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1205A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0521205A TW200521205A TW92137790A TW92137790A TW200521205A TW 200521205 A TW200521205 A TW 200521205A TW 92137790 A TW92137790 A TW 92137790A TW 92137790 A TW92137790 A TW 92137790A TW 200521205 A TW200521205 A TW 20052120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ituted
- carbon atoms
- unsubstituted
- group
- aromatic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0521205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有機電激發光材料及其有機電激 發光元件,尤指一種含石夕取代基styrylbenzene之有機電激 5發光材料及其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先前技術】
Ik著電子科技進步’重量輕、效率高的顯示器亦隨著 蓬勃地發展,並逐漸取代傳統映像管顯示器(CRT),例如 10液晶顯示态(LCD ),然而液晶顯示器仍然存在著許多缺 點,例如其視角不夠廣,應答時間不夠快,所以無法使用 在高速的動晝下。而且其需要使用偏光板和背光板,因而 增加了耗電ϊ、重量與成本。另外,液晶顯示器仍然無法 輕易地製作出大型面板。 15 有鑑於此,有機電激發光元件(〇rganic
Ekohnn刪cent Device )以其自發光、無視角限制、省 電、製程容易、成本低、高應答速度以及全彩化等優點, 使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可望成為下一 代的平面顯示器及平面光源照明,包括特殊光源及一般照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一基板、一 第一電極 電激發光層與一第二電極。者 ^φ 田轭以―電壓或電流於有機電 激啦先7G件時,電洞與電子係 3 ^ . 、別由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 注入,由於外加電場所造成 的電位差,使得載子在有機電 200521205 激發光層中移動、相遇而產生再結合,而由電子與電洞再 結合所產生的激子(exciton)能夠激發有機電激發光層中 的發光分子,然後激發態的發光分子以光的形式釋放出能 量’其中發光分子係包括小分子及高分子的有機電激發光 5 材料。 承上所述,關於有機電激發光層之有機材料的研究已 經發展了相當長的時間,例如W.Helfrish,Dresmer, Williams等人成功的使Anthrancene(蔥)晶體發出藍色光(j.
Chem. Phys. 1966, 44, 2902),另外 Vincett,Barlow等人利 10用氣相沉積法沉積多芳香環化合物以製得發光元件(Thin Solid Film,1982, 94, 2902),然而其所製作之發光元件的發 光強度不高且發光效率較低。於1987年,C· W. Tang及S. A. VanSlyke針對有機電激發光層的設計發表一雙層結構,其 係包括一有機薄膜層及一含有電洞或是電子傳輸特性的薄 15膜層;此有機電激發光層的特性依材料基態和激發態之間 的能階差而有發光色度不同的特性。其所發出的綠光最大 亮度達到1000cd/m2,而發光效率達到llm/w (Appl phys
Lett,1987, 51,913);接著,如 japanese J〇urnal 〇fApplied Physics,1988, 27, 2, L269 - L271 及 J0urnal of Applied 20 Physics,1989, 9, 3610所示之三層結構之有機電激發光 層’以降低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驅動電壓及提高其亮度, 此二層結構為有機電激發光層、電洞傳輸層及電子傳輸層。 其中,發光材料是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中最重要的材 料,選擇有機電激發光層之材料至少需要滿足四項要求。 200521205 第一是具有尚的螢光量子效率,且發光波峰在可見光區域 内,波長範圍狹窄;第二是具有良好的半導體特性,即具 有高的導電率,能傳導電子或電洞,或兩者兼具;第三是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其薄膜不會產生針孔(pinhole);以及 5第四是有良好的熱穩定性,高溫蒸鍍下不會裂解,且其薄 膜不易產生結晶現象。 由於大多數有機染料在固態時存在濃度悴熄之問 題,導致螢光的波峰變寬或紅移,所以一般將其以低濃度 的方式摻雜在具有電子或電洞傳輸性質的主體中(USP 10 4,769,292)。染料的吸收光譜與主體的發射光譜需有良好的 重疊,使能量能有效的從主體分子傳遞到客體分子。 distyrylbenzene之衍生物通常具有不錯的量子效率, 而且可以容易藉由官能基(functional group)調整其放發光 顏色。目前已有distyrylbenzene之衍生物應用在有機電激 15 發光元件,例如日本出光興產發表多篇相關化合物之專利 USP 5,121,029、USP 5,126,214、USP 5,130,603、USP 5,516,577、USP 5,536,949、USP 6,093,864和 W002/20459 等。索尼(Sony)亦發表相關化合物之專利EP0960927、 EP1072668、EP1073128、USP 6,228,514。此外,亦有文獻 20 報導以styrylbenzene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作為有機電激發光 材料,如 Synthetic Metal,2001,121,1661、Synthetic Metal, 2001,121,1665、Appl. Phys. Lett· 1995, 67, 26、Engineering B,2001,85, 126以及 Org· Lett·,2003, 5, 1 131 等文獻。 