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6106744A - 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6106744A
CN86106744A CN86106744.4A CN86106744A CN86106744A CN 86106744 A CN86106744 A CN 86106744A CN 86106744 A CN86106744 A CN 86106744A CN 86106744 A CN86106744 A CN 86106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entioned
microwave
treatment
acupunctur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861067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28B (zh
Inventor
陈祖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861067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28B/zh
Publication of CN86106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61067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28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穴位治疗装置包括:电源,激励信号发生电路,切换电路,治疗信号发生装置,和合成输出部件。其中,由电源供电的激励信号发生电路可产生不同频率、波形和幅值的电信号,并通过切换电路选择性地输入治疗信号发生装置的相应部分,使其产生机械、电、磁、微波的治疗信号,该治疗信号在合成输出部件合成后施加到穴位上,以此在穴位上产生多种物理因素的一个高密度区,各物理因素的参数可根据治疗的需要进行定量调整以实现多种治疗功能。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治疗装置可在人或动物体特定部位输出由多种物理因素按不同剂量和配方合成的治疗信号,上述多种物理因素包括:机械按摩、电、磁、和微波,各个因素可按其不同的功能进行选择和调整,针对临床需要合成不同的治疗信号,以此实现不同的医疗或保健目的。
理疗学是以不同的物理因素为手段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现代技术使理疗学的手段不断发展,使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临床实践也表明,按照常规的理疗学方法,利用单一物理因素对活体相对较大区域进行治疗时(如常规的电疗、磁疗、微波疗法,或用机械振动进行按摩治疗等),由于单一物理因素功能有限,往往使治疗有很大局限性。为了扩大适用范围或加强疗效,需要加大该物理因素的强度,延长治疗时间,这就难以避免对接受治疗的局部活组织或全身带来副作用。在物理治疗过程中,如何在加强疗效的同时克服其副作用始终是理疗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中国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将物理治疗与中医的经络穴位理论相结合,利用各种物理因素的不同功能,通过体表穴位作用于活体(如电针灸疗法,微波针灸疗法,穴位磁疗,穴位按摩等),取得显著疗效。与常规理疗方法相比,这种穴位理疗的方法使用的物理因素的剂量小,对局部和全身的副作用小,使用时针对性强,因而疗效显著。本发明人发明的“微波经络穴位治疗仪”就是在该领域内进行的一个成功的偿试,该项发明于1985年4月1月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关于同年12月26日被授予85100912号发明专利,专利权人是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尽管上述各种穴位理疗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疗效显著,但它们仍表现出功能上的很大局限性。众所周知,中医理论的精髓是根据一整套综合分析,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利用多种因素控制和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气血平衡,并以此治疗疾病,而上述各种单一物理因素的治疗装置(如磁疗装置,电疗装置,微波装置,按摩装置等)则由于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局限性,难以与中医的治疗思想相结合,因而使中医治疗方法的现代化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是一个运动着的整体,其运动状态是否正常取决于体内和体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由于活体与其客观环境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外的各种因素既可以导致疾病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因素的综合调整使疾病痊愈。因此,合理地利用多种因素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
