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12738A - Optical free space signaling system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free space signaling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12738A
TW200412738A TW92100250A TW92100250A TW200412738A TW 200412738 A TW200412738 A TW 200412738A TW 92100250 A TW92100250 A TW 92100250A TW 92100250 A TW92100250 A TW 92100250A TW 200412738 A TW200412738 A TW 2004127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entioned
data
scope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00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lan Edward Green
Euan Morrison
Original Assignee
Quantumbea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umbeam Ltd filed Critical Quantumbeam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1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27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2Line-of-sight transmission over an extended range
    • H04B10/1123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 H04B10/1125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using a single common optical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2Line-of-sight transmission over an extended range
    • H04B10/1123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 H04B10/1127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using two distinct parallel optical path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信號系統及信號系統相關元件。該發 明的實施例是關於信號方法及裝置,其利用調變 (modulating)及回復反射(retro —ref iecting)無線光束 (free-space light beam)傳輸資料。 【先前技術】 國際專利申請書W0 98/35328敘述使用無線光束之單 點到多點通訊系統,在此引用其完整内容以供參考。W〇 9 8 / 3 5 3 2 8特別敘述複數使用者站(假設在一條街的各別家 j 中)發射非調變光束到當地分配節點(例如假設在街上的通 訊站)。在當地分配節點中,進來的光枣根據資料信號被 一可各別驅動調變元件陣列的調變元|件:各別調變並反射到 它原來的使用者站。在使用者站中,偵測已被調變的光束 並重新產生資料信號。 【發明内容】 根據這一觀念,本發明提供一種信號系統,包含第一 及第二信號裝置,
第一、唬裝置包含用以接收信號的裝置,該信號從第 二信號裝置輸出並挾帶從第二信號震置傳送來之調變資 料;;換收到信號的第一部分成為對應之電子信號的裝 置,處理對應的電子信號來得到上述上傳f料的裝置;反 射收到信號回去第二信號裝置的裝置;以及
3019-5421-PF(Nl);Joseph.ptd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2) -------· 第一 k號裝置包含產生信號的裝置;根據傳送到第一, 信號裝置的上傳資料來改變產生信號強度的裝置,此信號 強度介於第一和第二非零強度位準(first and sec〇nd non-zero intensity levels);從第一信號裝置接收反射 信號的裝置; ^在第二信號裝置方面更包含用以接收一指示介於第一 h號I置及第二信號裝置間信號衰減特徵的指示信號的裝 置;根據上述衰減特徵的指示信號來修改 度位準間強度差異的裝置。 、弟弟一強 基於另 觀點,此發明提供一個驅動電路用以施加 … % Μ他刀口一 個驅動電流到一個信號產生器,此驅動電路包含一個 源,一個加偏壓放大器(differential ampUfie 一: 以差動方f(differentially apply)加沒料訊號到上述加 偏壓放大态的裝置;一個電容器其一端連接於第一餘 關元件的基極以形成上述加偏壓放大器的一 ^ 端連接於第二固態開關元件的集極以形 乂及力 器的一部分。 战上述加偏壓放大 «Ρ 更基於另一觀點,這個發明提供一個信號 一信號裝置及第二信號裝置, Ί' 統包含第 第一信號裝置包含用以接收從第 信號的裝置;反射一部分接收信號回 及 二信號裳置所輸出之 到第二信號裝置;以 Ο 第二信號裝置包含產生訊號的裝置;輪 到第一信號裝置的裝置;接收第一信號裝置生之信號 衣置之反射信號的
200412738
第二信號裝置方面更包含用以處理在第二信號裝置中 接收之反射信號以決定反射信號強度之測量的裝置;和根 據測量而得之上述反射信號的信號位準(signai Uvei)來 動態修改產生信號的信號位準的裝置。 【實施方式】 概述:
押第一圖概略說明資料分配系統,此資料分配系統利用 =點到夕點信號系統來傳輸資料到複數使用者站或.接收從 複數使用者站來的資料。如圖所示,此資料分佈系統包含 個中央分配系統1 ’此中央分配系脱經由各別的光纖 5a〜5c傳輸光學資料信號(〇ptical d討a signai)到複數當 地刀配節點3 a〜3 c或接收從複數當地分g己節點3 a〜3 c來的光 學資料信號。 在當地分配節點3a中,從中央分配系統1接收之資料 流各別被傳送至使用者站7 a〜7 d,並且使用無線光鏈路
Cfr*ee~space optical links)lla 〜lid,亦即不是將光引
導在光纖路徑的光鏈結,從使用者站7 a〜7 d接收傳給中央 分配系統1的資料,。同樣的,資料在當地分配節點3b和 使用者站7 e〜7 h中間以無線光鏈結1 1 e〜11 h傳輸,以及資料 在當地分配節點3 c和使用者站7 i〜7 1中間以無線光鏈結 11 i〜11 1傳輸。每一個使用者站7被連接至少一個使用者襄 置(未圖示)。在這個實例中,使用者裝置包含一部電視機
3019-5421-PF(Nl);J〇seph.ptd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4) (未圖示),此電視機傳送頻道訊息(channel information)到中央分配系統1,並且接收對應的電視訊 號;以及一個電腦系統(未圖示),此電腦系統經由中央分 配系統進入網際網路。 '
在這個實例中,每一個使用者站7發射出低發散(丨〇w divergence)之無線光束,此無線光束根據傳送至當地分 配節點3的資料被小幅訊號調變且在對應的當地分配節點3 中被引導。每一個當地分配節點有複數個調變元件(未標 示在第1圖中),此數個調變元件調變並回復反射各別從使 用者站7傳送來的光束以此來從當地分配節點3傳送資料到 使用者站7。此發明一方面關係到使用者站7用以驅動光源 的驅動電流。此發明的另一方面關係到.回授控制迴圈 (feedback control loop),此回授控迴圈根據各別在 使用者站7回收的回復反射光束的信號位準用以調節發射 光束的功率。此發明的另一方面關係到用來調整小幅訊號 調變的調變深度(modulation depth)的回授控制迴圈,此 小幅訊號調變是作用在發射光束上的。 使用者站
第2圖以較詳細的方式概略說明在第1圖之資料分配系 統的其中一個使用者站7的主要元件。如圖所示,使用者 站7包含一個用以輸出同調光束(c〇herent light beam)23 的雷射二極體2 1。在此實例中我們設計出使用者站7,所 以我們可以和當地分配節點3通訊,在2 0 0公尺範圍内有 9 9. 9%的鏈結有效性。為了實現這一點,雷射二極體2丨是
