⑽,《了獲得充 分之轉矩需要高輸出之驅動馬達513。但是,採用高輸出 之驅動馬達513情況下,需要增加構成馬達之線圈卷數, =此馬達本身直徑變A,亦即馬達高度增加,而有礙謀求 裝置全體之薄型化。 再者,底座單元500係藉由底座昇降機構,將第三支轴 =作為轉動支點而昇降,但是其負荷係集中於離 支軸5〇8之距離位置之碟片安裝物近旁,力矩增加,: 致對底座昇降機構之負擔變大。 泠 115805.doc 200805264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85449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種情況所完成者,其目的為提 供一種一面使用與先前相同大小之驅動馬達,一面可謀求 裝置全體之薄型化,並可減輕對底座昇降機構之負擔2碟 片驅動裝置,及搭載於該碟片驅動裝置之底座單元。”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之特徵為包 含:插入碟片狀記錄媒體之裝置本體;底座單元,其係包 ^ ’碟片安裝部’其係安裝插入上述裝置本體内之碟片狀 記錄媒體;碟片旋轉驅動機構,其係旋轉驅動安裝於上述 碟片安裝部之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光學拾取裝置,盆係 對該碟片狀記錄媒體進行資訊信號之記錄及/或再生了於 取進給機構,其係在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之半徑方向料 =先學拾取裝置;及轉動㈣構件,其係自由轉動地支 ;上述碟片安裝部離開之-端;並將此等-體地設於底 動及底座幵降機構’其係將上述轉動支撐構件作為轉 上辻辟2上述底座上昇而將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安裝於 上述碟片女裝部之夾緊位 ^ 緊位置及使上述底座下降而自上述 :片:裝部脫離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之夾緊解除位置之 螺r::刼作上述底座。而且上述拾取進給機構包含:導 ::韓勤:述導螺桿旋轉驅動之驅動部,上述驅動部設於 上述轉動支撐構件近旁。 115805.doc 200805264 卜I發明之底座I元之特徵為包含:碟片安裝部,
其係安裝碟片狀記錄媒體;雄μ A ^ ^ - 、 ”片方疋轉驅動機構,其係旋轉 安裝部之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光學 錚及/衣戈再生其係對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進行資訊信號之記 2或再生拾取進給機構,其係在上述碟片狀記_ =之h方向搬送上述光學拾取裝置;及轉動支撐構件, …由轉動地支撐自上述碟片㈣部離開之-端;上述
拾取進給機構包含··暮嫘4 圼 “ . 3及使上述導螺桿旋轉驅動之驅 動和上述驅動部設於上述轉動支撐構件近旁。 [發明之效果] 本毛明之拾取進給機才冓之驅動部設於設置在底座上之轉 動支撐構件近旁。因而,昇降動作之位移比設於自轉動支 樓構件離開位置之先前之碟片驅動裝置小,這個部分可使 用大型且高輸出之馬達’並且不致妨礙裝置全體之薄型 化。 此外,包含此種構造之底座單元將拾取進給機構之驅動 部固定於為轉動支點之轉動支撐構件側,因此底座全體之 負荷不集中於碟片安裝部近旁,而可減少使底座單元昇降 所需要之力矩,並可減輕對底座昇降機構之負擔。 【實施方式】 0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應用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 該碟片驅動裝置1如圖1所示,係搭載於筆記型個人電腦 1〇〇〇之裝置本體10〇1之投入型碟片驅動裝置1。如圖2所 示,該碟片驅動裝置1包含如裝置全體薄型化達到12 7 115805.doc • 11 - 200805264 程度之構造,並可對CD(光碟)、DVD(多樣化數位光碟)及 BD(藍光光碟)之光碟2進行資訊信號之記錄、再生。 百先說明該碟片驅動裝置i之具體構造。如圖2至圖7所 示,該碟片驅動裝置1具備成為裝置本體之外框之框體3, 該框體3由:下部框體之大致扁平箱狀之底殼4,及覆蓋該 底殼4之上部開口部之平板之頂蓋5而構成。此外,在框體 3内女裝有主底盤(main chassis)6,其係使後述之底座單元 22罪近上方,並且覆蓋提供碟片搬送之驅動力之驅動機構 120,及傳達驅動機構12〇之驅動力之碟片搬送機構。 如圖2、圖3及圖5所示,頂蓋5由薄的板金構成,並包 含:閉塞底殼4之上部開口部之平板部“,及將該平板部 5a之周圍沿著底殼4兩側面稍微彎曲之一對側板部%。在 平板部5a之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圓形狀之開口部7。該 開口部7係於後述之夾緊動作時,使扣合於光碟2之中心孔 2a之旋轉台23a之扣合突部33a靠近外部用者。此外,平板 部5a之開口部7周圍,以與保持於旋轉台23a上之光碟2之 中心孔2a周圍抵接之方式,形成有向框體3内側稍微突出 之抵接突部8。 在平板部5a之前面侧,向框體3之内部鼓出形成有在高 度方向限制自後述之碟片插抽口 19插入之光碟2,並導引 之一對導引突部11a,lib。此等一對導引突部Ua,Ub在夾 著沿著通過開口部7之光碟2插入方向之中心線而大致對稱 之位置,包含以在光碟2之插入方向描繪圓弧之方式隆 起,且在與光碟2之插入方向大致正交之方向上,自外侧 115805.doc -12- 200805264 向内側連續地圓弧縮徑之方式而隆起之大致部分圓錐形 狀。亦即,此等一對導引突部lla,llb包含沿著軸線方向 分割圓錐,而將彼此之頂上部朝向内側之形狀,並隨著自 外側向内側連續降低且變細。 一對導引突部lla,lib藉由包含此種形狀,可修正自碟 片插抽口 19插入之光碟2在寬度方向之偏差,而朝向框體3 之内部順利地導引。此外,頂蓋5藉由設置此種形狀之導 引突部11a,lib,可提高平板部5a之剛性。另外,在平板 部5a之内側主面上實施減低與光碟2之摩擦阻力用之加 工〇 如圖3所示,底殼4由形成大致扁平箱狀之板金構成,其 底面部係大致矩形狀,在一方之侧面部設有比該底面部提 高而向外侧突出之台面部4a。台面部4a上自由轉動地支撐 有將後述之光碟2引入框體3内之載入臂51。 在底殼4之底面部,藉由螺絲固定等而安裝有構成驅動 控制電路之1C晶片等電子零件,及配置有謀求各部電性連 接用之連接器及檢測各部動作用之檢測開關等之電路基板 59(參照圖4)。而後,在底殼4之外周壁之一部分設有使安 裝於電路基板59之連接器接近外部之連接器開口部仆。 此外’在底设4上,藉由螺絲固定而安裝有上述頂蓋$。 具體而§ ’如圖2及圖5所示’在頂蓋5之平板部5a之外周 緣部形成有供螺絲12貫穿之數個貫穿孔13。此外,在兩侧 之侧板部5b上設有向内側大致直角地彎曲之數個導引片 14。另外,如圖3所示,在底殼4之外周緣部設有向内側大 115805.doc -13- 200805264 此等固定片15中形成有對 16。此外,在底殼4之兩侧 引片14防脫用而省略詳細 致直角地彎曲之數個固定片i 5, 應於頂蓋5之貫穿孔1 3之螺絲孔 面部形成有數個頂蓋5之數個導 說明之導引缝。 而後,在底殼4上安裝頂蓋5時,在使頂蓋5之數個導引 片14扣合於底殼4之數個導引縫之狀態下,使頂蓋5自前面
侧向背面側滑動。藉此,成為頂蓋5之平板部5&閉塞底殼4 之上部開口部之狀態。而後,在該狀態下,通過頂蓋$之 數個貫穿孔13,而將螺絲12螺合於底殼4之螺絲孔^中。 如以上所述而構成圖2所示之框體3。 如圖2所示,在框體3之前面安裝有大致矩形平板狀之前 面板18。該前面板18上設有光碟2水平方向出入之碟片插 抽口 19。亦即,光碟2可自該碟片插抽口 j 9插入框體3内 部’或是自該碟片插抽口 19排出框體3之外部。在碟片插 抽口 19中,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兩邊部形成有圖上未 顯示之面板簾。面板簾由切斷成長條狀之不織布等構成, 並藉由接著劑等貼合於前面板18之背面侧,可防止塵埃等 侵入框體3内,並且在插抽光碟2時,滑接於碟片表面,藉 此可除去附著於光碟2之塵埃等。 此外,在前面板1 8之前面設有:點燈顯示對光碟2存取 狀態之顯示部20,及排出光碟2時擠壓之彈出按鈕2 i。 另外,在底殼4之設有上述台面部4a之一側面近旁,沿 著一側面離開而突設有使後述之驅動機構120之滑塊122沿 著該一側面滑動之一對導引突起124, 124(參照圖7)。 115805.doc -14- 200805264 此外,如圖3及圖4所示,在底殼4之底面部,藉由螺絲 固定而安裝有主底盤6。該主底盤6在電路基板59之上方, 以在與上述台面部4a大致相同之高度上下隔離底殼4内部 之方式配置。藉此,框體3將自主底盤6至頂蓋5側形成使 載入臂51及彈出臂52自由轉動地接近之碟片搬送區域;將 自主底盤6至底设4側形成具備驅動馬達121及滑塊12 2之驅 動機構120,及將驅動馬達121之驅動力傳達至彈出臂兄之 碟片搬送機構50之第一、第二鏈接臂54,55、操作臂58及 環形凸輪57之配置區域。 主底盤6由大致扁平平板狀之板金構成,自底殼4之背面 口P側至形成有台面部4 a之一側面部,包含:覆蓋底殼4之 上面6a,及該上面6a之周圍沿著底殼4之兩侧面而彎曲之 一對侧板部6b。此外,主底盤6在上面以上形成有使底座 單元22及碟片搬送機構50之彈出臂52分別接近光碟2之搬 送區域上之底座用開口部6c及彈出臂用開口部6d,在設有 台面部4a之側之側板部6b上形成有插通與藉由驅動馬達 121而滑動之滑塊122連結之載入凸輪片53之側板開口部 6e。在該主底盤6之上面6a上,於底殼4側卡止環形凸輪 57,其係導引在框體3之内外搬送光碟2之碟片搬送機構5〇 之彈出臂52、傳達驅動機構12〇之驅動力而操作彈出臂52 之操作臂58及第二鏈接臂55之移動。 此外,主底盤6在兩側之側板部6b上設有大致直角地彎 曲於内側之數個導引片6f,並設有與底殼4固定用之貫穿 孔6h。另外,在底殼4上,於對應於貫穿孔6h之位置形成 115805.doc •15- 200805264 有螺絲孔4c(參照圖7),藉由使螺絲螺合於該螺絲孔4e與貫 穿孔6h,而固定主底盤6。 該碟片驅動裝置1在底殼4之底面部具備構成驅動本體之 底座單元22。如圖8所示,底座單元22包含由大致矩形狀 之框體構成之底座底盤27,該底座底盤27經由數個緩衝器 28a,28b而被底殼4支撐。而後,底座單元22藉由將底座底 盤27配置於底殼4,而使長度方向之一端側位於框體3之大 致中央。底座單元22在該長度方向之一端側設有:安裝自 碟片插抽口 19插入框體3内部之光碟2之碟片安裝部23,及 旋轉驅動安裝於該碟片安裝部23之光碟2之碟片旋轉驅動 機構24。此外,底座單元22還包含:對藉由碟片旋轉驅動 機構2 4而旋轉驅動之光碟2進行信號之寫入或讀取之光學 才口取裝置25,及藉由在長度方向上搬送配置該光學拾取裝 置25之拾取裝置底座34,而使光碟2在半徑方向上進給動 作之拾取進給機構26,且此等一體地設於底座底盤27上。 而後,底座單元22藉由後述之底座昇降機構15〇,而對光 碟2昇降操作底座底盤27。 該底座單元22於底殼4之底面部,以碟片安裝部23位於 大致中央之方式,自主底盤6之底座用開口部心接近碟片 搬送區域上。而後,底座單元22可藉由後述之底座昇降機 構150而昇降,在初始狀態下,係位於比自碟片插抽口 μ 插入框體3内部之光碟、2下方,並隨著光碟2之載入操作而 上昇,可旋轉地扣合光碟2。