学术界在利用现代手段研究中医的经络系统时发现,经络系统的一些现象与活体内电磁场的分布和运动密切相关,在穴位上施加多种物理因素(如磁信号、电信号、微波信号、机械刺激、热刺激等)均可产生不同的医疗效果,这些研究成果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穴位理疗的发展前途。
本发明以上述中医理论和近年来学术界对经络系统及活体内电磁场运动规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穴位活疗装置,该装置可将多种物理因素按照一定的剂量和配方进行组合,并在人或动物体相对较小的一个体表区域或穴位上形成各物理量的一个高密度的场分布,使多种物理因素能够同时或依次作用在穴位上,以此利用不同物理因素的不同治疗功能对活体内电磁场的分布和运动状态进行调整,达到不同的医疗或保健目的。利用本发明的治疗装置,可根据病人的身体条件、病症、病情等实际情况选择治疗信号的不同配方,充分利用各种物理因素的治疗功能以及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疗效,简化治疗方案,缩短疗程并克服治疗中的副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该装置可通过一个合成输出部件将多种物理因素合成的治疗信号施加到穴位上,利用各物理因素的不同功能和协同作用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该装置可对不同物理因素的输出波形、强度、组合方式进行选择,以此根据病症、病情、身体条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而扩大治疗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该装置可根据中医的综合分析,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对症施治,以此为中医治疗手段的客观化,定量化和自动化开辟一个新途径。
本发明的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可综合不同物理疗法的优点,利用多种功能进行治疗,从而简化治疗程序和方法,加强疗效,克服副作用,使物理疗法进一步普及。
利用本发明的治疗装置可同时实现无创伤的穴位电疗、磁疗、微波治疗,穴位按摩和热疗。这种多因素治疗可使每一物理因素的相对强度降低,对身体的作用面积减小,因而减小了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并通过各因素的协同作的使疗效增强。
本发明的治疗装置除穴位治疗外,还可在体表沿经络分布的区域或特定路径进行连续移动的治疗,以此取得穴位治疗难以达到的新疗效。
本发明的治疗装置包括:一个电源部分,一个激励信号发生电路,一个切换电路,一个治疗信号发生装置,和一个合成输出部件。其中,电源部分为整个装置供电,激励信号发生电路可产生不同频率、波形、和幅值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通过切换电路选择性地输出到治疗信号发生装置,使其产生机械、电、磁、和/或微波的治疗信号,由以上多种物理因素构成的治疗信号在合成输出部件上进行合成后输出到体表的特定穴位上。向穴位输出的治疗信号的强度、波形、和组合方式是通过调整激励信号发生电路所产生的电信号并通过调整切换电路的连接方式来确定,这样即可在局部穴位上产生多种物理因素的一个高密度的场分布区域,并可按治疗的需要对各物理因素的参数进行定量调整。
本发明的激励信号发生电路可产生包括直流信号,脉冲信号,锯齿波信号,三角波信号,正弦信号,半波信号,以及上述信号波形的各种组合形式在内的多种电激励信号。不同信号可用于驱动治疗信号发生装置产生不同物理因素的治疗信号,而不同的波形可对不同疾病产生治疗效果。为了产生上述信号,本发明的激励信号发生电路包括直流稳压电路,可调脉冲发生器,斜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和可调振荡器。各个信号发生器可分别或同时对切换电路并联输出。
本发明的治疗信号发生装置包括:一个进行机械旋转驱动的电动机,一个将信号进行适当电平调整的输出电路,一个微波发生器,和一个励磁线圈。以上四部分均可在激励信号的作用下分别产生机械、电、磁、和微波四种物理因素的治疗信号,治疗信号的波形和强度取决于激励信号的波形和幅值及其连接方式。
本发明的切换电路由多路并联开关或开关电路以及相应的可调阻抗匹配元件构成,它可根据操作者的选择将激励信号发生电路产生的不同波形的激励信号与治疗信号发生装置的相应部分相连接,以此控制相应物理因素的波形和幅值。
