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104375A - 波形导线的成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波形导线的成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85104375A CN85104375A CN85104375.5A CN85104375A CN85104375A CN 85104375 A CN85104375 A CN 85104375A CN 85104375 A CN85104375 A CN 85104375A CN 85104375 A CN85104375 A CN 851043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series
- plugs
- rotary body
- lead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波形导线的成型方法和装置,这种波形导线用于高效率地制造U形导线,而U形导线用作具有双头导线的陶瓷电容器的导线材料。为了使这种波形导线成型,使用了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它们分别由多个插头组成。这些插头等间距分布,并排成相互错开半个间距的两行。每个插头系列的运动方式,使得一个插头系列的每个插头插入另一个插头系列两个相邻插头之间。这种插头运动的结果,使放置在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之间的一条导线变成波形。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波形导线的成形方法和装置,这种波形导线用于制造各种电气零件(例如陶瓷电容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U形导线。
图1,是制造电气零件如陶瓷电容器的各个步骤,着重画出了导线。这里以陶瓷电容器为例作为说明,在图1的最后步骤中画出的一个陶瓷电容器1包括一个电容器本体2以及两条导线3和4。导线3和4焊接在电容器本体2主表面上形成的电极上,因而构成这种陶瓷电容器1的两个接头。
制造这种导线3和4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是准备一条直的原料导线5。这种原料导线可以是一条焊接铜线或铁线。第二步把直的原料导线5弯成U形。第三步是把U形原料导线相对的两端弯成相互十字交叉状。第四步,把电容器本体2夹在原料导线5相反两端的交叉部位之间,并焊死在这个位置上。第五步,沿一条切割线6切断原料导线5,以形成两个分离的导线3和4。
在图1所示步骤中,把直导线弯曲成U形的那一步采用本发明十分有利。
在此以前,为了制造图1所示的U形导线5,曾经采用过以下的方法。例如,把一根切成予定长度的原料导线7放在模子8上,然后用具有U形前端的冲头9压入模子8,用这种方法把原料导线7变形为U形。另一种方法如图3所示,把一根予定长度的原料导线11放在圆形销10上,一个模子向下把圆形销10压入模内,用这种方法把原料导线11变为U形。
但是,使用这些传统的方法,必须使冲头9或模子12往复运动,需要的冲程必须大于图1所示U形导线5的长度L。因此,限制了变形的速度。另一个问题是,除非事先把导线7和11充分拉直,图1所示制得的U形导线的长度L和宽度W就不准确。而且,使用前述成形方法,即使事先把导线充分拉直,弹回现象也使U形导线5的宽度W难于取得予定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方法和装置,进行这样的成形是制造U形导线的予备阶段。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方法和装置,这种方法和装置使高速制造U形导线成为可能,并容易地提高了U形导线的尺寸精度。
简言之,本发明是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等间距地分别排布许多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这两个系列相互错开半个间距;沿该两插头系列延伸的方向。在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之间放置一条原料导线,与插头系列延伸方向垂直地相对移动第一和第二插头,使得每一个第一插头进入相应的两个第二插头之间,借此使原料导线产生波形变形。
按照本发明,既然波形导线可以高效率地生产出来,而从一条波形导线又可以制造许多U形导线,那么就可以高速地生产U形导线。而且,当第一和第二插头相对运动使原料导线产生波形变形时,原料导线受到一个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张力,并借此产生塑性变形。因此,克服了弹回现象,从而制造出高精度的U形导线。
在本发明推荐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插头系统在其延伸方向上运动,由于这一运动,第一和第二插头逐次进入相应的插头之间,因而原料导线从其端部逐步被变成波形,最终防止了原料导线局布地过度塑性变形。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推荐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该成形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插头系列,它具有许多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插头;一个第二插头系列,它具有许多第二插头,其间距与第一插头的间距相同,并形成沿着第一插头系列延伸的一列,该第二插头系列与第一插头系列错开半个间距;以及插头驱动装置,在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之间放置着一条原料导线,其延伸方向与插头系列延伸方向一致,该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使其垂直于插头系列延伸方向作相对运动,从而使每一个第一插头进入相应的第二插头之间。