styrylbenzene之衍生物受到廣泛的研究以應用於有機 200521205 電激發光材料及其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但始終存在著一些 缺點,例如亮度不足、發光效率不高、驅動電壓過高、色 彩純度不高等問題。舉例而言,如USP 5,130,603所示,其 係 利 用 5 N,N’-diphenyl _N,N’-bis-(3-methylphenyl)-[l,1 ’-biphenyl]-4,4,-diamine (TPD)做為電洞傳輸層,並以 2,5-bis(2,2-di-p-tolyvinyl)xylene (DTVX)做為有機電激發 光層,結果於5V電壓下,其發光亮度為300 cd/m2,發光波 長為486nm,而在7V電壓下,其發光亮度可達1000 cd/m2。 10 另外,在USP 5,536,949中,其係利用TPD做為電洞傳輸層, 4,4’-Bis(2,2-diphenylvinyl)biphenyl (DPVBi)做為有機電激 發光層,而且有機電激發光層中並摻雜有4,4’-Bis[2-{ 4-(N5N-diphenyl amino)pheny } vinyljbiphenyl (DPAVBi),然後以8-hydroxyquinoline做為電子傳輸層,結 15 果於8 V電壓下,其發光亮度為400 cd/m2,發光波長為 494nm。此外在USP 6,093,864中所顯示的結果皆與上述類 似,且distyrylbenzene系列衍生物於利用真空蒸鐘來形成 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中時,其分子的熱穩定較差,於實際 生產製造時所進行的測試中,甚至有分子裂解之情況發 20 生。因此,應用於實際量產時有其困難及複雜性。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有機電激發光材料及其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俾能穩定材料中較易裂解之雙鍵,提 200521205 升同類化合物之熱穩定性。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提供一 及其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俾能減少:激發光材料 現象,避免濃度綷媳效應,故可^ =堆®㈣’㈣ 效率及使料命。 Ο"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 本發明之又-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有機電激發光材料 及其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俾能提高發光亮度、增加發光效 率及提高有機電激發光材料真空蒸鑛時之熱穩定〜生; ίο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材料,包含一 如下式(I )之化合物:
其中’ Ri、R2、R3為各別獨立的烷基(alkyl)、瓖烷 基(cycloalkyl)、烷氧基(alkyl〇xy)、芳香族烴基、芳 香族複環基、或是芳烷基;其中Rl、r2、R3係具1至1〇 15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烷基、1至個碳原子之取代 或不取代的環烧基或1至1 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燒 氧基’或是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 烴基、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複環基、 或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烷基;r4、&為 2〇各別獨立的烧基(alkyl )、環烧基(cycloalkyl )、腈基、 芳香族烴基、芳香族複環基、或芳烷基,且R4、r5係具i 200521205 至ίο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烷基、丨至ι〇個碳原子 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環烷基、腈基、或是具有6至3〇個碳原 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烴基、芳香族複環基或芳烷 基,Ar為芳香族烴基、噻吩(thi〇phene)、呋喃…或是芳 5曰私複%基,且Ar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 代的芳香族烴基或芳香族複環基、以及嗟吩(thi〇phene)、呋 喃(Λ-an); A&B係各別獨立的氫原子、具有丨至ι〇個碳 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烷基、具有丨至1〇個碳原子之取代 或不取代的環烷基、具有丨至1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 10的鏈烯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 烴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複環 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烷基。 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材料之式(1 )化合物中,Ar之鍵 、、’。對象不限,較佳係與A或B有鍵結或沒有鍵結,而八與B 15之間鍵結與否不限;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材料之取代基團 不限,較佳係任思選自由下列取代基團所組成之群組: 200521205
其中,R6&R7係各別獨立,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取代 或不取代的烷基、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 烴基、芳香族複環基、或芳烷基。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不限,較佳係包含任意選自 由下列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200521205