底座單元22於記錄再生動作 後,藉由底座昇降機構150而下降,解除與光碟2之扣合, 115805.doc -16- 200805264 並且自光碟2之搬送區域退出。 底座底盤27係將板金沖裁成指定之形狀,並形成將其周 圍稍微向下方彎曲。在底座底盤27之主面連續形成有:使 後述之碟片安裝部23之旋轉台23a向上方接近之大致半圓 狀之旋轉台用開口部27a,及使後述之光學拾取裝置25之 對物透鏡25a向上方接近之大致矩形狀之拾取裝置用開口 部27b。另外,如圖6所示,在底座底盤27之上面部安裝形 成對應於此等開口部27a,27b之開口部之裝飾板3〇。 此外底座底盤27在與碟片安裝部23之相反側之端部, 形成有防止光碟2與底座底盤27接觸,並且將光碟2導向彈 出臂52之抵接構件74之導引板32(參照圖6)。導引板32上貼 合有纖維片40,即使滑接光碟2時,仍可防止在光碟2之信 號記錄面上造成損傷。 此外底座底盤2 7在長度方向之兩侧面突設有經由緩衝 器28a,28b而與底殼4連結之連結片41a,41b。各連結片 41a,4lb上設有缺口部43,在該缺口部43中安裝緩衝器 28a,28b,而與底殼4連結。 此外’如圖8所示,底座底盤27包含:位於與後述之滑 塊122相對之侧面之碟片安裝部23侧,扣合於滑塊122之第 一凸輪缝130而支撐之第一·支軸47 ;位於與子滑塊151相對 之側面之碟片安裝部23側,扣合於子滑塊15 1之第二凸輪 缝170而支撐之第二支軸48 ;及位於與滑塊122相對之側面 相反側之側面之前面側,可轉動地支撐設於主底盤6之側 板部6b之轴孔9(參照圖4)之第三支軸49。 115805.doc -17- 200805264 因此,該底座底盤27藉由與滑塊122及子滑塊151之滑動 連動,第一支軸47在第一凸輪、縫13〇内滑動,並且第二支 軸48在帛一凸輪縫17〇内滑自,將第三支軸49作為支點而 轉動碟片安裝部23側,而可昇降底座底盤27。 此外,如圖3所示,在底殼4之底面部,直立設置支撐銷 1〇,其係防止後述之彈出臂52在碟片安裝部23附近轉動 時,該彈出臂52向下方撓曲。支撐銷1〇係防止因彈出臂 向下方撓曲,光碟2觸及碟片安裝部23而造成損傷用者。 該支撐銷10位於底座單元22之碟片安裝部23近旁,自底殼 4之底面部向上方突出,插通穿設於底座底盤巧之插通孔 27c及牙没於裝飾板3〇之插通孔3〇&,而接近碟片搬送區域 上。 碟片安裝部23包含藉由碟片旋轉驅動機構24而旋轉驅動 之旋轉台23a,在該旋轉台23a之中心部設有安裝光碟2用 之夾緊機構33。該夾緊機構33包含:扣合於光碟2之中心 孔2a之扣合突部33a,及卡止扣合於該扣合突部33a之光碟 2之中心孔2a周圍之數個卡止爪33b,而將光碟2保持於旋 轉台23a上。 碟片旋轉驅動機構24包含將光碟2與旋轉台23a—體旋轉 驅動之扁平狀之心軸馬達24a,該心軸馬達24a係以設於上 面部之旋轉台23a自底座底盤27之旋轉台用開口部27&稍微 突出之方式,經由支撐板24b,藉由螺絲固定而安裝於底 座底盤27之下面。 光學拾取裝置25包含光學區塊,其係藉由對物透鏡25a 115805.doc -18· 200805264 將自光源之半導體雷射射出之光束予以聚光,照射於光碟 2之仏遽§己錄面’並藉由包含受光元件等之光檢測器檢測 被忒光碟2之信號記錄面反射而射回之光束,而對光碟2進 行信號之寫入或讀取。 此外,該光學拾取裝置25包含雙軸致動器等之對物透鏡 驅動機構,其係在光軸方向(稱為聚焦方向)及與光碟之記 錄磁執正交之方向(稱為追蹤方向)變位驅動對物透鏡25a, 依據藉由上述光檢測器檢測之來自光碟2之檢測信號,藉 由該雙軸致動器,使對物透鏡25a在聚焦方向及追蹤方向 上變位,同時進行使對物透鏡25a之焦點聚焦於光碟2之信 號記錄面上之聚焦伺服器,及使藉由對物透鏡25a而聚光 之光束之光點追隨記錄磁執之追蹤伺服器等之驅動控制。 另外,對物透鏡驅動機構亦可使用三軸致動器,其係除了 此種聚焦控制及追蹤控制之外,以使藉由對物透鏡25a而 聚光之光束垂直照射於光碟2之信號記錄面之方式,可調 整對物透鏡25a對光碟2之信號記錄面之斜度(偏斜)。 拾取進給機構26係由:搭載有光學拾取裝置25之拾取裝 置底座34,可在光碟2之半徑方向滑動地支撐該拾取裝置 底座34之一對導引軸35a,35b ;及將被此等一對導引軸 35a,35b支撐之拾取裝置底座34變位驅動於光碟2之半徑方 向之變位驅動機構36而構成。 拾取裝置底座34中,形成有插通一對導引軸35a,3讣中 之一方導引轴35a之導引孔之一對導引片;j7a,3%,及形成 有夾著另一方導引軸35b之導引溝之導引片38,自彼此相 115805.doc -19- 200805264 對之侧面突出而形成。藉此,拾取裝置底座34可滑動地支 撐於一對導引軸35a,35b。 一對導引軸35a,35b以與光碟2之半徑方向彼此平行之方 式而配置於底座底盤27之下面,並在光碟2之内外周導引 自底座底盤27之拾取裝置用開口部27b光學拾取裝置。接 近之拾取裝置底座34。 如圖8至圖1〇所示,變位驅動機構36包含:與導引軸 參 平行地沿著光碟2之徑方向而設置之導螺桿201 ;設於底座 單元22昇降動作時之轉動支點之第三支軸49侧,而旋轉驅 動導螺桿201之驅動馬達3!;及安裝於拾取裝置底座34 上,使傳達導螺桿201之旋轉之拾取裝置底座34沿著光碟2 之内外周而驅動之扣合構件204。變位驅動機構36將驅動 馬達31之旋轉驅動經由導螺桿2〇1而轉換成直線驅動,而 使拾取裝置底座34在沿著一對導引轴35a,35b之方向,亦 即在光碟2之半徑方向上變位驅動。 φ 如圖10(A)所示,該導螺桿201在軸部201a之頂端自由旋 轉地支撐於軸承202。如圖9所示,導螺桿201以其軸線方 . 向與導引軸35a平面觀察大致平行之方式,配置於底殼4 - 上。導螺桿2〇1之軸部201a形成有螺絲溝203,設於拾取裝 置底座34之扣合構件204可滑動地扣合該螺絲溝203。導螺 桿201藉由被驅動馬達3 1旋轉驅動,可經由扣合構件204, 使拾取裝置底座34沿著光碟2之徑方向移動。 旋轉驅動導螺桿201之驅動馬達3 1構成步進馬達。而 後,驅動馬達3 1藉由矩形波分級進給磁心,使導螺桿2〇 1 115805.doc -20- 200805264 旋轉驅動,而使拾取裝置底座34沿著光碟2之徑方向移 動。因而,旋轉驅動導螺桿201之驅動馬達3 1,與使用Dc 馬達,經由齒輪機構與導螺桿201連接時比較,可抑制脅 音。 藉此,驅動馬達3 1以步進馬達構成,並藉由以矩形波分 級進給,而使拾取裝置底座34沿著光碟2之徑方向移動。 此外,如圖10(A)所示,驅動馬達31包含馬達機殼31a, 並在該馬達機殼31a内收納有線圈205。 驅動馬達31及導螺桿201安裝於框架206上,並經由該框 架206而安裝於底座底盤27上。框架206包含:與支撐馬達 機设3 1 a之突出有導螺桿201之側面部及導螺桿2〇 1之頂端 側之軸承202連接之大致矩形板狀之連接部2〇6a;及與連 接部206a連續地形成,並形成有插通安裝於底座底盤27之 小螺釘之螺釘孔207之安裝面部206b。安裝面部2〇6b以與 底座底盤27之背面螺絲固定之方式,自連接部2〇6a上昇而 形成。 如圖8至圖10(A)所示,扣合於形成於導螺桿2〇1之螺絲 溝203之扣合構件204包含齒條,其係將一端螺絲固定於拾 取裝置底座34,另一端藉由與導螺桿2〇1之.螺絲溝2〇3扣 合,而將導螺桿201之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移動。 扣合構件204包含:扣合於導螺桿2〇1之螺絲溝2〇3之一 對扣合突部208,208 ;及以確保將該扣合突部2〇8與導螺桿 201扣合之方式,而收納將扣合突部2〇8擠壓於螺絲溝2〇3 側之彈簧21 〇之收納部209。 115805.doc -21 - 200805264 扣合突部208於收納部209之導螺桿201侧之壁209a,向 導螺桿201侧突設。如圖10(B)所示,扣合突部208具有與 導螺桿201之螺絲溝203之傾斜相同之傾斜而形成,並具有 與螺絲溝203大致相同之寬度。此外,一對扣合突部208, 208係以其間隔與螺絲溝203之間隔大致相同之方式而離開 配置。 形成有扣合突部208之收納部209包含開放上面侧之剖面 大致j字狀之凹部。收納部209在導螺桿201側之壁209a及 導引軸35a側之壁2〇9b之各内侧壁侧設有卡止突部211,211。 該卡止突部211係為了卡止彈簧210,防止自收納部209脫 落而設置。收納部209之導引軸35a侧之壁209b,係以避開 設於位在與碟片安裝部23相反側之第三支軸49侧之驅動馬 達31,而扣合導螺桿201之螺絲溝203與4口合突部208之方 式,而延伸設置於導引轴35a之軸線方向。 在導引轴35a侧之壁209b之上端,形成有將扣合構件204 連接於拾取裝置底座34用之連結面部212。連結面部212通 過配置於導螺桿201與拾取裝置底座34間之導引軸35a之上 側,而延伸設置於拾取裝置底座34之上面,並螺絲固定於 拾取裝置底座34之上面部。具體而言,連結面部212包 含:與拾取裝置底座34之螺釘孔34a連結之貫穿孔212a ; 及在貫穿孔212a之近旁,與設於拾取裝置底座34之扣合凸 部34b,34c扣合,進行扣合構件2〇4對拾取裝置底座34對準 之扣合孔212b,212c。 具有以上構造之拾取進給機構26之變位驅動機構36,藉 115805.doc -22- 200805264 由將在圖10(A)所示之框架206中安裝有導螺桿2〇丨及驅動 馬達31之單元,螺絲固定於底座底盤27之指定位置而安 裝,將導螺桿201之旋轉運動經由扣合構件2〇4而轉換成直 線運動,可使拾取裝置底座34沿著光碟2之半徑方向而移 動。 此外,拾取進給機構26由於驅動馬達31位於與碟片安裝 部23相反侧,而設於底座單元22之昇降動作之轉動支點之 第二支軸49側,因此藉由昇降動作造成底座底盤27之變位 小,與驅動馬達31設於碟片安裝部23側之先前之底座單元 比較,可女裝大尺寸之驅動馬達。具體而言,先前之碟片 驅動裝置之底座單元500(參照圖37)如圖11(A)所示,對驅 動馬達5 13之高度In,底座單元500為了昇降而需要之餘隙 成為距離A。另外,碟片驅動裝置i如圖11(B)所示,底座 單元為了昇降而需要之餘隙為距離A時,可使用高度 hOh】)之驅動馬達31。此因驅動馬達31設於底座單元22之 幵降之轉動支點近旁,因昇降動作造成之變位比設於自轉 動支點離開之位置之先前之情況小,這個部分可使用大塑 且高輸出之馬達,並且不妨礙裝置全體之薄型化。 此外,具有此種構造之底座單元22,由於拾取進給機構 26之驅動馬達31固定於底座底盤27之轉動支點之第三支軸 49侧,底座底盤27之全體負荷不集中於碟片安裝部^近 旁,可減少使底座單元22昇降所需之力矩,並可減少對驅 動底座昇降機構150之驅動馬達12丨之負擔。 另外,拾取進給機構26並不限定於投入方式之碟片驅動 115805.doc 23 · 200805264 裝置1 ’只要是包含使底座單元昇降之底座昇降機構者, 亦可使用於托架方式之碟片驅動裝置。 如圖12至圖19所示,該碟片驅動裝置1具備在自碟片插 > 19插抽光碟2之碟片插抽位置,及在碟片安裝部之 方疋轉台23a上安裝光碟2之碟片安裝位置之間,進行光碟2 搬送之碟片搬送機構5〇。