本发明的合成输出部件包括:一个可进行旋转按摩并输出电、磁、微波信号的旋转内导体,一个对旋转内导体进行保护和电屏蔽并与其构成电回路的外导体,一个对内、外导体以及电机和励磁线圈进行固定的基座,一个与内导体进行电连接的电刷结构,一个将电机与内导体进行驱动连接的传动结构和一个固定在基座上的电/微波接头。通过本发明的合成输出部件可将机械、电、磁、微波信号同时或依次通过旋转内导体以无创伤的方式施加到同一个穴位上,并由内、外导体的结构形成电磁场在穴位上的高密度分布区。本发明的合成输出部件可由不同的实施方案来实现,通过结构上的变化,可形成输出上述任何一个或几个物理因素的专用输出部件,在内导体治疗端上安装一个介电常数相对较大的半导体材料,可使微波信号在该材料上衰减以产生较多热量,实现对穴位的热疗,还可用永磁材料装在治疗端上以进行穴位磁疗。本发明的合成输出部件的具体结构将在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和优点将在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体现出来,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字符代表了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或器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治疗装置的示意性原理框图;
图2A到2C是图1中合成输出部件5的一个实施方案及其磁场分布的示意图;
图3A到3D是图1中合成输出部件5的第二个实施方案及其电场分布和电流方向的示意图;
图4A到4C是图1中合成输出部件5的第三个实施方案及其磁场分布的示意图;
图5A和5B是图1中合成输出部件5的第四个实施方案及其电场和磁场分布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治疗装置一个实施方案的结构框图;
图7是图6中微波发生器和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切换电路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9是图6中脉冲发生器201和三角波发生器202的示意性电路原理图;
图10是图6中激励信号发生电路2产生的信号波形图。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治疗装置的示意性原理框图,其中,参考号1表示一个电源,它可以由任何常规的变压整流电路或电池构成;2表示一个激励信号发生电路,其输出信号的波形及其电路结构将在以下进一步说明;3表示一个切换电路,4表示一个治疗信号发生装置,切换电路3可将激励信号发生电路2产生的激励信号选择性地连接到治疗信号发生装置4的相应部分上,使其产生不同物理因素的治疗信号;5表示一个合成输出部件,它从治疗信号发生装置4接受不同物理因素的治疗信号,将这些信号合成后向穴位输出。
参见图2A,所示为图1中合成输出部件5的一个实施方案。图中,501表示一个旋转内按摩头,502表示一个外按摩头,503表示一个外壳,504表示一个传动销,505表示一个弹簧,506表示一个传动套筒,507表示旋转内按摩头501的端面保护层,508和509表示永磁材料,510表示一个垫片,403是一个驱动电动机,它是图1中治疗信号发生器4的一个部分。工作时,电动机403在激励电信号的驱动下转动,并通过由传动销504,弹簧505和传动套筒506构成的传动机构带动旋转内按摩头501转动,垫片510的作用是减少转动过程中的摩擦。操作者可以手持外壳503在病人身体适当部位上进行按摩,保护层507和外按摩头502的端面共同构成一个平滑的按摩面,与病人身体接触,操作者通过外按摩头502的端面对病人进行按摩的同时,内按摩头501对某一穴位进行旋转按摩,这时它可在弹簧的作用下沿其纵向移动以保证对穴位有一适当的压力。通过控制激励信号的幅值和极性,可以调整电动机403和内按摩头501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以此达到类似于针灸治疗的“捻针”的效果。端面保护层507由一光滑的高硬度材料构成,以防止损坏皮肤。内按摩头501的前端装有一块永磁材料508,这样可同时对穴位进行磁疗,为了使局部磁场强度加大,还可在外按摩头502的端面嵌上相同的永磁材料509。图2B和2C示出永磁材料的安装示意图,图中的虚线代表磁力线。图中可见,磁力线在内按摩头的端部密度较大。图中,传动结构504,505,506为直接传动,显而易见,采用其它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摩擦传动等也可达到同样目的,并且还可通过传动结构改变内按摩头的转速,这些均为已有技术,因此不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A,所示为图1中合成输出部件5的第二个实施方案。图中,511表示一个旋转内导体,512表示一个外导体,513表示一个基座,514表示一个电刷,515表示接头芯线,516表示接头外壳,517表示三个在不同位置的绝缘部件,在图中由交叉线表示,518表示一个可拆卸的端件,其上有一个半导体保护层519。工作时,除了由旋转内导体511对穴位进行旋转按摩外,还可通过电/微波接头和内外导体向穴位输出电刺激信号和微波信号。由端件518,旋转内导体511,电刷514和接头芯线515构成一个电通路,它可将图1中的治疗信号发生装置输出的电和/或微波信号施加到穴位上,而由外导体512,基座513和接头外壳516共同构成信号输出系统的地线和屏蔽结构,以形成电回路并防止微波对环境的干扰。内外导体间的绝缘由三个绝缘件517完成,它们同时还保证旋转内导体511的旋转运动。图中的驱动套筒506也可由绝缘材料制成并用粘合剂与旋转内导体511粘接在一起。在输出微波信号时,半导体层519由于其介电常数较大对微波的损耗大而产生热量,对穴位产生“灸”的作用,此外,由于半导体材料硬度较高,表面光滑,其耐磨性好又不易对皮肤造成损伤。该半导体层519可用抛光的硅片或锗片粘在端件的前表面。
图3B示出内导体511和外导体512向穴位输出微波信号时的电力线分布示意图。图3C和3D示出内导体511和外导体512向穴位输出电信号时的电流密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可见,在穴位上,微波和电流都形成了较高的密度。