在该波形导线成形装置的一个推荐实施例中,为了在原料导线的送料过程中,连续地进行U形部份的成形,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分两列环绕在一个被驱动的旋转体的外圆周上,在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之中的至少一个中所包括的插头,相互独立地运动,以便使一个插头系列中的每个插头进入另一个插头系列与其相配合的插头之间。为了使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产生相对运动,使用了一个凸轮设施,该凸轮设施包括:凸轮装置和随动装置。因此,随着该旋转体的转动,第一和第二插头在圆周上运动,使得原料导线逐步产生波形变形。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导线波形变形的步骤分成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使原料导线产生小幅度的塑性变形,而在第二阶段中,最后制成所要求几何形状的波形导线。
图1示出生产一种陶瓷电容器的步骤,这种陶瓷电容器是可以应用本发明制造的波形导线的电子元件的一个实例。
图2是制造U形导线传统工艺过程的第一个例子。
图3是制造U形导线传统工艺过程的第二个例子。
图4和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工艺过程示意图。
图6是夹在带状托板中的波形导线。
图7示出图6所示的夹在带状托板中的波形导线被分成许多部份,每部份都是一条U形导线。
图8是把一条波形导线切成许多U形导线的切割方法的第一个例子。
图9是把一条波形导线切成许多U形导线的切割方法的第二个例子。
图10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份的纵剖面图。
图11是图10成形装置的插头排列的展开视图。
图12和图13是类似图11方式的插头排列展开视图,表明图10成形装置是如何使原料导线产生波形变形的。
图14是示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份的纵剖面图。
图15是示出按照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份的纵剖面图。
图16是图15成形装置插头排列的展开视图,也表示出原料导线波形变形的方式。
图17是示出按照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份的纵剖面图。
图18是一个端视示意图,表明图17成形装置中所包括的两旋转体的排列方式。
图19是一个区域的放大视图,表示图17中的第一旋转体上的插头和第二旋转体上的插头相对运动到最大限度。
图20到图31是一系列展开视图,顺序地画出一条原料导线从图17成形装置中第一旋转体上的插头到第二旋转体上的插头的运动方式。
图32是表示图17第二旋转体上插头的排列方式,也表示出使原料导线产生最后变形的方式。
图33是装在本发明成形装置中的插头的推荐的支承方式。
图34是装在本发明成形装置中的插头的推荐形式。
图35是一种夹带装置(taping device)的示意图,该装置安装在图17成形装置中,以便把图17成形装置生产的波形导线72用胶带32固定在托板31上,该托板31的形式是一条厚纸带。
推荐实施例的说明:
参阅图4和图5,许多第一插头21和许多第二插头22分别构成了第一插头系列23和第二插头系列24。这些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分别安装在第一载体25和第二载体26的梳齿部份27和28上。第一载体25和第二载体26的梳齿部份27和28的布置方式使得一个载体的每个齿部可以进入另一个载体相邻齿部之间,并且它们是等间距排列的。因此,在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23和24中包括的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分别都是等间距排列的,并且相互错开半个间距。
第一载体25和第二载体26由驱动装置如推动器(未画出)带动从图4的状态运动到图5的状态。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一直在图5的状态中运动,直到进入相配合的插头之间。
为了制造波形导线,一条原料导线29(图4中虚线所示)被放置在第一插头系列23和第二插头系列24之间。第一载体25和第二载体26分别沿箭头A和箭头B的方向运动,直到形成图5的状态。此时,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相互插入相应的插头之间,原料导线29纵向分布的部份被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以相反的方向拉伸,借此,该原料导线被变形成波形,如图5虚线所示;这样就制成了一条波形导线30。此时,原料导线29被拉伸得超过了其弹性极限,因此防止了由于形变后的弹回现象等引起的变形。
此外,使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进入相配合的插头的载体25和载体26的运动是相对的。因此,载体25和载体26中可以只有一个运动,也可以两个载体都动。在两个载体25和26都动的情况下,由于两载体各自的行程可以较短,因而将缩短变形时间。
在图4和图5所示的装置中,分别安装在第一载体25和第二载体26上的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的数目是任意的,但是,其上限取决于原料导线的直径和在变形过程中加在原料导线上的拉力。
然后,图5所示的波形导线30被一条胶带32固定在一条托板31上,该托板31可以是一条厚纸带,如图6所示,然后切下波形导线一侧的弯曲部份,这样,波形导线就被分割成许多U形导线33。
把波形导线30分成许多U形导线33有两种切割方法,一种方法如图8所示,另一种方法如图9所示。在图8中,把波形导线30一侧的弯曲部份沿着一条切割线34切下。这样,该波形导线就被分成图7所示的许多U形导线。在图9中,把波形导线30一侧的弯曲部份沿其中部的一条切割线35切开,然后把每个被切开的弯曲部份的两半弄直,以形成一条U形导线。在这两种方法中,从节约材料的观点来看,后者较好。
下面描述能够连续地产生波形导线的几个更实用的成形装置。