3019-5421-PF(N1);Joseph.ptd 第9頁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5) 一個50毫瓦(mw)的雷射二極體,此雷射二極體輸出的雷身于 光束波長為780奈米(nm)。 此輸出光束2 3經過透鏡2 5,此後稱為平行校準透@
25,此平行校準透鏡25降低光束23發散的角度以產生大致 上為低發散的光束2 7。低發散的光束2 7的發散情形可以弟基 著改變平行校準透鏡2 5和光源2 1間的距離來調整。然而, 由於在雷射二極體2 1孔徑中的繞射作用,如習知該技藝者 所知,低發散光束2 7不能完全地平行校正。在這實例中, 平行彳父準透鏡2 5疋低像差透鏡,所以低發散光束2 7相對地 有一致的前導波(wavefront),平行校準透鏡27其直徑5〇 毫来(mm ),並且具有大得足以收集所有從雷射二極體2丨射 出光線的數值孔徑(numerical ape rtur专)。 雖然光束2 7的發散度很低,光束2 g〗;的大小在被當地分 配節點3反射然後入射使用者站7時已經比低發散光束27從 使用者站7中出來時大很多。在此實例中,如第3圖所示, 反射光束29的光束大小大到足以包圍透鏡,此後叫作下傳 偵測透鏡31(the downlink detection lens 31),此下傳
偵測透鏡31被設置在鄰近於平行校準透鏡25。在此實例 中,下傳偵測透鏡31和平行校準透鏡25的入口光圈 (entrance pupils)都設在同一個平面。 回到第2圖,在第2圖中為了清楚起見,只有接收到的 光束29入射到下傳偵測透鏡31的部分被圖示出來下傳偵 測透鏡3 1將接收到的光束2 9聚焦在偵測器3 3,此偵測器3 3 在這實例中是崩潰光電二極體(avalanehe phQtQdiQde)。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6) 下傳偵測透鏡3 1的直徑丨〇 〇毫米 3 1的本觅用咅3♦ 仁疋因為下傳偵測透鏡 勺主要用心疋要m可能的聚光進偵測器33所 要求如同平行校乘裱於9 C; > rr Μ 亚/又有被 口 >戈丨』卞仃仅旱透鏡25的高品質。第4圖概略 器3 3的偵測表面6 1和下傳 ^ $ ’ 、“ A 透鏡1從收到的光束29聚光 ϋ的先.,沾63。在這個實例中,偵測表面61的直 ⑽ 楗米(// m)而光點6 3的直徑大概是5 〇微米。 偵測器33將收到的光束轉換的對應電子訊 節點3的調變而改變的。此電子訊= 波器37過遽。過遽後的信號輸入到 中央控制早7039 ’此中央控制單元39執行傳統的時序回復 (clock recovery)及資料恢復(data retrievai)作 新產生從中央分配系統}來的資料。然养恢復的資料傳入 和使用者裝置42連接的介面單元4丨。··;: 介面單元41也接收從使用者裝置乜來的資料並將此收 到的資料輸人到中央控制單元39,此中央控制單元^產生 一個適當的信息(資料DATA)經由當地分配節點3傳送到中 央分配系統1。此信息輸出到雷射驅動器43,此雷射驅動 器根據此信息來對雷射驅動器21輪出光束㈡作調變。在 此實例中’雷射驅動器43對雷射二極體21輸出的光束⑴乍 小幅信號調變。第5圖說明這調變並顯示出cw雷射位準 65(CW User level)和作用在其上的小幅信號調變“(在 雷射功率位準1和!>2間作變化)。因為回復反射系統的不對 稱的路徑損失(asy随etric path 1〇ss),小幅信號調變的 概念可用來提供一個全頻上傳頻道(fuU bandwidth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7) 、 upl ink channel )。如同習知此技藝的人所知的,此上傳 、 的調變資料將變成下傳資料額外的雜訊來源。這在第6圖 表示下傳資料69的眼圖中說明,下傳資料69包含了干擾它 的上傳資料67和在雜訊容許範圍7〇(n〇ise margin 70)下 的損耗結果(consequent reduction)。然而,如果上傳資 料”周受/朱度(疋義為P〗P2)保持得夠低的話,那麼上傳下傳 動作就可以在相同的頻寬上進行了。 回到第2圖,中央控制單元39也連接到第一馬達驅動 器 45a(m〇t〇r driver 45a)和第二馬達驅動器 45b(mot〇r dr 1 ver 45b);第一馬達驅動器45a提供驅動信號(drive m signals)到水平步進馬達47(h〇riz〇ntal stepper m〇t〇r 4 7 ),第二馬達驅動器4 5 b供驅動信號到:垂直步進馬達 49(vertical stepper* motor 49)。在此實例中,雷射二 極體21,平行校準透鏡25,偵測器33和下傳偵測透鏡“設 置在一起,形成一個光學組件51,而水平步進馬達47可以 依一垂直軸將光學組件51執行水平旋轉,讓平行光束27在 一水平面上移動;而垂直步進馬達49可以依一水平軸將光 學組件51執行垂直旋轉,讓平行光束27在一垂直面上移 動’用這方法可以改變發射光束方向。 當地分配節點 办 第7圖概略說明其中一個當地分配節點3的主要元件。 如圖示,當地分配節點3包含一個通信控制單元 71(communications control unit 71),通信控制單元71 接收從中央分配系統1發出並沿著光纖5傳送^ ^之光$信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8) 號(optical signals),並且從收到的光學信號重新產生 被傳送的資料。通信控制單元71根據輸出到調變器驅動電 路73(modulator drive circuit 73)的該傳輸資料產生控 制訊號,調變驅器動電路73接著會提供對應的驅動信號到 调變杰陣列7 5 ( m 〇 d u 1 a t 〇 r a r r a y 7 5 )。在此實例中,變器 陣列75的調變器元件各別被調變器驅動電路73所定址,藉 著調變器驅動電路73輸出的驅動信號來改變調變元件的反 射性。 在此實例中,變器陣列7 5包含一個二維平面的限制量 子欺塔克效應(Quantum Confined Stark Effect,QCSE) 裝置(有時稱為反身光電裝置Self Electro-optic
Devices 或 SEEDs)積體陣列(i n tegr a ted: array)。第8A 圖 概略說明其中一個QCSE裝置91的剖面圖:〗。如圖示,qcSE裝 置91包含一個透明窗93(transparent wlndow93)從適當 的使用者站7來的光束透過透明窗93依序經過95-1、 95-2、95-3等三層以砷化鎵(GaAs)為基底的材質。95-1層 是 P 型傳導層(p-conductivity type layer) ,95-2 是有複 數量子井(Quantum wells)在此形成的本質層(intrinsic layer),95-3 是一個N 型傳導層(n-conductivity type layer)。這三層在一起形成一個p—i—n二極體。如圖示,P 型傳導層95-1連接到電極101而N型傳導層95-3連接地端 1 03。反射層97,在此實例中是一個布拉格反射器(Bragg reflector),設在N型傳導層95-3底下,而基底層 99(substrate layer)設在反射層97底下。
3019-5421-PF(Nl);J〇seph.ptd 第13頁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9) ^ 在實際動作上,從使用者站7來的光束經過透明窗93 進入石申化鎵基底層 95(Gallium Arsenide based layers 9 5 )。本質層吸收光的量取決於加在電極1 〇 1的直流偏壓。 理想中,當沒有直流偏壓加在電極1 〇 1時,如第8Α圖說明 的,光束經過透明窗93並且在本質層95-2被完全吸收。結 果’當沒有直流偏壓加在電極1 〇 1時,沒有光被.反射回對 應的使用者站7。另一方面,當約-5伏特(VO 11 s )直流偏壓 加在電極1 0 1時,如第8B圖所示,從對應之使用者站7來的 光束經過透明窗93及砷化鎵基底層95並被反射層97反射。 因此,依據調變器驅動電路7 3的驅動信號改變電極1 〇 1上 j 的偏壓,藉此QCSE調變器9 1對接收光束作振幅調變 (amp 1 itude modulate)並反射此調變後^的光束回到使用者 站7 ° 如第9圖所示,在理想的情形裡,零偏壓,由於造成 無反射光,加在電極101以輸出二元訊號” 〇” ,而-5伏特直 流偏壓加在電極101,由於造成使用者站7來的光在QCSE裝 置9 1被反射回去,以傳送二元訊號”丨”。然而典型的情形 中,當零偏壓加在電極101時,qSCE調變器91會反射7〇%的 光束;而當-5伏特直流偏壓加在電極1〇1時,qSCE調變器 91反射95%的光。因此,實際上傳送"〇”和”丨"的二元訊號着| 時在使用者站7這端只會偵測到約25%的光量(am〇unt 〇f 1i ght )差異。 本質層95-2可以藉著增加額外的量子井造成本質層 9 5 - 2的洙度加深的方法來增加吸收的光束量。然而,如果