参见图4A,所示为图1中合成输出部件5的第三个实施方案。图中除了与图3A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外,增加了励磁线图404,它属于图1中治疗信号发生装置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励磁线圈架522,磁屏蔽片521。磁屏蔽片521采用磁阻很小的材料制成,内导体511也用即导电又导磁的材料制成。(如采用铁或钢),两者之间保持电绝缘(例如采用绝缘涂层)。这样,由励磁线圈404产生的恒定或交变磁场就可通过内导体511和磁屏蔽片521形成的磁回路集中到穴位上,同时对环境的磁干扰也显著降低。同时,内导体上还可输出微波和电信号。
图4B示出内、外导体在穴位上形成的磁场分布,虚线代表磁力线。图4C是图4B的端面图,图中的环形虚线代表磁屏蔽片521的端面,它可以是一个基本上环绕内导体511的结构。
参见图5A,所示为图1中合成输出部件5的第四个实施方案。图中可见,图5A的方案是图3A和图4A的两个方案的结合,利用该方案可同时将旋转按摩、电、磁、微波信号施加到穴位上。利用图中所示的结构,很好的实现了几种物理因素的合成,同时各物理因素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因而保证了每一因素的输出效率。图5B示出在穴位上形成的电场和磁场的分布,实线代表电力线,虚线代表磁力线,在穴位上两者的密度均较高。
参见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治疗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原理框图。在图中,治疗信号发生装置4包括:输出电路401,微波发生器402,电动机403,励磁线图404。其中,输出电路401可将通过切换电路3输入的激励信号经过适当的电平调整后通过合成输出部件5向穴位输出;微波发生器402则是以激励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向合成输出部件5输出经过调制的微波信号;电动机403是在激励信号的控制下驱动合成输出部件5的旋转内导体按不同的方向和转速作旋转运动;励磁线圈404在激励信号的作用下通过合成输出部件5向穴位施加恒定磁信号或交变的磁脉冲。因此,治疗信号发生装置4和合成输出部件5之间的联系包括输出电路401和微波发生器402与合成输出部件5的电连接,电动机403与合成输出部件5的机械传动,以及励磁线圈404与合成输出部件5的磁路连接。应当指出,按照图中所示的结构,合成输出部件5应采用图5A所示的实施方案。在使用图2A,3A或4A所示的合成输出部件时,治疗信号发生装置4就应省略多余的部件,使其输出的治疗信号与输出部件匹配。图6的激励信号发生电路2包括:脉冲发生器201,三角波发生器202,锯齿波发生器203,正弦波发生器204和半波发生器205,各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输出波形均可分别输出到输出电路401,微波发生器402和励磁线圈404,使它们产生相应波形的电、微波和磁治疗信号。电动机403可在脉冲发生器201的输出信号控制下作间歇旋转。另外,也可直接将直流信号连接到治疗信号发生装置4的各部分上。图6中,输出电路401和微波发生器402与合成输出部件5的连接方式将在图7中说明,切换电路3将在图8中说明,脉冲发生器201和三角波发生器202的电路结构在图9中说明,各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将在图10中说明。
参见图7,所示为图6中输出电路401和微波发生器402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图中,虚线框内是微波发生器402,虚线框代表其接地的屏蔽层,4021表示微波振荡器,4022表示微带阻抗匹配器,4023表示一个电容器,4024表示一个电感器件。工作时,来自输出电路401的电信号穿过接地屏蔽层和电感器件4024与通过电容4023的微波信号叠加,然后通过同轴电缆与合成输出部件5的电/微波接头内导体515连接。为了保证电信号与微波信号良好的叠加并且互不干扰,由电容4023将频率相对较低的电信号与微波发生电路相隔离,使其不受干扰,而由电感4024将微波信号与输出电路401相隔离,以保证微波的输出效率。
参见图8,所示为切换电路3的工作原理图。图中治疗信号发生装置401到404分别通过开关301到304选择性地与激励信号发生器201到205中的任意一个相连接,这样就可以选择性地将不同波形的激励信号送到治疗信号发生装置4的相应部分上。显而易见,图中的开关301到304可根据相同的原理由任何模拟的或数字的开关电路或切换电路代替。应当指出,电动机403的控制信号主要是低频脉冲或直流信号,但其切换方式是相同的。
图9示出了脉冲发生器201和三角波发生器202的示例性电路图,由于本发明的激励信号发生电路2所采用的各个信号发生器均为已有技术,因此不再一一介绍各信号发生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信号发生器的具体电路可参见计量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电子电路大全》(美国J.Markus,1982)。