-δΓ 化合物8
化合物9
Η
12 200521205
本發明有機、φ ^ 粗τ、 电教發光元件中所使用之有機電激發光: 枓式U )所示之化人札 有機材料^可作為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中任 t 物,較佳係為電洞傳輸層之摻雜物; :摻雜浪度不限,較佳係為lwt%〜30wt%。 --槁%包括—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至少包括-…-有機電激發光層與一第二電極依序設置於一 13 200521205 板上;其中,有機電激發光層所使用之材料包含如下式(工) 之化合物:
且’ Ri、R2、R3為各另U獨立的烧基(alkyl )、環烧基 5 ( cycloalkyl )、烧氧基(alkyloxy)、芳香族煙基、芳香 族複環基、或是芳烧基;其中Ri、R2、Rs係具1至1〇個碳原 鲁 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烷基、1至1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 的環烷基或1至1 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烷氧基,或是 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烴基、6至3〇 1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複環基、或6至3〇個碳原 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烷基;&、Rs為各別獨立的烷基 (alkyl)、環烷基(cycl〇alkyl)、腈基、芳香族烴基、芳 香族複環基、或芳烷基,且R4、Rs係具丨至⑺個碳原子之取 代或不取代的烷基、丨至1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環烷 15基、腈基、或是具有6至3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馨 私辽基、芳香族複環基或芳烧基;Ar為芳香族烴基、塞吩 (th10phene)、呋喃(furan)或是芳香族複環基,且射為具有 6$至3 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烴基或芳香族複 s 土以及口塞吩(thiophene)、口夫喃(furan) ; a及B係各別 犯獨立的氫原子、具有⑴^固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烧 基具有1至丨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環烷基、具有i 至1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鏈婦基、具有6至30個碳原 14 200521205 的芳香族烴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 ^ 代的方香族複環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 不取代的芳烷基。 Μ 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所使用之式(化人 就鍵結對象不限,而Α與Β之間鍵結與否不限;有機電激 2光元件中有機電激發光材料之取代基團不限,較佳係任 意選自由下列取代基團所組成之群組··
Γ Ί \J ~ϋτ. ySe 酬 - V—J
其中’ R6及&係各別獨立,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 10取代的烷基、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烴 基、芳香族複環基、或芳烷基;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中所使用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不限,較佳係包含任意選自 由下列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15 200521205
化合物11
16 200521205
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中,其電洞傳輸材料(h〇le transporting material)不限,較佳係更包括具有芳香於、一 類取代基芳香族複環基類取代基的芳香族胺化合物 > 基 、芳香 17 200521205 族二胺化合物或是芳香族三胺化合物;所使用之電洞傳輸 材料條件不限’較佳為其玻璃轉化溫度係大於1〇(rc。 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中所使用之基板不限,可以 疋塑膠(plastic)基板或是一柔性(flexible)基板,如聚 5 碳酸 S旨(p〇lyCarb〇nate,Pc )基板或是聚 p〇lyester, ρΕτ ) 基板,較佳係透明基板。 所使用之第一電極不限,較佳係透明電極;本發明元 件中,夾置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間之有機電激發光層不 限,較佳係一層以上之層積結構;其所使用之層積結構不 φ 10限,較佳係包含有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 子傳輸層或電子注入層及其組合;有機電激發光層之搭配 組合不限,較佳可以是陽極/發光層/陰極、陽極/發光層/ 電子傳輸層/陰極、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陰極、陽 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陽極/電洞注入層/ 15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陰極、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 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或是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 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傳注入/陰極等。 