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7103135A -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7103135A
CN87103135A CN 87103135 CN87103135A CN87103135A CN 87103135 A CN87103135 A CN 87103135A CN 87103135 CN87103135 CN 87103135 CN 87103135 A CN87103135 A CN 87103135A CN 87103135 A CN87103135 A CN 87103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control
train
train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871031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栾益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8710313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87103135A/zh
Publication of CN8710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7103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无级变速器是一种新的无级变速方法,主要技术问题包括:①设计思想与实施;②A、B两组轮系的吻合;③车速反馈的方向控制;④防反控制;⑤增减速控制;它的特征是:有A、B、C三组不同形式的周转轮系组成。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是车速反馈力阻尼控制,发动机给变速器的输入是两个。变速器的最低输出速是零,最高输出速是任意设计高速。本变速器可用与大、小型汽车、动力试车台、各种需要变速的场合。

Description

本无级变速器是用三个不同形式的周转轮系组成的无级变速器,它的变速范围较宽,能够实现在零至任意设计高速上的无级变速,变速器的无级变速即能人为控制又能自动控制。它的输出转速具有不能自行降低的特性。因此本变速器具备了传送大扭力的特性。由于本变速器是有周转轮系组成的,所以称“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
一、“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是利用周转轮系中差动轮系的机械原理,经组合,并用车速反馈的方法,组成的新的无级变速结构,因此本发明是一种新的无级变速方法。
二、周转轮系是齿轮传动无级变速的最佳单元结构,在“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中,它分别被用来做车速反馈,调速和扭力输出,它们分别是:C组轮系、A组轮系和B组轮系。A组轮系、C组轮系又分别被用来做增速控制和减速控制。增减速的控制是有对AR和CR的控制实现的。
本无级变速器的初步设想是“利用车速来控制变速器输出转速”。实际是用车速自己控制自己,成熟的设计是附图中的“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以下简称变速器。
A、B、C三组轮系的工作原理:
B组轮系的工作原理:B组轮系的作用是扭力输出,它能够输出变速是因为Bnh的转速变化。给Bn3输入转速后,当Bnh的转速为零时,变速器的输出转速等于Bn3,即Bn3=Bn1、Bn1=m。当Bnh的转速为 1/2 Bn3时,变速器的输出转速等于零,即Bn1=m=0。
A组轮系的工作原理:A组轮系的主要作用是调速,工作时,发动机给An3输入一个衡速做为调速用动力来源,车速(即变速器输出速)从W传给An1(这种车速反转,本申请称车速反馈)。An3与An1的转化速是Anh,An1与Anh的转速关系成反比关系,当需要增速时,给Anh一个阻力,迫使An3向An1传送转速。同时Anh也减速到某个任意转速,用Anh这个转速去控制Bnh使其减速,迫使Bn3向Bn1传送转速,在m轮的转速达到我们需要的任一个速度后,令阻尼AR的阻值回到零。
从A组轮系的工作过程看到,A组轮系在增速时,有补助扭力输出作用。
C组轮系的工作原理:C组轮系的作用是车速反馈方向自控制。它是这样实现车速反馈方向控制的,当外部加载扭力增大时,减小阻尼CR的阻值,这时Cn1因受外部加载扭力的影响将减速,Cnh将向反时针方向转动,Cn3保持原转速。这样使发动机减小了扭力载荷,保持了正常转速,保持正常转速的目的是保持A组轮系的衡速An3。由于m轮的减速,使An1减速,结果是Anh增速并通过蜗杆调整Bnh的转速加快,从而使Bn1减速。当阻尼CR的阻值重回到最大阻时,m轮的转速等于Bn1的转速,从上面能够看到C组轮系还有扭力及转速传送作用。
变速器的起动和扭力增大时的情况:
给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输入转速后,Bn3与An3的转速都是2400转,An1的转速为零,由A组轮系的公式得Anh的转速是1440转,这时Anh通过蜗杆控制Bnh,使Bnh达到1200转,由B组轮系公式得Bn1的转速等于零。起动时,按照增速的方法,增大阻尼AR的阻值,使变速器达到我们需要的转速后,阻尼AR的阻值回到零,此后变速器将由A组轮系控制B组轮系保持这个传动比输出转速。