图10是这样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成形装置有一个旋转体41。在旋转体41的中央装有一个驱动轴42,由轴承43支承。一个转动动力源44(如一台电动机)被连接在驱动轴42上,因此,旋转体可绕驱动轴42旋转。
旋转体41的圆周上有整圈的凸缘45和46。横跨这两个凸缘45和46支承着许多第一凸轮随动件47和第二凸轮随动件48。第一凸轮随动件47和第二凸轮随动件48包括:滚柱49和50;两端装有该滚柱49和50的支承轴51、52;以及分别安装在该支承轴51、52上的支承块53、54。支承轴51和52通过(例如)滑动轴承55、56、57和58被支承在两个凸缘45和46上,凸轮随动件47和48可以在平行于驱动轴42的方向上运动。一个支承块53构成了每个第一凸轮随动件47的一部份,它通过(例如)一个滑动轴承59承受着第二凸轮随动件48的支承轴52。而且,每个第二凸轮随动件48上的二个支承块54亦通过(例如)一个滑动轴承60承受着第一凸轮随动件47的支承轴51。这种设计的一个结果是:第一凸轮随动件47和第二凸轮随动件48可以分别在支承轴51和52上相互独立地做轴向运动,同时又防止了它们绕支承轴51和52的轴线转动,因此,滚柱49和50以及支承块53和54的状态得以维持。
在支承块53、54和凸缘46之间连接有弹簧61和62。因此如图10所示,第一凸轮随动件47和第二凸轮随动件48总是被拉向右方,弹簧61和62使用的是盘式牵簧,但是也可以用其它形式的弹簧,此时只须改变其安装方式。
每个支承块53上都装有一个插头63,而每个支承块54上都装有一个第二插头64。此外,在图10中,画有第一凸轮随动件47和第二凸轮随动件48。虽然每种只画出两件,然而实际上这两种凸轮随动件47和48,每种都有许多个,分别等间距地围绕旋转件41的外圆周排列。因此,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分别等间距地围绕旋转件41的外圆周排列,构成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此外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与驱动轴42的距离相等,然而在旋转体41的圆周方向上,第一插头63与第二插头64错开半个间距。
前述轴承43安装在一个固定壁65上。凸轮68和69固定在固定壁65上,分别具有凸轮面66和67,朝向旋转体41的一个端面。这两个凸轮68和69是圆柱凸轮(例如)。第一凸轮68与第一凸轮随动件47配合动作,第二凸轮69与第二凸轮随动件48配合动作。装在第一凸轮随动件47上的滚柱49在第一凸轮68的表面66上滚动。装在第二凸轮随动件48上的滚柱50在第二凸轮69的表面67上滚动。在图10中,只画出了凸轮68和69的剖视端面,凸轮面66和67的轮廓并未详细画出;为给出这两个凸轮面的大致情况,如图10所示,第一凸轮68的凸轮面66的形状是这样的:在其上部,该凸轮面66最高,向其下部移动时变低,而第二凸轮69的凸轮面67的形状是这样的:其凸轮面升降情况恰与第一凸轮68的凸轮面66相反。而且,这两个凸轮面66和67的轮廓设计使得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64能够以下述方式运动。
图11是图10装置中安装的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排列情况的展开视图。在图11中,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分别用白圈和黑圈表示。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每种都有许多个,按等间距排列,分别构成第一插头系列70和第二插头系列71。
参照图11,在A区第一插头系列70和第二插头系列71大致呈直线排成两列;在B区,第一插头系列70中的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系列71中的第二插头64的每一个插头都插入相配合的插头系列的相应插头之间,然后又逐渐分离开,在B区的终端,第一插头系列70和第二插头系列71之间的距离最大。在C区,第一插头系列70和第二插头系列7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在C区终端第一插头64中的每一个插头都从相配合的插头系列的相应插头之间脱离出来,进入A区。这两个凸轮的凸轮面66和67的轮廓设计,使得旋转体41每转一周,第一插头系列70和第二插头系列71从A区返回A区的前述运动出现一次。
图12和图13是类似于图11的展开视图,表示出原料导线72是怎样进行波形变形的。
如图12所示,原料导线的前端72从卷线轴或类似装置(未画出)中拉出,被送入第一插头系列70和第二插头系列71之间,然后在B区的起始端开始被插头63和64拉曳;呈现波形。在这种情况下,当旋转体41转动时,(例如)在A区排列的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逐渐改变其排列情况,呈现如B区和C区所示排列状态。结果,在A区为直线的原料导线随着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一起,进入相配合的插头系列的相应插头之间。这样,在B区的终端,原料导线72就变成了具有予定宽度的波形,如图13所示。如果这样形成的波形导线从B区的终端送出,那么只要原料导线72是连续的,就可以送出一条连续的波形导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原料导线72被拉伸时超过了其弹性极限。因而在B区的终端产生塑性变形,那么就能够防止形变后由于弹回现象引起的变形,因而不管原料导线72以前拉伸的程度怎样,都可以增加其尺寸精度。
这样制成的波形导线用图6和图7所示的方法被分成许多U形导线。
图14是这种成形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其原理与图10所示装置基本相同。为了避免重复叙述,在图14中的部件与图10中的相应部件有相同的标号。现在对照图10所示装置,描述图14所示装置的特征部件。
只要注意图14装置的第一凸轮随动件47和第二凸轮68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滚柱49被放在第一凸轮68上的一条槽内,也就是说,第一凸轮68是一个有槽凸轮,因此,从凸轮68到凸轮随动件47的传动进行得更为可靠。所以,相应于图10中所用弹簧61的零件可以省去不用。