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中之層積結構之形成方式不 · 限,較佳係以蒸鍍(evaporation)、旋轉塗佈(spin c〇ating)、 20喷墨(ink jet priming)或是印刷(pHnting)方式形成於第一電 極之上;有機電激發光材料之成膜方式不限,較佳係以真 空蒸鍵法、分子線蒸著法(MBE)、沉浸法、旋轉塗佈法、 鑄造法(casting)、條碼法(bar code)、滾筒塗佈法⑶州叩) 等形成;本發明所使用之第二電極之形成方式不限,較佳 18 200521205 係以蒸鍍法、電子束鍍膜法(E_gun)或是濺鍍法() 所形成;且第二電極之材質不限,較佳係銘、減合金、 鈣、錯銀合金、銀合金或是銀等導電性材料。 由於依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係如上述一般式⑴ 5中所示的:對稱之化合物,並引入石夕取代基團,因而使得 其具有較高的熔點。而且,矽取代基團可穩定鄰近之雙鍵, 所以當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於低壓高溫下昇華時, 不易發生分子裂解的情形,即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材料具 有車乂同的熱私疋。‘上所述,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材 10料及其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除了能夠有效地加強發光亮度、 增加發光效率及提高熱穩定性,同時可以增加元件之使用 壽命。 【實施方式】 15 為能讓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内容.,特 舉數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貫施例一、化合物4之合成流程 以下流程圖表示出本發明實施例化合物4之合成方 20去为別依序合成出化合物(A)、(B)、(C)與(D),即可合 成出代表本實施例化合物4之(E): 19 200521205
化合物(A) : 2,5-二碘-1,4-二甲基苯(2,5-diiodo-l,4-xylene) 取埃酸(27.5 g,121 mmol)和碘(60.25 g,237 mmol ) 5 放入雙頸瓶(1000 ml)中,雙頸瓶一端連接冷凝管,通入 氮氣,另一端以血清塞封住;加入醋酸(5〇〇 ml ),四氯 化碳(100 ml)、對二曱苯(37.4 ml),及30%硫酸水溶 春 液(34 ml),並放一個磁石攪拌子攪拌,加熱至8(rc ;反 應28小時後’將圓底航冰浴,再加入約1 〇〇mi的曱醇攪拌, 10會有固體大量析出,利用抽濾將溶液移除;將固體用氯仿 溶解,以飽合硫代亞硫酸鈉水溶液萃洗,收集有機層,並 以無水硫酸鎂除水,再用真空迴旋濃縮器濃縮;用氣仿(1〇〇 ml)和曱醇(l50ml)再結晶可得白色的固體(8i.57g), 產率77%。光譜數據如下: 20 200521205 mp 92〇C _93〇C ; 1H NMR (300 MHz,CDC13) δ 2.32 (s, 6H),7.63 (s,2H) 也-合物(B) : 2,5-雙三甲基矽-1,4-二甲基苯 5 (2,5-bis(trimethylsilyl)-1,4-xylene) 取化合物(A)( 30 g,83 ·8 mmol)放入雙頸瓶( 250 ml), 右邊架上加液漏斗,中間通氮氣,注入乙醚(175 ml ), 以磁石攪拌子攪拌;將圓底瓶冰浴至〇°C,加入1.6 Μ溶於 正己烧之正丁烧Μ (108 ml,0· 17mol )於加液漏斗,緩慢 10 滴入,並充分攪拌之;半小時後,再注入氯化三甲基矽(32.4 ml,250 mmol )及乙醚(70 ml)於加液漏斗内,緩慢滴入; 反應三小時後,將反應物倒入裝有碳酸氫鈉水溶液的錐形 瓶中和至中性,並用乙酸乙酯萃取多次。收集有機層,以 無水硫酸鎂除水,再用真空迴旋濃縮器除去溶劑;以曱醇 15 作再結晶,得白色固體(10.50 g),產率50%。光譜數據 如下: mp 68〇C -69〇C ; 1H NMR (300 MHz 5 CDC13) δ 0.30 (s5 18H),2.41 (s,6H),7.22 (s,2H) 20 化合物iC) : 1,4-雙二甲基溴-2,5-雙三曱基矽苯 (1,4-Bis (bromomethy 1)-2,5-bis (trimethyl silyl)benzene) 取化合物(B) ( 7.00 g,28.0 mmol),N-溴丁二内亞醯 胺(NBS ) ( 9.97 g,56.0 mmol )及過氧化苯曱醯(benzoyl peroxide) ( 75%,0.678 g,2.1 mmol)置於雙頸瓶(250 ml) 25 中,雙頸瓶一端連接冷凝管,通入氮氣,另一端以血清塞 21 200521205 封住;注入四氣化碳(72 ml),以磁石攪拌子攪拌;加熱 至50-60°C,並以鹵素燈照光,四小時後停止反應;待回到 室溫後,重力過濾,用少量的四氯化碳沖洗固體,並收集 慮液,滤液以飽和硫代亞硫酸納水溶液及氯化納水溶液萃 5 洗數次,分離水層和有機層,水層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收 集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鎂乾燥,再用真空迴旋濃縮器除去 浴劑,以甲醇作再結晶’得白色固體(8 · 19 g ),產率7 2 %。 光譜數據如下: mp 92〇C -93〇C ; 1H NMR (300 MHz, CDC13) δ 0.39 (s? 10 18H),4.60 (s,4H),7.52 (s,2H) ik合物(D): 1,4-雙二乙基-2,5-雙三甲基矽-苯_1,4-二曱基碟 酸酯 (1,4-Bis(diethyl)-2,5-bis(trimethylsilyl)-phenyl -1,4-dimeth 15 anephosphonate) 取化合物(C) ( 4·00 g,9·80 mmol )及 Triethyl phosphite (3.70ml,21.6mmol)放入雙頸瓶(25ml)中,並放一個 磁石攪拌子攪拌,於氮氣下加熱至i丨〇°c,迴流24小時;回 溫至室溫’再用真空抽乾,得白色固體;以矽膠管柱層析 20分離純化(沖堤劑:乙酸乙自旨/正己烷=2 ),最後可得白 色的固體(4.30 g),產率84%。