該碟片搬送機構50於主底盤6之上面6a以及與平板部h 之碟片安裝部23相對之主面之間移動操作之支揮構件,係 ^含·在與該光碟2主面平行之面内可搖動之载入臂^及 ,出臂52 ;將來自後述驅動機構12()之驅動力傳達至載入 臂51之載入凸輪片53 ;使彈出臂52向光碟2之排出方向轉 動之第一鏈接臂54 ;與第-鏈接臂54連結之第二鏈接臂 跨接於第一及第二鏈接臂54,55間之拉伸線圈彈簧 Γ扣ί第二鏈接臂55之導引突部113,而導引第二鏈接 :5之%形凸輪57 ;及藉由與驅動機構120連結,以使彈 出臂52向插人或排出光碟2之方向移動之方式,而操作 一鏈接臂54之操作臂58。 、 忒碟片搬送機構50係於藉由插入光碟2,而彈出臂”轉 至私疋位置時,第一鏈接臂54藉由彈出臂”向一方轉 動,^且第二鏈接臂55藉由將形成於頂端部之導引突部 :13:引至環形凸輪5?’而向與第-鏈接臂54之轉動方向 方°,方向移動,藉由拉伸線圈彈簧56將彈出臂”向排出 向知力,而向插入方向轉動。另外,光碟2排 —鏈接臂55之導引突部113導引至環形凸㈣,藉由第 H5805.doc -24 - 200805264 I、第二鏈接臂54,55彼此接近,㈣線 伸,而在不作用向排出方向之施力之狀態下==拉 58,並經由第一鐽接辟 错由#作臂 者。 鏈接#54使#㈣52轉動,而排出光碟2 :此,於插入光碟2時’在藉由使用者將光碟城 ^置之過程’可藉由拉伸線圈彈簧%作用 ^
力’因此,可防止因使用者中止插入光碟2,導致方:: 框體3_人半途之狀態下放置的情形。此外,光碑排2 時,由於不作用賦予彈出臂52之拉伸線圈彈菁“向排= 向之施力’因此,因應接受驅動機構12〇之驅動力之操作 f 58之操作’而轉動彈出臂52 ’不倚賴彈性力’可向光碟 2之中心孔2a向框體3外排出之指定之停止位置穩定出 光碟2。 以下,詳細說明碟片搬送機構5〇之各構成構件。 載入臂51係將光碟2搬送至碟片安裝部23上者,其夹端 部在上述底殼4之台面部4aJl,自由轉動地支撐於比= 安裝部23接近碟片插抽口 19側,而頂端部可在圖12中之箭 頭心方向及箭頭方向上轉動。具體而言,载入臂“由平 板狀之板金構成’在一端部圖撤插通部6〇,藉由該插通部 60扣合於台面部4a,可向圖12中箭頭心方向及箭頭心方向 轉動地支撐於台面部4a上。 此外,載入臂51於頂端部,向上方突出而設有與自碟片 插抽口 19插入之光碟2外周部抵接之抵接部61。抵接部61 可旋轉地安裝有小徑之旋轉輥61a。此外,抵接部61由比 H5805.doc -25- 200805264 光茱2柔卓人之樹脂構成,其與自碟片插抽口 ^ &插入之光碟2 周卩抵接之中央部分向内側彎曲,將其兩端部擴大之凸 ' /、有限制光碟2在高度方向移動之大致鼓形形狀。 一匕卜載入臂51在插通部60之近旁直立形成卡止片63, '卡片63上卡止於右導引臂97上卡止一端之線圈彈箐62 之另端(參照圖6)。藉此,載入臂5!藉由該線圈彈簣62之 轭力,將插通部60作為支點,而始終將光碟2向自碟片插 抽口 19側向碟片安裝和侧施力之圖12中之箭•方向轉 動施力。 再者載入臂51突設有插通扣合於後述之載入凸輪片53 之第一凸輪溝66之扣合凸部64。而後,載入臂51藉由該扣 合凸部64沿著載人凸輪片53之第__凸輪溝“移動,限制線 圈彈簧62之施力而轉動。 使該載入臂51轉動之載入凸輪片53由平板狀之板金構 成,藉由與後述之驅動機構12〇之滑塊122扣合,並隨著該 滑塊122之移動,而在台面部4a上前後移動。而後,載入 凸輪片53係重疊於支撐於台面部钩上之載入臂51上,並且 藉由插通扣合凸部64,而限制載入臂51之轉動者。如圖Η 所不,該載入凸輪片53形成有:插通突設於載入臂51之扣 合凸部64之第一凸輪溝66,插通突設於台面部乜之導引突 部65之第二凸輪溝67,及扣合於滑塊122之一對扣合突起 68, 68 〇 第一凸輪溝66係藉由滑動扣合凸部64,而限制藉由線圈 彈簧62向光碟2之载入方向施力之載入臂51的轉動者。第 115805.doc -26- 200805264 一凸輪溝66包含:限制扣合凸部64,並限制載入臂51向光 ”之栽入方向之圖12中箭頭ai方向轉動之第一導引部 66a;使與第一導引部66a鄰接並且連續地形成之載入臂51 向光碟2之載入方向轉動之第二導引部66b •,及以載入臂^ 自女裝於碟片安裝部23之光碟2外周離開之圖16中箭頭 “方向上轉動之方式,而導引與第二導引部66b連續地形 成之扣合凸部64之第三導引部66c。 _ 而後’載入凸輪片5 3向後方移動於框體3内時,藉由扣 。凸邛64沿著第二導引部66b移動,接受線圈彈簧62之施 力之載入臂51,向光碟2之載入方向之圖12中箭頭勾方向 轉動,而將光碟2擠壓於碟片安裝部23側。此外,光碟2安 裝於碟片安裝部23中時,藉由扣合凸部64沿著第三導引部 66c移動,載入臂51對抗線圈彈簧之施力,而向圖η中 箭頭方向轉動,載入臂51之抵接部61自光碟2之外周離 開’而形成可旋轉光碟2之狀態。 • 此外,排出光碟2時,藉由載入凸輪片53隨著滑塊122向 前方移動而向後方移動,扣合凸部64自第二導引部6讣向 第一導引部66a移動,載入臂51向圖18及圖19中箭頭心方 向轉動,而抵接於光碟2。此時,光碟2向排出方向擠壓於 接受驅動機構120之驅動力之彈出臂52,並且向插入方向 施力於被線圈彈簧62施力之載入臂51而排出。藉此,碟片 搬送機構50於排出光碟2時,係藉由載入臂5 1及彈出臂52 夾著光碟2,同時擠出至指定之排出位置,載入臂5 j可防 止光碟2突然彈出。 115805.doc -27- 200805264 另外’載人臂5!於光碟2排出結束時,藉由扣合凸部料 卡止於形成於載入凸輪片53之第一凸輪溝“之突部的,限 制向ai*向轉動,保持於自碟片搬送區域退出之位置, 等待插入光碟2。 第二凸輪溝67係藉由插通於突設於台面部粍之導引突部 65’而導引载入凸輪片53之移動者。該第二凸輪溝_ 滑塊122之移動方向平行之直線狀之凸輪溝,肖由導引突 部65隨著滑塊122之移動而滑動,而將載入凸輪片μ導引 於滑塊122之移動方向。 扣合於滑塊122之-對扣合突起68, 68,彼此離開而形成 於載入凸輪片53之一侧面侧。此等扣合突起⑼,“扣合於 向下方突設,ϋ且藉由向;^殼4之底面部侧伸出,而沿著 該底殼4側面配置之滑塊122之扣合凹部127, 127。藉此, 載入凸輪片53與滑塊122成為一體,載入凸輪片53亦隨著 滑塊122之移動而滑動。
另外,載入凸輪片53藉由形成有扣合突起68, 68之一側 面/、相反侧之另一側面,自由滑動地插通於設於右導引臂 57與口面。p4a間之餘隙内,而防止自台面部仏之浮起。 自碟片安裝部23將光碟2向碟片插抽口 19外排出之彈出 是52 ’配置於與形成有載人臂5 1之側面相反側之側面,且 比碟片安裝部23接近框體3之背面側。而後,彈出臂吻皮 後述之第一、第二鏈接臂54, 54及操作臂58操作,而在將 光碟2搬送至碟片安裝部23側之圖12中箭頭卜方向及將光 碟2排出至碟片插抽口 19側之圖12中箭頭匕方向上轉動。 115805.doc -28- 200805264 如圖22所示’該彈出臂52具備··自由旋轉地支撐於主底盤 6之旋轉支撐構件71;自由轉動地扣合於旋轉支撐構件 71 ’而擠出光碟2之擠出臂72 ;將擠出臂72施力於光碟2之 排出方向之線圈彈簧73 ;及與安裝於擠出臂72頂端之光碟 2侧面抵接之抵接構件74。 旋轉支撐構件71由大致圓形之板金構成,並在主底盤6 之上面6a’自由旋轉地安裝於與該上面6a之碟片搬送區域 之相反側。在旋轉支撐構件71之主面71 a之大致中央,穿 設有與主底盤6之安裝口 71b。此外,旋轉支撐構件71在主 面7 la上鼓出形成有滑接於主底盤6之凸條之滑接部乃。旋 轉支撐構件71藉由談滑接部75滑接於主底盤6,而順利地 旋轉。 此外,旋轉支撐構件71形成有扣合擠出臂72及線圈彈簧 73之扣合片76。扣合片76藉由形成自主面71a直立設置之 直立壁76a之頂端彎曲,而設置於比主面71a更上方,並自 上述主底盤6之彈出臂用開口部6d突出於上面以側。該扣 合片76形成有:插通於擠出臂72之開口部85,並且插通線 圈彈貫73之圓笱狀之扣合部77;藉由卡止自擠出臂72突設 之卡止片89,而限制擠出臂72轉動之轉動限制部78 ;及卡 止線圈彈簧73之一方臂73c之卡止凹部79。 此外’旋轉支撐構件71在主面71 a上形成有自由旋轉地 扣合於後述之第一鏈接臂5 4之扣合孔⑽。此外,旋轉支撐 構件71自主面71 a之一侧面部形成有彎曲片8 i。彎曲片8 i 藉由自主面71a向下方彎曲’而成為頂住後述之底座昇降 115805.doc -29- 200805264 機構1 5 〇之子滑塊丨5丨之頂住片,並且藉由插入光碟2,而 在將光碟2搬送至碟片安裝部23側之圖12中箭頭匕方向上 轉動時,打開安裝於電路基板59之第一開關SW1之開關。 藉此,碟片驅動裝置1可檢測被光碟2擠壓之彈出臂52轉動 至框體3之背面側,可計算驅動驅動機構12〇之時間。 自由轉動地扣合於該扣合片76之擠出臂72由平板狀之板 金構成,並包含:形成於一端部,而插通扣合扣合片76之 扣合部77之開口部85 ;卡止線圈彈簧73之第一〜第三卡止 突片86〜88 ;卡止於旋轉支撐構件71之轉動限制部78之卡 止片89 ;擠壓導引光碟2之定心之左導引壁96,而自光碟2 離開之擠壓片90 ;及形成於另一端部,而安裝抵接構件74 之安裝部91。開口部85藉由插通旋轉支撐構件71之扣合部 77 ’擠出臂72自由轉動地扣合於旋轉支撐構件7〗。直立設 於開口部85周圍之第一、第二卡止突片86,87藉由插通於 線圈彈簀73之圓筒部73a,而保持該線圈彈簧73。此外, 弟二卡止突片8 8卡止線圈彈簧7 3 —方之臂7 3 b。另外,線 圈彈簧73另一方之臂73 c卡止於旋轉支撐構件71之卡止凹 部79。藉此,擠出臂72將旋轉支撐構件71之扣合部77作為 支點,而以指定之彈簧力轉動施力於碟片插抽口丨9側。 此外,卡止片89係自開口部85之近旁向下方彎曲而形 成,並藉由擠出臂72轉動,抵接於旋轉支撐構件71之轉動 限制部78,而限制向碟片插抽口 19側施力之擠出臂72之轉 動。擠壓片90藉由施力於光碟2之搬送區域,而擠壓導引 光碟2定心之左導引壁96,於記錄及/或再生時,使該左導 H5805.doc -30- 200805264 引壁96自光碟2退出而自由旋轉者。 =擠出臂72之安裝部91之抵接構件74,由比光碟2 ^人之树脂成型品而構成,並包含:與光碟2之外周部抵 之凹狀之碟片收納部74a;插通擠出臂72之安裝部以 插通孔74b’·及錯誤插入小直徑光碟時,限制向框體3内部 插入之限制部74e。而後’抵接構件74藉由於插通孔湯中 插通安裝部91 ’而與擠出臂72成為-體。另外,亦可在抵