而且第一凸轮68的结构使其位置可在轴承43上做轴向调整。为此目的,在凸轮68的一端的圆柱部份68a上径向安装有许多定位螺钉82。松开这些定位螺钉82,凸轮68就可以在驱动轴42延伸的方向上活动,紧固定位螺钉82,凸轮68即相对于轴承43被定位。使第一凸轮68可做定位调整的这种设计可用来调整要制造的波形导线的宽度尺寸,因此可以调整图1U形导线5的尺寸L。而且对于第二凸轮69也可采用同一种设计。
只要注意第二凸轮随动件48,就可以看出,在支承轴52上,在凸缘46和连接块84之间使用了压簧83,而不是图10中使用的牵簧62。这些压簧83与该牵簧62起着同样的作用,即把第二凸轮随动件48压向右方,如图所示。
图14的装置在某些方面与图10装置有点儿区别,但是除上述差别外,与图10装置基本相同。
图10装置和图14装置的结构,使得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都可以垂直于第一插头系列70和第二插头系列71延伸的方向运动。但是,第一或第二插头中的一种能够垂直于插头系列延伸方向运动,这样的设计也是可以的,图15就是这样的一种实施例。
对照图10装置,描述图15所示装置时,图15中部件标号与图10相应部件使用的标号相同以避免重复的叙述。
参照图15,第一插头63安装在作为旋转体41的延伸部份的一个支承块91上。另一方面,与图10所示第二插头64的安装方式基本相同。第二插头64装在凸轮随动件48上。凸轮随动件48的动作受凸轮69控制,凸轮69与图10的第二凸轮69基本相同。而且,支承轴52的横截面是非圆形的,其作用是维持凸轮随动件48的状态。在图15的装置中,没有图10所示第一凸轮68,第一凸轮随动件47和弹簧61,而其余部份的设计与图10所示装置基本相同。图16的展开视图表示图15成形装置中的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的布置情况,在图16中,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分别用白圈和黑圈表示。第一插头63构成了直线延伸的第一插头系列70。第二插头64构成了第二插头系列71,该系列形成一条跨越第一插头系列70的曲线。
随着旋转体41的转动,第一插头63沿一条直线路径运动,而第二插头64沿一条曲线路径运动。但是,当考虑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可以看出,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的运动方式,象图10一样,使得每个插头进入相配合插头系列的相应插头之间。因此,如图16的虚线所示,随着旋转体的转动,原料导线72被变成波形。下面对照图17至图32描述一种成形装置,它是图14所示成形装置的一个改进。该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把直线的原料导线变形至需要的波形导线的原料导线的变形步骤划分成两个阶段。这就是,在变形的第一阶段中,原料导线先是变成小幅度波形,在第二阶段中再制成需要的波形导线,这种两阶段变形步骤有以下优点:
首先,与单阶段变形步骤相比,使用两阶段变形步骤减轻了由于原料导线局部承受过大的力而致使制成的波形导线的直径局部变化的现象。特别是取决于安装导线的电子元件的尺寸。图1中导线的宽度W要求很小。在这种为了制造宽度W很小的U形导线而进行波形成形的情况下,上述现象很突出,因此两阶段变形步骤很有优越性。
而且,在高速生产波形导线的情况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例如在图1所示的凸轮68和69的压力角无法制造得这样大。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特别是当为了制造宽度W很小而长度L很大的U形导线而进行波形变形时,这个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因此,如果采用了双阶段成形步骤,即使当每个阶段中凸轮的压力角无法制造得这样大时,宽度W很小而长度L很大的波形导线也可最后制成,因此能够高速产生。
图17和图18所示的成形装置包括了图14的成形装置。为清楚起见,零件的标号是对应的,而且在图14成形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的设计:
参照图17,一个第二旋转体141平行布置。一个第二驱动轴142安装在第二旋转体141的中央。第二驱动轴142与第一驱动轴42平行布置,并装有一个轴承143,该轴承143安装在固定壁65上。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轴42和第二驱动轴142上分别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01和第二齿轮102,以便当使用一个普通的动力源时,能够把转动传递到第一驱动轴42和第二驱动轴142两者上。齿轮101和102相互啮合的结果,使第二驱动轴142与第一驱动轴41的转动方向相反。此外,确定第一驱动轴42与第二驱动轴142之间的转速比时,要考虑到旋转体41和141外圆周表面上分布的许多插头63,64和163,164各自的间距。这就是说,该转速比的决定使得随着第一旋转体41的转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予定位置的插头63和64的数目要等于随着第二旋转体141的转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予定位置的插头163和164的数目。
做为从第一驱动轴42到第二驱动轴142的转动传动装置,可以使用皮带或皮带轮代替上述齿轮101和102。
参照图17可以看出,与第一旋转体41有关的布置同与第二旋转体141有关的布置是相同的。因此,描述与第一旋转体41有关的布置时采用的标号,加上100,即为与第二旋转体141有关的布置的相应部件的标号,以便避免重复叙述。这就是说,与第二旋转体141有关的布置包括第三凸轮随动件147和第四凸轮随动件148,分别相应于前述第一凸轮随动件47和第二凸轮随动件48,还包括与其配合动作的第三凸轮168和第四凸轮169。而且,第三插头163安装在第三凸轮随动件147上,第四插头安装在第四凸轮随动件148上。