在外部加载扭力增大时,由于Cnh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外部加载扭力将直接通过Bn1、Bn3传向发动机,使发动机减速,而这时的调速轮系A组轮系因受入一减速的影响,不能通过蜗杆调整Bnh的转速来改变Bn3与Bn1的传动比,这就形成了发动机硬性输出扭力的局面。这就是“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必须具备的输出转速不能自行降低的特性(这里指CR阻值为无穷大的情况,或说CR阻值超过发动机扭力的情况)。
蜗杆问题:
因蜗杆推动Bnh的转向与Bn3对Bnh的扭力方向相同,所以蜗杆的作用是控制Bnh的转速,而不是推动Bnh达到一定转速,由这一结论可知Anh与蜗杆齿轮的比数可以大些,就是说蜗杆的转速可取的高一些,而对发动机功率损耗不大。
关于CR、AR在正常运转时的取值问题和AR的最大值问题:
阻尼CR在正常运转时,它的阻值必须取大于或等于发动机的扭力值,这是保证正常扭力传送必须的。
阻尼AR是增速用阻尼器,按装在A组轮系的Anh端,而A组轮系是用来调速的,正常时的扭力传送,有B组轮系来完成。所以为了减少动力损耗和使车速能停在某个车速上,而且阻尼AR的阻值为零时,有一个特长,即变速器在输入转速后,如没有增速操纵,输出转速为零。由于这些原因阻尼AR的阻值一般取零。
阻尼AR在增速时的阻值最大,它的大小视车辆及发动机对加速度的适应要求而定。如果需要较高的加速度,阻值可取大一些或等于发动机扭力。如果需要较小的加速度,阻值可取的小一些,如 1/10 、 1/5 发动机扭力等。另外AR的阻值在车辆起步以后,可以是常加一个小阻值或取大阻值后在需要增速时,人为逐渐加大阻值。
变速器的自控问题:
本无级变速器即能人为控制变速,也能自动控制变速。减速的人为,自控取别在于CR的取值大小,当CR的阻值取与发动机扭力相等时,能够实现扭力超载时变速器输出速自行降低,就是说当扭力超过CR的阻值时,Cnh将自动开始反转。另外CR的控制与刹车控制一起控制,刹车时,CR的阻值降为零。停止刹车后,CR阻值回到原阻值,A组轮系将以刹车后An1轮的转速转化出Anh去控制Bnh,保持这个刹车后m轮的转速;增速的人为控制与自动控制的区别在于AR最低阻值的大小。当AR的最低阻值取大于零小于发动机扭力时,能使变速器输出处于一定值的加速度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外部加载扭力较小时,变速器输出处于一定值的加速度状态,当外部加载扭力较大时,变速器输出处于衡速状态。
变速器的增速、减速过程:
变速器的增速:当增大阻尼AR的阻值时,Anh将减速,迫使An3向An1传送转速,同时Bnh在蜗杆的控制下减速,迫使Bn3向Bn1传送转速。当转速增到我们需要的转速时,AR的阻值回到零,此后变速器将保持这个传动比,输出转速。
变速器的减速:当减小阻尼CR的阻值时,Cn1因受外部加载扭力的影响,将降低转速、Cnh反时针转动,而Cn3将保持原有转速,这样Bn3将保持正常转速,这就保证了A组轮系的衡速保持不变。
从而保证了A组轮系对B组轮系的正常控制。当转速减到我们需要的任意转速后,CR的阻值回到最大值,此后变速器输入、输出转速将保持这个传动比。
从上面我们看到通过对CR、AR的阻值控制,实现了对“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减速、增速的控制,由于车速、发动机速本身都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变速和衡速(当然发动机转速也是变化的,但本申请设它为衡速),及传动中的不间断性。所以“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的减速、增速过程是无级的,所以本变速器是一个无级变速器。
变速器的效率问题: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的效率从设计看,与A组轮系无关,因为,A组轮系的用途是调速,且由于A组轮系与B组轮系间的传动是蜗杆蜗轮传动。但在增速过程中,由于A组轮系的补助扭力输出特性,这时,它存在效率问题,就资料表明A组轮系的效率是0.9。C组轮系由于处于常静止状态,所以,C组轮系从结构上讲,它的效率与普通齿轮传动的效率相等。B组轮系是周转轮系的差动形式,它的传动是纯转动传动,由力偶公式τ=±Fg和普通周转轮系效率公式M1iHηHβ+M3=0知,B组轮系的效率在Bnh静止时,即变速器输出为最高时,它的效率约等于1。那么由Bn3向Cn1的整个扭力传送过程的效率与普通齿轮传动的效率相当。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的组合单元周转轮系的特性,及扭力输出级输出转速控制方法的实用性:
所谓周转轮系就是动轴轮系,典型的周转轮系包括;①轮轴绕另一轮轴作回转运动的行星轮n2;②带着行星轮作回转运动的转臂nH;③绕固定轮轴转动的中心轮n1;④绕固定轮轴转动的齿圈n3。周转轮系的差动轮系在n1、n3、nH三个构件中,有两个独立运动构件,即任意两个构件的运动能向第三个构件转化转动。在“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中,A、B、C三组轮系虽然外形不同,但结构方法都是差动轮系的方法。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的设计是由对Bnh的控制展开的,那么对B组轮系的这种控制方法是否具有实用性。对Bnh的控制即是对差动轮系中两个独立运动构件中的一个,进行转速控制。查阅资料“减速机图册”107页26-11图是一个试车台,这个试车台的无级变速采用了与本变速器对B组轮系的控制相同的方法,但是这个试车台的调速蜗杆须要另外输入一个调速,因此这个试车台使用的无级变速器不能做为一个整体,它的实际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三、为改变现有汽车旧的变速方式,使汽车运行更平稳、更经济,驾驶更简便,提高车辆的运行性能。
四、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的参数:
1、转速:入一=2400转
入二=2400转
输出最高速=2400转
输出最低速=0
高速时各轮系的转速值:
A组:An3=2400转,An1=3600转
Anh=0
B组:Bn3=2400转 Bnh=0
Bn1=2400转
C组:Cn3=2400转 Cnh=0
Cn1=2400转
其它:m=2400转    蜗杆=0
低速时各轮系的转速值:
A组:An3=2400转,An1=0
Anh=1440转
B组:Bn3=2400转 Bn1=0
Bnh=1200转
C组:Cn3=0 Cn1=0
Cnh=0
其它:m=0    蜗杆=5760转
2、各轮齿比数:
A组:An1∶An3=1∶1.5
An1∶m=1∶1.5
B组:Bn3∶Bn1=1∶1
Bn1∶Cn3=1∶1
C组:Cn3∶Cn1=1∶1
Cn1∶m=1∶1
注:Cn2、Bn2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设计的直径大些蜗杆与Anh的比数本申请取4∶1
入一齿轮D与An3的比数本申请取1∶1
3、A、B、C三组轮系的转速计算公式
A:An1=2.5Anh-1.5An3
B:Bn1=2Bnh-Bn3
C:Cn1=2Cnh-Cn3
4、阻尼AR、CR的阻值
AR≤发动机扭力
CR≥发动机扭力
技术问题与解决办法:
①、设计思想与实施: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的基本设计思想是:用车速与发动机的差速控制变速器输出。
在变速器中,设计了A组轮系和B组轮系,把发动机输出变为两个变速器输入,即入一传给An3做为调速用衡速,入二传给Bn3做为扭力输出源,A、B两组轮系的首尾虽然相接,但我们假设用A组轮系与车速对比转化出差速Anh去控制Bnh,用B组轮系输出扭力,车速的这种反传控制,我们称:车速反馈。
②车速的反馈方向:
为使车速在控制变速时首先传给A轮系,必须有方向控制。
在变速器中设计了C组轮系,这个轮系中的阻尼CR正常时的阻值为最大值,当外部加载扭力增大时,减小阻尼CR的阻值,使Cn3正常旋转,Cn1因受外部加载扭力的影响将减速,Cnh开始反时针方向转动。而A组轮系因An1减速,使Anh增速,从而使蜗杆控制Bnh也增速,此时Bn1减速变速器输出速降低后,CR阻值回到最大值。现在我们通过C组轮系,使车速反馈方向得到控制。
③、A、B两组轮系的转速吻合:
为了不使A、B两轮系发生自锁,它们的转速需要吻合;
A、B两组轮是控制与被控制关系,而控制系A轮系又有B组轮系的输出控制,为了不发生自锁。Anh必须有足够的转速,保证在蜗杆控制下的Bn1的转速传到An1时,Anh本身的转速不变,如当变速器输出速在最高速2400时,Anh的转速等于零,而受蜗杆控制的B组轮系的输出Bn1的转速是2400,经C组轮系传到An1的转速是3600转,由A组轮系公式知An1=3600时,Anh=0恰好吻合。
④、防反控制:
A、B两组轮系是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正常控制是:由A组轮系控制B组轮系保持某个输出转速。(即使m轮保持某个转速),或增速时,由A组轮系控制B组轮系输出增速。
为了能使A组轮系正常的起到控制作用,在A组轮系与B组轮系间的传动中才用蜗杆蜗轮传动,即用Anh带动蜗杆,控制Bnh,这样使B组轮系不能影响A组轮系的正常运转,并且使对B组轮系的控制容易了。
⑤、增、减速的控制:
为了对变速器的输出转速能够控制,在An1上分别设计了阻尼器CR、AR,通过对这两个阻尼器的控制达到对变速器输出速进行控制的目的。
五、“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与现有无级变速器相比具有结构新颖、动力损失小,易操作,能够用于多种环境,能传送大扭力,能够实现人为控制和自动控制。
六、附图1是示意图、附图2是传动图。实际设计时各齿轮的比数可有限的进行调整。如蜗杆转速实际设计中应提高转速。
图中:A组轮系包括:An1、An3、Anh、An2。B组轮系包括:Bn1、Bn3、Bnh、Bn2。C组轮系包括:Cn1、Cn3、Cnh、Cn2
图中附件:阻尼器CR;阻尼器AR(包括齿轮);调速用衡速输入齿轮D轮;扭力输出轮m;为反向而设的齿轮W;蜗杆的下端齿轮和上端的蜗杆统称蜗杆系;Bnh是蜗轮,
七、阻尼CR的控制设计在刹车踏板上,使它与刹车同步。增速阻尼AR的控制设计在离合器踏板上,但离合器应去掉,使这个踏板只控制AR。这里是对汽车而言。当然在其它:如动力试车台、风机、机械变速等领域也可使用,特别是直升机上完全可以使用此方法设计的变速器。

Claims (4)