接構件74中形成防止小直徑之光碟ι〇ι錯誤插入之止動器 100 °該止動器100在後面詳述。 此種彈出臂52自由轉動地扣合旋轉支撐構件71與擠出臂 72 ’並且擠出臂72藉由線圈彈簧乃而以指定之彈簧力轉動 施力於碟片插抽口 19側。因此,彈出臂52藉由接受後述之 驅動機構120之驅動力之第一鏈接臂54及操作臂58,而在 將光碟2向框體3外排出之圖19中箭頭匕方向上旋轉操作 時,即使光碟2之搬送區域上有障礙物等,而作用有向箭 頭b!方向之力情況下,接受與該光碟2之排出方向相反方 向之力之擠出臂72亦可對抗線圈彈簣73之施力,將旋轉支 撐構件71之扣合部77作為支點而向箭頭^方向轉動。藉 此,避免使彈出臂52在b2方向轉動之驅動力以及與該驅動 力相反方向作用之力相對的情形。因此,不致使彈出臂52 向圖19中箭頭b2方向轉動,而在驅動第一鏈接臂54及操作 臂58之驅動機構120的馬達等上施加過剩之負荷,此外, 可防止光碟2亦因作用於與彈出臂52向排出方向之施力相 反方向之力被夾住而破損。 115805.doc -31 - 200805264 自由轉動地扣合於彈出臂52之旋轉支撐構件71之第一鏈 接臂54,係藉由被後述之操作臂“操作,而使彈出臂”向 光碟2之插人方向或排出方向之圖12中箭頭卜方向或^方向 轉動者。該第一鏈接臂54由形成大致矩形狀之金屬板構 成,長度方向之一端自由旋轉地扣合於上述旋轉支撐構件 71之扣合孔80,長度方向之另一端與第二鏈接臂55自由旋 轉地扣合,在長度方向之大致中間部安裝有:施力線圈彈 簧93之另一端、操作臂58之另一端58b及跨接於與第二鏈 接臂55之間之拉伸線圈彈簧56之一端。 施力線圈彈簧93將一端卡止於設於主底盤6之上面以之 卡止部,將另一端安裝於第一鏈接臂54之大致中間部。藉 此,施力線圈彈簧93將第一、第二鏈接臂54, 55提升於圖 12*p!方向,而使第二鏈接臂55之導引突部113圍繞環形 凸輪57 〇 自由旋轉地扣合於第一鏈接臂54另一端之第二鏈接臂55 由長條狀之板金構成,一端突設有導引凸部i i 3,其係向 環形凸輪57之導引溝114突設,藉由與該導引溝114扣合, 而導引至載入導引壁112a及彈出導引壁112b,而控制第一 鏈接臂54與第二鏈接臂55之距離。此外,第二鏈接臂55在 長度方向之中間設有彈簧卡止片55a,來卡止跨接於與第 一鏈接臂54之間之拉伸線圈彈簧56之一端。 此外,第二鏈接臂55形成有扣合於形成在後述之操作臂 58上之凸輪溝1〇8之扣合突部116。碟片搬送機構5〇藉由第 二鏈接臂55之扣合突部116扣合於凸輪溝1〇8,可對應於滑 115805.doc • 32 - 200805264 塊122之移動而使彈㈣52轉動,可將光碟2穩定地排出至 指定之排出位置。 出至 亦即’在光螺2排出中,藉由設於前面板18 …之面板簾滑接於光碟2而施加負荷時,彈出臂心 轉支撐構件71及第-鏈接㈣向向施力。此疋 =第二^接臂與操作臂58時,即使第—鏈接臂Μ隨著㈣ 58向滑塊122之心方向滑動而向d2方向移動,對旋轉 構件71 ’僅將扣合孔―2方向旋轉 使彈W方向轉動。此外,第二鍵接二= 一鏈接臂54轉動。 J偟對第 向d另二鏈接臂55與操作臂58扣合時,隨著操作臂58 二鏈接臂Γ二扣合突部116抵接於凸輪溝⑽之侧壁,第 …、法對第—鏈接臂54自由地轉動。亦即,第一 之侧?4因第二鏈接臂55之扣合突部116抵接於凸輪溝⑽ 中,二’:被限制向心方向旋轉。因此,於光碟2排出 方無出臂Μ仍向Ν方向施力情況下,操作臂58向d2 方夺’第r鍵接臂54對抗向bi方向之施力,而向心 杳現0;»而使彈出臂52向b2方向轉動。藉此,彈出臂52 滑塊12叫方向之滑動量之向b2方向之轉動,可 確:向指定之排出位置排出光碟2。 如:、:丨第二鏈接臂55之導引突部⑴移動之環形凸輪57, 底咹4彻古卜止於牙設於主底盤6之上面以之卡止孔,而向 光磾又2葡立設有大致環狀之凸輪壁凸輪壁H2係自 尤^2载入至彈φ 墙 ’弟二鏈接臂55之導引突部113圍繞者, 115805.doc -33- 200805264 且形成:光碟2載入時,導引突部113滑動之載入導引壁 112& ’光碟2彈出時導引突部113滑動之彈出導引壁112b ; 等載入^引壁112a與彈出導引壁mb之間防止導引 突部113逆行之突起部mc ;藉由以外周部㈣包圍此 等’而形成導引突部113移動之導引溝114。 與第-鏈接臂54及驅動機構12〇連結,而操作彈出臂52 之操作臂58由長條狀之金屬板構成,並在長度方向之中央 形成有插通形成於第二鏈接臂55之扣合突部ιΐ6之凸輪溝 Μ㈣臂58之長度方向之—端58a與連結驅動機 構120之滑塊122之第三鏈接臂%扣合,另—端渴與第一 鍵接臂54扣合。 如上述’凸輪溝108係藉由與第二鏈接臂55之扣合突部 116扣合乂因應滑塊122之滑動動作,而使彈出臂52轉動 者並以第_鏈接臂55圍繞環形凸輪57時,扣合突部116 可移動之方式而形成長孔狀。此外,凸輪溝1〇8係沿著鱼 插作臂58移動方向之圖12中箭頭di方向及I方向大致正交 之方向而形成。藉此’凸輪溝1()8藉由扣合突部ιΐ6抵接於 ㈣’可限制第二鏈接臂55之轉動’並可限制第一鍵接臂 54向七方向旋轉。 該操作臂58藉由滑動操作滑塊122,而經由第三鍵接臂 向大致左右方向之圖12中箭頭旬方向及a方向移動, 來轉動操作上述第一鏈接臂54及彈出臂52。具體而古,操 作臂58藉由第三鏈接臂94而向圖12中箭頭(方向㈣時^ 將第一鏈接臂54向相同方向擠塵’藉此,使彈出臂Μ向光 115805.doc •34- 200805264 碟2之插入方向之圖12中箭頭卜方向轉動。此外,操作臂 58藉由第三鏈接臂94而向圖12中箭頭d2方向移動時,使第 一鍵接臂54向相同方向移動,藉此,使彈出臂52向光碟2 之排出方向之圖12中箭頭b2方向轉動。
自由轉動地扣合於操作臂58之一端58a之第三鏈接臂94 由大致〈字狀之金屬板構成,藉由彎曲部94a自由轉動地 女裝於主底盤6,而向圖12中箭頭Ci方向及C2方向自由轉動 地支撐,並且形成於自該彎曲部94a延伸之一端9仆之扣合 凸=1〇9與滑塊122扣合,另一端94c自由旋轉地扣合於操 作臂58。藉此,第三鏈接臂94於滑塊122接受驅動機構 之驅動馬達121之驅動力,而向圖12中冑頭匕方向搬送時, 導引於形成於滑塊122之第-導引溝125,而向圖以中箭頭 Cl方向轉動,使操作臂58向該圖中旬方向移動。此外,第 三鏈接臂94於滑塊122向圖12中箭頭f2方向搬送時,導引於 第一導引溝125,而向該圖中箭頭^方向轉 獅該圖中箭則2方向移^ 使_作# 另外,配置於碟片搬送區域之左右兩側之左右導引壁 96, 97 ’係藉由滑動光碟2之側面部,而導引定心者,並: 由比光碟2柔軟之合成樹脂等而形成。右導引壁97配置: 台面部4a上,左導引壁%配置於主底盤6上,且均藉由小 螺釘或接著膠帶等固定。 此等左右導引壁96,97直立設有因應光碟2形狀之圓弧狀 之側壁恤,97a。此等側壁96a,W設於與搬送至定心位置 之光碟2侧面隔著指定餘隙之位置,於旋轉驅動光碟2時不 115805.doc -35- 200805264 接觸。其中,形成於左導引壁96之側壁96a,其與碟片插 抽口 19相反側之頂端作為經由鉸鏈部,沿著碟片搬送區 域内外而自由搖動地形成之定心導引片99。該定心導引片 99藉由向板簧95(參照圖6)施力,而向碟片搬送區域側撓 曲’可抵接光碟2之侧面。藉此,光碟2藉由定心導引片99 而施力於定心方向。此外,定心導引片99於光碟2插入框 體内部,而彈出臂52向比方向轉動時,藉由擠壓形成於擠 出臂72之擠壓片90,而自碟片搬送區域退出,於記錄再生 動作中,保持於自光碟2之側面離開之位置。 其次’說明藉由以上構造之碟片搬送機構50將光碟2自 插入至排出之動作。光碟2之搬送狀態藉由檢測安裝於電 路基板59之第一〜第四開關SW1〜SW4之壓下狀態來監視。 如圖23所示,第一開關SW1配置於彈出臂52之旋轉支撐構 件71之轉動區域,並藉由隨著彈出臂52之轉動而壓下旋轉 支撐構件71,來切換H/L。此外,如圖23所示,第二〜第四 開關SW2〜SW4排列於滑塊122之移動區域上,藉由滑塊 122向f!方向或f2方向滑動而依序切換h/l。 而後,碟片驅動裝置1藉由以微電腦監視該第一〜第四開 關SW1〜SW4之壓下狀態及時間,檢測光碟2之搬送狀態, 使驅動馬達121或心軸馬達24a、變位驅動機構36及光學拾 取裝置25等驅動。具體而言,係按照圖24及圖25所示之時 間圖’來檢測光碟2之搬送狀態及各種馬達等之輸出時間 者。 如圖12所示,光碟2插入前,滑塊122向碟片插抽口 19側 H5805.doc -36- 200805264 之圖中箭頭6方向滑動,藉此,載入臂51之扣合凸部64卡 止於載入凸輪片53之突部69,抵接部6i轉動保持於自光碟 2之搬送區域退出之位置。此外,扣合於滑塊122之第三鏈 接臂94在圖12中箭頭4方向上轉動,藉此,被操作臂^及 第一鏈接臂54轉動操作之彈出臂52向圖12中箭頭匕方向轉 動施力。此外,藉由滑塊122向箭頭込方向滑動,子滑塊 151向圖中箭頭h方向滑動,藉此,構成底座單元。之子 底盤29下降至底殼4侧,而自光碟2之搬送區域退出。 而後,使用者自碟片插抽口 19插入光碟2時,彈出臂5 2 之抵接部61擠壓光碟2之插入端面,如圖13所示,彈出臂 52向圖13中箭頭1^方向轉動。此時,由於旋轉支撐構件71 係以安裝口 71b作為支點而向卜方向旋轉,因此,與旋轉 支撐構件71扣合之第一鏈接臂54之一端侧亦向左導引壁96 侧移動。另外,與第一鏈接臂54扣合之第二鏈接臂55,其 扣合於環形凸輪57之導引溝114之扣合突部113沿著載入導 引壁112a移動。由於環形凸輪57之載入導引壁u2a係向右 導引壁97側延伸而設置,因此第二鏈接臂55藉由導引至該 載入V引壁112a,而與第一鏈接臂54離開。因此,第一鏈 接煮54〃弟一鍵接臂55將跨接於其間之拉伸線圈彈簧%拉 伸,而向彼此接近之方向施力。此時,由於第二鏈接臂55 之扣合突部113抵接於載入導引壁U2a,因此在第一鏈接 臂54中作用朝向第二鏈接臂乃之彈簧卡止部55&之力,亦 即作用與旋轉支撐構件71之旋轉方向相反方向之施力。因 此,彈出臂52向光碟2之排出方向之圖13中箭頭匕方向施 115805.doc -37- 200805264 力。 因此,光碟2對抗作用於彈出臂52之排出方向之施力而 插入,因而,即使使用者於光碟2插入中途中止插入時, 仍是向框體3外排出,因此可防止光碟2在半途狀態而保留 於框體3内之情形。 對抗該施力並經使用者插入光碟2,而彈出臂52轉動至 指定之角度時,藉由旋轉支撐構件71之彎曲片81,擠壓配 馨 置於電路基板59之第一開關SW1,而啟動驅動機構120。 另外,此時第一〜第四開關SW1〜SW4之壓下狀態依序成為 LHHH,並藉由碟片驅動裝置丨之微電腦檢測(壓下之狀態 為L ’未壓下之狀態為η)。驅動機構120接受驅動馬達121 之驅動力,而使滑塊122向圖14中箭頭匕方向滑動。藉此, 由於載入凸輪片53亦與滑塊122—起向相同方向滑動,因 此在第一凸輪溝66中限制轉動之載入臂5 1施力於線圈彈簧 62,而向圖14中箭頭心方向轉動,抵接部61抵接於光碟2 ⑩之後方侧面,進行光碟2之載入。 另外,彈出臂52轉動至驅動機構120之啟動位置時,由 於第二鏈接臂55之轉動突部113自環形凸輪57之載入導引 :壁112a向彈出導引壁112b移動,因此第一鏈接臂M與第二 - 鏈接臂55接近,線圈彈簧56收縮。因此,亦無向作用於彈 出臂52之匕方向之施力。另外,扣合突部113藉由第一鏈 接身54藉由第三鏈接臂94而向口!方向施力,第二鏈接臂55 亦向相同方向移動,因此自載入導引壁U2a向彈出導引壁 1121)侧移動,而位於突起部112c近旁。 115805.doc -38- 200805264 再者,滑塊122向匕方向滑動時,&圖15所示,扣合凸 部64將载入凸輪片53之第一凸輪溝“自第一導引部—向 第二導引部66b移動’藉此,載入臂“向該圖中箭頭&丨方 向轉動’因而光碟2搬送至碟片安裝部23上。此外,此時 藉由檢測第-〜第四開關SW1〜剛之壓下狀態依序成為 LHLH,而瞭解底座單元22下降至夾緊解除位置,而可安 全地搬送光碟2。 另外,光碟2載入載入臂51 ,並且被左右導引壁96,97導 引,並藉由抵接於後述之止動桿14〇,而定心於碟片安裝 部23上。 此外,第三鏈接臂94被滑塊in之第一導引溝125引導, 而在圖15中箭頭Cl方向上轉動,與該第三鏈接臂%扣合之 操作臂58向該圖中箭頭旬方向移動。因此與操作臂%之另 一端58b扣合之第一鏈接臂54被操作臂58擠壓,而進一步 移動至左導引壁96侧。此外,藉由第一鏈接臂54移動至操 作臂58,旋轉支撐構件71向該圖中箭頭卜方向轉動,因此 擠出臂72亦向該方向轉動。此時,形成於擠出臂72之擠壓 片90擠壓伸出於碟片搬送區域上之左導引壁%之定心導引 片99,而使該定心導引片99自光碟2之側面離開。 此外’此時藉由轉動扣合於滑塊122之扣合臂165,子滑 塊151向該圖中箭頭h方向滑動,底座單元22上昇至夾緊 位置。藉此,搬送至定心位置之光碟2,藉由中心孔仏之 周圍被旋轉台23a與形成於平板部5a之開口部7周圍之抵接 突部8夾著,而被旋轉台23a夾緊。 H5805.doc -39- 200805264 另外,此時藉由檢測第一〜第四開關SW1〜SW4之壓下狀 態依序成為LLHH,而瞭解底座單元22係上昇至夾緊位 置,並瞭解光碟2係被旋轉台23a夾緊。此外,本碟片驅動 裝置1之光碟2之載入步驟,係在光碟2被旋轉台23&夾緊 後,進行藉由驅動心軸馬達24a,使光碟2半旋轉,並使驅 動馬達121逆轉,而使底座單元22再度上昇至夾緊位置之 所謂雙重夾緊(參照圖24)。