参照图18,图中画出了第一旋转体41和第二旋转体141从端部看的示意图。而且也示意地画出了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它们相互错开半个间距,排列在第一旋转体41的外圆周上。另外,还示意地画出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它们排列在第二旋转体141的外圆周上,相互错开半个间距。原料导线72在图中用虚线表示,首先沿第一旋转体41被输入,如箭头所示。在第一旋转体41和第二旋转体相互靠得最近的区间(图19),原料导线72被转移到第二旋转体141的外圆周上,然后沿第二旋转体141的外圆周运动。另外,为了保证原料导线72从第一旋转体41到第二旋转体141的平滑转移,最好装有导板103和104。
如图18所示,当原料导线72沿箭头105的方向随旋转体41转动时,即被小幅度地波形变形。这就是说,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变形。原料导线72在图19所示区间从第一旋转体41被转移到第二旋转体141时,随着第二旋转体141沿箭头106的方向转动,即最后变形成所需要的波形。
从图20至图32,顺序地画出了使用图17和图18的成形装置使原料导线72发生波形变形的方式。另外,从图20至图32,还可以展开视图画出了原料导线72从第一旋转体41到第二旋转体141的转移过程。在这些附图中,大圈表示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小圈表示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作用在原料导线72的那部份的直径比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相应部份的直径在实际上也小些。
参照图20,图中画出了原料导线72正处于被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波形变形的过程中。原料导线72具有一个V弧波形部份,因而仅仅具有幅度比最后需要的波形较小的波形。而且,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排列的间距小于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排列的间距。这两个间距的比取决于第一旋转体41和第二旋转体141外圆周面之间的速度比。这就是说,这个间距比的决定应使(在图20中)当n个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通过一条予定的参考线107时,相同数目,即n个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也通过这条参考线107。
如图20至图31所示,原料导线72从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转移到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原料导线72的V形部份进一步收拢时被过度弯曲,然后转移到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另外,图21、24、27和30中的虚线表示即将与原料导线72脱离的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
图32以展开视图画出了原料导线72在第二旋转体141上发生的变形过程。在图32中,原料导线72以及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随着第二旋转体141的转动,从右向左运动。由第三插头163组成的第三插头系列170和由第四插头164组成的第四插头系列171的运动路径,使得这两个插头系列随着旋转体141的转动先是逐步相互分离,然后又逐渐相互靠拢。这样,已经发生波形变形的原料导线72,在D区进一步被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展宽,并且发生塑性变形以便具有沿直径较小的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延伸的弯曲部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原料导线被拉伸得超过了其弹性极限而发生塑性变形,那么就防止了由于弹回现象引起的变形。
经过了对照图32所描述的变形后,材料导线72就具有了最后的波形。
另外,在图17和图18所示的成形装置中,第二旋转体41最好设计成便于更换式的。这就是说,如果备有若干个第二旋转体,以适应要制造的不同几何形状的波形导线,那么,只要按照要求更换第二旋转体即可高效率地生产几种类型的波形导线。
图33是在支承块53和54上安装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的理想形式。更具体地说,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通过轴承108和109安装在支承块53和54上,可以转动。这就使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接触原料导线时,能够按照原料导线的纵向运动而转动,因而防止过大的力集中在原料导线的某一部位。
另外,图33所示的布置也适于图5和图6所示装置,图10所示装置、图14所示装置、图15所示装置以及图17所示装置,尤其是在图17所示装置中,适于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但是,对于图17所示装置,由于原料导线已事先被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波形变形,而且由于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工作时是与原料导线固定的部位接触,图33的布置可以只应用在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上。
图34是第一插头63的推荐形状。在图34中,插头63也是通过轴承108装在支承块53上。该插头63制成锥形或球形,以便使其前端的形状较为纤细,图34所示形状的插头63可以平滑地承受和松释原料导线。因此,图34所示的布置使用到图17所示成形装置中的第一至第四插头63、64、163和164上时,特别具有优越性。