3019-5421-PF(N1);J〇seph.ptd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10) 本質層95-2的深度增加,則必須在電極1〇1上加更高的偏 ,以產生穿過本質層9 5-2的電場,此電場使得光能穿過本 質層95 —2。因此,在本質層95-2的吸收性和加在電極101 上的偏壓二者間不能兩全其美。 —藉著QCSE調變器91,各別調變元(m〇duUt〇r ceUs) 能實現每秒超過十億位元(Gigabit)的調變率(m〇duUti〇n rates) °
一第1 〇圖表示這實例裡使用的調變器陣列75的表面。如 圖不,调變器陣列75是一個二維陣列,並方向γ上有丨6個 調變元件91,垂直於方向γ的方向X上有2個調變元件91。 由於在方向X上只有2個調變器,習知此技藝的人會從這陣 列^長邊為始對調變元件91定址,調變丨器陣列75的結構 此後變得很簡單。 彳此實例中,每個調變元件91在方上長約imm且 方向Y上寬約1〇0 。選擇這個佈局的設計是用來配人 能在有很多層樓的建築中的使用者分佈。特別的,對口 ,列器陣列75使方向X對應建築的水平方向,而γ方 = 建築的垂直方向,而且在方向X上的調變元件91少於在方β 向Υ上的,因為我們假設使用者主要分佈在方向Υ上。
儿件91在方向X上的長度做得比在方向γ上的寬還要° ^ 了確保能足以涵蓋整楝建築的邊緣。 、疋為 有 偵 —备地分配節點3 w 〇叫识μ ,罕列π^則陣列w 複數光谓測元件(light detecting elements)。 測元件轉換從對應的使用者站7入射進來的光,將光變先
200412738
成對應的電子信號輸入到 79)。在㈣電路79中,〜cUit 大,然後偵測電路79執^^測/士陣列來的電子信號被放 • 仃傳統的日π序回復(c 1 〇 c k retnevai)和資料重現處理(data regenerati〇n processing)來重新獲得從使用者站?來的信息資料。從所 f使用Μ 7丄來的信息、資料被重新獲得後輸出到通信控制 單兀71,通仏控制單元71沿著光纖5用光學信號 資料到中央分配系統][。 〜
如第7圖所示,在此實例中,我們提供各別的光學系 統(optical systems)給調變器陣列75和偵測器陣列77。 特別的,調變器陣列7 5實際上是放在不失真透鏡 80(telecentric lens 80)的後焦點平面(back focai plane)上(用一個阻撞元件81,st〇p me mb e r 81,和一個透
鏡元件8 2來表示)。如在這點上熟練的人所知,不失真透 鏡8 0引導從使用者站來的低發散光束打到它後焦點平面上 的一點,這一點的位置由入射光的角度來決定。換句話 說,不失真透鏡80將它不同方向的視野(different direct ions within its field of view)映到調變器陣歹,j 7 5中的不同位置。在這方法中,調變器陣列7 5可以調變並 反射從複數使用者站來的光束,這些使用者站7在不失真 透鏡80視野中的不同位置。申請人先前的國際申請書w〇 98/35328中有敘述在調變器陣歹4 75前使用不失真透鏡的優 點,其内容在此被引用以供參考。 4貞測器陣列7 7位在一個透鏡的後焦點平面,此後稱該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12) 透鏡為上傳偵測透鏡8 3。在這點上熟練的人知道大部分經 · 過上傳偵測透鏡8 3的入射光不必然會垂直於偵測器陣列 7 7。上傳偵測透鏡8 3因此僅僅設計來盡可能地收集從使用 者站7來的光,並引導收集到的光到各別的偵測元件。在 這實例中,上傳偵測透鏡83比調變器透鏡80大2倍,但是 焦距則大約相等。換句話說,上傳偵測透鏡83的焦距比數 (f-number)大約是調變器透鏡的一半。 雷射驅動器 如以上所述’這發明的許多方面是關於雷射I區動器4 3 的控制和操作。因此我們將會對雷射驅動器43作詳細的敘φ 述°
第1 1圖是一個電路圖,它說明在此實例中雷射二極體 2 1以及雷射驅動器4 3的組合形狀。如圖·示,雷射驅動器4 3 包含2個各別負責提供電流以驅動雷射二極體2 1的電流源 221及223。電流源223是一個電壓控制(v〇itage contro led)電流源,它根據從中央控制單元39收到的的控 制信號CTRL2輸出電流,如第2圖所示。電流源223產生的 電流是一種偏壓電流(b i a s c u r r e n t)並經過阻抗 ^(Resistor M加在雷射二極體21。電流源223產生的偏 壓電流的位準(1 e ν e 1)會決定雷射二極體相對較低點的輸 出功率。(即第5圖所示的P2) J 第二電流源2 2 1也是電壓控制電流源,它根據從中央 控制單元39收到的的控制信號CTRL1決定輸出電流位準,' 如第2圖所示。如圖11所示,電流源221輸出的電流授入一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13) 個加偏壓放大器’此加偏壓放大器是由q丨及q2這二個 P - N - P電晶體所成的。如圖示,從中央控制單元3 g收到上 傳信息(貧料)被暫存(buff ered)到緩衝暫存器22 5 (buff er 225 ),而差動輸出(differentiai 〇utputs)從緩衝暫存器 225被取出,再各別輪入到電晶體及⑽的基極中 (bases)。特別的,電晶體Q1的基極由上傳信息.的反相信 號(complement)(非資料)驅動,而電晶體Q2的基極由上傳 信息(資料)驅動。在這方法中,當信息資料是低值(1〇w value)時電晶體Q1會開啟而電晶體Q2會被關閉,因此電流 源221產生的電流經由阻抗匕接地,並且當信息資料為高值j (high value),電晶體Q2會開啟而電晶體…會關閉,所以 電流源221產生的電流經過電晶體…並種電流源223產生的 偏壓電流加在一起,此電流源223產生_偏壓電流接著作 用在雷射一極體21上。如同習知此技藝者所知,電壓控制 電流源221產生的電流量決定雷射二極體2 率。(即第5圖所示的Ρι) 的取-輸出功 這s實例中回復反射系統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在使用者 站7測量到的反射信號強度被用來控制發射光束 = 的信號位準剛好足以用來獲知我們所欲得知 H 號雜 5fi 比(:Unal_to_noise rati〇)或位元錯 (bK error pte)。在這方法中,發射光束的功率位準設 在系統需求最低的程度,系統效率因此而最 傷眼睛的優點。 攻佳化並且有不 習知此技藝者知道,收到的信號將包含調變後的反射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14) . 光束混著所在環境裡的背景光(background light)(即曰 光)°背景光相當地固定並會形成收到信號的直流成分( component)。相反地,因為隨著下傳資料的反射光束被振 , 幅調變(amplitude modulation),反射光束將包含直流和 父流成分(AC component )。在此實例中,中央控制單元3 9 測里收到k號的交流信號成分(A C s i g n a 1 c 〇 m ρ ο n e n t)的 #號強度(為了避免過多的環境光(aml3ient light)所造成 的錯誤測量),並用此測量來決定並輸出適當的電壓控制 信號CTRL2來控制電流源223產生的偏壓電流。 中央控制單元3 9達成上述功能的方法將參照第1 2圖來4 敘述’此圖表示中央控制單元的主要組成。如圖示,從渡 波器3 7 ( f i 11 e r 3 7 )取得的信號輸入到一個平均功率決定 單元231(average power determining unit 23)。(在此 實例中’濾波器3 7是一個高通濾波器,它過濾掉收到信號 的直成分而不過渡掉交流成分。)在此實例中,平均功 率決疋單元231決定過渡後信號的連續平均功率(running average power)。以理想功率位準(pdes)(desired p〇wer level (Pdes))減測出功率位準即產生錯誤信號(e)( error s i g n a 1 ( e)),錯誤信號(e)輸入到控制器a 223 (controller A 223 ),控制器A 223用傳統的控制技術❿ 改變控制信號C T R L 2以降低錯誤信號(e)到零。在此實例 中,理想功率位準(Pdes)根據光學接收器的參數被決定並被 預先δ又疋’此參數诸如雜訊頻寬(noise bandwith)、輸入 電流雜訊(input current noise)和電壓雜訊光譜密度
3019-5421-PF(N1);Joseph.ptd 第19頁 200412738