藉此,可防止在光碟2半途扣合 於旋轉台23a上之狀態下,進行記錄再生之情形。 而後,滑塊122進一步向心方向滑動時,由於扣合凸部 64自載入凸輪片53之第二導引部66b向第三導引部移 動,因此,載人臂51向圖16中箭頭七方向轉動,抵接部^ 自光碟2之側面離開。 此外,滑塊122向心方向移動,子滑塊151進一步向匕方 向滑動時,底座單元22自夾緊位置下降至記錄再生位置, 等待使用者之記錄或再生操作。此外,如圖16所示,子滑 塊151之頂端部頂住旋轉支撐構件71之彎曲片。藉此, 旋轉支撐構件71拉伸施力線圈彈簧93,並且進一步向該圖 中箭頭bA向旋轉,因此,分離彈出臂52之抵接構件μ與 定心之光碟2。此外’藉由第一鏈接臂⑽旋轉支撲構件 71 —起移動,並且藉由施力線圈彈簣93而向方向施力, 與第一鏈接臂54扣合之第二鏈接臂55跨越防止導引突部 113向載人導引壁112_逆行之突起部,而向彈出導 引壁112b移動。 此外,如圖16所示,滑塊122擠壓謀求光碟2之定心之止 115805.doc •40· 200805264 動桿1 40自光碟2之側面離開。藉此,光碟2自謀求定心 之載入臂51、彈出臂52、止動桿140及左導引壁%之定心 導引片99離開,在自由狀態下,被旋轉台23a保持,可藉 由碟片旋轉驅動機構24旋轉驅動。 另外,此日守藉由檢測第--第四開關SW1〜SW4之壓下狀 L係依序成為LLLH,而瞭解底座單元22下降至記錄再生 位置,並瞭解光碟2成為可旋轉驅動之狀態。 d錄再生動作結束,使用者實施光碟2之排出操作時, 百先,驅動機構120之驅動馬達121逆轉,滑塊122向圖17 中箭頭f2方向滑動。藉此,載入臂51藉由扣合凸部64自載 入凸輪片53之第三導引部66e向第二導引部6补移動,而向 圖17中箭頭〜方向轉動,抵接部61與光碟2之側面抵接。 此外,由於子滑塊151向該圖中箭頭、方向滑動,解除 對旋轉支撐構件71之擠壓,因此,彈出臂52藉由施力線圈 彈簧93之施力而向該圖中箭頭匕方向轉動,抵接構件”與 光碟2之側面抵接。另外,彈出臂52藉由與旋轉支撐構件 71扣合之第一鏈接臂54藉由操作臂58向旬方向移動,再度 收縮施力線圈彈簣93,僅轉動與光碟2抵接之程度,而不 產生光碟2之排出力。 其次,滑塊122進一步向G方向滑動時,子滑塊151向圖 18中箭頭h方向滑動,而使底座單元22下降。藉此,光碟 2藉由自底设4直立設置之導引銷"ο而頂出,解除與旋轉 台23a之夾緊。就解除光碟2之夾緊之導引銷18〇,於後 述0 115805.doc -41 - 200805264 另外,此時藉由檢測第一〜第四開關SW1〜SW4之壓下狀 悲係依序成為LHLH,瞭解底座單元22下降至夾緊解除位 置,並瞭解成為可安全地彈出光碟2之狀態。
而後,與滑塊122扣合之第三鏈接臂94,藉由滑動滑塊 122之第$引溝125,而向圖18中箭頭C2方向旋轉時,操 作#58向該圖中箭頭42方向移動。如圖及圖所示,隨 著操作臂58向t方向移動,而第一鏈接臂54向該方向移動 夺彈出濛52因應操作臂58之移動量,向圖a中箭頭|^方 向轉動,而排出光碟2。
此日守,碟片搬送機構5〇抵接藉由線圈彈簧62將光碟2向 插入方向施力之向圖18中箭頭心方向施力之載入臂Η,不 過載入#51藉由扣合凸部64扣合;^載人凸輪片”之第一凸 輪溝66可因應载入凸輪片53之滑動而轉動,而限制自由 之轉動。而後,藉由載入凸輪片53與滑塊122-起向圖19 中蔚頭心方向α動,載入臂51藉此對抗線圈彈簧62之施 力,並向該圖中箭頭a2方向轉動,因此不致施加阻礙光碟 2排出之施力。此外,藉由載入臂51及彈出臂52夾著光碟2 而排出,可防止光碟2突然彈出。 a此外,藉由第一鏈接臂54藉由操作臂58向心方向移動, 第二鏈接臂55之導引突部113在環形凸輪57之彈出導引壁 月動此時,由於第一鏈接臂54與第二鏈接臂55均藉 由知作’ 58在同方向上移動,因&,不拉伸拉伸線圈彈箬 56。亦即,光碟2插入時,第一鏈接臂54藉由彈出臂如 1方向轉動之移動方向,與第二鏈接臂55藉由導引突 115805.doc -42- 200805264 113導引至環形凸輪57之载入導引壁ma而移動之移動方 向成為相反方向,而彼此離開,因此拉 =而對彈出臂52作用向排出方向之施力,但是二 出時’由於第二鏈接臂55之導引突部113藉由彈出導心 ⑽而導引於與第-鏈接臂54之移動方向相同方向,因此 弟鏈接臂54與第二鍵接臂55不分離而移動。因此 線圈彈簧56不拉伸,彈出臂如對排出方向施力,而藉由
驅動機構120之驅動力向排出方向轉動。 此時’碟片搬送機構5〇藉由光碟2滑接於設於前面板以 之碟片插抽口 19之面板簾,彈出臂52及第-鏈接臂54中相 對地作用向h方向之施力時,如上述,藉由第二鏈接臂之 扣合突部ι16抵接於操作臂58之凸輪溝1〇8側壁,限制第一 鏈接臂54向(12方向旋轉,因此隨著以因應滑塊122向^方向 之滑動量的程度而向t方向移動之操作臂58,而轉動第一 鏈接臂54及彈出臂52。·目此,碟片搬送機構5〇可對抗向卜 方向之施力,而以因應滑塊122之滑動動作之量的程度轉 動彈出臂52,而可將光碟2穩定地排出至指定之排出位 置。 而後,如圖20所示,滑塊122移動至初期位置時,藉由 擠壓檢測開關’而停止滑動動作,藉此,彈出臂52亦藉由 操作臂58及弟一鏈接臂54而轉動至初期位置,使光碟2停 止在自碟片插抽口 19排出中心孔2a之位置。此外,載入臂 51之扣合凸部64卡止於形成於載入凸輪片53之第一凸輪溝 66之突部69,抵接部61自光碟2之搬送區域退出。 115805.doc -43- 200805264 另外此時藉由檢測第一〜第四開關SW1〜SW4之壓下狀 ,係依序成為HHHH’瞭解光碟2藉由彈出臂52而搬送至指 定之排出位置,而使驅動馬達121之驅動停止。 此時,碟片搬送機構50在光碟2插入指定量,而開始驅 ^馬達⑵之驅動的狀態下,因使用者察覺雜人之光❿ 發生錯誤等,而猛'然握住光碟2時,係使驅動馬達121停止 後’藉由反轉驅動而彈出光碟2。
㈣而言’如圖26所示,光碟2自碟片插抽口 19插入指 定量,而驅動驅動馬達121時,隨著滑塊122及載入凸輪片 53向fl方向之移動,而向該圖中箭頭〜方向轉動載入臂 51此柃使用者握住光碟2時’由於限制載入臂“之轉 動’另外’載人凸輪片53與滑塊122—起向^向滑動,因 此突設於載人臂51之扣合凸部64卡止於載人凸輪片Μ之第 -導引部66a之頂端。藉此,限制滑塊122向“向之滑 動’並且停止驅動馬達121之驅動。在此種狀態下,經過 Μ時間時’逆轉驅動驅動馬達121 ’而以與上述光碟以 插入過程相反之過程排出光碟2。 此時,藉=指定量插入光碟2,亦指定量轉動彈出臂 52因此,第、第二鏈接臂54, 55向彼此離開之方向移 動’而拉伸跨接於兩者之拉伸線圈彈簧%。因此,逆轉驅 動驅動馬達121,滑塊方向滑動而結束時 52旋轉接受拉伸線圈彈簧56之施力之第—鏈接臂^, 圖26中箭頭W方向轉動。因此,碟片驅動裳置以彈出臂 52向藉由拉伸線圈彈簧56將光碟2向碟片插抽口 19外排出 115805.doc -44- 200805264 之圖26中箭頭bi方向轉動施力,並藉由拉伸線圈彈簧56之 施力而排出光碟2。因而,可防止光碟2載入時,因握住光 碟2,停止驅動馬達121之驅動,而使光碟2在自碟片插抽 口 19接近半途之狀態下放置的情形。 另外’可藉由微電腦監視安裝於電路基板59之第--第 四開關SW1〜SW4之壓下狀態,來檢測該光碟2之異常搬 送。亦即,如圖24所示,自第一開關SW1藉由彈出臂52而 壓下狀態,至檢測底座單元22下降至夾緊解除位置 (LHHH〜LHLH),滑塊122移動之時間花費指定時間以上, 如3秒以上情況下,或是自底座單元22自夾緊解除位置, 至經過夾緊位置而移動至記錄再生位置(LHLH〜LLLH)之 時間花費指定時間以上情況下,檢測為異常搬送,而使驅 動馬達121停止,並藉由使其反轉而彈出光碟2。 此外,光碟2排出時,在碟片插抽口 19之前方放置有查 籍等障礙物情況下,光碟2與該障礙物抵接而無法排出, 而導致驅動機構120之驅動馬達121中施加過剩之負荷。此 外’接受驅動馬達121之驅動力而轉動之彈出臂52與談障 礙物夾著光碟2,亦導致在光碟2上賦予過剩之負荷。 此時’碟片驅動裝置1係將扣合部77作為支點,而向^ 方向自由旋轉地扣合彈出臂52之旋轉支撐構件71與擠出臂 72,並且藉由線圈彈簧乃向匕方向施加指定之力。因此, 光碟2排出時,即使放置有阻礙光碟2排出之障礙物,與光 碟2之排出方向相反方向之力施加於彈出臂52時,藉由接 受該相反方向之力之擠出臂72向、方向轉動,可防止在驅 H5805.doc -45- 200805264 動馬達121及光碟2上施加過剩之負荷的情形。 而後,碟片驅動裝置1於彈出臂52之擠出臂72向h方向 轉動時,停止驅動馬達121之驅動。如此,在碟片插抽口 19之前方放置有障礙物,而妨礙光碟2排出之狀態下,终 過指定時間時,再度將光碟2導入載入位置。亦即,如圖 27所示,光碟2自碟片插抽口 19向外部排出,光碟2之一個 側面與障礙物抵接,而光碟2之排出停止指定時間程度 時,驅動馬達121與此時相反地旋轉。因此,上述第一、 弟一鏈接臂54,55及操作臂58與上述相反地移動,而進行 光碟2之載入動作。另外,此時由於第一、第二鏈接臂54,55 亦是彼此不分離而移動,因此不拉伸拉伸線圈彈簧56,而 不對彈出臂52作用向排出方向之施力。 藉此,碟片驅動裝置1可防止光碟2在排出方向上轉動之 彈出臂52與障礙物之間被夾著狀態下而放置的情形,並可 防止在驅動馬達121及光碟2上施加過剩之負荷。 另外,可藉由微電腦監視安裝於電路基板59之第一〜第 四開關SW1〜SW4之壓下狀態,來檢測該光碟2之異常搬 送。亦即如圖25所示,自反轉驅動馬達121,至底座單元 22自記錄再生位置,經過夾緊位置而下降至夾緊解除位置 (LLLH〜LHLH),滑塊122移動之時間花費指定時間以上, 如3秒以上情況下,或是自底座單元22下降至夾緊解除位 置’至第一〜第四開關SW1〜SW4未全部被壓下之狀態 (LHLH〜HHHH),滑塊122移動之時間花費指定時間以上情 況下’檢測為異常搬送,而使驅動馬達121停止,並藉由 115805.doc -46- 200805264 使其正轉而載入光碟2。 如以上所述,藉由應用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1之碟片 搬送機構50,於插入光碟2時.,在使用者將光碟2插入指定 位置之過程,係藉由環形凸輪57在彼此離開之方向上導引 : 卜鏈接臂54與第二鏈接臂〜可使跨㈣兩者之間之拉 : 料圈彈簧56之向排出方向之施力作用於彈出臂52,因此 可防止因使用者中止插入光碟2,導致光碟2在半途插入框 籲 體3内之狀態下放置的情形。 此外,光碟排出時,藉由環形凸輪57使第一鏈接臂54與 第-鏈接臂55接近而移動,消除賦予彈出臂52之藉由拉伸 線圈彈簧56向排出方向之施力,因應接受驅動機構120之 驅動力之滑塊122及操作臂58之操作,而轉動彈出臂& 因此’碟片搬送機構50不倚賴彈性力,可藉由驅動機構 120之驅動力,將光碟2穩定地排出至將光碟二之中心孔h 向框體3外排出之指定停止位置。 • 再者,碟片搬送機構50於光碟2排出時,由於不採用藉 由拉伸線圈彈簀56之施力而使彈出桿52轉動之機構,因此 亦無接文該施力之彈出桿與光碟抵接時等產生之抵接音。 因此,碟片驅動裝置丨於光碟2排出時亦無噪音,亦可提高 使用感。 此外,應用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1,亦可於彈出臂52 之抵接構件74中設置防止小直徑之光碟1〇1錯誤插入之止 動器1〇〇。亦即,碟片驅動裝係形成大直徑(如直徑12㈣ 之光碟2專用,可能發生使用者錯誤插入小直捏(如直徑8咖) 115805.doc •47- 200805264 之光碟101之情形。此時,藉由該小直徑光碟101抵接於抵 接構件74 ’而將彈出臂52向bi方向壓入時,在驅動驅動機 構120之位置之前不轉動,可藉由向匕方向之施力而排出 小直徑光碟l〇i。另外,小直徑光碟1〇1不抵接於彈出臂52 之抵接構件74,而向載入臂51側偏移插入時,可能插入框 體3内部’而保留在彈出臂52之轉動區域以外位置。 因此’如圖28所示,彈出臂52為求即使小直徑光碟ι〇1