图35是一种夹带装置(taping device)的示意图,该装置在图17的成形装置中使用,以便把图17成形装置生产的波形导线用胶带32固定在托板31上,该托板31的形式是一条厚纸带。在图35中,从第二旋转体141送出的波形导线72通过导板110和111转移到一个第三旋转体112上。第三旋转体112被驱动轴113驱动,与第二旋转体141同步而反向地转动,并通过一个滚柱114向其外圆周表面上供给带状托板31。因此,波形导线72最后被转移到托板31上。被转移到托板31上的波形导线被一条胶带32粘在托板31上。这个工作是通过一个压力滚柱115完成的。结果,夹在带状托板中的,象图6所示的那种波形导线从第三旋转体112的输出侧被连续地送出。这种夹带装置也可以分别在图10、14和15所示的成形装置中使用。
至此,结合图示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还可以对其进行一些改进。
例如,在图10所示的成形装置中,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是单独运动的,但是也可以把二个或更多的插头安装在一个共同的载体上,因而做为一个整体运动。
而且,成对的第一插头63和第二插头64或者第三插头163和第四插头164,如图所示,具有相同直径的有效部份,但是他们也可以具有不同直径的有效部份。
而且,如图所示插头63、64、163和164的有效部份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的,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横截面形状。这就是说,本发明使用的插头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只要其形状能够使这些插头承受原料导线。
虽然对本发明已经做了描述并详细图示。但是,显然上面仅仅采用了图解和举例的方法,而没有采取限定的方法,只有通过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才能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等间距地排列许多第一和第二插头(21、22;63、64)分别限定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23、24;70、71)。这两个系列相互错开半个间距;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之间,沿插头系列延伸的方向、放置一条原料导线(29、72);以及
使第一和第二插头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延伸的方向相对运动,其运动方式使得该第一插头(21、63)进入相应的二个该第二插头(22、64)之间,借此该原料导线变成波形。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插头进行这样一种相对运动:以位于一端的一个插头开始,这些插头相继地进入相应的插头之间。
3、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沿其延伸的方向运动,并且由于该运动,该第一和第二插头相继进入相应的插头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3中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运动的方向是圆周的方向。
5、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导线起码在其发生波形变形步骤的最后阶段受到超过其弹性极限的拉力,而发生塑性变形。
6、制做波形导线的一种成形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由许多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插头(21,63)组成的一个第一插头系列;
由许多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插头(22,64)组成的一个第二插头系列,这些第二插头(22、64)形成沿该第一插头系列延伸的一列,该第二插头系列与该第一插头系列错开半个间距;以及
插头驱动装置(47、48、49),这些装置使第一和第二插头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延伸的方向相对运动,一条原料导线(29、72)放置在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之间,其延伸方向与插头系列延伸方向一致,该相对运动的方式使得每一个该第一插头进入相应的两个该第二插头之间。
7、按照权利要求6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被支承在第一和第二载体(25、26)上,该插头驱动装置把运动传递到该第一和第二载体中的至少一个上。
8、按照权利要求6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沿一个旋转体(41)的外圆周上排成两圈,该旋转体被驱动作转动,在该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插头(63、64)可相互独立地运动,以便使其进入相配合的插头之间。
9、按照权利要求6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头驱动装置包括:
圆柱凸轮装置(68、69)固定地安装在该旋转体的一个端面上并且有一个与该端面相对的凸轮面;以及
凸轮随动装置(47、48)分别独立地支承着该活动的插头,用来跟随该凸轮面动作,以便使该插头随着该旋转体的转动,沿该凸轮面动作,以便使该插头随着该旋转体的转动,沿该凸轮面的轮廓运动。
10、按照权利要求8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是:
该第一和第二插头可以相互独立地运动,以便进入相配合的插头之间,以及
该插头驱动装置包括:
圆柱形的第一和第二凸轮装置(68、69),固定地安装在该旋转体的一个端面上并且具有与该端面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凸轮面(66、67)以及