(voltage noise spectral densities)等,這些參數在特 別的接收器設計中是眾所週知的。 〆 f 第12圖也表示出處理(如編碼(enc〇(|e)等)上傳資料 (資料)的上傳資料處理器235 (uplink data process。;
235 ),上傳資料是經由介面單元41從使用者裝置42傳送 來的,所以它是傳送到當地分配節點3的適當形式。第工2、 圖也表示出產生控制信號CTRL1的第二控制器(控制器 B)237,CTRL1用來控制電流源221並由此控制小幅信°號 變的調變深度(modulation depth),小幅信號調變\〜來抽 帶上傳資料到當地分配節點3。如第12圖所示,控制信號 CTRL2輸入控制器B以產生控制信號^礼!。這麼作的理由1* 如以上所述,藉著產生用以重疊在:所需之偏壓電流上 的小幅信號調變電流,上傳資料被傳送到當地分配節點3 來提供下傳所需的光,這上傳調變也出現在回復反射·下 信號中並且被使用者站7視為額外的雜訊源。為了把上 調變強加在下傳信號所產生的信號雜訊比的不良影響降 最低,在維持足夠的上傳信號雜訊比時盡可能地維&上 調變深度(ΡΓ-Ρ2)在最低程度是有利的作法。
在回復反射系統中,下傳信號穿越大氣二次,而上 信號只穿越大氣一次。因此,下傳信號的空中損耗 (atmospheric l〇ss)比上傳信號大(前者的分貝UBs)日 者的兩倍)。0此,在單純的情況下,如果為;維持收疋至, 的下傳資料信號強度不變,必須增加X分貝的雷射功率^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16)
平衡加增的空中損耗,則上傳調變深度只需要增加"2 > 貝來維持上傳動作的執行。然而實際上,光學系統幾何 耗(geometrical losses)(光束發散及系統孔徑大小造成' 的)和QCSE調變器的調變效率等造成了空中損耗和所f @ 上傳調變深度二者間更複雜的關係。發明人已經計算$ i 傳及下傳所需功率並定出上傳調變深度對各種損耗及接& 器敏銳度(r e c e i v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i e s )的下歹ij關係: luiogl·......--U3er ]= 1 _ muser (1) [(Atelecentric 一 Aup)+(Adown +Aatmosphere}+(snode -Suser·} ]+l〇丄ogmn〇de 其中muser代表上傳調變索引值(uplink modulation index)它是一個(小於1的)數字代表光學功率(optical ρ 〇 w e r )實際被調變的部分,由下列式子求得(參照第5 圖)· ^user = —ρ^Ρ2 (2)
Sn〇de是當地分配節點3的接收器敏銳度(以分貝為單 位);Suser是使用者站7的接收器敏銳度(以分貝為單位); DUde是QCSE調變器的調變索引;Aat_phere是空中耗損(以分貝 為單位);Aup是上傳(從使用者站7到當地分配節點3 )幾何 耗損(以分貝為單位)由下列式子求得: ^atmosphere = 20 log [--]dB R tan 0user (3) 其中Dn〇de是當地分配節點3的接收器透鏡83 (receiver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17) lens 83)的直徑;R是使用者站7到當地分配節點3的矩 灕,而是使用者站7發射光束的光束發散(beam divergence) 〇
Atelecentri(:是不失真透鏡的幾何耗損(以分貝為單位) 由下列式子求得:
Ltele centric 20 log [ R tan 0U; ser 其中Dtelecent_是不失真透鏡80的直徑。
Adown是下傳(當地分配節點3到使用者站7 )幾何耗損(以 分貝為單位),由下列式子求得: '
Adown 一 20 log [· 'user ] 其中1)_是使用者站7的接收透鏡2奴1^(^;^;11^161^ 29)的直徑,而0n〇de是不失真透鏡80輸ΐ的反射光東的光 束發散。 一般情況下,由於系統的幾何(geometry 〇f system),在被給定的設備下Atelecentric,Aup和^咖是固定的 損耗。QCSE調變器的調變索引也是固定的參數,所以空中 損耗是唯一的變數參數。給定一空中損耗的測量值,上列 等式(1)就能計算出最小上傳調變索弓丨(muser)。從計算出的 調變索引,適當的控制信號(CTRL1 )即被決定,此控制信 號(CTRL1)作用在電壓控制電流源221使其獲得計算而得之 調變索引。在此實例中,這二個計算由第1 2圖所示的控制 态B 2 3 7執行。如圖示,在此實例中,藉由輸入控制信號
3019-5421-PF(Nl);J〇seph.ptd 第22頁 200412738
控制器B 237單單 CTRL2到控制器B 237以及上述等式(1) 執行這二個計算。
在此實例中空中損耗的測量(A 特別地 信號ctrl2的電流值來估計。這是可能的,因ΓΓ制作Γ CTRL2隨空中損耗改變,由於控制器A233的動作。在^實u 例中,設計控制器A 233讓控制信號„礼2和空中損耗成正 比。關於控制信號CTRL2對空中損耗的比例常數(c〇nstant of proportionality)可以憑經驗(預先)決定控制哭B 237用此比例常數從CTRL2的目前數值來決 測量方法。然後控制器B 237用上述方式決定最小上么周耗 變索引(muser)並隨後決定控制信號CTRU的適當值(再次用 正比於發送的雷射功率位準P2的控制信號CTRL2),控制信 號CTRL 1將設定最大傳送功率位準匕在對應於最小上傳調變 索弓丨(muser)的位準,最小上傳調變索引(u從等式(2)決 定出來。
回到第11圖,在此實例中使用的驅動電路4 3的另一觀 念是連接在電晶體Q2的基極和電晶體91的集極間之電容器 C的刖置性(provision)。特別地,設立電容c是為了降低 加在雷射二極體2 1的調變電流的失真情形。參考第丨3圖, 第1 3a圖是說明由一個如第丨丨圖所示但沒有電容器c之雷射 驅動器所產生用以輸入雷射二極體2丨的驅動電流座標圖。 如圖示,當電晶體Q1打開關閉時,尖角241(spike 241)在 輸入雷射二極體2 1之驅動電流中產生。 發明人已經發現這些尖角241是被電晶體Q1的基極到
3019-5421-PF(Nl);Joseph.ptd 第23頁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19) 集極間的内部電容產生的,當電流從基極驅動信號被連接 到雷射二極體時。發明人已經知道藉著加入適當的電容c 連接在電晶體Q2的基極和電晶體Q1的集極間來降低失真情 形。ϋ是因為分別用在驅動電晶體Q〗及〇2的信號間相位差 180度’因此當一個資料上升波緣(data rising edge)提 供給電晶體Q1的基極時,一個相對的下降波緣(£&1丨丨叫 e d g e )即提供給電晶體q 2的基極,反之亦然。因此,藉著 把電,,C的實際電容數值設成和電晶體9丨之基極到集極 的電容量相同,經過電容c的電流會實質上抵消經過電晶 體Q1之基極到集極間形成之電容的電流。第13β圖是一個 說明第11圖所示的雷射驅動器43產生的驅動電流座標圖, 其中電容C即用此方式連接。如同在第_圖可以發現的, 第13A圖中的尖角241實際上已經被避麵了。對—個如卷
例中使用的典型高速妙晶片而言,電容G所需為^ 微法拉(pF)。 M 變形和進階實例 n 一1上ί實例中’使用者站是在相對於當地分配節點的 站同二知此技藝者所知❸,上述技術可以應 用在使用者站和/或當地分配節點相對於對方作移動的 例。在這樣實例中’使用者站最好要引 . ,Ή用 個發射器陣列 (array of emitters)如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erticai cavity surface einitting lasers,VCSEL)如此 束方向可用電子式控制而非如上例的機械、 的實例中’使用者站最好也使用一個债測器陣列,=
3019-5421-PF(N1);Joseph.ptd 200412738 五 以藉著决疋偵測器陣列中的哪一個偵測器元件偵測到從當 地分配節點來的調變光來決定當地分配節點到使用者站的 方向。因此,可以進行追蹤作業(tracking 〇perati〇n), 其中在毛射器陣列(emitter 中用以輸出光束到當 地分配節點的VCSEL元件被選定是根據積測器陣列中哪一 個偵測兀件偵測到從當地分配節點回來的光。這方法被實 行的方式記述在國際專利應用w〇〇〇/48338,它的全部内容 在這裡被引用以做參考。 f上述貫例中’在使用者站提供分別的光學系統給光 發射,(light emitter)和光偵測器(light detect〇r)來 降低落在光偵測器的回復反射。如同對此熟練的人所知 的,雷射驅動電路和上述控制演算法y〇ntr〇1 algorithms)也可以運用在有使用分光 (beamsplitter) 以調校上述平行校準透鏡和下傳偵測透:鏡之光學軸的系 統’如W098/35328 和 W0 00/48338 所述。 如上所述,在當地分配節點提供分別的光學系統給調 變器陣列和光偵測器,以及在使用者站提供分別的光學系 統給光發射器和光偵測器,使得這些透鏡系統依據它們結 合的光學元件分別在最佳狀態下進行作業。在上述實例中 的特別細節只是為了舉例,對這發明而言並不是必需的。 光學系統一起運作如同一個光學組件,這光學組件是由步 進馬達推動(stepper motors)以操控發射光束。或者,光