光譜數據如下: mp 65〇C -66〇C ; 1H NMR (300 MHz 5 CDC13) δ 0.33 (s5 18H),1.19 (t,J = 7.02 Hz,12H),3.25 (d,J = 20.8 Hz,4H), 3.95 (m,8H),7.60 (s,2H) 22 25 200521205 化合物(El : 1,4-雙(4-(队义二苯基銨基)苯乙烯基-2,5-雙 三曱基矽-苯 (l,4-di(4-(N,N-diphenylamino)pheny)vinyl-2,5-di(trimethylsilyl)benzene) 取化合物(D) ( 0.800 g,1.731 mmol)、4_(N,N-二苯基銨基) 5 苯甲酸(〇_9〇7g,1.73 1 mmol )放入雙頸瓶(25 ml )中, 雙頸瓶一端通入氮氣,另一端以血清塞封住;注入THF( 5.2 ml),以磁石授拌子攪拌30分鐘;在冰浴下,加入t-BuOK (0.5 83 g,5.193 mmol),溶液顏色立刻變黃;回至室溫, 繼續攪拌24小時;在冰浴下,加入5%硫酸水溶液悴熄反 10 應。抽氣過濾,收集黃色固體;以曱苯再結晶,得淡黃色 固體(0.936 g),產率85%。光譜數據如下: mp 296〇C 6-297〇C ; 1H NMR (400 MHz, CDC13) δ 0.38 (s,18H),6·91 (d,J = 8 Hz,2H),7.01(d,J = 8 Hz,4H), 7.05(d,J = 7 Hz,4H),7_10(d,J = 7Hz,8H),7.22-7.31(m, 15 10H),7.36(d,J = 8Hz,4H),7.78(s,2H) 請參照化合物(E)之合成方法 化合物3 : 1,4_雙(口卡口坐冬基)苯乙烯基-2,5-雙三曱基 >5夕-苯 (l,4-di(4-(carbazol-9,yl)phenyl)vinyl-2,5-di(trimethylsilyl)benzene)
光譜數據如下: mp 382〇C-385〇C; ]H NMR (400 MHz5 CDC13) δ 0.50 (s, 18H)5 7.10 (d, J = 200521205 8 Hz,2H),7.32(dd,J = 6.4, 1.6 Hz,4H),7.38〜7.52(m,8H),7.56〜7.63(m, 6H),7.75(d,J = 8.6 Hz,4H),7.91(s,2H),8.16(d,J=8.0 Hz,4H). 5 化合物F : 1,4-雙(4-(N,N-萘小基-苯基銨基)苯乙烯基-2,5-雙三 甲基矽-苯 (1,4-di(4-(N,N-Naphthalen-1 -y l^henylamino)phenyl)vinyl-2,5-di(trimethylsilyl)benzene)
10 光譜數據如下: mp 296〇C6-298〇C; 1H NMR (400 MHz5 CDC13) δ 0.37 (s5 18H), 6.87 (d, J =8·4 Hz,2H),6.94(d,J = 6.4, 1.6 Hz,2H),6.98(d,J = 8.4 Hz,4H),7.08(d, J = 8.6, 8.0 Hz,4H),7.18〜7.24(m,4H),7.27〜7.38(m,10H),7.46(dd,J=8.0 Hz,4H),7.76(s,2H),7.77(d,J = 7.8 Hz,2H),7.88(d,J = 8.0 Hz,2H), 15 7.93(d,J=8.0 Hz,2H) 實施例二、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首先,提供一個100mm X 100mm的玻璃基板,然後 於此玻璃基板上鑛上15Onm厚度的銦錫氧化物,並經由黃 20 光餘刻形成1 Omm X 1 Omm發光區域的圖樣後,在真空度 1(T5 Pa下進行真空蒸鍍,第一層先鍍上35nm厚的電洞傳輸 材料,此電洞傳輸材料為NPB(N,N’-diphenyl_N,N’-bis-(l-naphthalenyl)-[l,l ’-biphenyl]-4,4’-diamine),其結構如 下所示,電洞傳輸材料的蒸鍵速率係維持在0.2 nm/sec。 25 接著,第二層再同時鍍上結構如下之 DNA(9,10-Di-naphthalen-2-yl-anthracene)以及本發明之有 機電激發光材料(即實施例一之化合物(E))為一發光層, 200521205 DNA與化合物(E)重量比例為100:1.7,其厚度為45nm,蒸 鍍速率係維持纟0.2nm/sec。
其、、、"構如下所示,其係作為電子傳輸層,其厚度為20nm, 蒸鏡速率是0.2 nm/sec。
最後,以LiF(1.2nm)及Al(150nm)為材料鍍於上述之電 10子傳輸層上,以作為陰極。如此,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便製作完成。 實施例三、比較實施例 當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利用如下式(11)所示的化合物 15作為發光層的材料,則當施加6V的電壓給所製得之有機電 激發光元件時,可以得到亮度1007 cd/m2、電流密度219 mA/cm2、發光效率 2.4 lm/W和 4.6 cd/A,C.I.E =(〇 15, 0.20)。 25 200521205
DPAVBi
當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利用如下式(III)所示的另一種 習知的有機電激發光材料作為發光層的材料時,施加6V的 電壓給所製得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時,可以得到亮度為 1016 cd/m2、電流密度 11.5 mA/cm2、發光效率 4.6 lm/W和 8.9 cd/A,C.LE.=(0.16,0.27)。
式(III)