第一和第二凸轮随动件(47、48)各自支承着该第一和第二插头(63、64),并用来跟随该第一和第二凸轮面动作,以便使相应的插头沿该第一和第二凸轮面的轮廓运动。
11、按照权利要求10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凸轮装置的至少一个(68)的安装方式,使其位置在该旋转体的转动轴(42)延伸的方向上可以调整。
12、按照权利要求6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进一步还包括:
由许多第三插头(163)组成的一个第三插头系列,这些第三插头排列的间距比第一和第二插头的间距要小,以及
由许多第四插头(164)组成的一个第四插头系列,这些第四插头等间距排列,其间距大小等于该第三插头的间距,沿该第三插头系列排成一列,并且与该第三插头系列错开半个间距,其特征是:
该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绕第一旋转体(41)的外圆周排列成两圈,该旋转体(61)被驱动作转动,该第一和第二插头系列之中的至少一个所包括的插头相互独立地运动,以便进入相配合的插头之间;
该第三和第四插头系列绕第二旋转体(141)的外圆周排列成两圈,该旋转体(141)被平行于该第一旋转体的转动轴(142)驱动作转动,其转动方向与第一旋转体的转动方向相反,该第三和第四插头系列之中的至少一个所包括的插头相互地运动,使得每个插头和与它相配合的插头之间的距离可以被改变;
该插头驱动装置使第四插头垂直于插头系列延伸的方向作相对运动,使得每个第三插头和与其配合的第四插头之间的距离可以被改变。
一条原料导线被连续地从该第一旋转体的外圆周转移到该第二旋转体的外圆周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2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头驱动装置包括:
圆柱形的第一和第二凸轮装置(68、69、168、169),其上有朝向该第一和第二旋转体(41、141)的第一和第二凸轮面(66、67、81、167、181),以及
第一和第二凸轮随动件(47、48、147、148),这些凸轮随动件独立地支承该活动插头并用来跟随该第一和第二凸轮面动作,以便使该插头当该旋转体转动时,沿该凸轮面轮廓运动。
14、按照权利要求6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导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插头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有效部份。
15、按照权利要求14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插头的前端做得较为纤细。
16、按照权利要求14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插头可绕其各自的轴线转动。
17、按照权利要求14中所要求的一种制做波形导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插头具有直径相同的有效部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080/85 | 1985-01-22 | ||
JP60010080A JPS61168909A (ja) | 1985-01-22 | 1985-01-22 | 蛇行状リ−ド線の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5104375A true CN85104375A (zh) | 1986-08-27 |
CN1006122B CN1006122B (zh) | 1989-12-20 |
Family
ID=1174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5104375.5A Expired CN1006122B (zh) | 1985-01-22 | 1985-06-07 | 波形导线的成型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S61168909A (zh) |
CN (1) | CN1006122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7325A (zh) * | 2011-07-26 | 2014-04-09 |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 用线材为支架形成波形的装置和方法 |
CN103769501A (zh) * | 2014-03-05 | 2014-05-07 | 李涛 | 使用液压缸式水平驱动器并且进行热处理的炉丝弯曲工艺 |
CN103817266A (zh) * | 2014-03-05 | 2014-05-28 | 李程伟 | 用液压缸式水平驱动器和螺杆式夹紧装置的炉丝弯曲工艺 |
CN105710258A (zh) * | 2016-04-20 | 2016-06-29 | 苏州鸿普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插排线扎线机 |
CN105728593A (zh) * | 2016-04-20 | 2016-07-06 | 苏州鸿普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插排线扎线机的折弯收紧装置 |
CN105728594A (zh) * | 2016-04-20 | 2016-07-06 | 苏州鸿普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插排线扎线机的插排线折弯装置 |
CN108480520A (zh) * | 2018-03-12 | 2018-09-04 | 彭卫东 | 一种圆形发热丝自动成型机 |
CN111266484A (zh) * | 2020-04-08 | 2020-06-12 | 昆山微容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线型引脚线制作的弯折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69503B (zh) * | 2014-03-05 | 2015-06-03 | 海安县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进行去应力热处理的镍铬合金材质炉丝弯曲工艺 |