图10示出激励信号发生电路2所产生的不同信号的波形,其中A是方波,A′是由方波调制的微波信号;B是脉冲信号,B′是由脉冲信号调制的微波信号,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可以在0.1-1.0的范围内调整;C是锯齿波,C′是由锯齿波调制的微波信号;D,E,F分别是三角波,正弦波和半波,D′,E′和F′分别是它们调制的微波信号。以上波形A到F的频率可在1-1000Hz的范围内任意调整,这可通过电路中的可调元件来实现。通过调整激励信号的幅值可以改变治疗信号发生装置4的各个相应部分的信号强度,为了保证本装置安全工作治疗信号的幅值范围应分别为:
1.电信号:
平均电压在1.0-30伏范围内可调。
2.微波信号:
输出功率在0.1-1.2瓦范围内可调。
3.旋转按摩:
转速5-50转/秒旋转方向可调。
4.磁信号:
磁感应强度≤10000高斯。
图10中的信号G是电动机的驱动信号,信号的幅值决定电机的转速,信号极性决定转动方向。
根据以上给出的治疗信号的各项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相应地确定激励信号的幅值范围,并通过调整激励信号幅值控制治疗信号的强度。
以上的说明书已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对于本领域内的熟练人员,无须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原理即可进行多种形式的修改和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上给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仅取决于本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12)

1、一种穴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个电源,
一个与上述电源连接的激励信号发生电路;
一个与上述激励信号发生电路连接的切换电路;
一个与上述切换电路连接的治疗信号发生装置;和
一个与上述治疗信号发生装置相连的合成输出部件;
其中,治疗信号发生装置通过切换电路接受激励信号发生电路输出的激励信号,并在该激励信号的驱动下产生治疗信号,通过合成输出部件将该治疗信号输出到身体的特定穴位上。
2、权利要求1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
所述治疗信号发生装置包括一个电动机;
所述合成输出部件包括:
一个基座,其上安装了上述电动机;
一个与上述基座连接的外按摩头,其中央部形成一个开孔;
一个内按摩头,它安装在上述外按摩头的中央开孔之中并与上述电动机轴保持传动连接;和
一个在内按摩头和电动机轴之间的弹性部件,它使内按摩头可沿其纵向作弹性运动,以便在工作时对穴位保持一定压力;
其中,上述内、外按摩头的端部共同形成一个平滑的按摩面,可与身体特定部位相接触,同时在电动机的驱动下由中央的内按摩头端部对一穴位进行旋转按摩,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和速度由上述激励信号发生电路输出的电激励信号控制。
3、权利要求2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
所述内按摩头的端部装有一块永磁材料,使其可在旋转按摩的同时进行穴位磁疗。
4、权利要求3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
所述外按摩头的端部装有永磁材料,使其可增强穴位磁场强度。
5、权利要求1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
所述治疗信号发生装置包括:
一个电动机;和
一个微波发生器;
所述合成输出部件包括:
一个金属基座,其上以绝缘方式固定了上述电动机;
一个与上述金属基座连接的外导体形成一个一端开放的环绕屏蔽结构;
一个内导体,它以绝缘方式安装在上述外导体的环绕结构内并与上述电动机轴保持传动连接;
一个微波接头,其外壳固定在上述金属基座上并与基座保持电连接,其芯线与基座绝缘;
一个电刷,它与上述微波接头芯线连接并在上述内导体转动过程中与其保持电连接,而与上述金属基座、微波接头外壳和屏蔽外导体保持绝缘;和
一个在内导体和电动机轴之间的弹性部件,它使内导体可沿其纵向作弹性运动,以便在工作时对穴位保持一定压力;
其中,上述微波接头的芯线、电刷和内导体共同构成一个电通路。微波接头外壳、金属基座和外导体共同构成上述电通路的地线和屏蔽结构,上述外导体和内导体的端面在工作时均与皮肤保持无创伤的直接接触,内导体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对穴位进行旋转按摩的同时上述微波发生器还通过该内、外导体构成的回路向穴位输出微波信号。
6、权利要求1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
所治疗信号发生装置包括:
一个微波发生器;和
一个励磁线圈;
所述合成输出部件包括:
一个金属基座,其上以绝缘方式固定了上述励磁线圈;
一个与上述金属基座连接的外导体形成一个一端开放的环绕屏蔽结构;
一个钢铁材料的内导体以绝缘方式安装在上述外导体的环绕结构内并构成上述励磁线圈的铁芯;
一个微波接头,其外壳固定在金属基座上并与基座保持电连接,其芯线与上述内导体连接;和
一个磁屏蔽片,它一端固定在励磁线圈的端面上与由上述内导体所构成的铁芯形成电绝缘的磁路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外导体的开放端上,以此在励磁线圈内通过激励电信号时,使内、外导体与皮肤接端的治疗端上形成一个向穴位集中的磁力线分布;
这样,内外导体在工作时既可向穴位输出微波信号也可向穴位输出磁信号。