實施例四、量測結果 10 本發明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發光特性量測是利用直流 (DC)電壓來驅動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並利用Keithly 2000 量測,結果顯示發光顏色為藍色。此外,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的EL光譜量測係利用Otsuka Electronic Co·的光譜儀,並 使用photodiode array當作為偵測器,所測得之光譜圖形係 15 如圖1所示,其顯示發光波長在468 nm,而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的電流-亮度值(I-B)係如圖2所示,其電流-電壓值(ι_ν) 係如圖3所示,因此,當施加6 V的電壓給所製得之有機電 激發光元件時,可以得到亮度1943 cd/m2、電流密度212 mA/cm2、發光效率 4.8 lm/W和 9.2 cd/A,C.I.E.=(〇.l8, 20 0.32) 〇 26 200521205 比較上述的結果可以清楚瞭解,不論是以最大亮度或 是發光效率而言,利用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如 所製得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皆明顯優於利用習知的有機電
激發光材料(如式(II)或式(ΠΙ)所示)所製得的有機電激發光 5元件。 X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 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僅限 於上述實施例。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 10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中0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與習知的有機電激發光材料 15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EL光譜量測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與習知的有機電激發光材料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電流_亮度量測圖;以及 圖3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與習知的有機電激發光材料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電流_電壓量測圖。 20 【圖號說明】 無 27
Claims (1)
- 200521205 拾、申請專利範圍: • 一種有機電激發光材料,包含一如 構· 戈q式(I )之結B 式(I), ίο 15 其中R丨、R2、R3為各別獨立的具i至1〇個碳 取代或不取代的烷基(alkyl·)、1至10個碳原子:取^ 不取代的環烷基(cycloalkyl)、1至1〇個碳原子之取代 或不取代的烧氧基(alkyloxy)、具有6至3(M固碳原子之 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烴基、6至3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 取代的芳香族複環基、或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 的芳烷基;R4、I為各別獨立的具!至1〇個碳原子之取 代或不取代的烷基(alkyl)、1至1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 取代的環烷基(cycloalkyl)、腈基、或是具有6至%個 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烴基、芳香族複環基或芳 烷基;Ar為芳香族烴基、噻吩(thi〇phene)、呋喃(f—或是 芳香族複環基,且Ar為具有6至3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 取代的芳香族.烴基或芳香族複環基、以及麵脑沖⑽)、 呋。南(fUran);八及3為各別獨立的氫原子、具有1至⑺個 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烧基、具有U 1()個碳原子之取 代或不取代的環烷基、具有丨至1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 代的鏈烯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 28 20 200521205 族煙基、具有6至30 環基、或具有6至30 個石反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複 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烷基。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甘士 弟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 其中式(I )之化合物中^係盥Δ々。丄 Λ Ώ 你興Α或Β有鍵結或沒有鍵結, 之間係有鍵結或沒有鍵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 ^ _ 固乐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 一中材料係任意選自由下列跑 歹J取代基團所組成之群組:10 且R6、及117係、各別獨立,具有i至1G個碳原子之取 代或不取代的燒基、6至3(3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 香紅經基、芳香族複環基、或芳院基。 4 ·如申請專利範 且材料為任一 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 選自由下列群組之化合物: 29 200521205化合物9化合物1130 200521205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 31 200521205 其中式(i)中所示之材料係為發光層之摻雜物。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材料, 其中式(1 )中所示之材料摻雜濃度係介於lwt%至30wt%之 間。 