在第一個實例中,光發射器和光偵測器跟他們結合的 發射器和其結合的逶鏡系統可以跟光偵測器和其結合的逶
3019-5421-PF(N1);Joseph.ptd 第25頁
200412738 發明說明(21) 鏡系統分開進行。記述在W0 〇1/〇5〇72的光操控技術也可 以加=運用,它的全部内容在這裡被引用以供參照。在另 一個貝例中,可以藉著移動用以形成發射器透鏡的一部分 之透鏡元件來移動光束。 如同習知此技藝者所知的,如果發射光的方向被改變 則回來的光束一般將不會聚焦在偵測器的偵測表面中心。 然而丄,果偵測表面比聚焦的光點大,如同在第一個實例 中,這就不是問題。如同對此熟練的人所知的在第一個實 例的處理方式’偵測表面是否比聚焦的光點大並不是必需
的,因為當發射光的方向被改變時,偵測透鏡的光學軸就 會配合發射光的方向移動。 f上述實例中,從複數使用者站來的光束入射在當地 为配二點的調變器陣列之相應調變元件$並且被包復反射 =到匕們原來的使用站。或者,可以在"當地分配節點提供 複數光發射器並在每個使用者站提供調變器。 在上述實例中,使用調變器QCSE。如同習知此技藝者 7斤知的’別型的反射器和調變器可被使用。例如,反射器 T 用平面鏡而傳導調變器m〇duiat〇r
如液曰曰(liquid crystal))可以設在透鏡和平面鏡中間。 進一 ^說’如同習知此技藝者所知的反射器和/或調變 ,不定要結合在同一個裝置中並且反射器和/或調變器 疋否在同一平面也不是必需的,雖然這點在對裝置的容易 製造及調校方面比較有利。 在上述m例中調變元件被排成一矩形矩陣。然而,這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22) 並不疋必需的,調變元件可以被排成不同的規則陣列或甚 至不規則陣列。 如同習知此技藝者所知的,這”光”一詞包含可見光, 也包含電磁光譜中的紫外線和紅外線範圍内的電磁波。雖 然在上述實例中已經使用波長78〇奈米(nm)的雷射 豆 它波長的也可以使用。特別地,波長丨· 5微米(// m)是一/個 迷人的選擇,因為它本身不傷眼睛且發射器和偵測器在光 纖通訊上也是以這波長來開發設計的。 雖然在使用者站和當地分配節點的透鏡都用單一透鏡 來概略圖示,在實行上每個透鏡有複數透鏡元件較好。 在上述例子中,已經敘述了單點到多點的通訊系統。 如同對此熟練的人所知的,上述雷射驅:動器和控制雷射驅 動器的控制電路可以在其它回復反射系砵中使用,例如: 點對點通訊系統(p〇 i n t -1〇-po i n t commun i ca t i on)或多點 到單點通訊系統(m u 11 i p o i n t -1 o - p 〇 i n t communication)。更進一步說,雖然傳輸的信號是光學作 號,上述技術可以應用在較低頻率傳輸的系統,例如在微 波頻率。在這情形中,回復反射器可以用適當波長的微波 導波器(microwave waveguides)製作。 在上述實例中,使用二個控制迴圈來控制作用在雷射 二極體驅動電流,並且在第二控制迴圈使用其中一控制作 號以定出空中損耗的測量。如同習知此技藝者所知,這不 是必需的。空中損耗的測量可以從另一個來源計算並獲 得。例如,可能用一台相機來提供使用者站和當地分配節
IH 3019-5421-PF(Nl);j〇seph.ptd
第27頁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23) 點間通訊鏈結的影像訊號。在這情況中,可能要提供適合 的影像處理電路系統來處理從相機來的影像信號,由^ ^ 算導出空中損耗的適量測量。然而如同習知此技藝者戶斤 知,這樣的一個實例並不是大家所願採用的,因為需要額 外的電路系統和額外的複雜度來決定空中損耗的測量。、 在上述實例中,在當地分配節點調變器陣列前設置一 個不失真透鏡。如同習知此技藝者所知,不失真透鏡的使 用並不是必需的且可以被傳統透鏡或透鏡組件取代。 在上述實例中,藉著回復反射使用者站產生的光束, 在使用者站和當地分配節點間形成一個封閉的控制迴圈。 使用這控制迴圈為了要試著維持反射信號位準的動態變化 範圍在一預定的位準,使得接收器的電子裝置可以在這預 定的位準中還原獲得下傳資料。在控制)迴圈使用的測量信 號即是接收信號的平均功率位準。 : 如同對此熟練的人所知的,可以用到其它的測量,例 如:信號雜訊比。更進一步說明,在上述實例中,所希望 之功率位準的定點(set point of desired power level) 被預定。在另一個實例中,可以使用一機制改變定點,若 不是由回應使用者輸入的方式就是自動回應以往表現資料 (historical performance)的方式,這以往表現資料可以 另外離線(off-line)分析出來。 更進一步來說’在上述實例中,中央控制單元監控接 收信號交流成分的平均功率位準。既然回復反射光束也包 含直流成分’中央控制單元也可以只監控或額外監控接收
第28頁 3019-5421-PF(N1);Joseph.ptd 200412738
五、發明說明(24) #號的直流成分來決定適當的控制信號ctrl2。
更進一步來說,在上述實例中,在雷射驅動 P-N-P電晶體。如同習知此技藝者所知,也 型電晶體或各型的固態開關元件。 用N-P-N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缺並 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 ^ _用以 和乾圍内,當可作各種之更動盥泐 知神 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者::本發明之保護
3019-5421 -PF(N1) Joseph.ptd 第29頁 200412738 圖式簡單說明 這個發明的示範實施例現在用附圖來說明,其中: 第1圖是單點到多點的通信系統的概略圖,此單點到 多點的通信系統是為了在一個中央分配系統和複數使用者 站之間分配資料。 第2圖是一個使用者站和其結合的使用者裝備的概略 圖’此使用者站和相關的使用者裝置形成這資料分配系統 的一部分; 第3圖展示在第2圖中說明的使用者站的透視圖; 第4圖是偵測器的偵測表面的概略圖,偵測器的偵測 表面形成第2圖說明的使用者站的一部分; 第5圖是一座標圖,說明改變使用者站發射雷射光束 之功率藉此實現從使用者裝置到當地分配節點之上傳資料 的小幅訊號調變的情形; :$ 第6圖是一眼圖,概略說明從當地分配節點到使用者 裝置之下傳資料上的小幅訊號調變的效果。 ,7圖是一當地分配節點的概略圖,當地分配節點形 成在第一圖說明的資料分配系統的一部分; 第8A圖是在第一操作模式,即沒有直流偏壓(DC bias vo 11age)加在那電極上時,調變器陣列中一個調變器的 面圖,此调變器陣列形成在第7圖中說明的當地分配 的一部分; ^ 第8B圖疋在第二操作模式,即有直流偏壓⑶匚bia$ v ο 11 a g e)加在那電極上日^,調變器陣列中一個調變器 面圖’此調變器陣列形成在第7圖中說明的當地分配節點’1
3019-5421-PF(N1)Joseph.ptd 第30頁 200412738 圖式簡單說明 的一部分; 第9圖是一個訊號圖,概略說明根據加在單點電極 (p i X e 1 e 1 e c t r 〇 d e s )的偏壓來調變調變器之入射光的方 法,此調變器如在第8A及8B圖所示; 第1 0圖是一個調變器陣列表面的概略圖,此調變器陣 列表面形成在第7圖所示的當地分配節點的一部分; 第1 1圖是一個電路圖,說明雷射驅動器的主要元件, 此雷射驅動器形成在第2圖所示的使用者站的一部分; 第1 2圖是一個方塊圖說明中央控制單元的主要零件, 此中央控制單元形成第2圖所示的使用者站的一部分; 第1 3 A圖是一個座標圖,其顯示使用傳統雷射驅動器 (1 a s e r d r i v e r )加驅動電流於第2圖所年雷射二極體 (1 a s e r d i 〇 d e )的狀況;和 第1 3 B圖是用第1 1圖所示之雷射驅動器產生的驅動電 流座標圖。 【符號說明】 1〜中央分配系統; 5a,5b,5c〜光纖; 1 1 a. . 1 1 1〜無線光鏈路 23〜輸出光束; 2 7〜低散發光束; 3卜下傳偵測透鏡; 3 5〜放大器; 3 a,3 b,3 c〜當地分配節點 7a.. 71〜使用者站; 2 1〜雷射二極體; 2 5〜平行校準透鏡; 2 9〜入射光束; 3 3〜偵側器; 3 7〜濾波器; »