-
1985
- 1985-01-22 JP JP60010080A patent/JPS61168909A/ja active Granted
- 1985-06-07 CN CN85104375.5A patent/CN10061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7325A (zh) * | 2011-07-26 | 2014-04-09 |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 用线材为支架形成波形的装置和方法 |
CN103717325B (zh) * | 2011-07-26 | 2015-11-25 |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 用线材为支架形成波形的装置和方法 |
US10518315B2 (en) | 2011-07-26 | 2019-12-31 | Medtronic Vascular,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wave form for a stent from a wire |
CN103769501A (zh) * | 2014-03-05 | 2014-05-07 | 李涛 | 使用液压缸式水平驱动器并且进行热处理的炉丝弯曲工艺 |
CN103817266A (zh) * | 2014-03-05 | 2014-05-28 | 李程伟 | 用液压缸式水平驱动器和螺杆式夹紧装置的炉丝弯曲工艺 |
CN103769501B (zh) * | 2014-03-05 | 2015-05-20 | 海安县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使用液压缸式水平驱动器并且进行热处理的炉丝弯曲工艺 |
CN105710258A (zh) * | 2016-04-20 | 2016-06-29 | 苏州鸿普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插排线扎线机 |
CN105728593A (zh) * | 2016-04-20 | 2016-07-06 | 苏州鸿普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插排线扎线机的折弯收紧装置 |
CN105728594A (zh) * | 2016-04-20 | 2016-07-06 | 苏州鸿普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插排线扎线机的插排线折弯装置 |
CN105710258B (zh) * | 2016-04-20 | 2018-04-13 | 宋国民 | 插排线扎线机 |
CN108480520A (zh) * | 2018-03-12 | 2018-09-04 | 彭卫东 | 一种圆形发热丝自动成型机 |
CN111266484A (zh) * | 2020-04-08 | 2020-06-12 | 昆山微容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线型引脚线制作的弯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S61168909A (ja) | 1986-07-30 |
JPH0342491B2 (zh) | 1991-06-27 |
CN1006122B (zh) | 1989-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831C (zh) | 芯片元件传递装置 | |
CN1066360C (zh) | 制造线性弹簧的方法和设备 | |
CN85104375A (zh) | 波形导线的成型方法和装置 | |
CN200951197Y (zh) | 单排模具双机头硬胶囊生产线 | |
CN1620340A (zh) | 材料涂布装置 | |
CN1033309A (zh) | 将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的装置 | |
CN105216322A (zh) | 一种3d打印机的xy轴联动装置及联动方法 | |
CN1933742A (zh) | 制造香烟的装置 | |
CN106113299A (zh) | 环形多线切割机 | |
CN1507960A (zh) | 异型线材的成型方法及装置 | |
CN108480440B (zh) | 一种可变管径的自由曲线弯管机 | |
KR20020042674A (ko) | 내부 나선형 리세스를 구비한 소결 금속 블랭크 제조 방법및 장치 | |
CN115123757B (zh) | 一种全自动铝制软管生产装置 | |
CN1086337C (zh) | 注射装置 | |
CN104001851B (zh) | 一种径向锻造成形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副短丝杠的方法 | |
KR890002909B1 (ko) | 사행상 리이드선의 성형방법 및 장치 | |
CN214023217U (zh) | 一种高速冷镦机钢材校直机构 | |
CN2574883Y (zh) | 塑胶弯管成型机装置 | |
CN108789447A (zh) | 静音针刺机器人及其恒弧长联动控制方法 | |
CN2912856Y (zh) | 差速式旋压型波纹管整形机 | |
CN211222080U (zh) | 一种适用于制备神经导管的设备 | |
CN110757799A (zh) | 一种适用于制备神经导管的设备及制造工艺 | |
CN221754341U (zh) | 一种双滑块拉伸机 | |
CN2119042U (zh) | 一种冲槽卷绕机床 | |
CN108598010A (zh) | 引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3 | Decision | ||
GR02 |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