7· —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至少包括: 一第一電極、一有機電激發光層與一第二電極依序設置 於一基板上; 其中’有機電激發光層所使用之材料包含如下式(1 )之化 合物:且’ Ri、R2、R3為各別獨立的具丨至⑺個碳原子之取代 或不取代的烷基(alkyl)、丨至⑺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 代的環烷基(CyCl〇alkyl)、丨至⑺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 代的烷氧基(alkyloxy)、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 15取代的芳香族烴基、6至3〇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 私複%基、或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烷基; R4、R5為各別獨立的具1至1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烷 基、1至1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環烷基、腈基、或是 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烴基、芳香族 2〇複環基或芳烷基;Ar為芳香族烴基、噻吩(thi〇phene)、呋 喃(furan)或是芳香族複環基,且Ar為具有6至3〇個碳原子 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烴基或芳香族複環基、以及噻吩 32 200521205 (thiophene)、σ夫喃(furan) ; A及B係各別獨立的氫原子、具 有1至1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烷基、具有1至10個碳 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環烷基、具有1至1 〇個碳原子之取代 或不取代的鏈烯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 5 芳香族烴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香族 複壤基、或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芳烷基。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其中式(I )之化合物中Ar係與A或B有鍵結或沒有鍵結 且A與B之間有鍵結或沒有鍵結。 10 A + L如申明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中材料係任意選自由下列取代基團所組成之群組:其中,1及r7 係各別獨立, 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33 200521205 取代或不取代的烷基、6至30個碳原子之取代或不取代的 芳香族烴基、芳香族複環基、或芳烷基。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材料為任一選自由下列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化合物7 化合物834 200521205P NbP Nb35 200521205又口甲蜎寻刊摩巳叫不,πΓ/,地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電洞傳輸層更包括具有芳香族烴基類取代基或 香族複環基類取代基的芳香族胺化合物、芳香族二胺化 物或疋芳香族二胺化合物,且此電洞傳輸層層之玻璃 溫度係大於l〇〇°C。 12.如申請專㈣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基板係透明基板。13·如申凊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第一電極係透明電極。 14·如申明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夾置於第-電極與第二電極間之有機電激發光層 係一層以上之層積結構。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甲層積結構包含有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 36 200521205 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及其組合。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層積結構之形成係以蒸錢(evap〇rati〇n )、旋轉塗 佈(spin coating )、噴墨(ink jet printing )或是印刷 5 ( Panting )方式形成於第一電極之上。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有機電激發光材料之成膜係以真空蒸鍍法、分子 線洛著法(MBE)、沉浸法、旋轉塗佈法、鑄造法(casting)、 條碼法(bar code)、滾筒塗佈法(r〇11 c〇ating)等形成。 _ 10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第二電極係以蒸鍍法、電子束鍍膜法(E_gun)或是 濺鏡法(sputtering)所形成。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第二電極之材質係鋁、鋁鋰合金、鈣、鎂銀合金、 15 銀合金或是銀等導電性材料。3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2137790A TWI268951B (en) | 2003-12-31 | 2003-12-31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2137790A TWI268951B (en) | 2003-12-31 | 2003-12-31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521205A true TW200521205A (en) | 2005-07-01 |