7、权利要求5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
所述治疗信号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励磁线圈,该线圈固定在所述金属基座上;
所述内导体由导磁材料制成,其与电动机轴保持传动连接的一端处于励磁线圈内同时作为其磁芯;
这样,当内、外导体工作时可根据激励信号同时向穴位施加机械按摩,磁信号和微波信号。
8、权利要求5、6或7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
所述治疗信号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输出电路,该电路可对所述激励信号发生电路输出的激励信号进行电平调整,该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一个电感元件之后与所述微波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一个电容元件之后相连接,以此实现电信号和微波信号相互叠加后通过所述合成输出部件施加到穴位上,而保持输出电路与微波发生器之间互不干扰。
9、权利要求5、6或7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所述内导体的治疗端上装有一块半导体材料,工作时,该半导体材料内微波消耗较大而产生热量,因而同时对穴位施加热刺激。
10、权利要求1到7中任意一项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激励信号发生电路包括一个脉冲发生器,其输出脉冲的频率在1-1000Hz范围内,占空比在0.1-1.0范围内,平均电压在1.0-30伏范围内。
11、权利要求10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激励信号发生电路进一步包括一个三角波发生器,其输出信号频率在1-1000Hz范围内,幅值在1.0-30伏范围内。
12、权利要求11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激励信号发生电路进一步包括一个锯齿波发生器,其输出信号频率在1-1000Hz范围内,幅值在1.0-30伏范围内。
13、权利要求12的穴位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激励信号发生电路进一步包括一个正弦波发生器和一个半正弦波发生器,其输出信号频率在1-1000Hz范围内,幅值在1.0-30伏范围内。
CN 86106744 1986-10-11 1986-10-11 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 Expired CN1013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6106744 CN1013828B (zh) 1986-10-11 1986-10-11 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6106744 CN1013828B (zh) 1986-10-11 1986-10-11 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6744A true CN86106744A (zh) 1988-04-20
CN1013828B CN1013828B (zh) 1991-09-11

Family

ID=480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6106744 Expired CN1013828B (zh) 1986-10-11 1986-10-11 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28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58C (zh) * 1998-10-15 2003-10-29 庄永基 数字频率合成仿生物电波形电流刺激治疗设备
CN103768716A (zh) * 2012-10-21 2014-05-07 姜振平 一种针形治疗头
CN103768714A (zh) * 2012-10-21 2014-05-07 姜振平 一种灸形治疗头
CN103768715A (zh) * 2012-10-21 2014-05-07 姜振平 一种环形治疗头
CN104162228A (zh) * 2014-08-19 2014-11-26 湖北东科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脉冲信号输出方法、脉冲信号仪及应用、前列腺治疗仪器
CN106726465A (zh) * 2016-12-03 2017-05-31 潍坊大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波形稳定的电子经络治疗仪
CN107252389A (zh) * 2017-07-31 2017-10-17 孙红阳 多功能便携式针灸康复装置
CN107854770A (zh) * 2017-10-20 2018-03-30 赣州市万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硒负离子导入辅助乳腺癌恢复装置