1、“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能够实现零至任意设计高速的无级变速是因为它是有三个差动轮系:A、B、C组成、这种轮系有三大构件:转臂nh,中心轮n1和齿圈n3组成,三大构件可任两个是独立运动构件,并能向第三构件转化传动,本发明的特征是:
①、才用三个上述轮系的组合。
②、所述A、B两轮系间的传动才用蜗杆蜗轮传动。
③、所述A、B两轮系中的An3、Bn3是两个动力输入轮。
④、所述A、C两轮系中的Anh、Cnh分别由外设的阻尼器AR、CR控制。
2、根据1、①所述组合,其特征是三轮系互为调速,动力输出和反馈方向控制关系。
3、根据1、②所述转动,其特征是蜗杆由Anh带动,蜗轮即是Bnh,是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4、根据1、④所述控制,其特征是AR为增速控制器,CR为减速控制器。
CN 87103135 1987-04-26 1987-04-26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 Pending CN871031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7103135 CN87103135A (zh) 1987-04-26 1987-04-26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7103135 CN87103135A (zh) 1987-04-26 1987-04-26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7103135A true CN87103135A (zh) 1988-12-07

Family

ID=4814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7103135 Pending CN87103135A (zh) 1987-04-26 1987-04-26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871031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8708A (zh) * 2015-07-09 2015-09-30 陈立杰 无级伺服传动器以及其构建的无级变速装置和变速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8708A (zh) * 2015-07-09 2015-09-30 陈立杰 无级伺服传动器以及其构建的无级变速装置和变速方法
CN104948708B (zh) * 2015-07-09 2017-04-12 汪景营 无级伺服传动器以及其构建的无级变速装置和变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4786C (zh) 汽车自动变速器
CN102322508B (zh) 左右车轮驱动系统
CN1094451C (zh) 电动自行车
CN1167221A (zh) 行星传动无级调速装置
CN206926509U (zh) 一种多挡位电驱动传动装置
CN1891547A (zh) 混合动力车辆控制操作
CN1840373A (zh) 混合驱动装置
CN1883989A (zh) 电动驻车制动系统
CN1802272A (zh) 特别适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707136A (zh) 行星滚筒式连续变速器
CN1757533A (zh) 用于汽车机电混合驱动系统的周转轮系机电合力驱动机构
CN1280078A (zh) 自动传动装置的齿轮传动系
CN1959147A (zh) 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
CN109882557A (zh) 一种双联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
CN1991201A (zh) 汽车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自动变速器
CN1865732A (zh) 机械式无级自动变速器
CN106494216A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前驱动力系统
CN87103135A (zh) 星轮组合无级变速器
CN1108458A (zh) 具有两个被动轴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CN205890525U (zh) 双电机‑单行星排动力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791756A (zh) 自动变速器
WO2014134822A1 (zh) 悬浮轮减速器
KR19990073062A (ko) 자동차용무단자동변속기
CN204547769U (zh) 双电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以及配置其的电动汽车
CN209621968U (zh) 一种电驱桥减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