TWI268951B TWI268951B (en) | 2006-12-21 |
Family
ID=38291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2137790A TWI268951B (en) | 2003-12-31 | 2003-12-31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268951B (zh) |
-
2003
- 2003-12-31 TW TW92137790A patent/TWI26895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268951B (en) | 2006-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08663B2 (ja) | 新しい電子輸送用物質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 |
KR101593465B1 (ko) | 새로운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용 화합물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 |
KR100867526B1 (ko) | 신규한 디아민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유기전자소자 | |
US20040067387A1 (en) | Organic compounds for electroluminescen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ing the same | |
TW200914577A (en) |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
TWI290582B (en) | Anthracene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the anthracene compound | |
TW200835770A (en) | Blue light-emitting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EP2415752A1 (en) |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ing same | |
KR20060127059A (ko) |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용 호스트 재료 및 유기 전기 발광소자 | |
KR101415734B1 (ko) | 신규한 아릴 아민을 사용한 정공수송 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 |
KR101321988B1 (ko) | 방향족 유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 |
KR20040016274A (ko) | 발광 스파이로 이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 |
KR101375542B1 (ko) | 티오펜 유도체를 포함하는 정공수송 물질 및 이를 사용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 |
KR20140127705A (ko) | 피리딘-피리미딘계 유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 |
WO2004065520A1 (ja) | 発光素子、それに用いる縮合多環系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130051321A (ko) | 신규한 3차 아릴 아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 |
KR101327301B1 (ko) | 아민계 정공수송 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 |
KR100670185B1 (ko) | 1,5-디아미노나프탈렌 유도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 제조용조성물, 그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 |
KR100754474B1 (ko) | 안트라센계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다이오드 | |
KR20150005331A (ko) | 새로운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용 화합물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 |
JP3614365B2 (ja) | 薄膜el素子 | |
KR101641351B1 (ko) | 아이소퀴놀린 유도체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 |
TW200521205A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
JP3598097B2 (ja) |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0747089B1 (ko) | 녹색 발광 유기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다이오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