向載入臂5 1側偏移而插入抵接構件74時,仍可防止插入框 體3内4 ’而在抵接構件74上形成防止小直徑光碟I"錯誤 插入用之止動器100。 忒止動器100係比抵接構件74向載入臂51伸出而形成, 即使小直徑光碟1 〇丨向載入臂5丨侧偏移而插入時,藉由其 一部分抵接,而可禁止其進一步插入者。 此外,止動器100於彈出臂52向圖29中箭頭匕方向轉動 成為等待插入光碟2狀態時,碟片插抽口 19與載入 之端部之餘隙形成比小直徑光碟1〇1之直徑小。目此,即 使小直徑光碟101向載入臂51侧偏移而插入時,止動器1〇〇 仍可確實防止錯誤插入。 再者’止動器100在彈出臂52等待插入光碟2狀態下,小 直徑光碟UH之大致全體自碟片插抽口 19插入時,在與該 小直徑光碟ΗΠ之插人端面抵接之位置轉動。亦即,止動 器1〇〇於小直徑光碟⑻之大致全體插人時抵接。因此,小 直控光碟101在幾乎不保留自碟片插抽口 19之外側麼入之 部分之狀態下,抵接於止動哭〗ΛΛ _ _ . _ 115805.doc •48- 200805264 部。因此使用者無法將小直徑光碟igi進—步插人框體3内 〜止動器100係與彈出臂52—起將碟片搬送區域 -b!方向及1)2方向轉動。此時,㈣臂挪成不在止動器 10〇接近於碟片搬送區域上之底座單元22之碟片安裝部η 上轉動&度之長度時’可防止彈出臂52轉動中,止動器 1〇〇搖動,而與碟片安裝部23之旋轉台23a及扣合突部33a 碰撞之情形。 此外如圖3 0所示,應用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工亦可 於主底盤6之上面&設置避免彈出臂52與碟片安裝部23碰 撞而轉動之突部103。該突部1〇3於主底盤6之上面以上, 形成於彈出臂52之擠出臂72轉動之區域上,且彈出臂52之 抵接構件74通過碟片安裝部23上及其近旁時,搭上抵接構 件74之位置。 因此’插入光碟2而向1^方向轉動彈出臂52時,藉由擠 出臂72搭上突部1〇3,而提升抵接構件74。因此如圖3 i(a) 所示,抵接構件74及被抵接構件74支撐之光碟2之轉動軌 跡亦上昇,可避免與碟片安裝部23之旋轉台23a及扣合突 部33a碰撞。 此外,突部103於彈出臂52之抵接構件74通過碟片安裝 部23上及其近旁時,僅限定在搭上擠出臂72之位置而形 成。因此,彈出臂52之轉動軌跡不致於在形成有該突部 103之位置以外上昇。因此,與在彈出臂52側設置突部時 比較,無須在整個轉動區域確保彈出臂52之轉動高度。亦 115805.doc -49- 200805264 即,在彈出臂52中形成向下方突出之突部,,由於主底盤 6之上面6a上,該突部始終搭上於上面以,因此彈出臂52 之軌道始終提高。此外,在主底盤6以外之區域,亦為了 避免向下方突出之突部與其他構成構件碰撞,而需要提高 彈出臂52之軌道。因而,框體3之厚度增加,無法謀求碟 片驅動裝置之小型化及薄型化。再者,於轉動中,彈出臂 52因外部干擾等而搖動時,亦有與該突部在下方之其他構 成構件,如與光學拾取裝置25滑接或碰撞之危險。 就這一點,於應用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丨中,由於將 突部103形成於主底盤6之上面6a,彈出臂52之軌道僅搭上 该突部103之一部分提高,其他區域係降低轉動。此外, 如圖3 1 (b)所示,由於並無向下方突出之突部,因此,並無 引起與位於彈出臂52之轉動區域下方之其他構成構件碰撞 等之危險。因此,可謀求框體3之小型化及薄型化。 此專對碟片搬送機構5 0供給驅動力之驅動機構12 〇呈 備·驅動馬達121,接受驅動馬達121之驅動力而在底殼4 内滑動之滑塊12 2,及將驅動馬達121之驅動力傳達至滑塊 122之齒輪行123 ;此等配置於主底盤6上。驅動機構12〇係 藉由驅動馬達121使滑塊122滑動,而驅動碟片搬送機構5〇 及底座昇降機構150者。 驅動馬達121於光碟2插入指定之位置時,藉由彈出臂52 之旋轉支撐構件71擠壓第一開關SW1,而在移動於&方向 之正轉方向上驅動滑塊122。此外,驅動馬達121於彈出操 作時,在移動於込方向之逆轉方向上驅動滑塊122。滑塊 115805.doc -50- 200805264 122藉由因應光碟2之載入及彈出,而移動於圖12中箭頭fi 方向或4方向,來驅動碟片搬送機構50之各臂及底座昇降 機構150。齒輪行123經由齒條部13 1而將驅動馬達121之驅 動力傳送至滑塊122。 如圖32(A)所示,滑塊122由全體形成大致立方體狀之樹 脂構件而構成,並形成!在上面122a形成於第三鏈接臂94 之扣合凸部109扣合之第一導引溝125 ;扣合驅動後述之底 座昇降機構150之子滑塊151之連結臂165之第二導引溝 126 ;與形成於載入凸輪片53之一對扣合突起68, 68扣合之 一對扣合凹部127, 127 ;及後述之碟片插入限制機構19〇之 開關臂191之一端扣合之第三導引溝128。 此外,滑塊122在底座單元22側之側面122b形成有:插 通突設於底座單元22之子底盤29之第一支軸47之第一凸輪 缝130 ;及與齒輪行123扣合之齒條部131。在第一凸輪縫 130中組裝有防止子底盤29之第一支軸47搖晃,使碟片旋 轉驅動機構24穩定動作之第一導引板152。另外,滑塊122 在下面122c,沿著長度方向形成有導引自底殼4突設之一 對導引突起124,124之滑動方向之滑動導引溝129(參照圖 7)。 該滑塊122於底设4之底面部,配置於該底殼4之一方側 面部與底座單元22之間。此外,該滑塊122位於比自碟片 插抽口 19插入框體3内部之光碟2更下方,其上面部具有比 台面部4a稍低之高度。而後,該滑塊122被主底盤6覆蓋, 並經由設於底殼4底面部之驅動馬達ι21及齒輪行123,而 115805.doc -51- 200805264 在前後方向滑動驅動。 而後,驅動機構120與該滑塊122之滑動動作連動,使第 三鏈接臂94以及與第三鏈接臂94扣合之操作臂58移動,= 限制彈出臂52之轉動,並且使載人凸輪片53前後移動,使 載入臂51轉動。藉此,驅動機構120因應滑塊122之滑動, 進行將光碟2自碟片插抽口丨9引入框體3内之載入動作,及 將光碟2自碟片安裝部23向碟片插抽口 19排出之彈出動 作。
其次,說明進行將載入之光碟2定位於碟片安裝部^上 之定心動作之止動桿140。如圖6所示,止動桿14〇形成 有·自由轉動地支撐於主底盤6之桿本體mi;自桿本體 141之一端突設,使光碟2停止於定心位置之停止突起 142 ;在桿本體141之另一端側,插通線圈彈簧144之環狀 部,並且使桿本體141自由轉動地支撐於主底盤6之支撐突 起143 ;及插通於穿設於主底盤6之導引孔146,停止突起 142停止於光碟2之定心位置,而限制桿本體141之轉動之 限制凸部145。 才干本體141由樹脂構件構成’突設有停止突起14 2之一端 部141a形成大致圓弧狀,藉由支撐突起143被主底盤6支 撐’該一端部14la以伸出於滑塊122之滑動區域之方式配 置。藉此,止動桿140隨著滑塊122之滑動動作,滑塊122 之頂端與桿本體141抵接,可將支撐突起143作為中心而轉 動0 停止突起142藉由自桿本體141之一端突設,而自形成於 115805.doc -52- 200805264 主底盤6之轉動孔147,突出於主底盤6之上面以上,可與 光碟2之外周面抵接。停止突起ι42藉由抵接引入载入臂5ι 之光碟2插入端側之側面,而進行使光碟2在碟片安裝部23 上停止之定心動作。使該停止突起142突出於主底,盤6上之 : 轉動孔147,藉由形成大致圓弧狀,可自將光碟2定心之停 止位置退出停止突起142。 支撐突起143係具備切割有螺絲溝之中空部之大致圓柱 ^ 狀構件,且突設於桿本體Ml之另一端部。該支撐突起143 藉由中空部與穿設於主底盤6之螺絲孔連接而螺絲固定, 而在主底盤6上,向圖12中箭頭gl方向及h方向自由旋轉地 支撐。此外,支撐突起143在外周部插通線圈彈簧144之環 狀部。線圈彈簧144之一端卡止於桿本體141,並且另一端 卡止於配置於底殼4之電路基板μ,藉此,以支撐突起143 為中心,將止動桿140向圖12中箭頭§1方向轉動施力。 限制凸部145係限制藉由線圈彈簧144而轉動施力之桿本 • 體141之轉動區域者,如圖3所示,自桿本體141向上方突 设,並且自形成於主底盤6之導引孔146接近主底盤6之上 面6a上。導引孔146係限制限制凸部145之轉動區域者,藉 此,使藉由線圈彈簧144而轉動施力於gi方向之桿本體141 停止於進行光碟2之定心之指定位置。此外,導引孔146藉 自形成BM瓜狀’可自進行光碟2之定心之停止位置退出桿 本體141。 該止動桿140藉由桿本體141被線圈彈簧144施力,並且 限制凸部145卡止於導引孔146之箭頭㈣之—端,而將停 115805.doc -53- 200805264 止突起142轉動於使光碟2停止於定心位置之停止位置。而 後,止動桿140於載入光碟2時,在停止突起142上抵接光 碟2之插入端側之側面。藉此,止動桿14〇將光碟2定位於 碟片安裝部23上。於定心結束後,止動桿14〇在搬送於匕方 向之滑塊122頂端擠壓桿本體141之一端141a,而在箭頭g2 方向轉動。藉此,停止突起142自光碟2之外周離開,使光 碟2自由旋轉。彈出光碟2時,止動桿14〇藉由滑塊122向& 方向滑動,施力於線圈彈簧144,轉動停止突起142至使光 碟2停止於定心位置之停止位置,而準備載入光碟2。 其次,說明與上述滑塊122之滑動動作連動,而昇降操 作底座單元22之底座昇降機構15〇。底座昇降機構15〇係 在使底座單兀22上昇,將定位於碟片安裝位置之光碟2 安裝於碟片安裝部23之旋轉台23a之夾緊位置;使底座單 兀22下降,而自碟片安裝部23之旋轉台23&脫離光碟]之夾 緊解除位置;及使底座單元22位於夾緊位置與炎緊解除位 置之間,而對光碟2進行信號之記錄或再生之記錄再生位 置之間,昇降操作底座單元22。 /、體而",底座昇降機構150係藉由滑塊122及因應滑塊 =之滑動動作而滑動之子滑塊151,使形成於底座單元22 之第-支軸47及第二支軸48昇降,而進行底座單元22之昇 降者。如圖32⑷所示,在滑塊122之與底料元22相對之 侧面’沿著長度方向形成有將底座單元22在上述夾緊解除 位置及上述記錄再生位置昇降操作之第-凸輪縫130。第 一凸輪縫130形成有:對應於夾緊解除位置之下側水平面 115805.doc -54- 200805264 部130a、對應於記錄再生位置之上側水平面部13〇b、及連 接此等下側水平面部13〇a與上侧水平面部13〇b之傾斜面部 13 0c ’而可滑動地插通突設於底座單元22之子底盤29之第 一支軸4 7。 此外’如圖32(A)所示,第一凸輪缝13〇配置有導引第一 支軸47之移動,並且防止在記錄再生位置之第一支軸47搖 晃,而使碟片旋轉驅動機構2 4穩定地動作之第一導引板 152。弟一導引板152由板簧構件而構成,並將一端卡止於 形成於第一凸輪縫130上部之卡止片153,將另一端卡止於 形成於第一凸輪縫130下側之卡止凹部i54。此外,第一導 引板152在上側水平面部i3〇b與傾斜面部i3〇c之接點上 部,彎曲形成有使底座單元22上昇至夾緊位置時,第一支 軸47移動,並且支軸47移動至上側水平面部i3〇b時,突出 於滑塊122之上面122a侧之突出部155。 此外,第一凸輪缝130之下侧水平面部i30a具有比支軸 47直徑稍大之高度,而自由滑動地形成。