CN111450413A (zh) * 2020-04-09 2020-07-28 吉林大学 脑卒中患者触觉康复治疗系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58C (zh) * 1998-10-15 2003-10-29 庄永基 数字频率合成仿生物电波形电流刺激治疗设备
CN103768716A (zh) * 2012-10-21 2014-05-07 姜振平 一种针形治疗头
CN103768714A (zh) * 2012-10-21 2014-05-07 姜振平 一种灸形治疗头
CN103768715A (zh) * 2012-10-21 2014-05-07 姜振平 一种环形治疗头
CN104162228A (zh) * 2014-08-19 2014-11-26 湖北东科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脉冲信号输出方法、脉冲信号仪及应用、前列腺治疗仪器
CN104162228B (zh) * 2014-08-19 2016-06-29 武汉海德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锯齿波脉冲信号仪及前列腺治疗仪器
CN106726465A (zh) * 2016-12-03 2017-05-31 潍坊大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波形稳定的电子经络治疗仪
CN107252389A (zh) * 2017-07-31 2017-10-17 孙红阳 多功能便携式针灸康复装置
CN107854770A (zh) * 2017-10-20 2018-03-30 赣州市万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硒负离子导入辅助乳腺癌恢复装置
CN107854770B (zh) * 2017-10-20 2020-11-2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有机硒负离子导入辅助乳腺癌恢复装置
CN111450413A (zh) * 2020-04-09 2020-07-28 吉林大学 脑卒中患者触觉康复治疗系统
CN111450413B (zh) * 2020-04-09 2022-02-11 吉林大学 脑卒中患者触觉康复治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28B (zh) 1991-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1497B1 (en) Magnetic therapy device
NZ333791A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treating pain by application of an electrical stimulus, comprising an electrode complex and a magnetic flux generator
CN102026609B (zh) 治疗性微振设备
US455605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ling tissue
US7335156B2 (en) Digital electromagnetic pulse generator
KR101229625B1 (ko) 전자기 치료 장치 및 방법
US5161530A (en) Interferential therapy employing switching mechanism
CN1013828B (zh) 多功能穴位治疗装置
CN108187231A (zh) 一种脉冲磁场镇痛仪
EP1320404A1 (en) Acupuncture points stimulation for treating various diseases
WO1996015829A2 (en) Apparatus for inducing dc electric fields in biological material and method of using it
EP1161967A1 (en) Electromedical treatment applicator
US20050228207A1 (en) Magneto-cymatic therapeutic oscillating wand
CN1035414C (zh) 调频调幅聚焦式磁疗仪
KR100409100B1 (ko) 휴대폰을 활용한 탈부착형 전기자극장치
KR101829015B1 (ko) 미세전류 인가 구조의 마사지 방식의 운동기기
CN216536564U (zh) 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及其盆腔康复仪
CN2768723Y (zh) 两体保健治疗仪
CN113350700A (zh) 一种非侵入式人体康复器及其盆腔康复仪
CN212485059U (zh) 一种适于身体较深部位理疗的旋转磁场发生装置
CN1037577C (zh) 磁电共震治疗机
RU207179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изио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WO2005002668A1 (en) Electrode with alternating poles
JPS6125807Y2 (zh)
CN1057789A (zh) 电流磁场治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