3019-5421-PF(N1);Joseph.ptd 第31頁 200412738 圖式簡單說明 3 9〜中央控制單元; 42〜使用者裝置; 4 5 a,4 5 b〜馬達驅動器; 49〜垂直步進馬達; 6 3〜光點; 6 5〜CW雷射位準; 6 7〜上傳資料; 7 0〜雜訊容許範圍, 7 3〜調變器驅動電路; 7 7〜偵測器陣列; 80〜不失真透鏡; 8 2〜光學元件; 9 3〜透明窗; 95-2〜本質層; 9 7〜反射層; 1 0 1〜電極; 2 2 5〜緩衝暫存器; 2 3 3〜控制器A ; 2 3 7〜控制器B ; 2 2 1,2 2 3〜電壓控制電流源 91,91 —1. · 91—32〜QCSE 裝置 4 1〜介面單元; 4 3〜雷射驅動器; 4 7〜水平步進馬達; 5 1〜光學組件; 6 1〜偵測器3 3的偵測表面 6 6〜小幅信號調變; 6 9〜下傳資料; 7 1〜通訊控制單元; 7 5〜調變器陣例; 79〜偵測電路; 8卜阻擋元件; 83〜上傳^偵測透鏡; 95-1〜P f傳導層;; 9 5-3〜N _傳導層; 99〜基底層; 1 0 3〜接地端; 2 3 1〜平均功率決定單元 235〜上傳資料處理器; 241〜尖角; 〇
3019-5421-PF(N1) Joseph.ptd 第32頁

Claims (1)

  1. 2004127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信號系統,包括第一及第二信號裝置: 上述第一信號裝置包含用以接收一從上述第二信號裝 置所輸出並挾帶(carry)從上述第二信號裝置傳送來之上 傳資料之信號的裝置;用以轉換上述接收信號之第一部分 成一對應電子信號的裝置;用以處理上述對應電子信號得 到上述上傳資料的裝置;以及利用對應第二信號裝置的下 傳資料來調變上述接收信號的第二部分並且將上述接收信 號的第二部分反射回上述第二信號裝置的裝置;以及 第二信號裝置包含用以產生信號的裝置;用以根據對 應第一信號裝置的上傳資料改變上述產生信號的強度,使 其介於第一非零強度位準和第二非零強度位準之間的裝 置;用以輸出強度調變信號(intensity mc)dulated signal)到上述第一信號裝置的裝置;I爾以從上述第一信 號裝置接收反射回來並挾帶上述下傳資·料的反射信號之裝 置用以仗上述反射#號中操取下傳資料的裝置; $特徵在於:上述第二信號裝置更包含用來接收指示 =勺裝置,該指示信號用以指示在上述輸出信號和上述 號經過之上述第一和第二信號裝置間信號頻道的目 月,J L 说哀減特性(current attenuat ia-rar+eristics);以及修改裝置用以根據所接收之用以 二I I* Ϊ t 5虎頻道之目前信號衰減特性的指示信號來動態 九準ί第二強位準間的強度差異。 ^•月q =利犯圍第1項所述之信號系統,其中上述 调史和反射1置包含一個限制量子斯塔克效應⑺刪tum
    2004127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Confined Stark Effect, QCSE)裝置。 厂吁貝° •如申請專利範圍前述任何一項所述之信號系統’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信號系=二 中上述第一和第二信號裝置可以同時傳輸上述上傳貧料和 上述下傳資料。 系統,其 在第三和 部分進行強 第四非零強度位準間對於上述接收信號的第一外〜… 在第三強度位準和第四強度位準間的強度差異 中上述第一信號裝置的上述調變裝置可操作用以 度調變,而 大於第一強度位準和第二強度位準間的強度差異- 5 ·如申請專利範圍前述任何一項所述之信號系統,其 中上述用以產生信號的裝置包含雷射、雷射二極體或發光 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6·如申請專利範圍前述任何一項;所:迷之信號系統,其 中上述弟一 #號裝置更包含決定裝置用:以指示在第一和第 一七號衣置間彳a 5虎頻道的目前信號衣減特性的上述彳古麥。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信號系統,其中上 = 從上述第—信號裝置所接收的反射信號位準 做為度s早位。 卞 8 ·如申明專利範圍前述任何一項所述之信穿夺 中上述第二信號裝置更包含根據從上述第一信號壯、、晉其 收的反射信號強度來修改上述第一和第二非突= 接 強度位準的裝置。 文 X的取低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信號系統,其 用來修改上述第一及第二強度位準間的強度差異之修改迷裝 200412738 第二強度位準的最低強度位準來修 六、申請專利範圍 置可以根據上述第 改上述差異。 1 〇.、如π申請專利範圍前述任何一項所述之信號系統, 其中上述第一#號裝置的上述修改裝置包含: 第一電流源,用來產生—驅動電流; 第二電流源,用來產生一偏壓電流; 第-固態開關元件,其具有第一和第二主要電極和— 控制電極,在使用狀態了’上述第一主要電極連接到上述 Ο 第一電流源並且上述第二主要電極連接到一參考電壓 (reference potential); 第二固態開關元件,其具有第一和第二主要電極和一 控制電極,在使用狀態下,上述第一主:要電極速接到上述 第一電流源並且第二主要電極連接到丨上述信號產生器和上 述第二電流源; °° 一用^接收對應上述上傳資料的第一資料信號和對應 上述上傳貢料信號之反相信號的第二資料信號的裝置; -用以將上述第一資料信號施加於上述第 元件之控制電極,並且根據上$第一 f 上述第-固態開關元件的開啟或關閉 -用以將上述第二資料信號施加於上 元件之控制電極,並且根據上述第二 u/;、開關 上述第二固態開關元件的裝置; 、’ ϋ ^汗欠或關閉 其中使用狀態下施加在信號產生器的電流對 s上述弟一固悲開關元件關閉時,上述第二電流源所(提供
    2004127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 之偏壓電流加上從第一電流源來的電流; 第二固態開關元件開啟卩士 p楚-Φ ( 1 )當上速 電流。 ]啟時,上述弟一電流源所提供的偏壓 11. 如申請專利範 〇項之信 改裝置更包含一個電交ro 4U 4 具中上述修 的控制電極和上述第以連接在4述第一固態開關元件 / 上这弟二固態開關元件的第二主要電極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信號系統,ι中上、"〔 動電路用以根據上述第- 八中上述驅 主要電極間的内在電容量設定上述電弟-1 3·如申請專利範 电今里 私®玖夕卜、+、帝—固第1 2員之4虎糸統,其中上述驅 動電路之上述電谷的電容量設定約等於上述第二固能 旦 制電極和上述第二主要電彡極間的内在電容 ! 0 . 1、4.二如J請專利範圍前述任何一項之信號系統,其 中上述弟一信號裳置t包含聚焦裝置用《將接收信號的第 '一部分聚焦到上述反射裝置。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信號系統,其中上述調 變裝置可以傳輸信號(transmissive)並且被置於上述聚焦 裝置和上述反射裝置之間。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前述任何一項之信號系統,其中 上述第一信號裝置更包含用以將上述接收信號的第一/部分 聚焦到上述轉換裝置的聚焦裝置。 刀 1 7 ·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 4項到第1 6項之信號系統,其
    3019-5421-PF(Nl);Joseph.ptd 六 申請專利範圍 _____ 中上述聚隼努 裝置和/十、、置匕3 一個不失真透鏡,並且复中μG射 聚焦平面或。上述轉換裳置實際上被設在上述不失真透鏡: 19 上述反射裝置被放置一起。 上述第~作申二專利範人圍前述任何-項之信號系.統,其中 信號裝置來::與::以1周變和反射從複數個上述第二 20 0先予k號的複數調變反射裝置。 人町衣置被排列在一陣列中。 2 1 ·如申請專利範一 上述3射裝置包含-個回復反射、。“統’其中 上述上專利範圍前述任何一項矣信號系統,其中 質上相^ ^ 述下傳資料的資料速度(data rate)實 L ύ 41 稷秸號系統包含第 ^ 許出ίί第—信號裝置包含用以接收上言號裝置的 $出,旒亚^帶上述第二信號裝置傳送之上傳資料的裝 β亥上傳貢料是上述輪出信號的小幅調變;用以轉換 ,接收信號的第—部分為一對應電子信號的裝 ί上述對應電子信號來擷取上述上傳資料的裝置;利用二 ft述第二信號裝置的下傳資料調變上述接收信號的第二 口P刀並反射上述接收信號的第二部分回到上述第二信號壯 置的裝置;以及 〜衣
    3019-5421-PF(Nl);Joseph.ptd