另外,上側水平 面部130b,其與第一導引板152之高度與支轴47之直徑相 同或稍低。因此,第一導引板152於支軸47移動至上側水 平面部130b時,壓入支軸47,而在與上側水平面部130b之 間夾著支轴47。因此,第一導引板152可抑制設於底座單 元22之碟片旋轉驅動機構24因心轴馬達24a造成之振動, 而使光碟2穩定地旋轉。 此外,第一導引板152藉由在與上侧水平面部130b之間 夾著支軸47,突出部155突出於滑塊122之上面122a上,而 115805.doc -55- 200805264 擠壓於主底盤6之上面6a。因此,滑塊122藉由第一導引板 152而擠壓於底殼4側,可抑制底座單元以驅動時造成之振 動及外部干擾之影響。 子滑塊151配置成支撐自底座單元22之子底盤”突設之 第二支軸48,並且與滑塊122扣合,隨著該滑塊122之滑動 動作,可在與光碟2之載入方向正交之圖12箭頭心方向或h2 方向上滑動。 如圖32(B)所示,子滑塊151由合成樹脂製之長條狀之平 板構件而構成,在上面15:^上,沿著長度方向形成有扣合 自主底盤6突出之導引凸部157之上導引溝158。此外,子 滑塊151在與下面151b之上導引溝158離開之位置,沿著長 度方向形成有扣合自底殼4突出之導引凸部159之下導引溝 160(參照圖1〇)。而後,子滑塊151藉由於上導引溝158中扣 合自主底盤6突出之導引凸部157,該導引凸部157在上導 引溝158中滑動,且藉由於下導引溝16〇中扣合自底殼4突 出之導引凸部159,該導引凸部159在上導引溝158中滑 動,與滑塊122之滑動動作連動,而滑動於箭頭卜方向或匕 方向。 此外,子滑塊151在位於滑塊122側之長度方向之一端 部’形成有扣合與滑塊122連結之連結臂1 65之扣合溝 166。扣合溝166設於在與子滑塊151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 向上延伸之扣合片167。此外,子滑塊151之與形成有扣合 片167之一端部相反侧之另一端部,形成有光碟2载入時, 抵接於上述彈出臂52之旋轉支撐構件71之抵接凸部168。 115805.doc -56- 200805264 抵接凸部168於載入光碟2時,藉由抵接於旋轉支撐構件η 之彎曲片81 ’並經由與旋轉支撐構件71連結之第—鍵接臂 54’而使與第-鏈接臂54連結之第二鏈接臂55之導引突部 113,以跨越環形凸輪57之突起部112(;之方式移動,並且 使彈出臂52轉動至自光碟2侧面釋放抵接構件74。 該子滑塊151於碟片插抽口 19侧之侧面151b,沿著長产 方向形成有與上述第一凸輪縫130一起,沿著上述夾緊位 置、夾緊解除位置及記錄再生位置而昇降操作底座單元U 之第二凸輪缝170。第二凸輪缝17〇形成有:對應於夾緊解 除位置之下側水平面部17(^ ;對應於記錄再生位置之上側 水平面部170b ;及連接此等下侧水平面部17〇a與上側水平 面部170b,並且對應於夾緊位置之傾斜面部n〇c ;並可滑 動地插通突設於底座單元22之子底盤29之第二支軸48。 該第二凸輪缝170之傾斜面部170c設於比上侧水平面部 170b之位置高之位置,並藉由稍微下降而將底座單元以向 上側水平面部170b導引。藉此,導引於第二凸輪縫17〇之 底座單元22,藉由子滑塊151向匕方向滑動,第二支軸48 自下側水平面部170a上昇於傾斜面部170c,自夾緊解除位 置移動至夾緊位置。此時,底座單元22以旋轉台23a與設 於頂蓋5之平板部5a之抵接突部8夾著搬送至碟片安裝部23 之光碟2之中心孔2a周邊,進行光碟2之夾緊。再者,子滑 塊151向方向滑動時,由於第二支軸48自傾斜面部170c 向上侧水平面部170b下降,因此底座單元22自夾緊位置向 呑己錄再生位置移動。 115805.doc -57- 200805264 此外,第二凸輪缝17〇與上述第一凸輪縫13〇同樣地,如 圖32(B)所示,配置有導引第二支軸以之移動,並且防止 於°己錄再生位置之第二支軸48搖晃,而使碟片旋轉驅動機 構24穩定地動作之第二導引板171。第二導引板171由板簧 構件而構成’並將一端卡止於形成於第二凸輪缝170上部 之卡止片173,將另一端卡止於形成於第二凸輪缝170下侧 之卡止凹部174。此外,第二導引板171在上側水平面部 170b與傾斜面部17〇c之接點上部,彎曲形成有使底座單元 22上昇至夾緊位置時,第二支軸48移動,並且第二支軸48 移動至上側水平面部170b時,突出於子滑塊15 i之上面 151已侧之突出部175。 此外,第二凸輪缝17〇之下側水平面部170&具有比第二 支軸48直徑稍大之高度,而自由滑動地形成。另外,上側 水平面部170b之與第二導引板171之高度,係與第二支軸 48之直徑相同或稍低。因此,第二導引板m於第二支軸 48在上侧水平面部i70b上移動時,壓入第二支軸48,而在 與上侧水平面部170b之間夾著第二支軸48。因此,第二導 引板171可與上述第一導引板152—起抑制設於底座單元22 之碟片旋轉驅動機構24之心軸馬達24a造成之振動,而使 光碟2穩定地旋轉。 此外,第二導引板171藉由在與上側水平面部17〇13之間 夾著第二支軸48,突出部175突出於子滑塊151之上面151a 上,而被主底盤6之上面6a擠壓。因此,子滑塊15 1藉由第 二導引板171而擠壓於底殼4側,可抑制因底座單元22之驅 115805.doc -58- 200805264 動造成之振動及外部干擾之影響。 該扣合於子滑塊151之扣合溝166,而連結滑塊122與子 滑塊151之連結臂165形成大致L字狀,彎曲部i65a自由轉 動地安裝於主底盤6上,並且形成於自該彎曲部165a延伸 之端邊側之一端165b之扣合凸部177,與滑塊122之第二導 引溝126自由移動地扣合,形成於長邊側之另一端165〇之 扣合凸部178自由移動地扣合於子滑塊ι51之扣合溝166。 該連結臂165於滑塊122向A方向移動時,藉由扣合凸部 177移動滑塊122之第二導引溝126,將彎曲部165a作為支 點而向“方向旋轉,扣合凸部178移動扣合溝166,同時使 子滑塊151向匕方向滑動。此外,連結臂165於滑塊122向込 方向移動時,藉由扣合凸部177移動第二導引溝126,將彎 曲部165a作為支點而向h方向旋轉,扣合凸部178移動扣合 溝166,同時使子滑塊^丨向!^方向滑動。 如圖3、圖6及圖33所示,該碟片驅動裝置J中設有導引 銷180,其係於底座單元22上昇至夾緊位置時,以對準藉 由碟片搬送機構50而搬送至定心位置之光碟2之中心孔 2a,與設於底座底盤27之碟片安裝部23之旋轉台之方 式,來導引底座單元22。 導引銷180自底殼4之底面部直立設置,如圖33所示,在 上部形成有插通形成於底座底盤27之導y孔ΐ8ι之凸緣部 182。凸緣部182具有比底座底盤27之導引孔⑻直徑稍大 之直徑’並形成有··包含向上端部擴徑之傾斜面之第一導 引部183 ;及包含向上端部縮徑之傾斜面之第二導引部 115805.doc -59- 200805264 184。而後,凸緣部182於底座底盤27昇降時,藉由在形成 於導引孔181之導引壁185上滑接第一、第二導引部183, 184而插通,將底座單元22導引至夾緊位置或夾緊解除位 置。 插通該導引銷180之底座底盤27之導引孔181,穿設於自 作為底座單元22之轉動支點之第三支軸49離開之旋轉台 23a近旁。如圖33所示,在導引孔181内,於底座底盤27之 下部鼓出形成有導引壁185。導引壁185形成比導引銷180 之凸緣部182直徑稍大之餘隙,藉由凸緣部182插通該餘 隙,而對準光碟2之中心孔2a與碟片安裝部23之旋轉台 23a,同時導引底座單元22。 具體而言,如圖34及圖33(a)中兩點鏈線所示,底座單元 22下降至夾緊解除位置時,導引銷18〇之凸緣部ι82位於比 導引孔181上方。而後,將光碟2搬送至定心位置時,底座 底盤27上昇,在導引孔ι81内插通凸緣部182。而後,底座 底盤27向光碟2之夾緊位置上昇時,如圖35及圖33(七)中之 實線所示,鼓出形成於導引孔181内之導引壁185滑動導引 銷180之第一導引部183,凸緣部ι82插通於導引壁ι85間之 餘隙。如此,藉由底座底盤27被導引銷18〇引導而上昇, 碟片安裝部23之旋轉台23a與搬送至定心位置之光碟2之中 心孔2a進行對準,因此,不在光碟2及旋轉台23&上施加過 剩之負荷,而可順利進行夾緊。 此外’由於導引銷180及導引孔181,在與設有支撐底座 單元22轉動之第三支軸49之長度方向之一端相反側之另一 115805.doc 200805264 端側,且對應於碟片安裝部23之近旁而形成,因此,可最 有效修正搬送至定心位置之光碟2與旋轉台23a之偏差,可 確實使光碟2之中心孔2a與旋轉台23a之扣合突部33&對 準。 。 、 其次,如圖36及圖33(c)中一點鏈線所示,底座單元。下 降至記錄再生位置時,底座底盤27之導引孔181之導引壁 185滑動凸緣部182之第二導引部184,而導引至可在導引 孔18丨中插通凸緣部182後,導引壁185下降至與凸緣部a] 離開之位置。如此,在底座單元22下降至記錄再生位置之 狀態下,由於導引銷180與導引孔181不接觸,因此,可防 止自底殼4經由導引銷18〇而向底座底盤27侧傳達振動等外 邛干擾。因此,可防止外部干擾通過導引銷i8〇傳導至碟 片旋轉驅動機構24及光學拾取裝置25,而對記錄再生特性 造成不良影響。 另外,導引銷180係形成不與藉由碟片旋轉驅動機構24 而旋轉驅動之光碟2下面抵接程度之高度,而不致損傷光 碟2之資訊記錄面。 纪錄再生動作結束,而轉移至光碟2之排出步驟時,底 座單元22向夾緊解除位置下降,藉由導引銷18〇自碟片安 裝部23推上光碟2,而解除夾緊。此時,底座底盤27之導 引孔181位於導引銷18〇之下部。 此外’在應用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j中,導引銷18〇亦 作為解除光碟2之夾緊之夾緊解除銷之功能。亦即,導引 鎖180將上端部形成半球狀,並且導引銷18〇及底座底盤27 115805.doc 200805264 之導引孔181係對應於形成於旋轉台23a上安裝之光碟2之 中心孔2a近旁之非記錄區域而形成。藉此,底座單元22下 降至光碟2之夾緊解除位置時,藉由導引銷18〇之上端部推 上光碟2,而解除與旋轉台23a之夾緊。藉由該構造,除了 &引銷180之外’無須使用解除光碟2之夾緊用之失緊解除 銷,因此可謀求減少零件數量及碟片驅動裝置丨之輕量 化。 【圖式簡單說明】 φ 圖1絲轉載應肖本發明之碟μ驅動裝置之電子機器 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顯示應用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之外觀立體圖。 圖3係顯示應用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之内部之立體 圖。 圖4係顯示取出主底盤之碟片驅動裝置之立體圖。 圖5係顯示頂蓋之外觀立體圖。 • 圖6係顯示應用本發明之碟片驅動裝置之内部之立體 圖。 圖7係顯示底殼之底面側之外觀立體圖。 圖8係顯示底座單元之立體圖。 圖9係顯示底座單元之平面圖。 圖释)係顯*拾取進給機構之變位驅動㈣之立體 圖’(Β)係扣合突部之放大平面圖。 圖⑽)係顯Μ前之底座單元之剖面圖,⑻係顯示驅 動馬達之尚度為h時之狀態之剖面圖。 115805.doc -62- 200805264 且係顯示光碟開始插入 ,且係顯示藉由光碟而轉 ’且係顯示藉由滑塊而驅 且係顯示將光碟搬送至 且係顯示光碟自各臂釋 且係顯示光碟抵接於各 且係顯示藉由各臂搬送 且係顯示藉由各臂搬送 且係顯不將光碟排出至 圖12係顯示光碟之搬送步驟圖 時之平面圖。 圖 圖13係顯示光碟之插入步 動彈出臂之狀態平面圖。 圖14係顯示光碟之插入步驟圖 動彈出臂及載入臂之狀態平面圖 圖15係顯示光碟之插入步驟圖 定心位置之狀態平面圖。 圖 圖16係顯示光碟之插入步 放而自由轉動之狀態平面圖 圖 圖17係顯示光碟之排出步, 臂之狀態平面圖。 圖18係顯示光碟之排出步驟圖 光碟之狀態平面圖。 圖19係顯示光碟之排出步驟圖 光碟之狀態平面圖。 圖20係顯示光碟之排出步驟圖 指定位置而停止之狀態平面圖。 圖21係顯示载入凸輪片之立體圖。 圖22係顯示彈出臂之分解立體圖。 /23係顯示安裝有第-〜第四開關之電路基板及麼下此 4之滑境之平面圖。 圖24係光碟载入時之時間圖。 圖25係光碟彈出時之時間圖。 115805.doc -63- 200805264 之狀態之平 面Γ係顯示在光碟—,把持光碟 障=:示在光碟之排出步驟中,因光碟搬送區域上之 駟礙物而妨礙搬送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28係顯示設有止動器之彈出臂之立體圖。 圖29係顯示防止錯誤插人小直徑光碟狀態之平面圖。 圖30係顯示在主底盤之F而< $、皆, 现之上面设置導引彈出臂之轉動之導 引犬部之碟片驅動裝置之立體圖。 ,㈣係顯示藉由㈣突部而導引之彈出臂之轉動軌跡之 模式圖’且㈧係彈出臂搭上導引突部之圖,(B)係顯示彈 出臂未搭上導引突部之狀態圖。 圖32係顯示滑塊及子滑塊之立體圖。 圖33係顯示導引銷及導引孔之位置關係之剖面圖,⑷係 顯不夾緊解除位置’(b)係顯示碟片安裝位置,係顯示 記錄再生位置中之各位置關係圖。 圖34係顯示底座單元下降至夾緊解除位置狀態下之導引 銷及導引孔之立體圖。 圖3 5係顯示底座單元向夾緊位置上昇狀態下之導引銷及 導引孔之立體圖。 圖3 6係顯示底座單元向記錄再生位置上昇狀態下之導引 銷及導引孔之立體圖。 圖37係顯示先前之底座單元之外觀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碟片驅動裝置 115805.doc -64 - 200805264 2 光碟 3 框體 4 底殼 5 頂蓋 6 主底盤 7 開口部 11 導引突部 18 前面板 19 碟片插抽口 22 底座單元 23 碟片安裝部 23a 旋轉台 24 碟片旋轉驅動機構 25 光學拾取裝置 26 拾取進給機構 28 緩衝器 29 子底盤 31 驅動馬達 33 爽緊機構 34 拾取裝置底座 41 連結片 47 第一支軸 48 第二支軸 49 第三支軸 115805.doc -65- 200805264
50 碟片搬送機構 51 載入臂 52 彈出臂 53 載入凸輪片 54 第一鏈接臂 55 第二鏈接臂 56 拉伸線圈彈簧 57 環形凸輪 58 操作臂 59 電路基板 62 線圈彈簧 71 旋轉支撐構件 72 擠出臂 73 線圈彈簧 74 抵接構件 93 施力線圈彈簧 94 第三鏈接臂 113 導引突部 120 驅動機構 121 驅動馬達 122 滑塊 140 止動桿 150 底座昇降機構 151 子滑塊 115805.doc -66- 200805264 165 180 181 182 連結臂 導引銷 導引孔 凸緣部
115805.doc -67 -

Claims (1)

  1. 200805264 申請專利範圍·· ι· 一種碟片驅動裝置,其特徵為包含: 插入碟片狀記錄媒體之裝置本體,· 、底座單元,其係包含:碟片安裝部,其係安裝插入上 體内之碟片狀'己錄媒體;碟片旋轉驅動機構, 媒:疋=動安裝於上述碟片安裝部之上述碟片狀記錄 媒體,先學拾取裝置,其係對該碟片狀記錄媒體進行資 訊信號之記錄及/或再生;拾取進給機構,其係在上述碟 片狀§己錄媒體之半徑方向搬送上述光學拾取裝置及棘 動支=構件’其係自由轉動地支撑自上述碟片安裝部離 開之一端,並將此等一體地設於底座上;及 軸底構,其θ係將上述轉動支擇構件作為轉動 上迚磾μ ^底座上昇而將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安裝於 上述碟片安裝部之夾緊位置,及使上述底 = 述碟片安裝部脫離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之夾緊解== 之間’昇降操作上述底座; 叉緊解除位置 上述拾取進給機構包含:導螺桿及使 驅動之驅動部,卜、+,Λ 4命螺# %轉 旁。 34驅動錢於上述轉動支撑構件近 2· 一種底座單元,其特徵為包含: 碟片女裝。Ρ,其係安裝碟片狀記錄媒體; 碟片旋轉驅動機構,其係旋轉驅動安 裝部之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 、述碟片安 光學拾取裝置,其係對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進行資訊 115805.doc 200805264 信號之記錄及/或再生; 拾取進給機構,复係力μ、+、戒u d丨—μ /、你在上述碟片狀纪錄媒體之半徑方 向搬送上述光學拾取襄置·,及 轉動支撐構件,其係自由轉動地支撐自上述碟片安装 部離開之一端; 上述拾取進給機構包含··導螺桿及使上述導螺桿旋轉 驅動之驅動部,上述驅動部設於上述轉動支撐構件近 旁。 115805.doc
TW095149280A 2006-01-12 2006-12-27 Disk drive and base unit TW20080526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05288A JP2007188582A (ja) 2006-01-12 2006-01-12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ベース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5264A true TW200805264A (en) 2008-01-16

Family

ID=38234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9280A TW200805264A (en) 2006-01-12 2006-12-27 Disk drive and base unit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62919A1 (zh)
JP (1) JP2007188582A (zh)
CN (1) CN101000783A (zh)
TW (1) TW2008052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3254B (zh) * 2011-05-13 2014-01-11 Wistron Corp 固定機構及電腦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5418B2 (ja) 2004-03-08 200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フレーム、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セット、電子機器
JP2009076150A (ja) * 2007-09-21 2009-04-09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4492720B2 (ja) * 2008-03-11 2010-06-3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5418B2 (ja) * 2004-03-08 200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フレーム、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セット、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3254B (zh) * 2011-05-13 2014-01-11 Wistron Corp 固定機構及電腦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0783A (zh) 2007-07-18
JP2007188582A (ja) 2007-07-26
US20070162919A1 (en) 2007-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40569A (en) Disc cartridge
TWI330829B (en) Disk driv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0805264A (en) Disk drive and base unit
TWI322982B (zh)
JP4222386B2 (ja)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7157190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192969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I316697B (en) Disk drive device
TWI336071B (zh)
JP4525560B2 (ja)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0276819A (ja) ディスク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7157189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513731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240065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3711579B2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4525638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7157188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631816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7133950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811150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I278832B (en) Disk drive
JP2006054009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3051149A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
JP2004234857A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2005267806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