    2004127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上述第二信號裝置包含用以產生信號的裝置;利用對 應上^第一信號裝置的上述上傳資料施加小幅信號調變於 上述被產生信號的裝置;用以輸出調變信號到上 裝置;用以接收從上述第一信號裝置反射並挾i ίϊΤί資料之上述反射信號的裝置;從上述反射信號中 細取上述下傳資料的裝置; 妒蓉其2 f在於第二信號裝置更包含用來接收指示信號的 衣置,该指示信號用以指示在上述輸出信號和上述反射信 號經過的上述第一和第二信號裝置間信號頻道的目前信^ 衰減特性(current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以1J 及修改裝置用以根據所接收之用以指示上述信號頻道之目 f信號农減特性的指示信號來動態修改^加在上述被產生的 信號的上述小幅調變的調變深度。:'1 24· —個驅動電路,用以加驅動電&到一個信號產生 器,該驅動電路包含: 一個電流源,用來產生驅動電流; •個第一固恶開關元件,該第一固態開關元件有第 一、第二主要電極和一個控制電極,第一主要電極,在使 用狀,下,被連接到上述電流源,且第二主要電極,在使 用狀悲下’被連接到一參考電壓; 7個第二固態開關元件’此第二固態開關元件有第 一、第二主要電極和一個控制電極,第一主要電極,在使 用狀下’被連接到上述電流源,且第二主要電極,在使 用狀態下’被連接到上述信號產生器·,
    / JO 六、申請專利範圍 用來接吹 二資料信號是f 一資料信號和第二資料信號的裝置,該第 用以二I讀Ϊ 一資料信號的反相信號; 控制電極,並迷第一資料信號到上述第一固態開關元件的 一固態開關通且根據上述第一資料信號開啟或關閉上述第 S:力::::裝置;以及 控制電極,、、,,%第二資料信號到上述第二固態開關元件的 ^ 151能鬥M亚且根據上述第二資料信號開啟或關閉上述第 一心開關元件的裝置; 、 其中上述番、 一知笛-次、 源的電流,在使用狀態下’依據上述第 上述參考電厂< 若不是通過上述第一固態開關元件到 產生哭;$ &就是通過上述第二固態開關元件到上述信號 其中上述驗^ 第一固態開關更包含—個電㈣用以連接在上述 第二主要電極:=的控制電極和上述第,二固態開關元件的 25·如申凊專利範圍第24項之驅動電⑬, # .據弟一固怨開關兀件的控制電極和第二主 妥電極間的内右雷女旦,· u 不 工 里(lnherent capaci tance)來設定。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 容器的電容量被設定約等於上述第二動固電^ 電極和第二主要電極間的内在電容量,開關凡件的控制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一26項中任一 路,其中上述電流源是第一電流源,該驅動電:3:一 個連接到上述第二固態開關元件之上述 更匕a — 罘一主要電極的第
    3019-5421-PF(N1)Joseph.ptd 2004127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二電流源,該第二電流源,在使用狀態下,可以加一偏壓 _ 電流到上述信號產生器,其中,在使用狀態下,加到上述 信號產生器的該電流對應到i )當上述第二固態開關元件關 閉時,為上述第二電流源提供的偏壓電流加上述第一電流 , 源的電流;和i i )當上述第二固態開關元件開啟時,為上 述第二電流源提供的偏壓電流。 2 8. —個信號系統包含第一和第二信裝置, 上述第一信號裝置包含用以接收上述第二信號裝置輸 出信號的裝置;以對應上述第二信號裝置的調變資料來調 變接收信號的一部分並反射該接收信號的該部分回到上述f 第二信裝置的裝置;以及 上述第二信號裝置包含用以產生信;號的裝置;用以輸 出被產生信號到上述第一信號裝置的裝::;置;用以從上述第; 一信號裝置接收反射回來並挾帶著上遂調變資料的上述反 射信號之裝置;從上述反射信號擷取調變資料的裝置; 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二信號裝置更包含用以處理在上 述第二信號裝置接收上述反射信號並據以推算反射信號之 動態改變範圍測量值的裝置;用預定的門檻值和算出的測 量值比較來提供比較結果的裝置;和根據該比較結果動態 改變上述產生信號之信號位準的裝置。 1 2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之信號系統,其中上述第 二信號裝置的上述處理裝置可以處理上述信號,該信號用 以決定在上述第二信號裝置接收的上述反射信號強度的測 量值。
    3019-5421-PF(Nl);Joseph.ptd 第40頁 200412738
    30 上述第 流成分 用來過 信號來 31 波器可 藉由計 32 包含一 裝置。 .如/β請專利範圍第28或29項之信號系統,其中在 二信號裝置接收的上述反射信號包含直 、’且其中上述處理裝置包含一個渡波器, 濾出直流成分或交流成分,並且可以處理過濾 推算上述測量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信號系統,其中上述濾 以過濾出上述直流成分,且其中上述處理裴罝可〜以 算上述交流成分的平均功率推算出上述測量值。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31中任何一項之信號系統, 個裝置’該裝置更包含用以調整上述預定門檻值的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32中任何·一項之之信號系 統’包含一個裝置’其中該裝罝之上述二信號裝置的上 述修改裝置(varying means)可以控制上述輸出信號位準 在上述擷取裝置(retrieving means)所需的最小值,使得 上述擷取裝置可以從上述反射信號中擷取上述調變資料^ 3 4. —個信號裝置包含: 、丨 用以產生信號的裝置;用以根據傳輪到遠端信號事置 之上傳資料改變上述產生信號強度介於第一非零^ ^準 和第二非零強度位準之間的裝置; 用以輸出上述強度調變^ 5虎到上述遠端信號裝置的裝 置; & 用以接收從上述遠端信號裝置回來且失帶(carry)上 述返端信號裝置輸出之下傳資料之反射信號的裝置·以及
    2004127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用以從上述反射信號擷取上述下傳資料的裝置· 其特徵在於:上述信號系統更包含接收指示信號 置、,該指示信號是介於上述輸出信號和上述反射信^妞展 亡述信號裝置和上述遠端信號裝置間信號頻道之目^ =過 衰減特性的指示信?虎;和根據接收上述信號頻道的::號 號衰減特性的上述指示信號來動態修改強度差 則信 一和第二信號強度位準的裝置。 述第 3 5 · —個信號裝置包含: 用以產生信號的裝置;
    用以輸出產生信號到遠端信號裝置的裝置; 用以接收從上述第一信號裝置反射回來並挾 料的反射信號之裝置;以及 用以從上述反射信號擷取調變資丨剩r的裝置; ,特徵在於··上述信號裝置更包括處理上述 以推算反射信號動態變化範圍測量值的裝置; 反射信號 用以將預定的門檻值和上述推算 供比較結果的裝置;以及 出的測量值比較來提 位準的裝置。 用以根據上述比較結果動態修 « —36· 一種信號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如申請專 第1 - 3 3項其中任何一頂卜行〔兹—γ σ告姑 乾圍 仕仃項上述弟一#唬裝置的技術特徵。 如申咬.Μ種Λ號元件(signaling kit),其特徵在於包含 上34—36項其中任何一項之-個或以上的 上述信號裝置。 J
    2004127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3 8. —種光學信號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如專利 範圍第1 - 3 3項其中任何一項之上述信號系統,或使用如申 請專利範圍第34-36項其中任何一項之上述信號裝置。
    3019-5421-PF(N1);Joseph.ptd 第43頁
TW92100250A 2002-01-07 2003-01-07 Optical free space signaling system TW20041273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200243A GB2383910A (en) 2002-01-07 2002-01-07 Optical free space signalling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2738A true TW200412738A (en) 2004-07-16

Family

ID=9928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00250A TW200412738A (en) 2002-01-07 2003-01-07 Optical free space signaling system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AU (1) AU2003201637A1 (zh)
GB (1) GB2383910A (zh)
TW (1) TW200412738A (zh)
WO (1) WO20030572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471B (zh) * 2013-12-02 2019-07-26 吴东辉 一种空间光通讯的方法和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7660A (en) * 1984-11-06 1988-10-11 Optelecom Incorporated Retroreflective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DE4031043A1 (de) * 1990-10-01 1992-04-02 Precitronic Vorrichtung zum aussenden und empfangen von laserlicht
GB2256308B (en) * 1991-05-29 1995-04-19 Northern Telecom Ltd Binary modulation of injection lasers
FR2682239B1 (fr) * 1991-10-04 1994-11-04 Cit Alcatel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bidirectionnelle, notamment par fibre optique, avec une porteuse unique pour les deux sens de transmission.
JPH07297791A (ja) * 1994-04-25 1995-11-10 Sony Corp 光空間伝送装置
JPH08223117A (ja) * 1995-02-08 1996-08-30 Sony Corp 光空間伝送装置
TW312063B (zh) * 1995-08-31 1997-08-01 Sony Co Ltd
US6323978B1 (en) * 1998-04-06 2001-11-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Robust variable-bit-rate optical channel overhead
WO2001005072A1 (en) * 1999-07-08 2001-01-18 Quantumbeam Limited Signall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01637A1 (en) 2003-07-24
GB2383910A (en) 2003-07-09
GB0200243D0 (en) 2002-02-20
WO2003057221A9 (en) 2003-09-12
WO2003057221A1 (en) 2003-07-17
AU2003201637A8 (en) 200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7364B2 (en)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zczerba et al. 4-PAM for high-speed short-rang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O'Brien et al. Integrated transceivers fo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4508977A (zh) 具有增大动态范围的跨阻放大器(tia)及其光器件
Alkhazragi et al. Gbit/s ultraviolet-C diffuse-line-of-sigh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robabilistically shaped DMT and diversity reception
Jungnickel et al. Electronic tracking for wireless infrared communications
Lengyel et al. Impact of damping on 50 Gbps 4-PAM modulation of 25G class VCSELs
US20030101575A1 (en) Manufactur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telemetry and/or remote control
US20020154364A1 (en) Signalling system
Milovančev et al.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 fully integrated 400 µm diameter APD receiver
CA2372269A1 (en) Optical free space signalling system
Geng et al. Single laser free-space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daptive threshold technique and BER analysis in weak turbulent atmosphere
US560012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output of multiple laser diodes
US20040091269A1 (en) Optical free space signalling system
US20050194955A1 (en) Regulated current mirror
TW200412738A (en) Optical free space signaling system
Makvandi et al. VLCIo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indoor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s
CN101577582A (zh) 计算机串口传输无衍射激光通信装置
Marraccini et al. Smart multiple-mode indoor optical wireless design and multimode light source smart energy-efficient links
Poirier et al. Undersea laser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and wavelength modulation
US11711147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uning transceivers
Wang et al. A 2-Gb/s optical transceiver with accelerated bit-error-ratio test capability
US20230379060A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Carson et al. Compact VCSEL-based laser ar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s for improved data performance in satellites
Azarkh et al. Optimal detector size fo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s with wide cove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